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3-05-15 15:20: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

第1篇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课堂教学,实训教学

一、教学内容的定位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理论的基础部分,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链接这些方法的会计循环程序等内容。虽然各个版本教材对于内容的设置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容并无太大变化,所以对于内容的把握关键是对教学大纲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对于本门课程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有一个总体的准确把握和定位。

另外,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其操作性也较强,所以除了理论讲授的内容和大纲要确定之外,还要相应的配备实训课,且实训课的内容与理论课要紧密结合,其目标是对于理论课的内容进行练习和操作,加强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运用

(一)重点知识反复讲解练习

反复的练习可以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对会计学原理来说,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分录的编制等内容是会计入门的最大难点之一,同时也是会计的基本技巧与基本环节,因此应该在相关章节的内容和各种练习中,不厌其烦地讲解并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编制会计分录,使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当扎实,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重视运用关联讲授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授课的一般程序,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由于整体内容关联性极强,整本教材讲完,其内容可以用一个图串联起来,每章内容、每节内容都有前因后果的紧密关系,老师在每次讲课时,把这个关系先摆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了解对于整体内容学过了什么,没学过什么,这节要学的是什么,在整体中起到什么作用,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每次课能够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加强记忆,而且能使他们时刻对整体内容很好的把握,最后能够较好地掌握综合知识。

3.课堂讨论是必不可少环节

会计学原理作为会计的入门课,其教学应该重视基本理论的阐述讲授,基本的操作程序介绍,但普通的讲解和介绍往往使忽略了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其后果是学生学完以后仍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对会计有实质的理解,从而不能真正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对某一问题的深入讨论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建立感性认识,有助于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因此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来说,课堂讨论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如运用得当,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实训教学起重要作用

在会计学原理体系中,由于涉及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较为繁琐,需要不断对照实物进行讲解,因此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仪器,接触实物进行操作的实训也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五)加强各方面学习指导

作为会计的入门课程,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最开始学起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迷茫,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学科的学习,需要对相关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包括学习态度指导和对本学科学习中较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加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对会计学科的认识,一方面了解会计在社会上的重要作用,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让他们了解学习会计的前途和方向,以及对未来事业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会计学科的特点,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为今后会计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实训教学的改进

作为会计基础理论配套的教学,实训教学主要目的是锻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实践的方式加以运用,从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训教学主要是围绕会计核算程序来讲述、练习,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它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确定的内容,因此,应单独设置教学大纲,要准备一套适合难度的企业实践资料,每个学生配备基本的凭证、账簿、报表及相关会计核算和处理用到的资料和工具,课上带领学生从了解企业情况开始,到建账、认识原理凭证、编制凭证等等会计核算程序的每个环节进行练习,并随时强调练习的内容和所处的环节,与理论讲授的内容结合进行总结,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达到牢固掌握的最好效果。

四、考试方式的改革

在考核方面,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共同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据大部分,大约70%,其余的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平时学生的表现情况给出成绩。有的人认为这种方式极不合理,认为由于平时没有考试压力,一部分学生不努力学习,考前突击复习,最终也能轻松及格,这种考试实际上是对死记硬背的一种鼓励,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难以适应社会,因此,应该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包括作业、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模拟实验等。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笔者认为,依靠平时成绩确定最终成绩也有其不合理之处。原因在于首先,平时成绩的确定存在极大的主观性,尤其如果一个老师要教很多学生的情况下,平时的考核方式要至少设置几种,那就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布置和批阅,像讨论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这对于有限的学时来说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其次,对于最终成绩确定,需要老师对于每个学生的表现都很熟知,才能够给出公平的成绩,生的整体成绩的影响不小,可能引起学生的不满,影响学习热情;最后,利用最终考试确定成绩一直以来是各种社会和学校等各种考试的普遍方式,凡是参加考试的人员都认可,学生也自然能够接受,而且做好准备,只要运用得当,也确实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关于考核方式,运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共同组成,而且期末考试占据大部分是科学合理的。

1.提高试题难度,加强综合全面性。传统的闭卷考试之所以使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仍能顺利过关,是因为试题相对简单,考题方式单一或不科学。因此,要让学生在平时就认识到考试不是那么简单,考题题型要多样,重点要突出,涉及要广泛,要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能真正考核出学生的个人能力。

