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艺术体操论文

艺术体操论文

时间:2023-05-06 18:28: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艺术体操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艺术体操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艺术体操;运动员;动作

1引言

艺术体操不仅有体育运动的健康美,而且融合了包括雕塑、绘画、工艺在内的艺术美,以及芭蕾舞、民族舞、技巧、武术、杂技、戏剧等技术之精髓,而且还创造了一整套有思想、有感情、有层次、有结构、有难度的立体练习程序,从而构成了艺术体操的美。艺术体操综合了舞蹈中的形体艺术,美术中的造型艺术,音乐中的音响艺术,并将这些艺术与高超的身体和器械技术交融组合成千姿百态的舞台和流动变幻的场面,给人以优美、清新、高雅、新颖等印象。

2艺术体操项目人体美的研究

2.1体型美

艺术体操项目是以优美为其主要特征的,运动员漂亮的外貌及健美的身体形态会为创造优异的成绩带来良好的“印象分”。外貌主要是指脸型、五官和气质。脸型、手型与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各部位比例匀称,在选材时对运动员体型结构外表都有相应的要求:颈部及四肢修长,躯干略短;肩部稍宽,髋部稍窄,臀肌上收。这种苗条修长的身材,完成的动作不但幅度大而且非常优美,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2.2姿态美

姿态美是身体各部分所呈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美的一种。姿态美是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完成过程中的审美意识及对运动员自身的审美要求,是评分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提高动作质量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动作舒展、姿态优美大方是对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基本要求。通过训练使人体的一些基本形态表现得更加优美动人。而在艺术体操基础训练中正是借助舞蹈、芭蕾等基本功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形体。使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挺拔、隽秀,更显女性曲线美,使运动员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散发着青春、优雅的魅力。

2.3气质美

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仅仅要进行多方面的技术训练,作为一名优秀的顶尖级运动员还要有独特的气质。气质美是人的品德、性格、精神、风度等综合性的一种内心世界的美,是人对外界事物反映的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现象。一个人的美离不开外在和内涵两方面。人是一个统一的机体,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应该是统一的,行为美与心灵美应该是统一的,动作美和气质美也应该是统一的。长期从事艺术体操锻炼的人,那高雅优美的动作造就了他的形象美,那婉转动听的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使人的气质在身体与心理的交融中自然而然得到升华。此外艺术体操运动员独特的个人气质美是比赛中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之一。

2.4造型美

造型美是用身体形态姿势表现的美。它包括静态造型美和动态造型美以及动静结合的造型美。艺术体操的静态造型美光彩照人,像一尊精美的雕塑。如艺术体操套路的各种开始和结束姿势以及各种平衡等等,都是静态的造型美。动态造型美是在运动中的空间造型美。如跨跳、鹿跳、接环跳,立转、平转以及旋转中的平衡,都是动态的造型美。而跳步接踹燕等动作则是典型的动静结合的造型美。这些造型或动态或静态或动静结合,无一不是艺术价值的完美显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5难度美

在艺术体操的比赛中,形成其艺术价值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身体动作是重要的技术基础,是由跳步、平衡、单足转体、波浪等基本动作,以及各种移动小跳、单足跳、摆动绕环等动作组成,其中跳步、单足转体、平衡3类动作丰富多变,是组成难度的核心部分。成套难度的数量多达20—30个;而难度动作的系数涉及10个级别,难度之大令人咋舌。例如,卡巴耶娃做的踹燕转体360°和不用手帮助的结环转体360°;阿列克山德罗娃做的上体侧倒侧劈腿转体360°和抛器械后连续3次伊柳辛接器械等动作,使人耳目一新。更令人惊叹的是她们能把这些创新难度和其它转体或平衡难度连接起来做,出现以连续体相接的联合难度,使观者目不暇接,练者一气呵成,达到形美感目、神美感心的微妙境地。这种作为艺术美的创造性发展所体现出来的难度美,使人真切感受到运动员本质力量中所潜在无穷能力,从而悟出不断追求新领域的真谛。

2.6人体与器械的配合之美

艺术体操器械有绳、圈、球、棒、带,不同器械均由不同的材料特制而成,轻便别致容易操手。若巧妙配合,使器械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例如:抛、接、踢、滚动、绕、等等。都能表现出许多高超动作,运动员有序地变化队形,器械的相互交换,空间与地面、人与器械的结合形成动态图案。天衣无缝,浑然一体,人与器械和谐一致。

3艺术体操音乐美的研究

艺术体操成套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完成的,不仅烘托气氛,更是各种形态和技术展示的艺术手段,所以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曲调优美、风格鲜明的音乐,不仅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激情,突出个性,增加动作的感染力,还可以增强表演的气氛和艺术感染力,动作是声音的形象化,是表达音乐形态和内涵,优美的音乐的开始,使人产生美妙的联想。运动员心情和意境受音乐旋律的启迪,从而产生艺术创造的激情,随着音乐的旋律,用全身的器官尽情地自如地表现动作。使音乐形象和动作达到完美的统一,给裁判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结论

艺术体操只有以高难的技巧动作、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旋律、感人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表现力等各种因素,才能创造出鲜明、完美的意境,令人心驰神往,产生强烈的审美力量。若忽略了任何一个部分,如技巧难度太低,音乐旋律不动听,造型不美,神形分离等等均会对整套动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艺术体操中(下转178页)(上接177页)绝不能把难度技巧、舞蹈、造型、器械、音乐等等看成是各自孤立的、个别的,而应严格地按照每一部分美的规律进行编排,并把它们和谐、完整地统一。一套艺术体操动作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只有各方面的美融为一体,才能获得最佳整体效果,创造最美的艺术境界,其美的特征及美学价值才能得以最完美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大众艺术体操

【2】杨鹏飞.艺术体操的美学研究[M].武汉体育学院学院.2001年04期

第2篇

1.1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的现状就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专业而言,要结合当下的社会实际不断地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的设置。在实际的社会体育场所、社会主要体育人群中,根本无法实现大众艺术体操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一般的健身房教室根本不可能完成器械动作的练习,中老年人群也无法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动作练习。那么,要让大众艺术体操面向社会,就应当调整课程内容,创编新的动作套路以更好地在社会中推广。脱离了社会实际的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是纸上谈兵,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忽视了大众艺术体操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现有的大众艺术体操教学内容,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专业技能,但是却无法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应该从社会实际出发,扩大大众艺术体操参与人群,结合就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和改革。

1.2人才培养的现状在体育院校中对于艺术体操专业的人才培养分成两个部分,一种是运动训练专业的大众艺术体操项目,一种是表演专业的大众艺术体操项目。在两种不同模式的专业设置下,针对大众艺术体操专业的课程内容是完全相同的。运动训练专业中的大众艺术体操专项对于学生专业的要求相对较高,学生来源主要是运动员,在专业技能上有很大的优势。在面向社会的时候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体育、专业的各类运动队艺术体操教练等,回归到体育的竞技运动队的可能性较大。然而,表演类大众艺术体操项目的学生,专项水平相比专业运动队而言较低,面向社会主要集中在社区体育、社会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主要面向普通的社会人群。因此,同等教学模式的开展,解决不了这一类大众艺术体操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连接问题,也就是说,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根本无法很好地走向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那么,学校在考虑现实的前提下,更要立足于长远的未来,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实效性、主导性和时代性。

2社会需求对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2.1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效性相结合在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局面上,还应改革教学模式,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等各个方面,以达到更有实效性的教学效果。在传统固有的教学内容中,从单一的运动水平角度来看,大众艺术体操专业技能的掌握是有效的。但是从长远意义来讲,所学的知识只存在某一个时间段,并且不为社会所用,不能与社会相联系,是无效的。在教学目标中,实效性主要体现在除提高运动技能外,更能走向社会,在社会体育中传播和推广大众艺术体操这一项目上。在教学形式上,除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外,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接触教学的实践机会,为以后在社会上更好地工作作准备。在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中,教学模式各个方面的改革要与社会实效性相结合,积极了解社会体育发展的信息,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利益出发,真正做到学校体育教育为社会体育文化服务。

