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5 17:05: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留学生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研究对象
实验组为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2010级六年制留学生37名,对照组为首都医科大学2009级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科生38名,两组学生均在第七学期开设实验诊断学课程。
1.2研究方法
观察两组学生基本信息,同时对教学授课大纲、授课内容、学时安排、授课教师、授课教材、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及考核成绩进行比对,分析两国学生的差异及授课效果的异同。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的方式处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信息
首都医科大学2010级国际学院留学生共37人,其中男生23人(62.2%),女生14人(37.8%),平均年龄(21.7±1.2)岁(20~24岁),其中来自阿富汗2人(5.4%),巴基斯坦8人(21.7%),加拿大14人(37.8%),孟加拉国10人(27%),肯尼亚1人(2.7%),英国2人(5.4%)。37名学生中华裔留学生1人(2.7%),英语流利,个别学生可用中文交流。首都医科大学2009级临床七年制本科生38人,其中男生17人(44.7%),女生21人(55.3%),平均年龄(21.1±0.2)岁(20~22岁)。两组学生年龄和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
2.2授课内容及教学大纲
两组学生实验诊断学理论授课及实验见习学时相同,均为27学时和18学时。
2.3师资队伍
参与实验组教学的教师共10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9名,本科1名,高级职称8名,中级职称2名;参与对照组教学的教师共7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5名,本科2名,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2名。从学历和职称上来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2.4授课教材
实验组授课教材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的《ClinicalLaboratoryDiagnostics》(康熙雄主编,北京),参考教材为英文原版教材《Henry’sClinicalDiagnosisandManagementbyLaboratoryMethods》;对照组授课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的《实验诊断学》(王鸿利主编,北京)。
2.5授课方式
实验组授课采用全英文授课模式,授课教案及幻灯均为英文;对照组授课采用双语教学授课模式,授课教案及授课幻灯为中英文双语。理论课授课方式均为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下提问;实验课授课方式一致,均为教师先进行实验讲解,然后示教,再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随时提出问题,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判定,由教师进行总结。从理论授课课堂情况来看,对照组课堂秩序较好,授课中没有提问的同学,教师顺利完成授课,课后1~2名学生提问,实验组课堂活跃,授课过程中有2~3名同学提问,但课堂走动人员较多,授课后学生与教师交流较多。实验课对照组和实验组都较活跃,实验积极,参与性强。
2.6考核情况
实验组考核成绩(70.89±4.64),对照组考核成绩(80.3±7.7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
3讨论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备教师资源,使之更加适应国际学院留学生教学
实验组中的留学生所来自的国家均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对英语的熟练和掌握程度相当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学生,但是他们虽然在中国学习了一年汉语,汉语水平仍然较差,因此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及听力能力,能够无障碍的与留学生进行沟通。因此我们为国际学院留学生授课的英语教师90%以上为硕士以上学历,80%以上为高级技术职称,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临床工作经验及良好的英语水平,但是英文授课必定不同于中文授课,加强授课教师的英文授课能力仍是每年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为此首都医科大学每年都会组织英语授课培训班,聘请外籍教师讲授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外语专业的学习以及给留学生授课的授课技巧。同时每年还会针对本专业教师举办“检验诊断教师培训班”,使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及授课技巧;教案书写及幻灯制作要点;考试题型解读及出题技巧;教学心理学,促进检验医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中青年教师检验诊断学教学技能。此培训班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八期,成为首都医科大学品牌项目,为首医附属的教学医院共培养青年教师300余名,培训后通过考核颁发《首都医科大学检验诊断师资培训合格证书》。另外,我们也应该借鉴兄弟院校——天津医科大学,进行《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对留学生授课教师的管理,保证英语授课质量及教学水平。
3.2合理选择教材,有利于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知识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导向。2010年我学系首次承担2007级国际学院留学生的实验诊断学教学工作,当时教材选用英文原版教材《Henry’sClinicalDiagnosisandManagementbyLaboratoryMethods》,三轮教学结束后,我们发现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并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英文原版教材不太符合我们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备课比较困难,另外原版英文教材费用较为昂贵也是原因之一。为此,我校结合留学生特点,通过与兄弟院校交流,由我校牵头邀请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院校,一起编写了适合留学生使用的实验诊断学教材,并于2013年1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教材紧密结合留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在教材编写方面,尽量贴近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多利用表格和图表的形式,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我校2010级留学生实验诊断学开始使用本教材,通过和学生及教师的交流,本教材既适用于教师备课,学生也反映此教材在理解记忆知识方面有很大帮助。另外,我们也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书,包括英文原版的《Henry’sClinicalDiagnosisandManagementbyLaboratoryMethods》以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王鸿利老师主编的《实验诊断学》(英文版),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3.3根据授课对象适当调整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兴趣
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时效性的根本措施,近些年,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BL)在医学课堂教学上比较受到推崇,该模式源于20世纪50年代,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此种模式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我们的研究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年龄均为20岁左右,由于文化背景及性格的差异,留学生较中国学生更为活跃,他们在课堂上好提问也好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自律性较中国学生差一些,课堂随意走动现象比中国学生多。针对留学生这一特点,我们集体备课中充分融入PBL教学方法,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同时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和授课形式。
4结语
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留学生中相当比例的同学信仰宗教,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等。不但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而且有许多宗教习俗也影响学习安排,例如,伊斯兰教例行每日五次礼拜,可能会对上课或学习时间带来一定影响[7]。另外,从国家文化和习俗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直接产生影响。众所周知,有些国家和地区时间观念不强,表现为上课经常迟到等。不同地区民族整体的勤奋程度差异同样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对勤奋的学生给予肯定,而对于惰性高的学生经常督促和鼓励,以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2提高医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2.1教学向国际化靠拢
我国医学高等院校教师普遍接受过良好的学历教育,部分教师有在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教师不仅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更新较快,在留学生医学教学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为了建设国际知名的医学高校,促进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教师仍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院校可以通过直接引进部分优秀从事医学教育的外籍教师快速增加教学力量,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培养本国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群体。增加教师同国外优质教学团队的交流,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吸纳国外一些优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本校教学活动相结合,力争形成符合国际上医学基础教学主流又有本国特色的教学体系。除教师自身努力之外,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提高总体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2.2提高教师语言能力
为师要传道、授业、解惑,语言是主要的媒介,精准的语言表达和有效的交流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医学留学生教学采用英语授课,这对于教师的英语口语和专业英语都有较高要求。我国高校教师英语程度一般较高,部分具有留学经历的教师还有更好的语言运用能力,但总体来讲大多数授课教师口语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此外,教师的年龄结构与英语水平相关,通常来讲,高年资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技巧,但由于时代的原因英语流利程度稍逊于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英语掌握程度普遍略高,但授课经验明显不如老教师,在教学中两者应优势互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目前英语学习方面有大量资源可以利用,如利用网络、广播等学习标准的日常英语口语,通过阅读国外原版教材和国外大学网络课程学习专业语言等,即使缺乏集中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经过日积月累也一定会有所提高。另外,我国多数医学留学生来自东南亚、西亚、非洲等国家地区,教师应该了解这些地区的英语口音和语言背景以最大程度方便交流。总之,教师要尽可能掌握纯正地道的英语表达方法,包括流利的口语交流和准确的专业词汇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严谨和正确的英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3调整和建立适合的课程体系
我国现有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部分内容不适合留学生教学,比如英语和思想政治课程等,应根据留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学习目标制定适合的培养方案和学科课程。广泛调研国际上医学课程的设置和教授内容,结合我国留学生的特点和国内实际教学特点进行调整,适当增加有关国际医学发展前沿、有地域特点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课程。增设一些选修课程,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逐渐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的教学体系。
