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6 16:10: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48-01
1 推广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农民的强烈需求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从几千年前的刀耕火种到如今的机械化技术,在栽培技术上取得了质的跨越。并且伴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也十分迅速,新兴的水稻栽培技术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响应了农民的呼声,成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栽培技术。所以,推广新兴的水稻栽培技术无论从社会发展需求看,还是从农民的需求来看都具有重要性。
1.2 农业技术装备成熟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我国虽然是个农业大国,却在早期存在着严重的积贫积弱问题。之后,我国在经过长期的吸收和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以来,在农业技术装备上开始逐步走向成熟,许多高科技的技术装备都被运用到了农业生产上,这不仅解放了农民双手,让他们能够投入到其他的生产工作中,也使得我国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我水稻栽培技术在我市本就有较好的基础,因此在原有的技术之上再进行新兴栽培技术的推广就更加容易。
2 开原市水稻栽培技术现状
水稻栽培技术,并不是指单纯的种植和培育,还包括选种、选地、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步骤。首先要做好事前准备,正所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挑选高质量种子和适合种植的秧田,为水稻种植提供良好的基础。之后在通过谨慎播种、小心移栽、合理密植、合理灌溉等方法对水稻做好培育工作,在此期间也不能病虫害防止掉以轻心。生产高质量的水稻必须要有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的支持,早在2008年,我市响应国家号召,以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为水稻栽培技术的突破口,全力推进我市发展水稻生产。在此过程中,我市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在育苗、移栽、收获等方面对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进行深入应用,使得水稻产量和质量一年比一年好。到2012年,我市已经成功建成了育苗规格化、插秧机械化、生产组织化、经营产业化的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技术体系,被农业部确定为辽宁省唯一一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3 当前需要推广的主要技术
在开原市已经有很好的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为优良基础,为开原市推广水稻栽培技术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通过介绍一些推广方法,希望能够对我市发展水稻生产有一定的帮助。
3.1 科学合理分工
有篇寓言故事说到:“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之间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工作如果没有合理的分工,终将变为一盘散沙,难以取得成功。因此,推广水稻栽培技术也需要合理的分工。如可以成立水稻栽培技术示范小组,组内应做到组织分明、严谨有序,小组成员应该积极下到各乡各县,为广大农民示范新型的水稻栽培技术,通过亲身示范和技术指导,在农民中起到积极的号召作用,为之后的推广工作带个好头。还有管理小组和实施小组等,都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依法有秩的组织起来。
3.2 加强宣传力度
宣传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在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宣传以外,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式加强宣传力度。一是开展科技下乡。在科学合理分工中其实就提到,可以通过水稻栽培示范小组的下乡为推广工作带头,其实示范小组下乡的过程就是一次强有力的宣传,通过示范小组的亲身示范以及技术指导,在与农民的交流过程中其实也是在为水稻栽培技术做推广。其次是召开现场大会。在科技下乡的同时,可以通过召开现场大会,回答农民的疑问,提高农民认识,确保水稻栽培技术能够得到有效的推广。三是强化培训。培训班的创办不仅是为满足技术人员精益求精的需求,也是为农民“扫盲”的有效方法,通过培训班的设立,让农民们能够拥有更加专业的水稻栽培知识,为以后得水稻栽培作业奠定良好基础。
3.3 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强大基础,虽然我市在水稻栽培技术方面已经投入了许多财力,但还是远远不够的。一些资源项目的整合一定需要强大的资金做基础,我市在推广工作上可以通过国家资金扶持、政府筹办或者是集体和农民的自筹等方式来获取资金,从而达到更深入、更多层次、更多元化的推广效果。
4 总结
综上所述,我市要想推广水稻栽培技术,可以通过成立专门小组,科学合理分工来完善推广流程;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巩固水稻栽培技术的有效推动。通过利用这些可行的有效的方法,为我市推广水稻栽培技术工作贡献力量,从而促进发展水稻生产。另外,开要想在推广水稻栽培技术工作上取得成果,在发展水稻生产上更进一步,就必须深刻认识到水稻栽培技术不仅对农民和时展具有重要性,还是农业技术装备发展成熟的必然性结果。不仅如此,要想进行更加强有力的推广,我市就必须对自身的推广和水稻栽培技术方面的现状有深入的了解,立足我市市情,找寻更加有力的推广途径。
参考文献
[1]江友应.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5,21期(21).
关键词:水稻 栽培方式 发展趋势
水稻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大部分居民都是以水稻为食,北方居民也不例外,因此,重视水稻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改善大国粮食自给问题和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技迅速发展,现代化的步伐日趋加快,为了稳定提高水稻产量和市场竞争力,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我国进一步增加水稻生产效益成为水稻生产的重点目标,水稻栽培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关系着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1. 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
1.1直播法水稻栽培
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是一项久远的历史,古代粮食作物产量不多,为了获得粮食,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直播法水稻栽培技术,从水稻栽培技术下手,提高水稻粮食产量。直播稻是指不经育秧移栽,把稻谷直接播种于大田而栽培出的水稻,这种栽培方式方便简单,便于操作。据史书记载,我国水稻最初是采用直播的种植方式,也就是说直播是一种原始的水稻栽培方式。所谓的直播就是在稻田里撒上种子之后没有移植的过程,让水稻单纯地在稻田里生长,直至水稻的成熟。这种原始的栽培方式一直保留下来,延续至今。现在许多农村的农业生产就是引用的直播法水稻栽培,但是产量不尽人意,所以在后期逐渐被淘汰。
1.2移栽法水稻栽培
随着时代的日趋变化,社会也逐渐进步,人们逐渐发现直播法水稻种植存在着大量的缺陷,比如说产量不高,秧苗长势不一等,为了解决直播法水稻移栽的缺陷,人们又引进了移栽法水稻种植。所谓的移栽法水稻种植,指的就是让水稻秧苗在初期时在某个地方长大,等到长大到某个阶段就对秧苗进行移栽,移栽到稻田里。这种栽培方式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而且这种早期水稻移栽还解决了直播稻草害严重的问题和多熟制季节矛盾,大大地提升了水稻的产量,在那个时期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耕作制度的不断完善,水稻育苗也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在20世纪50 年代初期,我国南北各地均以水育苗为主,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北方则稍微受限制一些,但北方也同样是采取移栽法对水稻进行栽培,但是,移栽法水稻栽培依然存在着缺陷,就是水稻在初期发育会出现烂根的现象,导致水稻死亡,又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水稻的产量问题。为了解决烂秧并培育壮秧,人们开始对水稻种植进行大量的实验,与此同时又进行了保温育苗试验,防止烂根的现象出现,后来发现保温对烂根现象的作用巨大,于是又发展了保温育苗,尤其是在东北地区,保温育苗显得至关重要。最初的保温用物用的是油纸,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改成了塑料膜,能够有效御寒。
2. 当前我国北方的水稻栽培方式
2.1抛秧法水稻栽培
受南方文化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也效仿南方的抛秧法水稻种植,并逐渐发展起来。北方气候偏冷,到了9月份气候转凉,水稻的生存受到限制,因此北方的水稻种植大都是一年一收或者一年两收,达不到南方的一年三收。抛秧法水稻种植简便易于操作,对于粮食的增产起着关键作用。所谓的抛秧栽培指的是采用塑料秧盘或旱育苗床,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秧苗,在播种时往空中抛投,然后秧苗由于自身重力插入到稻田中,随后任其在稻田中生长,这样就解决了一颗一颗插秧的麻烦,简单省事。
2.2机械插秧法水稻种植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抛秧法栽培显得比较落后,与机械相比,效率变得好低。为了解决人工抛秧法种植水稻的问题,人们苦思冥想终于制造出了插秧机,这也就有了机插秧技术的出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机械插秧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水稻秧苗的成活率,较之前的抛秧法先进了许多,有着大量不容否认的优点,机插秧后发优势强,稳产高产,从技术层面上看,机插秧具有定行,定穴和定苗栽插的优势,实现了插深株距和插秧量的量化调节,作业质量显著提高,成为了我国当今水稻种植的主流方法。
总结: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没有粮食社会就得不到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水稻研究方面,努力提升作物产量,利用现代化技术,简化操作,提升产量。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发展,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进行水稻培育,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秀文, 水稻抛秧田的管理[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11(4)
