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理教学法论文

物理教学法论文

时间:2023-01-14 12:18: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理教学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理教学法论文

第1篇

一、新课改之我见

(一)课堂呈现新气象

新课改之后,课堂教学主要呈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首先,课程目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提出了但是新的三维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相对而言新课标开始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因此,在新课改中,物理教学法需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材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内容拥有更强的趣味性,其中新增了许多与生活实际和高科技相联系的知识;同时还增加了很多简便、容易操作的小实验。这些新增内容都能够吸引学生,并且对于加上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后,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新课改中提倡的是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去通过现象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同时在新课改中还倡导学生积极的提出自己的见解、想法,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暴露出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同时还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多种形式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

(二)课改中表现出来的问题

在课改中主要表现出来了以下的两个问题。

1、课改模式化对于新课程理念,不同的教师的理解也会不同,但是有一些教师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最终导致了课改课只是走了课改的形式,却没有能够体现出课改的实质。

曾经听过这样的一节课:走进教室时感觉耳目一新,教室中的格局与传统教学中的布局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分为了多个小组,并将自己的课桌拼成一个大桌,学生围着大桌坐。上课后,让学生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然后进行小组内的讨论,接着是教师组织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全班交流。新课的教学到此完成。接着是进行巩固训练,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做完相关的练习,然后进行讨论,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最终完成整节课的学习。

从形式上来看,这一节课符合了课改的精神,因为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在合作学习方面进行了探索。这些都是需要肯定的地方。但是仔细思考却不难发现还存在许多的问题:(1)新课的教学不仅仅是需要让学生学习知识,同时还需要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方法、发现过程等等;(2)很多学生在除去讨论的几分钟时间外只能够歪着脑袋看黑板,这样必然会感到不舒服;(3)每个小组都只派代表发言,但是这些代表都在物理学科中有着较好的成绩,而其他的组员只能够看热闹、当啦啦队,这样并不是真正的讨论。

2、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有部分教师认为,课改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编制学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并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这是对新课改理念的一种误解,新课改只是要改变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的情况,反对出现教师包办课堂的情况,提倡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该说的教师仍然要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地位。

二、新课改之我思

之所以会出现上面的那些问题,是因为这些教师没有能够理解到新课改的目的,更加没有能够把握住需要在物理的课堂上教给学生哪一些东西。

物理学科应该向学生传授哪些东西呢?有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通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告诉了我们答案。他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堂物理课,讲的是重力势能。当时教师为了说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人站在八楼的窗台上要往下跳,你们说危险吗?”有说危险的,有说不要命的,但是突然有人说了句“你别往窗外跳,往窗里跳。”大家当时乐了,但是同时也明白了老师的用意。这位学生觉得这个例子很有意思,因此经久不忘。虽然现在对于这个例子所要说明的物理知识基本没有印象,但是他说“这个例子使我懂得凡事都是相对的,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虽然对这堂课上的物理知识已经遗忘,但是这位学生却将学习的过程中所凝炼成的思想、方法印在了自己的心中。

从这个例子能够看出,教学就是需要将知识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相关的培养与熏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结合这样的理念,来设计出合理的学习活动,更好的完成物理教学法所肩负的使命。

(一)精心设计

课改之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主演变成了导演。教师需要从课标的三个维度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构思,对教学的环节进行精心的策划。同时还需要去发掘教材中的能力价值、方法价值、情感价值。教师需要对教学所能够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仔细的琢磨,例如教材内容的取舍、学案的编制、可能发生的问题等等。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新教材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整合,从学生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大胆的取舍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精心设计学案内容。编制的学案中所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同时还需要引发他们的思考。例如在对《电势能和电势》这节内容的学案进行编制时,可以设置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根据前面所学过的电场线的相关知识,对等差等势面的疏密与电场强弱的关系进行分析。这样的内容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并能够引发他们的思考,同时还能够让他们明白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精心策划学习的环节。想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课堂中,就需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得出结论”这一个完整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自经历这个过程、亲自动手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素养。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进行解决,例如可以将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与万有引力的知识进行联系,然后提出一些问题来让学生进行分析。

精心选择讨论的形式。需要经常的变换讨论的形式,以此来让讨论拥有足够的吸引力。可以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临时分组。还可以组织成辩论的形式,分成正方和反方,互相提出问题,由对方回答。让学生互相提问题是一种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方式,即使是不进行辩论,也可以小组间进行提问。学生总是希望能够将对方难住,那么他们在预习时就会更加的认真。讨论中要让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轮流进行发言。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有意的提出一些容易混淆的错误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的讨论分析。在对讨论进行总结时,需要对学生们没有发现的错误观点和言论进行纠正。

(二)合理组织

想要让学生发挥出主体作用,就需要营造出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但是这是一个课改的难题,很多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教师绞尽脑汁把学生调动起来,学生也有了兴趣,然后展开激烈的讨论,但是当教师要求停止讨论的时候,学生却仍然讨论不止。此时为了能够让教师恢复秩序,教师只有继续板起面孔,活跃的气氛顿时消失不见。如果每一次课都这样,那么会对学生和教师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物理教学法中还应该渗透一些做人道理等相关人文素养的教学,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倾听是一种有教养的行为。真正的民主氛围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尊重来形成的。同时还需要对那些表现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形成一种榜样的力量

(三)教出“问题”

第2篇

[关键词]中专物理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力培养

一、中专物理教学中应培养的能力

1.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思维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并造成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能力。它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两种形式。一方面,形象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多物理规律都可以用实验演示,很多物理知识是建立在具体或理想的模型之上。因此通过具体形象或图景去认识物理知识是最常用的方法,就单从物理本身的这一特点上说,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另一方面,抽象逻辑思维是学习物理必备的能力。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重要的主观来源,是智力的核心和标志。在中专教育中我们就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总结自己学习活动的方式、规律,有效地组织、利用影响自己学习活动的各种因素,以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中专学习阶段是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重要时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中专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探索创新和开发智力潜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另一方面,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质的养成。为此,中专物理教师必须用新世纪的教育观点,积极构建适应和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努力探索,开拓进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中专物理教学中能力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中专物理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应试教育的观念,使得中专物理教学无法适应能力培养的需要。为此,在中专物理教学能力培养中必须注意要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传统的中专物理教学强调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训练,使得很多学生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水准上,头脑中不能建立哲学方法论与物理方法论的联系。为此,中专物理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强调发展,突出能力,在传授知识中,关注学习过程,重在传授学生物理的思考方法,使学生掌握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实质。

三、中专物理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途径

1.中专物理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它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中专物理教师要积极的掌握和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以满足中专教学改革的要求。行为导向教学法指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这种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

