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精神卫生法论文

精神卫生法论文

时间:2023-05-12 11:47: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精神卫生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精神卫生法论文

第1篇

徐为再败诉是精神病人“出院难”的缩影

徐为是2001年被送进上海市普陀区精神病院的,当时他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治疗一年后出院。但2003年徐为再度被送进精神病院――青春精神康复院,随后一直在那里接受药物治疗。治疗颇有成效,徐为的病情显著改善,且较为稳定,从病情鉴定上符合出院条件,但被认定为徐为法定监护人的哥哥却不同意他出院。按照院方的说法,如果监护人不提出出院申请,徐为就不能出院。2013年《精神卫生法》实施后,徐为将他的哥哥和精神病院告上法庭,一番波折后,2015年4月法庭作出一审判决,徐为败诉。据界面近日的报道,一审判决中法院认为,“徐为属于非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不适用《精神卫生法》关于‘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的规定,其是否出院,目前仍然需要征得其监护人同意,故被告青春精神康复院未经原告监护人同意而拒绝原告提出的出院要求,并无不妥。”而2015年9月,案子二审结果维持一审原判,徐为再次败诉。日前,徐为和他的律师还在申请再审。

至今,徐为已经在精神病院待了14年之久,但出院仍遥遥无期,最大的阻碍就是“谁送来的谁接走”这一精神病医院约定俗成的行业规则。

以“精神病人出院难”为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搜索,不难发现问题的普遍性。“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有70名符合康复标准的病人近期自愿要求出院。然而,仅其中18个病人的家属同意来办理出院手续,其余52个家庭均拒绝领人。”(东方网2013年5月)“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对300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其中150多人符合出院条件;医院召开家属座谈会却发现,家属全都坚决反对患者出院。”(人民日报 2014年6月)“德安医院(江苏常州)目前有住院精神病人296名(“三无”、流浪乞讨、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除外),其中近1/4的精神状况达到出院标准,且病人希望出院,但是监护人不愿意接他们回家。为此,有的病人已经住院超过30年。”(扬子晚报2014年9月)……

这些例子表明,很多符合出院条件的精神病人难以出院,他们大多数是因为被家庭和社会拒绝接纳而滞留在医院。

丧失自我选择权利陷入恶性循环

实际上,2013年实施的《精神卫生法》考虑到了精神病人的自利,规定除非就诊者有会伤害到自己或者他人的危险行为,可能需要被强制入院,其余患者遵从自愿原则。该法规定精神病人有自愿入院、出院的权利,特别是第四十四条规定,“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

然而,由于精神病人在法律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有时候会因疾病丧失自主能力,因此很多精神病人都是“被”监护人送进精神病院进行治疗的。而这不并是《精神卫生法》规定的自愿情形,得不到法律的支持。监护人往往会以“监护”为名,替精神病人包办一切,即使在多数情况下,比如接受治疗后病人的精神状况得到改善,能够自己做出有利的选择,但一切决定还是监护人说了算。因为“精神病”的这顶帽子,让精神病人无法证明自己是“正常人”。这对已经好转的病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其丧失了自我选择的权利。

而且,长期使病人与家庭、社会隔离,即便是没有病的正常人也会憋出病,更别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了。精神病人滞留精神病院,会出现社会功能衰退、情感淡漠等问题,反而会加重本来改善的病情,特别是随着病人年纪越来越大,又进一步导致精神病人出院难,陷入恶性循环。

一方面是精神病人出院难,一方面是由于治疗需求大导致的“一床难求”。据国家卫计委2015年10月份公布的数字,全国现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650家,精神科床位22.8万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床位数1.71张,远低于世界平均数每万人约4.3张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了。让已经不需要住院的精神病人占据床位,无疑加剧了医疗资源短缺问题。

“被精神病”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精神病人的非自愿治疗,有专门的说法叫做精神病强制医疗。《精神卫生法》出台之前,只有《刑法》有对涉及刑事犯罪的精神病人进行强制医疗程序的规定,对不涉及犯罪的其他情况并没有规定。这就导致很多“非自愿”治疗的精神病人权利得不到保护,而且各地还出现了正常人“被精神病”的情况。但事实上,2013《精神卫生法》出台后,这些情况并未好转。

《精神卫生法》的适用遭遇现实尴尬,第四十五条规定,“精神障碍患者出院,本人没有能力办理出院手续的,监护人应当为其办理出院手续”。“应当”一词实际是对监护人权利的限制,但现实中对被监护人牢牢“绑住”的精神病人来说,权利只是写在纸上,维权依旧艰难。

“被精神病”现象仍时有发生。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魏晓娜在论文《从“被精神病”再现看我国非刑强制医疗制度之疏失》指出的,精神病强制医疗曾长期充当刑法和行政法两大法律体系之间灰色地带上的限制人身自由措施,虽然《精神卫生法》旨在消除这一问题,但由于制度理念和程序设计方面的疏失,直到今天,这一领域仍存在一定的乱象和权力滥用的空间,而且这一措施具有更大的隐蔽性。

2015年12月三湘都市报报道称,一位名叫徐刚的男子因“追求爱情”纠缠一位女性,却遭遇姜畲镇派出所两次把他送进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病科治疗。精神病科的主治医生承认,在徐刚第一次被带来时,即被诊断为没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但徐刚还是被关16天,理由是“110送来的人,我们只能接收,不能拒绝”。第二次则更加过分,徐刚整整在精神病科待了两个月。对已经诊断没有精神疾病的人强行送到精神病院,无疑存在的情况。

他山之石值得借鉴

不涉及刑事犯罪的非自愿治疗是非常“危险”的。魏晓娜认为,因为没有限制期限,非h刑精神病的强制医疗剥夺人身自由的期限很随意,很有可能超出涉刑强制医疗的期限。而且仅凭偶然行为,就介入非刑精神病强制医疗,显然缺乏正当性。

英国慈善机构“思考和反思精神疾病”(Mind and Rethink Mental Illness)推动的“改变的时刻”(Time to Change)运动开展于2009年,旨在减少公众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该项运动通过在企业群体、公众间开展签名活动、在电视、网络和社交平台做公益宣传等方式,推动公众正确认识精神疾病。比如“改变的时刻”官网上用调查数据、科学研究等资料澄清公众常见的偏见。去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由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的Sara Evans-Lacko博士等开展的研究显示,“改变的时刻”运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病的积极态度方面成效显著。

而查阅我国台湾地区的“精神卫生法”,不难发现,其真正做到了保证精神病人的权益。第三十八条规定保障病人出院权利,“精神医疗机构于住院病人病情稳定或康复,无继续住院治疗之必要时,应通知本人或保护人办理出院,不得无故留置病人”。

此外,该法还明确了强制治疗的适用人群、具体流程、限制时间。强制医疗的对象是严重精神病患者,必须先经确诊后才能办理住院。该法保障病人的自,比如,规定如果该类病人拒绝接受全日住院治疗,主管机关需要指定精神医疗机构予以紧急安置,但紧急安置期间不得超过5天,强制鉴定要在2天之内完成,如果经鉴定无需住院,应立即停止紧急安置,如果需要住院,强制住院期间不得超过60天(延长需申请)。

对于违反这些流程的精神医疗机构,会被处以新台币三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相当于人民币六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整改,情节重大者,甚至会被吊销营业执照。

编辑手记 推广社区医疗消除社会偏见

第2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 人才人 才培养 培养模式

一、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近20年来,全球经济及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使预防医学学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从被动个体治疗进入到主动群体预防的时期,人类社会对预防医学的认知和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共卫生事业受到高度重视,危害人类健康的传统传染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而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新的传染病;以及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等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使预防医学的工作重点发生转移,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控制,保证整体人群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预防医学工作者新的历史重任。

随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加深,发现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能概括和解释新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因为它仅从单一的生物学角度去理解健康和疾病,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如高血压、肿瘤、艾滋病等疾病的发生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997年美国精神病学、内科学教授恩格尔(Engel)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以及卫生服务因素构成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因素,分析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综合作用和医学的整体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成为当今医学界的共识。

为了适应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卫生方针和政策也作了巨大的调整,整体人群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控制成为卫生工作的核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劳动保护法、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同时,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事业机构的建设力度和经费投入,各级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相继成立,发挥着人群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作用,工作范围从传统的劳动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儿童少年卫生、流行病几大卫生扩展到慢性病、艾滋病、精神、心理疾病的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等领域。为了实现我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从北京、上海、杭州等试点城市向全国范围推广,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保障社区人群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了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使卫生资源、卫生服务正逐步从城市向农村社区扩展。体现了满足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公平性,为发挥预防医学的效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作用。有人称社区卫生这一变革为人类第三次卫生革命。最近我国学者提出了“大卫生”观念,认为作为社会事业一部分的卫生事业要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政府承担责任,社会各部门配合,人人参与,使医学社会化,才能实现社会预防和社会保健的目标。它体现我国卫生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我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二、传统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

我国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基本沿袭前苏联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以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少年卫生、卫生毒理学基础及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为专业主干课程,此种教学模式几十年来为我国培养过大批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为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如上所述,近20年,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对我国传承五十多年的传统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严峻挑战。最近,我们对近5届本校预防专业本科毕业生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反映很多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上用不上,很多有用的知识又没学,调查结果充分显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具体表现在: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动手,高分低能,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应用不相符合,教学内容和方式滞后于社会发展步伐。

如何改革传统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杨克敌等从社区卫生服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拓宽基础,加强临床,优化专业”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新思路,弥合预防医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之间的鸿沟。在培养模式上与临床医学专业前期趋同。因为当前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预防医学人才需要更多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来面对疾病谱更加复杂化的人群,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对预防医学人才的需要。耿齐鸣也认为:2004年的SARS流行给我们现行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提出警示,在医学教育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和重视预防医学教育,尤其是社区预防医学教育。

赵福生认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预防医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必须与卫生防疫体制相适应.目前卫生防疫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除了指导公众进行自我保健、预防疾病、控制疫病流行、消除或减少致病因予的作用外.还有卫生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目前是以卫生学类课程为主.很少或没有设置公共卫生事业所急需的卫生行政执法等专业和课程。卫生监督是国家行政监督的组成部分,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而且卫生监督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远不能满足需要。预防医学系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有关课程,培养从事卫生执法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了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提出毕业专题实习和卫生防疫机构现场实习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采用教研室毕业论文专题实习与卫生防病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毕业专题实习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工作实际,提出若干个研究专题,给学生对专题作简要介绍和总体要求后,学生要完成从查阅文献、课题设计、实验(调查)研究、数据收集、统计分析、论文撰写到论文答辩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疾病控制中心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到疾病控制中心实习,使学生直接了解现场工作实际,增强学生对卫生防病工作的感性认识,积累实践经验,并亲身参与卫生防病机构的实际工作,如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卫生监督执法等,这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毕业前训练过程,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江城梅也认为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改革重点应加强预防医学实践环节,由于相当多教师是“三门”(校门、教研室、课堂)教师,不但缺乏公共卫生实践工作,各学科专业之闻也很少教学交流,讲课缺乏生动的实际案例和亲身体验,实际上就是应试教育。建议预防医学专业老师应该到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锻炼一段时间,增加实际工作经验,以便能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要请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的专家上讲台讲课,使学生接触预防医学实际工作。

