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个人素质提升总结

教师个人素质提升总结

时间:2023-05-06 16:10: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个人素质提升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个人素质提升总结

第1篇

关键词:TBL教学模式;高校体育;教学团队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其目的是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智力及身体素质的共同提升,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完成的重要历史使命。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基于TBL教学模式的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TBL教育模式

TBL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激发学习者的团队协作精神,关注人的创造性与实践性的新型教育模式,该教学模式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了有效应用[1]。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TBL模式的步骤一般为:1.1采取合理的分配方式,将学习者组织成若干固定团队;1.2学习者需要体现了解教学内容,以便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1.3对学习者的体育水平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来判断个人或者团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辅导;1.4针对性的开展多次联系,发挥团队写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1.5进行实践结果的评价与总结。TBL教学模式中,有组织及有步骤的互动,能够使团队中的具有基础知识及不同技能的学习者在合作学习过程通过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以及共同提升,以不断提升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2.高校进行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在推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不但是个人成长的需求,同时也是时展的需求。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长期存在知识教育以体育教学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实际教学中过于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教学,忽略了体育教学这一重要内容,同时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滞后,教学模式落后,这也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方式进行改进与提升[3]。借鉴TBL教学模式与理念,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团队,是助推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

3.TBL教学模式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

3.1教学团队构建。合理分配、组织及管理相对比较固定的团队是TBL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前提。高校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为提高团队建设质量,首先需要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体育教学团队,建设试点,试点取得一些成效后再以点带面进行推广,以逐渐壮大教学队伍[4]。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到构建教学团队的重要性,深刻的体会到教学团队建设内涵。其次是要构建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中,需要给予团队成员良好的待遇、帮助以及支持,尤其是成员地位、待遇、职称等方面的倾斜能够让教师体会到更高的重视度,这对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巨大帮助,进而使教师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此外,在高校体育教学团队构建上,还需要明确目标定位的重要性,目标定位需要立足于实际的体育教学改革,建立短期以及长期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通过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来确定合适的目标。目标确定后,需要科学合理的构建体育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遴选非常重要,一般由事业心强、责任感高以及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因为此类负责人往往能够发挥自身的管理与专业能力,带领整个团队向着高校体育发展的前沿进步,同时使团队成员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实现教学团队共同的目标。在团队的配置上,绝非简单的将人员进行拼凑,而是应遵循优化组合的原则,吸收一些肯钻研、有能力且干预奉献的教师,促使教师教学目标的一致性[5]。团队成员的人数应控制合理,注意团队规模,因为人数过多往往会造成一些负面效果,比如使管理更加困难,整个队伍也容易变得散漫。成员能力上,需要注意知识与技能的合理搭配,以便在职称、学历、年龄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同时整个团队成员在负责人的引导下,进行相互协作,统一思想与行动,以便营造出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规划出团队共同的发展愿景,以提升教学团队的凝聚力。3.2学习应用。在教学团队构建完成后,团队成员学习、准备以及应用是TBL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中团队学习是助推教学团队得以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对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够不断增强体育教师的认识能力,使体育教师能够不断加强学习,逐渐更新原有的知识,形成适合体育教学发展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达到补充、拓展以及提升的目的,进而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以及实际教学效率。团队成员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往往影响目标实现时间与实现质量,因此在教学团队中营造出一个积极、和谐、坦诚的合作氛围及成员关系就非常重要[6]。教学团队成员在愉悦及良好互动沟通的教学环境中,往往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及潜能,相互之间合作紧密,共同探讨体育教学相关问题,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共同提升。此外,在教学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承担着实现团队目标的责任,这也是保证高校体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关键,也是作为团队成员应该有的自觉性,对于团队内部的分工,团队负责人应充分了解团队成员的特长,通过合理的分工以发挥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通过取长补短与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以提升团队的吸引力。3.3个人及团队的认定。TBL教学模式中,流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个人以及团队的认定。对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而言,个人及团队的认定就是对教师个人及教学团队的评价。个人及团队评价上,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与评价方法,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建设、教学研究以及学科发展等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同时还需要对教学团队中教师的精品课程、教学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成果等进行评价。其次是评价的具体内容以及评价的实际标准,需要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体育教师现状制定,决不能松散,同时评价标准也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再次是要不断完善以及创新评价手段,在实际的个人及团队评价上,可以采取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得评价即能够对体育教师的自身发展作出合理评价,又能够对团队建设情况进行合理评价,以便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保证教学团队始终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助推教学团队的健康及稳定发展。3.4综合能力应用与实践。TBL教学模式中,综合能力应用与实践是教学模式的核心[7]。体育教学团队建设中,需要依照团队目标以及阶段性的任务要求,在团队负责人的领导下,通过教学活动评价、现场指导以及教学案例分析等过程来增强体育教师教学实践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知识技能培训、专业教学讲座以及学术研究报告等活动来不断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此外开展体育教学研究还应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提示教师的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并做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3.5评价与总结。TBL教学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还是教学评价与总结。这主要是因为高校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经验积累。所以对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而言,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价与教学经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在评价与总结过程中,需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习者成绩、团队成绩、团队贡献成绩。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中的评价与总结,可实现成员绩效、团队绩效及团队贡献成绩的量化,此外还可以借助学生测评、同行测评以及专家测评等多种手段来总结教学团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对于量化的信息内容进行处理,即对于量化成绩优秀的教学个人及团队给予绩效奖励,这样能够调动团队以及团队成员的教学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质量。

4.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基予TBL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TBL模式下的教学团队,在团队负责人的领导下,建立起团结、信任的团队协作氛围,能够促进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实现团队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姜玉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第六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综述本刊记者姜玉莲[J].中国远程教育,2013,23(05):8-15.

[2]魏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14(02):75-78.

[3]程利群.对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3(04):90-93.

[4]苏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OL].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2(02).

[5]李加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3(02):29-31.

[6]李壮.普通高校新办高职专业中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23(07):153-154.

