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工程与设计

建筑工程与设计

时间:2023-05-15 15:21: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工程与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工程与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设计

前言:建筑工程是当今社会重要的发展部分之一,其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1]。建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的工程,需要施工者和设计人员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

一、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一)传统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社会,人们对建设的功能和样式要求比较简单,仅仅将建筑物看作是休息和抵御野兽侵袭的地方。因此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比较低,样式和技术呈现单一化的趋势。建筑材料也比较简单,建筑材料主要为石料和木材等[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于社会经济的需要和人炸性增长的需要,传统的木质和石料制成的建筑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建筑工程技术逐渐向砖木混合的技术方向发展,甚至出现了早期的混凝土技术。在这一阶段,人们对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要求较低,建筑施工作业主要由专门的工人完成。砖瓦以及水泥等材料可以满足建筑的基本要求,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坚固性,减损毁率并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周期。但是,使用新技术的代价是对环境造成破坏,破坏了生态平衡。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在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进行建设,这种建筑方式兴起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水平不够。

(二)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作用和技术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当代的建筑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居住的要求,也可以满足人们娱乐的需求,具有节能、环保和舒适性高等优点。与采用传统技术建设的建筑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目前,人们对建筑技术的发展呈现了多元化和生态化的趋势,智能建筑技术的使用,极大丰富了人们技术水平。

例如,绿色建筑已经成为目前新式建筑的主流,通过多种节约能源的技术,可以尽量减少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率,维护生态平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节约资源,可以尽量避免建筑物在施工、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促进人类和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使环境保护达到建筑、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建筑工程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也随着新式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发展,而逐渐成为高端建筑的主流。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来,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达到人机交互,促进人与建筑的互相沟通。提高住宅中的安全系统、电力系统和通讯系统的技术含金量,来为用户创造一个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得建筑物的管理逐渐迈向自动化。

二、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更为精细化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也更为精细化。对施工各个环节都可以实现全面掌握,任何一个设备的安装、调试和使用环节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例如,在钢结构的施工方面,工程质量控制能力逐渐提高。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工程质量监控吊装技术在鸟巢等大型工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促进了建筑物的外观、内部和实用的精细化。尤其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多钓点分散载荷吊装技术,使结构的质量控制更上了一个层次。

(二)数字信息化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安装过程中也逐渐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的安装过程进行监控和模拟,及时发现建筑物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监督和监察,保证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可以达到标准。此外,可以利用动态模拟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使得建筑工程技术朝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除了建筑工程技术以外,建筑工程的设计也是进行施工的关键环节。目前,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了整个工程的质量,也减缓了工程的进度。因此,应该对工程设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高危区域。

(一)工程施工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首先,现阶段部分建筑工程设计只看重表面形式,却从不注重设计过程中实际出现的问题,尤其在工程施工组织期间。通常,施工设计属于管理层面的工作,其主要由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工作,生产部门则只负责施工,这就容易导致设计和施工出现相互脱离的现象[3]。其次,部分施工组织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缺乏基础理论,且经验不够丰富,在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时候,只是按照仅存的经验进行,而不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部分设计人员会争取施工效率,却不在意质量,片面地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进行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甚至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进行工程设计时,要考虑到配备专业素养较高和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和管理,并且应将质量和效率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消防设计问题和对策

消防设计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在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物中,消防设计是主要环节。在目前的消防设计中,很多设计人员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设计,一些高层建筑物需要安装的消防电梯、防烟楼梯和消火栓等都要全方位进行考虑,进行人性化设计[4]。此外,在消防系统的给水设计方面,部分管道无法满足实际防火和灭火的要求,排水管道水量少、水压不够,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及时给水。消火栓也是消防设计的重点之一,每一层楼都要安装足够的消防栓,为消防栓的使用提供空间。

因此,在设计一些结构独特或者高层建筑时,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消防问题,而不能一味求方便和成本节约。

(三)结构设计问题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部分环节需要工程师拥有创新精神,根据建筑物形态进行结构设计。目前,一些结构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无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结构工程师只是单纯地考虑结构设计,却没有考虑到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方便性[5]。很多结构设计问题无法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解决,进行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

在结构设计环节,必须考虑到施工过程,将二者相结合,实现工程效率的最大化。

(四)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问题

建筑和结构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培养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花掉一定的成本和时间。但是,由于一些建筑企业或者施工企业的问题,无法招聘到合格的专业设计人员,很多设计人员都不符合专业设计人员的要求。学历和职称符合者只占少数部分。因此,企业必须明确聘用标准,舍得花一定的时间和成本培养设计人员。

总结:在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的发展中,经历了从无到有和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早期,人们并不重视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只是为了防御野兽、敌人并取暖,然而在当今,人们非常注重建筑物的外观和环保功能以及舒适度。只要施工方和设计方进行合作,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就可以解决问题,使人类迈入智能住宅和生态住宅时代,获得更好的舒适度体验,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意.试论建筑工程设计管理[J].山西建筑,2010,31(12):217-218.

[2]张立海.浅析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09):54-56.

[3]毛慧婷.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J].门窗,2015,03(34):65-68.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设计;工程造价控制

1.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如雨后春笋兴起。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顺利进行,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对此,控制好工程的造价问题至关重要。所谓工程造价,就是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内,对工程建设前期进行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到设计施工再到竣工交付使用前所需全部建设费。所以一定要认真做好工程造价控制这方面的工作。造价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在建筑工程中也越来越重要。

2.工程造价与工程设计的关系

项目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过程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部流程当中,经过实证表明,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大概占75%~95%;设计35%~75%;施工5%~35%;竣工0~5%。以上数据说明,工程造价控制的重心应主要对投资影响最大的前期投资决策期间和设计阶段,项目投资决策之后,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工作在于设计。因为在设计时,设计费用虽然仅占项目工程周期费用的1%以下,可是由于项目还没有开始实施,设计变更起来比较容易方便,因此设计期间对造价的影响大约35%~75%,而形成建筑产品的施工期间,因为费用开支最大,在以前被认为是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但实际上施工期间是对设计方案的实现,因此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是有限的,大概只有5%~35%左右。

这表明工程的设计环节很重要,工程设计不单只是建筑工程实施的计划意图,它是针对整个建设项目的规划,是整个项目的具体描述。在设计工程的过程中,不但要工程项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依据,而且最重要以图纸的形式展现出来,以确保整个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工程设计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关节,合理设计可以给整个项目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反之,则会影响到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设计在无形中跟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有着许多联系,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控制力量。

对于初步设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设计任务估算的投资金额来定,按照初步设计估算成本进行施工图设计,根据施工图造价预算对施工图纸的每个专业的设计文件做出决策[1]。不允许把初步设计的建设规模、标准和投资总额孤立来看,应该使设计和预算有机结合起来,并严格执行国家预算的规定和费用标准,防止有些项目漏算掉;编制施工计划、预算要求全面,准确。正确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之间的关系。建设单位应当积极沟通,设计单位必须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和反映情况,使设计人员能够掌握相关信息,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并注意防止设计重点的质量,忽视工程成本的影响,力求达到最好的技术和经济的平衡点。

3. 控制工程造价的意义

3.1有利于主动控制。

在设计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设计标准来实现设计的合理性。同时,为了确保建筑物的个个项目估算的准确性,设计人员在设计工程造价时应兼顾每个项目。针对设计中的造价计划应该在设计方案出来之后及时进行审核,并且对设计中潜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有效控制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

3.2有利于合理配置造价结构。

造价结构和造价控制在整个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都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合理地分配了资源。同时,工程造价的控制还提高了投资控制的效率,合理地分配了投资比例。

3.3有利于提高效益。

有效控制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可以促进设计费用的合理分配,从而推动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完工。如果设计费用在工程的施工阶段出现不足,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的食量,而且可能会拖延工期带来更多的问题。因此,建筑工程设计中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可以避免设计费用在施工过程中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实现工程的经济目标、提高工程的信誉形象。因此,工程造价的控制有利于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有利于结合技术与经济。