殷朝阳等分析了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引入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改革预防医学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首先,要从时间上予以保证,实验课程学时数和预防医学实践周数要科学设置。其次,要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学生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测定、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健康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技能训练。再有是要加大投入,大力改善目前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设施落后、环境条件差的现状,特别是要加强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建设。国外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总的说,国外比较重视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如美国医学院校协会AAMC提出:预防医学教学范畴包括有最常见的课程:预防医学、社区医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信息学、循证医学等课程。美国公共卫生教育理事会(TheCouncilon'EducationinPublicHealth)规范了MPH学位点应包括五方面的教育内容,即行为科学、生命统计、环境卫生科学、流行病学及卫生事业管理。法国高等医学教育公共卫生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次改革,巴黎第六大学(BroussaisHotel一Dieu)医学院教学计划的第二阶段(简称为DCEM)中,基础教学内容有:(1)交流:交流技巧、卫生教育技术、文献收集、信息论。(2)流行病学:描述性与分析性流行病学、统计学、人口学。(3)规划:卫生机构评估、卫生与预防的行动计划。(4)经济:卫生机构与卫生制度管理、卫生经济。(5)法学:行政、组织及民事的法学基础,社会保护,卫生法和社会法。(6)环境:物理环境的研究方法与环境卫生学;应用社会科学方法:组织职能与卫生一社会政策的分析。除了上述课程之外,公共卫生专业的医学生还必须自主选择学习下述选修教学中的两门课程:环境与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机构与卫生服务部门的管理、社区保健。

综合上述预防医学的改革动向,作者认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我国卫生战略的改变,教学重点放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控制,保证群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及大卫生观思维。

2.根据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的职能转变,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一致。如传统的三大卫生、流行病扩展到慢性病、艾滋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等。

3.注重交叉学科知识培养,拓宽授课知识面,如:人文科学、信息学、管理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等对于现代预防医学来讲都是很重要的内容。

4.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讨论课、社会实践和毕业专题实习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现场工作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尤其是要改革死板的考核方式。

三、构建新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在总结多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新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设想。

如下图所示,与传统培养模式完全不同,本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为主线,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特点。学生将拥有大量的时间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另外,通过在卫生和疾病预防机构的现场教学,使学生接触实际工作,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本模式还注重人文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做专题讲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方法,总之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完全可以适应公共卫生机构的工作要求,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工作需要相一致,该模式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2007年获得国家级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

在此新的培养模式中,教学方式也要做较大的改革:如下图所示,各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均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围绕老师的导读内容和命题展开课后的课本基础理论自学,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做探究实验。把自己的观点和假设在讨论课中发表和辩论,最后形成结论和完成学习报告上交给老师。该教学方式借鉴国外一些高等院校的经验,确实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完全不会有学生上课打瞌睡的厌学现象出现。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我国预防医学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符合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专业要求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如何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仍然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克敌,杨世秀,欧阳宁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24-25.

[2]耿齐鸣.从SARS流行看今天的预防医学教育.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82-83.

第3篇

论文关键词 刑事强制医疗 适用条件 救济程序

刑事诉讼法修改设立了“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以下简称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作为四种特别程序之一,使强制医疗措施纳入了法治轨道,对保护精神病人自身权益、社会其他正常公民合法权利、促进社会安定有序都具有重要意义。刑诉法第28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实行监督。检察机关,尤其是公诉部门,在刑事强制医疗的移送程序、申请程序、审理程序、法律援助等程序中,理所应当肩负起国家诉讼和法律监督职能。

一、适用条件及特点

根据刑诉法第284条规定,适用强制医疗,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犯罪行为的暴力性和后果的严重性;二是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鉴定的必经性;三是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人身危险性。条文规定这三个条件,表明了立法者对强制医疗程序适用的审慎态度。

作为特别程序之一的刑事强制医疗程序,概括起来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启动的“三轮驱动”。即公安、检察机关和法院。刑诉法第285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可以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对于公安机关移送的或者在审查过程中发现的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人民检察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申请。

第二,刑事强制医疗程序没有程序意义上的救济手段。根据刑诉法第287条规定,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人、近亲属对强制医疗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第三,庭审方式特殊。控辩审三方的构造不同于普通程序,诉讼人(法律援助律师)或者法定人在场目的在于通过诉讼的参与权最终保障被申请人的权利。此外,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并非必须开庭审理。

二、对检察机关的影响

新刑诉法生效伊始,刑事强制医疗程序案件就正式进入检察机关公诉部门的受案范围,将会给公诉部门带来不小的影响。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为例,我院公诉一处于2013年1月11日正式受理第一起刑事强制医疗案件,并于同年2月5日办结。

第一,刑诉法正式实施后,公诉部门应当对符合强制医疗程序的案件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根据刑诉法第285条的规定,对于公安机关移送的或者在审查过程中发现的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申请。刑诉法第28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实行监督。

第二,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作为全新的程序,公诉机关尚没有办理此类案件的经验。从实体的角度来看,如何审查涉案精神病人是否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暴力行为;如何判断涉案精神病人是否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性等等。从程序的角度来看,案件的办理期限,如遇有需补充证据的情况,应如何延展期限,公安机关补充证据的办案期限是否也应该规定;鉴定程序是否适用刑诉法第二章第七节关于鉴定的相关规定等等。

第三,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将会成为今后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新领域。如刑诉法第289条赋予检察机关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监督权;人民检察规则第545条赋予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启动强制医疗程序法律监督权。

三、应对措施

(一)指定辩护

从国家立法和司法解释文件层面看,刑诉法第34条、286条规定指定辩护,主体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

北京市三机关出台的强制医疗实施办法,是很好的贯彻落实法律、体现人权平等原则、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体现。该办法第四条规定,办理强制医疗案件时,涉案精神病人、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人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二)司法精神鉴定

法谚:无救济则无权利。只有法律赋予公民更多救济手段和途径,才能使得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假冒精神病人逃避刑事处罚和“被精神病”的事件得到有效的遏制。

对犯罪的精神病人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是正确适用强制医疗的前提。当前,刑事法(包括司法解释)没有对司法精神鉴定主体作专门规定,有的也只是概括式规定,如高院刑诉解释第532条、人民检察规则第543条第1款第4项、刑诉法第146条。简言之,对于被申请人的司法精神鉴定作出主体是司法机关;如果被申请人及其法定监护人、诉讼人等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那么需要检察机关作出批准。

笔者以为这一做法需要完善,原因在于:《精神卫生法》(2012年10月26日通过,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出台,结束了之前混乱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机构的局面,形成了明确的鉴定体系。根据该法第32条规定,精神障碍患者对于医疗机构鉴定有异议的,可以原医疗机构或者其他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提出再次诊断;对再次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主委托依法取得执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精神障碍医学鉴定。

因此,笔者赞同《精神卫生法》的规定,精神司法鉴定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患者及其法定监护人,检察机关扮演监督者的角色,对鉴定的程序合法与否进行监督。

(三)审查被申请人是否有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

正如前文所述,启动强制医疗程序条件有三,其中一条即: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采取了一种开放的表述,检察机关在审查该强制医疗申请时有较宽自由裁量空间,但并不是无章可循。有无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重要前提是精神状态,这涉及医学专业领域,检察机关的承办人对于法律问题进行专业判断,但是对于被申请人精神状态的把握,笔者以为,主要还是需要凭借精神疾病方面的专家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其他材料,?这些材料均有助于判断涉案精神病人的社会危害性,减少承办人的个人主观上的判断。

(四)救济程序

刑诉法第287条第2款规定,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人、近亲属对强制医疗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这一规定区别于普通程序。在强制医疗程序中,考虑到时间紧迫以及案件非讼性质,实际是一审终审。启动复议程序的主体既有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一方,也有因被申请人的暴力行为造成损害的被害人一方,法律如此规定较为全面的保护了被申请人一方。

(五)法律监督

第一,加强对公安机关的启动监督。监督公安机关应当启动而不启动,类似于立案监督。人民检察规则第54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应当启动强制医疗程序而不启动的,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在七日以内书面说明不启动的理由。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不启动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启动程序。

第二,审查公安机关移送的强制医疗申请书是否符合要求。强制医疗申请书是公安机关移送检察机关审查的书面文书,根据人民检察规则第543条规定,需要对包括管辖在内的八项进行形式审查,进而提高办案效率。

第三,监督公安机关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是否适当。根据人民检察规则第546条之规定,对于采取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不当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规定第332条,对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公安机关应当在七日以内写出强制医疗意见书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可以看出,法律没有对公安办理是否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期限。因此,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对于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进行监督就显得十分重要。司法解释规定的是在审查申请时对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进行监督,笔者以为,检察机关可以将启动程序和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一并进行监督。

第四,监督法院审理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具体而言,包括是否通知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的法定人到场,指定辩护,有无组成合议庭,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拟作出强制医疗决定的,检察院在庭审中发表意见等等。

第4篇

【关键词】 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建设

一、开发相应的人文课程群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是以学科构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有文、史、哲、音、美、心理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第二层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如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卫生法学等;第三层是由多学科融合后形成的综合课程,主要有社区卫生保健、医院管理、人口学、运筹学等。根据年级不同建立分阶段的教育目标,采取阶梯渐进方式,由浅入深,贯穿医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低年级医学生以第一层面为主要内容,辅之早期接触病人,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责任感;二、三年级以第二层面为主,在此阶段学生参加社会社区医疗实践与健康调查,使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高年级学生以第三层面为主,结合临床实习、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

二、人文课程结构弹性化

在设置课程时,不仅有统一要求的必修课,而且要有可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也要安排灵活的人文讲座、专题报告会,并且要有灵活可变的组合课程等。可以适当按“大学科、宽口径”的指导思想进行整合,以期减少专业课的数量,增强内容的跨度,把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整合成综合性课程,形成不同领域的学科课程模块,将人文教育放到与专业教育同样重要的位置上来。设置灵活可变的组合课程,因职业的内涵不断变化,对技能、技术的规格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组合课程必须是适应社会变化、职业要求而不断弃陈纳新的课程,它必然是灵活可变的,依据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整合设置课程。学校教育要为学生提供可供自主选择的人文课程,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修,使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创造性迸发出来,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掌握和运用技术。

三、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课程

通过专题研究、专业讲座、技能比赛等提高专业能力;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如开学典礼、授帽仪式、“5.12”护士节、毕业典礼等,向学生传播人文精神,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诚信意识、责任感,关爱精神,服务意识等。志愿者活动等也是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走进社区、学校、农村,开展如义诊咨询、便民服务、健康调查、卫生知识宣传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验爱与奉献,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四、隐性课程建设是人文精神回归的有效途径