第2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参与;实践;农村教师

纵观当今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形势不容乐观,根据实际调查统计,在农村教师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民办教师转正的多,专业对口的少;不思进取的多,勤学好问的少;只教不反思的多,注重研究的少。而且,农村教师多数对教学研究没兴趣,大多数敬而远之。他们认为,这些活动可看而不可用,离农村教学实际“很遥远”。

我们常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何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从适应当今农村教育的需求入手,了解农村普通教师的呼声,让众多的教师在理论上积淀,能力上提升,行动上跟进,才能真正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立足实际,因人而异

普通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同于学术交流,必须定位在让更多的人共同进步。以前无论是哪一级别组织的活动,很多基层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看起来感觉很好,但难以走近,更无法内化应用,原因就是过高地估计了教师的接受参与能力,忽略了最基层大多数教师的素质。“传经”教师的教学理念比普通教师前卫,自身素质要比普通教师丰厚,这样就在组织的活动中,让参与者产生了断层。因此,应该从农村教师的需求出发,对准他们素质的缺失与不足,沉入底层去了解农村教师的需求,研究什么样的活动才能让他们融入其中,并从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启发、提升。

二、学有所用,提升自我

如果说培养好一个学生就会幸福整个家庭,那么培养好一名教师就会幸福无数个家庭。要想培养好教师,首先要了解教师的需求,教师需要的活动才是最好的、有鲜活生命力的活动,组织引领要从农村教师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觉得活动的内容是他们急需的,而且能摸着石头过河,有“章”可循。如,可以组织名师送教活动,选派名优教师到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进行送教,那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素质偏低。名优教师到农村后,可以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敬业精神带到那里,与当地教师一起备课,进行面对面的研讨、交流,在具体的问题上按农村教师需求,解惑答疑。此举一定会深受农村教师的欢迎,在这一过程中也获得了双赢,即农村教师及名优教师个人之间互相促进,共同得到提高,而农村教师也觉得这样的活动近乎常态课,符合农村教学实际,也不是高不可攀,实用性强。

三、认真参与,完善自我

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基层教研是农村教师参与实践的舞台,它不应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声音,人人参与,个个实践,才能共同提高。也就是说,活动要突显大众化,让更多的人在行动上能跟进,才能使多数教师更快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把每个教师带进活动中,让个个成为活动的主人,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某一项教学改革研究,如,在作文方面的改革创新,农村学生作文难是一种普遍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往,教师粗略讲一讲,学生简单听一听,模仿写一写,效果可想而知。改革就是要找出一条新路,人人要努力参与其中,每人都努力钻研,可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必要时可以从零做起,从基础抓起,一步步训练,如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训练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总之,某一项改革就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是一个总结、实践、再总结、再实践的提高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重在参与,自身能力水平也能得到极大提升。

四、切合实际,注重实效

我们组织的活动要本着直接与农村教师对话的原则,假、大、空、远是四大致命的死敌。记得某名师送教下乡讲师团一行去农村小学送教,活动效果很好,原因不仅仅是名师名家的素质好,能让参与的师生在课堂上融入其中,主要是他们演绎的课就在农村教师的身边,没有大屏幕等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一张挂图、一张字卡、一个小黑板、一本书一样能呈现出精彩四溢的课堂;还有现场专家对每一节课的有针对性的,从理论到实践的点评,优缺点、值得借鉴之处等都面对面地给予指导引领,没有生硬的说教,只有切合实际的引领,这样的活动教师拍手称赞,原因是这样的活动是系列化的,有理论、有实践、有实例,可谓送教送到教师心里,教师觉得这才是他们需要的。

总之,要想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组织活动时,起点要放低,要让每一个参与者成为主角,实践后一定要注重反思,这样的活动教师会从中受到最大的益处,自然也是最受欢迎的活动,效果最好的活动。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术积累和教学应用的开端和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写作课程。语文是百科之母,同时也是开发学生认知和理解以及表达的重要学科,而作文的形式则是语文学科的精华和最终教学培养的目的所在。

一、小学语文写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写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文科素质。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起源和实践活动的主要交流模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媒介。语文学科通过文字和语言结构的规划和研究,通过一些标准的文学素材,对学生进行标准的文字、语法、阅读理解以及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最终以写作的形式应用于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在教学中写作教学的正确运用,能够决定学生整体文科阅读、理解和表达的综合素质,同时能够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2.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提供重要的帮助。众所周知,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上的逻辑思维和综合的表达能力。通过对基础文字、语法以及句段进行教学和训练,能够让学生对学科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在学习途径上能够为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命题、内容以及学科论述的学习提供科学的文化基础常识和应用标准。也是为什么说语文是“百科之母”的缘由。基于语文学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要注重语文写作的培养和能力积累,来实现综合文学素质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基本功培养不足

教学实践的开端和基础是针对学科基础知识进行培训和教育。通过传授学科基础理论和知识单元的过程,让学生形成学科的学习基础和进步的能力,为学科之后的学习和进步做好铺垫。但是,目前的很多语文写作课堂中,没有对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语法分析进行科学的讲解和传授。只是针对大纲的内容进行刻板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应用。没有课程知识点的真正意义做明确的研究和分析。也就是说可能在一堂课中,学生学到了文字和词汇,但是对于文字和词汇的属性和运用的方向没有充分的了解,甚至模糊。导致学生学无所用,语文基础课堂的意义完全丧失。

(二)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误差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文学的应用以及文学艺术的升华。通过教师对语言文字以及语文学科知识的传递,来培养学生们优良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个人对语文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文学修养。很多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课堂上,缺乏对语文学科精华深入理解,不能够真正把学生带入文化意林的状态。而且,自身的学识和文化修养有限,对学生语言应用的技巧和文学艺术的创造能力引导也操之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语文写作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这种情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毕竟师资力量在我国教学领域是相对欠缺的,能够获得卓越综合素质的教学人员更是不易。因此,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引导教师群体提升自身教学素养。

(三)缺乏新鲜的“进步血液”

随着新课改教学的普及和素质教育的而不断拓展。很多学校以及学科的教学应用也已经逐渐上升了一个层次。纵观整体的语文作文教学领域,依然有很多陈旧、滞后的教学习惯和理念。对于一些传统课堂中遗留下来的课程教学习惯和教学观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深入到了语文作文教学的骨髓当中。即使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旧教学的固化和落后。很多教师虽然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功底和文化的造诣。但是针对新时代的教学改良和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接还存在一定的闭塞观念和思想滞后。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教学过程中的人本主义理念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发和应用。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稳抓语文写作基本功

依据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针对语文写作课堂中的基础教学进行严格的制定和认真的引导。在针对语文写作上需要的文字以及语法的应用,做到,抓住重点、收集疑点、总结难点。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把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充分解决。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总结。主要针对语文作文写作中的意向需求以及专业方面的应用经验进行详细的推敲和摸索。并且针对部分重点著名的应用范畴进行详细的解析和总结。并结合教师个人的经验和观点进行综合的评定。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

