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能力培养

计算能力培养

时间:2023-05-15 15:21: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能力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能力培养

第1篇

一、强化算理,以理导法

几年来的数学教学经厉使我认识到,要搞好计算教学,就必须强化算理,以理导法。算理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问题,算法主要解决“怎么算”的问题。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也只有明确了解算理,算法才能清楚,运用才能自如。因此,我努力做到:严把算理关。

例如:123X 121,由于学生已学过二位数乘法,所以这道题算理的重点是研究乘数“百”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所得的积是多少个百,即部分积应写在哪个数位上。只要弄懂了这个问题,此题便成了:123X1,123X2O,123> 100所得的三个部分积之和的运算,计算方法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来了。

我在计算教学中,突出了算理教学。通过算理的分析,使学生先懂“理”,再懂“法”,进而引导学生自己由算理总结出算法,让学生做到每一题及每一步计算都要先研究算理,再由理导法。

二、创设良好气氛,唤起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这一特点就使他们的注意变成了不随意注意,也就造成了学生粗心马虎的不良习惯。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附于学习部分游戏性,唤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此,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的方法:

(1)利用日算卡片,搞“坐火车”的游戏,告诉学生谁答对了,谁就买上了火车票,可以坐上火车;若没答对,说明你买火车票的钱还不够,需再积攒,争取第二轮答对了,再买上火车票,坐上火车.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游戏活动,都想买上火车票,坐火车,因而计算时都特别认真。

(2)“夺小旗”比赛。每次授完一种类型题,我就出几道题,举行一次“夺小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经过一段时间,看谁得的小旗多。

(3)“百题无差错”比赛,几个类型的计算方法,学生基本掌握后,为巩固知识,即采用此法。在一段时间内,分几次搞一百题的计算,看谁能一道也不出现差错,就封谁是“计算大王”。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2篇

【关键词】 幼儿;计算能力;培养;意义;方法

一、培养幼儿计算能力的重要意义

幼儿的成长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同时也是幼儿进入学校学习的前提之一。幼儿的计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表现出幼儿的智力水平。培养幼儿计算能力有着非常厚重的现实基础。

1.培养幼儿计算能力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记忆能力。记忆力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而且要从幼儿阶段就格外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通过计算能力强化幼儿的记忆能力。幼儿计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通过形象的物体来加以强化,通过形象物体加以强化后,幼儿的记忆力会逐渐得到加强。当我们让幼儿进行一些简单运算时,他们就会翻出记忆,通过记忆来实现数字运算。

2.培养幼儿计算能力有助于增加家长的配合机率。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必然关心的话题。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是在帮助家长实现他们的心愿。一旦幼儿的计算能力被重视起来,幼儿家长会积极的配合幼儿园或幼儿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计算能力培养的氛围中来。这样,家长积极配合的热情被激发,他们也乐于去耐心的辅导孩子,使孩子的计算能力得到巩固。

3.培养幼儿计算能力有助于实现与校园学习的衔接。幼儿计算能力得到培养和巩固,必然会为幼儿进入校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幼儿学习与校园学习的有效对接。这样,幼儿才能在校园学习过程中游刃有余,不断提升学习水平,进而培养幼儿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数字知识逐渐增多,激发出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能力。

二、培养幼儿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

培养幼儿计算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明确。当然,关键之处还在于科学有效的计算能力培养方法,具备了良好的培养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幼儿的计算能力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提升。

1.运用有形物体参与计算,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教育更注重对数字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不能光靠嘴上功夫,在实践中可以依托幼儿熟悉可见的物体来参与计算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让一个幼儿拿2个笑脸,让另一个幼儿拿1个笑脸,然后向第三个幼儿发问,两个幼儿手里一共几个笑脸?如果幼儿回答正确,教师可以奖励幼儿1个笑脸。这样,幼儿的学习兴趣必然被激发出来,从而更加热爱数字计算,并积极配合教师。最终,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的计算能力会得到较好的培养和巩固。

