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2 11:47: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休闲农业概论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关键环节;可持续发展;途径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132071
引言
我国农村自建国初期的后就遵循计划经济制度的要求,加入到互助合作社和的体系里,逐步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的结果。城乡二元结构严重束缚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国家在政策上倾向于城市,使得很多投资,技术,人才都流向了城市。城乡二元结构不仅使得农业,农村,农民得不到发展,还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很多农民纷纷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打工。农村大量的田地被闲置,农民的进城潮还给城市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绿地减少,交通拥堵等等的问题。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在这项政策推动下,很多企业和个人从进场务工的农民手中获得农村闲置的土地和荒地的经营权,加入资金、技术的投入,盘活了农村闲置的土地、荒地。产生了一种以农业产品为资源,农村生态环境为依托,自己购进的设备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休闲农业”。
1 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中期的欧洲。迄今为止,“休闲农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各个国家的各个学者给出的定义都不一样。国内外学者对“休闲农业”的定义大致如下:
纵观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观点,休闲农业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在秀美的生态农业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建设集旅游、观光、住宿、购物、度假、教育等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其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的就业率,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平衡。
2 休闲农业的特点
2.1 低成本
休闲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传统农业以成熟的农作物来实现经济效益,从开始种植就需要大量的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培育期间还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产生的效益很低。休闲农业则是依赖于农业资源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之上,一次性购入建成可供游客观光、休闲、住宿、教育的场所,后期维护成本较低。
2.2 高收益
休闲农业一次投入的成本可以产生高于传统农业同等成本产生的经济效益,很多农民在休闲农业中的收益远远高于在传统农业中的收益。
2.3 污染小
传统农业一直在粗放式经营,耕作过程中流失的化肥、农药和收割时产生的大量秸秆对周边河流产生严重的污染。休闲农业主要以农业为辅、休闲为主,因此它比传统农业更加的环保。
2.4 产品附加值高
传统农业只是单纯的销售农产品,休闲农业则不同,同样一片果园,传统农业单单的销售果子,休闲农业则可以让游客观光、采摘果子、动手榨果汁等。产品附加值远远高于传统农业。
3 宝应县概况
宝应县始建于秦,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E119^7,43;~119,42.51,N33.2.46~33.24.55,属里下河平原区。全县共有乡镇1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全县拥有耕地面积7.67万km2。宝应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呈热带季风性气候特征。适宜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和种植生长。
4 宝应县休闲农业分析
4.1 地理优势
宝应属于黄淮冲击平原,一条京杭大运河贯穿其中。境内海拔在2m左右,s331省道贯穿东西,s237省道贯穿于南北,县内湖泊密布,共有河流42条,是南水北调的源头地。周围有扬州、上海、南京、连云港等重大港口。宝应距离苏中机场只要近一h车程,在建的连淮扬镇高铁宝应站使宝应和全国大城市的距离大大缩短。
4.2 文化优势
宝应始建于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南接历史名城扬州市,北连文化名城淮安市。少时的读书处使得宝应更具有文化底蕴。久远的历史和现代文明使得宝应这座城市更具人文魅力。
4.3 市场优势
宝应县2014年GDP总量408.20亿元,在政府的带动下,全县人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1%,居民的收入增加使得休闲农业的消费市场潜力增大。
4.4 政策优势
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为目标,着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
4.5 区位劣势
全县现有休闲农业企业11个,休闲农业个体经营户10家。多数休闲农业区位交通不便利。在推广时候难度很大,消费者群体范围大大被限制。
4.6 内容单一、设施不健全
除了荷园和白鹭岛两个大的休闲农业外,其他休闲农业,内容形式单一,很多只是单纯的让游客进行采摘、垂钓活动,没有最大程度的开发,在和其他休闲农业企业竞争的时候缺乏优势。
经营管理者素质低:很多休闲农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很多以前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的工作,对经营管理休闲农业缺乏系统性的管理技能和知识,尽管有关部门在对很多管理者进行培训,但效果还不是很显著。
4.7 休闲农业缺乏规范的管理
县内绝大多数休闲农业虽然取得营业执照、税务执照,但是很多很多游客反应自己要求开张发票的时候,很多休闲农业没有发票可开。休闲农业在县内已经运营数家,当时还没有一个真正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指导。问题的根本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
4.8 知名度不高,品位低
县内休闲农业的消费者群体还局限于本县及周边县市,原因是本县很多休闲农业定位低、规模小、低品味,没有品牌营销意识。内容不够丰富,设施过于简陋。社会影响力低。
5 宝应县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
国内外学者对于发展休闲农业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对策,通过对宝应县休闲农业的调查认为:下一阶段,宝应县休闲农业的发展思路一定要高举科学发展观旗帜、统筹城乡发展、坚持现代农业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和农业的优势。全力打造多功能型的休闲农业。
5.1科学规划布局、因地制宜
县有关部门一定以休闲农业长远发展为目标,要将休闲农业区位的定位同城市旅游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农业产业化规划结合起来。休闲农业的区位规划一定要突出特色,从各乡镇、各村的农业资源、经济资源出发,选择一条适合本乡镇、本村发展的道路。努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休闲农业。
以农为本、以农为辅:休闲农业是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产业,但是整个产业一定要贯穿“农”字,千万不能脱离农业产品,不能盲目的追求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在以农为本的前提下,要合理的开发的第三产业,坚持立足农业,合理开发观光、旅游、采摘、住宿、教育等项目。
5.2 制定政策、扶持休闲农业
政府一定要完善相关机制,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休闲农业中去,应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开发休闲农业,对于自主开发休闲农业的农户给予政策激励,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引领农民自主创业。在用地审批过程中,一定要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用地,避免出现土地滥用、他用。
5.3 加大品牌建设
休闲农业包含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经营管理内容,需要具有更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很多从业人员缺乏责任感、品牌意识淡薄。只顾眼前的利益,没有立足长远的发展目标,致使休闲农业发展缓慢,效益低下。
强化监督机制:休闲农业选址多在乡镇村落,很多时候政府的监督力不足,致使很多休闲农业胡乱经营,扰乱市场秩序。游客投诉处理不及时,使得休闲农业进入一个不健康的发展模式。因此,强化监督机制,加强休闲农业的管理,使休闲农业能通过正规形式占得市场份额。
6 结语
宝应县休闲农业正在蓬勃发展,这种发展是建立宝应县的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但宝应的休闲农业较周边县市的休闲农业水平还是较低。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可以产生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就业率、保护乡村民俗文化、提高教育水平等的乘数效应。对于促进农村和农业的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休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赖明洲,薛怡珍,谢佩珊.台湾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刍议[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2]郭焕成,郑健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3]范水生:休闲农场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陈墀吉,陈德星.休闲农业概论,台北:威仕曼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
[5]廖树宏.新农村新休闲[M].台北:商讯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
[6]卢云亭,刘军萍.观光农业[M].北京出版社,1995.
[关键词]生态旅游规划 ; 景观生态; 金盘山
中图分类号:S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269-02
生态旅游最初是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在欠发达国家被迫开始的,现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经济的新增长点。生态旅游的兴起引发了研究热潮,从众多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中可总结出生态旅游的三重含义。一是哲学理念的,即可持续发展的哲学观;二是科学层面的,指科学技术的研究,着重环境容量和旅游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三是商业意义的,指一种旅游产品。在旅游规划规程中,生态旅游既被看作产品,也被看作是理念和科技的支持。因此,生态旅游可看作是线路的组合。其中,金盘山生态旅游区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习俗为旅游对象,吸引旅游者前去观赏、休闲、体验、健身、科考、习作、绘画、摄影、购物、度假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
1.金盘山景区概况
金盘山态休闲旅游区地处福建省上杭县庐丰畲族乡的章金村内,章金村属于革命老区基点村、省级生态村。位于上杭县城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6°30′-116°45,北纬24°59′-25°01′。东西宽2380米,南北长3300米,面积4约650公顷,其中山林面积 606 公顷,农田面积 43公顷。村有118户519人。距离上杭县城区10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600-1900毫米,平均气温19摄氏度,无霜期300多天,境内多为低山、丘陵地,土壤含无机磷丰富。它位于上杭县南北旅游走廊的主轴线上,是红色古田-才溪-临江楼旅游~摩陀寨~李氏大宗祠旅游区风景区黄金旅游线中的重要节点。
2.景观生态学分析
对于具体的旅游地而言,其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旅游活动载体,同时作为生态系统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基因库,在线路规划中,引入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生态因素,可以使两方面的功能更好实现[1]。本文从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景观功能分区等方面出发,结合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来探讨金盘山生态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
2.1 金盘山景观结构
景观结构是指不同生态系统或景观单元的空间关系,即指与生态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及空间配置相关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分布。景观生态学将景观空间结构分成3种基本结构或要素: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简称斑块――廊道――基质模式[2]。
(1) 基质背景和景观斑块。金盘山的基质背景可描述为:原生态的亚热带自然风景、生态家园。构成这一基质背景的景观斑块包括:
一是植物景观斑块。以天然阔叶林居多,主要常绿阔叶树有米楮、苦楮、甜楮、丝栗栲、细柄阿丁枫、杨梅、木荷等树种,常绿针叶树有马尾松、杉木等。林相比较整齐,群落垂直层次较分明,加之丰富的降水,温暖的气候,较大的相对湿度,使景区内的阔叶林外貌带有热带雨林的一些特征。
