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师德论文

师德论文

时间:2023-05-05 17:03: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师德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师德论文

第1篇

(一)辅导员队伍主流思想是昂扬向上的。有材料显示现在独立院校的辅导员越来越多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与学生有共同语言,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他们对待工作热情,生活态度积极向上,能给学生带来正能量,能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保证,在精神文明建设、就业指导、生活困扰方面给以积极指导。

(二)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现阶段的思政辅导员队伍专业不尽相同,有文科出身,有理科出身,很少一部分是师范、教育、心理专业,专业背景的多样化,使得他们在辅导员的路上必然要摸索一阵子的。辅导员是年轻固然能给学生带来好处,但是毕竟他们也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年轻气盛,很多方面同样处于迷茫期,他们阅历不够成熟,经验不够丰富,在大学生在校园这段重要的时期,稍微的差池就会埋葬他们的一生,现在独立院校辅导员普遍年轻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趋势,辅导员工作任务重,回报率低,很多经验丰富的老职员不愿意担任,再加上他们逐渐与社会脱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渐渐辅导工作越来越显得吃力,所以潮流趋势就是年轻的一代,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增加阅历,提高技能。

(三)辅导员职责不够明朗化,业务繁杂。据调查很多辅导员兼职工作很多,他们普遍反映压力很大,在独立院校,辅导员不仅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实践工作、社团工作、就业指导工作、宿舍安全与指导工作,任务相当繁琐,有很多辅导员只是“挂牌”辅导员,他们只是挂着辅导员的称号,很久不露一次面,与学生交流也只是通过发短信、微信、QQ的形式,据心理研究表明,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人际沟通如果缺乏目光接触,就会成为一种令人不悦的困难过程,比如说,学生有困惑需要辅导员的时候,不是一个电话就是可以解决的,沟通讲究的是面对面,如果辅导员再只是“挂牌”的话,这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二、独立院校不良师德师风原因探索

(一)敬业精神的缺失。古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本来是传授知识的精灵,现在,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教师也不再是圣洁、高尚的代名词,有的教师信奉:理想,有钱才有想,金钱至上的观念,他们为了自己评职称,虚假乱造论文,一些论文根本就经不起推敲,只是敷衍了事,为了争课时费,自己没有那金刚钻却揽瓷器活,上课时他在讲台上“神采飞扬”学生却在下面昏昏欲睡,对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完全不制止,只顾自己讲完了事,有些不能够接受新鲜事物,思想陈旧,只能误人子弟,也有的上课很随意的接打电话,课上谈论一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话,说话粗俗,不讲究个人仪表,这种极其不负责任的现象在独立高校比比皆是,缺乏敬业精神的教师就像一颗“毒瘤”存在于高校之中,毒害着广大学生。

(二)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开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也发生了极大改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市场经济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衣食无忧的时候,开始渐渐追求纸醉金迷的生活,金钱至上,道德沦丧。老师是接受过教育的高等知识分子,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不好的思想也荼毒了人们“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内心动摇,最初的原则也渐渐被现实的洪水猛兽所吞没。

(三)学校体制适度不够完善。不能坚持师德师风建设的管理,对于一些加强教师师德师风的教育文件,不能及时、定期的公示,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够重视,同时家长、学生对师德师风建设缺乏必要的监督,只是一味的把学生交给学校、老师,有的家长甚至对老师的体罚现象大加赞赏,说学生该打就打,不听话就打,对于前几年出现的“虎爸虎妈”社会上的舆论也是各种各样,孩子到底该打还是不该打,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时候的体罚行为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这种行为很可能带给他的下一代,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三、完善独立院校辅导员队伍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一)加强对辅导员的职能培训。首先,学生平常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辅导员的思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所以辅导员必须具有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学校可以组织辅导员定期进行培训,不断完善自身思想,教导学生爱祖国,爱人民,有担当,其次,很多辅导员专业不尽对口,很多理工专业的就对学生心理以及一些教育方面不甚了解,所以,就必须加强辅导员这方面的素养,这样在于学生交流的时候才会更容易,更容易明白学生心里想的,从而更好地辅导学生,同时,让辅导员和学生一起成长,在学生的监督下,不断师德师风建设。

(二)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能。上文我们提到的辅导员工作范围不够明朗化,这在独立高校确实是存在的问题,而且相当普遍,独立高校多以三本院校为多,学生大多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思想活跃,性格开朗,但是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这就需要辅导员给以辅导,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在独立高校里,一个辅导员可能在带好几个班级,班级大,人多,辅导员自顾不暇,而且,辅导员不仅仅只在从事这一份工作,他们可能还担任学校的老师,可能还担任着行政工作,那么分给学生的时间就少之又少,所以独立高校,辅导员工作只能必须明朗化,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要想做好一件工作就必须一心一意的去做,五味陈杂肯定不好吃,什么都做就必然会一事无成。

第2篇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自身还不成熟,更加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帮助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小学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领路人,一定要做好榜样作用。本文就对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真正提高小学教师的道德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加强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出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

小学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用良好的修养去教育学生。

小学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地去教育学生,可以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而不断努力。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祖国的未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世界美好的象征和代表,小学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小学教师就要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深入学生生活,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加强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小学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因为小学生身上肩负着建设中国的伟大使命,所以,小学生一定要有很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此,作为小学教师,首先,我们自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这样才可以很好地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其次,小学教师还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把自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非常好奇,求知欲非常高的阶段,小学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小学生这个阶段的特点,从而很好地进行教学。小学教师要从小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思考、分析哪种方法小学生最容易接受,哪种方法最有利于学生去学习,从而更好地去教学。