2.后续工作要得力。考试不是目的,关键是考试之后,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积极的发现问题,并进行成绩和考试的科学合理的分析,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加强,真正将考试结果和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能力相结合。另外要对试卷进行分析评估,通过考试结果提供的材料、数据进行全面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客观评价考试结果和教师教学质量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考试对教与学双方面的所馈调控功能。

3.发挥补考的作用。期末考试之后,要公布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使学生对于考试中没有掌握和理解的问题有所了解。对于考试没有通过的学生,要给予补考机会,补考要与正规考试相同的要求,学生可以通过补考达到进一步学习的目的。

4.重视平时成绩的作用。平时成绩要由几部分组成,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笔记、模拟小测验等多种形式,关键要注意每种形式的运用。如笔记这一环节,可以由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做笔记,课后有重点地补充调整形成最后的笔记,并由老师定期检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这样每个学生的笔记都不同,内容也有差异,并不是老师在黑板写什么,他们就写什么,一定程度能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预习、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性,而不是一味地被动。作业的布置可以灵活多样,注重的不是完成,而是主观能动的思考,如针对某一问题自己去查找资料,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只要平时的考核方式灵活,不古板,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努力完成,就可以达到既定的目的,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勇.改革会计课程考试培养创新会计人才[J].会计之友,2006.(3).

[2]何军峰,黄红球.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J].会计之友,2006.(3).

第2篇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实验与推广,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新教材无论从内容设计上还是呈现形式上,都给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冲击,给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带来了一个新课题──如何上好“课题学习”课。本文从课堂教学设计出发,全面阐述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新课标的对于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设计;兴趣;构成要素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9-0081-01

在我的中学时代,英语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程,尤其是在高中的时候,学习的知识逐渐地丰富,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这些体会的获得都与老师的教学是分不开的。现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更加体会到了英语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做到深挖教学及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英语课堂教学更加注重设计。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既是设计(instructional planning ),就要有全面具体的步骤,既要有宏观设计(course design),就是整体课程的设计,又要有微观设计(lesson planning)就是每一节课的设计。教学设计的意义在于能使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作出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它是英语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科学,就是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愉快的学习,良好的接受;艺术,就体现在如何让这些方法发挥作用,在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模式下,把高中的英语教学变得愉快。

教学设计依托在教材的基础上需要注意的方面还有很多。首先,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的达成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的学习阶段,还要分为教育目标(educational objectives)和情感目标(emotional objectives)。在组织,设计,实施的过程中着重注意学生的反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最主要的渠道,在这个环节,教学设计能充分地体现出来。此时要关注的方面包括学生,教材,教师设计的策略和步骤以及教学用具多媒体等。最后就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评价,课后任务完成的评价,以及阶段性的检测评价。这样的评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改善,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并加以丰富的教学设计和恰当的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才不会觉得枯燥无味,才有机会在提高教学成绩上发挥作用。

现在就来具体说一下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第一点,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使教学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这门语言,把自己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依照教材目标展开。第二点,趣味性和多样性。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这是前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说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这位老师把英语这门学科更快的带到学生面前。第三,教学设计要体现实用性。这就是要充分体现交际的作用。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开口说英语难,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更难。这就要求我们中学英语教师在给学生英语打基础的同时,做好准备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教给学生们。实用性这个阶段是最难实现的阶段,老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手段,教学设计都要时刻准备着为学生服务,在面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问题时,要有足够的知识去解答,要通过最有效,最实际的方法让去学生明白。最后,知识面的扩展。可以推荐学生去看一些合适的外国杂志书刊或者英语学习的节目,运用信息化时代的优势让学生尽受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位老师都是一样,但是如何在现下颁布的新课标中把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做得更好,也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高中阶段我们都知道,知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难,许多学生会感觉力不从心。这是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另外教材篇幅长,语法量加大,其他科目的课业繁重导致没有时间及时复习,这些都是高中英语教学难的原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接触高中英语,教师的职责此时不仅仅是老师,而是一名心理医生,一名导师,一名学习的参与者。教师要随时变换身份去体会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与老师一同去克服困难,征服这门学科。第二,教师要正确认识教材。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而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积累教学资源,同时把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教材知识进行融合,为高效率的使用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是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都要围绕学生进行,准确抓住学生的特点,精确分析学生的得失,让教师在带领学生走入教材的过程中更加迅速。学生是一张洁白的纸,是一块未经打磨的钢板,教师就是那书写的笔,是打磨的机器。只要在这样有规划有计划的教与学过程中,教学成果就能够逐渐的显现,英语课堂教学也就充分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第3篇

