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电行业的发展前景

机电行业的发展前景

时间:2023-05-15 15:21: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机电行业的发展前景

第1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设备不断推出,为促进现代工业机械化生产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机械工业领域的应用水平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在这种情况下,机电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机电一体化技术涉及多种技术领域,其具有多功能、高效率、高质量、高可靠性以及节能降耗的优点,是一项综合性、标准性以及优化效果最佳的系统工程技术。正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点突出,所以这项技术在世界各国都得到应用与发展,并且在各行业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一)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应用

传统机械制造业与现代机械制造业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机械制造业是以经营规模为依据,主要依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以及优化产业结构为主体,以此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这种经营方式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用最低成本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现代机械制造业主要以信息为载体,采用先进的生产模式、管理系统以及制造技术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其具有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节能环保的特殊价值和功能。现代制造业涉及了多种高新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制造行业的生产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现今,制造工程领域相继诞生诸多高新技术,如数字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虚拟制造技术等。

(二)饮料行业的应用

以往的饮料生产、包装等一系列流程都是人工操作,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饮料行业的应用,使得饮料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而且饮料包装的整条生产线都实现自动化控制,使得饮料行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对促进饮料行业发展,提高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钢铁行业的应用

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速度加快,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不仅提升了钢铁行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而且为实现钢铁行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其在钢铁行业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计算机集成系统的应用,该项技术的应用使钢铁生产作业实现了将人、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的作业流程连接在一起,实现钢铁生产全过程的一体化控制。第二,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它是通过连接设置,将设备控制室内的设备仪器进行数字式、双向以及多种通信的一体化链路。这种技术能够使大量的数据信息在智能化仪器装置与高级控制系统间实现通信链路的双向传送。第三,交流传动技术的应用,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由于这种技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所以交流传动技术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电子传动技术。当前,各行业领域数字化水平提高,这也使得以往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简单化,交流传动技术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越来越成熟。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最初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逐步延伸至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以及个性化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翻开崭新的一页,而且使当今世界经济、科技以及其他行业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方面能够充分了解机电一体化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作用和意义。以下就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分析。

第一,机电一体化系统集合了多种技术系统,主要由传感系统、动力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以及先进的机械部件等结构组成,将这项技术引入光学技术中,结合光学技术的特点,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类系统性能,从而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第二,未来,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控制效果和执行效果会不断提高,这样就能够提高系统的柔性,为建立系统的应急模式创造条件。可以根据系统本身的性能,设计出自律分配系统,这样就能够使各个子系统在相对独立的工作状态下为整个系统提供服务。另外,自律分配系统可以对外部环境条件做出不同反应,从而改变子系统中产生的信息,这样能够提高系统的柔性能力,也不会因某一子系统发生故障而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第三,智能化是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智能化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成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也将不断提升。因此,未来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必将在各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也成为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结语

第2篇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的发展及应用

电子技术问世后,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60年代末作商业注册时最先创用的。当时及70年代,人们一直把机电一体化看作是机械与电子的结合。80年代,信息技术崭露头角。微处理机的性能提高,为更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所采用,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等。90年代,通信技术进入了机电一体化,机器可像机器人系统那样遥控和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技术紧密联系的计算机控制的网络化机电一体化日益普及。有些机电一体化机械可两用,有的在性能上更是多用途的,尤其是微传感器和执行器技术的发展,和半导体技术以光刻为基础的方法以及和传统机电一体化微型化方法的结合,开创了以精密工程和系统集成为特点的机电一体化新分支“微机电一体化”。虽然微加工方法尚未成熟,但将逐渐成为集成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之后,机电一体化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发展,稳步进入了21世纪。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纵观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机电一体化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2.1智能化。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2.2系统化。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以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使其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2.3微型化。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国外称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几何尺寸一般不超过1cm3,并正向微米、纳米级方向发展。由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特点,可进入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间并易于进行精细操作,故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工农业乃至国防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4绿色化。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时能回收利用。绿色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我国“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及任务与其相应对策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我国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

我国“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难哆的。因此,我国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北京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

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机电一体化产业复盖面非常广,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抓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

结语

第3篇

关键词:煤矿行业;机电自动化集控;发展前景;使用范围

中图分类号:T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174-01

机电装置作为煤矿业的重要设备之一,对煤矿资源的开采品质和煤矿企业的利益直接相关。机电自动化集控的运用为煤矿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提升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有欠缺,需要不断地完善才能为煤矿行业带来更高的利益。

1 机电自动化集控在煤矿业的成长历程

现阶段,机电自动化集控在我国已经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彻底地改变了原来高强度工作的操作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劳动成本,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难度,提升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机电自动化集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这有利于煤矿企业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鉴于机电自动化集控技术还不完善,一方面体现在可应用的技巧方面,大大降低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体现在研发过程,由于没有经验和实践的支撑,我国在研发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阻碍,所以就导致机电自动化集控技术大范围推广却没有提高煤矿资源的利用水平[1]。所以它的应用效率并没有达到理想水平,相比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缺陷,所以我国还应该深化对技术的改革,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以煤炭开采为关键,致力于提高设备的通讯水平,实现自动化集控,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完善。

2 机电自动化集控的特征

随着对煤矿产业的深化改革,煤炭资产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对国内外制造科技的引用以及对发达国家优秀技术管理经验的学习,逐步减少煤矿企业的制造资本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2]。目前我国的机电自动化集控技术的优势就是易于使用,而且功能的可信赖程度高等。

3 机电自动化集控的使用途径

第一,对矿井作业的监督。一般情况下,煤矿企业安全系统中自动化集控技术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一个煤矿企业机电自动化水平高低的标准,安全是煤矿行业的最基本要求,所以煤矿企业的关键工作是如何提升矿井工作的安全性,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矿井的安全。将监控设备与煤矿机电自动化集控技术进行结合,可以更好的将矿井的状况反馈给监视人员,也可以及时检查到矿井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煤矿作业过程中出现漏洞,从而有效的提升煤矿操作人员的安全性;第二,自动化设备开采煤矿资源。煤矿矿井提升机是一个煤矿企业的基本必要设备,一般都及其笨重,给操作人员的\输与组装增加困难,而且对操作人员有极高的要求。为实现工作的高效率进行,可以将机电自动化集控技术与该设备进行结合,使工作符合现代化和科技化。第三,用于煤炭的运送。煤炭开采以后的运送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想要提升工作效率,就一定要对运输设备的性能进行改变。比如在带式运输机中安装CST可控软件,增强输送的连续性,提高设备的可依赖性[3]。现实中,煤矿工作传送距离一般比较长,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煤炭输送的稳定性,而且也对运输机造成危害。这就要求我们对煤炭传送的技术进行改革,增强运送过程的稳定可靠性。第四,牵引工作,煤矿企业一般使用电牵引煤机,优势在于有强大的牵引力,而且还可以在电牵引煤机下滑过程中发电,对电能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而且这种设备故障率低,易于维修和使用,为企业产生更大的经济利益。第五,机电自动化集控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电压开关柜是煤炭开采工作安全有序进行的关键,它的作用是为大功率设备提供电能的需要。