2.合理运用游戏,提升幼儿数字计算能力。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游戏来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加快速的适应数字计算,进而培养计算能力。当然,合理运用游戏,在提升幼儿的计算能力时,还要兼顾幼儿的安全,使安全问题得到重视,这样,游戏才能更加顺利的得以开展,满足提升幼儿计算能力的要求。比如,教师可以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合理运用数字计算,在游戏中,教师充当“老鹰”的角色,幼儿扮演“小鸡”,当“小鸡”被捉住时,“老鹰”要给幼儿出三道口算题,如果幼儿能够顺利答对,就让幼儿重新归队。如果幼儿没有全部答对,就再出三道题目,多给他们一次机会。如此,幼儿答题的数目就会悄然增多,从而增加了幼儿的计算次数,对于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大有益处。

3.对作业进行客观评价,让幼儿知难而进。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现状,对他们的计算能力进行书面检测,即合理布置计算题作业。当然,在对作业进行批改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有效的方法。这样,幼儿才能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感受计算的魅力,促使他们习惯独立思考,从而积极的独立的完成作业。比如,教师在对幼儿作业进行批改时,要积极做出批改,遇见答错的题目,教师尽量不要打差号,而是用问号,这样,幼儿就会带着疑问去重新思考做过的计算题,从而发现错误在哪,是马虎还是真的不会算。最终,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计算能力。当然,教师对于计算题全部答对的幼儿,可以在作业上画上一个大拇指,以此来鼓励幼儿。如此,那些做错题的幼儿就会积极努力,争取得到更多的一个大拇指,从而在争取得到一个大拇指的过程中完成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

4.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工作,为提高计算能力创造机会。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指引和辅助。因此,在培养幼儿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家长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应当定期与幼儿家长进行真诚的沟通,督促家长在适合的时间适当的场合来培养幼儿的计算能力。比如,家长可以带幼儿去游乐场游玩,在游玩过程中,可以随时向幼儿发问,鸟笼里一共有几只鸟,河里一共有几只游船,小火车上一共有几个幼儿等等,这些问题都将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幼儿计算能力一定的帮助,让他们知道生活中数字问题随处可见,而且良好的计算能力对于生活和学习都非常重要,从而增强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幼儿计算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计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数字计算的独特魅力,进而热爱数学学习,为进入校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

数学是强化小学生思维最好的一门学科,并且其还与学生的生活缠绕在一起、彼此互补可分;此外,与其余的课程相比较而言,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更加难以理解、更加深入,但是多数学生对计算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不强。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之中,数学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手段或良好的方案来引导小学生学习小学数学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因此,就小学阶段计算能力的培养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而展开分析讨论。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师;小学生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如若没有适合自己的计算方式,很容易导致小学生在数学领域中停滞不前,所以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之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已迫在眉睫,无可退之路。因此,小学教师必须采用具体的措施分析每位学子的学习状态后制订最合适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

一、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动态分析

部分小学生因为理解和反应速度比较差,总是在计算小学数学问题之中出现错误,而使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深受打击,导致部分小学生对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产生了排斥。除此之外,大部分小学生都有一些共通的常见负情绪,比如,小学生都喜好与自己的小伙伴玩耍,难以将自己的“心”从小伙伴的身上收回,而耐心极差,并且多数小学生过分依赖于计算器而计算能力极差。

二、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以及应对措施分析

小学数学的计算步骤主要是提取关键信息、计算答案自己验算结果。但是多数小学生往往会忽略信息的提取和结果的验算两个步骤,所以降低了小学生的做题准确度以及因对计算工具的依赖而弱化了自身的计算能力。例如,某校教师为让自己所带领的小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教学手法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位教师要求小学生在做题时必须依据计算步骤的顺序依次写出其中的解题过程,其中包括答案的计算以及所得答案的验算等,使得小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法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使得小学生逐渐提升解决小学数学所带来的相应问题的技能和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总而言之,数学是强化小学生思维最好的一门学科,但是部分小学生因为理解和反应速度比较差,总是在计算小学数学问题之中出现错误,而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深受打击而厌恶小学数学,所以教师需要利用适当的教学手法让小学生可以在课堂之中灵活地运用自己解决数学所带来的相关问题,并且还能够通过教学手段强化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

