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四合院建设设计

四合院建设设计

时间:2023-05-15 15:2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四合院建设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四合院建设设计

第1篇

1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密不可分

1.1建筑设计植根于传统文化建筑设计灵感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环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下,对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不同的建筑设计也体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贝聿铭就充分考虑了当地的传统文化,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环境,运用苏州当地传统建筑风格色调,使博物馆的建筑造型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气息融合一体,体现了设计的新颖之处。

1.2建筑设计灵感源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合理取舍其中的优秀精华,是历代建筑大师在进行设计时的灵感源泉。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在设计中国馆模型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将“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融入其中。在颜色选择上,中国红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志,而斗拱则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使用与欣赏相结合的构建特点,这些中国特有元素的融入,将中国馆的设计理念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观融合一体,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表现了当今的时代特色。

1.3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中国传统建筑体现的是一种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艺术形态,这是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完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两种,也可以理解为正统文化和民间文化。这两种文化既有相同点,又存在着差异,对中国传统建筑有着不同的影响。首先这两种文化都有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蕴含,这就影响着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时都有崇尚人伦文化与自然美景相结合的特色。这一点在园林设计上深有体现,以苏州园林和北京的颐和园为最。而在不同点上,中国的上层文化有内外尊卑之别,是古代帝王文化的精髓所在。这一点在古代的宫殿建筑设计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故宫的方正格局,以中间的九重主殿为轴心线,其他配属殿宇向两旁延伸,共同拥簇着主殿,象征着天下子民拥簇着帝王,也表达着古代帝王威加海内的皇权。下层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则表现在四合院上,四合院由四面的房屋围成一圈,房屋之间由长廊连接,居住舒适而方便,并且在空间布局上,正屋在北,有坐北朝南之意,东西厢房可做客房,象征客随主便之意,整体上也是主人在中,客分两旁,以示对主人的尊重,这种观念一直流传至今[1]。

1.4建筑设计与色彩文化的联系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以金为尊,以红为喜。因此在古代帝王的宫殿中大都以金色为主色调,以显示帝王家的尊贵,而在有喜庆之事时,也都披红挂彩,如结婚、过年、店铺开张等活动中以红为主以图吉利,“中国红”也成了中国的色彩标志。而在现代,随着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新的色彩文化也随之繁荣,“绿色”也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主色调,“绿色食品”“绿色资源”“绿色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建筑色彩的发展应用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会涉及到更多更广的领域之中。

2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

2.1中国“风水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风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在古代对建筑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力,可以说对中国建筑风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甚至对周边国家也有深远影响。中国“风水学”包含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哲学、美学、生态及天文地理的认知,核心为“天人合一”“顺势而为”的思想观点。大到城池、宫殿的建造,小至平民百姓的家居环境,都有风水文化的涉及,尤其在城池和宫殿的选址和建造中,古代人民相信好的“风水”可以使国富民强,而坏的“风水”会导致多灾多难,这不仅仅只是迷信说法,而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合理的建筑布局,有效利用周围环境,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如四合院的布局设计,夏天可以相互遮荫乘凉,冬天可以采光取暖,这些都是“风水文化”在建筑设计中传承的具体实例。

2.2传统人文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中国的传统主流人文思想可以分为三大“流派”: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三大思想对中国建设设计的影响表现各不相同又相互联系。

2.2.1道家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道家不同于其他的传入宗教,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更贴切中国古代人民的思想。在古代建筑中,苏州园林可以作为道家影响的代表作,在苏州园林中,所有景色取材自然,很少有人工痕迹,使整个园林突显出自然之美,完全符合道家“道法自然”的观念。而在现代建筑中,我国的国家大剧院也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虽然材料上选用的是金属和玻璃等现代建筑的元素,但在整体造型上则是以蛋形为体现形式,既有道家“圆润”之意,又有生命之始的感觉,颇有道家推崇的浪漫飘逸之感。

2.2.2儒家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儒家的新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观念是“仁”。在儒家成为正统文化之后,其提倡的尊卑贵贱、内外区别、自成方圆的理念对历代王朝的皇宫居住设计及四合院布局有较深的影响。在故宫里,太和殿作为皇帝登基大典之所,处于故宫的中心位置,以显示尊重。而四合院的布局构造中,体现的则是儒家内外有别和自成方圆的理念,由四院围合而成,高墙隔绝内外,自成一家。

2.2.3佛家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并在唐朝开始兴盛,佛教倡导清静、随心、重在领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佛教理念的体现。佛教有清心寡欲、远离尘世之念,对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设计理念有较深影响。在古代有“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的思想,早期不满朝政,退隐山林的隐士大都选择山川乡野之中,追求自己随性的生活。后来就选择在城郊甚至城中修建园林,做不闻外物的“隐士”,代表性建筑有明朝王献臣所建园林—拙政园。在建筑领域,如何能将现代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已成为我国建筑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2]。

