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河流治理工程

河流治理工程

时间:2023-05-15 15:20: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河流治理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河流治理工程

第1篇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地理条件相对复杂,河流纵横交错,数量更是不可计算,其中以中小河流为主。为了支撑治理工作,诸多大型的治理工程项目被相继建成,其在河流治理工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河流疏浚、河堤加固等工作提供保证,防洪效果大大提升,保证中小河流的稳定运行。如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还处于待成熟阶段,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1、规划设计问题

通过对现阶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分析,治理工程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广东省乐昌市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来看,由于地处粤北山区,河流坡降大,汇流时间段,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辖区内重要河流已基本列入国家及省专项规划范围。在项目规划与设计之中,容易产生工程设计变更问题,在发生设计变更时,前期设计过程中未对治理区域的实际情况予以掌控,照搬照抄现象很是严重,缺乏因地制宜的理念,是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土地纠纷问题

如今,为了保证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开展项目工程建设需要一定空间与土地,在占用这些土地资源的过程中,会与当地的群众或村民产生一定的土地纠纷。通常情况下,治理河道主要设置在集镇或县城区域,该区域的土地资源价值相对较高,其中涉及到很多群众利益[2],会与当地群众产生一系列的牵扯与纠纷,会为拆迁工作带来难度。土地纠纷问题的发生,其会制约工程的正常开展,拆迁征地问题的发生会遗留很多问题,是治理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

3、项目施工问题

除了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治理工程项目在实施与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3]。治理工程项目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其所持续的战线也相对较长,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特点,其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外部自然环境、施工工艺、材料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引发工程问题的因素很多,是当前项目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拆迁征地的工程量相对较大,群众因素的干扰较多,项目施工所处的环境相对复杂,解决施工问题是王道。河道治理中很多工程项目的实施会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恶劣天气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推迟工期,制约项目的正常进度。

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及管理的优化策略

1、加强对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应做好前期的勘查设计工作,通过合理的招标,从中选择优质的设计单位,勘查与设计单位应具备足够的行业资质与条件,具备专业性、合理的单位编制,是保证项目设计质量的关键。设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具备充足的设计依据与材料,设计文件必须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统一,具备规范性勘测与设计技术。设计人员要充分将安全因素、效果因素以及质量因素等考虑其中,严格遵循水利部、财政部的相关条文,尽量避免发生工程设计变更的情况,而引起诸多的设计问题。因此,在设计阶段,应加深勘查设计的力度与深度,弥补诸多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提高治理工程建设水平。

2、加强对项目质量的有效控制

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项目质量控制一直是一项重要的问题,治理工程的建设质量直接决定着项目的治理效果,关乎着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治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方面,水利局等部门应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签订合同后施工方必须严格按照协议的要求履行义务,对工程材料、设备以及施工工艺等的使用予以规范。在材料控制方面,钢筋、混凝土、水泥、砂石等材料必须根据治理工程的实际效果而定[4],根据项目工程量的大小来确定材料的型号与规格,可大大提升项目的质量与效果。工程监理人员应及时对材料的质量与规格予以确认,禁止出现施工方肆意抬高价格的情况,一旦发生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的情况,应对相关人士予以规范与惩处,以达到警示的效果。此外,为保证施工质量,设计人员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予以审核和检查,对治理工程的隐蔽工程、主体工程、关键的工序予以监理,对各部分的数据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同时,还应对施工合同予以严格的规范,将工程质量作为合同签订的主要内容,将各项权责均可在工程项目中予以规范,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

3、做好项目后期的养护与管理

治理工程项目建成后,后期的养护与管理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若仅仅是建设完毕就万事大吉,若不加强后期的管理与养护,发生严重的破坏现象,治理项目的应用价值会大大降低,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且治理效果也相对较差现。针对此项问题,为了发挥项目的应用价值,项目建成后,后期的管理与养护也是必要的。为此,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在河流治理工程周围设置工程保护中心,专门针对项目进行合理的管护,加大在工程养护与管理上的投资与重视,对河道治理工程的防洪效果、排污能力等予以全面的审核,通过后期的合理养护与管理,能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情况来看,其在规划设计、土地使用纠纷问题以及施工问题等相对严重,制约着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开展。针对此项问题,应做好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强化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强化对项目环境的管理与规范,工程项目建成后应强化管护工作,加大工程管护的资金投入,能保证治理工程的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纪少德,李岷.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措施探讨———以宁夏同心县为例[J].中国水利,2015,20:54-55.

[2]宋文.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探讨[J].治淮,2012,05:39-40.

[3]贺翠华.湖南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及建后管护对策研究[J].湖南水利水电,2014,02:41-42+46.

第2篇

关键词:土地勘测定界分地测量Cass7.0 Auto CAD2004

Abstract: This paper the salty area west of East Metro Fenghe Rive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roject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do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analysis and collation on the banks of a rive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roject in the land survey work.

Key words: land survey delimitation; divided measurement; Cass7.0; Auto CAD2004

中图分类号:TU99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进行分地测量,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

勘测定界工作,在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下,由有测绘资质的勘测单位承担。

分地测量是对所测量的范围内的各村、组的面积,国有土地、集体土地面积,水域,公路等相关的面积分类汇总。

2009年6月以来,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自此,西咸新区的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按照沣河流经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范围,沣河综合治理工程全段上起G310国道,下至沣河入渭口,流经西安市斗门街办、王寺街办、高桥街办,咸阳市沣东街办、钓台街办,区内河长21.8km,其中西安段长11km,咸阳段长10.8km。

沣河综合治理项目包括:防洪工程、水面工程、景观工程、市政工程、房建工程五个子项工程。

沣河综合治理项目以沣河生态水系为依托,打造沿河生态景观,建成沣河两岸景色怡人、风光优美、宜商宜居的城市功能长廊。该项目治理后将形成“生态生活区、城市生活区、自然生活区”三个区域。

根据沣河综合治理项目要求,勘测定界、分地测量是最重要、最基础、最严谨工作。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必须严格遵循分地测量步骤。

2.搜集、查阅、分析有关勘测资料

沣河两岸所涉及的高速公路,河流,水源地等相关的资料必须收集完整。

(1)土地详查编制的土地权属界线图,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2)政府最新划定、调整、处理争议权属界线的图件、说明及有关文件、法院判决书等确权资料;

(3)土地的征用、划拨、出让、转让等相关资料;

如下图一:沣河土地证

图一:沣河土地证

(4)建设用地审批文件等资料;

(5)已颁发的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等《国有土地使用证》;

(6)将国有荒山、荒地、河流、滩涂、农民集体使用的国有土地等错划为集体土地,或对其所有权是否有争议等情况资料;

(7)未处理或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争议情况资料;

(8)交通资料。应向当地交通主管部门咨询、查阅、收集调查区域铁路、公路的位置、名称、权属等方面的图件、文字等资料;

(9)水系资料。应向当地水利主管部门咨询,收集相关资料。

3.发放征地告知书,大力宣传征地工作

在开展分地测量之前,沣河两岸所涉及的街办政府要做好宣传工作,可通过广播,流动车,通告、开会等形式让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明白分地测量的重要性。

