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预警机制论文

预警机制论文

时间:2023-05-06 18:28: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预警机制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预警机制论文

第1篇

1.1健全的财务预警机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保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很多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经营想要取得成功就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处于不败之地,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而这些成功的前提就是建立一套灵活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企业在财务和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从而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和意见,为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1.2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财务预警机制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广泛的信息来源,只有充分掌握市场信息,才能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预测。通过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氛围来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企业对于市场信息的收集主要是市场部调研、统计和整理,并将其作为预警机制的依据。市场环境多变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信息不断更新、不断变化。变化之中一定会有很多企业无法适应快速的变化,抓不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因此要想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就要完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让其充分发挥作用,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1.3是加强财务监管,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保障。财务问题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企业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财务的预警和监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财务预警机制能够提前预测出企业将面临的财务危机或者是经营风险,及时为企业敲响警钟,是企业经营管理层能够有所察觉,进而制定有效的措施来预防甚至化解即将到来的危机。而企业就在这一次又一次与危机和风险的较量过程中,一步步壮大起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使得企业再面临类似经营危机时能够游刃有余的度过,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2如何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

2.1设立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部门

现阶段,许多企业没有建立一个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他们也知道财务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但是领导者缺乏前瞻性和长远眼光,无法看到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发展的潜在威胁,也没有意识到一旦这种潜在威胁发生,首当其冲的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换言之就是他们对于财务系统的构建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企业完善财务管理系统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设立完善的内部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而建立灵活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则是建立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手段。因此只有加强引导,设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才能有效预防财务危机,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2.2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收集

财务预警机制是为企业预测风险,在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或是发出警告的系统。作为一个预测系统,需要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比如市场中行业发展数据以及企业自身的各种数据指标。可以说没有这些数据指标,财务预警系统将处于瘫痪状态,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重要手段就是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新时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很多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信息、机遇往往稍纵即逝,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市场显示机遇,将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加强财务信息的收集,才能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给其提供充足的数据和信息,来分析市场和企业发展现状,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加快企业发展。

2.3建立健全基础管理工作

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蓬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建立一个灵活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呢?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灵活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必须有坚实的基础,所以企业在此之前要建立健全基础管理工作。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各个分支系统,以及重要资料技术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整理出一个基本的框架,为企业建立系统性的财务预警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论

第2篇

论文参考文献的撰写是作者自己本身对写作标准的定位,所以说论文的参考文献既包含了技术问题,也包含了对科学的道德问题。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客户关系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写作指导。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彦,梁晓琳.走出客户关系管理的误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3).

[2]佟婷,翁钢民.国内外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6(10).

[3]叶开.如何有效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战略[J].销售与管理,2005(2).

[4]周丽丽.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7).

[5]曾洪.CRM在物业管理中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02(1).

[6]王伟琳,杨悰佁.浅谈物业管理部门的客户关系管理[J].活力,2009(3).

[7]荆宁宁.客户的分类与管理[J].中国质量,2002(8).

[8]季新梅.客户关系管理的价值及实施要点[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5).

[9]苏朝晖.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0]董金祥,陈刚,尹建伟.客户关系管理CRM[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11]张学军,吴潇,刘翠响.CRM实施宝典[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2]罗纳德.S.史威福特.客户关系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908

[13]周学武,魏永平(2004).政府危机管理中的指挥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6:41.

[14]王晓成(2004).公共关系原则与政府危机管理互动性探析[J].学术月刊.5:37.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君如(2003).国家与政府的危机管理[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2]许文惠,张成福(1998).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徐伟新(2003).国家与政府的危机管理[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4]陈秋玲(2010).社会风险危机预警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5]蔡哲远(2011).预警中国[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6](2008).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J].党建研究.6:63.

[7]王仕龙(2008).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初探[J].中国商界.6:190.

[8]顾湘(2009).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论公共危机预警系统[J].资源与人居环境.22:67.

[9]朱建明(2008).完善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思考[J].江海纵横.2:24.

[10]王勇(2010).治理语义的公共危机管理:主体及其角色[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5:32.

[11]刘鹏(2010).城市公共危机预警研究[M],北京沖央编译出版社.

[12]张成福,唐钧,谢一帆(2009).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凤凰网(2011).和田恐怖事件细节披露:恐怖分子悬挂圣战旗帜.20110721.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维平(2006).危机管理的民众技能[J].中国减灾.6:32.

[2]李君如(2003).国家与政府的危机管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3]于嘉,陈平(2011).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建设探讨[J].大江周刊:论坛.2:31.

[4]温志强(2009).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防准备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5]赵路平(2007).公共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媒体和公众关系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6]钟明(2007).我国城市政府预警机制的构建与运行[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7]张翼飞(2006).中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N].人民日报,2006,1(9).

[9]郭红娟(2011).我国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第3篇

论文提要:从企业产生财务困境的角度出发,介绍当前各种财务预警模型,并做优劣对比分析,对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建设提出建议。

一、引言

企业作为一个法人个体,不可避免的问题是生存、发展和获利。由于企业所面临宏观经济、政治、法律等往往具有不可控性,同时企业也因资本结构不够合理及其他企业自身问题,使企业面临各种潜在的风险。如何顺利地化解这些风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是每个企业高管们不得不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财务角度,结合当前国内外一些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建设研究的成果,探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机制途径。

二、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原因分析

企业发生财务困境,起初通常表现为企业短期资金周转不灵,进而由于处理不当,而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入不敷出,甚至资不抵债。结合国内外一些企业走上了“绝路”的案例,通常造成财务危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回收引起的财务危机。资金回收引起的财务危机是企业在产品销售或对外提供服务过程中,由于收回资金的时间和收回资金的数额不确定而引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赊销是企业促销和占领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要承担他人占用企业运营资金的机会成本及到期不能收回货款的坏账损失。长期以来,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确认原则下,企业只注重账面利润,而不注重现金流量,更多的资金被客户占用,使利润虚增,企业陷入严重的资金短缺或不能周转的困境之中。

2、融资引起的财务危机。融资引起的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利用负债筹资而引起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在筹资时未能把握好负债规模、利率和期限,使其在银行或其他机构的不良贷款不断堆积,负债累累,从而造成财务危机。其次,是企业经营不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流动资产中的速动资产不足﹑速动比率过低引起的。

3、投资引起的财务危机。投资引起的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对内或对外有关项目进行投资时,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原投资额不能按期收回,或根本无法收回而使企业遭受损失。这种危机主要是企业不能准确预计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导致决策失误形成的,这种失误严重时直接危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通常过度扩张引起的财务危机在国内时有发生,比较典型的是巨人集团的轰然倒塌。

4、资产跌价引起的财务危机。资产跌价引起的财务危机通常是由于宏观方面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如通货膨胀、政策变化、法律约束及科学技术发展等原因,使投资者投入的资产遭受跌价、贬值的损失,从而导致资不抵债。

5、利润分配引起的财务危机。利润分配引起的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决策者制定分配政策不当,给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如,股利分配率过高,虽短期可刺激股价上升,但却给企业带来偿债能力和筹资能力的下降,给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制约。

三、财务预警模型分析综述

通常企业的财务危机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阶段具有潜在性、不易发觉,而到了质变阶段往往又是“病入膏肓”、回天乏术。如何对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正确预测,把企业的财务危机消除在最初阶段一直是一个值得思索、探讨的问题。综合国内外实证研究成果,财务预警模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一元判别模型。一元判别模型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作为判别标准来判断企业是处于破产状态还是非破产状态的一种预测模型。一元判别模型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比较财务困境企业和非财务困境企业之间某个财务指标的显著差异,从而对财务困境企业提出预警。最早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就是Fitzpatrick所做的单变量破产预测模型。但是,由于该模型利用单一指标作为衡量企业财务困境的指标,很难具有代表性,很容易造成以一带全。因此,该模型应用的范围很小。

2、多元线型判断模型。多元线性函数模型是对企业多个财务比率进行汇总,求出一个总判别分值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模型。它从总体的、综合的角度来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未雨绸缪,做好财务危机的规避或延缓财务危机的发生。多元线性函数模型中应用最广的是Z分数模型。

