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稻种植规划

水稻种植规划

时间:2023-05-15 15:2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稻种植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稻种植规划

第1篇

关键词:高纬高寒地区;种植实验;产量测算

1 高纬寒地水稻种植

2010年,为落实吉炳轩书记关于“加快培育玉米、水稻、大豆等高产优质新品种,扩大良种覆盖,实现粮食高产”的要求,爱辉区启动了高纬寒地水稻种植实验。2011年,100亩高纬寒地水稻试验成功,筛选出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品种,黑交06213和黑交9709。为扩大水稻种植规模,打造北部水稻实验区,省水利厅通过“小农水重点县”“节水增粮行动”等项目给予支持。2012年,全区结合1211国道和311省道两侧区域优势,建设高纬寒地水稻10780亩,其中,核心区坤站村发展高纬寒地水稻6298亩,新建水稻育秧大棚136栋,引进规模种植大户4户,组建水稻专业农民合作组织2个。

2 高纬高寒地区水稻产量测算

2011年9月下旬对爱辉区高纬高寒地区早熟及早熟品种开发与节水示范项目水稻产量进行测算,测算选择了两个品种,共采集六个点,每点面积为0.9 m×1.0 m=0.9 m2。见下表。

备注:黑交06213按去杂15%计算产量,黑交9709、按去杂10%计算产量。

根据以上两个品种,各个测点去杂后的实际测算产量为:黑交06213平均亩产量1267.3斤,黑交9709平均亩产量为881.92斤。

2012年10月中旬对爱辉区高纬寒地早熟极早熟水稻品种开发与节水示范项目水稻产量进行测算。测算选择了两个品种,共采集六个点,每点面积为0.9 m×1.0 m=0.9 m2。见下表。

备注:黑交06213、黑交9709按去杂10 %计算产量。

根据以上两个品种,各个测点去杂质后的实际测算产量为:黑交06213平均亩产量为1078.32斤;黑交9709平均亩产量为837.80斤。

通过2011年和2012年两年水稻种植结果的对比,不难发现2011年的产量比2012年较高,2012年减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气候原因,水稻在抽穗杨花灌浆期间连续的阴雨天,授粉受到了影响,空壳多,产量低。②有病虫害,潜叶蝇,影响产量。③管理没跟上,返青施肥晚,没按时施肥苗发黄,插完秧就应施肥,但种植多,2011年100亩,2012年10780亩,所以管理拖后造成减产。④秋收时节雨水大,秋收收不上来,也有不少损失。

第2篇

关键词 水稻;机插;栽培技术;优势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038-02

黄河三角洲综合训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紧邻黄河入海口,所处地域属于退海之地,黄河冲击淤积平原,现有土地总面积超过7.13万hm2,是全军最大的基地之一,2013年被总部列为“全军高端农业示范点”。为加快基地转型发展,按照上级党委、首长提出的“加快转型升级,发展规模现代农业”的决策要求,近年来基地大力实施了以旱田和盐碱地改种水稻为主的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利用3年时间发展水稻种植面积5 333.33 hm2,重点布局建设1个1 000 hm2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区和2个超过2 000 hm2优质水稻种植推广区,主要分布在基地4个农业团的11个农业分场。2014年水稻种植面积2 533.33 hm2,2015年种植面积已达4 246.67 hm2, 2016年实现5 333.33 hm2的规划目标。

为提高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基地依托山东省农科院设立黄河三角洲优质水稻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在一团三分场建立了水稻博士科研工作站,加大对水稻种植品种引进试验、筛选和推广力度。建设了良种对比试验田、展示田和推广田,探索应用了机械水插秧、机械旱条播、机械旱穴播等种植模式,特别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近几年基地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较好地改变了基地水稻生产过程中一直沿用的人工移栽的传统生产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优质水稻种植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对于基地的转型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 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

1.1 机插秧苗培育

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程度高,要求秧苗基部粗壮扁平,叶片挺直,植株富有弹力。培育水稻机插秧苗是实现早育壮苗、及时插秧、战胜低温冷害、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一项先进技术,培育出适合机插的秧苗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1.1.1 品种选择。基地根据黄河三角洲的水、温、光等资源条件,主动与省农科院、东营市农业局等有关业务部门对接,依托地方信息资源优势,建立基地可靠的“良种库”,几年来先后分批引进了圣稻14、圣稻19、津原28、津原45、津原197、临稻20、盐丰47、田丰202、景丰200等超过10种分蘖力强、穗型较大、生育期适宜、抗病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试验证明,正常情况下春季温度稳定在15 ℃以上初期到秋季温度稳定在20 ℃以上终期,为水稻生长期,抽穗期日均温度应在26 ℃左右,结实期日均温度应在22 ℃左右,因此选种要根据当地水、光、温条件选择合适的早熟、中熟或迟熟的品种。产量指标应在11.5 t/hm2左右,穗粒结构有效穗数应在340万穗/hm2左右,结实率应在95%左右,千粒重应在28 g左右。大田备精选种子45~50 kg/hm2。

1.1.2 种子处理。培育机插秧苗一般分为大棚和露天2种。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利用大棚育苗,播种前应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3 d,杜绝在水泥地上晒种,以免水泥地面温度过高烫伤种子。用比重为5∶1的盐水清洗后再用清水洗净。选用一浸灵或901或其他杀菌杀线虫剂对水后进行浸种,浸种期间每天搅拌2次以上,水温在15 ℃左右的条件下,通常浸种7 d,并结合浸种剔除杂质、碎米、秕谷、残粒等,浸种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催芽,注意催芽不能过度,待85%左右的种子破胸露白时即可晒干准备播种。基地通常在每年的5月初开始播种育苗,确保在5月下旬按时插秧。

1.1.3 秧苗管理。播种后通常覆土厚度在0.5 cm以内,使用地膜覆盖。昼温控制在32 ℃以内,出苗达到80%左右,即可揭开地膜,并搞好早期通风排湿。秧苗在2.5叶左右,棚内昼温在20 ℃左右,要不分昼夜进行通风、炼苗。秧苗2叶前原则上少浇水,秧苗在2~3叶,不能缺水,又不能有积水。秧苗在3叶后要干湿交替,促使秧苗老健。秧苗在揭去地膜后要选用适当药剂喷晒,防止稻飞虫、立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秧苗在3叶左右可喷施磷酸二氯钾等叶面营养肥,确保秧苗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色绿、大小均匀。

1.2 机械化插秧

提高水稻育苗、生产、加工等全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是水稻生产技术的基本方向,为了搞好水稻种植,提高机械化水平,基地各农业团先后购置自动式插秧机、天施1354耕播机、久保田688收割机、武汉巨丰大米自动加工机、现代化育苗流水线等各类机械170余台套。从这些年基地种植水稻的实际情况看,机械化育苗、机械化耕作、机械化收割、机械化加工等环节都已比较成熟,而机械化插秧仍然是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的重要瓶颈,应当突出3个重点环节。

