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5:21: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政培训专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常规工作竟然有条,培训项目和精品培训课程日益形成
职业能力培训部成立3年多以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逐步形成了以民政事业单位岗位培训为重点、以部机关公务员党员培训为重心,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为特色的培训课程体系和精品培训项目。逐步开发了部机关公务员、党员培训项目;民政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能力培训项目;民政行业和社会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丰富了干部培训工作的内容。
二、开创性工作异彩纷呈,培训中心成为机关和基层民政事业单位功能延伸作用日益发挥
1.年初3月份,协助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中国殡葬协会联合开发“清明节预案编制和突发事件应对专题研修班”,这是民政部历史上首次就“清明节”预案编制和突发事件应对的培训班。
2.7月份,在512大地震之后不久,协助部人事教育司,具体承办了民政部“民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和“职业技能鉴定考务人员培训班”。之后积极参与民政部全国首次职业技能鉴定和殡仪服务员职业技能竞赛工作,为xx、xx、xx、xx、xx、xx等举办了8期专题培训班;在中心举办了2期师资培训班,5期示范性职业技能培训班和1期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培训班。
3.承办部机关公务员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共计330余人参加的3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培训班”,在院领导和其它部门支持之下,较好地成了这一政治任务,受到部机关党委和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三、研究性工作硕果累累,以研究为先导的培训特色日益凸显
20*年,我们部门完成的培训研究课题项目有:
1.学院20*年2级研究课题《民政企事业单位改革研究》20*年5月解题。
2.人教司20*年部标准研究《民政行业职业分类和代码》,20*.5完成初稿,上报民政部和国家标准委。
3.人教司和部职鉴中心委托研究和开发项目《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操作技能)系列教学片编辑制作》,20*.9完成,在民政系统内部发行。
四、工作实效和业绩较为突出,较好完成年初学院规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在学院领导关注、各部门配合和培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能力培训方面大胆创新。
1.培训人数:从2月份开始到12月初,先后举办了41期不同类型的培训班,累计培训人员3861人次,完成了全年培训任务3000人次的128%。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持续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和培训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坚持把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安排专题学习,持续加深对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理解认识,并结合实际研究贯彻措施抓好工作落实。二是深入系统学习贯彻。及时成立学习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领导小组,利用日常检查、组织培训、召开会议等形式,深入基层宣讲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通过“安全生产月”、“全国消防日”、“清明节”等特定时间节点,针对各自业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及其服务对象特点,以多种方式开展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向民政服务对象普及消防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推动建立群防群治的安全管理防线。同时,结合学习宣传活动,经常性、系统性地开展消防事故警示教育,营造消防工作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丝毫放松不得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各级消防安全会议、文件精神和典型案例通报、消防安全培训等方式强化对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工作。
一是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及时调整完善局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防火消防工作,严格履行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消防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责任体系。二是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定期组织开展对民政服务机构进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切实杜绝监管盲区,有效地推动了消防工作的落实,2020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和民政服务机构未发生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三是按照省、市关于实施消防安全责任清单制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扎实推进民政系统消防安全责任清单制定工作,现目前4个下属事业单位已按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梳理完善消防监管职责,全面完成《消防安全责任清单》的制定并实行动态管理。21家乡镇敬老院已完成清单制定。
(三)狠抓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消防安全排险除患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主体责任。定期组织开展对全市民政服务机构的重点督查和日常监管,及时分析研判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提升各类民政服务机构抓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动民政服务机构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流程、每一处环节。二是加快安全标准化建设。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稳步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养老机构、殡葬机构等民政行业领域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规范化作业标准,实现“真运行、真管理”。三是积极开展排险除患专项工作,严格落实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紧盯养老机构、公墓、救助管理站等民政服务场所,开展易燃可燃装修装饰材料、消防设施损坏故障等突出问题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按照行业标准,安装消防设施,配备应急照明和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定期开展火灾隐患自查自改、消防安全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不断提升火灾预防、初期扑救和逃生自救的能力。四是认真开展养老服务机构专项整治。严格按照集中整治要求,督促养老机构落实整改责任,做到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安全隐患排查到位、安全隐患整治到位,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持续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工作的资金支持,重点用于安全设施建设上,不断打牢养老机构安全基础。加强民政与消防、安监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风险防范预案,抓好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做好实时监测,为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五是定期开展危险用品专项整治。严格落实液化天然气、柴(汽)油、食品药品储存和使用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对瓶装液化石油气等设施设备、食品留样和药品储存安全的专项检查,明确专人负责,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切实消除事故隐患。六是根据制定的《重点民政服务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市民政系统2020年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为依托,督促流浪乞讨救助、殡葬、福利院、养老机构等民政服务机构落实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建立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自查、上报整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并通过微信、QQ每日传送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信息。同时对各下属单位和民政行业领域开展全覆盖、无死角、无的消防安全检查,确保新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历史问题和困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机构主体责任能够全面落实。通过不间断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坚决保持隐患排查高压态势。
