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材料作文论文

材料作文论文

时间:2023-05-06 18:29:10

材料作文论文

第1篇

一、中心语句法

中心语句法,就是将所给材料的中心句找出来,以帮助我们确立论点。特别是那些命题者或材料中人物的关键性评议语句,尤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这些语句常常就是材料的中心所在,将它们作为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无疑是正确的。这也是材料作文最为常见的提炼论点的方法。

【材料】

一次,一个青年人去拜见大科学家爱迪生。见面后,青年人迫不及待地问:“我日夜盼望着能像您一样名扬天下,可就是不为人所知,您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出名吗?”爱迪生回答说:“你死后就可以出名了。因为你徒有理想而没有行动,结果是虚掷一生。你死后,人们会教育后代以你为戒,那时你就能名扬天下了。”

【分析】

这则材料通过不为名利献身科学的爱迪生同一个名利熏心的青年人的有趣对话,表达了做人做事不仅应树立远大理想,而且要脚踏实地付出努力,惟其如此才能获取成功的道理。所以不难看出这则材料的中心句是:“你徒有理想而没有行动,结果是虚掷一生。”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句,也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有了正确的立意,就等于迈出了优秀作文的关键一步。

二、由物及人法

往往有这样一些材料,它们是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些寓言故事看起来似乎与人无关,但究其寓意,又无一不与人类有关。这些寓言故事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实际上一则寓言故事就是一则人生的哲理,面对这样的材料,需要我们“由物及人”,做一些横向联想,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一些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如此立意,就找到了正确提炼文章中心论点的突破口。

【材料】

“一个驴子背盐过河,滑了一跤,跌在水里,那盐化了。驴子站起来时,身体轻松了许多。驴子因祸得福,非常高兴。后来有一回,它背了棉花,走到河边的时候,以为再跌倒可以和上次一样,于是故意跌倒水中,结果棉花吸了水,驴子再也不能站起来,被淹死了。”

【分析】

分析类似的材料时,我们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寓言故事都要联想到人。这则材料以驴子搬用经验做事而丧命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经验”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我们更加便捷地获得成功,也可以使我们因此而固步自封,缺乏创新,甚至失败。“经验”只能借鉴,不能完全照搬。因为经验有其局限性,更有其科学性,盲目地把局部经验作为普遍经验来照搬,势必犯狭隘经验主义错误,其结果必然失败。本文这样立意,提炼出的中心论点就一定不会错。

三、明析褒贬法

明晰褒贬法即找出材料中那些蕴含着命题感彩的词语。有一些材料往往会蕴含着命题者对人或事物的情感倾向,或褒或贬,所以审题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入而细致地研读材料,精心捕捉那些体现褒贬情感的语言信息,充分体会这些语言所蕴含的感彩,揣摩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只有如此,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从而提炼出恰如其分的中心论点。

【材料】

爱因斯坦成名以后,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做客,国王按约定时间派了宫廷小汽车去火车站接他。火车到了,司机找不到爱因斯坦,便空车回去向国王报告,说教授没有来。可是半小时后,头发灰白又蓬乱的爱因斯坦老人身着沾满泥土的破雨衣,脚穿一双旧皮鞋来了。原来是司机只看衣冠不认人,爱因斯坦便自个儿步行而来。

【分析】

这则材料从表面上看,有暴露爱因斯坦对穿戴不太讲究,对容貌不善修饰等不拘生活小节之嫌,其实这只看到了其表面现象,而没有联系爱因斯坦的人品去深入品味。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不拘小节,乃是因为他把全副身心都投入到了科学事业中,到了忘我的地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讲究穿戴和修饰……如此着眼分析,我们就可以体会出撰文者所蕴含其中的褒扬情感:爱因斯坦专注于科学事业,即使成名后,也毫不考虑个人享受,无私忘我,献身科学,精神宝贵。这样的立意无疑是正确的,提炼出的论点也肯定正确。

四、多向思维法

有一些材料交错出现了多人和多事,杂乱无章,像一盘散沙一样无头无绪,乍一看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考生自己的心可一定不能乱,一定要沉稳审题,不妨采用多向思维的方法,即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的立意。譬如,既可着眼于此物立意,又可着眼于彼物立意,还可着眼于彼此两物的关系来立意;既可从正面立意,也可从侧面或反面立意,只要是围绕材料展开的有积极意义的立意,提炼出来的论点就不会跑偏。

【材料】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

(一)横向立意。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立意,论点可以是:无论做何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二)反向立意。思维从与原材料相反的角度去立意:越人赤脚、披发,是因为他们缺乏鞋帽,因此鲁国人就会大有市场,从而得出鲁人不但不会穷,反而会暴富的结论。这是从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的角度进行思维的。

(三)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可提炼出如此论点:无用武之地难酬壮志。

(四)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内容同其他内容加以联系,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可提炼出这样的论点:扬长避短,方能生财有道。

五、异中求同法

有的材料涉及两个或多个侧面,且论述角度不同,表面上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着许多相同之处。遇到这种情形,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分析,广泛联系,采用异中求同法(找出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点)来立意,从而提炼出切合题意的中心论点。

【材料】

A.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的人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B.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架在山涧上的木头,二则是说小李演讲时很紧张,面对黑压压的人群啥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形式上不同,但结果一样:未能如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照此立意,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论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六、互补相生法

【材料】

A、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B、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

材料A强调的是自我理念;材料B强调的是虚心求教,二者都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所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立意:既坚定自信又虚心请教。