为了确保造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的可行性,在设计过程中需兼顾工程的实际效益和造价科学。设计人员只能在确定的投资额数限额内进行设计。所以,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作用和创造力,从而实现工程的经济目标,并尽可能降低投资额度。因此,控制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有利于促进技术和经济的有效结合。

4 .在工程设计中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4.1构建限额设计制度。

限额设计制度可以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对工程造价有效地控制,它不但可以控制建筑工程的整体设计,而且可以实现工程造价的重点控制。造价人员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基础,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限额设计。因此,限额制度不但可以加强造价人员的责任感,并且提供了他们自我完善的空间。作为一名工程造价人员,应该抓住造价工程中的重点,并且明确设计造价中的奖惩机制,从而推动更大的经济效益。

4.2完善工程设计的准备工作。

如果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设计图纸被更改,将使实际工程费用与设计不符。为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修改工程设计,设计单位应该在施工之前对工程设计做好完善。不仅要给设计人员足够的时间进行工程设计,也应尽量在工程设计阶段定下最终工程实施方案。

4.3相关体制的构建。

应完善相关体制的构建,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的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完善控制体制的其中一种有效 途径是建立设计监督体制,通过监督部门的控制,工程在设计环节得到规范,同时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开展招标投标工作中,应该兼顾工程设计的造价和质量,避免工程造价出现薄弱环节。

4.4有效结合设计与施工。

建筑工程项目不但包括工程设计阶段,工程的施工阶段也是很重要的部分。许多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完成设计图纸,往往忽略了把设计和施工相结合,因此会造成两个阶段的脱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设计和造价人员应该注意把设计和施工充分结合,并且还要考虑到施工现场和采购设备的要求。

4.5强化设计人员的标准意识。

存在个别设计工作者在设计工程项目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并没有重视工程设计的标准,导致工程造价和工程设计脱节。所以,要先强化设计人员对标准的认识,才能确保设计方案的有效性,纠正错误的设计观念。建筑设计的工程标准大部分来源于研究成果和长久以来积累的实践经验,作为设计人员,应该适当地引用先进的技术并不脱离设计标准,从而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5.结束语

工程造价不但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有效控制,而且关系着整个工程的经济效应。应在工程设计中结合工程造价的控制,实现工程造价的控制的有效性。由此可见,要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必须从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出发。工程造价和工程设计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果想要加强控制工程造价,应该重视工程设计,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造价。工程造价在工程设计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完善好相关制度,充分调动工程师的创造力,合理地分配各项资源,才是提高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效益的根本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忠照 关于工程造价的管理 科技致富向导,2011.23

第3篇

在工业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设计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把握好设计环节,在设计环节中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保证工业建筑工程能够体现出功能性和实效性。从目前工业建筑工程来看,要想在设计环节提高实效性,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1设计环节中要重点把握结构设计

在工业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中,我们首先要根据用户需要和实际的工况条件选择合理的建筑结构。目前工业建筑工程主要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2种结构可以选择。钢结构的优点在于整体承载力强、投资小、成本低、并且适合机械制造企业的高大厂房。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坚固,建筑物使用寿命长,抗震能力较强,主要适合普通工业企业的厂房。因此,在设计环节中,我们要重点把握结构设计,要选择好工业建筑的结构形式,保证结构设计满足用户实际需要。

1.2设计环节中要把握工业建筑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在工业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中,要想保证设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就要遵守工业建筑工程基本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钢材选择需要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并且要对钢材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

2)焊接过程和螺栓使用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焊接主要以手工焊为主,螺栓选择要选择高强螺栓,螺栓的使用要满足紧固要求。

3)混凝土的配比要满足建筑总体强度要求,混凝土结构形式要根据用户的需求而确定。

4)设计过程要以用户需求为主,要充分了解用户实际的工况条件。

1.3设计环节中要保证设计数据的准确性

在设计环节中,不但需要用户提供基础的设计参数,还需要对现场参数进行测绘,保证设计数据的全面性。为了提高设计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保证设计数据的准确性,只有设计数据准确了,才能使设计方案充分满足用户的需要,并具有可操作性。在工业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设计环节处于指导工程建设实践的地位,如果设计方案出现失误,将会给工程实际建设带来较大影响和损失。因此在工业建筑工程设计环节中,我们要保证设计数据的准确性,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取得实效。

2工业建筑工程如何在施工环节提高实用性

在工业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设计环节和施工环节是2个主要阶段,在完成了完整的设计方案之后,工业建筑工程的施工将全面展开。相对于设计过程,工程的施工环节对提高工业建筑工程的实用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工业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施工环节中要保证按图施工

在工业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中为了保证建筑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严格按图纸施工,要严格贯彻设计精神,要按照设计图纸实现建筑功能,保证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完全处于图纸的指导下。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不同,施工环节较复杂,如果不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不但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建筑物功能的实现,因此,为了提高工业建筑工程的实用性,施工环节中必须要保证按图施工。

2.2施工环节中要按照工序施工

工业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有正常的施工流程,我们必须要按照工序进行顺序施工,部分子项工程可以采取预制的方式进行,但是在组装过程中必须与整体工程的工序配套,严禁违反工艺流程不按工序施工的情况出现。从目前工业建筑工程的实际过程来看只有按照工序施工,才能保证工厂整体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业建筑工程的实用性。所以,我们在施工环节中必须要按照工序施工。

2.3施工环节中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临时变更

考虑到工业建筑工程的建设目的是满足用户的实际生产需要,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尊重用户的意见,如果用户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对建筑结构提出合理更改要求,并且在施工中可以实现的话,我们应该满足客户的要求,根据用户需要进行临时变更,增加客户所需功能,使工业建筑工程的实用性得以提高。

3结论

第4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后浇带;设计;施工

按后浇带功能的侧重点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为防止硅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收缩后浇带;为防止硅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后浇带法在建筑工程中已广泛应用,本文就其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问题作一初步的阐述。

1 后浇带法的设计

1)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

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2)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3)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 连成整体。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时,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

2 后浇带法的施工

1)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后浇带不宜留成直槎。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

2)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涂刷界面剂,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一级,并且采用掺加了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

3)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一般来讲,对于收缩后浇带,不宜少于两个月,通常认为这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 %以上;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4)在封闭后浇带之前,结构设计者应在图纸上明确提出后浇带附近一定范围内不允许堆放施工材料,限制施工荷载,并做好后浇带两侧的临时支护。特别是目前很多工程中,施工采用快拆体系的模板,这时更要注意后浇带附近的支护质量,防止在拆除模板过程中,由于支撑松动、移位等造成结构开裂。

5)底板后浇带施工。底板后浇带采用钢筋作骨架,铺设3 层钢丝网作侧模支护。有些工程则采用快易收口网代替钢丝网,但浇灌硅时,同样要防止大量漏浆影响硅质量的问题。为保证结构施工质量,后浇带钢筋骨架不得焊于底板钢筋上。后浇带放置期间,为防止被水浸泡并便于清除杂物,浇筑底板时在后浇带处浇一条硷带。底板后浇带放置期间,为防止杂物污水进入,可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在底板后浇带两侧砌筑12 cm宽、12 cm 高的砖带;砖为MU10 ,砂浆用M5 ;砖带与底板面转角处用1∶2 水泥砂浆抹成圆弧,上部用胶合板封闭。

3 后浇带施工流程中的一些具体要求

3.1 对后浇带混凝土及施工的要求

1)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应使用无收缩的混凝土灌实。无收缩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胀水泥拌制,也可以采用掺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与普通水泥拌制。混凝土的强度至少与先浇混凝土相同或提高一级。2)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的浇灌时间,应采取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采用不同的浇灌时间。伸缩后浇带根据先浇灌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时间而定。沉降后浇带一般宜在建筑物沉降稳定后,再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