二是动物景观斑块。未被完全开发的金盘山生态环境为飞禽走兽提供了繁衍生息的乐园,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和保护意义。
三是气象景观斑块。地处金盘山风景区,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地处高处,可观日出、云海、佛光,赏如梦如幻的自然美景。
四是社会人文景观斑块。金盘山开发出的农业观光园、农家乐、休闲健身场地、寺庙禅寺,是社会生活、人文底蕴的结合。
(2) 廊道。金盘山廊道从空间上分为3类:一是区间廊,即外部旅游者进入金盘山景区的各种交通线路;二是区内廊,即景区内连接景观斑块的内部通路:三是“斑”内廊,指景观斑块内部的旅游线路,如寺院内的游览路。从形式上分为两类:一是人工廊道,如公路、桥、蹬道、游山石径等;二是自然廊道,如河流、植物景观斑块的自然分水岭等。
2.2 金盘山景区景观功能分区
一定范围的区域环境即是一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在该景观中存在廊道、斑块和本底基质三要素。景观要素本身在大小、形状、数目、类型和外观上的不同或变化而导致区域的景观结构的不同与变化。景观结构的差异性就导致景观功能的差异性,如使物种、能量、养分和信息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与相互影响导致生物种群的变化。因此,在景观规划时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景观格局进行功能分区。
根据规划设计和金盘山生态休闲旅游区景观资源现状,结合生态休闲旅游区发展要求,把金盘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分为“一个中心,三园五区”:“一个中心”即服务中心;“三园”即果园、竹园、茶园;“五区”即休闲农业观光区、寺庙区、森林浴和珍稀植物鉴赏区、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1996年L.B.W.Nieuwkamp提出的生态旅游地分为四大区域:野生保护区、野生游憩区、集游憩区和自然环境区[3]。这些分区模式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区规划中得到了实际应用。据此,金盘山的森林浴和珍稀植物鉴赏区属于野生游憩区;寺庙区、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属于密集游憩区;果园、竹园、茶园(三园)、休闲农业观光区属于自然环境区。
3.生态旅游线路规划设计的原则
3.1 符合生态旅游主要特点的原则
生态旅游是以旅游目的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作为旅游资源,并强调保护旅游资源。其主要特点是:自然性、保护性和参与性[3]。
3.2 体现综合效益的原则
这一原则既是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也是景观生态学在旅游地规划中实际应用的体现。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生态环境效益,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效益,即要符合旅游者的需求,体现市场经济需求。
4. 金盘山生态旅游区规划设计
根据金盘山景观格局和生态旅游功能分区以及生态旅游规划原则,将各景区规划定位如下:
4.1 “一个中心”:服务中心
主要用于为游客提供服务和景区的日常管理,同时也是一个展示窗口,拟在入村水口设置迎客门1座、接待室和服务区600、广场2000。接待室内布置与生态休闲信息相关的石景、图片、文字等,宣传生态旅游文化。
4.2 “三园”:果园、竹园、茶园
充分利用现有竹园、果园、茶园,通过集约经营管理措施,修建观光、生产体验园,开展三园观光、生产体验活动。吸引游客。
4.3 “五区”:休闲农业观光区、寺庙区、森林浴和珍稀植物鉴赏区、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
・休闲农业光观区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功能。利用现有的农田和荒坡地发展种植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绿色环保农副产品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使用古老农具用牛犁田、爬田、插秧等体验农事生产活动,享受田园乐趣。
・寺庙区
选择在金盘山处建1座朝圣庙,金盘山自然植被保护完好,景观资源丰富;地势开阔平坦,进行场地平整绿化、平地修建其他辅助设施,维修改造原有小路连接森林沐浴和珍稀植物鉴赏区,在山顶处的雷壁寨建观光塔1座,塔的建防护栏。早上可观看日出,晚上可以欣赏到上杭城灯火,可极目眺望,使人心旷神怡。
・森林浴区和珍稀植物鉴赏区
燕子角山场到长坑里山场,群山绵延,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形成极好的山地小气候,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植被类型,蕴藏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山中有大片的原始阔叶树林、有瀑布等,在山间荒田和游览公路旁,设计种植珍稀阔叶树种,树种选择红豆杉、银杏、花榈木、竹柏等等。开展体验森林浴,丛林探幽活动和珍稀植物鉴赏活动,开展登高揽胜等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瑟皮沙山场的瀑布景点为依托,修建木栈道及凉亭等配套设施。对道路两侧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修整,于林中布设游步道、石凳、休息亭等,并在林下套种一些芳香植物、市民通过呼吸芳香物质的精气,刺激大脑植物神经,增强内分泌,改善身体状况,达到康体目的。通过珍稀植物的鉴赏,人们从中得到科普教育,增强了保护植物保护大自然的的意识。
・休闲娱乐区
拟将现有村部分民居改造成农业生态休娱乐闲区,布设农家乐20家。适当增加休闲娱乐厅、餐饮美食、时尚休闲等建筑。为游客提供与体验民俗活动,诸如打糍粑、做米板、炸枣,舞龙灯、舞香灯、对唱客家山歌等娱乐。在民居周边植物种类相对单一、同时又属视觉焦点的地段,进行适当人工栽植的绿化树如:香樟、南方红豆杉、银杏、竹柏、天竺桂、枫香等。同时配种些红花继木、红叶石楠、铁树、金心女贞等观叶植物,营造景观林,达到春季山花烂漫和秋时红叶漫山的效果。
・运动健身区
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景观老虎岩(溶洞),离老虎岩200M的彩圆背山场,海拔350M,自然植被保护完好,建塔一座,平地修建防护栏,区内设置健身场地和器具1套。同时用福建山樱花,山杜英,红枫,海桐球、红叶石楠球、红花继木球、金心女贞球等树种绿化。,在彩圆背山涧汇合出口处筑坝新修建人工湖1个,沿湖修筑环库路,沿路种植绿化树。如:垂柳、大青、天竺桂、桂花、大皇椰等,适当地段修筑垂钓台,供人们钓鱼修身养性。山顶雷壁寨与老虎岽大山遥遥相对,其海拔高海拔高度777.7米(老虎岽海拔582.1米),地形开阔平坦,修一登高望远塔,不仅可观赏金盘山整个景区,而且还可以眺望上杭县城及客家汀江母亲河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4.4、绿化美化规划
金盘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内的植物资源丰富,以天然阔叶林居多,林相比较整齐,群落垂直层次较分明,加之丰富的降水,温暖的气候,较大的相对湿度,使景区内的阔叶林外貌带有热带雨林的一些特征。如种类众多的粗大木质藤本,滴水叶尖,林冠较紧密,中型叶植物较多等,构成具有特色的植物景观。
4.4.(1 )规划原则与措施
4.4.(1 )-1 森林植被是森林景观的重要基础,必须加以保护,植物景观布局以保护和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
4.4.(1 )-2 在功能区、景点美化上,坚持因景制宜、适地适树和植被类型多样化的原则,通过补植,适当疏伐等措施,增加花果、色叶、芳香类植物,进行美化和香化,使森林景观丰富多彩。
4.4.(1 )-3 通过林种改造,林木定向培育,分期分批绿化美化,提高森林整体结构景观效果,提供不同植被群落多姿多彩的观赏内容,提高生态休闲旅游区景观质量。
4.4.(1 )-4 本着以金盘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布局为重点,采取点、线、面结合的原则,合理的配置植物。以求各类建筑在风格、体量、造型、色彩等与自然植被环境彼此融治、相互协调。
4.4.(1 )-5 总体上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景区的地方特色,同时又适当引进名贵、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培育发展稀有名贵品种,实行乔、灌、藤、草相结合搭配,形成地被植物、灌丛、攀援、亚乔木、高大乔木的复层森林群落景观,力求丰富棋盘石生态休闲旅游区的空间美感。
4.4.(2 )功能区、景点植物景观规划
植物配置应根据功能区的特点,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形成各自的特色。
4.4.(2 )-1 面上绿化美化
根据以保护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首先保护好现有森林、草丛,金盘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内所有绿化都应乔、灌、花、草相结合,自然植物群落与人工植物群落相结合,森林按风景林经营,严格控制采伐。通过对林种的改造,在宏观上形成一定气势,以构成广袤无垠、层次分明的森林景观效果。根据景点开发和景观建设要求,可种植一些树形优美的风景树种,点缀一些观花、观叶的灌木和花卉,如山乌桕、山合欢、紫薇等,使生态休闲旅游区景观更增艳色,更具魅力。达到春时绚烂,夏日浓荫,秋季馥郁,冬令苍青的效果。
4.4.(2 )-2 线上绿化美化
线上植物景观设计主要是道路沿线绿化,以绿为主、绿美结合、绿中造景,植物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没有土壤。重点旅游线路应充分利用现有森林风景资源,采取规则式和片段式相结合的方式营造护路林和遮荫林,以阔叶树为主,乔、灌、花、草相结合,道路两侧或一侧有景可赏的地段,间隔5-6M种植一株香樟、山杜英、天竺桂等绿化树种,绿化树种间可栽植杜鹃、栀子花、福建山樱花、紫薇、红叶石楠球等灌木。剩余的空地可种植狗牙根草、蜘蛛兰、沿阶草等草本植物。在道路的转折处,配置高低错落的花境,以简胜繁,朴素简练为基础,不仅要有雄健挺拔、浓郁如盖;还要有朴素蕴藉,雅淡而看的效果,使之具有通透与庇荫兼具,显露与幽奥并存,处处入画,别具一番情趣。
4.4.(2 )-3 点上绿化美化
点上的植物配置以乔、灌、花、草植物群落,立体构成,遮角挡盖,以散植和孤植组成植物景观,花境、台前、游道边配以草花依高矮序列,季相、色相予以调整,使游人居住和闲游间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5、小结
在景观生态学的基础上,对金盘山景区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保证生态自然性的基础上,结合乡村生态游的理念,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生态旅游的特色。根据当地的气候、人文、环境等特点,形成了规划思路,对该生态旅游区的近长期规划建设有个指导性的意见,本文为决策们提供了规划设计的依据,有些细节问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祁黄雄、林伟立:“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人文地理》,第22~26页,1999年第1期.
[2] 傅伯杰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第42页,科学出版社, 2001年.
[3] Nieuwkamp. L. B. W,Zone Medalling in Ecotourism [A],《生态旅游规划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1996年.
[4] 《龙岩市志・上杭县志》 2012年编著.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5]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第2版,杨赉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6] 《园林工程》孟兆祯、毛培琳、黄庆喜、梁伊任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
[7] 《观光农业概论》潘贤丽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
[8] 《上杭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2012年编著.上杭县林业局.
关键词:两型社会;集束城市;生态城市;九华
Abstract:In December 2007,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City Group“two-oriented society”(a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comprehensive reform pilot area approved by the State. Two types of society that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resource-saving society,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s the two types of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he pilot area, shoulders an important historic task. Is located in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of Jiuhua Riverside Metro urban planning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s well as to enhance the target region. Jiuhua and Changsha big butt Hexi District, caused by the pilot of the two-oriented society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planning thought, in this article, as well as from around the connection area Jiuhua research planning, in order to cluster in urban and eco-city concept,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two types of Under the understanding of urban planning as well as some methods used to express the thinking of city planning.
