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生文学

初中生文学

时间:2023-05-15 15:20:59

初中生文学

第1篇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长春市

种:中文

本:32开

国际刊号:1671-430X

国内刊号:22-1338/G4

邮发代号:12-15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2篇

因此,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就更加显现出来了。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语文的教学成绩。在民族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好坏,更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别的科目的学习。对于民族学生来说,汉语文是特殊的外语,没有汉语文的功底,就难以理解别的学科及文字表述,当然也就影响着学生的信心、前途。

那么,如何提高民族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多年的教学探索告诉我:要因地制宜,走进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恰当计划。简单叫做:“民族学生作文三步曲”。

一、心理调整

民族学生因历史条件,自然条件,民族文化的影响,学生汉语文学习都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以及情感差异,加上初一学生心理的普遍特征,心理调整是十分重要的。

心理调整的最好时机是刚进中学的第一个学期,这个时期学生刚从小学升入中学,他们的心理正需要有正确的指导,原因是这一时期的学生大都在十三四岁,正处在心理转型期(小学生的依赖心理较重,比较听老师的话。随着中学生活的进展,学生心理慢慢步入独立意识),老师能正确地不失时机的引异非常重要,大部分学生用怎样的学习态度对待初中的学习生活,就基本定型了。

时机抓住了,要注意心理调整的内容。首先,要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聪明、好学、勤奋、见识少、基础差、易自以为是、较自卑、缺乏自信),再是要让学生了解现实(现实的竞争是残酷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智者相逢,恒者胜。大多数学生都来自高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与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着茅盾,不能坐井观天,更不能胸无大志,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学会共处,学会面对挫折……),还要让学生考虑未来(“有志者,事竞成,百二秦川终属楚。”没志者,回家种土豆,完成一个人生的轮回。远的近的例子要多举、常讲,让事实说话。之后就是要让学生立志奋斗,不惧困难,相信自己,搞好学习,而学习中的基础就是汉语文,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又在作文,作文是如此的重要,所以我们要克服困难,想方设法练好作文。

心理调整,看似与教育学无关,我却认为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好才能把要学的东西学好,这就叫做有内动力。当然这种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力所能做到的。

二、基本训练

刚进中学的民族学生,大都是来自山区,没条件接触更多的好书及信息,不外乎课本和在老师带领下的几篇作文,所以只要写起作文来,基本上是一个格调,大都是一个内容:有一老太太摔倒然后送往卫生所最后造成自己上学迟到,要么是家乡春、夏、秋、冬之美,等等。咋一看似有意,再看就令人乏味。

此时不宜让学生多作文,更不能赞扬这些“好文章”。这样容易“一赞就成千古恨”。而要放手让学生多看课外书,老师可以推荐一些,也可是教材后面推荐的,还可以是自己喜好的。课堂时间都可用一部分来阅读课外书(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阅读后教师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读书)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快乐、学得知识、增长积累。

在学生读书的同时教师要重视正确引导:学生要慢慢学会分辨是非、吸收健康的、杜戒不良因子;要粗读和细读相结合,一般的书粗读即可,达到扩大阅读与细读的效果;好文章,与自己密切的书要细读并作笔记,写读后感;要会用时间除了老师安排的时间之外,睡前饭后,作业之余,周末,节假日,都要以多读书为乐,养成乐在其中的好习惯。

那么在基础训练这段时间,学生宜多自主作文,有感而发,养成善观察、勤思考、乐总结的习惯,教师安排宜少而精,作文要结合实际,要真实感人,要有创新意识,要杜绝抄袭,要注意将自己看书的积累附诸运用,教师的批改不在多,而在寻出好作文与学生一起精讲细评,把学生引上一条有独立意识,有创新意识,有广博见识,有深刻认识的健康作文之路。

在学生稍进步,或偶有佳作,哪怕只是一个段落或一句话,都应给予鼓励并指导,俢改推荐,让学生有成就感,并尽心尽力让学生“更上一层楼”。时间一长,学生写作文的功底就会越来越坚固,不论什么作文都不会望题心叹。

三、提升

作文不得不面对考试,这里的“提升”就是如何应对考试。平时作文可以细思慢想,同学讨论,师生共进,考试那需要临场发挥,需在短时候内完成作文,所以哪怕平时有了坚实的作文基础,考试作文还得训练。

训练方法:1、结合教材,短时片段作文;2、学生自己偶有所感,快速作文;3、教师突然作文(事先不通气,一上课堂突然布置快速作文);4、创新快速作文练习。

有了平时的基础,又作了快速练习,考起试来就会胸有成竹,多无忧虑了,随着作文成绩的提高。学生的信心就会倍增,作文教学也就能轻松愉快进行,学生的成绩自然会提高。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第3篇

母校不算宽敞,却承载了我童年几乎所有的记忆,那淡淡的木槿味道,是如何传到我的嗅觉中,成为我对母校记忆中的一部分,我至今已不记得,只记得每年木槿花落的时候,我们总会去拾木槿花朵,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母校初二作文中学生600字左右,供大家学习。

母校初二作文中学生600字左右1亲爱的母校:你好!

现在我即将告别母校小学,迈入中学的大门,成为一名县里的初中生!临走前,我会留恋学校里的一草一木,难忘老师的教导,难忘同学的快乐笑声,难忘在武城镇中心小学四年的辛酸苦辣啊!

记得来到这所学校,我心里充满了担心与害怕。那时我胆子很小,但是,老师的微笑,同学的帮助让我的心感受到了爱。在母校您的怀抱里,我们从无知变得懂事,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胆小变得勇敢,我顿时喜欢上了这个学校。

敬爱的老师,我怎能忘记,是你们把我领进了知识的海洋,让我尽情地在里面遨游。从横、竖、撇、捺到字、词、句、段;从1、2、3、4到加减乘除,你们把我从一个无知的孩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的少年,无数个白天,你们在课堂上教导我;无数个晚上,你们在灯光下不辞辛苦地批改作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们就像无私奉献的蜡烛,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在这不禁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母校,您仿佛是一盏指路灯,让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我伤心时,心里感到一丝欣慰,每一次我和同学走在学校的路上,情同手

足的感情涌入心头。每次我和大家在校园里玩耍,都为可爱的校园洒下快乐的音符。学校仿佛是一个大家庭,我在这里找到了幸福,找到了快乐。

再见了,亲爱的老师,尽管我们多想再次聆听您殷切的教诲;再见了,活泼的校友,尽管我们真想再享受一次开心的课间十分钟;再见了,心爱的课堂,尽管我们真想再展开一次精彩的讨论,把美好的未来畅想。放心吧,我们的母校;放心吧,我们的老师。我们带走的是知识和您的爱,留下的是我们对武城镇中心小学永远的怀念!