(四)强化科技兴安,不断提高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安全科技支撑。加快安全生产和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先进技术设备。拟建立养老机构视频应用系统,深入推进养老机构消防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补齐信息化短板。二是加大安全生产和消防管理投入,基本配齐消防设施设备。加强消防池建设,消防栓未安装且无安装条件的单位,制定了消防池建设计划,加强对消防栓的日常维护管理,对缺少配件的消防栓要及时维修,确保消防栓发挥火灾防控功能。督促敬老院定期开展应急预案综合演练,主动与消防部门对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机制。三是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培训。全面落实消防安全培训工作的开展,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组织制定安全培训规章制度,保证安全培训开展。四是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深入宣传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思想,针对民政部门管理人员、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和服务机构服务对象等不同群体,开展培训,宣传普及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知识,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防范应对能力。引导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深入服务机构,开展安全教育和宣传提示活动。五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应急救援响应机制和队伍。邀请消防或者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现场演示和培训,加强应急演练。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文化建设,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管理进单位活动,全面提高职工和服务对象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和逃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9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的通知》(辽政发〔*〕26号)精神,为全面掌握我市境内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基本情况,构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体系,市政府决定,开展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
对我市境内地上、地下、水下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现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街区、村镇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量化指标、保存状况和环境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查、登记,形成完备的档案资料。
二、时间安排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此次普查从*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年9月30日。*年4月至9月为普查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动员、确立技术标准和规范、配置普查专用设备、开展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为全面普查阶段,主要任务是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普查工作组开展全覆盖、不间断的文物调查发现和核查登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普查整理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组织普查成果验收、开展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管的*市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文物普查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文物)局,负责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具体实施。各区、县(市)要建立相应的文物普查领导机构,抽调专门人员,组建普查工作组,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文物普查工作。
四、经费安排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规定,全市文物普查所需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和区、县(市)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各区、(县)市政府要帮助普查机构落实办公场地,配备普查车辆及数据处理等各类设备器材。
五、具体要求
(一)制定方案。市和区、县(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分别制定具体的普查工作方案,按计划组织实施。
(二)加强培训。市文化(文物)局负责协调各区、县(市)文物普查队伍统一参加省举办的普查培训,在此基础上,采取以查代训、实地采样、记录示范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开展基层普查人员的技术培训,统一普查技术标准,丰富普查知识技能。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运用信息网络、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文物普查的时效性及文物保护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三)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深入宣传文物普查的重大意义和有关要求,开设专题栏目对文物普查进行专题报道。重视发挥业余文物保护员的作用,调动全社会参与文物普查的热情,在全市开展一次名城历史底蕴和遗产文物价值的认知和教育,营造文物普查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多方配合。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建设、房产、交通部门要负责提供涉及文物的有关房产、道路等档案资料;国土规划部门要负责提供涉及文物的土地利用规划、地形地貌测绘和建设规划图纸;统计部门要负责做好文物普查数据资料的分析、管理和工作;民政、民族宗教、农业等部门和驻沈部队要配合做好革命文物、民族宗教文物、古村落等各类文物的专题调查。
全市使用和管理不可移动文物的单位和个人,要积极配合普查机构及时准确地填报普查信息。
(五)严明纪律。普查机构要建立文物普查的有关规章制度,重点加强人员、文物标本和数据资料的安全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从制度上确保文物普查的顺利进行。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可靠。要认真处理好新闻宣传和普查成果保密与的关系,市和区、县(市)普查领导小组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时向社会公开普查最新消息,并严格控制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随意普查成果或提供新闻线索,确保文物安全。