(1)项目教学。这是行为导向教学中一种代表性的方法。它的基本模式包括:作为出发点的项目创意;为研究项目创意而产生的方案;确定行为步骤的计划;实施;项目结束等。该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去想办法解决,可以讨论,可以动手实践,可以查资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实践过程中,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动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学习了知识,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演示教学。演示教学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进行重复教学,并随时进行学习评价和指导。演示教学有效地提供了一种人为的环境,让学生分析与处理各种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演示教学,创造适合教学的物理环境,让学生接触观察具体形象,让学生产生最典型的感性认识,学会观察具体材料,把抽象变生动,把难变易,从而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以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引导课文教学。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及引导课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它是项目教学法的完善和发展。在引导课文教学法中,学生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学生需要按照给定的引导问题,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从书本抽象的描述中刻画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如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磁场是否也能产生电流呢?同时,给学生做一个引导思路的演示实验:将一根铜线直接绕在条形磁铁上,铜线的两端接入检流计。结果:无电流产生。此实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绝大多数学生自觉进入思考状态,从而掌握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

2.在中专物理教学中要开展探究实验教学

当前在中专物理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的倾向。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的,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思考和探究,导致学生只是按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机械的做试验,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思想和方法,不利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物理教育中应加强探究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表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深度,克服学生的循规定向思维,训练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创造性思考。例如,教师在讲授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思考:利用伏特表和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能不能只用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量电阻呢?如果能,还需哪些辅助器材?怎样测量?请说出你设计的方案并画出电路图。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在中专物理实验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形成丰富灵活的观察实验类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参考文献:

[1]肖怀达.中专物理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0):55-56.

[2]姜金龙.中专物理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对策[J].技术物理教学,2005,13(2):10-11.

[3]张毅.浅谈中专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轻工教育,2005,(1):58-59.

[4]王京康.浅谈中专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9(2):80-81.

第3篇

关键词: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348-01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初中物理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物理教师不仅仅需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相关公式解决问题,还需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实验在初中物理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直接影响到学生中考物理成绩的高低。但是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未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能够不做的实验尽量不做,同时也极少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完全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背离,长此以往下去,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视初中物理实验,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的重要性

1、初中物理教学法的采用符合物理学科的特殊性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具有其特殊性,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实验的运用,离开了实验,初中物理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的。只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法,才能让学生从各方面得到提高,如实际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各种实验,才能让学生在实验的操作、观察之中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出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学习习惯,才能真正符合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真正发挥开设初中物理这门学科的意义。

2、初中物理教学法的采用符合初中生的特点

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使得他们看问题的深度、广度和客观性都具有较强的提高,对别人和书本上的言论不能轻易接受。同时初中生处于一个对事情具有强烈好奇心的阶段,他们求知欲十分强烈,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同时初中生处于一种感性能力较为强烈、逻辑思维能力正在养成的阶段。初中物理实验能够通过调动学生的眼睛、大脑、手以及口等综合学习,从而增加学生的感官能力,延长其注意力实践,有助于学生将感官材料进行整合,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初中物理的学习效果。

3、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彰显物理教学法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管仲曾说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当前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复合型人才应该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能出类拔萃的人。它不仅仅要求学生会记忆,会做题,更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学,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验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创新环境

班集体作为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影响个体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班内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培育有利于创新学习的心理氛围和物理氛围。物理教师可充分发掘初中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利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在班内展示学生的各种创新成果,如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论文等;举办物理知识竞赛,实验创新能手的评比等,并办好科技板报、手抄报,使班内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班级舆论。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并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创新体会,鼓励学生之间的适度竞争、相互合作与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使全体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互激励,同步增强。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要进行奖励和宣传,要在班集体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气氛。

三、改进实验,大胆创新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一般是教师为主体,教师在台上做,学生难于操作,只能在台下看,然后记录实验数据和有关现象,被动地接受实验结果,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迷信权威”,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的实验教学,要求师生共同探索,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对问题的猜想,实验的过程,甚至改进、创新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和教参的安排,也不要局限于现成的实验和结论,要根据实际,进行一些改进、创新实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设计型的探索性实验,这样既可以增加实验的创新成分,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时,我建议给身高1.6米的小明设计一块穿衣镜,要求在镜中能看到全身,镜需多长?很多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人离镜子越远,看到自己在镜子中的像就越小,故多长都行。我不作正面回答,叫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完成。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正立、虚像。并算出了小明的穿衣镜的长度为0.8米。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对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视是大家的共识,物理教学必须体现实验科学的教学规律,注重对学生实验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树立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我们就要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改进实验教学,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教师应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从现有资源出发,完善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实验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海燕.论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开展闭.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09

[2] 李止山.张家浪.探索初中02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学校管理,2009

第4篇

【摘 要】 扬州大学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使用了同伴教学法,在改变评价方式、转变题目类型、引导学生参与的基础上,富有成效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同伴教学法;大学物理;评价方式

马祖尔教授自1991年创立并逐步向全世界多所学校推广了同伴教学法。扬州大学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也使用了同伴教学法,变传统单一的讲授为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富有成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改变评价方式

由于大学物理是大一下学期开设的,而大一的学生普遍公共课较多,学习负担较重,要他们自觉主动的转变学习方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辅以评价的刺激就很有必要了。

经过实践,比较合理的评价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期中成绩占总成绩2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40%。平时成绩的具体构成如下:

(1)内容综述:每次2个学生进行复习和预习讲述相关内容,占总成绩6%。

(2)研讨发言:主要针对课堂讨论、板演、发言等,占总成绩24%。

(3)自主学习:对于课程安排的学习内容,能按要求完成阅读,并提出问题,占总成绩10%。

期中不做测试,以小论文的形式进行。在开学时要求学生研究一个和物理相关的实际应用,或者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现象,在期中的时候交稿,占总成绩20%。小论文的评分采取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同伴互评占70%,要求每个学生评4份,不能相互交换评分;教师评价占30%。期末考试安排在全部内容学习完成之后,时间2小时,占总成绩40%。

2.转变题目类型

同伴教学法重概念、轻计算。有些概念测试题看上去似乎很简单,却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错误概念,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这就要求我们转变题目类型。要使用专门设计的用于揭示学生概念错误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概念测试题。

以等厚干涉中的一个题目为例:一柱面状平凹透镜放在一平玻璃片上,用单色平行光自上方垂直向下照射,观察柱面状平凹透镜和平玻璃片间空气薄膜的反射光干涉的等厚条纹。请分析干涉条纹的特点(形状、分布、级次高低)。

这种题目的解答往往需要用物理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将数据代入公式。而以前学生普遍认为掌握课程内容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解题,学生一直在集中精力学习“处方”,或者是在教材中称为“解题策略”的东西,而不去考虑其中的物理概念。