2.4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由于师资数量及教学条件所限,我国传统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法,医学高等教育也是如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少数教师即能完成众多学生的授课任务,并且教学内容经由教师的提炼加工使学生能迅速掌握授课内容,教学目的性强、效率高。但该方式也有明显的缺陷,比如学生习惯性被动接受知识,缺少创新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在留学生教学中,由于学生早期的学习环境和习惯与我国不同,加上语言运用不熟练,这种讲授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进行调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目前,在国际医学教学上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教学模式)快速发展,即利用实际病例中需要分析和学习的问题为出发点,授课教师精心选择病例提出问题,学生为解决问题查阅大量资料并分组讨论和归纳整理,同学之间需要协同和沟通,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指导、补充和重点知识小结。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跨越学科间的屏障,以遇到的核心问题为中心,与之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和技能以辐射状、链条状呈现,这是对实际医疗工作的最好模拟,也是高效率的教学模式。我国尚未完全采用这种模式,院校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条件不足、现有模式短期无法大幅改变、缺乏经验等困难。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小范围的使用该方法,提高留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2.5加强教材和课件建设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留学生英语医学教材,院校一般采用国内组织编写的英语教材或英文原版教材,二者各有优势。国内编写的教材内容和体系与中文教材基本相同,可以认作中文教材的翻译版,优点是章节整齐清楚、注重基础知识,逻辑性好,知识系统便于初学者学习;缺点是与国外教材相比,形式单一、不够生动、缺乏配套教辅资料,部分教材更新速度较慢。英文原版教材对于学生了解国际院校学习内容非常有益,一般内容新颖、例证丰富、图像精美、学科前沿信息更新及时、形式多样,尤其是有些原版教材章节中增加了练习题,适合国际医师资格考试复习;缺点是与目前多数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完全匹配,在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重点不易突出,对初学者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掌握这些内容的层次关系,重点内容、了解内容、自学内容要交代清楚,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学习。教学课件在留学生教学中非常重要,不仅传达了教学内容,还可以作为语言的重要补充,减少因语言理解引起的学习障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课件制作尽量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理顺知识层次,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尽量多引用包括英文原版教材在内的优质资料,可采用多种媒体形式,如图片、影音声像等,既增加教学信息量,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很多学生将课件作为重要的课后复习资料,教师在课件中尽量提供一些扩展知识和学生自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将课上课下学习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2.6增加对学生了解,加强学生管理
1.1留学生体育课程定位不够准确
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定位不够准确主要体现在:一、体育课程功能定位模糊。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明确的留学生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体育课程的功能定位不明确,尚不能明确地知道体育课程对于留学生的具体作用和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二、体育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楚。留学生体育课程目标是什么?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树立怎样的价值取向不是很明晰。体育课程目标是课程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它是体育课程建设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体育课程目标定位模糊会造成体育课程建设的无序与混乱,同时,也会使课程目标与留学生体育学习现实需要脱节,很难达到体育课程教学的理想效果。
1.2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比较单一
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比较单调,主要体现在:一、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以传统的武术套路(包括长拳、太极拳、刀术、剑术、棍术、导引)、散打术以及气功为主,并没有过多地将时尚体育内容设置其中,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留学生对多元体育文化的现实需求。二、课余体育活动内容不够丰富。留学生课余体育内容主要以体育欣赏、现代舞蹈、体育艺术等为主。而现实中来自五湖四海,对体育文化有不同层次需求的留学生,他们需要的是丰富的教学内容。他们既有体育实践的需要,同时,也有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因此,单调的体育课程内容既不能有效满足留学生体育实践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他们对体育文化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会使他们对体育课程学习产生厌倦。
1.3留学生体育课程规范管理缺乏
体育课程管理是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体育课程管理会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反之,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将难以保证。我国高校留学生分布很不均衡,一些高校留学生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人数差异较大,这给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管理带来难度。我国一些高校暴露出留学生体育课程规范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体育教学大纲制定不规范,体育课程教学监管不到位、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以及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不科学等,这些问题反映出我国留学生体育课程管理不到位。
1.4留学生体育课程发展指向不明
我国每年有约30万左右的来华留学生要接受体育课程的学习。这对于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如何通过体育课程建设,让更多的留学生了解、接受和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挑战在于如何建设留学生体育课程,满足庞大留学生群体多元化的体育学习需求。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既要把握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同时还要顺应国际教育的新潮流。当前,我国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思路不明确,主要以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为课程开设内容,观念陈旧、视野不够宽广,缺乏前瞻性和全球化视野,不适合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多样性发展。
2我国留学生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困惑
2.1留学生体育课程目标的差异化不好体现
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提高体能水平和环境适应能力,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让他们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留学生体育课程目标和我国高校学生体育课程目标有相似的地方,但因学生的地域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其体育课程目标也应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相似的体育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促进其身心以及提升体质健康水平。其留学生体育课程目标还应包括加深对中国体育文化的了解,从而使身心得到陶冶,促进地域以及民族体育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但是,这些差异化的体育课程目标如何体现并具体实施?是当前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困惑。
2.2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不好把握
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合理性不好把握,主要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留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现实中我国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学习锻炼需求会有一定的差距。调查显示:就留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调研,留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不仅仅是我国的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他们还对国际流行的体育时尚项目感兴趣,比如:棒球、垒球、飞盘、橄榄球等项目。如此以来,丰富的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不应局限在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内容。但是,每个接受留学生的高校体育教育条件不同,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合理把握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就比较困难。
2.3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不好确定
我国高校留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体质差异较大,各自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十分广泛。在这样的前提下构建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困难较大。主要体现在:是以体育学习过程评价为主?还是以体育学习结果评价为主?或者是二者的结合。是以定性评价为主?还是以定量评价为主?这些评价方式如何体现尊重留学生的体质差异、文化差异等。西方国家体育教学倡导的是自由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而我国体育教学则是“填鸭式”教学,在规定的框架和模式下开展。基于此,更不好构建科学合理的留学生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3我国留学生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3.1明确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目的以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切实增强他们的体质水平,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即: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留学生传授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使他们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体育文化,使体育课程成为中外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体育教师组织留学生参与各种运动项目体育实践活动,充分调动留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留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体育生活方式,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要树立以学生参与性、锻炼过程为主,以运动技术、技能训练为辅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愉悦留学生的身心、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增进文化交流、促进留学生心理健康。
3.2完善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就是要以纲要形式编写留学生各运动项目教学内容,并以指导性文件形式规范和约束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施与管理。各高校应编写《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在大纲中明确留学生体育课的性质、目的及基本任务。各高校要制定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确定体育课程授课对象和课程内容。例如: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确定、学制和学时安排等。体育课的类型要明确,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要构建留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在课程考试内容、学习成绩评定计算方法方面,要有具体措施并具有可操作性。要认真选编体育教学内容,吸收体育学科领域新知识,及时补充、更新教材内容,选择正规权威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留学生体育教材。
3.3不断丰富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
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设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课程内容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内容的竞技性与健身性相结合、内容的传统化与现代化相结合。体育课程内容只有不断地创新和丰富,才能满足留学生多元化的体育学习需求。因此,新时期,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就是要不断创新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首先,从广大留学生的体育兴趣出发,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内容设置主要以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兼顾考虑流行体育项目。其次,要为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体育课内容“菜单”。比如: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类;时尚体育项目类;身体素质拓展项目类等,让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自由选择。最后,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课程内容,来满足不同体质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地域学生的多元化体育学习需求。
