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家具论文

智能家具论文

时间:2023-05-06 18:28: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家具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家具论文

第1篇

关键词:VRML;虚拟现实;三维;装修设计;DIY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6-3724-03

1 概述

随着人们对家居环境的要求提高,家庭装修设计进入个性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自己当设计师,为新居贴上个性标签,但是往往仅凭想象无法确定设计效果,在选择方案时表现得比较犹豫。对此,该文应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虚拟三维家居设计环境,帮助用户在多种感官上产生沉浸于自己设计的家居环境的感觉,从而帮助用户对设计方案进行正确判断。

2 VRML虚拟现实建模语言

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用于三维虚拟场景建模的语言,是目前Internet上三维互动网站制作的主流语言。它的出现及其发展改变了网络的二维平面世界,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三维立体网络世界,能够进行动态交互和智能感知,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完美结合。

VRML提供了54个节点类型用于构造复杂场景建模,其中有6种插补器节点创建动画效果,7种传感器节点完成感知和反应的交互功能,而且可以嵌入Java、 JavaScript等程序实现人机交互,从而极大地扩充其变现能力。还可以将3DS MAX建立的场景直接导出成VRML文件,或者可以在3DS MAX中建立VRML节点。

3 DIY装修虚拟设计系统设计

系统提供多种可以设计的虚拟空间如客厅、餐厅和卧室等模型,用户选择设计空间后,可以更换家具、软装等设计元素。虚拟设计作品欣赏提供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供用户参考。系统帮助对系统的使用进行说明。

4 DIY装修虚拟设计系统实现

采用VRML建模相对较为麻烦,象虚拟空间如客厅、卧室等的建模以及家具、窗帘等一些复杂造型的建模可以采用专业建模工具3DS MAX进行建模,导出成VRML文件,然后使用VRML进行优化,使用Script节点添加交互换装功能。

4.1 导航栏、材质图片按钮及其对话框的实现

5 小结

VRML提供各种节点构建动态、丰富的三维场景,并且可以利用程序脚本和Script节点,创建一些节点,让它们产生复杂的动作,为VRML提供强有力的补充。基于VRML制作的DIY装修虚拟设计系统能较好地让用户随意更换居室设计,帮助用户真实感知自己设计的效果,享受自己动手设计自己居住环境的。今后还需在参数化居室,能让用户添加设计元素的方面进行改进,增加系统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2] 张德丰,周灵.VRML虚拟现实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 薛庆文,辛允东.虚拟现实VRML程序设计与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 冯国安. 3ds max建模与动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5] 温静.基于VRML的虚拟配色换装系统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

[6] 冯国良.基于 Web及VRML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第2篇

论文摘要:文中主要阐述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标准、原则,并提出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方法。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自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在环保大会上提出“可持续发展”口号后,“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在建筑领域也掀起了一股“绿色建筑”热潮。由于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传统建筑体系是不可持续的体系,是污染环境、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的体系,因此,在绿色文化的影响下,思想敏锐的建筑师开始思考,开始探索建筑发展的“绿色”道路。所谓“绿色建筑”就是一种象征着节能、环保、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以生态学的科学原理指导建筑实践,创造出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的建筑空间环境,它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理想建筑。论文百事通目前,“绿色建筑”已成为21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是资源和能源得到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绿色建筑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发展,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

(2)绿色建筑要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3)绿色建筑要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采用耐久、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绿色建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加强绿化,改善环境。

(4)绿色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建筑空间具有包容性,功能具有综合性,使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5)绿色建筑应具有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表达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创造自然、健康、亲切舒适、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具有传统地方文化意韵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环境艺术。

2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各个构成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同时,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人要具体操作的对象。在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原则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里以生态要素为主要对象,扼要阐述其设计原则。

2.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2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2.3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等。

3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3.1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人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2)加强环境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绿化不单是可以创造空间,还可以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人设计规范。当前,环境绿化主要包括小区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

一、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

二、立体绿化。引人“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如重庆的“天奇花园”的墙面绿化,在西墙面上设计由柱子和圈梁组成的构架,并设置种植槽和集中喷灌系统。夏季爬山虎覆盖墙面形成一道绿墙,绿墙与墙面之间形成大约300mm宽的间层,这间层形成了良好的通风竖井,增强了墙面的散热性能,而且绿墙还能避免阳光对墙面的直射。屋顶绿化是在建筑屋顶上采用蓄水覆土种植,屋面上种植花草和一些低矮灌木,形成一个“空中花园”。阳台绿化是在居民家的阳台上种植一些花草植物。

(3)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例如: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点;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点资源的住区,应考虑设计景点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点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点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笔者在雅安市滨河公园方案设计中较好的应用这样的设计思想,充分体现了《穿越时空,聆听茶香》的设计构思。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3.2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l)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①采用良好的外墙材料,利用更好的隔热砖代替粘土砖,节省土地资源,如上海现代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了以秸杆稻草为原料的绿色建材—稻草板,并在上海青浦县推广使用,它与传统的粘土砖相比,不仅具有色彩丰富、重量轻、体积小、保温、隔热、隔音等多项优良性能,而且在环保上解决了秸杆焚烧的问题;其次它自然降解,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污染。②采用选择性镀膜窗户,其导热系数较小,能够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③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④使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抵卸夏季太阳的直接辐射,同时冬季能够调节便于采光。

(3)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①楼梯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段板承重的预先考虑,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②预留管道空间,包括水电、通讯的发展空间。③家具系统的可变化性。

(4)建筑节能设计。要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建筑材料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严格做到建材无污染、无辐射。

(5)建筑智能设计。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4绿色建筑的评价

第3篇

关键词:新型住宅, 设计, 可持续发展,节能

Abstract: The house is one of the main carrier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is the important symbol. However in the design process, how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form, design the economy applicable, rich individual character and can meet the owner the housing needs of growing new residential, becoming house design personnel which must face the problem.

Keywords: new residential, desig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ergy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对住宅的要求已不再简单地满足于有房而居,而是对住宅条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种对住宅的更高更新要求虽然体现在诸多方面,但是最为普遍的是体现在要求住宅方便舒适、节能环保、环境优化和尽量节省投入等方面。

一、与时俱进,建筑设计要将美观大方和经济适用进行有效结合,凸显时代气息

1、注重住宅外观打造,做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住宅建筑应该从总体大局出发,考虑外观设计与周围建筑环境相协调,彼此协调且能容入周边的环境,避免只考虑自身的立面效果,忽略周围环境的因素。群体住宅小区的设计应当注意色彩与小区主题的协调一致,平面、立面布局富有变化,在满足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从单体效果上,应该注重和谐,在造型上、色彩上、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努力挖掘主题的元素符号,突出造型、色彩、材质的特点,丰富住宅建筑的主题表现力,体现出人文、文化的特色。对色彩加以提炼,体现色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塑造自身的建筑风格。

2、平面方案合理分区,确保设计的功能质量。

首先要注意合理分区,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书房、健身房要合理布局,在满足居户居住舒适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采光的因素。此外在住宅建筑中还应该适当考虑公共空间的分区,注意满足家庭成员进行绿化或者饲养宠物等个好的需求。其次注意平面方案的质量功能,首先是采光,不同地区应该按所在气候分区满足日照要求,避免无直接采光住宅的户型,在北方寒冷和严寒地区犹为重要。其次是通风,尽量采用自然通风的住宅户型,防止局部死角造成的通风不畅。按规范设计通风道,其中卫生间尽量做到自然通风。

3、完善公共设备系统,以便充分发挥建筑各部的功能。

现代化的新型住宅必须要有完善的公共设施系统,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如变电所、水泵加压房、交换站、消防控制室、燃气调压站等,还应该考虑数据交换站、保安监控室的合理位置布置,另外物业服务、垃圾处理方面应给与足够重视。

二、以人为本,综合考虑住户因素,满足住户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1、充分考虑居住者生活习惯,尽可能让居住者方便舒适

住宅设计平面布局的合理性体现在户型面积标准规定下的配套合理性。如设计较大的起居室、厨房、卫生间和贮藏空间,并体现开敞与私密分离、饮食与寝居分离的原则。又如住宅单元设计以宽敞明亮的起居室作为家庭活动中心,将大大方便家庭成员的学习、家务和进行情感沟通交流。从居民生活习惯考虑,住宅单元设计应通过注重细节设计来满足居住者的方便与实用。

2、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尽可能减少居住者购房费用

进行住宅设计时,应对住宅室内的现有空间加以充分利用,在满足居住者更多需要的同时,还不可过多增加造房费用,减少购房者的购房支出。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以多年薪金积攒购房的购房者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在住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储藏空间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建造内置壁柜,从而节省空间。此外还可对大空间进行灵活分隔,这样既有利于空间的充分利用和家具、房间的重新布置,又有利于人口变化和房间的调整。

3、充分重视生态环保, 尽可能为居住者提供健康的室内外环境和空间

进行住宅设计时应注意要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以满足建筑物使用者居住生活的舒适和健康要求,进而使人和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和谐状态。设计时要注意尽量保护原生态系统,尽可能使用再生资源,并能尽可能利用生物能、地热、太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能源。做到建筑环境舒适,日照及通风良好,有效控制室内各种化学污染,其中建筑废料排放要尽量做到无害,并能采用生态技术实施废水、废物的净化和再利用。

4、注重人文设施建设,细节之处体现人文关怀。

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尽量考虑到居住者的基本居住需求,进行符合人性化的设计。小区内进行无障碍通道和遮雨通道的设计。例如在南方地区,由于日照时间比较长,尤其是一些大盘小区应该考虑局部遮阳通道,避免进入自己的家园还被晒的大汗淋漓。设计人员应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自己的生活感受,并尽量考虑到老弱病残和婴幼儿,这样才能设计出更为人性化的住宅区。