《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应“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为此,我在力求创新课堂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在教学理念上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导向上,应该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形式上,应该实施开放式教学,扩大学生视野,活跃学习形式;在教学机制上,应该着力推进教学互动、学学互补,不断推动少儿美术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一、树立以学为主的理念,培养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能力

在少儿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教授明确指出: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捕鱼的方法。湖南儿童活动中心的谢丽芳老师提出“不教而教”的隐性教育,这里讲的“不教”就是不要过早地用技能技法规范学生,“教”就是要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应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学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熟悉和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并学会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即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和独特见解,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学”而施教。比如,我在上《让我的飞机上蓝天》一课时,除了教会学生制作出课本中的范例外,还展示了很多飞机的制作步骤图,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研究折叠方法上的变化与技巧的不同,使学生学会识图,能按照步骤图折叠飞机。我认为这种基本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是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换句话说,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启迪创新思维,培养想象创作和发现探究能力

少年儿童是富有想象和勇于创造的一代,要正确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展的媒体和空间。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幅漫画《训》:美术课堂上,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叶子,全班学生照着老师的画依葫芦画瓢,其中有一个学生“不守规矩”,画了一只虫子把叶子吃掉了一大半,结果遭到教师严厉的训斥。其实这个“不守规矩”的学生正是向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挑战的佼佼者。事实上,对同一个事物,学生们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比如对圆的想象,同样都是圆,可学生看到的却是不同的圆形物体:诸如小闹钟、球、救生艇、蛋糕、娃娃的脸、地球仪、圆形的树叶、七星瓢虫、狮子王、皮筋、盖子、灯泡等等。对艺术大师的作品,学生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轻松自由而无所顾忌地展现自己的想象能力。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著名艺术大师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两件套卧像》时,就听到他们说出了很多各自不同的,甚至是非常离奇的感受:有的说这件作品让我想起了太空船,在一个巨大的弧形船舱里安置着两个巨大的动力鼓风机,驾驶盘在中间,这艘船正在太空中自由地飞翔;有的说摩尔的这件作品就像一座机器人的头,有两只电子巨眼和一个嗅觉灵敏的机械鼻子,可以用来救助遇险的人;还有的说它像一栋新型的多功能飞机大楼,它有轮子可以随时与飞机连接,方便旅客上下飞机,还可以为飞机加油、导航,等等。在同学们这些放飞的想象中,处处充满了个性与幻想。作为教师应耐心且饶有兴趣地倾听学生富有想象的发言,尊重他们的不同见解,并允许学生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给学生提供个性表现、创造、发展的广阔空间,从而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的个性自由、能动地发展。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大胆创造。自由表现中,学生会认识到自己的独创性和自我价值,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奇特想象情趣和发现探究能力。