第2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论文的背诵也是,只有多积累材料学习英语的最主要的技巧就是多说多读。而要写作英语论文,也要注意把握几个关键点,只有抓住关键问题,英语论文写作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思考清楚才可以写作好英语论文。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就是大量的读书,这样动手写作的时候就好像有神在帮助一样,思涌如泉。写英语论文也是一样,要有效地提高英语水乎,必须作大量的阅读。广泛的阅读可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加语感,为写作提供必要的语言材料。作文和阅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有些词语和句型,学生只是似曾相识,通过作文能促使学生把这些东西运用得更熟练,表达得更准确。反过来,这也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闻读理解能力。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特别要注意精读一些内容接近现实生活,接近中学生生活实际的例文。这些文章应该篇幅短小,文字浅显,语言规范。由于目前中学课本内容安排的限制,很多学生想在生活中表达的东西在课本中却无法找到。

我们在课堂上,教师讲解课文。船也都着重语法,而极少分析篇章结构,正是由于以上原因。阅读一些启发性强,能触类旁通,有助于写作的例文自然是很有必要的。至于一些离现实生活较远,句子复杂,含意深奥的文章,则不必在上面多花时间。

首先,要写好英语论文,需要丰富的词汇量。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成分。如果不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就无法写出好文章。要写好文章,就必须善于从众多的词语中选择和运用最恰当的词语。所以扩大和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易锯商写作能力的基础。

其次,需要加强背诵。看了好文章,不单是理解就够了,还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多背诵,才能达到融会贯通、据为已有的效果。英语宜多诵多背,把一些句型、短语,一些文章的片段或全篇,背得滚瓜烂熟,让这些材料在你的脑袋里扎根,当你要用的时根,它们使会自然而然地冒出来。背诵可以培养正确使用语言的习倔,增强语感,这样就可以避免生搬硬套地写一些中国式的英文。加强背诵能变难为易,变费力为省力,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现在背诵和熟记一些语言材料,对中学生来说将会受用无穷。

然后要注意收录材料。在大量阅读中,要注意收集写作中经常要用到的各种材料。发现有可以汲取的内容,有可以丰富自己表达手段的词语、句子和语段等,都应该随手记录,并整理分类。手头有了较多的材料后,可以经常翻翻读读,并随时作新的补充。

练习写作时,可作必要的改动,灵活选用。经过反复的模仿、实践,肯定会提高写作能力。

最后必须多写多练,写作能力必须通过反复实践才能获得。作文可先从仿写开始,模仿的例文应选择那些语言朴实,结构简单的短文。中学生练习写作时,应尽量使用学过的单词、短语和句型。这既能巩固课堂里学到的内容,又能提高写作能力。所用的语言要力求正确清楚,为此在写的时候要十分细心,勤查勤问。对想用的词或句稍有怀疑,就应该停下来查一查。只要做到多读范文,多写多练,持之以恒,写作水平就一定会逐步提高。

第3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作文;命题;材料;取舍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110

所谓“任务驱动”,指在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栈疃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在西方教学界的流行的教学模式。高中语文界近年来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是受此类教学模式影响而产生的新型作文命题方式。

但是,目前在语文界,对于此类任务驱动型命题材料的选取,诸多命题方都有着认识上的误区。在很多命题人眼里,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时评(时事评论)的代名词,于是他们对于新闻热点时事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梳理,对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类事件都有着关注,命制了诸多所谓的任务作文题目,作文题所引材料如下:

材料1:浙江义乌执教八年的王丽,距离达成梦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只有一步之遥。为了拿到幼儿园老师资格证,她拿到大专文凭,通过笔试,面试,却因为一只早已失明的眼睛,无法通过当地教育局的体检认证。从小,王丽的右眼眶中就是没有生机的义眼,用左眼早看世界早已成为习惯。但除此之外,她并没有什么不同,她能用灵巧的双手剪出穿着花围裙的小白兔,也能穿针引线,用粗线缝制出栩栩如生的山羊。她不明白,为何单眼也成了她的“罪”。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她终于忍无可忍,将当地教育局告上法庭。

材料2:近年来,教师批评学生成了个“事儿”。如:河南省某高中教师,因批评学生上课不认真,被学生家长殴打致右耳膜穿孔;湖北某初中教师,批评了一位逃课去网吧的学生,结果学生离家出走,教师苦寻6天才将其找回;某地一教师批评学生,家长到学校闹事,逼迫老师给学生下跪。某市小学生,因在学校朗诵比赛中示遵守会纪律,被教师批评并要求回家书面反思。放学后该小学生跳楼身亡……现如今,教师批评学生,怎么那么容易“惹祸上身”呢?一遇批评,一些孩子往往觉得委屈,要么向家长或校领导“告状”,要么“揭竿而起”,离家出走,甚至自残、自杀。个别家长对教师施以人身攻击,影响非常恶劣。许多地方负责部门认为,事件的主要甚至全部责任无关学生。教师由于管理学生或者批评学生而遭的事件已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不敢批评管教学生。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材料1涉及对残疾人的歧视,材料2涉及“自残、自杀”,均包含了极大的负面意义。不仅如此,更多地方的材料,毫不顾忌“裁剪”的原则,将大量的真实新闻素材(真实时间、真实电视台名字、省份名、人名、大学名、工厂名、公司名……)一股脑的放在材料中,毫不修饰和处理,使作文的材料展示出十足的“新闻原生态”。

甚至,最近有人开始把“抵制萨德事件”“罗一笑事件”“辱母事件”全部“命制”成所谓题目,还不分轻重缓急地让高中学生进行写作,这是相当不合适的行为。国际政治敏感话题、带血营销话题、真相远远没有浮出水面的事情,并不适合高中生写作。