【2】周建群, 水稻栽培方式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2,51-54
[关键词] 无公害 水稻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115-01
一、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概述
1.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简介
无公害水稻是指在种植过程中不适用化肥、农药、生长剂等化学药品,主要靠有机肥纯天然培育出种子与幼苗,辅以少量无污染的化学肥料,依靠无害的杀虫技术,并在无污染的土地上种植出的水稻。这样培养出的水稻不含有对人身体有害的物质,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2.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使用现状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栽培技术,因技术条件、种植条件等限制,目前使用率还比较低。但其健康价值以及营养价值已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政府应当大力推广种植无公害水稻,提高当地人们的收入。
3.无公害水稻技术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一方面水稻单位亩产量在不断增加,但另一方面农药、化肥等农副产品已严重威胁到人民身体健康。社会迫切需要一种水稻种植技术,来摆脱高污染农药与化肥的桎梏,真正培育出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水稻。在这种情况下,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二、无公害水稻种植要点
1.土地选择
首先,无公害水稻基地应选择完全无污染的土地,靠近培育基地三千米以内不得建设有污染的非农业设施或厂房,远离废品、废渣、城市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其次,无公害水稻对水源要求较高,应保证水源无污染,水源地上游不宜兴建高污染的废水排放大厂。此外,空气质量应达标,培育基地应远离废气的下风向。最后,为提高无公害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土地的选择应该避风向阳。
2.良种选择
无公害水稻应选择适宜当地条件,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种子。挑选良种应因地制宜,挑选合适本地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的种子。很多农户认为可以将前一年收获的粮食作为种子播种,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农户在购买种子的时候,要购买正规大厂家所生产的的种子,不要在小的贩售店进行购买,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参观厂家的试验田,根据实验田的表现来购买。
3.科学管理
为提高无公害水稻的产量与质量,种植者应对水稻进行科学管理。
3.1浸种:将种子先放置在阳光下晒2~3小时,然后将药水与水进行混合,将种子浸入到药水中,进行消毒杀菌。这样浸种可以防治稻瘟病、恶苗病等水稻多发病。随后再催芽至“粉嘴谷”。
3.2播种育苗:无公害水稻的播种应适宜本地播种期,依据本地气候条件而定。播种前应选择好合适的苗床。做好苗床的消毒工作,保证高质量有机肥料的到位。利用较为成熟的育秧技术,保证秧苗的高素质、高抗逆性以及无返青期。最后种苗前,应加强苗床检查,尽量避免出现病苗、幼苗进入大田的情况。
3.3规范化插秧:插秧的时候使用浅栽浅插的方式,坚持一犁三耙的整田方式。努力做好田间小气候管理,保证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进行合理密植,以保证水稻的优质高产,合理密植一方面可以促进水稻单体与稻田群体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光合作用,增加了有机物质的积累,为水稻的优质高产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科学管水:无公害水稻栽培前期应进行浅水栽秧,然后做到湿润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蘖,每步都需规范化操作,切忌操之过急导致水稻质量下降。中期应进行适当晒田,以防止水稻因营养过剩而导致的无效分蘖。晒田时应注意多次轻晒,将水抽干轻晒2~3天后,灌上新水,反复多次。种植后期到收获前3~5天,都应保持干干湿湿相互交替,防止水稻因脱水过早而导致质量下降。
3.5科学施用药肥:无公害水稻备受消费者倾心,关键就在于其无公害这一优势上,所以施肥时应以绿色环保观念为原则,始终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无污染的化学肥料为辅的施肥方法。使用农药时应坚持低污染,严禁使用高污染的违规农药,尤其是一些高残留的农药和化肥就要严禁使用。
3.6病虫害防治:无公害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合理运用物理防治(人工捕杀,人工除草)、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病虫害天敌)、化学防治(低污染,低残留的农药)等手段,做到三位一体,多管齐下,以保证水稻的健康无公害。
三、收获与储藏
为防止因晚收导致稻米内部发生变化,造成营养物质倒流损失,使大米的品质下降,种植者应及时收获稻米。约在稻米90%成熟时,组织人员在晴天抢收,可以通过“边收割,边脱粒,边晾晒”的方式完成收获。当然,在收获后也不能大意,应规范化储藏,做好品种分类,做好储藏地的病虫害防范工作,以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四、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人民对稻米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温饱问题上,消费者在购买大米时更多的考虑到大米的品质及对人体健康与否。无公害水稻培育技术作为科学发展下产生的新技术,遵循绿色环保理念,保证了稻米无污染无公害,真正做到了让老百姓吃的放心。因此,无公害水稻市场广阔,发展前景好,是水稻发展的主流趋势,本地应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认真学习无公害水稻栽培理念,严谨的执行规范化操作,以确保大米质量符合全国无公害的米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 申建华,郑敏军. 优质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 2009(02).
[2] 赵亚玲,刘树朋,钟慧冰. 辽阳地区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J]. 辽宁农业科学. 2006(03).
[3 ]陈燕艺. 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一)[J]. 福建农业. 2004(07)
1我国水稻栽培现状及问题
对于水稻的品种不断改进,现在的水稻开始大范围的种植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秧技术也可以进行采用旱育秧,品种技术的改进提高了秧苗的生长质量。此外,从栽培方面来看,插秧的密度在不断变小,无论早稻、中稻还是晚稻都有这样的趋势,秧苗数量不足,势必会影响到水稻的整体产量。水稻施肥从过去单纯使用有机肥料到现在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使用,肥料中包含了以前水稻栽培中缺少的氮元素和磷元素等。水稻生产中对烤田工作不在意,这对水稻的穗料稀少产生了影响。再次,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稻农也不再对水稻进行中耕,而是采取了更为方便的除草剂,用机械代替了人工劳动。
2我国水稻栽培技术面临的问题
对于水稻高产研究方面,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实验田、小面积田的高产量不等于我国水稻单位平均种植面积的高产量。此外,水稻的产量并非唯一指标,还需要注重水稻的质量,如何能增量又保质这是新时期水稻增产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在水稻栽培技术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2.1水稻品种选择不当
稻农大多数学历不高,知识水平有限,其对水稻种植技术的认知主要是依靠自己过去的种植经验。水稻的选种方法自己不清楚,也不知如何选择。在一些地区出现大家选择同一水稻品种,同一田地选择同一水稻品种的情况,而这容易引发大范围的水稻病虫害问题。水稻栽培应该根据当地的土壤、海拔、气候等地理条件选拔合适的水稻品种及搭配组合,水稻的生产状况与其地理环境、水稻生长周期、自身品种特性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而水稻栽培过程中没有根据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及合理搭配抗病、抗旱、高产、优质等不同的水稻品种。
2.2水稻育秧技术不当
秧苗培育不合格,会影响到水稻的品质。秧龄如果时间过长,插秧太深,秧苗之间的间隙不合理等都是水稻育秧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水稻育秧技术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实际的劳动生产中,很多稻农更看重水稻插秧后的管理,而对前期的育种、育秧环节不够重视。2.3水稻播种时间不当一些地区选择的水稻播种时间比较早,如此会延长水稻的秧龄,推迟晚稻的播种时间,如果遇到寒流早到的气候,会影响到两季的水稻的产量。水稻的播种时间并非都是固定的,其需要考虑到前后两季的连接性。如果前季播种时间安排不当也会影响到后季的水稻。
3水稻栽培全过程技术分析和改善对策
3.1选择品种分析
选择水稻品种主要应该根据其生育成长期及水稻栽培的地理环境。水稻的品种一般有高产类、优质类及抗病类,建议在海拔350米以下的地区搭配使用中熟和晚熟两个品种。在550米海拔以上的地区搭配使用早熟与中熟两个品种或者早熟与早熟两个品种。在400米海拔上下的地区可搭配使用中熟的两个品种。即使同一地块,也应该采用不同的品种进行搭配使用,严格防止使用单一品种造成的病虫害问题的发生。选择合适的品种是保证水稻质量优、产量高的主要手段,首先应该选择市场上销量好的品种,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水利设施、土壤肥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水稻品种。
3.2播种时间分析
播种的时间早稻、晚稻各不相同。早稻的播种时间应该考虑全年的种植,衔接好前后两季的播种过渡。不同的育苗方式对播种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湿育苗一般比旱育苗选择的温度高2度。晚稻播种时间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安全齐穗,经过合理的推算得出晚稻的生长周期,从而确定其播种时间。
3.3培育秧苗分析