3.4明确留学生体育课程发展方向
高校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指的是高校通过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文化上的交流、知识的传播、情感交流以及生活上的关心、帮助等方式,对留学生的观念、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帮助他们对我国的文化、制度甚至是法律等方面,形成较为深刻且客观的认识,最终能够实现来华留学生“学有所成、对我友好”的教育目标。
(一)在学习、情感以及健康方面的心理困惑
1.来华留学生由于不能很好适应新环境,产生了一些困惑。很多留学生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对陌生的环境无法多适应,对个人家庭是否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往往会产生很大的顾虑,比如亲人突然病故等。留学生对于我国的文化以及语言等方面还是比较陌生的,他们很难一开始就对环境熟悉起来,空闲的时候往往无所事事。不同的国家在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上有不同的习惯,来华留学生从开始并不懂得如何处理与中国同学或者老师的人际关系,会产生一些烦恼,甚至会产生没有朋友、很孤独的感受。留学生初到学校进行学习,还会面临学习模式不一样、专业不适应等情况,面对这些问题他们容易有畏难的情绪,一些学生甚至会想要换学校或者换专业,这对其学业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些留学生身体上可能被查出有某种疾病,但是很多高校对这方面还缺乏引导,留学生一开始往往也不知道这些问题应该找谁倾诉或者寻求帮助,而疾病往往对于学生的身体、生活以及学习都会带来影响。
2.来华留学生发生打架斗殴以及对交通安全不重视导致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一部分留学生对本地规章制度没有进行认真学习,一些法律问题也存在认知缺陷,监护人对其不能进行很好地监管,导致一些留学生放纵自己,打架斗殴、喝酒泡吧等,这些行为都会对留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3.由于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而产生的困惑。一部分来华留学生与其他同学会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而不同的宗教信仰中,往往会有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文化,留学生由于与同学宗教信仰不同,可能会在某一个特别的时间段,对同住的同学及其生活习惯产生影响,久而久之就可能会积累矛盾。
(二)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困难
1.对职责的划分尚不明确。
在我国一些高校中,职能部门或者专业学院往往认为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应该是国际学院的职责所在,他们对留学生进行事务处理时,往往不会将其与本国学生一起进行处理,这会在培养留学生的过程中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误会。我们在与一些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些学院认为本校留学生的招生事务以及住宿都是由国际学院统一安排,因此思想教育也属于他们工作的范畴,而不属于学院的工作范畴。还会有一些学院的老师认为,留学生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文化上都与我们存在较大差异,把他们当成一种负担,一些通知没有对其通知到位。除此之外,由于留学生所学的专业不是十分集中,需要将其安排在不同专业学院,无法专门为留学生成立专业学院。此外,留学生的人数不多,这就使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因此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管理,就对其人数规模产生了新的要求。
2.师生配比缺少平衡。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会在国际学院配备管理人员来对留学生进行专门管理,这些工作人员管理的往往是留学生的招生、住宿以及一些日常工作,留学生在学校报到需要准备的一些材料,比如签证、体检、学籍、档案等也都是这些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但是由于工作十分琐碎,必然花费相关人员的精力,因此这些工作人员很少有精力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管理。曾经有学者认为,工作人员管理一个留学生的工作量与管理三个中国学生的工作量相同,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上的交流不方便以及文化习惯的不同。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对留学生有更大的耐心,现实情况是高校辅导员日常事务往往很多,精力有限,对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往往缺少时间与精力来管理,尤其是来华留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语言差异、环境陌生、习惯不相同等。这时候留学生是最需要得到帮助,而辅导员在新学期开始时往往也是最忙碌的时候,因此无法留出多余的时间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除此之外,高校对留学生管理的人员有限,除非留学生人数大量增加,高校可能才会考虑增加工作人员,而目前实际的情况是,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基本是由国际学院进行处理,管理人员的配比不均衡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改善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
要想使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整体生源质量得到提高,首先需要高校在留学生招生的时候,把关严格,拒绝浑水摸鱼,一些自主学习能力极差的留学生应该拒绝接收;其次,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进行提高,从而能使一些国外一流大学学生愿意到我国高校进行学习。留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果得到提高,那么一些老师的观念也会随之改变,他们就不会再认为留学生是一种负担,也会更加愿意与留学生进行交流。
(二)分工明确、目标清楚
国际学院、专业学院以及职能部门之间应该对自己所要负责的工作以及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不要产生互相推诿的情况。高校对留学生进行培养要制定一个整体规划,对不同的部门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如果国际学院对留学生的一切事情都包揽包办,那么对于留学生教育水平势必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学校国际化的发展,这是一些高校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很多高校中的相关专业学院仍然会习惯上将中国学生与留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也是留学生很难融入学校环境的原因,因此,很多高校的专业学院还应该加强对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等对待理念的培养。
三、结束语
【关键词】ICT专业 学术汉语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的研究受到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支持(K2015-08)和国际化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支持(GJJY15-2-0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15-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留学中国计划”的开展,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留学生结构和层次也开始发生变化[1][2]。目前,重庆邮电大学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400多人在校学习,其中研究生比例超过50%。随着高水平汉语留学者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以汉语作为学术研究的工具,部分留学生已在我校开始攻读博士学位,这给传统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汉语是借鉴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创造的一个术语,其目的是为专业学习服务[2][3]。目前,进入专业学习的重庆邮电大学留学生汉语水平一般要求在HSK4级以上,这一汉语水平的学生在进入到ICT专业课堂学习的时候,面对大量的通信编码、信令、存储器等ICT领域的专业词汇时仍存在大量无法理解的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1)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学术汉语教材学习。(2)专业术语理解障碍,对专业术语的掌握和理解上缀跷零。(3)不熟悉ICT专业学术汉语文献写作规则,缺少专业汉语教师与学术导师的联合指导。(4)缺乏ICT学术论文文体知识、论文思维,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科研能力培养。
二、留学生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形成重视学术汉语教学的意识和氛围。在意识上重视学术汉语教学,突出本、硕、博阶段专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区分留学生学历教育和短期汉语进修学习,围绕计算机、通信领域的汉语学术论文面向留学生举办“读论文、做实验”的科技竞赛活动。
设置相应的课程并加强相关课程研究。制定分阶段的学术汉语课程,从一般汉语教学的高级汉语阶段开始,延伸到本硕博学历教育阶段,帮助留学生顺利衔接到专业学习和研究。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专业词汇,掌握基本的句法结构,为学历生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汉语学习者进入专业学习、研究阶段打下语言基础。
探索留学生学术汉语导师联合制。在留学生进入汉语学习高级阶段初期、即将进入专业学习的前期,建立留学生学术汉语导师联合制,由对外汉语教师配合留学生的指导教师共同培养学生准确运用汉语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传授用汉语进行学术写作的学术规范知识,训练用汉语进行学术研究的方法,包括搜集资料的方法、开展实验的方法、撰写论文的方法,逐步培养汉语学术思维和科研意识。
三、留学生教育教学实践
为进入专业学习的留学生开设过渡性学术汉语课程和学术能力培养课程。在过渡性课程上,通过讲授计算机导论、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程的基本词汇、句法,为学生补充专业学习的基础知识,使其掌握如何运用汉语学习专业课程的技能。在学术能力培养课程上,讲授用汉语进行ICT学术写作的学术规范知识、学术研究方法。培养留学生掌握通过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学报等中文学术期刊和知网等学术工具进行资料搜集的方法。培养留学生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层推进的科技写作方法。
传统的教材式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因教材出版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反应学术汉语的进展;另一方面,以慕课为主的网络教学资源良莠不齐,词法、句法使用随意,术语准确性差,不适合直接引入校园作为知识进行传授。在课程资源建设上,我校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专业特长和留学生专业分布特点,由对外汉语教师、ICT专业教师等组成了专门的课程资源建设团队,借助互联网手段及时获取最新的、权威的学术成果。通过筛选、汇编、整理等环节,严格遵循学术文章中的专业词汇、术语和写作特点,以词汇衔接、语法衔接作为切入点,按照计算机、通信专业设置分类,结合学术汉语教学特点,对资源进行认定、注解,并最终形成教学讲义供学生使用。
四、结语
在来华留学生汉语水平不断提高、学历需求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学习目的不断明确的情况下,留学生运用汉语开展科学研究时亟需学术专业教师的指导。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ICT专业留学生为例,探讨了我校在学术汉语教育教学方面的现状和创新,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学术专业教师关注留学生学术汉语的指导与教学。
参考文献:
[1]单韵鸣.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的编写问题――以《科技汉语阅读教程》系列教材为例[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2).
[2]高增霞,刘福英.论学术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14(2).
[3]张明月,科技汉语的文体研究及其在科技汉语教材编写中的应用.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
1、毕业实习参加者为金融学专业一班11名留学生、国际与贸易专业15名留学生共计26人。
2、毕业实习时间为XX年2月25日至XX年3月28日。
3、XX年4月2日,学生将个人实习报告(XX字左右)、毕业实习鉴定与考核成绩表交给指导老师。
4、毕业实习的组织方式采取以生源所在地为主,其他地点为辅的原则,建议学生回到家乡所在地,到相关经济部门参加实习。
5、对留学生的要求须按照学校及学院里的有关规定,认真完成实习计划;凡未参与实习者将不能取得规定学分,不准予毕业。离校实习前,学生须携带金融学院出具的相关介绍信及“毕业实习鉴定表”。到实习单位实习时,向其出具介绍信;实习结束时由实习单位填具“毕业实习鉴定表”并加盖公章。该鉴定表将作为考核学生毕业实习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应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参加实习工作,实习期间,须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工作纪律及相关要求,讲文明、讲职业道德,不得发生损害实习单位利益的言行。实习结束返校后将实习报告(按教字[XX]56号格式要求,文件附后)及“毕业实习鉴定表”交与指导教师,由其评阅。凡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习报告或“实习鉴定表”者,不能获得毕业实习成绩。