首先,高考的命题导向,我们必须抓牢。高考命题必须符合“一心四面”: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和传统文化考查;加强独立思考能力考查,引导学生发展创新精神。

其次,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材料的选取,必须坚持三条基本原则,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并传递正能量;远离热点敏感事件以及真相尚未完全展现的事件;命题材料要精心裁剪,对涉及的具体名字名称均要进行模糊化处理。

以高考真题的材料为例:

(2015全国2卷)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了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了美景乡愁”。

说明:作文材料中,人名、事件均模糊化、简化处理,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创新、敬业、自由”。

再以部分优秀模拟卷为例:

(2017武汉二调)小飞是篮球联赛场馆保洁义工,因为无法处理好做义工和本职工作之间的矛盾而辞了职。虽然生活很拮据,但他喜欢保洁义工这份工作。他上网搜寻国际比赛擦地工的工作视频学习研究,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擦地模式,把擦地工作做到了极致。当暂停或有球员倒地时,他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上场,双膝跪地,用毛巾将地面擦干净,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不久前,他实现了为全明星赛场地保洁的愿望,他还梦想着能去美国篮球赛场做一次义工。他称自己为“篮球馆竞赛部区域清洁员”,想为全国篮球赛场制定统一的场地保障标准……

说明:作文材料中,人名、背景均模糊化处理,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

(2017深圳一模)小朱向父母坦陈了自己酝酿很久的一个想法: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又体面;如果回家养螃蟹,这些不都白费了?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不过,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说明:作文材料中,人名、事件均模糊化、简化处理,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自由、平等”。

第4篇

我国产学研一体化教育观念已经深入到各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之中,成为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主要是以高校、企业及科研单位相互合作的模式为主。在此合作过程中,由于各合作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导致合作方在资源和信息上的不对等致使企业缺乏必要的合作愿望同时相关政策的落后又使得合作双方缺失组织机构及激励机制,从而造成高校产学研合作无法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科研、教学、生产、应用之间的脱节缺乏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化的利益机制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何做好企业与高校的有效结合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亚需解决的问题。

二、产学研一体化在材料工程类人才培养中的实施途径

材料工程类人才培养需以“依据学科、面向应用、个人培养”为宗旨启理调整专业结构不断增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尽快适应社会生产打下牢固的基础。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材料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要想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周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只有掌握扎实全面的理论基础并且加以融会贯通才能够在将来实际生产中做到学以致用。结合新科技的发展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在课程选择上除了必修的课程之外,可以针对材料类各专业方向的发展状况增加专业选修课的设置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授课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在此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产学研合作的特点赴企业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企业可以结合当前工业的发展状况,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培养模式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同时积极听取企业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规划的意见与建议,tD实将实践与理论、学习与创新、应用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

2.构建实验教学平台焙养学生拓展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注重实验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动手、爱动脑的习惯,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书本内容难免过于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河如果把实验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上课地点由课堂转移到实验室边讲、边学、边做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就有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掌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创新意识也自然得到了培养,对专业学习的需求自然会提高。以《材料测试技术》课程为例与其在黑板上洋洋洒洒地介绍设备是如何装备如何操作,不如带领学生亲自去实验室对应着设备进行解剖分析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设置。与验证性实验不同的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对多门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运用。教师可以结合科研方向及企业课题选择实验题目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另外掌校应加大实验室平台的建设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资源共享平台。同时加强与企业间的联合高等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洪建联合实验室、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研究机构企业对高校专业领域技术创新进行持续投入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焙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保证科研的连续性,实现专业领域的不断进步。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真正实现校企联合。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取决于实践教学。目前高校实现实践教学环节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校企联合通过建立校内实习基地赴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就应该考虑学科知识的前后衔接合理安排实践的内容及顺序选择合适的企业,实现真正的校企联合。以实习为例材料专业可设置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大实践教学环节。这三大实习有先有后需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也是人才培养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可以结合教师的纵向、横向科研项目来选择池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兴趣方向选择。对于已签订就业协议的或有就业意向的同学,则可实现企业和学校双向培养的模式,允许学生到即将工作的单位结合该单位的实际生产情况选择合适的课题真题真做河以更快地适应技术发展需要。通过校企联合加强设计与实践的结合,能更快地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研究和工程设计中去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产学研一体化运作的应用前景

第5篇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作文材料的贫乏,是作文水平无法提高的重要原因。罗丹说过:我们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整天躺在材料中睡大觉,不会思考生活,没发现生活的点点滴滴,和生活的闪光点。再者,学生的阅读量太少,阅读只局限于手头的课本及作文选之类的书,其他书籍很少涉猎,尤为明显的是体现在议论文中缺少论据材料,说明文中缺乏准确的说明等。材料老化现象也很突出,一个材料总是用了又用。于是,作文模式化了。还有就是没有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不能把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到写作中来。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在具体的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呢?本人是这样做的: 

收集并积累材料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首先明确材料的来源。材料的来源很多:一,来自生活的材料,有家庭生活的,社会生活的,学校生活的,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思考生活,收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并撷取生活的闪光点。鼓励多写札记,日记,编写故事和人物提纲。如《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就可以从平时收集的生活材料上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二,来自电视新闻媒体的材料,这些材料大都是论文的好论据,鼓励学生写片断,简明地记下所听到的数据统计材料等,以备必要时用,三,来自阅读的材料,要鼓励学生多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这些知识在阅读的无形中给学生的大脑中注入丰富的营养,许多作家的成功都来自这些知识的滋养。四,来自其他学科的材料。要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念,要懂得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迁移到语文中来,如:国庆征文中有一作文题目《我站在长城上》,我就引导学生须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进行写作,因而学生写出祖国的悠久历史及赞美了我们民族的气节。 