4 提升机电自动化集控在煤矿中的运用

第一,制定设备管理条例,煤矿企业应该有详细,全面的设备使用,维修以及管理条例,在日常工作中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对设备管理人进行严格监督,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第二,强化对装备状态的检测。即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对运行的状态进行检查,并记录装置的日常使用状况。对设备的在线与离线点检,可以降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故障出现的可能性。

煤矿行业的发展对社会有相当大的影响,随着科技化与信息化技术在煤矿行业的普遍运用,使煤矿业也有了更快的发展。机电自动化集控技术与WIFI技术的有效结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矿下监控设备使用的投入资金,能提升矿井下监控设备的工作效率[4]。除此以外,无线传感器等装置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对矿井下的操作人员进行定位,加上通讯设备的配合,追踪监视矿下操作人员的工作过程,保障矿下操作人员的安全。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高,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未来煤矿行业的机电自动化集控水平将会更完善,这对煤矿行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文山.试析煤矿机电自动化的必要性和要点[J].机电工程技术,2015,(10):120-122.

[2]霍海波.当前煤矿机电自动化集控发展与应用评价[J].电子制作,2014,(11):224.

第4篇

【关键词】 机械自动化 筑路建设 应用 前景

1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特点

自动化技术作为新型技术,自其出现以来为机械制造行业及一些相关行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显著的降低了机械制造和相关工程项目的成本和时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应用不仅局限于机械制造行业,开始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其研究和应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形成了激烈竞争的局面。

由此可知,机械自动化技术有着十分鲜明的特征,它是集生产质量、生产成本和生产工期于一体的现代化技术,具有强烈的经济性、竞争性和潜在发展力,使得工业生产脱离传统模式,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在生产效率、生产效益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可以使工业生产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提高工业生产的精确度和质量,自动化技术同时可以自动进行检测,降低了生产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生产能源和原材料的节约,提高了机械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2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筑路建设中的应用

(1)信息流的自动化。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生产制造、辅助工艺设计以及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辅助设计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图形设备辅助设计员进行相关工作。计算机辅助制造和生产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数值控制技术,通常称为数控技术。工艺设计的辅助是将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高效衔接,提高工艺编程的效率,并对工艺设计进行优化,实现标准化。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是对设计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管理的系统。筑路建设从设计、制造到最后工程质量检测应用自动化技术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工程质量在自动化技术的检测下得到了保障。

(2)路面铺设厚度控制的自动化。路面铺设装置根据由所测值和最大设计值来求得路面厚度数据确定需要铺设的厚度、自动控制路面沥青摊铺机前转向器的液压缸以及便携式小型电子计算机组成。通过这套自动化装置对路面铺设厚度进行自动化的控制,提高路面铺设效。

(3)路面摊铺机控制自动化。主要利用测量和基准设置等工作来节省劳动力,无需驾驶员熟练驾驶技术进行自动控制路面沥青摊铺。装置由固定台(位于基准点总台一侧)和移动台(位于安装棱镜的摊铺机一侧)组成,将设计好的数据与三维位置测量结果来进行事先比较,得到误差的修正和自动控制摊铺机的安放位置。

3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筑路建设中的发展前景

(1)广泛采用微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之上,实现筑路建设中的机械自动化和机器控制电子化。筑路建设中应用机械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工作机构的定位作业需求,同时减轻驾驶员的劳力。筑路建设业的前景发展目标是逐鹿机器人的发明和创造,实现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程序进行工程作业。当前,较有前途的电子设备和系统如联合控制系统,它整合了操纵装置传感器、警告信号以及显示器组件于一体,保障夜间工程作业的效率。

(2)广泛使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控制柴油发动机显著提升筑路建设工作效率,不仅节约燃油,还能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未来能源的主要供给可能朝着绿色方向发展,如氢气,而机器的机电液一体化保证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金属消耗的减少。采用液压传动装置、负载换挡的液力传动、高效过滤器及液压辅助装置在筑路建设中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使现代筑路建设机械自动化具有功能齐全、结构完善、操作维护简便等特点,打造智能化的机械自动系统。

(3)发展多功能、多用途的筑路机械自动化系统。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通用化节约施工,同时创立机械自动化道具系统等。利用仿真技术可以设计出不同自然条件下筑路建设机械自动化的最佳构造、规格、尺寸等,以保证机械生产的专业化和高效协作化。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筑路工程,要发展专用机械,实现筑路建设的专用化和高效化。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筑路建设中应用包括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技术等多项领域,其作用的关键是将这些技术能合理、协调的组合和应用。随着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突飞猛进,将极大的促进了机械自动化在筑路建设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在质量控制方面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涛.试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J].才智,2008(20).

[2]杨建平,刘艳玲.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应用中的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

[3]倪寿璋.筑路机械[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4]王夺魁.公路施工中筑路机械设备的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08,(17).

[5]杨国平.国内外筑路机械最新发展动态[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1.5,18(94).

[6]张青,曾小超.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科技传播,2012.9.