今天,我们为您而骄傲;明天,您一定因我们而光荣!

此致

敬礼!

母校初二作文中学生600字左右2我的母校,我梦想的港湾,我驰骋的四肢,我翱翔的翅膀。这个曾经有过彷徨,有过逃避的地方,装载了我们小小的志愿。

这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地方,这个令我增添了许多烦恼的地方,一时间竟有如此的不舍。曾几何时,我曾羡慕那些戴红领巾的大哥哥;曾几何时,我曾试图逃脱老师的束缚;曾几何时,我曾为了成绩做了许多的挣扎;曾几何时,我对这个母校,已然增添了不舍。

当初,哭着嚷着不来学校的我,已悄然长大,当初曾对双休日无限憧憬的我,也逐渐长大。当初,为了玩具潸然泪下的我,也慢慢懂事。原来,我在母校的培育下,我在老师的教诲下,我在同学的帮助下,逐渐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或许,几十年后,学校的毕业名单里曾记过李伸伸这样的名字,而我的心底,也会留着一个神圣的地位,那边是母校。

多想再来到母校,再做一次曾经因为酷晒而无限嫌弃的早操,再听大队辅导员报一次响亮的立正,再听老师讲一次同学们好,在听一次属于我们班级的笑声。

叮铃铃,又是一次铃声响起,不过,这次是毕业考的响铃,是离开学校的证明,用自己的笔,去给你那美好的六年,一个完美的答卷。

为你那精彩的人生,划上属于你的等号。母校,再见,等我长成雄鹰,再将你们一一回报。

母校初二作文中学生600字左右3惜别的感动——告别母校

风风雨雨,朝朝暮暮;花开花谢,潮起潮落。在不经意间,我走过了小学六年生涯。六年来,每一个欢笑,每一滴泪水,每一段故事,每一次经历,每一声感动,都使我难以忘怀。如今我们即将告别母校,一股眷恋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生。

犹记六年前,我们还是一年级的小学生,那年,我们亲手种下的花儿,如今在那碎砖瓦砾旁,花儿娇艳的身姿正迎风微笑。虽然我们现在失去了可爱的校园,但我会永远铭记,在这里,我们曾播种春天,收获秋天,我们曾用心学习,欢笑追逐,在碧蓝的天幕下,用稚嫩的声音,唱出一曲幸福的《生命进行曲》。

回首往事,心灵的时间在逆转。小时候,人生百味,我只知甜,骄傲任性,衣来伸手,然而,生活中毕竟不是只有甜。上学后,我明白了这一点,从而谦虚为人,学会面对挫折与困难。在母校的生活中,我渐渐地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一个人,可以没历史丰碑般伟大,但应该奋斗终生;一个人没有智者观察世界的悟性,但要懂得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

在母校的生活中,我感受到老师的无私奉献,就像一只粉笔为他人化身成灰,却写活了立体的人生。在母校的生活中,我体验到了友谊的真诚:互相帮助,雪中送炭,用满腔热血浇灌友谊的方田。如今,我就要毕业,告别可爱的母校,只能把依依不舍的眷恋化作志向,竭力回报母校:在剩下的一个月里,努力学习,奋勇向前;让生活绽放一次笑容,让生命澎湃一次潮夕。拿出的成绩,来回报母校对我的培育之恩。

我们即将告别母校,依依惜别前,我向着朝阳,合十双手,闭上眼睛,踮起脚尖,让光和热燃烧我内心的一份感动,对母校,老师,同学深情地道一声“珍重”。

母校初二作文中学生600字左右4再见了,亲爱的母校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的学习生活就要过去了。

我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在即将离别母校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每个人的心中充满了留恋之情,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谆谆教诲;忘不了您那慈祥的目光;忘不了……

从枯燥的拼音字母到朗朗上口的作文,您为我们操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汗。您是勤勤恳恳的园丁、您是默默无闻的春蚕、您是英雄身后的英雄、您是巨人脚下的巨人!您既温和又严肃既谦逊又清高既平凡又伟大。您用满腔热情教我们懂得了淳朴、自然、充实、高尚。参天大树忘不了根须,浩浩江河忘不了源头,我们又怎能忘记自己的老师?忘不了,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忘不了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六年中我们曾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曾在美丽的校园里尽情玩耍,曾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岁月。

六年了,转眼就要分开,心中怎么能平静呢?忘不了,美丽的校园!您像一位温和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在这里,我们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在这里,我们养成了奋发努力、团结友爱、讲究文明、遵守纪律的好学风。我们在您温暖的怀抱中获得了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力量,做人的道理……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目光炯炯,思绪万千。虽然我们毕业班就要离开母校,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我亲爱的母校,永远不会忘记您——我敬爱的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和你们在一起的每一天……

对母校的回忆是温馨而美好的,对母校的感激是真挚而无尽的。让我再次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再见了,哺育我们成长的老师!再见了,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母校初二作文中学生600字左右5在这烈日炎炎的六月里,我们即将毕业。

站在走廊往下望,母校依然那么美丽,母校记录了我们五年来的点点滴滴。我仿佛看到了:饶有趣味的课堂,多姿多彩的活动,争分夺秒的赛场,气氛紧张的考场,我仿佛听到了:整齐有序的书声,美妙动听的歌声,心情欢乐的笑声和真心祝福的心声。

我记得三年级时,我犯了一人错误,老师要扣我小红花。下午我见老师没了动静,以为老师把这事儿忘了,便没把小红花交给老师。过后,老师讲起这件事儿,没有点名批评我,这让我非常惭愧。从此,我再也没有做过。因为老师给了我尊严,所以我不能再对不起她了。