三、大力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感知审美和造型表现能力

小时候我们可能都做过这样一道题:“树上有十只鸟,被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这似乎只有两种答案:一种是“一只也没有,都吓跑了。”另一种是:“打死一只,还有九只,因为十减一是九。”那么在当下信息化时代,还有没有第三种答案呢?下面让我们听一听重庆市首次奥林匹克赛中的精彩解释:“打死一只,还有一只,那是小鸟的妈妈,别人可以飞掉,但它不能飞。”“打死一只还有无数只,那是死鸟的伙伴,它们来看望死去的朋友。”“打死一只,还有九只,因为那九只都是聋子,没有听见。”诸如此类的回答还有很多,虽然这样的回答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这样丰富的想象、开阔的境界、驰骋的思维怎能不令人拍案叫绝呢!受此启发,我大胆尝试开放式的教学形式,注重在三性上做文章,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一是材料的丰富性。把学生从单调的材料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材料的表现效果,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瓶罐造型与装饰》一课中,我指导学生利用废弃的易拉罐、矿泉水瓶制作人的造型。在创作头发时,我启发学生可以使用任何一种你认为可行的材料制作头发,于是,学生们便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用敏锐的眼光寻找各种有趣的材料,简单一点的用毛线、绳子,而多数人则别出心裁,诸如用扣子、大头针、铁丝,用木片、刨花、蛋壳、瓜子、花生壳,还有的用桂圆核、橘瓣、树叶等等。而发型的设计更是构思精巧,新奇独特,令人遐想、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二是形式的多样性。在引导启发儿童更新观念、广猎材料的同时,还应注意将名画欣赏、故事、游戏自然而然地寓于美术教学活动中,以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自由美好、新颖独特等形式吸引学生的目光,感化学生的心灵,从而激励和调动学生对各种表现形式的兴趣和好奇心。如上《漂亮的建筑》一课,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美国著名画家波洛克“行动绘画”的故事,波洛克在进行艺术创造时,喜欢把大大的画布铺在地面上,自己提着戳了洞的颜料桶在上面来回走动和跳舞,结果居然形成一种看似很凌乱,却很有意思、引人遐想的美妙奇特效果。接着我便用启发式的语气询问学生:“你们打算用什么方式来表现你认为漂亮的建筑呢?”分组讨论后,学生争先发言:用橡皮泥捏、用卡纸剪贴、用纸盒造型;用刮蜡法、用拓印法;用彩笔画,用报纸、挂历纸撕贴等等。就这样,学生的心灵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在广阔的空间遨游,自如地运用各自感兴趣的形式表现同一主题,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审美能力。三是设计的新颖性和制作方法的灵活性。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在能力,其中创造力是属于最有价值的能力。我在上课时除了教会学生按课本中的方法做外,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动脑筋,自己创造性地设计出一种新颖别致的制作方法来。如上《让我的飞机上蓝天》一课时,我抓住学生对于自己设计飞机的制作方法具有浓厚兴趣这一心理,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具匠心、别具一格、大胆设计、精巧制作。这样,一大批设计新颖、造型独特的飞机模型便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有的将两架飞机粘在一起取名为“并肩战斗1号”;有的将飞机的两翼剪成翅膀的形状,取名为“神鸟号”等,有效锻炼了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总之,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主动、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任务则主要是引导、启发。当然教师“导”的地位不是被动的,而应是积极能动的。教师只有以生动直观的故事性、趣味性、娱乐性吸引学生的目光,陶冶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灵感,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美术素质,才能实现教学互动,从而全面开拓素质教育在美学领域的新天地。

第4篇

一、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

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我深知:Well begun is half done。所以几年来,我采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力求寻找到最佳的方式。以Book V Unit 10为例:课文是大家都熟悉的足球“Soccer”,在学课文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When you hear or see the word"soccer/football",what’s the first word or expression appearing in your mind? 问题很简单,主题也熟悉,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并纷纷展开了各自的联想。

二、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

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业。课堂活动为:(1)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这种教学方式。但你会发现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为学而学,一个字“苦”。

1、建立全新的脑图

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式。我们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像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动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勒斯特市特殊诊断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奥伯来恩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学得最好,而大多数成年人则有视觉偏爱。我们中大多数人是把所有的感觉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来时,才能学得更快更好。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观进行学习,尽量通过其它感观牢记信息。以Book V Unit 8为例,此篇课文是“Buying Books”,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课文不是人物传记,也不是一则故事,因而段落前后既无必然联系也无故事发展的必然线索。课文读懂不难,但要牢记却也不易。因此,我就把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并且展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 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根据脑图理解全篇课文后表示,他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2、创设多位一体的格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地,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学生如发生厌倦感,任其加深,那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有时也会走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的思路重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我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亲自在黑板上罗列key words或画出脑图来让学生复述,我采取了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学方法。 以Book V Unit 7为例:课文的题目是“Blindness and LouisBraille”,课文讲述得是Louis Braille 和他发明的盲文。学生对Louise Braille的生平一点也不熟悉,脑中也无他的脑图,为此,我作了新的教育设计。

三、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

在某些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的动机不明确,老师也只是让学生以指定的方式参与指定的活动,尽管参与人次多、课堂活跃,但学生毫无主动性。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因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学生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那才是学生的有效参与。

以Book V Unit 2为例,该课标题为“Improving Your Study Habits”,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求对课文最大限度的理解。要理解这篇课文,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已有的关于“Study Habits”的图式。在学生罗列出自己的“Study Habits”之后,要让学生互相传阅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并请他们判断哪些是好的或哪些不足取,并以debate的形式进一步加以阐述、辩论。在启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过充分的积极思维之后,再让他们阅读该课文,这时候他们便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并能很好地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着悬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要想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首先要靠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及课后的活动内,且须遵循以下原则:(1)学生在做中学习;(2)学习应该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相关联;(3)学习应该和课堂以外的现实世界相关联。