第5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前景;市场需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以设计制造为基础,并结合多项技术的一门综合技术。此外,我国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直接推动了机械设计制造业的智能化。针对现代工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结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和优势提出机电一体化、网络化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该行业整体的运用水平,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背景

随着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对于传统的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层面的保障,有利于企业实现自身价值,开创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认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经济成本,同时减少技术工人的工作量,具有时间价值。此外,该行业的发展具有时代意义,即在精密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集成电路的高度集成制造,提高了工业生产的产量。此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航空航天领域、武器研发领域也有较好的运用,为国家重点技术产业提供了可靠的着力点。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及优势

就目前形势而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融合了智能化,在多种技术相互配合和支持下提高了内在性能。在此,我们将对其优势进行阐述。首先,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有利于提高机械设备的智能化,与此同时具有较好的精准度,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使用机械化手段代替人工作业能够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相对于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当出现机械故障时,自动化设计能够进行自我排查,省去了人工作业,从而提高了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减少因机械故障未查明带来的安全事故。与此同时,在使用中只需要输入正确的控制指令就能完成自动化操作的全过程,而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需要人工进行。除此之外,机械设计制造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能够满足工业生产过程中多方面的需求,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综合性不是简单的技能相加,而是实现技术之间的融会贯通,实现内部统一。反之,在机械设备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逐渐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具有智能化、模块化、数字化、微型化、绿色化和虚拟化六大发展方向。智能化主要是指在机器改造的过程中,加强模拟人脑的实践效果,提供机器自身的思维判断力,协助工业生产。机器人能够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算和推论,有利于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是现阶段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模块化主要是针对不同产业的产品需求进行的自我革新,即在研发过程中扩大生产规模和实现标准化生产同样重要。针对机械设备零件散乱问题,将其按模块进行分类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资源,降低时间成本。数字化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科技的进步,由于互联网的高度普及,数字化逐渐成为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重要力量。数字化能够将知识数据和图表进行数字化的整合,更好的为市场服务。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能够快速的收集信息,为决策提供判断的依据,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产物。微型化主要是指生产技术是一个由大变小的过程,微型产品具有强大的功能,满足了精致、精准的时代要求。除此之外,微型机的出现为市场提供了新的选择,在科技化高速运转的过程中,产品的更新换代较为明显,而小型机具有轻巧的特点,具有广阔市场。绿色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重要一步,更加专注于长远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机械制造领域,注重环境保护,节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中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努力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于机械制造发展而言不失为一项新的挑战和契机。最后,我们将要探究其虚拟化的实现过程。虚拟化是通过计算机技术虚拟一个无限接近于现实的空间。在产品研发中往往需要根据图纸制作样品,并在多次试验中进行改良,消耗了金钱和时间。而虚拟化的提出能够增加经济效益,减少后期修改,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进一步开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已经在航空航天、武器研发等多个重点领域进行自身的突破,因而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我国政府高度关注该行业的发展,并将其列入五年发展规划中,为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此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我国经济战略发展中处于优先位置,在国际合作上有了新的突破。与之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大部分高等院校均开设了该学科,故而具有较为广泛的人才基础。因此,我们认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能够顺应时代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奉献一份自身的力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够朝着一体化、模块化、网络化、绿色化、微型化和虚拟化的发展方向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安全性,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国际经验与交流,调整行业内部结构,培养专业技术科研人员,为机械制造业提供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刘超.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J].河南科技,2013(3).

[2]程世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反思与前景展望[J].湖南农机,2012(12).

[3]王琪,胡海燕.基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究与思考[J].电子世界,2014(8).

第6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现代化矿井;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其中,机电一体化对现代化矿井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推动了矿产行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而且保证了矿产业的安全运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因此,机电一体化是现代化矿井的发展方向。

1 机电一体化对于现代化矿业发展的必要性

将机电一体化逐步应用到现代化矿业的发展之中,对于推动各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损耗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矿产业的综合实力。因此,在现代化矿业的发展之中,机电一体化存在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在现代矿产业中,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有利于降低工人作业的强度,减少人工损耗,提高了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程度,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方式。

二是由于矿产业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其阴暗潮湿及高密度的颗粒粉尘对从业者影响甚大,更严重的甚至会危及从业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现代矿产业中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代替人工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从业者职业病的发生率,保证了从业者的人身安全。

三是在现代矿产业中,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机械作业的精细度,在保证产品数量的同时,不断增强产品的质量。从整体上不断推动我国矿产业的迅猛发展,增强我国矿产业的实力[1]。

2 我国矿产行业中机电一体化的实际应用

2.1 机电一体化在矿产采掘中的应用

在矿产业的采掘过程中,为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利益最大化,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作为基础采掘环节中十分常见的。在采矿的作业中,基本实现了电力牵引采矿机,它不仅能够克服阻力前进,而且在出现下滑状况时可以实施发电制动,防止意外情况的产生。同时,它还具有运行方便、简单易操作的优点,是当前最为主要的设备之一[2]。

2.2 机电一体化在矿产安全生产的应用

在现代矿产业中,安全生产是当今最为关注的问题。其中对于矿区的监控是机电一体化最为重要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和机器,加强了对矿产业各个环节的全面监控,它不仅提升了安全生产,而且促进了科学化的管理,对矿产业的现代化意义重大。

2.3 机电一体化在矿产运输中的应用

当前,在矿产的运输环节中,主要采用皮带传送的方式。其凭借运输距离远,运送量大、效率高且稳定的自动化特性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因此,在中国采矿业的原矿的运输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矿井提升机的应用是当前自动化程度最高,最明显的自动化设备。它大大简化了机械的结构,充分体现了机电一体化每一个环节的综合应用。除此之外,全数字的提升机其具有非常高的可靠度,在电气安装方面做了明显的简化,形成了相互兼容、配置简单的特点,在现代矿产业中也占据了一定地位。

3 矿产业中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3.1 矿产业中的机电一体化将呈现微型化趋势

矿产业中的机电一体化将呈现微型化趋势是指矿产业中所运用的技术和机械逐步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今后在矿产业中,可以运用耗能少、体积小、运动灵活的微型机器完成之前大型机器不能完成的工作。同时,可以利用相关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微观领域完成精细化的加工,对矿产业进行精细化加工。

3.2 矿产业中的机电一体化将呈现智能化趋势

智能化在机电一体化中将发挥不可比拟的作用,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它将领导机电一体化走向新的阶段。智能化在技术方面将人类与机械做了有机的结合,汲取了运筹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使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更高层次的飞跃。在矿产业的部分工作环节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取代人工作业的方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了矿产业的安全运行。

3.3 矿产业中的机电一体化将呈现网络化趋势

当今社会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将网络化的产品运用到机电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矿产业的机电一体化进程中,可以运用计算机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同时可以监控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这一系列的流程,避免产生的不必要的问题。

3.4 矿产业中的机电一体化将呈现绿色化趋势

工业化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利益和方便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当今社会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提升。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以再回收利用资源,绿色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也是矿产业中机电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4 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矿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是,近几年在矿产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大,且工作劳动强,因此目前生产面临人员不足的情况。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矿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提高安全效率,确保安全运营,我国必须要进一步加快矿产业的机电一体化进程,拓宽我国矿产业的发展道路,推动我国的矿产业的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贺培权.论机电一体化是现代化矿井的发展方向[J].能源与节能,2013(04):30-31.