壮苗的培育过程很复杂,壮苗的生长环境适宜的条件有:肥沃的土壤、土质疏松且透气、灌溉排水设施使用方便、肥料丰富、土壤富含各种营养成分等。壮秧虽然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是一般来说,根又白又旺,根基粗扁,均匀整齐的秧苗就是一颗好苗。整个育秧过程可以分为发芽测验,晾晒种子,选择种子,浸泡种子,种子消毒,最后是催芽及育秧。
3.4水稻用肥分析
尤其是杂交的高产水稻,它们的根系非常发达,有很强的汲取养分的能力,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多施加一些氮肥、磷肥、以及钾肥等。在肥料的施用上应该主要选择施用有机肥料,配合使用无机肥料,另外补充氮肥、磷肥、及钾肥。耙田应该将所有的杂草清除干净,选择各式各样的底肥,施用农家肥的用量可以参考每平方2.2公斤上下,农家肥中要富含磷元素、钙元素等,搅拌均匀后置于土地表面后再耙田,浅水灌溉即可等待插栽。水稻施肥应该先对肥料进行分类,对钾肥、磷肥、氮肥、分桑肥、穗料肥等均匀使用,保证土壤中含有各种营养元素,追肥一定要在施用基肥后进行,可以使用无机肥,且保证四次左右的追肥次数。
3.5水稻灌溉分析
灌溉应该注意灌溉的时间和次数,保持水稻所需求的用水,灌溉应该间歇式灌溉,不可一次性灌溉过多水,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量的水。传统的水稻的灌溉方式一次性灌水太多而且不注意烤田,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应该采取湿润式浇水。如果水稻田水源充沛,可以选择多次浇灌、浅水浇灌,且注意烤田。现在提倡的节水灌溉不仅为农户节约了种植成本,也是一种比较合适的灌溉方式。
4结束语
1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概述
1.1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简介
无公害水稻是指在种植过程中不适用化肥、农药、生长剂等化学药品,主要靠有机肥纯天然培育出种子与幼苗,辅以少量无污染的化学肥料,依靠无害的杀虫技术,并在无污染的土地上种植出的水稻。这样培养出的水稻不含有对人身体有害的物质,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1.2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使用现状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栽培技术,因技术条件、种植条件等限制,目前使用率还比较低。但其健康价值以及营养价值已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政府应当大力推广种植无公害水稻,提高当地人们的收入。
1.3 无公害水稻技术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一方面水稻单位亩产量在不断增加,但另一方面农药、化肥等农副产品已严重威胁到人民身体健康。社会迫切需要一种水稻种植技术,来摆脱高污染农药与化肥的桎梏,真正培育出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水稻。在这种情况下,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2 无公害水稻种植要点
2.1 土地选择
首先,无公害水稻基地应选择完全无污染的土地,靠近培育基地三千米以内不得建设有污染的非农业设施或厂房,远离废品、废渣、城市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其次,无公害水稻对水源要求较高,应保证水源无污染,水源地上游不宜兴建高污染的废水排放大厂。此外,空气质量应达标,培育基地应远离废气的下风向。最后,为提高无公害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土地的选择应该避风向阳。
2.2 良种选择
无公害水稻应选择适宜当地条件,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种子。挑选良种应因地制宜,挑选合适本地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的种子。很多农户认为可以将前一年收获的粮食作为种子播种,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农户在购买种子的时候,要购买正规大厂家所生产的的种子,不要在小的贩售店进行购买,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参观厂家的试验田,根据实验田的表现来购买。
3 科学管理
为提高无公害水稻的产量与质量,种植者应对水稻进行科学管理。
3.1 浸种 将种子先放置在阳光下晒2~3小时,然后将药水与水进行混合,将种子浸入到药水中,进行消毒杀菌。这样浸种可以防治稻瘟病、恶苗病等水稻多发病。随后再催芽至“粉嘴谷”。
3.2 播种育苗 无公害水稻的播种应适宜本地播种期,依据本地气候条件而定。播种前应选择好合适的苗床。做好苗床的消毒工作,保证高质量有机肥料的到位。利用较为成熟的育秧技术,保证秧苗的高素质、高抗逆性以及无返青期。最后种苗前,应加强苗床检查,尽量避免出现病苗、幼苗进入大田的情况。
3.3 规范化插秧 插秧的时候使用浅栽浅插的方式,坚持一犁三耙的整田方式。努力做好田间小气候管理,保证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进行合理密植,以保证水稻的优质高产,合理密植一方面可以促进水稻单体与稻田群体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光合作用,增加了有机物质的积累,为水稻的优质高产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 科学管水 无公害水稻栽培前期应进行浅水栽秧,然后做到湿润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蘖,每步都需规范化操作,切忌操之过急导致水稻质量下降。中期应进行适当晒田,以防止水稻因营养过剩而导致的无效分蘖。晒田时应注意多次轻晒,将水抽干轻晒2~3天后,灌上新水,反复多次。种植后期到收获前3~5天,都应保持干干湿湿相互交替,防止水稻因脱水过早而导致质量下降。
3.5 科学施用药肥 无公害水稻备受消费者倾心,关键就在于其无公害这一优势上,所以施肥时应以绿色环保观念为原则,始终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无污染的化学肥料为辅的施肥方法。使用农药时应坚持低污染,严禁使用高污染的违规农药,尤其是一些高残留的农药和化肥就要严禁使用。
3.6 病虫害防治 无公害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合理运用物理防治(人工捕杀,人工除草)、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病虫害天敌)、化学防治(低污染,低残留的农药)等手段,做到三位一体,多管齐下,以保证水稻的健康无公害。
4 收获与储藏
为防止因晚收导致稻米内部发生变化,造成营养物质倒流损失,使大米的品质下降,种植者应及时收获稻米。约在稻米90%成熟时,组织人员在晴天抢收,可以通过“边收割,边脱粒,边晾晒”的方式完成收获。当然,在收获后也不能大意,应规范化储藏,做好品种分类,做好储藏地的病虫害防范工作,以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1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北方长期干旱少雨,南方季节性缺水的大背景下,农业生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发展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平台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现代化农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滴灌技术是最有效的节水技术之一。从“九五”到“十一五”,新疆在棉花、小麦、玉米、大豆和油葵等作物滴灌栽培技术上取得关键突破,各种作物节水灌溉推广面积也在与日俱增,唯独在水稻节水灌溉研究上处于空白。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少雨、淡水资源匮乏,限制了水稻的种植和发展。膜下滴灌水稻节水的突出技术优势使得在北方种植水稻成为可能。据统计,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900万hm2,直播稻面积近200万hm2,每年受旱减产的水稻田约为670万hm2。如将全国670万hm2因水源不足而不能种稻或欠收的水旱田面积中的20%推广膜下滴灌种植,那全国可推广面积将超过130万hm2,每年可节省水资源100亿m3以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战略意义都十分巨大!我国南方地区种植水稻大多以传统水田为主,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超标,过量施入化肥和农药造成江河水体以及地下水源的污染,还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赤潮和大量水生动物死亡。这给南方稻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膜下滴灌水稻技术的推广将有效地解决南方地区种植水稻对生态环境技术的破坏,实现绿色、环保和安全水稻生产。
2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思路的起源
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新疆天业集团视察节水器材生产车间时提出:“能否种植滴灌水稻”,这一大胆的提法,引起了新疆天业集团时任董事长的重视。随后,在天业农业研究所成立攻关团队,进行世界首创的膜下滴灌水稻技术栽培研究。
3膜下滴灌水稻发展进程
为了攻克膜下滴灌种植水稻的世界难题,从2004年开始,天业农业研究所成立专门课题组,连续进行了5年膜下滴灌水稻田间攻坚试验,2008年小面积试验成功后,2009年进行大田试验示范。2011年2月“膜下滴灌水稻机械化直播栽培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随着2011年农村领域首批启动国家高新计划“863”课题的实施,集团在石河子市北工业园区天业化工生态园建设40hm2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基地。该示范基地集成示范了与课题相关的多项研究成果,包括小流量高频灌溉技术、无线远程控制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穴直播一体作业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2012年示范地高产地段经专家鉴定平均产量836.9kg/667m2。课题组围绕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包括优良水稻品种筛选,膜下滴灌水稻的需水需肥规律、种植模式、密度试验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了适宜粮食作物的小流量滴管带;研发了水稻除芒机和膜下滴灌播种机,使播种、铺膜、铺滴灌带一次完成,提高了膜下滴灌水稻机械化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2011至2013年,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辐射推广到新疆昌吉州、石河子143团、精河、阿勒泰、伊宁县,疆外的江苏南通市、宁夏、黑龙江农垦等地区,累计技术示范330hm2。
4膜下滴灌水稻技术优势