Keywords: Two types of social;urban cluster;ecological city;Jiuhua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12-0077-03
1前言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长株潭城市群继浦东、滨海新区、重庆之后成为第四个获此特殊政策支持的地区。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两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型主体、环境友好型主体、资源节约型主体体系、环境友好型体系等,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型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九华概况
九华经济区作为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是未来湘潭主城区的重要组团,东临湘江,南接湘潭市区,北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交通区位优越,上瑞高速公路横贯东西,长潭西线高速纵行南北,并设有湘江千吨级航运港口(图1)。自2003年湘潭市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启动九华经济区建设以来,现已形成十余平方公里建成区,以汽车、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为支柱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由单一的工业园区向具备综合功能的城市新区发展的条件日益成熟。
现实的发展,铸就了九华人的骄傲,在短短的五年时间,九华经济区达到了一般园区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才能达到的水平。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经济区陆续引进了台湾联电、韩国三星、美国通用、德国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吉利集团等国内500强企业,吸引了400多亿投资,建设面积达到10km2。
1.2两型目标下规划理念的转变
新的发展背景与诉求,要求从规划引入新的理念,从实际出发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以人为本,引导城市、产业合理布局,创造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结构和形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探索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图2)。
2集约用地理念
2.1 国内土地利用规划的理念
土地利用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各业、各类土地利用的综合协调和统筹安排,涉及各行各业,关系全局和长远。从20 世纪80 年代算起,我国已经进行了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两轮的土地利用规划在规划理念上都强调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对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必须的建设用地强调不够,对社会的变化和需求考虑的不多,没有将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协调社会关系,贯彻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手段,更没有真正地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模式,保证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社会进步目标和生态环境改善目标的高度协调统一。
2.2 国外土地利用规划的理念
西方国家真正称为“土地利用规划”(land use planning)或近似称为“土地利用规划”的规划外延要比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要小得多。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土地利用规划是县市一级的规划或者是城市规划的代名词。对于城市规划方面的理念还是值得借鉴参考的,例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精明增长”(smart growth)理念,该理念是在欧洲可米尔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于“精明”(smart)的内涵,强调的不是将土地保护发展孤立或对立起来,而是充分考虑土地开发、城市增长以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需求。其内涵就是一项将交通和土地利用综合考虑的政策,促进更加多样化的交通出行选择,通过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将居住、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布置在一起,并将开敞空间和环境设施的保护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精明增长”理念在设计原则上的体现,近年来又相继出现了以土地集约化利用为特点的新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潮,典型代表是“新城市主义”( NewUrbanism)和“公共交通社区”(TOD)等。
2.3九华集束城市规划
2.3.1九华用地现状
通过运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基地的坡度坡向(图4-5)进行分析发现,基地65%的用地坡度小于8°,坡度小于15°的占85%以上(表1),总体地形相对较平坦,有利于新城的整体开发。结合自然生态环境的分析评价,规划将用地分为不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用地三大类。基地地形总体上形成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的格局,中间有一条明显的楔形谷地,现状主要为农田、耕地,以及零散的水系。
2.3.2九华集束城市规划
集束化的城市中心布局也符合九华滨江新城的区域定位,九华经济区处于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其发展有如一双手,一只代表长沙、一只代表湘潭和株洲,南北对称,两手汇聚,区域的发展能量集聚于新城中心,共同托起九华这颗长株潭地区的绿宝石。主要功能集束以工业区为起点向湘江发散,符合九华经济开发区由内向型集中向外向型发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而依据功能集束形成的中央城市格局也将进一步整合规划区“山水合城”的生态特质,形成面向湘江开敞的城市空间框架。主要功能由西向东发展,契合了九华由现代制造业向生产业,再向消费业和城市综合服务业逐步发展的态势(图6)。
在以上三个主要功能区的基础上,未来的滨江新城中心将以七条功能集束构建城市脊梁。中央集束轴依次集合行政管理、中央公园、金融中心和展示中心,直指湘江对岸昭山景区。中轴两侧对称布置两条商务办公集束和两条居住集束。北侧生态游憩集束指向兴马洲,南侧产业发展集束指向湘江对岸仰天湖景区(图7)。由内而外,由西向东、由陆到江――九华经济区的东向发展实现了九华新城内部功能的有机优化组合,形成一种可控状态下的最优新城拓展的理念,也符合资源友好和环境节约两型社会的总体目标。
3生态城市概论
3.1生态城市理论
生态城市是在城市生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居环境模式。1981年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杨洛斯基首次提出生态城市概念,198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的计划研究过程中再次强调“生态城市”的概念,美国生态学家查理・瑞吉斯特等国外生态学家对生态城市有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项原则:①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②生态基础设施即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③居民的生活标准;④文化历史的保护;⑤将自然融入城市。
3.2生态学规划理论策略研究
景观生态学理论策略研究:斑块、廊道、基质理论认为:组成景观的景观元素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景观中任意一部分都无外乎这三种类型,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者落在廊道中,或是落在作为背景的基质里。三者构成的模式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大型斑块可以比小型斑块承载更多的物种,对某一物种来说,较大的斑块更有能力持续发展和保存基因的多样性(图8)。
3.3九华生态城市规划
3.3.1两型社会背景下生态需求分析
城市环境需求:城市生态环境对保持生物多样性,抵御外来生态灾害,提供生态资源,维持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共生等方面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业态开发需求:在城市的开发中,自然风景条件好、生态环境佳的地方是商家的必争之地,所以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城市合理开发,创造经济效应的的基础。
通过对基地的现状自然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生态策略的理论研究和“两型”背景下生态需求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对九华滨江新城的生态目标定位为: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示范区
――“开放共享、原生共生”型生态城
――“自然和谐、山水宜居”型人文区
3.3.2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生态旅游涵盖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3.3.3生态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备选用上,充分考虑“环保健康”的要求,比如采用热泵驱动的热、湿负荷独立控制的音效、环保、健康型空调系统,避免使用有凝结水单盘管,通过除湿机内盐溶液的喷洒除去空气中的尘埃、细菌及其它有害物。使用绿色环保制冷剂。禁用水冷式空调,降低能耗,采用环保的冷却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在建筑内部,也应当结合具体条件,考虑生态绿化,在屋顶或是建筑内部设置部分绿化设施,改善局部气候和环境(图9)。
对于污水雨水的收集和处理,也应当予以考虑,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和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和浪费(图10)。
4结语
作为湘潭大河西先导区的九华滨江新城,它的发展具有挑战性,因为它的综合区位,它的交通优势,因而它的规划对城市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通过对九华的研究,以及资料搜索,概念论证等等过程,坚定了自己对它的认识,亦即对两型社会下的城市规划的认识,集束城市和生态城市主要是基于两型社会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其中主要包含土地集约、功能集约;生态景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等观点,旨在阐述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些观点。
参考文献:
[1]周正华.浅谈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模式[J].金融经济.19-20.
[2]刘茂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湘论坛.2008(2):35-37.
[3] 杨方东.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发展模型研究[J].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07:13-17.
[4]陈常优,李汉敏.基于节约集约土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603-608
[5]但承龙.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6]刘海龙.从无序蔓延到精明增长――美国“城市增长边界”概念述评[J].城市问题.2005(3):67-72.
[7]张占录,张占峰.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 市场导向 就业能力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国内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目前课程设置中存在许多不尽合理之处,主要是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性课时偏少,没有充分体现该专业应用性的特点;特别是地方性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既有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也有财务管理方面的课程,有宏观的课程,也有微观的课程,涉及的课程面广、量大,课程交叉的内容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上使学生懂管理、懂经济、知识面宽,但与社会对复合性、应用性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课程设置总体思路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划分教学模块,科学安排课程体系。教学模块大体上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五个模块,各模块设置相应的课程,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各学期课程设置中,一年级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二年级学习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三、四年级学习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课则分布在各个学期中。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充分考虑专业的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的关系,应统筹兼顾,选择最优的基础课程。此外,要大量开设选修课,实行主辅修制增强学生的适应面,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在市场导向下,可以尝试与企业集团联合办学模式,即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达成协议,根据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短期设置相关专业选修课,定向为用人单位培养实用性人才,使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相应岗位工作,简化用人单位的培训任务。
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而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上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主要是在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经济学、运筹学、管理会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电子商务、管理沟通、金融学、财务会计等。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学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理论课程的整合,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构建结构优化,基础宽厚,专业应用性强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要按照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适当减少基础课课时比例,完善专业课结构。理论课实行案例教学,在多数课程中增加一定比例的实践或实验学时,把实践教学融入到理论课程中,培养其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切实增强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调整专业课程结构
专业课程是学生选择就业方向的参考依据,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前景,以尽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指导思想。为此,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体系性和目的性,应避免杂乱无章地设置课程。首先,在对专业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专业核心课。其次,对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进行分解,按照专业基础课服务于专业核心课的原则,根据两者之间在内容上的对应关系,调整专业基础课内容,确保其为专业核心课服务,增强专业基础课的实用性。第三,专业选修课程可按照不同的就业方向设置不同的模块,实行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如浙江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以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管理为导向,开设了创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创业风险管理、创业领导、创业融资与投资管理、综合创业设计、创业管理研究专题等特色课程。
专业选修课应该设计为就业导向的课程模块。在设置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前,首先应该调查有利于学生就业的方向,然后选择一个或者若干个就业导向的课程模块。如开设“质量管理”、“酒店管理”等模块。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开设模块化的专业选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细化专业和就业方向,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辅以细化的就业方向教育,更能体现出大类培养的优势。如深圳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就设立了工商方向和旅游与服务方向,其中旅游与服务方向开设了旅游与休闲活动概论、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商品学、国际商务、会展管理、旅游资源学、旅游法规、服务营销、餐饮管理、旅游规划等特色专业选修课。
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是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也就成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关键。实践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不仅仅是掌握工作所需的技能。为此,应该给学生创造多层次,多环节的实践教学环境,切实从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能力的要求出发,设计一套具有实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应坚持以能力为本原则,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基本上由军训、社会实践、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组成,构建了基本、专业、综合素质提高三大实践教学模块。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都开设了ERP实验,但也有部分高校结合人才培养方向来开设特色实验,如浙江大学开设了创业实践,深圳大学开设了旅游管理综合实验等。此外,各高校还积极联系校外资源,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杨慧慧,王喜刚.本科层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浅议,.河南教育,2008(12):32-33.
[2]张旭辉,王宇.地方性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商场现代化,2006(8):6-7.
[3]张天勇.大类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大江周刊,2009(11):73-74.
Online bank is the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inaneial innovation of the 20th Century. Although the online bank has a good foreground, the problem about transaction security is alway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bank.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financial crime on net-work and the ubiquitous disadvantages of current transaction security, the matters about security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online bank development. After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online bank, this thsis considers that ocerall planning should be ensured on the basis of prudence,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strengthen the ris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online bank.We should fradually empolder the online bank in depth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bank,meanwhile increase the force of technical defendance and off-site supervision,build up internet0-bank risk supervision system,finally,we should consummate the correlative law or regulation,protect the security of online bank transaction roundly.
KEYWORDS:online bank、transaction security、crime
正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4
第一节 网上银行概念及特点 4
一、概念 4
二、特点 4
第二节 我国网上银行现状 6
一、我国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发展情况 6
二、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特点 8
三、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趋势 9
第二章 我国网上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10
第一节 战略风险问题 10
第二节 网络安全风险问题 10
一、黑客入侵风险。 10
二、病毒破坏风险。 11
三、内部欺诈风险。 11
四、其他不确定因素造成的风险。 11
第三节 管理风险问题 11
一、管理思想不能满足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11
二、现有的管理经验和规章制度不能满足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需要 12
三、管理人才短缺,难以满足网络银行发展的需要 12
第四节 技术风险问题 12
第五节 操作风险问题 12
第六节 数据认证不完善 13
第七节 法律风险问题 13
第八节 金融监管风险问题 14
一、是对金融监管当局带来的风险 14
二、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 14
三、对资本管制的影响 15
第三章 网上银行交易流程 16
第一节 网上银行的物理结构 16
第二节 初次使用网银的数据走向 16
第三节 身份认证的数据流程 17
第四章 网上银行各种身份认证方式 20
第一节 传统认证方式 20
一、口令+ID 20
二、IC卡 20
第二节 现行认证方式 20
一、动态口令 20
二、生物特征 24
三、基于PKI的USBKey 24
四、综上所述而产生的指纹KEY 26
第五章 国内外各大银行网银研究分析 27
第一节 国内银行 27
一、中国建设银行 27
二、中国农业银行 27
三、中国工商银行 28
第二节 国外银行 28
一、国际优秀网上银行安全控制——Wells Fargo 28
二、风险控制机制快速发展——Entrium DirectBankers 29
第六章 加强我国网上银行交易安全管理的建议 30
第一节 整合各银行系统,建立网上银行安全中心 30
一、解决网址域名混乱 30
二、避免资源浪费 30
三、统一数字证书 31
第二节 在传统银行基础上逐步进行网上银行的深度开发 31
一、根据我国国情,继续发展依附式网上银行 31
二、险分散化,保障客户权益 32
第三节 加强非现场监管,建立网上银行风险监管体系 32
第四节 加大技术防范力度 33
第五节 进一步完善网上银行安全的法律法规 33
第七章 总结 34
参考文献 35
致 谢 36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网上银行概念及特点
一、概念
有关网上银行的最早的定义是199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的定义 :网上银行那些通过电子通道提供零售与小额产品和服务的银行。之后1999年欧洲银行标准委员会(ECBS)和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将电子通道分别改为数字设备连接上网和电脑/智能化装置;2000年美联储(FRS)和英国金融服务局(FSA)将通道方式分别改为互联网和网络或电子手段,并提出网上银行不仅提品和服务,还应为客户提供信息;在我国香港金管局于2000年5月的对网上银行最新定义中,基本认同上述定义,但特别指出网上银行不包括利用互联网或其他电子方式作为向客户提品或服务的另一个途径的现有持牌银行。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1月26日施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 ,网上银行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银行业务。我国对网上银行的定义时间最近,也最符合我国当前实际.
