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3 19:51: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活陶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生活陶艺、传统与现代生活陶艺的概念界定
生活陶艺,指的是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功能的陶瓷器皿,它以手工制作区别于机械化、批量化生产的产业陶瓷;以其具有的生活实用功能性而有别于仅供陈设欣赏的现代陶艺。生活陶艺是产业日用瓷审美需要和现代陶艺实用需要空缺的一种补充和折中。生活陶艺的概念最早产生于日本民艺派陶艺运动,他们不排斥现代陶艺,不轻视传统陶艺品质的挖掘,并平衡、折中两者关系并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它与大批量机械化生产的产业陶瓷不同,也与表现陶艺家个性情感的纯陶艺作品不同。
一般来说,我们把传统陶瓷用具称之为传统生活陶艺,它在手工造物时代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使用功能占了主要方面,进入技术革新的工业社会,它也有了一个新名字――日用陶瓷,只是那诗意的田园生活和手工意味渐渐离我们远去,更多的是机械化的再现。
现代生活陶艺的概念产生于西方,是贴近生活和表达现代人审美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对传统生活陶艺的继承和发展、革新和创造,并赋予它时代的审美特征。它关注人性和人们的审美心理,贴近时代生活和艺术反馈,因而得到民众的认知和接受。中国生活陶艺的发展则来自于日本陶艺的刺激,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现代派艺术家、观念设计师的广泛参与,使得生活陶艺在创作思维、观念上明显迥异于传统的生活陶艺产品。
2中国现代生活陶艺较传统生活陶艺的先进性
2.1 设计理念――更注重人性化、情感注入
现代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人”,创造符合“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生活空间,满足“人”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审美需求。生活陶艺是给人使用的,人的需求是其功能的实质,因此生活陶艺的设计也要“以人为本”。
传统陶瓷最初的产生是以器皿类为主,可以称之为生活陶艺的前身,即传统生活陶艺。从石器时代的彩陶、黑陶到东汉时瓷器的出现,宋时的茶盏、斗笠碗以及明代的正德碗,中国传统的生活陶艺为人们创造了方便舒适的生活器具,但在形式美感上,传统生活陶艺考虑的就不是很周全。与传统生活陶艺相比,现代生活陶艺更加注重人性化及情感的注入。通俗地说,就是设计一些让人使用起来既舒适、方便,在外观上又令人赏心悦目的生活方面的陶瓷作品,这便是生活陶艺的重要特征之一。
2.2 外观造型――不拘泥于形式、更富变化
中国传统生活陶艺的造型,一般都是以规则的中心对称视觉平衡为主,如日用餐具、茶具,梅瓶、天球瓶等造型都属于不偏不倚的对称形式。虽是手工成形,但在造型方面很难看到创新之处。现代生活陶艺则不完全强调规则有序、对称比例,同样也不是追求高度统一、理性秩序、造型规则,对造型没有特别高的技术要求限制,显得随意、轻松自由,它重视发掘各种空间形态的潜能,甚至有意造成残缺变形的透空形态空间,例如图1所示的花插,其腰部处理成细长而自由拉伸的流线型,看上去灵活生动而富有生命力,或是拉长颈部,这在传统生活陶艺中被认为是“异态”的造型,然而现代人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给予了花瓶造型更多的可能性。
与传统生活陶艺相比,现代生活陶艺的创新性设计离不开对造型的创新设计。它可以在原有造型上改良、发展,还可以通过原有的传统造型为原型进行打散、组合、重构,再用分割截取、夸张变形、抽象概括等手法进行各种造型的试验与探索,改变原有造型的单调形式,使之脱胎于原型,但与原有造型又不完全相同。可以说,现代生活陶艺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生活陶艺。
2.3 装饰风格――形式丰富、更具个性
生活陶艺是冰冷的,却是生动的;是艺术的,也是家居的。事实上,生活陶艺不仅可营造一种休闲放松的方式,它更与家居生活紧密相连。当物质需求已得到满足,亲和自然且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陶艺制品就成为追求精神、意趣、自然的人们的一种选择,它已融入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家居空间中,尤其在现代青年家庭中更为常见。
从审美上看,传统陶瓷艺术在工艺上讲求工整、细腻、实用,却在形式上给人一种单调、贫乏的感觉,和现代人的审美旨趣颇为不同。而现代生活陶艺在形式上扬弃了传统陶艺的规整和对称,追求形式上的丰富多彩和个性,向着随意自由、富有想象力的方向发展,刚好与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念、追求相吻合。它的显著特点就是崇尚自然、真实,把自然朴实之美作为生活取向。别致而淳朴的现代生活陶艺制品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不仅可成为美化家居空间的一种文化载体,也是品位不俗的室内点缀与装饰,同时可在家居饰品中体现出一份中国传统的文化风范。图2所示为家居的现代生活陶艺作品。
3结语
现代生活陶艺在设计理念、外观造型、装饰风格上都别具一格,它有别于传统生活陶艺,较之有更大的发展,在设计理念上,更注重人性化、情感的注入;在外观造型上,不拘泥于形式、更富于变化;在装饰风格上,其形式丰富、更具个性,蕴含了一种抽象的感情在里面,不仅仅是人对物的感情,还包括物对周边环境的情感渲染。
参考文献
[1] 吴 山.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瓷装饰艺术[M].北京:文物出
版社,1982.
[2] 陈进海,李正安.陶瓷的现代设计[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
社,1998.
[3]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第二卷――瓷器(上)[M].南昌:江西
美术出版社,1998.
[4] 王雅林.人类生活方式的前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7.
[5] 游凌志.对生活陶艺发展的思考[J].中国陶瓷,2007,
43(9):57-58.
生活世界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领域,没有任何一个人不是存在于其中,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离开它而存在。同时,它又是一个最富有活力的世界,它集合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所有需要,它展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同时也显示着人类生活中最感性的文化形式。从根本上说,生活陶艺的创造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就是一种走向生活世界的物质化艺术行为。在当代社会,生活艺术化与艺术化生活构建着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作为创造美的生活陶瓷艺术同时也引领着一种新的审美风尚。
一、 融入生活是当代生活陶艺赖以发展的前提
形式、结构、和谐和功能是人们常常用以谈论某种产品的主导性概念,也是生活陶艺作为一种创造性产品的重要物质性和形式性特征。很明显,仅仅从这些客体形式来讨论,有着相当的局限性,它应该有更广泛和多维的语境。而这个语境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来说,就是人类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活世界。离开了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空间,生活陶艺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生活陶艺是为生活而作,无论它有何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世界各方面的物质性和文化性的需要,任何一个生活用具都是一段历史的浓缩。作为一种物质化的艺术,显然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它以物质性的器具这种感性的方式直接切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中,与使用者的包括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在内的整个生存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整个生活存在,人们总是根据自己对日常生活的看法和态度来选择生活使用品。
二、实用性与个性化审美构建生活陶艺的重要内涵
人们制造物品,都是带着具体的实用目的,所谓“物以致用”“物尽其用”,如果离开了具体的用途,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正如人们为了解决吃喝的需要才有了碗。但事情决不是仅此而已。不然,在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陶器时代,人们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证,何必要花费精力在陶器上进行装饰。“虽然陶器的发明源于生活的需要,但到目前为止,考古还未发现纯粹为应用而无审美追求的陶器。”可见,除了实用,还有审美的需要。如图1为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我们知道,盆属于陶器中的饮食器,但原始先民们在接近盆口的内壁,绘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五人,皆腰系兽皮,并肩携手,欢快起舞。画面再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生动景象,体现了早期先民无拘无束的精神心态和生活方式。作为造型艺术之一的陶瓷艺术也具有双重性质:既有物质产品的实用性,又具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方面的审美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它是在对物质材料进行艺术加工之后产生的工艺与美术互相制约的融合物。生活陶艺的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制作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功能性产品的活动。被制作的物品理应具有功能价值和形式价值,应当把其功能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
我们知道,生活陶艺是为人的生活和生存服务的,倘若它连最基本的使用功能都不具备,那它就根本不能被人的世界所接受。在实用行为中,物质功利的需求作为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需求,具有远比耳目之娱的审美需求更实际、迫切得多的意义。所以不难理解,对于一个饥饿者来说,当他面临“得珠者不能得粟,得粟者不能得珠”的选择时,他理所当然的会毫不犹豫的做出“吾取粟耳”的决断。但是只要主客观条件许可,人们决不会“谨此则止”地满足于实用价值。而总是企求实用、审美二者的兼取并收。“一件实用品的生产并不是局限在实用的范围内,而总是纳入到一定的文化体系之中并在其影响下行成的,因此它的审美价值就不仅是功能完美的展现,而且也是社会审美理想的展现。”同为瓷器,宋瓷的清雅、清瓷的艳丽,是不同时代的实用-审美需求使然;哥窑的开片、钧瓷的窑变,是不同地域的实用-审美使然;官窑的豪华,民窑的简朴,是不同阶层的实用-审美的需求使然。如此看来,当代生活陶艺的发展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又有了新的含义,那就是个性审美风尚的使然。它的灵活多变、个性的张扬正好与当今人们求新求奇的消费现状相吻合。但有一点必须看到,由于现代社会的历史发展,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科学技术的产生与运用,种种现代观念的迅猛增长,使人类的感受性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它的实用性及审美性合一,但面对着未来的发展,它正逐渐走上与实用分离的道路,以纯粹的观赏形态,步入当代生活。实际上,从手工生活陶艺中提炼出美的元素与现代工业品的设计相结合,生产出与以往大工业机械制品所不同的符合现代审美的日用生活陶瓷制品,正是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去弥补过去机械化生产所顾及不上的空白,为当代生活陶艺的多元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能性。
三、 艺术化生活更加促进了生活陶艺艺术化的发展