(二)小学教师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

小学教师本来是一门很枯燥的职业,许多教师都有敷衍了事的态度,所以,要想真正教好学生,培养良好的师德精神,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好榜样的作用。

小学教师要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努力提高道德素质,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

(三)小学教师要强化教师育人的职责

教师是伟大的,是无私奉献的,我国已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把自己的一身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神圣的职责,教师要树立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觉去遵守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一定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刻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从而开心地去学习。小学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真正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服务工作,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学生。

(四)小学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意识

小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出榜样的作用,以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时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平时,也要举止文明,仪态端庄,以自己良好的形象去感染学生。

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因为学生笨就看不起学生,放弃学生、打骂学生,而是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对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小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提前树立起良好的团队精神,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都能够了解到团队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与其他学生去交流,更好地去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时刻以师德的标准衡量自己,才能够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师要意识到自己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去提升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更好地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第3篇

我院在郑州市青少年宫,隆重召开由全院近千名教职员工参加的“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动员大会”。这次大会,我院党委提出“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目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至此,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我院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地拉开了序幕。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我认为: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个人师德师风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师风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可见师德师风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

第4篇

【关键词】师德;新型教师;技能和修养

什么是教师的师德,怎样做个有师德的新型教师呢?四川地震,人民教师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谭千秋教导主任,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的人民教师严蓉,“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的张米亚,身体被砸了成三段,而双手环抱将三名学生紧紧搂于胸前的年轻教师向倩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又一次向世人宣誓人民教师这个职业的圣神,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华丽诗章。他们是新时代师生们的骄傲,是维护教师的形象和尊严的榜样。每个教师应当从这些光辉榜样身上受到鼓舞,努力做名有师德的新时代教师。

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义务和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不少家长,老师反映现在的学生(小孩)难教。要让一个个独具个性的鲜活生命在课堂里专心听讲,认真学习,学有所成确实不易。但相较之下,教师的育人工作更难也更显重要。因为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的事业,这一事业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现代社会,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否强大、巩固。因此,教育被各国普遍认为是立国之本。与此同时,教师职业还联系着千千万万的社会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幸福的可能性,关系到社会成员必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程度,关系到人的切实利益的拥有和维护。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社会使命感,崇谨的师德。育人先正己。教师应该具备哪些道德品质呢?怎样做才是有师德的教师呢?

首先;要真正认识理解重视师德的重要价值意义“师德”,又称为“师道”,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我国的古代典籍中,道德的基本意思正如《说文解字》中所说的:“道者,路也”,“德者,得也”。对教师而言,应该是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教育与师德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师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中华民族自古具有重视教育、重视师德的优良传统。立师道,是当代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立师道就要塑造好教师自身。因为教师的形象塑造,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教师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塑造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而要塑造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的前提就是立师道。简单地说,就是要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教育的目的是人道”。

其次:把爱生,尊生,平等待生作为师生交往的基本道德要求。

1热爱学生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教师对学生应当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

人们常说教师的事业是叶的事业,也是爱的事业。有一首歌中唱到:“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学生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融的情谊。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爱,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

2尊重学生

学生是由一个个独立的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有不同的年龄、家庭背景及遗传因素等,,他们的个性差异极大,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坚持全面施教,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冷暖,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切忌讽刺挖苦学生,歧视侮辱学生。

3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

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放弃高高在上的权威,用平视的目光、对等的语言,与他们平等交往,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对待来自不同背景不同个性成绩不同的学生,教师要一视同仁,不应有差别。成长中的学生很敏感,他们渴望表现,期望赞扬,希望平等。如果教师无法做到一碗水端平,没有平易近人地与学生相处,就会给学生脆弱的心灵蒙上阴影,导致他们不信任学校,不信任教师,这样对学生成长不利,对教育工作也有副面影响。

再次;要爱岗敬业,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修养。

爱岗敬业、克尽职守是古今中外所有职业对各自的从业者设定的普遍性道德要求。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同样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障。作为一名教师,根本职责就是把人类千百年来通过艰苦努力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思想观念传递给学生,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因此,教师要从严要求自己,实事求是地对待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黄宗羲曾说过:“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要做到爱岗敬业,教师应当具备良心,责任心,耐心。

3.1良心。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内心的深处”。做个有良心的人是教师最基本的原则,只有良知清醒,才能热爱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做到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传道授业,任劳任怨。

3.2责任心。教师的责任心如何,决定着他在工作中的态度,决定着其工作的好坏和成败。教师要有责任心,就要改变观念,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从灵魂深处驱赶走应试教育的阴影,真心实意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终生负责。

3.3耐心。耐心是教师责任心的外在表现。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当有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要有耐心,予以释疑;在课堂练习中,当有学生不会做或做错时,教师也应该有耐心,予以点拨。面对学生千差万别的情况,我们或进行和颜悦色的讲解;或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或进行心理障碍的疏通……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那幼小的心灵。而完成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个人修养,要有诲人不倦的耐心。