4.分地测量需要政府部门积极配合

分地测量是是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关注下的一个重点项目,在开展分地测量项目之前,逐级将任务安排妥当,各付其责,每个部门都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5.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对分地测量起到辅助作用,特别是在地形图中地类、厂房、道路、水源地等的表示,对以后征地赔偿起到关键作用。

图二:数字化地形图

测量中所用仪器设备如下表:

表一:测量仪器清单

6.分地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地块编号应以村内名称编号,例如“刀把地、沟壕地、南桃地” 等,这样取名是方便以后村民核对地亩数时对图纸的认知,开展工作更为顺利。

图三:面积图

(2)对村民现场指界应做到“走、问、看、查”四到位。

走:每个地块都要顺着边线走一遍,形成一个闭合路线;问:分清每个地块的权属,在图纸上标明;看:指界是否正确有无占用国有土地,权属是否标记准确;查:检查界线是否无误。

图四:土地权属界线现场确认单

(3)分地测量中应注意公路、河流、水厂、沟渠等国有土地的流失,在分地测量之前,应对测区内的国有土地进行统计,收集国有土地资料,国有土地存在纠纷的,当事人应在场进行现场指界,对国有土地的测量要防止国有土地流失。

图五:村土地权属界线现场确认说明书

第3篇

由于受区域人口快速增长、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区范围不断拓展延伸等影响,东莞市河流存在河道淤积严重、污水治理不彻底,水环境污染难以控制、水系结构遭到破坏、河道被侵占以及河道景观标准过低以致削弱水文化特色等突出问题,区域河道输水蓄水功能的萎缩与水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周边人群的生产、生活环境,影响居民身心健康,影响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影响城市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东莞市水务局提出东莞市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突出重点,努力创新。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为目标,以解决东莞市中小河流河道功能衰减、水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开展河道综合整治,通过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沟通、生态修复等措施,集中投入,整乡推进,治理一片,见效一片,着力恢复河道功能,提高行洪排涝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和用水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工程概况

广东省东莞市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麻涌-1项目区(新基村水系)主要任务是河道清淤、淤泥处理,改善河道水环境,兼顾提高河涌的防洪排涝能力,提升麻涌镇城市形象。对新基村水系进行清淤,总长度7.09km,范围为螺村河(螺村水闸~新基水闸),河道长度为3.54km;环新基村水系,河道长度为2.64km;新基村与东太村连系水系河涌0.91km,清淤设计河底高程为-1.25m(珠基-2.0m);考虑淤泥含有污染物,为避免运输、堆放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对淤泥进行脱水处理;同时新基村三段岸坡进行整治,新建浆砌石挡墙,挡墙总长529m;新建排水涵共6座;硬质松木桩驳岸2630m,软质松木桩驳岸2428m。

3. 工程重点和难点

根据钻孔,新基村水系河道分布地层:(2-1)层淤泥、淤质粘土,灰黑色,粘性好,流塑~软塑,高压缩性土,夹淤质砂、贝壳等,分布连续;(2-2)层淤质粉细砂,灰黑色,松散状,中透水性;(2-3)层淤质粘土,深灰色,粘性好,软塑状,高压缩性土,夹少量淤质砂、贝壳等,零星分布,微透水性;(2-4)层含砾中粗砂,含淤泥,深灰色为主,夹有贝壳,少量腐木,稍密状,断续;下卧(3-1)层粘土,可塑状、微透水性,分布较广;(3-2)层中、细砂,灰黄、灰色,含泥,松散状,中~强透水性。根据设计清淤挖深高程-1.25m,清淤线在(2-1)层,清淤物为淤泥、淤质粘土,便于清理。堤防新建挡墙3段,共计长度529m,挡墙开挖建基面地层由上至下:(2-1)层淤泥、淤质粘土层,流塑~软塑状,微透水性,为相对隔水层,其承载力低,高压缩性,高灵敏度,易产生较大沉降,存在震陷可能,需进行沉降量计算和加固处理。(2-2)层淤质粉细砂透水性较强,属管涌破坏类型,判为可能液化砂土层,易产生渗透变形,应做好防渗处理措施。堤基基坑开挖易影响边坡稳定。

本项目区岸坡整治包括驳岸处理和新建挡墙两部分。驳岸处理采用松木桩,松木桩一方面为了保证清淤时及清淤后河岸挡墙和河岸边坡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是景观绿化工程的需要。本项目区驳岸处理共计5058m,分为硬质驳岸和软质驳岸,硬质松木桩驳岸2630m,软质松木桩驳岸2428m。硬质驳岸即针对河岸为挡墙的驳岸,软质驳岸即针对河岸为土质斜坡的驳岸,考虑到挡墙基础下为抛石,直接在挡墙附近打松木桩可能碰到抛石难以下打,故考虑造引孔后再打松木桩,软质驳岸直接施打松木桩。松木桩驳岸采用双排松木桩结构,前排松木桩间距0.5m,后排松木桩间距1.0m,两排松木桩之间的间距为1.5m~15m,并采用φ6钢筋拉结,松木桩长6.0m,尾径60~80,用沥青油涂三遍。前排松木桩之间密排φ100毛竹,毛竹长5.0m,与松木横梁绑扎后固定在前排松木桩上。松木桩驳岸平面图见图1,松木桩驳岸立面图见图2。

采用松木桩加固河岸边坡的稳定,其加固机理:一是桩体的支撑作用:松木桩以松木桩取代了与桩体体积相同的低模量、低强度的淤泥、淤质粘土层,在承受外荷时,地基中应力按桩土应力比重新分配。应力向桩体逐渐集中,桩周土体所承受的应力相应减少,大部分荷载由松木桩承受。由于桩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均优于土体,故而形成后的复合地基模量也优于原土体,从而达到减小变形的效果。二是挤密作用:松木桩施工时,采用锤击打入,桩孔位置原有土体被强制侧向挤压,使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层密实度提高,起到挤密作用。松木桩复合地基在施工中对桩间土体的挤密作用,使桩间土密实,从而使桩间土的承载力得到提高,压缩性降低。

采用松木桩的驳岸处理与水乡特色村落整治绿化工程相符合,岸坡松木桩固脚培土绿化可以利用部分河底清理的底泥,减少外运弃土方量,节省工程投资。堤防内外绿化得到加强,有效地稳定土地侵蚀基准面,保护农田,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物栖息条件,保障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免遭洪涝灾害破坏,维持河流生态健康,为项目区提供更安全、更稳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第4篇

【关键词】河流环境综合治理;环境影响;生态建设

如今河流污染问题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一些沿河而生的城市发展区域,河流环境的综合治理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尤其是在国家倡导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城市发展和河流环境综合治理的关系,是如今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1]。

1 河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1.1 河流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河流的推动,通常情况下城市都是沿着河流进行分布。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是依靠河流居住可以便于人们获取河流水源;二是河流可以为人们提供水上运输的航线,从而方便城市的交通运输发展,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在我国的城市分布中,许多城市都依河而建,尤其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一直以来就是我国人类文明的诞生地,也是我国城市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与此相反的一些水系不发达的西北内流河流域,相对来讲其城市分布较为稀少,并且该区域的经济与沿河的城市对比一般比较落后[2]。