3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

3.1传统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建筑设计,建筑材料作为房屋建筑设计的重要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首先需要深化对传统材料的传承上。以我国古代中华文明为代表的古代建筑主要以木材为建筑材料,以达到亲近自然、朴素自然的建筑美感。21世纪的今天,虽然钢筋混凝土式的新型建筑材料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导,但是也可以在主打格调中积极吸取传统材料的特点。即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建筑材料,通过简单的艺术造型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展现隐喻木质材料风格中“亲近自然”“中庸之道”的文化内涵。

3.2传统建筑元素的传承

3.2.1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尤其在建筑的设计上,格扇设计,门窗设计,台阶设计,以及吉庆图案的选用。如龙纹凤藻、回文水纹等,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可以在现代建筑中直接加以应用[3]。其中,坡屋顶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一个元素,在现代建筑中仍可以应用坡屋顶元素来增加建筑的古朴感和韵味感。

3.2.2传统元素的传承与创新对于建筑设计中应用到的图案及色彩等这些传统的元素,不仅要借鉴还要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创新,即提炼和重组这些传统元素和造型,让它们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建筑的设计审美,从而符合建筑设计美学的要求。还要依据现代的艺术手法,进行一定的抽象与拼接,以及一定程度的重构。这样,使得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新型完美的融合,提炼出最符合现代审美倾向的传统元素,在设计里体现一种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性格。例如北京香山饭店,其做法是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工艺,而纹样则按照扬州纪念堂的墙体划分进行模仿。重复的菱形窗是高度抽象的结果,这来自园林建筑屋脊上竖置的叠瓦。此外,流华池中心以小桥连接平台,与苏州博物馆的庭院设计异曲同工,也十分符合“流觞曲水”的意蕴。其借景入室的手法,对方和圆等中国元素的大量使用,使得这座现代化建筑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这种造型简单利落,协调统一,分布合理,将现代艺术的简洁明快与古典艺术的沉郁悠长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3]。

3.3建筑的框架式结构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大都使用木构架结构。这种结构主要使用木梁和木柱构成房屋的整体框架,屋檐和屋顶的重量通过梁架转移到立柱上,墙壁仅仅起到隔断的作用,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墙倒屋不塌”的谚语。这种房屋结构具有很多优势,一方面它可以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对房屋提出的各种功能要求;另一方面,这种框架结构还形成了一种在祠庙、宫殿等古代高级建筑中的独特构建,即屋檐下的一束束“斗拱”,主要是由弓形的横木和斗形木块组成,纵横交错,形成下大上小的托座,既可以起到装饰美观的效果,又可以支承荷载梁架。

4结论

第2篇

关键词:地域文化;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定位;塑造手法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Angle of regional culture of library interior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d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library in the design of indoor design orientation and moulding technique, to create with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library of the interior space.

Keywords: regional culture; The library indoor space; Design localization; Shaping techniqu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图书馆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或者一种文化的象征,反应其所在地区的文化历史及当今文化建设成就[1]。图书馆的形成和演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涉及到经济、宗教、历史变革、民族文化等,同样这些因素也都影响与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变化与发展。由此可见,图书馆的设计必然要反映所在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征。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图书馆室内设计往往一味套用国内外成功的设计模式,从空间组织、功能布局到各空间照明、色彩、材料都惊人的相似,缺乏特色和创意,单纯追求所谓的现代化,未能体现图书馆的文化属性。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就需要对图书馆的设计进行创新,以凸显具有文化价值的图书馆室内空间气氛。而其中地域文化的表现将成为图书馆设计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2地域文化的内涵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的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得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和成就[2]。从地域文化的本质来看,地域文化是以地域限定的,具有相对明确而稳定的文化形态,它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由一个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劳作以及社会历史的演进中积淀而成的。

3影响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

不同地域,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模式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些构成了影响地域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征、地方资源等方面,是形成地域文化的内在因素;二是人文因素,主要包括历史变革、民族民俗、等方面,是形成地域文化的外在因素。正是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才构架出独特的地域风貌。

具体到室内设计中,就是要尊重历史文脉传统,尊重自然和人文因素,尊重当地的生活方式、民风民俗、,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结合,批判地加以继承。以室内空间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形态、色彩、材质、陈设、材料、肌理以及空间的整体氛围表现地域性设计语言。