3.2 对施工后浇带的具体要求

1)后浇带的接缝形式,必需严格按施工图施工,施工缝施工时要用堵头板,根据接口形式在堵头板上装凸条。在后浇混凝土前要进行认真清理、洗刷、凿毛,对该处的混凝土一定要振捣密实,以使混凝土达到设计的强度等级标准。2)后浇带的先浇混凝土完成后,应进行设法防护,顶部应遮盖,四周用临时栏杆或围护砌体围护,防止后浇带内垃圾堆积、难以清理,在施工过程中钢筋被污染、踩踏。3)后浇带后浇部分混凝土一定要用无收缩混凝土,有条件的最好掺入一些早强减水剂,施工前应试配比,拌制要认真,精心浇捣密实,事后还要注意浇水养护。4)后浇带跨内的梁板在后浇混凝土尚未浇筑前,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必须待后浇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其强度值的75 %后,按由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拆除。在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后,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监测,并将数据同整个沉降观测记录在案。

4 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

1)后浇带接缝形式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图施工,施工时宜用堵头板上装凸条。2)后浇带两侧硅浇筑后,应进行防护,局部应覆盖,四周用临时栏杆围护,防止施工过程中钢筋被污染,保证钢筋不被踩踏。有些工地后浇带不设围护,致使钢筋被严重踩弯、钢筋杂乱、建筑垃圾较多,不易清理。3)在后浇带浇筑硷前,需将两侧硅凿毛,清除浮动石子,浇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4)后浇带后浇硅要求用无收缩硅,掺用微膨胀剂,精心振捣密实,注意浇水养护。5)后浇带跨内的梁板在后浇带硅浇筑前,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必须在后浇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的75 %以上后,方可按由上向下的顺序拆除。

总之,后浇带的设计、施工是保证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要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特点、作用,认真设计,精心施工,才能保证每个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完美性和使用性,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滔.房屋建筑工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彭伟.房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D] .成都:西南交大,2006.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管理

一、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内容

建筑工程设计是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总体规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进度和质量问题。其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确定好建筑标准、建筑物空间、结构形式、建筑物平面布置、建筑群的安排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所需的资金、环境、技术等条件,最后要针对上述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论证,并相应的编制设计文件从而对该工程进行初步定型。一旦在设计阶段出现失误就很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顺利完工。因此对建筑工程设计进行风险分析十分重要,企业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规避施工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然而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并不能够完全被规避掉,只能通过一些合理的手段来尽量减少风险的发生,出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风险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事实上,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主要内容是风险成本,不仅是指设计的直接成本与预防,也包括了资金的流动控制。所以工程单位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变管理手段来有效的控制风险成本的发生。

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工程建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结算超预算的现象发生,在这些情况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因为建筑工程设计出了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对对整个工程的建筑方式,设计的错误会直接影响设计成果的美观度,更会给建筑带来不该有的质量威胁。一般来讲,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关键在于施工前的两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目前工程项目经常出现的“三超”现象———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现象,也主要是因为工程设计人员缺乏足够的经济理念导致的。

二、我国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现状

众所周知,对于当今高速发展的建筑工程企业的工程企业工作而言,由于现今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设计单位是不承担由于设计失误带来的损失赔偿,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势必使得我国的建筑设计工作存在以下风险:

( 一) 为了自己的经济,不顾建筑设计的质量。

这种现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现今的《合同法》规定,工程设计单位不承担任何的设计失误带来的算是赔偿,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现今建筑的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完全不按正常的程序与规章制度进行设计,完全是自己凭空想象的设计成果,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势必使得我国的设计图纸出现质量问题,许多设计图纸并不具备任何的开发前景。再加上,现今建筑工程企业的开始发展,建筑工程任务量一时增多,使得有些设计者为了更多的追赶下一个设计图,往往没有进行深思熟虑的思考,就进行绘图,使得设计图纸的质量大大下降。

( 二) 设计图纸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该现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现今建筑工程设计的工作人员大量短缺,而引进的设计图纸的工作人员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势必会使得其设计的图纸的质量不高,增加了设计风险。因此,建筑工程设计部门和政府部门一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现状与特点,进行一定的改变与调整,从而增强设计单位的风险意识,找出设计中会遇到的风险因素,构件风险评价体系,提高其项目管理的水平。

三、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管理

建筑风险评价方法,就是最大程度的将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规避的一种方式手段。评价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清楚评价的范围,讲究适当的风险评价方法,评价风险的计算方法要有科学的依据,风险评价要有重点,风险评价将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将伴随项目开展的每个阶段。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管理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 一) 指标体系的全面性把握。对于该原则而言,其是根据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特点制定的。由于建筑设计具有的特点,我们在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最大程度的进行全面性评价,借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其存在的各种风险的发生率,以免建筑发生延误工期的事情发生。

( 二) 指标层次把握评价。对于该评价而言,其是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个的风险层次分析,使得设计的每一个步骤都具有更加完善的管理方式,以免出现任何的管理上的欠缺。另外,在管理中评价人员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有利于项目的管理层及时准确的获知项目内部存在的不足及各项目之间横向的比较,从而决定取舍。

( 三) 指标把握性操作原则。该原则主要是指,建筑工程企业在建立好评价指标体系后,根据每个建筑工程自身具备的特点,进行的设计、建设过程以及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有效规避的一种手段与原则。

(四)工程设计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工作主要是要在工程施工前确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潜在风险,并确定这些风险是否会对未来的施工造成一定的威胁。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识别:第一,专家调查法。此种方法主要是利用该领域及相关领域专家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来找出工程的潜在风险;第二,工程分解法。该方法主要将工程项目分解成一份份更易管理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小块的分析来识别风险;第三,事件分析法。就是将之前了解到的相关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并这些事件进行逐步分解,从而分析潜在风险。

(五)风险评估

通过各种风险分析技术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的方法就叫做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主要是将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排序,并反映出不同风险对该工程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工程需要找出解决这些风险的方法。风险评估是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来实现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决策树法。即用树形结构图来分别标出各种风险出现的概率,并以此估算风险大小;第二,专家评估法。即将以前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风险进行罗列,并请专家们根据自身的经验对风险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和打分,从而确定这些风险的的重要程度;第三,等风险图法。即将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风险后可能产生的结果作为标杆,且设定为纵坐标轴,以概率为横坐标轴,通过对不同发生概率和后果相乘,在坐标轴上标出结果相同的点,并将这些点连成曲线,并以此表示风险分布的一种经济学方法。

(六)风险应对

进行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识别和评估风险,规划并选择出合理的风险方法措施,尽可能的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应对设计风险:其一,风险转移。主要包括工程保险和合同转移,即通过一些合理手段将风险转嫁给其他单位及个人;其二,风险分散。即将工程风险分散到利益各方,甚至是与工程无关的单位身上,从而达到共同承担风险的目的。例如,联合投标就是多个单位参与,共同承担风险。

四、结语

由上可知,随着我国建筑事业与道路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分析及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是其仍具有众多因素,仍是亟需相关及人员去解决的,这些问题一旦发生故障,势必会对建筑工程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如何适当合理地增加整个建筑工程企业中的风险意识与管理措施,就成为了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筑工程企业如果想要有效的防范设计风险,就需要提升企业设计风险分析和管理工作,并根据市场的发展找到自身定位,从本质上促进设计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康玲.浅谈建筑设计风险管理相关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4)

[2]高云莉.工程项目集成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8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类型;设计要点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框架结构的设计是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环节,其占有的比例非常大。框架结构如同整个建筑工程的灵魂,是建筑达到美观、经济、使用的关键部位。由此可见,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其设计过程中,一旦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其抗震性能、抗雷击性能以及抗风性能等。

一、框架结构的主要类型

框架结构主要是由梁与柱两个部分构成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承载水平及垂直方向的荷载。但是需要设计者清楚的是,梁与柱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的,只有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其稳定性与承载能力。在连接梁与柱的过程中,设计者一般会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这是当前应用最广的一种。