3、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的目标在于寻求观察对象的条件概率,从而据以判断观察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它是建立在累计概率函数的基础上,不需要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假设条件。Ohlson第一次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破产预测。他通过分析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上的分布以及两类错误和分割点之间的关系,发现至少存在四类影响公司破产概率的变量: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融资能力。

4、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也假定企业破产的概率为P,并假设企业样本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其概率函数的P分位数可以用财务指标线性解释。其计算方法和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很类似,先是确定企业样本的极大似然函数,然后通过求似然函数的极大值就可以得到相关参数的值,接下来就可以利用推算出来的多元概率回归模型求出企业破产的概率。与上面其他模型不同的是,该模型主要是利用P值的大小作为判断企业破产的界限。

5、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通过非财务指标建立的,主要是将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应用于财务预警的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平行分散处理模式,其构建原理是基于对人类大脑神经运作的模拟。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模式识别能力,还可以克服统计等方法的限制,因它具有容错能力,对数据的分布要求不严格,不需要考虑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具有处理自律遗漏或是错误的能力,而且可以处理非量化的变量,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学习能力,可随时依据新准备数据资料进行自我学习训练,调整其内部的储存权重参数以对应多变的企业运作环境。

四、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建议

正是因为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多样性,因此企业在决策财务预警机制时具有多重可选择性。

1、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预测财务指标。不同企业、不同发展时期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正确地根据企业自己的情况选择合理指标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在急速扩张阶段就得注意负债规模的大小,那么就得更多地考虑用负债规模来进行财务预警。

2、模型的选择上,也应当根据企业自己实际能够获得的数据进行选择。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数据往往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时有的数据可能被人为地更改过,这些数据就失去实际意义,就需要剔除以提高预警的正确性。

3、企业应当注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定量分析往往具有客观、易于度量的特点,定性分析则是主观性、模糊性的特点。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与日俱增,这时的预警功能决不仅仅是计算几个比率,对比几个指标所能实现的,必须创建系统的方法库和模型库,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学、财务学、统计学等,在重视定量分析的同时加强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第4篇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管理中存在问题

1.筹资能力弱。农业上市公司的资金需求一般都是通过银行贷款得以满足的,但农业上市公司获得银行的贷款非常困难。很多商业银行认为农业公司投资风险高,对涉农贷款的概念把握不准,使一些比较好的农业项目和企业难以得到信贷资金。农业上市公司常常只能在正常资金融通体制外活动,无论是政府项目还是银行贷款,都难以投到农业企业手里,即使得到部分资金,融资成本也很高。

2.融资结构不合理。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融资比重所占的份额最大的依然是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在融资总规模上呈上升趋势,但其规模大大低于股权融资的规模。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依次为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内源融资,与融资等级顺序理论完全相悖。债务融资的内部结构也不合理,长期债务融资比例较低,债务融资以短期债务融资为主,这种融资特点与农业类上市公司投资回收期长的生产特性相矛盾,不利于农业类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3.资产流动性较低。农业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很小,长期资产变现能力差,价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财务状况容易出现危机。以2005年数据为例:财务出现危机的农业上市公司该指标的均值为-0.22;;财务状况安全公司的均值为0.40,远远高出财务处于安全状态公司的均值。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财务危机事前预警机制

1.提高财务危机防范意识。这是减小财务危机发展的前提条件,要真正有效预防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发生,首先要对公司管理层及员工进行广泛的危机意识教育。其次要提高全体员工的自身素质,提高知识水平,对员工进行必要知识和技能培训,熟知财务危机防范的应对措施。

2.强化公司治理,保证预警机制顺利进行。由于财务危机产生于企业筹资、投资、股利分配、资金使用、资金回收各个资金流环节,因而,在财务预警机制中需要运用公司治理机制,形成一套制衡、约束与信息披露机制,以保证财务预替机制的顺利运行。一是建立健全预警组织机构。财务预警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于公司组织的整体控制。二是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保证预警组织制度的实施,使预警分析工作经常化、持续化。三是建立严谨规范的财务制约机制,尽量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财务危机。四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信息的披露,增加公司决策的透明度,保证财务危机预警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时性与重要性。

(二)完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事中控制

1.提高筹资能力。在项目开发之前,要切实做好现金预算,制定相应的财务计划,提高项目的前瞻性,避免在项目开发中途出现资金短缺、进退两难的局面。随着我国政府逐渐放宽对资本市场的限制,筹资途径多元化,既可以通过国内筹资,也可以尝试通过国内的担保机构向境外的银行、财团贷款。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自己的筹资渠道。

2.合理选择债务组合。从债务资本的流动性来说,应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择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最佳结合;注意合理规划债务的期限,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权衡,以减小风险,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达到最大化。

3.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大多数陷入财务危机的农业上市公司并非因为资不抵债,而是由于暂时的支付困难。因此,农业上市公司总价值要以价值的可实现性和变现能力作为前提,加速资金回笼和周转,提高资产变现能力,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收力度,尽量减少呆坏帐。

4.保持良好的信用。现代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交易为主的信用经济,一旦出现信用问题,将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各个方面。因此农业上市公司要加强应收账款控制,评价客户资信程度,制定相应信用政策,选择资信程度好的客户,保证还贷款的及时性,避免因违规、舞弊等所带来的信用缺失。

(三)加强财务危机应对与化解机制

在对财务危机进行详细评估后,财务危机管理机构应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应对与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危机对企业造成的损害。首先,对危机事态进行初步控制,有效防止危机蔓延。其次,制定完备的财务危机处理计划和操作方案。第三,建立总结与评价制度,不断改进财务危机管理工作。对上市公司整个财务危机管理机制的运转效果进行总结与评价,并加以改进与完善。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相关文章:

1.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探讨我国农业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论文

4.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外适性;专业评估;预警机制

截至2009年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5.2%,普通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中除少部分院校外(主要以地方“211工程”高校)其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这类院校我们称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为了更好地符合社会需求,应用型高校应树立以“外适性”为主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即高等教育在满足学生获得知识技能需要的同时,还应关注对学生的培养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其教学质量应以满足社会经济、用人单位及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为主要标准。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改善教育质量显得日益迫切,作为质量保障的重要模式,专业评估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国际间专业质量相互认可的重要依据。专业评估是以专业为对象,依据评估标准,利用可行的评估手段,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对专业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诊断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它既是对高校各专业的教育质量的评判,也是高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专业评估对高校专业建设具有诊断、鉴定和激励等重要作用,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发达国家高校都有自己的专业评估机构,并与学校各专业发展建立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除在建筑工程领域、英语专业对专业认证制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之外,还没有大规模开展专业评估活动,专业评估只是包含在高等教育评估这个大的范畴内。虽然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校内专业评估,但评估多采用学术为主的“内适性”质量标准,此类型的专业评估很难对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效的调节。如何在内部专业评估中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进一步结合起来已成为高校专业评估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教育管理经验和对专业评估的认识,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外适性”内部专业评估预警机制构建。

一、“外适性”内部专业评估预警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危机管理概念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决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危机管理是指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并减轻危机损害所进行的信息收集与分析、问题决策与预防、计划制定与责任落实、危机化解处理、经验总结与调整的管理过程。任何类型的危机都有一个演变过程,在危机爆发的潜伏期,危机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消除危机隐患,减少危机发生的最佳时期。“防患于未然”是危机管理关键的一步。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警示机制,其已在金融、社会、政治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借鉴危机预警管理这一预防和控制危机的有效手段,将之运用至应用型本科内部专业评估中,建立“外适性”内部专业评估预警机制,提前了解教学质量状况,对专业教学质量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现存专业评估不适应社会需要的现象。“外适性”专业评估是指以专业为对象,建立各专业凸显“外适性”质量需求的评估标准,吸纳行业、企业或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利用可行的评估手段,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对专业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诊断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人才培养质量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据预警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预警机制至少应该具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预见功能。通过对特定指标的研究,找出某些敏感性指标的异常变化并预先指出其发展征兆。这种预见功能是专业评估预警机制的首要功能。二是警示功能。通过对特定指标要项的监测,预警主体可以将有关信息和结果汇总给相关部门,发挥其导向功能。三是化解功能。预警主体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化解风险,这是专业评估预警机制最重要的目标。“外适性”内部专业评估通过有效的预警机制,能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围绕用人需求及时更新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使学校更具有特色。