4.1提高水稻节水能力,增加农民收益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比常规水田种植水稻节水60%以上(以石河子垦区为例,传统水田全生育期耗水2000~2500m3/667m2,膜下滴灌水稻全生育期耗水700~750m3/667m2)。节省的水费、劳力费等减去滴灌器材的投入,可增加经济效益200元/667m2。既降低灌溉成本,也减轻农民水费负担,不仅增产,还增收。4.2提高土地利用率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其土地利用率提高7%~10%(节省田埂、水渠等占地面积)。4.3提高机械化程度和人均管理定额实现了水稻旱作铺管、铺膜、精量播种一体机械作业有机结合,有效地减少育秧、插秧、撒肥、药物防治等多个重要的栽培管理环节。田间人均管理能力提高4~5倍,节省了劳力投入,降低了投入成本。4.4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膜下滴灌稻米的外观品质、籽粒饱满度、养分结构等方面都比常规水田栽培有较明显优势和提高,籽粒大小及粒形方面可通过适宜的水肥调控得以改善,具有较好的加工品质,增加了农民收益。4.5改变了传统水稻种植的弊端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获取作物高产习惯于大量施用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以及大量喷施农药,在水稻上的施用尤为显著。由于淹灌水田化肥利用率较低,未被水稻吸收利用的大量化肥沉积在土壤中,给环境造成很大污染。膜下滴灌水稻栽培彻底改变了稻田土壤长期淹水状态,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和通透性显著提高,不仅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发育,还有利于提高好氧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化学肥料的分解和养分供给的有效性。膜下滴灌水稻栽培降低化肥污染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通过滴灌随水施肥,水肥耦合机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10.4%,又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肥规律调整施肥量,从而降低了化肥施用量,这将有利于从源头上降低化肥污染。(2)膜下滴灌水稻全生育期不建立水层,化肥施入土壤耕作层后被水稻根系吸收,因水层不存在,将不易造成地下水污染。(3)地膜覆盖使土壤温湿度适宜,通透性好,土壤微生物增加,活性增强,可加速对有机质分解和转化,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此外,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不仅能较强地控制杂草和水稻病害的发生,还有降低农药污染的作用。因为地膜覆盖后,水稻地上部分失去了高湿这种利于细菌和真菌生长和传播的环境;再加上新疆气候干燥少雨,抑制了病害的发生与传播,农药用量降低。4.6改变稻区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全生育期无水层,通过滴灌这种方式对水、肥等进行精确调控,使水稻处于最适宜的土壤环境和生长环境。膜下滴灌水稻栽培减少甲烷气体排放主要在3个方面。(1)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无水层存在,将不会形成厌氧环境,使甲烷细菌没有滋生的环境,减少了水稻植株从土壤中吸收甲烷,同时也减少了水层冒泡和水体液体排放甲烷气体。长期测定表明,膜下滴灌水稻与常规水稻栽培相比可减少甲烷气体排放70.6%。(2)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改变了土壤的质地,通气性好,其氧化还原电位(EH值)长期处于高位水平,很难产生甲烷气体。(3)膜下滴灌水稻栽培生育期需水、需肥量可控可调,能有效地在甲烷排放高峰期进行水肥调控,减少水肥投入20.5%左右,进而有效地减少甲烷排放量。4.7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保证粮食安全滴灌技术的应用,减少了灾害性天气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并降低了水稻生产对水资源的要求;滴灌水稻通过调整产量构成因素,比常规水田增产约10%;滴灌水稻还有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5膜下滴灌水稻绿色栽培的发展展望
滴灌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灌技术之一,把工程节水和农艺措施进行有机结合,是缺水地区一种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水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地面灌溉湿润全部土壤,而是一种精确控制水量的局部灌溉,使水均匀地分配给田间作物,减少地面径流,有效地杜绝水向土壤深层渗漏,进而达到节水的目的,其人工操作简便,可控性强,有利于作物高产稳产和提高经济效益。改变以淹水为主的水稻栽培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充分展示了滴灌技术的优势,改变了水稻传统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水稻的水分利用率,减少了化肥、农药、温室气体等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实现水稻“节水、高产、优质、绿色和安全”生产。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有利于扩大水稻种植区域,减少水稻遇旱减产减收的可能性,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利于轮作倒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障农民收入,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对节约淡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极大现实和战略意义。
作者:银永安陈林陈伊锋单位: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水稻;生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38-1
近年来辉南县优质水稻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先后出现了各类品牌的优质米,如“三通河”牌大米、“通源”牌大米、“龙湾”牌大米;在优质米水稻生产中,最关键的是生产栽培技术,为使辉南县水稻主产区优质米有良好的发展,现将优质水稻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优质米品种的选择
选用适合辉南县种植且能安全成熟的优质新品种,品种本身集优质、高产、抗逆性于一体。一是稻米品质要符合农业部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的一、二级标准;二是丰产性好、产量高且稳产性好;三是综合抗性优良,尤其对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性。目前辉南县栽种的优质品种有宏科67、宏科8、吉粳83、稻花香二号、通育245、通禾833等。
2 适期、适量播种,培育适龄壮秧
培育适龄壮秧是优质水稻高产的基础,一般4月初到4月10日前,当室外气温稳定在5℃~6℃以上即可大面积播种,减少亩用种量,提倡精量播种,宜稀不宜密,育苗方式采用塑料抛秧盘育苗方式,播种到出苗要保证苗床的温度,一叶一心期,创造高温高湿的环境,促进种子扎根立苗,在秧苗二叶一心期,棚内适宜温度保持在25℃~30℃之间,这一阶段每隔2~3天,中午可通风换气20~30分钟,三叶一心期,加大秧苗通风量,同时加强水分管理,苗尖早晚无水珠、床土干燥或午间叶片卷曲时,应及时补充水分,选择傍晚或上午浇水1次,以每次浇透水为好。插秧前7天应昼夜揭膜炼苗,以适应膜外环境。插秧前培育出色绿,根多色白,4.5~5.5片叶,单苗分蘖1~2个,苗茎扁平的壮秧。
3 适期早栽,合理稀植
依据气候条件,插秧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左右,在当地平均气温15℃时,且连续5天没有低于12℃的日期,即可开始插秧,插秧方式30×20厘米或30×26.7厘米保证插秧质量,加速插秧进度,缩短插秧时间,不插隔夜的苗。插秧时要深浅一致,深度不能超过2厘米,也不能过浅,造成漂秧。
4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水稻施肥量可根据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使水稻的需肥与供肥(施肥)保持平衡。依据辉南县推广的测土配方技术,农家有机肥与化肥搭配使用,农家有机肥主要用作基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化肥必须将氮、磷、钾配合施用,施肥时期按照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四个时期采用少施、勤施的原则。根据稻苗长势适期适量追施化肥,公顷施纯氮量控制在100~110公斤;磷肥60公斤,全部用做基肥;钾肥90公斤,钾肥70%做基肥(底肥),30%的钾肥用于穗肥。插秧后要及时灌水,保持3厘米左右的水层,促进秧苗早生快发,迅速返青;水稻进入分蘖期后,浅水灌溉,一般稻田应保持1.66~3.33厘米高的水,提高水温,到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要排水,适度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水稻生长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穗分化期,保证水稻在此阶段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稻田应保持1.66~3.33厘米水层,确保穗大粒多,不宜灌深水,因为深水影响稻根呼吸和根系发育,易形成黑根、烂根,降低根系活力。
5 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水稻优质米生产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优质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合理耕作,种养结合(稻田养鸭、稻田养蟹、稻田养鱼);利用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同时利用黑光灯、色光板、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装置诱杀二化螟、稻蝗等;提倡生物防治和使用生化农药,应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6 适时收获
收获时按照品种的熟期和当地初霜期出现的时间确定收获期,当85%的稻谷籽粒黄熟时即可收获。收获过早,下位和弱势籽粒未完全成熟,磨米后白米、死米比例增加,稻米品质下降;收获过晚,遇到霜冻后,含水量较高的籽粒会产生裂纹米和碎米,也会影响稻米品质。
参考文献
[1]陈晓燕,陈利,段坤.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
[2]刘洪祥.水稻栽培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装备,2008(05).
[3]刘家明,姜文春.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4(05).
[4]王娟.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10).
[5]黄爱明,姚志坚,颜春龙,李国林.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改进与应用[J].杂交水稻,2005(06).