无论是工业文明还是后现代文明,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的生活空间越来越朝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艺术形式和美感结构不再是一种远离生活世界和对抗生活世界的精神象征和想象王国。谁都知道生活最基本的就是生存,当生存问题解决以后,人们就要追求美好的生活以及更适合自己个性的生活方式。艺术化的生活无疑是人类最为理想的、一种自由的、艺术的更为符合人本性的生活。作为人类的一种理想,其追求可以说从人类文明诞生时就已经开始萌生了,它的标志是在造物中对美的追求与物化,这通过产品和造物得以体现。艺术化的生活是美的生活,同时又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美统一的生活。不仅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物质产品和环境都是美的和艺术化的,还要求具有物质产品的精神美以及使用者、生活者作为主体所必须的超越物质之美的自由的、艺术化的精神追求。19世纪美国思想家梭罗就曾用自己的生存与事件说明艺术化生活重要的是精神世界之善与美。在当代社会和文化条件下,一方面,艺术越来越取得了生活化的形式,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日益消解,极大地促进了生活世界的艺术化倾向;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生活世界的艺术化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希望生活世界的物质性实用产品具有更丰富的艺术和审美内涵。因此,生活陶艺的创造性活动应更好地利用艺术所具有的精神价值以及艺术所具有的反思判断力以创造出更艺术化的作品,让艺术融于生活。
四、 生活陶艺设计引导了生活艺术化的趋势
我们正处于一个注重设计的年代,生活陶艺的创作是否需要设计,回答是肯定的,不容置否的。生活在新文化语境下的每个人,也都无一不时地处于设计状态中。生活陶艺的设计正是通过把艺术与人的生活世界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文明的现实世界,开创了人类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新的生存空间和文化空间。它虽然是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设计的物化形式。尽管它强调个性的张扬,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毫无章法地随心所欲。恰恰相反,从构思、成型到烧成以及到销售、售后等各方面均没有脱离设计的范畴。一件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包含了许多巧妙的设计思维。良好的设计能解决许多问题,能够提升和美化人们的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而低劣的设计会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在陶艺的创作过程中,其设计既可能是有意识的从事,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进行,个人采取的某个行为也许就构成了一种新的生活设计。还有可能的是,他本来是想这样设计偏偏导致了别样的结果。无怪乎,在一套作品中找寻到多个灵感,也不足为奇。只不过,“相比之下设计成分多的作品其理性、严谨、装饰的成分多,作品的内敛倾向和共性的范围相对也广泛一些。反之则表现随意,浪漫的成分多,作品的外张性和个性的范围也相对更大一些。”所谓设计的艺术化和艺术化的设计,就是一种赋予人类的生活世界中的物质形式以审美特征的设计,是一种真正依靠美的规律来塑造世界的物化形式的艺术。要求我们的设计活动赋予我们的生活世界一种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引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朝着更为艺术化的方向发展。我们不仅可以从文学艺术这样的纯粹审美文化产品中得到艺术的感受和体验,而且也能从饱含设计的作品中感受和体验到一种艺术化和审美化的东西。如图2为江南秀的作品,作者以质朴的蓝印花布为装饰,透露着浓郁的江南气息,把物质性实用产品的创造与非物质性的文化活动联系起来。因此,生活陶艺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实践行为更加促使了生活世界的艺术化。当然,它设计思维的产生无疑还有赖于陶艺家对生活世界客观存在的认识,有赖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和生活经历中认识和把握客体对象,由此才能创造出更为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性产品。
结语
物质化的生活带给我们一个丰富的世界,然而物化的美的却是每个时代人们为之不懈的追求。生活的审美不仅仅是艺术人士的专爱,它以各种媒介的方式融入到生活当中,为人们熟知被人们接受,生活陶艺只是其中的媒介之一而已。
生活的艺术化发展为生活陶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人们又可通过艺术来审视生活,促进两者艺术化的进程。“生命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过程,当现代人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这一过程时,现代生活便和现代艺术融为一体,显示出现代生命的新光辉。”
注释:
[1]吕金泉. 生活陶艺之我见. 中国陶瓷工业. 2002年.
[2]李建盛. 当代设计的艺术文化学阐释.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2年.
[3]丁亚平. 艺术文化学.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年.
[4]许江. 人文艺术.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年.
[5]李建盛. 当代设计的艺术文化学阐释.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2年.
[6]罗筠筠. 审美应用学.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
[7]白明. 世界现代陶艺概览.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1999年.
[8]张道一. 工艺美术研究.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1988年.
一、生活陶艺的概念研究 1、生活陶艺的概念
生活陶艺是处于生活劳作状态有感而发的创作或为生活空间增加审美色彩、生活情趣设计制作的陶瓷艺术品。主要体现陶艺制品的实用性、情趣性、独特性、生活性与自然性。生活陶艺设计与创作的自由感与随意性决定了作品的整体面貌是“生活性”的艺术品,不同的创作者都可以进行生活陶瓷制品的劳作,对于工艺精致、思想内涵等要求没有传统陶瓷及现代陶艺严格。根据个人艺术修养及技艺能力的高下,创作出不同价值品味的作品。
2、生活陶艺的主要特征
生活陶艺是现代陶艺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平常看到的生活陶艺作品基本都是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物品。生活陶艺涉及非常广:茶具、镶具、花器、餐具等等。可以看出,实用功能是生活陶艺的重要属性,脱离了其实用价值,生活陶艺便不成立了。
然而,生活陶艺作为实用的器具却与我们生活中一般的生活用具相去甚远。因为它倾注了陶艺创作者大量的情感和设计思维,每一件生活陶艺作品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件作品,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反复考量的。由于生活陶艺都是完全手工制作的作品,有别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产业陶瓷,所以每一件生活陶艺作品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
二、生活陶艺介入现代家居生活的背景
现代人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是现代家居装饰发展的基本前提。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不再停留于基本的温饱,而会把多余的资金来投入到物质享受中去。所以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意识的迅速觉醒,人们开始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开始重新考虑,并由此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人文”的追求使艺术在家居生活中的地位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室内外环境设计更注重环境的特征、气氛、归属感。于是,都市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于更富于情感、更富于艺术化的事物。这就为生活陶艺介入现代家居生活提供了一个契机。
三、生活陶艺在家居生活中的审美特征
1、生活陶艺的艺术化
20世纪初,人类社会处于工业化初步发展的阶段,人们对机器抱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并且十分欣赏那些规整实用的工业制品。一切以实用功能至上,它的价值也体现在物质上,即实用领域。而生产手段上,则完全建立在机械化生产的作业中,同时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又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统一化却使人失去了个性表现的空间。经过后工业时代人们的不断反思和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人们对日用品物质属性的追求开始转变。生活陶艺正是最好的范例,所以生活陶艺的艺术性在人们对物质的选择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也是生活陶艺重要的审美特征。拥有实用功能并且兼具艺术审美价值的生活陶艺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
2、生活陶艺的自然化
人性的回归,最佳方式莫过于艺术,而有个性的陶艺可以不断地增强人类的感性,使人的心灵获得平衡发展。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柏拉图说,“真正的美来自所谓的颜色、美的形式”。现代陶艺的美是一种理念结合。生活陶艺创作者充分体现对生活与人性的关注,以丰富多彩的个性创作为动力,用浓厚的“泥、火”趣味,用新的艺术理念、新的审美意蕴,传达一种精神。以浓缩的形式,与更多艺术门类进行交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陶艺作品是人类渴望获得回归自然的感悟。
3、生活陶艺的情趣化
民族化与国际化趋于融合。民族化可以理解为民族的风格和气质。民族化审美是在本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传统审美意识。但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民族化并非是一味的复古,而是要再创造和再发展。如,日本既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又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同时又能将拿来的东西很好地改良。自然、朴实、丰富、含蓄、小、巧、轻、薄等形成了日本生活陶艺的独特风格。而多民族国家的美国,虽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但它却拥有现代文明的优势,且创新意识非常强烈。越是世界的,才越是民族的。正是因为韩流、日流走上了世界,才越发显示出他们的民族性。现代生活陶艺的民族化审美特征使每个民族的陶艺家在创作作品时,都应该突出本民族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生活陶艺的国际化审美既满足了艺术品大众化的需求,同时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创新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起到促进作用。
“雅”、“俗”、“雅俗同具”的审美并存。陶瓷艺术作品的“雅”与“俗”取决于艺术家的艺术观点和艺术追求,还取决于人们的文化素养及欣赏能力的高低。正因如此,“俗”“雅”、“雅俗皆具”便同样有存在的理由。在一定的条件下,“俗”也会向“雅”转化。作为陶瓷艺术的一个分支———现代生活陶艺亦是如此。体现在产品的定位上就有明显的差异,如目前引领新瓷器时代的佼佼者———法蓝瓷,其消费群的定位是那些追求高品位、高品质生活的所谓“雅”的社会人群,市场主要瞄准的是中等发达以上的国家。而著名陶瓷艺术家周国帧先生用匣钵料制作的作品《骆驼》、《老外婆》、《黑猩猩》等,深受广大欣赏者的喜爱,其作品设计定位是“既要专家点头,又要群众喜欢”,正所谓“雅俗共赏”。
多元化审美对现代生活陶艺设计的影响
1.不同的设计风格并存