以上是材料的几个重要来源,要告诉学生勤于积累材料是作文进步的第一个台阶。 

第二,是鉴别和严格选择材料。根据材料来源进行分类,根据文体的材料的特点进行选择。 

1. 生活的材料具有丰富的特点,是学生创作灵感的源泉 生活中积累的材料是记叙文选择的所在,亲身经历的故事、感受,身边的人和事,听上辈人讲的,以及乡间的旁人逸事等丰富的材料,都是记叙文写作的好材料。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搜集这些材料,在自己的作文中才能解决“无米之炊”的苦恼。如这样的作文题目《我熟悉的一个》、《邻里之间》这就要求写身边的人和事,素材有了,从前的人和事便像放电影一般从自己面前闪过,这样就有话有内容可写了。这样就告诉我们在作文中,生活是最丰富的世界,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不仅给我们提供写作材料,更多的是人生感悟,一名学生写《我和太阳花结缘》,便自然地巧取生活材料:农村常见的农民生活,常见的太阳花在自己成长中是那么奇妙的给人们力量的故事。最后从中得到感悟:“太阳花顽强的生命力与农民的默默耕耘、奉献精神是多么相似,我与太阳的结缘就是与劳动人民的结缘”。这便告诉我们生活是学生的最佳导师,也是给学生创作灵感的源泉。 

2. 电视新闻媒体的材料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导向性,使学生创作有强大的生命力 其中的材料给议论文、说明文注入新鲜的血液。首先在新闻消息类中,学生要善于撷取议论文的论据,如生动典型的例子、数据、统计材料等,然后在具体的写作中就可以自然地运用,如《人的价值》这样的议论文便可以撷取刘翔、杨利伟等为祖国的利益而奉献自己的材料,议论文的血肉就丰满起来,论点就得到有力的证明了。其次在一些专题性栏目中专业知识,如《人和自然》、《动物世界》收集一些有关动植物科学知识,用卡片记下主要内容,这些材料不仅是议论文的好材料,也是说明文的好材料,比如这样的作文题目《介绍你最熟悉的动物》便可解无材料之苦。因而电视新闻媒体材料是很珍贵的,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听多看,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 

3. 阅读材料最具有典型性的文章,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作文范例,是很好的语言材料 说明性的材料不仅充实知识也提供说明文的范例,其生动、简明、准确的说明便给学生很好的语言材料;议论性的材料精辟的论述,有力的论据,严密准确的语言更是学生初学议论文的典范;文学作品丰富而精彩的描写,生动诱人的故事,形象而有感染力的语言,更是记叙文的最佳典范。这样的阅读材料无形中给学生以熏陶,也给学生提供了典范的语言材料,在阅读中,要鼓励学生作摘录,记下名人警句,观点、科学数据、事例、从而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有些时候,学生往往遗忘了课本。其实,我们初中传统课文便是最佳的阅读材料。其取材内容之丰富,归纳起来也叫人惊叹。 

第6篇

例证法的运用,首先要明确两点:

一、所选材料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恰当性。

真实的才可信,才有说服力量;因为实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所以它必须是恰当和典型的。尤其是“恰当”的要求很重要,证明不同的观点,选用不同的实例(材料)。这就意味着,同一个观点,可以有不同的材料来证明,同一个材料,也可能多角度审视,来证明不同的观点。总之,所选用的材料,通过笔者的转述,要能证明文章的观点。

二、例证法不等于简单地把事实摆出来,而是要在摆出事实后进行分析说理,所谓“摆事实,讲道理”就是这个意思。

事实叙述之后必须要有道理分析,因为这个议论分析是连接事实材料与观点的纽带,缺一不可。缺少了它,就会使材料与观点之间失去联系,文章就会缺乏内在的逻辑性,也影响文章的说服力。所以,在运用例证法这一论证方法时,要做到材料叙述与议论分析相结合。总之,以上两点是议论文材料有效转化的关键,只有做好恰当运用材料和叙议相结合,才能让例证法真正发挥强大的说服力量。

要想使用好例证法,有效进行材料的转化,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合理裁剪材料,做好对材料的转述。

作为一个例子,或一则材料,它可能有很详实的内容,但作为议论文中的材料却不能够娓娓道来,不分轻重。例证法中的材料叙述其实是一种转述,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按照“什么人,什么事”的大致模式来转述,清晰明了。转述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概括、提炼材料的过程,并且尽量以旁观者的口吻来讲述材料中的人和事,避免在引用材料时把背景材料、人物经历、评论文字、交谈语言等内容加进去,造成语言不简练、主体内容不突出。合理裁剪的标准,是做到语言简练精当,而又不遗漏主体信息。用有限的字数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这就对语言锤炼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必修四课本上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曲折动人,人物活灵活现。但若引用为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则需要进行加工,如类似以下的转述:

蔺相如出身舍人,却凭借超人的智慧和勇气,不辱使命:出使秦国,完璧归赵;渑池相会,智斗强秦。终因功劳大,被赵王封为上卿,位在宿将廉颇之上。廉颇鄙夷蔺相如的口舌之劳,时常扬言羞辱相如,而相如始终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私仇。廉颇终于认识到自己的狭隘和错误,负荆请罪。最后,两人结成刎颈之交,“将相和”的美名由此传开。

当然,以上只是对事例的初步加工、压缩,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论证观点,进行不同侧重的转述。

二、明确所论证的观点,转述材料有所侧重。

在做好对材料的恰当转述之后,还要对材料进行概括提炼,压缩出主体内容。但要把它用在文章中,还要看所论证的观点是什么,再对内容进行适当增删。材料的内容要根据观点来调整,与观点有关的多说,与观点无关的少说,甚至不说。并且,还可能有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审视,有不同的内涵,所以更需要有所侧重地转述。

