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党校论文

党校论文

时间:2023-05-06 18:27: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党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党校论文

第1篇

一、党校教学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教材串讲与专题讲授相结合

党校目前开设的政治理论课由于受到课时及教材框架的局限性影响,使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基于上述原因,为了提高政治理论内容学习的教学效果,可采取先进行串讲再进行重点选取专题内容进行讲授的方式,但两者都要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可以使学员大体把握教材内容,再深层次对重点及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理解与学习。因此,教师不仅要对教材的总体内容进行细致备课,还要对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进行专题讲授。在对教材的重点及难点进行分析与讲授前,要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合理取舍。对符合并能提高教育效果的内容要进行精讲、细讲、专讲,而对于有些内容则采取一略而过的串讲方式,让学生不仅能掌握真正的理论性内容,还能纵观与领会全部教材内容。

二、党校教学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理论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众所周知,思想是指导一个人行动的指挥棒,通过政治理论课教学让学员认识并具有的正确主导思想,并不失崇高的理想与信念是考查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考查和了解学员的思想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例如,通过与学生谈话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知其道德素养和道德品质。也可通过详细的问卷调查及随堂小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正确的主导思想,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错误的思想认识,教师则要给予纠正,虽然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思想认识和判断水平,但教师还需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与交流,把正确的主导思想及时传达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中。

三、党校教学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口头面授与课件教学相结合

通过对教学理念的新认识,教师应该知道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只是简单的口头传授,还需要教师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来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政治理论的部分教学内容不易于理解与掌握的特点,教师可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进行传授政治理论知识。一方面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及贴切的语言和具体的实例来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多媒体视频教学也开创了政治理论学习的崭新领域。对于有些易于理解与掌握的理论内容,教师可通过口头面授的方式,而对于一些略显枯燥且不易理解与掌握的内容,则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来向学生讲授。

四、党校教学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

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理论教师,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言传与身教是密不可分的。政治理论教师要表现出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思想,用自己的崇高思想与理想信念时刻感染每一个学员的思想,这就是为人师表和言传身教的重要意义。一个人的觉悟和精神境界高低,不仅看其如何说,更重要的是看其如何做。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者,更需要实践中的者。总之,政治理论教育的学习效果要不断通过实践教学创新来进行完善与改革,通过四个结合让政治理论教育效果在理论学习与思想育人方面取得合理统一并相互结合。

作者:仝立平 单位:吉林舒兰市委党校

第2篇

河北省委党校校刊始创于1985年,至今已整整30个年头了。

记得酝酿创办校刊大约是在1983年。当时粉碎“”已经7年,党和国家的工作已经全面步入正常轨道,各方面的工作都在蓬勃开展,党校教育事业也在逐步走向正规化和制度化。校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酝酿和问世的。当时,校委的决心很大,全校教职员工也强力支持。于是,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在党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校刊,终于诞生了。

说她在党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义有四:

一是开启了党校教育的新风。那时,党校教育和教员只重视培训工作,而缺乏对理论的系统和深入研究,致使党校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过去的党校教育很难出科研成果,当然也在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提升,这种情况已经不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对干部教育的要求。因此,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上下积极酝酿党校教育的正规化问题。校刊创刊后,积极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为党校教育实现正规化、制度化和理论教学的系统化,引导教学人员努力钻研业务,为开启并形成党校教育的一代新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为加强党校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她不仅吸引了本校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也吸纳了全国各界各方人士的参与。在这种内外理论探讨、研究和交流中,党校教员不仅开拓了视野,开始了解和逐步熟悉了各学科理论前沿的研究与发展态势,而且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树立了危机意识,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大地提升了科研的积极性。

三是树立了一面旗帜。这面旗帜是河北省委党校的标志,代表我校在全国理论教育和科研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同时,校刊又是河北省委党校的一个窗口,人们通过她了解和认识河北省委党校,了解河北省委党校的办学和科研情况。多年来,校刊刊发了大量优秀的科研论文,这不仅对于深化理论研究,推进理论创新,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树立党校形象,扩大党校影响,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是推动培养了几代学人。校刊创办后,由于提供了一个研究和展示成果的平台,大大地调动了校内广大教职员工的科研积极性。不仅是比较年轻的教学人员,而且连上世纪50年代初就担任教学工作而从未发表过学术论文的老同志,也积极投身到科研中来。同时,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也结合教学的需要,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把科研成果转化到课堂上去,不仅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大大地活跃了校内学术氛围。这种氛围,推动和助力培养锻炼了几代人的成长。校刊在推动我校几代人才培养和成长方面,功不可没,值得肯定和嘉许。

3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暂短一瞬,但对于校刊来说,却十分宝贵。30年的成长经验,蕴含着成功,蕴含着对社会的观察、研判和对人生的启迪,也蕴含着未来。我作为一名曾经的编委和现在赋闲在家的老教员,曾经深受其益,至今对校刊仍有依依之情。愿她今后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海纳百川的胸襟,勇于创新的活力,文风泼辣的语言,立意深远和意蕴隽永的内涵,敢于创新的勇气,成为一个特点鲜明而深受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良师益友。

(作者为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原主任、教授)

第3篇

论文摘要:党校作为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在社会发展中肩负着神圣的政治使命与社会使命。本文通过对党校教师工作特性的分析,从营造校园文化、完善绩效考评体系与薪酬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搭建社会工作平台几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党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措施。

党校是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是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基本理论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它肩负着神圣的政治使命与社会使命。党校教师以向广大党员干部传授党的理论、政策、方针和科学知识的身份成为承担这一使命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党校的这一特殊地位决定更应该注重对党校教师的激励.提高党校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更好地完成其“神圣的政治使命与社会使命”。

一、党校教师工作特性分析

若想成功激励.则必须对其激励主体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正确运用激励机制,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一)培训的阶段性

党校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培训任务具有阶段性与集中性。党校除了学历教育之外,都是干部短期培训、轮训的教育工作大部分时间可自由支配,所以几乎全国所有的地市级党校都有规定:专职教师不必每天坐班。这种培训现状,对教师来讲有利有弊。利的方面表现在,因其工作具有时间弹性,给教师搞科研或参加社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弊的方面表现在,培训任务繁重时.教师工作压力较大;无培训任务时.个别教师会无所事事,不知道该做什么,造成对时间的极大浪费。

(二)授课对象的广泛性与差别性

一般来讲,党校的学员学历差别、工作背景相差都比较大,这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党校的班次类型多、学员的知识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必须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和水平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要。