1、根据框架结构承载能力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底层框架结构。这一结构一般应用在平面空间大或者对建筑物外观要求高的建筑物中,在其设计与建造过程中,设计者一般会在上层采用混合结构进行施工,这样整体结构也就具有下柔上刚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效的节约施工成本,但是这种结构的抗震能力相对较弱。2)内框架结构。在内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设计者一般会将钢筋混凝土材料以及砖块应用在其中,在较大荷载作用的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及砖块的连接刚性也就相对较大,在建筑结构中不易造成变形,也就是说其抗震能力相对比较弱,在抗震要求高的建筑工程中,这一结构具有一定的限制性。3)全框架结构。相对于前两种框架结构类型而言,这种框架结构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可以有效的提高其抗震能力。

2、根据其施工方法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框架结构分为几种类型:1)装配式框架结构。在该结构组成之前,设计者首先需要将材料置于预制场进行预制,然后在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种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有效的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施工材料。但是我们也需要清楚的知道,这一结构的抗震性能相对比较弱,整体结构也不够高,在地震带建设建筑工程的过程中,设计者应尽量避免这一结构设计。2)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是将现浇式结构的优点与装配式框架结构的优点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应用范围相对比较广泛,但是施工程序极其复杂,需要技术能力高、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设计与施工。3)半现浇式框架结构。这一结构是需要经过预制来完成其施工的。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少混凝土的浇筑量,节约施工成本;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一结构很难使其抗震性能以及整体结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4)全现浇式框架结构。与前述的装配式框架结构恰巧相反。在该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施工者需要在施工现场直接对梁、柱、楼板等各个部位进行施工。这一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以及整体性能,但是在整个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施工材料,并且会延长施工工期。

二、框架结构设计的依据

1、框架结构组成构成中需设置安全措施

在对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结构体系,然后通过该体系来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与抗震性能,能够避免突发事件对建筑结构造成伤害。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设计者只在其中设置一道安全防线或者安全结构体系,那么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将无法得到保证,我们必须要在其中设置多道安全设施,以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2、注意保护重点结构

在一个工程的整体性的构建中,每一个构件的性质都具有很大的区别。每一个构件的发挥的作用也具有天壤之别,有的构件发挥的作用大,有的构件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因此在组织框架结构时需要抓住重点结构以及重点结构的重要构件,就是所谓的“弱梁强柱”,“强剪弱弯”,只有如此,才能使建筑工程在面对突发性强大破坏时,以牺牲一些相对次要的构件来减少重点部件遭到破坏,从而防止整个框架的结构遭到彻底的摧毁,尽量减少灾难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3、柔中带刚,刚柔结合

每一个建筑结构体系的构建工作都应该遵循刚柔结合的原则。因为如果建筑的结构过于刚化,将会大大降低其抵抗外部作用的能力,一旦遭遇强大的外力来袭可能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变形能力,而导致整个框架的结构彻底被摧毁破坏。因此,建筑工程的框架构建要刚柔并济,合理处理好刚和柔的关系。

三、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案

1、框架结构使用高度设计

为了保持建筑工程既具有安全性又具有经济性的特点,国内外的众多专家都争相投入到地震的危害与工程结构设计的关系研究工作中。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楼层设计是不可以过分强调高度的。楼层越多的建筑物在水平负荷压力下,产生水平位移的可能性会增大,而且框架的层数增多会加剧框架的内力,当层数达到一定的节点时,建筑水平负荷所产生的内力将远远大于竖向负荷所产生的内力。一般情况下,建筑高度增加,其宽度和高的数值也在不断的增大,由此带来的是水平负荷与竖向负荷内力的增大,而且框架结构本身也具有很大的柔韧性的特点,水平的力和竖向的压力不平衡就会导致建筑物的偏移。因此,当建筑物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增加建筑下面的梁柱承载面积,保证框架结构的刚性和硬度是控制整个建筑位移的最主要措施。

2、框架结构抗震等级设计

同样等级的地震强度下,结构类型不同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具有不同的抗震要求。建筑抗震级数的设计是按照国家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的,由于房屋建筑的结构类型、抗烈度以及高度的不同。将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分别划分为1-4级,同时还规定不同抗震级数的抗震结构应采用相应的结构计算和分析方法。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设计抗震级数时,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要区别规则和不规则结构方法,如果忽视了对不规则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妥善解决,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严重的可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四、结语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构造与设计是整个工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效果关系着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整体性能以及经济效益,所以在框架结构设计与构造中多层框架结构因为其具有整体性能好、设计灵活、抗震效果好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到高层建筑中。

参考文献

[1]吴贺敏.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构造与设计探讨[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07)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就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而言,其框架结构设计与主体结构和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关系,特别是项目的建设以及建设后安全的保障。框架结构是由梁柱和柱体等一系列柱体结构所构成的一种框架形式,将其当做建筑项目内部竖向承重,可抵抗建筑工程项目水平作用力。

1、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1.1刚柔相济

建筑物框架结构不宜太柔,太柔的结构由于变形能力强,可以很好的抵御和削减外力,但是如果外力持续袭来,则会导致变形过大而使全体倾覆;也不宜太刚,太刚会导致结构变形能力差,如果承受瞬间巨大破坏力,容易使局部受损进而导致全部毁坏。

1.2层层设防

结构安全体系需要层层设防,当强大的外力袭来,所有抵抗外力的结构通力合作抵御外力。如果把抵御外力的任务寄托在一个结构上,是非常危险的。如土建结构中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等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

1.3抓大放小

绝对安全的结构是没有的。各个构件担任的角色不尽相同,按照其重要性也就有轻重之分,他们共同构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一旦巨大的破坏力量突然袭来,各个构件协作抵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最重要的构件免遭摧毁。例如,在钢框架结构中,柱承担的责任比梁大,柱不能先倒。为了保证柱是在最后失效,我们故意把梁设计成相对薄弱的环节,使其破坏在先,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

2、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构造与设计

2.1框架柱

在框架柱的设计上,必须要满足以下需求:(1)在进行柱网的设计时,应明确结构传力体系,且符合合理结构的受力要求,间距应规则、适中以及整齐等,框架结构不仅要承受相应的竖向载力,同时还需要承受相应的水平载力,在本文所阐述的这一工程中进行框架的设置时,应位于建筑物两主轴方向。(2)柱网的设计应满足建筑功能需求,若建筑物属性为旅馆或者住宅,在进行柱网的设计时,应满足建筑隔墙需求,一般情况下,为降低柱网对于建筑工程使用功能的作用,则将柱设于纵横墙交叉点位置。(3)在进行柱网的设计时,必须要确保其便利性,同时在结构设计上,应综合考虑施工的便利性和构件尺寸的模数化以及标准化,在确保板和梁规则的同时,还应尽量简单。

2.2结构高度

随着框架层数不断增多,其水平位移也就相应的越大,同时框架结构的内力也会随之增长,且当层数达到某数值时,相对于水平负荷所产生的内力而言,竖向符负荷所产生的内力明显要小,在此时,对设计起主要控制作用的负荷为水平负荷,而非竖向负荷,但同时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所具备的优越性也会被掩盖。就强度而言,随着建筑工程项目层数以及高度的增加,尽管竖向负荷与水平负荷所产生的内力均对会增加,然而相对于竖向负荷而言,水平负荷所产生的这一内力,其增加速度明显要快。就刚度而言,建筑高度在增加以后,其宽高比就会相应的缩减,在水平负荷的不断作用下,该建筑物的框架结构柔性就会相应的加大,在此时,建筑层间的水平位移也就成为主要的控制因素。

2.3抗震设计

在建筑抗震设计标准与规范中,根据建筑高度、设防烈度以及结构类型,在框架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上,共划分为了四个,即一级、二级三级以及四级,同时还明确规定了不同抗震等级下的框架结构,必须要满足结构计算以及构造需求,即便是地震烈度相同的情况下,类型不同的框架结构,对于抗震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2.4梁格