2.2专业人才培养与时代性相结合在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专注于使学生掌握大众艺术体操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专项技术水平达到等级的要求。然而这种传统人才培养的理念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和运动等级的提高,注重技术的学习和短期的效益,忽视了大众艺术体操动作的广泛性和延伸性,忽略了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从短期利益来看,学生学到了很多的专业技术动作和理论知识;但从长期效益来看,四年的专业学习并不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时代的不断前进,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也在改变,更多的人将对物质的追求转向了对健康的消费。不难发现,在工作后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人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越来越多的健身房和健身会所相继开展。这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一种蓬勃发展的现象给体育院校的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工作机会。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除了专业的运动技能知识和理论知识外,更应该结合社会实际培养“一专多能”型、创新型、与时俱进的复合型人才。

3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

3.1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徒手套路课程内容的学习在调查的2009级表演专业大众艺术体操专项的14名学生中,从事与艺术体操专业有关工作的学生少之又少,其中仅4人在毕业后继续从事少儿形体舞蹈相关的工作,大多都在进行与大学所学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由此看出,体育院校的普通大众艺术体操专业学生在社会中很难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或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大众艺术体操自身的普及性和项目的局限性制约了它在社会大舞台上的发展。大众艺术体操项目对于柔韧性的要求极高,对于专业的学生来讲,通过大学四年刻苦的学习可以很好的完成。但是面向社会而言,对于普通的大众,柔韧性和力量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作为健身或锻炼的手段有较大的难度。所以,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可以多增加结合艺术体操的特点进行的徒手成套动作的学习。相对而言,较为简单的套路动作学习不仅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而且不失艺术体操项目的自身特点,使竞技体育真正意义上向社会体育过渡,充分展示出艺术体操项目作为运动项目的社会功能和服务社会的职责。

3.2在课程中增加利用器械创编简易套路的内容大众艺术体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肢体动作与轻器械之间的完美配合。通过器械展示出来的成套动作更加地新颖、独特,充满活力,能更好地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设置中除了基本的成套动作学习外,应补充一些简单、易掌握的非成套器械固定套路动作的学习。合理地学会运用器械,编排出适合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器械操,如瑜伽球、双人或多人绳操等,不仅能锻炼人与器械之间的配合,保持艺术体操项目的特色,更增加了健身运动的趣味性。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内容中,增加多种课程形式,在保留原有艺术体操项目特色的前提下,突出体现了大众艺术体操面向社会多元性的功能。符合当前体育理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体育、社区体育服务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大众艺术体操这一运动项目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起到了推广、普及和宣传的作用。

3.3在课程设置中增设创编方法相关的课程内容创新的思维在艺术设计中极为重要,好的艺术作品离不开创作者新颖的构思。一个拥有完美思想的艺术作品,如同一个满腹诗书的学者,思想与思想之间的交流,升华了艺术的精髓。开阔的视野、独特的视角、开创的思维都是好的艺术作品诞生的前提。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创编方法,能更好地创造出顺应时展的艺术作品。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有合适的课时安排让艺术体操专选班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艺术的创编方法。正确创编方法的运用和学习能在以后的艺术体操工作中创造出更多好的作品,能创作出适合社会需求的艺术体操形式。

3.4在课程设置的选修课程中多开设舞蹈相关的专业课在体育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中,如表演专业大众艺术体操专项的课程设置中,除大众艺术体操专选课以外,必修课中的体育类术科课程的数量远远多于艺术类术科课程的数量。就表演专业本身的学科设置而言,多开设艺术类的课程,除了对于本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帮助之外,还能学习和接触到不同门类的艺术类课程(如芭蕾形体、民族舞、现代舞、瑜伽、爵士等)。艺术门类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元素虽然风格各异,但是艺术有包容性,舞蹈与舞蹈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在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中多开设与舞蹈相关的课程,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为以后走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4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业余体校 艺术体操 后备人才 现状

引言

艺术体操自50年代从欧洲引入我国,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富有先进训练经验的教练队伍和一批比较有潜力的运动员,。在艺术体操的普及方面,我国与世界各国相比具有较大差距,导致后备人才的培养缺乏基础性、扎实性和系统性,后备人才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已成为项目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艺术体操后备力量的培养形式是以业余体校为主,各省市业余体校负责为该项目专业队输送人才。因此,本研究对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涉及到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训练动机、训练时间以及业余体校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基本情况、从业经历等方面。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只有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的基本现状,才能为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年龄段为8-15岁,共11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CNHI、万方数据库等电子检索手段以及在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和下载大量相关论文、资料及文件、法规,同时还查阅大量最新的有关艺术体操问题文献书籍,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本文对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运动员发放调查问卷110份,回收11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108份,有效率98.1%。

1.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对问卷调查的所得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运动员后备人才的现状

2.1.1 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选拔优秀运动员苗子的年龄可拉长至6-10岁为宜。从6-8岁开始广泛性选材,但在这个年龄段不易看出体型变化趋势,而优秀运动员的标准身高在168左右,这是一个选材的具体标准。

由表1可见,沈阳市业余体操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年龄稍大一些,身高和体重基本都符合选材的标准。

2.1.2 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情况

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训练动机就是推动学生进行训练的内部动力。

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训练动机较明确,这是运动员自身保持对训练的持久性和热情的很重要因素。

2.1.3 艺术体操运动员训练时间情况

艺术体操运动需要深厚的功底和日积月累的动作技能形成,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有足够的训练时间作保证。此外,训练次数或时间的合理安排才能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2 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教练员的现状

2.2.1 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中培养和训练运动员者,一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队或某个运动员,拥有一个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的教练是至关重要的。

对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教练员的调查,29岁以下教练员两人,没有30-39岁的教练员,40-49岁的教练员两人。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优秀教练员开始从教平均年龄为28岁,初次取得成绩的年龄为33岁,达到个人顶峰的理论年龄为38岁左右。因此,本研究认为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的教练员年龄结构较不合理。

2.2.4 教练员的从业经历情况

教练员培训工作是提高教练员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我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水平的保证。一个运动队的教练员拥有丰富的指教经历是一个队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所以说教练员具有丰富的从业经历是非常重要的。

由表2可见,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教练员从业经历训练经验丰富的教练员队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年龄稍大一些,身高和体重基本都符合选材的标准。

3.1.2 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训练动机主要是家长意图和为升学加分,而个人的主观愿望占比例很少,从而导致他们的训练态度不是很积极。

3.1.3 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密度较大,未按科学、合理的训练时间而制定。

3.1.4 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的教练员年龄结构不合理。

3.2 建议

3.2.1 加强沈阳市业余体校训练人才的综合素质,在招生过程中,严格把关,运动员的年龄应控制在8-10岁左右。

3.2.2 大力施加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文化学习上的教育,使她们了解艺术体操运动的魅力之处,使她们摆正训练动机,才能有更积极地训练态度。

3.2.3 提高整个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教练员队伍,使其无论在技术上、执教经历上和文化水平上都能达到优秀教练的标准。

3.2.4 组织沈阳市业余体校艺术体操运动员多参加一些比赛或表演,来提高她们的参赛经验,使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心理素质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欣,郑丽冰.我国艺术体操后备力量现状及培养对策的研究[N].第5期.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9).