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网上银行可以分为企业网上银行和个人网上银行,企业网上银行和个人网上银行在应用模式上基本类似,但在应用条件、业务功能上还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根据业务发生地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内业务、国外业务和离岸业务等 。
二、特点
1.突破时空限制的银行
“三A”特征是网上银行的基本特点,即网上银行是全天候运作的银行(Anytime)、开放的银行(Anywhere)、服务方式多样化的银行(Anyhow),银行的服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了服务手段的限制。全天候运作的银行(Anytime),即无时限银行,突破了时间的限制。由于因特网不分昼夜每天24小时动转,网上银行服务不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摆脱了上下班的时间制约,摆脱了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制约,也摆脱了全球时区划分的限制。开放的银行(Anywhere),即全球化银行,突破了空间限制。由于因特网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地域距离变得无关紧要,导致网上银行不受空间因素的制约,大大加快了银行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市场的相互依存性也就空前加强了。服务方式多样化的银行(Anyhow),客户将不需要非要到银行柜台才能办理业务,而是可以通过家中、办公室、宾馆的电脑终端享受查询、转账、证券交易等银行服务,还可以通过电话、手机等方式享受银行服务。客户不仅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获得银行服务,还可以通过网上银3行享受证券、保险、信托等方面的服务。
2.虚拟化银行
虚拟化银行,即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活动的银行活动。因特网在把地球变小的同时又为经济活动构筑了一个虚拟世界,即网络空间,使网络经济得以在网上网下虚实 结合、同时并存、相互促进。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产品的交易以虚拟资本为交易对象,不是实物的交换,这就使得金融与构筑虚拟活动空间的信息网络具有天然的结合基础,使得银行服务无纸化程度大大增强,服务效率大大提高。虚拟化特征还使人们业已形成的对银行的概念受到全面冲击。银行不一定再以高楼大厦的形态出现,客户面对的将可能不是银行柜台,而是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虚拟银行柜台。银行无须再为扩张分支行网络而投入大量购置或租用办公场地的资金,也无须为刻意树立银行形象而建造或租用雄伟的办公大楼。
3.速度型银行
速度型银行,即高效率银行。因特网以光速传输信息,信息流动空前加快,反映技术变化的“网络年”只相当于日历年的四分之一,实时信息变得日益重要。以计算机芯片为例,其发展速度遵循罗尔定律,即每18个月处理速度增加一位。当世界上第一批个人电脑在1979年问世时,其芯片处理速度为每秒钟33万个字符,三年后诞生的因特尔286芯片每秒种能处理120万个字符。现在,芯片的处理速度要用“mips”(每秒百万个字符)表示。目前,最新奔腾处理每秒的处理速度已超过500mips。因特网使银行服务活动的节奏大大加快,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产品老化变快,创新周期在缩短,竞争越来越成为时间的竞争。“大吃小”将变成“快吃慢”,银行不论大小,转型快的必将战胜转型慢的。大、中、小银行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许多金融机构将有机会利用其优秀的服务在网络上重建自己的地位,中小银行中凭借技术优势掌握商业先机,赢得传统金融服务时代难以得到的客户资源和竞争优势。
4.创新型银行
创新型银行,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紧密结合的银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市场对银行提供的服务手段和提品的功能要求也会随之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银行要不断地进行创新,通过创新建立竞争优势,维持银行的持续发展。
5.全方位服务的银行
网上银行具有很强的交互性。通过银行传统营业网点销售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很难成功,因为客户在购买这类产品时往往要进行详细的咨询和了解,而一般营业网点的业务人员不能为客户提供咨询,聘请金融专家提供咨询又成本过高。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银行只需要少数专业职员就可以低成本地同时回答各类客户的疑问,从而顺利地实施分销。从西方发达国家国际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服务看,网上银行已经成为“一站式服务”的金融超市,客户不仅可以得到各种银行服务,而且可以在网上银行的平台上进行各类证券投资,购买不同的保险产品,甚至可以获得其他行业的交易信息。6.个性化银行相对于传统银行,网上银行的客户散布于不同的终端之前,传统的大众营销方式,已不适合新的客户结构。在网上银行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网上银行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借助网上银行完善的交易记录,银行可以对客户的交易行为进行分析和数据挖掘,从中发现重要的价值客户。通过对客户行为偏好的分析,细分服务市场,利用互联网交互性的特点,投其所好的营销策略和服务内容,对产品进行金融创新,从而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第二节 我国网上银行现状
据《2008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上银行总体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用户量及交易量同期高速增长。此外,网上银行对于传统柜台业务的替代性也进一步提升。全国范围内,个人网银用户比例为19.9%。在10个经济发达城市中,2008年使用个人网上银行的用户比例达到44.9%,比2007年高出7.1%。而在企业用户市场,这一趋势则更为明显:2008年全国企业网银用户的比例达到42.8%;在2008年10个经济发达城市调查结果中,使用企业网上银行的用户比例继续增长,比2007年增长了10.3个百分点。从不同规模企业网银用户总体发展情况看,企业规模越大,使用网银的比例越高。
一、我国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发展情况
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始于1997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接着中国工商银行,抛出自己的电子钱包,随后,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内银行老字号也不断地完成各自的“E”化之路,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如中信实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也纷纷开通网上支付业务。
中国工商银行是我国规模最大、客户数量最多、网点覆盖面最广的一家“国”字号老银行,工商银行在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中取得了不菲的业绩,同样在网上银行的领域也处于全国同业的领先地位。下面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来了解一下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基本情况。
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从2000年2月开始正式运营,它是中国工商银行的网上分支机构,自开通网上银行业务以来,先后推出了企业网上银行、个人网上银行、B To B和B To C网上支付业务。2000年2月,北京、上海、天津、广州4个城市试点开通网上银行,至今,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已经覆盖全国并逐步迈向世界,业务功能也从早期的信息、业务咨询、投拆处理和简单交易发展到几乎囊括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2000年2月1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4个城市试点企业网上银行,除信息、账户信息查询、转账支付等基本功能外,还在国内率先推出了集团理财等创新功能。2000年8月28日,在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浙江分行试点个人网上银行业务,主要功能包括信息、账户信息查询、转账支付、B To C在线支付等功能。2000年12月7日,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通。2001年6月15日,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eBank V3.0版本成功投产。此后,网上银行版本不断升级eBank v3.3、eBank v3.4、eBank v3.5、eBank v4.0并推出了适合不同语种客户的版本如英文版、中文繁体版。2002年5月13日,中国工商银行推出电子银行“金融e通道”品牌。2002年10月10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国内率先推出网上现金管理业务“理财e站通”。2003年12月18日,中国工商银行推出集银行、投资、理财于一体,拥有个人理财、网上贷款等12项大功能、58项子功能的新版个人网上银行---“金融家”。
中国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设计思路比较清晰,它提供的服务分为企业网上银行业务和个人网上银行业务。个人网上银行包括:账务处理、外汇买卖、证券服务、个人汇款 、个人贷款、缴费站、个人国债、e通卡、个人理财和客户服务等功能,提供转账、外汇交易、银证通、B股证券业务、基金业务、在线支付、账户管理、代缴费、异地汇款、个人质押贷款、个人理财等一系列服务,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金融需求。
企业网上银行把企业分类为集团企业、一般企业和同业机构,并分别对它们提供不同的服务。对企业集团提供集团理财、网上购物、网上结算、贷款查询、票据业务、收费站、企业财务室、贵宾室、基金业务、国债业务、电子回单、客户服务等功能的服务。对一般企业提供账户管理以及其他类似于集团企业的功能。对同业机构则提供汇兑、代签银行汇票、企业服务等功能。
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业务从2000年2月开始起步,从小至大,至今已有长足发展,其网上银行交易额、企业客户数和个人客户数增长迅速,见表1-1。
表1-1 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发展情况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网上交易额 196亿元 6350亿元 53500亿元 191200亿元 335300亿元 416300亿元
企业客户数 976户 6176户 3.5万户 6.9万户 11.7万户 32.4万户
个人客户数 0 32166户 383万户 750万户 1154万户 1667万户
中国工商银行尽管中国工商银行开展网上银行业务起步较晚,但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在全国范围开办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空间大,潜在客户群体多,加上中国工商银行原有的电子化9网络平台较为完善,功能较强,具有良好的开发能力,持续发展潜力大。同时,中国工商银行经过几次升级之后,功能已经日趋完善,正朝着最先进的网上银行方向发展。2002年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被美国《环球金融》评为“中国最佳企业网上银行”,其网站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为2002年度的“全球最佳银行网站”,这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国内商业银行的网站首次在国际上获此殊荣。在美国《环球金融》杂志举办的2003年度“最佳网上银行”评选活动中,中国工商银行被评为“中国最佳个人网上银行”。
二、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特点
我国的网上银行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并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些特点:
第一,网上银行模式都是传统银行与网上银行结合的产物,其业务基本依赖于传统银行,尚无纯网上银行。
第二,许多银行尚处于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初期,利用的是非银行专有的域名或网站,至今仍有一些银行将其产品和服务的广告宣传放在其他网站之中。
第三,业务方式演变迅速。我国商业银行网站几乎一开始就进入了动态、交互式信息检索阶段,而且主要的商业银行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也很短,很快就进入了在线业务信息查询阶段,并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结合,迅速完成了从一般网站向网上银行的转变。
在业务方面,我国的网上银行的服务内容主要有:(1)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新闻资讯、银行内部信息及业务介绍、银行分支机构导航、外汇牌价、存贷款利率等,一些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目前还提供一些特别的信息服务,如股票指数、基金净值等。(2)个人银行服务,主要包括帐户查询、帐户管理、存折和银行卡挂失、缴费等,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还提供外汇买卖服务,中国银行提供个人电子汇款服务,中国建设银行提供小额抵押贷款和国债买卖服务。开设第三方转账业务的网上银行只有一家:深圳发展银行。(3)企业银行服务,主要包括帐户查询、企业内部资金转账、对帐、缴费等。除此之外,中国工商银行还提供同城结算和异地汇款服务,中国银行提供国际
结算服务。(4)银证转账,银行存款与证券公司保证金之间的实时资金转移,部分银行(如中国银行)已开始提供相关信息的查询;有一些网上银行,如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深圳分行等已经推出网上证券交易委托平台,以便其客户可以直接在其网站上从事股票买卖、查询和投资管理等。(5)网上支付,包括B To C和B To B,大部分网上银行提供前者。这种服务一般与网上商城相结合,一些银行设定了一些网上商城的链接,但还没有一家银行直接从事网上一般商业活动。支付方式有三种:银行卡直接支付、专用支付卡支付(招商银行)和电子钱包(中国工商银行)。
从总体上看,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纵深和宽度还有限,尚无一家开展网上存款、贷款,账单收付,非金融品销售等业务,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较为明显。总之,我国网上银行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广阔的市场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三、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金融混业经营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金融业的整体格局也会因此发生变动。在此背景下,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各金融机构开始计划和实施行业间的初步合作,对因特网的利用和客户资源共享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
在由个体金融机构延伸出来的诸多渠道当中,网络与其他渠道存在着冲突和竞争,因而会发生网络对旧渠道业务的侵夺和新增业务的分享。不同金融机构有着不同的客户基础,在需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客户基础的规模此消彼长,就个体金融机构而言,实际上是与外部机构的渠道之争的结果。内部的渠道争夺是由业务结构失衡造成的,直接的结果就是内部资源的浪费、总体成本的上升和行业竞争力的下降。减缓或避免上述矛盾的途径称为渠道的整合,即从渠道冲突到渠道协同。整合意味着内外部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产业格局的调整,新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的产生;协同则意味着资源的共享和效率的提升。这是网络经济推动下传统产业应有的主流思维。达到协同的方式可能是资本层面的并购活动,也可能是松散的外部合作,在二者之间有一种折中的方式称为网上金融门户。
第二章 我国网上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由于银行是资金高度集中的场所,而且网上资金划拨不需要进行实物交割,所以一旦犯罪份子成功窃取金融企业或客户的资金,后果十分严重,其数额往往是传统犯罪的数十倍。有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因网络犯罪被直接盗走的资金达20多亿美元,美国因交易安全问题所造成的损失平均每件案件高达45万美元,大大高于传统的银行欺诈案。在我国,因交易安全问题给银行带来的损失也十分巨大。据统计,仅1997、1998两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就发生计算机犯罪案件共140余起,涉及人员160多人,涉案金额1.6亿多元,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国金融业计算机犯罪案平均金额都在几十万元以上,个别的为数百万 元,最大一起犯罪案件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人民币2100万元。而且相关研究表明,因交易安全问题所带来的损失还呈逐年上升之势。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6号文件《关于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的通知》指出近年此类问题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在上海召开的“金融犯罪防治与反洗钱政策”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指出我国银行卡犯罪也在迅猛增长,中国外卡偷换欺诈率为0.038%,大大高于亚太地区0.010%的比率。因此我国网上银行的交易安全问题不可小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节 战略风险问题
战略风险是指由于业务决策不力、决策的不恰当实施或对行业变化缺乏响应而对网上银行所造成的风险。我国的战略风险问题受组织战略目标的一致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业务战略、为实现目标而利用的资源、实施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实现业务战略而必需的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包括通讯渠道、操作系统、传送网络、管理上的能力和才能。必须对照经济、技术、竞争、立法和其他环境变化的影响来评估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评价战略风险。
第二节 网络安全风险问题
网络安全风险是指由于网络防范不严密或应用系统设计有缺陷,遭到非法入侵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对网上银行所造成的风险。
一、黑客入侵风险。
网上银行是建立在开放网络上的,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应用系统设计可能存在缺陷,一旦被黑客利用,将直接危害系统的安全,商业机密被窃取,用户的银行资料泄密,甚至银行的资金遭受损失。因此,网络安全就成为事关银行生死的头等大事。
二、病毒破坏风险。
由于网络防范不严,计算机病毒通过网上银行入侵到银行主机系统,从而造成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同时,来自网上银行系统外部的正常客户或非法入侵者在与网上银行的业务交往中,也可能将各种电脑病毒带入网上银行的电脑系统,造成主机或软件的失灵,使得网上银行面临瘫痪的风险。
三、内部欺诈风险。
网上银行不仅容易受到来自因特网外部的黑客攻击,也会因为网上银行内部职员的欺诈行为而承担操作风险。例如,商业银行内部的某些职员利用他们的职业优势,有目的地获取客户的账户资料进行各种风险投资,如炒卖股票、外汇和期权等,将交易风险直接转嫁到客户身上。也可能直接偷窃电子货币,让客户蒙受损失或者制造各种假的电子货币从网上银行获取利益。因此,内部欺诈风险也是网上银行风险的基本内容之一。
四、其他不确定因素造成的风险。
网上银行的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等不确定性因素,也会形成网上银行的风险。同时,往往由于网络某一局部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同样形成网上银行的风险。所有这些风险对我国网上银行都将形成灾难性的影响,不仅网上银行的原有客户会流失,而且由于网络传播的快捷、广泛,可能引发整个银行的流动性危机。根据对发达国家不同行业的调查,计算机系统停机等因素对不同行业造成的损失各不相同。由此也可以看出,发达国家零售业和金融业的经营服务已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网络通讯系统的运行。网络通讯系统的平稳、可靠和安全的运行,成为网上银行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网上银行的系统风险不仅会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企业形象和客户对银行的信任程度。
第三节 管理风险问题
管理风险是指网上银行的管理现状与管理水平与网上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状况不协调而造成的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相对年轻,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商业银行体系形成不到十年,真正的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尚处于发育和完善阶段,并未真正形成。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网上金融服务出现三个不协调:
一、管理思想不能满足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网上银行的发展将进一步加速银行业务处理集中化的趋势,银行业务的运作和管理随着网上银行的发展必须进行改变和重组。然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包括已经开办网上业务的银行,管理思维仍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方法,许多银行仍在努力增设新的营业网点。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商业银行,尤其是老国有商业银行庞大的营业网点将成为业务发展的沉重包袱。
二、现有的管理经验和规章制度不能满足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需要
网上银行业务首先是建立在现有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之上的,从我国银行的发展现状看,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缺乏一套成熟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这就很难保证对网上银行业务风险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管理人才短缺,难以满足网络银行发展的需要
这是前面两个不协调的自然结果。在管理人才尚不能满足现有业务风险管理和控制需要的情况下,如果不能统筹规划,网上银行业务的过快发展可能会降低现有业务的经营质量,甚至导致我国网上银行的经营风险。
第四节 技术风险问题
技术风险是指网上银行由于技术采用不当,或所采用的技术相对落后而带来安全技术隐患造成的风险。网上银行业务的高技术性、无纸化和瞬间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经营中会面临技术风险。它是网上银行风险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各金融机构和广大客户最为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必然会造成损失,影响信用。
第五节 操作风险问题
操作风险指来源于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大缺陷而导致的风险。操作风险可能来自网上银行客户的疏忽,也可能来自网上银行安全系统和其产品的设计缺陷及操作失误。
我国网上银行的操作风险问题主要涉及网上银行账户的授权使用、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网上银行与其他银行和客户间的信息交流、真假电子货币的识别等。目前,我国网上银行对进入银行账户的授权管理变得日益复杂起来,这一方面是由于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得到日益增强,另一方面原因是客户的地理空间位置变得更加分散,也可能是由于采用多种通讯手段等因素造成的。对于电子货币而言,网络安全系统的缺陷会让客户误为网上银行实施了欺诈行为。对于其他电子银行业务,如没有经过明确授权使用账户可能导致客户有直接的经济损失,加大了网上银行对客户的责任。