第7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趋势。在机械工程领域中,随着微机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并与机械工业相互渗透,形成了机电一体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纵观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可将其分成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为初级阶段,期间,由于第二次世界战争的爆发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但这种结合由于当时电子技术发展水平有限,结合并不深入,广泛。20世纪70年代,为机电一体化蓬勃发展的阶段,该时期内,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接受。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电一体化技术进入了深入发展阶段,并不断像智能化迈进,人工智能技术,光纤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巨大进步加快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进程[1] 。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的结果,它的发展和进步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脱不开的。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 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目标和方向。该种智能化,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来模拟人类智能,使之具有逻辑思维,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当然,想要机电一体化产品能达到人类同样水平的高智能化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拥有部分智能或低级智能便足够达到较高的控制目标 。

2.3 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突出成就之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无论是在工业生产,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化技术的运用无处不在。同时,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2] 。企业间只要研制发明出了功能独到,质量可靠的机电一体化新产品,就会通过网络畅销全球。可以说,机电一体化产品在朝着网络化方向不断快速发展。

2.4 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该微型化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外国称其为微电子系统MEMS。它是指可以批量制作,集微型结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和通信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机。微机电一体化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2.5 绿色化

高速发展的工业社会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破坏了资源,生态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呼吁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生产绿色化产品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绿色产品从其生产到销毁的申明过程中都符合了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要求[3] 。因此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代表了一个国家机床的生产水平,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着迅速的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cpu,多住总线的体系结构;其二,设计开放,是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复合接口标准,大大提高了客户的使用效益;其三,一台机床能够同时完成多个独立任务,或控制多台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都控制集成到系统中去;其四,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地能力。

3.2 工业机器人

一个国家机器人技术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家综合技术水平的高低。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高效的运用于各工业领域中。该种结合了机构学,自动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综合成果能够具有感知,思维和行动功能[4]。在具体操作中能够获取,处理和识别多种信息,独立完成复杂的操作任务。机电一体化在工业机器人中的运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业生产水平。。

3.3 自动机与自动生产线

不难发现,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及各种自动化设备已广泛使用在国民经济生产和生活中。它是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又一具体体现。如在各种印刷包装生产线,邮件信函自动分拣处理生产线,各种高速香烟生产线中,将现代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应用于其中,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4 结语

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并辐射影响到几乎全部的工业行业。机电一体化作为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在各方面带来显著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磊,涂万阳.机电一体化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4(04).

[2]李晓培.浅谈机电一体化特点及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2).

第8篇

【关键词】手机电视;新媒体;专业人才;调查

【中图分类号】G221【文献标识码】A

一、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

一、调查的背景

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中国手机总用户数已达4.57亿户,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讯市场,传统的语音通信和短消息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这一市场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讯网络的开发运行,使得手机可以提供以高速率、大容量数据业务为核心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服务,最终成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多媒体终端”。

手机电视是这一终端的核心应用,它是指通过移动通信或数字广播网络,以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传输方式,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上观看电视的服务。手机电视的出现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它既具备传统传播方式的优势,如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手机媒体的私人化,同时又融合了新兴媒体互联网的交互性以及数字技术的高质量和大容量,用户能够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地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最新的时势动态。面对手机增值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和3G手机的巨大市场前景,中国各地运营商相继开通了手机电视业务,此举不仅拉近了电信产业和广电产业的距离,更有助于培育一个迅速增长的新兴市场。2006年8月,我国手机电视付费用户达到28万,而到了2007年上半年用户数已经突破90万,据估算,到2008年我国整个手机电视产业将达到100亿元的市场规模,手机电视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2]

上海地处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占据着全国70%左右的市场份额。2005年,上海文广集团获得了全国第一张手机电视牌照,组建了第一家全网运营的手机电视公司,其业务的发展将对中国手机电视行业产生重要影响。从表面上看,媒体之间的竞争是受众的竞争、市场的竞争,但实际上是以新闻人才为支撑的媒体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上海手机电视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是对手机电视专业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它既需要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数字传媒工程专业的人才,也需要有较高新闻传播素养的文科人才,还要有适应新型手机电视产业链发展要求、懂得新媒体企业管理的经营策划人才。手机电视产业横跨广电、电信、设备制造等许多传统行业、领域,在人才需求上具有高度的复合性。但是由于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产业刚刚出现,上海高校的相关专业还是遵循传统的培养媒体人才的教学模式,与该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人才差之甚远,人才需求与培养的错位成为影响媒体核心竞争力、制约上海手机电视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那么上海市手机电视人才的职业环境如何?他们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素质才能满足手机电视行业的发展需求?这是关系到上海市新媒体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也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作为新媒体产业,手机电视具有行业交叉大、发展变化快等特点,因此本研究采用典型调查的方式,以上海文广集团旗下的东方龙移动信息有限公司(现更名为东方龙新媒体移动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龙公司)作为调查对象。作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手机电视节目集成运营平台和内容运营商,该公司提供文广集团包括11个频道、12个频率的视音频版权内容,涉及互动娱乐、新闻资讯、生活实用信息等多项服务,构建了成熟的基于2.5G的移动流媒体技术服务体系,并为未来的3G运营平台的业务开展进行了技术、内容和人才的储备,因此调研结果更有利于我们掌握上海市手机电视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我们所调查的内容包括手机电视专业人才职业状况、各岗位人员能力素质需求状况,以及员工对自身职业前景的期待三个部分。

二、 国内外的调查研究现状分析

手机电视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诞生至今只有两年的时间,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都处于探索期。从世界范围看,日韩欧美与我国几乎同时开展了手机电视业务,虽然其技术扩散速度快,市场化程度高,但在产业研究方面也颇为零碎,尚未见完整的理论著述和系统的研究分析;国内目前还仅限于对个案或产业发展状况的描述性研究中,理论研究水平远远滞后于业界的实践。而人才是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产业发展的根本,关于手机电视专业人才方面的研究还未开始,有关上海市手机电视人才方面的研究更是空白。本项目的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手机电视专业人才需求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尝试在手机电视人才培养和行业用人需求之间寻找契合点,服务上海新媒体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创新上海高校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三、本项调查的目的

本项目的研究就是要了解和把握当前上海手机电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着力研究新媒体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包括:

1、客观全面地了解上海市手机电视专业人才的职业现状。

2、准确地认识上海市手机电视人才的各项专业素质需求。

3、了解手机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前景的期待。

四、调查路线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在初步分析上海市手机电视行业发展的基础上,选取在产业运营、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东方龙公司作为典型,对其人才培养、素质要求等进行周密、系统的研究,以便全面掌握上海市手机电视人才的现状和需求。本次调查以发放问卷和数据分析为主,并对员工和行业经理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度访谈。