[2]代俊.我国业余体校艺术体操后备力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N].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

[3]荆维玲.我国艺术体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N].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

第4篇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创伤的现 状进行研究分析,并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探索了艺术体操优秀运动员常见运动创伤部位以及 导致伤病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艺术体操;优秀运动员;运动创伤;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3-0070-03

An Investigation on Elite Chinese Rhythmic Gymnasts' Injuries LIU Ruifeng

DIAO Zaizhen QI Jiayu BAI Mei , X IA Yanfei

(1.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2. Rhythmic Gymnastics Team of China,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 Chinese elite rhythmic gy mnasts' injuries by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investigation, comparis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anwhile,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medicine, it explo res the common injured parts and causes for the injuries of elite rhythmic gymna s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rhythmic gymnastics;elite gymnasts; sport injury; current si tuation

自2003年版国际评分规则出现“UNIT”身体技术和“CAP”器械技术加分后,艺术体操成套 动 作开始向着高难性、新颖性、熟练惊险性的竞技化方向不断发展;2005年版规则对“CAP” 加 分的继续攀升,从而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机能水平、心理机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 之而来的是运动员运动创伤比例也在不断增大。如何减少甚至消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是 我国艺术体操备战2008年奥运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结合艺术体操的特点对运动损 伤的特点以及致伤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旨在为艺术体操运动员预防运 动创伤,挖掘运动员潜力,延长运动员寿命,提高运动成绩,为艺术体操科学化训练提供参 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备战2008年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一线队员和国家个人集训队二线队员为研究对象 ,共15人,年龄13~22岁,平均年龄16.3岁;专业训练年限最长的有14 a,平均7.8 a,其 中有亚运会冠军、十运会冠、亚军。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运动医学、创伤学、训练学以及相 关研究的文献资料。

1.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艺术体操国家队教练、国际裁判及随队 运动医学专家数名,面对面进行咨询、交流。

1.2.3 封闭式问卷调查法 选用“运动损伤调查表”,2006年1月 24号对15名运动员进行面对面的调查,有效回收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艺术体操运动员创伤普遍从现代艺术体操的发展和2005年版新国际评分规则可以看出,高难度动作已经普及,超高难 度 和不断创新的技术动作是现代艺术体操的发展趋势。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已在世界各国极 为普遍,随之而来的运动创伤不仅在从事专项运动不久、身体素质差、基本技术训练不够的 年轻队员身上容易发生,即使在训练有素的优秀运动员身上也会发生,并且随着训练年限的 增加,各种疲劳性、慢性创伤也随之产生,并且有加重的趋势。

2.1.1 创伤率 在调查的15名队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创伤,创 伤率达100%,说明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创伤情况极为普遍。

2.1.2 创伤的部位 15名队员共有14种创伤共计49处,创伤部位 依次以腰肌(椎)、骶棘肌、踝部、膝部、脚趾部为常见(表1)。

2.1.3 创伤的性质

累积49处创伤中,有33处为慢性创伤,15处为急性创伤,其他1例。慢 性创伤多以肌腱、韧带、肌肉创伤为主;急性创伤以骶棘肌拉伤、踝部扭伤、肌肉拉伤、骨 折为主。

2.2 艺术体操运动员常见损伤的致因

2.2.1 局部负担过重导致运动员腰部、踝部损伤严重

艺术体操属多元动作结构、表现性很强的技能类运动项目。女子利用绳、圈、球、棒、带等 器械结合各种平衡、跳跃、转体、柔韧动作在音乐伴奏下完成的各种复杂动作,要求运动员 的腰部柔韧性、灵活性好,肌力强,才能完成难度大的复杂动作。并且该项目腰部动作幅度 大,速度快,姿态控制多,如果动作技术不正确,易造成腰部受力不均衡,这样反复、高强 度的腰部后伸动作(后搬腿、踹燕、甩腰)易造成积累性创伤。

2.2.2 训练不当是艺术体操运动员创伤的主要原因

艺术体操项目的专项身体素质主要包括柔韧、协调、灵敏、弹跳、速度、力量、耐力等,全 面扎实的身体素质是发展专项技能的前提与保障,如果忽视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那么在 训练中容易受伤。而一名优秀的艺术体操运动员需要较长的专项训练周期(至少6~10 a) , 常年累月的高强度训练,局部负荷过大容易造成疲劳性的创伤积累。在机体疲劳、技术动作 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当(准备活动量过大、准备活动内容与训练内容结合不好、未做准备活 动、准备活动与正式训练、比赛之间间歇时间过长)、场地不规范时容易造成急性创伤;准 备活动不当同样可以造成慢性创伤;受伤后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受伤部位容易形成慢 性创伤;还有诸如带伤训练比赛、思想不重视、自我保护意思差、动作难度太大也是导致创 伤的因素(表2)。

对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而言,在诸多创伤因素中,由于机体疲劳、技术动作不合理等原因所 造成的急性损伤毕竟只占少数,更多的是急性损伤后没有及时处理、常年累月的高强度训练 所致局部负荷过大等所造成的慢性、局部劳损。

2.2.3 身体素质欠缺

艺术体操项目专项身体素质主要包括柔韧素质、力量素质、灵敏素质、耐力素质和协调能力 。全面而又出色的身体素质是安全完成难度动作的保证。由于身体素质差而引起损伤的艺术 体操运动员损伤的人数占总损伤人数的22.5%,列第二位(表2)。身体素质又可以分为一 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一般身体素质是很难满足艺术体操特殊要求的,只有将全面扎 实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能力相结合才能满足现代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需要。从历次国际健 美操规则的演变可以看出艺术体操单个难度动作将向着更高难的方向发展。在2005年版规则 中出现了难度分值超过1.0分的难度动作,艺术体操运动员要在1 min30 s以内的时间内舒展 而 完美的完成高难度的动作和一系列熟练性、超难使用器械的加分,没有全面的身体素质作保 障是很难完成的。因此,根据艺术体操运动的项目特点,运动员需要具备出色的柔韧素质、 稳定的平衡能力、完美的力量素质、超常的耐力素质以及速度和协调能力。在日常的训练中 运动员在学习某一难度动作前必须首先具备完成此难度动作所需要的身体素质,这也符合“ 素质先于技术”的超前训练观点。否则,欠缺的身体素质会制约着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掌握, 而错误的技术动作会引起不必要的损伤。因此,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必须体现 出全面性、专项性、强度性和科学性。

2.3 艺术体操运动员运动年限与运动创伤的关系在2005年全运会后,国家艺术体操队及各省(市)艺术体操队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一批运动 员因伤、病困扰不得不提前退役。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樊莲香在她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优 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早衰现象及其致因探讨》中,对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做了一些损伤调 查(表3),在已退役的优秀选手中,有11人是因运动损伤严重不能继续从事训练而不得 不退役的,占退役人数的34.4%。从表3中可以看出,退役运动员人均受伤次数比现役运动员 要多,受伤比例要大。在本次调查中,有3名运动员明确表示,现有的运动创伤严重的影响 了她们正常的训练以及比赛时正常技术水平的发挥,甚至运动寿命。

从运动医学临床角度分析,骨骼、肌肉组织的微细损伤发生之初,只表现出病理形态上的轻 微变化,这种形态结构的轻微变化,运动员一般没有不适感,甚至完全没有疼痛感,在这种 情形下,大多数队员或是置之不理,或是边练边疗,没有及时治疗和康复。当局部损伤逐渐 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组织细胞的生理负荷时,就会影响局部机能代谢或造成局部组织细胞 的损伤和破坏(变性、死亡),老伤加新伤,病情加重,严重的影响了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竞技水平和运动生命。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1) 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情况呈普遍现象;创伤发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腰 肌(椎)、骶棘肌、踝部、膝部、脚趾部等,颈椎(韧带松弛或拉伤)、小腿(肌肉拉伤)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拇(外翻)、足跟等也是经常发生创伤的部位;运动创伤多以 肌腱、韧带、肌肉等慢性创伤为主,而急性创伤以骶棘肌拉伤、踝部扭伤、肌肉拉伤、骨折 为主。