生活陶艺从传统的注重满足人们生活实用,到“实用、审美并重”及“重审美且能满足实用”再到“纯审美”等并存的设计风格,无不受现代多元化审美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意识的增强,以及审美多元化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同时这种需求与以前相比也存在质的不同。对于艺术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收藏、投资,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艺术品的消费来体现自身的生活品味,提高生活质量。如作为中国著名的陶瓷品牌,乃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法蓝瓷,为了满足大众的人文审美需求,设计师将其产品的定位和口号定为“有功能的艺术品”,力求产品不但有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使用价值,创作“生活化的艺术品”是其追求的目标。其产品设计理念融会古今中外,中西合并重审美且能满足实用的设计风格,广受世界各地欣赏者们的喜爱,满足了部分人们对高品位、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如,孟庆祝的“壶神系列”、白明的“青花世界”系列及陈进海的“历史沉积系列”等风格的形成无不受当代艺术及当代国际陶艺多元化审美观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在创作观念上既尊重传统又尽力柔和现代文明的资源,使其不断走向世界。
2.自然化、情趣化与人性化并存
现代生活陶艺自然化、情趣化与人性化的设计并存是多元化审美发展下的必然趋势。自然化这里可以理解为“天人合一”。它强调的是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思想始终影响着中国人的造物观和审美观。如唐代越窑青瓷莲花碗,把自然形态中莲花优美而自然的形态结合在茶碗之上,淡色的青瓷仿佛给这件莲花碗注入了生命一般。再如法蓝瓷,其设计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相互交流、互动中所体会的万物之美及由此而获得的生命顿悟。其题材多取自大自然,将大自然的花草风姿、虫鸟律动及山川原野等融入作品之中,给人以温馨、时尚、典雅等的享受。现代生活陶艺情趣化设计实际上就是一种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理体现,作品中充满浓厚的人情味。如由韩国陶艺家设计的作品名为“相依”的容器,奶缸柔和的外形及一高一矮的嵌入式设计令人浮想联翩,仿佛一对情侣低语缠绵,又似一对母子相依相守。该作品经过艺术家的双手,给人传达出无尽的温情画面。现代生活陶艺人性化设计就是强调现代生活陶瓷要注重从人类心理学角度进行设计。现代生活陶艺设计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并结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创造出高科技与情感完美结合的生活陶艺作品。如柯拉尼的“水滴”茶具设计,其茶具造型主体以自然界的水滴形状为依据,这种水滴的有机形态是建立在结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及严谨的功能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在倒水时十分省力。可见,自然化、情趣化和人性化的设计流露着现代人潜意识中渴望回归自然与寻求精神和心灵慰籍的心理需求;而现代生活陶艺的制作正好彰显了人们这种渴望的心理,并承载着对现代人精神和心灵慰籍的重任。这种回归是要求创作者以朴实的心态重新认识世界,不断探索大自然,深入体验受众的生活方式,感悟生活[2]。
3.“年轻化、个性化、时尚化”凸显,“大众化”稳中求升
现代艺术注重精神性追求和个性表达的艺术精神,而现代生活陶艺创作这种艺术形式正好与人们回归自然、张扬个性、重新寻找艺术本质的要求相吻合。随着80后、90后日渐成为陶瓷消费市场的主力军,陶瓷界也在向着更为“年轻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其对生活陶艺的审美要求不仅要耐看耐用,还要有时尚好看的造型———或现代、或个性、或动感,在视觉上要有标新立异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样才能让这些富有激情的年轻人不会觉得无趣无聊。所谓“时尚化”就是人类在衣、食、住、行等领域的最新流行趋势,而设计师所要捕捉的则是在这种趋势中人们所表现出的审美观念。法国著名学者皮埃尔•罗研究认为:“在大多情况下,人们并不是购买具体的物品,而是在寻求潮流、青春和成功的象征。”充分合理地将时尚流行的元素引入现代生活陶艺设计中,不仅可以使创作获得新的突破,同时也为现代生活陶艺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提供一些参考。“年轻化、个性化、时尚化”是现代生活陶艺审美观念显著的特性。随着人们新的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消费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新潮时尚的设计元素更能唤起人们的兴趣。如,情趣主题的现代生活陶艺设计,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潮流,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这种风尚是有周期性的,一代新的时尚很快会被下一代所替代。现代生活陶艺产品更新换代频繁,所以,掌握现代消费者“年轻化、个性化、时尚化”的变化规律,才能使陶瓷设计紧跟时代步伐。所谓“大众化”实际上是指区别于“高品位、高格调”的审美需求而言。生活陶艺作品最多的受众者还是普通的大众,陶艺家要把“雅”的因素与大众的审美趣味“结合”于作品之中,“既要专家点头,又要群众喜欢”。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是希望通过艺术品的消费来体现自身的生活品味,提高生活质量,而不仅仅是为了收藏、投资。正因如此,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的生活陶艺作品逐步受到人们的青睐,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
国际化与民族化融合
现代生活陶艺设计中国际化和民族化的结合并不是生搬硬套的结合,而是指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对民族精神的追求、对外来文化和技法的融合吸收,从而寻求自己的设计创意和文化理念来与世界接轨。无论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还是民族与世界的融合,总是在矛盾中产生、完成和发展的,既有阻力也有动力。传统文化的阻力在于它的封闭性和惯性,动力在于传统文化具有生命力,在与世界的交流中可以发展或变迁。设计的民族风格不是标签,而是内涵,真正的民族设计体现在从功能到审美的所有层面上。作为民族文化传统象征的具体纹样、图形,既是有形的、可识的,又是无形的、内蕴的,即精神层面的东西。民族走向世界需要在现代设计中创造出具有民族精神和民族美感的设计。
关键词:生活陶艺教学改革市场
陶瓷自远古时代就进入了人类的生活,由最初粗犷、简陋的陶器到细腻、精美的瓷器,陶瓷始终与人类的进步、发展息息相关。在传统中国人的生活中,陶瓷是必不可少的用品。20世纪90年代,生活陶艺以新的内涵和面貌出现在国人的生活中,并以迅猛之势发展起来,它进入到家居、餐厅、茶室等,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亮点。生活陶艺的兴起引起了教育产业的关注,一些艺术院校纷纷开设了生活陶艺课,以满足社会对生活陶艺创作人才的需求。景德镇陶瓷学院是最早将生活陶艺作为一个学科的院校,这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然而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教学与市场严重脱节,学生在课堂里很少有机会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了解都市文化对陶艺的需求,这导致了生活陶艺课目的没有真正得到明确,课程结束时往往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学生也处在较盲目的创作状态,学校与学生的经费投入后,最后生产出没有价值的产品或者说完全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最终会导致学生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此类现象,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采取大胆的教学实践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市场意识的培养
1.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
教学与市场脱节是目前陶艺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课堂上,我们侧重于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是技巧与工艺,从而忽略了市场意识的培养。由于缺乏市场概念,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显得比较盲目,主要表现在:不了解现代生活中人们需要什么类型的陶艺用品,不了解不同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不了解陶艺在生活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不了解什么样的市场价格可以被消费者接受等。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教学措施,首先开设生活陶艺市场调研课程,安排学生到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等)的市场中去考察,了解现代都市生活用品市场,了解现代室内设计的现状及动态,了解现代城市人们生活的审美动向。只有从市场调查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才能够把握时代所给予我们的命题。另外,安排学生到陶瓷生产产区中去调查市场现有的生活陶艺的行情,了解目前生活陶艺创作动态,了解生活陶艺在市场中的价格。通过调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及社会责任感,生活陶艺就是依赖于生活的“副产品”,什么样的设计能得到市场的青睐,什么样的价格能为市场所接受,什么样的作品能主导陶瓷产品市场的潮流,我们都可以从市场实践中得到检验。
2.学校应加强与市场的联系
学校是以教学为主体的机构,在传统思想中,学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地方,介入市场往往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因此一般情况下,学校都与市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以为这样可以保持学术的纯粹性。然而,生活陶艺是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一门学科,它的健康发展必须来源于社会与市场的支持,社会认知程度越高,它的生命力就越强,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开设生活陶艺课将变得毫无意义。
在日本、韩国,生活陶艺普及得非常好,陶艺品渗透到每个家庭生活中,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陶艺不仅有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能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品质。日、韩生活陶艺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喜爱,这主要取决于他们在陶艺教育中的成功。校方为学生与市场搭起了销售的桥梁,他们把市场上的销售信息及时反馈到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市场的最新动态,学生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自己学习的方向,这样效果非常好。学生的作品在市场中得到了认可,倍增了学习的热情,而且还可以缓解学生在制作经费方面的压力。日、韩生活陶艺教学的经验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学校可以设立艺术公司,将学生的作品推向社会,使教学与市场产生互动,为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二、注重生活陶艺审美观念的培养
现代生活陶艺创作要反映当代文化背景和生活的本质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在现代生活中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独特的个性、自然性、亲和性几个方面。
1.个性的体现
随着社会个性化文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人们越来越喜欢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生活陶艺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越来越受到艺术家和大众的喜爱与关注。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是生活陶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围绕着日常生活中“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使生活陶艺呈现出艺术风格多样化以满足现代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个性化的创作不仅丰富了生活陶艺的风格,同时它引领了生活的时尚,提高了观赏者的审美认识。过去,我们在教学中也提倡个性化创作,但是缺乏与市场和生活实用价值的联系,致使创作针对性不强,并且受到西方现代陶艺创作观念的影响,容易夸大个性的表达,而忽视了审美与实用的合理性。