1、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的着眼点,在于了解手机电视行业对人才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需求情况,问卷共有22个变量,包括手机电视专业人才的职业状况、专业素质需求以及职业前景期待等方面。

2、访谈

本调查对东方龙公司的部分员工和部门经理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公司在运营、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人才需求等方面的第一手信息材料。

3、调查施行

本调查于2008年11月21日实施,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访员到公司进行访问。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

五、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的全部数据均采用国际通行的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PC+)统计处理。现提出这次调查的主要发现和分析性结论。

二、本次调查的主要数据分析

一、手机电视专业人才职业状况

1、手机电视从业人员的年龄

手机电视从业人员全部由年轻群体构成,他们的年龄集中在18-35岁之间。其中,工作年限不足2年的员工有50%,2-4年的有28.9%,5-8年的有15.8%,工作8年以上的有5.3%。可见,在新兴的手机电视行业,绝大部分员工工龄在4年以下,他们饱含激情往往又缺乏工作经验。

2、手机电视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

手机电视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呈现集中纺锤型,即以具备“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中高等文化程度者为主体,其次为“硕士”和“专科(高职)”文化程度者,“高中(中专)”或“博士”都较少。

3、手机电视从业人员的学科背景

手机电视从业人员中,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占26.3%,新闻传播专业占15.8%,通信工程专业占10.5%,经济/财会专业占7.9%,市场营销专业占5.3%,还有少量的电子技术专业和企业管理专业人员。调查发现,有高达31.6%的从业人员的学科背景与手机电视行业相关度不高,他们多是从外专业转入这一新媒体领域。

4、手机电视从业人员的岗位状况

在工作岗位分布上,“内容策划与制作”岗位人员居多,其次是“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岗位,“企业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较小。

5、手机电视从业人员的择业选择因素

就业选择因素中,多数员工看重的是新媒体行业远大的发展前景,认为新媒体全新的传播和运作方式会给个人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6、手机电视从业人员的就业途径

人才进入手机电视行业的途径非常广泛,通过“广告招聘”进入公司的员工最多,以“朋友介绍”、“人才招聘会”、“先实习、后录用”途径进入公司的员工也占有较大比例,而通过“组织调动”或“人才引进”等方式进入公司的比较少。

7、手机电视从业人员的专业特长发挥情况

有42.1%的员工表示自己的专业特长能够得到非常充分或比较充分的发挥。相比之下,有57.9%的员工表示不太充分或难以发挥,在被问及专业特长不能很好发挥的原因时,认为“缺乏足够的资源,好的创意方法不能有效的传播”和“手机电视没有成熟的运作模式,只能摸索前行”的占据了主流,这也显示出当前手机电视行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作为新兴的融合类传媒产业,照搬传统媒体的运作模式已被证明难以发挥效力,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又未成熟,新的产业链条还未得以合理构建,影响该产业有效地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这也从客观上造成了员工难以发挥自身的创意和专业特长。部分员工从主观上寻找原因,认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无法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需要。此外,还有部分员工认为公司现有的人才管理模式存在问题,这也是当前新媒体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的紧迫课题。

二、手机电视各岗位人才专业素质需求分析

手机电视各岗位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是本次调查的核心,我们根据手机电视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情况,将其分为“内容生产”、“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四类人员,面向员工和部门经理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1、手机电视专业人才总体需求

东方龙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提供的数据表明,手机电视人才总体需求较大,主要集中在内容策划与制作岗位,其次是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岗位。学历要求普遍集中在本科层次上,技术研发岗位要求较高,为本科或研究生学历。

2、内容生产人员能力素质需求(均值:1表示不重要,10表示十分重要)

对于内容生产人员的能力素质需求,“版权、著作权知识”被放在了首位。尽管目前国家广电总局仅颁发了为数不多的手机电视牌照,但是各地运营商违规开展此项业务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抢占手机电视这一未来媒介市场的“蛋糕”,它们不惜盗用传统电视节目的版权/著作权播映节目或提供信息资源的下载服务,版权意识淡薄。例如2004年,多普达为了突显“dopod535”手机强大的视频功能,非法链接了中央电视台节目,侵犯了央视公众在电信领域对中央电视台节目的专有使用权,被后者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无疑,在媒介和行业利益冲突日益激化的新媒体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对于刚刚起步的手机电视产业,如何有效地保护版权会直接影响它在今后的健康发展。IMS Research公司告诫,要想使手机电视市场取得成功,广播电视机构和内容提供商需要加强数字业务版权的管理能力,防止盗版。

调查同时显示,“手机电视节目创新”、“基于手机电视信息平台的栏目内容策划与执行”、“信息平台整体风格把握”也是内容生产人员应当重点培养的能力。缺乏符合手机播放要求的特定节目内容是当前手机电视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手机电视的内容大多是直接移植传统电视台的节目,仅仅是用手机的“新瓶”装电视的“旧酒”。美国咨询机构德勒(Deloitte)认为,这种做法是没有充分理解手机的使用方式、手机使用的社会内涵及移动设备特点的表现。手机电视不仅具有灵巧、快捷、移动化接收、非群体化收看等特征,它的观赏方式也与传统的影视媒体存在较大差别,原本从大屏幕上获得的深度感、透视感、细节感乃至运动感都被不同程度地填平和削弱,间离感和疏离感随之增加,这样会大大降低影像占有的喜悦程度以及达到“高峰体验”的可能,这些特征就要求内容生产人员创新节目创作观念和编排手段,制作出具有手机电视特定信息平台风格的节目,从而吸引受众,保证其作为新兴媒体的市场占有率。

3、技术研发人员能力素质需求(均值:1表示不重要,10表示十分重要)

技术研发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突出地集中在“流媒体研发”和“3G技术标准及应用”上。流媒体是依托有线/无线互联网络,根据一定的传输协议对媒体格式进行流式实时数据传输的一种技术手段,当前的手机电视业务主要是面向用户提供影视节目的在线观看和下载观看,对于最能体现手机电视实时传播特性的在线观看而言,流媒体是实现该应用的核心技术。因此,熟悉流媒体和无线网络传输的相关技术标准,能够在手机平台上进行流媒体的编码、压缩和传输,是手机电视技术研发人员的核心素质之一。

3G的广泛普及将是手机电视走向成熟的转折点。与当前的2.5G或2.省略.cn。

[3]这些内容的牌照和版权资源往往都掌握在传统广电媒体手中。

[4]张大钟:《上海宽带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发展》,《现代电视技术》,2005年第6期,第44页。

参考文献:

[1]喻国明.传媒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案例与模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9月.