2) 导致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运动创伤的重要因素有局部负担过重、身体素质差、机 体疲劳、技术动作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当等。

3) 训练时间较长的运动员慢性、疲劳性创伤较多,而年轻运动员主要以急性创伤为主, 这与年轻运动员身体素质差、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有关。

3.2 建议1) 教练员要重视艺术体操运动员年龄偏小、机体组织的运动负荷承受能力受到制约等特 点,应加强医务监督;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在训练中注重身 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循序渐进,使运动员在适宜的年龄出最佳的运动成绩;注意训练的全面 性,避免局部负担过大,减少因疲劳或局部负担过大而引起的创伤。

2) 艺术体操属于难美技能类项目,技术动作具有高难性和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教练员 应督促运动员在训练、比赛前做好充分、合理的准备活动,尤其是伸展活动,这是防止创伤 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要注重训练、比赛后进行积极的放松、恢复,促使疲劳的有效消除。

3) 著名体操教练高健曾指出:“优秀运动员大部分处于带伤训练状态,这要求教练员应 根据运动员的个人具体情况安排训练,并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才能保持训练的系统性 ,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旧伤复发或伤情加重,过早的中断运动寿命。”因此,教练员应积极 与运动员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有效地对运动创伤进行诊治,避免在机体疲劳和带伤时进行训 练、比赛;合理的利用弹力绷带、保护支持带对关节较松部位进行缠绕固定,保持骨骼的构 造,防止创伤的发生;定时进行身体机能检查,防患于未然。

4) 教练员应根据艺术体操运动的特点,全面系统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年龄、机能 状态、训练水平及对动作的熟练程度,并制订出适合每个运动员的训练计划,特别是专项训 练与素质训练的比例关系,结合动作特点,重点增加薄弱及易伤部位的力量、柔韧性、灵活 性练习,尤其是要加强运动员踝部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

参考文献:

[1] 史和福.艺术体操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6(12) :56-58.

[2] 朱娜,严翠芬.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成因及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4( 2):36-37.

[3] 李卫东,张景,邓春梅.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 4(4):467-369.

第5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 能成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突出重点在体育教学中,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限制, 许多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技术动作难以掌握和完成。

【关键词】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突出重点在体育教学中

【本页关键词】 职称论文投稿、职称、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

【正文】

三、充分利用电教手段, 能成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突出重点在体育教学中,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限制, 许多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技术动作难以掌握和完成。如果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 达到“启其所感, 导其所难”的目的。也为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例如, 在学习“挺身式跳远”一节时, 仅靠体育教师课堂上瞬间的几次示范, 学生很难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如果通达VCD、录相机把优秀运动员比赛练习的动作慢放出来, 可以让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然后把助跑踏跳、腾空滑翔、展腹挺胸、缓冲落地四个要点分别定格播放或回放。同时教师结合画面, 恰到好处的分析讲述, 从而突出了教学中的空中展腹挺胸的重点, 突破了助跑踏跳的难点, 存在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四、利用电教手段,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陶冶情操从美学角度讲, 体育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的物态化。它有着强烈的美感和价值, 像韵律体操、各种运动技能技巧、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课的学习都需要教师自身示范动作, 作为媒介来塑造美的形象。然而体育教学内容之多, 而且技能之大, 又是大多数体育教师难以样样精良做到的。如果使用电教手段, 就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能技巧, 可较好的帮助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欣赏及评价。如在艺术体操的教学中, 许多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学习, 不能真正地领悟其中美的价值。如果通过有计划地、有组织地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让学生观看艺术体操录像, 同时加上体育教师的技术指导, 学生们就逐渐领悟了其中美的内蕴, 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他们的动作也显得舒展、大方并初具欣赏韵味了。

五、通过体育比赛观看, 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和体育欣赏水平观看体育比赛,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美的欣赏, 运动美的欣赏包括动作美的欣赏、技术美欣赏、战术美欣赏、风格美的欣赏, 风格美又包括思想风格美和技术风格美, 同时还可以感受到身体美的欣赏, 体育运动能塑造健美的人体, 而健美的人体又能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 身体美又包括健康美、强壮美、体态美、体型美、素质美、风度美。通过观看世界大型体育比赛不但可以得到美的享受, 同时可以提高体育欣赏水平, 了解到自己感兴趣项目的发展方向和新的技术、战术的产生和运用。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更好地牵引作用。六、结束语综上所述, 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诸多不利因素,处理室内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 从而合理使用电教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优化教学环境。同时, 对每位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来说, 都要不断学习,科学的电教手段, 从而使体育教学能有更为广阔发展前景。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也应该在这方面投入适当的资金, 为体育电教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6篇

一、引言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改革中,体操成为推广和传授的主要内容,并对初级中学体操课程的内容、形式、目标都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心理品质都处于发育旺盛和急剧变化时期。这一阶段是中学生迅速掌握动作技术,系统学习体操的主要时期。对中学生进行体操教学,为了培养学生对体操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为终生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传统的中学体操教学如何与新的体育教学思想相匹配,优化中学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成为体操工作者所要解决的迫切课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河南省市属中学所开设学校体操内容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河南省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的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包括: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焦作市、鹤壁市、新乡市、安阳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济源市)。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根据论文的需要,查阅了《体操》、《体育与健康》等相关书籍。另外,查阅了中国期刊网、中国硕博士论文库中中学开设学校体操的内容方面的相关论文。2.2调查法。2.2.1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市属中学体育教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由专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并通过重复测试的方法对回收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2.2.2访谈法。对体操教学方面的专家以及河南省郑州市、新乡市部分中学的体育教研室组长、体育教师进行访谈。通过调查访谈,详细了解了郑州市第四中学所开设学校体操内容的情况。2.3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10.0和MicrosoftExcel2003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1.河南省中学体操教学内容选择情况。传统的体操教学内容一直以竞技体操为主,基本体操是围绕着艺术体操的球、圈、棒、带进行的,徒手操沿用了兵式体操进行编排。由于时代的发展,新的体育课程中的体操类项目既包括了竞技体操,还包括了韵律操、体育舞蹈等。体操的内容与类型过多,学校要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助于形成学生运动习惯的内容供学生选择学习。在体育课教学大纲的实施中水平四提到: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或器械体操动作。但对教学具体动作并没有详细说明,并且教学大纲还规定,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和多数学生的兴趣制定教学内容。因此,每个学校教学内容实施起来就有所区别。从表1可以看出,138位教师、98.11%(52所)的学校选择队列队形,排在第一位;135位教师、98.11%的(52所)学校选择徒手体操,排在第二位;84位教师、62.26%(33所)的学校选择技巧,排在第三位;75位教师、49.06%的(26所)学校选择支撑跳跃,排在第四位;69位教师、45.28%(24所)的学校选择单杠,排在第五位;57位教师、33.96%(18所)的学校选择双扛,排在第六位;而相对危险性比较低的轻器械体操只有33位教师、30.19%(16所)的学校选择,排在第七位。由这个排序可以看出,部分体育教师片面理解教学大纲的思想,认为教授单一枯燥的动作技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是无法引起学生兴趣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体操教学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一些稍有难度和危险性,但却具有较高健身及生活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被随意删减。有些学校甚至把体操教学搁置了起来,使之成为体育教学中可有可无的内容。轻器械体操实施现状不理想的原因,与自身的器械有很大的关系,它的开展需要学校有足够的教学器材,而学校的经费制约了轻器械体操的开展。