(三)授课要体现“政治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在党校学员中,各级领导干部占有很大比例,他们是党的事业的中坚。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他们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惑.也出现了诸多“不适应”的状态。加强党性教育.就是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列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新理论贯穿于教程中,作为教育活动的基本点。党校教师的授课内容只有充分体现“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才能适应新时期培养党的干部的要求。

这“三性”给党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党校授课与一般高等院校的最大不同。党校教师不仅要时刻关注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做到精确把握、准确解读、积极宣传,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党校的特殊性导致了某些课程的安排不是根据教师的专长与研究方向,而是掺杂了更多的利益均衡因素。一个教师开过七八门课或十几门课,一门课上过一个学期便销声匿迹的事情几乎是每位教师的经历。这样的课程或专业设置方法必然导致教师临时抱佛脚的教学态度与浅尝辄止的教学行为,从而导致教师研究方向不专一,知识庞杂,无主攻方向。

二、构建党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塑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

环境对员工激情的引发是最为直接的.俗话说,“没有一定的外部条件.任何杰出的天才都将无所作为”.同样激励也需要一个健康、良性的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能培养教师的文化认同感.培育主导价值观,同时更能激发教师的工作创造性。党校应该根据教师个人的兴趣、专长和能力,为其提供能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和机会,并不断创造条件.优化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术环境。

(二)完善绩效考评体系与薪酬方案

一套公平、公正、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与薪酬方案对教师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激励。考评体系的设计应把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视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应该通过考评体系引导教师向专业发展。因为党校的授课对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很高。若想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前提就要求教师要对专业领域的知识有精深的把握。那么.如何让党校教师专攻一个领域,讲出能触动学员灵魂的课.写出能触动社会灵魂的文章.就要在党校内部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教师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同时.在党校必须确立向教研第一线教师倾斜的原则.设计出一套教师的贡献、业绩与津贴完全对等的薪酬制度。使教师的创新劳动得到有效激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潜力。

(三)根据教师个性特点.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困惑党校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什么”。有好多党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很茫然,处于一种“有课就上、没课闲逛”的状态。这种状况对于党校教师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针对这种现象。单位可以根据教师个性特点.为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设定工作目标与方向。有计划地进行职业培训,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才能增强其使命感,才能使教师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努力。

第4篇

一、贯彻全省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情况

2011年1月15日,省委党校召开全省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从2011年起停止函授招生,实现函授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函授教育下一步主要工作任务就是,严格管理,确保质量,维护党校形象和办学声誉,把在校学员顺利送出校门。为党校函授教育划上圆满句号。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全年工作目标任务,我们统一思想,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3月11日召开各县(市)、区党校常务副校长、函授科长参加的全市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省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徐州函授教育工作实际,部署2011年工作任务,并提出严格要求。

2.对县(市)、区(学区)辅导站进行督导检查。为了全面深入贯彻省市函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函授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根据省函院的工作要点和分院工作计划,我们从4月8日到5月17日,对全市党校函授教育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督导检查,按照县(市)、区辅导站的教学计划,深入班级听课,召开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座谈会。并听取各县(市)党校负责人对省、市函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3.召开直属学区班主任座谈会。3月26日,直属学区召开班主任座谈会,就如何抓好班级管理、学员管理,提高到课率、抓好考风考纪等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会上,各班班主任对搞好班级管理,提高学员到课率,抓好考风考纪提出很好意见和建议。会后,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印发了《学员管理规定》发给每个学员。

4.为保持良好的考风考纪,为规范考务管理。6月底,召开分管函授工作副校长和函授科长参加的全市党校函授督导工作暨考务管理工作会议,会上,总结通报了4到5月在县(市)区督导检查情况和贯彻落实全省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对参会人员就考务管理相关规定、考务工作规程、各项制度进行一次系统培训。重新修改、印发了考务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并对09年考务工作和考风考纪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通过大量工作和艰苦努力,教学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节,考风考纪有了明显好转。

二、全年完成任务情况

1.全年共组织各类大小考试12次(期末考试7次,期末补考5次),特别是函授教育收尾阶段的考试,严格按照总院和分院的规程和要求,精心组织安排,严格考风考纪,较好地完成了考试任务。

2.函授各班次共开设88门课程(其中研究生11门),安排任课老师面授和辅导共2156课时(其中研究生376课时)。接收并组织收看中央党校远程教学11门课程,93场次(337课时)(其中研究生6门,58场次,232课时)。组织教师出卷57套,制作和印制试卷3030份。组织安排阅卷7次,3106份。组织安排06下大专、07上大专、08上、下专转本7个班次毕业作业660人;组织07上、07下省本和07级中函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答辩725人,全年上报优秀毕业论文3篇(下半年还未进入审批阶段)。发放教材45个班次,共29265册(上半年15955册,下半年13310册)。举行直属2006级大专、06级中函、省函本科班的毕业典礼,全市送走毕业学员1321人;

3.全年(分上半年、下半年)集中办理全分院在校生登记注册5643人,办理退学、复学、补课128人次。分期分批办理大专、本科13个班次1332人的各项毕业手续。

4.党校函授2011年停止招生,为满足部分党校函授大专毕业生上本科的愿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向省函院争取,招收08级上专转本插班生172人,为学校拓展创收资金近50万元。

5.在函授停止招生,工作重心转移的情况下,全年完成函授办学创收资金1886043.75元(以财务处到帐资金为准,不含报名费和补考费收入)。

一年来,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函院一系列方针政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学习干部教育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工作能力。处处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函授处全体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团结上进的良好风气,为完成全市转型期的函授教育工作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工作上力求严谨细致,作为处室负责人,作风关系到整个处室的工作质量。因此,对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总是亲自动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出现任何失误和差错,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影响了周围的同志,逐步树立勤奋良好的工作作风。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搞好函授教学管理工作,完成全年函授办学创收任务,我和全处人员放弃了大部分的假日休息时间,坚持跟班教学,跟班管理。外出招生,联合办班,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党校函授停止招生的情况下。保证了函授办学创收任务的超额完成。

三、2012年工作打算

1.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关于函授教育收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从严办学,注重质量”的办学方针,为圆满完成函授收尾工作继续努力。

2.除继续与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办学外,继续拓展与高校联合办学空间。

主要措施如下:

1.加大广告宣传力度。通过网络、报纸、电视、文件交换站和散分招生宣传信息等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2.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利用在籍或往届党校学员以及其他的一些社会关系到县(市)、区机关、学校、社区联系,现场招生。