语文写作教W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花房。在这所阳光灿烂的花房中,教师就是辛勤的园丁。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的内容和标准,总结自身的不足以及文化修养方面的欠缺。对自身的水平和素质不断的进行提升和补充。首先,可以参加各种常识性教学论坛和文学讲座;其次,加大自身的阅读量,完善自身的文学底蕴和个人修养;再次,多多观摩大师的经典作品,通过自身的领悟逐渐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最后,配合学校的教学大纲,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自身综合经验结合的人文主义写作教学。

(三)加大先进的创新步伐

第4篇

小学关于五一劳动节活动的总结范文一

根据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迎五一活动”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将我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专门召开了相关人员会议,进行了专项研究,制定活动的方案。认真的对工作进行了布置。

二、进行广泛的动员宣传

早晨学生进校后,由卫生老师利用广播对全校进行了宣传动员工作并提出了详细的清扫要求。号召全校老师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以实际行动认真地完成好此次“干干净净迎五一”活动。各班班主任老师根据学校要求结合班级实际加以强调。

三、人人参与,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由于我校周六、周日、有自学考试,下午安排考务事宜,因此领导决定利用上午一节课的时间全校进行清扫。

四、活动情况及成果:

1、清理学校周边环境。包括前操场、大道、后小院、学校绿化带。

2、清理室内外地面、桌椅、卫生角、物品摆放、夹层玻璃、窗台、门格、墙裙等。

参加人数:全校学生650多人,教师40人,共计740多人。

典型事例:由于低年级学生小,劳动能力较弱,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们便克服种种困难,亲自动手带领学生干,尤其是1。2班的老师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不顾年级大,也像年轻教师一样,打水、扫地、抹地、扎着凳子檫玻璃,累的满头是汗,毫无怨言。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年组的全体老师认真搞好此次清扫。

我校还有许多老教师、身体欠佳的老师都能够以大局为重,克服困难,积极地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成果:经过全校师生的齐心努力,全校环境焕然一新,到处是整洁、清新和优美。共清理了20余个教室、全校的走廊和楼梯、墙面上的灰网达40余处,清理了操场、校门前大道、花坛白色污染达50余处。

小学关于五一劳动节活动的总结范文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发扬光荣传统,弘扬先进思想和时代精神,充分发挥教职工在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实践中的主力军作用,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到之际,按照区教育工会的指示精神,我校以“颂改革、促振兴、建和谐”为主题共建和谐、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唱响“劳动光荣,教师伟大”的主旋律,开展庆“五一”系列活动,以展示教师风采,激发广大教职工建设和谐校园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教职工过好自己的节日,现把此次系列活动总结如下:

一、组织开展踏青活动,舒缓教师紧张的工作压力。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校教育工会组织全体教师来到大连滨海路。漫步在滨海路上,体会着滨海路的浪漫与多情,忙碌的老师们也由此感到消遣放松,很是惬意。同时也将调整好身心准备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

二、组织开展学习“杨爱军事迹”活动,加强教师师德培养。

为全面加强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增强教书育人、敬业乐教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人生价值,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职业精神,全面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做一个富有激情的好教师。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杨爱军事迹”活动。教师们观看了“杨爱军事迹”的录像片,聆听校长及专家的讲座,教师们撰写了学习笔记、教育随笔,进行了演讲比赛。通过此活动,教师们都决心在杨爱军精神的感召下,努力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形象,做让学生

三、组织开展教学节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我校此次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举办的第三届教学节活动,不仅是对老师们自身专业化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学校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开展情况的一次大检阅,它为展现教师的专业素质风采和精神风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次教学节盛况空前,由个人素质、提升理念和实践研究三大板块10个项目组成。通过这些活动,启迪老师们的才智,发展老师们的特长。教师们在活动中有思想的翱翔,有感情的抒发,有激情的旋律,有技能的展示,有科学的探索,有诗意的飞扬……各项比赛充分展示了教师们的教学才华,展示了学校教学文化特色,丰富了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动了校园和谐团队建设.

可以说,以上活动依据“教工欢迎、广泛参与、师生互动、立足实效”来精心设计各项活动,通过新颖的载体、丰富的活动、扎实的工作,让广大会员感到贴心,振奋精神,展示风采,凝聚力量,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为办人民满意教育,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小学关于五一劳动节活动的总结范文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发扬光荣传统,弘扬先进思想和时代精神,充分发挥教职工在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实践中的主力军作用,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到之际,按照区教育工会的指示精神,我校以颂改革、促振兴、建和谐为主题,共建和谐、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唱响劳动光荣,教师伟大的主旋律,开展庆五一系列活动,以展示教师风采,激发广大教职工建设和谐校园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教职工过好自己的节日,现把此次系列活动总结如下:

一、组织开展踏青活动,舒缓教师紧张的工作压力。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校教育工会组织全体教师来到大连滨海路。漫步在滨海路上,体会着滨海路的浪漫与多情,忙碌的老师们也由此感到消遣放松,很是惬意。同时也将调整好身心准备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 。

二、组织开展学习杨爱军事迹活动,加强教师师德培养。

为全面加强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增强教书育人、敬业乐教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人生价值,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职业精神,全面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做一个富有激情的好教师。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杨爱军事迹活动。教师们观看了杨爱军事迹的录像片,聆听校长及专家的讲座,教师们撰写了学习笔记、教育随笔,进行了演讲比赛。通过此活动,教师们都决心在杨爱军精神的感召下,努力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形象,做让学生。

三、组织开展教学节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我校此次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举办的第三届教学节活动,不仅是对老师们自身专业化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学校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开展情况的一次大检阅,它为展现教师的专业素质风采和精神风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次教学节盛况空前,由个人素质、提升理念和实践研究三大板块10个项目组成。通过这些活动,启迪老师们的才智,发展老师们的特长。

看了小学关于五一劳动节活动的总结的人还看

1.学校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活动总结

2.幼儿园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活动总结

3.五一劳动节活动总结

4.小学关于五一劳动节活动策划方案

第5篇

摘 要: 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的主力军,在教学科研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其科研素质却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青年教师科研素质不高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从内外两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

高校是知识传播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因其办学定位需要,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输送高级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如果没有突出的科研能力,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势必不能适应市场,因此其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需要,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的需要,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理应把加强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高职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现状和困境

正因为高职院校特殊办学定位和发展历史的原因,它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其科研工作起步较晚,相对比较滞后。虽然近年来通过国家教育部门的大力引导和高职院校自身的不断探索,其科研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从高职院校目前的情况来看,青年教师科研素质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 科研意识薄弱,缺乏创新精神