[2]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3]王菲.媒介大融合[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5月.

[4]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8月.

[5]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6]霍斯金斯.《媒介经济学――经济学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中的应用》[M].重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7]鲍德温等.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和传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3月.

[8]Fink C. Conrad, Strategic Newspaper Mannagement(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8)

第9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发展前景;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不断飞速发展,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之中,相关的应用已经是逐步成为了现代化工业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建设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总体的而言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整体性的控制角度着手,针对系统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改进,并且集合了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传感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的变换技术以及电力技术等等,来实现机电控制的一体化和智能化,并且对技术的配置合理性进行逐步的改善,确保技术的各个单元功能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进而在可靠性、质量以及能耗等多个环节进行整改,实现机电系统的整体性价值,最终使得整个系统得到优化与改良,全面的实现机电控制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要点概念分析

针对机电一体化之中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的意义进行分析,是开展一系列后续工作的关键点所在。首先,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是逐步的形成了一套带有自身特色和特征的科学技术体系,其主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机电一体化系统从系统工作的角度和观点出发,综合性的运用到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接口技术等等,对系统内部的信息进行变换,并且确保程序编制的完整性和高质量,根据系统使用和操作的根本性需求,对内部的布局进行合理化的配置,同时在系统的功能、质量以及能耗等多个重要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确保机电一体化使用的是最新的技术手段,最终形成一个整体化的系统产品。所以,在机电一体化之中主要包含的是技术和产品等两个重要环节,机电一体化并不是一个单纯性的技术手段,而是将多种技术进行重新的组合和融合,形成一个全新的技术体系。机电一体化的功能性较强,同时当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一些微电子的装置还可以对内部的诸多零件和元件进行取代,具有更加新颖的功能,常见的有自动的信息数据处理、自动的控制调节、自动的记录显示、自动的功能性监测以及自动功能诊断保护等等,确保机电一体化可以时刻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并且提升系统工作之时的效率。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现今的技术应用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在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历程之中主要有三个阶段。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是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个发展阶段之中人们通过使用不同的机械产品对原有的功能进行完善,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战争也促进了技术与理论之间的结合,一些高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出来。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对当时战后经济的建设与恢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机电一体化技术处于第二个发展阶段之中,所开发出来的产品以及技术等已经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和使用,并且在通信和控制技术等方面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随后则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之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技术以及光学技术、微细加工技术等等不断的革新,再加上人工的智能技术迅猛发展,都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步,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科学体系,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创造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前景,同时,在不知不觉之中也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我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开始对机电一体化进行研究和分析,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滞后,取得了较为优秀的成绩,并且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国现阶段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建设方面还存在有以下几点问题:第一,产品的建设质量和设计的水准还有待提升;第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基础理论力量比较薄弱,并且我国的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比较差,在发展的过程之中显得后劲不足,在一些重要的机电技术领域之中,与国际发达水准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最后,针对机电一体化的技术进步水准还没有充足的体现,一些高质量的、高科技的产品还不多,所以还难以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深远的作用,在日后还需要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重点改进,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的腾飞。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各类科技学科发展及相互渗透,促使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在各行业、部门的飞速发展。在机械制造业中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轻纺工业、办公机械,以及通信方面的一体化产品更是层出不穷。自动化主体仓库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用于仓库管理的典型产品在仪器仪表、医疗器械、工业流程管理与控制等方面机电一体化应用和发展都十分迅速。能在PLC控制系统中,主要的检测元件有对射光电开关、漫反射光电开关、接近开关、磁电开关、压力传感器、行程开关等,执行部件主要有电机、气缸、振动料斗、海霸泵、冲床、声光报警器以及状态显示灯等。软件设计部分应用OMRON编程软件CX-Programmer进行编程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Li/Mn02扣式电池负极自动环圈机、负极自动焊网机等一系列产品,对促进Li/Mn02扣式电池生产线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对在实践操作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层面有着全新的了解与掌握。下文将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今后的发展建设趋势进行细致的概述,旨在更进一步的促进现代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迅猛发展。首先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智能化的发展是二十一世纪之中人们所重点建设的方向,在借助了模拟人类只能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技术、运筹学以及模糊数学等方面理论的基础之上,机电一体化必将在智能化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其次则是属数字化的发展,一些人工智能的虚拟技术,诸如计算机的合成制造技术、虚拟设计技术等等,都有着较强的维护性和操作性,同时,技术的应用非常可靠且自诊能力较强,可以进行高质量的修复以及系统的诊断,便于进行远程的操作和维护管理。最后,则是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在今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之中必将会通过高新的网络技术对政治、工业生产技术、科学的制造以及教育、军事等等起到关键性的影响,并且通过网络技术对各个行业和领域产生巨大的效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从一个更加新颖的角度对现代化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和发展建设方向进行了概述研究,旨在更进一步的促进技术的腾飞与进步。

参考文献

何超.浅议现代化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设计基本思路【J】.工业技术设计资讯,2011.9:66-67

张强.试论机电一体化设计当中的机电系统建模方法初步实现【J】.计算机辅助设计,2011.3:55-58

曹冬冬.浅议机电一体化技术当中的机电系统建模方法【J】.计算机科学技术资讯,2012.4:78-92

吴圆顺. 机电一体化技术提升探究【J】.现代工业设计,2012.1

第10篇

关键词:PLC;港口电气自动化;应用

通过实践能够表明,在对PLC技术的应用下,对港口电气自动化的程度能大大提高,可有效保障整体的生产水平。通过加强PLC的应用研究,对港口电气自动化的良好发展就能起到保障作用。

1港口电气自动化中PLC的特征以及应用优势

1.1港口电气自动化中PLC的特征

经济的迅速发展背景下,港口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加强港口的电气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港口的整体生产力水平提高就有着积极作用。新技术的产生以及应用,能进一步提升自动化的水平,其中PLC控制技术就是比较重要的应用技术[1]。PLC技术的功能比较多样,在控制性能方面比较优良,PLC控制器带有大量编程,能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建立控制体系,同时PLC也能在网络通讯设施工作区进行应用,可有效实现一点辐射全区的效果。再者,PLC技术的应用广泛性特征。港口电气自动化中对PLC技术的应用适用性比较强,并这一技术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只要是标准管理模块都能录入以及编写特定代码,这就大大提高了PLC技术的应用能力。还有就是对PLC技术的应用在维护工作方面相对比较简单化,在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及时的维护,避免了受到故障因素影响带来的问题。港口电气自动化中PLC技术的应用,在简便性的特征上较为鲜明。主要就是编程语言形式的简便性,这一控制技术不用计算机系统复杂录入以及变成,在简单化的语言应用下就能实现对工作程序的有效设定,对实际工作效率水平的提高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这一简便性的特征能有效省去维护的费用,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1.2港口电气自动化中PLC应用优势