三、积极运用新兴科技,设计新型智能化房屋建筑

1、整体设计要做到与时俱进,具备适当超前意识。

智能住宅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各个专业,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将这些因素密切配合,才能使设计更完善,布局更合理。此外,住宅智能化建设还应当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例如2l世纪的今天,家用电器的发展极为迅速,如空调、电话、电脑及互联网的普及、家庭影音中心的流行等等,都对住宅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住宅设计必须要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

2、综合考虑设备要求,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

在住宅设计的全过程要注重和各个设备专业的沟通协调,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种类型信息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线埋设、结构化综合布线的要求,留出足够的管道井和设备空间。设备安装遵循“整合、隐蔽、配套”的观念和设计原则,并做好设备管道的集中布置,这样可以大幅降低住宅智能化建设成本。总之就是要使智能住宅不仅能满足家庭通讯和电脑上网,还应为信息家电的使用和在家中工作创造条件。

3、充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新型、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为了满足住宅的节能环保和舒适性,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要尽量采用新型的结构、墙体材料和构造技术,建造节能环保的“绿色住宅”。住宅的屋面、墙面,地面采用保温隔热的新材料如隔热墙和自控光热层面板,节点构造采用无热桥设计;开发双玻或三节能窗,提高塑钢窗的密闭性、保温性、耐久性及装饰效果。此外,在住宅的日照、通风、隔热、防潮、采暖、照明、空调、供水等各个方面,都应适当高于目前实行的标准。

四、节能降耗,建筑设计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

住宅区的规划布局应根据各地不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使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和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保留自然水域面积,增加植被绿化形成小区微气候。设计时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使建筑冬季可以增加太阳辐射得热,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得热,且与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建筑物的单体设计应控制其体型系数,将体型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以减少其护结构的传热损失,降低建筑能耗。

2、注重使用节能的绿色建筑材料,提高房屋建筑的保温隔热功能。

注重实用新型的墙体材料和有利于环保的建筑材料,目前影响建筑能耗最直接的因素是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优劣,我国现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室内热舒适度。处于夏热冬暖地区的福州,夏天普遍需要空调,冬天甚至需要采暖,建筑整体的耗能量大。因此,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的最有效手段。

3、充分采用新型节能科技,使用可再生能源。

注意推广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建筑节能,一方面通过降低建筑能耗的各种手段,另一方面要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在我国中西部的广大地区,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却是各种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这就要求在住宅设计中,充分利用太阳能、风力、沼气、地热和有机废弃物的再生资源,从而在不影响住宅功能的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五、结束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住宅建设必将会有更高的要求,设计者们必须要时刻注意时展的方向,同时要具备一定创新性和超前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住户对住房的需求,从而设计出满足住户需求,适应时展的新型房屋建筑。

参考资料

[1]潘睿,《现代建筑的造型设计》,《中国科技信息》2005第10期

[2]付祥钊,《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09

[3]论文集编委会.21世纪中国城市住宅建设――内地•香港21世纪中国城市住宅建设研讨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29.

[4]乐嘉龙,李朴.世纪住宅设计图说[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01.

第4篇

关键词:地板采暖,优缺点,工程应用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简称地板采暖。地板采暖是利用埋设在地板下的采暖管道系统通过辐射换热的方式将热量传入室内,从而使室温自下而上逐渐升高,达到采暖的目的。目前采取的方式有二种;集中换热和分户式换热。

分户式换热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做法,这种技术在国外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很成熟。简单地说就是以一组分水器为单位,为每一个采暖单元建一个小型智能化的换热站,你需要多少热量它就输出多少热量,地板温度、房间温度由用户自己设定。目前我国的地面供暖实践中,供暖方式以分户式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为主。

1地板辐射采暖方式的优缺点

1.1地板采暖的优点

1.1.1环境卫生。地采暖遵循温足而凉顶的理想采暖概念,室内热环境好,洁净卫生,避免了室内空气对流所导致的尘埃和挥发异味。

1.1.2舒适性好。采暖过程热量主要为辐射传热,室内温度分布合理,地表温度均匀,室温由下而上逐渐递减,从而,在1.8米以下形成一个热气层。

1.1.3节省空间。地板采暖将加热盘管埋设于地板中,便于装修和家具布置,不占空间使用面积,解决了大跨度和矮窗式(飘窗)建筑物的供暖需求。

1.1.4较好的调节性和分户计量的方便性提高。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要求新建住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应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温度控制装置。

1.1.5蓄热能力大。由于地面层及蓄热层蓄热量大,因此在间歇供暖的条件下室内温度变化缓慢,热稳定性好。

1.1.6系统寿命长,免维修。科技论文,工程应用。。塑料盘管使用寿命长,系统采用盘管回路技术,暗敷管道系统中无接头,不宜产生渗漏,免维修。

1.1.7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辐射供暖方式热量集中在人体受益的高度,较对流方式热效率高,比传统空调节能20%左右,比传统散热器节能30%以上。

1.2地板采暖的弊端

1.2.1适用范围有限。仅适合建筑热工条件较佳的节能住宅,热负荷较大不能满足时要其它供暖方式辅助。

1.2.2占用竖向结构空间。空间占用80毫米以上,增加荷载约120千克/平方米。

1.2.3与传统散热器供暖系统方式相比热媒输送管径大、热媒需求流量大。

1.2.4可维修性差。地采暖可维修性差地板采暖属隐蔽性工程,不易维修,装修时要选择耐压耐温耐腐蚀,热稳定性能好的高科技环保管材。

1.2.5初期(产品形成过程)投资大。地暖管道系统造价根据所选材料的不同综合约150元/ m2左右。而普通铸铁散热器造价在30元/m2左右,钢制散热器造价在100元/m2左右。

1.2.6新建住宅小区入住人数少时,单户耗热量大。

2地板辐射采暖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2.1地板采暖的施工流程及常规做法

2.1.1地板采暖的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地面找平层和防潮层→安装主管道和分集水器→铺装保温层(XPS板)及反射膜→按图纸铺装地暖加热管道→系统打压→浇注垫层→养护→面层铺装→试运行。

2.1.2地板采暖常规做法:在钢筋混凝土地板上先以水泥沙浆找平,然后是20-30mm厚的带铝箔保温板或发泡水泥,将加热盘管与保温层固定在一起,最后浇注40-60mm厚的豆石混凝土作为保护层。上部根据用户的要求再铺设面层。

2.2施工中管理和技术上应注意的问题

2.2.1对设计所选择热源、分集水器布置、盘管间距走向等,根据现阶段市政热网状况,各户内户型及橱柜等的位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2.2.2在材料进场环节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和国家规范进行验收,在材料运输和施工环节加强控制,确保盘管及管件、分集水器、保温材料、管卡、扎带、钢网等在形成建筑产品时质量合格。

2.2.3施工工人的培训与管理。地采暖属于专项施工,应当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施工,要求专业人员责任心强、具有较高的质量意识。

2.2.5施工质量控制。科技论文,工程应用。。地暖工程是一项隐蔽工程,绝不能疏忽大意,一旦出现漏水现象将产生极大的危害,必须由专业的技术工人进行操作,严禁偷工减料,必须严格落实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专业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的联合检查过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2.6施工进度控制。原则上按照总包单位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执行,但是作为一个项目而言,现场情况千差万别,如材料供应,场地交接,土建安装配合,难免造成工程工期的之后,绝对不能模式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所滞后的工期尽可能的组织各班组进行晚间加班,弥补滞后的工期,确保总工期。

2.3施工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3.1地板采暖系统施工应避免与其它工种进行交叉施工作业,导致配合困难或责任不明耽误工期,质量难以保证。水电施工和剔凿应在地板采暖系统施工进场前完成。地板采暖系统安装前,应保证施工现场水电管路施工完毕,厨房、卫生间应做完闭水试验并经过验收,施工区域地面平整清洁,无裸露的钢筋、水电管线及任何影响施工进行的设备、材料、杂物等。

2.3.2塑料管道应铺设在贴有铝箔的保温板材上,铝箔面朝上.铺设保温板时要求地面平整,接缝处用铝箔胶带贴牢.用同样的保温材料进行边角保温施工。在地面潮湿的场所或者首层必须铺设防潮层,再设置保温层反射膜。

2.3.3在地暖施工过程中存在多次的交叉配合施工,自地热管铺设至混凝土最终形成强度前,应进行成品保护,应禁止穿硬底鞋在盘管上面行走,堆放材料及设备,以免损伤管材。冷热水管道施工时应注意与地暖管道交叉处必须采用U型弯管件连接。

2.3.4在地暖盘管施工时应当注意管道与钢丝网之间的连接应牢靠,管卡间距均匀,距墙距离应大于200mm,盘管间距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时应当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必须穿透整个保护层。

2.3.5水压试验在盘管铺设完成,进行管道冲洗后进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小于0.6MP,稳压1h,压力降不应大雨0.05MP。科技论文,工程应用。。打压后将压力泄至系统工作压力,持续保压,直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完成。

2.3.6在贴地砖的过程中,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例如水泥砂浆的比例、沙子的粗细程度等都与普通地面铺设的要求有所不同,否则极易出现由于缝隙间距不均,受力膨胀后发生炸裂,或地砖与地面不贴合等现象。

本文是笔者仅对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运行中的有缺点的一点体会和现今地暖施工中经常被疏忽的问题,随着低温热水地板辐射热采暖的发展及其完善,使这种采暖方式的更加能倍受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我国已有大量的住宅在采用这种采暖方式。