1.2.1 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机械插秧的重要环节,耕整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插秧作业的质量,甚至影响水稻分蘖正常发生和生长。因此,对稻田必须进行深翻、精耕、细作。为保证大田平整,基地为各农业分场都配备了临沂激光整平机,保证田面高差控制在2.5 cm以内。整理后的大田应达到沟直、墒平、软硬适中,无杂草根、硬土块、杂质[1-2]。耕整后泥浆需要沉实,并保证沙性土沉实1.5 d左右,黏性土2.5 d左右,水整后的大田要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要求插秧时水层高不过3 cm,并且要疏通配套排灌沟系,达到上水迅速、排水通畅的要求。为解决稻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问题,2014年基地争取了国家政策进行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地方和基地投入配套资金1 148万元。2014年10月开工建设,2015年4月底竣工,使部分稻田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路相通、田成网的目标。2015年4月国防农业部把基地申报的二期“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批准立项扶持,规划面积1 693.33 hm2,总投资3 450万元,计划2015年11月开工建设,2016年4月底竣工。

1.2.2 及时机插。当秧苗栽培达到18 d以上,处在3.5~4.0叶时,即可开始进行机插。机插前首先进行机械调试,先调整株距,再调整插秧深度,然后调整取秧量。操作机手在机插作业时,要选择适宜的行走路线,正确使用划印器和侧对行器,以保证插秧的直线和邻接行距。基本苗机插密度以80万株/hm2为宜。机插秧苗的标准为不漏、不漂、不倒、不深,一般插深不应超过2 cm。另外,机插时还要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杜绝起出的秧苗长时间存放,并随时检验插秧质量。对于少量边角死苗的地方需及时进行人工补苗。

1.2.3 适度用水。大田机插水稻用水要遵循科学、高效、节水原则。保证前期薄水插秧,插后浇水护苗,活水促蘖,脱水搁田,保水促花,干湿长穗。在具体操作中,注意把握在机插后,插秧4 d左右活棵后要排水露田,促进秧苗扎根;秧苗分蘖期要薄水层间歇灌溉,促进生蘖;幼穗分化至扬花期田间保持浅水层,此期间不能脱水;后期要做到干湿交替,保持田间湿润。总之在这期间既要防止田间湿度过大,发生病虫草害,又要防止用水过少而影响水稻生长与产量。

1.3 田间管理

水稻机插秧苗后,由于苗小、秧龄短、种植面积大,适时搞好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和适时收割等环节十分重要。精细的田间管理是保障水稻生长、质优高产的重要措施。

1.3.1 科学施肥。首先要施足基肥,坚持把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按照基地科研所测土配方施肥的要求,在搞好秸秆还田的基础上要施足农家肥、高浓度复合肥和碳铵,以确保基肥含纯N 120 kg/hm2左右、P2O5 80 kg/hm2左右、K2O 90 kg/hm2左右。其次要及时追肥,追肥应根据不同品种、密度、稻田土壤基础等情况,因地制宜,合理施肥,第1次追肥可结合大田除草,一般在插秧后7 d左右实施,以促进分蘖;待10 d之后,再追肥1次,以调节平衡,壮蘖争足穗。另外,穗肥施用要按照保花肥、促花肥、催熟肥等不同时期分次施用,防止短期肥力脱节,造成减产。

1.3.2 病虫草害防治。病虫草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插秧之前,要结合大田整理,使用恶草灵或丁草胺等除草剂进行封草。插秧后,由于机插稻秧苗小,大田空间大,前期以浅水层为主,特别容易滋生杂草,必须及时进行防除工作,插秧后7 d左右,选用常规除草剂,并根据草种不同,使用不同类型的除草剂。机插秧病虫害,应重点控制恶苗病、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穗颈瘟、稻曲病等,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选择不同类型的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采用生物多样性栽培方式进行防治。在水稻生长期间,要结合准确的预测预报,对症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科学施用,既要达到防虫效果又要保证食品安全。

1.3.3 适时收割。收割是田间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判断水稻黄熟期到来的标准,通常在大田稻谷有95%以上的谷粒达到黄熟即可,在收割前应及早排水干田,并选择晴天待露水干后,加快机械收割,要及时晒干扬净,尽量避免曝晒而影响米质,做到颗粒归仓[3-4]。

2 机插水稻栽培优势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近些年来无论是军队基地还是地方大型农场的水稻种植,都积极向集团化、集约化、系统化、机械化种植方向发展。对减轻从业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长水稻的丰产丰收、促进高效农业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2.1 节约高效

作为基地,人员少,土地多,耕地成方连片,农田相对集中,采用机械插秧水稻种植省时省力。基地很多分场都采用了10行高效能插秧机,每台机械日栽插面积可达到7 hm2以上,相当于超过100名农工的日工作量,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农工田间劳动强度大大减轻。无论是军队基地还是地方大型的农场,采用机械育插秧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季节性强、雇用劳动力难、受天气因素影响大、秧苗栽插质量控制难等制约因素,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了可靠保证。

2.2 确保质量

机插水稻种植与人工栽插秧水稻种植相比,一方面,能够有效保证合适的种植密度、插秧质量和插秧速度。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机插秧苗由于育苗期是在大棚内进行并采用了地膜覆盖,揭地膜后小面积防治效果好,减少了苗期病虫入侵的机会。加之机插秧实行宽行窄株,更符合水稻保健栽培的技术要求,田间郁闭度下降,通风透光条件好,湿度低,病虫害特别是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虱等发生大为减轻。同时机插秧苗的分蘖起始节位较高,扎根较深,抗倒能力强。

2.3 有利于基地健康发展

军队基地多是由原农场经过调整而来,从业人员大幅度减少,基地农田规模大和劳动力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生产在节本增效方面具有独有的优势,是当前基地或地方农场水稻种植生产的最佳选择。

3 参考文献

[1] 吴功元,周远红,李华,等.沿江地区早熟晚梗机插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9-41.

[2] 李伟,商俊丽.机插水稻壮秧培育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7(3):46-47.

第3篇

关键词:各种栽植方式;病虫害;影响;防治措施

通过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因为病虫草害导致的经济损失有30%,不同的水稻栽培方式对病害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水稻的栽培方式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水稻的研究,逐渐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来推动先进农产品的生产进程,进一步强化经济发展水平。

一、不同的水稻栽培方式

机插栽培方式。进行湿润育苗,挑选出质量优良的秧苗,运用插秧机统一栽植,这种方式插秧效率高,质量能得到保证,减少人工费用,育苗用地利用率高。

抛插栽培方式。先用容器钵体对秧种进行培育,根部带有营养土块,人工进行掰开分秧,在种植时,连带着土块采取均匀抛洒事物方式,使得秧苗落到稻田中。能够节省时间,减少人力,实施方便为后期的产量得到保证。

直播栽培方式。减少了育苗和移植步骤,把稻谷直接种植到稻田中。这对稻谷品种有要求,不能所有品种共用一种稻田。这项技术比较适合干旱地区的稻谷播种,关键就是节省时间,减少人力。

二、不同的栽植方式对病虫害防治的不同影响

1.一般的稻苗病害

稻瘟病能在不同时期危害水稻的不同位置,比如苗、叶、节等位置,损害性较大。纹枯病这种是在叶鞘上产生小斑点,后期发展成大斑点。在直播栽种方式中出现的最多。稻曲病在谷穗就容易引发病害。各种不同的栽植方式使得稻种发育的情况各不相同,天气变化、气候因素、空气温湿度都会加重稻曲病的发生。人工栽植情况较好,位置安排有所选择,空间布局合理;进行机插存在着缺陷但是发病情况也较少出现,所以稻曲病在直播栽植方式发生几率高。苗种之间太密集,空气不流通,水汽散发慢,附近环境的变化都会引发病情的加重。