一方面,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处在家庭和事业的起步阶段,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青年教师需兼顾事业、家庭、婚育等众多方面,往往生活压力很重,甚至使他们处于浮躁状态;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师资队伍缺乏已成普遍现象,高职院校在编排课程时常安排青年教师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导致青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青年教师虽然学历高,但由于教学经验缺乏,对他们来说如何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已显吃力。在目前的高校职称评审中,学术往往直接与职称评定考核体系挂钩,在上述两方面因素制约的情况下,青年教师不得不急切,这使得他们存在较为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一旦职称解决了,科研工作也就松懈下来了,没有强烈的科研需求和内在动力。因此他们只是在做着简单重复的研发,而乐于在科学的海洋里探索的人少之又少,科研成果也相对缺乏创新性。

2 科研深度不够,论文质量不高

青年教师在课题选择上趋于被动,课题的选择并没有立足实际的教学工作,而是主观凭空臆想出来的,或者干脆服从领导的个人安排,导致课题的选择重复率过高。在科研方法的选择上,经验总结法和问卷法运用过多,而忽视了实验法、个案分析法等科研方法。“目前高职教师科研团队建设还比较滞后,由多人合作的课题多为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式的小型研究,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淡薄,这严重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质量与档次。而且在遇到科研问题和困难时,有1/3 的教师不愿意寻求帮助,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放弃研究。另外还有少部分教师66%) 因很少做科研甚至从来没有从事过科研,所以碰到问题时,束手无策,根本就不清楚如何去处理科研问题。”正因如此,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质量普遍不高,大多偏向对教学经验的总结,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探索,研究深度不够。发表在核心期刊和权威刊物的论文以及主持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

数量都相对较少,且档次不高。

3 经费投入不足,科研陷入困境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原因,高职院校一般都是由原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而原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很少拥有科研项目,升格为高职院校后,科研工作逐步引起重视,而其科研经费一般依赖国家拨款,且在全国科研总经费中所占比重始终偏低。而高职院校受制于职业技术型教育的局限,得不到其他途径对科研经费的支持,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经费长期的短缺使得科研管理机构正常运转陷入困境。青年教师也常常因为缺乏资金购买课题研究需要的资料和设备,导致项目的进度无法正常进行,甚至延缓搁置。

4 科研管理落后,机制亟须完善

虽然当前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推进科研工作发展,都相继制订了科研管理办法,但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制定管理制度时多通过借鉴,而不是在长期实践中结合自身实际来总结。这些制度虽然存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死板和僵硬的特点。由此造成了科研被动,甚至出现科研中重项目申报而轻过程管理的现象。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制度过于强调制度化、规范化和量化要求,缺乏灵活性,这直接挫伤了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各院系、各专业之间相对独立,难以实现科研信息资源的共享,缺乏学校层面的统一规划指导,导致科研工作效率低下,选题角度的重复,不利于学校科研工作有序开展。尤其在当前的学术氛围中,国家级、省级项目以及课题虽然数目众多,但在缺乏民主机制的前提下,学术资源分配不均衡,高校青年教师无疑沦为了科研工作中的弱势群体,科研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亟须完善。

二、提升高职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对策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主要在于外创机制、内强素质,具体可以从内外两方面着手:

1 完善外部机制

(1)健全科研制度。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不断健全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重奖。同时可以开辟青年教师科研特别通道,加大对青年教师科研的资金支持,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资源,在各种评先、评优中,特别制订科学规范的青年骨干教师竞争选拔机制和管理办法,从而培养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另一方面要建立考核机制。高职院校应研究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发展规律的科研工作量考核方案,延长对青年教师的考核和评价周期,既要鼓励青年教师多出研究成果,同时也要允许一些教师多花时间和精力打造精品力作,推动科研繁荣发展。

(2)开展教育培训。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职前教育。高职院校发展至今,其教学和科研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高职院校在引起人才过程中,应严把入口关。在引进高学历人才时,应充分考量其科研和教学能力,并开展职前教育和培训。同时可与高校合作,提前预订人才,鼓励人才入职前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或课题,尽早树立科研意识,培养科研素质。另一方面,可制订多样化的青年教师的培训计划,采取培训班、研修班或学术报告会、社会考察等形式,提升青年教师学历层次,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3)加强团队建设。集体的智慧可以碰撞出火花。学校可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构,整合学科优势,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科研梯队和学术团体。在人员组成上,注意适时补充新生力量,增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团队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信息,切磋思想,共同完成重大项目的科研攻关,产生具有前瞻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有利于克服个人思想和知识结构上的偏见,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提升科研素养。

(4)增强科研服务。第一,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一所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是广大教师对教学科研的积极参与。因此学校应把科研工作当成一项中心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予以重点保障,以此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第二,构建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大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和科研项目来源部门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最新动态,从而为科研工作决策和制订科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积极与教师和科研创新团队沟通,掌握项目的实时进度并及时为他们出谋划策,帮助项目组解决实际问题;主动为各院系与企业之间开展科研互动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促进产、学、研健康发展。

2 提升内在素质

(1)强调终身学习。面对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爆炸式增长,学会学习,才能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劲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把终身学习与建立学习化社会学习型社会)结合起来,提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2] 显然,片面注重“传道授业解惑”的经验型教师已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需求,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型教师才能担此重任,研究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此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逐渐实现由传统型教书匠向科研型教育者转变。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科研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终生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要在思想上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为教育科研服务。

(2)增强科研意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科研使命,并结合所学专业与日常工作等寻找到科研的兴趣点,提高捕捉问题的敏锐性,学会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中的各类现象,积极反思和进行经验总结,同时也可以有意识地把发现的问题向相关专家请教咨询,提出质疑,不唯书、不唯上,在实践中反复总结修改,并及时联系教育理论知识和旁人的教育经验,从而探索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模式。通过长期的科研实践来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并在科研的广度和深度延伸,探寻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研究之路。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学效能感 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21-02

《教师法》第三条规定,“高校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只有使高校教师队伍成为最优秀人才的集合,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全面提高民族的素质。目前,各大高校都将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而教学效能感是高校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校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于提升高校教师专业素质、优化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大幅度提高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相关理论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教师对自己特定教学活动的影响,由此开始了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影响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等。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由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组成。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的、普遍的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身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二、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效果

(一)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育人质量

高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智力因素的发展,还有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教学效能感高的高校教师会积极准备高质量的教学积件,充分利用积件库中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等资源;充分相信自己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愿意投身于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即使面对教学中的困难,也充满信心、坚持不懈、勇于挑战。反之,教学效能感低的高校教师忽视自身教学的知识、能力、态度、行为等所起的重要作用,将一切归因于家庭和社会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因而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育人的质量。