【1】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技术规程》,山东,DBJ14-014-2002

【2】朱莹,低温热水地板辐热采暖系统,应用能源技术,2004

【3】邱林,地板采暖分户计量系统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6

【4】宗立华,塑料埋管地板辐射供暖的热性能分析,暖通空调,2000.30

第5篇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思路;探讨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发展,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绿色建筑要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绿色建筑要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采用耐久、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绿色建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加强绿化,改善环境。绿色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建筑空间具有包容性,功能具有综合性,使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绿色建筑应具有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表达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创造自然、健康、亲切舒适、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具有传统地方文化意韵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环境艺术。

2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首先要关注的还是以人为本,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安全便利的居住场所,在使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要求。但有别于传统的建筑体系,绿色建筑关注的不仅仅是建筑自身,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保护自然资源,体现“绿色”化,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才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师在建筑设计中把握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其特点主要体现如下。

2.1整体及环境优先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2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的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2.3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的关心,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的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这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

3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3.1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人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2)加强环境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绿化不单是可以创造空间,还可以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人设计规范。当前,环境绿化主要包括小区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一、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二、立体绿化。引人“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3)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例如: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点;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点资源的住区,应考虑设计景点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点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点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3.2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l)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①采用良好的外墙材料,利用更好的隔热砖代替粘土砖,节省土地资源,如上海现代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了以秸杆稻草为原料的绿色建材―稻草板,并在上海青浦县推广使用,它与传统的粘土砖相比,不仅具有色彩丰富、重量轻、体积小、保温、隔热、隔音等多项优良性能,而且在环保上解决了秸杆焚烧的问题;其次它自然降解,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污染。②采用选择性镀膜窗户,其导热系数较小,能够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③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④使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抵卸夏季太阳的直接辐射,同时冬季能够调节便于采光。

(3)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①楼梯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段板承重的预先考虑,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②预留管道空间,包括水电、通讯的发展空间。③家具系统的可变化性。

(4)建筑节能设计。要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建筑材料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严格做到建材无污染、无辐射。

(5)建筑智能设计。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4结语

绿色生态建筑是把建筑物与能源、环保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益于使用者身心健康,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生活空间结构。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利用绿化这一有利的生态因子,为居民创造出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当代家居装饰设计;传统装饰设计;审美要求;艺术价值;中国风

1当代家居装饰设计风格及形成特点

不同的时代和地区特点,通过设计者的创思和构想,逐渐发展成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家居装饰设计形式,各种风格的形式与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深圳秋季比较干燥,更适合房子装修和设计,利于工程的发展。(1)新中式古典风格。即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元素打造出的拼盘风格,所谓拼盘,它不是由单一的元素一簇而成,而是在室内线条的布置、陈设、色调、家具的造型等方面应用了传统中“形、神”的特征。传统的室内家具装饰的含蓄典雅与现代流行的简约大方不谋而合。风格的形成特点:一般是木头结构为主,室内采用藻井、挂落,天棚等饰件,明清时代的花纹、落地屏风,中国书法字画、彩绘雕刻等工艺品加以修饰点缀,同时要注意各种不同装饰不能混用,要恰当得体,整体风格还是要美观,正体现了宜设而设、精在体宜的设计理念,这样既不显得现代风格底蕴的苍白无力,也赋予了传统古典风格的文化内涵,营造出一种高雅清新脱俗的风格。(2)仿欧式现代简约主义风格。我国当代室内装饰设计大多借鉴了西方建筑的简洁大方、色彩唯美、明快干练,欧式简约主义风格强调线条流动方向的变动,雕刻工艺主要用于陈设和装饰,色彩以华丽为主、暖色协调为辅,形式上以浪漫主义为特点,强调要勇于突破旧式风格,努力达到新式建筑的视觉效果。结构特点:装修材料多用大理石、织物、壁画等,门的设计有凹凸的弧线美,经典的罗马柱,辅以灯光的壁炉造型,壁灯或是反射式灯光,音像器材,挂画可有国外著名画家风格的抽象画,或者个性的摄影作品。整体风格贴近于豪华富丽型,更有别样的曲线装饰,给人带来一种自然的舒适感,使豪华的装饰上增添了一抹和谐。另外,欧式风格适用于大面积范围的房子,如若房间太小,展示不出欧式风格的气势,所以要站在美学的角度考虑,不要弄巧成拙。(3)自然的田园艺术风格。主要强调突出“自然”,在家居装饰上推崇回归自然,休闲舒适的生活理念,使生活在房子中的人感当代家居装饰设计之审美文化研究蔡跃军(深证市万德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44)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当代家居装饰设计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代家居装饰设计的审美文化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当然,以前的传统装饰对当代的家居装饰设计仍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处处体现出传统装饰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们应适应现代时展的审美要求,并作为衡量和点评家居装饰设计的标准,分析当代家居装饰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和发展前景,当代家居装饰设计能体现一个家高质量的生活,各种不同的室内环境风格、空间形态分布,既是室内环境文化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体现,更能满足居民对室内空间环境的精神要求和审美要求。美化的是生活环境,提高的是审美境界。那么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影响下,当代家具装饰设计对人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反应和影响,和传统装饰文化相比有怎样的优势,如何促进家居设计水平的提高,该文以深圳万德装饰为引导线,对当代家居装饰的中国风进行研究。到亲和和放松,田园风格在不同的区域衍生出不同的风格,有中式、欧式、美式的等等。田园艺术风格重在对自然的表现,也有纯手工的制作,带有春天的色彩,营造浪漫和谐的氛围。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整个装修设计趋向简约化,田园风格崇尚不繁琐、环保、绿色。结构特点:使用天然材质,如:竹子、木头、毛麻制品、丝织等等,布艺品、木质茶几、碎花墙纸、拱形小窗,简洁朴实的元素是田园艺术风格的精髓,在现代受到很多人的青睐。(4)混合型风格。混合型风格深受当前文化的影响,在服装行业、音乐领域中都有明显的体现,混合型风格的家居装饰主要涉及墙面与室内空间的利用,一是根据在墙面上的设计,利用家具的摆设和点缀进行协调;二是利用空间的隔离装饰,对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的设计,比如客厅简约范儿,浴室温馨式,卧室浪漫点,儿童房要梦幻色彩,各类风格不受限制;三是不同风格家具的合理搭配,比如墙与门窗,灯和壁面装饰,家具与陈设的混搭风,特点:整体要大方得体,不拘一格,打破了繁琐与简洁的界限,体现了随意性;;设计者可根据个人意愿进行设计,体现了自主性;打破了其他风格单一性和固定性,体现了个性化。近年来,我国当代的家居装饰设计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当代家居装饰设计较传统设计元素的优势

(1)注重自然化。当代家居装饰设计不仅要求设计元素、原材料、色彩使用到最少程度,中国人倡导节俭,在装饰上也不能铺张浪费;对色彩和材料的质感要求也很高,对人身体不能有害,绿色环保,可二次利用。(2)注重多元化。室内布置既趋于现代的实用,又带有传统色彩,不再是单一的设计风格,而是溶古今中外于一体的混搭风格。(3)注重人性化。当代家居装饰设计强调以人为本,打破了同一化,人性化设计可以为日后家庭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性。如:保留收纳空间、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的地质材料、家具的静音与保温性能等等。(4)注重高科技、高情理化。国际上有些先进国家室内设计正在向高科技方向发展,家居装饰不再是普通的陈设,更具有智能功能,人们可以远程控制家具的开关等。(5)注重艺术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室内家居装饰有更高的要求,除了基本的统一整体美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室内设计达到声、色、光、形的高质效果。

3促进家居装饰设计水平提高的措施

一个好的家居装饰设计,要抓住室内装饰设计的几个要点。室内装饰设计有以下要素。(1)空间要素。空间的合理分布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空间设计运用各种手法进行室内形态的塑造,根据现代人的精神和物质要求,结合技术的可行性进行设计,塑造空间新形象,不能总是拘泥于过去的空间形象。(2)色彩要素。室内设计色彩要调好主色调,主色调在空间内主要起到润色、烘托作用,主色调跟色度、纯度、明度、对比度等因素有关,此外,室内色彩还得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科学的色彩可以提高人们的兴致,放松人们的心情。(3)光影要素。人们都向往大自然,喜欢阳光撒满整个屋子的感觉。室内的灯光和柔和的散光也会使整个屋子充满亲切感,自然光和灯光的光影交织使整个房间充满了活力。(4)装饰要素。一个好的设计不能缺少装饰,比如:柱子,墙面等等,除了室内的基本构成要素,再结合他们的用途加以装饰,不同材料的使用功能和作用应用到不同的室内装饰上。(5)陈设和绿化要素。室内装饰的家具根据它们的用途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满足基本陈设要求,把室内装饰得更有美感,不同位置摆放不同绿植,不仅改善空气质量,对人的身体也有好处,比如,卧室放千年木、常春藤、夜来香,客厅放富贵竹、绿萝,电脑上放仙人球。

参考文献

[1]文健.建筑与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席珍珍.抓住室内装饰设计要点促进设计艺术水平提高[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

[3]杨淋扉.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自然风尚探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

第7篇

关键词: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绿色设计

民用建筑(Civil Building)是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不同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本文主要探讨民用住宅的设计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民用住宅的设计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住宅的功能已经不是最开始时的遮风避雨,而应满足人类的多种需求。住宅设计的定义可以看作是应该具有“人情味”的“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和住宅空间的设计。可以说现阶段的民用住宅设计现状就是围绕人的各种需求所进行设计。

(一)户型分析问题

我国城镇居民的住宅以单元式的多层或高层为主,为给每一户家庭提供一套实用、舒适的住宅,我们首先要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户型。