2.通常的稻苗虫害

稻纵卷叶螟。在平原地区数量较少,一般存在于山地。机插方式和直播方式提高了水稻的免疫力,对于螟虫的侵害,稻苗能够有效避免。然而加上人工栽种,这几种方式一般是5、6月份,正是螟虫繁殖期,然而却使得稻苗数量急剧减少,会影响后期的稻种产量。

稻飞虱是另一种普遍的虫害。既会影响到水稻产量,还会使得水稻发生“虱烧”,导致稻种毫无产量可言。对于各种栽培方法对稻飞虱的影响进行了科研调查,对稻飞虱和它的天敌进行实时监控,得出结论,人工栽植对水稻发生病害的影响最重,机插位于次列,直播方式影响不太大。

三、对于病虫害防治的解决措施

1.先进科W的防治策略

农业生产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耕作方式,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对于种植水稻的个体户,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没有认识到科学种植的重要性,使得水稻种植效果不可观。政府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推广指导,深入到基层,向种植人员宣传科学种植方法和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种植管理期间,规范管理,合理种植,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促进苗的茁壮成长。

2.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水稻的需求量很大,全球市场都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然而和水稻直接联系的人口在日益增长,田地在逐渐缩减,使得我国在进行水稻种植时场面混乱,缺乏系统性,对田间施肥、灭虫期间常出现问题。如施肥时间缺乏合理控制,施肥量缺乏明确规定,过多或过少;对杀虫剂的任意喷洒,会给苗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影响食用安全。政府在对水稻种植进行扶持和监管时,要规范栽培方式,科学指导,加强监管力度,保证民生食品安全和经济增长。

3.推广新型科研成果

袁隆平教授被授予了“杂交水稻之父”,在我国有很多具有成效的农业科研成果,他曾提出水稻产业一直受到农机和农艺的限制,使得水稻良种不能较好地发挥效益。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没有形成相关体系,缺乏彼此协调的农业操作技术系统,水稻的种植方法、品种栽培、操作行为等和当前农机操作的标准还有很大区别。要认识到农机农艺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通过稻苗进行科研分析,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苗种健康了,免疫力就强,受到病虫害影响的可能性就会减小,就能够防止引发后续状况,因此进行科研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四、结语

政府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推广指导,深入到基层,向种植人员宣传科学种植方法和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种植管理期间,规范管理,合理种植,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促进苗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秦玉金,刘学儒,杨进.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病虫发生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2(6):123-125.

第4篇

产业政策打通公司未来市场空间

种子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当今世界各国都把优良种子的研制与推广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占领市场的重要举措。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种子产业在国内近年也呈现出市场化运作加速推进趋势,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种子产业属于国内新兴产业,中国种业真正市场化、产业化始于1999年《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的颁布实施。自《种子法》实施以及加入WTO以后,中国种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容量迅速扩张,种业产值由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08年的550亿元,随着种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的推进,未来市场容量有望达到900亿元。

据中国农业部的《水稻优势趋于布局规划(2008―2055年)》,目前全国杂交稻的种植面积覆盖率为60%,超级杂交稻的种植覆盖率尚不足30%。长江流域优势区作为籼型杂交稻的主产区,规划到2015年水稻的优质率将由2007年60%提高到70%,这必将为优质杂交稻种的推广开辟巨大的市场空间。杂交稻种市场中较具产量、品质优势的两系杂交稻中将持续面临难得的扩张机遇。

超级杂交稻种在水稻良种培育技术上处于中高级阶段,荃银高科自主研发的超级杂交稻种“新两优6号”正是切合我国水稻产业趋势,农业部2006年认定的第一批超级稻推广品种。公司从事水稻种子的研发、繁育、推广及服务已有8年历史,多年来坚持“立足安徽、面向全国、跻身世界”的战略,取得了较快速成长。公司在全国杂交水稻行业的市场份额由2006年的0.85%上升至2008年的2.21%,排名从第2 3位升至第6位。因此,公司产品还有非常大的市场上升空间。

独特优势为公司开拓市场保驾护航

主创新优势

自主创新优势是公司持续成长的原动力。其创始人之一李成荃是我国杂交水稻著名育种专家,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坚持“以科研为源头、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现有技术人员占到公司总人数的42%。公司目前已拥有99个国家级和省级审定品种(杂交水稻品种16个),其中“新两优香4”、“丰优293”等已通过部分省级审定,“新两优6号”、“新两优106”、“新优188”、“农丰优909”已通过国审,公司将于2010年着力推广新两优106。丰富的科研成果储备为公司持续增长提品储备。

三位一体式营销

我国种子行业市场营销和技术服务相对薄弱,由于农民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配套服务,企业在推广产品时经常会遇到因“良种”与“良法”不配套导致优质种予达不到预期产量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建立

“公司+农技推广部门十经销商”三位一体的良种推广和售后服务体系,由经销商向农户销售良种,同时利用农技推广中心在全国80万名的农技推广人员对农民进行田间指导,实现良种高产。如果高产栽培达标或超产,公司会对经销商及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奖励。该模式于08年开始实施,当年就与安徽省8个县区签订协议,销量平均增幅达50%。目前公司共与20个县区签订了协议,并继续扩大合作区域,为公司种子销量持续增长提供渠道保证。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开拓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已与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客户建立了协作关系。07~09年,公司国内外水稻种子市场销售齐头并进,国内种子收入由6200万元增长到09年1.15亿元,国外种子销售由2500万元增长到4800万元。

第5篇

[摘要]景东县是普洱市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水稻又是景东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本文分析了景东县水稻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措施。

[关键词]水稻;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景东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它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北端,境内国土面积为4532km,其中山区占95.5%,坝区占4.5%。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降雨量1087mm,年均日照2132h,无霜期355d,境内稻田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属典型亚热带气候,优越的地理气候环境为栽培水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2011年统计显示,全县有13个乡(镇),总人口36.2万,其中农业人口33.3万人,耕地面积47.7万亩,粮食总产量在25万吨左右。其中水田面积13.7万亩,占耕地面积28.8%。水稻是景东县栽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全县人民生活的主食,水稻生产直接影响着全县人民的温饱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从粮食安全出发,水稻生产愈显得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景东水稻生产的现状使人担忧。提高水稻单产,提高水稻品质,进而增加效益。对于促进景东县的水稻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一、景东县水稻生产现状

1.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种植水平低

近几年来由于经济产业的发展及各种原因,水稻的种植面积逐年的减少,单产不稳定,据统计,2011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1.5万亩,比2010年减少0.33万亩,减2.8%,比前三年平均面积11.8万亩,减少0.35万亩,减3%;总产量5.0599万t,比2009年4.8979万吨,增加0.162万t,增长3.3%,比前三年平均产量4.8514万t,增加0.2085万t,增长4.3%;平均单产441.2kg,比2010年4151kg,增加26.1kg,增长6.36%,比前三年平均单产410.4kg,增加30.8kg,增长7.5%。目前景东水稻生产水平低,很大程度上增加产量要依靠增加面积来实现。