2.河南省中学学校体操所开设内容的分析。体操是中国奥运会的夺金项目,通过中学学校体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奥运知识、了解体育文化、了解中国体育的历史,丰富文化内涵。学校体操中的滚动、转体、跳跃、平衡等动作,可以提高前庭分析器的机能和身体的灵巧、协调等身体素质,学校体操作为一种体育教学手段,一直以来在体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队列队形和徒手体操是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内容,它不受场地和器械的限制,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身体姿势的,最适合中、小学生练习,提高人体的机能水平和身体素质,培养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在中学中开展的很好。器械体操中大量的动作需要人体克服自身的重力、克服器械的阻力,在练习时往往身体处于一个特定的位置,而这些位置是生活中不常遇到的动作,它培养人的勇敢、顽强、果断等意志品质,有其特殊的锻炼价值,所以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而轻器械体操是在徒手体操的基础上运用一些轻器械进行的身体操练,轻器械造价比较贵,开展起来投入太大,受到了制约。由此可以得知,一直以来学校体操的教学内容,队列队形和徒手体操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各学校的开展率占到了98%以上。器械体操的危险性,使许多体育教师选择放弃了这部分内容。学校经费的限制,减少了轻器械体操在学校的地位。由此可见,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深入贯彻,技巧在初中体操教学中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双杠、单杠和跳跃三个项目的发展前景暗淡。其主要原因在于技巧相对另外三个项目而言危险性小、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并有一定的趣味性、课堂组织教学相对比较容易。从体操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学学校体操在推动着学校体育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地在进行着自我的完善,使之更加丰富。

四、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体操类项目既包括了竞技体操,还包括了韵律操、体育舞蹈等,它的动作趋向不规则、热情、奔放、自我享受与自我调节。因此,建议学校体操的主管部门要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助于形成学生运动爱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的内容,供学生选择学习。要对现有的学校体操项目进行改造,教师要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优化队列队形、徒手体操的教学,还可以把竞技性比较高的动作简单化,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选择一味的放弃,对于轻器械可以选择自制器械的方法,缓和学校经费的限制。

作者:张颜工作单位:新乡学院

第7篇

关键词:音乐律动肢体动作体育教育

音乐这门艺术承载着创作者的情感,与强烈的内心表达。但它给予不同的听众不同的听觉感受。音乐具有独特魅力,比如:它可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调动情绪、抒发内心情感、陶冶情操,同时也能激发人的运动细胞、积极性。当今的体育教学中,音乐的创造性融入为体育带来更多创造性的可能。如:花样滑冰、花样游泳、艺术体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等,这些运动项目都充斥着音乐的元素。由此可见,体育与音乐其实是一个互通有无、相辅相成的有机结合。音乐作为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和体育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当下的体育运动发展中已经被广泛采用。体育是人的肢体运动,音乐则关乎人的内在情感和心理运动,两者从不同方面共同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1]

一、音乐与肢体语言

人们在聆听音乐时,总是会情不自禁走进音乐的情感世界里:听到《义勇军进行曲》会为祖国骄傲;听到《热情奏鸣曲》会激动且欢乐;听到《黄河》会觉震撼。音乐唤起了我们意识中的某些情景和情绪。音乐本身不带有情绪色彩,听众听着这些音乐从而牵动自身情绪便产生了情感。因此,我们便会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作曲家的意图,无形的被带入到音乐所缔造的情绪之中。行动的人们被音乐吸引而发生的肢体动作,这些动作不是毫无章法的,根据音乐的律动与情绪,他的肢体语言也随之发生。音乐所携带的某种情感激发了肢体语言,而音乐的律动与变化又使身体产生了更多的神经联系,就是这种广泛神经联系的建立,促进肢体运动的灵动,使得四肢律动协调。因此,将音乐融入体育将更好的带动运动中的某些肢体语言。[2]

二、音乐的律动与体育运动

音乐的节拍具有信号作用,有些运动的基础训练,如:体操或是准备运动,需要音乐进行控制。比如体操中的把杆训练,钢琴伴奏成为老师传递肢体运动的口令,一首首钢琴组曲,给予学生不同的节奏指令,学生伴随这些简单的音乐协调肢体动作。学生们展现的不同肢体动作,直观的呈现了这些钢琴组曲中节拍的强弱对比、快慢对比,这些钢琴组曲训练与肢体律动的结合,在不断反复中强化,使得学生们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尽管如此,不适用钢琴律动的情况下,教师使用传统口令带领学生训练仍然可行,但这种训练达到的效果与有音乐的情况相差甚远。[3]

音乐的力度强弱也能给学生们一些运动启迪,可以起到限制或是控制作用。比如说某些肢体运动是需要一步到位,有的则是缓慢进行。艺术体操的屈伸动作。学生需要将身体缓缓放下,而身体与双腿则是慢慢的舒张,这套流畅却又缓慢的肢体动作应随着抒情柔和缓慢的音乐,调配肢体动作,身体动作在音乐控制之下变得温柔且连绵不断。这时所用的音乐应该是柔和舒缓,或是轻音乐。在这种轻音乐的调控之下,让律动控制神经传导,促使肢体语言更加协调且充满灵动性。学生在做快速训练时,音乐的动力节拍也能推动孩子们动作敏捷迅速、充满动感,此时的音乐成为激情四射、动感十足的情绪,它發出快速运动的神经指令、促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跟随音乐的脚步。

三、音乐激发运动乐趣

把音乐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不仅促使孩子们的肢体运动协调,同时也促使孩子们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音乐熏陶,美育与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这两种艺术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比如,在体育教学中,遇到难度较大、或是内容较为枯燥的运动项目,根我们可以根据身体律动规律和该项目的特点,融合一些优美的音乐,是孩子们在积极、轻松、愉悦、兴奋中主动加入运动队伍,这种方式为体育课填上无形双翼。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提高了孩子们的训练水平和听课效率。当然,体育课的开始更可以利用音乐的力量,比如加入一些轻快灵动的音乐,利用音乐带动情绪,从而唤醒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孩子们、尤其是不爱运动的孩子们有运动激情。在做准备运动时,合理的穿插一些音乐片段,使得节奏强弱与肢体语言协调进行,能促使孩子们将肢体动作做的更加完美。音乐与体育教学恰到好处的巧妙结合,使得体育运动得每个环节都变得更加融洽和欢乐。这种创造性的结合促使学生们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使得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率得到有力提升。

经验是人们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程式性规律,按照这些程式性规律,后来者可以更快更便捷的完成工作。但程式性规律也是相对的,不能永远作为公式生搬硬套,束缚了人们的思考与创新,因此我们需要一些新东西来发掘更多可能。将音乐与体育有机融合,这无疑给体育教育拓宽了视域、发掘了更大的成长空间。音乐在体育教育中处于有利地位,这种结合十分合理.音乐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它与体育教育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音乐加入到体育运动的各个环节,给体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综上所述,音乐对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作用的相关阐释,期待此文能为从事体育教育的广大辛勤园丁们合理地应用音乐因素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4]

参考文献

[1]张薇薇.浅谈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音乐美学.2004(13).