作者:张秀娟 单位:丰宁满族自治县天桥中心校

第4篇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这里提出我的几点方法,望同仁指正。

三、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5篇

互化;运算定律;审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4―0118―01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粗心抄错题、不进行验算等原因导致出现错误,使得计算效率低下。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五、有序归类,选择合适的算法

遇到一道计算题后,要训练学生养成先观察题目特征,然后准确归类的能力,最后判断用什么样的算法进行计算。《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实际问题理解算理,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个性化地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算法多样化。

六、认真审题,细心检验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至关重要。看清运算符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出现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计算前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弄清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认真演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要做到不急躁、冷静思考、细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细心,不能草率行事。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第6篇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1.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2.以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1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聋哑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聋哑学生的手语表达障碍和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手语表达和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手语和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手语正确,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四、注重反馈,强化学生数感意识

“新课标”首次提出了“数感”一词。概括地说,数感就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并能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但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认真扎实的知识学习,更需要及时有效的反馈练习,通过一些必要的练习反复作用于学生的感知,附着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久而久之,以达到强化数感的目的。

1.注意反馈时效。这方面传统的计算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既有短时反馈,如“铺垫引路及时练”,“巩固新知当堂练”等;也有长效反馈,如“基本口算天天练”,“易错习题时常练”等。这些练习,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也潜移默化地训练了学生的数感。

2.变换反馈形式。针对不同年级计算上的要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反馈的形式可开放些、多样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着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起良好的数感,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3.升华反馈内容。高效的反馈练习,需要不断变换角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击疑点而精心设计。通过升华反馈内容,在比较中强化感知性、感应性和感受性。

五、注重应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1.丰富试题呈现的方式。现有的数学教材中对计算试题的呈现方式极其简单,基本上是以直接出现为主。“新课标”强调要通过现实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与运算的意义,要呈现给学生大量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深刻地理解数学,认识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或用生活题、对话题的形式,或用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方法赋予计算试题生活的活力。如教学“小数乘整数6.5×4”一课时,我是以生活题的形式引入的:商店里一支圆珠笔卖6.5元,王强准备买4支这样的圆珠笔共要付多少钱?这样的呈现方式“把数学生活化”,虽然比直接出示要麻烦些,但却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所学的计算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购物问题、分物品问题联系在一起,从而明确了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第7篇

言简意赅,讲清算理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初次接触到一些计算方法,对于其理解不够到位,容易将计算公式混淆,从而造成计算错误。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学生容易理解的通俗易懂的名词对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做到言简意赅,讲清算理。

比如,在教授“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内容时,笔者采取的就是通过简单易理解的词语给学生讲清算理,让学生理解计算原理,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首先给学生列出18-9,17-9,16-9,15-9……让他们做出答案,发现减数为九的结果都比被减数是十几的几大一,然后再观察减数为8时的计算结果,发现减数为8时的结果都比被减数是十几的几大二,接着再观察减数分别是7和6时的减式,都有相似规律。最后,笔者总结得出计算方法,并编成顺口溜,便于同学记忆:十几减九,是几加一;十几减八,是几加二;十几减七,是几减三;十几减六,是几减四。也可以简单记忆为:减九想一,减八想二,减七想三,减六想四。学生通过记忆这些句子,很容易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白应该怎样算,加强运算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计算依据法则,实际上是根据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定律推理出来的。教学过程中重视算理,才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对比领悟,重点突破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比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尤其对于数学这门以数字计算研究为主的课程。通过比较一些数的计算方法的异同,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多种运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重点突破。