(六)汇总验收。全市文物普查工作于2010年1月1日零时准点进入普查综合整理阶段。各区、县(市)要建立本区域的文物普查档案,编制普查报告,公布其辖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并在认真筛选、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核定公布一批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历史街区、名镇古村。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全市的文物普查工作组织验收,编写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总报告,绘制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分布的电子地图,建立全市比较完备的“点、线、片、面”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信息数据库。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县民政局和镇民政所的领导、支持和关心下,在社区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社区的民政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真做好低保工作,确保低保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我们社区现有低保户254户,享受人口531人;三无对象3户,一般对象528户,每月保障额为51060元,本着低保动态管理的原则,上半年我社区共新增低保37户,因家庭收入超过低保线,而取消低保的有7户,无论是新增低保和取消低保,我们都严格按照低保程序,首先上门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根据调查结果,再召开社区低保评议会,然后三处张三榜,以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体现应保尽保的原则,并让受益者经常参加社区公益性活动。比如:在今年创文明城区及创卫长效管理中,组织了社区的低保户参加社区的楼道杂物的清理和清除广告垃圾等,为美化社区的环境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尽职尽责做好社区的残疾工作
社区的残联工作始终紧密围绕着:“关心关爱残疾人,以人为本”这一主题,而开展了一系列关爱残疾人的活动。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的关爱,社区的温暧。社区成立残疾人协会,总支书记任协会主席。今年上半年,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对社区57户残疾困难家庭进行了走访摸底,社区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他们的生活及就业问题,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及时送到他们的心坎上。积极组织社区的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上半年共推荐7名残疾人到县党校进行残疾人技能培训。例如社区的肢体残疾人夏新德等同志,就参加了县党校组织的技能培训学习;及时掌握残疾人的困难,建立了各种困难残疾人登记台帐:如子女入学情况登记表、住房情况登记表、就业情况登记表等。社区残疾人雷运涛年卧床不起,我们及时把他的情况上报到县残联,为他争取了一辆轮椅,并亲自送到他的手里。
5月份,为迎接省市民政部门的相关检查,社区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部署,安排专人,对相关的台帐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更换了新的社会救助工作橱窗,将社区所有低保户的照片、姓名、住址、享受的救助金额公布在橱窗内,体现了社区民政救助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总之,在过去的半年中,我们社区的民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领导和广大居民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今后,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发扬优点,振奋精神、团结协作、扎实工作,把社区的民政工作做得更好。
我市共有19个镇,1个民族乡,2个园区,278个村民委员会,2763村民小组,614701万村民,538045名选民,参加第九届村委会选举的选民有512204名,占选民总数95.2%。根据省、扬州市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村委会选举工作于10月中旬启动,通过12月15日依法选举,全市共选出村委会成员1532名,其中主任276名,副主任334名,委员922名。全市共产生村民代表12295名,村务监督委员会278个,民主理财小组278个,新设村委会下属计划生育委员会278个,顺利完成了第九届换届选举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年初,市民政局把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列为全年28项民政工作重点目标,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专门建立选举工作班子,并深入镇、卸甲镇、司徒镇、临泽镇等乡镇开展调研,与26个村代表进行座谈,从八个方面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选举的认识、选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后备干部状况等情况。11月1日,我市召开了全市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市指导小组全体成员、各乡镇(园区)分管负责人、组织委员、民政助理、民政会计、民政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二是试点先行,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在综合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确定镇为选举工作先行乡镇,并明确目标要求,突出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指导面上选举的重要作用。9月下旬,制定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调研方案和调研提纲,同时严密制定选举实施方案。我市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从10月下旬开始至12月底结束,分选举准备、选民登记、提名确定候选人、投票选举、建章立制、总结验收六个阶段进行。
三是精心组织,构建工作指导网络。我市成立了领导指导小组,组织、农工、司法、等18个部门为成员单位,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各乡镇领导分别挂钩一个村,市民政局领导按五个片分工挂钩联络指导,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换届选举组织指导网络。同时,从选举6个阶段工作中梳理出53个“是否做到”,确保检查有重点,了解有内容,督促有要求,指导有路子。
四是加强培训,全面提升能力素质。一是全市集中办培训班2期,各乡镇每阶段都举办一期业务培训班,共举办110期。下发《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指导手册》,汇编28种选举相关业务材料、公告式样、表格等。二是认真学习新《村委会组织法》,11月9日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各乡镇(园区)负责选举工作的同志进行宣讲,并专门编写了新《村委会组织法》辅导材料,被市委组织部、宣传部作为全市党员冬训班教材。三是市民政局领导在选举现场进行业务指导,在选举简报上开辟“问题解答”专栏,对40条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五是趁势而上,积极营造浓厚氛围。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标语、横幅、创牌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广泛宣传村委会选举的目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编印《选举动态与指导》8期,电视台采访报道8次,省、扬州市宣传11次。全市各村召开选举工作会议1100次,农村党员干部参加新《村委会组织法》培训人数达3万多人。
六是严格规范,确保选举依法进行。注重把握好七个重要环节,确保选举工作八个“公开”,按照法律规定严格制定《实施方案》,对选举工作的时间要求、方法步骤、工作内容、操作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编写《村委会换届选举特别要把握好十组“数字”》、《村委会换届选举特别要把握准十个“时间”节点》,保证全市选举依法顺利进行。在选举过程中,紧紧抓好上访接待工作,明确专人接待,全市共接待上访8批次22人,促进了社会稳定,保证选举工作有序顺利进行。
鸡西市农村老年福利中心是市民政局直属市财政全额拨款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着市本级六区八个乡农村五保人员的吃、 穿、 住、 医、 葬集中供养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始建于2005年10月, 占地面积13820平方米,现有职工85人,设计床位400张,现供养农村五保人员331人。中心内部格局由生活居住区、室内洗浴健身娱乐区、室外观赏休闲区、果菜种植和畜禽养殖区五大区域构成。
中心成立9年来,在省民政厅、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市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创新思维促发展、管理服务抓细节”的工作思路,贯彻“以人为本,民政为民”的宗旨,秉承“孝道似海,大爱无疆”的传统美德,全面实施了“吃讲营养、穿讲质量、住讲舒适、医讲保健”的工作举措,不仅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五保人员的集中供养,也为改善五保人员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创造了条件。各项工作受到了民政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先后接待了民政部长李立国,省委书记王宪魁等部省级领导视察。先后获得了全国模范敬老院、全国养老机构十大标杆示范单位、全国民政系统作风建设示范单位、全省民进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十佳养老机构、全省民政系统作风建设示范单位、黑龙江省公众满意金奖单位、省级美化、绿化花园式单位、省三星级农村敬老院、市第、二十届劳模表彰大会先进单位、市级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等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