我还记得:上学期,我不会跳长跳绳,老是在同学面前出丑,同学们便帮助我。那一次,我总是跳不过去,所以,每当我往绳中间跳的时候,绳子就会慢许多,鼓励我的声音也此起彼伏,一声高过一声!“加油,魏泽成!”“你可以的!相信自己”“跳过去!一定要跳过去!”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终于学会了跳长跳绳。

我更记得,在这次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玩猜成语游戏,前面的王力浩张开嘴,面目凶狠,手像爪子似的乱挥,我立刻明白了,这个成语是“张牙舞爪”。我把动作传给后面的人,后面的人再传,到最后一个人时,动作竟成了这样:两只手在空中乱摇,我们拼命暗示最后一个同学,做出张牙舞爪的动作,可那个同学照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把同学们笑翻了天。

往事桩桩件件,历历在目,那是我们记忆仓库里一颗颗流光溢彩的珍珠啊!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五年的小学生活已经过去,我们即将踏入中学,迎接新的考验,童年将一去不反。

再见,敬爱的母校,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五年,会是我们一生中最快乐的五年!在您这里,我们懂了知识,交了朋友。在不远的明天,我们一定会让您骄傲!

第4篇

语文 生活化 教学

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建构生活化语文教学正是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和谐融会、协调发展的良好载体,是使语文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建构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呢?

一、加强对初中语文生活化的理解

“语文生活化”即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以课堂学习为圆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

所谓“生活化”有三层含义:一是语文教学必须着眼生活,必须向生活开放,必须引导学生发现蕴涵于课文的字里行间的生活情理,而后再回到生活中去反观、验证课文,从生活的高度理解话为什么要这样说,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并且使学生养成这种读文悟门道的习惯;二是语文教学必须创设一种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环境,恢复语文学习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养成语文意识,把语文学习当日子过,努力做到积累、阅读、写作生活化。三是让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得更自觉,更科学,更实在,更有效,并在学习中不断发展人性,健全人格,健康心理,提升境界,学会学习和做人,并为学生打下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底子。

“生活化”的内涵还可从两个层面表述:课堂学习层面:教师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依据现实生活情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走进作者的生活和作品内的生活,进而从作品、作者、读者、现实等维度更深刻地体验感悟作者为什么这样儿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篇、运招用技的理由;课外实践层面: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由不自觉到自觉,用眼看“语文”,用口说“语文”,用耳听“语文”,用心感悟“语文”,用手历练“语文”,把读写、听说、积累等语文学习和探究行为生活化,当日子来过,真正养成习惯,成为活生生的、大写的“语文”人。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巧用媒体,创设生活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录像、VCD、多媒体、网络等各种现代教育媒体,为语文的生活化提供有力的操作技术平台。运用听觉媒体,再现生活事件中的声音,引发想象(如录制早晨起床、洗漱然后急急忙忙下楼的声音,让学生想象下面发生的事情);运用视觉媒体,定格学生生活中情趣性、感染性的情景,深入体验(如用数码相机摄下学生重阳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的画面,联欢时吃饺子的热闹场面);运用视听觉媒体,立体再现历史生活 场景和学生现在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把生活搬进课堂。

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注重语文学习的探究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学会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恰当地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语文的探究性学习,就是把课文与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比如进行社会调查、现场观察、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在新教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通常情况下,综合性学习最好提前几天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并能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问题。具体的活动大致上可以这样安排:(1)自由组合,以4-6人一组为宜。组内有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方式和任务;(2)个人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讨论切磋;(3)充实补充,装订成册;(4)课堂交流,展示探究成果,评价。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能促使学生直接观察周围的事物,亲身去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以保证他们做出有意义的探索,这样也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语言积累生活化

语言积累,即学生阅读美文时主动摘抄、积累思想内容和语言艺术均佳的语句或语段。生活化,即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文摘本,专门用于摘录精彩语句和语段,长期坚持,寒暑假不间断,让语言积累也成了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前文已提及,这里不再展开)。我的做法是:向学生推荐优秀书刊,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美文》等,要求学生相互关爱,彼此借阅;每周每个学生都要做文摘作业,还专门给一节课让学生做文摘作业;每学期,还精选学生文摘打印成册,发给学生共享。实践表明,同学们做这项作业时是最认真、最卖力气的,效果也最好。

4、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第5篇

对初中学生反学校文化的成因进行了微观研究,论证了学生反学校文化的条件。学生反学校文化与教

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态度、组织形式、教学时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室的物理环境等都有密切关系。只

要教师正面引导,可以缓解学生的反文化现象。

关键词:反学校文化;动因;正面教育

一、反学校文化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什么是反学校文化?在同一文化系统内,在价值倾向

上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构成为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价值

倾向相异但并不对立的文化构成为亚文化;而与主流文化

的价值倾向相对立的文化成分,则为反文化。学校文化指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

为方式。反学校文化是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

化,它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是与学校的主导价值

规范相悖的。[1]

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学生反学校文化研究起步较晚,

处于萌芽阶段,多年来理论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西方相关理

论的介绍与述评上,如赵小段(2004)[2]与史铮(2004)[3]等

都对理论进行了详尽述评。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较少,主要

有2000年吴琼洳[4]对台中市某中学、2002年邓俐伽[5]对

广州市某中学的实证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环

境、不同学校、甚至于不同班级,学生反学校文化的具体表

现不同。所以在国内进行反学校文化的实证研究很有必要

性与现实意义。

20世纪60年代,反学校文化的研究是作为英国亚文

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的,经过四十多年的理

论发展,西方反学校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成熟,在英美对反学

校文化的研究中,哈格里夫斯、威利斯、艾坡和吉诺斯等人

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影响。反学校文化的现象有两种,一种

是与学校文化功能或权威相对立的学生运动,在一些社会

学家眼里可以看成是劳工阶级文化在学校里的一种延伸,

但也有人倾向于这是学生的自主反抗,代表人物艾坡和吉

诺斯;另一种是反对学校制度对教育的垄断以及对社会所

造成的负面影响,希望在打破现存的学校制度的基础上,建

立一种“去学校化社会”,代表人物是无政府主义学者伊

万.伊利奇。[6]国内外大多数相关研究关注的是第一种情

况,即学生与学校文化功能或权威相对立的、对学校文化的

自主反抗。

2006年9至11月,笔者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市

H校初二(8)班全体学生进行了近三个月的参与式观察访

谈。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是否反学校文化要具备一定

的条件与前提。那么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反,又是在什么情

况下不反呢?