1.2 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对今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近些年来工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不仅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还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然而,由于一些工厂将废水排放到河流当中,从而污染了河流的水源,不仅不利于人们饮用水,还影响了交通运输的发展。由此可见,河流环境的综合治理不仅对河流周围环境有重要的改善作用,对于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积极治理河流环境有助于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该区域空气质量的改善,以及人们的生活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3]。

2 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优势

2.1 国内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人们在进行河流环境治理工程之前,对整个河流工程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可以预防或者减轻因河流治理带来的不良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是强化环境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措施,对于确立城市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河流体系较为发达的地区,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影响评价对该区域之后的经济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2 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优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城市居民的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同时由于人口的过度集中,给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例如,河流的水源枯竭、周围土地的荒漠化现象。因此加强河流环境综合治理,不仅能改善目前的城市发展现状,还能提升河流的防洪能力以及改善沿岸的河流景观,进而大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将清水、白云、蓝天再还给人类[4]。

现今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当下环境的改善和网络技术的推动,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倡导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下,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提升,还需要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由此可见,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正好符合当下城市的发展战略,并且还能对河流环境的综合治理进行综合的评估、分析,减少河流治理中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从而将环境的污染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进而既能优化河流的环境治理,还能促进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的提升。

3 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措施

3.1 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分析

河流环境的综合治理工程不可避免的会对改造区域的植被、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有好有坏,并且不同的治理因素对于整个环境的改善作用也会千差万别,所以对于河流的治理工程方案应该事前做好具体的分析、调查,并且合理地布置其施工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当地环境的损害。

3.2 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环境现状调查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河流环境的综合治理工程进行评价,需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研究,并建立一个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数据分析表,在后期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结合其具体的图表对其进行研究和评价。因此,环境的调查区域相对而言比较广泛,包括周围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和植被生长情况[5]。

3.3 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影响环境因子的识别

环境因子的识别是指对已确定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这包括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地区的自然分布状况以及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立。在此基础之上,对河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评价河流环境治理工程施工中可能对哪些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环境因子产生影响,然后根据其影响因子,研究其具体的治理措施,从而减少河流治理对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在不影响周围环境的基础上,还能对周围的河流污染加以改善,从而促进周围河流交通运输行业的正常发展。

3.4 以信息化推动行政机关财务管理规范化

在河流环境综合治理中,环境影响评价除了对现有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外,还需要对潜在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预测,找出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因素的大小进行识别、评估、判断和决策。这样做是为了保障河流在治理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任何的破坏,将其对周围一些生物物种和人们活动的影响减到最低,从而保证周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为周围的居民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也能促进我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6]。

4 结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河流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河流是当下城市建设的重要环境影响资源,无论对城市的建设还是城市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推动意义。然而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河流的污染现象却日益加重。究其原因是人类的工业化发展使得一些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物排放到河流中,致使河流的水质出现污染现象,因此要想改善河流目前的污染问题,就需要对河流进行治理以及河流周围环境的改善。但是还应该在河流的治理中进行环境影响的具体评价,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减少河流治理中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并且尽可能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段昱君,张新禧.新城区河流景观改造――安徽省界首市界洪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例[J].中华民居,2010,(11):246.

[2]林鲁生.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工程探索与思考[J].水利水电技术,2012,43(8):112-114.

[3]陈莉.论西北地区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工程[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2,(6):6-9,16.

[4]朱向宏.河流治理的生态环境技术架构[J].中国水利,2011,(22):20-21,26.

第5篇

【关键词】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管理措施

一、山东马颊河概况

马颊河起源于河南省濮阳县,自西向东北流经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自南乐县出境进入到河北省大名县,在莘县进入到山东境内。流经莘县、冠县、东昌府区、临清市、夏津、平原、陵县、临邑、庆云,在无棣县黄瓜岭以下流入渤海。马颊河是古代传说中禹疏九河其中之一,马颊河上广下窄,形状像马颊一样,因此称为马颊河。在周定王在位期间,曾经沿着马颊河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长堤,防治水患;在秦朝时期,秦始皇曾经连断补缺。现在的马颊河在唐朝时期疏浚治理之后延续下来。在1996年时,国家对马颊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工程。如今的马颊河属于海河水系,是农业生产中的一条重要河流。

马颊河的干流从金堤闸到汇合口之间,全长共425公里,在山东境内,自小营桥到汇合口长约338公里。以津浦铁路以西,为马颊河的中上游,南部与徒骇河流域相接,西部和北部与漳卫河流域相接,在穿过津浦铁路之后,南部与德惠新河流域相接,北部与漳卫新河相接。马颊河总面积为8330.4平方公里,在山东省内面积为6829.4平方公里。

由于河势出现了变迁,并且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马颊河支流河道在山东流域中出现了变化,河堤的防洪安全受到威胁。随着植被被破坏,支流中的泥沙出现了严重的沉积,遇到大雨时,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马颊河河道的治理工作势在必行。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如何保证工程质量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工程的目标无法达成,工程作用和意义无法得到发挥,只能是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通过对以往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查阅和分析,个人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永久构筑物的存在

由于河道治理工程会涉及到河堤、河坝、桥梁、电缆、管线、光缆和各种建筑物等,因此要在河道治理工程管理工作中,给予充分重视。在河道范围内,如果存在大量的桥墩和承重等构筑物,长期占用着河道和堤防,会在局部范围内,形成壅水和阻水,甚至会导致河道改流,导致河道治理工程的泄洪防洪能力降低。

(二)地方行政干预

在一些中小型河道治理重点项目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地方行政干预的情况,由于这些干预行为,导致河道管理部门中的监督、检查、控制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对于河道治理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也仅仅是走走过场而已,无法起到真正的管理作用,最终导致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失去控制。

(三)非防洪工程管理不当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非防洪工程,许多管理部门往往忽视了这些非防洪工程的管理工作。非防洪工程也能够影响到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后,一些河道主管部门逐渐要求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例如立项、审查、审批、修改、验收和运营等,要求这些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河道工程建设项目的依法管理提供了保障。另外,各级河道管理部门也主动的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加大监管力度等。虽然这些行为为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提供了保障,但是在个别环节中,依然存在着少数不规范现象,有待加强。

(四)人员意识薄弱

在一些河道治理工程运行过程中,一些群众不将其放在心上,认为不会发生洪水,一般在春耕季节,通过河道范围内的河滩从事种植和填垫活动,甚至有些群众在河道中进行挖沙采沙行为,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到了河道治理工程的正常运行。

三、加强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管理措施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因此要加强管理工作。个人认为,通过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能够有效提高治理工程的管理工作。