一、永丰县水稻均衡增产技术的试验、应用与推广情况
1. 水稻双季抛秧技术
水稻抛秧技术是利用所育秧苗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重力,通过抛秧,使秧苗根部朝下,自由落入田间定植的一项水稻种植新技术。它改变了农民插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是一项能减轻劳动强度,节时省工,增产增效的水稻轻简栽培技术。通过多年的推广,目前永丰县双季抛秧面积达到98%以上。
2. 水稻机插及其育秧技术
水稻机械栽插省工省时省力、省肥水和省秧田。具有栽植浅、宽行窄距匀称、定苗定穴标准、高产稳产等特点,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大多农民责任田少,购置插秧机械会增加生产成本,所以该技术主要是在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推广使用。
3. “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技术
针对农民目前用种少、基本苗不足、水稻单产较低的实际情况,提倡增加用种量和合理密植,这是该县水稻单产提高的最轻简、最有效途径。在技术推广和生产实践中,用种全部要求早稻杂交种为2~2.25千克/亩,晚稻杂交种为1.5~1.75千克/亩,保证每亩栽插秧苗的蔸数早稻在2万、晚稻在1.8万以上的合理密植要求,栽足基本苗,保证有效穗,以确保稳产高产。该技术从2006年推广至今,已有95%以上的农民在应用。
4.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通过土壤养分分析测定,科学调配氮、磷、钾等肥料的最佳施用量和比例,达到减少肥料浪费,增加水稻产量和效益的目的。2008年以来,该县通过大量的肥效3414小区试验、肥效简比试验和土壤肥力定位监测、测土配方施肥肥效监测等,基本上测定和掌握了全县各地肥力状况,建立了县域施肥指标体系,90%以上农民拿到了农技人员发放的“测土配方施肥卡”,并按照肥料丰缺科学施肥,减少了肥料浪费,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粮食产量。
5. 水稻多・多唑拌种壮秧增产技术
多・多唑是一种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它既能防病杀虫,又能调节植物生长,使秧苗粗壮、分蘖多,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轻型栽培技术。该技术只是在播种时,用多・多唑拌种(早稻用量是药∶种谷=1∶6,晚稻用量是药∶种谷=1∶4~5),能把育秧播前的施肥、消毒、化控等多程序作业简化为水稻多・多唑拌种一次性完成。是一种保证“秧好一半禾”的轻简增产技术,该技术已在全县农民中广泛应用。
6. 水稻“三控”栽培技术
在水稻合理密植的前提下,通过控肥(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控苗(控制无效分蘖和最高苗数)、控病虫的“三控”技术,达到水稻抗病抗虫、省肥省药、增产增效。通过近年的试验和应用,技术人员基本掌握了其要领和措施。它的推广应用改变了以往农民施肥“一炮轰”的陈习,实现了“前氮后移”,满足了水稻生理需要,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并通过晒田控苗和防治病虫害,大大地提高了水稻单产和效益,目前正在全县推广。
7.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根据水稻生育和高产规律,用最少的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投入量,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效果。它是一种轻简实用的数字化栽培技术,是21世纪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革新和发展方向。自2010年开始,该县在早稻、晚稻、直播稻等水稻生产上进行了试验,现已摸索出水稻各种生产技术指标和科学参数,分别制订了“永丰县早、晚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范模式图”,为大田推广提供技术集成本土化、技术系统模式化、技术模式轻型化的高产栽培技术。由于该技术需要进行叶龄记载,准确推算,技术要求高,一般群众难掌握,因此,目前它主要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和粮食科技示范户中应用。
8.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植保技术是注重生态效益,发挥自然控制作用,强调各种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防治的一种生态、环保、高效的病虫防治技术。该县采取优良抗病虫害品种,大力推广水稻科学栽培技术,提高其本身的抗病虫能力;提倡耕沤冬闲田和收割后的早稻田;推行稻田养鸭、养鱼治虫等实用技术;结合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标准化粮田及扶贫资金建设等项目的开展,安装杀虫灯、性引诱剂等高效、安全措施来诱杀害虫;积极推广白僵菌、苏云菌杆菌(Bt)、井冈霉素等现有高效的生物农药等来降低病虫害基数,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它一直是该县水稻主要病虫防治技术,全年应用面积在84万亩以上。
9. 水稻用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
该技术是贯彻“绿色植保”理念,探索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危害,采取最优农药用药组合,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护环境生态安全的水稻生产技术。该技术的要求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减少农药用量15%以上,但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要控制在5%以内。近年通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已有81.5万亩水稻得到应用,每年可为农民直接减少生产成本733.5万元。
10. 水稻防早衰技术
长期以来,水稻生长后期脱肥早衰现象一直制约着水稻单产的提高。因此,该县大力推广水稻防早衰技术,即在水稻生长后期(拔节孕穗至破口期或齐穗期)喷施叶面肥(如喷施宝、防早衰剂、磷酸二氢钾等),以延长水稻功能叶和根系寿命,增加结实率和粒重。2012年全县晚稻共投入补贴和项目资金15 983元,免费发放防早衰剂喷施宝120万毫升和99%磷酸二氢钾5878千克,有效防止水稻早衰面积近20万亩。
以上技术是目前水稻生产中最轻简、最科学、最有效的先进栽培技术,是支撑粮食均衡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科技力量。
二、永丰县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与推广成效
水稻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秧苗、返青、分蘖、幼穗分化、抽穗、结实成熟等多个生育期,各个生育期需要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科学管理,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如何应用各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适应本地环境条件下的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并使之互相协调和衔接、达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和高产高效,是农技推广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永丰县通过多年试验、示范、应用与推广,形成了多套粮食均衡增产主要技术集成模式:一是运用水稻双季抛秧技术,“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技术,多・多唑拌种壮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与药剂减量防治技术,水稻防早衰技术等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二是运用水稻机械插秧技术、多・多唑拌种壮秧技术,水稻“三控”栽培技术,药剂减量防治技术,防早衰技术等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三是运用水稻双季抛秧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多・多唑拌种壮秧技术,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与药剂减量防治技术,防早衰技术等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这几套水稻栽培技术集成模式增产效果明显,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技术可根据水稻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生长情况做相应调整,以达到轻简、高产和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模式化栽培