二、“外适性”内部专业评估预警机制的主要内容

1.人才供求预警

人才供需预警就是高校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将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统一汇总,进行科学分析和对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对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和完善,使得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在最大程度上与企业相匹配。人才市场供求预警包括:首先,在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密切结合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关注政府职能部门对人才需求的定期监测数据,主动了解企事业单位所需人才规格,进行专业应用型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和预测。其次,学校应主动通过各种途径经常地获取劳动力供求的预测和现实信息、就业安置情况以及劳动力供求发展趋势等信息,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对人才供求市场发展规律做出客观预测,以此作为专业设置的参考依据。重视社会用人的反馈,这也是专业人才外适性质量的体现,同时保持专业自身发展的规范性和多样性。第三,了解其他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的设置情况和特色所在,即了解专业人才市场的供给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本校专业发展战略,充分论证新专业的设置和老专业的调整,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实际要求,确保毕业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第四,深入已毕业学生所在单位征求意见,据调查,近年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需要的是那种基础理论知识较强、肯扎实做事,又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才,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内在潜力。诸如此类信息收集和反馈都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2.教学状态预警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把专业称之为课程计划(program),欧美的话语体系下也有不少国家、高校把专业称之为“主修(major)”。专业人才的培养最终要通过课程来进行。国外专业评估实践最终都是落实到对该专业课程的设置层面上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学监控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进行预警。教学状态预警是指学校充分利用对教学过程中专业建设规划等教学文件和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常态化质量监控中采集的信息和数据,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及时预警。具体包括:(1)专业建设规划是否切实可行,措施是否得力,效果是否显著;专业设置是否符合市场需要。(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能否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特色是否鲜明,能否严格执行;是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3)各门课程是否有完善的教学大纲,能否体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4)课程建设的情况。课程是构成专业的基础,也是提高专业质量的根本途径。专业评估体制的确立和发展都将落实到专业课程的市场适应性中,评估的基础都是通过对这些课程质量的检测来达到对整个专业发展质量的评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尤其是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要关注课程的整合和发展,它包括课程体系的综合性、课程内容的前沿性、课程形式的多样性、实施过程的探索性、实施手段的先进性、课程管理的规范性和课程要求的严谨性;充分强调专业的课程要素,把对专业课程要素和课程特征明晰化,而不规定专业课程内容,以鼓励各专业本身根据弹性的课程目标和要素,进行专业课程内容设计,体现专业特色。(5)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预警,要求建立健全学生信息员制度,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相关信息。如果达到警戒线,查询者可以根据看到的不同警示标记,及时改变对策,采取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

3.教学质量预警

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教学质量预警是通过对教育水平和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对教风、学风和毕业生质量几个方面进行预警。主要包括:(1)教风。主要考察教师治学是否严谨,是否能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其中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评教,虽然学生对教学评价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主观因素,但学生是教学工作的受益者,理应最有发言权;对学生评教的结果要结合教学督导、领导及同行评价等综合考虑,进行科学处理。(2)学风。主要考察学生勤奋好学、遵守校纪校规和考风考纪的情况,学校及二级学院还要关注学生考研的报名和最终录取情况,学生考研情况某种程度上对学风建设有促进作用。学风监控过程中任课教师的教师评学最有参考价值。(3)毕业生情况,是指学校产出质量。 专业评估应该落实到学生层面,强调学生的质量是专业评估的重点。发达国家的专业评估非常强调对学生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详尽的目标设定,要求学校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上,能够达到一定的目标,教学质量控制强调的是学生的成果与技能获得。在整个评估指标体系中,我们应该把学生业绩、作业情况、国家考试的通过率、毕业生的专业成就,特别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方面作为质量审查的重点。同时,毕业生结合自身参加工作后的亲身体验,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的建议,更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并进行认真研究,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意见列入专业评估系统,重视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完成社会工作的综合能力,凸显专业评估在专业发展和人才适应性的双重要求,体现学校专业评估结合了内生性和专业人才“外适性”质量的共同要求。

三、实现“外适性”内部专业评估保障机制的条件

1.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保障

通过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畅通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促使专业科学合理并符合学校教学组织管理体系,以把握教学规律、规范教学秩序,使得教学质量的监控落到实处,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成立内部专业评估机构,这是评估顺利进行的组织机构保障,制定校内专业评估机构正常运转的规章制度,规定评估机构的职责权限和岗位责任,为内部专业评估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建立由管理专家、学科专家、评估专家、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多方参与的专业化评估专家队伍。教育管理专家从专业自身建设、教学管理(组织)、职能部门等多方面去判断和划清问题产生的根源;评估专家为评估提供技术支撑,让评估信息尽可能地被充分利用;学科专家既可以对专业教学质量作总结性评价,也可以对专业教学隐性行为、潜在状态和期待样式进行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则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求职人员需要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把社会人才需求规格反馈给学校,为学校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依据。评估专家的多元参与,有助于优化评估专家队伍结构,发挥各自优势,为科学高效地开展专业评估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第三,聘请专业发展顾问。邀请企业界专家对学校的专业进行定期的监控和评审,将评审结果作为“外适性”内部专业评估的重要参考资料。条件允许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可对每个专业专门委派一位领域专家作为该专业发展顾问,从专业设置合理与否、学生学业成就如何、专业评审合理三个方面对该专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第四,健全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对教师、学生、毕业生、社会和用人单位反馈的问题或意见,及时调查、反馈,帮助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及效果。通过整改措施的验证,提出新的目标和标准,形成螺旋上升的教学质量目标,达到持续的质量改进。

2.师资队伍保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学生与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体,高校的师资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差异,对学校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其教师队伍的特殊性。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从事职业岗位实践,才是应用能力获得的最佳途径。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历应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重点之一。其次,师资队伍设置需要有统揽全局、熟知该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且具有开创精神的带头人,同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能胜任本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对现有专业的改革不能只是简单看成课程的归并和调整,而应看成是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并赋予专业新的内涵,同样要有进行开拓性工作的专业带头人及其所带领的教学科研团队。第三,重点考查教师队伍的三要素:经历结构,指入校已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师占新任专业教师比例;应用能力结构,指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占全体专业教师比例;组成结构,指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占全体专业教师的比例。

3.教学条件保障

教学条件保障主要包括实践条件、教材建设、图书资料等方面。首先,实践条件保障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实践环节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与理论教学不同,实践教学比较直观、感性,通过动手去触摸、操作、探索,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需要投入足够的经费,以使专业实验设备能够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实验室要比较先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在总的实验课程中要占一定的比例,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同时,实验室要提高对学生的开放率。其次,教材建设情况是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可以促进专业建设,又可以促进学科建设。因此,要有合理的教材建设规划,注重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对发展迅速和应用性强的课程,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并根据教师和学生所做的教材评价把不适用、不合格的教材淘汰。多选用省部级以上统编或获奖的优秀自编教材,有条件的专业,要做好适合本校应用型培养定位的专业教材的自编工作,包括理论课程教材和实践课程教材,将应用型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内容,并组织出版有特色的应用型教材。第三,有与办学层次相适应的充足的图书馆和信息资源支持教学和科研,为实现办学使命和目标提供保障,能随时为学生智力的、文化的和技术的发展,提供方便的支持。

第6篇

关键词:监狱体制改革财务规范运行动态协调长效机制

监狱体制改革条件下监狱企业财务规范运行机制的的动态协调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协调主体,协调内容,协调目标。

一、监狱企业财务规范运行动态协调长效机制的协调主体

在监狱企业财务运行的动力机制中,监狱与企业联席会议在监狱党委的领导下,它起着动力传导“中继站”的作用;在决策机制中,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监督机制中,它起着“交换机”的作用。监狱与企业联席会议是监狱体制改革后财务规范运行机制协调的主导力量。尽管其他财务管理利益主体在监狱企业理财中也会进行局部或部门之间的运行协调,但真正能够对财务运行机制进行整体和全程协调的只能是监狱与企业联席会议。