2.自然性和亲和性的体现
生活陶艺具备自然性和亲和性的审美特点,一方面表现在材料与人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另一方面是人类情感语言与自然性的亲近融合,体现了人性与物性的统一。由于工业化生产模式席卷了手工业生产社会,造成人们生活在一个机械美、技术美的设计世界以及丧失人性的高度理性化的环境当中,导致人类审美的标准化、机械化、单一化,从而逐渐产生冷漠感和厌倦感。这时人们对自然越来越有家园般的珍惜和依赖,生活陶艺以其自身的陶瓷材质,给人以自然、质朴、亲切之感,适合了现代人类的审美心理,注入了生命的活力,释放了情感与心灵。因此,在教学创作中,要引导学生去了解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只有创作出有个性的、有自然美与亲和力的陶艺作品,生活陶艺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三、注重生活陶艺人性化设计的培养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符合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强调精神与情感需求的设计。它综合了物品设计的安全性与社会性,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物的内环境的扩展和深化。生活陶艺创作通过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赋予物以“人性化”品格,在这方面,日本的生活陶艺可堪称楷模。凡接触过日本陶艺的人,无一不对日本生活陶艺无微不至的设计理念感动不已,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宗旨,这些设计的着眼点在于让社会上更多人感到世界的温暖、人类的爱心和人与物的和谐亲近。在生活陶艺教学中,我们应提倡人性化设计的观念,让学生用心去关注人、关注人性,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饱含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去打动人,使生活陶艺在市场中拥有更多的观众。
四、提高工艺制作水平
生活陶艺创作除了要有市场意识,有良好的审美理念,还必须具备精湛的工艺水平,才能最终被市场接受。工艺是陶瓷艺术创作的基础,一件好的生活陶艺品应该是集审美、实用与工艺为一体的。在生活陶艺教学中,工艺仍然是我们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由于教学是阶段式的,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使得学生在课程里很难完成生活陶艺对工艺制作的要求,往往是花两天时间构思一下,然后仓促地进入制作阶段,由于课程的不连续性,学生还需花一段时间恢复和熟悉工艺,才能进入创作状态。课程结束时,学生的作品在工艺上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如坯体过重、开裂、釉面粗糙等等,这样的作品是很难进入市场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我们的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①建立良好的课程配置。可以把拉坯、泥板成型、泥条成型、装饰生活陶艺课变成一个系列的循环课程。前面的几个课程是为生活陶艺创作课程作一个铺垫和积累,学生经过比较扎实的基础训练后,工艺和制作经验都得到提高,然后进行创作比较得心应手。②实行工作室制。由于陶艺制作的周期性和连续性以及工艺经验的积累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只有工作室制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工作室制的陶艺教学效果已经得到很好的验证。
结束语
经济繁荣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上的消费,追求生活的意趣,生活陶艺的个性化、生活化、情趣化的特征满足了大众的这一心理。生活陶艺包含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也传承着传统文化的精神。生活陶瓷的艺术化是普通百姓最能接受的,它既有使用价值、观赏价值,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然而就目前来看,生活陶艺的推广与普及是远远不够的,陶艺界也缺乏一支真正具有专业化素质的生活陶艺创作群体,生活陶艺也未能形成一种新的面貌让大众认知。学校是培养生活陶艺创作型人才的摇篮,它培养的人才的优劣将对生活陶艺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推动生活陶艺课教学与市场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树立学生就业的自信心。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生活陶艺创作人才,让他们在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使生活陶艺得到推广,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陶艺、喜爱陶艺,这对整个陶艺事业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杨永善著《说陶论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年
[2]吕金泉《生活陶艺的文化变迁》,原载于《装饰》,2004年第12期
一、环境景观设计中陶艺的形态和构造
1.形式多样的陶艺尺度纵观陶艺历史,其中存有大量令人惊叹的大型陶艺作品,例如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俄裔法国艺术家夏加尔为美国芝加哥市的迭尔波恩街制作的名为《四季》的陶艺景观,新巴比伦的彩釉砖动物浮雕墙等等。陶艺作品在现实空间中所占有的体积、数量、面积、长度和宽度等方面的属性而在欣赏者的脑海中形成的一种印象就是陶艺的尺度。采用分段烧制后再组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巨型陶艺烧制的不便的难题,后来又发明了一种新方式,即是马赛克拼贴法,在混凝土的坯体外表采用大量的瓷片进行拼贴。如此一来,就有效地突破了陶艺尺度的限制,形成了陶艺的全新形式。进而给陶艺进入环境景观设计创造了最适当的方法。
2.多姿多彩的陶艺颜色在任何艺术作品的形态构成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颜色这一设计元素,颜色能够有效地提高陶艺作品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艺术感染力,寄托创作者的艺术情感,因此,陶艺的色彩在整个环境景观设计中具有举重如轻的地位。陶艺的色彩主要体现在不同色釉的表现,而且丰富的色釉是陶艺高品质的标志。釉色由于采用火的制作工艺,因而具有其他材质艺术作品所难以具有的特色属性,使陶艺作品的美感表现不同于其他。釉色为陶艺作品增加了许多另外的信息含义,使陶艺作品更富有生动的活力气息,打破环境景观设计中一向色彩寡淡的束缚,给陶艺作品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色彩。同时也要注意保持陶艺作品与其他周围建筑设施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和谐一致,在此基础之上,通过釉色提高陶艺作品的变现力,使欣赏者感受到愉快和放松。
3.丰富的陶艺肌理陶艺的肌理就是陶艺作品的语言,是其泥釉和其烧制后所呈现出来的特点。陶艺肌理的表达效果表现是陶艺作品形态美的重要考察方面。人类使用泥土的可塑性强的特点对陶艺进行艺术性的创作,最后采用火的制作工艺使泥土产生质的变化。陶艺作品主要是凭借泥土的泥性与可塑性的属性作为创作设计基础的,在火烧制成之前对湿坯土进行压印、刻划、雕刻手捏等方法创造各种肌理效果是陶艺艺术者通用的基本手法。陶艺肌理具有独特的韵律,连接、重叠、大小、粗细、浓疏、交错的美感,以及由它而所导致的缓急、轻重、软硬的质地遐想以及空间联想,都是陶艺工作者以作陶艺品和环境的共同需要采用材质语言特征与可变性的创造结果。依靠不同的烧制方式,火在陶艺作品上保留下的印迹已经成为陶艺作品肌理的又一特征,并且为环境平添一份自然的韵味。其不可预测性、偶然性、随机性以及自然而成的肌理效果会环境陶艺景观具有独特感染力和神奇的美感。
二、环境景观设计中陶艺的运用
1.在建筑设计中运用陶艺在人类建筑与建筑装饰中使用最早的材料之一就是陶瓷。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陶艺的多种独特用处逐渐展示出来。当前,陶艺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建筑设计中叶大量存在。目前,陶艺在建筑设计中所呈现出的形式更加具有多样化,并且在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例如,日本的设计师冈本太郎为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东京旧市政厅创作的陶艺壁画《日之壁》和《月之壁》,美国设计师罗斯伯格为费城儿童活动中心创作的名为《动物乐园》的陶艺壁画,美籍华裔的贝幸铭为台湾东海大学所设计的侧立面均由菱形黄色瓦砖所拼贴覆盖的路易斯教堂等等,都对建筑环境起到了极好的美化和装饰的作用。
2.在广场景观设计中运用陶艺广场是城市里可以连接建筑与建筑,建筑与道路之间的一种比较宽畅广阔的公共空间。通常是城市市民生活的中心,给当地市民的娱乐休闲活动提供了一个场地,对于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生活幸福感有所意义。广场会使一个城市更加有情趣更加美丽。虽然在现实的广场尽管设计中使用陶艺的比例不大,但是陶艺已经在整个广场景观设计中崭露头角,充分施展,引人注意了。例如,我国的瓷器之乡景德镇就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陶瓷资源,将陶艺融入到整体的环境景观设计中,把陶艺的多种形式在广场景观中去表现,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广场景观。
3.在住宅小区设计中运用陶艺住宅区域作为居民重要的生存空间,既要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物质功能,又要具有居民对自身生存空间共同情感的精神功能。人们在狭小的室内空间中难以达成的理想,都会转移到住宅区域的公共环境中得以完成和感受。因此,一个优质住宅小区不仅要有完善的物质生活支持系统,还要能具有提供交流情感的丰富多彩精神生活空间环境。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有所区别,但又具有城市公园、广场的基本功能与特征,进而造就了自身独有的特征。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其实就是对住宅小区户外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住宅景观设计师作为设计者,应不断的寻求人和户外空间环境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方法和物质。陶艺作为景观,通过改善住宅小区外部的环境,来达到调节居民心情的目的。
作者:路程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陶艺;实验课程;整合;创新
陶艺专业是景德镇陶瓷大学的重点特色专业,陶艺专业的教学因学习特点需要,超过一半的课程为实验实践类型的课程。实验实践类型课程旨在调动学生动手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近几年,高等艺术类院校都开始开设陶艺课程,作为其必修或选修的一门课程,随之陶瓷艺术的学习也越来越普及。我院作为陶瓷特色类艺术院校,也开始着力给学生打造一个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陶艺学习平台。明确各个专业设置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素质,为艺术市场输送有价值的陶瓷艺术人才。
体现在教学上的变化,就是从简单的传统型陶艺大方向教学,在陶艺专业分化的基础上,明细专业方向,区分创新型艺术家、应用型生活陶艺设计师和自主产研创业者的三大类不同的培养目标,构建一个遵循学校教学方向、一个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更加科学的大学陶艺课程体系。
1 基于多元培养目标下实验课程内容的整合
培养创新型陶艺家的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实验课程可开始基础陶艺+实验陶艺创作课程内容,满足学业提高,可于国内外艺术机构、展览比赛挂钩,选派部分学生参加高规模艺术展览。现阶段基础陶艺实验课程的基础学习有拉坯、泥条成型、模具成型、泥板成型、泥塑基础、青花装饰、粉古彩装饰等。基础课程的学习是所有陶艺学生整体了解陶瓷制作生产的工艺艺术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在陶艺基础学习之后,设置的一些陶艺提高的实验课程环节如环境陶艺设计、实验陶艺观念创作、实验陶艺材料技法创作、综合材料构成等课程。这些实验课程的学习重点在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启发艺术思维,使学生能灵活运用陶瓷这种材料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