3.及时搜集和捕捉生源及招生的相关信息,拓宽办学渠道。

第5篇

一、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

党校是县委的干部培训的阵地和熔炉,我深知在当前形势下提升党员干部素质、改善和加强党的建设方面职责重要。作为主持日常工作的同志,尤需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光荣感,需有较高的马列主义水平和理论素养。我平时坚持学习“三基本”“多当代”书籍,重点学习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四、五、六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精神,掌握十六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脉络,重点及精神实质,经常组织全体同志参加省市委党校各种理论讲座,努力充实自身理论功底,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二、以教学为中心,开齐办全各类主体班次,发挥党校干部培训的阵地、熔炉和主渠道作用

作为党校负责人,始终坚持办好主体班次作为重点要务,和同志们一道,切实提高办学质量,为学校赢得声誉。

20*年是举办主体班次较多的一种,截止8月份,共举办各类班次18期,培训各层次学员3842人次。在各类班次中,我重点抓好与县委组织部合作的全县青年干部培训班、全县科级干部培训班、全县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到村任职大学生培训班、全县经济强村村干部培训班、组工干部培训班和全县妇女干部培训班等。从计划的制订、教学课程的设定、教师的安排都精心筹划,反复协调。

在办学过程中,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和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邀请省市委党校的专家教授来给学员上课,另一方面带领学员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挖掘潜力,办好办大党校业余教育班次

1、加大宣传激励机制,拓展办学新空间。近年来,随着国民教育体系的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成人教育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我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招生激励机制,教职员工人人有指标,截止目前,今年业教招生共370余人,招生人数在全市名列前茅。

2、抓好教学质量,严格教学管理。对各个专业的学历班次派班主任负责,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做好学员的学籍管理、材料发放、学员活动、毕业论文评审、考试等工作,受到一致好评。

四、身体力行,民主治校,廉洁勤政,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6篇

关键词:基层党校;教务档案;管理

党校教务档案是党校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校工作业绩的展示窗口,也是党校开展教学、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科学管理的必备材料。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如何更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手段管理教务档案,则是新时期教务档案管理的重点课题。

一、当前教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收集、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教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往往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也缺乏足够认识,各科室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不规范,有些科室只重视纸质档案,而忽视其他介质档案。而且,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学不再限于课堂讲授,还广泛开展了公开课,论文研讨,下乡调研,教学互动尝试等活动,所形成的教学档案数量增多,载体也日益多样化。一些党校所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即组卷、立卷、拟定标题装订等等,工序多,操作难,工作量大。这种方式收集整理的档案,其查准率是可想而知的。

2.内容缺乏系统性

开办党校的最终目的是进行我党理论和工作的宣传以及对党员进行党性知识教育,党校教育的结果应该被记录在案并且形成系统,有助于党校进行教育总结。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有些班次的材料在办班结束后没有及时移交给档案管理人员或因种种原因不慎丢失;有些教师科研成果,只报送论文题目,没有按时把科研成果复印存档,导致工作衔接不到位,造成科研成果丢失;有些党员教育工作你开展得很好、效果也十分明显,但是这些教育总结资料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档案资料被保存下来。对档案资料整理的缺乏直接导致党校教务档案不完整,没有系统性,影响了教务档案的质量和利用价值。

3.信息缺乏共享性

保守秘密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神圣职责,党校教务档案中包含了大量党校学员的个人信息,这些是必须加以保密的档案内容,但党校教务档案中也包含了很多可以被利用与其他党务工作中的资料,例如对学习班教学效果的总结、党校开办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等,这些资料如果能够被有效利用,则可以有效提高党校的办学效率。但是,在传统的保密观念影响下,党校教育档案工作存在重保轻用,利用不良的现象。对党校教务信息的共享缺乏导致些弊端:首先,大多数教务档案工作保密多,内需利用多,对外交流共享少,有些重要的、有价值的档案长期被束之高阁,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纸,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被抹杀了;其次,党校教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处于原始、简单的数据整理状态,信息含量低、封闭,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也就无法与外校进行有效交流,致使党校教学本身的质量迟迟得不到提高。

4.重要档案没有专人管理

党校教务档案不仅包括参加党校学习的党员和部分群众的基本信息,还包括党校学习班的教学具体内容、教学实际过程和结果的总结,有些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深度反思则体现在参与党校学习人员的日常汇报和笔记中;教务工作人员的科研成果可能保存在各自的电脑上。因此,党校教务档案来源渠道很多,材料繁而杂,没有指定专人管理,很难做到分类明确,归档有序。另外,没有专人管理也使材料容易混杂,使得要找的材料不易找到。

5.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档案管理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进行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成为我国档案管理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时基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文件处理能力和网络化信息处理能力。但是,党校教务档案管理人员多是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不高,较少参加业务培训,管理方面习惯于旧模式,以传统的手工方式管理教务档案,材料分类立卷装订,很少进行档案信息化处理,致使档案提取和调用的效率很低。此外,党校办公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软件缺少文档一体化功能模块,使档案信息化工作进展不顺畅,没有办法对教务档案实施彻底的现代化管理。

二、加强党校教务档案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领导的档案意识

教务档案管理人员要抓住时机,加大宣传力度,从而提高有关人员特别是领导同志的档案意识,为做好档案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能够加强档案管理宣传力度的方式包括以下三点:第一,以提高档案服务管理意识为基础进行档案应用性宣传,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出发提升档案管理意识;第二,去先进单位观察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好处;第三,进行档案管理服务改革。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则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与否,关键在领导,如我们市委党校,就专门配备了一名档案管理人员,还配备了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铁皮柜等。由于领导思想的重视,并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使得该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非常规范。

2.建章立制,规范教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制度

进行党校教务档案信息化的第二个步骤,就是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制度建设,以健全的档案收集和整理制度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党校档案管理工作部门需要做的是,在《档案法》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档案局有关规定,结合新的管理方式,档案网络信息化的要求及学校当前实际,制定和完善教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制定和完善教学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员学籍档案、科研成果档案、基层党校活动档案以及其他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特别是要制定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管理的实施细则,并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做出具体规定,使档案管理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轨道。

3.更新观念,努力实现教务档案管理信息化

随着电子政务在快速发展,各级立档单位所产生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正逐步取代传统载体的纸质档案,档案是否有能力接收和安全保管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等新型载体档案,已成为衡量档案事业发展阶段的新的标准,档案信息化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学校的档案工作者要更新理念,调整思路,切实领悟到教务档案信息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观察并了解到教务档案的应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从自身的档案工作观念更新出发,将将档案管理的实际操作从手工建档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以“件”为单位整理教务档案,利用计算机录入教务档案信息,建立教务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网络化管理和利用。