会昌县在推广杂交水稻栽培技术时,应用各类栽培模式,如叶令栽培法、精确定量栽培法等,为会昌县水稻的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农民对这些技术的掌握较模糊,往往不能按品种、茬口和土壤肥力情况灵活应用。根据多年的推广经验,结合各类模式的栽培特点,总结出杂交水稻栽培“八个三”模式,简称“8·3”模式,以方便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经过会昌县近几年的推广,已获得明显的增产、增收、节本的效果。现将其栽培模式介绍如下。
1“三起三落”浸好种
良种选择好后,浸种催芽就是第一关。许多农户往往不能正确地浸好种,而导致种子出现哑谷、发粘发臭或影响到下一步的发芽。“三起三落”浸种法,就是以少种多露勤换水为原则,要求8~10 h浸1次种,8~10 h露1次种,经过3次起落后,早稻即可进行催芽,中晚稻甚至可以直接播种。当然个别品种可以采用“二起二落”法或“一起一落”法,浸种法要因种而异[1]。
2“三段三温”催好芽
早稻播种期间,温度较低,种子浸好后,必须在进行催芽后才能播种。按照“高温破胸、适温长芽、低温炼芽”的原则,催芽过程可分为破胸、长芽、炼芽3个阶段。这期间控制好温度是保证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达到最佳状态的关键。一般破胸阶段的适宜温度为32~35 ℃,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烧种”,温度过低导致发粘;长芽阶段的适宜温度为28~30 ℃,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烧芽”,温度过低导致根芽不齐;炼芽阶段以室温摊晾为好。遇上不良天气无法播种时,可适当延长炼芽时间。近年来,随着种子价格的上涨,加上许多农户在浸种催芽阶段失误较多,要对浸种催芽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止增加用种成本。
3“三期三管”育好秧
早、中、晚稻育秧,因所处的季节不同,温度有高有低。早稻应注意盖膜防冻,中晚稻应注意防雨、防高温。就水肥和病虫防治来说,不同的育秧方式主要分为3个时期来管理:一是1叶1心前,在基肥足、畦面平的基础上,以畦面不积水为主,达到湿润不发白为佳。1叶1心时可以喷施多效唑防徒长促分蘖。二是2叶1心以后,灌水上畦面或继续保持旱育,可以喷施秧田专用除草剂防除杂草,同时适量追施1次“断奶肥”。三是移栽前5~6 d,追施1次“送嫁肥”,促进茎蘖健壮。这个时期应重点打好1次超级“送嫁药”,防好螟虫和叶瘟,做到带肥带药移栽[2]。
4“三熟三龄”定好时
移栽时间应根据栽培季节、秧龄弹性等而定,从严控制秧龄,做到宁短勿长。就会昌县来说,移栽时间一般是早稻早熟组合28 d以内,中熟组合30 d以内,迟熟组合35 d以内;中稻早熟组合30 d以内,中熟组合35 d以内,迟熟组合40 d以内;晚稻早熟组合25 d以内,中熟组合30 d以内,迟熟组合35 d以内。抛秧时一般掌握在20~25 d以内及时抛栽[3]。应注意防止超龄出现早穗现象。
5“三蔸三苗”栽好禾
移栽的密度应根据杂交稻增产途径的实现来确定,以充分发挥杂交稻大穗的优势。一般来说,杂交早稻插33.0万~37.5万蔸/hm2,基本苗105万~150万株/hm2左右;杂交中稻插22.5万~27.0万蔸/hm2,基本苗75万~105万株/hm2,杂交晚稻插30万蔸/hm2左右,基本苗120万~150万株/hm2。合理密植,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减少病虫危害。根据以上的蔸、苗数,就能很好地确定每穴的栽插株数。
6“三素三量”施好肥
根据会昌县杂交稻栽培的经验,要夺取水稻高产,施好肥料是关键。就施用量来说,氮、磷、钾3要素的基本肥用量为:N 150~1180 kg/hm2、P 75~90 kg/hm2、K 90~105 kg/hm2,折合尿素为330~390 kg/hm2、钙镁磷肥为600 kg/hm2、氯化钾150~180 kg/hm2。施肥的方法是:下足基面肥,早施分蘖肥,巧施孕穗肥,补施壮籽肥。推广使用测土配方肥,采用以地定产、以产定方、以方定肥、以肥定法,即四定施肥法。在会昌县产量为7 500 kg/hm2稻谷的田块,具体施用量为:在大田下足有机肥15 t/hm2的基础上,插秧前施磷肥600 kg/hm2、尿素1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作面肥。大田分蘖肥:栽后5~7 d,施尿素112.5 kg/hm2、氯化钾37.5 kg/hm2;栽后15 d左右,看苗施用壮蘖肥,用尿素37.5 kg/hm2。穗肥:栽后30 d左右,用尿素75 kg/hm2、氯化钾 37.5 kg/hm2,结合晒田覆水时施用。后期看苗补施一定量壮籽肥,最好是叶面喷施。还可以推广使用会昌县测土配方定点生产的配方肥,基肥施45%配方肥300 kg/hm2,分蘖肥施375 kg/hm2,穗肥施75 kg/hm2左右。
7“三水三露”管好水
在整个杂交稻大田生长期间,水分敏感时期以浅水为主,其他时间以露田为主,即分蘖前期、孕穗期、抽穗期应有浅水,分蘖末期、灌浆期、黄熟期以露田为主,做到“浅水返青分蘖、够苗晒田、有水孕穗抽穗、干湿壮籽、收割前断水”,尤其要注意够苗晒田和后期断水的时间。当茎蘖数达到最高苗数的80%时开始晒田,晒至泥面开小裂为度,营养生长过旺的可以适当重晒田[4]。后期断水早稻不宜过迟,晚稻不宜过早。
8“三虫三病”防好灾
杂交水稻一般根系发达,植株高大,叶片较披垂,给病虫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应重点防治好“三虫三病”的危害,即螟虫、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在病虫发生期间要经常深入田间调查病虫发生情况,确定防治指标,做到治小、治早,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树立绿色防控的理念,选择高效、低毒、友好、对路的农药品种。具体防治方法如下:①螟虫:在发生期内,适时用药防治。选用长效高效药剂10%氯虫苯甲酰胺450 mL/hm2对水喷雾。②卷叶螟:在刚卷叶尖时用药,选用2%阿维菌素1 500 mL/hm2对水喷雾效果好。③稻飞虱:当百蔸虫量达到1 000只时,开始用药防治,选用药剂25%稻虱净750 g/hm2对水喷施。④稻瘟病:在发病初期选用75%三环唑粉剂600 g/hm2对水喷雾。⑤纹枯病:当病株率达15%时,用井冈霉素1 500 mL/hm2对水喷施。⑥稻曲病:破口抽穗期,用爱苗450 mL/hm2对水喷雾1~2次,结合施用叶面肥,促进谷粒饱满。
9参考文献
[1] 纪律娟.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08X):29.
[2] 梁雄.两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1999(3):7.
关键词:常规水稻;晚籼98;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3-6088-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3.020
Abstract:Wanxian 98 is a high quality conventional rice variety bred by Institute of Food Crops Research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Wuhan city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Dongxihu District. The variety was approved and numbered as 2009011 by Hubei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in 2009. The breed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Wanxian 98 were introduced.
Key words: Wanxian 98;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水稻是中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50%。世界各产粮国都非常重视水稻的生产、水稻新品种的选育,重视提高稻米的产量和品质。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纯系育种为主要手段,纯系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花培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多种技术并存,最终形成以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为主的局面。而其中的杂种优势利用则经历了从三系法到两系法与三系法并存的过程,但其本质主要还是最基本的常规杂交技术。20世纪60年代矮化育种的推广和70年代的杂种优势利用被称为水稻育种史的两大突破,每次都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很多,也让中国水稻育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此后水稻育种技术没有了新的突破,水稻产量也基本停滞不前,新育成的品种仅起到更新换代的作用。无论育种技术和育种方法如何变化,高产量、优品质和多抗的育种目标,始终是不会改变的[1]。
杂交水稻一般个体优势很强,农民主要通过两段育秧方式培育壮苗,所以,在没有实现直播或机插秧的状况下,杂交稻优势明显。常规水稻在稻米的品质、抗病性、制种风险上可以很好地弥补杂交稻的不足,而且水稻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效益化种植以后,直播稻和机械插秧成为水稻育种的一个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直播稻在增加播种密度的情况下增大了群体的有效水稻穗数,也就增加了水稻育种的群体优势,常规水稻同样可以达到杂交稻的产量目标[2]。