二、监狱企业财务规范运行动态协调长效机制的协调内容

1、财务管理程序协调。公司理财的程序一般包括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评价三个基本环节。(1)财务计划协调主要包括:出资者财务目标与经营者财务目标的协调;长期财务目标与短期财务目标的协调;财务目标在各层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2)财务控制协调主要包括:季度和月份财务实绩与年度财务目标的协调;部门实绩与公司整体目标的协调;责任目标与修正目标之间的协调。(3)财务评价协调主要包括:实际绩效与奖惩标准间的协调;实际绩效与财务目标之间的协调;本期财务评价与下期财务计划之间的协调等。

2、财务管理内容协调。监狱企业理财一般包括筹资、投资、资产营运和收益分配等方面的内容。理财内容协调的目的在于按资本运动规律的要求进行理财,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理财内容协调主要包括:筹资与投资之间的协调;投资与资产营运之间的协调;资产营运与收益分配之间的协调;收益分配与筹资之间的协调;投资与分配之间的协调;筹资的规模、结构、成本及时机的协调;投资规模、结构、方式及时机的协调;资本营运中的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协调;收益分配中各主体利益的协调等。

3、财务管理自协调。要建立完善的财务运行机制前提必须扩大监狱企业财务自和财务审批权,保证监狱企业财务活动的独立性。企业财务管理的自包括筹资自,投资自,营运自,分配自。在新的监狱财务管理体制下,应赋予监狱企业更多的财务运行自力,以保障监狱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三、监狱企业财务规范运行动态协调长效机制的协调目标

财务运行机制协调的目标应着眼于确立公司财务政策、建立财务反馈机制和预警机制,把运行机制的动态协调寓于监狱企业的规范运作之中。

1、确立监狱企业财务运行政策。财务政策应具有相对稳定性、连续性和针对性。财务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筹资政策,是关于筹资规模、方式和渠道、筹资风险防范、资本结构设计与调整的一系列问题的规划与策略;投资政策,是关于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时机、投资方式、投资结构的安排与谋划;资产营运政策,主要是对流动资产的配置和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收益分配政策,包括企业的税收筹划、股利政策和留存收益等事项的策划。

2、建立监狱企业财务反馈机制。反馈机制是指以系统活动的结果来调整系统活动的作用方式。建立财务反馈机制,一方面是及时获得企业财务状态信息,反映管理当局对董事会决议的贯彻情况和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及时贯彻针对反馈信息所做的政策调整。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把财务运行过程中与财务风险密切相关的财务指标联系起来进行风险控制的方法。

(1)筹资成本与投资收益联系控制。如果投资收益大于筹资成本,则企业有利可图,筹资成本与投资收益联系控制就是要确立投资收益对筹资方案的否决机制。具体保障措施有: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建立资金投入产出效益保证机制,抓好资金的源头控制;建立灵活有序的资金循环机制,抓好资金的流程管理控制。

(2)资产负债率与资产报酬率联系控制。监狱企业必须对债务规模及结构进行控制,控制的方法是把资产负债率同资产报酬率结合起来。如果资产报酬率高于负债的资金成本率,企业可以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则可以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反之,企业则必须控制资产负债率,降低负债规模。

(3)现金流出量与现金流入量联系控制。监狱企业财务部门应当根据未来现金流出计划组织现金流入,包括营运活动现金流入、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以及投资活动现金流入。现金流入要与现金流出保持一定的对称性,包括数量结构和时点上的对称性两方面,即不仅在数量上而且要在时点上使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保持一致。现金流出量与现金流入量联系控制就是要确立起现金流入量对现金流出量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 全国会计师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办公室:财务管理[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

[3] 刘群:企业财务管理[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4] 乔世震:最新企业财务通则讲解与应用[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第7篇

Li Lianjin; Wang Mingxian

(①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系,天津 300134;②天津商业大学机械与包装工程系,天津 300134)

(①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Tianjin 300134,China;

②Department of Machinery and Packaging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Tianjin 300134,China)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和特点,然后提出建立优秀教师流失危机的预测与预警机制,构建优秀教师流失危机的预警指标体系和危机管理运作方式,探讨相关的优秀教师流失危机的管理对策,期望能促进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健全和持久运作。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ss of talents firstly, and then puts forward establishment of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of the loss of excellent teacher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arly-warning index system and crisis management mode of operation of loss crisis of excellent teachers, discusses related management measures on loss crisis of excellent teachers, which hops to promote lasting operation and perfecting function of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of school.

关键词: 优秀教师流失 危机预测 危机预警 危机管理

Key words: loss of excellent teachers;crisis forecast;crisis warning;crisi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273-01

0引言

人才市场是开放的市场,优秀教师资源是流动的资源。当优秀教师离职作为学校人力资源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时,我们有必要建立一整套针对优秀教师流失的危机管理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学校要做的不再仅仅是针对个案进行管理,而是要切实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大事来抓,从而避免优秀教师的流失可能给学科建设带来的巨大损失。上升到组织战略高度,来切实解决这项问题。

1优秀教师流失的原因和特点

①学校管理原因。从学校管理职能方面讲,导致学校优秀教师离职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管理本身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机关臃肿、管理者素质不高、任人唯亲、未能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合理的奖励制度、未能建立针对优秀教师的长期培养计划和学术气氛存在问题等。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学校优秀教师频频离职。②个人原因。因个人原因离职的优秀教师,一部分是将学校当作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跳板,在学校工作对他们而言就是为了获得科研和教学经验,一旦达到目的,他们就会选择待遇更高、发展空间更大的学校服务;另一部分是因个性和价值观的差异,学校的环境防碍个人的晋升渠道和业务发展空间,人际关系失调等。③外界原因。一般来讲,各学校流失的优秀教师并没有转做他行,其中绝大部分直接加盟了其他学校,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因为学校之间的科研项目申请和发表学术论文具有非常高的替代性,其中职称结构和要求也极其相似。正因为如此,学校培养的优秀教师等极易得到竞争对手的青睐,后者为吸引这些优秀教师加盟,往往开出优厚的条件加以猎取,这也是学校优秀教师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2基于优秀教师流失的危机预警机制

优秀教师流失使学校各项职能活动遭到巨大影响甚至被迫中断,正因如此,优秀教师流失才被看作是学校的危机。优秀教师流失危机管理就是指对学校人才安全管理中各种潜在或现实的危机元素在其尚未产生破坏性影响之前预先采取行动,防患于未然,将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危机管理要求学校预测并及时发现市场的发展变化和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给教师稳定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制定并实施消除不良影响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从而保证学校人才队伍的稳定。学校应该基于优秀教师流失的危机管理主要是从优秀教师培养计划、优秀教师现有存量、结构、效益、成长等角度出发,围绕学校优秀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一套集指挥、行动、支援、保障于一体的预测和预警管理系统。

①优秀教师流失的危机预测体系。预测应该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以及现状分解,参考外部市场环境和地域情况,做到确保重点学科领域的需要。一般而言,教师资源预测包括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分别指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而对未来所需要教师数量和种类的估算;学校内部教师资源的调配能力以及学校外部教师资源供给状况的分析。②优秀教师流失的预警机制。预警是综合各种因素采取复合指标对变量现状及未来趋势所处范围做出界定,提出后续处理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学校优秀教师流失的预测预警工作是确保学校教师资源功能正常、良性运作的首要环节。要使危机管理机制有效运行,进行学校教师资源战略规划和目标细分、以及情报收集和分析固然重要,但是关键在于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范