二、学生反抗学校文化的动因

研究发现,学生反学校文化的常见方式,课内:说话,做

小动作,做其他作业,恶作剧,睡觉,不执行教师的学习指令

等;课外:迟到,作业不做、拖欠,中餐不吃,浪费,吃零食,骂

人、打架、背后骂教师等违犯校纪校规、班纪班规行为。那

么,学生为什么要反抗呢?

11与学科性质、教学内容有关。

相对而言,主科语数外物理与副科中的音体美等课程,

大多数学生不反;考试科目不反,非考试科目就反;对主科

积极、对副科冷漠;大多数学生不要学副科,但反的方式有

强弱之分。不管主科还是副科,只要教学内容无意义或有

难度,学生就不要学。如英语,大多数同学有畏学情绪;又

如政治课,要么玩乐、要么集体睡觉。

21与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关

如果教师不善于组织教学,性格懦弱而压服不了学生,

学生就欺负教师,不肯主动学习,课上捣乱现象突出。在与

同学、任课教师的谈话中,笔者发现该班同学们对原英语教

师T5(现教历史)很有看法,他们认为T5教学管理、教学

方式比较落后,教学方法相对教条,不够灵活。于是全体反

抗,不爱学英语,不肯背单词,从而整个班级英语成绩滞后。

这种观念在笔者访谈T5老师时得到证实。T5认为:“对初

5

第23卷第4期

Vol.23No.4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SICHUANCOLLEGEOFEDUCATION

2007年4月

Apr.2007

3作者简介:石明兰(1968—),女,江苏南通人,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2004级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

基本理论与教育社会学。

中教师而言,教学并不难,难的是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

他自认为,没有教好学生,不善于课堂组织管理。

31与教学时机有关

如果教育时机不对,教师动机再好,学生也不予理睬,

并且坚决抗议。比如:放学时间到了,班主任T1把全班同

学留下思考如何进行班级建设,但没有人听,全体抗议,教

室里闹翻了天,有人嘴里骂骂咧咧。T1进来很生气,大声

训话,特别是对小龙(该班第二捣蛋分子),说得较难听。

最后也没有什么结论,让学生回去思考,以后再谈。这种思

想教育方式明显无效,影响整体情绪。事实上同学们敬畏

新班主任T1,但为何全体反抗?因为此时、此类教育方式

不合适。有的同学饿了,午餐不吃或少吃,迫不及待地要回

家,许多作业等着去做。

41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有关

如果教师教学态度较好,不管主科副科都不反,而且积

极配合。班主任T1同时担任数学课,他讲课风趣、对学生

充满了爱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英语教师T3

对大家友好,对差生更关怀,同学们对英语的兴趣日渐上

升;物理教师T4教学风格独特,语气坚定有力,思维敏捷、

条理分明,同学们对物理的学习越来越上轨道。如果教师

教学态度不够友好,甚至于有意对付学生,那么,“哪里有

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管什么学科、不管与教师曾经有

什么样的感情。比如:两次语文课,一次罚站26分钟,另一

次17分钟,一人有错全体受训。按理同学们对语文老师

T2很有感情,做过两年班主任并一直教语文,女教师年轻

充满活力,但学生偏偏不买账,对老师心中生怨,教学气氛

紧张,导致学生的心智冰冻。我们似乎可以套用鲁迅先生

的那句名言:世上本没有差生,教育失误太多了,慢慢才有

了越来越多的差生。

教育的复杂性在这里得到明显体现。调查发现,同一

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心理环境不一样,教学效果也就不

同。T2曾是8班班主任,同时教8班与1班的语文,但8班

语文成绩最差,1班是语文年级第一。如果说,T2教学能

力、态度不好,为何能带好其他班?为何学校要她做团队工

作?为何别的班能教好,自己的班就教不好?这正如医生

“病不医已”。自己带的班级有不良情绪参与管理,而别的

班级不良情绪少了点,多了些理性,所以教学效果较好。能

做好某班的班主任不一定能教好这个班的课,一个好班主

任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学科教师,一个好的学科教师不一定

能做好班主任。能做好快班的班主任不一定能带好慢班,

但是能带好慢班的肯定能带好快班。教学能力与管理能力

在有的教师那儿就是两张皮,很难统一。会教书的不一定

会管理,会管理的不一定会教书;既能教书又会管理的教师

不是太多。这里涉及的因素太多。

51教室的物理环境发生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也相应

发生变化。

座位调换,爱说话的坐在了一起,这个小群体立即在班

级中引起反响,而且诱导性较强,不爱说话也参与其中,影

响了整个班纪。小艳是留级生,开学初她极少开口讲话,后

来偶尔讲几句,现在是滔滔不绝。但只要环境再变一下,她

又变回原样默默无闻。

政治课上,因为才换了座位,一些同学很好奇,有机会

与新左邻右舍说话了。几个话篓子坐在第一排,忙着与后

面的新人交流。小龙一直与后面及右边同学说话,小动作

特多,忙坏了,说累了就趴在桌上睡觉。坐在南边靠窗的五

个同学是最不安分的。小辰没有坐相,用笔乱指,嘴里念念

有词,没完没了,一直在找人说话。被老师提醒多次,仍我

行我素。老师硬请他读书,他慢慢吞吞,吱唔着读完。睡觉

的同学有6人。虽然老师也提醒,但几个人依旧睡觉,不理

会,做练习时他们也一直在睡,老师也只能视而不见。

61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

不管任何学科任何教师,只要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有

兴趣,上课就乐意配合。如小立爱好体育,理想是做足球运

动员,在体育课上表现很好,老师喜欢他,他也很喜欢体育

老师。小蕾虽然认为语文老师T2有点太过严厉,但她爱好

语文,爱看小说等课外书,所以相对于其他学科,语文学习

最为认真。小龙爱好唱歌,音乐课积极主动,老师喜欢,同

学们欣赏,常常上台领唱,课堂表现良好。但是,如果音乐

课的内容不符合他的兴趣也会反抗,如:一次班会课上,集

体练唱《我们走在大路上》,他不停地骂破歌、烂歌、傻冒

歌,唱的时候故意怪腔怪调,唱到“向前进”时就伴随搞笑

动作。

71与学生的小年龄有关

研究表明,孩子懂事与否与其生理年龄相关。初二8

班有反学校文化倾向的学生在全班同学中年龄相对较小。

小龙、小蕾年龄最小,他们才过13岁生日,比同学小几个月

甚至1岁,明显看出,行为和纪律方面较差。在对小龙的访

谈中,他很自然地冒出一句:“我在班就是最小嘛!”意思便

是只有他可以自由放任,以小卖小,没有人会与他计较。

81与学生所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教育方式以

及家长对学业成绩的关心度有关

调查发现,学生反学校文化与所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

位、教育方式及父母对学业成绩的关心度相关,本班

84.85%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处于中下层,父母职业为工

人、一般员工、初级职称。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可以相互转换。一般来说,没有经济资本也就没有文化资