2.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甘蔗种植面积3,2148万亩,蚕桑种植面积4,846万亩,烤烟种植面积7,006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817万亩,分别比2009年增加的种植面积是甘蔗0,2802万亩、蚕桑0,3839万亩、烤烟1,0383万亩和蔬菜0,2352万亩,增长率分别是8,7%、7,9%、14,8%和6,6%。随着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水稻面积逐年下降。

二、存在的问题

1,作物争地矛盾突出

各级领导忙于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因此出现了甘蔗、蚕桑、烤烟等经济作物争占水田。据统计,景东县2011年比2010年新增甘蔗地0,2802万亩,桑园0,3839万亩,烤烟播种面积增,加了1 0383万亩,在这些地块中,近1/3的是由水田改造而成。其它一些水田被建造房屋和国家征用。从统计数据可看出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在减少,单产不高,按这种趋势,水稻生产将出现危机,粮食会出现紧缺现象。所以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是极为紧迫,重要的一件事情。

2,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

景东县具有低纬、季风、垂直气候三大特点,由于地形复杂,地势差异大,年降水分配不均匀,形成明显的干湿季。另外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水库,坝塘、沟渠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风调雨顺增产点,遇灾就减产。干季又正值水稻的育苗移栽期,水分供应不足,水稻就不能按时移栽,因此制约了水稻的生产。

3,种植水稻效益偏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目前稻米价虽有所提高,但与种植其它经济作物比较,种植水稻效益仍然偏低,种植考烟每亩经济效益2400元,蚕桑每亩经济效益2200元,种植水稻每亩经济效益1200元,种植马铃薯每亩经济效益200元。加之市场波动,米价不稳,农民种水稻的积极性不高。

4,农资及水稻种价格涨幅较大,加大了种植水稻的成本

近几年来,农资价格呈直线上涨趋势,增大了水稻生产投入成本,影响了农民种水稻的积极性,有部分农民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成本投入不足,导致单产产值不高,总产量提不上去。稻种价格每公斤是30~60元,尿素每包是85~120元,每包40kg。配方复合肥40公斤每包是120~156元。每亩水稻生产成本在800~1000元。

5,劳动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差

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家务农的劳动力日益减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大多是一些老年人和妇女,他们文化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差,水稻增产受到极大限制。

三、发展对策

1,提高认识,加大行政力度

提高认识就是提高各级领导及农民对水稻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及解决人的积极性的问题。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忙于结构调整,发展经济作物,水稻效益低,农民看什么价格好,就种什么,这样,所以出现了大量粮经争地问题,水稻生产出现危机,为解决水稻生产安全。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水稻生产的领导力度,大力宣传发动,并及时的发放良种补贴及相应的物资;完善水稻生产政策保障机制,确保农民种水稻能增加收入,以此来调动农民种水稻的积极性,重新掀起“积粮”热潮,才能更好的实现高产创建的顺利实施。

2,切实保护水田,稳定水稻面积,确保水稻粮食安全

一是要合理规划非农田地,尽量少占水田,加大农业开发力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二是加大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兴修农田水利设施;三是调整经济产业的比例与水稻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从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节本增效为原则来保证水稻的生产安全。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努力加大农民特别是农村能人的培训,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增强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本领,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同时,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再教育,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产业化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4,水稻主要种植技术措施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2012年我市种植业生产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品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增加效益。推广普及应用农业新技术和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推广普及高产的良种,推广普及超级稻、优质水稻、优质双低油菜、优质棉花、优质旱杂粮,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二、主要目标

2012年规划粮食播种面积82万亩,总产33万吨。水稻42万亩,其中早稻10万亩,中稻20万亩,晚稻12万亩。夏粮26万亩,其中小麦23万亩,秋杂粮14万亩,其中玉米7万亩,大豆2万亩,红薯、马铃薯5万亩。

规划棉花种植面积22万亩,总产22000吨。

规划油料播种面积33万亩,总产5.4万吨,其中油菜31万亩,芝麻1万亩,花生1万亩。

三、主要措施

一是扩大种植面积,充分合理利用土地。粮食种足82万亩,油料作物种足32万亩,棉花种足22万亩;

二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水稻推广广两优476、广两优香66、新两优6380、珞优8号等;油菜推广华油杂9号、12号、15号、中油杂13号、中双9号等。花生推广中花6号、中花5号、中花4号;棉花推广品种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鄂杂棉10号F1、鄂杂棉26号F1和中棉所系列等杂交抗虫棉系列;大豆推广中豆30、中豆8号、鄂豆6号、7号等。杂交水稻种植面积37万亩,优质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

三是加大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的力度。油菜应用秋冬发栽培技术30万亩,推广优质油菜保优高产综合技术措施,扩大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应用面积,扩大水稻旱育保姆、旱育秧旱育抛秧技术应用面积。扩大水稻机插秧、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应用面积。着力推广优质稻保优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扩大高产高效模式应用面积。积极推广超级杂交油菜—超级杂交水稻、油菜“一菜两用”、油菜—杂交稻—秋马铃薯、西瓜(甜瓜)—优质晚稻、优质油菜—优质早稻—优质晚稻、油瓜稻、芋芋稻、地膜花生配晚杂、玉米配晚杂、蔬菜配晚杂等高产高效模式。棉花应用杂交棉、两膜早苗,宽行稀植,肥促化调,大搞间作套种。

四是推广应用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技术,推广应用化学除草技术。

第7篇

[关键词]绿色水稻;可持续发展;问题;方案

近年来,我国民众的生活日益富足,对食物的需求更加注重绿色、健康元素的摄取。在一些经济发展快,消费水平高的地区,农产品消费市场已呈现出对绿色、优质、健康的农产品需求扩大趋势。另外,从国际大环境来看,绿色、优质农产品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稻米质量及其安全性之间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本文拟对八五七农场绿色水稻种植进行深入剖析,以求证出绿色水稻能够对抗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所在。

一、八五七农场绿色水稻发展现状

1.区位优势。八五七农场北临穆棱河、东临穆兴水路、南有红领巾水库和小兴凯湖,区域内与周边由人工林和生态林,水系与林地调节了农场特有的小气候。辖区内没有大型污染企业和污染单位,大气环境和自然条件良好。农场环境质量达标,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下水环境没有被污染,符合国家三级标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炉渣、医疗垃圾处理率100%。

2.绿色水稻种植概况。利用良好的自然优势,八五七农场大力开发绿色水稻种植,2007年,批准建成规模是15万亩的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基地建设情况第六管理区2.5万亩,第七管理区3.0万亩,第九管理区2.1万亩,第十管理区3.7万亩,第十一管理区3.7万亩。在近几年建设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上,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生产措施,促进了基地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基地水稻平均单产624.5公斤/亩。

二、绿色水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所在

1.食品安全价值。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粮食安全稳定,是维持国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保护国家安定,维持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我国很多地区种植稻米的环境受到工业“三废”的污染。不光如此,很多种植户为了粮食高产,仅凭借着种植经验喷洒的农药、化肥,最终导致存留在水稻上的硫、磷、铜、汞、镉等重金属严重超标。然而,绿色稻米的安全、健康、营养的原因就在于它从生产、加工、运输、储藏到消费的全过程都执行严格规范标准和监控,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完全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的需求。