3优秀教师流失危机的管理对策

①做好招聘和录用教师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加大招聘投资力度,采用标准化结构面试、素质测试、评价中心等现代手段来确保教师的素质,保证招聘教师的个体态度、能力、素质、价值观念、对学校的接受程度等指标符合相应的岗位要求,减少教师流失率。另外,晋升制度是否合理也是稳定教师的重要条件,学校可以通过招聘成功率和人动率等进行监测和控制。②做好薪酬福利管理工作。学校的工资收入差别是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健全合理的薪酬应该满足其公平性、竞争性和激励性,要在内部适当拉开差距,体现按贡献分配和按劳分配的结合,确保薪酬的横向、纵向公平。同时,在福利待遇方面,我们要做到对优秀人才做一些特殊的照顾,使人才感受到学校及领导的重视,这也是对教师工作的一种肯定,学校福利待遇可以作为一种认可和奖励,使人才感受到归属感和义务感。促使他们更加愿意留在学校,以后更好的为学校工作。③加强对优秀教师流动的立法管理。目前,中国大学最缺乏的是学科带头人,特别是优秀的世界顶尖级学术带头人。没有完善的立法就不能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人才立法就是要使人才流动中的交换关系和市场运行法制化,建立一套符合市场规律的法律体系,对人才流动行为用法律加以约束和保护,使不合理的人才流动受到强制性约束。

4总结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学校的优秀教师流失问题,我们要制定和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开发一种防止优秀教师流失的预警管理系统,在学校形成一种可以留住人才的文化氛围,促进学校对优秀教师人才管理的战略性开发,保护教师的各项利益,营造一个公平合理、良性竞争的氛围,在福利待遇方面,对优秀教师实行激励措施,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方式留住人才,保证学校和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最终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刘刚.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黄维德.企业在人才流失中的利益保护[J].人才开发,2004,(2),10-11.

[3]罗帆,佘廉.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8(4),10-14.

[4]周彬,江擒虎,周军.科技人员的压力分析及压力管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4),62-66.

――――――――――――

第8篇

经过火热的六月高考,好多考生和家长又该抓耳挠腮了。

缺乏兴趣的读书,无疑是坐老虎凳、被灌辣椒水,在这种高贵的炼狱中,能咬紧牙关挺过去的好汉,完全有资格充实到某某“第三梯队”里去。还是爱因斯坦那句颠扑不破的老话管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其乐无穷!然而,只顾“兴趣”,问题又来了,如果就像《庄子·列御寇》里的朱泙漫一样,跟支离益学宰龙的本领,虽然学得兴致勃勃,把个“千金之家”都散了,三年技成,却没法子“顺利就业”,连个比画比画的对象都找不到,这就太糟糕了。

我们不能只讥讽学生的热情和“盲目的兴趣”,关键还是那个“支离益”太强势了,如果不是“支离益”的专长、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莫名其妙地突出,“朱泙漫”不受偶像的蛊惑,就可能以后在就业市场上不会非常地尴尬了。

我们国家高校的专业设置有多少可以摆脱教授“屠龙之术”的嫌疑呢?

据我所知,有的高校完全是“因人设专业”,说得好听一些,是校长、教授、政府或董事会等多方学术权力和利益“博弈”的结果;而有的高校则是照葫芦画瓢,看到人家的某个专业很吃香,就一拥而上。至于自己的实力如何,以及如何“建立专业设置和人才供求的预警机制”,就另当别论了。

高校固然不可能像夜色朦胧中“大排档”那样,可以极其敏捷地对“城管”的喜怒无常作出反应,即使有“预警机制”,也难免是“泰坦尼克号”的一种中国式表达——以船长为代表的人事先安排好家属的撤离,头等舱旅客最先得到警告,其他的旅客“努力自救”后方能觅得余生。大多数的毕业生向来不曾苟且,却饱尝在冰海里挣扎的滋味。

目前,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一般老百姓的子女上大学确实已经变成了一项典型的风险投资行为了,经不起些微折腾。填志愿,仅仅为了“就业”,为了找“饭碗”,似乎也有些“低俗”,但又是很实际的问题,很少有人敢不考虑“就业收益”。

这几年来,高校的“热门就业”的专业呈现了“河东河西”的景象,风水轮流转,所以,研究却把握不住“方向”的学者又在矜持地表达——“大学不能以就业为导向”;“ 大学应该是对人的一种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具体工作技能”。对于这种高品位的“观念”,一定有好多人转不过弯来。长期以来,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大学文凭就等同于“基本素质”。在“杨家将大破天门阵”里,大家恭请杨五郎出山,他推说“洒家”的斧头柄沤烂了,非穆柯寨的镇山之宝——降龙木不可。而现在,大概没有多少单位会看重几乎人手一根的“降龙木”了。

大学应该适应社会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特别是要根据新的社会职业、新的知识发展和技术进步设立新的专业,而淘汰一些旧的专业,尤其是以“支离益”为领军人物的专业。而特别要强调的是,一些能够促进社会公共事业进步的专业,比如历史、哲学等,因为冷门,因为就业“困难”,暂时未必能够激发起考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政府认识上的创新和适当的“倚重”或许可能改变局面。说到底,还是个体制问题。

在日本,学生考入大学以后,并不马上分配专业,前两年都是基础教育,后两年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再确定专业和论文方向,这时再进入专业,就可以很有目的地选修课程了。这是不是将兴趣和以后就业“统一”得比较科学的办法?

记得易中天先生的女儿填报高考志愿时,他给了四个原则:兴趣、优势、创造、利益。“因兴趣而有动力,因优势而有能力,因创造而有潜力,因利益创造收益”。简单明了,或许倒真能解决一些“困惑”。

第9篇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政府树立危机意识,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健全危机管理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全过程的危机管理机制;建立多边合作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论文关键词:危机管理和谐社会政府

1.树立危机意识,掌握危机管理知识。提高危机管理的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知道,今天的危机已呈现常态化,今天的社会时刻都有危机发生的可能。因此,作为危机处理的主要指挥者和组织者,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危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危机不仅仅在资本主义社会比比皆是,层出不穷,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屡见不鲜,难以避免。”

2.建立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部门,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公共危机管理是各级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和责任。就社会现实情况看,应对各种公共危机已不再是政府偶尔为之的任务,而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常态职能。这就要建立常设性的专门危机管理部门,统一指挥重大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工作。然而,我国有些地方的政府危机管理系统却缺乏专门、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当公共危机出现后,主要依赖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临时机构来进行危机管理。这些临时机构,一方面缺乏对危机的预测、预警工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危机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应有的培训和处理危机事件的经验,必然影响危机处理的效果。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在地方各级政府内部,成立一个专门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公共危机事件。

3.建立全过程的危机管理机制。有效地预防、回应、化解和消弭各种危机

根据危机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危机大致要经过危机的爆发、持续、消失三个阶段。政府完整的公共危机管理应该包括危机爆发前的防范预警、危机持续中的应对处理和危机结束时的善后总结三个过程。为此我国政府加强危机管理就必须在危机预防、预警、处理及善后等各个环节上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健全各方面的制度和机制,着力构建全过程的危机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危机预防预警机制。从危机管理的目的和效果来说,危机预防比危机处理更重要。政府管理的目的是“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加强危机管理,重要的、也是必须的就是要加强危机预防,以减少和避免危机发生,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机。一是,各级政府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自我诊断,对发生在辖区内的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查找自身工作的薄弱环节,从源头上扼制危机的发生和扩大;二是,建立一个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捕捉、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对事态的发展和应对措施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建立危机应对处理机制。危机不可能绝对避免,一旦爆发危机,从政府角度来讲必须运用所有的资源开展危机救治,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快速、有效遏制危机的发展和升级,迅速解决危机,以尽快恢复社会秩序。其一,实行强制性干预,保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要对付危机,政府中枢决策系统就必须享有发号施令的权威,并且可以制定和执行带有强制性的政策。在危机状态下,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和快速处置危机的需要,政府有必要依据有关法律规定,采取多方面非常态管理措施,使各级政府在危机状态下能依法行政,果断采取措施,及时化解危机;其二,建立危机管理的监控系统,密切关注危机的发展变化,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其三,探寻危机产生的根源。危机产生后,对社会和公众心理影响巨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危机产生根源的不确定或不明确,从而引起恐慌。探寻危机根源一方面可以暂时安抚公众心理情绪,保持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的前提;其四,确保信息公开。危机事件所涉及的公共信息应该及时、公开、真实地披露,降低公众获取信息的成本,稳定公众的信心。