(一)科学规划、设计、审查

通过对河道治理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能够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在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设计过程中,要本着上下游、左右岸相互统筹的原则进行,要结合河道实际情况和具体现状,除了要为因势导力、截弯取直之外,还要为河道提供一个平顺宽阔的场所,让其能够保持畅通和稳定。另外,宽河固堤时,要为泥沙的淤积留下一定的空间。让淤泥能够顺利排出。一些河道的滩面较宽,河道的淤积情况比较严重,那么在河道治理时,要有较宽的间距,让河道能够有断面调节洪水和泥沙。除此之外,河道治理工程措施要能够和生物措施进行结合,通过在水流顶冲以及近堤段进行布置控导、护岸等,能够达到重点设防、控制阶段的效果。

(二)细化法律法规

要通过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细化并研究、学习,让工程管理中需要的各项资料、信息和数据等都能够完整保存。要对河道治理工程管理工作中需要的资料申报、审查、管理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让其能够具备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通过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讲座、交流等,让上下级单位之间、兄弟单位之间能够进行交流和沟通,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统一标准

从地方政府到河道治理的主管部门,要在河道治理工程管理工作大原则中,保持高度统一,并要相互进行配合、交流和支持,逐步树立起河道治理管理部门的权威性,通过依法管理各项工作,保证主管部门的合法权益和职能得到发挥。

(四)加大非防洪工程的监管力度

首先,对于一些新建的项目,要从申报环节着手,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防洪法》、《水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资料的审查工作,并要共同对项目占用河道和影响抗洪能力等事项进行交流和协商,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双方签署协议。其次,对于已经批准开始建造的项目,要建立起监督管理机构,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是合法、合理、科学、有效的。

(五)提高管理意识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能够正确看待河道治理工程,并对管理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通过张贴宣传报、普及法律法规知识等,让群众能够明确河道治理工程的出发点和意义。另外,要利用世界水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特殊事件,组织一些宣传活动,让群众能够全面了解河道治理工作。其次,要加强内部人员的配置和管理队伍的建设,让管理部门中的领导者能够充分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合理配置管理人员,保证河道治理工程能够规范、有序、科学、合理的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因此,相关人员和部门一定要给予充分重视。笔者针对目前河道治理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郑月芳.河道管理[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第6篇

关键词:人工湿地;截污;景观;污水深度处理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11-0063-01

城市河流在城市水环境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资源。这些年来,因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而且城市人口的数量在不断的提升,导致了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不断的上升,而且由于河流植被的开发方式不科学,导致河流在治理的过程中出现水质污染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很大程度地导致了水资源浪费情况,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而且这些水污染会对河流的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也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做好河流污水的处理工作非常重要。

1 工程背景

某个河流是山区的雨源型河流类型,河流的流量以及洪峰和降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洪水会不断的上涨和下落,而且和床之间的降落比例比较大,水流的作用会对河床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河床内会出现冲淤变化。

河道防洪现状。在流域的中上游地区森林植被的数量不多,而且在这些年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化的建设导致水土流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且河流淤积的情况可能导致河床不断的抬升,河道的泄洪能力越来越薄弱,导致出现了各种洪涝灾害,而且在河道两侧的滩地上因为土地得到的开发导致了河滩地被不断的填埋,河岸以及堤身处会容易遭受到各种洪水灾害,也会导致堤岸崩塌的局面,这会形成河床的演变。

河道水质现状。因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且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所以水体的水质在逐年的下降,对城市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个河段的水质里工作作为流域的全方位治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做好河道治理范围内的排污工作调查,发现有10个地方要做好排污口的排水工作,由于生活污水的河道水质和直接排放的水质是比较类似的,所以会出现有机污染的情况,最终导致流域内部的水质污染情况,河水也会发出恶臭,许多的支流最终成为了生活的污水排水沟,而且各种各样的垃圾物质最终进入到了河流的干流中,最终导致了干流的水质出现污染情况。

2 治理思路

河道治理工程通过使用的滩涂作为人工湿主要处理场所,治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水质改善,最终保障了景观的水质水体功能,通过这种人工湿地的方式获得了生态滨河景观,污水治理的方法需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1)开展污水深度治理。建立污水湿地处理系统,污水的深度处理工作以及回收工作,对生态补水及周边的绿化区域,合理地使用水源,积极的开展资源化利用工作,最终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2)改善水质。因为上游开展的治污工作,所以最终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需要对两岸河流的污水以及水质进行改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改善河流的水质情况,对于恢复河道的环境来说起着重要的意义。

(3)人工湿地。所以的湿地公园是以人工湿地为基础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湿地可以通过生态湿地的渗透处理最终变得更为清澈,让人们充分地了解到了水质对于生命以及人类的重要意义与积极作用。

第7篇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 建设质量 管理 思考与探索

一、我省中小河流治理的紧迫性

贵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多种灾害频发的省份,其中水灾主要是频繁发生在各中小河流的山洪。贵州境内长度在10千米以上、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河流就达984条。由于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结构复杂,形成河道坡降大,弯道多,加上山区暴雨集中,洪水暴涨暴落,冲刷力强,造成河流两岸的城镇、村庄和农田灾害频发,轻则河岸坍塌、淤塞河床,重则损毁耕地、摧毁城镇和村庄,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危害极大,发生在2011年6月6日的望谟特大洪灾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件。因此,我省的中小河流治理对于防洪减灾形势紧迫。

二、中小河流治理的简况

2009年,水利部针对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相对滞后,存在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淤积萎缩严重、治理投入不足,导致洪涝灾害频发,对重要城镇和农田保护区防洪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问题,出台了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同年11月水利部启动2009年中小河流试点项目并落实了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同时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实施作了工作部署。

自2009年大规模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以来,贵州在“十一五”期间已实施46个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发挥了显著的防洪效益。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贵州将再实施334条中小河流的治理,总投资达70多个亿。总体投资规模较大,治理项目数量多,建设类型多样化,建设管理难度大。

三、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水利工程大规模建设,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投资相对较小而分散,因此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重大项目轻小项目,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不重视或投入技术力量薄弱,加之项目法人普遍不熟悉建设程序和质量管理,从而形成总体建设队伍力量弱,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建设质量管理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一)项目规划薄弱

个别中小河流缺乏系统的规划,前期工作薄弱,基本情况不清,治理目标和任务不明。随着河流沿岸的城镇规模日益扩大、土地开发利用的项目和类型越来越多,对防洪安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出现已有的前期工作远不能满足河流治理的需要,难以有效指导近期河流的治理和防洪保护。

有的河流规划时未与城乡建设、农田改造项目等统筹结合,未充分考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相比之下,城市建设、土地开发、道路等规划晚,但实施时间短,速度快,出现城镇土地开发与河流治理工程争地的问题又抢占先机,建成在先。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河流规划虽早但实施晚,不得不为已建成的其他建设项目让步、改线,甚至修改方案出现重大设计变更。