面对不同的论证观点,同一则材料应该有所侧重地转述。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材料更具有针对性,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在、材料叙述与议论分析相结合,完成材料与观点的链接。

第7篇

近十年来,全国高考作文为话题作文和新的材料作文。这两种类型的作文最大的特点是“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它与命题作文相比,为考生创设了写作的广阔天地,有利于考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施展才华。但是,不论从平时的练习、检测,还是从会考、高考阅卷不难发现,“四不像”的文章比较普遍。不少考生作文缺乏清晰的文体概念,没有主导的表达方式,结构混乱,内容空洞,缺少真情实感。文体特征不明显、结构混乱,可谓当今许多中学生作文的通病。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强化文体意识、讲究结构章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不妨对材料作文进行文体限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体自觉行为和布局谋篇的能力。这里重点谈谈材料议论文的基本章法。

材料议论文的主导表达方式就是议论,辅助表达方式为叙述。应明确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及其相互的关联。结构框架应明确引论、本论、结论的“三段式”模式,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材料议论文的基本思路为:①全面把握材料的内涵或就某一角度在切合材料主旨而立意的基础上,巧妙简述材料,并引出论点;②围绕中心论点,选用丰富的材料论据,展开分析论证,并巧妙照应论点;③联系实际,使问题得以解决,收束全文。这种思路在作文教学时,我们把它简化概括为“引―点―联―析―结”。它与议论文的引论(材料作文的引、点)、本论(联、析)、结论(结)的“三段式”基本框架相对应。像读后感、思想评论等议论类文章的基本框架结构也符合“引―点―联―析―结”这一基本思路,只不过在这五个步骤中,读后感侧重“联“,以情动人,思想评论重在“析”,以理服人。材料议论文和命题议论文一样,快速成文还有一种基本的思路是“类―因―法―果” 。 “类”指所写事物(材料)或问题的本质、属性、特点等,即“是什么”;“因”就是对“类”的分析,即“为什么”;“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等,即“怎样做”;“果”就是“这样做”的意义等,即结论性的内容。这种思路与提出问题(类)、分析问题(因)、解决问题(法、果)的思维方式基本一致。如以“习惯”为主旨的一则材料,写成材料议论文,可侧重于“类”这一要素及其角度阐释习惯;可侧重于“因”这一要素及其角度论述为什么要养成良好习惯,为什么要改正不良习惯;可侧重于“法”这一要素及其角度谈怎样养成良好习惯。从“类―因―法―果”的思路去作文可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审题立意,理清行文思路,展开论证,使文脉贯通,语意连贯。在议论文“三段式”框架结构中,本论(分析问题)是全文的主体,也是体现内容充实和充分展开论证的部分。不少学生对这一作文思路不清晰,致使作文结构混乱尤为突出。对此,要指导学生恰当熟练地运用议论文基本结构方式:总分式结构,致使作文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

中学生作文叙事不清、说理不明、结构混乱、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的现象比较普遍。为此,笔者大声疾呼,即便是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的时代,我们也要强化文体意识,重视作文章法,重视规范写作,重视积累感悟。

甘肃省高台第一中学(734300)

第8篇

命题作文中的“题”,就是作文的标题,选材、立意、构思必须以此为依据展开。题目可以是一个词,如《尝试》;可以是一个短语,如《静静的夜晚》;也可以是一个句子,如《你讨厌这个世界吗》。除了标题以外,一般还有相关的提示、要求。我在日常教学中会给学生提出如下要求:

1、全面把握题目内涵。即从内容、语法结构、暗示的体裁、人称等多方面进行推敲、揣摩,全面把握题目的内涵和要求,不能只看一点,不及其余。如我们考试当中曾经考过的《童年生活两三事》,题目要求写发生在童年生活中的事情,而且至少是两件。如果事情不是发生在童年或者只写一件,就不切题了。从体裁看,写成记叙文比较合适。再如《由一则名言想起的》,提出了论述的问题、对象,还需要确定论点。要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根据对这则名言所想到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议论。重在议论,而不是局限于解释名言的内涵。

2、适当改造题目。有些题目,或涉及范围过大,或所暗示的态度模糊,或太过于抽象,乍一看不易下笔。如果对题目文字加以分析,进行适当的改造,就可以使抽象变具体,模糊变清晰,虚变实,实变虚,大化小,小见大,就可以捕捉到命题意图,确定适于自己写作的思维走向。简言之,就是“宽题窄做、窄题宽做、大题小作、小题大做”。

二、材料作文的审题

1、审清材料类型。材料作文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事例型材料,是话题,取其原意,要求对材料本身所述事实阐明看法。如199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候车厅前关于玻璃瓶的一幕。

要求就事件本身展开议论,不能用比喻意。一种是寄寓型材料,材料本身是喻体或象征体,取其隐含、影射的意义,要求对材料影射的意义进行议论。如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材料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要求就花与刺展开议论。

2、读懂材料,找出隐含信息。审清材料类型后,就要读懂材料,拟出角度,引出话题、观点。要注意所选角度应符合题意,主题、内容、文本应该与材料的限制性条件相一致,不能脱离材料。一般来说,材料多为寄寓类型的,是一个寄寓道理的载体,与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道理、情趣往往有某些相似处,应该通过联系、分析、比较、联想,揭开题目表面的遮蔽,找出材料的隐含信息。

三、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是描述或者议论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或引子。话题作文,即就这个引子说事论理,抒情言志。