4.明确重点,指定专人收集重要档案材料

要根据教务档案的特点,明确各科室收集档案材料的范围,指定专人收集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档案资料。如:①文件类:县委、县政府文件、上级文件以及学校制定的教学科研工作文件和实施方案等;②综合类:教学通知、各科室工作计划总结、教学工作会议材料等;③教学类:教学课程表、干部培训进程表、考试安排、考核办法等;④学籍类:各班次花名册、成绩单、结业证及毕业证书、学历证书电子数据等;⑤教师业务类:本校教师以及外聘教师基本情况材料、考核情况、进修情况、骨干教师的培养考核材料、教学评价、教学竞赛和教学奖励;⑥科研类:教学改革方案、下乡下企业调研资料、教学评估和反馈、校际之间的交流材料、情况材料等;⑦教材类:征订的教材、各类教学参考书、本校教师参与编写的教学材料等;⑧其他类:主要包括电子档案、照片档案、录音录像档案、多媒体材料等,只有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才能使材料归档做到完整准确、系统、规范。

5.严守秘密,处理好教务档案的开发利用与保密的关系

在教务档案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坚持档案工作的保密原则,完善保密制度。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所有权、隐私权的关系,档案的开发开放不能危害学校集体的安全和利益,不得侵犯教师和学员的合法权益,对教务档案中诸如有关教师基本情况,对教师的评价、奖惩情况,学员的基本情况等内容应加以保密。要公开上网的,要经过学校认真审核。但对于那些可以及时开放的档案信息,也要及时上网,避免造成信息利用价值的损失,从而使档案的利用向广泛、纵深发展,实现档案信息交流的最大流量和最佳服务,也使档案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6.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是要提高思想素质,营造一种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具有强烈的档案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二要注重自身学习,主动参加岗位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教务档案的水平,做到依法治档。三要成为复合型人才,既有档案管理的专业能力,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手段,擅长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信息管理的技术。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参加计算机等的考试,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管理电子档案,以便对电子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实行“前端控制”,争取做到及时接收电子文件。

7.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

第7篇

xx-x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在党校举办的第22期党政干部中青班。在组织部领导的亲切关怀、党校的周密安排、任课教师的专题讲授、班主任鲁老师的精心指导和班委的组织带领下,我能摆正位置、虚心好学,端正学风、潜心修学,联系实际、活学善学。在此期间,我们通过听取党校教师们的专题课、烟台市委领导的报告,通过课外拓展训练、学员论坛、社会调研等丰富全面的教研活动,同学们静心读书、潜心研究、互相交流,获得累累硕果,可谓收获很大、体会很多、感受很深。我主要做到:

1、始终坚持学以修德这个核心,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在中青班学习中得到了进一步树立。我十分珍惜在党校这个大熔炉中学习、锻炼的机会,把立德、修德作为学习的第一前提。虽然已经就职于副处级领导岗位,日常工作比较繁重,仍基本上一天不落地参加集中授课,自觉主动地抓好个人自学,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特别是在学习期间,我还被安排参加了全省计生局长培训班、市统-战部组织的党外干部读书会和市年终计划生育考核工作,虽然各项工作安排密、要求高、压力大,但我仍能挤时间学习,不但没有掉队,还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作为中青班的一员,在学习期间,我十分尊师重教,言行文明,举止得体;与其他学员团结活泼、和-谐相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序开展。

2、始终紧扣学以增智这个关键,知识结构在中青班学习中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我能正确看待党校的学习,学习的定位不仅仅局限于取得一张结业证,而在于求得真知,力争做一个眼界宽、知识宽、思路宽的全面发展的学习型干部。围绕这样的定位,我在学习中注重学习的计划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每次集中授课前,我都坚持先预习再听课,遇有疑问坚持向老师们请教、到网络中求解,学习效率很高,学习成效也有目共睹。对政治、经济、法律等综合知识的掌握,实现了由不懂到一知半解、到理解、到运用的转变。

3、始终抓住学以致用这个根本,服务本职工作大局的本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能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慎视和思考党校所学的知识与所从事的本职工作之间的联系,注重从理论角度研究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如何提高领导方法和艺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等。我在班级论坛上做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发言和在经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论文,都得到了教师和学员们的高度评价,较好地实现了学习成果的转化运用。

通过三个月中青班学习,我的党性修养得到了新的增强,知识素养得到了新的提高。我会以这次学习作为新的起点,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烟台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8篇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138-02

一、陕西省委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推行实效

当前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大多仍采用传统的参考咨询模式,这种被动单一的服务模式,已远不能满足教学科研人员对信息的需求。与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相比,学科馆员制度在党校系统的确立与推广显得相对滞后,这种局面如果不能迅速得到改变,将根本性地制约党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深入探讨党校图书馆推行学科馆员发展及建设的现状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在陕西省委党校校委的积极支持和图书馆领导的详细规划下,图书馆以制度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了学科馆员制度,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跟踪教研室课题研究开展服务

自2006年陕西省委党校图书馆推行学科馆员制度以来,经过对学科服务人员严格的培训和强化,学科馆员对这一制度推行的把握度明显提高,其跟踪课题研究服务的针对性能力明显提高。就拿笔者服务的哲学教研室来说。因其教研室课程专业性较强,课程设置相对较少,为教职员工申请各级课题提供了较充裕的时间。2006年来,哲学教研室老师共申请国家课题2部,省级课题4部,中央党校重点课题2部,校级课题5部,针对他们各自的课题研究特点,笔者提供了相应的文献信息资料和各专业最新研究动态,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和结项。从笔者服务的一位老师的话中可以看出学科馆员服务的质量。他说“因为你们提供的丰富信息资料使我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课题研究,我的成绩很大一部分归因于你们的帮助,我衷心地感谢你们!”。作为党校图书馆一名普通的学科馆员,工作得到这样的肯定,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和自豪吗?