比如,为了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异同点,在学习时,笔者带领学生对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数乘法是用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数除法是用被除数乘上除数的倒数计算出结果。而在分数与整数进行计算时,乘法与除法也有区别,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则用分子除以整数,最后不是最简分数要化成最简分数。通过对比分数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可以分清楚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计算出结果,从一次次的计算练习中逐渐提高学生对于分数的计算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比较不同的运算方法,让学生更加真实地领悟到各种运算方法之间的异同,让学生更加清晰准确地运用运算方法计算有关问题,在学习上实现突破。

巧学活用,发散思维

为了更好地理解应用学习到的知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该联系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做到巧学活用。教师可以在教课过程中,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计算问题,让学生开动大脑,解决实际问题。

在综合复习时,笔者会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综合到一个题目中,让学生计算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假如我们学校要粉刷教室,教室长8米,宽7米,高3.5米,教室的一个黑板的长为4.5米,宽为1.3米,扣除门窗面积为10.2平方米,已知每平方米需要5元涂料费。请学生计算出粉刷一个教室需要多少钱?在给出题目以后,学生积极做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计算以后,学生得出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第一种(8×7+7×3.5×2+8×3.5×2-4.5×1.3-10.2)×5;第二N[8×7+7×3.5×2+ 8×3.5×2-(4.5×1.3+10.2)]×5,这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但在列方程时的思维方式却是不同的,第一种求面积是用总面积分别减去黑板和门窗的面积;第二种求面积是用总面积减去黑板和门窗的面积之和。通过学生的思考,使计算有了多元的解决方法,从多方面解决了实际问题。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让同学们把学习到的计算方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活学巧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使同学们的思维灵活起来,不仅仅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

结束语

第8篇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造成的。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撑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

2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发一本口算册,老师要把这本口算册充分的利用起来,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

3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知错的基础一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一找出错误处一分析错误原因一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①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②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③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问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确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④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探索研究

一、立足课堂,科学指导

(1)关注问题情境。数学问题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背景材料,是产生数学概念、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条件。数的运算教学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数学地描述问题、数学地思考问题,进而获得有关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和规律,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的运算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还能使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思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基础。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教学笔算之前,都会安排一些口算作为笔算的铺垫。教师也应该把口算训练贯穿于计算单元教学的始终,这是从时间上考虑的。从形式上来说,口算训练的形式必须多样,如“开火车”、“接力赛”、“抢答”等等,努力做到不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3)算法、算理并重。在计算过程中,算理和算法是相辅相成的,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相关研究表明,算法是自动化的,即使在不知道其背后原理的情况下,仍可以掌握和使用。但算理的探讨,有助于探索算法、掌握算法,还因为计算教学不仅要着眼于运算技能的形成,更应探讨并努力实践如何将“基本技能”变成发展学生各种“过程能力”基础。

(4)放大题组效应。苏教版教材中经常出现一些题组,既有口算题组,也有体现算法迁移的题组。通过题组对学生进行训练,可以在联系、渗透以及比较中放大题组关联的特征,使题组中的每一题在训练中“增值”。

(5)适时适当记忆。口算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计算则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领域。课堂上,在关注问题解决的同时,不可忽视相机的计算能力训练。让学生熟记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结果,熟记乘法口诀,几乎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认可的事,但是对于其他的一些需要学生记忆的数值、公式、计算结果往往重视不够。像小学阶段常见的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结果、20以内自然数的平方数、圆周率的一至九倍值,甚至常见的圆周长和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结果等,我们都可以安排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整理与记忆。

二、课外练习,精心设计

(1)把握体系,在孕伏上下功夫。从四年级开始学习的倍数、因数知识,到五年级学习的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以及化简比、第三学段解方程组等知识的必要孕伏,是教师要花大力气教好、学生要努力学好的内容。

(2)精练勤练,提高练习实效性。计算技能的形成,除了计算教学的科学指导以外,还有赖于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进行巩固。在计算教学为主的单元,宜采用化整为零的训练策略,坚持天天练。