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的“题”指“话题”,命题作文的“题”即标题,不能变;而“话题”可作为文章的标题,也可以在“话题”范围内另拟题目。命题作文文体已事先规定,没有选择余地,而话题作文则可以自由选择文体。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也有区别:虽然大多数话题作文也有材料,但是话题作文的材料与材料作文的材料的作用有所不同。材料作文的“材料”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提供的一般是中心意思,而这个中心意思往往是写作的根本依据,不能偏离;而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并且题意较为直露,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解释或者是启发学生思路的一个例子,是展开联想的一个比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话题,学生可以指根据话题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

结合日常的总结,我给学生总结了几条技巧:

1、立意要与话题有关系。话题作文虽然有明显的开放性,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写作限制,至少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有关。如2000年高考作文题就明确要求所写内容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关,比如我们可以立意为对青春的诠释是丰富多彩的。

2、读懂话题,辩证地分析话题。大千世界,古今中外,与话题相关的名言警句、诗歌辞赋、寓言漫画等无比丰富,所以应该注意关键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注意逻辑关系,利用辩证思维分析话题所涉及的关系。关键词语理解有偏差甚至是错误,作文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第9篇

推荐内容高考材料作文怎么写?给材料的作文类型,我们在审题上首先要对所给材料的文字“分而析之”,从中寻觅可供发挥的立意点。所关注的文字,叫“视点”,由此而确立的写作方向叫“立意点”。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从题型上看,是给材料作文。作文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下面,我们对09年高考作文题所给材料文字作审题分析,原材料中的“视点”与对应概括出的“立意点”见下表:

审题可见,09年作文题所给材料本身写作难度并不大,可供发挥的角度有很多,考生应该能结合自身的长处,写出个性化的思考。但从高考作文阅卷实际情况来看,却很遗憾发现分化严重,很多考生作文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总均分低于预期目标值。

究其失误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不懂得“给材料作文”类型的写作基本规范,影响了作文效果,使阅卷者判分时左右为难,“想说爱你不容易”。

09年高考作文阅卷中发现,考生在“给材料作文”类型的写作基本规范方面的失误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篇不引用材料(既不明引,也无暗合)。

给材料作文比之于命题作文,除了审题难度更大,不直接告诉你应该“写什么”之外,还隐含着一个潜台词:所给的材料是引发你写作的缘由。因此,如果写议论性的文章,就叫

“缘事而发”,当然应该引用它,只是在什么位置引用,引用的技巧、水平因人而异,有所差别(只要不照抄原文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写记叙文,用事件或故事来印证、表现所给材料中隐含的某一事理,则无需也无法引用材料。

2.戴帽穿靴式。有的考生虽然在文章头尾处引用了材料,但对材料不做分析;还有的考生展开论述的正文,与开头引用的所给材料之间毫无关联

例如,《梦想》。先引用板桥事例之后议论:“这是板桥的特点,而我呢?什么都没有。我从小有个梦想,做运动员,成为姚明、刘翔那样。”然后大段回忆14岁体校学棒球的受伤经历与恐惧。最后自我鼓励:“相信时间会冲淡一切,让我能实现梦想。”正文与板桥的材料毫无关系,属于典型的“戴帽”后就扔的类型。这样的文章我只会给38分。

3.给材料作文的立意点应该是从材料中直接提炼后做的类似联想,观点与所诶材料间有必然联系。但有的考生拐了多个弯后,似是而非地渐行渐远,偏题跑题。文章是表达思想的,这种思维不严密的现象是会重扣分的。

例如,《不可缺少的追求》,其结构与内容如下:

(一)引用所给材料。

(二)议论:字如其人。“板桥体”别有韵味,折射了郑燮的独特个性。是啊,他不畏世俗讥讽,坚持自己的追求,才走出了独特的发展道路。而我的追求是什么?我的价值在哪里?

(三)叙述:我有一次读《老人与海》,桑迪亚哥??(概述小说情节)。议论:我明白,人,要追求尊严,绝不轻言失败。

(四)议论结束:感谢《老人与海》,它教会了我哲理,是我独一无二的追求,会带我走得更远。

这样的文章的确已“走得更远”了,我认为只能给35分。

4.只抓只言片语,套用材料中的几个字眼,没有理解内涵,导致偏离题意。

例如,《爱财而不过》,先议论开篇:爱财”这个词人们多少总有些鄙夷,我看不然。虽然“爱财”在有些人眼中是“歪歪斜斜”,但适当的爱财,能催人上进,受人尊敬,只要不过分。第二、三段举比尔盖茨追求财富也办慈善事为正例,举葛朗台敛财吝啬为反例展开论证。最后引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结束。文章只是与所给材料中“歪歪斜斜”这几个字面有关,而全文内容与板桥书法之事毫无关联,这样的文章我认为至多25分。

第10篇

关键词: 农村高中议论文 命题方向 审题关

首先,必须明确高考命题方向。高考语文突出体现内容改革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考查,通过形成“一点四面”实现高考语文的育人导向。如2015年全国二卷作文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与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相呼应,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老师只有先让学生明确高考命题方向,平时训练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把好审题关。考生必须认真阅读与读懂材料,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意后才能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考生挖掘的议论观点,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种主题。认真的考生通常能从所给材料里准确找到审题的中心词与关键语句。切记,通常所给材料不止一个主题,考生要仔细分析材料之间异同,比较分析,甚至拓展延伸,梳理出一则思路清晰的写作提纲。任务驱动型作文与传统作文对比:写作目的、要求,更明确、单一,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可见在明确高考命题方向与把好审题关的基础上,梳理出一个符合题意的观点非常重要。