港口电气自动化当中PLC的应用有着几个重要优势,在操作性强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由于PLC编程比较简单,在对编程系统开发的时间相对比较短,能够进行现场的调试,在可操作性方面比较高。程序的编程能在线方案下调整,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开发的效率[2]。还有就是功能优势,在性价比方面比较高。开发的PLC产品在当前已经实现了标准化以及系列化和模块化的要求,在具体的应用方面就表现的比较灵活,多种功能都能有效的发挥。

2港口电气自动化中PLC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2.1港口电气自动化中PLC的应用

港口电气自动化当中对PLC技术的应用比较重要,胶带运输机在港口工作当中比较常用,通过PLC技术的应用对运行系统加以控制和监视等,就能提高自动化的水平。在对PLC技术的应用下,对整个港口胶带运输机电气自动化的目标实现就有着积极意,通过分布式的控制结构,将现场控制系统和集中控制系统得以应用[3]。中央控制室内布置上集中控制装置,在TCP/IP协议下,以及对以太网的技术应用等,就能有效实现和现场控制站的数据通讯交互目标,这样在控制的效率上就能大大提高。港口码头主要是对货物进行装卸的操作工作,通过机械化的操作和自动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就能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港口,码头当中运输货物装卸时比较关键的,门式起重机的应用是比较常见的,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新的技术支持下,门式起重机组成结构比较复杂,在将PLC技术应用之后,驱动运行就是在电源经过码头电网运行系统下,流经电缆卷筒滑环,然后通过中央花环处理,传递到机房配电柜自动空气断路器装置中,在经过对电流的合理化分配后,直流电源就能接入控制回路。门式起重机的操作人员在控制器的应用下,对PLC输入以及输出端口外接电路控制下,在信号正常的运用时候,就能起到控制的作用。PLC技术在港口的电气自动化当中的运用,在运输机当中的应用是比较重要的,建立在集中控制系统上,融合调度电话系统和电视系统,形成监督控制的完整性网络,在输送机的实际运行当中,结合PLC控制系统灵活性应用的特征,就能对港口的货物运输的效率得以提高。在对PLC技术的引入之后,对货物的运输科通过分布式的控制结构,通过和以太网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加强数据交互的效果巩固等,这样就能保障运输的效率水平提高。

2.2港口电气自动化中PLC的发展前景

港口电气自动化当中对PLC技术的应用能起到积极作用,对自动化的程度可有效提高。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下,使得PLC在设计制造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能在智能化控制的目标上得意实现,将PLC智能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相结合,就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计算机辅助集合和PLC智能化技术的结合,就能对电气系统自动的水平有效提高[4]。电气自动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就会逐渐的向着分布式以及开放化和信息化的方向迈进,在对电气系统自动化的要求上也会进一步提高,这对PLC智能化技术在电气系统自动化数控技术当中的广泛应用也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对港口电气自动化中PLC技术的应用,要从实际出发,注重技术的科学应用。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下,港口的电气自动化PLC技术的应用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技术应用的性能方面能进一步提高,这就能大大提高码头的生产力水平。希望能通过此次对港口电气自动化的PLC技术应用研究,对实际的生产发展从理论上进行支持。

参考文献:

[1]林鹤,朱俊龙.浅析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3).

[2]叶雪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矿山生产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7(09).

[3]杨瀚泽.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J].山西冶金,2017(01).

第11篇

关键词:机电技术;机电一体化;创新;智能化;环保

Abstract: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cause the world economic turmoil, China has greatly affected.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s th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main sourc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plays a more at this time and for important role, to be able to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of advantag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our own technical structure to get updates, must be committed to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at first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the new age,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n to our countr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re illustrated. Finally,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prospect of the future trends of the forecast and the forecast.

Key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Innovation; Intellig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P2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机电技术发展的创新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自成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征

1、广而强的应用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机械为母体,以实践机电产品开发和机电过程控制为基础的技术,是可以渗透到机械系统和产品的普遍应用性技术,几乎不受行业限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以信息化为内涵智能化为核心,开发和生产了性能更好的功能更强的机电一体

化系统和产品。

2、多层次的系统化

机电一体化是将工业产品和过程利用各种技术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强调各种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技术)的协同和集成,强调层次化和系统化。无论从单参数、单级控制到多参数、多级控制,还是从单件单品生产工艺到柔性及自动化生产线,直到整个系统工程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都体现在系统各个层次的开发和应用中。

3、整体的最优化

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充分利用新技术及其相互交叉融合的优势,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的高附加值、高效率、高性能、省材料、省能源、低损耗、低污染、省时省力等等。比如采用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和计算机管理等高科技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系统以后,各企业就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几乎不需要重新设计制造工艺设备,大大缩短了整个生产周期。

(三)加快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着眼点

1、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2、传感技术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3、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4、驱动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5、接口技术

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6、软件技术

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

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工业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有广阔的机电一体化应用空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面临国际市场经济激烈竞争形势的挑战,国家和企业充分认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应用和产业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其列为“863计划”。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目前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日本、欧美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我国加大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将其确定为国家高技术重点研究领域,给予优先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数控技术方面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在“九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配国产数控系统(普及型)也达到了10%。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4个5年计划的攻关,总体来看取得了很好成绩。目前,已具有年产数控系统3000多套、主轴与进给装置5000多套的生产能力。

(二)工业机器人方面

我国1986年将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现已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和软件编程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的关键元器件,并进入实用化阶段,开发出弧焊、点焊、喷漆、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及能前后行走、爬墙、水下作业的多种机器人。目前,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已掌握了工业机器人操作机的优化制造技术,解决了工业机器人控制、驱动系统的设计技术,机器人软件的设计和编程等关键技术,还掌握弧焊、点焊及大型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工作站)与周边配套设备的开发和制备技术。现在,我国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单位有200多家,专门从事机器人产业开发的企业有50家以上,中国市场上总共拥有近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完全国产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内规模比较大的前三家工业机器人企业)行业集中度占30%左右。