第5篇

一、提高认识,重视《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是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因此,对《品德与生活》的重视与否,课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从思想上要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让其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净化他们的心灵。

1.走进学生的世界,与他们进行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生活问题。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这样想,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怎样争取实践机会。告诉他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

2.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实践。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得到广泛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阻碍”,使学生对《品德与生活》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要在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该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实际,使德育教育工作有特点

1.要结合《品德与生活》课加强爱家乡、爱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说说参与不同生活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生活、珍惜生活、创造生活的良好习惯。

2.要结合《品德与生活》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正日益加大。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3.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导之以行。关心与帮助生活有困难的人是一种美德,人人有责,可设计小节目,让学生参与表演,通过参与,他们将进一步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采用讨论交流,角色扮演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工作

1.注重讨论交流。这种方法着眼于学生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大量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辩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法最受学生的欢迎。

2.角色扮演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自发围在一起继续讨论。扮演角色,提高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情境交融,提高学生对《品德与生活》的兴趣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缺乏一些情,缺少一些境,因此学生对其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产生厌恶情绪。因此,增强《品德与生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热爱,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者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逐步利用语言、表演、音影、实物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1.语言。《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以生活为基本线索,在生活中阐明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故事讲得如何,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上好《品德与生活》课,就要在掌握课标要求和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思想感情及心理,在讲述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造性地反映教材中的情感,动之以情,为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铺平道路。

2.表演。有些课文的戏剧性是比较强的。对这样的课,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效果会更好。利用角色扮演进行授课,教师指导小演员体会课文中角色的形象,恰如其分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这会使小演员和小观众都受到启发和教育。这种作用常常是教师语言阐述没有的。

3.音影。主要是指播放录音、影片、歌曲、故事等手段,通过音响和屏幕把与课文有密切关系的故事、歌曲传授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与屏幕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产生共鸣,达到强化主体教育的目的。如用录音机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这柔美的歌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自己父母的爱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第6篇

作为数学老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从中得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我开始有意识的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试着去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现在我谈一下创建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数学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产生负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数学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更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师生的和谐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气氛。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与情意,把这种和谐与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二、挖掘数学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数学中的趣味因素,比如在讲等差数列时,可以给学生讲讲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再比如讲等比数列时可以讲讲国际象棋发明者西塔与国王的故事。这些学生都很感兴趣,如果每节课都有类似的小故事告诉学生,我想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了,就不会觉得数学枯燥,相反当学生通过一次次解决数学中的难题而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许时就会更加喜欢数学。越喜欢就越努力,越努力成绩就越好,成绩越好就越想学......总之,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个时候的学生就不再需要老师的督促。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关键和重要,而如何才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则变得更加难上加难。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挖掘数学中的趣味因素方面狠下功夫,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他们对数学感兴趣了,才不会排斥数学,才有可能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三、遵循学科规律,探究高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从教学过程说主要有三类方法:一是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二是进行技能活动的方法。三是进行情感活动的方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这个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怎样复习旧知识,引出新内容,怎样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解释一个新的概念或定理。怎样创设情境,怎样归纳知识点等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高效的作用。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有可能是学生所没有经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并未达到教师的期望,学过的东西学生并没有掌握好,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如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皱一下眉头、噘一下嘴)。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宁可不讲,让学生先放松一下,活动一下;让学生弄明白再讲,学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一般也不往下讲另一个问题。无论用怎样的学习方法,关键是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高效。

四、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高效课堂的教学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参与意识;课堂气氛;数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27-01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快乐学习知识

课堂氛围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构建宽松和谐的数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最佳的教学心理状态,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消除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三、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叛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第8篇

一、正确理解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科学理念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等。其优势在于能使学生更充分地享用教育资源,提高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更好地体现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平等;更加突出个性化教育,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达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实现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交流、尝试体验、参与互动、激活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条件,增加了教师成功教学、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提高了教与学的时效。所以说小班化教学理念是科学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是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二、小班化的课堂教学更具有人文性