1.起居室。起居室内容丰富,主要功能有起居、会客、进餐。在许多设计中,都有“穿行”的问题,特别是对起居厅对角线的斜穿,不仅破坏了起居厅的完整性、也妨碍厅内多种家具的布置,而且干扰了出入卧室的人的活动,最理想的是将起居厅也作为一个卧室来处理,但又会出现长走道现象,设计中就要扬长避短选择最佳方案。如可以设计成方形,面积均大于14平方米,近窗口处为会客娱乐区,有阳光、有景观,而里侧则布置餐厅与厨房相邻。缩短了流线,在有限面积内,将起居室有效的分隔为进餐区与会客娱乐区,使两者相得益彰,各得其所。为了使干扰最小便于安排以上功能,起居厅均采用半穿厅及角穿厅方案。

2.卫生间的布置近来早已打破了1~2平方米面积,两件卫生洁具的小格局。1999年颁布的新的住宅设计规范对卫生间面积做了具体的规定,在扩大面积的同时,应尽量做到洗、厕、浴的分离解决家庭生活中不必要的矛盾。

3.厨房是许多设计的重点。许多设计师对厨房在住宅中的位置、厨房内的操作顺序、分区、主要设备位置,储藏体积,家具设备尺寸的确定,设备管线的布置安排和厨房的环境等都做过细致的研究。随着厨房电器种类的增多,我们在厨房设计中应提供厨房家用电器的合理位置,预留电气的开关和插座,并为住户今后在厨房中增加电器设备做准备。

4.卧室主要供睡眠休息之用,一般面积不需要很大,但考虑要放置床及其它家具,特别是两代人居住的情况下,面宽不宜做得过窄,我们都做到大于3.0米。由于地形和规划的限制,城市住宅单体的用地范围一般不大,但要求多出户数,并且要求主卧室朝向,如某住宅小区的住宅,采用一层12户的塔式住宅方案,这种平面不仅满足了规划部门的用地要求,还满足了建筑单位的使用要求,这样在每一层布置2套一居室、4套三居室、6套二居室,南端的一套一居室和一套三居室可组成老少户,解决了一家中老夫妻和小夫妻的居住问题,做到老人与子女既不同单元又分隔不远。另外,居住环境的朝向和采光问题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采用的方案几乎所有的卧室和起居室均能够满足要求,而且也符合首规委要求每套住宅均有一个主要居住空间是好朝向的规定。

(二)现阶段住宅设计的创新

1.环境保护是新世纪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如厨房、卫生间成套设备的利用,新型中央空调技术和太阳能利用技术,集中供热系统技术,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绿化环境保障技术,节水设备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技术和设备都将广泛的应用。据报道,美国已经研制出新型生态住宅,水、电、能源独立自供,使用生态环保材料,室内空间宽敞、明亮、舒适,该住宅收集雨水、循环利用,太阳能电池及时为电器设备供电。我们也要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借鉴外国经验,使生态住宅成为主流。

2.环保得到充分的重视,普遍应用建筑节能技术。住宅建设量大而广,节能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建筑节能设计的有关规定,住宅的节能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住宅设计中的环保问题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住宅的外墙在普遍推广使用保温隔热的新型材料和技术,如我们最近完成的住宅设计中外墙就采用了水泥聚苯复合板外保温复合墙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住宅自动化和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在新世纪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住宅照明、采暖、家用电器遥控、自动控制及个人电脑相连接的程序控制,火灾预测、燃气泄漏探测报警系统,可视电话,安全保卫报警系统和通风、购物、阅读、办公以至学习、科研的信息网络系统都会逐步进入住宅,使住宅满足基本功能之后,不断提高舒适性和科技含量。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二、未来住宅的趋势

(一)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住房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房的个性化将成为购房者尤其是年轻人的第一需求。另一方面,求创新、求个性是一个建筑设计师的基本素养,不能只是堆砌、重复和抄袭。因此,可变的、多样化平面布置的大开间灵活隔断住宅将会成为住宅市场中的亮点,个性化住宅是目前民用住宅的一个发展趋势。

在建筑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个性化住宅的设计意图:(1)丰富住宅空间功能和形式。(2)细部的个性化。设计形式多样的窗如凸窗、落地窗、转角窗。阳台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方形、弧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应有尽有。

(二)越来越重视老年人住宅建筑设计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预计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如何在住宅设计中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满足老年人的特有需求是当前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另一发展趋势。

在建筑设计时,应注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外观。针对人年老以后记忆力衰退,应加强楼宇外观的识别性。设计者可通过制造楼宇外观及外部环境的差异、改善照明、增加光的强度及采用多色彩、大字体的指示性标志来提高识别性。(2)楼梯。建筑的入口台阶和楼梯要适应老年人体能,坡度放缓、宽度加宽、双侧设置扶手。(3)房门。居室房门须适当放宽尺度,便于轮椅进出,满足护理需求,保证急救需要,担架能够方便进出;同时不设置门坎,无高度差。(4)房间朝向。老年人由于脂肪组织的减少,对外界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夏天怕热,冬天怕冷,且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卧室应选择向阳的房间,保证四季有充足的阳光。窗户的位置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选择背风的方向,既能透气,又能避寒。(5)照明。在居室到卫生间的通道等主要的起居活动地点,应多处安装就近照明用灯,以方便其使用。(6)警报装置。由于生理老化,老年人的判别力、行动力急剧减退,因此,室内应安装紧急呼叫装置,能方便、及时地或自动地发出警报,从而使老人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救助。(7)老年人一般喜静,所以墙壁一定要隔音。

(三)生态建筑及其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绿色、环保、生态、智能化、节能等名词逐渐耳熟能详,在各种报刊、视听节目和老百姓的口中频频出现,它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进步和人心所向。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同样,生态建筑是当前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力图实现舒适、健康、高效、美观的核心思想。

参考文献

[1]慕春暖,城市住宅发展趋势探讨.城市,2003,(3)

第8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新的构建跨学科主题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也是一门仍在发展的主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环境艺术设计是伴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觉醒和新专业诞生了。

一、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分析与发展

(一)发展背景

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当代艺术和设计,它是一个艺术设计的集成系统。在狭义上,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建筑的空间设计和环境为主体。其中,建筑室外环境设计在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绿色,水,人行道上,环境论文主要设计和设施,也就是景观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室内空间、家具、照明、等为主要设计,也称为室内设计。这两个是最快速发展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两个分支。在国内,环境艺术设计分为室内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类,艺术和设计,但可以分为很多类别,如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雕塑、壁画、积木,属于环境艺术的范围。

(二)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三十年的发展现状

中国当代环境艺术从1980年代开始,现在已经进入了“30年”。“近30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改革开放,中国的城市化是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的加速增长,快速扩张的环境设计和施工团队,那么对环境设计的纪律需要成为一个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三)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有大量的环境艺术实践,然而,环境艺术专业和科学,在我们国家没有接受科学的行业标准,但没有相应的学科理论建设。环境艺术的线没有思维,没有产业,国家尚未成熟。由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特殊性,其主要建筑,城市空间,建筑和城市空间、材料、结构框架、概念,值得关注。现在,一些重要的环境艺术项目,因为规划者的角色,架构师和设计人员的知识是不够的,导致这些项目的完成是不够好,这是令人遗憾的,我们应充分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主要角色。一方面,监管机制从城市的角度来看,这限制了环境设计的发展。参与城市管理的设计环境,地位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管理城市绿色花园,市政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卫生部门日常维护,等等。另一方面,缺乏公众参与工作,导致缺乏人文关怀和环境艺术设计。当前的设计环境中,无论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公共雕塑展览设计,是由个人或单位设计和建设,缺乏对征求人们的意见和想法。其次,在某种程度上,西方设计模式在中国设计社区,像中国的设计缺乏历史遗产。现代中国认为,传统的风水科学是迷信,是不科学的,导致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空白。现在大部分的国内高校是改变室内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士,专业内容没有改变。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和一群好老师,这是最薄弱的环节在许多新艺术与设计学院。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80年代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关注的是“现代设计”,如何理解“设计”的人们的需求。进入21世纪,对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认知的问题在于: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开发过程不是“模仿西方设计风格”,不是按照西方模式在现实操作中,但质量基于历史复杂整个国家的“社会和谐发展”的考虑,选择什么样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环境艺术设计有一个更广泛的学科研究的远景和范围,设计中心的生活环境,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生活质量、艺术风格、历史背景和区域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更加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当今社会,环境和人之间的交互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设计创造的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的行为指南。我们需要做的是去探索如何使设计和创建、环境影响变得更科学、更合理,我们不仅要尊重环境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和关注人为因素。

(二)尊重自然、生态优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级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要求打破“人类中心理论”的束缚,充分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建立一个新的环境设计的概念,全面整合资源,保护自然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不能停止,不能推卸的义务和责任。

(三)更强调便捷化,走向科技智能趋势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表现力和环境艺术的吸引力,和提供了广阔空间和高质量的设计的设计师。作为环境艺术设计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是很自然的将更多的科学和技术,和新科技将使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新科技可以扩大领域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带来多变的设计形式、设计方向和方法。总之,虽然近年来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有许多问题,但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环境艺术设计是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以传统文化之间的交互,致力于东方和西方的精神和物质融合,利用各自的优势,和相关环境设计跨学科融合的实现,和建筑师和艺术家,努力发展自己的环境艺术设计。因为只有这种交互的基础上,可见物质环境不能看到在设计意图,然后达到美化的目的,净化人们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周长积,傅娜,张洁.试论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发展[J].美术界,2011(12).