(二)影响高校教师行为成败经验的总结

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成败经验,也就是高校教师的亲身经验,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也是最直接的。成功的经验会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这种效能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情境中去。科学的错误经验的总结也可以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高的高校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会积极主动的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不断学习知识弥补不足,积极设想成功的场景,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影响高校学生自我效能感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充满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和完善人格的关键时期,也可以说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阶段形成的性格,关系着大学生以后的价值观、人生观及对社会的责任感,高校教师则在这个关键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践证明,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 高校教师表现出来的智慧人格、道德人格、情感人格、审美人格和语言举止与风度仪表等直接影响着具有感受时代精神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积极性、群体成员互动性和内部结构层次复杂性等社会特征的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促进学业的更快进步,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对策

(一)构建以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平台

1.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国家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岗前培训包括学校规章制度培训和教师教育技能培训,使高校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科研能力,还要具有对师范类教育的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学效能感等相关课堂技能,岗前培训是高校青年教师进入教育教学岗位前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岗前培训,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增强工作责任心,坚持教学领域的社会主义方向,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

2.在职培训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社会发展对高校教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重视高校教师在职培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主导潮流。通过在职培训,高校教师具备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变革创新的意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文化素养及多方面教育教学能力,有信心面对不断涌现的教育新观念、任教学科的新知识,以此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通过在职培训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以《教师法》、《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为依据,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遵循认知心理、认识规律传授知识,言传身教,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思维策略提高高校学生的判断能力、认知水平,传授给高校学生适合个性特征的自学方法,运用现代技术、设备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二)强化高校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情感交流的渗透作用

1.强化高校教师的服务意识

高校教师为社会服务是多方面的,有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思想服务、理论服务等。通过这些服务,直接参与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与创造,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巩固和发展,因此,要强化高校教师的服务意识。

2.强化高校教师情感交流的渗透作用

高校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传承、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高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智力因素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在强调教师授课质量和科研能力的同时, 更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沟通和交流的频率与程度, 关注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关注所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要强化高校教师的情感交流的渗透作用。

(三)建立科学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

1.注重高校教师的个性评价和质的评价

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必须体现对高校教师个体差异的尊重。在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设计过程中,结合高校和高校教师的特点,注重质的评价,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定量精确评价和定性精确评价”相结合。评价标准尊重个体差异,实现个别化,使其具有差异性和层次性。由于教学过程是多个有目的、有顺序的教学环节的集合,各环节之间有机配合、相互影响,因此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要体现全程化、评价方式体现多样化,关注动态评价,实现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目的。

2.注重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与奖惩性教师评价体系相结合

将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立足点放在高校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 把评价作为提高高校教师专业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的一种手段, 而不是简单的以划分等级、进行比较的方式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从传统观念上看,更多的高校教师把个人发展目标直接定位在一些功利性荣誉称号或职业阶梯上,科研成果、科研经费以及奖励、升职、待遇、地位等仍然是高校教师追求的目标,因此,取消奖惩性评价体系势必会影响到高校教师的诚信、积极性。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评价的目的,奖惩是激励教师发展的一种手段,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与奖惩性教师评价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共存或有机地结合起来。

构建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科学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注重高校教师的人性评价和质的评价,注重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与奖惩性教师评价体系相结合,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为高校教师创造一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丛玉燕.加强管理 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J]. 中国高等教育,2013(02)

[2]杨洲.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琼州学院学报,2012(08)

[3]李海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 山东师范大学,2013(05)

[4]赵志红. 自我效能理论简述 [J]. 培训与研究,2013(07)

[5]程光富. 论教师能力素质中的教学效能感[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5)

[6]何宪平. 论教师能力素质中的教学效能感 [J]. 辽宁高职学报,2005(08)

[7]黄月林.高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理性思考[J]. 中国电子教育,2004(10)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创新模式;探索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教师也应该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引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不同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加强了学生门之间的交流,也会逐渐的适应新课程,也就成功的实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高中英语课堂合作教学模式概述

(一)高中英语课堂合作教学模式重要性

英语这门教程所注重的是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提升,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可以通过合理运用合作教学法,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增强英语应用的综合能力。在学生们合作学习讨论的同时,可以将问题进行分类,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合作教学是属于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合作讨论当中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也会给课堂的气氛呈现出非常积极、非常活跃的一面,同时可以给学生带来浓厚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创新的教学方法非常的重要。

(二)高中英语课堂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

相对于普通的教学来说,合作教学所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名监督者的角色,而在合作教学的环境下却转化成一个在不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并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角色,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译的各方面的能力,积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在合作教学当中,学生会以每个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都存在着竞争的关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提高。这种教学的方式能够顺利的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中英语课堂合作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

(一)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设定教学的目标

在开展合作教学的同时,需要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制定详细的目标;根据制定的目标以及学生的详细的情况,合理的设置教学问题,从而通过强化听力能力来制定实际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优缺点来针对性的设置不同难度的相应的问题,这样可以对分组学习有更一步的提高。教师设定的教学问题需要贴合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的同时,能够及时更换本课学习的重点,最终达到指定的目标。

(二)实际的进行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

在实际的进行开展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之前,教师分组的时候应该保持组内人数的一致,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正常的开展学习。在分组之前,也要尊重每个同学的意愿,考虑学生英语水平的各项差异,使每组保持水平高低均衡,这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起到互相帮助的作用,进而实现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分组完成后,学生们应该自主的分配每个人的任务,共同解决课程问题。在学生开展讨论的同时,教师应演变为引导者的角色,观察学生们的合作学习的进度和记录。在正式的进行开展合作学习的开始,教师必须要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需要学习的要点,从而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思路,才会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当发现某个小组出现各种问题的同时,应该及时帮助,并进行简单的指导。

(三)进行合作学习结束后的评价与总结

在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应该让每个小组总结成果并汇报讨论结果,并且给予相应的评价。在合作学习过程当中,教师的评价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要对合作学习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加学生自信心,互相交流每个小组的优点,反之,做的不好的学生要进行批评和及时的改正,从而就能实现创新的教学的模式给学生们带来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也要在学生的身上做出有针对性的总结,这样也可以达到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各项学习的知识点,达到复习牢记的效果。学生们通过教师的总结与评价,也会不断的从自身完善,发现自己身上学习的不足之处,通过学习他人的优点以及教师所指出的问题,并在课后进行的改正。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多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更加完善合作学习。

结语

通过以上的总结,合作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并且以提高英语水平为核心。教师应该做到积极的做好合作教学当中的每一项工作,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对学生做好引导工作,合理的分配学习小组,注重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对合作学习结束后的评价和总结工作要做好。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篮球教学;篮球游戏;积极效应