培养生活陶艺设计师的实验课程内容设置。生活陶艺方向可加强实行校企合作的环节,在实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设计作品参加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现阶段已有的实验课程内容有陶艺首饰设计、生活陶艺(器皿)创作、生活陶艺(家具软装)创作等。这类生活陶艺课程的手工制作性和陶艺材质的探索给陶瓷设计带来更为宽广的设计理念。生活陶艺课程的手工性和陶艺语言的多变性对培养学生驾驭陶艺语言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从更广的专业范围来看,生活陶艺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该类课程后,能够熟练掌握生活陶艺的制作技法,独立创作生活陶艺。
培养产学研结合的创业者的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培养陶瓷艺术方面产学研Y合的创业者,是为了学生在今后的就业环节中能脱颖而出。现阶段各类中高等的陶艺教育都在增多,一般类型的陶艺人才也在增多。产学研结合的创业者不同于一般的陶艺类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以陶艺知识学习为基础,学校通过与研究机构搭建平台给学生一个科研的平台,使学生在陶瓷材料、陶瓷工艺的创新上有所突破,再投身到产业生产中去实现价值。这类实验课程内容是新的实验实践项目,具体的实施和设置还值得我们在进一步的教学环节中总结经验去改进和完善。
2 基于多元培养目标下实验课程内容的创新
拓宽陶艺专业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及艺术机构共同建设实验、实践教学基地,确保实验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验课程在陶瓷艺术教育中实施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因为陶瓷艺术本身具备技术价值和创造价值,这两种价值系统都要求学生要参加各种实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养成探求精神,激发创造欲望。
第一,配合学科知识去陶瓷产区观摩、加入生产环节等。在对各个瓷区的理论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学习之后,可以安排特定的实验实践环节,去往瓷区身入了解和学习。以便于学生在毕业创作时可以运用不同的瓷区材料、工艺来完成自己的创作。
第二,将学科紧密联系生活,划分调查小组去做市场调查。生活陶艺的运用是贴近生活的,不是凌驾生活之上的,最好的考验就是市场。设置市场调查这个实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掌握市场动态之下,有目标的进行学习和设计创作。
第三,多去参加各种艺术展览等。通过多元教学策略和多模态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找准自我个性定位,为学生开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有效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多维思辨能力、学习设计的能力、市场开发经营管理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和国际陶艺交流打下艺术应用基础。
3 结语
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节都是教学内容的四个要素。改变现有多元培养目标下单一的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应根据不同人才培养方向设置不同实验项目。并且使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一样向满足学生多目标学习转变,符合学生自身学习兴趣,职业价值取向。提高陶瓷艺术学习的应用价值和改善实验基地结构和教学模式转变。通过部分小方向教学实践,分项目逐步从小方向惠及专业大方向教学。
公共环境陶艺的特点
其一,公共环境陶艺的艺术美感是多方面的。釉色美感:现代陶艺的釉色随着烧制曲线和外界条件的变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效果。色釉通过高温烧制呈现出不同色彩,或绚烂华丽,或纯色质朴,变化丰富。釉色之美是陶艺的特色之美。造型美感:泥料的可塑性使陶艺具备无限的、不一而足的形态,拉坯成型、泥条盘筑、模具印坯、雕塑技法等成型方法使公共环境陶艺具备丰富而多变的美的形态。肌理美感:一方面,泥土的材质肌理可以体现陶艺的自然肌理美感;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借助不同的媒介创造出新颖的肌理美感,如可以采用表面有凹凸变化的材料在坯体上压印或者滚压痕迹,形成独特的肌理。烧制美感:陶艺作品的烧制美感可以通过对火候的控制、测量熔融点以及记录温度等控制窑温的方法实现,由于陶艺的烧制受烧成气氛、天气,以及釉色料、坯体等多重因素影响,便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千”变化无尽的烧造之美。
不同的烧制方法可创造出环境陶艺变幻而独特的烧制美感。综合材料美:可以灵活多变地将陶瓷与其他材料结合,实现对材质常态的突破,实现其独特的表现力,充分运用新媒介与表现方式展现陶艺的美。地域美感:陶瓷会因地域上的差异体现更多的人文品质,同时,陶艺也会因为民族性的审美而以不同的艺术风格、形式反映现实生活,形成与本民族特定的环境、特定的理念一致的艺术表现形态。传统语汇美:陶瓷文化是一种情感化的历史符号,具备特殊意义的文化性和物质性,将这些独特个性融入现代环境陶艺作品,可以更好地实现泥土的延展性和可塑性,满足以人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审美需求。器型装饰美:陶瓷最早是作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器皿,现代陶艺弱化了其使用价值,根据原有的器型结构表现出不规则的形态、交叉、错位,实现其动感美。
其二,公共环境陶艺以带有特殊历史文化符号的独特艺术形式,与公众生活亲近,与周围环境融合。现代陶艺融入公共艺术成为环境陶艺,成为体现城市文化与民众需求的重要载体,人们关注环境、美化环境、亲近自然和返璞归真的要求使现代陶艺介入公共艺术具有发展的大好时机。现代环境陶艺是现代陶艺和现代环境艺术发展的产物,其艺术特点与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创作中受到艺术家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环境陶艺一般蕴含着广泛的、社会群体认同的文化精神和社会公共精神,肩负着创造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品、提高公共生活环境品质、提升广大市民的艺术意识和公共生活情趣的社会使命。
实例分析公共环境陶艺发展的经验教训
例一,西班牙的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有一个享誉全球的建筑作品——吉尔公园,其中一个蜿蜒的“长蛇椅”就是以陶艺处理手法制作的,很好地让陶艺成为建筑的“皮肤”般的有机体。追根溯源,这些陶瓷作品受到好评很大的原因是具有个性,以淋漓尽致的个性化特征征服观众。要更好地表现环境陶艺的个性化,首先要在观念上获得突破,陶艺家要将自身对生活独具慧眼的洞察和独特的感受以与众不同的泥土语言表现出来,有了个性化的观念,更要将观念以个性化的技巧表现出来。陶瓷材质有着天然的特性,陶土和釉料的可自由发挥度与烧制方式等的不可预期性的奇妙结合,为陶艺家个性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个性、技艺、激情和思想更自由地驰骋其中,使陶艺家更好地寻求与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体验相匹配的公共环境陶艺形式。
例二,我国雕塑家于庆成的代表作品《长江•黄河》(图1),以极为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和母性特征备受称道,将强烈的乡土气息和浓烈的现代感完美糅合在一起。这类作品是完美地融合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典范。公共环境陶艺是城市的名片,应义不容辞地体现本土文化,本土文化对内更具备温情、人性、感怀和充实的美感,对外可以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站在民族特性的角度体味本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人可以更加深切地感悟到环境陶艺带来的美学意境。当然,公共环境陶艺家要在作品中体现民族性,首先应该体悟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再结合现代的艺术观念,创作出可以体现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的陶艺作品。
例三,会田雄亮的作品把陶艺与建筑相融合,把陶与水、空气、阳光相协调,陶艺之美与建筑之美、自然之美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让人印象深刻。在环境陶艺形式的设计方面,陶艺家应该通过造型方面的取舍与概括彰显陶艺的诗情画意。在公共环境艺术方面,陶艺家并不能要求对审美对象进行面面俱到地细腻刻画,而只能取其大意,不着意求形似,而更注重神似,以“写意”的气韵、诗性之美来体现中国本土特征与东方艺术体系风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共环境陶艺应该承担一部分改变环境的重任,其设计一定要注重艺术韵味的体现,以丰富的人文体验诱发公众在和谐空间中的愉悦精神。可以说,将环境陶艺作品放置到公共空间环境中,与空间环境相融合,极大地充实与优化了城市环境,让公众可以从周围环境中更好地体味文化的氛围,切身感受到文化的陶冶熏陶和传承延续。
公共环境陶艺的发展趋势
公共环境陶艺必然随着公共环境艺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其发展趋势也将沿着公共环境艺术的发展道路前行。一方面,交融性是当前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公共环境陶艺的发展也必将受到交融性的影响。陶艺界都在尝试着从传统的中西方文化的对立矛盾中寻找异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激荡俨然成为公共环境陶艺发展的新方向。同时,陶瓷艺术在风格、材料与语言方面与其他艺术的界限也日趋模糊,传统和现代、功能和审美等也不再泾渭分明。另一方面,艺术具有民族性、世界性,公共环境陶艺也不例外,创作出既具有民族特点、文化特征、地域和材料特色,又适合本地环境、文脉的环境陶艺是城市建设者、陶艺家的共同使命。
【关键词】:环境陶艺,人性化,人性化设计
引言
设计是一种对物质形式和结构的改造和组织活动,论文从人的因素来考虑与人有关的一切活动,使这个物质世界成为人类生活需求的一部分。这说明,任何设计活动都是从人的生理、心理、喜爱、生活习惯等因素来考虑,体现人性化内涵。随着社会的文明发展,任何设计都越来越注重人性化、人情化因素,强调以人为本。环境陶艺是一门新兴起的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被设计的物质形式介入人们的生活空间,不仅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一种物质形态,还提供一种生活观念。
因而,环境陶艺设计必须通过一种有人性化、人情味的艺术形式来联结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情感生活,才创造一种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生活世界。人性化设计是一种注重人性需求的设计,也使人和被设计的物质形态有良好的、合适的互动关系,能更好地符合人的各种需求,提高和完善人的人性和人格。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是一种设计形态(符合人类的审美需求,适合人类自己的文化的、情感的、审美的趣味和生活理念),有利于环境陶艺作为一种迎合大众的视觉形式进入公共环境空间,赋予人们生存世界更多维的生活艺术化、自然化。
1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概念界定
环境陶艺设计是艺术家或设计师借用陶瓷材料媒介为某特定环境空间进行设计创作的艺术形态。简言之,协调“人、环境、陶艺作品”三者关系,人指(设计者或创作者和公众),环境指公共环境和个人环境,陶艺作品主要指三维陶瓷雕塑和二维陶瓷壁画等。
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是指艺术家或设计师通过在其作品设计方面注入“人性”的因素,使环境陶艺构成视觉艺术形态,更富有人情味和情趣性,引起人们视知觉的亲近,符合人们心理审美的舒适、愉悦、自然,营造公共空间的艺术氛围和亲切感。而这种设计主要表现在其形式与内容设计上符合人们理想的文化观念和审美心理,使其陶艺作品与人、公共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体现人性的关怀。它是注重人性需求的设计,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人的审美需要,提升人格和性情,热爱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时,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不仅仅强调其造型、题材、结构、色泽等因素,符合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文化心理、历史文脉、自然生态环境,并与现代科技和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而且使环境陶艺及其环境空间尺度宜人,满足环境陶艺使用者—公众的审美需求,创造人性化的空间景象,实现人性的关怀和心灵的体验。