3.引导学生参与

(1)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在扬州大学,大学物理课一般都是大班课,学生人数在70-100之间不等。在大班课实行同伴教学法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每组大约6人。先组内讨论,提交答案,然后组间讨论,修改答案。对已经理解的问题,可以请学生作答,老师补充即可。对还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动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寻求答案。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中,学生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在一直有尊师重教风尚的我国,学生怀疑老师确实很难,学生“不敢、不爱、不会”提问。这对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在美国,灌输式教学在20世纪中后期已经基本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鼓励学生质疑教授的权威、参与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陈述,在获得更多信息的同时反思自己和别人的观点,评价不同的概念和观点的有效性,通过思辨得出新的结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教学改革的成果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

由于在绪论课时就和学生说明了评价方式,学生从一开始就知道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节越来越花心思,提问的水平越来越高了,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有价值。例如,刚开始有学生会问:“伽利略速度变换公式看不懂”这类的问题,这说明学生只是很粗浅的阅读课本,没有深入思考,指望老师详细的讲解。但经过一段时间有学生问:“引力势能和重力势能是什么关系,若是等同,为什么一个是正一个是负,函数图像也不同?”显然这个问题的提出是经过了学生的思考的。可见,在实施同伴教学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加深了

同伴教学法使用专门设计的用于揭示学生概念错误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概念测试题,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本质概念上。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基本概念上,也不能影响解题能力的训练。一般情况下,概念测试大约占课堂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这样留给系统讲课的时间就会减少。所以在课前会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讲义,观看课件、视频。

(3)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

在讨论问题的时候,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部分学生不愿意开口回答问题、表述观点。这时评价方式的改变无疑给学生一个促进作用。只要回答问题,不管对错都给分。这样可以打消学生的顾虑,让他们可以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不用担心对错。通过老师不断鼓励、不断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以前问题出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多,现在就不是那样了,往往几个同学一起站起来,所以现在规定“男生让女生,后排让前排”。

5.改革实践的结论

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取决于课程内容的设置,还取决于教学传授的方式。在培养人才的时候,提倡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学会相互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同伴教学法无疑是一个值得采用的创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PBL模式:一种新领域的尝试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协作学习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为解决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近年来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与方法,最早于19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的Barrowsand提出并在加拿大Mc Master大学医学院实行。PBL的核心是“学”而不是“教”,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学习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方法那样,从课程或教材的内容出发学习相应的知识与技能;PBL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获得在具有挑战性的实际工作环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1]。PBL模式的典型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往往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学生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然后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并讨论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问题,学生们就需要反复循环地产生学习问题、分头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问题解决后,学生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2]。可见,在高师物理教学法实验课的教学中运用PBL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前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笔者在教学中应用PBL模式的尝试主要包括四个阶段:首先,将学生分组,要求是每小组男女比例均衡,学习能力有差异;小组长1名,要求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强;组员4名,组内进行编号1—4;其次,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任务,每个小组去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由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验室完成任务;再次,选取其中一组进行中学物理课堂实验的模拟教学,充当“小老师”,指导由剩余小组扮演的“中学生”,轮流模拟经历小老师和中学生,解决各种教学实际问题;最后,交流评估与反思总结。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

笔者以PBL模式的理论为指导在物理教学法实验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研究,以下用“平抛运动”的案例予以说明。

1.PBL模式在“平抛运动”实验教学研究中应用的教学设计

《平抛运动的规律》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三节内容,中学阶段的平抛运动作为一种典型的曲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于是,本研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选取“平抛运动”这一专题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师范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见下表)。

根据教学法实验的教学目标,设计了PBL模式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中的具体实施,笔者协助师范生进行恰当分组并针对平抛运动实验进行教学设计,推荐最符合PBL教学模式理念和要求的小组进行模拟教学,充当“小老师”,其余小组同学充当“中学生”,师生共同谱写了基于PBL的物理教学法实验课的教学案例。

2.案例描述

(1)情境创设,确定问题

通过背景音乐配文字图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激发起师范生的兴趣,然后投影“动漫”,进而引导师范生说一说自己童年印象深刻的动漫有哪些。当有人说柯南的时候,放映和平抛运动相关的柯南动画片片段(《通往天国的倒计时》第一集),利用动画片中的情境引入课题,确定问题。

(2)职责分配,分析问题

小组成员自愿选择特定角色进行自由分组后,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并尝试确定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即提出研究主题的层级问题,并列出任务计划书;“小老师”融入“中学生”之中,观察小组学习过程;随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及时启发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3)资料搜集,解决问题

在初步确定需解决的问题后,小组成员依照分工进行检索、搜集资料。1号负责搜集纸本文献资料,2号和3号负责进行网络搜索。一段时间后,他们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小组组织交流讨论,确定问题解决的方法。对于出现的新问题继续查阅资料进行解决,对于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问题由4号请教教师进行解决。所有初步发现的问题得以解决后,小组成员再次汇合,确定初步方案。

问题既是学习的起源,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又是掌握知识的手段。在物理教学法实验教学中应用PBL模式,就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师范生为主体,教师为实验探究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激发师范生对问题的兴趣,引导师范生在实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师生研讨确定的问题串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础层面的问题,包括平抛运动的概念、平抛运动的简化及依据、如何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猜想、结合图像说明平抛运动的速度及位置规律、平抛运动的落地时间由什么因素决定、落地点的远近由什么因素决定、解释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形状的曲线等;二是拓展深入的问题,如何利用小钢球、带斜槽的水平导轨、挡板设计实验得到做平抛运动物体的轨迹。

(4)师生汇报,成果交流

小组成员选派代表将实验构思、实验数据、实验收获以口头汇报的形式展示给其他同学与教师,不完整的地方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汇报过程中,不时有一些同学进行提问,在“问—答”过程中,更多同学加深了对平抛运动的认识,尤其是对学习难点——如何进行平抛运动分解的理解。教师在听取汇报过程中,记录学生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活动参与积极性等的依据。

(5)相互评价,积极反馈

评价形式包括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教师评价等,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从各个方面对师范生进行整体评价。另外就是对所有师范生前期准备阶段所做工作的客观评价一定要引起重视,这决定了PBL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与成败。

(6)总结回顾,拓展应用

为了提炼学习所得,师范生有意地回顾了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解决问题的感受,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并就“小教师”引申中的内容进行补充性研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成意义建构。