本和社会资本。家庭困难、没有条件买课外书,孩子从小智

力背景相对较窄,与学校主流文化不相一致,他们在学校里

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于是就有反抗心理。父母的教育方

式、对孩子学业的关心程度对孩子心理的影响较大,专制型

或放任型的家教方式,孩子相对比较逆反或自由放纵,小

蕾、小龙家长教育方式都是专制型,小辰的家教方式是放任

型;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过度关心或放任不管,反而导致孩子

失去了自主性与自制力,不会掌握自由度;小蕾与小龙家长

对学业是过度关心,小辰的家长则从来不管。

三、正面教育———学生不反学校文化的唯一条件

研究表明,只有一种情况下学生与教师非常配合,即教

师尊重、信任学生,正面引导、鼓励和支持,并给予个别辅

导,这时课堂效果明显变好,立竿见影。

T1老师是新班主任兼教数学,他上数学课前说:“通过

6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4月

与同学们两个星期的零距离接触以及对同学们家访,知道

家长对教师的工作非常支持配合。同学们有许多优点,特

别是小辰,虽然有时玩心重,我也是从这个年龄过来的,都

正常、健康,我认为大家都优秀,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将来本班也会出好多金凤凰,进入市重点高中,你们都有机

会,关键是走正道,现在还来得及,到初三时就迟了。以前

的错误既往不咎,建文明班级,卫生纪律好,让教师们对我

们刮目相看。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

事,集体力量大。两个星期观察下来,发现同学们一天比一

天好。最后我希望同学们也要体谅家长的辛苦,要学会感

恩。”

班主任这段话语重心长,充满了爱意,对好生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给差生以积极的鼓励,令班级的每个学生心情舒

畅,集体感、自尊感油然而生,可以说这次班会的效果是立

竿见影。接下来的数学课堂纪律与学习积极性明显好转,

特别是小辰,他在班级最能捣蛋,但他在这堂课上的表现,

真让我们刮目相看。第一,他积极上黑板做题,而且正确;

第二,课堂主动回答问题;第三,老师让做题好了的同学站

起来,他站得较早,老师假装好奇地问:“你也做好了?”让

他明白老师是多关心他。第四,表扬全体同学的时候,最后

再次提醒小辰,作业书写格式不对,并指出更改方法。这堂

课老师三次个别辅导他,增强了自信与参与能力;课后我查

了他的作业,基本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了任务。

人人喜欢听好话,给点阳光就灿烂,这是共性,何况13

岁的孩子,他们正处在青春躁动的初期。表扬鼓励的效果

也许是暂时的,但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师晓之以理,导

之以行,并给予适当的监督和帮助,只要持之以恒,学生乐

意接受,一定会有进步。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38.

[2]赵小段.西方反学校文化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

研,2004,(10).

[3]史铮.青少年反学校文化研究综述[J].当代青年研

究,2004,(2).

[4]吴琼洳.国中学生反学校文化之研究[EB/OL].

[5]邓俐伽.初中学生反学校类型及其成因———基于广

州市的研究[D].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6]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M].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4:155.

(上接第2页)加强和学校的联系。如经常的“校访”,积极

参与家长会,参加学校开放日活动,在老师的允许范围内,

参与班级的一些教学活动,主动承担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等

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1学校要转变观念

家长是否乐意参加学校教育活动很大的一个因素就在

于学校开展的活动是否有吸引力,也就是说,家长是否能够

得到所期盼的信息。所以学校在开展家长活动时,一定要

先调查家长的需求,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特点,根据每个家

长的不同需要,安排活动。

其次,学校要充分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家长参

与学校教育所蕴含的巨大价值,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参与

学校,把家校合作作为学校的教育目标来加以贯彻,并为此

提供条件和便利,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加

以规范和约束。MaryLouFuller指出:即使承认家长参与

的重要性,也并不意味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做好了充分的

准备,采取积极的手段促进家长参与。[8]所以,学校为了与

家庭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应尽量将合作的细则具体化,将

宏观的变成可以操作的。如将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活动的

具体内容,求助于家长的具体帮助内容等等。

(三)家长和学校相互沟通

学校和家庭作为孩子成长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环境,虽

然二者各自的功能和角色不同,但是二者的培养目标是一

致的,这就使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成为可能。家

校之间坦率而频繁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是建立良好的家校合

作关系的基础,是家校合作和共享资源的前提。[9]家庭和

学校通过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不仅可以更深入地

了解双方的处境、地位及教育期望,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

子发展的全过程。哲学解释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在理

解和对话的前提下,真正意义的交流才可能实现。因此,家

庭和学校只有建立在互相理解、互相对话的大背景下,合作

才能得以保证。为此,家庭和学校都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海南出

版社,20011281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11551

[3]周乾坤.基础新教育理念[EB/OL]

[4]吴志宏.中小学管理比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199812831

[5]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

教科院学报,2002,(6):531

[6]李飞,张桂春.中美两国家校合作机制差异之比较

[J]1教育探索,2006,(3):501

[7]徐明峡,吴建成1影响现代家校合作制度建构的环

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16(3):71

[8]MaryLouFuller&GlennOslen编著,谭军华等译.家

庭和学校的联系———如何成功地与家长联系[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1121

第6篇

初中学生散文写作方法

摘要:从现在的写作状况看,学生在作文试卷中,经常选择议论性散文进行写作,而选择记叙性散文的学生却不多。当然,随着课改进程的步伐,从命题到阅卷,已有不少人在行动,开始了记叙文与记叙性散文的尝试,比如一些中考作文就是在这方面的探索。那么,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写好散文呢?