2.社会经济价值。使用绿色稻米加工出来的产品与普通的产品相比在营养成分、健康因素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备受消费者追捧。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发达国家的绿色食品工业已相当于种植业产值的3-5倍。绿色食品在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开发潜力都十分巨大,它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特殊产业,有极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农场粮食加工企业达到日处理稻米200余吨,年生产能力6万余吨的规模,销售网络遍及长沙、昆明、深圳、成都、西安、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有效地带动了绿色水稻种植的稳健发展。加工产业的崛起,带动整个稻米加工产业链的经济发展,同时,为农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进一步完善有重要意义,农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3.生态环境价值。

(1)种植绿色水稻提高土地利用率,低洼地改造,低产田变成丰产良田。为了使洼塘地变成良田农场实施一系列治理措施,增加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增强种植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2001年至2010年十年之间先后完成了朝阳渠首橡胶坝工程、湖水北调工程、朝阳灌区干渠工程治理、小兴凯湖北灌区田间配套工程治理、新改水田配套、低产田改造工程,兴凯湖灌区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等工程。在水田开发中,农场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通过实施“湖水北调”工程,改地下水灌溉为地表水灌溉,尽量减少地下水开发。新改水田9333公顷,提高土地利用率,变废弃土地为良田。彻底改变了低洼地不打粮的状况,实现了以稻治涝,以稻致富。

(2)农业生产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经过实践调查得知,普通水稻生产中存在人为破坏水稻质量的问题,导致水稻品质不高。化肥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以产量目标为主的农业生产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绿色水稻的种植与开发着重强调以资源与环境的平衡关系来逐步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农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保护环境,夯实农业基础,建设了集农业观光、绿色大通道及各作物示范区、高产创建区、科技观摩区三位一体的绿色生态农业展区。建设了6站、8站等高标准展示观光台2个,对展示八五七现代化大农业取得的成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建设小科技示范园区及高产创建核心区7个,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展示效果。展区的建设使绿色水稻的生长全过程“曝光”在消费者的视线之内,这样消费者才能买着舒心,吃着放心。

三、绿色水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及解决对策

1.存在的突出矛盾。

(1)农业生产物资的使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绿色水稻种植过程中必须远离环境污染,才能保障稻米的健康品质。农药、化肥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农业物资,在用量和用法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没有技术人员指导自行使用农药化肥可能会导致土壤资源污染,使土地环境遭到破坏。喷施农药能够快速有效的控制病虫害。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全世界粮食的损失达到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如何能挽回大量的浪费,农户们首先想到的是使用农药,它能够控制病虫害和杂草的生长,提高水稻亩产。如果化肥、农药的使用不适当则会对水稻原生态生长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因此农化物资使用不当同提高产量之间存在矛盾。而且,使用农药灭草、灭虫只是短效的遏制住它们对稻田的危害,如果长期使用同种农药会使虫、草产生抗药性,反而更加难以控制病虫害。再次,灭草、灭虫时,往往也会将一些有益的昆虫、植物杀灭,或者是农药的毒害性破坏了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水稻田中物种的减少,不利于水稻的生长,更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2)生产绿色水稻的形势需求同种植户观念落后之间的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前发展经济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水稻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绿色水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具有实际意义。绿色水稻从种子培育到成熟收获,要经过若干耕作环节,每一环节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细化管理作业,这样种植出来的稻米才能符合绿色水稻生产的要求。然而一些种植户观念守旧,不愿意种植经济前景好,效益高,品质佳的健康绿色水稻。他们并不是没有先进的农机设备而是认为种植绿色水稻费时费力投入大,虽然价格好但是成本高,所以一些种植户并不看好植绿色水稻的经济效益。然而这种观念阻碍其自身发展,观念落后同当前生产绿色稻米的需求之间构成矛盾。应当对广大种植户加强标准化业务知识的培训,普及绿色水稻种植知识,以科技入户为依托加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力度,通过这种宣传引导方式更新观念,引领种植户以可持续发展为举措化解矛盾冲突。当前我们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是15万亩,基地水稻平均单产624.5公斤/亩。然而我场水稻总面积近54万亩,占总耕种面积的三分之一还不到。如果扩大种植规模,基地面积达总耕种面积的一半以上,使更多的农户增产增收,农场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2.解决对策。经过综合分析,以上矛盾的出现存在两点原因。首先,种植绿色水稻成本较高与效益不成正比,投入大产出少,回报率低。其次,种植户整体环保意识不强,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污染生态环境的现象。再次,种植户对绿色水稻认知较少,缺乏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支撑,缺乏维护生态完整性和生产绿色安全食品的科学理念。具体措施如下:

(1)广泛推行新的农业技术,以科技带动绿色水稻增产增收。保守的生产方式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农业物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解决灾害问题。与种植普通稻种和保守的种植方式相比,绿色水稻的种植优势在于严格控制农业物资的使用量,精细化管理,密集型的种植方式会将原本粗放型种植方式的风险降到最低。农场选出科技意识强、种地水平比较高的种植户为科技示范户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能认真落实各项技术措施,特别是带头试验、示范新技术。实施政策优抚,对他们重点扶持、服务,如最低价格提供新农药,化肥,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地号进行技术指导,培养出标准的样板户,总结他们的经验,在全场推广。另外在科技园区加大新技术试验、示范力度,以示范园区、带动示范带,最终达到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全面发展的示范目的。

(2)强化正确的环保观念,充分认识农业环境的破坏对我们的危害。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把农业发展、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农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环境破坏和污染,置农业发展于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之中。良性循环有效促成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完善的和谐统一,这一观点应该落实在水稻生产的每一环节,绿色稻米的生产更多的是需要多方努力配合,共同建设纯净无污染的水稻生产加工线,才可将稻米食用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与普通稻米相比,绿色稻米强调其产品出自优良生态环境,优良的生产环境和无污染的加工方式使得绿色稻米的自身营养、健康价值更加丰富。绿色水稻可持续发展,种植环境是否健康是根源。为了不追本逐末,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农业经济的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更多更广的施用有机肥、生物肥料,继续倡导秸秆还田提高稻田生长力。还要研究低毒、无毒、低残留的农药或者使用生物农药来抵抗病虫害,从而保障稻米品质和食用安全,以及水稻生长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

(3)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品牌战略,多重举措推广绿色稻米。绿色稻米的种植生产工序使它的品质与其价格成正比,价格偏高,使普通消费者望价止步。目前,绿色稻米并没有占据大量市场份额,但以其自身优越品质能够引领绿色消费潮流。在区域范围内培育有实力的企业做足商品质量做大商品规模,生产出能够获得更多普通消费认可与支持的稻米,树立起叫得响的绿色稻米品牌,增加商品附加值提高种植户收入,缩小消费者与绿色稻米之间的距离。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出台更多明确的、可实施的政策以及资金扶持项目,对开发绿色食品实行补贴,对税收、开发绿色通道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对绿色食品的发展起指导、示范作用,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发绿色食品。

综上所述,八五七农场在绿色水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中占据先天优势,同样也存在发展与环境保护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如何深刻理解内涵,并探索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途径,明确落实可持续战略部署的相关机制将成为解决矛盾症结的关键所在。绿色水稻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就是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如果我们将“绿色水稻可持续发展”一组词划分开,绿色水稻,是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结果;而可持续发展是绿色水稻种植的必要途径和方针;两者相互统一,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三元,张俊国,金京德.绿色优质水稻

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J].吉林农业科学,

2006年第03期:13-16.