关键:对自己提出的观点进行充分议论尽量说深论透。

针对自己提出的观点并概括一个题目,围绕自己的观点就事论理,进而联系社会生活中相类似现象拓展延伸,论证时尽量说深论透,以使自己的文章更具广度与深度。

首先,用对比方法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说深论透。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与平时常常写读后感很相似,即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考生务必把“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具体的:开头简要引述材料,随即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或观点,然后要针对材料发表议论,任务驱动型写作一定要联系“任务”而作文,否则易偏题跑题。

分析时可以从正面分析阐述材料包含的积极意义,也可以从反面入手,指出情况危害,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的概念,抓住中心词与关键语句,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引导考生从某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求考生分析当代风采人物形成的原因,从正面阐明风采人物思想意义。

其次,点面结合或层进等方法逐层深入。

侧重在对材料中事件先就事论理,多角度进行理论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现象,可采用点面结合或层进等方法充分分析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正如2016年全国卷福建漫画作文,第一组由100分得到妈妈吻的奖励,98分妈妈给的是巴掌惩罚;第二组55分妈妈给的是巴掌惩罚,61分得到妈妈吻的奖励。这漫画材料作文其实就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考生发表议论。这漫画材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话题,也是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社会现象、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文化社会现象。考生必须从漫画中精选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思考梳理,然后从熟悉的生活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生活实际,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导考生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使考生的考场作文达到较高的境界。

本作文题考场上考生若能够联系当今中国体坛上比赛项目: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举重等优势项目,国人的心态是得了冠军觉得理所当然,其他往往不看好,与漫画中妈妈100分与98分心态何其相似;而水平一般的足球只在亚洲出线就忘乎所以,与漫画中妈妈55分与61分心态如出一辙。生活中平时妈妈做家务理所当然,身体不适稍做得不好,孩子不高兴,相反,爸爸觉得很伟大等。常言道,要一把尺子量到底。现实中尺子应该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里量不同的人与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其实,2016年全国卷漫画作文就是拿尺子者因标准不同在生活中产生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结果。考生在考场上若一味就“吻”与“巴掌”兜圈子就事论理,作文就会缺乏深度,从反面深入分析阐述论证持尺子者若心态不正,评判标准不统一,产生结果轻则影响个人前途,重则毁坏集体民族国家可持续发展,可见持尺子者把握标准至关重要。如果拓宽思维,先举出一两个与“吻”与“巴掌”类似的社会生活实例,联系生活中相类似事情展开议论由点及面,或由个人情况到民族与国家发展层面滑行逐层深入论证,自然而然地就使自己的考场作文更具广度与深度,并不仅仅停留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

再次,采用假设或因果论证方法说深论透。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针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学生作文时要使论证充分把道理说深论透宜采用假设因果论证方法。

2016年全国卷福建漫画作文,考生作文时从公平角度切入:假如每个人心中有一把尺子,总是公平公正地衡量别人,更重要常不忘量自己,我们的社会与生活就不会那么多是非纠纷;如果因为生活的世界有这样一把尺子:感情上充满温馨,道理上彰显公平,法制上体现正义,那么社会就会时刻闪耀人性的光辉。因为持尺子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处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所以星星之火慢慢成燎原之势,人间就会真正洒满阳光与爱意。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材料的范围而言、就写作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就材料含意、行文中说理论证而言是就事论理。说理就是思辨,就要比较辨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绝不能只在原材料中兜圈子,必须在就事论理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生活中相类似现象拓展延伸,才能把道理说深论透,使考场作文更具广度与深度。

提醒:结尾照点题升华主题。

第11篇

关键词:复合材料;教学改革;实训环节;教学方法

为了克服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弊端,积极响应教育部的高校本科生教学模式改革号召,专注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理论结合实践、高水平、综合素质的新世纪人才,许多高校的诸多专业课程都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宽口径的大专业,主要培养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的毕业生。《复合材料》作为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程涵盖知识点很多,包括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制备工艺和实际应用[1]。该课程对于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复合材料》教学改革的一些方案和措施。

1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培养目标

《复合材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必修课,也是本科毕业生从事材料、复合材料等相关工作、科研、工程应用的必备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常见复合材料的分类、加工制备技术及应用背景,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等。在毕业设计、科研实践中掌握上述几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工艺技术,是材料类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理解复合材料的界面优化设计及界面作用机理,掌握复合材料的种类和制备工艺方法。了解复合材料界面及性能测试表征方法,学会分析材料研究和生产中的复合材料如金属基、聚合物基、陶瓷基、水泥基复合材料及纳米复合材料的成分、组织形貌和结构性能,并能够适当的调整配方或改进制备工艺最终实现目标所需的力学性能或特殊功能。

2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复合材料》课程内容繁多,涉及三大类材料金属、无机非金属和聚合物的配方、加工、性能及应用,涉及到大量的增强材料、基体材料制备工艺参数和配方,使得学生难于寻找重点内容,学习起来很难抓住重点,接收效果差。另外,学生也不清晰自己将来所面对的就业方向。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感兴趣的复合材料及相关产品,增强对某一材料产品及其知名企业的了解。在加深对这门专业课的认识和理解的同时,知道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就业方向[2-3]。这门课程一般期末考试成绩权重大于80%,平时成绩占的比重很小。因此,学生缺乏主动的学习意识,学生对于琐碎繁杂的知识点理解起来也很吃力,上课时容易产生懈怠的情绪、玩手机、精神溜号等现象。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期末时候考前突击,只会应付期末考试,只求分数不求甚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不系统,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虽然经过突击性理论学习,但是仍然缺乏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不能学以致用。学生往往考完试后再问就什么也答不上来,遇到一些实际应用问题也不能马上想起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体系。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少对知识点所对应的实践、范例的了解。