第5篇

一、对教师教育行为的校正调节

调节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师德的基本功能。这里所说的调节功能,是指通过评价、命令、教育等方式或途径,指导或校正教师的行为,协调教师的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以达到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面对着复杂的矛盾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需要一种调节机制。师德是帮助教师选择行为方式的最主要和有效的调节机制。师德以其特有的形式向教师呈现明确的行为准则或规范,鼓励和支持他们采取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教育过程展开的行为,对于相反的行为则给予抑制和反对,从而促使教师和进入教育过程的其他各方建立协调一致的关系,顺利完成教育任务。教育实践中,调节教师行为的机制不限于师德一种。现在我们正努力追求的法制化社会,即依靠法制来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教育法制的完善,教育管理的法制化,也构成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法律同样是教师行为的调节机制,与师德在目的层面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法律是以具体条文的形式呈现,由政府专门机构特别制定并按一定程序强迫推行,因此它的优势和劣势都表现在外部强制性和不可随情势而论的呆板机械性。和法律相比,师德对人行为的约束更具温润圆透的特点,用一句俗话说就是更有人情味。在教育过程中,制度、条例或法律一旦建立就不能随意更变,因此它不能迅速准确地反映教育过程中的特殊矛盾。例如,教师守则中可能规定教师不能迟到早退,却不能明确说明在何种特殊情况下迟到早退是合理的、被允许的。这些条例、规定“就事论事”,在内容方面缺乏广泛包容性,因此对教师行为的调节在范围上有限。例如,“教师不能迟到早退”、“不能擅离岗位”等规定,都是针对某种或儿种具有行为,全没有“爱岗敬业”这一道德教条来得大方和游刃有余。正因为法律和行政规范、制度无法完全调节教师的教育行为,所以才需要更为灵活方便、广泛有效的师德规范莅临“指导”。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法律、行政制度和道德作为调节教师行为的三个方面,不是互不相关、截然分离的;实际上,法律和行政制度等等都需要道德的支持,具备道德的基础,体现道德的精神,否则它们就是非人性的或反人性的东西。反面而观,之所以在师德之外还要建立各种法律、行政制度,是因为师德的调节作用与方式是有限的。总体说来,师德的行为调节功能是通过社会舆论、教师个体的内心信念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力量来实现的,其基本作用方式是诉诸人内心的自觉自愿。所以,师德总是被人称为教师的内心大法。师德造成的社会舆论是调节教师行为的外在力量。当教师的行为符合师德要求时,社会舆论就会给予正面评价,教师会有积极的情绪、情感反应,并强化已有教育行为;当教师的行为有悖于师德要求,社会舆论就会对其进行谴责或批评,教师会有消极的情绪、情感反应,倾向于纠正原来的错误行为。社会舆论作为一种外在的道德力量,它的作用一是通过个人的内心自觉实现的;二是在法律、制度等强制手段无能为力时发挥独特作用。例如,教师对学生实行“攻心为上”的“心罚”,贬抑学生的人格,当法律还不能惩罚他时,道德法庭会执行对他的审判。

二、对教师的行为激励作用

师德对教师同样有激励功能,其功能主要是通过评价来实现。比所有具备此种道德取向的教师都会得到积极的舆论评价,被倡导、被赞赏、被鼓励。教育领域中评选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模范班主任等活动,就具体体现了这一点。有一点也许应该特别强调,即师德对教师进善取向的激励,不仅仅局限于“调节教师的道德行为”这样狭窄的一个方面。师德的激励功能有广泛的表现,它不仅看教师的道德行为效果,而且看道德行为动机;不仅看道德行为,而且看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态度、道德意志等素质发展情况。这充分体现出师德的丰富内涵,即只有道德的行为表现还不能说明拥有道德,师德的激励也就不单纯指向教师的道德行为。把师德单纯理解成外在的教育行为规范是很可悲的,因为这样的师德对教师来说只是一种束缚,是套在教师头上的紧箍咒。而实际上,师德不仅告诉我们该干什么,不应干什么,而且还明示我们如何干得更好,并使思想与行为统一。师德从不鼓励我们为沽名钓誉而做表面文章,从不逼迫我们成为道貌岸然,具有双重人格的伪君子;它提倡我们言行一致、心口统一,它鼓励我们言为心声、行为心表。教师真正拥有师德,表现为他自觉皈依师德,崇敬师德;社会真正形成良好的师德文化,表现在教师自愿投入师德怀抱,并使它成为自我追慕的精神财富。

作者:翟玉强 单位:吉林省汪清县天桥岭镇教育办

第6篇

1.1重功利,轻理想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决不是一句空话,它蕴涵着教师这种职业的崇高美。但是,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当然也不可能离开物质生存的环境,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部分教师倾向于以实际效益衡量一切,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现象。

1.2重利益,轻道德

有的教师缺乏敬业奉献的精神,没有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中,备课不认真,讲课开无轨电车;有的热衷于第二职业,从事与教学、科研无关的牟利活动;有的教师甚至受物质利诱,对学生不公正,为一己之利随便泄题、送人情分等等。

1.3重娱乐,轻充电

有的教师在教学上不思进取,一成不变地沿用旧的教学方法,不改革创新;有的教师把上班当作任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下班马上生龙活虎参与到各种社会娱乐活动中,甚至成为歌厅、麻将桌的常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师德缺失。