[2]余芳.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

[3]邱泉.谈音乐与体育教学[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4]郭声健著.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第8篇

摘 要 通过文献归类及调查研究,分析目前高校运动会的现状,提出地方高校运动会的改革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地方院校 运动会 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运动会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学校运动会的改革怎样与新课改相结合,构建以师生为主体,以体育活动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既符合学生自我完善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未来体育发展的需要,具有地方院校地区特色的运动会体系和制度,是目前地方高校运动会改革的关键。

一、目前省内外高校运动会的改革现状

通过对2003年到2008年“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关于高校运动会改革的科研论文归类研究,及对部分高校运动会的现状调查分析,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目前高校运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的学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是田径项目为主,竞技性强,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要求较高,只有少数学生具有参加比赛的能力,多数学生在参加比赛过程中处于应付状态。学校运动会个人项目多,集体项目少,比赛内容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缺少集体性、趣味性,表演观赏性项目,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大。

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对开展学校群体工作缺乏推动作用,比赛内容与体育的健身性要求相脱节、与平时的教学内容脱节,与教育部新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涵相悖。

(二)校运会的发展方向、模式及构想

淡化竞技型的比赛模式,构建融大众性,竞争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学校运动会新模式。学校运动会与学校的日常体育活动相结合。运动会期间,除了开展以田径等为主的竞赛项目外,学校要开展小型竞赛作为补充,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让运动会期间成为学校的体育节日。

客观来说,近年来部分高校对校运动会的改革确实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对促进高校运动会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以传统田径为主,照搬大型比赛的编排模式的运动会确实有悖于现行体育教育工作宗旨。但目前的改革研究状况是对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多,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少,校运会中对新增的一些趣味性、集体性的项目各校缺乏统一,目标也不明确,改革也缺乏严谨性、科学性;再者改革研究范围仅限于大城市,尤其是多集中对省会城市的几所重点大学,而地方院校在管理,运行机制等各方面与重点大学有所不同,改革因根据实际形成统一的思想、目标和模式。

二、地方院校运动会的发展方向与模式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展示学校体育教学成果和学校精神风貌的窗口,必须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体育教育功能,运动会的设置应根据地方的特点及教学内容安排,做好大众性与竞技性的统一。

(一)竞技项目依然是地方高校运动会的主体

西方体育运动哲学是追求人的一切可能性,竞争是体育运动的固有属性,是竞技体育的本质特征,通过竞技运动,可以促进人们团结合作、鼓励人们力争上游。高校专门性竞技体育项目可为两类。第一是田径运动。田径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的一种体育生活方式,田径运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走、跑、跳、投等身体锻炼,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奔跑、跳跃、投掷等基础运动能力,田径运动健身在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在增进人的思想与情感交流,融洽人际关系,加强人的沟通与了解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田径仍然是高校运动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男女老少皆适宜参加。但是,高校运动会设置田径项目时不能一视同仁,而应区别对待。老年教师员工以小运动负荷项目为主,且尽量少设运动项目;中年教师员工以中等运动负荷项目为主,可参加大部分项目的比赛;而青年教师员工和学生则参加全部项目的比赛。第二是球类运动。球类运动主要以对抗性较强的三大球项目为主,通过比赛使运动员将知识、技术、技能、意志、心理和智力等融为一体,促使人们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开发创造,去争取胜利。球类项目不需完全按照比赛章程和规则进行,竞赛规则可适当变化,包括场地变小、时间缩短、局数和分制减少等,以增强比赛的激烈性、观赏性和比赛结果的偶然性。球类项目可设置三人制篮球赛(10min)、五人制足球赛(上、下半场各10min)和混合排球赛(男、女各3人,一局21分制)等内容,而且在运动会期间应安排决赛,小组赛因根据大会的安排由各单位组织。

(二)大众性的项目应安排在开幕式及平时的测验中

“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是体育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学校体育教育目的和意义的集中体现。适合大众参与性的运动会体育项目主要有广播体操、团体操、韵律操、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交谊舞、武术(太极拳)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内容。但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活动的最高形式,其组织与投入不可能在运动会期间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只能集中展现最精彩的部分。运动会的大众项目可安排两个项目。第一是开幕式的团体操表演。团体操表演在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中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代替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团体操开幕式不仅可以渲染气氛,振奋人心,更重要的是可展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艺术、科技水平等各方面实力,弘扬民族文化和体育精神,而且参与人数广,各高校举办运动会时对此也都十分重视。许多高校将其视为宣传展示对外交流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内涵团体操要以体育项目的内容和动作为主,经过一定的创意构思,使表演能够反映某一方面的主题思想,表现某些情节,高校运动会设置的项目必须大众化,充分考虑到各年龄段人群的特点。团体操或者大型文体表演以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技巧等大众体育项目再加上各种文艺表演为内容,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经过精心创意,结合校园文化,使表演的主题思想、内容形式更加统一。高校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要以体育技能表演为主,以大学生的自发性、自立性结合为基础,本着自觉自愿参加的原则,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表演项目、内容,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锻炼身体效率,而且由于成员之间都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利益,他们在共同练习的同时,还能增进友谊,形成团结互助的亲密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功能。其二,高校举办运动会,不仅是为了展示师生员工的体育能力和竞技水平,促使师生员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而且也是为了检验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通过比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把体育教学和运动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为需,学有所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高校运动会项目的设置可结合国家要求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项目内容,具体包括50m、1000m、立定跳远、实心球掷远、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仰卧起坐和一个重点体育教学项目如游泳、溜冰、武术项目等。这些项目要求每个班级、年级和院系保证有一定的人数参加,既设立单项奖,又设立团体奖,在运动会期间完成,作为运动会常规大众项目。

三、结束语

高校运动会作为高校的一项大型活动,是学校开展体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地方高校运动会的改革要把握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从实际出发,处理好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统一,运动会项目于日常教学内容的统一,体育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统一,把运动会作为推动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田雨普.新世纪我国体育的功能与作用[J].体育学刊.2004.

第9篇

【关键词】沈阳市高校健美操课程现状

1.引言

国家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规格中提出了"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和军事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体魄健全;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初步的审美能力[1]的要求。这就使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传授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沈阳市19所本科院校普遍调查,在此基础上抽取了其中8所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见表1)

表18所开设健美操的本科院校

院校名称

东北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医学院

沈阳航空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大学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文查阅了与论文相关各体育院系学报,体育类期刊中有关健美操教学、改革、课程的相关论文20余篇,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调查法

2.2.2.1问卷调查法

为了全面了解沈阳市高校开设健美操课的现状,设计学生问卷。向以上8所高校上健美操选项课的学生发放问卷共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2份,有效率95%

2.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运用EXCEL软件对其中有效问卷做常规数理统计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沈阳市高校开设健美操课的基本状况

目前,沈阳市高校均开设了健美操选项和选修课,采用较多形式是在一、二年级同时开设选项课,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据调查,各高校对健美操课程的开设时间、教学持续时间及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上都存在一定的分歧。有10%的高校从第一学期就开始开设健美操选项课,30%的高校是从第二学期开始开设健美操选项课,60%的高校是从第三学期开始开设健美操选项课。在教学时数上,沈阳市各高校在健美操教学时数方面各不相同,有的一学期48学时、有的一学期36学时、有的一学期32学时。教学时间数相对较少。

健美操作为独立项目根据其活动的目的任务进行分类,可分为健身健美操、竞技健美操、表演健美操三大类。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健身健美操;竞技健美操只作为一般介绍性内容出现。健身健美操也称大众健美操,是集健身、娱乐、防病为一体的群众性、普及型健身运动。健身健美操的主要目的在于健身。通过锻炼身体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工作学习能力。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实践部分是健美操的主要内容: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沈阳市高校在一至四学期的选项课中几乎全部以《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一套或二套为主要的实践教学内容。在第五学期的选修课中也只有22%的学校采用自编操。理论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健美操的发展概况、分类和特点、健美操的概念和作用、音乐、健美操的成套动作创编、健美操比赛组织与裁判方法、健美操的欣赏与评价等。

3.2对学生健美操课学习兴趣和动机的研究

3.2.1男女生对健美操课的选择认可程度分析

通过对8所学校健美操专修课的学生的调查,女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教学内容是健美操,占总数41.35%,与其同属体操领域的体育舞蹈、艺术体操也深受女学生喜爱。她们一致认为,通过健美操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质,发展机体各方面的能力,使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因为在学习中身心全部融入到欢快的音乐当中,使人忘却一切烦恼和疲劳,身心得到彻底放松。在学习中通过优美的动作展示和表现美,内心产生愉悦感,对其提高学习效率,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具有较好的作用。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对终身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很好地发挥健美操的独特作用,在完成传统教学的同时,积极激发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健身意识和锻炼习惯,为使学生步入社会后,继续把健美操作为健身内容打好基础而对于男生来讲,他们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篮球、排球、足球,选择人数占所测对象的50%,其次是乒乓球,占15.62%,健美操和体育舞蹈也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项目,占9.38%。由此可见,男女同学对健美操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差异。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目前沈阳市高校"健美操课"的开课率较高,占高校总数的89.59%,沈阳市高校健美操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4.1.2目前各高校"健美操课"目标的制定基本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所调查学校中38.46%的学校只开设一学期的健美操课,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4.2建议