[2]董鹏,陈志华.我国绿色食品战略选择

及对策建议[J].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

第04期:11-14.

[3]邵颖.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现状[J].

吉林农业:2011年第11期:23-25.

[4]梁志超.国内外绿色食品发展的历程、

现状及趋势 [J] . 世界农业, 2002年第

01期:10-12.

[5]刘炳友,景国臣,赵桂芬.黑龙江省绿色

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年第2期:

20-21.

[6]田奉俊,赵世龙,朴燕,吴用男,胡刚, 薛

凤华, 吴用郁. 对我水稻可持续发展与

对策的理性思考[J].中国作物学会2005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05年第3期 :

86-90.

第8篇

    1影响水稻种植大户应用节约型低碳农业技术因素的理论分析

    水稻种植大户对低碳农业技术的需求受农户自身因素、生产环境因素、经济和外部政策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本文假设影水稻种植大户响影响应用节约型低碳农业技术因素有以下3类:

    (1)农户基本特征

    农户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户主的文化程度、农户的性质、是否外出打工。从理论上说,户主的文化程度与其技术应用行为呈正相关,决策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技术学习能力越强,对相关技术的掌握和了解可能越全面,因而应用新技术的可能性越高;就农户的性质来看,本研究将稻农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稻农,另一类为科技示范户或村干部,作为科技示范户或村干部可能拥有比普通稻农更多的社会资源来优先获得和掌握新技术;农户外出务工可能会拓宽其视野,增强其对新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同时由于外出务工很可能会提高收入,因此其对新技术的投资具备一定的资金积累。

    (2)农户生产特征

    本文研究的农户生产特征有土地种植规模、家庭经济收入和土地所在地的地形。土地种植规模是影响农户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规模成本递减的原理,一定规模的耕地面积会降低农户投资农业科技的成本,从而学习和采用新技术的需求越强,农户规模偏小会阻碍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但也有研究发现只有当农户家庭耕地自有面积超过一定规模时才会实现规模成本递减,进而成为影响农户科技投资的因素[15];种植土地由于地形的差异会导致稻农在应用技术时的基础设施、信息的通畅条件等不同,进而影响到农户的技术行为。

    (3)农户技术应用的政府政策环境

    由于低碳农业技术具有正外部性、农户应用新技术的困难,因而在推广低碳农业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这种支持既有资金也有制度的扶持。

    2影响水稻种植大户应用

    (1)调查数据显示,样本农户中有63.70%的农户只有初中文化,20.98%和2.97%的农户分别具有高中和中专及以上的文化水平,12.39%的农户只有小学文化。从年龄来看,49%的户主在41—50岁之间,另外处在30—40岁和51—60岁的户主分别为22%和24%;另外样本农户中有24.51%的农户是更容易接触到新技术的村干部或科技示范户,有6.28%的农户具有外出务工经历。

    (2)从农户的生产特征和政策环境来看,样本农户的土地种植规模、家庭经济收入的平均值分别为201.69亩和17.67万元,有59.14%农户的土地位于平原地带;在被调查的农户在采纳低碳农业新技术的过程中接受过政府支持的占比达到了66.39%。4.1.5回归结果与分析。根据上面的实证模型,本研究运用Eviews6.0软件对1069个样本进行Logit模型估计,结果见表2。从模型结果中的赤池信息量、施瓦茨信息量以及平均最大似然值看,模型的整体效果良好,检验结果LR值为65.62,在1%水平上显着;模型的McFaddenR2值为0.059,由于样本是横截面数据,所以模型的估计结果是可以接受的。根据估计结果,除土地所在地地形系数不显着外,其他系数达到了较高显着性水平,农户应用低碳农业技术的行为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第一,户主文化程度变量在1%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着且其系数为正。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对低碳农业技术的需求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农户获得、使用和掌握新技术。但是总体来看,在已经应用低碳农业技术的266户农户中,由于整体文化程度偏低,知识水平不足,导致现代生产要素在传统生产应用中的低效或无效,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传授心得科学配方施肥时,农户掌握得慢或不能完全掌握,导致滥施化肥、农药等现象常有发生,在应用了技术的226户农户中48.9%的农户在应用技术后认为其对生产经营效益的作用不显着。

    第二,农户性质变量和是否外出打工系数在1%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着且为正,说明科技示范户或村干部比普通稻农在技术的获得和使用上更具有便捷性,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无论村干部由于其政治地位的特殊性而更容易获得政府或企业的技术支持,而科技示范户由于其本身的经济实力强、能力强而成为技术应用的先锋代表;外出务工能够起到开拓农户视野,提高其对应用新鲜事物如技术的认知能力,进而有助于农户在生产中采纳新技术。

    第三,农户规模变量系数在1%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着且为正,说明种植规模越大越有利于降低新技术应用的成本,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土地地形变量的系数为负,但不显着,说明地形差异对江西水稻种植中低碳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影响不显着,原因可能是调查的农户种植规模都在50亩以上,其耕地的地理位置都不会太偏,或因达到较大规模而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因而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显着。

    第四,政府的政策支持变量系数在1%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着且为正,说明政府的低碳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发挥了作用,这些政策包括制度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已应用了低碳农业新技术的226户农户中,有74.56%的农户获得过政府的支持,76.2%的农户对政府的技术推广政策满意或非常满意。由此分析可看出,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是以政府推广体系为主,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其他技术服务主体的服务功能还未能建立完善起来的问题。

    3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3.1主要结论

    (1)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助于低碳农业新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但水稻种植大户总体的文化水平偏低,不仅制约了农户对技术的有效需求,而且还影响了低碳农业技术的应用效果;同时外出务工具有拓宽农户视野的作用,说明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培养都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技术应用能力。

    (2)土地经营规模在低碳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中同样存在规模经济效应。

    (3)政府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主体,但另一方面暴露出其他服务主体还未能有效发挥服务功能。

    3.2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以农民职业培训为主的农村教育,努力提高水稻种植大户的教育水平,以提高农业新技术采纳比率及其利用效率,减少农业资源的投入,提高水稻生产的技术水平程度。同时重视在农村高中教育,尽快将免费义务教育延伸到农村高中或职业教育,此外通过短期培训、科技讲座、函授等方式,通过示范引导、进村式品种技术推广等多种手段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利用各类传播媒介,为农户接受和掌握新技术提供常态化的平台和服务,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充分发挥科技对粮食增产的支撑作用。

    二是把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作为推动水稻生产技术进步的基础条件,引导农户家庭经营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例如鼓励农户采取联合与合作、与涉农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方式,采取政府引导、能人带动的方式,利用市场机制等诸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土地流转规范运行,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家庭农业经营体制,大力提高水稻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

第9篇

关键词 优质稻米基地;立项依据;建设目标;管理方式;技术方案;效益;大中农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093-01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外市场对优质稻米的迫切需求,水稻生产目标由保面积、攻单产向保优质、创高产转变。大中农场坐落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大丰市境内,中心位置东经120°39′8″,北纬33°8′4″,土壤发源于江淮冲击母质,质地砂壤-轻壤,有机质含量2.02%,是国家大型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有机大米生产基地、江苏省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江苏省第2批科技型企业。近年来,大中农场紧紧围绕“优化品质、提高单产、开发品牌、壮大产业、增加效益”的思路,重视优质稻的生产和开发,努力发展优质高产、安全高效、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优质稻米“产—加—销”模式[1],以提高经济效益。