6、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学院统一为XX级本科毕业生安排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履行以下职责:负责实习工作的组织安排,协助学生联系、落实实习单位。督促学生离校前携带实习介绍信及“毕业实习鉴定表”。实习期间,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思想状况,关心学生生活。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学院教学管理委员会并协助解决。负责批阅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及“实习鉴定表”,及时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并提交学院教务干事。
金融学院XX级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工作安排(留学生)
根据本科生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本学期将进行XX级留学生的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工作。相关安排与要求如下:
一、时间安排
1、XX年11月21日(星期三)下午4点30分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学院会议室);
2、XX年11月22日——12月5日学生进行开题报告写作。XX年12月5日交开题报告(纸制)给指导老师,电子版由学习委员集中统一整理后交学院教务干事;
3、XX年5月16日为论文交稿截止日期;
4、XX年5月25日~6月1日之间进行论文答辩工作;
5、XX年6月4日前指导教师将学生论文(成绩)及毕业实习报告鉴定表交至学院教务干事。
二、论文写作及格式要求
1、指导教师与学生根据上述时间要求,商定论文指导的相关安排;
2、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及要求下,认真完成论文写作;
3、论文字数为5000以上,使用a4打印纸,每位学生交论文终稿三份及电子文本一份;
4、每份论文应包括:封面、扉页、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及参考文献、附录;
5、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见文件附后)。
三、论文成绩评定方式与标准
1、论文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论文书面成绩;论文答辩成绩;写作态度。
2、论文答辩由各系安排组织,采取交叉答辩形式。
关键词: 文化差异 留英生活 影响 对策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加快,出国留学的人数逐年增多。自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留学生开始大批涌入英国。在英国,中国内地学生已逐渐成为除欧盟外的第二大留学群体。英国之所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有四大理由:1.教育质量好。英国教育以“历史久、标准严、质量高”著称,各大院校享有良好的声誉,所颁发的文凭国际公认。2.语言优势: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3.签证率较高:英国政府将中国列为英国国际学生的重要来源之一。4.学制短:英国大学课程紧凑而严谨。本科学士学位一般需3年。研究生硕士学位一般需1年。博士学位一般需读3年。中国留学生到了英国,周围的社会文化环境突然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必然受到中英文化差异的影响。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人类在其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总结、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价值观念、信仰、态度、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另一群体的显著特征[1]。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文化是一个民族建立在自己的信仰、价值和规范体系之上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本民族的文化中,在文化的同化作用下,人会顺应地吸收本民族的文化。生活在同一民族的人们有着相同的语言,对人际关系、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等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
二、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留英生活的影响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在价值观、信仰、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别。由于不同民族所在的环境不同、历史不一样,不同民族文化存在着差异。中英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留英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深入地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学好这个国家的语言相当重要。英语语言能力欠缺是接受英国教育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加之当地人的语速快、地方口音重,使得语言障碍更加复杂化。语言障碍直接影响到留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留学英国的中国学生存在语言障碍与其在国内接受的英语语言教育是分不开的。由于国内的英语教学多采用填鸭式,教师侧重语法、短语、语言点和翻译的灌输,学生缺乏口语练习。另外,国内学英语最大的缺点是没有正宗地道的并且可以使学生沉浸在其中的语言环境,“哑巴英语”现象在中国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2]。语言障碍使得中国留学生难以适应英国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从而深感挫折、信心大减。
(二)价值观。
中国文化信奉集体主义价值观,中国人好“面子”,追求和谐共处,提倡中庸之道。而且,中国文化强调尊重权威,把挑战他人或对他人持批判性态度视为对人生尊严的侵犯。中国文化的这些特征使得从小接受中国式教育的学生表现出过于听话、恪守规章制度,课堂上沉默寡言、学习不自主的特点。这恰恰与英国文化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为基准,倡导独立自主,强调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背道而驰。受个人主义价值观影响,英国教师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多展现自我,多提问,多表达自己的想法。然而,受集体主义价值观影响的中国留学生往往不习惯上课提问,他们认为上课打断老师是不礼貌的,而且认为老师和书本是神圣不可挑战的,因此上课非常遵守课堂纪律,只希望一味地听教师灌输知识。英国的学生在课上表现很活跃,而中国留学生在课堂上显得很安静,这使得英国教师对中国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产生怀疑。英国教师和中国学生之间存在的期望差,必然会导致中国学生接受英国教育时经历文化碰撞,使中国学生留英的学习生活遭遇困难和挑战。
(三)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3]。中英文化在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西方人是直线型思维,说话比较直接、开门见山;而中国人是曲线型思维,习惯迂回、含蓄、谦虚。中国人擅长形象思维和对事物整体的把握,注重人文、伦理、道德;英国人擅长逻辑分析,偏重自然、科学、实证。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认为世界统一在太极阴阳合和之中,“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个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思维模式决定行为方式。由于英国人和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有如此显著的差异,努力适应英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在英国学习和生活的保证。
(四)教学模式。
国内的英语教学模式和国外的教学方式反差极大。中国的课堂还是不能完全摆脱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试教育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起的作用偏重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英国的课堂弥漫着浓郁的个人主义气息,教学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有讲座、研讨会、辩论、演讲等。英国以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然而中国留学生,特别是初到英国时,往往难以适应英国如此自由开放式的课堂氛围。英国大学导师制下的精英教学模式强调教育是一种互动性的文化,最高层次的学术形式是学术论文,照本宣科是低层次的教学方式,因此英国的大学没有固定的教材,学生要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在英国,论文写作贯穿学习的始终,然而在国内的英语学习中,写作往往不太被重视。批判性思维是英国教育所倡导的学习精神,而中国留学生往往在写作中不擅长用批判性的思维模式,论文写作是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学习要面临的重大挑战。
(五)民俗习惯。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有的民族风俗及生活习惯,中国留学生来到英国必然会受到当地风俗习惯的冲击。例如,在中国,熟人或朋友见面时常用“吃过了吗?”、“干什么去啊?”等表达来打招呼或进行问候,然而英国人习惯用“How are you?”“Fine day,isn’t it?”等;中国的交通规则人、车都靠右行,而在英国正好相反,人、车都靠左行;英国人非常讲究礼貌,“thank you”是英国人挂在嘴边的话,被用在各种对别人表示感谢的场合,不管事情有多么微不足道,而在中国,“谢谢”不常用在亲近的人之间,因为在中国人看来,跟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说谢会显得生分。
三、留英中国学生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
(一)端正对异国文化的态度。
留学生要正确看待异国文化差异,对待异国文化的态度既不能唯我独尊,又不能妄自菲薄,即一方面,在对自己祖国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的同时,不能对异国文化进行排斥或否定。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存在差异但不存在优劣,在心理上避免对异国文化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对异国文化也不能盲目地崇拜、追随及附和,否则很容易在异国文化的潮流中迷失自我,成为崇洋的人。留学生对待异国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在心理上的尊重、宽容和接纳。
(二)出国前夯实英语基础。
出国前夯实英语基础是成功融入当地文化的前提和保证。英语是留学生与当地人交流的必备工具。英国的课堂充斥着个性化氛围。准确地讲,上课被理解为教师和学生的见面,课堂的核心是学生汇报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课上的互动性极强,这就要求留英的中国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赴英留学的中国学生特别要加强英语口语训练。英国的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阅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另外,论文写作伴随着大学生活的始终,出国前在写作方面的训练同样是相当重要的。总的来说,讨论、阅读及写作是贯穿在英国学习生活中的一条主线。
(三)出国前加强对英国文化知识的学习,逐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长期以来,留学生在准备留学的过程中“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相当严重。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只是文化内涵的一部分,中国留学生要更好地在英国学习和生活,全方位地了解英国的文化是相当必要的。留学生初到英国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在很大程度上跟其对英国文化缺乏认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有必然的联系[4]。因此,在进行出国准备时,英国文化知识的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同英语语言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四)出国后加深对异国文化的思考,努力适应新文化。
留学生到达英国初期,在对异国风情感到兴奋、好奇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加深对异国文化的思考,在心理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尽早适应新文化。到了英国,通过耳濡目染,进一步了解英国的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所谓入乡随俗,留学生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逐步适应英国的文化,尝试用异国文化的视角和价值观念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尽可能多和当地人交往,多参加一些当地人的聚会,这样既能提高语言能力,又能消解独居异乡的孤独感。
(五)出国后积极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
在留学期间需要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身在异国的留学生饮食起居都得自己操办,这能有效地培养其独立能力。吃住问题是基础,往往中国留学生都不太适应英国的饮食,经常在外面吃开销也大,因此很多中国留学生选择自己到超市买一些食材在家中自己做中国菜,这使得留学生们练就了精打细算的本领和娴熟的厨艺。平时可以和国内的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感受,家人和朋友的鼓励和支持既可以缓解思乡之苦,又有助于留学生适应在英国的学习和生活。
四、结语
文化差异是由于文化的民族特性造成的,各国之间的文化存在差异是自然的现象。留英中国学生要正确地看待中英文化差异,同时要在心理上接纳中英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知识本身的学习固然重要,进一步加强对英国文化的了解也不可轻视。中国留学生只有把英语语言知识和英国文化相结合,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在英国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严璇璇.对高校跨文化管理的思考[J].科教导刊,2009,(7):126-127.
[2]李晓红.影响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因素及解决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9):114-115.