关键词:初中 散文写作 方法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至真至纯的语言艺术。散文必须以新颖的立意、独特的见解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感享受。散文是四大文学的体裁之一。它往往通过对某人某事的叙述,或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如这几年,散文写作在中考中大行其道。

一、议论性散文写作

1、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的,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总之,形式灵活、语言精美、渗透作者的感情,这是议论性散文与规范性议论文最明显的区别。

2、如何写好议论性散文

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就必须找准该类文体写作的成功支点,那么,哪些因素是其成功的支点呢?(1)要有明确的观点贯穿全文。有人认为,既然是议论性散文,就可以随意写,不必顾忌论点、论据、论证等。其实,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只是写法上比规范的议论文要更灵活些,文笔、形式更随意一些。(2)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形式。议论性散文,有些像随笔,从表面上看,信马由缰,形式多样,而实际上,好的议论性散文也要开合有度,有一个合理、完美的结构形式。(3)要体现出议论的逻辑性。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既能够使叙和议各展风采,又能使叙和议密切联系。议论性散文,属于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其内容层次之间应有内在逻辑性。

3、目前中考议论性散文存在的问题

?从内容上看,或回到古代,或罗列名人,贪多求全,臃肿庞杂,看不到鲜活的现实,闻不到时代的气息。从感情看,或缺乏真情,或矫揉造作,用成人的体验代替自己的心声,用美丽的词句掩饰自己的浅薄。从语言看,堆砌辞藻,追求虚美,用名言警句撑门面。

二、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记叙性散文分写人、记物、叙事等。记叙性散文写作要注意如下几点:

1、感情浓郁,以情动人

散文是情感的载体,应十分重视个性化的体验,以叩击心弦的强烈感情打动人心。

2、联想丰富

散文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要想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就得提出一种新思想,立意有深度,就得多方开掘。这就要用到联想,没有恰当的联想,文章就放不开。联想的方式很多,由此及彼的横向联想是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其类型有相似联想(由此事物想到性质不同的彼事物)、相关联想(由此事物想到与它相关的彼事物)和相反联想。

3、形散神聚,线索连缀

?形散,是形式不拘,写法多样,生动灵活。要做到神聚,就得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就像放风筝,不管它飞得多高多远,风筝线始终在手里拽着,随时可以把它收回来。线索的主要类型有:(1)以具有象征意义或有深刻含义的某个物件为线索。(2)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3)以某句深刻意义的话为线索。(4)以人物某方面的特点(如:勤劳、勇敢、谦和、豪爽等)为线索。

4、文字清新,拒绝造作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令人深感遗憾的是,缺乏真情实感、徒有丽词佳句的所谓美文,往往受到包括阅卷教师在内的各方人士的青睐,于是许多考生竞相仿效,以求高分。此类毫无实际意义的内容,只求表面华丽之作的泛滥,实在是语文教育的大话题。

5、几种散文的写作模式

第一,写人散文模式。开头: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

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中间: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的叙述和描写;几件事。每件事即每个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结尾:重申特质,照应开头;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第二,记物散文模式。开头:叙述自己与事物的关系;议论事物和自己。中间:描写物件,分出层次,细致动人。联想发挥,重大意义。结尾:发表议论或感慨。

总之,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中心思想明确。建议可以多看看朱自清的文章,就很有韵味儿,文笔功底强。然后可多摘抄优美的语句,以运用于抒情文之中。散文重在打造语言。精美真挚的语言最能给散文增添亮色,而语言来自日积月累以及对生活的感受,建议多看一些文学性文章,时间久了,注重练笔,自然能随心所欲,写出感人的美文来。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更多内容请查看。。。

论文辅导

论文知识 /lunwen/

硕士论文/daixie/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5-0113-01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育工作的不断开展,初中语文已经成为初中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起到了一定的主导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现阶段对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一、语文教育对初中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初中教师更加注重挖掘语文知识的内涵,并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广阔的知识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有效应对语文教材中的各种难题。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不仅需要解决教材中的问题,还应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领悟能力,理解更多的精神和文化,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二、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

(一)教师对思维能力培养工作不够重视

当前,一些学校,虽然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但是,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对这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认为,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学生只要能够掌握字词和文章,并能通过考试就可以。但语文实际上是一门比较优雅的学科,教师需要运用语文思维能力来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二)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不科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讲解,还应该给学生一个独立的思考空间,不能让学生刻板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是应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缺乏科学性,教师不能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这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加强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培养初中生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形象思维能力当中,想象力是关键。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某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选取与课堂内容相关联的问题,组成研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二)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学习的重点就是听与看,同时,还应该认真做好笔记,熟练掌握课堂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不仅在身体和生理上有了一定的变化,他们的思维也处于一定的活跃期,大部分初中生对周围的事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的这些见解还缺乏一定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培养。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阅读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布置一些写作练习。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取有效的文章信息,并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这样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能够灵活运用,也提高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某语文教师在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进行讲解时,让学生对孔乙己的外貌、行为和衣着都进行有效分析,使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基本脉络进行有效把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就应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对新鲜事物形成一种新的感知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形成一种新的理性认识,并借助这种认识来创造新事物。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就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路。例如:某语文教师在讲解《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就让不同的同学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去揣度他们内心的想法,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对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师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玮玮,李继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56-58.

[2]杨秀敏.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7):289.