(3)适时反馈,解决好个性问题。计算问题相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应该说难度不是太大,但是,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计算上体现得也极为明显。像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等内容的竖式计算,还有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简比等,计算步骤比较多,计算过程也较为复杂,少部分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也不易掌握计算的规范格式。我们发现问题后,都会找到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当面订正做错的题目。这样可以发现学生是在计算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基本计算没过关,还是不理解算理?还有是不是算法当中有不必要的步骤?要是发生错误的学生较多,就在课前让学生板演,再逐一检查和纠正。

三、自主学习,评价跟进

(1)了解学情,为掌握而教。我们研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相信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时间,都能完成任何学习任务,并非只有能力强的学生才能完成高级的学习任务。现实中出现学习上的个别差异,是由于该学生所需的学习时间量与实际学习时间量的差异造成的,学生学习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接受了理想的教学、是否得到了必要的学习时间。这是一种关于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的教学理论,也是我们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论支撑。

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思维;计算机游戏设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方法

0 引言

当前,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国内外计算机界的一个热点课题,计算思维的重要作用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指出,计算思维是每个人的基本技能。陈国良院士认为,科学思维主要分为理论思维、实验思维和计算思维三大类,计算思维是科学思维的三大组成之一;计算思维无处不在,当计算思维真正融入人类活动的整体时,它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人人都应掌握,处处都会被使用。美国计算机协会(ACM)2008年公布的对CC2001进行的中期审查报告(草案),将“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课程绑定在一起,并明确要求该课程讲授计算思维的本质。2010年7月20日,九校联盟在西安对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了研讨,在发表的《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中,也旗帜鲜明地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提出要加强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

目前,对于如何在大学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贯彻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国内学者已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构想。例如,陈国良院士认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思维培养的一个关键,并以此构建了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思维导论”课程。哈尔滨工业大学战德臣教授认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强化思维性教学改革,强调可实现思维的教授与培养。浙江大学何铭钦教授等在对C9联合声明的解读中,阐述了其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的改革思路,提出一方面要突出相应领域问题求解的核心思路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小规模的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应用系统级的问题求解方式。

当然,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更应该贯穿在其他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计算机游戏设计作为面向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普及型游戏设计课程,足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开设以来深受学生喜欢。在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新形势下,如何在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中贯彻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该课程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1 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适合培养多层次的计算思维能力

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针对大二以上年级开设,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多数已修完大学计算机基础,并且修过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或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经过调整,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游戏概述、游戏开发周期、游戏策划与设计概述、Flas制作基础、Flash编程基础、Flash游戏开发技术6部分。

与其他计算机基础课程相比,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更强调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虽然涉及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问题的求解(如编程实现某种排序算法,或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处理某张图片),但所涉及的问题规模较小。而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游戏策划、设计到开发以及的各个阶段,面对的问题更具体,各章节之间内容衔接更紧密,因此非常适合展示如何利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的整个计算思维过程。

从问题求解的角度,计算机游戏设计开发中,具体的动画、游戏规则、交互方式、关卡设计等,均需要通过计算机进行实现,通过讲解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可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的计算思维。例如,在Flas制作中,当关键帧、引导路径制作好后,非关键帧即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这一思维方式可以用于启发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抓大放小…‘分清主次”,关键问题先解决了,次要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而在介绍如何利用ActionScript3.0进行面向对象的Flash游戏开发时,可以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推广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和“合理分解”,将重复性的工作分离出来,实现“重用”;而且,启发学生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与新产品设计关联起来,如通过对笔记本的“特化”设计上网本和平板电脑,通过对电脑和手机的“组合”设计智能手机,通过对电脑和电视的组合设计“智能电视”等。而游戏开发所采用的事件处理机制,其核心思想是“侦听消息”“转发消息”“响应消息”等,公司内部的呼叫中心、联络部门以及中介行业均采用了类似的工作模式。