第10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资本结构;治理结构;财务活动

1引言

知识经济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面临竞争,从物质资本拓展到无形资本,从线下交易拓展到线上交易,从直接价值拓展到间接价值,这些新的变化给中小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其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管理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资金运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给企业造成实际财务成果与预期相背离使企业蒙受损失的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来自于企业的外部与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有国家的宏观政策、经济走势、法律法规、市场环境等,内部环境主要有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资本结构、内部控制、财务活动等。本文主要从内部环境方面浅议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当前部分中小企业战略目标模糊,没有确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没有设立财务风险管理的专门机构,使企业管理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中,企业的投资行为总是体现为短期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重心从物质资本转移到了人力资本,企业应该构建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确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高层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明确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设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预警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使管理层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财务损失。①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编制滚动式的现金流量表,就短期来说,一个企业能否持续经营关键是有足够的现金流而不是能否盈利,所以准确地编制以周、月、季度、半年度、年度为周期的滚动式现金流量表可以为企业及时提供预警信号,实现现金的动态管理,及时采取对应措施,保证企业的现金流,减少财务损失。②建立长期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设置如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综合指标体系,重点测试现金流量/总负债、总负债/总资产、净利润/总资产等财务指标,重视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综合分析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有效财务预警系统的前提,企业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是保障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所以企业必须健全财务制度,做好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核控制等工作,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预算,消除隐患,实现对经营活动各种风险的防范。

3完善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大多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治理结构失衡,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即使是股份制企业也大多一股独大,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企业的决策都是一人说了算,不能体现集体股东的意志,使得财务风险凸显。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性是防范企业风险的基本前提,针对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应该进行产权改革,逐步实行产权社会化,为实现企业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柱[1];针对一股独大企业,一方面政策限制要求第一大股东上市前不应该超过相应股份,同时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规范独立董事职责,赋予独立董事一定的权力,监督控股股东,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构建制衡决策机制。

4优化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的核心问题,首先,中小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决定了其权益资本来源单一,制约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其次,资本结构极不合理,平均资产负债率过高,给企业带来了筹资风险与财务危机;再次,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物质资本的增值性来源于人力资本,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仅仅注重物质资本的筹集,无视人力资本的规划。资本结构优化是企业增强财务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为此,中小企业首先应实现产权多元化,改变股权结构;其次,控制资产负债率,建立以筹资结构、资产结构与投资结构为整体的资本结构,有效利用企业现有的各种闲置资产,通过有价证券及物质资产抵押贷款、租赁等渠道融资,建立资本积累的约束机制,提高资本自我积累比例;再次,新经济时代,将人力资本折算成股份,与权益资本、负债资本一起构成企业新型的资本结构,通过包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优化组合,使得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

5防范财务活动风险

5.1网络与高新技术风险的防范

新经济时代,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的大大加快,信息不对称风险也将随时发生,为此,应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广泛获取市场信息来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建立共享的集成数据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而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加大了存货、产品设计、开发风险,为此,企业可以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进行摊销,降低知识更新过快带来的风险。

5.2融资风险的防范

首先进行融资管理的创新,知识经济时代融资的重点应有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以深圳华为公司对人力资本产权量化的初步尝试成为我国融资创新的起点,而知识资产证券化也逐步得到推广,所以新经济时代摒弃“以物为本”的传统财务筹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理念,实现融资与融智的统一,拥有高端的财务人才是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基础保障。其次,中小企业因受政策性融资条件的限制,很少能筹集到长期资金,存在“短融长投”财务异化行为,资产期限和债务期限错配,财务结构失衡,需要有不断的滚动资金链来维持,一旦银行收紧放贷,企业将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所以一方面做到资产期限和债务期限匹配一方面多渠道引入股权投资,减轻财务风险;再次,根据利率、汇率的走势,合理把握借款时机,当汇率、利率处于下降趋势时,尽量少筹资或者采用浮动利率的方式,反之,当汇率与利率处于上升趋势时,应该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且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5.3投资风险的防范

投资风险最终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一些中小企业不考虑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盲目投资,最终亏损甚至血本无归,造成财务状况恶化。企业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寻找市场机会,走专业化经营的道路,建立和健全投资项目评估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积极争取有优惠政策的基金项目;积极参与社会保险,建立健全风险转移机制,采用保险合同转移风险和期权金融工具等转移风险[2]。

5.4担保风险的防范

中小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已经成为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外在因素及企业管理者决策失误甚至违法担保等自身原因给对外担保带来或有负债的风险。企业应该严格规范担保业务操作流程,对申保人资质、财务信息、市场份额、发展前景及信用状况进行全方位的事前实地审查,建立限额授权审批制度,认真落实反担保措施;事中必须建立担保业务跟踪报告制度,将担保业务融入单位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动态管理,做到事中控制与事后补救紧密结合。

6强化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知识资本逐渐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核心资本,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与信息不断更新与应用之上的,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及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财务人员对风险数据把握的准确性,保证企业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7建立财务风险经济责任制

企业应该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制度,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制,在全企业树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观念,将责、权、利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使所有员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总之,新经济时代的财务风险管理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以良好的内部控制为前提,以预警机制为保障,对财务活动进行全员风险管理,才能真正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荆哲.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158-159,160.

第11篇

关键词: 学籍管理 学业预警 学籍管理员

一、现阶段国内高校学业预警的现状

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考录取率的持续上升,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式教育逐步演变成大众化教育。这种演变固然提高了整体国民的教育素养,但是造成部分生源质量明显下降的现象,如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达不到高校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导致留级、跟班试读、退学、无法获得学位等严重后果,不仅妨碍了学生自身的前途发展,而且给其父母带来了思想上、经济上的双重负担,更干扰了高校正常教学秩序,降低了高校的教学质量。

针对这种情况,江西理工大学于2006年在全校范围内首创性地推行“学业预警”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江西理工大学首创学业预警制度以来,很多高校针对学生学业成绩不合格、毕业学分不达标等问题,纷纷推出了相似的“学籍预警”措施,这些高校预警措施都属于“学业预警”机制的范畴,因为它们都有类似的提出背景、实施办法,其最终目的都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这些预警措施的实施都大大降低了学校的退学率和留级率,挽救了大批学生。

2007年8月,教育部在《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新闻会上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其中就包括“学业预警”。教育部就“学业预警”这一新词语做了解释:它是一种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最初实施者是江西理工大学推行的“学业预警”制度,分为期初预警、期中预警和期末预警三个阶段。学校主要是通过在学习进度推进的不同阶段,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对缺课达到一定数目的学生采取提醒、教育等预先警示方式予以指出并责令改正。

至此,“学业预警”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校管理形式和专门术语,正式得到教育部和学界的认可。

目前学界对“学业预警”的定义为:学业预警是学校依据学生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学生每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针对学生已经发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业困难,及时警示、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补救和防范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信息沟通和危机预警制度。

二、不良学籍异动与学业预警的内在关系

不良学籍异动特指因为成绩原因而造成的留级、跟班试读、退学等学籍异动现象。

由于学业预警是针对学生已经发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业困难,及时警示和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信息沟通和危机预警制度,因此从本质上说,不良学籍异动与学业预警是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因为为避免学生出现因成绩不佳而引起的留级、跟班试读、退学等不良学籍异动现象,各大高校才大力推行具有主动性、超前性、互动性的学业预警,所以成绩不佳而引起的留级、跟班试读、退学等不良学籍异动现象是“因”,大力推行具有主动性、超前性、互动性的学业预警是“果”,如果没有这些不良学籍异动现象,学业预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三、学业预警的预警等级、工作流程、特点和成效

笔者以×大学为例,详细论述×大学学业预警的预警等级、工作流程、特点及成效。

(一)学业预警的预警等级

×大学学业预警分为学业警示、跟班试读预警、退学预警三个等级,具体如下。

1.在校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予以“学业警示”。

(1)在校期间累计不及格达到15学分者;

(2)一年级学生,累计不及格达10学分者;

(3)毕业班学生,在校最后一个学期仍有不及格课程者;

(4)毕业班学生,在校最后一个学期公选课未达学校要求者;