4 地域文化在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4.1空间形态的地域性表现

空间形态的表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具有流动性、包容性和含蓄性,并在一定方面体现了人的价值追求与文化发展的一致性[3]。不同的空间形态具有不同的情态特征,在室内环境中,这些基本要素通过不同的处理手法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心理和文化等全方位感受,它与地域、民族、功能需求有关,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各地区文化极大的差别,从而影响到建筑及各室内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性建筑,如福建的圆形土楼、北京四合院、皖南民居。

如美国奥尔斯顿图书馆慎重处理了街道与室内空间形态的关系,将内部空间划分为四条与街道平行的带,首先是图书和阅览带,包括书库、参考书及沿街的一些办公室。第二条是由阅览庭院和阅览室组成的内庭院带;第三条带由会议室和相关设施组成;第四条是馆外的停车带。

同时,不同的民族文化、民俗习惯、及审美情趣,创造出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建筑空间形态:如傣族的竹楼,蒙古族采用的帐包式住房,彝族的“一颗印”。这些不同地域、民族的典型建筑空间形态都是我们进行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时表达地域性的丰富来源。如位于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书院,利用轴线的导向和组织秩序,层层推进、逐步深入到整个书院最崇高的唯一一座三层建筑空间——御书楼,这种空间形态体现“居中为尊”的宗法礼教及湖湘文化传统的“主静”“居敬”的理学思想。内部也运用对称的布局的构图形式,使其空间形态充满了秩序感,很好的体现了中国“礼制”文化的精神。

在进行地域性设计时,图书馆室内空间形态的创造和演绎是基于现有的建筑空间特征进行的二次设计,通过对不同主题的室内空间进行深入观察和了解,利用抽象、简化的手法,进行不同空间形式、比例、尺度的变化,以及整体与局部的打散、重构等现代设计手段,将地方传统建筑结构形式中的价值观念、情感模式和行为方式的部分因素加以深入挖掘并融入到已有的空间形态中,使空间形态与地域文化相呼应,以呈现出既富有时代感又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全新设计语言,创造出丰富和谐的室内氛围。

5.2色彩的地域性表现

色彩作为空间环境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表现在人的服饰、居住环境、生活空间等方面不尽相同,对色彩同样也形成了各自的偏好和地域的差异性。

因此,在满足图书馆各功能空间的独特的色彩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文化中对于色彩的审美差异和喜好,把握色彩的地域性特征,以唤起人们的情感联想与共鸣,通过对不同民族和地域色彩的对比、类比、概括和提炼,把色彩环境的营造建立在人与空间和谐的基础之上,使色彩作为视觉符号传递所需表达的地域文化意义。

5.3材质的地域性表现

材质包含材料的外在形态、色彩、质地、肌理,是人的视觉对材料表面特征和材料一般物理属性的综合反映和综合印象[4]。不同质感、不同肌理的材料能够表达不同的表情。如粗糙的材料给人朴实、自然的感觉;质地细腻的材料给人高贵、典雅的感觉;肌理丰富的材料给人粗犷的雕塑感。传统的建筑材料多以土、木、砖、石等为主,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与运用,人们对这些自然材料的认识已不仅仅是物理属性上体现,这些材料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水融,使人们产生亲切感、自然感,在应用与表现手法上体现出这一地域的环境特征、风土风貌,都带有了极强的地域特征。

在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中,选择富有地域特色的材料用于现代空间设计中,不仅体现出生态适应性的原则,符合经济适用、环保的基本设计要求,而且可以使人们对环境产生归属感,增强情感上的凝聚力。

如哥伦比亚的维拉纽瓦公共图书馆,整个图书馆的室内外建造均就地取材,采伐自当地人工林的松树搭成透风的网隔墙及运用地方石材堆砌成坚固的堡垒状大墙,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费用的同时,使整个建筑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5.4陈设的地域性表现

在图书馆室内环境中陈设品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对于室内陈设的喜好、要求有所差异,对读者和馆员心理、阅读效果、工作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在图书馆室内空间放置具有地域性的陈设品,传达出不同历史、地域、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精神、历史积淀,使人们获得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并以在此学习为乐,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如在河南省图书馆入口处陈设的古铜鼎,作为该馆的标志性饰物,把商周古远文化融入其中,尊贵典雅,画龙点睛,一件饰品便重现了河南光辉的历史、展现了中原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中华文明发祥地这一特点。

陈设设计的地域性表现不仅要服从于整体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更重要的是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传统。陈设设计对地域文化的关照是创造思想的重要源泉,对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人性化公共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6 总结

地域文化反映的是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在图书馆室内设计中弘扬地域文化特色,利用地域文化中的特色、特点来为当代人服务,来为人们提供精神的享受,提升内在的空间文化品味,才能让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创造出健康的生态文化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