中心始终坚持管理服务并举。管人先育人, 育人“孝”为先, 这是我们这个特殊行业的原则, 因此, 在教育培训上,坚持“孝道似海, 大爱无疆”的传统美德教育, 突出“仁爱”, 树立“孝”字当头的个性化理念, 促进了服务意识全面提高。坚持业务培训制度,突出服务手段的专业化。每年安排400课时以上的培训时间,坚持每周三下午的消防安全、礼仪接待、法律法规、 职业道德、护理知识、医疗保健、 临床护理、 养生保健、 餐饮知识等重点专业知识培训。以讲座、观影等形式组织职工学习文件案例,定期组织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提高了专业知识、 道德水准、 完善了服务的理念。9年来,先后有5人参加国家民政部举办的院长、行政管理级别的培训班,13人参加国家民政部门的初、中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班,11人经市级职能或护理员培训,都取得了相关的国家地市级资格证书。为全面提升养老管理合理化、服务规范化、工作标准化提供了保障。坚持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铸强职工队伍,突出管理。先后制定了《服务质量管理考核细则》等各项制度32项。在服务上,9年来,坚持服务内容细致化、方式灵活化、质量优质化的创新,设置了室内外无烟区、吸烟室,安装了吸烟室换气扇,以“用心服务、传递爱心、秉承孝心”的活动,带领老人积极参加包粽子、扭秧歌、唱红歌,做康复保健活动,读书看报,举办台球、麻将、扑克、乒乓球比赛,参加院内运动会,周三、周五给老人播放电影,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丰富了老人的文化生活。用个性化服务真正做到了用一份爱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他们的人格尊严。建立了亲情服务,为每一位五保人员设生日宴,为80岁以上的老人统一订做了唐装,生日时留下影像,让他们体验到亲人般的挚爱。为卧床老人提供特殊服务,做到经常擦身、按摩、喂饭,防止褥疮的发生,保持清洁。建立阳光服务,每当重大节日,都举办文艺演出,职工、五保同台献艺丰富了文化生活,残疾五保老人陈日宴自编自演的《老残人们姊妹妈》等节目,道出了他们共享阳光的心声和感激之情。建立了临终服务,当老人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按其民俗为其摆上供品,穿上全新的衣服,临终告别庄严厚重。坚持完善保障同行,9年来,管理在完善,服务在完善,环境在完善,完善使我们不断的提高、发展。在环境的完善上,中心突出了景观建设,真正为实现住讲舒适奠定了基础,建起了体现养老机构特点的麻姑献寿、老寿星、24孝仿古长廊等雕塑建筑10座,将五保人员居住的楼内全都装上了墙裙、地板,对楼外进行了全面装饰,形成了典雅的欧式风格。实施了亮化工程,安装路灯50盏,礼花灯、草坪灯、装饰灯等,方便了老人的休闲,建起了果树风情院,栽种果树18000棵,种花种草花园绿地1.87万平方米,绿地长廊4处,休闲公园5000平方米,内设假山、瀑布、凉亭、石桌、石凳、休闲座椅一应俱全。在保障上,配备了较为先进的医疗设施,成立了医务所,做到常规检查,小病不出院。建起两处近800平方米康复健身室和室外健身路径。在饮食保障上,建立了养殖场,年出栏肥猪130头,禽类近千只,做到了肉禽自给自足。建起蔬菜种植基地,年产蔬菜近10万斤。建起两处近2000平方米的食堂餐厅,购置了较为先进的餐饮设备,每周主副食不重样,做到了营养科学配餐,实现了“吃讲营养、穿讲质量、住讲舒适、医讲保健”的工作目标。诠释了“以人为本、民政为民”的新观念,科学的管理,真诚的服务,阳光的环境,有力的保障,擎起了一片爱的蓝天。
适应该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质的需要,鄞州区依托国内外各类培训班和当地教学资源,采取多项措施扎实推进领导干部科学素质提高工程。
一、以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班为依托,有序组织区管领导干部进行科学素质培训。在区委党校开办的区管主体班次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大规模开展领导干部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如,在同济大学专门举办了一期由各镇乡(街道)城建副镇长(副主任)和区级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的“城镇规划建设与环境保护”培训班,安排了城镇生态规划与建设、市容与环卫管理等课程。在优秀中青年干部澳大利亚培训班中,专门安排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数字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等专题,帮助领导干部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消除知识空白点。同时,在定期举办的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培训专题讲座中相继安排了《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场经济与政府管理科学化》等内容,帮助领导干部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科学素质。
二、以新农村建设培训班为主线,扎实推进基层干部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突出基层镇乡(街道)机关工作人员、村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等一线基层单位的干部。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农办、区经济发展局、区民政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的理论学习,促使新农村建设的一线人员加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同时,组织这些学员到模范村、模范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标杆,在具体实践中有典型可以借鉴和学习,促使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发挥作用。此外,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收集制作了日常卫生医疗知识、实用种养殖技术、科普知识等课件,通过网络点播收看的形式将科学素质培训延伸到农村基层。
三、以周末专家讲座为平台,全面推进机关干部科学素质培训工作。针对一般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学历较高,求知欲强的特点,该区在教育培训方面坚持按需施教,推出了公务员“菜单式”综合素质专题培训,利用双休日时间,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领导到该区举办“周末专家讲座”,重点突出了科学素质相关内容培训。围绕“和谐鄞州、实力鄞州、富裕鄞州、法治鄞州”等专题,相继推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取向》、《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乡镇)改革问题》、《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将来》、《交往艺术与公务礼仪》、《公务员法》、《宪法》等近10多期培训专题,确保全区公务员和事业干部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公务员英语三百句、普通话、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的常规培训继续推进,全面促进了该区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XX县校车营运推行已有X年时间,经历了一些发展的矛盾,运营管理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和逐步规范,嬴得了全县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与社会的认可。
一、我县校车现阶段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两家校车运营服务公司,国标校车X台,接送中小学生幼儿共约X万人,实现了国标校车全覆盖。
二、主要成绩
我县校车推广近X年来,建立健全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积极推广了专用校车公司化营运,有效推动了专用校车集约化营运管理模式,加强了校车精细化管理工作,校车运行总体平稳有序,极大地保障了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逐步得到了全县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与社会的认可。
1.机制健全责任明晰,管理体系逐趋合理。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先后出台了《XX县校车公司化营运推广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XX县校车财政奖补方案》;建立了分管县长为组长,教育、公安交警、交通、安监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部门职责,加强了整体联动,形成了工作合力;通过近七年来的实践与探索,逐渐完善了我县校车安全管理“政府主导、乡镇主管、部门监管、市场运作、学校配合、家长分担、适当补贴”的管理与运作模式,深化巩固了专用校车公司化营运模式的管理,有效推动了专用校车集约化营运管理模式。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学校都高度重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按要求成立了乡镇、学校校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校车办,配备了工作人员,将校车安全管理纳入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校车安全管理事项,并因地制宜,制订了相应工作制度与应急预案,建立了日常管理台账,加大了日常监管力度,及时化解、处置校车运行管理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县校车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每年分春、秋两季组织交警、交通、安监、教育等部门对全县校车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大检查,县校车办下乡(校)开展例行检查已为常态化,有效推动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县校车办对全县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有效的目标考核。目前,我县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了有人员管,有财物投,有制度依,有资料看,有责任划,正逐步向规范化与精细化管理轨道发展。