关键词:单项状语 ;偏误成因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状语时出现的偏误比较多,偏`表现也比较复杂。宁昕慧(2008)采用横向规模研究方法,通过排序题考察了留学生对于各类汉语单项状语的习得情况,得出了学习者习得各类汉语单项状语的顺序。王海珍(2009)从翻译的角度对学习者的状语偏误展开研究分析,依据语料并结合翻译理论探讨了二语习得的规律。黄一清(2010)在外国学生简单状语语序偏误考察中分析到,偏误产生的原因除了受母语、一外影响外,汉语状语语序本身的复杂性给留学生带来了困难。肖文绮(2014)认为外国学生在表示重复的状语,起关联作用的状语和描写动作的状语这四种状语的使用上存在回避的倾向。本文要做的工作是基于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单项状语习得的偏误类型和具体表现,探讨其偏误成因。
一、英语为母语的不同国家留学生的单项状语总体偏误情况
我们选择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1995~2010年这一时段的比较接近自然表达的作文语料。汉语状语使用情况比较复杂,为理清层次,本文只选择以单项状语为研究对象。因为英语母语者人数众多,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代表性;另外,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接触或学习的状语类型比较少,为了解学习者状语的全面使用情况,本文研究范围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中高级阶段留学生的偏误语料。
根据语料库的资源比例,我们选取了140篇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菲律宾5个国家留学生的作文。美国学生的44篇、英国学生的30篇、加拿大学生的24篇、澳大利亚学生的22篇、菲律宾学生的20篇。140篇作文中留学生状语习得偏误频次达302次,不仅说明状语学习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也说明了状语学习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偏误类型主要有副词状语的偏误50次,形容词状语的偏误71次,介词短语状语的偏误63次、能愿动词状语的偏误50次和其他状语的偏误68次,具体偏误表现和偏误分析另文探讨。
二、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单项状语习得的偏误成因
(一) 母语知识负迁移
在统计英美留学生单项状语偏误时发现,有关状语的位置的偏误频次非常高。状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属于句子的附加成分,在句中的句法位置复杂灵活,我们比较一般情况下英汉状语位置的不同,如表1所示。
时间、地点、方式和对象状语英语中多在中心语之后或句末,整体上倾向于占据句中后半部分的位置;汉语中这些状语多置于句中,有时也可以在句首,一般不能在句末,汉语状语必须置于中心语的前面,且倾向于占据句子前半部分的位置。在学习汉语状语位置时,学习者经常会受到母语知识的负迁移,以英语状语语序规则来组合汉语状语,忽略了英汉之间状语语序排列规则的差异。比如:偏误用例“他长大在澳洲”。中的“在澳洲”作为地点状语位于句末是被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们普遍接受的。甚至还有一些状语,在语法功能与句法位置等方面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关系,学习者如再盲目地利用母语知识强加于汉语,势必会出现偏误。
(二)汉语状语本身复杂性的影响
首先,汉语状语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分类角度可以分成描写性状语和非描写性状语,前加状语和后附状语,名词性状语、动词性状语、形容词性状语、副词性状语。学习者不能分辨出状语的不同类型,就意味着无法根据语法规则对汉语状语进行排序和正确使用。甚至有些副词可以充当不同类型的状语,如副词“也”既可以表示范围,也可以表示语气。再如偏误用例“在欧洲到处多可以看到吸咽的人”做副词的“多”可以用来表程度或是用在疑问句中,唯独没有表总括的意思,所以应该换成副词“都”来总括其前面的成分“在欧洲到处”。汉语本身复杂的情况都给他们的状语学习带来严重阻碍。其次,汉语状语的构成成分复杂,副词、形容词、动词、数量结构、介词也都可以充当状语。学习者无法分辨某一语法成分是否是状语,正确使用状语就更难了。最后,汉语状语位置语序灵活多变。汉语状语多置于句中,有时也可以在句首。但为适应一定的情境和追求特殊的表达效果,常规语序不能满足这些表达需要时就要打破语序常规,汉语状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留学生经常无法领会汉语状语多变的语序。但汉语语序的多变性并不意味着毫无规则任意多变。比如时间状语和处所状语共现时,往往时间状语在前。如“前天在书店我看到他和一个老师在交谈”。但如果地点状语是定指的名词短语,那这个表示处所的名词短语就有可能获得全句最优先的语序,出现了变序。如:“那个书店那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对于学习者来说,汉语表层结构语序与句子深层结构的矛盾与统一性、汉语状语语序自身灵活多变的特点都为其汉语状语语序的准确掌握增加了难度。
(三)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影响
学习者常常会把目的语知识泛化,此类学习策略多出现于学习中的中高阶段。错误用例中“我在北大里上学”。学习者学习了“在……里”,知道可以用作状语,却并不了解或者没能掌握“北大”是表处所的名词,而这类本身已表处所的名词是不可以再加“……里”之类的成分的。学习者对目的语知识不恰当的运用导致了错误用例的出现。
(四)教学失误
首先,教材编写不够详细准确。比如《新实用汉语课本》《汉语教程》中提及状语时,只描述为“放在主语和谓语前作状语”,这适用于单项状语语序的一般排列,多项状语语序问题很少有教材会涉及。另外,现在很多教材都用英语来解释语法点,学生可能就会认为状语的意思和用法是双向对应的。事实上有时候状语在英汉语中意思接近,但用法却大相径庭,直接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讲解大意疏忽。例如,教师在讲解介词短语做状语时只说介词短语作状语常位于句首或主语之后谓语中心语之前,而未说明表示哪种语义的介词短语可以位于句首,哪些介词短语一定要位于主语之后谓语中心语之前,学生就会出现以下偏误:
为飞机上的乘客每天空姐服务。(正确:空姐每天为飞机上的乘客服务。)
给妈妈我买了一件大衣。 (正确:我给妈妈买了一件大衣。)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主张将语法内容细化到极致,但是重视重难点的讲解及难点分散讲解等教学原则还是要坚持的。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母语为英语留学生单项状语习得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在各项句法偏误类型中,状语偏误频次非常高。英美留学生状语习得偏误的总体原因既有母语知识的负迁移的作用,也有汉语状语本身复杂性的影响,另外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教学中的失误也都造成了不少偏误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黄一清.外国留学生简单状语语序偏误考察[J].语文学刊,2010,(11).
[2]吕叔湘.方位词使用情况的初步考察[A].吕叔湘文集第二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3]宁昕慧.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单项状语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关键词】留美中国学生 异文化紧张感 显著成因
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相比,美国拥有最多数量的国际学生。根据2011年美国权威数据显示,增长最快和增幅最大的是中国大陆地区的留学生数量。中国留美学生数量已超过印度,占到了全美高校留学生总数的18%,成为美国高校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1)。
随着美国大学校园内中国留学生比例持续大幅度的提高,留美中国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异文化体验过程逐渐引起美国高等教育者的重视,并成为美国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的热点研究课题。究其原因,近年来,美国已有多项研究显示,留美的中国学生比来自其他地区的国际学生表现出了更高程度的异文化紧张感,并且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焦虑和情绪低落等精神健康问题。
本论文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对异文化紧张感显著成因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了留美学生可利用的多种校园资源,积极应对美国大学异文化挑战。
一、留美中国学生的异文化紧张感显著成因
“异文化”被定义为:通过持续接触主体文化,个人原有行为模式与价值观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对于来自非西方世界政治与文化体系的中国留学生来说,适应美国大学生活是一项尤其艰难的挑战。研究显示,引发留美中国学生异文化紧张感的显著原因主要包括语言障碍、文化冲击和误解、种族歧视感、课堂互动差异以及缺乏社会支持等(Dao, Lee & Chang, 2007;Lin & Betz,2009;Sherry, Thomas & Chui,2009)。
(一)语言障碍
相比美国大学中来自英语国家的留学生而言,中国留学生需要较长时期才能适应身边陌生的语言环境。在适应英语环境的过程中,他们很难在课堂上和生活中自如无障碍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法。由于较长时期在思维表达方面的障碍感会相应带来心理上被忽视的感觉,成为引起压力感的一个重要诱因。
Lin和Betz(2009)在一项研究表明,口语不流利的学生感受到的异文化压力显著高于口语较好的学生。现实中,大多数留美中国学生在口语方面的障碍显著高于写作障碍。研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留学生对自身英语水平的评价是与异文化紧张感的联系程度最高的一个因素之一,而非他们在英语标准化测试中所获得的成绩。被调查者对自己口语能力越有自信,产生的异文化紧张感程度就越低(Lin & Betz, 2009)。
语言障碍还阻碍了中国留学生与美国学生的人际交往意愿,他们担心美国同学会嘲笑他们在英语表达中所犯的语法错误。然而,越是避免与美国人的社交,就越发阻碍留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速度。人际交往意愿与英语能力提高二者关系中陷入了恶性循环(Dao, Lee & Chang, 2007)。
(二)文化冲击和误解
尽管很多中国留学生对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和信仰有所了解,但在开始美国大学生活之后,他们注定要经历大量的文化冲击和文化误解。
学习美国的文化规范对很多中国留学生而言,尤其困难。原因在于在陌生的新环境里,他们忽然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少数民族”。学生会发现原先在国内适用的社会生活技能在美国社会环境中应对某些相同情况时并不奏效,他们在理解和解释美国人行为方式时会产生不少的困惑。这一转变过程会带来情绪和精神上的紧张感,导致如情感紊乱、无助、想家、孤立,以及沮丧等症状(Dao, Lee & Chang, 2007: Sherry, Thomas & Chui, 2010)。
对中国留学生来说,文化冲击的另一重要方面体现在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冲突上。东方文化欣赏集体主义,而美国文化则更珍视个体主义。美国多项研究发现,多数中国留学生认为他们的美国同学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刻板印象对他们的社交同样起到了负面作用,阻碍了他们与美国的同龄人积极建立社会联系。
(三)社会支持匮乏
绝大多数留学生到达美国之后必须重新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网被证明在缓解留学生异文化紧张感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部分的中国留学生被证实严重或者较为严重的缺乏社会支持网。调查发现,美国大学校园里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只和中国人或者同样来自外国的留学生建立友谊关系 (Sherry, Thomas & Chui, 2010)。
感知到的种族歧视对中国留学生的生活有负面影响,极大地阻碍了他们与同学、教师以及社区美国人的交流。很多的中国留学生将种族主义视为严重影响他们在美国大学里的体验的因素之一。一项研究中的某被调查者这样形容,“我知道大部分美国人对有色人种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他们就是不接受我们”(Sherry, Thomas & Chui, 2010, p. 15)。有一些中国留学生试图和美国学生交往,但经常感受到美国学生并不关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兴趣,甚至不关心校园里的留学生从哪里来。这种不愉快的感受进一步阻碍了中国留学生在校园里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四)课堂互动差异