隐性课程蕴涵在学校的各种情境中,如校园环境、教师人格、师生关系、艺术活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它具有广泛的渗透性、潜在的影响力和无意识的教育价值。医学院校大学的文化格调和品位是由学校的办学方向、学术氛围、学术水平、管理水平、校园文化和学风等聚合而成的,渗透到学校由内而外的方方面面,“这种影响往往是某一门专业课程所无法比拟”。一是注重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体现环境育人思想,力求营造功能布局合理,文化格调和品位一流的环境。加强图书馆(人文教育资源库)、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网络中心、运动场馆等教学资源建设,传达一种广博、深邃的文化气息,使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二是注重校园的学术环境。学校是知识的研习之地,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自由港湾,教师学术研究中的孜孜以求,教学中对学生的谆淳教诲,学生求索知识、探寻真理的积极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三是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是“活化剂”,是校园文化中最富有朝气的方面。组织开展人文讲座、演讲、文化沙龙、大学生论坛、阅读活动、各种学生社团、文化艺术活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学生在其中不但可以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人际交往、处理事务和沟通协调等能力,养成责任感、事业心和判断力。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对学生的影响。“医学院校的隐性文化中应隐含人文关怀”,把立德育人放在重要位置。重视和发挥教师个人魅力,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好的榜样,用自己的人格力量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把人文精神导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化育人心,激发潜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让一所学校真正活起来。

总而言之,加强人文教育,以人文课程建设为抓手,必须强调在显性课程中挖掘人文教育点,确立人文课程群,做到课程组合弹性化,着力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课程,并在隐性课程建设中回归人文精神。重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把人文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每一个角落,润物于无声,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成为一个和谐发展与博雅的人。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 要:医护人员服务意识差、就医环境差,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此外,从开大药房到收红包等不良行为,个别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不良行为降低了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形象。要扭转这种局面,在学医期间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医德医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的是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并探讨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

关键词:医学 人文素质 重要性

一、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

1、医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基本要求,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是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加强和改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我国医学卫生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正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这就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必须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把他们培养成为尊重人类、尊重生命、有爱心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人类健康的守护者。

3、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遵循医学自身发展规律、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六十年代以后,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肿瘤等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人类对健康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教育应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也是医学人文性复归的客观要求。

4、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未来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客观要求

高等医学教育以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在医疗实践中,医德与医疗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整个医疗卫生的防治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所有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古今中外,医德所要求的具体内容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是一致的,这种现实的要求就迫使医学教育从开始就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打好职业道德的基础。

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探讨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

1、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学科构建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有文、史、哲、音、美、心理学等。此类课程约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二分之一,主要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由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主要有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卫生法学、医患沟通学等。此类课程主要让医学生能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探讨与医学有关的若干问题,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同时尊重人和人的权利,正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由多学科融合后形成的综合课程,主要有社区卫生保健、医院管理、人口学、运筹学等。此类课程主要是融人文素质培养于医学实践之中,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以上三类课程相互联系,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分阶段渐进,贯穿医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低年级学生以第一类课程为主要内容,辅之早期接触病人,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责任感;二、三年级学生以第二类课程为主,在此阶段学生参加社区医疗实践与健康调查,使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高年级学生以第三类课程为主,结合临床实习、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

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积极尝试多种形式。如指导性自学、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交互式学习等。必须讲求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方面,应逐步推广以撰写论文、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侧重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2、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渗透人文精神,加强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课堂教学不仅仅作为传授医技的渠道,更作为育人的渠道,将人文精神教育融汇于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有效地促进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在专业课教学中应选用该专业发展史上里程碑事件、著名科学家的事迹等启发学生;还应增加相应的伦理学、社会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医学伦理学中的自主、知情同意、伤害、最优化的基本原则应贯穿到临床各科教学中。

3、在见习、实习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医学教育的见习、实习阶段,尤其应注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各见习、实习教学单位应结合医学生见习、实习所接触的典型病例、以及本单位曾发生的典型事例,进行医学人文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将医学人文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学会从医学、道德、法律、政治等不同角度去研究、解决医疗问题,使临床实习阶段不仅仅是对医学知识技能的实习,也是对医学人文知识运用能力的实习。

(二)充分发挥优秀校园文化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1、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

物质——空间类环境以暗默的方式寓含着文化信息,积淀着历史与现实的价值理念,学生在与物质情境的交融与对话中,不断地解读其中的价值寓意,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奋进的感觉。

组织——制度类环境,负载着整个学校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信息。组织制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性格发展。学校要营造民主、严谨、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努力提高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素质,尊重学生人格,鼓励个性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博爱、诚信、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

文化——心理类环境是最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深刻、稳定地体现着校园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和情操,能使学生拥有归属感、自尊感和使命感。因此,应加强校训、校风、校歌、校徽等象征着大学精神载体的教育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氛围,强化群体行为举止对个体行为举止的影响。

2、充分发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科技活动是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应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校园科技文化节、名家论坛等各种形式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艺术团及各种以科技文化活动为宗旨的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作用,使学生在亲历的活动中修身养性、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增强科学人文素养。

3、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

要创造各种机会,提供必要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接触社会、服务大众,开展慰问走访、体检义诊、导医护工、科普宣传、扫盲支教、社会调查及社区服务等多种活动,以此培育医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尽责”的优秀品质和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崇高追求。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建设

1、加强医学生人文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有坚实的学科支撑。要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师资重组和硕士、博士点的建立,逐步培养、聚集一批医学人文学科优秀学术人才;同时,大力开展医学人文课题研究,形成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使之发挥对医学人文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孵化器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医学人文重点学科。

第6篇

作者:俞美蓉 孙丽华 王玉辉 单位:鞍山市医学会

继续医学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开展多学科知识的教育主要包括跟进与追踪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并以其为继续医学教育的主体内容;同时,科学合理地提供有关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及医事法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介绍人类辅助生育技术、器官移植技术等涵盖的诸如人工捐献、卵子捐献、代孕、器官捐献与移植,以及依托病人尤其是无行为能力病人等的临床科学研究所涉及的伦理、法学等方面的知识;宣教《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病例管理规定》、《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民法通则》等卫生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作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此外,还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培训及医德、医风教育,以强化医务人员守护健康的责任感、使命感,强化医务人员对医学科学的奉献精神和执着追求。注重能力的培养(1)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继续医学教育中,注重对医务人员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提倡医务人员选择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为医务人员安排较为充裕的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包括课题专业结构的选择、课题层次的选择及跟进学习与创新探索性学习的选择等。(2)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继续医学教育中,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有关临床经验的积累及创新研究方法的课题,如医学论文的写作、临床科研的选题、医学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医学文献的检索与查新等,通过对医务人员发现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探索未知领域兴趣的培养及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培养,以实现医务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其整体素质。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强化制度管理我市成立了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规范制定了《鞍山市继续医学教育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鞍山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依据辽宁省卫生厅《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鞍山行政区域内所有在职的高、中、初级卫生技术人员(包括集体、民营医疗机构的卫技人员)一律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并将继续医学教育的参加情况做为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执业注册、聘任、年度考核、科技人才评选和奖惩的必备条件”,从而强化了继续医学教育的约束力和强制力。此外,我市还建立了学科带头人师资制度,要求市知名医生和杰出青年医生、市重点专科的主任、省医学会各分会的鞍山籍委员、市医学会各分会的主任和副主任委员及秘书,每年都要承担至少一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教学或组织教学任务,以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科带头人的聪明才智,促进鞍山地区整体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教育技术管理我市自2004年起,开始研制和开发了继续医学教育射频IC卡及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射频卡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的网上、射频IC卡的制作与管理、IC卡签到、继续医学教育执行信息网上传输、学分管理、综合查询、统计分析、继续医学教育年度审查等各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覆盖了鞍山地区17家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和3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执行部门和医务人员的网上三级管理格局。现代化教育技术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区域性继续医学教育全过程动态监控管理,大幅度地提高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科学性、有序性和高效性,简化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程序,降低了管理成本,从而达到了保证管理质量和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体会

继续医学教育的现代化管理是适应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和现代社会对执业医务人员的多方面要求,不断提高卫生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实现继续医学教育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以临床实际与学科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按需求提出继续医学教育的要求,按需求安排教育资源,与时俱进地推动各学科、各层次技术力量的稳步发展;要统筹考虑城乡医疗机构之间和不同学科之间医疗技术水平的差异对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其重点之一就是实现农村和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持续推进;要适应现代医学与现代社会对执业医务人员的多方面要求,科学设置多学科的课题教育,注重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的条件;要坚持继续医学教育的制度管理,投入更多精力去开发和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实现区域性继续医学教育全过程动态监控管理,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科学性、有序性和高效性,为培养适应21世纪卫生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卫生技术队伍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奠定基础。

第7篇

[关键词]医院;人才培养;加速人才管理改革;落实责任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58-02

1 医院面临的形势与医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1.1 新时期医院面临的形势

一方面是医疗卫生工作服务观念的强化。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重新明确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并提出医疗机构改革要“以病人为中心”,明确了医院的办院宗旨仍然是要体现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实质内涵体现新时期医院的工作具有更强的服务性。另一方面是医院经营步入不完全的市场经济的轨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医院发展的外在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独立经营实体的医院,已不能再由政府统包,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医院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由之路。医疗机构的改革,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卫生区域规划的实施等,对医院的经营与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医院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重视、研究、开发医疗市场,注重管理,走质量效益之路,走规范经营、健康有序的发展之路。

1.2 医院人才素质与定位

新时期医院人才的素质:品德、服务、技术、经营和管理素质。新形势下医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有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的,掌握现代医学知识的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

(1) 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其个性发展的作用巨大,一个重点学科、一项特色技术就能影响整个医院的形象,一名顶尖专家可以带动一门学科,一门学科带动一个医院的快速发展。着重从重点学科、特色专科、重点人才等方面入手,瞄准“高、新、特”技术的发展优势,选送到本专业领域领先的国内外知名单位深造,加大设备、科研经费的投入,培养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和有发展潜质的准学科带头人,以此带动一批学科发展。对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急需培养的人才,打破常规,优先选送培养,扶持开展专科技术,加速专科人才培养。对低年资的人员,以培养临床能力为重点,通过普训、统考、送学等途径,着力解决基本功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通过以点带面,分层次的培养模式实施工程,提高医院学科人才队伍数质量,形成合理的人才层次,造就一批优秀学科人才群体,满足医院学科建设的需要。