2.部门联动具有合力,安全保障显著提升。
我县校车事业推广以来,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既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又通力协作,共同解决涉及校车运营的有关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教育局认真开展了交通安全教育和校车安全管理监督协调工作,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与各中学(幼儿园)签订了学校安全责任书,实行了校长“一岗双责制”。县校车办加强了日常监管,长期坚持下乡(校)例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正,要求限期整改,并做好了跟踪落实。学校扎实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把安全教育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1课时/两周),制订了校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并组织开展了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提高了学生交通安全的自护自救能力。交警部门通过宣传教育、路面管理和行政处罚等措施,管理、处罚与教育同行,提高了校车司机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有力维护了校车安全。县交通运输局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安保设施投入,对临水、临崖路段安装防撞隔离墩等设施,临校路段安装减速带和减速标志,努力健全了防范体系。县安监局积极参与校车安全检查与专项督查。
3.安全培训扎实有效,宣传教育增进认识。
专用校车推广以来,无论是车辆自身的安全性、驾驶人素质、保险保障、价格收费,还是道路的通行条件的改善,以及专业的运营管理,都展现出了传统接送车辆不可比拟的优势。县校车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校车公司、各乡镇与学校通过召开各层面会议,坚持安全培训、广泛宣传教育,持续深入开展宣讲活动,增强了安全意识,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县教育、交通、交警、公安及铁路派出所等部门支持、配合各学校通过开设交通安全教育课与专题讲座、设置交通安全宣传展板、播放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广泛的交通安全教育,增强了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抵制乘坐非法车辆的自觉性。
4.专项整治得力到位,运营环境逐步优化。
一是强化了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为便利校车停放和出入学校,各乡镇学校在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强化了学校门口及周边环境卫生的管控,疏散流动摊贩和社会车辆,部分乡镇学校因地制宜在学校院内规划了专门的校车停靠点。二是强化了校车检测和乘车安全的整治。县交警大队在乡镇、学校、校车公司的配合下,针对准驾、超载超速、违规运营开展了定期与不定期的专项督查与整治活动,有效提升了校车安全运行保障水平。乡镇政府经常组织开展校车检查与整治活动,资料记录详实。
5.日常管理得到强化,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一是学校(幼儿园)强化了校车安全精细化日常管理,加强了安全隐患排查。各个学校(幼儿园)已将精细化日常管理纳入常态工作,每天上下学时段有2人或以上专人(行政与骨干)值班,查看车辆运行状况、组织学生有序乘坐、按照要求查验发车、应急处理偶发事件,安排有专人对早到学生进行安全管理与学习辅导;将安全排查纳入月常规工作,组织行政人员每月至少上车进行一次专项排查,并有详实记载。二是强化了校车公司的日常监管与巡回排查。通过专项督查与例行检查发现,以前校车公司负责人很少下到车队监督管理,通过督办校车公司,公司现已基本落实日常监管与巡回排查制度。
6.安全管理卓有成效,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县校车安全领导小组通过组织各乡镇党委政府、县教育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交警大队、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在全县范围内多次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非法运营得到了有效遏制,超载、超速现象也得到了较大改观,学生上下学乘车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驾驶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与学校通过村支两委会、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家长、社会宣传专用校车营运优势与宣讲交通安全知识,通过对驾驶员、照管员、安全员的教育培训,提升了管理能力、服务水平与安保技能,赢得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对校车推广工作的理解、拥护和支持。
三、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为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与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我县校车安全管理,有效降低校车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校车交通事故,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及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今年来,我县在校车安全管理上做了以下工作。
1.召开了全县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会议。
召开了全县X年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县委.县教育局、县安监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公安交警大队、县交通局、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各乡镇(街道)中学、各校车服务公司及所辖车队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宣布了《XX县校车服务安全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将考核管理进行了分解,由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学校、校车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职能与管理部门共同考核,考核单位根据监管职责实施了考核考评工作。
2.开展了春季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专项督查。
县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县教育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组成四个专项督察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等形式,对全县各乡镇(街道)履行属地管理责任情况、学校(幼儿园)履行源头管理责任情况及校车服务公司履行主体责任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察。
3.落实了校车安全例行检查工作,对全县校车从业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
校车办加强了校车安全日常监管,落实了校车安全日常例行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正或进行了限期整改交办,并做到了跟踪落实,有效提升了校车安全运行保障水平。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联合各乡镇(街道)中学,在每期开学前开展了校车从业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专题教育培训。
召开了全县校车安全管理暑期培训会议,对全县校车驾驶员、安全员及公司管理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乡镇相关管理人员出席了会议。就《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湖南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乡镇政府校车安全管理功能、校车服务队管理与建设、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讲解与知识培训,就安全驾驶与违法处罚等方面进行了培训与讲解,就道路安全知识进行了培训。
4.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生(幼儿)“校车安全”专题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增强广大师生乘车安全意识,3—4月、10-11月在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了主题为“安全带·生命带”校车安全专题教育活动,组织观看了专题教育视频,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反馈检测,增强了学生对安全乘车知识的掌握与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自护能力水平。