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即使比较简单的游戏,也会涉及动画、音频、字幕以及代码编写等各个方面,所以必须进行系统全面的设计才能保证其准确运行。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多种形式将系统设计的思维方式展示给学生。例如,针对某个具体的游戏,场景动画角色动画如何没计,如何通过代码将不同内容集成起来,不同对象之间如何调用,如何支持不同的交互方式等,需通过逐步分解、细化的方式,将规模较大、较笼统的问题转换成比较详细精确的描述,并有机地串联起来。设计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设计出满足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要考虑资源的约束,例如时间、人力、掌握的技术等。这一思维过程,同样适用于日常工作,面对比较大的项目,需要分解细化,化繁为简,并合理平衡有限的资源,得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在计算机游戏项目的设计开发中,可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进行系统设计的计算思维能力。

从人类行为理解的角度来说,计算机游戏本身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和抽象,是完全由人通过计算机构造出来的虚拟世界。在计算机游戏课程中培养对人类行为理解的能力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计算机游戏本身来看,游戏的剧情、场景、角色、关卡、游戏规则等,均基于对人类社会的理解、模拟或扩展而构造出来,因此,在游戏策划和设计内容中,可以通过介绍“虚拟人生”“开心农场”等角色扮演游戏、策略游戏,培养人类行为理解的能力。另一方面,从游戏交互设计的角度来看,计算机游戏系统对交瓦性要求较高,如何给用户提供简单直观的交互界面,需要很好地理解人类的一些行为模式和用户心理,因此,在游戏设计开发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人类行为理解方面的计算思维。

2 通过案例教学与实践项目,贯彻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在计算机游戏没计课程中加强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介绍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更需要将思维方式展现给学生,并让学生明白思维是可实现的。其关键是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项目,使学生理解如何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构造,最后变成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即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求解过程。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2.1 通过案例教学,贯通知识与计算思维

南于选修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文科理科均有,知识结构和能力差异较大,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案例,以问题求解为线索,将不同的知识点贯通起来。例如,在游戏策划和设计阶段,我们先对一些常见的游戏进行分析,让学生参与讨论,并提供游戏策划书和游戏设计文档实例,展示如何创作游戏的故事大纲,如何完善游戏的情节,如何设计游戏的细节(场景、角色、关}),让学生了解如何将一个概要的想法,一步一步充实、完善、细化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游戏设计方案。图1为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挖地雷”“战场生存记”游戏案例。

在游戏开发中,同样通过一些Flash游戏的制作实例进行讲解。通过案例,从简单到复杂,将Flas制作、ActionScript3.0编程及游戏制作贯穿起来。例如,在讲解弹球游戏时,首先分析游戏规则,对任务进行分解,分析如何进行设计;然后讲解单个弹球游戏的动画制作,并结合游戏讲解Actionscript3.0的部分语法规则和编程方式、Flash延迟循环模式、事件处理机制等;再介绍如何对各部分进行集成,完成可玩的单个弹球游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将单个弹球进行封装,将单个弹球的游戏推广到任意多个弹球的游戏。在讲解其他游戏案例的制作过程时,也遵循这种“建模—分解—设计—功能实现—集成—扩展”的思路。如对于挖地雷的游戏,先分析、设计、实现简单的挖地雷游戏,然后再添加关卡的设计与实现。通过游戏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完整地了解游戏的设计制作过程。

2.2 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切身体会问题求解过程

为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问题的求解过程,我们在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中加强了实践环节,并结合实验与项目进行课程考核。目前本课程安排有18学时的课内实验,包括4个实验项目。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使用Flash设计与制作游戏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计算机小游戏作品。通过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切身体会问题求解的过程。

此外,课程考核摒弃了笔试方式,采用实验考核和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由4次实验组成。项目考核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游戏项目,学生自由分组,每组不超过3人,利用Flash或其他工具软件,设计并制作一款可玩小游戏,要求最终提交设计制作文档、源代码、可执行文件、PPT演示文稿等材料。游戏项目分数评定采用共同打分方式:每个小组公开演示自己设计制作的游戏,由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组成评审团对其进行评分。