(二)前期和设计深度不足,设计成果粗糙

前期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是,一些项目前期工作如初步设计方案质量较差,深度不够,设计成果粗糙,造成施工设计变更频繁。个别项目初步设计审定方案,没有严格依据原批准的规划等相关要求开展前期工作及审查,造成城镇土地开发与河流治理工程争地的问题,未达到中小河流防洪保安全为主要任务和重要城镇水源地保护要求。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个别设计单位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未认真履行职责,未参与工程建设的施工图设计工作,造成实施中为赶进度采用初步设计图进行施工,而实施中变更较大又无变更手续。个别项目是在跨河公路桥梁下新建堤防,缩窄公路桥孔过水断面,造成河道行洪不能满足要求。

(三)项目法人建设程序不规范,建设管理水平低

建设管理水平低主要是建设管理普遍薄弱、个别建设管理混乱,未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如项目法人组建机构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未经专业技术培训对建设管理程序不熟悉,不满足项目建设管理的需要。个别项目未办理开工报批手续情况下就擅自组织施工,个别项目无施工图的情况下按初设图进行施工,但防洪标准、堤线、堤距、堤型与审批的初步设计不符,也未严格执行审批概算等。

(四)监理职责履行不到位

个别项目的现场监理人员与投标及合同签订的人员及数量不符又无人员变更文件,个别项目未按规范要求组建工程监理部,个别项目无总监理工程师资格、监理员执业资格的监理人员在现场执行监理。

部分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不到位,或总监理工程师未履行职责,未制定监理机构的规章制度,未组织监理例会,未签发监理月报,未进行工程施工图的审核,监理单位未采用跟踪监测、平行检测方法对施工单位的检验结果进行复核。个别项目的现场监理形同虚设,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未对施工质量进行复核随意签字认可等。

(五)施工质量不规范

有的项目未按图进行施工,还存在个别项目擅自更改设计图纸,如某河道治理工程设计的压顶混凝为压顶砂浆,某河道治理工程的护坡混凝土网格改为浆砌石网格。个别项目的堤身浆砌块石变成了浆砌毛石等。

施工中未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试验。未对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进行取样检测,或检测的数量达不到规范要求。个别项目未按设计要求施工,如堤防工程的堤身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砌筑质量较差。个别项目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不规范,项目未完成就进行施工质量评定,在不具备验收条件下进行了完工验收等。

四、应对措施探索

(一)科学合理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规划应针对河道比降陡、洪水来势迅猛,冲刷能力强、泥沙含量大,易对下游治理工程造成淤积和水毁,充分考虑与上游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综合治理应以河流治理为目标,以生态治理为主线,科学进行综合治理,在保证河道功能的基础上,坚持河道治理与环境治理的协调统一,使二者融为一体。

(二)提高项目前期及设计质量

项目法人要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河道保护对象结合治理任务,确定堤防等级和设计洪水标准,同时充分考虑当地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取合理堤身结构和型式,达到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的要求。项目法人还需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组织设计单位做好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作和项目设计的报审工作,加快前期工作的同时,确保前期设计工作质量。

(三)加强建设质量管理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按照规范设置项目法人机构,通过招标投标确立施工和监理单位。对重要隐蔽工程部位和关键工程部位必须进行监理旁站监督,重点部位进行监理平行抽检。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对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进行取样并送有资质单位进行检验,且检验结果必须合格。质量监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到工地现场进行检查和抽查。工程项目验收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评价;同时项目法人把好质量评定和验收关,对达不到合格的工程不评定,达不到验收条件的工程坚决不验收。

第8篇

围绕“一统三分”一城两带”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抢抓中央、省委1号文件及中央、省水利工作会议政策机遇,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坚持防汛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的原则,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当家塘堰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水土流失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力争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15.86万亩,本年度计划开工完建各类水利工程1196处(不包含“三万”活动塘堰整治项目)累计完成土石方1411万立方米。建设高标准农田6.03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8.2万人,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7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0平方公里。通过水利工程措施,逐步改变长期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

三、建设重点

突出六大建设重点。本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是塘堰渠系工程。通过“三万”活动推动、各级财政驱动、整合资金联动、社会力量互动、农民群众主动等五项措施。大规模整治田间渠系330公里,全力推进当家塘堰清淤扩挖2.7万口。

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折不扣完成18.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着力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所建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加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开展饮用水水源地防护与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采取隔离防护、污染整治等措施,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三是灌区及小农水工程。抓好城区长坪、丹江口市江北等万亩灌区。群众满意、长期受益的原则确定产权归属,积极探索建后管护长效运行机制。

四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完成12座小(一)型水库工程主体加固任务,积极开展了列入12年除险加固计划的65座小(二)型水库项目初步设计及审查批复工作。

五是水土保持工程。以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防治工程、坡耕地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治理工程为抓手。确保治理效益,促进治理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80平方公里,投资9630万元。

六是河道治理工程。将防洪治理作为首要目标。体现“河畅、水清、岸绿、坡稳、景美、便民”治理理念。启动城区泗河流域马家河下游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郧县叶大乡余河治理工程项目,抓紧实施丹江口市浪河盐池河镇河段治理工程、竹山县洪坪河流域治理工程、竹溪县竹溪河水坪段防洪工程、城区张湾河中下游治理工程,治理河道长度28.5公里,完成投资26880万元。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一统三分”一城两带”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推行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的行政领导责任制,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作为行政责任人和部门负责人政绩考核的一项硬指标,从严检查考核。

(二)密切部门合作。一是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与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共享。二是要整合项目资源。各地涉农项目,按照“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原则,捆绑项目,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倾斜。三是整合资金。整合南水北调生态建设、退耕还林、支农资金、扶贫开发、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板块基地建设等多种可用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资金整合放大效应。

(三)强化建设管理。要进一步规范项目法人组建程序。认真执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加强合同管理。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规定,全面落实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措施,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意识与要求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

第9篇

关键词:生态水利设计;河道治理;可持续发展

城市河道具有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的重要生态景观,是城市防洪疏浚的天然“海绵”,城市河道和周围湿地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蓄水能力,是城市的天然水库,也是调节城市气候的“水肺”。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城市河道系统遭到破坏,河水污染、河道枯涸,河道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城市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激化,只有运用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进行城市河道治理,才能打造城市生态河道,推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着重生态多样化与整体性的保持,设计理念应用于河道治理有利于在维护河道景观状况的前提下改善河道的空间异质性。

1.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设计要点

首先,生态水利理念注重利用水的自然功能。水的自然功能是指形成水域、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影响气候变化的功能。设计理念中所谓的注重发挥水的自然功能足指水利工程中将水环境与城市功能相结合,使其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设计理念中注重蓄水技术的引入。生态水利设计中常采用橡胶坝进行蓄洪涵水,该技术既环保有实用,而且还具有大跨度、自重轻的特点。其次,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注重运用自然生态工程措施维护河道生态平衡。所谓生态工程措施是指基于自然属性的人工性质的生态措施,例如人工生态护岸。自然生态工程措施用于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能够促进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相较于传统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生态功能的发挥,而且新的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还注重地下水的调节,具有较高的理念价值与使用价值。再次,生态水利设计中还注重工程与自然景观的契合。生态水利设计主张最大程度上的保留原生态环境的自然元素,都工程的周边修护中也注意运用生态工程措施,以保证生态的完整性。