(2) 医院整体技术要同步提高难度较大,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以发展重点学科和培养重点学科人才为突破口,来提高医院整体发展水平。实施人才分类评估,就是要改革人才管理模式,正确认识医院人才队伍的主流特点和现状。学科人才状况评估分为四个等:A类(有较好的发展优势,重点扶持)、B类(发展势头较好,可维持现状)、C类(状况一般)、D类(状况较差)。在评估分级的基础上,落实人才培养责任制,确定培养目标和实施计划,把人才培养列为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作为科主任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项目,增强培养人才的紧迫感。实行点与面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医院人才培养的原则之一应该是实行全员性培养。全员培养中应注意做到点与面的结合,点的培养,即指重点人才的培养,其做法一般是从中、高级职称的中青年人员选择重点人才苗子,其后订目标,给任务,加压力,重投资,强化品德与学术的造就。培养目标是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目的是使其较好掌握新技术,跟上现代医学发展的步伐,使医院保持某方面的先进性。

(3)面是培养医院人才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其理由是:其一,医院人才结构是一种由高、中、初档次医学人才互补形成的合理、稳定的能级结构,如临床学科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高职称医师的结构。只有各能级人才的合理存在,功能互补,才能发挥医院人才的最佳效果。其二,由于现代医学专业分工的精细化与病人的疾病、心理、社会因素的复杂化,使得医院人才群体性特征更显重要。也就是说,疾病的诊疗过程常常需要多学科、多能级的医务人员共同的参与;医疗工作的完成有赖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与有序配合。所以只有搞好面上的人才培养才能使医院功能得到正常发挥,才能提高医院总体服务水平与医疗技术水平,真正增强医院整体实力,提高医疗市场的竞争力。面上的人才培养应采取分层次培养的方法。初级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基础与素质的培养,尤其强调的是“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它是近年来对临床住院医师实行的一套科学化、标准化的全面、全程培养的方法,对医院人才培养具有战略意义,这一制度将在各级医院推广与实施,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中、高级医院人才的培养侧重于使其掌握深、高、新的医学知识与技能,以及传、帮、带的能力。

(4)加速重点人才培养,带动整体提高。加速重点人才引进,实施优惠政策。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的原则,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提高引进人才层次,把引进的对象瞄准在杰出的和知名度较高的专家身上,“两院”院士、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以上学术专业组织主任或副主任委员、重要学科带头人,以及医院急需的专业人才。拓宽引进渠道。发挥医院现有学科优势,以项目为载体,实行双向选择、自由流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情报档案,提供人才资源信息。实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对优秀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和急需专业人才引进,医院提供全方位的优惠条件,提供科研启动基金和安家费用,发放相应的岗位补贴,解决好住房、配偶安排和子女上学等问题。

(5) 加速人才选拔使用,完善竞争机制。大胆选拔任用优秀中青年技术骨干,把优秀的人才配备到空缺的科室领导岗位上,甚至超配到一些重点科室的副主任位置上。对部分年纪偏大、发展受限的科室领导进行调整,起用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优化学科布局,把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技术骨干配备到领导岗位上,为他们发展搭台阶,压担子,提供创业的舞台。走出能上能下的路子,为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和科技干部队伍的正常更替创造条件,改善和优化学科带头人队伍的整体结构,培养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科带头人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开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择优竞争机制。

(6) 加速改善条件,营造人才成长氛围。创造健康和谐的内部环境。宣扬中青年人才中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先进事迹,老专家扶青荐贤、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坚决防止和纠正嫉贤妒能、互相拆台等“内耗”现象,创造健康和谐、团结进取的内部环境。改善物质生活条件。解决好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切身利益的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对重点学科人才,千方百计提供必要的工作设施、仪器设备、实验室、图书资料,为他们开展科研和新技术提供条件,用事业凝聚人心。加大经费投入,用于人才培养工作,为优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提供经济支持。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报道、文化长廊、灯箱图片、电视讲座、科普文章等方式,加大对重点学科人才的宣传报道,扩大他们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2 服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现代医疗卫生工作突出的服务性要求医院人才培养中必须改变重技术、轻服务的传统观念与做法,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具有专业技术素质与服务素质的服务技术型人才。服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两个“三基”的训练,第一是“技术三基”的训练,即通过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专业技术素质。第二是“品德三基”的培养,这可概括为:①道德基础教育。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与职业道德意识;通过民族与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其事业心与奉献精神;通过群体意识教育,培养其集体亲合意识,个体互补意识,勤奋钻研精神。②法制基础教育。当前卫生立法已是大势所趋,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建立与完善,通过法制教育,尽快提高医务人员法律观念与意识,使之能自觉地依法行医,规范医疗行为已成当务之急。③心理、社会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医学心理学与社会人文知识的教育,使之懂得病人心理因素的作用,社会联系的影响,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提高服务社会、服务病人的意识与水平。

3 临床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医院人才培养应面向病人,面向临床,培养大批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临床医学人才。由于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其人才的成长周期较长,只有在临床第一线,与病人直接沟通,严密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并坚持在诊疗工作中长期实践,不断积累,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或优秀的临床型医学人才。但近年来出现了种种不利临床型医学人才培养的不良现象,例如,现代先进医疗仪器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为临床提供了便利的诊疗手段;另一方面也因此出现了一些临床医师重仪器、轻临床,放松了临床基本功训练,一些医院因此淡化了严格临床培养的好传统。现行人事使用与职称评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了重文凭、轻实践,重外文与论文、轻临床的倾向,在有“文”则升,到点则升的误导下,出现了读研究生风、出国风、搞论文风等,影响了临床医疗梯队的正常建设,影响了临床型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8篇

关键词:卫生检验与检疫;课程设置;培养特色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水平卫生检验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任务,被誉为预防医学的“前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卫生检验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卫生检验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素质的专业卫生检验人员短缺;大多数从业人员是非专业或低学历职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知识老化,对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技术不甚了解;在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时期,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同时具有预防医学、微生物检验、物理化学检验及现场处理技能的人员明显不足。卫生检验人员知识的不断更新、新技术的掌握、高级检验队伍的充实,是我国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1我国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卫生检验高级人才的正规培养起始于1958年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开办的卫生检验专业。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开办卫生检验或卫生检验方向的院校大约有20多所,每年招收约1000余人[1]。2006年,根据卫生检验专业本科教学的需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分析化学》、《食品理化检验》、《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水质检验》、《空气检验》等卫生检验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10种,规范了卫生检验专业课程的教学[2]。然而,国内各院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办学方式多样,现有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的“卫生检验学专业”;二是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的“预防医学专业”后期分流的“卫生检验方向”[3]。2001年,南京医科大学设置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检验方向),培养五年制医学学士,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前四年所学专业与预防医学专业相同,仅仅在第五学年开设检验专业课程。经过4年的实践,我们发现由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生就业趋向、职称评定等要求不同,五年制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方向)培养模式已不适合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此种培养模式的学生检验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够完全胜任用人单位对检验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四川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高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于2005年和2007年分别成功开设四年制卫生检验专业。我校于2009年起设置卫生检验学专业,培养四年制理学学士。2013年至今,已有3届毕业生,培养的学生对于检验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更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更强,岗位胜任力更高。2012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正式将卫生检验学专业名称更名为卫生检验与检疫[4]。

2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目前,国内开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院校不乏少数,各具特色。南京医科大学自2009年起设置四年制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每年招收35名左右的本科生。根据学生毕业就业去向和用人单位反馈情况,我校在卫生检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体系,培养了一批“具备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疾病预防控制、食品检疫、职业卫生检验、环境监测、商检、质检等检验检疫机构以及相关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从事理化、微生物、免疫学检验或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1制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计划

卫生检验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开展各项业务的重要技术支撑,它不仅为现场调查、疾病监测、控制和卫生监督及时准确地提供检验结果和监测数据,而且为贯彻《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一系列的卫生法规、标准,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提供可靠的定性和定量执法依据,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及生态环境安全研究、防止和消除各种职业危害等提供基础资料。因此,我校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卫生学及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强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理论及分析检测技能,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门人才”。按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加强对学生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并充分发挥我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资源优势,以理为主,医、文兼修,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协调发展。经过充分调研,分别制定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实验教学大纲和各类实践性环节的规范文件。加强学生的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的实践能力训练,专业课程设置中实验课的比例较高,实验课理论课比例接近1∶1,有的课程甚至超过1∶1;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了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科研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将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引入课堂,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按照“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计,突出学生的专业特点。

2.2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了该专业对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培养目标,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着重于培养具有卫生检验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然而,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中,直接将预防医学的课程体系纳入卫生检验专业的培养模式中,几乎没有考虑到课程之间的交叉性和互补性,盲目根据规划教材的内容设置课时数,从而导致了内容的重复性。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紧密结合,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科发展迅速,因此,该学科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需要适应快速发展的变化,并要求我们积极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学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课程建设体系仍然不断在完善和改进中。目前,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共开设必修课41门,167学分。必修课分为四大类,即公共基础课程、医学相关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医学相关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在第一、第二学年开设;专业课程在第三、第四学年开设;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在第四学年进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开设的医学相关课程是该专业的特色之一,医学相关课程共5门,包括人体结构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人体机能学、临床医学概论、人体寄生虫学。专业基础课程共10门,包括分子生物学及实验技术、卫生毒理学、卫生统计学、仪器分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动物学、传染病学。专业基础课程中包括预防医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了解公共卫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奠定基础。专业课程共10门,涵盖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相关课程,包括卫生微生物学、细菌学与病毒性检验、实验室管理与生物安全、免疫学检验、食品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学、空气理化检验、生物材料理化检验、卫生检验检疫学。除了必修课外,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要求学生选修10学分的选修课,其中人文艺术类选修课不低于4学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学习阶段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共20周。学生主要安排在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所、省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我院进行毕业专业实习,主要进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实践,包括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卫生微生物检验、常规医学检验、卫生理化检验等内容。通过毕业实习的实践,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卫生检验能力,能够掌握检验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常用的现代分析仪器的结构、性能。

3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培养特色

3.1明确主干课程,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确保有条件开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所需的核心基础课程。将卫生检验与检疫的基础理论融入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课模块的教学及实践中。合理设置每学年的课程进程,并随着相关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不断充实反映本学科领域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把理、工、医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加入教学内容中来。

3.2突出教学重点内容,体现专业特色

根据医科院校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给公共卫生带来的挑战,科学规划专业建设。突出“一个理论、三种技能、五个模块”的重点内容:即卫生检验与检疫理论、卫生理化检验技能、卫生微生物检验技能、生物学效应检验技能以及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课模块、实习与实践模块、实战与发展模块。

3.3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专业技能培养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培养的突出特点是与国家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实验教学队伍、仪器设备、实验室资源等方面融合共享。实验教学采用分层次并渐进提高的方式: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除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论文)等校内外实习与实践基地(模块)外,还有南京医科大学卫生分析检测中心独立第三方实验室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大学生科研训练实践平台(模块)。这些条件和措施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打下了基础。

3.4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我校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即指定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科研思维的培训,专业导师的指导贯穿整个本科阶段。第二学年的暑期,开设大学生暑期科研训练项目,为学生介绍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介绍专业文献的检索和阅读技巧,从而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推动了能力和素质的发展。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组织学生申报各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项目,通过资料查询、项目申报书的撰写、项目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研实践训练。第四学年的毕业实习,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的具体研究工作,更加深入地进行科研训练。这些创新能力培养的环节,不仅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学科发展技术和最先进的实验设备,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参考文献:

[1]谢惠波,雷章恒,刘杰,等.卫生检验专业人才现状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15-18.