四、现阶段仍存在的工作难点
我县国标校车的推广、运营与管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现阶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隐患,不容忽视。
1.思想认识还需深化提升,责任履行有待强化落实。
部分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到位,工作处于滞后状态。部分学校(幼儿园)源头管理职责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常规工作开展不够,精细化管理不到位。校车服务公司主体责任落实有待进一步强化,存在机制不健全、资质不符合、监管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营运不规范等现象。
2. 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仍为滞后,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指示精神,推动广大民政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担当作为,进一步优化民政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效率,加快仁怀经济社会发展的追赶跨越,按照市民政局《关于做好2020年民政调研课题》的通知安排,本人对我市如何进一步优化救助体系,提高救助效率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社会救助是各级民政部门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定程序,运用财政资源和动员社会力量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依靠自身努力难以满足其生存发展基本需求的公民,给予无偿的物质帮助和服务照顾,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仁怀市社会救助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无依无靠,没有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人,主要包括五保和孤儿;二是有一定收入来源,但家庭收入低于我市城乡最低标准的低保群体;三是有一定劳动能力,有收入来源,但由于自然灾害、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等因素,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一时难以维持的家庭。本人对我市在实施社会救助工作中的做法和成效,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关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一)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仁怀市城乡低保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步实施城乡低保以来,一是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从最初每年480元提高到2020年的每年4332元;城市低保标准从最初的每月60元提高到2020年的每月675元。二是家庭经济收入核算方法逐步规范。低保对象的认定,其核心是对家庭经济收入核查,最初对家庭经济收入采取的是虚拟的估计加分析的核算方法来计算其家庭经济收入和支出,现在省民政厅已统一制订和规范了低保对象家庭经济收入核算方法,逐步规范了家庭经济收入核算方法。三是城乡低保对象认定程序得到规范规范。最初低保对象的确定,采取的是简单、直观的粗略认定方法,更多的是村一级或少数人说了算,造成对象认定不精准的情况发生,现省民政厅对低保对象的认定统一规范采取“三环节、十步骤”的方法来确定低保对象,规范了低保对象的认定程序,确保了低保对象的精准认定。四是低保资金得到有效保障。低保资最初没有资金渠道,未纳入财政预算,有资金的时侯按月或按季度实行低标准发放,没资金的时候就迟发或停发,2011年左右省民政厅才规范资金渠道,由省、市、县三级按比倒承担,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所需资金得到有效保障。五是城乡低保档案管理逐步完善。低保对象的档案资料最初就凭一张表来完成审批程序,符合低保条件的佐证资料基本没有,2009年仁怀市作为全省低保试点县市后,率先在全省规范低保档案资料,实行低保一户一档,规范了低保档案资料。六是督导督查实行常态化管理。为了加强对低保政策的落实督查,从2012年起,县一级按季度对辖区内低保进行一次自查;地、市一级每年组织一次交叉检查;省一级每年组织一次年度绩效考核,强化了低保的督促检查。仁怀市城乡低保对象从最初的2200多人扩面到55000多人,后又经低保的规范、整顿、治理后现在有低保对象近30000人。低保资金从最初每年发放5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每年发放低保资金8000多万元。实现了低保动态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的要求。
(二)特困供养救助。特困供养是由以前的“五保”(即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转变为现在的特困供养(即“三无”对象),全市有特困供养对象1900多人,五保标准从最初的每年48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年10536元;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供养标准不断增长,供养对象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三)孤儿养育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全市有孤儿200多人,孤儿标准从以前每年480元提高到现在的集中每年19200元,分散每年12600元;新建了仁怀市儿童福利院并于2019年5月投入使用,儿童福利院设备齐全,功能完善,集生活、医疗、康复、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是综合性的儿童养育楼。孤儿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四)临时救助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临时丁救助工作力度,临时救助从以前的每次50元至200元提高到现在每次500元至5000元。全市临时救助资金从2002年每年19.8万元增长到现在每年800多万元。全市全面实施了临时救助制度,充分发挥了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
(五)社会救助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市一级2002年工作人员3人,乡镇一级工作人员都是兼职,近年来市委、政府比较重视,于2011年成立了社会救助局工作机构(2019年机构改革名称已变更),人员编制16人,市政府并于2018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又配备了26人(其中市局5人,乡镇21人)社会救助协理员,全市各村(居)也明确一名村常办干部具体负责社会救助工作,确保了市、乡、村三级社会救助工作事有人办、责有人负的工作格局。
二、社会救助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社会救助工作中还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
(一)救助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既有民政部门的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也有医疗保障部门的医疗救助,住建部门的住房救助、应急管理部门的灾害救助,教育部门的教育救助,还有司法部门的司法救助等方面的救助。目前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部门“各自为战”,导致重复救助和救助缺失的现象同时存在。
(二)救助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实行的社会救助,主要是解决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问题,侧重在“最低”保障,大多数人在得到救助后的收入水平依然很低,生活质量依然不高。困难群众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很难依靠个人力量改变生活状况。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由于受用人需求、社会偏见及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就业和再就业困难,陷入无奈境地,在一定程度上也滋长了“养懒汉”的现象。
(三)社会救助业务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目前市一级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来看,都是从事社会救助工作多年,很有社会救助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也都是较强的。但社会救助很多基础性工作都是由乡镇和村一级来完成的,由于乡镇工作人员变换频繁,社会救助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较强,如果工作人员政策吃不透、业务不熟,在开展社会救助工作中就会给社会救助工作的落实带来偏差、走样,导致政策落实不好的情况发生。村一级从事社会救助常办干部也应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和业务培训。
三、下一步如何进一步优化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效率的思考和建议