2就业效率现状分析

就业效率,是指学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具体包括一次就业学生的多少、就业岗位的好坏(主要指专业的对口情况及薪资的体现)、就业岗位的稳定及发展情况等。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具体表现为: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普遍下降,研究生就业好于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最差;重点或名牌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好于一般高等学校毕业生;政法、电子与通讯、师范等类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理工、语言、医药等类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般;而农林、艺术、财经特别是一些长线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最差。单就大学生就业率而言,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但这种就业持续的时间往往不会太长,相当多的人可能不得不重新再就业,也就是说,就业率高不等于就业效率高。像这种再就业多次之后,表面上看是经验多了,实际上是学杂了,所谓“广而不深”,最终从个人来讲没有一技之长,这就可能形成新的失业。长期以来,我们考核就业工作只注重毕业时的一次就业率,没考虑人材发展的持续性、就业的稳定性及人材的适应性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只重视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就业软性能力即德行修养的培养,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就业的效率。综上所述,由于大的就业形势严峻、教师师德滑坡使学生德行修养不良、学生专业技能较差等原因,导致了目前就业效率普遍低下的局面。面对就业困境,要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效率,就必须做到学生专业能力及德行修养一起抓。要抓好学生的德行修养,首先必须加强教师师德对学生就业效率影响的理论研究,并促成在实际操作层面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有效的实施。

3教师的师德对学生就业效率的影响

影响学生就业效率的因素较多,除了社会影响、学生的自身技能等因素外,还取决于学生本人的德行修养,而学生德行修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这种劳动自始至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劳动是把自身的各种特性作为手段去影响或感染劳动对象,从而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因此,教师本身思想道德、情感、意志等道德因素,对学生来讲,就是一本活的最容易受到追捧和模仿的教科书,从而形成学生个体的为人立世之道,所以作为教师个体的师德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德行修养的好坏,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就业效率。

3.1良好的师德会影响学生的一次就业率

学生初次就业应聘能否成功,有的时候就是要靠学生在看似跟招聘不相干的细节中有没有让考官满意的表现,所以,在有的时候,决定学生命运的往往是一个不起眼的细节,而决定细节的恰恰是学生的素养即平日的德行修养,而学生良好的素养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教师,特别是学生自己崇拜的教师的良好德行示范的的影响。

3.2良好的师德能促进学生岗位稳定

师德之魂是师爱,老师爱学生,学生才会对世事充满爱心,以至于爱他人,爱职业,爱岗位,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3.3良好的师德能促进学生立足岗位谋发展

一个教师能在他自己的岗位上勤学习、精钻研,并不断有所成果,那么他的学生也会积极地对待人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以自己崇拜的老师为榜样,在踏实苦干的基础上,用心工作,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最终会在岗位上得到重用,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3.4不良的师德会使学生一生求职艰难

王老师是某高职学院的体育教师,篮球打得好,很受一些学生追捧。张强对王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跟王老师学篮球,学侃侃而谈,也学只做自己爱做的事,不爱干的就撂摊子、发牢骚,沉不住气。毕业后张强和几个同学到江苏一公司就业,先分到货运部当搬运,没过三天他就跑掉了。后来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长讲:按我们公司的用人理念,新进员工先都要打磨一段时间,然后才会择其优而重用。后来,坚持干完了一个月“打磨期”的两位同学,分别被安排在财务部和市场开发部。张强看着还是很“红眼”,但积习难改,走到哪里都干不了多久,十年过去了,还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成天喋喋不休地埋怨世道对他太不厚道。

4加强师德建设的策略

教师师德好坏对涉及学生就业效率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我们的身边已有不少鲜活的实例。因此,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学生德行养成教育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事。

4.1强化高职教师乐业意识

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职业技术院校的投入比对公办普通高等院校要高得多,2014年06月06日,国家再次做出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更进一步制定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社会鄙薄职教的观念仍根深蒂固。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破除陈腐观念,争取政府、舆论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真正的看重与支持,实实在在地提高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让他们安居乐业,心甘情愿地扎根岗位谋发展。

4.2建立基于法律准绳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制定时,大多依据的是教师崇高人格的理想期待,这种理想道德化身的期待是无坚定的法律基础和社会现实生活基础的。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和国务院等出台的行政规章,进一步细化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进而养成在法律意义上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行为的习惯。

4.3加强对教师师德状况的调控和引导

要对教师的师德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引导,首先必须重视律德。律德包括自律与他律,道德的形成,首先靠他律。对教师道德建设,从他律的角度来看,就是一靠教育,二靠激励和约束。激励和约束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师德建设的外部动力。建立激励机制就是要大力表扬师德先进典型,重视正面的优秀事迹宣传,发挥好身边榜样的传、帮、带作用,并在职称评定、生活、福利等方面对先进实施倾斜。对教师道德建设,从自律的角度来看也尤为重要。师德修养,贵在自觉。以人为劳动对象的教师,其劳动特点决定了师德水准的提高,要通过个人的道德觉悟和职业良心的自律来实现。

4.4始终保持教师队伍的活力

第7篇

1师德建设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过程中的重要性

1.1师德建设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既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建设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十七大”报告精神,深入推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需要以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道德品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德育工作的保障,而教师的行业价值和道德示范作用也需要通过师德建设在社会诚信体系中体现和传播。师德建设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又会不断对师德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1.2师德建设是推动社会诚信道德养成的重要力量。诚信属于道德范畴,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教师普遍遵守的道德准则和必须应有的道德品质,并在开展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传授给学生们。加强师德建设,可以培养更多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其理念和行为会对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他们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标杆和学习的楷模,可以使学生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成为诚信道德品质的受益者和传承者,促进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