基于这种思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武汉市东西湖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自育的两系籼型光敏核不育系D0424S作母本,多个恢复系作父本混合杂交,通过系谱法选择育成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稳产、优质的常规水稻新品种晚籼98[3-5]。该品种于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9011。
1 晚籼98的选育经过
1.1 晚籼98的亲本选择
晚籼98的母本D0424S是自育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D0424S。该不育系于1995年8月通过了专家鉴定,其不育系育性稳定,育性转换明显,农艺性状优良,开花习性良好,抗性好,米质优。父本涉及3种类型286个材料,第一种类型是籼型恢复系及常规品种164个,包括明恢63、测64、圭630、密阳23、密阳42、密阳62、密阳64、IR8、IR20、IR22、IR24、IR26、IR28、IR36、IR58、IR70、IR72、水晶米、四喜粘、圭巴抗、特青2号、青珍8号、鉴真2号、东坡银粘等;第二种类型是粳型恢复系及常规品种58个,包括R183、R187、R1514、R41678、02428、秋光、粳恢75、粳恢281、粳恢325、南粳32、南粳34、农虎10、农虎26、筑紫晴、黄金晴、日本晴等;第三种类型是本育种者杂交转育的高世代籼型恢复系材料64个。
1.2 晚籼98的选育过程
1993年夏季在湖北省武汉市种植上述三种类型的父本材料286个,每个父本种植30株(2行,每行15株),在每个父本旁边种植母本D0424S 2株,让母本抽穗时自然均等接受父本花粉,收取所有母本(572株)植株上的异交种子混合;1994年夏季在武汉市将异交种子单株种植5000株,当选优良F1单株20个;1995年夏季在武汉市种植F2群体20个,每个群体单株种植200株,共当选优良单株48个;1996年春季在海南省种植F3株行48个,在其中6个株行中当选优良单株55个;1996年夏季在武汉市种植F4株行55个,在其中12个株行中当选优良单株24个;1997年春季在海南省种植F5株行24个,在其中8个株行中当选优良单株22个;1997年夏季在武汉市种植F6株行22个,其中5个株行已接近稳定,分别混收种子;1998年春季在海南省种植F7株系5个,相互比产,筛选农艺性状稳定、米质优、产量高的2个株系分别混收种子;1998年夏季在武汉市小面积试种2个F8品系,用汕优63作对照,通过综合比较,其中1个品系当选并初步定名为晚籼98。
2 晚籼98的特征特性
2.1 形态特征
苗期叶色浓绿,株型松散适中,茎秆较细;剑叶较短、挺直;谷粒细长,子粒饱满,谷壳薄,茎秆、柱头、稃尖无色,成熟期转色好。
2.2 生理特性
遇35~38 ℃高温天气抽穗扬花结实正常,遇阴雨低温天气抽穗扬花结实率明显下降;对钾较敏感,缺钾可能会诱发褐斑病;子粒灌浆成熟较快。
2.3 农艺性状
农艺性状整齐,分蘖力较强,有效穗较多;穗层整齐,中等穗,子粒较小,着粒均匀。中等肥力水平栽培全生育期120~122 d,高肥水平栽培全生育期125 d左右。
2.4 产量性状
株高110~115 cm,每667 m2有效穗20万~22万,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75%~80%,千粒重22~23 g。作一季晚稻栽培一般每667 m2产量为500~550 kg,作双季晚稻栽培一般每667 m2产量在500 kg左右,作中稻栽培一般每667 m2产量为500~600 kg,作再生稻栽培两季一般每667 m2产量在700 kg左右。熟期适宜。晚籼98生育期属早熟中稻迟熟晚稻类型,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0~122 d。既适合在江汉平原和鄂东南作一季晚稻栽培,又适合在全省范围内作中稻栽培,还适合在鄂东南部分地区作双季晚稻栽培。
2.5 品质性状
稻米品质优,米饭适口性好。2006和2007年2年区试送样,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主要理化指标均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其中2006年的检测结果为:整精米率60%,垩白粒率7%,垩白度0.6%,直链淀粉含量17.4%,胶稠度70 mm,长宽比3.2。
2.6 抗性性状
经2006和2007年两年区试病害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穗颈稻瘟病。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尚未发现白叶枯病危害,稻瘟病零星发生。栽插太密或后期雨水过多、氮肥用量过大,可能会诱发纹枯病;抽穗扬花期遇阴雨低温天气可能会诱发稻曲病,灌浆至成熟断水过早可能会诱发叶枯病。
3 晚籼98的主要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
作一季晚稻栽培,在江汉平原和鄂东南地区6月上旬播种。作中稻栽培,在江汉平原和鄂东南地区5月上旬至5月下旬播种,在鄂西北和海拔较高地区4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作再生稻栽培,3月底至4月初播种,要求秧田尼龙薄膜覆盖。在鄂东南部分地区作双季晚稻栽培,要求6月20日以前播种。由于气候多变,作双季晚稻栽培有些风险。秧田每667 m2播种量20 kg左右,大田每667 m2用种量2.5 kg左右。若秧田面e充裕,应尽可能稀播,培育多蘖壮秧。秧龄25~30 d,作双季晚稻栽培秧龄不能超过35 d。
3.2 合理密植
作一季晚稻栽培,每667 m2栽插2.0万穴左右,每667 m2栽插基本苗15万苗左右。作中稻栽培,每667 m2栽插1.5万~2.0万穴,每667 m2栽插基本苗12万~15万苗。作再生稻栽培,每667 m2栽插1.5万穴左右,每667 m2栽插基本苗15万苗左右。作双季晚稻栽培,每667 m2栽插2.5万穴左右,每667 m2栽插基本苗20万苗左右。根据秧苗素质、秧龄长短、大田肥力水平和田间管理水平,还可适当调节栽培密度。
3.3 合理施肥
提倡测土配方施肥,要求氮、磷、钾肥平衡施用。选择肥力水平较高、排灌方便的田块作秧田。秧田要施足底肥,底肥以农家肥或复合肥为最好。秧田的“断奶”肥、分蘖肥和“送嫁”肥均要按时按量施用。大田底肥每667 m2施农家肥20~30担或复合肥50 kg。插秧后5~7 d后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作分蘖肥。插秧后15~20 d,根据大田肥力水平和长势,每667 m2适量补施尿素2.5~5.0 kg。晒田复水后每667 m2施尿素2.5~5.0 kg和钾肥5.0~7.5 kg作保花肥。若长势繁茂、晒田复水后叶色仍很浓绿,切忌再施氮肥。作再生稻栽培,在头季稻收割前5~7 d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和钾肥5.0~7.5 kg作再生稻催芽肥。晚籼98对钾肥比较敏感,田间缺钾有可能会诱发褐斑病,因此要特别注意钾肥的施用。
3.4 病虫防治
秧田重点防治稻蓟马。播种太密、长势繁茂和秧龄过长的秧田要注意防治纹枯病。大田前期(分蘖期)重点防治稻蓟马,中后期重点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要采取降低田间湿度、增加通风透光和控制氮肥用量等措施预防纹枯病和稻瘟病。晚籼98抽穗扬花期遇阴雨低温天气可能会诱发稻曲病,因此要分别在抽穗前后喷药预防稻曲病。灌浆至成熟阶段切忌干旱,以免诱发叶枯病。
3.5 田间管理
秧田分蘖期浅水灌溉培育多蘖壮秧。大田前期浅水灌溉促分蘖。插秧后8~10 d中耕除草1次。插秧后25 d左右每667 m2苗数达到20万苗左右时,要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湖田、地下水位较高田和长势繁茂田要特别重晒。晒田标准是万为:田中裂宽1~2 cm,田边裂宽2~3 cm,田中行走不陷脚,叶色由浓绿转为淡绿。抽穗扬花期若遇35 ℃以上高温天气或20 ℃以下低温天气,田间灌深水降温或保温,调节田间小气候。晒田复水后直至齐穗期,正常气候条件下,田间水层保持在6~7 cm。齐穗期至腊熟期,田间实行干湿交替灌溉。腊熟期至黄熟期,要排干稻田积水,但要保持田间湿润。作再生稻栽培时,头季稻晒田要早,控制无效分蘖,保持田间通风透光,严防纹枯病和稻飞虱危害,确保主穗和大穗在成熟时叶青秆青,以利再生芽生长。要及时收割头季稻,收割时留稻桩50~60 cm,及时中耕除草,清除稻桩上的黄枯烂叶。
3.6 适时收割
为确保稻米品质,要做到适时收割。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一般在齐穗后30~32 d、稻穗上的实粒黄熟85%~90%时收割;中稻一般在齐穗后30 d左右、稻穗上的实粒黄熟90%左右时收割;再生稻的头季稻一般在齐穗后25~28 d、稻穗上的实粒黄熟80%~85%时收割;再生稻一般抽穗较晚,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天气状况年间很不一致,不便用齐穗后多少天作为收割标准,一般在稻穗上的实粒黄熟80%~85%时收割。最好是收割机收割,或人工收割时边收割边脱粒,切忌收割后不及时脱粒长期堆放。收割后及时运送稻场晾晒,若在高温烈日下晾晒应适当厚晒。在翻晒过程中,最好用扫帚,切忌用厚重木板推拉以免碾碎稻谷。晒至水分含量在12%~13%时清选入库,水分含量高于14%不耐储藏甚至霉变,水分含量低于11%时加工的整精米率低。
参考文献:
[1] 李初军,刘建萍,贾丽颖,等.我国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种业,2007(1):11-12.
[2] 赵胜利,刘 鑫,魏芳勤,等.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57-58.
[3] 杨仕华,廖 琴,胡小军,等.我国常规水稻品种选育与推广分析[J].中国稻米,2009(5):1-4.