4.2.1各高校应加强音像教材的建设:利用高校多学科的优势,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体育的网络教学和辅导。

4.2.2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健美操特殊课种介绍,如:有氧踏板操、有氧搏击操等。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多种因素,使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有步骤地掌握较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养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试论健美操的审美因素及其构成法则.浙江体育科学.1998年第4期

[2]张念宏等.中国教育百科全书.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39-237页

[3]邓壁娟.我省部分高校女生健美操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福建高校体育.1997年第4期.第65页

第10篇

论文摘要:音乐能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陶冶人的精神情操,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水平,完善人的知识结构,以及增强人的体质等,从而促进艺术教育目标的达成。  

  

音乐是艺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它以情动人,进而达到陶冶情操、启智健体等效应。音乐的审美功能是通过音乐教育使受教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从而得到音乐美的陶冶和塑造。音乐也具有辅德、益智、健体等多种非审美功能,如音乐道德教育功能的发挥,是通过审美与道德的转化过渡,对人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面我们对音乐促进艺术教育目标的达成展开探讨。  

一、音乐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从本质上讲,人的审美能力养成,是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其中包括体验、想象、情感、理解等。音乐联想与想象能力是人的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联想是由事物唤起的类似记忆,如急骤、快速的旋律,往往使人联想起奔腾、跳跃、欢快等情景。如在格里格的《朝景》一曲中,以连续上三度的转调来表现旭日冉冉升起的景色,舒伯特的歌曲《魔王》的钢琴伴奏用特性音型来表现马的狂奔等。美妙的音乐,令人神思飞扬,在主体内心显现出绚丽多姿的画面、美丽动人的故事,要借助人的创造性联想与想象进行“转化”。受教者在音乐艺术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艺术规律的认识逐步加深,随之也会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更善于领悟、把握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含义和内在意蕴,从而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  

二、音乐陶冶人的精神情操  

音乐对人的精神陶冶可以使人的情感和心灵得到净化,实现对人性的塑造。比如《思乡曲》可以寄托异国他乡游子的思乡之情,恢复和保持人的心理健康,这种情感以艺术形式的宣泄,使人的情感和心灵得到净化。在音乐艺术教育活动中获得审美享受,是通过对音乐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来产生心理愉悦,进而使人产生对人生、未来、永恒的感悟。人们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品评体会,培养起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使情感得到调节与宣泄,使精神获得平衡,最终让人忧愁变欢悦、暴怒变温柔,人的气质和性情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改变。  

三、音乐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水平  

音乐有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水平的功能,它是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的作用产生的,从而避免了说理方式和强制方式。比如,我们在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时,在潜移默化中就会痛恨旧道德、封建礼教,追求新道德和自由美好的人生。这实际上达到了德育的作用,且往往比理论说教更容易深入人心,也更容易收到实效。音乐教育可以使人达到优美崇高的思想境界,通过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使人的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等接受某种渗透,乃至灵魂的陶冶,从而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水平。  

四、音乐使人知识渊博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有更加渊博的知识。比如,我们只有熟悉中国古代楚汉相争那段历史,才能深刻地理解我国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我们看过了瑞士画家勃克林的《死亡岛》这幅画,才能更好地体验拉赫玛尼诺夫的《死亡岛》交响诗,因为交响诗作者的创作灵感,正是看了这幅画后才得到的。音乐教育的整体性、完满性,有利于培养综合发展的整体人格,这正是音乐开启人的智力的重要作用;而智育倾向于知识的分化,是“将完整和完满的人撕成碎片”,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智育的互补手段,能够使被“撕成碎片”的人恢复其完满性,使人的思维、创造更为宏观。  

五、音乐增强人的体质  

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增强人的体质。古代史书《乐记》中清楚地谈到了音乐的治疗保健功能:“乐行而清,耳聪目明,血气平和……”心绪舒畅可使疾病不治自愈,而情绪抑郁是人们致病的重要原因。音乐的健体作用有多方面的体现,人们在抒情或优美的旋律伴奏下进行健美操、艺术体操等体育活动,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在锻炼了身心的同时又强健了体魄。  

多姿多彩的音乐活动,培育了受教者的集体协作观、顽强拼搏观、奋力争先观,使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极大地得到了增强;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受教者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挫折、努力摆脱困境的应变能力和互相尊重的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 董晓利.我国音乐教育之目标刍议[j].音乐教育与创作,2008(12).  

第11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操教学内容优化问题进行研究,阐述山东省体操教学内容的现状,对教学内容未优化内容的原因进行分析,期望能对山东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优化问题提供参考。 

    前言 

据调查资料显示,山东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变化甚微,现在体操教学出现了不容乐观的局面,据调查学生对这类的体操教学已经到了不认同的阶段。“要求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1]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体操教学内容未优化的原因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地理位置的不同选取其中的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潍坊学院、德州学院七所有代表性的院校的体操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得出未优化教学内容的制约因素,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共发放教师专家问卷33份、学生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33份和190份,有效回收率分别100%和90.48%。对专家采用了两轮函询,教师学生问卷的有效率分别为92.15和90.10%,采用“测量—再测法”测量信度,相关系数r=0.92(p<0.01),表明前后两次存在高度相关,可靠性具有显著意义。 

二、结果与分析 

(一)对山东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山东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属于‘冷门’选项,选择体操作为专项的学生非常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学生认为体操难度大、太危险、怕受伤而不选择体操作为专项;学生认为体操太枯燥、没兴趣而不选择体操作为专项;学生因为身材不适合练体操而不选择体操作为专项;学生更喜欢其他专业作为专项;学生因为体操基础差而不能选择体操作为专项。这种现象对山东省体操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应当从各方面入手,改变这种现状,鼓励更多的学生选修体操。”[2]同样,通过调查得出山东省体操普修课也同样如此,教学理念有待更新;选用教材比较陈旧,教学中技术类教学内容比重过大,实用健身类教学内容涉及少,体操游戏涉及更少,教学内容难,枯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评价低(评价统计图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有11%的学生对内容表示不满意,仅有17%的学生表示很满意。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就成了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二)教师和学生对影响教学内容优化的看法 

1.教师对影响教学内容优化的看法 

通过对山东省7所高校33位教师调查发现:排在最前面的是教学课时数较少、缺少具体的操作内容、场地器材、传统的教学观念、领导的不够重视和考核中无此类的教学内容等。教师认为教学课时数少排在第一位,90.91%的教师选择此项,说明在现有的教学课时数和考核内容之间存在着矛盾,另外缺少具体的操作内容排在第二位,说明教师想优化教学内容,但是教材中没有此类的具体操作内容,教师就很难改变这种现状;另外场地器材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学生对影响教学内容优化的看法 

从对学生的调查来看(见表1),影响教学内容未优化的原因中,有74.74%的学生选择了传统的教学观念;72.63%的学生选择了技术类教学内容多;58.95%的学生选择了教师自身习惯;58.42%的学生选择了场地器材。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影响教学内容优化原因的看法是传统观念影响下教师自身教学习惯,从而决定了,技术类教学内容太多,无法进行其他内容的教学,另外场地器材缺少也不允许教师进行其他内容的教学。 