[2]张凯.构建应用型卫生检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2):190-192.

[3]谢惠波,雷章恒,陈润,等.对卫生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与改革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28-31.

第9篇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

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不断提高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继续医学教育事业,完善教育制度,健全教育体系作为实现我县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和根本保证。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本单位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把促进全员学习,建设学习型单位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落实专人负责,完善相关制度,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改进管理手法和手段,不断增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自觉性,要制定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规范和年度实施计划,落实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扩大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学分达标率。

卫生局将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年度规划,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参与率,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率,纳入各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参与率达95%以上;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达90%以上。乡镇卫生院,各防保所(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新农合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食品药品监督局,民营医院,学校医务室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参与率达90%以上,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达85%以上。

二、规范管理,确保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和《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规范》,结合本单位、本辖区实际,成立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并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相关管理制度与配套措施。县卫生局安排县医学会加强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授予环节的审核和管理,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执行情况的管理检查,确保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强化约束机制,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卫生部和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把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职务聘任、执业注册、再注册、变更执业地点、医疗机构换验证、单位年度考核,医护人员定期考核的必备条件之一。卫生技术人员未完成年度规定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得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称,不予受理职(执)业资格注册和再注册,变更执业地点,不得进行医疗机构换检证,年度岗位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在申报晋升职称、竟聘岗位和注册、再注册、变更执业地点、医疗机构换检证时,必须提供《继续医学教育登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由各医疗单位初审并加盖鲜章,县卫生局复审。

(三)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内容,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坚持“三性”、“四新”(即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的原则。

1、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市人事培训中心《2012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全员培训工作有关事项的函》文件精神,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全员采取以网络培训为主,面授培训为辅的方式进行,全程20学时,请学员按射卫办[2012]17号登网步骤下载学习内容、注册、交费、提交、确认;各单位要传达到职工,认真按文件精神执行,继续教育学分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发证。

2、积极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丰富继续医学教育资源,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普及性,扩大继续医学教育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方便地学习医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推动远程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公立医院、民营医院、计生服务站,学校医务室,乡村医生,个体医生都要参加华医网与本专业有关内容的学习获取ⅰ类、ⅱ类学分。县人民医院于每年3月到市卫生局学会办购买华医网i、ⅱ类学分卡,县中医院购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i、ⅱ类学分卡,其它医疗单位(含个体、乡村医生)于每年3月由各单位、防保所(组)带上参学人员的花名册到县卫生局学会办购买华医网i、ⅱ类学分卡,每卡120元。

3、继续医学项目还包括:学术会议、专题培训、专题讲座、研讨会、临床病例(病理)讨论,专家会诊查房、新技术操作,撰写论文和著作、上级医疗单位进修学习、院内专业讲座,县卫生局组织的水平测试,乡村医生培训等。

(四)严格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分为i类和ⅱ类学分。

ⅰ类学分为经卫生部、省卫生厅批准公布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华医学会等一级学科学会举办,并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卫生部、省卫生厅组织或授权举办的远程网络教育。

ⅱ类学分为省以下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认可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主办单位所举办的经公布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科研立项、进修学习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经批准的学术交流,专题讲座、专题培训、水平测试以及经批准的远程医学教育和网站举办的学习活动;经县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的院内及片区专业培训。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实行累积制,即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专业学习每年达60学时以上,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获得不少于25学分;乡村医生、个体医生每年获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得少于20学分。其中:ⅰ类学分:初级卫生技术人员不得少于5学分,中级以上卫生技术人员不得少于10学分。ⅰ、ⅱ类学分不得互补。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按照《省学分管理办法》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审核和登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于每年3月将院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上报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审批,按批准项目、内容、学时不得随意扣减,同时每年3月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报送县卫生局备案,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人员及i、ii类学分报县卫生局复核;全县其它医疗机构院内、站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课题于每年3月报县卫生局学会办审批;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及i、ii类学分于每年12月报县卫生局学会办审批,批准后方能记入个人学分档案。

三、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于2012年7月前要建立医学科技教育网络平台,以进一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的网上申报、评审和执行情况信息反馈,加快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反馈体系,实时了解和掌握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参与对象学分完成情况,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四、紧紧围绕卫生工作重点大力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一)县医学会要建立医疗卫生技术骨干人才库,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技术骨干及全员培训机制和制度。通过定期选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脱产进修,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组织适宜技术推广等形式培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业务技术骨干。积极开展面向农村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按照卫生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和《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的在岗培训,每年3月报送培训计划到县学会办审核、备案,并参照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进行管理。县卫生局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强“九大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训,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轮训一遍,对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管理知识培训,对乡村医生进行专业技能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二)积极开展全科医学继续医学知识教育活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人事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为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培训全科医师提供具有全科医学特点,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等卫生人才的继续医学教育,同时增加护理、药学、检验等相关医学技术专业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使继续医学教育资源与管理紧密结合到医疗卫生各项重点工作中,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四)认真开展面向全体卫生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推广临床诊疗规范、临床路径、适宜医疗技术、合理用药指导原则,广泛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及医德医风、医学伦理、卫生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全员培训,促进卫生技术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服务操作能力,适应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

第10篇

洗马中学2005年教育常规管理工作在县教育局2005年工作计划的总体部署和指导下,在洗马镇的领导下,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办学宗旨。在2004年教育管理目标任务实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继续推行“三制一管理”工作,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规范教学秩序,引导师生走进新课程教学,学校“厚德、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自强不息、避短扬长”的学风逐步显现出洗色,有效地巩固“普九”成果,强化了“普实”教学,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学校农村综合教育改革开始步入正轨,全校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有了良好发展。根据龙里县教育局2005年97号《关于开展教育常规管理工作检查的通知》要求,按照《龙里县2005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考核表》的指标体系,我校于2005年12月5日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代表共计11人组成了洗马中学2005年教育常规管理工作自查自评领导小组,通过查资料、数据、收集师生反馈信息意见,进行综合测评打分,现将自查总结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2005年我校共有在校学生1279人,其中初一年级385,初二年级446,初三年级448,全校有在册教职工77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59人,离职学习1人,全校就是中具有中教高级8人,中教一级21人,专任教师合格学历为100%,学校现有图书15000册,计算机65台,信息技术教室2个,多功能教室一个,远程教育网络室信息接收站一个,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1个。

二、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1、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经常组织教职工学习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法律法规。2005年主要学习《春节期间在贵州的重要讲话》,资助教室树立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从而积极献身于教书育人事业,积极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全体师生共创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同时进一步学习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教育政策精神和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学校组织了《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与教师职业的现实冲突》的专题讲座,学习了江苏省详思中学办学理念、学习了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平凉市吴叔玲《心中装满对学生的爱》的优秀事迹。

2、学校设有党支部、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等组织机构,并成立各类交叉工作领导小组,有“普九”工作小组、“中继教”工作领导小组、“普实”工作领导小组、“四化”建设领导小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经审工作领导小组、“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等。并配套建立了各种相关的管理制度、各类机构工作责任明确、各类岗位职责清楚。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化、制度化,形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有党支部、校长室、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团委、班主任、政治科任老师等共同参加的德育工作队伍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制度。2005年学生基本无违法犯罪案件,学生违纪表现基本控制在5%以内。本年度有4名学生被评为黔南州“三好”学生,有5名学生被评为龙里县“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存在的不足是少数学生小学基础太差,家庭教育配合不上,造成经常缺课、不文明习惯行为表现、甚至偷盗等。下一步准备成立家长学校和继续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努力探索农村单亲家庭。贫困家庭、隔代教育家庭、无人监护孩子家庭等的学生思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加强家访、实施帮带扶措施、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3、我校按计划开齐所有课程,开足了应开课时,坚持在所有年级开设农村实用科技课。学校无乱定购教育局规定以外的教材,辅导资料现象。教学常规管理形成教导处、教研组按计划分阶段、分学科对教学主要环节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与考试等常规环节的检查指导督促机制。

4、学校教风、学风整体体现了积极向上、严谨勤奋的蓬勃势头,教学秩序井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能力习惯的培训,尤其是实验教学,充分体现了技能和智能的培养,实验开出率、教学仪器使用率达到验收要求,化学教师龚传英辅导学生李朝江参加贵州省化学竞赛获省级一等奖,张清泽获省级三等奖。数学教师朱梅辅导学生罗顺利获第十六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二年级铜牌。英语教师田文才论文《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实效性》和语文教师韦松论文《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强校》分别获省级教育厅三等奖。2005年度,学校成功举办了“六·一”文艺庆祝汇演、初一年级“广播操‘青春的活力’比赛”、第冬季田径运动会等。

5.教育教学质量在2004年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中考成绩居龙里乡镇初中的榜首,我校共录取高中156人,参加中考人数为308人,录取率为50.65%,比全县升高中的录取率49.66%高出1个百分点。初一初二年级的统考成绩较显著,初一年级全科总平均分为38.8分,超县该级平均分2.73分,初二年级全科总平均分42.18分,超县该级全科平均分2.31分。

三、抓实“普九”、“普实”、“中继教”工作

1、为了巩固“普九”成绩,严防辍学生反弹,我校切实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文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原则,采取“分层次教学”、“一带一”、“减免”等措施扶持学习有困难学生和家庭贫困学生,确保学生轻松进校,愉快学习,学有所获,本年我校学年初学生人数为1279人,到年底辍学24人,辍学率为1.9%。

2、2005年,我校购置音体美及理化生教学设备、实验药品、器材100余件,投资1万余元,并加强了实验教学的专项检查督促指导工作,确保了实验教学演示和分组实验分别大95%和90%以上,并按时填写各种档案资料,写出了年检报告。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新增微机教室一个,远程信息技术教育接收站一个,确保教师学习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3、我校始终如一的以“中继教”工作为推动教师自我提高的主要手段,以师德职业修养培训和学科专业业务培训为两翼,以通识性培训为总领,本年主要进行计算机考试培训。课件制作培训。教师职业的人格塑造等培训。规范整理“中继教”档案资料,精心布置了陈列室,接受县继教工程验收,并取得了134分的好成绩。

四、体育卫生安全管理方面

1、我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每天确保让每个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在一小时以上,开始实施学生体能健康标准测试,经测试学生达标率为80以上,同时在初一年级开展新的第二套广播操“青春的活力”的培训教学。

2、充分利用教师会议、学生集会、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认真宣传,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食品卫生法》,并在卫生部门的配合下,加大学校卫生常识的宣传力度,强化学校食品卫生的安全管理,并配合工商、卫生监督、公安等部门加强我校园周边食品卫生及治安的综合治理,一年来全校未发生食物中毒等事故。