2现阶段我国师德失范的表现

2.1追求名利,价值取向扭曲。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有了很大转变,各种利益的诱惑时刻冲击和考验着人们的道德理念。有些教育工作者在利益面前丧失了职业道德底线,将权力作为谋利的工具。他们抓住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心理,利用手中的职权,进行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还有些教师在职称评定和经费申请方面不讲诚信,学位造假、论文抄袭,甚至指使学生助其在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这种有违师德的行为,既损害了自己和学校的声誉,也带坏了学生。2.2成绩决定一切,忽视学生素质教育。有些学校将学生成绩和升学率做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定与工资待遇的主要评判依据。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评价也只以分数的高低为标准衡量,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考量。这种“唯分数论”的教育方式,还导致了教师之间为了个人利益而产生矛盾,甚至为了抬高自己而蓄意贬低他人,使师德在不正当的竞争中走向滑坡。2.3管理方式不当,教学质量低下。有的学校在管理上采取行政专管的高压政策,一线教师无法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自身的诉求无法获得直接表达和及时解决,再加上激烈的竞争机制给教师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因而产生了对学校甚至是教育制度的不满和对工作的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会给学生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还有的学校尚未建立有效的竞争与激励机制,对教师管理及考核不严,使得某些教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工作缺乏主动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产生对职业的倦怠思想。2.4教师素质不高,对待学生态度蛮横。某些教育机构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培养和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使得教师入职门槛低,教师道德素质良莠不齐。有些人根本不会主动接受师德的教育,更不会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率性而为,从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更无从谈起。

3以师德建设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3.1加强教师德育教育,用诚信教育推动教育诚信。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加大教师德育培训力度,将以诚信为核心的教师德育工作作为社会诚信体系优先建设环节,从政策上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学校要将师德建设作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任务置于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积极拓宽教师德育培训途径,深化教育内涵,丰富教育形式。三是做好师资储备力量的教育和选拔工作,使教师在入职前就接受应有的职业道德培训,牢固树立诚信做人、诚信育人的理念,为开展好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3.2加强师德制度建设,促进教师自觉诚信的道德养成。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并完善行业诚信监管机制,特别是要加大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的执行和督察力度,从顶层抓好诚信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和教育机构要将师德制度建设纳入本单位整体制度体系建设当中,建立并完善以诚信为核心的教师师德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考核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考核权重,奖优罚劣。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和约束制度,使教师自觉树立并践行诚信教育观,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3.3倡导良好师德风尚,营造教育诚信良好氛围。一是要广泛宣传,树立诚信典型。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大力宣传师德建设的显著成果和典型事迹,树立教师道德标兵,诚信楷模,用榜样的精神教育人,用先进的力量鼓舞人,鼓励教师树立爱岗敬业、严谨笃学、诚实守信的师德风尚。二是要加强引导,营造诚信文化环境。要将诚信道德观充分融入校园文化,通过组织各类思想道德、科学知识、文体艺术活动等使师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实践中升华道德境界;要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使教师形成自律、自省、自查的自我约束理念,自觉遵守并维护职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三是要关爱教师,将尊师重教落到实处。国家和社会要从根本上关心教师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学校要进一步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个人价值体现;要充分发扬民主,使教师能够更多地参与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与疏导工作,解除教师思想上的负担,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作者:杨翠玉单位: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第8篇

教育部在1999年为解决经济及就业问题,提出了大学扩招,随着高校本科生逐年的递增,高校开始涌现出一个庞大的队伍,即青年教师队伍。教育部截止2001年的统计,高校青年教师总人数已达到88万,总比例达到高校教师总比的62%。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有许多特点:这些人大多数出生在20世纪7,80年代,捧着书本苦读二十余载,大多数直到拿到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通过层层选拔,才有资格到高校工作。三尺讲台,对这些专门从事知识与传承的年轻人赋予了千钧重任。这数以万计的青年教师普通,平凡,没有骄人的业绩与显赫的名声。在做科学研究,职称晋升,学术成果时,许多青年教师在忙乱中已把“师风师德”四个字抛于脑后:只关心学术课题,不知国内外政治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只忙晋升职称,而忽略教学,使学生怨声载道;只与评审职称的教授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忽略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只关心论文与课题的数量,而对学术的严谨性嗤之以鼻,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不够自律。青年教师的现状堪忧,是社会压力,高校环境所导致的。如何使这庞大的群体在若干年后成为各高校的骨干与精华,如何使这几十万人成为副教授,教授之后为学生尊敬,为社会叹服是教育理应考虑的问题。其中,不断加强高校师风师德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2高校师风师德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师风师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即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对政治的了解与关心,对职业的投入与热爱,同事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良好得体的语言与着装,自律及要求等等。高校青年教师思维灵活,工作弹性大,大多数工作态度端正,充满着正面力量,高校需要这些青年教师夯实高校的建设,而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过热的浪潮中,青年教师还需要道德沉淀与文化素质修养,以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具有职业道德,作风严谨,蓬勃向上的一支队伍。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与五年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经验,总结出青年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