关键词:水稻;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68
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一直以来将农业视为立国之本,粮食的种植技术成熟,经验丰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化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旧有的经验和技术已经落后于发展的潮流。目前在水稻种植上最为新颖的技术就是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了把握这项技术,并且作出示范将之推广。下面主要对水稻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希望更多的农业从业者可以增加对这一技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
1 水稻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1 选择优质种
种子选育是种植的第一步,选择优质种子更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培育出来的种子质量也不断提高,以往使用的低品质种子已经被不断淘汰,逐渐留下的都是发芽率高、抗虫害、产量高的种子。但是使用要秉持优胜劣汰的原则,还是需要在种植过程中不断优中择优,在不断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也提高质量。在选取种子时,还需要结合种植土地的情况,因为种子对于土地的含水量、酸碱度都存在不同的要求,所以需要为种子选取最适宜的土地进行种植。
1.2 育苗
在选取育苗土地时需要秉持的原则是土壤肥沃、水源调度方便、背风向阳、干燥平坦,然后经过深耕处理,保证土壤呈现细、松、平的状态。将腐熟的农家肥料与调配的营养土播散在床土上,并利用工作耙平,还需选用农药祛除虫害。床土需要在播种前10d扣棚,并在播种前一天浇足水,播种期是根据当地的季节以及水稻生命周期确定。苗床的温度宜控制在30℃并保持足够的水分;水稻出苗后,温度大概控制在28℃。天气晴朗时要保证通风与苗床水分;当幼苗成长为3片叶子时,却将成长温度控制在22℃左右,根据温度合理控制通风,避免稻秧成长过快。
1.3 确定种植地
选取的种植土地要干净无污染,水稻在成长中没有吸收有害物质,才可称为无公害优质水稻。除了洁净以后,种植地还需要具备土壤肥沃、土地平坦、沟渠灌溉便捷等要求。
1.4 插秧
在插秧之后需要对种植地进行整理,避免土壤粘重在一起,保证砂浆沉积之后进行。在插秧时秧苗不可入土过深,若种植地为沙质土壤,则利用抛秧的方式进行,保证秧苗之间的距离,切记秧苗不可如土过深,否则不利于秧苗返青。
合理布置秧苗之间的距离,才可保证水稻在生长中可以充分吸收养分、水分以及阳光,密集种植容易限制水稻生长,但过疏种植会造成资源浪费。为了合理控制水稻的种植间距,可通过小面积试验田来测试,查看不同间距下水稻的生长情况与产量,确定最合理的种植间距。由于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在插秧前需要在种植地灌溉充足的水分。尽管水稻田中的杂草相对较少,但还是要积极除草,防止杂草吸收养分,阻碍水稻生长。栽插不能太深,不然对秧苗返青非常不利。
1.5 施肥和田间管理
插秧结束之后,需要展开合理的田间管理:进行前期的管理工作,即查看秧苗的生长情况,在水稻初成长阶段主要低施氮元素,其可促进根茎生长。而且水稻穗也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所以需要对秧苗及时的施肥追肥,保证水稻在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一般情况下,农家肥的调配标准是20thm2,根据1:0.5:0.7的配比来施用氮肥、磷肥、钾肥,并控制好用量。纯氮肥控制在14kghm2,钾肥则控制在30kghm2,尽量不施用粒肥;为中期的管理工作,水稻正处于拔节孕穗阶段,而且生长速度很快,需要供给充足的营养肥料,尤其是氮元素,但也要合理控制肥料量,避免水稻杆疯狂生长;为后期的管理,此阶段水稻的生长主要体现在谷粒方面,也是确保水稻产量与无公害的关键时期,所以需要提供充足的碳元素供水稻生长。
1.6 灌溉
水稻在生长阶段仍然需要大量的水源,一般秉持着浅水插秧,寸水返青,同时还需昼夜灌溉,在移植过程中,水位高控制在1cm所有,直到返青阶段增加水源,在全生育期需要将水位高度控制在5cm,直到水稻有效分蘖后再予以停止,而且需要将水分排出晒田,才可控制无效分蘖。如果水稻种植地水源充足,可以放跑马水,为水稻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水环境,但是在施肥期间不可采用跑马水。对于水资源匮乏的区域,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与地理位置,合理灌溉,避免水资源浪费。
1.7 防治病虫害
为了快速便捷的去除病虫害,一般都会选用农药,但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会残留部分农药,经过食物链循环,最终还是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无公害水稻需选用合理的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保证这些农药高效、无害、残留低。而且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选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制成的农药来预防祛除病虫害。
1.8 水稻的收获
水稻成熟后需要适时收割,一般而言,水稻成熟的标准为籽粒超过90°。已经变黄、成熟水稻穗轴有1/3开始变黄,水稻桔梗有超过70%的已经枯黄。在收割水稻期间,要依照品种分类,不可混杂,要在洁净的地方进行脱粒与晒谷,从而确保稻米的品质。
2 水稻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水稻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在我国的示范和推广力度并不是很大,或许是出于敝帚自珍的心理等,但是这就表明更加需要对此技术进行示范和推广。笔者在分析了其他的作物或蔬菜的栽培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手段之后,总结出以下几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资金的支持,任何技术的研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在对水稻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示范和推广的时候,更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人力物力,比如选择示范田地的时候需要花费租金,机器设备的购入,工作人员的工作,还有推广宣传所需要的花费等等。
开创新的宣传渠道,现在的社会,产品的包装和营销非常的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目前农业技术的推广只有是在一些期刊、报纸上进行,而且大部分都要依赖政府的扶持,而推广的主体对象农民其实对于报纸期刊的兴趣并不大,所以应该加大力度在电视、网页广告的宣传上,可以以动漫形式来宣传水稻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优点等。
3 结语
虽然目前我国的水稻栽培技术有着突破性的发展,水稻的产量也足够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可供水稻栽培的良田也在日趋退化;世界上大部分的地区仍旧存在着温饱不能解决的情况,因此对水稻的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研究、示范和推广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段云慧,赵乾希.无公害优质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21):43.
关键词: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定义;措施;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47-1
1 “三推两早一达标”定义
“三推”:一是推广秋季稻草覆盖育苗地,做到春冻秋防。二是推广庭院大中棚育苗,充分利用小气候。三是推广旱育钵盘稀植栽培技术,以蘖增产;“两早”:一是早育苗,培育大龄壮秧。二是早插秧,增加有效分蘖;“一达标”:就是把育苗、苗期管理、水田管理、秋季整地等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进行量化,统一标准,并在生产中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从而保证水稻高产和稳产。
“三推两早一达标”栽培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能做到育苗地春冻秋防,达到早育苗、早插秧、育壮秧。该技术不但解决了寒冷稻作区春季低温、秋季早霜、生育期短、积温不足等诸多难题,而且有效控制了苗期水稻立枯病发生。在技术上实现了五大突破:一是产量有突破,平均公顷增产10%左右。二是生产时间有突破。水稻育苗与插秧比传统方式分别提前10天和7天。三是品种结构有突破。由于实时抢早,夺得有效积温,种植品种的生育期延长。四是秧苗素质有突破。由于育苗环境改善,使秧苗茁壮,培育出带蘖壮秧。五是防病防灾有突破。有效控制了苗期立枯病和早霜危害。
2 三推的具体措施
2.1 推广稻草覆盖育苗床
封冻前,用稻草或秸秆把育苗床盖严,厚度0.5米。
2.2 推广大中棚育苗、培育大龄壮苗
苗棚脊高1.7~2.3m叫中棚,2.3~2.7m叫大棚,采用大棚育苗,能育出高素质壮苗。育苗棚应在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高燥的地方。大棚走向最好是西南东北。大龄壮苗的标准是:苗龄40天以上,叶龄4叶1心以上,有2~3个分蘖,根数不少于17条。
2.3 推广旱育苗,以蘖增产
早育、早插秧,秧苗素质壮,插秧时达到三叶一心或四叶一心,秧苗在苗床上有一到两个分蘖,插秧后返青快,每次插秧2~3株,以2株为主。
3 两早的具体措施
早育苗。4月5日开始育苗,4月10日播种结束;早插秧。5月15日开始插秧,5月25日结束,杜绝插6月秧。
4 一达标的具体措施
指一达标关键技术措施达标。
4.1 种子处理达标
选种达标:选用高产、优质、抗性强,综合性状好的;晒种脱芒。选晴朗无风天,晒种2~3天,然后脱芒。无钵盘育苗条件的不可不脱芒;盐水选种。用20%盐水选种。选出来的饱满种子立即用清水冲洗2~3遍;种子消毒浸种。主要防治恶苗病和胡麻斑病。用2两恶苗灵加水100斤稀释成药液,浸种80斤,积温达到100℃;种子催芽达标。种子催芽的最适温度是30℃~33℃。种子催芽时要勤翻动,保持温、湿度均匀,出芽整齐,待90%种子破胸露白时催芽停止。摊放在阴凉处待播种。
4.2 营养土配制调酸达标
营养土配制的原则是上不能少于70%。一般地,70%~80%的疏松肥沃土加20%~30%的熟马粪或猪粪。如果需要加化肥必须把化肥粉成细面拌匀,每千斤营养土加混合肥面2~3斤,绝不能超过5斤。调酸时,按调酸剂使用说明,把营养土PH值调到4.4~5.5。
4.3 播种量达标
旱育苗,每平方米播种芽200克,达到稀播,以利壮苗。
4.4 苗床管理达标
水分管理:播种前浇透底水,播种后盖地膜,出苗前不用浇水,出苗后到二叶一心前,见床前花达时浇水。二叶一心以后,见稻苗中午打蔫时浇水。绝对控制水量切忌大水漫灌;温度管理:出苗前,棚内温度28℃~32℃。出苗后到二叶一心前20℃~25℃。一叶一心后适当加大通风量,以适应外界温度。大棚通风不能过早,以防出现“小老苗”;施肥:二叶一心期开始施肥,每10平方米苗床施硫酸铵3两或尿素2两。稻苗二叶一心期施肥非常必要,因为此期是幼苗离乳期,种子的养分已耗尽,稻苗开始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如果养分供应不及时,稻苗很容易发病。施肥后要立即用清水冲洗稻苗2次,以防肥液烧苗;病害防治:早晨日出后进大棚观察稻苗,逆着阳光看,如果稻苗叶无水珠,稻苗即要发病,应及时喷施立枯病药剂防治。
5 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推广在生产上的关键问题
5.1 秋翻地的问题
要做到早插秧,就要进行秋翻地。不进行秋翻地,如果遇到倒春寒天气,春天化冻晚就会影响水稻插秧。
5.2 秋置床的问题
现在我省除白城、松原两地稻农对早育苗有一定认识外,其他稻区的稻农对于早育苗的好处认识不够,大部分稻农还停留在春天育苗春天准备(3月份准备4月份播种)的生产习惯上,很少有秋天动手进行苗床准备的。
5.3 小棚及无纺布育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