3、学校体育、卫生、消防、供水、用电等设备设施逐步完善,在此项工作中,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成立体卫、安全、消防等领导小组,同校内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个体责任人签订了责任书,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涉及到学生安全的管理制度,做到全体师生人手一册,举办法制专题讲座,通过黑板报举办“环保与健康”、“卫生与健康”、“消防知识”等专题宣传。

五、抓好财务财产管理,实施依法治校

1、我校严格按教育局、物价局、财政局联合下达的“一费制”收费标准收费,并制作了规范的收费公示栏,财会人员严格执行《洗马中学财务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帐目规范,日清月结期结算,且每月送中心校和镇财政审核,2005年10月经县审计局审计,无违反财经纪律现象。

2、建立和完善校产管理制度,设置了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兼职人员和财产保管员,坚持实施财务先入库、保管员签字、学校领导才签字报销制度,严格校产损坏责任追究制度,学校新旧校产登记完整,后勤保障基本做到保证教育教学的需要。

总之,2005年洗马中学教育常规管理工作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2004年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但是通过自查总结,我们也发现了常规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农村综合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面积太小,无法满足初二后分流教学实践活动的需要。

2、在办学方向上,关于职业技术教育这一块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还有待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3、校本教研及校本教材尚未形成自己的范本及特色。

4、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的征地和修建仍然是老大难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规范化建设及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条件。

5、由于受编制的影响、学校安全保卫和医务室缺少专职人员。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培训学校;后勤保障;模式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工作的深入推进,电网企业发展也进入了以“三集五大”为特征的新时期,全新的战略构想让企业职工从多方面清醒审视企业培训学校餐厅当前管理模式与电网企业创新发展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惯性做法。不可否认,培训学校餐厅自主经营时期的最大好处是餐厅福利化、服务无偿化,食品安全有保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纯福利办餐厅的经营模式显现出诸如食品花色品种难翻新,饭菜质量难保证,服务质量难提高等弊端,而由电网企业培训学校对社会餐饮公司公开发包招标,采取托管经营的企业化运作模式,由于能为学员提供物美价廉、热情周到的餐饮服务,能达到饭菜品种多样化和营养搭配科学化,能更专业地为就餐者提供满意的饮食服务,日渐为就餐学员接受。

一、餐饮社会化托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这种托管模式对电网企业培训学校是一项尝试性工作,尚处在探讨阶段,所以,认真分析其特点并寻求解决办法显得尤为重要。餐厅托管后,培训学校职工和管理者认为既然新的餐饮公司托管了,单位留在餐厅的监管人员就没事干了,管理岗位和监管人员数量就可以相应减少,对餐厅工作支持力度也没有原来大,这样,餐厅监管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协调难度加大,工作热情就随之降低。具体表现在:一是餐厅日常管理不可能面面俱到,一日三餐一年开饭1000餐次以上,即使99%学员满意,那也有10餐次以上的不满意,而出人意料的重大不安全事件,往往就发生在这里。二是因餐厅工作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每天早出晚归无法按照八小时制上下班,电网企业培训学校监管人员的付出明显比单位内其他职工多。由于这些人学历普遍低,工作业绩不像机关人员受关注,在个人成长进步和工资薪酬方面回报少等,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三是电网企业培训学校内年轻职工认为干餐饮工作每天早出晚归、烟熏火燎,非常辛苦,在单位内还没地位没前途,所以,餐饮工作对他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弱,而原有餐饮从业职工因年龄偏大退休或工作调整改行等因素脱离餐厅,造成单位多年来自己培养的餐饮职工队伍日渐萎缩,从而出现“外行”管理“内行”的现象。

对托管电网企业培训学校餐厅的公司来讲,托管期内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是赚钱越多越好,亏本的事坚决不干。通俗点讲:托管公司进入培训学校餐厅是来挣钱的。由于培训学校餐厅具有微利性和公益性的特殊性,决定了托管公司托管后必须以低价经营为目标,这样,培训学校监管人员在工作中一旦触及其真正利益,托管公司必定通过提升托管费用或采取其他隐形途径对其真正利益进行弥补,托管期满后就到其他地方继续发财。电网企业培训学校的稳定,学员和职工的利益属于培训学校内部的事,与托管公司没实质性的联系,这是“利”字带来的首要问题。其次是因种种原因,电网企业培训学校餐厅原材料采购大部分由托管公司负责,培训学校餐厅监管人员不可能随时对托管公司采购原材料的全过程进行实时有效监控。这样,受利益最大化驱使,托管公司只顾自己发财,假冒、次劣食品和蔬菜就非常容易进入餐厅,或者餐厅原材料粗细加工和主副食撤收阶段人为因素浪费严重,成为影响培训学校学员身心健康和单位稳定的最大隐患。再次,托管公司在托管期内对餐厅大多没有固定资产投入,务工人员维护机械设备能力差、水平低,只知使用不知爱惜,培训学校餐厅监管人员稍有疏忽,托管期满餐厅设施、用具和机械大都损坏或丢失,大部分无法再继续使用。

电网企业培训学校餐厅一旦托管,托管公司招聘务工人员手续简单且基本不受电网企业约束。对聘用务工人员过去干什么基本上不了解,甚至对健康证、厨师证等相关从业资格有效证件都不做要求,聘用后因疏于管理,就隐藏了许多不稳定因素。由于受人力资源成本上涨和招工难等不利因素制约,托管公司招聘人员还存在一种怪现象:没有技术的人条件要求低,工资低,比较听话;有技术的人条件要求高,工资高,成本大,从而造成具备餐厅实际工作理论和懂操作技能的人招不来,或者即使招来了也无法长期留下来真正发挥作用。再者,为了提高培训学校软实力和人才当量密度,电网企业在编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有专门的机构、人员和资金保障,便于其不断适应单位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形势需要。而对于培训学校餐厅务工人员,由于是托管关系,托管公司只讲生产不讲政治,他们认为只要把该干的事情干好,对务工人员的系统学习培训没有必要,参加培训学校的职工会议等重大活动更无从谈起,何况餐厅务工人员的学习培训还会因资金额外支出而造成托管公司利润空间缩小。这样,餐厅务工人员从思想上与培训学校整体脱节,托管期内业务能力和思想素养没有实质性提高,更谈不上与电网企业发展相适应。  二、应对餐厅社会化托管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

日常工作中,电网企业培训学校餐厅监管人员对托管公司餐饮工作及服务水准的检验标准无非是看餐厅日常管理是否规范化,卫生保洁是否制度化,饭菜质量和服务质量是否有所提高,食品安全有无保障,潜在的风险是否得到降低等,而这些项目的落实与以下几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分不开。

健全电网企业培训学校餐厅监管人员和监管机制是前提。餐厅应配备与其相适应的餐厅质量监管员、餐厅综合监管员、采购监管员和库房管理员等监管人员,明确和规范他们的岗位职责,借助培训使其监管能力、工作水平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对职工餐厅菜谱制订、采购计划审核、原材料采购及验收、采购物品出入库、粗细加工、出菜质量等日常全过程督查管理。健全了餐厅监管人员队伍,接下来就是如何有效发挥其作用,认真开展监管工作并严把关键环节了。培训学校餐厅监管人员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牢牢将饮食安全工作做扎实。一是在采购、农药残留检测、粗细加工制作、出成品和48小时食品留样等环节中要责任到人并严把索证关、验收关、仓库存储关和发放关,要参照国家饮食管理机构颁布的食品标准制订主(副)食管理标准,由经电网企业考察合格的第三方供方商将米、面、油、盐等大宗食品送货上门,餐厅监管人员对其进行检查验收并分类、分开存放,防止无毒、无害食品进入库房。二是严把食品加工关,除了每天专人定时现场检查验收托管公司购买的蔬菜等新鲜原料的“量、价、质”和成品主(副)食的色、形、味等外,还需制定《食物中毒预防预案》,严禁非本餐厅工作人员随意进入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从源头上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三是严把卫生预防关,餐厅从业人员应定期体检并养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工作前先洗手,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不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戴戒指等首饰,不在加工间吸烟等;四是严把菜肴品种关和毛利润关,餐厅监管人员每天定时检查核算饭菜成本单价,每周公布两次市场主副食品价格情况并有针对性对本周食谱进行微调,每月召开一次就餐人员座谈会,征询职工就餐意见并接受职工监督。

选好餐厅托管公司是搞好培训学校餐厅餐饮工作的基础。俗话讲:人选好了就等于开了个好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为此,培训学校在制定餐厅托管招标方案时,除要求投标餐饮公司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国家《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外,还要具备按照“健康食堂”等电网企业的标准制订的餐厅管理制度,从餐厅监管人员到从业人员,从原料购进到成品上台,都有一整套有法可依、行之有效、易于检查监督的成熟规章制度,使餐厅管理事事有规范,处处有规范。其次,认真搞好培训学校餐厅托管招标前期对托管公司综合实力的实地考察工作,重点审核其资金能力、资质信誉、经营管理水平和业绩、技术水平,根据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择优选定(必须具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证),公开、公正引进有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实力的专业化餐饮公司参与招标工作,最好选择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经济实力和良好社会口碑,具备采购物资统一配送能力,熟悉餐厅经营,诚实守信,热爱职工,诚信经营,盈利合理的大型餐饮公司中标。第三,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确定餐厅资金投入及利润分成方案,将餐厅盈利控制在20%范围内,从20%的利润中提取40%作为培训学校奖励餐厅监管人员和托管公司的基金、学员伙食费补贴和餐厅维修添置设备补助金,剩余的60%作为餐厅托管公司利润和餐厅设备更新改造费用(由于餐厅配套设施诸如厨房设施、餐厅桌椅、餐具等均由培训学校统一购置,所以,可以考虑将这些餐厅配套设施划分为5-7年折旧期,逐年进行计划更新),以此达到培训学校和托管公司“双赢”的局面。

保持餐厅务工人员队伍稳定是关键。培训学校应要求托管公司聘用的有技术职称的厨师占餐厅务工人员总数的25%-35%,并且卫生管理部门颁发的岗前培训证和健康证齐全有效,定期开展餐厅务工人员培训并与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和医疗保险等。还要严格按照《劳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健全餐厅用工管理机制和用工档案,坚持服务育人理念和例会学习制度,抓好管理育人环节,建立有效的管理、奖惩机制,将餐厅从业人员纳入培训学校职工年度考核管理工作中,每半年考核一次并定出格次,要求托管公司对表现优秀的务工人员年终给予以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对食物中毒事件责任人依法处置,以此规范餐厅用工登记制度和保障制度。再者,培训学校还要关心餐厅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鼓励务工人员参加培训学校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文体活动等,把餐厅务工人员的兴趣引导到学知识、练技能上来,用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培训学校的温暖和关爱,使其不断提高个人修养水平并更好地为学员服务,为培训学校培养出一支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新的餐厅服务队伍。