(一)完善社会救助运行机制。从目前体制来看,由于民政部门职责所限,仅靠民政部门来牵头落实并完成社会救助工作是不够的,应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全市社会救助管理运行机制,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加强基本生活保障与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加强社会救助与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就业再就业政策、扶贫开发之间的衔接配套,促进各相关政策措施在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资金、服务管理网络等环节的互联、互动、互补,形成社会救助合力,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帮助。加强基层管理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
(二)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完善多元投入机制。一是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工作联系制度,由市政府办牵头,相关部门参与,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联系会议,会商研究社会救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突出问题。二是强化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全面加强低保专项治理力度,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为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提供民政部门必要的保障。三是进一步争取项目投入。项目是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重点抓好兜底保障、社会福利机构、社区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使我市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布局趋于合理,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三)加强培训,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市一级社会救助干部的学习培训力度,可采取上挂学习、参加上一级民政部门组织的短期业务培训班和市局组织外出观摩学习等形式进行学习和培训;乡镇一级社会救助队伍,特别是社会救助协理员队伍,可采取开办业务培训班的方式进行集中学习培训,每年可集中1至2次政策、业务培训;村(居)一级社会救助工作员可采取集中或分片区集中进行救助政策、救助业务学习培训。通过对三级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不断优化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效率,把我市社会救助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一、实行全员培训制度,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均列入培训范围。
二、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和同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培训工作。
三、培训主要包括实行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基本内容、相关配套制度和工作规范等内容。
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工作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还应包括政府信息清理、相关保密知识、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编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以及政策咨询等内容。
四、公务员参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培训,应以参加本单位、本行业组织的学习和有计划、有考核的自学活动相结合为主。
各单位可以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方式进行集中辅导,也可以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应当作为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在职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
在职培训应结合实际进行考试考核,并及时将公务员参加培训的情况、考试成绩登记在《国家公务员培训证书》上。对于未参加学习培训和考试不合格的公务员,当年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应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每人每年累计参加培训的时间应不少于16学时。
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天津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中新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中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培训,适用本制度。
一、总体要求
以《纲要》为主导,结合《省“十二五”消防工作专项规划》,积极推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社会化进程,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加大社会宣传教育力度,切实强化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依法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责任意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组织机构
区政府依托区消防工作联席会议,成立《纲要》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陈辉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安监局洪鼎铮局长、公安分局陈明俤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各街镇、派出所分管消防工作的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区消防大队,办公室主任由公安消防大队王锦彬大队长担任,负责组织协调全区集中开展工作。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也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迅速动员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层层抓好落实,确保宣传活动取得明显实效。
三、部署时间
《纲要》宣传贯彻历时五年,本方案主要围绕《纲要》宣传工作,从即日起至年12月为集中宣传阶段,分为发动、推进两个步骤工作。
四、具体内容
活动期间,推动全区运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宣传的主要内容为《纲要》出台背景、重要意义、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等,通过大型集中宣传活动、开辟宣传专刊、刊发通稿、解读《纲要》、组织系列访谈、发表评论员文章等方式,形成媒体集中宣传态势,推动建立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夯实群防群治工作基础。
(一)发动阶段(即日起至9月15日)
推动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使《纲要》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召开全区消防工作联席会议,集中部署《纲要》宣传贯彻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2、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5)>的通知》,分解五年工作任务,建立考评指标体系。
3、策划制作新闻宣传方案,在主流媒体刊发通稿、解读《纲要》、组织系列访谈、发表评论员文章等,形成媒体集中宣传态势。
4、加大日常性宣传报道力度,在区政务网开设“五大”活动《纲要》宣传贯彻专栏,主要反映工作动态、成效,交流经验。区公安、教育、民政、文化、卫生、广电、安监等部门在政务网页或自办刊物上刊载《纲要》内容。
5、深入全区培育挖掘一批“五大”活动典型,总结各街镇、各有关部门工作经验与举措,积极跟进宣传报道。
6、区消防大队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宣传计划,推动街镇及区直各有关部门进行部署,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设计制作并发放《纲要》宣传资料;通过组织大型集中宣传、悬挂宣传条幅、标语口号、户外广告、“五进”宣传、消防站对外开放,设立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方式,大力开展《纲要》主题宣传,推动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宣传教育责任和义务。
(二)推进阶段(9月16日至12月31日)
推动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按照《纲要》精神,形成工作机制,推进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1、区宣传部要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督促各类媒体加大消防公益宣传力度,推广全民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先进经验和典型。