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上,根据楼面竖向荷载的传递路线,可将框架分为三种,即纵横向框架共同称重、横向框架称重以及纵向框架称重。纵向框架称重是指横向进行框架称重梁的设计,于纵向进行连系梁的设计,其跨数相对比较少,沿着横向进行主框架梁的设计,通过加大梁截面,以此提升建筑物横向的抗侧刚度,这种设计便于结构与纵横向刚度相接近;纵向框架称重则是指在纵向进行框架称重梁的设计,于横向进行连系梁的设计,这种设计容易使建筑横向抗侧刚度下降,在受力上不够合理,对此,在实际工程中一般不常用。纵横向称重则是指于纵横向均进行框架承重梁的设计,以此承受来自楼面的荷载,这种设计方案,框架柱都是双向偏心受压构件,属于空间受力体系,也被叫做空间框架,整体工作性能相对较好,应用较为广泛。

3、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3.1基础部分的设计要点

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m时,结构工程师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地下室底板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m设一后浇带,两个月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嗣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高差的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

3.2短柱部分设计要点

在框架结构中,如果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小于等于4或剪跨比小于等于2,那么该柱为短柱。短柱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脆性破坏。因为短柱的受剪承载力及变形能力不足,会引起建筑物的严重破坏,设计上应尽可能避免。短柱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原因:(1)由于楼梯间半休息平台或结构局部错层造成两个框架梁之间的框架柱净高较小引起的;(3)填充墙设置不当,造成某层的框架柱两侧一部分无填充墙,一部分有填充墙,无填充墙的柱净高与柱截面之比往往小于等于4,形成短柱。处理短柱主要是增加柱的抗剪承载力及改善其变形能力,一般采用复合箍筋,箍筋沿全高加密;保证短柱的纵向钢筋对称布置.且每侧的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的方式处理,也可以采用外包钢板、配x形钢筋等方式处理。

4、如何提高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有效性

4.1抗剪措施

强剪弱弯能够有效避免构件的脆性被破坏,以确保其延性。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为了防止建筑物的结构在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外物冲击时,其脆性不被破坏同时剪切失效,就需要增加一定的承重构件的抗剪承受力以及抗弯能力。所以也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抗剪受力以及抗弯能力的相关规范要求,高度重视抗剪构造以及验算框架梁的设计工作。

4.2注意构造措施

(1)大跨度柱网的框架结构,考虑到楼梯间处的框架柱因为和楼梯平台梁相连,所以会导致楼梯间处的柱极易形成短柱,设计人员必须对柱箍筋全长加密。(2)如果框架结构外立面是带形窗,那么由于已经设置连续的窗过梁,会导致外框架柱极易形成短柱,必须加强构造措施。(3)一般来说,如果框架结构长度略应当大于规范限值,同时根据建筑功能的要求禁止留缝时,那么为了能够降低有害裂缝,建议设计人员通过补偿混凝土浇筑来进行处理。

4.3强柱弱梁节点

主要是为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能够让梁端形成塑形铰,促使柱端可以处于一种非弹性工作状态,而不会发生屈服,然而节点依旧处于一种弹性工作时期。本文所说的强柱弱梁措施的强弱,实际上即是指和梁端截面实际抗弯能力情况相比,柱端截面抗弯能力所应当增强幅度的大小,其能够决定由强震而带来的柱端截面屈服后塑性转动是否能够控制在塑性转动能力之下,与此同时不会发生“层侧移机构”,以最大限度确保柱不被压溃。具体设计过程中,柱强于梁的幅度大小主要是由梁端纵筋构造超配程度来决定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结构在梁以及柱端塑性铰形成时产生的塑性内力重分布情况以及动力特征所出现的一些变化的影响。

结束语

框架结构在建筑的施工当中是非常普遍的,所以框架结构的整体质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也会产生非常突出的影响,所以应该不断加强对框架结构构造与设计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春富,樊庆玲.谈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构造与设计[A].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科协文化――中关村论坛”论文集[C].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2013:1.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路桥工程;设计;工程造价

Abstract: to effectively contro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st, give cost control to design phase transfer and construction stages are up, forming process control, cost control is the whole project cost control is the basis and premise, project cost control in plays a vital role. It also analyzes the design phase of all kinds of factors affected the project cost, put forward the civil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Bridge project; Design; Project cos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体健康、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诸多方面。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在设计阶段影响工程费用的程度为86%;我国由设计而引起的工程事故约占总数的45.8%。建筑工程质量是由生产该产品的各项活动决定的,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是将项目决策阶段所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具体化的过程,是工程项目质量的决定性环节。因此,所以无论是工业与民用建筑还是道路桥梁工程的设计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人员只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合理”的原则,精心设计,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是可以实现降低工程造价取得经济效果的目的。

二、建筑工程各阶段的设计管理

工程项目通常可以分为项目构思、设计和计划、施工、项目结束等四大阶段,其中设计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根据设计工作的内容和特点,设计管理可以分为需求设计、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阶段的设计配合等几个阶段。

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优化

目前在设计院所出的设计文件中,普遍存在着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设计人员不深入了解业主的意图,企业的经济效益,一味追求大、豪、多造成的。因此,设计管理者就应当对设计文件进行有效的优化。设计文件的优化主要在初步设计阶段和方案设计阶段,因此,在初步设计和方案设计阶段就应严格把关控制各项指标去粗取精,对一些不该建的项目,装饰豪华,业主难以承受的标准坚决优化掉,从而减少施工图阶段的设计修改,使工程设计达到预期的目的和目标。

四、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侧

在土木建筑设计阶段,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涉及多部门多专业工种。在设计过程中,每个专业各自独立进行设计,势必产生各个专业设计的相互协调问题。通过实施价值工程,不仅可以保证各专业的设计符合国家和用户的要求,而且可以解决各专业工种设计的协调问题,得到全局合理优良的方案;另一方面,建筑产品具有单件性的特点,工程设计往往也是一次性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利用价值工程可以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得到最佳设计方案,从而更加有效的工程造价。

五、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采取的有效措施

1.加快推广设计监理制度:推广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我约束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管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引进、培训、考核和注册工作,制定设汁监理工作的职责、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推广力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市场化提供有利条件。

2.推行设计标准化:采用标准化设计有益于较大幅度地降低工程造价,这主要体现在:大大加快设计速度,缩短设计周期,节约设计费用;生产标准化构件,有利于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可以使施工准备工作和定制预制构件等工作提前,能使施工速度大大加快,既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又能降低建安工程程费用;标准设计是按通用条件编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可以大量重复便用。

3.实行工程设计招投标:所谓工程设计招投标是指招标单位就拟建工程的设计任务招标公告,以吸引设计单位参加竞争。经招标单位审查符合投标资格的设计单位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单位城报投标文件,招标单位从而择优确定中标设计单位来完成工程设计任务的活动称之为工程设计招投标其目的是鼓励竞争,促使设计单位改进管理,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其优点是有利于设计多方案的选择和竞争从而择优确定最佳方案,达到优化设计方案之目的,有利于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加快设计进度,提高设计质,降低设计费用。

六、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制定先进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定期进行工程造价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严格控制材料价格,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严把材料价格关,力争把材料价格控制在最低水平上。每个工程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以达到资源最佳配置,降低工程造价。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规范设计变更程序,对必须变更的工程要先做出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经建设单位同意,设计单位审查签证,发出相应的图纸和说明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调整原合同确定的工程造价。对影响工程造价的设计变更、签证,从专业技术需要的角度,提出合理化方案,供业主选择。施工过程中,派技术人员不定期进驻现场,对隐蔽工程、材料货真价实、建筑细部构造层次、变更工程等及时办理签证记录,杜绝事后扯皮的现象。在建设单位的统一组织下,办理中间结算和单体结算等。

七、结束语

工程造价控制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它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控制只是其中间环节,但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对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造价的有效控制非常必要,希望通过上面阐述提高人们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造价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并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得到较为合理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彭尚银,王继才.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尹贻林.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第9篇