(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面

我国经过多年的理论和技术准备,CIMS已经有了较快发展。目前,已在清华大学建成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在著名高校和研究单位建立了7个CIMS单元技术实验室和8个CIMS培训中心。2000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10多个行业、200多家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通过实施CIMS应用示范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当前,CIMS的进一步试点推广应用已经扩展到机械、电子、航空、航天、轻工、纺织、冶金、石油化工等诸多领域,正得到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入。

我国机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纵观国内外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现状来看,机电技术革新将朝更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微型化、环保化等方向发展。

(一)生物系统化趋势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以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使其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二)高度网络化趋势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疑对机电技术应用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其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机电技术远程控制成为一个很现实的操作手法。

(三)集成智能化趋势

智能化即模拟人类智能,具有某种程度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从而可以取代制造过程中某些人的部分。特别是随着21 世纪的到来,信息处理器速度的快速提高、高性能化,为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进而更有力的推动着机电技术应用

产品向智能化方向转移。

(四)微型化趋势

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五)节能环保化趋势

机电技术应用的时代,我们不仅要重视机电技术为工业生产带来的效率,同时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因此,要不断革新技术,报废回收,发展更多可再生资源作为机电技术应用的原材料。机电技术应用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晶,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使传统产业发生了质的飞跃,使工业发生了战略性的变革。因此,认清机电技术应用的前景并对其进行探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结语

综上,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产物,其发展前景必然越来越广泛,也必然会给世界带来更大的技术力量。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此我国要加强对机电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真正将机电技术提升到高速发展的轨道上来,促进各种技术的交互和融合,将我国机电技术的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梁俊彦,李玉翔.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资讯,2007.9.

第12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管理;创新

0.概述

目前我国煤矿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在今后的煤矿产业的发展中,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对煤矿生产中的核心技术,煤矿机电技术进行全面、专业的管理分析。机电技术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基础性工作,在当前我国技术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发展,生产设备不断改进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说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准,越来越成为煤矿产业发展的关键决定因素。

1.煤矿机电系统及煤矿机电管理

(1)根据我国的生产的条件等方面来说,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将从煤矿的五大系统再到采"掘等一整套机械设备及与之相应的电气设备,一般称之为煤矿机电系统。

(2)利用企业管理的理论对煤炭工业企业及系统的人"财"物和事进行科学管理,使之发挥最高经济效益的全部活动,通常将其叫做煤矿机电管理。

2.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现状

(1)长期以来我国部分煤矿开发都还是以前传统的老旧管理方式,对机电技术的管理始终杂乱无序,不能对机电技术的管理进行系统的、详细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对需要重点注意的部分不能集中管理力量,管理部门冗杂,管理重复。在很长时间内我国煤矿企业在对机电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造成了我国大部分企业对机电技术的创新研究力度不够,员工业务素质低下。如果煤矿企业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并不断发展壮大,就要改变这折哦能够杂乱无章的机电技术管理体制,精简管理部门,完善管理体系,建立系统的管理流程,重视技术开发和人才平培养,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的能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现有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煤矿机电企业在对机电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得对机电技术的管理力度不够,对机电管理的重视不够,许多企业都是单纯的对简单的机电技术进行检查,而不重视机电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放任问题的发展,这就会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埋下安全隐患,并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

(3)煤矿企业技术更新不及时,员工素质不高。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在进行生产时,对机电技术的更新不及时,使得企业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竞争力不断下降。并且许多企业的员工对于机电技术知识的了解不够,没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和时间经验,员工素质不高。这些都制约着煤矿企业的发展。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企业如果不能够敏锐的感受到技术更新的信息,不能够及时的对企业现有的机电技术进行更新换代,而是一味的守着老旧设备进行生产,就会在一定时期内被市场所淘汰。企业技术更新和员工素质的培养可以同时进行,在对员工进行业务素质培训的同时,鼓励员工和技术人员开发先进技术的积极性,在生产的同时,将技术创新与生产时间相结合,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技术更新创新。

3.煤矿机电管理的创新

(1)建立健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重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上文提到的现有煤矿对机电技术的管理重视不够,没有一套完整的针对机电技术管理的体系,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竞争实力,企业应该尽快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针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体系,可以针对不同的机电管理科室分别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法,逐级分配技术管理任务,将管理任务落实的更加贴近与生产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应该在建立健全煤矿机电技术能力体系的同时,组织在机电技术方面有较强能力的技术骨干和技术人员,让他们总结分析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的技术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全面提高企业的机电技术创新能力。规范机电技术管理工作,定期检查机电技术的管理情况,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严把设备"配件入矿质量检验关。某矿一方面在选用设备和配件时,不仅要优先大厂或行业定点生产厂家,而且要进行货比三家,及时收集周围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评价,检查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书"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鉴定报告等,缺一项就不能采购其产品。另一方面,制定了设备"配件管理责任制。

(3)落实基础管理工作,严格进行安全生产。在煤矿产业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企业要从基础的管理部门入手,对整个机电技术的管理进行完整的研究分析,在建立健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机电技术管理落实到真正的生产实践中,制定针对各级岗位的责任负责制,制定各部分生产的操作规章,组织员工进行学习,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生产。

(4)超前预防"将设备检测纳入规范化"程序化"周期化轨道,对调拨进矿的电气插件等配件,一律进行检验和测试,为实现机电安全把住了关口,对综采工作面及变电所的电气保护和接地保护进行定期测试。

(5)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机电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大部分企业员工素质不高的情况下,要对煤矿机电技术进行更加规范、系统的管理,就要大力加强企业人才培养的力度,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可以指定政策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使他们在员工中发挥技术骨干的作用,并重点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技术工人,将在各领域有突出发展的员工组织起来,进行综合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在煤矿产业公司每部营造出尊重人才、重视科技发展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的企业员工注意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为企业今后的更快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结束语

总之,煤矿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和根本途径,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基础工作到位,问题的整改"稳步推进,坚持搞好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使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逐步提升,以求从根本上促进煤矿机电安全状况的好转。煤矿机电系统是一个较为庞大复杂的系统,涉及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要突出安全,打好基础,抓好基层,综合治理,整体推进。只要矿井存在,机电管理工作就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参考文献】

[1]靳炎龙,左振东,孟凯.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2011(08).

[2]靳聪.切实加强和改进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问题浅析[J].今日科苑,2010(24).

[3]吴战强.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管理[J].中国产业,2010(12).

[4]陈学才.机电设备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运用[J].经营管理者,2010(10).

[5]李其钒,钱红,潘燕.云南地方中小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煤矿现代化,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