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与美国相比,在很多方面有很大差异。在开始美国大学的学习生活后,学生们必须尽快适应大量的教科书阅读、课堂讨论、研究论文写作,以及小组课题等学习任务。这些任务将他们的生活变得繁忙,充满压力。
关键词:高校;留学生;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207-0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研究生深造。留学生教学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教学管理应从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入手,切实地探索出针对我国现行留学生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方法,以适应我国留学生培养的需求。
一、拓宽招生渠道,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
1950年我国接收第一批来自东欧的30余名留学生,2012年接收来自韩国、美国、日本、泰国等200多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数量增加到32.8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教育部在“留学中国计划”中提出2020年在华就读的外国留学生人员要达到50万人次。
在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方面,高校应加强同国外高校的校际合作、积极寻求科研合作项目,开展学科间联合培养项目。积极发挥国际处、留学生办公室的职能,通过在国外进行教育展览、充分利用中介留学机构、在当地进行招生宣传等多种途径招收留学生。
高校应加强院系层面招生力度,积极寻找招生途径。院系应利用现有各种国际合作资源,寻求新的合作契机,依据学科建设设立留学生培养项目,针对留学生汉语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构建全英文留学生项目,降低留学生汉语水平门槛,更加广泛地吸引全球范围留学生;院系应同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利用教师出国交流、参加国际会议机会大力宣传留学生培养项目,积极争取生源;同时院系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并设立学院留学生奖学金,为留学生提供院系层面的奖学金资助以吸引更多没有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生源。
二、构建合理课程体系,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
教学质量是吸引留学生的最重要因素,留学生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给留学生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应洞察国际发展趋势,创新课程设置国际化理念,设置出能培养具有创新思想、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使留学生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本科留学生、硕士留学生、博士留学生以及联合培养项目留学生应设置适合留学生不同类型的培养方案。
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可探索按单元及模块设置,一个单元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又有一系列讲座组成。单元相对固定,充分考虑全球化背景下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模块可根据社会需求、形势发展和开设条件灵活调整。一个模块由一位教师负责,可邀请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企业的专家授课,信息量大,观点视角多种多样,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国际视野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养成。同时应加强留学生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全英文课程建设,积极开发适合留学生的课程,引导教师进行全英文授课,给教师提供出国观摩和交流机会,借鉴国外高校教学模式,普及启发式的探索性和讨论性教学。
加强任课教师对留学生的教学引导,通过强烈的学术氛围将留学生吸引到真正的学习和科研中来。积极鼓励中国学生选修全英文课程,鼓励汉语水平好的留学生选修中文课程,探索中外学生混班上课,营造课堂教学国际化环境,通过任课教师的启发式教学,促进中外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聘请国内外院校教师、企业人员举办学术论坛、开设英文系列讲座,面对面讨论当前国际问题,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完善留学生教学管理配套设施,促进留学生教学管理
学校在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同时,完善相应的教学管理配套设施。留学生在入学后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难题是面对高校中文版的选课系统无从下手。很多高校前些年招收的留学生都是要求中文授课,要求学生有相应的汉语基础,所以在教学管理老师或中国学生的帮助下,选课还不是大问题。近些年,一些高校招收全英文项目留学生,在高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为留学生开设全英文专业课,使学生能真正享受全英文的教学。但很多高校的选课系统还是全汉语状态。学生选课,先要在系统内制定培养计划,在培养计划的基础上选课。很多留学生一入校,只认得教学管理的相关老师,所以选课时都求助教学办老师来完成。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学管理的工作负担,而且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带来了陌生感。如果能在学生入学接触的第一套系统就使用英文管理,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全英文项目的含义。
建议增加相应留学生公共基础课的课容量。随着高校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全英文项目人数的增加,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全英文授课的课程,使学校的课程设置更适合留学生培养。但类似留学生需要了解中国、了解语言文化的课程的课容量还是满足不了日益增多的留学生的选课需要,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培养计划。
教学管理相关系统尽量照顾到留学生。一般高校教学系统相对完善,方便了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系统的开发维护者尽量照顾到留学生,使留学生能很容易地使用。尤其在毕业答辩时,建议在毕业申请和学位申请系统中加入英文版本。尤其是很多高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外方留学生也要和中国学生一样授予学位,他们也要用到毕业系统,目前很多高校的中文版系统,他们无法使用,增加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
四、加强留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留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以及留学生生源涵盖国家数量的增加,迫切地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留学生管理队伍,形成完善的留学生管理体制。为提高高校留学生管理的规范程度,应制定专门的留学生教学和管理规定,包括留学生人身安全承诺等一系列规定及措施,让留学生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留学生教学管理人员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除了具备常规的管理技能外,针对这类特殊人群更需具备特有的管理素养。留学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与留学生的交流实际上是与不同文化的交流。管理者应熟悉各个国家尤其是所管理留学生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理念,在管理中树立全球意识,站在尊重不同信仰和生活习惯的角度进行管理。留学生由于语言不通、文化背景不同,很容易在中国学生中形成“孤岛”,为避免这种“孤岛”现象的发生,管理者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在管理层面给留学生创造和中国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的机会,使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期间的各个方面尽早就融入到中国学生之中。
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营造国际化校园氛围
留学生来到中国,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障碍,有很多留学生在国内虽然先期学习了多则几年的汉语,但由于在非汉语环境下,缺乏对汉语的真正理解和交流。来到中国后,往往不能进行正常的交流。大部分高校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的社区,学生们基本的日常生活所需都可以在校园内部完成,所以高校应尽力创建双语的校园环境,让留学生们能解决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在留学生入学报到的那一天起,就给他们发放双语的入学须知和校园介绍,同时在教学楼、图书馆、食堂、邮局等学生们经常进出的地方设立明显的双语标识,熟悉的语言更容易帮助他们了解陌生的环境,加快他们对学校的适应速度。留学生们在校内得到了锻炼,对于他们走出校园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为使留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环境,高校应充发挥中国学生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社团。让留学生真正融入正常的校园生活,适应中国的教育方式等方面,中国学生发挥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共同生活在同一校园、共享学校的所有资源。高校应加强中国学生和留学生的交流,尤其是校团委、研究生工作组和留学生办公室应积极引导各类学生社团,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中外结合的活动,引导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参加。并不断激发中外学生的创造力,拓宽交流活动内容、范围,提高层次,保持对中外学生的吸引力,使交流活动定期不断地开展下去。
院系也应该从院系层面帮助留学生融入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中来。导师可以利用导师组内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一带一”的方法,导师根据对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了解,帮助每名留学生都有自己导师组的师兄或师姐或同年级的固定的同学进行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这样对中国学生和留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中国学生通过对留学生的了解和适应,逐渐把留学生引入到自己的生活圈内,留学生也会逐渐把自己当外国朋友介绍给中国学生。通过这种双向的、互动环节的不断交流和沟通,达到了学生自己营造国际化校园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洋.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问题与启示[J].沈阳大学学报,2011,(12):98-100.
[2]孙宛秋.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3,(5).
[3]李艳.地方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策略浅析[J].学术探索,2006,(5):129-132.