2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的表达方式
环境陶艺构成空间景象之美与人们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及文化心理相符,毕业论文才使环境陶艺作品、人和公共环境三者形成整体和谐关系,满足人类生活方式的理想诗意化。
2.1主体审美尺度的平衡性
主体审美尺度的平衡性是指设计者在设计环境陶艺时,个人审美观的传达与公众在欣赏其作品时反映出的审美标准、审美情趣等相符一致性,构成审美欣赏关系的亲和性和愉悦性、自然性。而这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限制和约束其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方面,即设计者在其作品设计的表达方式须反映公众的审美需要。
一方面,环境陶艺的形式(造型、色彩、肌理、装饰手法等因素)设计,须考虑公共空间人群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能力等。首先,设计者在设计造型的形态方面,寻求与公众的审美能力、审美理想形成和谐,针对性选择装饰性的写实人物、动物、器物等造型,还是变形夸张的直观化造型,或者抽象几何体的象征性造型等,这样,才使其造型更生动、形象化贴近公众的审美标准。其次,其色彩饱和度、明度、纯度、冷暖的搭配与组合,符合公众视知觉的舒适感和心理的情趣感,以及风俗习惯等,即与公众的审美理想达成一致性。还有其肌理组织质地的细腻美和粗犷感,组织结构构成形体空间的秩序美与分割排列关系,装饰方面汲取传统纹样,地域文化符号(如景德镇的青花、粉彩等),以及采用绘制、刻划、雕刻、镶嵌等手法,才会形成公众的丰富审美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环境陶艺的内容(题材、主题、内涵)表现方面,须反映公众的审美生活、审美情趣等。
首先,题材是设计者设计环境陶艺的重要素材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映现,也是使作品贴近公众生活的重要方式。其次,主题也是环境陶艺表现的重要思想内涵和文化语言,如标志性、教育性、宣传性等环境陶艺,其主题思想不仅要反映地区性文化特征,还要体现公众的审美情趣。
主体审美尺度的平衡性,不仅是环境陶艺人性化设计的重要前提和表达方式,英语论文还是贯穿于其作品的设置与审美的主要参照或空间景象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评判。这种平衡性强调艺术家或设计师在进行环境陶艺设计时,除了将自己的主观审美理想、审美情趣、设计意图、统一构思之外,还须更重要地从公众的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理想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考虑,并把主观的审美意思纳入客观的审美对象之中,才可以建立起陶艺作品与公众审美相呼应的关系。
2.2公共空间环境的和谐性
公共空间环境是指陶艺作品设置在某特定环境内,依附着周边(城市文化、建筑特征、自然景观等)某种空间的“场”或“群”,以及与此环境中人群共同构成空间环境。它主要指自然环境、场所环境、城市环境、人文环境等。环境陶艺与公共空间环境的共存和谐才能构成空间景象的美,形成具有某种“场”或“群”的氛围,引发人们视知觉的亲和性和凝聚力,提供给人们的舒适、愉悦、自然、诗意化的生活空间,赋予人们审美的人性关怀和心灵润泽。
2.2.1自然性
自然性指“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作为置身与特定环境中的环境陶艺设计,在介入大众生活空间的同时,应从自然生态的地形、地貌、地物、人文等诸方面探索设计的取向。因为从功能出发,在这个特定环境中的最佳位置设置环境陶艺,其作品的尺度、体量、距离关系受周边自然环境形态的约束和限制,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态完整性(指人文景观、历史遗
产、植被绿化、交通畅通等),并使环境陶艺成为自然环境美的一部分,体现“情”与“景”的融合。同时,“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反映环境陶艺设计因素(造型、色彩、肌理、光影等)符合人与环境和谐的关系,在追求人类与自然的长期平衡发展中,又赋予自然景观美的意识形态,求得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空间场所。2.2.2文化性
环境陶艺设计受制于城市的特定人文环境和空间特质,才能展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氛围,硕士论文营造城市精神风貌和树立地域特色。环境陶艺的设计形态因素融入其文化语境,如地域文化、风俗习惯以及特定环境人群的文化心理和建筑空间文化氛围等。它可能表现在对原有文化结构的延续,强调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或者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在本土文化结构上嫁接新的设计思想、手法、思维方式,包括嫁接外来文化和其它类型文化等,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化结构。这样,环境陶艺才作为视觉经验的对象,能强化场所传达的社会文化意义或生活方式,能引发环境观赏者的共鸣和联想,使其作品、公众与环境三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激发环境的生机与活力以及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同时,它反映该特定环境中人群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和生活情趣,肯定了此空间景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2.3交流性
公共艺术的发展,其支配权由“精英”向“大众”的转变,反映公众精神和公众审美,与人形成一种可交流性的视觉艺术空间。这种交流性决定环境陶艺设计须面向大众审美心理,促使设计者设计出符合公众的审美趣味、生活习惯、文化观念等因素的作品。其环境陶艺的形式设计要体现人们审美心理的生动性与直观性,个性化与人情化,场所性与文化性等,才能引起人们的亲近心理,使其作品与人们实现可欣赏交流空间,如造型设计符合人们的理解、安全心理,色彩设计符合人们的情感心理以及风俗习惯。因此,环境陶艺设计的某些实施方案,应采取开放化、民主化的策略,由大众(指具有一定艺术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人)的参与抉择,这样设计者才能准确地获得公众对审美对象物的反馈评判信息,更加合理地使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表现与公众的审美趣味、生活习惯、文化观念等积极因素相符,真正地开启了一个展现人性审美需求的艺术空间。
2.3时代性
人类审美行为具有一种活的生命力,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也会相应地流变。那么艺术家或设计师在环境陶艺的艺术形式设计上应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环境陶艺设计赋予人性的审美需求,其表现形式(造型、装饰、色泽等)与内容(题材、主题、内涵)都应该具有现代人认同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即创造性建构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与内容,融入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气息和国际化艺术的多元思想,才促使环境陶艺文化的自身积淀和发展,使公共艺术的内在精神和外在风格得以延续和扩展。
2.4通俗性与趣味性
这里所说的通俗性并不是指“世俗性”或“庸俗性”。环境陶艺不仅设置于公共空间之中,而是表征和蕴涵着广泛的社会群体所认同的文化精神,审美意象及道德理想等。由此,环境陶艺的公共性决定了其设计形式,显示大众化文化精神,大众化审美需求,即公众的通俗性。环境陶艺的艺术形式设计的通俗化,主要指其视觉形态语言的表现符合大众审美文化心理,赋予大众与其作品更形象化、情趣化的欣赏交流,让人易于理解它,亲近它。其通俗性体现在造型设计的生动性与直观性,色彩运用的丰富性与时代性,题材表现的人情性与趣味性,内容反映的生活化与平民化。通常,这种趣味性表现在其作品的物质形态赋予人性的情感、情趣、个性和生命,而这种趣味性包含了滑稽性、幽默性、好奇性、幻想性和亲和性等。环境陶艺设计者的趣味性与公众审美的趣味性之间相符,才能建立一种物质和情感的交流关系。然而,趣味性的艺术形式主要表现在装点性的环境陶艺设计中,装点性的环境陶艺是为配合既成的环境(指开放自由化的场所环境)而进行的艺术设计。当然,像标志性、宣传性、象征性等类型的环境陶艺或者庄严、理性化氛围内的环境陶艺,其主题性表现因素会削弱其形式设计的趣味性。虽然环境陶艺设计的趣味性以注重其自身的价值为主要因素,但却脱离不了环境对它的制约和要求。
2.5生态可持续性
环境陶艺设计注重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时,工作总结决定着艺术家或设计师设计环境陶艺,不能仅仅停留在建构当前视觉景观的审美意识中,还须考虑未来此周边环境空间(指建筑、植被、绿化、交通、和人的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变化,对作品构成视觉美景的影响以及价值的评判。同时,生态可持续性也反映出环境陶艺设计要考虑其作品的易安装性和可拆卸性、维修性和持久性、抗压性和安全性等因素。这样,环境陶艺设计充分考虑人与城市环境以及公共空间构成的和谐性、高效性、整体性、多样性、全球性、人文性;从而体现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真正遵循以人为本,在物质和精神上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
3结语
任何艺术设计活动须关注人,关注人性,体现心灵,不仅是创造一种物质形式,更重要是要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环境陶艺是艺术设计实现人们审美需求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是艺术家或设计师通过对其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赋予“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提升和润泽人的心灵,才使环境陶艺作品起到审美、休闲和娱乐民众的目的,为大众创造出愉悦感、快乐感,以及增加城市公共生活的亲切感,激发人们的艺术审美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起人们的好奇、触摸,依偎、攀沿等活动行为,成为一种公众性的生活审美化、自然化的艺术空间,构成空间景象的愉悦之美。
参考文献
[1]赵中健.公共艺术的审美思考.艺术生活.2004-1
[2]李建盛.希望的变异—艺术设计与交流美学.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
[3]朱红文.工业.技术与设计—设计文化与设计哲学.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
[4]施慧.公共艺术设计.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5]陈鸿俊.设计人性化.美术与设计.2002
现代陶艺的艺术语境
现代陶艺作为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艺术变革和创造的责任。现代生活需要的是更为有生命力的艺术,生活艺术化亦或艺术生活化,是时下艺术正在进行的变革。现代陶艺能影响人类的生活,使生活拥有一种艺术的态度。讨论现代陶艺的语境,我们可以从现代陶艺作品的存在形式这个等角度来分析。陶艺的存在形式有很多,从艺术形态学的角度分析,不同形式给人的情感效应是不一样。陶艺创作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如:排列、堆积、层叠、网孔、旋转、编制、流动等。本文以层叠和旋转为例进行分析。
1.层叠
层叠通过片面再体块上的起伏、高低错落而形成独特的形式美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桌上堆起的书、墙脚累积的收纳盒、停车场密密麻麻的自行车,处处可见到层叠的存在。层叠可以是三维的也可以是二维的,可以是其自身主要构成元素的层叠,可以是几何的或有机的层叠。例如:日本现代陶艺家会田雄亮的系列壁画陶艺作品,由体块和几何面片作为形式元素,厚重的壁画整体体块和堆积在上面的薄薄泥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薄泥片上又有二维的简单几何形图案重复,使整体壁画内容丰富多彩,给人以大气又不失细节的感觉。
2.旋转
旋转是一种具有动感的运动方式,运动的轨迹呈螺旋形。可以是自身打转,亦可以是围绕一根轴或一个中心作曲线运动,尤其指做圆形运动。表达旋转的基本形式可采用点、线、面、体这几种关系,同时可以是几何体、单体、复合体、有机体等,在构造形式上可采用弯曲、框架、垒积、排列、穿插、切割、或者其它有形体等。例如:拉坯作品。拉坯是陶艺制作中最传统的形式,泥巴手掌中随意的旋转变化,可在坯体上留下自然而又生动的旋转纹理,使一个简单的陶艺容器似乎有了生命,有了舞蹈的旋律。陶艺家弗莱茨•罗斯曼的陶艺作品就充分地运用了旋转来表达作品的灵气,在他创作的陶艺作品中,将容器表面的机理效果特意带上泥条旋动的痕迹,使作品充满活力、节奏、比例的美。