[3]姜泽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亚太教育,2015(4):60.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学生 爱国情怀 培养

爱国主义情怀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承,虽然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很多东西也与以往变得大相径庭,但是爱国主义的内容仍然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初中生们的爱国情怀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的,而且爱国情怀也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同志曾经说过:“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情怀,要加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好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以及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学生不断感受到优秀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不断地培养学生们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语文教学中所要坚守的教学原则

教师这一职业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中教师这一职业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但是无论怎么变化,教师必须要坚持的教学原则是不能变的,否则教学那就只是空谈。

1.整体性原则

语文教学内容必须覆盖言语及其活动的全部关系和所有映射、所敞开的整个世界。基于言语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对语文素质的整体性进行全面的了解,贯彻落实由部分到整体的教学理念,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帮助学生们,让他们的精神文化与对生活的认识及感悟做到有机的结合。

2.实践性原则

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为学生提供或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条件(如: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练习),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将语文教学生活化以及学生生活语文化对今后的语文教学以及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创造性原则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语文的特点适时地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帮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主要途径

1.利用经典诵读

利用经典的诵读,可以让学生们深刻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在语文新课标的教学大纲也提到“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就不难看出,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意义。若要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学生多多诵读一些红色经典书籍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最后一课》讲的是在已经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所小学中被迫改学德文,通过描写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所见所闻,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在受到他国统治之下的悲愤心情和和平统一的坚定意志,体现了韩麦尔强烈的爱国情怀。再如《始终眷恋着祖国》这一文章,留美学子钱学森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冲破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的赤诚之心。

2.利用传统节日

我国有着极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初中语文教学也时时刻刻都充满着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我国的也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其中,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页有很多涉及到传统文化节日的,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将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引用到课堂教学上来,进行创新式的语文教学,通过组织学生以及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利用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魅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让学生从理性认识升华到感性的认识。

例如,在进行《离骚》的讲课时,可以先从端午节的由来入手,在班级内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以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历史演变为主题的介绍演讲活动。其次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使得学生明白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方面体现在富国强兵、合纵抗秦的“美政”的理想上,另一方面又体现在屈原与出国上层昏庸无能人物的斗争之上;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使得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继而培养不同流合污的爱国之情。

3.利用文言文教学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文言文也越来越重视。在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蕴含着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文教学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文言文语言简练,含义也非常的生动,而且语言在不同情景下也有着不同的含义。语文老师在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时候,需要不断的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不断的让学生们感受到我国语文的魅力以及优秀的文化传统,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结语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困生 转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39-0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对于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来说,已经具备了基本理解和思维能力,但是还能在语文的基本学科的学习上出现困难,只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了,其一是同学们的学习方法不适合自己发展;其二就是老师的教学模式问题了。对于学生来说,在每个班级中总是有那么几个同学是偏科的,语文学困生就是擅长理科类的逻辑推理,而对文科性的形象思维则不会表现太大兴趣。对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来说,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字、词、句的教授如果一味的枯燥的教读、写等基本学习,就会使同学们感觉语文枯燥无味,进而使同学们不喜欢语文,成绩就继续不好下去,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首先我们从学生的学习方法来看,作为初中生,已经初步经历过小学的传统教学和考核方式,这种单调的教学已经不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没有兴趣进而就不能很好的学习语文。而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本来就出于贪玩时期,在学习上容易产生懈怠的贪玩心理,种种因素和语文的枯燥无味结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他们对语文的厌学。但是,针对初中生所处的家庭环境来说,也是学困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家长的眼里,初中生是孩子学业的一个转折点,所以对于学生初中的学习成绩就会特别注意。所以,语文成绩下降自然就会引起家长会让同学们参加更加枯燥无味的辅导班,以此就更加使同学们反感对语文的学习。

其次是从老师的教学过程来说。初中生既然有自己的思维爱好就能根据自己判断决定喜欢什么。所以,老师要针对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制定相对活跃的课堂模式。针对目前初中生的教材大纲学习要求,老师要结合同学们的个性发展特点,构建独特的语文学习课堂模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们喜欢上语文,进而才能喜欢上对语文的学习。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换措施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初中老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各种方法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感兴趣。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或者给同学们多讲一些古代的名人趣事,提高同学们的学习乐趣,促进同学们特别是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同时老师还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趣事和同学们分享,来激发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乐趣,使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语文带来的乐趣,从而加强对语文的学习。

其次,老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组合各种丰富的小活动,设计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在教课过程中设置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由此使同学们在语文的学习中有成就感,从而使同学们爱上语文的学习。对于学困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感受到语文学习中的乐趣,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对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学习情趣的培养。例如在诗歌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举办小型的诗歌朗诵会,使同学们发挥自己特长,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老师还能让同学们自己作诗,以此使同学们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对同学们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坚持做到为学困生的转化教学

文章开头我们就提到,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持久的工作,所以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工作持久其一就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使同学们从成绩上得到成就感,以此来提高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学困生做到特别的关注,例如在课堂设置问题时,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困生更好的融入课堂的学习,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逐渐的我们就能发现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也积极了,进而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另外学困生的形成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例如自闭等等,所以老师要对学困生的家庭环境做到充分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以便更好的对学困生的转化做的更加完善。对于一些特殊状态下的学生,我们要慢慢的对他们进行了解,逐渐走近他们的内心,使他们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耐心的提高他们的信心,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只要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做到对学困生的成功转化。

综上所述,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我们要注意的有很多,但是我们要先从根本原因入手,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做到耐心的对同学们辅导。在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还要从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入手,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为基本目标,从而实现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功转化。

参考文献:

[1]金轶群.七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2).

第10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教育者逐渐意识到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分析。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丰富生物教学内容。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能局限于生物这门学科,需要适当地拓展教学范围。人文教育的重点是增强人文关怀,所以需要了解其他学科的人文教育方法。渗透其他学科的人文教育方式有直接渗透和间接渗透两种方式。直接渗透是利用人文学科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来指导生物教学。教师在关注学生生物学科学习情况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其政治、历史等课程的学习情况。间接式渗透是进行非人文教育时,将人文教育方式融入到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应该站在学科的角度上去理解人文精神,相信不同学科间必然存在着相同之处,找出其共同点进行探究,总结出科学的人文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2.课堂教学中渗透生物科学史教育。生物科学史生动有趣,学生对这一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师关注升学率,所以容易忽视这一内容。教师向学生详细阐述生物科学史,让学生充分了解生物的起源和发展情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学习生物科学史,能增强科学和现实间的联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3.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生命是最原始的自然现象,任何物体都是以生命的形式存在。生命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生命的看法。通过人的生命价值观可以了解其对待生命的态度和处世的态度。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实施生命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要尊重生命、爱惜生命,从而生活得更有意义。比如,在讲述“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研究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结果、产生种子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被子植物生长的艰辛,然后再延伸到人类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到生命的可贵。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初中生物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感性认识,学生要善于观察生物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初中生物探究以验证性探究为主,即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结论,从而从整体上把握生物这门学科。初中生物教材中列出了很多实验案例,这些案例生动有趣,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过程中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生物学科的特征,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增强学生对生物的感性认识。生物实验主要分为学生实验、课外实验以及演示实验三种类型。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实验,增强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使其掌握生物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比如,教学“细胞”这一节,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模仿教师进行实验,但不是简单地重复,学生要了解和掌握操作步骤、实验方法,然后独立进行实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有所创新,从而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人文意识。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让小组成员收集细胞的相关信息,各小组可以交换信息和试验结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的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学生需要付出较多的劳动,所以进行生物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有的实验,学生虽然付出了劳动,但是没有得到好的收获,却又不能放弃,这样可以增强学生意志。