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量身打造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课堂教学要努力体现分层施教,提高学生的参与度。①任课教师首先要做好基础性工作——形成每个学生的学情、能力、兴趣、爱好等分析表,置于教案本之首,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在每节课中要落实或突出针对学生的个性化设计,教学预设中的问题设计、习题操练展示均要体现分层并注明指向的学生对象。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必须是积极的、愉快的,一节课中每个学生都有被关注、被交流的机会,涉及到操作每个学生都有操作器材、用具。③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必须平等,特别要关注问题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优质的教育。要专门设计针对落后学生的互动环节,体现师对生的有效关注、生与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与人文关怀。不让每个学生落后,显然是小班化教学的特质优势。

三、小班化教学更适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小班化教学主要是采取“异质、动态、分组、合作”的组织方式,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适时适当地变换层次。一层学生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并能做好三层学生的现场指导老师;二层学生以掌握基础为主,可将知识适当迁移,并协助一层学生一起帮助三层学生学习;三层学生只要掌握最基础的知识。通过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动,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帮互助,充分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小班化教学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促进剂

小班化教学为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小班化教学空间相对增加了,教育关照度增加了,学生有了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参与的时间,可以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学会学习,让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现实,这样学生的个性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互动可以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所经历的教学过程有了深层的体验,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理想效果。在互动的交流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积极的引导和培养,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小班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其养成了良好的主动习惯,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在互动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五、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学生有效思考

第9篇

一、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实施课程标准、实现课程目标上仍存在许多问题,一些教师要么完全摈弃传统教学观念,要么穿新鞋走老路,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智之举。传统教学有它的优势,毕竟是老一辈教育家经过长期日积月累总结的教学经验。现代教育理念也有它的长处,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二者各有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多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把握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时教师要做的事不是完全放手不管,而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去相互探讨和相互提问,否则就会把课堂变成放羊场,学生就会变成脱缰的野马漫无边际地狂奔,这也会背离现代教育理念的宗旨。[2]

二、利用合作探究,促进高效课堂

1.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探究性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能够进行相互沟通和合作,这对生物学习十分重要。生物课程中涉及大量的实验,教师在实验课程上实施合作教学法,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要促进学生探究性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感到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必有所收获。例如,探究“酶的作用受温度和pH影响”,这是典型的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教师的试验方法来完成实验,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会使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就会好。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懂得知识和信息怎样归类、怎样取舍、怎样加工和整合生成新的知识。

2.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教师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挑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可以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在这个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结果分析与评价,纵向深入地研究新问题,最后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探究性学习既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组织、合理安排,使课堂教学取得最大效益。实践也证明,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

三、采用灵活的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开阔思路,从立足长远、抓紧实效的考虑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呢?从教学实践来看,首先,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再次,多肯定、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带给他们的荣耀感和自我满足感。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地创设出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提供充分的条件促使学生不断地尝试、探索、观察、实践,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从而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四、课后巩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教师在抓好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的同时,绝不能忽视课后的巩固环节。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可以合理地降低作业的难度,让学生对学习高中生物有充足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其次,教师可以有效地控制作业数量,避免过于繁重的作业磨灭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应让生物作业少而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教师还应多布置一些和学生生活环境有关的生物课后作业,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状况”时,教师可将作业布置为让学生种植并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充分将课后作业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鼓励学生质疑,挖掘其学习潜力

第10篇

一、强化三种意识,优化课堂环境

1.明确目标,树立课堂教学目标意识。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许多新的教学现念和教学方法出现,使一些教师一时不知所措,迷失了教学目标。他们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活跃而补充了一些与教学目标不相干的东西,课堂看似很热闹,实则假象丛生,一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多少收获。其实,不管怎么改革,教师要上好课必须明确课堂上要教什么,教学目标设计要准确。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在导学上下工夫,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改变传统的“是不是”、“对不对”的满堂问;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3.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的自主意识主要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题教师以前讲过,可是学生考试时还是不会做。其实道理很简单,答案是教师“教”出来的,是由老师包办代替得出的,不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很重要。

二、发展学生思维,优化问题设计

知识是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教师将教学的内容还原成知识发现的过程,转换为学生乐于接受并能解答的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1.重过程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思考。例如,学习“食物保存”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下面的问题:①在夏天肉汤或其他食品放久了就会腐败,能否设计实验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②你设计的实验有说服力吗?怎样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③能否根据食物腐败的原因,设计几种保存食品的方案? 显然,上面三个问题强调知识发现的过程,属于重过程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完成,因而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

2.系统化的问题更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系统化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系统化,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整体把握,明确线索,使问题之间能够纵串横连、环环相扣。

例如,学习“病毒”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下面的系列问题:①阅读书本,看看病毒的结构有何特点。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是怎样进行生命活动的呢?③根据病毒的营养方式,想一想病毒对寄主有何危害。④根据寄主的种类,病毒可以分为哪几类?⑤能否利用病毒对其他生物的危害来为人类服务呢?