2.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对城市河道工程的指导作用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指导下的河道治理工程注重保持河道的蜿蜒性,保留自然化河道。河道的蜿蜒性能增加河道的蓄水量与水容量,保持河道的蜿蜒性,就是对河道自然因素的保留。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主张河道治理中构建生态水网工程。生态水网是指以河道水网为基础进行资源调配的网络系统,其中也包含生态理念生态水网的构建需要各环节的相互协调,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改善。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落实还能保证河道治理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河流的物种多样性关系到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需要进行水生动物群养护,提高水循环净化水体的效率,还要定时检测水体的水质状况,以保证水体质量。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还需要河道工程构建生态河堤。生态河堤是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做好生态河堤建设可以保证河道的自然性,保护河道周边的植被,提高水体的功能效益。在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河道治理注重生态元素的加入,对于新型河道治理工程的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3.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应用

河道作为生态体系的基础,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很重要的作用,它与其他环境一起构成相对独立的完整生态系统,河道的基本就是水与土的,而水土也是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危害到生物的生存,导致硬质化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环境保护和河道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利益统一,需一起考虑。

3.1构建水生完整生态系统

现代河道治理的要遵循人鱼之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正确的处理水利工程与河道生态关系,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稳定生态系统。一个多元化的生态环境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稳定性就是在外界的不利影响情况下,依然保持自身发展方向,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可持续性就是自然环境在没有外力影响的情况之下,能够提供自我发展的动力,能够按照规律循循渐进的发展下去。生态水利就是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来维持长远的发展。

首先要构建水生动物种群。适当提高鲢、螺、鲫的种群数量,利用消费巨大的微生物生物量、浮游生物、有机碎屑、腐碎以及水蚯蚓和摇蚊等底栖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净化水体。然后要构建水生植被。种植浮叶植物睡莲和沉水植物伊乐藻、金鱼藻、菹草、黑藻、苦草等,以转化和吸收底泥和水中的P、K、N等营养物,降低水体中N、P、K及周转速率与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抑制浮游植物生长;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为水体供氧。

3.2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水污染治理的技术方法

污水处理系统SPR通过化学方法从真溶液状态下使溶解状态的污染物析出,产生具有固相界面的微小悬浮颗粒或胶粒,再通过高效经济的吸附剂从污水中把色度、有机污染物等分离出来,然后将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各种胶粒采用微观物理吸附法凝聚成大块密实的絮体,依靠过滤水力学和旋流等流体力学原理,在SPR高浊度污水净化器内快速分离絮体与水。

3.3确定河流基本需水量

生态需水量包括保证水生生物栖息所需水量,并维持水体自身净水能力的需水量,此外保证水面蒸发水量与降水量维持一定比例,维持河流水沙平衡的需水量,维持河水盐碱平衡的生态需水量。

此外,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生态河堤。建立生态河堤,就是要适应生物生存和繁衍,增强水体净化作用,调节用水量、洪存补旱。建设趋于自然的水利工程。模拟生态自然状态,趋于自然化的河流的建设包括河道的治理和护岸的治理。丰富河道生态环境的物种丰富度,尊重自然环境状态,提高这个环境的自然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张家武,王善永,宋卫明,等.生态水利工程学在漭河治理上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3):33-34.

[2] 黄宝强,李荣,曹文洪.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其对我国河流健康保护的启示[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08):4600-4062,4641.

第10篇

(安吉县雨乔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 安吉 313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也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河道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解决措施,以便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要,从而更好地改善河道水资源现状,从根本上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河道治理工程,真正意义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河道治理工程;问题;改善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水满自溢。同样对于河道来讲也是如此。在连续阴雨天的季节里,河道水位会因雨水而上涨,在此过程中水位的上涨将带动河流中的泥砂及碎石不停的流动,这就很容易发生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河道两岸居住的人们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相反,在连续干旱的季节,河道水位会因干旱而出现下降甚至干涸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更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就我国现阶段河道水资源质量而言,由于其破坏严重,大部门的河道水资源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而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发展。所以,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进行河道治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其经济建设发展也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河道的治理,不仅仅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更是一种社会需要。为了有效的改善资源环境、充分发挥河道的生态功能及社会功能,针对现阶段如何有效的加强对河道的治理,文章主要以某河道治理工程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并为其他河道工程治理提供可参考的资料,以便更好的促进经济建设发展。

1.河道治理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过多改变河道原貌,抗洪能力低。?

河道治理过程中,往往不能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良好的改善,从而忽略其河道本身的天然特性。凭借经验单方面的改变河道断面形状及周边构造,只从抗洪这一点对河道进行整治,这样不仅仅会降低河道抗洪的风险,更加会对下游的居民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财产损失。?

1.2大量使用硬质材料,破坏生态环境。

在传统河道治理中,往往采用硬质材料对其进行整治,这种材质的使用虽然加固了河道的护坡。但是从长远来讲,不利于河道的生态环境建设,不仅仅加剧了河道两岸植被的破坏,影响生态环境,更是降低了河道提防防渗功能,进而导致城市地下水不足,河道两岸长此以往将变成荒地,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河道周围污水排放严重,增加了水资源受污染的严重现象,极不利于生态的长久发展。?

1.3受到周围建设的干扰,破坏了自然景观。

城市河道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它将周边环境与城市建设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形成水陆交错的过渡地带。一些城市为了加快其建设发展,对城市周边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与开发,这不仅仅破坏了河道的自然景观,而且深层次上也严重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

2.河道治理工程的改善措施?

2.1堤坝方面的治理。

改变传统生态河道堤防建设的整治措施,从长远角度出发进行规划建设整治。传统角度而言,河道主要从"渠化"、"硬化"等两方面进行工程整治,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发展,这种措施逐渐暴露出来的一些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不仅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更难以从根本上对河道进行整治。故此,必须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及手段,针对水资源整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材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对堤坝进行整治。?

2.2生态袋护岸工程试验。

在进行河道治理过程中,可以将植物、土壤等因素考虑其中,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系统。针对边坡工程可以利用生态袋将土壤与营养水分进行填充从而形成自由排水的土壤。结合实际治理工程的需要,将结构不同的土颗粒进行透水作业,通过植被特点结合地基从而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样不仅仅会防止分离、坍塌等现象的发生,更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在河道治理施工时,要选择材料轻便,运输量较小的机械设备进行河道治理施工,针对不同河道施工,考虑结构物特性、植被根系、温度气候等对河道治理的影响。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河道生态环境,具体落实"生态清洁型河道整治措施"的实施,对边坡进行加固。?

2.3科学技术。

水力学技术是指利用水力构造控制水体的状态。在河道治理中,水力学方法主要包括:引清调水、筑坝造流水位以及水力造流,道内的污染物稀释、提高水质等做法,也可以采取机械除藻的方法。气浮法除藻技术是一项生物促进技术,也是国外比较流行的治污技术之一,通过对自然并可利用国内外现有的先进成套设备。Ploche系统除藻法:Plocher能量系统是德国专利,无需基建投资,效果理想且无副作用。在家庭游泳池和日内瓦湖局部水体有效果。磁法除藻法:该技术只用于饮用水管道内除藻,未见物的生理功能,提高生物氧化效果,促生剂中含有生化酶能用于河、湖水华控制。超声波除藻法:超声波杀灭藻细胞技术,在某些景观小水体中有应用善竞争性地抑制了耐污型微生物。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可以拿来借鉴。?