第12篇

述职报告主题一般是明晰的,但是,比起一般的事务性公文写作来说主题要集中、新颖、深刻得多,要概括全文内容即对社会组织公务情况的深刻认识及办事意向。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幼儿园后勤园长个人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后勤园长述职报告1幼儿园的后勤工作本就是一件不太上得了台面的服务性工作,事情杂而散,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本学期在园长的支持下,后勤工作继续围绕幼儿园的中心工作,对照南昌市机构卫生、安全的标准,全体后勤人员以团结、协作、友好的精神,认真完成了各项工作。现简单总结报告如下:

一、安全管理方面

1、本学期我们一如既往地重视和加强了安全防护和安全教育工作,全园上下始终将幼儿的生命和健康视为首要。

2、按照综合治理的工作程序,认真按照要求做好并完成所有的材料。

3、每周一次对户外一切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每次有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做到及时维修或上报。

4、严格接送制度,加强磁卡的使用重要性的教育教导,加大门卫的监管力度,行政轮流值班,把好大门关。

5、由于每日下午接人时的拥挤,在胡园长的大力支持下,保育院改变了统一放学的时间:中、大班4:45分钟离园,小、托班4:30离园,完全杜绝了因放学时拥挤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6、结合健康活动,各班老师都加强了对幼儿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在园长的支持下,制作了十块安全宣传栏,利用大量的图片及少量的文字使幼儿逐步建立安全意识,逐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7、每月都召开一次安全会议,增加全体教职工的安全知识;

本学期在园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充分周密的准备中,组织了一次全园师生进行一次消防逃生演习,非常成功。并聘请相关消防部门的专职人员来我园利用中午时间用多媒体给全体教师进行流畅的文字深刻的图片充分学习安全、消防的重要性,让大家从各个方面增加安全防范意识。本学期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无任何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并制定有大型活动应急预案。

8、加强门卫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做到非保育院人员进入保育院必须出示有效证件,并登记在册,方可入园。

进一步提高门卫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做到文明值班,礼貌待人,把门卫办成我保育院精神文明的窗口,树立了好我园的良好形象。

9、本学期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及园长的精心构思下,保育院环境的装修工程及消防栓的整改工程都已开始进行,在暑假结束前完工。

二、膳食管理

1、严格遵守保育院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食堂工作制度和卫生制度,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

本学期通过实际工作性质,加强了工作管理的细化,从饮食安全、饮食卫生、饭菜质量、餐具消毒、食品卫生检测等方面进行科学化管理。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制定了《送饭过程管理制度》,做到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努力做到安全无死角。

2、在园长的重视下,充分发挥食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职责分工明确,有分工也有合作。

每次对保育院临时布置的任务,在班长的带领下,积极认真的完成。

3、为了保证孩子足够的营养量,制定好每周食谱,做到配餐营养科学化、饭菜合理多样化,增加了幼儿的进食量。

做到每周一次业务学习会议,改进不足,发扬优点。

4、严格操作规程,精工细做;

确保幼儿每天开水的供应。确保幼儿午餐做到热菜热饭,做到营养搭配,让幼儿吃饱、吃好,使家长放心。

5、搞好食堂的卫生工作,生熟分开,坚决避免交叉污染。

并制定有食品中毒应急预案。

6、通过岗位练兵活动,接受全体教职工及幼儿家长的评比,虚心学习,努力提高烹饪技能。

三、配合教育教学

1、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教书育人为中心,以搞好服务提供保障为目标,做好服务育人教育工作,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搞好教学工作和各项活动。

2、根据教育、教学的需求,及时购买教育、教学用品,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3、后勤人员任何时候都毫无怨言的放下手中工作,主动积极配合各项教学工作活动,以及临时的应急工。

幼儿园后勤园长述职报告2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从____年毕业至今我从事教育已有十几年的时间,20____年8月对我来说是人生路上的一个转折,这两年来,作为园长的助手,我肩挑着后勤的重担,追寻着“认真做事,勤谨做人”的不变信念,带着领导和全体教师的信任与期待,肩负的责任没有变,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节奏没有变,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没有变,我依然是辛苦而欣慰、劳累而快乐,享受着默默奉献的那份美好!为了在前行的路上走得更稳、更快,现将我本学年所做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求真务实、廉洁自律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我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抵制各种不良侵蚀,增强抗腐防变能力。在工作中,我以身作则、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生活中,我与人为善,坦诚相待,以实际行动影响人,感染人,努力营造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和同事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在思想、言论、行为等方面积极为师生起好表率作用。

二、甘于奉献,诚实敬业

后勤工作琐碎而繁杂,没有甘于奉献,诚实敬业的精神,是难以胜任的。因此,我们积极树立责任意识,发扬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做到标准上求高,措施上求严,工作上求实,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工作中虽然苦了一点,累了一点,但是幼儿和老师们的需要就是后勤工作的方向,为保教工作架桥铺路、为教职工服务不仅是我服务于师生的承诺,更是一种责任。

作为分管后勤工作的副园长,虽说不上日理万机,却也是杂务缠身,千头万绪。总有做不完的工,忙不完的事。但我从未在园长面前讨价还价,从未在老师们面前怨天尤人,而是主动为园长排忧解难,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为了保证园内的固定资产不流失,保证保教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并建好固定资产帐和领物登记,属于班上固定使用的财产在每个学期开学前清点后移交给班主任,期末进行清理核实后交学校统一保管。同时,定期核对设备用具,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保证安全使用,学校很多设施虽然比较新,但毛病却不可避免。比如厕所和洗手池的水龙头,教室里的电灯、电扇,还有一些电教设备,如电视、电脑等。我们放弃休息时间,自己对这些设施设备进行维修,虽然比较辛苦,但为学校节省了不少开支。看着师生们能够正常地使用这些设施、设备,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此外,对领导临时安排的工作任务,不管是份内的、还是份外的,我都乐意接受,并认真完成。

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在纷繁复杂的行政工作中,我还担任了小一班的结构游戏教育工作。我深知我与专业的幼师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坚持努力学习新课标,新的教育理论,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请教,经常和同事们进行交流,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和外出学习活动,空余时间,我还撰写教学论文和教案,力争为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我还兼任学校通信员,一学年来在浔中中心小学网和德化教育网发表近20篇简讯,为本园的教育宣传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四、膳食管理

膳食管理工作是保教工作的基础,也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园的保健医生认真的计算幼儿营养所需量,制定每日配膳单,在每季的营养测查中,幼儿所需营养都能达到标准。

定期开展每月一次的膳委会,共同探讨膳食管理问题。在膳委会上,由保健医向家长详细的介绍食谱制定的依据以及每天营养的搭配,并认真听取了家长的建议和意见。由教师填写每天的膳食反馈表,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更改食谱。采买人员严格的按照配量进行采购,在采买中,与超市签定合同,力求保质保量。

五、保育工作

这一学年,制定了幼儿生活常规管理与教育常规管理,使之形成文字性材料;加强了幼儿常规的培养,如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等,并使之逐步形成了习惯;在开学初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生活管理技能、安全工作技能、卫生消毒技能的培训,并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之间进行了互相切磋。

在冬季幼儿外出时,及时为幼儿穿好外套,以防由于室内外温差太大,幼儿患病。

在卫生方面加大了检查力度,保育员卫生意识加强了,全园卫生比去年上了一个新台阶。

六、财务工作与财产会计管理、维修

认真的监督协助报账员的收托费、发奖金工作;查看各种帐目,做到帐实相符、帐证相符;严把资金使用关,协助园长搞好经济结算。

开学初,对全园各岗的物品进行了清查登记,对大型物品每月进行检查并了解其使用情况,出现问题随时解决;对班内物品的领取实行了登记,初步建立了物品领取登记手续。

七、卫生保健

配合妇幼保健中心做好新幼儿入托体检工作及时建档并做了认真记录、分析和统计。每学期一次的幼儿体检达到百分之百。针对冬季流行性感冒,及时做好各项宣传和预防工作,协助预防中心按期、按时做好各种疫苗的接种查询,并及时做好通知,使接种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认真作好晨、午检工作,杜绝各种传染病及流行性感冒在我园发生;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加强了卫生管理的力度。

八、安全保卫工作

严格落实上级有关要求做好安全工作,学年初每个岗位的员工均签定“安全责任状”,进一步明确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做到职责到人,保证了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刷卡制度,上学期为了更好的把好接送关,我们把以往的无图像接送卡更新为有图像智能接送卡更有效的监控到具体的接送人员。加强门卫。安保、值班教师的值班制度,闲杂人等一律不准进入,生人找人一律问清原因并登记。做好校园各个角落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排查,每月定期对水、电、气及大型玩具进行检查,做好防火、防震、防踩踏等各项安全疏散演练,定期召开安全会议,结合上级相关部门的任务要求、文件精神扎扎实实开展各种活动,增强教师安全意识,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在我园发生。

九、转变角色,不断进步

我知道,作为一名管理者,从理论水平到实践能力,从专业素养到业务技能,从广博的知识面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都要不断地充实和更新,以保持先进的思想和超前的意识。因此我非常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努力学习后勤管理知识。我常常想,做园长的助手,与同职携手,做教师困难时的帮手,不是园长要我做什么,而是我能主动地为幼儿园做些什么

这一年里的工作,我虽然没有留下什么骄人的成绩,没有作出什么惊人的壮举,更不敢说为之付出了多少,工作是平凡的,但却是充实的;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可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我相信:天道酬勤,凭着我的努力,凭着领导对我工作的悉心指导,凭着老师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凭着我们有一支优秀的合作团队,我会以此为动力,更加勤奋地工作,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幼儿园后勤园长述职报告3转眼一学期又结束了、在上级领导及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下,我园的各项工作基本已顺利完成,为了总结经验,看到自己更多的不足,也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有更一步的提高,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一日活动

严格按照幼儿园一日作息表开展一日活动,每天进行30分钟的户外活动,丰富户外活动内容,增加幼儿体能游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建立幼儿园日常工作检查制度,每天对晨检、午检、离园检查,进行详细的记录,户外活动、午睡、游戏、卫生、安全等一日活动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着手解决问题,确保幼儿一日活动的质量、另外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虽然有按照上级的要求去做,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还待进一步的加强。

二、师资队伍建设

1、积极参加各级机构组织的对园长、教师、保育员的全方位培训,为教师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带领青年教师参加各个园所组织的半日活动、积极协商,带领全园教师利用下午下班时间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学习,针对于园所环境和班级环境布置进行情景化教学,为下学期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学习的楷模!

2、采用"表扬一个人,提醒一种现象"的激励措施,鼓励每位教职工积极进取,学习别人的优势,克服自己的不足、园长通过对教职工的日常观察和了解及时点名表扬值得大家学习的楷模行为,增加教职工的成就感和工作动力、对工作中发现的不好现象,采用直说现象不点名的方式提醒大家不断克服,让大家在表扬中、提醒中不断完善自我!