三、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离开课堂不意味着生物教育的结束,课外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其中习题教学就能实现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习题时,需要考虑学生的人文需求,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精神。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习题,如森林破坏、赤潮等对生物的影响,而对于一些理解难度较小的知识,可以通过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进行训练;对于重点知识可以通过论述、简答的方式进行训练。采取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文意识。教师在选择习题时应该体现引导性和主动性。1.引导性。引导性是指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做题的欲望,并根据具体题型查询相关资料,通过解答习题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2.主动性。主动性是指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是自愿、主动地进行解答,而不是勉强地完成。教师所选择的习题应该与初中生对生物的认知程度相符,并且所选习题应该灵活多变、题型新颖,促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学生求知欲。引导性和主动性是相辅相成的,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做习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接受人文知识,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一旦学生养成了主动性,加上教师合理布置习题与学生加强习题训练,就能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综上所述,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向,也是现代教育的迫切要求。人文教育关注的是民族、国家以及全人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人文思想,并进行相关事件的研究,充分发挥人文精神的价值;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人文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推动人类的发展。

作者:孙延云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第一初级中学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兴趣;情感教育;探究性学习;人本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10-01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好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和老师构成的双边活动,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兴趣正处在一个最佳的培养方面,而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情感易受他人感染。而所谓的学习困难生,其实除了一小部分是智力问题外,大多数是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造成的。

因此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不仅会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还为其他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从情感教育来培养兴趣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可以说中学语文学科这些突出优势,理当成为情感教育的主渠道。

2.用探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要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不能强制学生被动地接受“填鸭式”教学,等待和默默接受是不能够使学习达到主动追求知识所能达到的作用的。显而易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开发思维的有效学习方式,它主要是指“从语文学科中选择主题,在语文教学中创建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写作上由“仿”入手,激发兴趣

写日记最主要的作用是解决写作的素材问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还应该注意大作文的系统训练指导,让学生会写作文,写好作文。抓好“仿写”,帮助学生轻松通过“入门关”。

模仿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能降低入门的难度。学生的模仿性很强,仿写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全篇,让学生从对范文的仿写中学习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 “仿”不是生搬硬套,不能成了“抄”。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过多约束,而要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4.以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内容。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5.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引导质疑,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是对新异事物进行积极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索问题的强大内驱力。然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是凭空产生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最有效策略,就是通过创设情境来激疑,提出问题。那么,如何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创新地学习呢?必须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让学生大胆提问。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1概述

在当今社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培养应用人才的基础推动力,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这就对教学模式的量化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适当引导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才能确保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更加具有发展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顺应时展需求的重要举措,更是素质教育的侧重方向。创新路径探索的重任就落在了教师身上,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本身就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发展及创新思路,并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纳入到教学重点范畴中,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拥有创新能力。

2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2.1通过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有为学生打造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才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保障,设想一下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并不舒适的学习氛围下,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及学习思维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做的就是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生所存在的差异性,以和蔼可亲的形象与学生进行沟通及交流,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愿意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对于语文学习存在的困惑,给予学生足够的亲切感,使他们不再害怕老师,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相对的学生思维意识的发散也将更加具有创造力。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去表达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使学生思维能够得到碰撞,从而实现思维的多样化转化。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师生之间必须要达到一个契合点,并成为统一整体,课堂气氛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及信任,并做好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形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自由,同时富有个性、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从而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潜能。教师还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提供其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从教学目标的搜索到课文的整体感知,从文章的品析到作文的写作,从知识的巩固迁移到检测补漏,都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由个体组成小组集体讨论完成,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会产生最佳心态,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潜能,使思维趋于活跃,使灵气得到解放。

2.2依据语文教材,适时挖掘创新因素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可供挖掘的创新因素也很多。而这些因素的挖掘要靠教师以自己良好的创新精神去感染学生,教师在挖掘、分析、感染中,最终给学生一片晴朗的天。要做到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教育的契机。如教课文《狼》的时候,教师可以分析提出,如果没有“积薪”这一有利条件,那么屠户会怎样?在现实生活当中如果有人像狼一样,我们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创新精神。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一定要用标准答案来约束学生,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应及时给予肯定,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开放型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切入点。教师对文章的解读、点染往往会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讲读小说《孔乙己》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转变角色,以“我”是孔乙己的身份讲述故事情节,教师可通过情景创设和角色的转化,进行全新的演练,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因素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训练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2.3鼓励学生质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造是从提问开始的,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是思维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提出一个新问题,从新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回答问题是思维的第二步,这样“问题—回答—问题—回答”,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对话,形成了不断向前推进的思维流程,进而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质疑,采取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时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并努力探索问题答案,获取新知识,提出新见解,提高创新的能力。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剥夺学生深思、质疑、探索的权利。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功感和继续探求的欲望。这样,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4整合资源,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人们工作生活的交际工具,也是传承人类文化与文明的重要载体。当前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跨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下,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综合素质上下工夫,自觉加强跨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应用。如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除了园林的本身,教师还可以结合讲授关于历史、美学、哲学等有关知识。教师通过学科知识之间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创新性地解决语文课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

2.5拓展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丰富,教材中蕴涵着创新资源比较多,通过这些创新型的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语文教学的课时比较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时,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的使用。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提供条件。学生在这种条件下,就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在课堂外能和别人进行交流和学习,以开阔自己的眼界,拓展自己的思路。初中语文教材是一个创造性的宝库,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学生的创新教育观念,增强他们的创新教育意识,挖掘出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强化和发展,给学生创新的机会提高条件。教有法但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去探索、实践,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水桃.略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