[2]李海.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及流派倾向[J].才智,2010(13).

[3]李海.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及流派倾向[J].才智,2010,5.

第9篇

关 键 词:后现代语境 产品设计 精神疾病 艺术化生存

关于后现代的本质如何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后现代主义究竟是停留在对思想层面和思维范式的突破上,还是已经深入到改革现有生活方式和生活制度的现实层面上。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指出,随着社会知识化、服务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到后工业化社会,后现代已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和文化标志。

一、后现代语境中的设计

后现代语境,从设计史的角度来讲,指的是人类社会经历了工业革命、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和大众消费之后,进入信息社会之后的所谓后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信息爆炸引发了社会面貌和人类观念的大动荡和大改变,人类有一种强烈“失去控制”的感觉,因而在思想上和生活上对“秩序”的需要更加急迫,使意在创造秩序的“设计”上升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与此同时,设计自身也正经历着“质”的变化。在后现代语境中,最根本的改变还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而思维方式的根本改变又表现在,多数传统的“两极对立”,如主观主义与个人主义,物质主义与非物质主义等,眼看着一个个消失。随着这种对立的消失,工具理性以及这种理性依赖的逻辑原则也正在受冷落。但在自动化程度日益增强的后现代,作为“工具理性”之典型表现的设计领域,却越来越追求“一种无目的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大量设计的是“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这意味着,在后现代语境中,设计产品正在迅速地与艺术产品靠拢,设计过程也正在与艺术创造接近。结果,最终的产品再也不像传统产品那样,摆在我们面前,任由我们去解释,转而成为“形式”的非物质化和“功能”的超级化,逐渐使设计脱离物质层面,向纯精神的东西接近。

更重要的是,许多后现代设计,焦点已不再是一种有形的物质产品,而越来越转移到一套抽象的“关系”,其中最基本的是人与机器的对话关系。在智能产品中,传统产品的“形式”和“功能”在“语言”中合为一体,使产品范围从一种可见的有形东西,延伸到无形的人与机器的语言对话中。语言是一种典型的心理活动符号,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多变的,适应性强的东西。这正是艺术创造和艺术作品特有的性质。设计一旦涉及到这样一种语言活动,其本身也就接近一种艺术活动。智能卫浴(图1),表盘显示的智能触摸界面设计,出于人性化的思考和理解,体现的就是人与机器的对话关系,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经典之作。

从以上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后现代语境中的设计正在向艺术领域靠拢,也同艺术一样,随着不确定的情感,制造一种不确定的和时时变化的东西。

二、城市人的“精神疾病”

在西方后现代思想家看来,后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在这一时期,社会文化的主导方面是消费文化。消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商品和体验可以供人们消费、维持、规划与梦想。消费文化改变了原来的商品观念,消费具有了新的内涵和属性。它不再是对真实的物或使用价值的消耗,而是已经变成对宣传和广告符号本身的消费。消费不仅被符号化,以致它们成为消费物的所指。消费社会的主体,也不再是直接面对物的主体,而是由错觉的符号所构成的“幻象”。因为当我们消费商品时,我们以为自我会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判断和选择,其实我们的选择已受广告、电视等媒体的引导和操纵,我们变成实实在在的“客体”。可以说消费统驭了生活世界,消费异化使人的需要畸形发展,在这种异化消费中,人没有真正的自由,人在消费中迷失了自我。

随着消费文化的兴起,各种电视、传媒、广告、摄影等的图像开始泛滥,几乎全面覆盖人们的生活,可以说人们进入了“读图时代”。“读图时代”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机械复制的艺术作品已经与原有的对象发生了疏离,它变成了一种失去模本的“拟像”。在这个依凭图像传媒所带来的审美泛化的文化世界里,所有的事物都变成了审美的符号,艺术的形式已经渗透进一切对象之中。“拟像”与大众之间的距离被销蚀,这种无孔不入的“拟像”构筑了人们生活的“超真实”世界。由视觉所带来的审美修饰性,使人对于视像的消费性更加沉迷,并且这种沉迷愈发强烈,愈发受制于视像消费所带来的。然而这种和满足并不具备精神内在的品格,它所呈现的也只是人们最直接的欲望和动机。可以说人们在这种“超真实”的现实世界里,在视觉与幻觉的交织中,失去了方向。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追求美和的主观愿望。启蒙时代以来,开始崇尚理性。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类从宗教的“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人们对理性的膜拜使得把美和艺术的东西往往归结为抽象的理性。理性和感性形成二元对立的局面。到了后现代社会,人们开始摒弃了理性与感性的二元对立,出现了向感性倾斜的局面。对感性与美的强调是长期以来对理性压抑的抵抗,在更大程度上弥合了主体追寻美和的愿望和心理。然而在如此的消费社会里,人们在感性的欲望化的追求中,一切审美的品质被感望所淹没。感性异化的加剧,使人们在科技发达,物质进步的同时,也丧失了诗意追求的本真和。

在商品消费大肆其道的氛围中,在“拟像”符号的世界里,在感望的满足下,人们在符号和信息的不断膨胀中缺乏真正的交往,迷失了自我,个体精神世界的根基发生了变化。面对消费主义、功利主义时所负荷的焦虑和感望的无限膨胀,都向我们展示了城市人精神贫瘠的非人化图景。

三、产品设计之“艺术化生存”

产品设计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艺术化的发展趋势。一些设计大师如索特萨斯等人的家具设计,表现出极强的个性化、人性化的色彩,其本质就是设计的艺术化。在后现代语境中,大规模的市场群体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多中心的市场要素,不同阶层、习俗、人群、语言、传统、行为方式的文化群体细分着市场,因此,迫使无限制的大批量生产转向有限规模的生产,无论是手工方式还是机械方式,在这种趋势下,设计师关注着设计的文化和人类学范畴的相关问题,如伦理、道德和艺术价值,而非单纯的商业价值。产品不仅有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其文化的艺术的价值,是以隐喻的符号的方式表现的这种价值。

从设计和产品的生产方式上看,产品设计的艺术化生存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手工艺术的复兴,新手工艺术将成为设计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手工艺术以无数劳动者的实践为基础,以全民族的文化、艺术意志为蓝本,以物的加工改造为实体,是一种呕心沥血的文化积累。新手工艺术与传统的手工艺术在本质上并无多大差异,而在品类和艺术形式上有新的表现,它从造型、色彩甚至构成方式和陈列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现代性和现代艺术的形象特征。在后现代语境中,新手工艺术不经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的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中,而且作为高技术结构强有力的一个互补机制,平衡者着人的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是设计与手工艺品的结合。在高科技的设计和生产中,传统的手工艺与高科技的生产、设计相结合,使得产品设计生态化、人性化、艺术化。大工业生产体系和方式正在向着大批量、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转型,这种转型是为了提供更多、更好、更适用的产品,为了适应人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蕴含着产品设计和生产的一种艺术化趋势。因此,在后现代语境中,机械与电子技术与手工技艺相结合,根据所选的表现形式和表现需要来采用不同的技术和工具。如:Hans Wegner 设计的Y椅(图2),构架采用弯曲木,另外的仅是编织物,自然材质感强烈,体现出人与自然材料的亲和性。归根结底,人们是想寻找一种新的复合关系,连接艺术世界和技术世界的边缘领域,实现双方的融合、共生、对话,以满足人们在“拟像”符号的世界中对更加复杂的品质的寻求。

三是机械产品趋向人性化、诗意化的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为产品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能,人性化的设计和诗意化的产品生产都将成为现实。就产品的生产而言,手工产品的手工艺品质、使得产品天生具有了人性,是“生态的产品”,大机器产品经过人性化、诗意化的设计,同样能创造出人性化的产品来。诗意化的和人性化的实际上就是艺术化的设计。如:卡尔洛·莫里洛设计的书桌(图3),采用玻璃台面,体现现代科技的特点,而原木和积层木的结构体现出自然材质的美,使该设计具有更多的艺术化特性。要实现这种艺术化的设计,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设计师如何从人性化的、生态的角度去从事设计,将产品设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满足人们对复杂品质的需求,以此重塑人类的价值维度,构筑人的精神家园。

产品设计的终极指向是艺术化生存,这是一种高品质生活的概念。产品不仅仅是满足功能需求的工具,更是增加生活乐趣的载体。产品设计的本质是来自于产品内在的品质是否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情感方式的需求。要使产品具有吸引力,设计师必须对生活方式展开研究,将行为、观念和器物本身互相整合,真正实现了文化之间的积极互动。

四、总结

当今,设计与艺术已在进一步交融,对话,互为汲取。设计产品逐渐从有形的物质产品转化成人与机器的对话关系,并且日益向着艺术化方向发展,其本质和内涵体现着对人的关怀。然而,随着消费主义盛行,图像传媒的发展和全面审美的泛化,人们过分追求感官的享受和欲望的满足,丧失了精神的深度,以致于主体性和自我意识开始丧失,精神被放逐,价值感逐渐缺失。面对大众主体出现的普遍的精神危机,产品设计要实现艺术化生存,必须从根源上进行思索,把行为、观念和器物本身互相整合,将“设计为人”的深刻内涵揭示出来,实现文化之间的积极互动。因此,在后现代语境中,实现产品设计的艺术化生存,才能为解决城市人的“精神疾病”在学术上建构使产品设计走向艺术化发展的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stephen.R.C.hicks.Explaining Postmodernism.scholargy publishing,2004

[2] [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高铦等译,北京:新华出版,1997

[3] [法]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5] 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第10篇