关键词: 留学生 《汉语写作》教学 常见问题 应对策略
《汉语写作》是留学生教学课程中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对于词汇量有限的留学生而言,如何处理词语的搭配尚且有一定的障碍,更何况篇章的书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让非汉语文化背景下的学生用较陌生的语言进行生活记录与情感表达,消除留学生对于汉语写作的陌生感;如何解决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的母语干扰问题;怎样设计适应留学生汉语写作的命题;如何有效利用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留学生汉语写作的质量,等等,都是在汉语写作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把留学生本身的劣势转化为可以利用的优势资源,需要汉语写作教师获取一定的应对策略,以恰到好处地处理好汉语写作的几个关键问题,那么《汉语写作》教学将不再困难。
在具体的《汉语写作》教学中,面对汉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处理好生活与写作的关系
在留学生汉语写作教学中,经常遇到生活和写作的矛盾,留学生学习了不少的汉语,但是在实际的交际中,却不能有效地运用。汉语的学习,停留在纸上练兵的层面。而汉语写作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留学生学会汉语的写作,更重要的是让其在生活中使用汉语。因此,如何处理好生活与写作的关系,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并解决的首要问题。
现代文艺创作观念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它的枝蔓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写作素材积累的过程,因而,增强写作意识,重视生活对写作的功用,在生活中培养写作的兴趣。这样,在《汉语写作》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在选材、命题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
增强写作意识,树立大写作观念,把汉语写作延伸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取材、命题。《汉语写作》教学应关注生活,使生活成为写作的素材,使写作有话可说。而且,生活中的命题比较符合留学生的特点,他们具有成人的思维方式,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有一定的观念评价能力,有利于对写作话题的理解。
基于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在生活中应用汉语,积累写作素材,使生活成为写作的强大材料库。在中国的生活对于留学生而言是全新的。从写作角度而言,具有较高的写作价值,而且,不同的生活环境,也会使留学生有较强的新鲜感,教师就可以引导留学生多观察,留心自己身边的生活,发现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不同之处,从而去学习,去思考,去积累。这样,生活本身就成了写作取之不尽的材料库,在写作中就不至于无话可写。
2.重视留学生自身的优势。留学生多是成年人,而且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具备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留学生本身的这些优势,进行汉语写作教学。在写作的过程中,写作者要想写出有意义的文章,本身的修养不可忽略,生活的积累和知识的学习对于写作者来说都是必需的。“写作者的修养水平,与他的实际写作能力一起,构成决定写作活动有效性的两个最基本的主观条件”[1]。而且,留学生在接受本民族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和思想修养,虽然不同于汉民族的文化审美观念,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比如非汉语的文章写作中,也讲究修辞手法的使用、结构手法的运用等,这些写作的技巧,在汉语写作教学中,不能因为语言的不同,就一味简单地将其否定。重视留学生的自身优势,教师在进行《汉语写作》教学时,要因势利导,进行教学,针对留学生文化背景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命题与教学。这样,不仅教学的难度降低了,而且能够减少汉语写作的枯燥感,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3.应用“大写作”概念,进行开放式命题。“大写作”是在现作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下写作教学的特点,提出来的一种写作教学理念,即写作教学不是单纯局限于课堂,而是辐射到生活中,把生活等因素归入到写作视野中,扩大命题和写作的范畴,使写作贴合生活、社会,使之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因为留学生的自身特点及汉语学习的特点,不必拘泥于中文学生的命题与教学模式,可以进行开放式命题,结合生活实际和地域文化特点进行命题,使留学生较快地进入写作氛围,熟悉写作内容,从而有效地进行写作。
二、处理好“说”与“写”的关系
“一日不生,一日不读口生”,极好地证明了“说”与“写”在语言使用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写作是一种表达,“说”也是一种表达,前者是书面表达,后者是口头表,但二者都是将心中的情感、看法传达给他人的过程,而且都是语言的运用,因而在汉语写作中要重视“说”对“写”的辅助作用。汉语写作重在“写”,但也不能忽略“说”这种口头表达在写作课中的作用。
留学生往往受母语的影响,用母语直接构思,而后翻译成汉语,虽然写出了汉语文章,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语写作。“说”这个环节的增加,迫使其丢掉母语思维模式,以汉语的思维模式思维,使其摆脱对翻译式写作的依赖,真正使用汉语学习,掌握汉语。因而,从其构思开始,就要求进入汉语思维模式中。
具体教学中,可采用“先想—再说—后写”的模式,不急于一气呵成。想、说、写的过程,三次使用汉语,使其较快适应汉语思维习惯。“说”的过程,也是一次汉语的应用和写作,纠正其口语表达,对其下一步的写有较大的帮助,使语言的使用困难分散在三个步骤中,降低语言使用的难度,更有利于汉语的书面表达,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练习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的“说”,不求其完全字正腔圆,而重在是否能准确地表情达意,是否能使用恰当的词汇。而且,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了解其对命题的理解程度,以及其写作的困难在何处,从而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其克服语言难关,顺利地写作,准确表达。
语言的学习就是为了应用。所以,在写作的同时,注重“说”的练习,能够让留学生有机会使用汉语,在使用的过程中体会第二语言应用的特点,体味汉语的丰富的表意功能,从而更好地使用和写作汉语。“在交际法教学盛行的今天,我们注重写作中书面语词汇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我们将语言形式视为写作教学的中心,而是在遵循‘意义的表达占首要地位’、‘任务的完成优于语言表达’这些教学原则的同时,关注如何使语言形式更好地为‘意义的表达’和‘任务的完成’服务,试图为‘内容表达的流畅性’和‘语言使用的准确性’这对矛盾寻找一个突破口”[2]。
三、处理好他类写作经验与汉语写作的关系
写作不外乎表达情感,反映社会生活。古往今来,各个民族,都大同小异。所以,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时,可以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的写作经验,借鉴不同文种、文体之间的写作技巧。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处理好母语写作与汉语写作的关系。留学生对汉语写作的学习,不可能不受其母语写作经验的影响。在这个方面,教师不必完全强求其顺应汉语,也不必视留学生已有的母语写作经验为大敌。其实,留学生已有的母语写作经验对于汉语写作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借鉴。当下汉民族的写作,不少写作理念和写作手法也是从其他民族中借鉴过来的。因而,留学生母语的写作经验可以不完全受限制地参考和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因生制宜,因材施教,去发现和鼓励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的良好表现,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喜悦,不再畏惧写作课。
我们应该承认母语写作经验在汉语写作中的积极作用。虽然母语思维习惯会影响汉语语言的使用,但成熟的母语写作经验可以毫不费力地为汉语写作提供有效的参考。比如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样,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母语写作与汉语写作之间的差别,从而对其汉语写作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2.中文学生写作经验的有效迁移。在留学生的汉语写作教学中,虽然不能完全照搬中文学生写作课的教学模式和思路,但对于其中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迁移使用。比如对中文学生的写作有益的是日记写作,对于留学生而言,也同样有效,写日记对于巩固汉语写作技巧与经验实践极有作用。成功的实例表明,具有一年以上的汉语学习历史的留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对其提高汉语水平的作用十分明显。
中文学生写作教学中的关于“文体”的教学观念在留学生的汉语写作教学中同样要引起重视。文体是提高文本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汉民族的写作史中,一直强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培养和强化文体意识,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写作实践,是写作者自觉地‘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用到对象上去’,写出高质量的作品来”[3]。在留学生汉语写作教学中,可借鉴中文的文体教学,从记叙文到说明文,再到议论文,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使之在写作中掌握不同的表达方式,熟记不同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的使用,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汉语文章。
四、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不论是古作理论还是现作理论都十分重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重视阅读在写作中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都强调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从阅读中可以学到优秀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在留学生的《汉语写作》教学中,也要同样重视阅读对写作的示范作用。在强调学生写的同时,也要依据写作内容及留学生本身的语言水平实际情况,搜集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使其在练习中丰富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经验。
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作文章的选取上,要区别于阅读课的文章,为写作选取的阅读材料,不是重在学习字词句,而应与写作的话题关系密切,并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关,因此要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
1.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阅读材料,或扣住话题,或符合某一项技能的训练。为写作选取的阅读文章自由度较大,不受语言学习的限制,只要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并且与写作话题相关,都可以作为选取的对象。而且,优秀的学生习作或其他文章都可以服务于汉语写作教学。这是因为,“选择优秀的范文,指导学生从写的角度去阅读,即看范文如何安排句序、连句成段、组段成篇,如何表达中心思想等,通过阅读和分析范文来训练留学生的汉语思维及汉语书面表达方式,学习、掌握汉语写作的方法”[4]。
2.合适的阅读材料可以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留学生对汉语文章的篇章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汉语写作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多与当下的生活脱节,或多重视语言法则的训练,或有一定的文化隔膜。对于留学生而言,过于枯燥无味,难度也大。如果教师选取更贴近其生活实际的阅读材料的话,则更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文化的隔膜对于语言的学习来说,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汉语写作课上教师可以根据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补充或加强留学生对汉民族文化的了解,消除文化的隔膜,从而使留学生有效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在高度理解的基础上,留学生语言的习得,写作技巧的提高,都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因此,不能断然将写作与阅读分开,认为写作专司“写”,忽略阅读的作用。只有阅读与写作并进,以读促写,才能使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快速提高,真正掌握汉语。
所以,汉语写作不是单纯地对已学过的汉语词汇与字句的简单复习,单纯的模仿也不是汉语学习的终极目的,汉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对汉语的创造和使用。因而,在汉语写作中找到应对这几个问题的策略,就可以为《汉语写作》和《汉语写作》教学打开一扇明亮的窗,使留学生的汉语写作学习不再是负担,也使教师的教学目标更为明确。而且,注意了这几个问题,也可以使汉语写作教学课程较早开设,较快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实际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杰.大学写作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79.
[2]李海燕.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如何实现口语词向书面词语的转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4),62.
[3]张杰.大学写作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243.