2.1一线教师学术作风不够严谨教学工作不够认真

一线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与精髓,是学生们答疑解惑,模仿尊敬的对象。而近年来青年一线教师人数过多,岗位认定与职称评定的竞争愈加激烈,导致青年教师们将精力大半投入到积累论文的数量,参与课题的数量以及奖项评选中。科研工作者普遍了解,论文的产出需要做实验,实验数据是大量的试验以及调研产生的,只有严谨的科研才会产出对本学科有积极贡献于社会意义的论文,青年教师有教学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压力,因此对于论文产出喜欢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许多论文的产出仅仅是为了凑数,这样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更不用提对本学科做出贡献。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且大都发生在青年教师当中。课题的报送面临的压力更大,不但要求青年教师拿出切实的研究成果,还需要与申请部门协调关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面临如此强大的压力,导致很小部分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许多教师听到下课铃直接信步走出教室,不与学生交流,不解答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对学生有问题的邮件匆匆一瞥,做不出合理与学术的解释,许多教师一学期过后还叫不出三个以上学生的姓名,令学生及其不满,与师风师德建设严重相背离。与此同时经济过热又导致青年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收入过低,想方设法为自己再招揽一份兼职。在各个城市的私人培训机构,经常可见到高校教师在为中小学生们补课的身影。长此以往,青年教师教学的精力越来越少,会严重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影响日后的学习。最后,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问题。多数青年教师缺乏科研经验使得课堂上理论内容较多而缺乏动手实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挥。一些青年教师不够为人师表,课堂上有时满腹牢骚,将许多时间花在批判社会现状上,不给学生们正面力量,迟到早退的教学事故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自己忘记什么是“为人师表”,学生们忘记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

2.2青年辅导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待提高

目前,各个高校的辅导员大多都是青年教师,青年学生辅导员可以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经常可见学生与辅导员关于生活学习的问题促膝长谈,辅导员的确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情感的依赖对象。但是辅导员队伍的过于年轻化产生了许多道德建设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辅导员的调查发现现状堪忧。辅导员队伍中许多都是研究生刚毕业的学生,在道德上不太善于掌控自己,对学生奖惩不一,有的有严重的情感偏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显得犹豫躲闪。许多辅导员决定着奖学金等级,优秀学生的称号,学生党员的名额,这就使辅导员们有情感偏向,归根到底是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其次,学生经常遇到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乐于与辅导员探讨,有些辅导员在道德建设方面不够成熟,很少给出中肯切实的意见,这使学生有时感到困惑,不知遇到问题该与谁去讨论,及其容易走极端,说到底这是师德建设的问题。

2.3教辅青年工作者思想意识不够成熟

高教的教学机关与教学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高校机关是高校运转的命脉。青年教师不断地涌向机关也给教辅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青年教辅人员由于社会经验少,对本校的运转缺乏了解,经常在工作中出现纰漏,态度冷淡,知识贫乏是青年教辅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这些青年教室们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师风师德建设有待提高与完善。

3完善师风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笔者参考了不少讨论此论题的文章,大多数作者对师风师德建设的提出建议非常有限,且主要目标放在强化学习教育,规范教师行范,设立严格的奖惩机制上。而笔者认为,师风师德建设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笔者决定另辟蹊径,提出几点完善师风师德教育的建议。

3.1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以抵制学术不严谨作风

针对科研与教学的两座大山,笔者听取了沈阳药科大学外语教研室吴秀萍教授的评论“没有做过科研的教学工作者只能在讲台上重复别人的东西,不可能将创新能力与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笔者深有同感,抵制学术不严谨的作风,应把第一步放在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理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中去。笔者认为,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工作,应首先承担着一部分科研任务,学校应给与适量的经费让青年教师搞学术研究,并对青年教师的产出论文产出质量有严格的审订,只有发表出对本学科本专业有教学意义,社会贡献的论文,才有可能让这些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定中有资格参与副教授的评选。而将更多的教学任务给予教授与副教授,因为学生更喜欢听有着科研经验,创新经历与学术积累的教授们上课,这样学生更有积累,更有启发,个高校产出的本科生更加有质量。只有学术严谨,才会更好的完善师风师德。

3.2拓宽青年教师视野成熟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

笔者指出,许多高校青年教师思想不够成熟,没有文化沉淀,这导致了这些教师视野狭窄,不能更好的进行科研与教学,笔者认为,刚入校的青年教师应该至少学习一门与本专业无关的科目,做出课堂笔记与评价报告,以达到拓宽视野,充实思想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多下基层锻炼,例如在高铁建设现场试验,在其他高校实验室得出科研数据。此外,青年的教师申请的课题报告应由评审团反复讨论与不断修改,因为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会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不断的进行深入,创新;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完善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视野。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会使师风师德建设进一步完善。

3.3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氛围

强化管理与严格考核许多青年教师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大多数是上班,下课,回家。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对学校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大事件缺乏了解,针对授课教师这一特点,笔者认为,教辅机关应该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的氛围,积极倡导“德育为主,教育文本,教学育人”,定期将一线教师聚集起来,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使这些会议成为青年教师表达意见,提出观点的有效渠道。同时,学校也应该强化管理和完善考核机制,多多听取学生们对教师的评价,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主要的评选依据,使得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

4结语

第9篇

一、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我们作为人民教师,要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做教师,就要勇于担当,爱岗敬业,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我们从事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教育事业,竭尽全力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培养和教育下一代身上来,这就是当好老师,做好德育工作的先决条件。这是因为我们教师高尚的道德和美好的思想品质会产生极大的精神力量,使得我们教师具有吸引人的人格魅力,所以这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是深远的、是巨大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如果我们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强,没有上进心,这些对学生的负面的影响同样也是巨大的,甚至会是无法挽回的,事实上也是如此。既然,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这么大,那么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德行的修养,重视自己的自身建设,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素质,做学生的楷模榜样,真正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二、要依靠社会力量,发挥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作用