1.前言

随着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进步,篮球教学之中所涉及到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种类也在不断的实现进步和完善。篮球作为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个人体质,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水平。将游戏的教学方式引入到篮球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促进学生个人水平的提升。

2.篮球教学中选择有效教学的注意事项

2.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游戏策划,这样才能更好的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从而了解他们的篮球水平,科学而正确的对他们进行篮球培养。一般情况下,男生的身体水平和素质是比较好的,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制定一些运动强度比较大的篮球比赛或者游戏项目,这样能够很好的激发他们运动和向上的动力,同时对于他们的运动耐力来说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考验。教师根据男生体力的不同,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组,这样组织他们进行一些篮球的比赛或者练习,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打篮球技能。而对于女生来说,由于身体和耐力等因素和男生有一定的区别,教师则应该适当的减少所设计的游戏的难度和强度,重点是锻炼女生打篮球的技巧性和协调性。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在设计这些游戏活动的时候,不能仅仅关注于降低游戏的难度,同样也应该注意游戏的趣味性,这样才能积极的调动起他们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一些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较低,教师则应该组织他们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游戏,促进他们了解篮球的内容,适当的减少一些锻炼的内容在内。

2.2科学合理的控制游戏时间

篮球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课堂上的篮球教学来锻炼学生的篮球技能,提升他们个人的水平和能力。游戏的教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他们进行学习的,但是如果游戏的时间占据的课堂教学时间比较长,则会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反而不利于他们实现学习的目标。如果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之中,出现了一些违反游戏秩序的情况和行为,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让他们对于篮球知识的学习产生一种抵触的心理,最终也是会影响他们正常进行篮球学习的。因此,在实际的篮球教学过程之中,我们需要科学合理的来控制游戏的时间和内容,保证篮球游戏能够切实的发挥其作用。

2.3篮球游戏的合理设置

在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之中,我们可以按照一些篮球游戏的难易程度来安排课程的内容和其出场顺序。对于一些能够比较可以调动课堂学习气氛的游戏活动,我们可以选择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进行。这样的游戏活动就能够让同学们在运动之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从而让他们继续进行下一项的篮球活动。在进行了这些比较基础的篮球游戏之后,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篮球的比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增加他们对于篮球运动的热爱程度。等到学生进行了适当的运动量之后,我们则可以对学生的活动进行一些总结内容,让学生渐渐的从比较兴奋的状态下恢复到平静的状态,帮助他们平缓自己的心情。

3.游戏在高校篮球教学之中的实践

3.1游戏在篮球教学技能方面的强化作用

篮球教学的过程是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特点,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合理的设置课堂教学的内容。学生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之中具有比较高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内容之中,从而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的气氛,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灵活性。篮球学习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项目,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基本功方面进行加强和培养,从而保证学生个人学习水平的提升。在学生进行游戏和比赛之后,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其相应的评价,从而督促学生进行学习。

3.2游戏对于篮球教学中学生个人素质的影响

很多学校当前开展篮球教学这项内容,就是为了在学习文化之余,来提升他们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水平。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的内容就是通过篮球技巧等内容进行反复的训练,从而达到熟练的目标,但是这样的训练也让同学们失去了学习的乐趣,不再愿意继续学习篮球等项目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在当前教育模式不断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改进教育方式和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素质和水平,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游戏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加完善的进行篮球技巧的锻炼,达到较好的学习目标。

3.3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篮球游戏的开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内容进行的,只有严格的按照这些内容和规则进行学习,才能真正的实现篮球比赛的目标和规则。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之中,学生会对规则等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从而发现自己篮球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督促他们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在游戏和比赛之中学生不是一个人单独在进行篮球的学习,而是和团体在一起进行学习,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团体和竞争的力量,让他们在合作竞争的环境之中不断的提升和总结自己。不仅如此,篮球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将游戏的内容加入进来,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自主创造性,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才能全部发挥出来,实现全面的进步。学生在团队之中发现自己不是唯一的个体,就能够和大家一起进行学习,讨论游戏之中所涉及到的篮球知识等内容,这对于他们个人的交际水平和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挑战和培养。学生在团队之中既不可以独自确定一些篮球策略,同样也可以和其他的队友相互配合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全面的个人提升。

4.小结

总之,游戏教学的方式对于当前篮球教学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篮球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从而强健学生的体魄。当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教学分类和改革,从而发挥篮球游戏的作用,提升篮球教学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建群.篮球教学中技术知识的传授[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12-13.

第9篇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初中化学的教育教学完全摒弃了以往的知识讲学,而是在知识传输的基础上更多地针对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其科学认知的形成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在初中化学的概念讲学中,教师并没有单纯的就概念的记忆进行重复性强调,而是在对概念认知的基础上加以实验教学中的具体观察引导学生化学思维的塑造并自发的得出实验结论,进而实现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性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在对课本各个篇章进行教学时,改变了传统的孤立教学,而是针对每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必要的总结与概括,让学生认识到各章节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架构便于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达到知识体系之间融会贯通的目的。基于此,这也从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自我提升。

2关于初中化学素质教育实施的几点可行性意见

2.1增强教师教学综合素质

传统的化学教育教学中仅仅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要求,然而在素质教育实施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定向提升,主要包括个人形象、心理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确立等。这就需要开展大规模的教师教学改革,让教师亲身加入到素质教育的变革中来,通过一定的教学培训及优秀教师讲学的实例学习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教学思想。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教师心理、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只有教师自身做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以为人师表的典范力量在教学中产生无形的引导力,鼓励学生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2.2注重课本教材素质教育内涵的挖掘

素质教育下化学课本的编写更多地融入了知识外的实践内容题材,同时化学教材基础知识的编写也完全脱离了传统概念性教学的轨道而是逐渐将其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科学化、现代化的化学研究及其工业发展结合起来,同时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重点突出了不同的掌握梯度,如认识、理解、掌握等,从而对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起到了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更多的遵循化学教材的客观安排及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减少对化学概念知识强调的课堂频率,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化学实验的安排,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的创新,进而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促进化学教材使用的科学化实现。