三、应用PBL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

1.PBL教学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师范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程的教学中,虽然在绪论部分通过实例和师范生讨论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开课目的,但在实践教学中师范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性并不明确,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往往学习时间过半,问到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有些人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而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将具体的分析任务布置给师范生,将问题抛给他们,所布置的任务也是和师范生实际有关的。这样就激发了师范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加明确这门课程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提升了师范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就要学会查阅文献并能对文献资料整理归纳,然后提出实验方案,探索实验条件,选取相关实验仪器完成任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而在模拟教学中还要体验并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整个过程的实质是让师范生掌握科学家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技能,并锻炼师范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PBL教学模式引入“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后,小组合作学习是主要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教师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师范生相互交流讨论,然后进行模拟实验教学,其他师范生指出问题或操作不规范之处,教师更正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要点。通过上述教学互动过程,潜移默化培养了师范生的团队学习理念,并且有助于师范生建立合作观念,这对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很重要。观念影响人的行为,唯有具备了相关理念,才有可能在真正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成功实现对中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2.应用PBL模式的局限性

基于高师院校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的现状,教师教育研究者应清楚应用PBL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足的时间保障比较困难。让师范生自己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可能要花上几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教师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创设情境、整合知识、调整课程等。

第二,足够的资金投入不易。PBL模式对教学场地和实验器材有较多的要求,对图书和信息的获取有较高的要求,所有这些均需投入足够的经费,而教育的总经费有限,很难保证充足的经费投入到物理实验室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中。

第三,构建合适的问题情境比较困难。创设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既要联系实际、融合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又要激发师范生的学习兴趣,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四,PBL教学模式对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还不强,学生已经习惯了由教师将知识呈现在自己的面前,对由自己去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

第五,PBL教学模式对教授教学法课程的教师提出挑战。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如何做能更好地激发并引导师范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师范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知识、能力和快乐,是值得教师教育研究者进一步思考和实践探索的。

四、应用PBL教学模式的启示

教师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3],有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基础教育与高师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基础物理教育的重大变革必然会引起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职前教育应紧跟甚至走在基础物理教育的前面并成为其改革的理论策源地。然而,对教师教育的质量和特色的质疑与诟病却在与日俱增。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师范生良好的学习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4],从课程设置、培训目标定位、学习的切入点、师生关系及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给我们以诸多启示,确实为教师教育改革开启了一条新路!

1.教师教育课程应突出师范特色

师范院校的课程是培养未来教师的蓝图,是师范学校的教学内容、学科结构、顺序、时限和范围的总体方案,因此,课程设置应突出师范特色。模拟医学教学中的PBL模式,在教师教育整体课程设置上,做到基础性、学术性与师范性的辩证统一,尝试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改革,对原有的师范教育模式进行修正与补充,完善教师教育的内容,保证基础教育与高等师范教育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以培养学术水平高、师范性强的准教师。例如,高师物理实验教学应研究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特点、规律与发展趋势,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有师范特性的教学模式,让师范生在没有走出校门之前就已经对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了然于胸。

2.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基础教育实际问题

PBL模式提倡从实际问题展开教学的理念非常好,高师院校最主要的实际,应该是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我们可以通过见习、实习、调研等多种方式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师,建议每学期都定点联系几个不同类型的学校,采取校际合作的方式,帮助教学一线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同时,深入掌握基础教育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在充分掌握中学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及时改进高师院校的教学,从根本上扭转师范教育滞后于基础教育实际的状况,从而缩短师范生入职适应的周期。

3.充分发挥教育实习的育“师”功能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清晰教育实习在教师培养方面的地位与作用,尝试基于问题的教育实习。基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师范生教育实习这一黄金时段,开展校际合作,调动高师学科专家、中小学教师和实习生的参与热情和主动性,建立伙伴协作促进教师教育研究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教育实习在连接职前与职后过程中的育“师”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实习能够缩短师范生成“师”的周期;其次,教育实习可以提升中学教师为“师”的研究能力;第三,教育实习定会丰富高师教师为“师”的实践知识。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课程知识优化的教师教学行为改善研究”(课题批准号:JG12CB178)。

参考文献:

[1]Dolmans HJM,De Grave W,Wolfhagen HAP,et al. Problemˉbased Learning: Future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J].Medical Education,2005,39(7):732-741.

[2]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2(2):73-77.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第6篇

论文关键词: 自制教具 物理 训练途径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了自制教具是物理学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同时谈到了自制教具的必要性和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自制教具技能训练的途径。目前自制教具已经成为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物理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具制作已经成为物理教师必需的一项技能。

1 自制教具的必要性

1.1 自制教具有利于提高物理学专业学生的师范技能

自制教具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那些轻视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丧失学习情感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发展极为不利。因此,自制教具如同“三笔字”,普通话,教学技能一样也被列为师范生技能当中,希望通过开设教具制作课程教学, 使学生领悟物理教具研制的基本原则, 掌握设计和制作教具的基本技能; 在该课程的学习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又使他们实实在在地受到实践锻炼, 成为知识全面、实验素质良好、能设计、制作、能搞科学研究的中学物理教师, 毕业后能带领学生因陋就简地研制教具, 开展科技活动, 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1.2 自制教具有利于提升物理学专业学生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收集相关材料,在大脑里进行创造性构思,让每一种想法通过动手制作转化为实物。这一过程不仅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和运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自制教具绝不是简单的仪器仿制,制作方案的制定、制作材料的选取、 制作工具和技术的使用都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参与,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创造性地设计出新的实验教具,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中还可体验到创造的无穷乐趣。

1.3 自制教具可以较好地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

现行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在实验教材中把各种实验活动贯穿其中,规定的实验内容多、跨度大,提倡探究式学习,设计一些探究实验,并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学生自发研制教具,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做中学”去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深化实验教学的内涵,增加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高等师范院校即将毕业的学生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未来从事教育事业的航标。因此,为了毕业后能够较快的适应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就应该在大学里就对教具的制作做到心中有其数,手中出成果的程度。

在教改中, 教材的多元化和教学方式的改变, 无疑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给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分析、选择、调整和再创造的机会。①因此,结合教学需要, 合理地使用教具, 讲究教具与教材的匹配以及与教法的吻合, 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师范生必须深入钻研课程标准, 认真分析教材, 弄清楚教学中可能会存在哪些难点, 其中哪些是需要运用教具才能加以突破的, 每一难点又具有什么特点, 需要用什么类型、何种功能的教具。

2 自制教具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自制教具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②符合时展的要求。过去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只能本着“变废为宝”的思想进行自制教具,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要求教具的研制必须与时代同步。一件好的教具应从构思上的创新、新材料的选择、工艺上的美观,在组合化、动态化上去设计研制。

(1)要注意构思是否新颖。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物理实验,因为实验能够较好的说明物理规律和物理现象。然而,同一物理现象可以通过很多实验来显示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或者学生在制作教具时必须考虑到构思是否新颖。