【关键词】土建施工;电气安装;施工技术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现代化电气设备和装置的安装使用,已是建筑物现代化技术水平和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对电气工程的管理,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是必然的。

一、重视建筑电气安装前期工作

为了保证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要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首先要做好技术准备工作,认真熟悉、会审图纸,了解施工内容及设计意图,明确此项工程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明确图纸所呈现的施工要求,明确电气工程和主体工程以及其他安装工程的交叉配合,以便在实际过程中及早发现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破坏主体建筑的结构,以防与其它工程位置发生冲突;其次要对与工程相关的其它技术资料进行研究,例如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标准等;在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并根据现场的基本情况以及现有的技术设备和经技术力量,编制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阐述施工过程中用到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措施等;根据图纸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预算,可以在这一环节中及时发现会审图纸中没有发现的错误,查漏补缺。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预算,组织机具的调配和材料的采购工作,材料要有一定的合格证书或者是出场检验合格证明,严禁有质量问题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以防影响整体施工进度的计划;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施工进度及劳动力的需求,并有计划地组织施工队伍入场。

二、电气设计安装与土建施工相辅相成

1.桩基工程的设计

对于建筑物有桩基施工的。一般情况防雷接地体部用柱内2主筋在破桩接桩后,要做好防雷接地的引出。一股采用击Ф16的圆钢或40x4的镀锌扁钢引出。

2.基础施工

在土建基础工程施工中,应做好接地程引线孔、地面内配管的过墙孔、电缆过墙保护管和进线管(电缆、电信、光纤)的预埋工作。有些基础施工中。还应做好电话进线管、光纤进线管、室外照明出线管、室外电话出线管、接地测试板的预埋等工作。

接地线穿墙孔一般取120tnmx60mm.高程位置视施工时开挖地面深度而定,一般可使其正好位于室内素土层面层处,这样接地线的室内部分也可敷设在土层中,从而降低接地电阻。引入室内的接地母线孔,至少应位于室外地坪以下200mm。

地坪内配管的过墙孔尺寸根据线管外径、根数和埋设部位来决定。通过墙孔的直管路一般敷设在砌砖层上面.距地面高度必须大于100mm;需要在墙孔处转角引上的管路.孔的直径必须加人至管外径的6倍以上。以满足管道弯曲半径一股不小于管径的6倍的要求。

电缆过墙入室时,一般可在室外地坪下800mm左右处预留240mmx240mm的孔,待以后敷设电缆时,再用水泥砂浆固定保护管,并将预留孔封堵好。

3.墙体砌筑设计

在内部工程中,经常采用暗管配线敷设遇有需要土建工人在墙体上留槽的,电气安装人员应在工地现场随时检查留槽位置和尺寸。为了保护电气设备大量盒、箱的安装必须在土建粉刷或装修时才能进行因此也要预留孔、洞。

室内地面向上0.3m处安装电源插座或电话机暗装出线盒(插座高度视建筑物要求而定);0.5m处安装电话壁龛;1.3m处安装面板开关(要注意开关距门边的距离为15~20cm):15处安装公用天线户内出线盒;吊顶安头盒音箱等。暗装接线箱、擘龛有时需要预埋什;对于长度超过0.3m的箱体还应设置过梁,以防箱体受压。砌砖时.在适当位置还要安预埋件和型钢支架;预埋钢板可用4~6mm厚钢板焊上Ф6~8mm的圆钢锚筋固定在墙件中。在墙、梁、柱的适当部位要安装钏索线的拉钩、拉环和吊架等;安装进户线时,在建筑物伸缩、沉降缝的两侧要安装桐接线盒。

4.预制梁柱结构设计及施工

预制粱柱结构的施工一般在预制厂中进行,在预制前,电气施工人员应会同土建施工人员与预制厂家做好预制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对于比较规则的预制件。可在预制厂埋入电气管道和预埋钢板;对于不便安装管线的预埋件可预埋钢板,也可预留Ф10~14mm的钢筋头,以备敷设线路和安装电气设备时用。现场浇制的梁柱按配管方式施工在浇制混凝土前安装好管道和固定件。

5.预制楼板设计与施工

为了在合适的位置安装灯具和火灾报警探测器,楼板安装时先要编排好楼板的排列次序。与土建密切配合。合理选择安装接线盒位置要使接线盒布置对称.成排安装。当楼板上面有几根电线管交叉时。应设法绕开叠加处。以免影响土建楼板制作。线管在楼板接缝中暗配。一般不用接线盒而直接将管子伸出引下。

6.地面施工

混凝土地面浇筑前,必须将地面中的管子全部安装好,穿好拉线用的钢丝后,将管口封堵,敷设完室内的接地线安装各种箱件的基础型钢,预埋各种设备固定用的地脚螺栓。

7.屋面施工

在屋面施工中若有公用天线、避雷装置(避雷带、避雷网),要在预制或现浇的檐口或女儿墙顶部预埋避雷带支持件。一般用Фl2mm圆钢制作,也可采用25x4的镀锌扁钢,每隔0.8m设置一个,以后和避雷母线焊接。在屋面浇制前,应将避雷网敷设好,有固定公用天线时,要预埋好固定拉锚。

8.混凝土浇制

现场浇制混凝土时.一般在浇制前将管子和接线盒等安装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上,当管子或接线盒与钢筋网位置发生冲突时,可将影响安装的钢筋拨开待安装好管子或接线盒后再将拨开的钢筋作适当调整就位,或增绑一些附加钢筋。如果敷设的是硬质塑料管(要保证好材质),特别要注意防止管道被砸坏或因振捣而断裂。在浇制过程中,要派专人监护。以便发现损坏后及时修补,并提醒土建施工人员注意保护好预埋管件。

9.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接合处

预制构件中的管线需和现浇构件中的管线连接时,先在预制构件的接合部位预埋长方形接线盒然后将现浇构件中的线管伸入接线盒中,并在浇注混凝土前。先将接合处用水泥砂浆填好。另一种方法是在预制件上安装普通接线盒并预留一短段空槽,然后使浇筑构件时管线通过预留槽进入接线盒。

10.预制构件之间接合处

混凝士预制构件之间接合处的管线连接需要小心认真处理,一般是在预制构件中各自安装接线盒和预留小槽,然后在构件接合好后在相互对齐的小槽中安装连接管子并用砂浆填满小槽。

11.滑模施工

混凝土滑模施工,实质上是现场连续浇制混凝土,施工时的配合基本上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配合相似。但安装电工要提前将管子弯好、锯好,确定准确各种预留埋件尺寸,随着浇注高度的增加,逐段配合施工。

12.装修设计与施工

在吊顶内敷设管线,首先装修固定完主吊顶龙骨,待主龙骨调整好后。可在主龙骨上配制管线。钢管应固定在主龙骨上按最近直线距离敷设。在吊顶上面安装接线盒接线盒不能凸出吊顶平面钢管配好后,应将电缆电线穿入。做完吊项上面的工作,再由装修人员安装次龙骨和上面板。这时要在吊顶面板上开孔.留出接线盒,开孔的面积应小于接线盒口面。、

三、结 语

总而言之,我们应积极组织必要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人员,在电气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材料把关等方面要和电气安装专业施工人员进行密切的配合,确保按期保质完成电气安装工作。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设计 工程造价 有效控制

前言

工程设计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内容,作为建筑工程的施工依据贯穿着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修建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的内容以图纸的形式将工程建筑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物资材料、机械设备等施工必备条件进行了规划设计,这也就决定了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内容,同时也决定了工程造价中成本控制的范围。因此,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工程造价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在工程建筑过程中通过工程造价管理将工程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就必须充分的研究分析建筑工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控制关系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必须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在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而忽视了项目决策阶段和项目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许多人认为过高的工程造价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善、浪费严重、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上涨造成的,而忽视了设计原因引起的工程造价上涨因素。由于设计阶段毕竟还是在图纸上进行,建设项目还没有开始施工,所以,是调整还是改动都比较容易。而施工阶段改起来就麻烦多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习惯于事后算账的做法,这样就导致有些设计粗糙,初步设计深度不够、设计概算质量不高,造成三超现象(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严重。建设单位把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结算建安工程价款,算细账,固然是必要的、有用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当预决算人员编制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算时,建设方案和设计图纸都已经确定了。假如项目在经济上不合理,决策存在失误,或者设计方案不是最优,造价控制就变得有名无实,预决算人员就无能为力了。