1 立项依据

根据国家关于优质稻米产业政策,结合《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精神,以及“江苏省优势农(渔)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0—2015)”中提出的优质稻米产量、品质等发展要求,大中农场在2010—2020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利用5~10年时间建成666.67 hm2绿色优质稻米产业基地,稻米质量全面达国标二级以上,产量水平全省领先。

2 建设目标

面积指标:项目区优质稻连片种植666.67 hm2以上。产量指标:确保项目区水稻单产达到10.5 t/hm2以上,力争实现11.25 t/hm2。品质指标: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以上。效益指标:水稻效益达1.95万元/hm2以上。技术指标:绿色无公害普及率达100%,药物残留低于国家标准。

3 管理方式

大中农场集体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实现“六统一”管理体制,即统一产品经营、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作物布局、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机械作业、统一劳动定额。

4 技术优势

近年来,大中农场推行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统防统治技术以及水稻生产全程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现有农业技术人员126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8人),与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得大中农场稻麦生产水平名列江苏省前茅。

5 技术方案

一是选择优势品种。选择迟熟中粳品种淮稻13号、宁粳5号、武运粳24号等为项目区主栽品种;二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和生物有机肥;三是制定优质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规范,运用新型无公害基质培育壮秧,秧苗期全程用无纺布覆盖;四是大田做好移栽前封闭化除,分蘖期尽量少用或不用除草剂;五是进行干湿交替水管,促根壮苗,少施农药和化肥,收割前30 d禁止施药;六是适期收割,利用新型3518收割机收割,保全稻粒完整;七是启用粮食烘干线,快速烘干,防止霉变;八是适度仓储,及时生产,尽快销售。

6 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

一期规划面积666.67 hm2,按照水稻产量10.5 t/hm2、出米率70%、大米单价5元/kg、稻壳单价0.26元/kg、麸糠单价2元/kg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为2 565万元。减去水稻成本1.2万元/hm2,稻米加工销售成本0.2元/kg,销售利润可达1 625万元,效益24 375元/hm2。

6.2 社会效益

优质稻米基地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要求相一致,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独特的示范带动作用,对周边地区优质水稻种植具有显著的辐射作用,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学习培训等手段,提高周边农户、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促进周边农村的水稻种植水平,提高水稻单产和效益,带动农民增收。

6.3 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依靠种植优势品种,依托科学的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通过促进水稻植株个体的健壮夺取高产,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有机肥,避免了生化农药和肥料的滥用,显著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了农产品的药物残留,避免了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2]。

7 结论

大中农场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大丰市,具备建设优质稻米基地的自然条件;年产粮7万t,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元,农业利润超8 000万元,具备建设优质稻米基地的经济条件;承建了江苏省沿海地区良种繁育与推广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拥有先进的精米加工流水线,配套的烘干仓储设施,具备建设优质稻米基地的技术条件;实现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3],水稻全程绿色无公害管理,日常管理实现“六统一”,生产过程绩效管理,稻麦种植机械化率100%,秸秆还田率100%,水稻优质化率100%,具备建设优质稻米基地的管理条件。“碧绿”牌精米为盐城知名商标、盐城名牌产品、中国粮食协会放心米,在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具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具备建设优质稻米基地的市场条件。综上所述,大中农场完全有能力建设好万亩绿色优质稻米产业基地[4-8]。

8 参考文献

[1] 胡坤,项喜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分析[J].农产品加工刊,2011(1):100-103.

[2] 曾洪玉,唐宝国,蔡建华,等.秸秆还田对耕地质量及稻麦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1(4):499-501.

[3] 张燕.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14

[4] 于新民,刘德还.大中农场农科所常规粳稻生产实践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2(4):133,135.

[5] 苏祖芳.加强水稻种植基地建设,发展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J].耕作与栽培,2004(5):6.

[6] 许立,金连登,朱智伟,等.有机稻米基地建设及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简述[J].中国稻米,2003(6):41-42.

第10篇

来源:__镇 时间:__-03-12 【字体:大 中 小】

各村(社区)委员会、内设办、站、所:

《__镇__年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粮食生产工作分片包干责任表

__镇人民政府

__年3月10日

__镇__年粮食生产工作方案

粮食生产事关国计民生,确保粮食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做好我镇粮食生产工作,确保实现“遏制季节性抛荒”工作目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及相关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遏制耕地季节性抛荒的总体要求,以“四个一律”为抓手,重点推进早稻生产,发展绿色优质水稻,扶持种粮大户和新型农业生产组织,促进粮食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构建适合于新形势下我镇粮食生产格局,确保实现全镇粮食“扩面增产”的目标。

二、工作机构

顾 问:__

组 长:__

副组长:__

雷建军 __

成 员:各站、办、所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镇农业办,由王振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重点

1.坚决遏制耕地季节性抛荒。在抓好遏制耕地年度抛荒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早稻、再生稻或其他作物,确保复种指数达到“2”。凡春季没有种植油菜的(包括油菜种植无收成的)都要求种早稻或其他经济作物。覆盖率必须达到95%以上,不允许出现人为因素造成“光板田”的季节性抛荒现象。

2.大力恢复早稻种植和推广再生稻种植。一是要做好杨潭农调点双季稻种植工作。二是要建立好早稻生产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促进早稻生产的恢复。三是要继续推广再生稻种植,通过“种一收二”,确保粮食产量的增加。

3.大力扶持种粮大户和新型种粮组织发展。发展种粮大户和新型种粮组织,是面对当前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有效措施,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举措。要通过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培育有科技文化素质的年轻新型农民,适当规模经营,确保土地有人耕作,粮食有人生产;鼓励种粮大户和新型种粮组织拓宽经营范围,向周边农户提供有偿服务。

四、工作措施

1.责任划分。按照党政领导包片、联村办公室包村,村(社区)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模式,强化责任划分。镇农业办负责全镇粮食生产工作的组织、督查、考核、协调。镇财政所负责粮食生产资金组织及粮食生产补贴发放工作。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技术指导,协同农业办做好杨潭农调点、早稻生产示范点建设、相关数据统计工作。

2.政策引导。一是按照上级文件落实好粮食补贴政策。严格落实“谁种粮谁得补贴,种多少补多少”的规定,由耕种者获得耕种土地的政策性补贴资金,并收获所种农作物。对年性抛荒的耕地一律取消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粮种补贴、双季稻补贴等资金;对季节性抛荒的耕地要扣减50%以上的有关补贴。二是对抛荒耕地一律收回。既未种水稻,又未种其他农作物的耕地,界定为全年性抛荒耕地;全年性抛荒耕地由村(社区)、组予以收回,重新发包,恢复耕种。

3.政策扶持。对连片种植双季稻面积(以粮食补贴面积为准)达50亩以上,签订3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且拥有耕田机、收割机等设备的种粮大户和种粮组织,经验收核实后,镇政府按照每亩50元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4000元。同时优先考虑__年水利建设项目的安排。