(二)重视学科馆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实行学科馆员以来,陕西省委党校图书馆已逐步建立起一套学科馆员继续教育体系,每年选派3-5名学科馆员去兄弟党校或公共图书馆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让馆员了解、学习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服务技能。另外积极鼓励馆员参加在职或脱产学历教育,系统学习对口服务专业知识,使服务对象对学科馆员的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学科馆员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三)图书馆信息资源使用率大幅提升

陕西省委党校图书馆是一个拥有70年历史的图书馆,其馆藏资源的丰富性及资源的珍贵性是有些党校图书馆无法比拟的。固有的服务模式使科研工作者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了解甚少。学科馆员的推行,除了使广大教职员工对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使他们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构成以及馆藏资源的丰富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拿笔者服务的哲学教研室的一位老师来说,他需要大量禅学方面的资料,在笔者查阅大量馆藏书目数据,查找到他需要的资料时,那位老师惊喜地说,“以前不知道咱们馆有这么多珍贵的资料,要是早知道咱们图书馆有这些资料,我的博士论文就可以在咱们图书馆完成了”。后来,那位老师就成了我们图书馆的常客,并一再说“到咱们图书馆再也不用为找不到资料而担心着急了”。而我们的古籍阅览室,也是在学科馆员制度推行后,知名度大幅度提高,负责文史教研室的学科馆员将古籍资料整理摘抄出来,积极推介给教研室科研工作者,使古籍资料的利用率大幅提高。

(四)学科馆员的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因为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增强了学科馆员对所服务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自2006年陕西省委党校图书馆推行学科馆员制度至今,科研水平从最初的15篇,发展到去年的67篇,不仅在数量上是一个进步,质量上更是一个飞跃。就拿去年来说,就有9篇文章获得我校规定的高层次科研奖。而6年来,陕西省委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已达15篇,相对于以往可以说是创造了“奇迹”。另外由于对课题策划,内容分析创新性论证、成果评价等方面提供全过程服务,使一部分学科馆员对课题的论证设计有了深入的了解。自2006年来,陕西省委党校图书馆分别有1位学科馆员主持了1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2位学科馆员参与了1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3位学科馆员主持完成了省级课题的研究,3位学科馆员申请并主持了校级课题的研究,完成质量也得到省社科规划办和学校科研处的肯定和好评。

(五)图书馆地位提高,投资逐年增加

俗话说“有为才有位”,在图书馆领导及学科馆员的努力下,陕西省委党校图书馆不论是在服务上,还是在科研等这些衡量党校教育水平的硬指标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在支持党校各教研室课题的论证上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得到校领导和教研室老师的充分肯定和好评。而学科馆员取得的这一切成绩都与我们每年增加投入,补充的丰富馆藏资源密不可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以来,在馆领导的要求下,学校从2006年起初每年20万元的购书经费增加到现在的50多万元,先后购入和充实了方正电子图书馆库、人大复印资料库、中国知网、中宏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独秀数据库、网上报告厅七大数据库,保证学科馆员获取信息资源和提供知识服务的时效性、广泛性和全面性。

二、对陕西省委党校图书馆推行学科馆员制度的思考

(一)在服务上积极引用“长尾理论”

所谓“长尾理论”就是是指,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也就是说,企业的销售量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经常为人遗忘的长尾。陕西省委党校目前有职工700多人,学生2500多人,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300多人。不可否认,因人力等各方面原因,现在大部分学科服务都在“龙头”上。即重点主要服务于教授、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因为他们都主持或参与许多课题,需要大量相关学科信息,如果为他们提供定题服务,可以使他们节省大量查找资料的时间和精力,另外,学科馆员跟踪“龙头”的课题为他们推送相关信息,极容易出成效和成绩,也能得到领导及教授专家的赏识,从而提升学科馆员乃至图书馆的地位。客观来说,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学科馆员也乐于把主要的精力用于为“龙头”的服务上。然而这样服务的结果导致许多在党校接受高学历教育的硕士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及在校大学生(2004年来,陕西省委党校与西安工业大学合作办校的部分学生),也就是笔者要说的“凤尾”,获取信息资料的权利受到部分限制。这部分人员虽然在科研上没有教研室科研工作者的能力强,但他们的科研成果和科研质量也是党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因此,党校图书馆也应该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服务,组织相关学科馆员深入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内容、科研及论文研究方向,根据需要提供相应信息服务,使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深入到教学科研的各个角落。

(二)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措施

构建学科馆员制度可以为陕西省委党校各个学科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有效保障。要使学科馆员制度能有效地运作,需要建立一套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制订明确、科学、合理的学科馆员岗位职责,设立相应的岗位,从制度上给予充分保证;对学科馆员实行资格认证,择优上岗,标准可根据学历、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质等制订;对学科馆员进行考核评价,如对学科馆员的工作实效进行考核,以克服有些学科馆员投机取巧行为。这种考核既有图书馆内部的考核,包括学科馆员的竞争意识、敬业精神、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及服务效果等。也有来自专业学科的教学科研部门的考评。包括考核学科馆员参与咨询课题的情况、联系对口服务部门的次数及效果、服务的内容以及对口院系师生的反馈意见等,尤其要注重其参考咨询能力、对相关院系教学科研的影响和帮助能力等内容。并根据服务质量实行奖惩规则,加大对业绩突出者的奖励力度,对于不能胜任的人员,让其从学科馆员的岗位上退下来,重新评聘。通过考核评价和奖惩,促进学科馆员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能力结构,更好地执行学科馆员的职业精神。另外,图书馆还积极鼓励学科馆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定期组织学科馆员就自己服务过程中的心得与其他学科馆员分享,对好的服务经验和方式给以奖励,极大地促进了学科馆员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与各教研室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协同管理效应

陕西省委党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必须得到服务对象和相关部门的认同和支持才能有所作为。其一,持之以恒地加强宣传,积极推广学科馆员服务理念。通过“想服务对象之所想,急服务对象之所急,为服务对象之所为”的实际行动让学科馆员这一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其二,加强与各教研室的联系,将工作做在实处。针对党校学科馆员制度正在摸索阶段及学科馆员知识结构及服务能力有限等现实情况,可借鉴高校实行的“学科馆员—图情教授协同服务”机制,加强学科馆员与被服务部门科研骨干教师间的协作,帮助学科馆员了解教师对图书馆各项信息服务的意见及建议,架起教研室科研工作与图书馆联系的桥梁,配合学科馆员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其三,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行与教学科研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加强与科研处和教务处的合作交流必不可少。这样在实践中,可通过教务处和科研处,及时了解开设的专题内容,提早介入该专题科目的信息查询和服务,让专题讲授者和研究者将精力更好地应用到各专题科目的讲授和宣传上。同时也可与两处合作开发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教研成果数据库和课件数据库等,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用。

(四)进一步加强对学科馆员创新潜能的培养

陕西省委党校图书馆虽然每年选派几名学科馆员学习新知识,了解专业新动态,但随机性比较大,因此除了要学科馆员不断自我“充电”和外出学习外,还要在馆内积极举办专业知识教育与岗位培训。党校图书馆结合形势发展和变化,不断地有针对性地举办特色学科专业知识和情报技术培训班,努力充实和进一步提高馆员特色学科专业素质和信息服务技能。例如,进行上岗培训、短期培训、专题讨论、业务研讨、经验交流、学术交流等,使学科馆员及时适应新形势的角色转化。

参考文献:

[1]汪莉莉,钟永恒.学科馆员服务支撑机制要素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3):86-89.