(5)毕业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仍未通过者。

2.在校生连续两次因不及格学分而被“学业警示”者,予以“跟班试读预警”。

3.在校生累计三次因不及格学分而被“学业警示”者,予以“退学预警”。

(二)学业预警工作流程

学业预警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各学院分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领导、教学秘书、辅导员、班主任应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业完成情况,共同做好学业预警工作。学业预警工作流程如下。

1.教务处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情况统计学业预警学生名单,并向相关学院下达学业预警学生名单。

2.各学院向学生提出书面预警,根据警示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向学生家长寄发《学业预警通知书》,提醒家长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配合学校督促学生努力完成学业。

3.各学院对预警学生安排面谈并做好记录,以了解学习困难的具体原因。对于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所在学院应及时与任课教师联系,共同制订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方案,并做好有关辅导安排。对于有心理障碍、生理或其他问题的学生,学院应及时与学校心理咨询(医疗)机构联系,制订帮扶方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4.各学院建立学生学业预警档案,及时做好以下学业预警材料的归档:

(1)各学院对被预警学生的谈话记录;

(2)《学业预警通知书》的邮寄存根;

(3)家长寄回的反馈材料等。

(三)学业预警的特点

×大学学业预警的特点如下:

1.以累计不及格学分为主要预警依据。

由于不及格学分是造成学生留级、跟班试读、退学的根源,因此×大学把累计不及格学分作为学业预警的主要预警依据。事实证明,只要学生能够有效降低或者消除不及格学分,那么就不会出现留级、跟班试读、退学等严重后果。

2.重点突出毕业班的学业预警。

毕业班的学生能够正常毕业、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是每个学生乃至整个家庭的期望;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圆满地完成了大学学业,就看其是否能够正常毕业、是否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因此×大学重点突出毕业班的学业预警。

针对毕业班学生,学业预警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学生没有任何不及格课程,而且公选课必须达到学校要求。此外,学生还必须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因为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否通过直接关系到×大学毕业生是否能拿到学位证。

3.提高大一学生预警门槛。

部分大一学生考进大学后,由于没有高考的压力和家长的监督,再加上高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于中学的管理宽松很多,于是放松自己,出现旷课、逃课、沉迷网络等荒废学业的现象,进而导致留级、跟班试读甚至退学等严重后果。

如果学校能在学生大一的时候就做好预警工作,那么不但能够在最早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帮助学生发现学业问题、解决学业问题,而且能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学的学业预警不仅从大一抓起,而且提高大一学生预警门槛。除毕业班外,其他年级学生累计15个不及格学分进行学业预警,而大一学生累计10个不及格学分就进行学业预警。

(四)学业预警的成效

现以×大学Y学院为例,其各学期学业预警情况如下表所示:

×大学Y学院历年学业预警人数变化表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自从实施学业预警以来,每学期的预警人数直线下降,从52人降至12人;预警学生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也随之直线下降,从6.48%降至1.42%,这充分说明学业预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由此可见,×大学自2009年实施学业预警以来,全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增强,毕业班学生的正常毕业率和学位获得率显著提高,全校学生的留级率、退学率有效降低,全校学风焕然一新。此外,通过学业预警,也加强了学校和家长的有效互动和密切联系,得到了全体家长的大力支持。

四、学业预警对学籍管理的意义

(一)学业预警是学籍管理的大胆创新

以往的高校学籍管理多采取“事后处理型”。例如,对于不及格学分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学生,学籍管理者一般生硬地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本校的《学籍管理规定》相关条款,对成绩不佳的学生实行留级、跟班试读甚至退学等学籍处理措施。这种生硬的“事后处理型”管理模式,不仅没有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没有考虑到被处理的学生及其家长的感受,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有“守法待罚”之嫌,根本不符合现阶段高校学籍管理的实际,更不利于未来高校学籍管理的发展,同时也容易引起学生及其家长与学校之间不必要的冲突和纠纷。

学业预警一改以往学籍管理被动的“事后处理”,主动对有不及格学分的学生进行预警、监督和引导,警示、帮助学生尽快处理好学业问题,防止学业继续恶化,将成绩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学业预警把以前事后被动、生硬的学籍管理转变成事前的预防管理和事中的积极管理,从而大大减少了高校的不良学籍异动,所以学业预警是学籍管理的大胆创新。

(二)学业预警是学籍管理的有效补充

学业预警不属于处分,其本质是一种信息沟通和危机预警制度,也是一种新型的高校管理形式。它的本质决定了它是学籍管理的有效补充。原因如下:

1.学业预警首创性地增加了家长管理环节。

以往的学籍管理只是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一般都是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然而几乎每个班主任、辅导员都工作繁忙,要管理的学生也很多,不可能对成绩有问题的学生做到时刻监督、时刻帮助,所以效果不佳。

而学业预警首创性地增加了家长管理环节,家长作为管理者积极参与到自己孩子的管理、监督当中,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为家长能够做到全天候、全身心地监督、帮助自己的孩子,因此学业预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学业预警填补了学籍管理的空白。

以往的学籍管理有空白,那就是没有给有学业问题的学生一个缓冲期,即学生一般被发现学业有问题了,就直接面临着留级、跟班试读、退学等严厉处罚,这中间没有任何缓冲期,使得很多学生没有“浪子回头”的机会。

其实学业有问题的学生一般都有着明显的发展轨迹,即“出现学业问题发现学业问题学业问题恶化面临学籍管理处罚”,如果早在学生“出现学业问题”时,学籍管理者就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醒,那么将会给很多学生一个宝贵的缓冲期来解决问题,从而避免留级、跟班试读、退学。学业预警则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从而填补了学籍管理的空白。

(三)学业预警有利于学籍管理者改变管理理念

1.树立学籍管理者的危机意识。

一直以来,学籍管理者在学籍管理中缺乏危机意识,对学生学业没有防微杜渐的敏感度,只有等学生学业出现严重问题了,才会机械地参照学籍管理规定的相关条款,对学生实行留级、跟班试读甚至退学等学籍处理措施。这种陈旧的管理模式早就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变化,很容易引起学生及其家长对管理者和学校的反感,进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学业预警是一种事先主动积极的预防、警示措施,这就需要管理者具备极强的危机意识,同时非常敏感地捕捉到学生的成绩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学业刚出现问题时,就及时对学生提出预警,从而有效帮助学生。

2.树立学籍管理者“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籍管理员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的学籍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尤其是做好不良学籍异动管理工作。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管理员应当对学生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时刻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和学籍异动情况,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前就进行学业预警,从而有效地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例如,×大学的《学籍管理规定》规定“一学期累计不及格学分达到20学分或者各学年累计达到30学分,必须降级”,而×大学的学籍管理者能做到急学生之所急、忧学生之所忧,在学生累计不及格学分达到10学分或15学分时就进行学业预警,提醒学生引起警惕并且立即改善学习,这样既做到了与学生及其家长及时沟通,又增强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学业问题、顺利完成学业。

(四)学业预警有利于提高学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学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仅体现在严格按照学籍管理相关规定照章办事,不出差错;更体现在以敏锐的眼光和强烈的危机意识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问题,进而及时提醒、警示学生,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学业预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而且是学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的体现。这是由学业预警的本质决定的:它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学校主要是通过在学习进度推进的不同阶段,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对缺课达到一定数目的学生采取提醒、教育等预先警示方式予以指出并责令改正。这一切决定了学籍管理者必须拥有高超的管理水平才能胜任学业预警工作。

综上所述,不良学籍异动和学业预警是内在的因果关系,两者密切联系。学业预警是降低不良学籍异动必不可少的措施,是学籍管理的大胆创新和有效补充。学业预警不但首创性地增加了家长管理环节,而且填补了学籍管理的空白,更有利于学籍管理者改变陈旧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胡萍.高校建立学籍不良异动管理预警机制的思考.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

[2]池振国.论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的生成、发展与完善.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2009.

[3]李胜东.大学生学业监控预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现代教育技术,2011(10).