(2)要注意所选材料是否有长久保存的价值。一件构思新颖的教具制作出来之后,就希望能够长期保存下来,因此在材料的选取上就应该注意用什么材质。过去用木板、木条、胶合板、玻璃、易拉罐、纸板等就可以做教具。现在,塑料透明板、有机玻璃板、铝合金型材、小螺丝等新材料已经广泛使用;有的教具以前用胶管和卡子开关连接,现在有透明的塑料管和塑料开关,操作起来既方便、演示效果又好,并且可以长久保存。

(3)要用审美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作品。在自制教具过程中,可能最初的想法只在于如何能够把物理现象演示出来,只注重效果,对于教具的外观设计在乎的较少,所以,除了能够演示物理现象外,不能给你以美的感受,因此教具制作出来之后,必须要用审美的眼光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审视,同时也能通过教具制作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4)制作的教具在演示物理现象时要有较好的效果。自制教具的最大目的就是用来演示物理现象,将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辅助教具把科学原理直观演示出来,给学生真实的直观感受,最终解决和突破教学中的疑难点,所以在教具设计中一定要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教具的科学性永远是第一位。

3 自制教具技能训练的途径

3.1 有效利用教具制作相关课程

目前各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都为大学生的素质提升做足了准备,教具制作也被作为一门专项训练课程来抓,在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中,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同样也能激发物理学专业学生自制教具的的热情,只要实验中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的过程,然后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怎样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物理教具也能演示出同样的效果。或者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制作出一些中学里与教学相关或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教具,都能够使自己的教具制作技能得到提高。

3.2 参加各种自制教具大赛

在每次学校或者市县级组织教具制作大赛时,积极报名参加,在竞争中更能发挥各种潜能,制作出自己喜爱的作品,通过大赛的形式给自己打分,然后学习他人的优秀作品来提升自己的教具制作技能。如果获奖了,一方面鉴定自己作品的优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自己在教具制作方面的技能提高了。即使没有获奖,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3.3 成立课余教具制作小组

通过各种科技活动小组或者学校的社团活动,增设教具制作项目,吸收各年级学生参加,集思广益,制作出优秀的作品后,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展示。这也是教具制作技能得到较好训练的有效途径。

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学院教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XJG1014,XJG1015

注释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教学质量 提高方法

在学习物理的时候,要做好备课,想好课怎么上,还有作业更要用心批改。用好的方法带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各方面的能力、素质都能得到发展,让他们对物理产生好感。让学生能够自己实践,学习有主动性,能够懂得合作学习,而且不会只是死板的学习,要有研究的精神,但是想要让基础不好的农村学生学习好物理,应该怎么做呢?

1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将生活体验与学习结合起来,只有对这个东西有好感,才会主动去做,只有经历过成功的例子,才会对他产生兴趣,成功的体验很重要,在学习物理的起步时期,学生接触到新东西会很有激情,要是收获到成功,那么他就会更加有兴趣,如果经常失败的话,之前的浓厚好感肯定就会消失掉,所以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应该不止一些简单点的题目让他们回答,最基本的就好,如果他们能够回答出来,我们还要以热情来回应,夸奖他们,他们会更有信心,他们会有成功的感觉,尝到好处,就会更有信心。

2以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就是为了能够应用到现实当中,一般教材中反应农村生产生活的列子比较多,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在教学的时候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学生也能够现学现用,让那些觉得自己学习没有希望的人,也明白物理的用处很大。比如在讲密度的时候,可以联系到农家使用的喷雾器,可以顺道讲解上面标识的含义。在讲扩散和温度时,可以联系到使用农药的时间选择,学习蒸发这个物理现象的时候,可以和学生分析农村土地是如何减慢蒸发的。

3重视演示实验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实践类的学科,平时要细心观察,以实验为辅助学习,人们了解的许多物理知识都是在平时生活中总结而来的,通过他们的观察,了解物理现象,用心的总结。老师平时在教学的时候要多让学生动手实践,做些有趣的事情,从实践中引导他们理解物理的奥秘。比如说在水中插筷子,从外面看来是弯的,拿出来其实还是直的,当他们看到这些现象的时候经不住就会好奇,就算不爱学习的,也会想知道到底是为什么,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变得主动,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我相信老师也会很开心。

4课后作业及时批改面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老师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要增加一些与生活,与现代社会相关的东西,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不能死板的学习,死记硬背,根本不会达到预定的效果。我曾经试过,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有些学生学习不好根本离不开课本,反而这方面要比别人努力些。那么布置作业也要因人而异了。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别的方法,比如分层布置作业,看个人能力而定,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难易程度,看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而定。那么精力旺盛的学生可以做些有挑战的作业,基础不好的可以多学些理论上的东西。

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要及时批改作业,而且要当面批改,效果会更好,如果把上面的不足之处都能加强了,多用点心,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到学生,以理服人,并且能够坚持一直做下去,学生的求知欲就会越来越强,这样对于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大,成绩提高了,教育水平自然也就跟着提高了。

参考文献

[1]赵翠梅;疏理知识抓住联系整理体系———浅谈如何开展初中物理总复习[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周育幸;教改给物理教学带来了生机——初中物理《“读看讲议练”教学法》简介[J];中学物理(初中版)

第8篇

关键词:固体物理学;专业特色;教学调整与优化

作者简介:关玉琴(1975-),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工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工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121-02

固体物理学是主要研究固体的结构,研究组成固体的粒子之间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以阐明其性能与用途的课程,在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1]固体物理课程,不仅是物理学专业而且是电子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是基础理论和众多高科技应用学科之间的桥梁。该课程本身涵盖的知识面广,不同类型学校的固体物理课程均有不同的取舍和特点 。随着学科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应与时俱进地作相应的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专业特点和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本文针对固体物理教学自身的特点,结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非微电子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和特点,讨论了几点关于固体物理课程教学的优化与调整方案。

一、根据专业特色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整个电子信息科学的基础和支柱,专业覆盖面宽,属于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内蒙古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为光电子技术,固体物理是光电技术专业重要专业基础课。重视基础是我国本科教育的优良传统,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培养创新型人才要重视基础抓好“五基”教学。[2]“五基”教学要求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三基”基础上,加入基本思维和基本能力。固体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除了需要原子物理、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等方面的内容外在传统的内容上增加了不少现代科技内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非物理专业的学生本身基础知识薄弱,学时少,再加上固体物理课程本身的内容多、与应用和前言领域联系密切等因素,很容易导致教师教不下去,学生学不下去的恶性循环。为了适应课程特色与专业培养目标,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调整与优化方案。