对于孩子来讲,家庭是他们成长,接受教育第一场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难怪有人说,“有什么样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很重要。应使学生家长了解如今社会家庭教育的新动态,帮助学生家长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之感悟现代家庭教育的真谛。还要让学生家长认识到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俗话说得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啊!家长的举止言谈,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所作所为无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我们教师要帮助家长,在家庭里要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的标杆,以榜样的力量来感染自己,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温馨、和谐的家庭育人环境。平时,我们教师要多和家长进行面对面地沟通,经常给家长宣传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应定期开家长会,给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以达到团结社会力量,共同来育人的目的。我们作为教师的,还应义不容辞地向家长宣传正确对待孩子成长中“价值观”、“人才观”,认识到:学校教育是以“育人为本,德育先行”为前提大方向的。学校是以培养我们国家合格的劳动者、建设者为最高理想的。当然,还要让家长认识到: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使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知识,掌握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最重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三、对待学生要做到“爱洒校园,情满天下”

诚然,我做了多年的教师,在自己的长期教学生涯里,深深感觉到:要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没有一颗爱心是做不好本职工作的,是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爱戴的。是啊,我们在任何时候,什么情况下,在对待学生的教育问题上,都要从爱心出发,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用自己的爱来温暖学生;用自己的爱来激励学生。因为爱是力量的源泉;爱是美好的化身;爱是崇高的感情。爱能使人和人之间跨越隔阂障碍的鸿沟。事实上,我们用什么的方法和态度对待学生,就能真正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而对待学生没有一颗爱心的教师,永远也成不了好教师,也永远得不到学生对他的爱,也不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为在我们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经常接触,在所难免要发生一些摩擦,出现一些矛盾。那么如何处理对待这个问题呢?如果你没有爱心,就会对学生动不动动粗,意气用事,简单粗暴,不管学生的反应如何,每每都会大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往往会把事情弄大,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生活当中,不是有不少教师因为教育学生不当,而出了不少事。因为对学生使用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学生跳楼自杀,自暴自弃,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样的惨痛的教训还少吗?如果你有爱心,表现在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上,遇事就会心平气和,决不能意气用事,能从理解和宽容的角度出发,就会恰当好处地化解矛盾,解决矛盾,使得学生心悦诚服,其乐也奕奕,其乐也融融。

四、结语

总之,我们做教师的要想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不要忽视德育工作,因为德育工作的成功与否,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德育素质的好坏的大问题。只有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提高了,才能谈得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因此,我们教师要有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人民教师,担负起人民教育的希望和未来,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出一大批有用的人才。

作者:王列单位:吉林省梨树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10篇

由于高职院校自身条件的限制,辅导员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的较少,且辅导员队伍人员来源较为复杂,造成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师德情况参差不齐。从整体看,主要有下列问题:

第一,学历水平低、理论修养不够。高职院校辅导员来源广泛,有从高校招入的青年大学生,有从后勤或其他行政职能部门引入的,高学历、高职称的极少。从目前的现实看,辅导员的学历层次大多是刚毕业的硕士生和本科生,专业涵盖领域广泛,涉及各个行业,大多数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心理学教育背景。这种情况造成部分辅导员在做学生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的时候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引导。此外,辅导员由于日常工作复杂,很少抽时间进行学科科研和理论专业的学习,在专业引导和教育方法上滞后于学生的需求。

第二,归属感不强,思想不稳定。相对于教师而言,辅导员工作头绪繁多,工作量大,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也较大,但收入不高。这种情况就造成部分辅导员归属感不强,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认同感,期待着进行转岗或进入其他部门。“现在高职院校内辅导员数量几乎都趋于紧缺状态,工作量大、责任重、权责不清,导致辅导员逐渐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这当然会直接影响到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无论在日常管理中,还是在教书育人方面都不会完全尽到应有的义务和责任,使信念慢慢地动摇,职业理想也会逐渐迷失。”

第三,部分高职辅导员师德差,缺少职业道德。“少数辅导员自身纪律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师表形象欠佳,师德意识较差,自身修养不够,对学生缺乏热情和关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的辅导员过分强调自己的个性和自由,存在组织纪律性松懈、生活散漫的现象;也有部分辅导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没有了原则性,在学生面前缺乏表率作用,不尊重学生,上课时信口开河,随意发挥,观点偏激,敷衍塞责等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院辅导员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2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路径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师德情况客观上要求加大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从思想重视到行为落实,从制度建设到规范执行都需要高职院校认真总结,不断完善。

第一,思想重视,强化师德培训。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比较混乱,师德建设主要集中在一线教师中。考虑到辅导员日常工作忙,杂事多,对其师德建设的培训、行为的引导较少。为此,高职院校首先要改变观念,重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师德问题。辅导员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其师德情况、言情举止对学校的声誉、学生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高职院校领导要加大辅导员师德进修、学习的机会,开展符合本校实际的多渠道师德教育专题讲座、访谈、辅导员师德知识竞赛等,让师德的重要性深入人心,让辅导员老师时刻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第二,行为监督,督促高职院校辅导员注意言行。要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理论重视是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中。辅导员工程繁忙,如果缺少监督,其行为的惯常性仍然让部分辅导员我行我素。所以,高职院校在重视辅导员师德建设过程中,要采取有力措施,监督、检查辅导员师德建设情况,做得好的辅导员要及时表扬、鼓励,做得不好的辅导员要及时纠正、整改。通过过程监督,在辅导员队伍中才能形成良好师德的风气,才能把重视辅导员师德的制度、政策贯彻下去,取得良好的师德建设成果。