第12篇

摘 要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的有效方法,跨流域调水输水过程中,由于输送距离远,持续时间长,水质受水文、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存在水质安全隐患,有必要制定时空全程水质保护应急预警机制。本文从风险分析手段、应急监测能力、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及应急后续评估等方面研究了外调水水质应急预警系统的建立。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水质保护 应急管理

一、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指修建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的引水(调水)工程,将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调到水资源紧缺的流域,以达到地区间调剂水量盈亏,是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需求的一种重要措施[1]。

迄今为止,全世界共有四十个国家有400多项调水工程[2],如美国的中央河谷、加州调水和科罗拉多水道等远距离调水工程[3]、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4]及法国的普罗旺斯向凡尔顿引水工程[3]等,国内有引黄济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系列工程,尤其是南水北调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跨地区、跨流域、远距离调水工程,实现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的相互连接,形成我国中部地区水资源“四纵三横、南北配合、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2]。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的有效方法,跨流域调水可采用明渠、暗渠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输水。由于输送距离远,持续时间长,外调水水质受水文、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存在水质安全隐患,需要制定时空全程水质保护方案及应急预警机制。

二、国内外跨流域调水水质保护进展

Morris Israel和Jay R.Lund(1995年)分析了1991年1992年加利福尼亚的Drought Water Bank的调水经验,提出了调水规模扩大化、调水方式多样化、水质保护、法律监管、第三方监督等上至国家下至基层管理者系列建议[5];David Lewis Feldman(2001年)对田纳西州的跨流域调水法案的修改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他强调确保输水水质安全是是该州经济多样化进程中不能放松的保障工作[6];J.Gupta和P.van der Zaag(2008年)回顾了印度、中国、西班牙、南非的典型的调水工程,从工程、科研、政策互联关系的角度提出了调水工程的评价标准链,提出调水管理要遵循的几个原则:以科研为基础、加强工程和水质监管、遵循可持续性的原则、权利和义务并重等[7]。

张晨(2008年)在归纳总结国内外长距离调水工程的特点和研究水质状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安全的基本概念,将河道水质模型、湖泊(水库)水质模型和水质评价模型联合起来,建立调水工程水质安全模型 [8]。

三、跨流域调水水质保护应急预警框架体系研究

本课题从风险分析手段、应急监测能力、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及应急后续评估等方面研究外调水水质应急预警系统的建立(见图1)。

借鉴美国、欧盟部分国家的经验,综合考虑有害物质泄漏或其他重大危险活动造成的突发污染事件和常规污染源水质污染两方面,建立针对突发事件和非突发事件的危险源识别和风险分布分析方法,利用应急决策图表等建立预警系统的监控体系、预警条件和预警信息流程,并提出应急预警后续评估及预案更新的具体操作等管理建议[9]。主要的成果如下:

(一)危险源识别和风险分布分析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危险源指可能导致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危险源,以及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对城市饮用水源地进行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就是确定饮用水源地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危险源类型,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进行评价分析,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本课题采用现场调查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在确定了饮用水源地所在河流水环境状况、水文气象条件、水源保护区范围和取水口位置等信息的基础上,主要调查对水源地有潜在危害的污染物的来源、位置和可能的事故发生形式,以及事故发生时可能流入水体的污染物量。根据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种类,调查对象主要有固定源、移动源和流域源三大类,具体分别为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装卸码头、公路运输车辆、航运船舶、人为破坏、潮汛水灾和上游来水等可能导致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危险源。

(二)事件分类与分级

本课题按照事故发生的状态,将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分为两类,一是突然发生的、毫无征兆的爆发的、污染物质瞬时注入水体的对生态体系或人类健康、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破坏和危害的水环境污染事故;二是环境污染物质经过长期积累,量变引起质变,最终爆发的对生态体系或人类健康、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破坏和危害的水环境污染事故。

依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对城市饮用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故进行分级,本课题采用指数法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进行分级。考虑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故区别于一般排污口排污的特殊性,本课题确定事故产生的特定污染物、常规污染物、可能影响供水时间和显著的污染这4项指标为建立事故指数评价体系时所需要的特征参数;根据饮用水源地常见的污染事故种类及可能产出的污染物种类,本课题选取事故产生的特定污染物和常规污染物两类水质评价参数,前者种类数根据具体的污染事故来确定,后者选用评价参数分别为溶解氧、BOD5、CODCr、硫酸盐(以SO42-计)、硝酸盐(以N计)、总磷(以P计)、总镉、总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最后确定指数评价公式,并通过专家评议法设定确定特征参数的评价分数及指数划分范围,得出污染事故分级。

(三)建立一线监控系统

监控有主动监控和被动监控两种。主动监控是针对危险源和重大污染源的,主动监控通常难以覆盖所有的重要源;被动监控则是针对可能受害的河流水体本身的,主要不外乎水文和水质两方面的监测监控。因此,本研究在外调水输水及蓄水沿线构建包括连续监测、常规监测和特别监测3个子系统,并提出监测系统的监测工作体制。

(四)预警条件的形成及信息

预警条件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系列水质限值,当预警系统发现有水质指标超过这些限值,就构成了预警条件,须发出警报。

根据水环境功能分区,调水沿线及蓄水水库确定为饮用水源地,按照国家标准在各监测点制定出一套指标限值,构建出水质安全预警条件;通过现场调研,根据风险分布及不同区段的脆弱性评价,建立敏感保护区域数据库,包括区域水文条件、地理条件、周边污染源情况等;制定预警条件的方式、时间、反馈方式等,以保证预警信息高效地发送有关各方,帮助最快地启动响应程序,将事件损失减至最小。

(五)建立应急响应技术数据库

建立包括应急辅助决策图表和应急技术矩阵表在内的应急响应数据库。

很多可以事先准备好的图表可以在事件应急时提供帮助,本研究拟建立重大危险源和重点排放口分布图表、敏感保护目标分布图表、水库等备用水源分布及其可供应范围图表、监测站位分布及其控制范围图表、应急监测方法与仪器汇总表、典型污染物质泄漏处置技术汇总表、各区段水质安全事件影响范围及波及时间表等。利用这些图表可以在发现水质安全事件的最初较短时间内对事件的可能肇因、影响程度及应采取的措施快速地做出判断或选择。

对于各类水质安全事件,可有多种应急技术措施,如控制或截断污染源、取水口暂停取水、启用备用水源包括用运水车运水、关停部分企业、水库放水压咸冲污、水厂加强处理措施、限制用水大户以减少取水等。调水沿线的敏感保护目标主要是自来水取水口,根据水质安全事件的类型结合流域的具体条件如水库等备用水源的分布,研究提出若干可供选用的具体应急技术措施,形成应急技术措施矩阵(如图2),该矩阵下发到沿线各相关部门,如主要污染源、供水单位、取水单位、各地应急中心等。

将前述流域的各种基础数据和图表输入计算机形成数据库,需要时可随时查询,如在应急时,可通过发现的肇事污染物质即刻查出其可能的来源及源所在的地点、所属企业等。更进一步,建立起河流实时水质模型,在任何河段发生水质安全事件如危险物质泄漏时,可根据监控预警系统提供的河流控制断面流量,即时计算出该事件地点至受影响范围任何敏感点的距离、污染物质前峰到达的时间及污染物最大浓度等。

四、结论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的有效方法,跨流域调水可采用明渠、暗渠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输水。由于输送距离远,持续时间长,外调水水质受水文、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存在水质安全隐患,制定时空全程水质保护应急预警机制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Davies,B.R.,Thoms,M.,Meador,M.The ecological impacts of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s and their threats to river basin integrity and conservation.Aquatic Conservation:Maritime and Freshwater Ecosystems 2.1992:325-349.

[2]陈磊.从引滦入津到南水北调.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19:53-55.

[3]汪秀丽.国外流域和地区著名的调水工程.水利电力科技.2004.30(1):1-25.

[4]李运辉,陈献耘,沈艳忱.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水利发展研究.2003(1):56-58.

[5]Morris Israel,Jay R.Lund.Recent California Water transfers:implications for water management.Natural Resources Journal.1995.35:1-32.

[6]David Lewis Feldman.Tennessee's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Act:a changing water policy agenda.Water Policy.2001(3):1-12.

[7]J.Gupta,P.van der Zaag.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s and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Where engineering,science and politics interlock.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2008(33):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