工程项目的投资必须全过程控制,必须把重点放在初步设计阶段,不重视甚至不知道施工前的事前控制及事后控制的重要作用,而错过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导致最后局面无法控制,造成工程项目的投资大大超过最初的预想值。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设计是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的安排,也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的过程。只有在设计工作没有完成之前、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把好关,才能为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如果在设计阶段加强了工程造价控制,设计人员在满足设计任务书和相关标准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材料设备和结构型式,尽可能减少设计缺陷,工程造价就可降低,性能价格比就越高,其工程造价控制效益就明显表现出来了。

二、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1、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所有的建筑工程项目在其具体的各个阶段开始之前都会进行可行性分析,其目的是为了从建筑工程总体上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性研究,保证工程成本的合理控制。可行性分析包括建筑工程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将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保留,对不可行的方案进行修改,通过这样的方式从跟上保证工程造价不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2、工程设计的效率

众所周知,工程造价实际上就是对整个工程成本的合理控制。争取用最低的成本达到建筑工程的经济需求。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应当将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考虑其实际工程施工中的实际情况,争取做到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因设计问题导致人力和财力的浪费以及耽误工程进度。争取使得整个工程项目能够在一种高效的环境中进行施工。

3、注重设计质量

建筑工程虽然耗资巨大,但是能够在很长一段期限内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都必须保证该工程的质量能够达到要求的使用年限。对我们的作业团队要求每一个设计环节都应该充分的考虑其可行性,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应当按照技术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

4、精确的图纸设计

工程设计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内容必须精心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保证工程图纸俊精确详细的介绍施工方法和要求,施工过程是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只有保证工程设计图纸的精确性和可行性才能够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

5、工程设计制度的完善

前文讲到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之间密不可分。因此,要想合理的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就必须在工程设计环节上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让工程设计人员按照制度来进行设计,再设计过程中充分的考虑是否符合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将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时刻的联系到一起而不是相互对立存在。同时通过工程前期预算对工程设计进行额度限定从而更好的控制工程造价。这样的方式可以更为有效额控制工程设计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增加,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三、工程造价过程的策略

工程造价是保证工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都能够按照预期的费用规划顺利竣工。目的是为了能够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达到工程造价的控制范围。

1、施工符合规划

通过对建筑工程核心内容的工程造价控制后,工程项目施工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的图纸进行现场施工,同时还应当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物资材料和机械设备等方面严格的按照规划规定进行工程造价控制,保证工程成本在工程造价控制范围内,最大程度上减少质量不合格、工程延期等问题的出现。

2、工程施工积极响应市场需求

工程造价过程处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过程中,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工程造价过程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因此,建筑工程造价应当积极去适应市场的变化,对市场上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预期,并且能够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合理有效的紧急处理,例如建材市场的材料价格变动情况。只有我们在工程造价过程中对市场的动态变化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够及时的解决市场上的突发事件,在最大程度上控制工程造价控制的偏差额度。

3、规范工程合同

工程合同是用来表明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其中清晰的表明双方应尽的责任,在签订合同之前应充分考虑到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经济纠纷。所以双方签订的合同应当遵循其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公平的条件下公开的进行合同签订。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保证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工作,决定着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并且对整个工程建设的造价影响最大,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环节。所以,必须重视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通过采取有效地工程造价控制措施来降低成本,以此来实现工程建设的经济目标和技术目标,确保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佩英. 新时期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分析[J]. 城市建筑. 2013(08)

[2] 严凤巧. 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分析探讨[J]. 价值工程. 2013(05)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造价;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内容

1.1、方案设计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方案设计是设计阶段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占据着设计阶段的核心位置。在此阶段,需要做的工作是做出造价估算书,估价的做出需要参考建筑工程说明书以及设计的图纸等资料。

1.2、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方案设计完成之后的又一环节,在初步设计阶段,主要工作是做好工程规模的初定和布局的安排。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计算方法是在已经计算完成的概算定额的基础上,初步计算出设计的总概算。总概算对整个工程建设意义重大,一旦总概算得到认可,那么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总概算就成为了该建筑工程的最高造价限额,对整个工程建设发挥目标限制作用。

1.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初步设计完成之后的扩大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主要工作就是对总概算进行修正。依据的资料就是技术设计阶段的图纸和相关说明书,这一环节对那些技术相对复杂"工程大的项目来说更有必要性。

1.4、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这一阶段,对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仍然要以施工图纸"说明书及预算定额为基本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判断,是否已将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在已获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之内。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各设计阶段的造价%占算"概算"预算&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共同组成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系统。

2、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现状分析

2.1、设计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

经济技术人员与设计人员工作不能紧密相结合,各做各的事,缺乏必要的工作协调,涉及造价超标也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责、权、利不明晰,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积极性不高。

2.2、设计招标不彻底

只注重了方案设计阶段的招标,忽略了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一旦方案中标,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就成为方案中标单位一揽子工程,由于在后面的设计中缺少竞争机制,设计单位没有压力,控制造价的积极性就不会很高。

2.3、发包方式欠妥当

传统的发包方式是勘察、设计与施工平行发包,使勘察、设计与施工脱节,人为地给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2.4、现行设计取费方式不合理

设计费的多少取决于工程总造价的高低或建筑面积的大小,致使有的设计单位为追求利润,盲目扩大工程规模,随意提高设计标准,设计方案可以优化的不进行优化,甚至有的设计人员随意加大梁柱截面,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配筋量,结果出现了不少的“肥梁、胖柱、深基础”等设计不合理现象,从而人为地提高工程造价。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价控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投资失控非常严重,有的大中型项目的实际投资竟超过概算的30%,严重影响了投资的使用效率。为此,笔者认为,设计阶段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对现有的控制措施和方法加以完善和创新。

3、强化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探讨

3.1、充分认识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设计人员,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以至于在设计阶段只考虑了技术方而的问题,而忽略了对工程造价的把控。因此,建设单位在项日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就要重视工程造价的控制,注重品质与成本的有机统一,以高成本去追求品质或牺牲功能去降低成本都是不可取的,要与设计人员不断沟通构想及方案,多方听取技术、经济方而专家的意见,从宏观上控制好工程的造价。设计人员也要建立经济意识,树立效益理念,改变以往一味追求技术的观念,兼顾技术、成本两方而的因素,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项日的设计中,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现整个项日的性价比最高。

3.2、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

设计方案是整个设计工作的龙头,也是整个设计过程的灵魂,所有后续的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都是围绕着设计方案展开的,是对设计方案的细化、优化,设计方案、设计图纸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约60%以上,因此设计方案对工程项日的造价控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设计方案的优劣及其所采用的工艺、材料决定着工程成本的高低。设计方案能否实现功能优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仅关系到建设项日能否实现预期的功能,而且决定着建设项日投资的多少,对项目投资回收期及项日运行后的经济效益也存在着巨人的影响。很显然,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一步,设计单位要重视方案的优化设计,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等各项指标,合理布置总平面图、有效利用建筑空间,运用成熟、先进的设计理念,力争使设计方案实现最优化。建设单位要十分重视方案的选择,对多个方案进行充分的对比、分析,选择适用、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案。

3.3、提高设计人员的经济水平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设计人员为了迎合建设单位进度的需要,赶进度、赶图纸,出现设计深度不足、精度不够的状况,导致后续的设计变更频繁,设计预算与实际造价偏差严重,工程造价居高不下。因此,为了加强工程造价和工程量的控制,设计人员在重视技术的同时,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经济理念,技术满足使用的条件下,如何降低整个工程及项日的成本也应该成为设计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必要的时候,建设单位对于那些既注重技术,又重视成本控制的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予以适当的奖励,以提高设计人员对于工程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3.4、积极有效地推行限额设计

设计阶段投资控制日标的实现是通过限额设计来完成的,采取限额设计是控制项日投资总额的重要措施,限额设计采取的是逐层控制的原则,用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来控制初步设计概算,用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来控制施工图设计,将成本控制指标层层落实,各专业按照分配的投资限额进行设计,制定双赢策略,实现使用功能合理及技术指标先进的双重效果,将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融为一体,合理分解、合理使用投资限额,规范设计过程的不合理变更,严格控制项日投资总额。通过推行限额设计,使设计人员在重视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成本的高低,使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设计人员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力求满足功能的情况下,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以最少的投入,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中进行的工程造价管理也有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情况。而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实现对其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在设计阶段,必须进一步加强设计招投标管理、强化设计变更控制,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和标准化设计等等,以此最大限度地实现市政工程项目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施魏.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措施研究[J].江西建材,2014,07:235.