第三,完善机制,增强制度约束。完善机制,主要是辅导员考核机制,要把辅导员师德考核纳入到辅导员管理、考核的重要环节,实施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考核采取学院考核和学生考核两个环节,对辅导员的师德情况进行系统了解,并把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转岗、晋升相挂钩,最大限度促进辅导员重视师德建设,增强为人师表的师德要求。对考核表现良好的辅导员,进行大力表扬,并优先晋升,对考核不合格的要进行教育,必要时进行师德培训和转岗等。通过师德考核机制,让辅导员把师德与职业要求相结合,规范自己的师德行为,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第11篇

但倘若教师的人格品德、学识不高,缺乏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遵循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自觉性,试问:他将如何去履行他的天职,完成他的使命呢?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高于其他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因此,教师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教师的职业道德,应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优良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统一集中的具体表现。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要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第二要热爱学生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朱小曼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是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在我教学低段的这几年,经常会遇到他们急着上卫生间而没带面巾纸,或者是在冬天挂着鼻涕而不知道去擦,我总是递上纸巾,急他们所急,天气转热后,我包里总是放着一瓶清凉油,以方便学生被蚊子咬后及时擦上。这些虽然都是举手之劳,但他们,特别是后进生,因此会对老师心有感激,做作业也不拖拖拉拉了。作为后进生,教师更有必要帮助他们走出自卑怯懦的困境,恢复他们的自信。

第三要学无止境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一有桶水。学海无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之过矣。”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马虎,因此,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必须有真才实学。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第四要为人师表

孔子书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从小养成了事事占先,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我们教师在热爱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让每个孩子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比如:有时学生犯了错误,家长来说情,学校的纪律是严肃的,学生是平等的,可面对家长,我们得尊重,得给面子,我们需要他们支持,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好学生。因此,在不影响原则的前提下,为了工作,我们教师可以退一退,让家长释怀,有面子,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老师胸怀宽广的一面,赢得家长的尊重和学生的尊敬。家长是学生家庭的中心,尊重家长,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对我们的教育和学生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走投无路。因此,教师处处都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重要表现形式。

第五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第12篇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立业之本、立身之基。加强师德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需要,更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他们学历较高、业务较强、思想活跃,已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受社会环境、自身素养和学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师德状况不容乐观,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青年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未来,因此,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已势在必行。

2当前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存在缺陷:青年教师虽然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政治思想上要求不高、思想松懈,致使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看法上有失偏颇;自身缺乏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意识淡薄,甚至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带进课堂,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教师表率作用欠缺,给学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着重提高业务能力,轻视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的现象。对国家大事不关心,对学校工作不热心,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奉献意识。

2.2职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存在缺陷: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是刚毕业就走上教师工作岗位。许多人只是把当教师看作是一种普通工作,是解决目前就业难的一种选择,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只看到教师职业地位高,收入稳定,受人尊重,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性质、职业道德等还认识不足,缺乏敬业精神和高度的事业心。在工作实践中,有的青年教师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

2.3人生价值观取向存在扭曲:有的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的修养和人格魅力认识片面,觉得自己已是大学教师,不需再加强修养和提高。自尊感和责任感逐渐淡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价值观念发生扭曲,追求实惠意识增强,集体主义观淡薄。对自身要求不严,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意识,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

2.4与其他教师相互间缺乏交流与合作:由于没有教师相互学习、交流、提高的机制和平台,许多青年教师备课在家,下课回家,教研活动开展很少,与其他教师相互学习交流不够,业务水平提高慢,缺少整体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不强,缺乏团结互助的精神观念。

3加强当前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的对策

3.1努力完善自我,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1)树立正确的师德理念,践行师德规范,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作为教师应该具有不断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和淡薄名利,超然物外的大气风范;当前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德理念,努力践行师德规范,努力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2)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提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用自己博大的关怀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应该认真、耐心、细心地教育学生,用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去感染每一个莘莘学子,这些正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和师魂之所在。(3)不断加强与其他教师同行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研讨。在知识经济时代,品德高尚、博学多才者,方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道德情操,力求知识面更宽一些,本领更强一些。要善于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主动加强和其他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与研讨,更要注意向优秀的同行和前辈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3.2学校要建立操作性和实效性强的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机制:(1)建立青年教师师德培训机制。建立青年教师入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岗前业务培训、师德专题培训等以人为本的师德教育制度,帮助他们走好正式踏向工作历程的第一步,使他们爱岗敬业,视校如家,爱生如子。(2)建立老教师传帮带领的机制。青年教师入校后,选择指定一批知识渊博、教艺精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做为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导师。青年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深的业务知识和优良的人格品质。老教师的言行,对他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极其深刻的。(3)建立青年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机制。结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进修培训、资格认定、评选先进等进行青年教师师德考核,也可以通过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问卷调查、考核打分的等方法,建立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青年教师师德考评体系。

3.3学校要营造师德为先的校园环境,建立浓厚的师德氛围:(1)大力宣传和弘扬优良师德,使青年教师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以教育和鼓励为主,激励他们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切实提高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在学校形成师德为先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优良师德氛围。(2)领导要重视加强,进行正确循序引导。领导要重视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要关心爱护青年教师,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召开青年教师和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倾听他们的意见,有针对性的对青年教师的师德进行再教育。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领会和践行师德规范的内涵,指导他们的教师人格不断升华和完善。

作者:常焕霞 马胜利 单位:马村镇李楼小学

参考文献:

[1]滕金生,周敏.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J].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