现代陶艺的艺术语境个性化发展
现代陶艺强烈的艺术魅力来源于自身艺术语境的个性化,例如:不加约束的创作手法等。现代陶艺的创作在充分把握陶瓷工艺的同时,结合时代特征在土与火之间用个性化的手法来构造出现代陶艺一种个性化的艺术语境。现代陶艺的个性化艺术语境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夸张的、抽象的、唯美的、幽默的、写实的等。只要反应独特的艺术思想就必定拥有独特的艺术语境,作品的气质可以用个性且独特的角度和方式去掌控。也正因为如此,在现代陶艺的创作中,表达情感,传递思想,个性化的艺术语境就显得非常重要,它可营造一种氛围,建立作者与观者的情感传递桥梁,这也正是现代陶艺的一种特性——即利用自身个性化语言就能很好地创造个性化艺术语境,通过对艺术语境的理解,最终达到作者与观者情感在艺术上的共鸣。可见,现代陶艺的艺术语境需要个性化,那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发展个性化,我们根据现代陶艺的存在形式和自身特性,试图将其艺术语境的个性化发展总结为三点突破。
1.材质与技法的突破
现代陶艺是将多姿多彩的现代艺术融入陶瓷艺术语言,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这一大的概念之下,与时代结合,创造符合时代的现代陶艺形式,才能最终表达鲜明的时代情感特性。自20世纪初,现代陶艺兴盛之初,就在创作中倡导新的陶艺理念和新的陶瓷语言,把现代陶艺的实用功能忽略,在艺术表达上强调作者与观者在艺术精神层面上的共鸣,在创作手法和艺术语言上不断追求突破才能带来艺术语境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要从形式、技法、材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要求现代陶艺利用自身独特的文化特点,从长期的封闭传统思想中探寻出来,同时摆脱各种机械化、工业化带来的审美疲劳,积极寻找和运用新的个性化方式,对各种艺术观念和思维形态进行解读和重构,创造新的个性化艺术语境。可见20世纪以来,艺术家已经为现代陶艺指明了很好的方向,在当代我们要沿着这个方向继续突破和求索下去。现代陶艺材质和技法的不同,创作的现代陶艺也会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触觉和视觉感受,例如:触觉上,有粗糙的、光滑的、颗粒的等;釉色上,有温暖的、凉爽的、光明的等。因此,现代陶艺通过材质和技法不断突破而成就的不同个性化特点所带来的不同个性化艺术语境,给艺术家和观者带来的不仅仅是艺术形式上的突破,更加是艺术氛围和思想的突破。
2.视觉感受与装饰的突破
视觉效果是一个艺术品艺术语境的另一个表达方式,现代陶艺作品因其独特的材料特性,拥有着独立的艺术视觉效果。现代陶艺的视觉效果与平面艺术的视觉效果相比较,更加具有空间感和意境感,而这种空间和意境的造就者便是其独特的个性化艺术语境,这种个性化艺术语境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更是其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键。可见,在现代陶艺的视觉感受中个性化艺术语境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要寻求这种艺术语境的个性化,需要视觉感受上的不断突破。要达到视觉感受上的突破还需寻找陶艺创作中装饰效果上的突破,例如:现代陶艺创作中不同的装饰效果运用在同一个作品上会产生十分迥异的艺术视觉感受,表达的艺术语境也十分的不同。现代陶艺的装饰可以是色彩上的、机理的、绘画的,也可以是不同材质拼接的、镂空的等,要达到装饰上的突破就要综合运用这些装饰手法并不断突破寻找新的装饰手法,才能找到艺术语境的个性化突破。现代陶艺艺术语境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现代陶艺创作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装饰视觉效果,而是走向更高的层面,通过空间、环境、功能、结构、文化等多方面的要素进行综合装饰,以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现代陶艺艺术语境的个性化发展在视觉和装饰突破的同时,要求艺术家不断地融入自身的独特气质,从人性的关怀角度出发,不断地内心自省,挖掘个性的灵感,才能带来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境的个性化突破。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陶器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CHINA”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突出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景德镇瓷业发展到元代,工艺上出现了跨时代的变革。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继宋代创青白瓷之后,又创烧成功具有高铝氧成分的白瓷、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结束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局面,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瓷器的特色,从而把景德镇瓷业推向遥遥领先的地位。明代是景德镇的鼎盛阶段的开始,陶瓷艺术集历代瓷艺之精华,取得了更高的发展。凡前代已有的品种,此时应有尽有;大量新工艺、新的装饰手法,也先后涌现。如清新优雅,气韵生动,足与水墨画并驾齐驱的永乐、宣德青花;鲜红莹亮,色若朝霞,灿如霁日宣德霁红 ;釉下、釉上,互相掩映,柔和精巧的成化斗彩;薄如纸、莹如玉、吹之欲飞的永乐薄胎甜白;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嘉靖、万历五彩;还有黄、绿、紫相间成趣的素三彩,色如翡翠的孔雀绿、深沉幽净的霁青,娇艳柔美的浅黄,呈色稳定的矾红等等,都创始于明代,如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尽态极妍。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其时镇内官窑有58座,民窑达数百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足见当时生产规模之宏大。在全国十余省开设的四十多处瓷窑场中,除浙江龙泉窑仍以青瓷为著,其他窑场多因技艺停滞而萧条,或因战祸困扰而沉没,惟有景德镇为“天下窑器所聚”,抑人之短,扬己之长,形成全国的烧造中心。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摧残,千载名窑也停滞而趋向衰落。陶瓷生产水平继续下滑,生产规模也日趋萎缩,制造工艺上仍沿行旧法。景德镇毕竟有悠久的制瓷传统,广大瓷工身怀绝迹,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奋力发展以手工技艺为特色的仿古瓷、美术瓷生产,坚持与外国机器制造的日用瓷相抗争,保持了中国瓷器在国际上的美誉,于衰落中显示了振兴陶瓷的潜力。现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继承了传统的技法,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的精华,使陶瓷制作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度。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由于传承年代久远,技术不断更新,加上历经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若要加以分类,就非单一条件所能完整涵盖,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产地来加以分类。陶艺分为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传统陶瓷,一般指年代较久,使用传统技法来从事创作的陶瓷器,此种陶瓷器与官方的需求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同时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为主,其朴素的设计意识使人心灵的感悟日趋深入完善,达到造型与材料、工艺与技术、色釉与装饰的高度完美统一。随着朝代及制陶技术的演进,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的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与传统陶艺不同,现代陶艺有着鲜明的现代艺术特征,且更重视作者的创作个性、审美认知和思想观念,具有更多的精神内涵。
随着当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开始乐于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陶艺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社会生活,把当代人的文化精神、艺术思想、审美情趣悄悄地渗入到现代陶艺设计中去,提高了现代陶艺的艺术性和品位性。所谓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体,远离传统实用性质的观点,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现代陶艺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其与传统陶艺之间的根本区别,现代陶艺从诞生之时就与传统艺术划清了界限,尽管它继承了传统陶艺的独特气质和魅力,但它摆脱了古典主义思想带来的审美需求,进行反思和重构的人性之光,从而起到了一种审美导向的作用,现代陶艺提倡的是一种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观念,它提升和转变了人的思维,从而促进着社会的发展。
由于在工艺上一直以追求实用性、装饰性、工整性、规则性为终极目标,传统陶艺在形式上容易给现代人单调、呆板的感觉,相反现代陶艺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需求,它要求创作者尽可能去发掘和发挥不拘一格,用各种形式表现现代陶艺的形式美。
陶瓷的材质有粗细、色泽之分。传统陶艺中,陶艺创作的基本材料是粘土。虽然我们的祖先发现火可以改变泥土的性质并得心应手地掌握了这种性质,但是他们仅仅把泥土单纯的视为一种材料,只是用来制作各种生活器皿等。这样,更多的进行是一种重复性的劳作,而缺少了对泥土材质本身的深度挖掘;而在现代陶艺逐渐发展的同时,现代陶艺家对陶瓷材料特性也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对粘土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现代陶艺家多认为粘土是创作的物质载体,需要借助其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个性、意识和审美价值。因此在现代陶艺创作时,陶艺家十分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从传统陶艺到现代陶艺是一个时代的演变必然程序,是人类从原始文明过渡到现代文明的必然产物,是一个历史过程,它们同出一辙,相辅相成,有着极深的渊源。传统陶艺是现代陶艺的根基,而现代陶艺是传统陶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之间不断的交融,又不停的碰撞。现代陶艺扎根于传统陶艺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枝繁叶茂,急于想摆脱传统思想束缚,然而“没有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能摒弃历史,传统而单纯获得自身完善的境界”。因为艺术的发展又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每一个有历史的前进,都承前启后。不管是对材料的认知,还是起源和概念,还是创作形式,或是所表达情感,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都有很大的差别,正确认识这些差别,有利于帮助我们从文化、思想去理解陶艺品。作为一个陶艺家,应继承传统中的精华,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把自己对当代社会的面面观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创作出有时代特征,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作品。
中国陶艺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艺术创造,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凝固的,而是处于不可遏止的发展状态之中。中国陶艺的未来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诱惑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陶艺艺术,共同开拓陶艺新思路!