[2]谢健峰.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途径解析[J].城市建筑,2014,06:190.

[3]俞娟.浅初探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有效控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6:391.

第12篇

关键词:深基坑;围护结构;监测;水泥搅拌桩

中图分类号: TQ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1.1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上建筑面积70000m2,地下建筑面积14000m2。结构整体采用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直径为600~800mm。地下三层,地下1层、2 层、3 层层高分别为 3.4m、3.5m、3.6m。地上建筑 24 层。工程的±0.000相当于渤海系高程6.40m。地坪结对标高为6m。地下建筑第一层面板标高在-1.9~1.3m之间,楼层厚度为15~25cm。地下第二层标高为-7.0m,楼层厚度为15cm。底板底标高为-11.5m。施工电梯的井底标高为-15m。综合考虑承台和电梯井的平面位置和间距,取设计基坑底标高为-12.3m和-12.6m,设计基坑开挖深度分别为11.0m和11.5m。

1.2场地周边条件概况

工程地下室属于深基坑工程。具有地基开挖深度大、场地面积狭小的特点。施工现场地下为潜水,潜水水位在-1.4m 左右,对基坑的渗透影响较大。由于基坑开挖深度特别深,现场周围条件又十分复杂,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因此,需要加大对基坑的安全维护工作。在工程西北方 4.5m处埋有地下管线。

1.3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基坑的开挖深度。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地质报告综合土体情况和周围环境将施工场所的土层划分为七大层,每层的物理性质指标见表1~2。在进行的基础开挖作业时主要位于2~1层黏质粉土的土层。该土层强度中等,但是韧性较差,厚度为 5.0~11.0m,土层中含有一些氧化铁、云母,土层切面光滑度好,塑性较好,局部呈现灰、黄褐色。

表1

2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地质报告综合土体情况和周围环境以及考虑到工程的综合造价决定采取以下基坑设计方案:对于基坑上部采取土钉墙支护结构,对于基坑下部采用钻孔灌注桩和两层钢筋混凝土内撑相结合的支护方案。同时,为了防止基坑墙壁出现渗水的问题,在基坑外部打上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对于电梯井的维护采用松木桩普通土钉墙支护结构,并对井坑局部加深(从板底计算深为3.3m)。基坑浇筑的钻孔灌注桩采用C25的混凝土,桩长为10~23m,相邻灌注桩间的中心距保持在950~1050mm,桩径为810~910mm。对于用于支撑和顶梁的混凝土采用抗压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支撑结构下部尽量利用钻孔灌注桩,对局部进行加密加固,新增的钻孔灌注桩的直径为800mm。立柱上部为井字钢构架,伸入第一层支撑400mm,下部伸入桩内2m,井字钢构架的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采用缀条和四根L140×12的角钢焊接而成,钢材使用型号Q235型,并采用相对应的焊条,焊条型号选择E43型。在施工时,首先将下部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主筋同支护桁架焊接牢固后整体吊入施工孔内。水泥搅拌桩长为11m,直径为700mm,相邻的搅拌桩通过搭接方式连接。

表2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3基坑施工

3.1基坑降水和排水

工程对于降水、排水工程采取轻型井点降水模式。主要组成部分为井管、集水总管、水泵、动力设备等。

3.2基坑施工总流程测量放线钻孔灌注桩和立柱桩施工水泥搅拌桩施工进行土方的第一次开挖(标高为-2.5m处)边坡的土钉墙支护(第一道锚杆)进行土方的第二次开挖(开挖至-5.0m)边坡的土钉墙支护(第二道锚杆)第一道支撑、压顶梁施工养护待压顶梁及支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后,进行土方的第二次开挖(-9.7m标高)施工围檩和第二道支撑养护第四次土方开挖到基底标高上200mm(人工随挖随修)电梯坑土钉墙边坡支护浇筑垫层、承台及施工地下室底板换撑(随基础同时浇筑),养护后拆除,第二道内支撑拆除浇筑地下室第二层底板和墙板的混凝土(换撑) 第一道内支撑拆除浇筑地下室第一层底板和墙板的混凝土墙板、地下室 1 层顶板施工地下室防水施工土方的回填。

3.3围护结构施工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采取正循环工艺施工,水下导管法灌筑混凝土成桩。其施工顺序:测定桩位埋设护筒桩机就位成孔清孔安放钢筋骨架浇筑水下混凝土控制桩头加灌高度钻孔空灌段回填清洗机具移至新桩位。水泥搅拌桩施工。水泥搅拌桩采用的水泥为 32.5# 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为3/20.水灰比在0.45-0.55。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采用的是二次下沉二次提升工艺,对于第一次的搅拌需要下沉到设计标高,喷射泥浆,第二次下沉至设计标高,喷射泥浆再次提升复搅。相邻2桩的施工间隙不得大于1d,防止出现土体的大量扰动。搅拌桩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土钉墙支护施工。在进行基础开挖时需要放坡和修坡。对于混凝土的喷射采用干喷法,加入2~5%的速凝剂;并加入一定量水,水量控制以最小回弹率为准。喷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0,喷射的混凝土厚度为30~50mm。内支撑施工与拆除。当土方开挖作业到达压顶梁底的设计标高后,需要凿除相应的围护桩桩顶,以便灌注桩可以进入梁内5dm。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测量放线工作,保证支撑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支撑底模采用混凝土垫层,垫层完成后进行钢筋绑扎及侧模施工。混凝土使用掺入早强剂的C30混凝土。对于支撑混凝土的施工需要注意:第一道施工需要一次性完成,第二道支撑混凝土按照设计要求分成五段施工。对于混凝土浇水养护问题,其强度以同条件养护下的试块试压结果作为判断依据。

3.4基坑土方开挖

该工程的土方开挖分二段、四层进行,开挖机械为:处于标高-5.00m以上的土层,采用两台PC200反铲挖机;标高-5.00以下的土层,采用4~6台PC200反铲挖机,并从工程的西北角开始挖土,对于局部的阴角位置采用人工挖土的方式加以协助。随挖人力紧随修平支撑处土方,并浇垫层,完成支撑梁的施工工序。当挖至标高为 0.2m 时,挖掘机同人工同时进行作业,使土方一次性挖至设计标高。

4围护监测

4.1监测目的

为了保证工程地下室施工工作可以安全可靠的进行以及深基坑周围建筑物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在基础进行开挖作业前在现有管线的基础上对周围管线再次复查一遍,对周围的建筑物以及管道的沉降量、裂缝作全面调查。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及时获取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信息用来掌握基坑开挖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及时作出安全预测。为了可以及时调整施工进程,有效控制土体和支护结构的变形,需要对基坑作原位监测。

4.2监测成果分析评价

根据水平位移监测汇总表、水位观测汇总表、沉降观测汇总表数据分析,从监测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该工程的基坑围护方案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