2.3全面践行素质教育教学理念

尽管素质教育的实施已有几年的时间,然而很多学校仍未进行传统教学体制的全面肃清,而是在其基础上做了教学模式的适当改进。然而,在应试残留思想的影响下,素质教育的实施往往仅仅停留于主要认识层面,而未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实践教学,“满堂灌”“单一考试评价体系”仍在现阶段很多初中学校的化学教学中占据着相对主导的地位。一方面,我们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真正提升到实践层面,注重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并做到对每一个学生课堂内表现的综合鉴定,针对个人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做出具体个人学习及教学计划的制定,从而真正实现初中化学教育中的“以人为本”教学。另一方面,转变传统应试型的知识考评为综合学生化学课堂内表现、随堂考试与期末考试测评的联合知识评价体系。其中化学课堂内表现要尤其注重学生思维的创新及其实验中动手能力的高低。进而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全面变革。

3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前言

教育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重视的一个重点之一,有良好的教育才会有较高的国民素质,教育的受众体多为学生,而对于学生的教学,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彰显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就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及相关素养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旨在研究当今英语教师的发展现在及相关问题。并对调研数据做了相应的分析,指出英语教师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应该注意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调查背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但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会问――如何才能够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

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逐渐成为了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焦点。专业能力作为教师素质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而且往往被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的范畴内加于讨论。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质量越高,学生的高效学习才越有可能出现。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与科技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内容。而随着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和扩张,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成为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关键因素。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纲要》还提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本文从大学英语老师的自身教育背景、课堂教学现状、教育行为及教学环节等方面对进行调研,探寻现在英语教师的教学现状。发现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调查内容

本次研究以西安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师为问卷调查的对象,目的在于了解他们当前的专业能力情况,具体内容由英语语言教学能力、综合教学能力、信念和态度以及个人信息等四个部分组成,以期有助于促进高职英语教师在职教育的质量并达到高职英语课程改革之要求。所使用的问卷是以G. Murdoch等人所探讨的英语教师评估方案为参考(Murdoch, 1998; Blue& Grundy, 1996; Red - Dickins & Germaine,1990; etc.),并根据本次研究的实际要求进行了适当的内容修改和增删,以更好地获取研究所需的数据信息。

本次抽样调查共有西安的2所高等院校,72位英语教师参与。收回调查问卷68份,其中63份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7.5%。

3.结果分析

(一)对教师个人情况的分析

问卷第一部分调查英语教师的个人情况,包括性别、学历、职称等信息。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男女性别比例完全不合理。通常来说,英语专业的女性比男性较多,而选择教师职业的女性更多。另外,由于职业氛围、人际关系、收入、社会地位、自由支配时间等因素,现在各级各类学校里教师性别比例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女多男少。所以在英语教师中,女性占大多数(71.5%)。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在招聘英语教师时都提出了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要求。就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博士和硕士占总数的58%,学士学位的多为教龄较大的老师。现在,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在高等院校各个专业领域中已大幅度出现,并且呈现出普遍增长趋势。

受调查教师中有43%的已经获得了中级(讲师)职称,这与他们的年龄、教龄各个比例段的百分比分布趋势一致(表4)。获得高级职称的比率与之相当,教授的比率相对较低,仅为5%。较其他专业来说,高级职称的比率仍较少,这种现象很有可能是因为英语教师没有开展足够的科研活动、获得有分量的科研成果而无法申报更高一级职称。

表5每周课时数5人数5百分比1-10节528544%11-16节518529%17-20节515524%21-30节5253%总数值5635100%同时我们对于教师的每周课时量也做了相应的调查,如表5。由表5可以看出,英语教学人员的高级职称人员较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繁忙的教学任务。英语教学面向的是全校师生,而不仅仅是英语专业学生。考虑到备课和课后总结、批改作业试卷以及开展科研等所需要的时间,每周16节以下的课时数对高校英语教师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这在实际调查中与我们进行过交流的教师大部分也持有相同的意见。总的来说,既要保证学校的教学要求及质量,也要保证教师自身的发展,包括课题研究等。少的课时量更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我们对教师参加工作后是否进修过的情况作了相应的调查,发现67%的人进修过,33%的人没有进修过。有次看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在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及教学层次,不断地发展及完善自我,更好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教学情况的分析

调研中发现,85%的人喜欢用教参作为参考书籍,仅有2%的人利用网络。在听说课使用的教学方法中,65%的教师喜欢参考课本放相应的录音带,3%的教师放视频,学生对话及小组活动占5%,剩余的多为教师讲解。由此看来,学生自己参与听说的活动还是较少,学生为教学的主题,应该多出时间参与较多的小组活动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中来。作为教师,应当根据学生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4.总结

通过此项调查,我们看到英语教师的学历及教学经验有着较大的提到。但也有着较大的差距,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权衡,教师自身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意识地遵循各种教学理论,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果。

2.提高自我信任度,提升个人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内在和外在素质的同步提升。

3.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关注自身的职业成长。

4.注重当今社会的英语需求,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人才标准,对不同学生可分层次指导。

参考文献:

[1]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第11篇

一、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办学特色之路。

  

教育科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全力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为   

谋求学校自身发展,探索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我明确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近远期目标——德育方面:通过“关于小学德育小、近、活特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力争把我校学生培养成行为规范、品行端正、身心和谐的合格小学生。教学方面:以“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简称“双多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为切入口,构建学校校本课程框架的同时辐射各学科课题的研究,围绕教育教学为核心,强化“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意识,深入展开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双多教学法”课题实施几年来,我校初步形成了以数学为龙头,以英语、计算机、写作等为基础的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至使一大批“特长生”脱颖而出,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本校的课程改革。

仅XX一年,我校学生就有4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小学生数学报》杯小学生探索与应用能力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中小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50杰;苏州市中小学口琴、竖笛比赛一等奖;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苏州市二等奖……列举这些荣誉和数字,并不是沾沾自喜。我有的只是欣慰——因为教育科研,我校形成了“学校特色学科鲜明”“学生特色学科多彩”的办学特色。

二、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充满活力,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走科研之路,做扎实文章,努力造就一支观念新、师德优、业务精、舆论正确的教师队伍,全力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

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和条件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教师开展各种教育研究。因此,我校为教师创设了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去调查实验。为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我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时,还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

为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氛围,真正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我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员化和教育科研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让科研之风大兴。我校实行“三进”政策,教育科学进教学、进教师教育、进学生学习,让科研渗透各个领域。认真做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涵而永不衰竭。

让教育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实践证明,教师同科研结合,研究同教学结合,教学同课题结合,可以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实现平凡与精彩、烦恼与快乐、腐朽与神奇的快速转换,我们就会觉得上班有无穷乐趣,教学就会充满无限的生机,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几年来,因为我校教师成为了“研究者”,所以有不少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发表、获奖,每年总计不少于100篇次。