4.严格考核。一是镇农业办要根据各村(社区)的具体情况,规划粮食生产布局,并督促各村(社区)落实。二是要严格按照“四个一律”规定,严格考核。即对认定为抛荒的村(社区),镇政府一律不安排相关项目和经费支持,市财政按5万元/村的标准扣减下拨 的村级运行经费;没有认定为抛荒的村(社区),但按照规划存在抛荒情况的,按季节性抛荒500元/亩、年度性抛荒1000元/亩的标准扣发该村的工作经费,直至扣完为止。同时,每抛荒1亩耕地扣村级当年农业目标考核分0.2分。对因工作不力,出现耕地抛荒达到5亩的,要追究支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责任。三是对认定为抛荒的村(社区),联村办公室按照季节性抛荒3000元、年度性抛荒5000元,扣罚工作经费;没有认定为抛荒的村,但按照规划存在抛荒情况的,按照季节性抛荒500元/亩、年度性抛荒1000元/亩的标准扣发该办公室工作经费,直至扣完为止。

五、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3月7日-3月15日)。主要任务是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议,村(社区)要开到小组一级。

2.早稻及再生稻生产(3月16日-5月10日)。主要任务是落实早稻及再生稻种植工作,收割油菜,要求早稻在清明前下种。

3.中稻生产(5月11日-9月20)。主要任务是落实中稻种植工作,要求在6月20日前中稻要移栽完,9月20日前收割完毕。

4.冬种油菜(9月21日-次年5月1日)。主要任务是落实冬种油菜种植,要求在10月20日前播种完毕。

第11篇

【关键词】 水稻 粮食作物 机械化

1.进一步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

1.1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水稻是舒兰市种植面积最大,单产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对水稻种植,保障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确保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水稻产量,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机械收获可减少损失3%~5%,低温干燥可减少霉烂损失4%以上。同时,机插育秧田利用率比常规育秧提高8~10倍,可以大幅度节约耕地。

1.2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是稳定水稻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水稻生长发育的一生环境和技术措施的要求复杂,耕作栽培制度细,生产环节多,季节性强,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农民劳作辛苦。我国种植水稻的农户有1.58亿户,约占农民总数的60%。水稻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数量增多,很多地方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短缺问题已经显现,争劳力,抢农时的矛盾日趋尖锐。尤其是水稻插秧和收获季节人力短缺问题更为突出,为此急需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

1.3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重要因素。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与农业装备技术的相辅相成,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改变水稻传统生产摸式,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且能够促进农村享受现代工业文明成果,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2.加大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工作力度

2.1 舒兰市位于吉林省的东北部,地处长白山区张广才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貌条件优越,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以“林茂粮丰”而著称的农业县级市。全市总幅员面积4557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2.8万公顷,其中水田5.8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45.3%,水稻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的60%。水稻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第一。然而,舒兰市的水稻机械化生产发展却严重滞后,极大地影响了全市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使舒兰市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缓慢有以下几点:

2.1部分地方和农民对水稻机育、机插、机收认识不到位,因循守旧,心存疑虑,还在等待观望。

2.2土地分散经营,小规模、小地块难以发挥机械化作业水平。

2.3宣传示范推广力度不够,投入少、包括资金、设备、手段等。特别是乡镇一线推广人员,条件艰苦,缺乏资金,手段落后,技术水平低,难以满足大面积推广的要求。

2.4完全机械化生产并没有满足当地的农业技术要求和生产模式,特别是育插秧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选择机具是关键,要求既能适合当地的生产要求,又能适应农民的经济条件。

2.5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任务、速度完成情况不平衡。有些地方政府重视不足,有的受天气、技术以及资金等因素影响,促使水稻机械化发展落后。

2.6水稻生产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化服务功能差且程度低。

3.全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

3.1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资金投入,为技术推广提供组织和政策保证。

3.2做到农机、农艺技术相结合 建立农机和农艺部门的合作机制,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建立水稻生产机械化专业技术规范体系,确保标准化生产。

3.3要做到以点代面,典型示范带动 建立机械化示范基地,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基层农机合作组织为重点,建立示范点,引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以示范基地、示范户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推广。

第12篇

一、钱场镇基本情况

钱场镇是京山县南部门户重镇,处在大洪山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丘陵地貌,版土面积215.2平方公里,辖25个村(场),6724农业户,2.8万多农民,耕地面积6.9万亩。早稻种植面积3.2万亩,中稻种植面积3.1万亩,晚稻种植面积3.4万亩,全镇全年水稻种植面积9.7万亩。获“全国万亩水稻机插秧核心示范区”,获“荆门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

二、钱场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利好因素,各级党委、政府“强基础,重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决策引导,从到是农村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时期,从小型手扶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到手扶式插秧机,钱场镇的农业机械拥有量有了跨越式发展。截止6月底,全镇插秧机从的70台增加到今天的560多台,钱场镇的插秧机保有量在全省乡镇中是位居第一。全镇现有大型联合收割机165台,大型旋耕机135台,小型手扶拖拉机(配套小旋耕器)多台,现有排灌台(点)1200处,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5.6万千瓦。全镇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全镇小麦机收率达92%,早稻、中稻机耕机整率达93%,早稻机插面积达1.9万亩,中稻机插面积达1.3万亩,机插率达51%。全镇上半年机械作业平均率达78.6%,水稻生产主要环节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

三、钱场镇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农业机械利用率低,农机具维修保养不到位。

“有机户无田种,无机户种田难”。这种现象使得农机具的利用率不高,建议鼓励无机户把农田“托管”给有机户,推动土地流转,让农机大户变成种粮大户,让有产业的农民不再为自己的几亩田操心,轻装上阵,专心自己的产业。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农机具没有得到很好的维修保养,在农忙正准备作业时“趴窝”,也降低了机械利用率,建议农业机械销售商增加售后服务,特别是享受国家惠农补贴资金的农机具,不是“一卖了之”就完事了。

2、农机合作社的社会效益不强。

钱场镇现有“亲农”、“源发”、“银华”等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但合作社社员一般都是单兵作业,个人结算,各自为战。合作社战斗力不强,凝聚力不够,制度不完善,建议本着农机户自愿,组建有特色、小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托管”、“代管”本组、本村的闲散田为主,实行规范化、规模化农业机械作业,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国家农机购置惠农补贴指标太少。

因国家政策的利好因素,加上大型收割机4-5年就要淘汰,所以现在农村购买各类农机具的热情持续高涨。以今年第一批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例,全镇有48位农户申请购买大型联合收割机,而落实享受国家惠农政策购买大型联合收割机农户只有20人。建议向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倾斜农机具惠农补贴政策,实行“普补”,以实际购机、实地作业、服务周边农户,得到认可后,再“以奖代补”奖励购机户,间接提高农机具利用率。

4、乡镇农机公益服务中心力量单薄。

在京山县的综合机构改革中,乡镇农业机械管理站撤销,成立“农机服务中心”,人员由9人减少到1人,人员身份也转变成社会聘用人员。乡镇农机人员是负责基层农机推广的最前线,为千家万户服务,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机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特别是水稻机插秧新技术,要求农机与农艺的高度结合,这些都对服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议增加农机经费投入,改善办公条件,定期组织乡镇农机服务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系统提升乡镇农机服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