三、注重能力培养,优化训练目标

1.加强归纳总结能力的训练。高中生物学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线索进行归纳总结,能起到前后联系及融会贯通的效果,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述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时,提出问题:“人们谈及酸梅时,唾液的分泌会增多,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出:①引起这种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什么?(是语言。)②语言和文字属于什么刺激?是具体刺激还是抽象刺激?(是抽象刺激。)③从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看,人类这种条件反射与什么中枢有关?(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④动物能否对语言文字形成条件反射?为什么?(对语言文字所引起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动物不能对抽象刺激发生反应,因为动物大脑皮层中无语言中枢。)

2.加强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推理是从一个或多个已知出发,做出新的判断。推理是认识事物的基本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例如在学习了中心法则以后,遇到与红细胞有关的习题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会联想到:既然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信使RNA就不能形成,核糖体又怎么能翻译出蛋白质呢?血红蛋白从何而来呢?这些问题无疑会促进学生的思维,通过推理和教师点拨,学生便可得出相关的结论,同时由此学会推理,提高推理能力。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优化学习方式

第11篇

关键词:轻化工专业;课堂教学;思考

0 引言

轻化工专业的研究对象与物理、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有明显不同,基础课中多以理想化的模型为研究对象,而轻化工原理则以实际工程问题即化工单元操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应该如何开展好课堂教学,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精选教材,使学生掌握理论和应用的方法,重视实验环节,强化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际"的转变等。笔者认为,在轻化工专业的课堂教学上应该采取更多的教学方式,以期提高教学水平。

1 重视化工专业第一课

在轻化工专业的课堂教学中,第一堂课非常重要,它对引领学生进行该课程的深入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好与否,对一门课程的第一印象,往往看老师在第一节课是否能开好头,是否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如果第一节课开好了头,学生通常会对该门课程以及授课教师产生好感,进而产生努力学好该课程的想法,并在上课期间更加认真,即使在之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会主动与老师沟通,从而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相反,如果第一节课的头没有开好,学生往往不会对这门课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自行学习的欲望,即使他们心里知道这门课的重要性,也无法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自觉努力的学习,可想而知,这样得到的学习效果当然是较差的。如此一来,就对授课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不只是传授轻化工原理的知识,而是要将轻化工原理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非常生动、非常实用,老师知识面宽广且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对第一节课之后各单元学习的愿望。

2 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

让兴趣贯穿学习过程。轻化工专业是综合运用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类型生产中各种物理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技术课程,知识面广,难度较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完全适应轻化工原理课程的这些教学特点,为了在较少学时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沉闷枯燥的教学内容,应适当改进教学方法,在轻化工专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趣味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上课时围绕主题,把课本中的知识点用比较形象的生活知识或者趣味点联系起来,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也获得了需要掌握的知识。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趣味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一个"度"。曾经有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在学习一些知识单元的时候加入了一些笑话,到课程结束后,学生只记住了笑话,而想不起要学的知识点。这就提醒我们,轻化工专业采用趣味教学一定要围绕主题,只能适度的提高趣味性,而不能冲淡主题甚至偏题,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3 采用多媒体教学

用好多媒体这个教学工具。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得到了普及,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可呈现的图片多、不空洞、理论联系实际效果好等优势,所以提倡在轻化工专业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但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注意多媒体中视觉效果的突出把握,如对课件中的字体、字形、字号,字体颜色、背景色彩,公式及文字的动画效果等要做到合理搭配。第二,多媒体在轻化工专业教学中不应"喧宾夺主",不能过多的依赖多媒体,应进行适当板书,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一些公式是需要用板书推导才有利于学生理解消化,而不应该在学生还没有理解时就将多媒体切换。

4 用好教学指挥棒

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并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想,在化工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应舍弃曾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而启发式教学应该注意课堂和课后两结合。一方面,在课堂上,老师在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不能应该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向学生提问或出思考题时,在学生反复思考后,才采用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回答此问题。另一方面,对于课后的习题,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一部分习题是本节课学习过的内容,而另一部分习题是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复习本次课的知识点,又能促进学生自觉预习下节课的知识点,从而让学生更为自觉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5 结束语

轻化工专业的课堂教学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包括开好头、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等。本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任芳,郑延成.轻化工教学中学生工程观念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2,(20):190.