第9篇

XX同志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2004级本科班法律专业学习以来,能摆正位置、虚心好学,端正学风、潜心修学,联系实际、活学善学。通过近三年的刻苦学习,该同志党性修养得到了新的增强,知识素养得到了新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本职各项工作。2004年度考核被评定为“优秀”等次;2005年被市委表彰为“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个人”。该同志的主要事迹如下:

1、始终坚持学以修德这个核心,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在函授学习中得到了进一步树立。该同志十分珍惜在党校这个大熔炉中学习、锻炼的机会,把立德、修德作为学习的第一前提。虽然就职于组织部门,日常工作比较繁重,仍一天不落地参加集中辅导,一着不让地抓好个人自学,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特别是在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的一年半间,该同志承担着领导讲话、汇报总结、简报信息等材料的起草工作,虽然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节奏快,仍能挤时间学习,不但没有掉队,还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作为组工干部,该同志尊重教员,与其他学员和睦相处,言行举止得体,在班级中的表率作用比较突出。

2、始终紧扣学以增智这个关键,知识结构在函授学习中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该同志能正确看待党校的函授学习,学习的定位不仅仅局限于取得一纸文凭,而在于求得真知,力争做一个眼界宽、知识宽、思路宽的全面发展的青年干部。围绕这样的定位,该同志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学习的计划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每次集中辅导前,坚持先预习再听课,遇有疑问坚持向老师们请教、到网络中求解,学习效率很高,学习成效也有目共睹,对法律专业知识的掌握实现了由不懂到一知半解、到理解、到运用的转变。

3、始终抓住学以致用这个根本,服务组织工作大局的本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该同志能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慎视和思考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与所从事的组织工作之间的联系,注重研究组织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注重从法律的角度解决一些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建立组织工作法规体系的几点思考》的论文,提出了从组织部门职能职责、干部选拔任用、基层组织建设三个方面创制一套与国家的法治管理、与党的依法执政领导相适应、相衔接的组织工作法规制度体系的构想,得到了市委有关领导的重视,较好地实现了学习成果的转化运用。

第10篇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党校;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1)36―0051―02

数字图书馆是运用信息技术以数据库为基本方式组织数字信息并通过互联网络向用户提供存取服务的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标是“联成一个网,建好一群库,实现三个服务”。联成一个网,就是在全国县以上党校建设数字图书馆,并实现联网,形成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网络;建好一群库,就是以“三基本”、“五当代”、“十大观”为基本框架建设数十个大型数据库,形成干部教育资源库群;做好3个服务,就是为党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干部教育服务,为建设因特网上的阵地服务。

1 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海南会议以来,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得到了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党校领导和全国党校领导的高度重视。2001年3月,中央党校校委批准成立了以常务副校长为组长的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工程领导小组,同年5月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党校信息化建设会议。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国党校数字化图书馆工程领导小组提交了《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工程项目建议书》并上报国家计委,目前该《项目建议书》已基本通过专家评审。各级地方党校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工作也十分重视,召开了会议,提出了思路和措施,投人人力和财力,进行方案论证、网络建设人才培训,为全国党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各方努力下,全国党校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国党校系统已经建成1 200多个远程教学卫星接收站点,覆盖全国县以上行政区划的1/3以上;大部分省级副省级党校都建起了校园网、图书馆网;有十多所副省级党校在因特网上建立了网站,更多的党校在因特网上设立了自己的网页;数据库建设有了初步进展,中央党校已完成书目数据库建设工作,开始建立博士、硕士论文数据库。下一步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采取措施,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自己,使党校数字图书馆和整个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2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网络基础设施是党校系统远程教学、数字图书馆和校园网的基础设施,必须持之以恒,继续抓紧。搞好全国党校系统网络的互联,形成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虚拟网络,实现系统内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科研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加快党校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建设,要在继续建立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把工作重点放在信息资源建设上。从国际竞争层面看,中文信息资源建设是增加因特网上中文资源的数量,填平数字鸿沟,提高民族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国家建设层面看,数字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进行知识管理的基础,它不仅关系着全体国民智慧的发挥,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关系着西部大开发的成功与否。从党校工作大局看,数字信息资源是发展党校教育事业,提高党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迫切需要,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党校工作的大局。

3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个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必须要有数据库;二是必须要有自己的数据库;三是自建的数据库必须有特色;四是数据库必须具有相当规模,别人难以覆盖。要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强调自建有特色的数据库。

信息资源建设中一定要贯彻相互合作的原则。信息化本身是社会化的产物,信息资源建设也必须用社会化和专业化的方式才能取得成效。工作中我们要采取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形成优势的原则,把我们整个系统的力量动员起来,提高效益,防止重复建设。不但校内教研部门、网络管理部门要紧密合作,党校还要在校外寻找广泛的合作伙伴,提高信息资源建设的社会性和开放性程度。 此外,图书馆建设中的资金问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没有一定的资金支持肯定是不行的。在党校事业发展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资金问题也必须通过各方协调才能解决。在立足党校的实际情况下,争取解决好资金、人力、资源、技术等一系列问题,为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创造一个领导支持、部门协调、资金有保障的良好环境。全国党校系统在分工合作、各方协调的大前提下,各地方党校还应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制定各自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与发展策略,使党校系统内每一个数字图书馆都相互区别、各不相同,然而从整体上却又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完整体系。数据库建设是一个长期、永续的过程,要有长期战斗的思想准备,“短平快”的想法不可取。因此,我们必须动手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扩大数据库容量,增加数据库信息门类,突出数据库的党校特色和地方特色。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从技术到内容,从使用工具到应用环境,以及相关的标准、法律、法规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党校系统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除了原始资料外,目前应加强以下几个问题的研究。一是标准规范问题。要加大科研力度,攻克技术难关,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和质量保证;二是数据库的安全问题。数据库的安全关系到整个数据库的有效运作,在这方面也必须下大力气,防患于未然;三是数据库的版权问题。数据库的版权问题关系到制作者和制作单位的劳动成果保护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大问题,为了解决以上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大培训力度,建设一支作风硬、能力强、技术素质高的工程技术队伍,真正做到兵要精、武器要好,为信息资源建设培养强大的人才队伍。“技术、内容和环境”是数字图书馆的三大生存要素。其中,内容,即数字资源建设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同时,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的根本属性,服务工作和信息资源工作同样重要。数字图书馆要做到“以信息为本、以服务为能”,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提高服务意识、培育服务作风、改善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因此,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不仅要依靠功能强大的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工程的特点、难点、亮点,并对取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果进行简述,使验收组一目了然,给验收人员以好的印象;