1.传统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

工科类光电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光电工程技术与光电器件应用等工作,需要理论与实际结合,把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在生产与工作当中。而固体物理面对的是复杂而具体的体系和问题,需要抓住物理过程的主要方面,构造简化的模型,才能有效地进行数学处理,其中最关键的是必须有清楚的物理图像。因此讲述固体物理传统内容时,紧扣物理思想和模型,适当降低起点,适当减少传统固体物理内容与光电技术类专业关联不大的内容;在使学生初步具备固体物理的基础知识,如周期结构结构、能带论、晶格动力学等内容的前提下,将与光电技术专业密切结合的晶体的缺陷、晶体衍射和金属电子论等章节作为重点讲授的内容。教学内容顺序上尽量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惯性。例如,第四章的布里渊区的内容[3]应该放在倒格空间内容之后,布里渊区之后应该讲解晶体衍射。有了倒格空间和原胞的基础知识再讲解布里渊区,学生清楚地理解和掌握布里渊区的概念及物理图像。接着讲解晶体衍射,一方面无形中强调了抽象而难理解的倒格空间和布里渊区概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使得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现代科技内容的弹性增加

新的实验条件和技术日新月异,正为固体物理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结合我国本科教学的专业核心能力[4]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考虑到传统的固体物理教学内容和日新月异的固体物理前沿内容问的关联,在教学中引入和穿插与专业相关的学科前沿研究的具体问题。比如,与晶体结构有关的C60和碳纳米管的研究进展、[1]与能带理论有关的LED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和固体激光器等与光电技术相关的前言知识穿插在教学当中,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明确学生的专业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根据专业特色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实际上是教员与学员互动的过程,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员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的催化剂。传统固体物理偏重理论体系的学习,学习起来枯燥,不易引起学员兴趣,教学方法多样化和相互结合不够。不同层次的大专院校开办专业也应定位于不同的培养层次上。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根据专业特色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为满足人才培养以及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题”[5]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以下几点调整和优化,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引导式教学法在教学当中的应用

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前提条件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对于工科类院校的学生来说固体物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中用大学物理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固体物理学的内容。例如,从大学物理中的光的衍射增强现象[6]引入倒格矢的概念;再如,从牛顿第二定律引导学生掌握一维单原子链和一维双原子链的振动方程而不是泰勒展开式出发;从大学物理中理想气体的刚性和非刚性双原子模型引导学生掌握声学波和光学波的异同点。这样,即使是只有大学物理基础的学生也很轻松地掌握固体物理中的难而抽象概念的物理图像及物理本质。

2.比较式教学法在教学当中的应用

比较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一些相关、相似或者具有某种关联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记忆。固体物理的教学现状存在着教材不统一,同一个概念在不同教材中描述方法不一致,除此之外固体物理学中还存在不少的概念容易混淆。针对工科类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学时有限的情况,若应用比较法进行对比、辨析、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进而抽象和概括,达到理解、巩固、深化概念、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最有效的措施。笔者在以下案例教学过程中应用了比较法,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1)第一布里渊区和维格纳-塞茨(Wigner-Seitz)原胞的比较:第一布里渊区和维格纳-塞茨(Wigner-Seitz)原胞的概念,一个在正格空间,一个是倒格空间中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很多教科书把它们放在不同的章节。但是这两个概念的几何作图法完全一样,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用比较法讲解时很容易指出异同点,学生清楚理解概念,不容易混淆。

(2)米勒指数和晶面指数的比较:不少的固体物理学和结晶学教科书中存在着米勒指数和晶面指数概念的区分度低,学生容易混淆。其一,米勒指数和晶面指数都是晶面在坐标轴上截距系数的倒数的互为整数。但是二者对应的坐标系的不同,米勒指数是指晶胞基矢坐标轴的截距,晶面指数是指原胞基矢坐标轴的截距。此处用比较法指出两个面指数的异同点,能解除初学者的疑惑,提高教学质量。其二,有些教科书[3]讲面指数时强调离坐标原点最近的晶面或第一晶面,而有些教科书[6]强调任一晶面。这样,初学者很容易产生到底是第一晶面还是任一晶面的疑虑。此时,可以用比较法比较出它们的异同点,让学生明确两种讲法的本质是一样的。

三、根据专业特色调整和优化考核体系

学生成绩评定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目前常用的考核方式有闭卷和开卷期末考试两种形式。闭卷考试一般主要考课本上的内容,需要学生记住一些知识,不离开书本,缺乏应用性和综合性的题目,很容易加强学生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开卷考试的试题,虽然说更具开放性,更加灵活,为学生回答问题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但是,考试时间安排在结课之后,容易导致大部分学生不及时消化所学内容,考前积累问题过多,复习时概念混淆,掌握不彻底。即便是开卷考试,可能出现“看书能看懂,做题不会做”的现象。因此,对于固体物理课笔者采取以下考核措施:

第一,开卷、闭卷相结合,分章节考试、期末考试相结合。这样做虽然加大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但是提高学生学习、听课的主动性,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平时成绩的计算上,除了传统的考勤、作业分以外还设置了小论文的成绩。小论文的题目涉及到本课程基础知识的应用和与本课程相关的前言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分析学科应用领域和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成绩的综合评定上分章节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占40%(其中考勤和作业各站10%,小论文占20%)。这样,在考核体系中包含了与本课程有关的所有教学活动,能够体现出学生对本课程的真实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张礼.近代物理学进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施开良,陈令梅,姚天扬,等.培养创新型人才要重视基础抓好“五基”教学[J].大学化学,2004,19(3):16-18.

[3]黄昆,韩汝琦.固体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4]谭会生,朱晓青,易吉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4):13-15.

第9篇

【关键字】物理 阅读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140-01

许多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处于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状态,阅读、理解能力都不高。近几年来,物理试题结构新颖立意独特,情境设置独具风格,试题信息量很大,其背景材料与当前的新技术新科研成果紧密联系。学生为了能较好地理解题意,分析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并筛选出有效信息,就必须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反复阅读试题。而一些学生看到繁杂的题干往往会“望题兴叹”,做题准确率很低,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题干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造成的。因此,提高学生物理学习中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成为物理教师要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呢?