银行职员对业务的漫不经心,也有可能导致网上银行严重的操作风险,从而危及网上银行的总体安全。像在传统银行业务中那样,客户的疏忽也是操作风险的另外一个来源。网上银行可能会因为客户欠缺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而面临相当高的操作 风险。例如,客户在某些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场合使用私人信息,如身份证鉴定、信用卡号、银行账号等,容易被他人窃取而导致账户泄密,使客户和银行双方都蒙受损失。此外,如果商业银行职员和客户不能够充分理解网上银行采用的不断更新的软件,进行误操作也会给银行或客户自身带来操作风险。
第六节 数据认证不完善
数据在储存及传输过程中,网上银行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为防止犯罪分子通过旁路系统威胁数据安全,如物理地取走数据库,在通讯线路上窃听,对数据进行加密是网上银行最通常的做法。数据加密是指通由形形的加密算法来具体实施,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开发表的各种加密算法多达数百种。通过加密将明文转变为密文密钥,即以加密格式存储和传输敏感数据。加密算法的输入信息为明文,即原始的或未加密的数据;加密算法的输出信息为密文,即加密后的格式,其中,密文为信息的传输形式。然而,CheckPoint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区域试验室的高级网络安全分析专家Jonorbeton警告说,如今黑客采用的嗅探器越来越完善,能够截获SSL和SSL交易信号,窃取经过加密的数据。虽然加密有助于保护遭到窃取的数据被人读取,但加密标准却存在数个漏洞,黑客只要拥有适当工具,就能够通过漏洞窃取敏感数据和信息。
尽管可以通过对数据认证来保证数据来源和数据的完整性,但我国的网上银行安全认证由于建设时间很短,加之安全认证问题涉及众多部门,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网上银行安全认证无权威管理部门,认证机构建设呈现无序状态;网上银行安全认证标准不统一,无法跨行认证等。
第七节 法律风险问题
法律风险是指违反、不遵从或无法遵从法律、法规、规章、惯例或伦理标准而给网上银行所造成的风险。在我国由于对银行经营或客户行为的法律或法规不明确,往往会产生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使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着罚款、赔偿和合同失效的风险。法律风险将导致信誉的贬低、免赔限额的降低、业务机会的受限制、拓展潜力的降低以及缺乏合同的可实施性等等。
例如:从银行客户的角度看,网上银行使用的通讯系统就是网上银行的系统,它们是不可分的。就网上银行服务而言,客户只与网上银行之间存在合同关系,而与通讯系统经营者并无契约上的法律关系。从网上银行的角度看,网上银行服务是建立在通讯系统上的,银行也是通讯系统经营者的用户。经营者对所有用户都承担经营者的义务,通讯系统与网上银行服务有联系,因而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他们的法律地位究竟怎么确定,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在现行法律中还难以找到依据。一旦出现纠纷,银行的法律责任难以说清楚。
网上银行也可能因为使用电子货币提供虚拟金融服务业务而涉及到客户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一旦出现客户隐私权问题,在被告知其权利义务的情况下,客户可能会对网上银行提出诉讼。网上银行在自己的网页上建立与重要客户的链接侵入网上银行客户的网页,那么,客户很可能因此而对网上银行提出司法诉讼。而目前法律对网络运行和业务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隐私权保护问题都没有做出相应规定,从而使网上银行面临着相当大的法律风险。
第八节 金融监管风险问题
金融监管风险是指由于网上银行的发展及产生的各种风险使得金融监管复杂化,从而产生的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实效的风险。
一、是对金融监管当局带来的风险
网上银行主要通过大量无纸化操作进行交易,不仅无凭证可查,而且一般都设有密码,使我国监管当局(中国银监会)无法收集到相关资料作进一步的稽核审查。同时,许多金融交易在网上进行,其电子记录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地加以修改,使确认该交易的过程复杂化。使得我国监管当局对银行业务难以核查,造成监管数据不能准确反映银行实际经营情况,即一致性遭到破坏。在网络金融条件下,监管当局原有的对传统银行注册管理的标准也许难以实施,网上银行的申请者可以注册一家银行,但是他可以通过多个终端,获得多家银行业务或多家银行分行网络的服务效果。因此,我国监管当局不仅需要参照传统银行的监管标准,进行一般的风险监管,而且还要根据虚拟银行的特殊性进行技术性安全与管理安全的监管,即保证网络交易双方的身份、交易资料和交易过程是安全的;支付系统提供服务的网络主机系统和数据库是安全的,并且要对跨行金融数据流和网上银行网站上提供的各种网络金融服务广告进行监管等。
二、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
网上银行可以发行电子货币,由于电子货币发行及其运作相当于货币创造,将对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造成主要干扰。目前,在我国由于技术本身和配送渠道等电子商务发展的限制,电子货币的使用还不是十分方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货币的大规模发行,还不能对货币政策构成显著影响。但是,如果国家对电子货币发行不加以规范,对电子货币使用未能有效监管,对网上银行的市场退出机制不加以完善的话,随着网络技术普及和完善,电子货币的发行量大量增长,完全有可能对国内的货币供应造成重大冲击,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
三、对资本管制的影响
在资本管制条件下,我国的监管当局还面临逃避管制的风险。比如,当携带货币的出入境受到管制时,可以通过网络支付和提款渠道达到不受限制目的。又比如,网上银行的兴起,又会进一步形成离岸的管制货币自由兑换市场和投机套现市场,使资本管制受到严重挑战。此外,跨国金融机构可以逃避在国内的经营管制,通过网上银行实现异地、境外吸收存款和支付、结算功能等。所有这些都会使我国的资本管制出现漏洞,资本管制手段将丧失意义。
第三章 网上银行交易流程
第一节 网上银行的物理结构
网上银行的物理结构由用户系统、网站、网银中心、业务数据中心、银行柜台和CA中心等组成,见图3-1:
第二节 初次使用网银的数据走向
客户方面数据走向:银行柜台办理开户业务,网上银行开户申请,客户下载私钥、证书的认证介质以及认证介质的初初始访问密码,下载相关软件并安装,自行修改银行提供的认认介质初始密码,登入使用网上银行系统。
银行方面数据走向:网上银行,将客户的个人资料和选择需要及网上交易的账号存储到银行后台业务系统主机数据库,网上银行系统产生两对密钥,银行只保留公钥,CA将公钥和个人信息用CA的私 钥进行签名,形成证书CA和网银中心都保存该证书,建立用户系统,负责用户与网站和网银中心的通讯、数据加解密、交易数据的数字签名和认证介质密码修改等工作,在数据库中更新保存客户信息。
如图3-2所示:
第三节 身份认证的数据流程
在使用网上银行系统时,身份认证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身份认证用于鉴定使用者的身份,起到保护账户安全的作用,其处理过程为:
第一步:鉴别IC卡的使用者身份
用户登陆时,输入认证介质的访问密码,以IC卡为例,用户系统将输入的密码以指令形式转送入IC卡,IC卡将这个密码与卡内的密码信息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认为用户是合法的IC卡访问者,否则拒绝用户访问。
第二步:用户数字签名
认证介质访问成功后,银行需要确认用户的身份。用户将一串明文信息传送至IC卡,IC卡用私钥对明文进行签名,并将明文和签名结果通过用户系统保密的传送到银行端的交易服务器。我们注意到数字签名在IC卡内进行,而不是在用户系统实现,这是因为如果在用户系统进行数字签名,那么私钥将不可避免的在用户系统的内存出现,可能导致私钥被窃取。事实上在整个网上银行交易过程中,私钥始终保存在IC卡内,与私钥有关的运算也始终在IC卡内进行。
第三步:银行端验证签名
银行端的交易服务系统收到用户发送来的明文和签名信息后,先检测用户的证书是否合法和有效(证书库是否存在该证书,黑名单是否有该证书的信息),如果该用户证书合法并且有效,银行端从用户证书取出公钥对签名信息进行解密(此项工作可以在加密机完成),将结果与明文比较,如果相等则认为该用户合法,用户验证完成。
第四章 网上银行各种身份认证方式
第一节 传统认证方式
一、口令+ID
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机制具有易于实现和操作简单等特点.被广为使用。传统的静态口令机制采用用户名/口令核对法:即系统为每个用户维护一个(用户ID,口令)二元组信息,用户登录系统时.输入自己的用户ID和口令.系统通过比对用户输入的(用户ID,口令)与系统内维护的(用户ID,口令)二元组信息,来判断用户身份的合法性。
这种方式实现和操作都很简单,但其安全性仅依赖于用户口令的保密性,一旦用户口令泄密,合法用户就会被冒充。用户口令的泄密存在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用户为方便记忆往往采用短口令或者生日、姓名、电话号码等作为口令.并且常会出现用户对口令管理不善(如随手写下口令造成口令泄露)的问题;客观方面,攻击者可采用多种攻击手段以获得用户口令,常用的攻击手段有穷举尝试、字典攻击、网络窃昕、重放攻击等。
二、IC卡
是一种内置集成电路的芯片,芯片中存有与用户身份相关的数据。IC卡由专门的设备生产,是不可复制的硬件。IC卡由合法用户随身携带,登录时必须将IC卡插入专用的读卡器读取其中的信息,以验证用户的身份。简单易行,但容易被驻留内存的木马或网络监听等黑客技术窃取。
第二节 现行认证方式
一、动态口令
动态口令机制是为了解决静态口令的不安全问题而提出的,基本思想是用动态口令代替静态口令.其基本原理是:在客户端登录过程中,基于用户的秘密通行短语(Secure PassPhrase,sPP)加入不确定因素,对SPP和不确定因素进行变换(如使用MD5信息摘录),所得的结果作为认证数据(即动态口令),提交给认证服务器。认证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的认证数据后.以事先预定的算法去验算认证数据,从而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由于客户端每次生成认证数据都采用不同的不确定因素值,保证了客户端每次提交的认证数据都不相同.因此动态口令机制有效地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安全性。根据口令生成时不确定因素的选择方式.动态口令机制有时问同步机制、事件同步机制和挑战/应答机制等.本文将阐述这三种常用动态口令机制,并对它们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第一、基于时间同步的动态口令机制
基于时间同步的动态口令机制,其特点是选择单向散列函数作为认证数据的生成算法,以种子密钥和时间值作为单向散列函数的输人参数。由于时间值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散列函数运算所得的认证数据也在不断变化,保证了每次产生的认证数据不相同。基于时间同步的动态口令机制的认证过程如图4-1所示:
图4-1 基于时间同步动态口令机制的认证过程
基于时间同步动态口令机制的认证过程如下:用户输入ID(或PIN码),客户端单向散列函数以时间和种子密钥作为参数进行计算,将计算所得的动态口令传送到认证服务器。认证服务器确认用户ID的合法性后,从服务器加密的数据库中提取该用户所对应的种子密钥,采用与客户端相同的单向散列函数计算出验证口令,若验证口令和动态口令相同则通过验证.否则不能通过验证。时间同步方式的关键在于认证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时钟要保持同步,只有在两端时钟同步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一旦发生了时钟偏移,就需进行时钟校正。
第二、基于事件同步的动态口令机制
基于事件同步的动态I=I令机制又称为Lamport方式或哈希链方式。事件同步机制是以事件(例如使用次数或序列数)作为变量。在初始化阶段选取一个口令PW和一个迭代数n,及一个单向散列函数H。计算Y=H n(PW)(Hn0表示进行n次散列运算),把Y和n的值存储于认证服务器上。客户端计算Y’=Hn-1(PW) ,将计算结果提交给服务器。服务器则计算Z=H(Y’),并将z值与服务器上保存的Y值进行比较。如果Z=Y,则验证成功.然后用Y 的值取代服务器上保存的Y值,同时将n的值递减1。基于事件同步的动态口令机制的认证过程如图4-2所示:
图4-2基于事件同步动态口令机制的认证过程
基于事件同步的动态口令机制易于实现,且无须特殊硬件的支持。但该方案每次进行身份认证时,客户端要进行多次Hash运算。而且由于迭代值n不断递减,当递减为0时就需要重新初始化系统。服务器的额外开销比较大。基于事件同步的动态口令机制同样存在失去同步的风险,如用户多次无目的的生成口令就会造成失步。对于事件的失步。认证服务器可采用增大偏移量的方式进行再同步,即服务器端自动向后推算一定次数的密码。