一、城市社区医院的功能构成

我国城市社区医院从1997年开始试点,发展到今天已经覆盖到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地级市覆盖率达到90%以上。对于社区医院的定位和功能,我们从模糊到逐渐清晰。根据卫生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2008讨论稿)》,城市社区医院的基本服务内容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教育、计划生育”等。在内部结构上,围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形成“医防相结合、条块相结合、团队相结合、医院内外服务相结合”的格局,主要分为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医技部和后勤办公等功能。其中,医疗康复功能主要包括门、急诊和康复医疗、日间观察病房,主要职能是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失能老人和残疾人康复医疗,老年人护理和临终关怀,安宁护理。预防保健功能主要包括计划免疫、生命统计、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主要职能是负责辖区内各类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伤残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医技部分主要指放射用房、B超、心电、化验等,主要为各临床医疗提供诊疗依据,或配合治疗,直接或间接为门诊、急诊提供技术服务。后勤办公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包括物资和财务管理,负责中心内外联系协调,档案统计与下属社区卫生站管理工作。

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功能构成上,除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外,又根据所服务区域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要求,增加了高端体检功能,主要包括体检中心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和体检病房等。

二、城市社区医院的设计理念

城市社区医院首先应立足于社区,从城市、医院和建筑各个层面加以把握,使设计既能满足医院对规模和功能的需求,又能优化资源,保证功能的合理性、流程的体系化和资源的共享性。同时,城市社区医院也应以人为本,通过设计合理的平面布局,创造宜人的环境氛围,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一)流线组织与功能配置

组织合理的流线和配置稳定的功能是本方案设计的重点。城市社区医院的各部分功能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为确保流线便捷,体系稳定,效率更高,在医疗流程布局上,设计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流线分离

城市社区医院的主要流线分为人流和物流,按照洁净程度又可分为洁、污流线,设计要求各种流线相互分离。首先,总平面的出入口分别设置了体检人员(出入口3)和各类诊疗患者(出入口1)使用的出入口,保障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相互分离;同时,独立设置污物出口(出入口2),使院区产生的废弃物流线与其他流线分离,避免交叉。

其次,将人流流线进行分类设计,主要分为普通门诊流线、儿保流线、妇保流线、感染科门诊流线以及体检流线等,在流线的起始点进行分类分离,分别设置各类独立的出入口,避免不必要的交叉干扰。

最后,对于独立的感染科门诊来说,按区域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三区,三区分区明确,避免交叉。在流线的设置上,把医生专用通道和患者通道加以分离,同时强化医护人员的卫生通过,以便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减少院内感染的几率。

2.区域稳定

医疗功能的稳定,可以使各类人群的使用空间明确,以便形成良好的医疗秩序。对于社区卫生医院来说,首先要合理地布置门诊、检查、保健、预防等功能,把相关的功能集中布置,使服务半径更加合理化。新江湾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医疗功能为单位划分楼层分区,底层设置挂号、收费、药房、全科门诊、感染科门诊以及门诊和体检公用的B超、心电、X光;二层设置儿保、妇保、康复教育以及门诊和体检公用的五官科等功能;三层设置行政办公和体检配套的设施;四层、五层主要为体检区域。楼层功能分区明确,避免了人流交叉,创造出清晰高效的内部医疗环境。

3.资源共享

在医疗流程设计中,考虑部分门诊、体检都会用到医技资源,将医技用房进行共享,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集约化资源,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缩短医疗流程,实现医疗功能运行的高效化。医技资源的共享主要体现在门诊和体检区域之间,设计了共用功能模块,主要为B超、心电、X光、五官科、口腔科,供门诊患者和体检人员使用。

(二)流程布局与人文关怀

社区医院主要服务的对象为该区域的老人、儿童和妇女,所以在医疗流程布局和空间的设计上,首先要分析患者的行为和心理,一方面要注重流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营造亲切宜人的医疗空间,让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消除紧张的心理。具体到建筑设计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医疗流程

使患者的流线变得清晰,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进一步方便了患者的就诊流程。首先,在管理机制上,可以在社区医院挂号、收费、门诊、检查、取药的流程中,采用类似“一卡通”服务流程和智能型“医生工作站”的有效机制,将患者的就诊、检查和等候的时间降至最少。其次,在流程布局上,采取分区、共享的模式,既分散人流,又可以提供高效的专科化服务。

2.营造宜人空间

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营造宜人的医疗空间,创造优美的医疗环境,是“以人为本”最直接的设计体现。社区医院主要服务对象为老人、孩子、妇女和体检人员,为这些人群提供高品质的空间环境,是本方案的设计重点。在空间营造上,借助自然采光、人工照明、文字、色彩、配合绿化的植栽景观,设置舒适的家具,提供轻松的背景音乐、区划亲切尺度的候诊空间,来创造人性化空间。一方面缩短了患者从家庭到社区中心的心理距离和适应过程,另一方面也使前来体检的人员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假期式的体检”。

3.空间的识别性

社区卫生中心中各功能空间的设置应具有高度的可识别性,以减少患者盲目的流动和由此产生的焦躁情绪。因此要根据使用者的动线规划便捷、清晰的标识系统,以便缩短步行距离,为患者提供方便。

三、结束语

城市社区医院将是未来医疗服务设施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有着不同于诊所与中心医院的基本功能要求,建筑师不仅要满足其功能和技术的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供一个“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空间。 (编辑 吕志新)

参考文献

[1]杨红阳.北京市社区医院建筑设计研究 [D].北京: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1-35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装饰工艺,施工,技术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促使人们观念的不断的发生转变,人们不再满足于能用这个阶段,也不再仅仅的追求着房屋建筑的实用,而是越来越注重建筑物的物质精神品质及内涵,其中包含装饰及室内配饰、周边配套设施、建筑绿化、物业管理等等,以此当作用来提高和丰富自己生活或工作质量与舒适度的一种享受方式。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就是满足这一建筑品质要求的必经过程,故而,加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创新,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选材上的新技术的应用

1.不断深入开发节能环保装饰材料

(一)能够遮阳的建筑装饰材料。遮阳的产品有很多种,包括内遮阳和外遮阳。一般的屋顶遮阳采用的是铝合金条型百叶,同时将其同光感应系统进行配合,从而就可以根据阳光的折射角度和强度来实现自动开合的、调节角度的目标。研究发现,仅仅在夏季采取外遮阳,就可以节约百分之二十的能源。如今已经开发出智能化的内外遮阳的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实现夏季的强太阳辐射,从而减少空调的负荷,也可以保证室内良好采光的目标。

(二)对于太阳能产品的开发应用。太阳能产品是我们目前见到最多的产品,它包括太阳能光电和太阳能光热产品。现在,包括多晶,双晶的太阳能电池已经在社会上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并且在太阳能电池方面,已经逐渐向单晶硅电池的方向发展了,这种电池的光电转换的效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十七。

(三)ow-E玻璃、阳光控制膜玻璃、热反射玻璃等和中空玻璃,真宅玻璃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LOW—E玻璃、阳光控制膜玻璃、热反射玻璃等是在浮法玻璃或本体着色玻璃的表面镀上若干层金属膜,这种玻璃可以吸收或者是反射红外线,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使窗户外面的热源无法进入,也可以使窗户里面的热源无法出去。它能反射或吸收热源产生的远红外线,从而有效控制热能从窗户散失和外界热源从窗户进入。

(四)光产品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光产品主要包括光导纤维等这些产品,这些产品可将有效的自然光引入建筑物里面,例如引入地道、地下室等,这能很好的节省光照能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如今的城市应用的比较广泛。

三.施工人员培训上的创新应用

1.劳动力的选择

要选择专业性有劳务资质的劳务分包,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工艺要求,选配技术好、手艺精,做活细、经验丰富的工人,负责各个关键部位的施工,要做到心中有数、落实有效、精工细做、水平一流。

2.劳动力培训

新入场的作业人员,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必须经过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教育[三级教育]并及时参加特殊工种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独立作业。特殊工种及专业工人必须持证上岗。

四.具体施工过程中的创新技术的应用

1.室内抹灰施工

室内抹灰施工工序:基层表面清理浇水湿润做灰饼、冲筋阴阳护角安装抹底层灰抹中层灰抹面层灰抹窗台、踢脚线清理养护。室内抹灰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抹底层灰前,应先刷一道素胶水泥浆,然后抹混合砂浆,其中素胶水泥浆为掺水泥重10%的801胶,混合砂浆的比例为1:1:6;面层灰采用混合砂浆,分层抹灰,混合砂浆的比例为1:0.5:3;针对不同基层应铺钉金属网,对金属网的规格要求为:自搭缝处起每边应大于100mm;抹面层灰时,若底层灰较干燥,要先对底层灰进行湿润处理;抹灰时应注意保护墙上的预留管线洞口、水暖设备和电线盒,作业完毕应注意成品保护。

2.外墙抹灰施工

外墙抹灰施工工序:基层清理补脚手眼、孔洞冲筋(打灰饼)铺贴钢丝网底层粉刷贴分格条面层粉刷粉窗框、台清理、养护。外墙抹灰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要将基层清理干净,提前2天湿润基层,在外墙不同材料交接处,在找平层附加一层金属网,其中金属网的规格要求为:16号铅丝制成,网孔为25x25mm,宽200~300mm,网材搭接长度要大于等于100mm;外墙面满挂一层钢丝网,用1:3水泥砂浆薄抹一层固定;面层用1:2.5水泥砂浆粉刷,铝合金刮尺刮平,用木槎板搓平压实,再用铁板压实一遍。外墙抹灰施工时要主要表面应平整,无明显裂纹,无明显凹凸不平;分格条、滴水槽嵌贴无缺损和扭曲,应保持顺直。