一 挖掘生活中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很重要。兴趣可以让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阅读欲望。物理课程来源于生活,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以此为契机挖掘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一,挖掘生活中的趣味现象。例如,罐装的喷雾剂喷过之后罐身会变凉,这是液化现象;顺风骑自行车时,有时候会感觉无风或逆风,原因是骑车的速度等于或大于风速;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气球吹起之后,捏口放开,气球会冲出去很远,这是力的相互作用。第二,运用趣味物理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猴子捞月”“杯弓蛇影”都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凿壁偷光”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第三,通过民间俗语、谚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小小秤砣压千斤”是杠杆原理;“人心齐,泰山移”是力的合成原理;“坐地日行八万里”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贴近生活的事例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做出相应的解释,让学生知道物理无处不在,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就会更有兴趣。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兴趣点,使其与教学的重点、难点紧密联系,让物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二 构建知识网络系统,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在一节课完成之后能把知识的主要内容和网络架构归纳整理出来,才算是读懂课本掌握了所学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章节内容给出基本的网络要求学生去完成,如在力学学习中,笔者先给出力学的知识框架,将力学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影响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测量、和力的表示方法等一一列出,学生会一目了然,学习起来也会得心应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师可以提出分类方法,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系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学生熟练这种方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采用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和网络系统总结知识点并评选出最佳的网络系统。

在物理学习的总复习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统览全书,对力、光、电、热这几大块内容进行整体的阅读思考。学生在大脑中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信息加工,最好是能够绘制出逻辑结构图和知识的主干图。通过表格、框架结构图去整理归纳,这样的复习方法有利于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记忆,对解决综合试题有很大的好处,从而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 联系生活物理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阅读习惯

习惯是学生主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费时低效是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的状况。因此,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会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养成良好的探究阅读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笔者平时让学生多做一些能够激发阅读理解兴趣的题目,例如,一只大象和一位穿高跟鞋的女士,谁会在沙地上陷得更深?为什么在电梯里接电话的时候,常常感到信号不强,甚至有断断续续的情况?为什么电机的转子被卡住后,时间长了会烧坏线圈?这种有针对性的阅读理解练习,学生很感兴趣的,难够促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去阅读和探究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和多样化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拓展物理阅读空间、开设物理阅读专栏

教师可以借助课外阅读材料拓展物理的阅读空间。课本只是学生阅读练习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宽广的物理知识背景,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的报纸、杂志和一些科普书籍如物理学家的有趣事迹、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也可以借阅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学会上网查阅资料,增加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物理知识,从而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可以在班级开设“物理阅读专栏”,根据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阅读和体会,开辟“小物理学家”“物理小论文”“物理自学体验”“生活中的物理”等专栏,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快乐学习,实现自身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体现学生对物理阅读的价值感。

总之,重视学生物理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体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坚持,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增强其主观能动性,能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题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第10篇

【关键词】兴趣 讲解生动 丰富的情感 探索精神 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积极能动性中很活跃的成份,是激发学习动机,强化注意的重要因素。要使学生学好物理,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自觉学习,积极思维,探索创新。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习兴趣呢?

一、充分利用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且根据中学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抽象理解水平,但对较难的内容还需要一定的感性材料作支撑。物理对于初二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本身就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老师在上第一节物理课时,避开书本,讲一些生活中喜闻乐见又与物理有关的现象。例如,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记得牢。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这样,学生天天盼望上物理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魔方舞台

1.加强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幽默的语言和动作,可以让师生精神愉悦,进而轻松愉快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学氛围更活跃。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中学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中学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3.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有个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加拿大的一个小学语言学习软件就制作得宛如游戏软件,非常有趣,小孩都喜欢。这说明教育辅助软件的趣味性是激发教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要学习各种先进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在课堂上合理运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我们的物理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4.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物理过程。中学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物理学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现象》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观察或操作中理解概念或规律,体验学懂的喜悦。

三、培养成就感,巩固物理学习兴趣

由于物理内容难度逐渐递增,青少年情绪的波动性,物理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多少会遇到学习困难,出现成绩起伏现象。体验成功是每个人的需求,每一个人都有渴望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赏识,心情就会非常愉快。多次努力,仍然失败,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自信心就会下降,影响到主体的积极性,甚至产生自卑感。在物理学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利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能力结构的不同,结合教材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设计要恰当把握知识的层次、梯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取得学习上成功的机会。例如,在设计问题时,要正确对待优劣,调整、控制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特别对学困生要给予有区别的帮助提问,复杂的问题,通过“简化、分解”,设计顺序性提问,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学生跳跃一下,就可摘得到。学生一旦取得成功,教师就及时地肯定和鼓励,会使学生的努力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这样,学生的信心、兴趣倍增,才会不断地产生学习的“冲动”,从而达到增强活力,巩固物理学习兴趣的目的。老师给学生感情上的激励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对提高学习成绩,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护自信心,稳固学习兴趣犹为重要。

四、认识物理学文化,深化物理学习兴趣

物理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伟大成果,无论其内容、方法和结构都是人类创造智慧的集中体现,优秀的物理学家群体和物理学探索过程都闪耀着科学创造之光。

物理文化是一种高品位的科学文化。物理文化是由人和物构成的综合体。人是物理学活的载体;物是物理试验仪器、设备,物理书籍、论文、软件等;以上两者相互作用就创造出一种物理文化环境。天体是怎样运行的?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电与磁有什么联系?光的本质是什么?物质是怎样构成的?正是自然界美妙而复杂的现象,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物理学家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探索自然现象背后的本质,而物理学的每一个科学概念的产生都充满了探索和创新,还包括对已有错误观念的批判。

今日的物理学并没有终结,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探索,物理理论的技术应用更有广阔的创新天地。物理教育作为物理文化的组成部分,要充分体现创新的特征,教学过程要把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始终放在重要地位,把物理知识和方法的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不断创新,不能把活生生的充满创造之光的物理学蜕化为干巴巴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和繁杂的计算。要让物理教学具有生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满足学生的创造天性。

五、培养学生们的积极感,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它可分为增力功能与减力功能。增力功能指的是积极的情感,如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能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减力功能是指消极的、悲观的情感,它能促使人消极地行动、降低学习效率。学生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其效果大不相同,积极的情绪是加速思维进程的催化剂。针对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及其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教师的努力创造良好的情境,并通过教师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以引起积极的学习动机。赞科夫讲:“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017-01

分层教学法一经提出就被广泛地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策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1 分层次教学及其实践运用价值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1]。也是一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符合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因为人的创造性来源于多样性和差异性,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机会。分层教学法依据的教学理念是“因材施教”,通俗的讲就是,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性,是符合人的长远发展的需求的。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个性差异、认知差异、基础差异、兴趣差异等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2],是一种客观存在,教师是否关注并不影响个体差异的存在。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分层教学法具有非常强的实践运用价值。

2 高中物理课堂中分层次教学的运用

高中物理由于具有抽象化的特点,很多学生掌握不好。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串联及其应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1 教师要制定分层教学的目标

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达成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宏观的课程目标及微观的教学实际。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这节课中要学会什么。笔者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中级目标及高级目标这三个层次。其中,基础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要记住“串联分压”的公式,并会运用解答一些基础性的题目。中级目标是学生能够结合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推导“串联分压”的公式,并深刻理解“电阻越大,分担的电压越大;电阻越小,分担的电压越小”的规律。高级目标是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点解答各类题目,并具备根据题目的特征快速选用恰当的解题方法的能力,会选用欧姆定律和分压公式,并能比较每种解题方法的特点、技巧及优缺点。