2、公安分局要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社区警务室工作职责和派出所社区民警日常监督检查内容。
3、区教育局要制定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规划,结合“消防安全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指导各类学校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并纳入督导考核内容。
4、区民政局要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纳入减灾规划并组织实施,结合救灾、扶贫、慈善等工作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指导基层民政系统、居民委员会等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救助站等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5、区文体局要督促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文化馆(站)和歌舞厅、剧院、网吧、游戏厅等文娱场所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推动消防文艺作品创作和演出,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基层文化活动。
6、区卫生局要将火灾的现场救护、医疗救治知识和消防安全教育列入卫生部门安全生产相关预案,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伤员救治和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7、区广电局要加大消防宣传报道力度,普及消防法律法规知识和消防安全常识,及时宣传消防安全工作先进经验和消防工作动态,鼓励指导相关媒体制作播出消防公益广告、消防广播电视节目和消防专题片。
8、区安监局要督促工商贸企业依法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将消防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纳入注册安全工程师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试内容,将消防安全宣传纳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内容进行考评。
9、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单位协同机制、新闻媒体联动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问责机制,并将“五大”活动、“119消防日”、消防志愿者活动等与《纲要》宣传相结合,推进全民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五、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实施方案,细化、量化职责,层层动员,周密部署,确保工作成效。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汇报,明确职责,抓好督促落实。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工作,形成宣传强大合力。要落实宣传人员和经费保障,推动宣传活动深入开展。要注重创新宣传模式,既要有集中宣传,更要坚持日常宣传;既要面向社会面宣传,也要注重对街镇、相关部门的宣传;既要注重宣传的声势和影响,也要注重实际、讲求实效。
2、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宣传《纲要》工作作为当前消防宣传工作的重点,积极采取各种方法。充分运用传统和现代宣传方式、手段,集中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重点活动,大力营造宣传声势,突出活动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社会、教育群众。
3、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信息传播的优势,通过设立专版、专栏,制作系列专题节目、电视公益广告片,发表评论员文章、述评,邀请专家和各界人士撰写文章,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消防网络宣传阵地,设置宣传专栏、专题或弹出窗口等栏目,切实加大网络宣传力度。要及时向省级、市级新闻单位报送宣传活动的有关文字、影像资料,利用省级、市级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力度。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8年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粤办发〔2007〕20号)关于“进一步推行和完善选举观察员制度”的要求,为进一步完善村(居)委会选举观察员的招募、培训和管理,增强观察的针对性、时效性、互动性,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举环境,维护良好的选举秩序,促进换届选举工作依法依规顺利进行,现就完善村(居)选举观察员制度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建立健全选举观察员队伍的长效机制
观察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选举观察的质量和效果,规范选举观察员的招募,加强对观察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观察队伍的长期稳定,有利于促进村(居)选举观察制度的落实。
(一)规范选举观察员的招募工作。观察员的招募可以采取选聘和申报招录两种方式,通过志愿服务开展选举观察活动。选举观察员的招募范围:一是在各级人大、政协组织和民政部门的退休人员中选聘;二是在各级人大代表中选聘;三是在高校政治、法律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中选聘;四是接受社会团体、律师事务所等相关单位的人士申报招录。要规范选举观察员的选聘和招录程序,市、县两级组建的观察员由同级民政部门负责选聘和审核招录。选聘和招录选举观察员须填写选举观察员登记表(申报表),并交各级民政部门备案。省在各地级市各招募2名选举观察员,人员由地市推荐、省选聘,观察工作由省安排。
(二)选举观察员人选要进行专业培训,获得资格证方可担任选举观察员。各级民政部门对选聘和招录的选举观察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选举的法律法规和中央、省的有关文件,选举观察程序和相关要求,观察员的行为准则等。市、县民政部门要对选聘和申报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成绩合格者发给观察员资格证书和观察员证,观察员凭证上岗。
(三)规范选举观察员的管理。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选举观察员队伍的日常组织管理,及时组织观察队伍到村观察;加强管理,严肃纪律,确保观察工作组织严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二、实行派出观察与应求观察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观察活动
为增强选举观察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市、县两级要采取自选下派观察和应求观察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观察活动。
(一)市、县两级要有重点地选择村下派选举观察员观察选举活动。市、县两级根据本地的实际,自选确定一定比例的重点观察村。确定自选观察的村,应重点选择重、难点村进行观察。
(二)及时启动应求观察。在换届选举期间,各级民政部门要开设并公布受理选举观察的电话和电子邮箱,及时回应村民观察请求,及时派出选举观察员进行观察。凡有村民选举委员会、三分之一村民代表或五分之一选民提出申请下派选举观察员的,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回应、受理,不得借故拒绝下派观察员或拖延下派观察员。对应求观察的村,民政部门还要将观察结果和意见及时反馈给村。因力量不足不能及时下派观察员的,可向上级民政部门申请支援。必要时,省民政厅可以调剂各地观察员跨地区开展观察活动。省级观察员主要任务是应求观察和对上访村重点观察。
三、增强选举观察的互动性和时效性
选举观察员在观察选举活动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不直接干预正常选举活动,不随意表态,但对发现违法违规现象,要及时向当地选举督查组和民政部门反映情况。同时,观察活动不仅局限于选举日的观察,还应对选举的全程进行全面的观察。
(一)选举观察员要与市、县换届选举督查组及民政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和互动。各级观察员要及时将观察村的观察结果向同级民政部门递送观察报告;对选举秩序混乱或违法违规选举的村,要及时向市、县选举督查组和民政部门报告,民政部门要根据选举观察报告争取主动,及时制止违法违规选举活动,维护正常的选举秩序。
(二)要加强对选举活动的全程观察。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的程序复杂、环节较多、时间跨度大,任何一个环节不依法进行,都可能会影响选举进程和选举结果。因此,选举观察不能只局限于对选举日的观察,还要根据被观察村的实际情况,把握关键的环节,对选举全程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掌握真实的选情动态,确保观察客观全面,观察结论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三)要注重吸收各级人大代表为选举观察员,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在村(居)换届选举中的直接监督作用。
四、落实选举观察员制度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