3.楼地面施工

(一)水泥砂浆面层施工

水泥砂浆面层施工时采用的砂最好为粗、中砂,且含泥量应小于3%,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水泥砂浆面层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先刷素水泥浆,随刷随铺随拍实,在水泥初凝前用木抹搓平压实,其中素水泥浆的要求为水灰比为0.4~0.5;水泥砂浆面层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分三遍完成;水泥砂浆面层出现局部面层厚度减薄处并在10mm及10mm以下时,必须采取防止开裂措施。

(二)地面砖施工

地面砖施工流程:地面清理选砖标高控制(找坡)铺贴 擦缝清理养护。地面砖施工技术要点:在地面砖垫层上用喷壶洒水湿润,刷一层水灰比为0.4-0.5的素水泥浆;砂浆结合层厚度应控制在高出水平线3-4mm,水泥砂浆一般选用1:2-1:3干硬性水泥砂浆,铺好后用大杠刮平,避免出现小于1/4边长的边角料;地砖缝一般控制在2~3mm[2],擦缝材料根据砖的颜色而定;砖面层的表面应无裂纹、接缝平整、周边顺直、色泽一致、深浅一致、图案清晰。

3.门窗施工

(一)塑钢窗安装施工

塑钢窗安装流程:补贴保护模找中线装固定片洞口找中线框进洞口调整定位与墙体固定装拼樘料窗台板打发泡剂洞口抹灰嵌缝清理砂浆装玻璃、扇装五金件表面清理撕保护膜。塑钢窗安装技术要点:安装前确认无误后,再装固定片;窗框装入洞口时,其上下框中线应与洞口中线对其;门窗框安装前必须用塑料胶带或保护膜包好,框子应该安装在洞口的安装线上,高速垂直度水平度,用对拨楔临时固定。

(二)油漆施工

油漆工艺流程:基层清理磨砂纸搽清油满抹腻子磨砂纸刷第一道油漆找补腻子磨砂纸刷第二道油漆。油漆施工技术要点:涂饰均匀、粘结牢固,不得漏涂、透底、起皮和反锈;油漆层与其他装修材料和设备衔接处应吻合,界面应清晰。

4.外墙施工

(一)外墙面砖施工

外墙面砖施工流程:基层处理测定阴阳角垂直线打巴出柱浇水湿润刮底糙灰局部找平抹中层糙灰弹面砖控制线架设匹数杆并横竖拉控制线。

(二)外墙涂料施工外

外墙涂料施工流程:墙面基层处理刮腻子封底涂料中层涂料罩面层涂料修整。外墙涂料施工技术要求:先做样板,样板确定后即可进行备料;为了在施涂时不显示刷纹和不流坠,要控制涂料的工作稠度和粘度;为了防止对不喷涂的区域的沾污,应该对不喷涂的区域进行遮盖;同一墙面使用的涂料应为同一批号,涂层应颜色一致、均匀。

五.结束语

装饰工程施工实际上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建筑生产活动,它的涉及范畴相当广泛,包括各种层出不穷的装饰材料、与土建二次结构配合、与机电(消防、空调、强弱电、给排水)配合、与家具的配合等等。我们只有不断的总结装饰经验,创新建筑装饰工程的方法,才能够推进我国建筑装饰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代化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党传科,谢信舜.浅谈建筑装饰抹灰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1(14):186

[2]郑博,杨杨.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3]雷栓农.浅谈外墙面砖的装饰装修和施工工艺[J]砖瓦,2010(08):68-69

第12篇

1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1基础服务基础服务主要是围绕文献资源延伸出来的借阅、传递、咨询等服务,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基础服务也在不断地完善中,而且发生了很大变化。

1.1.1开放时间尽可能长为了更好地满足高校师生的阅读需求,尤其是突破时间限制,大多数图书馆都在调整开放时间,在自己可承担的范围内尽可能延长开放时间。从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来看(见表1),国内主要借阅区的服务时间大多集中在8:00-22:00;而国外图书馆,如匹兹堡大学图书馆甚至将开放时间延长到了凌晨2点。部分高校图书馆还通过提供24小时全天开放的自助还书服务以弥补实体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

1.1.2可借资源类型多样、一次可借册数提高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纸本图书的流通量下降非常迅速,清华大学图书馆在2008-2013年间图书外借量年均下降了8%[6];上海交大图书馆与东南大学图书馆近5-6年内下降近50%[7]。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电子资源使用率大幅上升,清华大学图书馆在2013年中外文期刊全文下载量(篇)达到了1682.5万[8];上海交大图书馆在2013年人均下载量达300余篇[7]。为了应对这种资源结构变迁的局面,各高校图书馆相应地提高了纸本资源的可借册数、借期或续借次数。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将一次可借册数增加到了30册,续借次数提高到了3次;中山大学图书馆更是取消了借书量的限制;匹兹堡大学图书馆对研究生和教师身份的用户是不设置最大借书册数和续借次数限制的,而且借书期限延长到了一学期。高校图书馆的这些措施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纸本资源的流通,但是从长远来看,电子资源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地丰富可借资源类型,尤其是平板电脑以及各种类型的电子阅读器。

1.1.3咨询服务无处不在除了设置咨询台的传统咨询外,高校图书馆更频繁地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的虚拟咨询方式,如开通QQ、博客、微博、微信平台,建立学生社区,开发问答机器人全天候为读者提供实时咨询服务等。总之,将咨询融入到用户环境,围绕在用户身边已成为一种趋势。

1.1.4“一门式”服务已成共识“一门式”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中已成共识,设置一个刷卡入口,馆内不再设置进出障碍,可随意带包进入,不同类型书刊可随意带往馆内任何地方,打破了条块割据的状态,为用户提供一个自由畅行的信息空间。

1.1.5自助服务渐趋普及自助服务既可以减少机构的人力支出,又方便读者利用,因此自助设备在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通了自助服务,如自助借还书、自助缴纳罚款、自助文印等。可以预见,自助服务未来将会成为一种主流服务方式,其高级阶段将实现智慧化的服务,通过引入自动感知、情境相关以及一定的语义技术,最终实现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的关联,随时、随地、随心的提供服务。

1.2阅读推广图书馆作为文化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知识的职责,通过阅读推广培养读者阅读兴趣,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其责任和义务。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至此,国内阅读推广工作蓬勃发展,尤其是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在其影响下也开展起来。2014年,在首届全国高校服务创新案例大赛上,入围决赛的32个案例中8-9个为阅读推广案例,而获得优秀的20个案例中8个为阅读推广案例[9];一些高校图书馆经过几年的阅读推广实践的积累,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品牌效益的活动(见表2)。显然,阅读推广活动已成为最活跃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过程中,首先要以图书馆为主体推广机构,辅以校内相关职能部门与学生志愿者组织,建立长效的推广机制;其次,要丰富推广渠道和推广形式,在传统渠道的基础上,多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优势,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再次,一切活动要围绕着读者进行,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和互动,引入激励机制,引导读者阅读;最后,要增强图书馆的显示度,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功能。虽然,高校图书馆推广的阅读活动如火如荼,但是仅依靠图书馆是无法真正促进阅读的,毕竟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是有一定时效性的,如何从本质上强化阅读,提升素养,还是要从教学模式的改革寻找答案。

1.3用户教育信息素养这一概念随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美国德萨斯大学图书馆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使人可以更有效地选择、查找及评估传统或网上资源的技巧”[10]。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协会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概括了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11]。这样,信息素养也被转化为可以评估和测试的指标项目,各国分别制定了相关能力标准。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12]。图书馆学的方法优势以及高校图书馆的机构性质使其在培养用户信息素养方面既有优势又是一种义务。文献检索、信息检索等课程一直以来是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是由于普及面不宽、重视程度不高、教学内容不规范、执行力度不大等原因的限制,使得图书馆在用户教育上收效甚微。在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要朝着多元、深入、体系化的方向发展。首先,要围绕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养成;其次,接轨国际标准,参照结合综合性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和学科性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设计内容;最后,以全方位、立体化的形式开展,内容上包括新生入馆教育、独立学分课程、定期滚动培训、院系专题培训、与专业课融合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咨询/指南式信息素养教育、网络虚拟信息素养教育,形成一种多元化、体系化的用户教育机制。

1.4学科服务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设立了“学科馆员”,开启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进程。随后,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增设学科馆员,开展学科服务。但直到2008年之后,学科服务才开始进入到一个成熟期[13]。目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学术资源征订与推荐;(2)学术交流与互动创新社区,如学习研讨空间、学科服务博客、创新交流平台;(3)学科导读、现场咨询、虚拟咨询、电话服务、短信服务、msn、email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全方位学科咨询;(4)走进院系,了解师生需求,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在院系设置咨询台,直接解决师生的问题;(5)多种形式、类型的信息资源获取、书目管理软件等方面的专业培训;(6)个性化学术服务,包括学术资料检索、专题建设、课题资料、成果储存、学科前沿与热点分析等。当前的机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应该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发展目标,将重点放在支撑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上。首先,融入教学环境,推动教改发展。如今,高等教育已走向开放、共享,逐渐成为合作型、研究型和面向问题解决的团队活动。而开放、交互、动态、问题驱动和创造驱动的高等教育需要新的信息服务。所以,学科馆员服务应该前置,变身为教师的助理,全过程支持高效的交互合作学习。如,上海交大图书馆基于“燃烧学”和“制造技术”两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服务。其次,嵌入科研过程,发挥决策功能。全过程支持各阶段科研活动,在课题申请阶段,提供基金信息、文献调研、科技查新、寻找合作伙伴服务;在课题研究阶段,提供信息检索、研究咨询、信息跟踪、智能推荐、研究态势分析服务;在成果产出阶段,提供选择出版物、投稿帮助、文献管理服务;在成果保存与转让阶段,提供机构库、知识产权服务。如墨尔本大学图书馆的“Researcher@Library”项目,按科研流程分别提供“创意与机会”“获取基金”“管理信息”“出版与共享”“影响力测度”“保存与典藏”服务[14]。此外,考虑到现今的科技创新面对的是海量、模糊、复杂关联和动态发展的知识,科技创新的信息需求在改变,学科服务应该支持高影响力的“弱信息”和“战略性阅读”需求,重视信息的分析、关联和深度挖掘[15]。最后,参与校园生活,助推人才培养。比如,上海交大图书馆开展的学业促进中心项目,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与指导模式,提供了基于兴趣导向的创新型、开放式的精品课程,促进了学生智慧阅读与共享学习,提升了学术科研水平。