3《复合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3.1以工业产品、科研信息为导向,加深学生对不同类型复合材料的深入理解

本课程涉及到金属基、聚合物基、陶瓷基、水泥基复合材料及纳米复合材料等理论方面的内容,理论较深奥、知识面广、内容概念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知识面的拓宽和不同复合材料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产品应用开发为导向,对复合材料的理论配方、制备工艺、性能要求、开发新产品的思路等方面的进行强化,在保持课程系统性的前提下,对一些次要的偏理论的内容适当删减。着重对近期出现的新型复合材料在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领域的应用实例进行介绍。通过引入实际产品和工业化生产问题,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每种复合材料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前景[4]。将目前与课程有关的科研动态带入课堂,让课程有足够的吸引力。如讲述通过介绍阻燃电缆护套料配方及工艺让学生深入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加工原理和应用场合;通过介绍现有的锂电池正极材料让学生了解碳基复合材料以及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还有近期Science、Nature等顶级期刊发表的最新纳米尺度金属的伪弹性、功能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的微观尺度研究及其在复合材料、功能材料中的最新应用。这些科研实例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以查找和阅读期刊文献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每一章节都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关键词、主题词,让学生去期刊网或外文电子资源网站查阅相关章节关键词的期刊论文或发明专利,填写文献资料统计表。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堂讲解文献,学生需要提问互动。通过这种能力培养,加深学生对某一复合材料的了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查阅文献能力、阅读能力和课堂表达能力,发挥互动、让更多同学参与到课题讨论中,从兴趣和讨论中掌握复杂的知识点。“学生讲,教师听”的这种新模式可以增加教学互动效果,课堂上适当增加学生汇报文献、专利的内容,可以增进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这种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显著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和科研精神。

3.3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训环节,让学生到实验室动

手参与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作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以材料生产和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训环节,培养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意义摆脱课本的死知识[5]。要求老师到实验室亲自指导,让学生到实验室亲自动手参与某些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要求每组学生实践不少于7个工作日,自己动手完成一个小实验,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所学、所做、所感,是如何将文献知识转化为直接的功能或结构材料并实现其应用价值。让学生亲手参与实验设计和制作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再次回到课堂后能够更深刻听讲,认识到课本上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逐渐培养学生从提出问题,到寻找解决问题思路,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结束后最终以实验报告形式上交并考核。这种实训环节可以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的课外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课本知识的应用能力,避免“读死书、死读书”。

4《复合材料》课程的教改考核及预期效果

该课程在增加课堂文献讲解、答辩和课外实训环节后,期末考核时弱化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侧重上课过程中文献讲解、答辩和课外实训的考核,即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具体成绩比例可以调整如下:(1)期末考试分数:占考核总成绩的50%。(2)文献调研、讲解、讨论环节分数:每名学生不少于两次文献调研、讲解、讨论,共计占总成绩的30%,其中文献整理情况10%、课堂讲解10%和回答问题10%。加分条件:学生查阅参考文献可以查阅英文文献,考察学生对英文文献的理解,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加分0.5~1分;课堂讲解文献后能够准确回答课堂老师或同学提出所有问题的学生得满分。(3)课外实训环节分数:两次实验占总成绩的20%,其中两次实训过程中的动手实验及实验报告各占10%。通过在《复合材料》课程教学中增加文献讲解和课外实训环节进行教改,改革后的保守目标是:100%学生能系统掌握查阅期刊文献和发明专利的方法,并且能够读懂科技论文的核心研究思想和理论内涵;90%的学生应能掌握课程重点知识,熟悉课本知识中的某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实例;20%学生能掌握英文期刊文献的查阅能力并且能够读懂英文文献含义,具备书写科研论文的基本素质和功底。上述比例都以学生总数为基数,各部分不互相独立,存在相互重叠。希望通过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由大学的应试教育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

5结语

作为一门材料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复合材料》对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了解专业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影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作者针对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如上课死气沉沉,学生玩手机,期末考试突击复习等现象提出了一系列教改方法,主要是增加课堂上的工业产品、科研信息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加文献讲解、答辩环节和课后的实训环节来弱化期末考试成绩的权重,这样来督促学生主动学习并且能够活跃课堂互动,通过课外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曦亚.复合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25.

[2]马庆宇.复合材料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4):53-55.

[3]杨继年,丁国新,王周锋,等.《复合材料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5,43(3):167-168.

[4]张俊珩,李婷,程娟,等.《复合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5,42(22):197-199.

第12篇

1.材料作文覆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这些所有可考的文体。

2.材料作文覆盖了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这些所有的命题形式。

3.材料作文覆盖了改写、续写、扩写、修改等种种写作形式。

4.材料作文覆盖了大小作文的组合类型。

由此可见其在考场作文中的重要性。

考场材料作文应试,应重点“念”好这样一个“三字经”:

1.读

读材料的要求是“细”、“全”。一个题目从头到尾都要读到,每一个字都要读到,不要用扫读的方法去读题。

2.析

慢读材料之后便要析读材料,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

。主要用于原料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意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3.防

就是防失误。读题读材析材之后,便可以按题写作或自拟题写作了。但由于材料作文的特殊性,在读材料、析材料方面的失误可能要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要大一些,因此在写作前和写作中的各个环节都要严防失误,要特别防止如下六个方面的失误:

①扩写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

②改写后的记叙文或由于套用而与原文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或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

③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没有得到利用或运用。

④由于重视了材料而淡漠了文题中的关键词,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求表达的中心。

⑤由于对材料的理解不深而提炼不出精粹的要点,文章立意过偏、过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