2.2 充分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知识结构水平

教师教学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知识结构水平,否则,就可能会出现学生听不懂、不愿听的局面。如果学生不愿听,教师也不愿教,那么这样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笔者建议选用一道易错难懂的题型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例如,笔者选用了下面的例题,作为重点讲解。一只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电压是3V,正常工作时电阻是6Ω,但现在只有10V电源一个,要使灯泡正常工作,怎么办?对于这个例题,全体学生包括基础组的学生,都要能建立“串联分压”的思想。中级组的学生除此之外,还要会利用欧姆定律解答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并且知道串联电流相等的结论。对于高级组的学生,则要求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答此题及类似的题目。

2.3 在作业布置上体现“分层”[3]

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要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题量上也要有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低层级的学生,作业相对简单一些,但是量多一些;高层级的学生,作业少,但是难度大一些,要求严格一些。总之,要通过作业的布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知道,这节课学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这样学生会有更多成就感,学习的兴趣及激情就很容易被激发起来,并且能有效地培养“高层”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等[4]。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分层教学不仅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还要保证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分层教学目标是在教学中制订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教师要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学习要求与学习活动。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旭昌.高中物理课堂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J].教育教学论

坛,2013,44:103-105.

[2] 李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9.

[3] 谷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第12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 电教媒体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大部分课程的教学时数都进行了压缩,并且增加了许多新的、能代表学科发展方向的教学内容。为了能在较短的学时内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接受到更多的内容,多媒体CAI教学已经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毋庸置疑,这种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还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达到教师的最佳教学状态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作为教学信息的传输渠道及载体,其容量之大、传输效率之高、节省教育投资之巨,更是使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的直接原因。通过探索和实践,我觉得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的“模拟”作用,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电化教学采取特殊手段模拟物理现象,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利于讲清概念,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讲述内燃机等机械的工作原理时,如果只用挂图进行讲解,由于它的立体感差,又不具有连续性,学生观察到的只是这些机械在某一状态时的工作情形,很难对整个工作过程有完整的直观认识。利用精心设计的模拟投影片,在内燃机剖面图的基底上,附加可活动的活塞和进气阀的部件图,可将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完整地显示出来,十分生动、直观。再比如在讲解《电学》一章中,同时涉及到电流、电压、电阻等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概念,而且又比较抽象,难用实验演示,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运用录像或投影把电荷的定向移动过程和电压的作用形象地显示在屏幕上,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就不难理解电流的形成和电压的作用,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有条件的学校如果能制成计算机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使静止的变运动,使间断的变连续,而且演示的速度可以任意控制,效果会更好。另外,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有的做起来很麻烦,例如:在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教学中、研究成像规律时,由于这节课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教师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u>2f、u=2f、2f>u>f、u=f、u<f”的几个固定点中的一个或二个,再让学生做实验,学生先在光具座上做这几个点的实验,然后再连续移动物体的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移动的速度与物体移动的速度是不同步的,所以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又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有的学生完不成全部实验,这也影响了实验的目的和效果,因此,教师做一张能演示成像规律连续动作的投影片,适时地放在投影仪上进行“模拟”实验,就能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像“电流的形成”、“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等实验也可以采取“模拟”演示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有些教学难点,传统的手段总难以突破,以致于影响到后面的学习,造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而用多媒体却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点。例如:在讲解“楞次定律”这一课时,首先采用动画模拟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过程;然后描绘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让其闪烁;再显现出形成的感应电流。整个过程模拟得栩栩如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看到当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时,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也增大;反之当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也减小,彻底理解了定律中的关键词“阻碍”。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楞次定律”的要点,而且大大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合理地将知识、能力、情感等要素融为一体。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将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联系起来,完成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综合题越来越多。更多地出现了将物理知识与某些实际仪器结合的题型,学生对此往往会有一种生疏感,难以形成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例如:学完了带电感性认识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课本上提出了质谱仪,这是一个高精密的仪器,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对其有所了解,先将质谱仪的装置图扫描到计算机中,再将其原理示意图、运动轨迹模拟出来。把运动分成四个阶段(即使带电粒子在电离室电离、在电场中加速、进入速度选择器、在匀强磁场中偏转),讲解时逐个讨论各个过程及其遵循的规律,把几个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完成了思维的过渡、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实验,增强实验效果。

许多物理实验仪器体积较小,刻度也小,可见度差,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给教学造成了困难,成为不应有的教学难点。例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要想讲清其原理和使用方法,强化读数的训练,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我校自制的《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课件,画面精美,不仅将仪器放大了几百倍,而且还具有随机性,而且还加大了练习量。统计的结果表明,几乎每个学生都对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应用达到了熟练程度。该课件还设置了自学程序,学生可根据自已的水平来自学。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及时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将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我国古代大家荀子指出:“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即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会终无济事。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它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而多媒体的多变性、生动性能够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例如:在讲授“平抛运动”时,首先通过演示实验唤起无意注意,得出“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紧接着讨论作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的速度、位移,公式的枯燥性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就在这时将授课内容切换到计算机上。计算机内模拟了“猎人射击松鼠”、“飞机投弹”,可爱的小松鼠、空中飞行的飞机及飞机的轰鸣声,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投入到了积极地讨论中去,让课堂气氛有张有弛。

六、利用电教媒体“信息反馈快”的特点,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师生之间要靠信息来进行交流,教师要得到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必须进行检测,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利用电教媒体就可以弥补和克服这种局限性。例如:在初中物理的“电路连接”的教学中,让学生按电路图连接实验图的练习,就可以让每个学生在投影胶片或玻璃板上画出来,然后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正反不同的结果放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讲解,效果明显优于不用电教媒体的。有条件的学校如果有多媒体语言教室,完全可以利用其上物理复习课,也可以利用其做章节的小测验题库(当然应有光盘或磁盘软件,有辅助教学软件的多媒体语言教室,各个学科都可以使用),随时可以进行检测,信息反馈效果很好。

七、利用现代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巩固和运用其所学知识。如果能将多媒体手段应用于课外活动,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可将学生学习的微机理论用于实践。比如让学生用计算机设计串并联综合实验板,每一小组设计出自己的方案后切换到大屏幕上,大家共同讨论确定出最佳方案,然后按方案制作线路板。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对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从网上学习或下载物理学最新成果、物理实验模拟、物理小论文等,然后进行信息交流。这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增强了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及应用水平,同时也扩充了学校的物理资料库。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具有很大益处,电教媒体的优势完全可以用在物理教学之中。以上所谈的只是电教媒体优势的一些应用,它还有更多更广泛的作用,对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方.电化教育技能.湖南:湖南大学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