2.4人为截断污染源,加强对上游垃圾的排放量进行严格控制,以及在上游建立污水处理厂

企业为了谋求其自身的发展,不考虑长远利益,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进而加剧了城市河道水污染的现状。严格控制企业污水排放量,进行汇集管网集中处理,并加强执法管理力度。对水系内的生活污水分流处理,再次过渡利用。通过设立多功能拦污栅栏,建立保洁队和保洁措施。另外,水体置换,吐旧纳新,也是一项有效措施,在整治过程中,按照河道级别,分流疏导。建立新型生态型堤防,保留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形态,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谐生态。注意两边河流的植被保护,加强种植绿色植被。城市发展注意河流的规划,争取利用和改造互相结合发展。?

2.5加强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制定出相关规章制度,加强行政干预的手段和力度,对水系河道的进行保护。河道疏浚是防汛抗旱的关键,保障河道正常的蓄水和洪水到来时的排泄畅通,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河道能流畅蓄水泄洪,这个地方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动力。要搞好现有河道的整体规划为创造社会长治久安打基础。在规划中,要精心细致地调查,诃宽要留足,河道要加深;要使改造后的河道能畅泄一般洪水流量,特大洪水也要排得出。二是要加强河道管理,清理行洪之障碍,要坚决按《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执行。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其研究内容涉及水利、交通、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以及河流景观设计等。如何使污染河道的生态系统重新改造使之恢复原有的生态功能显得更为重要。河道的生态恢复和河流景观将是今后在进行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时的重点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华,李力.浅淡建设单位对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

[2]陈勋,李梅凤,黄成业.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水利应用探究[J].中华民居,2011(11).

[3]段强.河道防洪工程建设的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8).

[4]刘汉鹏.浅析河道防洪护岸工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

第11篇

关键词:新汴河治理 移民安置工程 科学规划设计

1、移民安置规划概述

移民安置规划是搞好移民安置工作的基础,是一门政策性强、问题复杂、专业面广、政治经济意义重大的综合性科学。它不仅是技术工作,还涉及到许多社会问题。安置规划有不同的层次。按项目分,有城镇、农村、工业企业、公路港口、码头、输变电、通信、文物古迹、环境保护规划等;按设计阶段分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技施设计,还有更详细的实施计划。虽然各地区、各设计阶段的任务不尽相同,但都要回答下述问题;环境容量与农业人口的安置,城镇如何迁建,工业企业如何迁建、专业设施如何复建、移民进度及搬迁安排、移民总经费、分项经费以及分年度投资安排等。

2、新汴河治理工程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概述

(1)工程简介

新汴河是一条跨豫、皖、苏三省的大型人工河流,具有防洪、排涝、灌溉、供水、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经过近40年的长期运行,原规划的综合利用功能日渐萎缩,防洪、排涝、灌溉、供水、航运等方面效益明显衰减。新汴河治理工程任务是对新汴河七岭子~徐岗切岭进口段进行疏浚,堤防加固,涵闸除险,翻水泵站重建工程。工程占地范围共涉及安徽省的桥区、灵璧县、泗县的18个乡镇42个行政村。

(2)翔实的实物指标调查是科学规划设计的基础

新汴河治理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和基础设施项目设计。遵循原规模、原标准、恢复原功能的“三原原则”。因此,实物指标调查是移民工作的基础,没有可靠的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就弄不清移民项目的“家底”,就不能做出切合实际的规划设计。本工程实物指标调查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年,在《新汴河堤防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设计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为期二十余天的工程拆迁范围内的实地调查,并完成各调查指标的统计汇总。

第二阶段:2009年,依据《安徽省新汴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工程红线,及时召开新汴河治理工程拆迁调查工作会议,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二县一区水利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人员协同乡(镇)、村工作人员,根据设计所确定的工程占地范围,逐乡、逐村、逐户、逐项进行丈量登记,建立移民户籍财产档案,并由户主(法人代表)签字认可。2009年实物指标调查,共投入人员近300人次,历时2个月。设计单位对各调查实物量进行统计汇总,编制移民规划报告。业主负责总体协调和成果审核。

第三阶段:根据审查意见的要求,二县一区水利局组织相关人员对调查成果进行复核。抽样率为30~40%,经抽样复核,二县一区的调查精度均能满足本阶段的设计要求,即人口、房屋调查精度≤±10%,土地调查精度≤±10%,可作为本可研阶段的移民安置规划、投资概算的编制依据。调查成果经村、乡(镇)、县政府逐级审核确认,乡、县两级政府分别签署了调查成果确认函。

调查工作开始之前,我们按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1号)的规定,编写了《新汴河治理工程拆迁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大纲》,对调查内容和标准进行了明确。对于每类实物指标,《工作大纲》还有更详细的分类,例如房屋按用途和完整状况分为主房和杂房,主房和杂房按结构分为框架房、砖混房、砖瓦房、半砖瓦房、草房、简易房。

新汴河治理工程共建立移民财产档案数千份,每份档案都包含有约50个指标,调查收集的数据达数万组,它是新汴河治理工程移民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石”。

(3)环境容量分析保证了移民安置区的合理确定

环境容量,指某一区域在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条件下、利用一定的投入,充分、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该区域内在具有一定的生活质量情况下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选择和确定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分析是关键。如果不进行环境容量分析而随意确定安置区,在移民安置后,移民和安置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都将存在风险。

合理确定移民安置去向是新汴河治理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确定去向中,遵循先近后远,容量优先的原则。先考虑后靠,后考虑近迁,但都必须以有安置移民的容量为前提。本工程不占用耕地,无须生产安置。本工程建设对移民的主要影响是房屋拆迁引起的生活安置,生活安置人口数量较少,结合当地农村当前住宅实际情况,农村空心村的空闲宅基地较多,经与移民户协商后确定移民进行分散后靠安置,安置区为各村空心村的空闲宅基地。新汴河治理工程的搬迁安置移民均在本村或本组内安置,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不变,仍属原乡镇、行政村管辖。环境容量分析主要考虑本村内的闲置宅基地能否容纳工程搬迁安置人口,选择单因子分析法,因子确定为人均宅基地。通过环境容量的预测核算,新汴河治理工程移民的安置区,环境容量比较宽裕,农村居民的搬迁安置满足环境容量的要求。搬迁移民在本村内分散后靠安置,依托已有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系统。移民在这里,其生产生活水平可以得到逐步的恢复和持续的发展。

(4)移民补偿以人为本

工程移民问题历来是困扰工程建设的难题。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河滩地为新汴河工程在1966年开挖时已征用土地,1970年工程竣工后当地农民仍在耕种,考虑历史遗留问题,对本工程河滩地按占用前三年平均亩产值的2倍补偿。堤防压地、建筑物工程用地及农村移民安置用地按占用前三年平均亩产值的16倍补偿,企事业单位用地为城市建设用地,补偿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3、几点思考