(三)教学内容未优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1.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山东省体操教学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多注重技术类教学,而学生喜欢的体操游戏等的实用健身类内容就很少甚至没有。所以要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必须尽快转变这种传统的体操教学观念,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请其他高校体操专家来山东讲学;也可以送骨干教师到改革较成功的院校去进修学习取经,回来后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如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体操教学改革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以便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要,从而使体操教学更科学化、人文化。 

2.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是教师和学生都选择的原因,并且是占比重比较大的原因,其中有58.42%的学生选择了此选项,81.82%的教师选择了此选项。说明场地器材问题是影响这部分体操教学内容开展的重要原因。经过访谈得知,各高校的情况不同,但是都或多或少的缺少场地、轻器械和专门器械,并且场地器材老化,缺乏保养和维护,另外现在的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已经成为独立的新兴课程,由于目前没有独立的场馆,只好占用体操馆,使得体操教学不但在空间上受排挤,而且在教学环境上也备受干扰,所以说场地器材是影响改变体操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 

3.领导的态度 

任何项目的发展,资金的投入是前提,因此学校领导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势必影响场馆建设、设备更新等方面。校领导重视该项目就会为学生参与运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学生就会享受这种良好的条件,所以更有利于学生对该项目产生兴趣,这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需求相一致。因此,领导的重视程度从调查看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4.教学课时数少而技术类教学内容多 

由于体操不像田径网球等技术动作单一,体操是单个动作技术的学习,从而保证了最后成套动作的出现。而现在体操教学主要有单杠、双杠、技巧和跳跃四个项目,所以在调查中有72.63%的学生认为体操普修课技术类体操教学内容过多,90.91%的教师选择了教学课时数少,而相对90学时左右的教学课时数,只能保证这些技术类动作顺利完成。所以说若要很好地完成技术类教学内容,就自然而然地要忽视实用健身类的教学内容。 

5.缺少具体操作内容 

对教师问卷的统计发现有28位教师选择了没有具体的项目内容,如:像体操游戏这种健身娱乐性强、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内容,在现在的体操教学中体现很少,甚至有些学校就根本没有。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比较喜爱的内容,但是没有结合体操器械类项目的内容,如单杠、双杠、鞍马、吊环等,在现行的体操教材中根本就没有体操游戏的内容。其他的项目内容也是一样,其内容缺少,这就需要站在体操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专家们,尽快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地扩充体操教学内容并且将其教材化,从而使体操能更好地推广。 

6.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是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具体规定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活动及实施教学的程序,是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的指南[3]。传统的模式讲授多,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自己思考少,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山东省体操普修课教学现在主要还是运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造成了课堂气氛不浓,学生上课只是在混学分。所以实用类体操教学内容的加入,就必须打破这种传统的体操教学模式。 

三、结论与建议 

山东省体操课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难、枯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评价低,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优化。在教学内容未优化的制约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为传统教学观念、场地器材的缺乏,而领导对项目开展的态度为重要因素,教学课时数少而技术类教学内容多、缺少具体操作内容、传统教学模式等也是影响教学内容未优化的主要因素。 

针对山东省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和需求,尽快对体操教材内容作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针对教学内容未优化的制约因素分析,各个高校根据自己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调整,针对学生、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选择更为合理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杨小凤,葛新光,谢向干.体育院系体操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趋势[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1):114-116. 

第12篇

本文阐述了形体训练的价值,分析了在公共体育选修课开设形体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认为从师资力量、教学环境、大学生及学院领导层对开设形体课的认可度来看,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和支持力度。所以,建议尽快开设该课程。同时指出,要做好教材编写、教师培训、教学科研等基础性工作,确保教学质量及稳定发展。

【关键词】

体育;公共选修课;形体训练;可行性分析

形体训练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匀称和谐地发展人体,塑造体型,培养正确优美的姿态和动作,增强体质,促进人体形态更加完美的一种体育运动。在大学生当中开展科学、系统的形体训练,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同时还能塑形修身,改善身材的不足,使形体健美,精力充沛,且有助于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意识。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以德州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搜集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本论文的参考依据。

问卷调查法:对“德州学院公共体育选修课开设形体课的可行性”制定了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以随机发放的形式发放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30份。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访谈法:与相关领导、教师进行交流,确立公共体育选修课开设形体课的可行性及听取他们对本研究的建议,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取得重要的资料。

二、形体训练的价值

1、形体训练的生理价值

(1)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经常参加形体训练,能使神经的调节能力得到提高,使人长期保持青春活力和旺盛精力。

(2)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形体训练能使心脏得到充分的氧和营养物质,坚持10周以上的形体课教学锻炼,能提高身体补体的免疫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3)提高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大学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

(4)矫正骨骼形状,使肌肉丰满结实。经常接受形体训练,能使骨形在训练动作的压力与拉力作用下,向正确方向发展,矫正不良骨形健美身材。同时可使肌肉组织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肌糖元、肌蛋白含量增加,毛细血管形态结构发生变化,血液供应量增加。

2、形体训练的心理价值

形体训练是一种持之以恒的锻炼手段,这个过程就是锻炼大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坚韧不拔精神的过程。经常从事形体训练,在人际关系、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等均得到显著改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效果。形体训练还能够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高尚气质。通过训练,将大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艺术修养等透过优美、挺拔的身体形态表现出来,并能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

三、在公共体育选修课开设形体课的基本要素分析

1、师资力量

形体课教师除了基本的形体训练知识外还要了解健美操、芭蕾、艺术体操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技能。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及教学开展。目前在该院公共体育课教学中有健美操专业老师5名,其中从事过形体学习研究及教学的有3人,完全能够担任形体训练课的指导老师。

2、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在这里主要是指教学设施。学院拥有健美操场馆、体操场馆、武术场馆三个练习场馆。体操和健美操馆有齐全的音响设备、壁镜、形体把杆、地毯等基本教学设施,可供同学们自己纠正动作,自己练习,进行各种把杆练习、地上形体训练。武术场馆虽设施相对简陋,但场地的湿度、温度、排气都符合室内形体教学的基本要求。由于形体训练不完全受场地限制,因此同样可进行室外教学。除此之外,学院公共体育教研室有多台CD机和便携式音响,能够满足室外教学的需求。

3、大学生对公共体育选修课开设形体课的认可度

课程的开设一定要有群众基础,只有学生喜欢这门课,才有开设此课的意义。学院目前的公共体育选修课有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武术、健美操。而形体训练是一种没有对抗性、强度低,且具有美感的运动项目,深受广大女大学生的热爱。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对形体训练的认可度不同,80.6%的女大学生和26.7%的男大学生希望开设此课。

4、学院领导对公共体育选修课开设形体课的态度

学院领导在运动项目的普及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院领导们非常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认为形体课的开设可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且有助于其他体育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因此,非常支持在公共体育选修课开设形体课,并对此提议给予赞扬和支持,希望尽快在公共体育选修课中开设形体训练课,加快学院的课程建设。

四、结论与建议

其一,学院未曾开设过任何形式的形体课,所以形体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和考试内容等的编写都要经过任课教师精心筛选、广泛讨论,在获得较为一致的前提下获得确认,使课程适应现代体育向着休闲娱乐、强身健体、健心健美多功能方向发展。

其二,针对目前学院形体教师专业知识技能不均衡,对形体美、形体训练的认识和学习不够的情况,对体育教师进行再培训,让体育教师掌握并熟练形体训练的技术动作,提升体育教师对形体训练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其三,考虑到男女学生个体素质、特征的差异而进行男女分组教学。男同学力量素质好,应增加一些跳跃动作、平衡动作和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而女同学应增加一些把杆、舞步组合等协调性、柔韧性方面的练习,使教学更具针对性、科学性,从而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其四,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一些形体训练的方法,便于学生独立锻炼,有助于学生毕业后保持长久的训练热情和积极性,保持和巩固训练效果,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