[2]刘军海,李志洲,付蕾,等.化工原理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0,(1): 44-45.

[3]杜郢,马江权,冷一欣.轻化工原理教学改革的探索[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12,7(1):75-76,86.

第12篇

一、避开误区,信息技术课不是计算机课

以前学校开设的是计算机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一些有关计算机的知识和操作,但现在是信息技术课,作为教师,我们要首先避开误区,不能把信息技术课当成计算机课来教学。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的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而计算机只是信息加工的一种工具。所以在课堂教学时,不能只教授学生怎样利用计算机加工信息,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

例如,在《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内容,在课堂教学时组织一次辩论赛,主题是“学生上网有利还是有弊”,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学生说上网对他们是有利的:“上网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上网可以帮助学习,比如语文课上的文言文有时不能理解时,可以上网搜索查询”“上网可以浏览大量的新闻,了解我们身边发生的事”……而反方学生就说上网对他们有弊:“有的学生上网就是玩游戏,整天坐在电脑前,既伤害了眼睛也荒废了学习”“上网就是聊天,会遇上形形的人,会上当受骗”“上网会浏览到一些不良信息,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当学生辩论的不可开交时,教师做总结性发言,主要表明如下观点:学生上网有利也有弊。同样,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也是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接着让学生顺其自然地说出“我们要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这一观点。这样的一个课堂教学,同样达成了教学目标,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信息技术课也可以这样来上,因为它不再是纯粹的计算机课,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要避开这样的误区。

二、让学习错误成为成长的契机

“让学习错误成为成长的契机。”这是在网上远程学习中学到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同样适合我们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例如,《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要教授表格信息加工这一内容。这一节内容主要就是学习Excel软件的应用,分为数据的计算、数据的排序、数据的筛选、数据分类汇总这四部分内容。由于数据的排序、数据的筛选、数据的分类汇总的操作都是在同一个工具菜单里选择的,在课上笔者会提醒学生,在进行数据的分类汇总时,一定要先排序,然后再进行分类汇总,否则分类汇总的结果会错误。

在下一节课时,针对表格信息加工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这时大部分学生都会犯错误。让学生甲来演示数据的筛选,结果这个学生在演示的时候,先对数据排序,然后再对数据筛选,这时其他学生就在窃窃私语,说“不需要排序的”。笔者笑了笑,说:“很好,筛选的结果是正确的,在进行筛选的时候,自定义筛选操作是都正确的,但是这个同学做了一次无用功,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有学生说了句“不需要排序”。“对了,如果我们不对数据排序,能不能筛选出这几条记录呢?可以,只要筛选的条件对就能行。就像要选出我们班的所有女生,要不要事先让男生女生分别排好再选呢?我们都知道肯定是不需要的,只要是女生,一个一个选出来就行了。”学生都点点头。学生甲就举手说了:“老师,我记得有一个操作是一定先要排序的。”“很好,把我上课要求注意的地方记住了,是在分类汇总的时候,大家要记住分类汇总分为分类和汇总,要分类那就要把同一类的排在一起,那就需要排序了。”这下这个学生就记忆深刻了,因为我们总会对自己犯过的错误记忆深刻。

三、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教材第五章中讲到“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

(下转页)

(上接页)

工”这一节内容,其中介绍了用Flash软件来设计加工图像。在教学时,先介绍一下Flash这款软件,打开软件,介绍一下界面和菜单以及工具,接着布置两个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一是根据教材上的内容提示,绘制一个七巧板;任务二是根据自己的创意将七巧板构建成各种造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知道了怎样画正方形、怎样使用颜料桶工具、怎样使用橡皮擦才能只擦除线条不擦除颜色、怎样使各形状旋转等。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学生发现两块颜色叠放在一起,拖动下面的颜色块时会缺少一部分,这时他们就会知道不能将各颜色块叠放在一起,并会告知其他同学,相互讨论研究,最后学生都将七巧板构建成了各种造型,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能让学生深刻地记住知识点,也培养了他们相互合作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完成教学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