(1)给设计单位留足设计周期、强化移民先行理念。移民工作较为复杂,要想加强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有效控制工程风险,就必须有充分的设计周期,对移民安置方案进行认真认证,提出尊重移民意愿、符合当地实际的移民安置方案、同时要在工程开工前,完成施工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2)房屋补偿单价应统一标准 。目前只区分框架、砖混、砖瓦、半砖瓦、简易房五种结构还不够,每种结构中可再分一级、二级。对城镇工矿、单位、居民和农村房屋应当同质同价、同栋同价,补偿单价应能够建成新房,并略有富余。农村移民和居民通过移民搬迁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更能激发他们重建家园的热情,实现“逐步能致富”。如果对移民个人财产补偿偏低,移民在房屋搬迁中把个人积蓄都花光了,生产丧失了元气,最终是会影响移民搬迁安置和社会稳定的。

第12篇

关键词 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辽宁朝阳

中图分类号 TV2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268-01

辽宁省朝阳地区是“六山一水三分田”的低山丘陵区,总面积1.97万km2,其中大凌河流域1.78万km2,占总面积的90.4%。由于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和诸多历史因素影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61万km2,占总面积的81.5%。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极大地制约了朝阳地区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朝阳地区大凌河流域旱灾频繁,水资源逐年匮乏。通过水土保持治理,达到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截蓄水分,削峰减沙,增加地下水储量,减少出境流量,保持地下水的平衡或良性相对稳定,确保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1-4]。

1 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及削峰减沙效果

1.1 水土保持

1993年始,大凌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朝阳县、北票市列为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对该段实施重点治理工程。截至2010年,大凌河流域水保重点工程项目坡面整治(梯田)1 210 km2,沟道治理12万处,水土保持林5 740 km2。据2010年的卫星遥感测试数据,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下降到9 540 km2,占总面积的48.2%,比1986年第1次遥感普查下降了37.2%。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3 788 t/km2下降到2 600 t/km2,森林覆被率由15.2%提高到33.5%。总之,水土保持治理工程良性改变了水循环下垫面条件,能够增加流域蓄渗,益于补充地下水资源。

1.2 削峰减沙

大凌河是朝阳地区最大一条河流,河长267 km,朝阳境内流域面积1.78万km2。大凌河干支流属山溪性河流,河水暴涨暴落,水土流失严重。据资料记载,经过水土保持整治的区域,由于起到对洪水的截蓄作用,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以大凌河流域2次典型暴雨洪水为例:1984年“8・10”暴雨24 h降雨165 mm,大凌河干流洪峰流量为4 420 m3/s,最大3 d洪量3.049亿m3,输沙量1 230万t;1994年“7・13”暴雨,24 h降雨225 mm,大凌河干流洪峰流量为3 700 m3/s,最大3 d洪量3.397亿m3,输沙量1 180万t。1994年与1984年相比,平均降雨量增加36.4%,而洪峰流量则减少了16.3%,最大3 d洪水总量虽增加0.348亿m3,但3 d最大输沙量却减少52.61万t。经过近10年的综合治理,小流域内削减洪峰达到40%,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4 500 t/km2下降到每年1 680 t/km2。充分证明了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防御洪水灾害、控制水土流失作用巨大。

2 大凌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

2.1 降雨

据1995―2009年实测水文资料,大凌河干流、大凌河(西支)、第二牛河上的上窝堡、朝阳、哈巴气、叶柏寿等水文站的降雨、径流、地下水水位等参数变化,说明了水资源逐年变化趋势:上窝堡水文站年降雨量由1995年692.4 mm减少到2009年的348.8 mm;朝阳站年降雨量由1995年的594.4 mm减少到2009年的417.4 mm;哈巴气站年降雨量由1995年的689.5 mm减少到2009年426.0 mm;叶柏寿站降雨量由1995年543.7 mm减少到2009年250.8 mm。

2.2 地表径流

大凌河干流站上窝堡水文站年径流量由1995年的15.10亿m3减少到2009年的2.25亿m3。下降幅度为85%(朝阳站由于上游阎王鼻子水库蓄水故不计);哈巴气站年径流量由1995年的20.2亿m3减少到2.53亿m3,下降幅度为87.5%。

2.3 地下水

大凌河流域地下水埋深,上窝堡站(东哨观测井)由1995年6.78 m下降到8.93 m,朝阳站(七道泉子井)由1996年的14.56 m下降到2009年15.30 m,哈巴气站(哈巴气井)由1995年的6.47 m下降到6.96 m,叶柏寿(小平房井)由1995年的2.71 m下降到井干。全流域地下水埋深有所下降,其原因是由于大量开发取用地下水,使地下水储量明显减少。2000年朝阳地区大凌河流域地下水开采量为1.733亿m3,而2011年地下水开采量已达到4.075亿m3。地下水位的年内与年际变化与年降雨量有密切关系。在尚未大量开发之前,流域内地下水位与多年平均降雨量是相应的,即某一年降水量较历年均值明显偏大,则这一年地下水位高于正常值,反之亦然。

3 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综上所述,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一样,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特别是干旱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的朝阳地区,大量开发地下水迫使地下水储量渐少,水位逐年下降。为了改变大凌河流域水环境趋向良性循环,就必须抓好水土保持治理,将人为对生态平衡的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利用水保工程、水利工程达到截蓄出境流量,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储蓄地表水、增加地下水储量,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保持地下水的平衡或相对稳定。

3.1 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强管理

工业上推广先进的节水生产工艺,减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上调整种植结构,同时加大节水灌溉的发展力度。在水资源开发的同时,加大对水资源需求的管理。根据国内外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朝阳地区的实际状况,现阶段应在进一步进行水资源开发的同时,着力加大对水资源需求的管理,并随着水利工程的进一步饱和,把主要精力更大的转移到对水资源需求的管理上。

3.2 加强水污染的监控和治理

水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必须加大监控和治理力度。首先要关停对水污染大、经济规模小、没有污水处理能力的小企业;提高企业内部的污水处理重复利用率和污水达标排放率。其次要建设一批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朝阳市正在建设中),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重复利用率。

3.3 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保证生态用水

由于朝阳地区全部以地下水水源作为集中供水的水源地,特别是城镇供水地下水源地,为防止地下水的滥开乱采、超采现象,必须建立严格的凿井管理规定、计划用水制度等,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同时要保证生态用水,生态用水是用来维护生态环境系统平衡的水量,是促进水资源持续、发展,改善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重视生态用水的权利,使河湖环境逐步良性改善。

3.4 健全法制和改善行政管理体系,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水资源管理及公平合理的经济运行,需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秉公、高效的行政执法管理体系,同时更需要公众参与,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此外,加强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等水保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大凌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持续健康发展。

4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水利厅.辽宁省水资源[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康伟华,杨伟伟,姜广新.辽宁老工业基地水利所面临的挑战和任务[J]. 东北水利水电,200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