1.5空间再造2009年第75届IFLA卫星会上,提出了“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的研究主题,此后空间再造受到国内外图书馆界的普遍关注。空间再造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使图书馆从“书”的空间转变为“人”的空间,打造具有多种功能的且舒适灵活的空间,提供更多的交流和活动机会,使图书馆成为聚集人气、凝聚智慧的场所[16]。具体到高校图书馆,近些年,图书馆场所(包括空间、设施、环境等)作为资源的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认同,承担了多种空间职能,包括信息共享空间(IC)、学习空间(LC)、媒介空间(MC)、学术空间(SC)。各图书馆将空间、家具和设备改造的更加具有组合型、伸缩性、移动性和体验感,将图书馆变成了“变形金刚”式的模块化结构体,以适应多种空间,如交流中心、展示中心、教学支持中心的需要。这种空间再造,实质上延伸了图书馆信息中心的功能,对促进交流、激发创新及改善体验有很大的作用,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强化了图书馆在学校育人中“第二课堂”的作用。

1.6泛在移动近些年,移动技术发展迅猛,以太网速率从10M、100M、1000M到10G,以近10倍速率增长;3G、4G网络广泛应用,WiFi普及进家庭、覆盖到城市;移动终端井喷式增长且智能化功能快速提升。截至2013年底,全球移动用户数达67.5亿,普及率达94.1%[17]。在软硬件快速发展下,移动智能终端真正具备了融合多领域技术的能力,成为承载多领域应用的信息载体,正逐步替代照相机、现金支付、地图、远程控制设备、掌上游戏机、登机牌、门票、现金出纳机、计算器、记事本、指南针等,便携、易用的特点更使其成为全球用户不可或缺的随身物品。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大大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使用时间和频度上从PC端向手机端迁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图书馆服务必须考虑新的需求。粗略统计,在进入“211计划”的112所大学中,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比例超出95%,全国近千所大学开始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18]。目前移动图书馆主流应用主要包括手机网站服务、手机APP客户端以及短信服务。随着二维码的广泛应用,将二维条码应用到数字资源发现平台检索、链接与浏览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微信平台的建设目前虽然远远满足不了服务机构的需求,不过,总算是向前迈出了一步;2013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已推出基于wifi室内定位的图书馆导航服务“馆内通”,通过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和移动设备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在GIS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图书查询的定位、馆内漫游导引、读者位置发现和信息推送、自助订座与读者互发现和交互的增值服务。

1.7发现服务数字图书馆需要揭示和管理数以百计的数据库、数以万计的电子期刊、数以百万计的电子图书、数以千万乃至几个亿的学术论文,还需要汇集和关联外部资源。揭示和管理这些海量电子资源对图书馆是一个严峻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得心应手的工具。电子资源的管理和揭示经历了导航和整合的发展阶段后,近几年,资源发现系统应运而生。对于有大量电子资源的图书馆,目前集中索引式的网络级发现服务已是必须有的产品。发现系统(DiscoverySystem)通过预先收割数据并建立索引,可以实现分布、异构、大量资源的集成检索,并且融入了Web2.0技术,融合了大众信息分析的功能。基于其快速、简洁、易用的特点,也被称为图书馆的Google。发现系统的优势在于以下四点:(1)检索范围和效率大幅提高。实现了全局快速查找,80%以上的检索结果呈现<1秒;(2)检索结果的灵活呈现。根据用户需求对不同字段分配不同权重,对检索结果进行相关度的排序;(3)多维度缩小检索范围(分面);(4)目标对象(全文)的有效获取。通过实时馆藏接口动态查询OPAC系统馆藏状态,包括馆藏实时在架、流通状态及个人空间情况。通过OpenURL接口,动态查询电子期刊收录范围,准确显示资源的获取方式;(5)与外部资源的融合(Mushup)。根据需求对外部资源进行融合,形成自己的特色。如wi-ki词条、封面、读者评论、豆瓣/Amazon网摘等。虽然发现系统很好地改善了检索体验,但依然有几个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如何处理全球发现的透明度;如何更好地揭示本地资源;如何完善发现与服务的同步度;如何提高发现功能的准确度和匹配度。

1.8知识服务知识服务可以说是最能体现高校图书馆增值价值的服务,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都把它看作转型与突破的关键。

1.8.1科学数据服务UKRD2009年调查显示:下一个三年研究数据会有360%的增加[19];2011年《Science》专刊对1700人的调查结果表明:50%的研究者将数据存放于自己的实验室,而91%的研究者所在的实验室无条件存储和维护数据[20]。可见,我们置身于一个庞大、分散、混乱的数据网络环境中。近年来,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世界各国正在建设一个全面的科学数据发现、关联、复用和利用的基础环境。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资源保存和分享的机构,已不再是用户发现信息资源的唯一入口,因此图书馆要最大限度地集成多源数据,建立多源数据间的关联,探索以数据为基础的服务模式,促进知识发现,赋予这个数据网络无穷的活力。国外大学图书馆已率先提供了数据服务,并将其作为最具活力的增值服务。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的社会科学数据服务,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DataManagement、Datastatisticalsoftware与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GIS)datamapping。近5年,国内相关研究文献明显增多,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始关注和尝试。如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构建的跨界科学数据集成检索,CALIS三期预研项目的高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等。高校图书馆在研究数据管理和服务中,一方面可以承担协助者的角色,帮助研究人员描述其数据,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存储格式,提供与仓储和访问相关的引导和服务,保存数据以供未来研究再使用。将数据与其研究环境链接起来以提高数据的可发现和可再利用程度,为研究人员提供利用这些数据的协作工具和空间,提供人力和组织支持,帮助研究人员管理数据;另一方面,更要承担原生数据开发者的角色,将图书馆保存和积累的大量各类型原生数据,包括图书馆管理系统、图书馆应用系统(门禁、预约、座位管理、查新)、电子资源系统、网络访问、新媒体、调研数据、活动数据、馆员知识数据、空间定位数据等进行深入挖掘和利用,进而提升服务品质。如厦门大学图书馆的“酷数据”,上海交大图书馆的“青春阅历”等,以鲜活灵动的方式将图书馆的原生数据展示给了广大用户。

1.8.2支持MOOCs的在线教育服务自2012年起,MOOCs引起了欧美高等教育的一场海啸,深刻影响了高等教育模式。在理念上,MOOCs将高等教育置于全球的公益事业范畴,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公平分享,推动了高等教育民主化的进程;在实践上,游戏化学习、学生互评、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传授方式,形成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生态[21]。MOOCs不仅在影响高等教育,大规模的用户群、复杂的在线学习环境等,也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那么在MOOCs时代,图书馆到底能做什么呢?根据国外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展的MOOCs服务实践,结合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支持MOOCs在线教育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提供阅读清单、整合各平台的开放教育资源。如墨尔本大学图书馆在E-Learningstrategy2012+项目中,由1个馆员负责7个学科,将一手资料集成至课程,为课程提供阅读列表和开放获取版本;(2)处理版权问题。以杜克大学图书馆为例,它对MOOCs的版权支持包括:为教师寻求课程资源的获取许可、许可谈判以及资源的合理使用;(3)开设MOOCs。将图书馆线下教学经验迁移到MOOCs,直接开设MOOCs,嵌入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推进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教育进程;(4)知识关联模型。对大量线上微课程进行元数据描述,以元数据为核心进行再组织,实现教学资源的横向组织、跨专业的整合。

1.8.3支持决策的情报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分析工具的获取与使用便利的优势,开展支持决策的情报服务,作为知识服务的一个新增长点。2012年,上海交大图书馆了《上海交通大学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实力分析》《上海交通大学专利分析》《支持数学学科进入ESI的人员分析》《高端人才引进后的成果及影响力分析》等多个报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在2014年先后了《西电优势学科ESI/SCI论文期刊分布分析报告》和《西电优势学科科研绩效计量分析评价报告》。这些情报服务为学校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的提升、教师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思路,更高层次的服务,同时也彰显了图书馆的显示度。

1.8.4支持协同创新的知识环境构建服务墨尔本大学通过MelbourneResearchWindows和FindanExpert两个系统构建了支持协同创新的知识环境。MelbourneResearchWindows系统整合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研究人员(含研究成果)文档、来自于ISI和Scopus两大数据库中墨大研究人员出版物及其引用情况数据、基金资助情况数据、合作研究情况数据、指导研究生数据等,以可视化的方式,可清晰地在线查看研究人员个体对院系的贡献和对某种学术期刊的贡献,某个院系研究人员合作研究情况以及某个研究人员、某一学科和某一院系的基金资助情况。FindanExpert是基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开发的开源软件VIVO构建的在校内或国际上寻找合适的跨学科科研合作者的系统。该系统可以让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者姓名、研究领域、研究项目、研究基金、研究数据集等,查找在某一方向最为合适的合作研究者。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