第三、基于挑战/应答的动态口令机制
基于挑战/应答(challenge/response)的动态口令机制属于异步方式。其基本原理为:选择单向散列函数或加密算法作为口令生成算法。当用户请求登录时,认证服务器产生一个挑战 码(通常是随机数)发送给用户;用户端将口令(密钥)和挑战码作为单向散列函数的参数,进行散列运算,得到的结果(即应答数)作为动态口令发送给认证服务器。认证服务器用同样的单向散列函数做验算即可验证用户身份。基于挑战/应答的动态口令机制的认证过程如图3-3所示 其身份认证过程为:
(1)溶户端输入用户ID等信息,向认证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
(2)服务器检查询数据库,若是合法用户ID,则生成挑战码并传回客户端。
(3)客户端根据密钥和挑战码,执行单向散列函数运算,生成应答数并发送到服务器。
(4)服务器执行同样的算法生成应答数,并与客户端发来的应答数进行比对.得到验证结果并传回客户端。
图4-3基于挑战/应答动态口令机制的认证过程
挑战/应答机制中的不确定因素是由认证服务器产生的随机数。由于每个随机数都是惟一的,因此保证了每次产生的口令都不相同。
安全性分析:
口令机制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信道窃听攻击、穷举尝试和字典攻击、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口令泄露等几个方面。动态口令机制是针对静态口令的不安全性提出来的.在防御以上口令安全威胁上.比静态口令机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1)信道窃听
动态口令机制能够完全抵御信道窃听攻击.因为在信道中传输的不是用户的口令而是计算得到的认证数据.攻击者无法窃听到用户的口令。并且由于在计算认证数据中使用了具有不可逆性的散列函数,因此攻击者难于从认证数据中得到用户口令。
(2)穷举尝试和字典攻击
动态口令机制中的用户口令(密钥)的安全性仍非常重要.如果用户口令过于简单,容易被攻击者通过穷举法或字典攻击获得,攻击者仍然能够实施攻击。但在动态口令机制中用户口令仅是产生动态口令的一个因素.产生动态密码时更重要的是加入了不确定因素,所以,即使攻击者通过穷举法或字典攻击得到用户口令.也因很难获得不确定因素而难于产生可用的动态口令。因此动态口令机制可以有效抵御口令猜测攻击。
(3)重放攻击
动态口令机制能够完全抵御重放攻击.因为每次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认证数据都是不同的,因此即使攻击者截获了认证数据.也无法通过重放而获得服务器的验证。
(4)中间人攻击
动态口令机制不能完全抵御中间人攻击。当用户通过网访问服务器时。位于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攻击者,可以劫持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一方面假冒用户与服务器连接,另一方面假冒服务器与用户连接。
(5)口令泄露
动态口令机制能够有效防止口令泄露造成的安全问题.因为许多动态口令系统中,用户的口令不会在网络中传输。
从以上分析可见,动态口令技术能够有效地抵御大部分针对静态口令的攻击,其安全性得到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能有效地抵抗信道窃听、截取/重放、口令泄露等安全威胁。但动态口令机制仍然存在着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基于事件同步和基于口令序列的动态口令机制不能抵御小数攻击,动态口令机制仍然是单向认证机制。并且动态口令机制还不能有效地防范系统内部人员攻击。
二、生物特征
利用人的指纹、虹膜、掌纹、声纹等天然纹理作为认证识别手段,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生物特征,几乎不可能被仿冒。因此,安全性最高,最可靠的身份认证方式,但各种相关识别技术还没有成熟,没有规模商品化,准确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特别是当生物特征缺失时,就可能没法利用。
三、基于PKI的USBKey
基于USB Key的身份认证方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方便、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技术。它采用一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身份认证的安全问题,并提供USB接口与现今的电脑通用。它内置了CPU、存储器、芯片操作系统(COS),可以存储用户的密钥或数字证书,利用USB Key内置的密码算法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USB Key内置CPU,可以实现加解密和签名的各种算法,加解密运算在USBKey内进行,保证了密钥不会出现在计算机内存中,从而杜绝了用户密钥被黑客截取的可能性。目前,最安全的方式还是使用PKI的USBKey,所以下面重点论述一下PKI+USBKey的安全方式。
第一、什么是PKI
PKI是英文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的缩写,中文意思就是公开密钥基础设施。它是利用公开密钥技术所构建的、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普遍使用的一种基础设施。美国的部分学者也把提供全面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包括软件、硬件、人和策略的集合称作PKI。PKI通过延伸到用户本地的接口,为各种应用提供安全的服务,如认证、身份识别、数字签名、加密等。PKI中最基本的元素就是数字证书。所有安全的操作主要通过证书来实现。PKI的部件主要包括签发这些证书的证书机构(CA),登记这些证书的注册机构(RA),存储和这些证书的电子目录,以及用户终端系统。PKI中还包括证书策略,证书路径等元素以及证书的使用者。所有这些都是PKI的基本部件或元素。许多这样的基本部件和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PKI。
第二、PKI的组成
PKI主要由下列部分所组成:
(1)认证机构(CA),它主要签发数字证书及管理数字证书。它是一个权威性的机构,因为由国家授权,具有法律保证。
(2)注册机构(RA),它主要是注册申请审批机构,是CA机构的扩展。
(3)数字证书,它是PKI的核心元素。用以实现交易数据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即可实现数字签名。
(4)证书库和目录服务器,CA颁发的用户证书需要存储在证书库中并到目录服务器上,以供人们通过目录服务器查询公钥证书和CRL,以保证数字证书的安全。一个大规模的PKI没有证书库是无法使用的。
(5)密钥管理中心(KMC),KMC主要负责密钥恢复审核、密钥销毁审核、密钥托管审核,以及更新密钥,保存密钥的历史档案。
(6)客户端软件,它是PKI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没有客户端的请求,PKI不会起到任何的作用。在网上银行系统中客户端的证书一般以USBKey为载体。
第三、PKI的核心服务
(1) 认证服务, PKI认证服务采用了数字签名这个密码技术,签名产生于以下3个方面数据的杂凑值之上:1)被认证的数据;2)用户希望发送到远程设备的请求;3)远程设备生成的随机挑战信息。第一项支持PKI的数据起源认证服务,后两项支持PKI的实体认证服务。
(2) 完整, PKI完整可以采用两种技术之一。第一种技术是数字签名,既可以提供认证(实体认证),也可以保证被签名数据的完整性。第二种技术是消息认 证码(MAC)。这项技术通常采用对称分组密码或密码杂凑函数。
(3)机密,PKI机密采用了类似于完整的机制,其处理过程如下:(1)Alice生成一个对称密钥(也许是使用她的私钥和Bob的公钥);(2)用对称密钥加密数据;(3)将加密后的数据以及Alice的公钥或用Bob的公钥加密后的对称密钥发送给Bob。
第四、基于PKI身份认证的方法
登录网上银行首先是要确认网上身份的真实性,根据甲乙双方都具有第三方CA所签发的证书和PKI提供的认证服务(使用数字签名加密技术)来进行个人身份的认证和鉴别。认证主要是验证该证书是否是第三方CA签发的有效证书。检查证书的有效期及该证书是否已被作废而进入黑名单。双向认证过程如图4-4所示。
图4-4双向认证过程
其认证过程如下:
(1)客户经浏览器通过SSL协议访问网银服务器;
(2)网银服务器与浏览器握手之后首先要验证客户端证书,验证的过程是:网银服务器使用已置于其中的第三方CA证书的公钥来解密该客户证书的CA私钥签名。如能解密就证明该客户是合法有效的客户;然后网银服务器将该客户的证书再传送至第三方CA证书的目录服务器上,进行查询该证书的有效期和是否进入黑名单,如果黑名单中无名,也在有效期之内,则网银服务器对客户端验证通过;
(3)客户端在网银服务器对其进行验证后,也要验证网银服务器的证书;这样做可有效防止“网络钓鱼”事件和黑客冒充用户登录网银进行资金诈骗的可能性,用第三方证书机制可减少“网络钓鱼”事件的发生。目前,这种认证方式是国内外较全面的网上银行认证方法。
四、综上所述而产生的指纹KEY
基于PKI的USBKEY认证是最安全有效的,但是如果把生物特性跟USBKEY相结合又会是怎么样一个效果呢。目前,对指纹识别器,有的银行用于柜台员的身份识别,如建行、工行的柜员识别系统。但是,就是对银行的柜员身份识别,只是指纹识别器还是很不够的,其最好,最先进的办法,却是指纹KEY。即指纹识别器+USBKey。USBKey中按装数字证书,达到可以完成数字签名的功能。但目前与银行客户的使用,还有一定的距离,除非是那些高端客户。目前,使用PKI的USBKey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第五章 国内外各大银行网银研究分析
第一节 国内银行
一、中国建设银行
我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申请了中国建设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我先是到分行柜台申请办理,然后回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登入建行主页进行数据填写和下载数字证书,而且这个数字证书是可以导出到U盘的,有一次我电脑系统重装之后那个证书就不在了,只有到建行柜台重新办理才能再使用银行,其实这个证书是网页证书,而不是移动证书;大概又过了一段时间,建行又推出了动态口令卡的认证方式,接着到了大三的时候建行打电话给我要我去更新网银交易方式,免费给我一个“网银顿”USB-KEY,也就是说在拥有网页证书的基础之上再加上移动证书验证,而且移动证书只能读不能写,防止了木马病毒的侵入,更加有效的建立起安全网银的机制;再到了大四,建行又加了一个安全措施,就是在进入网银页面之前有一句提示语,而这句提示语是由户主自己加进去的,进入网银之前显示的的确是户主输入的提示语那么说明该网站是官方正规网站而不是假冒的!同时建行又添加了一个安全服务叫做短信服务,只要开通了短信服务就能在交易之后发送账户信息到自己的手机上,避免他人取款未知的风险!
优点:跟农行比,不收每年的20元网银手续费,usbkey比农行的便宜,一张卡里能既存活期又存定期。跟工行比,可以进行省内异地缴费,而工行只能缴本地。跟中行比,不收每年的20元网银手续费,而且中行的使用范围很窄,建行很广,几乎所有支持网银的网站都支持建行的,而中行很多网站都不支持,且安全系数低。跟交行比,范围广,有很多网站也不支持交行的。
二、中国农业银行
本人办理农行网上业务跟办理建行时间差不多,农行的网银业务起步比建行晚,所以我去办理的时候就只是输入了一个交易密码就能使用网银,接着在与建行接轨,使用了网页证书,证书可以导出到电脑上备份,避免电脑重启的时候再去柜台办理申请!而且农行有个特色那就是可以有电子支付功能, 电子支付卡是农行金穗借记卡、准贷记卡客户通过网银申请的虚拟卡号,它与金穗卡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并只能用于网上支付,这个功能很简单只要我拥有一张农行的金穗卡,输入卡号跟密码就能在网上付款,但是在2006年的时候被取消掉了,因为这个方法安全性太低,如果自己的卡号跟密码被人盗取之后那卡里的金钱可以一下子被转移!接着农行也使用了动态口令卡和K宝USB-KEY移动证书,使得其安全性提高到一个很好的境界!
个人认为农行的优点:
1.登录农行网站,即使没有开通网上银行,也可以登录公共系统查询余额和漫游汇款兑付。
2.省手续费。这是我这个月才发现的。
1)跨省同行转帐没有收手续费
2)网上漫游汇款也没有收手续费 3.很多基金公司网上直销可以使用农行卡直接支付,工行卡一般都不行。 我没有开通农行网上的基金业务,因为需要到营业厅办理相关签约手续,所以最后选择放弃,用工行卡买基金定投。
农行的缺点: 1.很多时候登陆进去后,左边的业务项目栏都没法显示,网站系统的问题,这也是我给农行打分比较低的原因。 2.农行有电子支付卡号,免费的,用这个在支付宝付款时金额是有限制的,但是开通了网上银行就可以用证书支付,无金额限制。
三、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的网银服务是起步比较早的,也是做的最出色的银行,南北信息中心,基本认证方式也是口令卡跟U顿USB-KEY的同时使用来确保其网银账户的安全性,但是中国工商银行有自己的一个特色那就是在输入账号跟密码之前先来一个小E安全检测保证电脑环境的安全,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是比较信得过的网银银行!
其他银行现在已经都做到了比较高的交易安全性能,都能放心使用!