去比利时留学虽然不像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那么热门,但目前在比利时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也不少。比利时欢迎不管是来自于欧洲还是其他任何国家的学生,这是他们各个大学一贯的传统。
外国学生申请比利时留学的拒签率很低。从目前在校的学生总数上看,是接收外国留学生比例最高的,有的大学接收的留学生占在校学生的1/6。与大多数留学国家相比,比利时的留学费用也比较低,它是世界上少有的施行大学义务教育的国家,对于符合申请条件的外国学生,可享有和本国学生一样的待遇。可以说,去比利时留学,是工薪家庭子女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高等教育自成体系
选择去比利时留学,首先要先了解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情况。比利时的高等教育分正规大学教育和大学外高等教育两种,接受外国留学生的主要是正规大学教育。正规大学又分完全大学和大学院。比利时大约有20余所正规大学,其中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大学,如鲁汶大学、根特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等,也有很多年轻的大学,这些学校培养出过很多世界著名的学者,包括数量不少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由于比利时国家内分法语区和佛拉芒语区两种(标准的佛拉芒语和荷兰语是一样的),比利时的完全大学依其校址所在的语言区域,用法语或荷兰语授课。比利时的高等教育体制不仅与美国、英国不同,与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也不一致,都是自成体系。
比利时高等教育的大学阶段学习分三部分,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即first cycle,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专业入门教育,这一阶段短的要2年,长的3年。第二阶段是second cycle,是本科阶段,也叫学士阶段,一般短的要2年,长的竟然达到4年。比利时的First/Second Cycle相当于英美的大学本科,总的算起来需要4年(绝大多数课程)、5年(工程类课程)、7年(医学)几个种类。海外学生通常要在上本科前加上一年的语言学习。完成First/Second Cycle学习的学生,结业后可得到Licentiaat学位,这个学位比学士学位高一点,比硕士学位低一点。第三阶段是专业学科的研究阶段,又分the Advanced Academic Programmes(GAS/GGS)相当于硕士,和the Doctoral Programmes相当于博士,这一阶段又统称为博士论文阶段或大学后的专业化学习阶段。在比利时,大学本科毕业可直接注册攻读博士学位(这一点与德国相同),时间大约需要2―3年。持有Licentiaat学位者如果继续深造一年,就能得到更高一层的本地学位GAS或者GGS,这个学位与英美国家的Master同类。
在比利时,要拿到博士学位并不容易,博士课程没有固定的期限,要根据研究工作的状况以及论文的完成情况,也有的学生跟教授研究了五六年之后还没有得到学位。
申请条件不苛刻
比利时没有全国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对学生也没有年龄上的限制。大学教育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本国公民上大学非常容易,只要申请者有合法的相当于高中的毕业证书即可。此外再无其他的限制和要求:比如入学考试(除了医药、牙科、土木和建筑专业之外)、年龄限制、高分要求、智商考试等,也没有地区的要求。
比利时的这些入学政策也适用于外国留学生,中国学生只要拥有正规的高中毕业文凭,或者拥有大学学历,基本上都符合要求。无论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还是自学成材通过考试者,只要获得的学位得到国家的承认,都可以申请进入比利时大学学习。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做一个评估,虽然比利时大学承认的学历,也能接受入学申请,但在宽进严出的政策下,不能保证一定能获得学位。
比利时的大学都是独立招生,为确保外国学生能在比利时顺利完成学业,比利时对外国学生也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政府和校方都订有完整的条例,用于招收和管理外国学生;各所学校也都有法律上的和自己独特的录取要求。因此,学生在申请前最好先与这所学校取得联系,查阅这个学校的招生要求。
一般来说,学校对留学生的要求主要是语言方面的,根据学校的授课语种,要求留学生提供荷兰语、法语或英语熟练程度的证明,如果达不到校方的要求,校方会要求留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了帮助留学生克服语言障碍,一些大学会对录取的留学生开设为期一年的语言补习班。
总的来说,比利时大学对外国学生的要求不像有些国家那么苛刻,对于外语成绩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但是,如果你是准备到比利时攻读博士学位,则必须对英语、法语、德语或西班牙语有足够的知识,这取决于他们的研究项目和工作环境的要求。
从去年以来,比利时各大学在录取时对中国学生的要求逐渐严格。由于外国学生每年到比利时留学人数的成倍增长以及各国学生的不同表现,比利时的录取政策也在发生变化,其中对中国学生态度的变化尤为明显。比利时政府曾颁布过一项国际学生2%限额的法令,此后各个大学在录取外国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时,对语言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据了解,这是因为有些中国学生在那里的学习表现不太令人满意。有的学生语言基础太差,跟不上课程,论文的写作能力也很低;有些学生的品行不太佳,还有的中国学生打着留学的名义,却热衷于打工赚钱,忽视了学业。这些都引起了比利时有关方面的注意。
申请要注意哪些情况
首先是准备的材料,包括:
1. 学生本人的简历(包括论文和著作);
2. 最后的学历证明(你是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本科、研究生毕业),包括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成绩单;
3. 到比利时的学习计划;
4. 品行证明、健康证明(需要公证);
5. 攻读研究生都需要两封教授或导师的推荐信。
其次是比利时的大学的学期安排,一般每年9月底至10月初开学,次年7月结束。多数学校实行三学期制,第一学期从10月初至12月底,第二学期自次年1月中旬至4月中旬,第三学期自4月下旬至7月中旬。也有少数学校实行两学期制,中间放假。
学生最好在1月底准备好申请留学的材料。从2月份开始直接向选好的学校或导师联系,一般采用书信方式,第一封信应附上个人简历和学习计划,如对方有意接收,再提供上述已准备好的材料。
比利时大学也不收诸如英美等国家普遍存在的大学申请费,如果大学没有录取你,一般还会发函告诉你拒绝的理由。
留学费用知多少
留学费用包括在国内培训外语、办理护照、公证、体检、签证等等,视各人情况而定,大致在10000―20000元人民币之间,如果是通过留学中介办理留学手续,还需一些中介费用。但是,去比利时留学的留学生还是以自办者为多。
在国外的费用主要是学费、生活费和保险费用。相比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比利时的费用应该说是比较低廉的。比利时虽小,但却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福利优厚、人民善良的国家,由国家支付大学开支,很多大学都是免费的,对于符合申请条件的外国学生,比利时政府也提供同样的免费教育,享有和本国学生一样的待遇。
大学不收学费,但要交注册费,一般来说,外国留学生的注册费在2.5万比利时法郎左右(折合人民币约5500元,大约39比利时法郎合1美元)。例如,在欧洲及世界上都非常有名的鲁汶大学,无论是读大学本科还是硕士,全日制课程的注册费(学费)是20000比利时法郎,约4000多元人民币,这是一般的工薪阶层也能支付得起的。要注意的是,只有受政府资助的大学才收费低廉,有的大学也要收学费,一年的学费包括书本、住宿、膳食、交通等大约需要30万比利时法郎,所以学生在选学校时一定要查看学校的资料。
去比利时上学,需要第三者的经济担保,在签证时会要求提供,提保人要办理8000美元的存款证明以及每月500美元的汇款证明。担保人的公司应该是通过存折或者银行卡的方式发放薪水,如果是工资存折,则要有6个月以上的存款记录,如果曾经换过新折,必须请银行打印出以前的存款记录。
比利时的生活费用很高,物价也不便宜,一年的费用包括衣、食、住、行大约需要60000元人民币。
目前,比利时大学也在酝酿着教育改革,这种改革包括教学体系改革和教育经费改革。由于是政府承担着学校的经济开支,尤其是佛拉芒地区,几乎所有的佛拉芒语大学的学费都维持在非常低廉的水平,现在愈来愈多的外国学生进入这个地区学习,事实上也在分享着佛拉芒人的福利。虽然政府也颁发了一条法令,强制各个大学在招生时限制外国学生的人数,限制从非欧洲的工业化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招收外国学生,在数量上不能超过前一年比利时籍学生的2%,超出2%的学生,需支付一笔“附加费”,其数量至少是政府为每位学生所做投资的50%。例如,人文学科的学生的“附加费”每学年大约是10万比利时法郎,相当于3000元人民币而医药专业的“附加费”要高许多,大约需要5000多元人民币。
预计改革后的比利时留学费用,会比现在高一些,但无论是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学习条件、人文环境,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尤其对一个工薪家庭的子女来说,都是一个绝佳的留学国。
奖学金能否申请
在比利时学习和生活的费用不低,为了减轻学费压力,留学生可以申请奖学金。获得奖学金的方法很多,有很多机构都可提供有关申请奖学金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国际合作,这种奖学金是中国和比利时佛拉芒语地区签订的文化协定授予的;发展合作,国际合作总局对研究生的奖学金,优先给予在中国还没有开设的专业的留学生,发放单位有佛拉芒语大学间委员会、比利时法语教学各大学间委员会等;各有关大学对留学生的奖学金,只要这个学生符合发放的要求;比利时教育机构和一些社会组织也会向合乎条件的国外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奖学金。
举个例子,留学生可以特别关注一下佛拉芒大学联合会颁发的奖学金,这个机构每年在Belgian Direction General for Internatonal Co-operatioan(简称DGIC)的支持下,向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授予相当数量的奖学金,这些奖学金的颁发有着具体的标准和确定的名额及去向,奖学金的授予也不是仅仅以“优秀”作评估标准,它有着很强的助学金的目的。这个奖学金包括两部分:直接付给奖学金获得者本人的费用;由佛拉芒大学联合会或者大学为奖学金获得者支付的其他费用。这些奖学金可供学生支付房租、伙食费用、交通费用以及其他开支。校方每学年还向奖学金获得者支付一定数额用来购买学习资料、购买课本以及打印论文的费用。
打工补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