三、以教科研为乐事,让自己拥有“源头活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为了让自己当好这个“灵魂”,也为了让自己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年来,我始终以教育科研为乐事,我努力让自己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

1、用研究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论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1】 教师教科研工作个人总结相关文章列表: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3、选定恰当范围,加强个案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我的特长和爱好是教育管理和小学数学教学。为此,我总是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的高度着眼,在身边教育教学实际中着手,选定适当的研究范围或方向。比如根据自己曾经多年集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针对某个课题,我进行有目的地材料收集,加强对典型个案的剖析,如就问题的种类、方法、模式、背景及发生、发展过程等进行详细全面的调研、比较、分析,以有利于对问题研究的深入,进而提高教科研成果的深度、广度和理论层次。我先后参与编写了《小学数学活动课读本》《小学奥林匹克教程》《小学数学开放题精选》等。

4、尝试对研究成果进行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表达。科研成果主要通过论文形式来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勇于尝试系统地整理、收集相关素材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主动大胆创作,相信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为了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成果,我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内容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进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撞击思维,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5、努力实践和推广教科研成果。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发挥出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最大效能。我总是千方百计通过相关会议、沙龙、论坛等途径进行推广与交流自己的教科研成果,充分体验教科研成果转化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良好的教育科研习惯给我带来了诸多的惊喜:我曾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优秀会员”“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吴中区首批教科研新秀” ……五年来先后有《巧解对应分率题》《创建特色学科的尝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等六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回顾过去,我问心无愧;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在当今全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崭新的教育思想在闪烁,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涌现,多元的教育模式在碰撞。在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作为一名小学校长,必须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及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不断完善,用自己的热情、毅力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教育科研,使自己这个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拥有与时代同步的“源头活水”,从而让我们的校园时时处处“春*满园”。不断积累丰富的素材。在注意或研究众多教育现象时,头绪会纷繁复杂,灵感会不断闪现,这些都可能是教科研的闪光点或独特之处。

(2) 教师教科研工作个人总结相关文章列表:

第12篇

关键词:幼儿园;园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

一、前言

园本教研就研究园内各项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促进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如今幼儿全面发展,因此园本教研实际的研究对象就是教师,就是为了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将教学质量提升上来,只是目前国内幼儿园在这方面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缺陷

(一)与原本目标脱节

园本教研原本的存在意义就是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以及教师的能力。但实际上现如今很多教师只是将其当成是一种工作,无论是园内的一些课题研究还是,都是量化的,而现阶段对幼儿园的评定也是根据课题的数量,因此目前园本教研已经脱离了其最初的目标,这对幼儿园、教师以及整体幼儿教育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为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幼儿,并不是科研活动,不需要完成量化的任务,这种作风已经对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危害。

(二)并未满足教师发展

园本教研需要园内全体教师参与。这是为了将园内的教师团队整体水平提升上来,这样对幼儿的教学才能有所提升,需要注重每个教师的发展。但目前多数幼儿园真正能够参与到园本教研中的只是部分教师,也就是园内的骨干教师和领导,其他教师是没有机会参与其中的,这其实是幼儿园管理上的漏洞,但其实这也与教师自身能力上的欠缺有关,因为只有骨干教师在知识、经验等方面可以胜任,但是幼儿园也应该针对不同教师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现在的局面无法促进全体教师发展。

(三)评价机制不足

实际上园内教师需要负责的工作非常多。教师若是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出问题,是可以将自身能力不断提升上来的,只是目前缺乏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现阶段对教研的评价只是重视最终结果,而考察的也只是教师发表的论文,并没有对过程进行评价,教师在园内的工作也并没有得到肯定。

三、如何完善园本教研

(一)明确目标

要明确园本教研的存在价值就是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遭遇的问题,是为了提升保教水平,而不是一种科研工作。教师要在活动中总结出遇到的困境,然后感受到教研活动对自身工作水平以及专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然后增强对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园本教研一定是给予幼儿园自身的需求建立起来的,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途径,也是教师实现发展水平提升的方法。这才是园本教研应该明确的目标,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构建研修共同体

参与教研的主题是教师,因此需要积极鼓励全体教师参加活动,需要以园内所有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个人兴趣,建立分层研修的工作模式。分层研修需要考虑的就是教师的个人能力,包括知识水平、教学经验以及理论水平等,对教师进行分组,根据教师的分组情况,组建研修共同体。实际上就是发挥教师的特长,并提升教师的能力,分组也是需要灵活调整的,要将园内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这样才能将教师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需要保持公正客观,需要将过程和结果放在同等的地位。这样才能评估出教师的实际能力,而对教师能力的评价不要仅仅局限于论文水平,需要关注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取得的实际成效,可以建立教师的教研方案,将教研的过程记录下来,才能将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促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文化素质

教师要想培养人才,自身的文化素质是需要确保的。通常来说,学历也只是证明了教师在校园中取得的成就,要想在教学中取得成绩,需要不断对自身知识进行更新,在理念上不断突破,这样才能实现不要断成长,因此教师在教研中也需要树立学习意识,努力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学习各方面的理论和技能,教师之间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理论,这样就可以实现共同提升。

(二)加强课题研究

实际上课题研究就是对教师主要的提升途径,因为在课题研究阶段,教师有机会参加各类培训,会接触到很多先进的经验和理论,接触到教育领域的一些专家学者,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成果,这些对教师都是难得的机会,因此课题研究是需要不断加强的,教师可以在不断研究中,将自身的问题找出,并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理论和技能上实现全面提升,并有机会获得更高的成就。

(三)组织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还是需要积极组织,首先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进来,幼儿园需要考虑到不同教师的特长和能力,让每个教研组结构合理,然后着重对一些年轻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例如,将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安排到一起,骨干教师在经验和能力上更强,但是年轻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双方可以相互促进。此外还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加强对自身的反思,不断找出自身需要加强的地方,这样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做出改变,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五、结论

总之,园本教研方面还是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因为很多问题虽然已经在解决,但是随着时代进步,新的教育理念会不断出现,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会更高,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会更高,所以在教学上需要不断加强,园本教研是加强幼儿教育的良好途径,也是目前提升教师能力以及幼儿园教育水平的主要方式,在实际教研中出现的问题只要不断努力就可以解决。而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需要幼儿园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全体教师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滕忠萍.优化园本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以广西军区幼儿园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04):44-46.

[2]曹晓薇.基于园本教研的教师学习资源支持策略———以湖北省武汉市A幼儿园为例[J].当代学前教育,2016,(04):12-15.

[3]胡梓滟.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实施策略的改进———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的视角[J].教育科学论坛,2016,(2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