第二节 国外银行
一、国际优秀网上银行安全控制——Wells Fargo
Wells Fargo的网络系统Wells Fargo被认为是美国银行业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的优秀代表。从使用性能、客户信任程度、网上资源、关系协调、成本等方面,对美国、欧洲等地银行的网上银行服务进行评比,Wells Fargo是1999年度网上银行系统使用性能最好的银行。Wells Fargo的成功得益于安全的SWIFT网络系统。SWIFT网络系统一般要求操作员应有二级登录密码:一级为自身密码,一级为权限密码。权限密码为二级授权,输入、核对、发送分人管理,每一份报文发妥后,注明输入、核对、发送人员名单存入美国操作中心。SWIFT网络系统在数据处理中心、网络传输层和数据自身的安全性三个方面给予了重点考虑。一是SWIFT分别在比利时、荷兰和美国设立了数据处理中心,每个中心之间互为备份。当一个中心发生故障时,在30分钟内,另一中心就会替代它的工作。正常情况下,系统按月撤换运行内容,以保证备份机制的可操作性。二是在网络传输层的安全方面采用了三项措施,防止了任何非法用户的入侵:网络的进入点严格由数据处理中心控制;所有国际线路由SWIFT统一进行加密;用户线路的加密由用户选择,可用专线加密联接,也可用端到端的X.25加密。三是数据采用以下措施来保证自身的安全性:客户数据以加密方式存储,只有通过授权的客户和内部稽核人员才可存取;通过专用的“签到”手续(或智能卡技术)才能存取各种服务;根据双方约定的键值对交易进行加押,以保证交易数据的绝对安全。SWIFT网络系统采用128位加密。除了有严格的传输安全保障机制,网上银行系统与客户的服务器之间又加入了病毒防护层。
二、风险控制机制快速发展——Entrium DirectBankers
Entrium Direct Bankers的风险控制机制快速发展的直接网上银行(Direct Bank)的代表是德国的Entrium DirectBankers。1990年,Entrium Direct Bankers作为Queue邮购公司的一部分成立于德国,最初通过电话线路提供金融服务,1998年开辟网上银行业务系统。目前已经成为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直接银行之一。Entrium没有分支机构,依靠电话和因特网开拓市场、提供服务。首先,Entrium Direct Bankers有具体的风险控制部门。其次,网络的风险除了内部风险部门实行实时监控外,电脑操作程序的设计也具有风险控制系统,在西方国家银行的系统风险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很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借鉴。外部作用机构——社会资信咨询公司在网上银行的风险控制中也功不可没。Wells Fargo和Entrium Direct Bankers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几个因素:及早地开发和使用高科技,包括Internet;采用的系统和产品安全可靠;成熟的风险控制机制,值得借鉴。
第六章 加强我国网上银行交易安全管理的建议
我国网上银行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现在己进入网上银行稳定发展的新时。由于我国金融业发展背景与国外不同,而且在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方面相关政策等方面与国外有较大差别,我网上银行的发展具有起步早、发展快、题突出和空间大的特点。针对我国经济、政策等具体情况,找出真正适合我国情的网上银行持续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网上银行的安全发展是目前的重之重。
第一节 整合各银行系统,建立网上银行安全中心
根据国家“十五”攻关课题“银行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有关负责人介绍,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现代金融体系,增强银行业综合竞争实力,就必须充分利现有资源和建设成果,通过整合已有系统,建立银行业网间互联平台,为加金融信息化建设和金融业务创新提供网络基础支撑环境。整合银行系统即是各银行之间构建一个支持多种互联网应用、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互联平台,相当于将各个银行自有的资源联结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现期网上银行通过各交易系统进行工作,而交易系统的整合在技术上比较容易实现。而且构建开式的交易系统,对系统功能、业务流程以及数据信息进行多层面集成,使异、分散的应用系统形成有机的整体,可以更好发挥银行系统平台的整体效能,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下问题。
一、解决网址域名混乱
最早以机构区分的最高域名有7个:com(商业机构)、net(网络服务机构)、ov(政府机构)、mil(军事机构)、o嗯(非盈利性组织)、edu(教育部门)、int(国际机构)。1997年又新增7个最高级标准域名:firm(企业和公司)、Store(商业企业)、web(从事与wEB相关业务的实体)、arts(从事文化娱乐的实体)、EC(从事休闲娱乐业的实体)、info(从事信息服务业的实体)、nom(从事个活动的个体、个人信息)。在前段时间的工商银行被网络钓鱼犯罪分子利的案例中,犯罪分子所使用的假工商银行网址icbc.org.cn与真正的工商行网址icbc.com.cn极为相同,仅后缀名有所不同。如果银行系统进行整,给银行以统一的域名后缀,就可以杜绝网络钓鱼这种犯罪方式的肆虐。
二、避免资源浪费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降低成本是银行系统整合的动力。以往的银行业一直存在着“专网专用”象,尽管“同城清算”、“信贷登记咨询”、“账户管理”等系统都己经被应用,是在设计和少卜发这些应用系统时,各个银行通常只按自己设计的网络架构进互联互通,未充分考虑与其他金融业务及网络的融合。这种建设方式导致在一城市中,金融机构间存在多个网络链接,多头建设、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互联网出口多、安全保证滞后、缺乏标准、数据交换流程不规范、资源浪、系统可复用性差等缺陷导致新应用系统的快速研发和推广难以实现。特别在网上银行的建设中,我国网上银行的服务种类还没有分化,大多数都还只意义上的相互复制,这就使得重复开发的问题格外严重。从投入研发到市场出,往往需要一到两年,不仅投入了相当的人力和财力,还浪费了大量时间。
三、统一数字证书
许多银行由于商业利益的原因,都自建了CA中心,采用的证书有硬件证书、件证书等,无论从证书本身还是体系上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虽然中国金融认中心(CFCA)己经成立多年,但采用CFCA的数字证书的并不多,因为国家有明文规定必须采用CFCA的证书,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证书的发放和使。这样,就造成数字证书混乱的现象。此外,各个证书之间无法互认证,用手中往往不得不持有多个证书,不仅不方便,更影响了网上银行交易的安全。种情况在美国也同样存在,在美国数字认证体系建设初期政府并不参与,采的是完全的市场化运作,使美国的很多公司开始应用自己的数字认证体系和字证书。其结果是,用户虽然有很多证书,但这些证书之间却不能通用,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为改变数字证书格式不统一给社会各方带来的不便,国曾经 试图建立一种平台(称为“桥CA”),将各种数字认证体系下的密钥转成格式统一的密钥,但这项工程所需的巨大投资却无人愿意承担,最终这个法并没有实现,所以今日的美国正受到“多重信任体系”的困扰。我国数字证书认证体系起步较晚,应吸取国外的教训,建立统一标准、合布局、按区域划分认证体系单位。银行系统整合,统一颁发数字证书,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节 在传统银行基础上逐步进行网上银行的深度开发
网上银行相对于己经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的传统商业银行来说,还是一个新的事物,国内外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是我国商业银行再次发展的巨大武汉理J_大学硕士论文遇。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好好把握这个机遇,实现传统经营理念和方式的破。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要注意在发展模式上有所把握,既要借鉴国外网银行发展的经验教训,又不能完全的照搬硬套。
一、根据我国国情,继续发展依附式网上银行
世界上第一家网上银行是于1995年10月在美国成立的安全第一网上银行,银行的营业厅就是网页画面,银行的员工只有19人,主要的工作就是对网络维护和管理,属于纯虚拟的网上银行。同属于纯虚拟网上银行的还有FSharp网上银行、Firt-e、ZeBank等,但就目前来看,国外的银行业却被迫面对这样个现实:选择纯虚拟网上银行模式的网上银行大多以失败而告终。在损失惨后,这些银行有逐渐依附传统大金融机构的趋向,如美国第一安全网络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收购,依托于传统商业银行众多客户发展业务。该案例证明,上银行依托于母体,可以起到互补作用。依附式网上银行是目前国际上比较行的发展模式,也为绝大部分商业银行所采用。
国内首家推出网上银行业务的招商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罗继东前不久在一个息化论坛上表示,传统银行的网络化己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在网上银行构建和深度开发中有些问题还必须要有所考虑。西方的网上银行发展过程中经验教训表明,脱离了传统银行的纯网上银行在目前没有生存空间,网上银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逐步构造。根据我国国情,继续发展依附式网上银行应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模式。
二、险分散化,保障客户权益
在网上银行完善自身安全设施和配套措施的同时,引入其他行业介入,分风险,能够引导网上银行更加健康的发展。我国目前处理网上银行用户财产全问题均根据银行与用户签订的协议,使用户处于被动地位,对用户的正当益产生威胁。但网上银行的安全应该是政府、银行、客户和外包商等共同努的结果。在美国网上银行的风险可以得到很好地分散,根据网上银行交易风易发的三个环节分别开发险种。首先,存款有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保障;其,有网络信息保险业务:一是“黑客保险”,二是针对网上产品、服务疏忽或行失败所引起的法律诉讼保险,三是员工忠实险。实践证明,在银行业务中入保险业,可以大大减小给客户带来的损失,而且也能够很好的对银行起到约和激励作用。
第三节 加强非现场监管,建立网上银行风险监管体系
网上银行还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如果我国监管当局不积极进行研究,理引导,不仅不利于银行的稳健发展,还可能会留下风险隐患。我国监管部必须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发展和合理监管我国网上银行业。网上银行的诞生银行领域的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正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因此对网银行的监管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动态过程。我国网上银行的监管尚处起步阶段,怎样进行有效监管是我国监管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可以借美国和欧洲国家对网上银行监管所积累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有计划、步骤地建设我国网上银行监管体系。通过非现场监管能够及时、持续监测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风险状况,并能为场检查提供依据和指导,使现场检查更有针对性,从而有利于合理分配监管源,发挥现场检查的最大效力。作为银行业持续性监管的必要组成部分,中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非现场监督系统的建设一直滞后于现场检查系统的建设,响了现场检查的效果。对网上银行业的监管目前正处于框架设计阶段,因此,充分总结经验教训,在开发对网上银行的现场检查系统的同时,开发对网上行业的非现场监测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应建立并逐步健全一套自上而下的够快速适应客户需求变化、网上银行技术性变化和市场变化的风险控制部门,括风险部、合规部、稽核部和信用部等,严格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形成一个责明确、功能齐全而又紧密联系的网上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组织体系,并共同成网上银行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一道重要防线。
第四节 加大技术防范力度
在技术层面,根据第四章的结论,我国网上银行应该重视物理安全措施、洞与“后门测试”、系统备份与恢复、内部管理控制、IDs、防火墙布控、IPSec、户端安全防护、SET、智能卡、SSL、数据加密、CA认证等风险防范措施。过自评,可以明确了解自身的薄弱处,从而有针对性的加以投入。在国外,针对交易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大力推广动态密码,从客户端杜绝全隐患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而在我国,仅有少数银行为用户提供动态密的保护方式,如工商银行和浦发银行,其他银行基本上还是沿用老的密码模。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银行应积极的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与时俱不断完善自己的安全措施,确保用户的财产安全。动态密码能够很好的控制户端的风险,而投入相对于其他技术来说偏低,银行应该大力推广这种风险范技术,不吝短期的投入,放眼于网上银行健康长远的发展。
第五节 进一步完善网上银行安全的法律法规
与网上银行相关法制建设较发达的国家与地区,以及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织在网上银行业务监管问题上所积累的先进经验相比,我国现行的有关监管制总体上还处于初期,很多地方还存在真空。即使是专门为处理网上银行问而出台的《暂行办法》也停留在比较概括的层次,其操作性、专业性与细致均函待加强40。并且在实践中还有许多新问题的有关法律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予以明确。因此,我国网上银行法律体系的构建还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当随着网上银行发展的深入而逐渐细化、丰富并予以完善。
第七章 总结
通过对网上银行的了解和对交易安全的研究之后,我觉得网银交易安全的重中之重是交易认证方式。根据以上的各种交易认证方式的研究,我自己又想到了一个可行性很高 的方案——基于交易确认的银行系统安全方案
目前手机作为普及的通信工具,是个人随身携带、自己专用且经常使用的通信设备,发生失窃能及时发现。而且手机号码具有一卡一号不重复的特性,手机号码可作为网银交易时客户的身份证明。如果利用手机的短信通信功能和银行的短信银行服务, 由银行处理系统在客户交易时随机生成交易确认信息,通过短信系统发送给客户,再由客户输入提交的交易信息返回给银行,银行处理系统对客户提交的交易信息与原先发送给客户的交易信息进行核对,判断是否相符,利用手机号码作为客户身份证明这一特性,即可实现对客户身份的即时再确认。这种通过交易确认的方法,可动态地验证客户身份,有效解决网银的安全问题,提高网银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晓辉.网络安全与技术应用[J].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2009,(1):33-34
[2]薛岷.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6
[3]顾韵华,刘素英. 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机制及其安全性研究[J]. 中文核心期刊<微计算机信息> (管控一体),2007,23(11-3):51
[4]李晓峰,赵海.网上银行的身份认证与交易的安全防范[J].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2007(9):13-17.
[5]JosephA.DiVanna.Redefining Financial Services[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5(2):22-34
[6]HenryEngler.The Future of Banking[J].American Econnomic Review,2005(2):43-56
[7]刘知贵,杨立春等.基于PKI技术的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系统[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9):158-160.
[8]张慧娜,董丽丽,闫晓慧. 基于PKI的网上银行身份认证的探究[J].计算机安全,2008,(07):62-63
[9]张进,姚志国.网络金融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96-99
[10]柯新生.网络支付与结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71-75
[11]王宇佳.浅析我国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及对策[D].厦门:厦门大学,2002.
[12]李涛.网络安全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1-18
[13]林柏钢.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12
[14]宋安平.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7-33
[15]黄宗捷.网络金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77-89
[16]孙森.网络银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