关键词:现代陶艺;日用陶瓷;陶艺家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8001
1 前言
现代陶艺并不是反传统,是在继承了传统陶艺的精髓上运用现代语言和现代的表现方式反映了现代的文明。20世纪初,现代艺术的崛起,工业革命给了世界一个崭新的面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艺术家们的思维方式、创作理念转向开放,自由的表现形式,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创作局面。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现代陶艺随之产生。
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意义是功不可没的,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时代改变了世界,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机器化的时代成批量工业产品的生产放映了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种现象希勒在信中给予过批判,成批量的工业产品毫无艺术语言。日用陶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陶瓷,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机器下日用陶瓷大批量的生产,价格虽不是很昂贵,但是机器下的日用陶瓷的审美价值荡然无存。以现代陶艺表现的日用陶瓷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2 以现代陶艺表现的日用陶瓷产生的原因
刚接触陶艺的时候,参观大师的作品,感觉很简单,以为就是一块泥,施上釉就是一件作品,不明白为什么还受到甚多的人的赞扬和追捧。随着知识的积累,才知道一件好作品的出生并不是那么简单。用心去感受泥,心与泥想通,感受泥的深沉、感受火的热情。庄子“逍遥游”里的“心斋”、“坐忘”、“物化”是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的独立境界。感受这种境界感受陶艺,把自己的感受用泥来表达。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所以每件作品表达意境是不可复制的。用现代陶艺表现的日用陶瓷,是使用与审美相结合,独一无二。
2.1 现代陶艺产生的原因
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事物的发展是必然的。现代陶艺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西方现代艺术逐渐产生的。现代陶艺并没有否定传统陶艺,所谓传统陶瓷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所创造出的具有艺术价值的所有陶瓷作品的总称,并不是现代陶艺家做的陶艺就是现代陶艺,现代陶艺家也可以做传统陶艺。现代陶艺表现了现代文明。
2.2 当下机器时代下的日用陶瓷
只从工业革命的诞生,产品的工业化机械化,世界上大多数的人们的生活标准提高了,物质得到了满足。世界上若干地区的文化特征在食物,服饰,住房,娱乐,生活方式上,都趋向于标准化。相比过往,有数量更多的产品可以得到供应,并且成本也较低廉,但是产品需求的增加,也就意味着自然资源,原材料的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了身心健康对绿色无污染产品的需求是每个人都心之向往的。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都追求着精神的寄托,机械化也就“非人性化”,在这种“非人性化”产品占主导地位的商品市场,人们又怎能找到精神的寄托。成批量的机械化产品,单一的形式,并且随处可见,价格也较低廉。人们在长期的使用它时不免有些乏味,对它也不会多加爱护,摔破了也无所谓,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这种产品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追求,也不会给社会带来进步。
2.3 人们为了追求精神寄托
在当今物欲纵横的社会,人们为了生活,被生活所累,被自己所累。生活在城市,走在大街上,人们来来往往,车子走走停停。再看每个形色匆匆的人们,表情漠然,为了生活颠沛流离。一阵阵响彻云霄的汽车鸣笛声,一首首动听悦耳的音乐声,单独聆听一阵或是一首觉得很美妙,但是几阵几首同时响彻耳边不免有些嘈杂难听。好不容易回到住处,处处是机械化的产品,虽然使用方便但是给人感觉陌生冰冷。“心远地自偏”,心静自然凉。人淡如菊、心静如水,不起波澜,是人生的境界,是人们所向往的。远离污浊,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在这忙碌的时刻怎能让人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了?以陶艺表现的日用陶瓷,可以让人找到心灵的归宿。由于陶艺的表现形式自由随性,陶艺家们可以通过勤劳的双手表现出整个大自然,当我们在吃饭的时候,看到手里拿的陶瓷碗,是一朵花的造型时,吃饭的心情都会很不一样,食欲都会大增。
2.4 创造社会下的产物
当今的社会是创造的社会,为了改变机械化给艺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勇敢奋斗的陶艺家们,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制作出即美观又实用的日用陶瓷。艺术创意集聚地的出现,陶艺社的出现,激发了陶艺家们的创作动力。政府对此也有保护和扶持政策,对陶艺家作品知识产权的保护,促使陶艺家们大胆的创新创作。
3 以现代陶艺表现的日用陶瓷的意义
对于陶艺虽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件作品在每个人看来都是不一样,但是现代陶艺表现的日用陶瓷很有意义。促进了陶瓷艺术的发展,以及日用陶瓷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3.1 法蓝瓷
谈起法蓝瓷,她那种雅致与自然相结合的造型,立刻就浮现在脑海中,陈立恒先生于2001年创立了法蓝瓷品牌,中西合并的设计风格,深受国内外人的喜爱,法蓝瓷的生产基地坐落在千年瓷都――中国江西景德镇。法蓝瓷的设计皆取于大自然,她的设计团队是一群喜欢探索大自然,追求真善美境界的艺术家,他们有着共同的环保理念。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本源,人的意识皆来至于物质,万事万物皆来源于大自然,把西方新艺术流畅线条,完美的融入了东方典雅的文人气质。将大自然的花草风姿,虫鸟律动,原野的奔放与细腻以立体造型呈现与作品之中,将艺术带入生活。作品是实实在在用在餐桌上的日用陶瓷,也是一件活生生的陶瓷艺术作品,对普通的人来讲其价格也是不菲的。使用这样的日用瓷器,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3.2 乐天陶设
在1985年,香港中环下亚厘毕道二号艺穗会,一个为了陶艺家和热爱陶艺的人士提供制作和欣赏陶艺的艺术空间诞生了――乐天陶社。2002年,上海泰康路艺术街,乐天陶社在此创立了新的工作室和展示厅。2005年,瓷都景德镇雕塑瓷厂成立了景德镇乐天陶社,北京在2007年也正式成立了乐天陶社。每周六的上午,景德镇雕塑瓷厂,热闹无比,宁琅满目,各种造型新颖的陶瓷作品充满了整个雕塑瓷厂。虽然有些同学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创意。看多了商场上形式单一的日用陶瓷,在周六上午走进乐天陶社再看到同学们的作品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每件作品既可以用也可以拿来当做一件艺术品来欣赏。很多的买家被吸引过来,他们或是来交流陶艺心得或是来想得到自己中意的某个既适用又美观的以陶艺形式表现的日用陶瓷。
同学们既如此,毕业了的同学亦如此。欣赏过“七月流火陶艺社”以“罐”为主题的展览作品,感受每件作品所传达的意境,仿佛真能感受到庄子那种逍遥游的境界,老子那种“自然无为”的境界。这个团队的成员大多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一群对粘土怀有敬畏情感的年轻人,在他们手中,罐是空间的,是形式的,是装饰的,是象征的,是实用的,是情感的,是精神的,最终是文化的。它的价格也是不菲的。
法蓝瓷,创意集聚地,陶艺社等都促进了以陶艺形式表现的日用陶瓷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像法蓝瓷一样的品牌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中国的陶瓷不在是美国市场上廉价的商品了。
4 以现代陶艺表现的日用陶瓷的前景
一件陶艺作品的产生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的眼睛,勤学习,多看书,吸收书中的精华,提高理论修养。在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中感受到了艺术作品所传递给欣赏者的“无言之美”。一件陶艺作品的产生要经过很多个过程,对每一个过程的熟悉与掌握是必须的。及对陶艺知识的积累。每件陶艺作品都是有灵性,是艺术家灵魂的再现。在当今社会喜欢陶瓷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作品是“见与儿童邻”,就连小孩子也喜欢。并且生活条件的提高,几岁的小孩都开始学会了自己的创作,将来长大之后何其了得。大人们为了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陶艺产品是他们心灵的归宿。
中国,上万年的陶瓷文化,比日本的陶瓷文化要早上千年之久,可是当今的中国的陶瓷精品还及不上日本。日本的陶瓷文化是从中国和朝鲜得来的,朝鲜是之母,中国是之父。然后再经自己的努力才有今天成就,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以现代陶艺表现的日用陶瓷的前景是光明的,需要每个中国人的努力,我们有先天深厚的功底,加上我们后天的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