2)成立迎检领导组,分工负责,安排好检查人员的衣、食、住、行,要考虑周到,热情而不虚伪;

3)选定检查路线;根据工程情况,拟定二条以上检查线路,使检查组能按照检查线路进行检查;

4)现场及技术资料负责回答检查组专家提出的问题,要求陪同人员熟悉工程情况,并如实回答检查组专家提出的各种问题。

8 结论

在市场经济中,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工程质量,打质量品牌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获胜。并且创优工程是一个全面的管理与实施过程,任何一点闪失都可能导致创优验收的失败,所以创优工程是一个认真而细致的工作,必须进行认真的策划、组织、实施。以上是我们近来创优工程的几点做法及体会,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竞争将更激烈,我们将以积极态度,以高的质量意识挑战未来,多创精品工程。补充。如在网络传输过程中,采用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或在网络上使用不对称加密技术,安全协议,防止网络传输被窃取与破坏;

4)加强网络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搞好网络管理,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才队伍,这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传夫,数据库资源公共获取与版权保护原则――兼论“选择与安排”标淮,理论月刊,2007(2):5―11

[2]邓莹,论我国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的价值取向[J],图书馆,2005(5):42―45

[3]管,秦珂,数字化、因特网和电子期刊的著作权问题[J],图书馆学研究,2007(4):59―61

第11篇

一、党校科研工作应有效整合资源并处理好四大关系

整合科研资源,提高科学研究质量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涉及的层面比较多,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立足本职与服务大局的关系

从党校科研工作来说,必须在大局中找准定位,必须服从于大局的要求,必须服务于大局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整合科研资源,才能保证正确的前进方向,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实现“四个服务”的目标。相反,一旦偏离了大局,科研工作就会劳而无功,甚至干扰、破坏大局。因此,从大局着眼,就要自觉地把科研管理的本职工作融入大局中思考、谋划和部署,凡有利于服务和保障大局的科研活动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好、做细、做实;就要及时关注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变化,注意研究新情况与新问题,适时地调整与改进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路、方法与手段。

同时,从服务大局出发做好科研工作,其实就是为党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从而最终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提供了支持。

(二)推进创新与恪守规范的关系

推选创新就要建立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为保证科学研究的创新,全面提升的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必须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强化创新意识,实施创新行为。这就要求,进一步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科研组织形式,形成更加有利于理论创新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在科学研究中,创新绝不是任意安为的行为,也不是否定任何规范的冲动。相反,只有恪守一定的社会规范,、才能维护科学研究工作的严肃性,增强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有利于科研成果的生产、传播与评价,为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科研工作中,没有开拓创新,就难以适应新的变化与新的挑战,就难以推出精品力作与优秀人才,就难以推进事业的发展。同样,不恪守规范,也难以保证科研工作的正确方向,难以实现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难以顺利完成科研任务。

开拓创新绝不是对恪守规范的否定,恪守规范也不是对开拓创新的束缚。否定了任何规范,开拓创新就会变成主观任性和盲目冲动;拒绝了开拓创新,恪守规范无疑就成为保守僵化与墨守成规的代名词。如果说恪守规范是底线、基础和保障的话,那么开拓创新就是升华、突破与发展。正是在开拓创新与恪守规范的矛盾运动中,科研管理的水平得到逐步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

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二者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据着不同的地位并具有不同的职能。但是,它们都必须坚持以为指导,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都统一并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先导和源泉。我们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认识,必须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依托,必须高度重视基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切实提高基础理论研究的水平。应用对策研究是基础理论研究的扩展与升华。加强应用对策研究,既可检验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及其真理性,又可增强基础理论研究的时代感与责任感,既能开阔基础理论研究的视野,又能丰富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容。

正是因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我们应当把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应用对策研究带动基础理论研究,以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应用对策研究,做到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并重,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建设,努力增强理论的整体创新能力。

在两种研究的关系中,,必须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些人断言,应用对策研究大多是“应景之作”,甚至是“政治活动的单纯工具”;相反,重视应用对策研究的一些人批驳,基础理论研究是“躲在象牙之塔中的人所作的抽象的孤芳自赏”。其实,这些都是偏见和误解。正确的态度是,承认两种研究各有存在理由与社会价值,推动两种研究的互补与交叉,促进两方面研究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形成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理论创新的整体“合力”。

(四)内部激活与外部开放的关系

整合科研资源,提高科学研究质量,必须确立与强化科研开放意识,正确处理好对内与对外的关系,把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在整合科研资源中,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要从制定规划、组织管理、基金资助、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着力,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不断增强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力。激活内部力量,必须重视协同攻关。要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加强组织与协调,进行集体攻关、协同作战,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特别是在激活教研人员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学员参与研究的优势与积极性。

整合科研资源的过程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与至关重要的。特别做好“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文章。既要加强与中央党校、省委党校、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交流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成果与方法,又要强化与党政部门、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调研、政策咨询与决策服务。既积极邀请国内省内专家学者、决策者来校做报告、开讲座、搞合作研究, 引进校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研究方法、管理经验,又要鼓励与创造条件支持教研人员“走出去”参加学术研讨、业务培训、攻读学位,提升自身的科研理论水平。

在整合科研资源、提高研究水平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好对外交流与激活内部的关系。激活内部是为了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对外交流则是着眼于展示形象与扩大影响。激活内部是基础和前提,只有研究人员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才能在对外交流中获得承认与尊重,才能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与沟通;对外交流则是检验与拓展,在对外交流中取得了收获与见识,必将进一步激发研究人员的创造性,进一步推动我校科研工作开创新局面。相反,忽视哪一方面,都会带来严重后果,或堵塞与挤压科研工作发展的通道,或使科研工作丧失根基与阵地。

二、积极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

(一)教学科研一体化是教学科研过程一体化与教学科研管理一体化的优化组合

在党校的整体工作中,教学与科研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而科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环节。党校科研工作成效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要体现在教学质量方面,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检验党校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检验党校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尺度。提出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理念,就是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两者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使科研工作更好地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服务。教学科研一体化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教学过程与科研过程一体化,即教学过程科研化,科研过程教学化。二是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一体化。即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要紧密结合,不能脱节。

(二)科研工作要着眼于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

所谓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就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的办学方针,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努力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讲堂,真正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