三、家园共育

1、利用"家园联系手册"向家长公布宝宝一周在园的基本表现,开阔家长视野、利用"家长园地"展开幼儿园工作亮点以及幼儿精彩活动的瞬间,与家长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家访、电访及家长开放日与家长进行育儿方面的交流,加强交流,提升教育的新理念。

2、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为减少顾虑,采用让家长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和幼儿园各项工作,不断规范教育行为,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

3、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所需,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体验教师工作,与幼儿近距离接触,走进幼儿园课堂,走进孩子们的童真世界,让家长积极反应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书信的形式反馈到教师处,教师给予正确的教育方式!

四、安全教育

1、今年各地安全事故不断,在每次的安全会议中,我们对教职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各班有计划的开展一次集中的安全教育,不定时的到各班进行抽查,培养孩子们对安全的意识、每周一次的全体教职工会议结合实例分析安全教育职责,逐步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限度的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

2、加强门卫制度,严格要求门卫把好第一关,并派保安人员参加培训,配齐保安器械等。

3、进一步完善接送卡制度,接送家长必须凭卡进入园内,每卡只限一位家长入园,以此确保我园的各项安全工作!

回顾过去,有收获也有遗憾,但我们没有什么后悔的,因为我们一直尽力的去完善去改进幼儿园的工作、展开未来我们充满了憧憬与希望,因为我们满载着机构及上级领导与家长的期望。我们定会继续总结经验,找准前进的目标,不断开拓进取,使幼儿园向更高目标发展。

幼儿园后勤园长述职报告4一年来,我园以《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____年工作要点》精神,结合我园实际,努力领会并认真实施了幼儿教育的新要求、新理念。进一步加强了全园安全工作及管理工作,在全园教师的团结协作、努力工作下,在本园质量管理体系各项工作的不断完善与运行过程中,按计划开展并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管理工作

1、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相关的文件、要求,坚持依法办园,依法治教,认真落实区局各项工作要求、会议精神,坚持间周一集中进行政治和业务学习,强化教师的爱岗敬业意识,结合师德师风精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的高尚师德,构建和谐校园,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加强了幼儿一日三查工作的管理,班级的晨午检和一日各环节检查要填好检查卡做好记录,并由主管安全的副园长定期检查,把检查结果与各班教师的年终考评挂钩。

3、加强保教工作的全方位管理,严格执行区局的教学管理工作定期报告制度。

园长和主管保教的副园长、教研组长深入班级听课二十余节,查教案,对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对一日常规工作进行跟踪督查。查班人员不只是检查教学活动,还注重察看班级常规、幼儿习惯的培养。要求教保人员做到有人检查无人检查一个样,教保人员必须把教育贯穿到一日生活之中,而不是为迎接检查而作秀。结合本园的实际工作,加强园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能力,更好地落实教育过程生活化、游戏化、自然化,使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

4、全面实行量化考核。

近期我们又一次对《年度量化考核实施方案》进行了修订,建立激励机制和科学化管理。推行园务公开,对于重大问题,实行集体研究决策,充分发扬民主,政务、财务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

二、安全工作

1、进一步加强、完善、落实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严格按相关部门的要求健全各项安全制度,规范了各项安全工作,开学初与各类人员签订了安全责任合同,进一步明确了安全责任,确保了各项工作安全、顺利地开展与完成。

2、严格执行幼儿黄蓝卡接送制度,保证幼儿在园的安全。

3、加强对设施、场地、设备的检查与及时维修工作。

开学初,我们对全园各处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焊接了脱落的玩具护栏,并对厨房进行了加固,做到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了各项工作安全、顺利地开展与完成。

4、各班加强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安全教育,各年龄班根据其年龄特点制定出恰当的安全教育内容,在每周工作计划中安排一节安全教育课,有效的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增加了幼儿安全知识,使幼儿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5、多次召开安全专题会议,及时解决安全问题。

定期检查幼儿灶的食品采购和操作过程,严防食物中毒发生。汛期到来前,对园内的排水渠、教学楼的落水管进行了全面检查,保证汛期的排水畅通。

6、今年4月份我园中班卧室、活动室内发现了成群的白蚁活动,我们一方面向学校报告,一方面采取临时应急措施使用杀虫剂捕杀白蚁。

学校领导获悉后高度重视,现场勘察蚁情后,专题向区局领导汇报并请局领导现场调研。区局领导现场决定立即与白蚁防治专家联系,拟定防治方案。现在白蚁防治专家的以确定,暑期里彻底根治蚁害。

三、教育教学工作

1、幼儿园组织教师重新学习《新纲要》,激励大家争做反思型、创新型的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寻求新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突破旧的教学模式。

四月份郑艳教师对全区进行了说课,她能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和年龄特点,教育活动始终围绕幼儿的情感态度展开,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受到同行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2、从园内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就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开展了教研活动。

近期小班组就“如何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中班组就“如何构建和谐班级”,大班组就“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幼小衔接”等问题进行了教育教学研讨,达到了以教研促教学的目的,通过教研活动较好的解决班级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3、家园共育作为扩展教育时空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关注。

为此,我园近期的家长公开课,把家长请进课堂做教师,通过家长的亲身体验,让家长既体会了幼儿教师的艰辛,又充分利用了我们身边的教育资源。办家教专栏,加强了家长育儿知识的宣传与交流,工作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理解。

4、重视园本课程研究:设立了以《中华经典导读》为主题的园本课程,且围绕这一主题设立了教育目标,进行各种活动。

5、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活动,我园教师在市、区级论文和案例评选中,获奖率达100%;

在区级讲故事比赛中,我园李乐延小朋友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舞蹈节目“好朋友”在城乡办学联盟庆“六一”文艺表演中,展示了我园的风采。

四、卫生保健工作

1、加强对各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工作的检查与指导,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对各班卫生、消毒工作合格卫生责任区坚持每周抽查和每月大检查相结合,要求地面无纸片、桌椅无污垢,室内通风良好,幼儿被褥干净整洁,一日两餐后的餐具消毒,要求每天处理当天的垃圾,不让垃圾在我园过夜等。我园一直坚持把检查结果与教师个人考评挂钩。

2、组织幼儿灶的管理人员和炊事员认真学习了《食品卫生法》,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进行操作,幼儿灶房的卫生天天检查,决不允许有卫生死角,确保食品的卫生清洁。

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进行体检,并为相关人员办理了健康证。

3、近期对保育人员进行了岗位知识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幼儿卫生保健常识的培训,让大家掌握所需的幼儿卫生保健常识及处理紧急事故的正确方法。

4、进一步健全了保健室的各项制度和设施,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对幼儿预防接种工作。

五、后勤工作

始终把提高为一线服务的效率,努力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作为后勤服务工作的宗旨,较好的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计划开支,勤俭办园,严格制定并执行计划,完成全园物品的采购与供应,及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2、较好地进行了各处设施、设备的检修、报修、维修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效开展。

3、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采购计划,做好设施、设备的购置与更换,确保工作所需。

购置了冰柜,按要求为各班添置了各类教具、玩具等。进一步改善了办园条件,为办园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更好的物质保障。(例如;改修了灶房的煤场,对园内的茶水锅炉进行维修。)

4、及时向上级汇报维修的实施方案,为暑假的工程动工做好准备。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并推进民主管理和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服务精神,针对工作中的不足,继续加强管理,提高每位教职员工的素质,提高办园水平,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在全体教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走过激动,走过欣喜,这一学年对我来说依旧是不平凡的一学年,正因为有了这一群可爱的幼教人无私无悔的投身幼教事业,使我们也甘愿在这块土地上播撒希望,执着耕耘。我们深信,当太阳再一次冉冉升起,我们又将充满希望和收获。

幼儿园后勤园长述职报告5在园长的领导及指导下,本学期我园后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上期相比,在后勤保障、幼儿膳食、财产管理和安全工作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为了更好的改进工作,提高后勤工作质量,找出不足,特总结报告如下:

一、落实后勤保障,提高服务质量

重视后勤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本学期在园长的重视下,我们有计划地坚持加强了对后勤人员的政治思想学习和业务培训,本学期以来,除参加幼儿园的正常例会外,后勤部门还组织了业务学习。学习内容以《幼托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手册》为主,在学习的同时认真对照职责要求,总结和分析工作中的得失,肯定了后勤人员工作上的进步和成绩,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方法。通过学习,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得到了提高,用他们的话说,工作不分贵贱,后勤岗位虽不起眼,但它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每个孩子的健康,少了就不行。由于对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明确,本学期进行了后勤人员技能大比拼(切菜和包饺子),使后勤服务方面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一期来,后勤部门围绕幼儿园的工作,在工作中强化后勤工作人员的全局意识、服务意识,根据幼儿园的需要,为幼儿提供相应的食品和生活用品,提供幼儿参与活动的机会与条件,积极配合各班的教学,保证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落实后勤保障方面也卓有成效,园内公共设施的维修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如空调,消毒柜、灯具、大型玩具、洗衣机和水电等方面,发现了破损情况,先登记后维修,最后检查维修效果。这样以来,节省了幼儿园的经费开支。

二、重视改善幼儿伙食,提高膳食质量

为了管理好幼儿的膳食工作,对食品的采购、食物的保管、炊事员的工作等进行检查和指导,发现不合理的现象,及时指正。如发现食品有剩余,马上减量,尽量避免浪费;发现菜切得不够细,立即督促炊事员马上加工。炊事人员坚持执行食品卫生法,我园从未出现食物中毒事故。每日保证按时开好三餐两点;坚持把好进货关、幼儿饭菜质量关和卫生关,并想方设法,不断改善花样品种,每两周与保健部门共同商量好幼儿的食谱,经常听取老师,家长对伙食方面改善的意见。为了补充钙的摄入不足,本期经常用骨头、鱼头、鸡和鸭煨汤,特别是早餐实现了多样化,每周三餐面点,一次面条,一次米粉,吃馒头包子时,还配有含五谷杂粮的稀饭。正餐方面增加了绿色食品的摄入。上午课间十点给幼儿加一次牛奶或豆奶,酸奶,下午起床后,吃新鲜水果和点心。这样补充了钙和蛋白质的摄入。小朋友个个吃得开心,长得白白胖胖。

三、财产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采购、验收制度,对购买物品进行登记、验收,并认真核对发票的物品数量及质量,对各部门所需物品,定时、定量供应物品,期末对所有财产进行清点,特别是本期,各班床上用品的保洁方面做到了定时进行暴晒,定时整理,通过质量检验再入库。

四、安全保卫工作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本期对后勤人员有计划地进行了安全教育,增强后勤人员的责任感。经常组织后勤人员学习报刊、杂志、门卫制度以及炊事人员管理职责,让大家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要引以为戒,加强责任心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