这样一种关系是由党校的地位、功能决定的。党校是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要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同时,党校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加强科学研究是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的基础一环,要始终坚持“以科研为基础”;而且,以教学为中心和以科研为基础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承、互相促进的两只轮子的关系,要一体化、并行运转。因此,党校科研结合党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学布局展开,是其一个重要功能。

作为党校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特别是干部思想理论教育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教师研究在教学中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和教学中所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课题立项的方式,组织教师研究,用课题规划的方式来保证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把党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规律课题列入党校科研的重要内容,使科研本身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动力。

党校每期可要求新学员带着问题入学,诸如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最希望党校能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对于这些理论和现实问题,教务处应迅速归纳整理,科研信息处要及时了解这些重要信息,从中筛选一些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以课题优先立项的方式,引导教师去研究,并把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从而使科研工作更贴近教学,更贴近学员。

(三)科研信息处要积极参与学员的学习过程

学员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学员自学、学员论坛、专题研讨、社会实践等重要环节。教务处应及时把主体班次学员的教学计划、课表及时通知科研信息处,科研信息处也应主动地了解这些学员学习过程的信息,积极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员的学习过程。科研工作人员与学员面对面地接触,可以更快、更准确地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的困惑,以便能够组织精干力量、整合资源进行科研攻关,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

(四)科研信息处要统一管理学员的科研活动

党校学员大多是来自第一线的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完全有能力参加科研活动。在党校教师承担的课题中,应尽量吸收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在校学员参加。需牢固树立党校学员的科研活动是党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积极探索学员参加科研活动的新路子,切实搞好在校学员的科研活动。应该把政治学习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课内研讨与课外科研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员的学习质量,提高学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政策分析能力。科研活动应细化,要根据不同培训、轮训班次、不同学员层次、不同的授课内容,并结合学员的需要来安排学员的科研活动。

党校科研信息处应该积极参与学员科研活动的每个环节。要帮助学员确定主题,精心选题,拟定提纲,查阅资料。要积极介入学员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为学员撰写论文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各学员部应积极为科研信息处参与学员科研活动创造条件。科研信息处应制定有关学员的科研成果评奖办法,对于组织较好的学员科研活动和学员中优秀的科研成果在学员毕业时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以调动学员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科研信息处还应组织好学员优秀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建立与新闻出版部门的广泛联系,拓宽传播渠道和应用途径,尽快把学员的优秀成果推向社会,要结合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与重点,选择重要成果及时上报,供决策参考。

(五)提供优质的科研信息,更好地为教师和学员服务

为及时通报信息,科研信息处应该建立自己的载体,及时把党校教师承担的各种课题的研究成果通报给学员,让学员了解党校教师所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另一方面,紧密结合社会实际、报道理论信息,反映最新学术动态,着重反映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新观点、新成果,为学员的学习过程提供研究资料。同时。党校科研部门的载体也可把历届学员研究的课题的进展、成果介绍给当届的党校学员,从而可以避免学员重复研究同一课题,造成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

(六)建立实施教学科研一体化的保障机制

实施教学科研一体化,必须建立一定的机制作保障。教务处与科研信息处要相互协调沟通,定期不定期地对教学一体化进程的有关具体事项进行碰头、协商、处理。教务处要把有关的教学信息、学员的学习信息及时反馈给科研信息处,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信息,学员的学习信息,为科研部门拟定课题和组织研究提供参考。科研信息处要定期不定期向教务处推荐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学员的调研报告,为使教师的研究成果、学员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进入教学框架和课堂提供渠道。

第12篇

关键词:新媒体;民办高校;党建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教育手段信息化,教育信息获取多元化已经是大势所趋,高校党建工作也应顺应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与网络优势,使其成为课堂的延伸,提升党建工作吸引力的同时切实提高高校h建工作的育人效果。辽宁何氏医学院作为民办高校近年来在党建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模式,搭建新载体,尝试新方法。

一、建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网络管理创新机制

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开展高校青年工作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为高校党建工作储备优秀人才的手段。一方面,辽宁何氏医学院努力建成具有科学性及实用性的党建工作网站;设立符合广大师生兴趣爱好、成长成才等特点的栏目,及时党建信息,充实和更新内容,增强网站对师生党员的吸引力;开设党建博客,以即时通信工具为手段,建立师生党员掌上交流互动平台,利用网络建立论坛、微博、QQ群等交流圈,成立网络流动党支部,将无法回校参加党课教育的同学联结起来,通过每月网络学习分享会等形式,真正实现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全覆盖,激励高校师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另一方面,辽宁何氏医学院在网上党校中成立团支部,在流动党支部中延伸出网络团支部,在QQ群、论坛、微博、微信群等载体途径,通过网上网下互动,建立规模合适的网络团组织,储备优秀的党的后备力量。

二、建立网上网下联动机制,共同提高党建工作的育人实效

通过网上网下的协调联动机制,实现两者要素的统筹兼顾,共同致力于党建的育人工作。辽宁何氏医学院在利用微博、微信、QQ等多种平台创新党建工作,在充分发挥网上教育优势的同时,还要依托传统党建。以网下教育为基础,创新实践活动和方式,如开展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等丰富多彩且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将对师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要求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组织实施。辽宁何氏医学院申请“辽宁何氏党史天地”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了解和学习党史知识和时政动态的新方式。通过网上网下联动机制实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进行党史理论知识、时政动态的传播,定期推送时政动态;二是党建活动的报道与互动(投票、征集意见、知识竞赛、调查问卷等);三是老师与学生互动学习的平台(开设了“在线学”“网上党校”等专题栏目,对党史知识进行巩固与深入理解)。通过此平台为学生打造随时随地学习的新方式,为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加强、师生的交流沟通互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了广大学生及学生家长、教师、领导的认可和好评。

三、引入蓝墨云班课,党建工作从此不同

传统的党建工作,教师的角色是说服、教育,学生的角色是服从、静听和接受。在互联网时代和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将逐步被淘汰。如何使我们的党建工作更轻松、更自由、更有趣,辽宁何氏医学院引入了蓝墨云班课,开启了全新的移动教育体验。蓝墨云班课主打互动功能,为教师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模式,党建工作从此不同。

通过蓝墨云班课,教师可在第一时间向学生分享党建资源,为他们提供移动设备上的党史知识、时政动态、网上党校等视频资料服务,同时上传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还可进行党员的管理、考试、考核。可以说,云班课真正意义上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的全新模式,使教师与学生沟通更顺畅,使党建工作变得轻松、有趣、简单和高效。

参考文献:

[1]胡献忠.网络政治的生成与青年政治意愿表达[C].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10年优秀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