例如,图2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动画专业的3位学生设计制作的“吸血鬼角色扮演游戏”,故事里的主人公在做任务维持生活的同时也必须照顾自己的女儿。学生采用“RPG游戏制作大师”制作了地图、人物、武器等,然后利用ActionScript脚本语言将各个游戏元素集成起来,实现游戏逻辑、游戏交互和关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多数学生能比较深刻地理解计算机游戏的设计与开发过程,掌握计算机游戏的相关基础知识,完成比较简单的游戏设计与制作,并增强了利用计算机科学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的计算思维能力。

3 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 计算思维 能力培养

近些年,社会各界越来越加强对计算思维的重视,计算思维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各大高校也逐渐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加强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发展。高校教师需要加强对该课程的理解,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的思维教学模式。

一、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最早是2006年由美国一位学者提出,是指利用计算机科学的相关概念,来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该学者认为,计算思维普遍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具备这项基本思维能力,它是人类生活、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模式。高等院校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极具现实意义。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对该课程内涵的全面领悟,熟练应用,有利于学生未来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将该课程与时代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时俱进。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要注重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知识、动手操作知识、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计算机课程的思维培养,保证学生具有合理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其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全面得到进步发展。当今社会,越来越加强对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视培养,很多高等院校也开展了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研究。计算思维主要就是指利用计算机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完成设计要求,以及对人类行为的解析。各大高校加强了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在理解计算思维的基础上,熟练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适应时展的趋势。

三、结合计算机基础案例培养计算机思维

1、教学内容应有启发性。高校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做到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新颖活泼,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引,这也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键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中的很多篇幅,都完美的诠释了计算思维。教学内容在参照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然后归纳知识、梳理知识过程中的计算思维,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高校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需要注意的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将知识的传授转为知识的思维传授,注重计算思维能力的引导。例如:高校教师在传授《计算机系统组成》这节课时,可以介绍图灵机模型思想。同时,高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工具,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2、教学过程应有针对性。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高校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如何将计算思维融入到该课程中,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中,高教教师可以采取分组交流的模式。首先,教师需要提高对计算思维能力的了解,可以通过布置专题、定期研讨交流、沟通学习等方式进行。其次,教师在吸引经验,掌握各种教学模式后,才能理解教学思路,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实现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的传授。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院系的专业背景,强调计算机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中的应用和解题想法。最后可以采取个别班级试点模式,逐渐扩大影响力到推广全院。

3、实验内容切实可行。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验模式,设计符合生活又切实可行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亲身感受到计算机的应用价值,从而体会计算思维,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高校教师在讲解EXCEL这节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在EXCEL表中给定某大学2014级学生的名单,包括5个字段,2000多条记录,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标记出名单重名学生姓名,班级,省份以及人数”。通过运用编程基础知识,可以在EXCEL中加载宏进行改进。具体是采用“引领―练习”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从数据分析加工的方法中提炼出分析问题的过程,利用最快速度的计算思维模式解决问题。

4、教学资源具有共享性。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现代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基于互联网进行开放式的网络教学模式,做到教学资源及时共享,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目标。

四、总结

当今社会,计算思维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强对高校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大高校应当转变教学模式,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我国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朱勇,杨洪伟,宋晓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途径[J].计算机教育,2013,(05):35-38.

第12篇

【关键词】培养;习惯;能力;弄清算理;分析错题

我们从事于民族地区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老师们,都会深刻的体会到,如果一个孩子的计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的整体数学成绩都有影响。在数学教学中,不管是在填空题、应用题、判断题等方面都有计算,而在我们民族地区的孩子与城市地区的孩子不能相比,有的家长外出打工;有的由爷爷奶奶看管;有的家长是文盲;而不能辅导学生的学习,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差。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对民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低段的学生。如何培养民族地区低段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

1.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一是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二是培养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三是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四是培养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2.培养低段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培养低段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计算题训练,只有计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若这些基础知识不过关,或没有熟练撑握,到了中高年级时必然算不快、算不准。我每学期发一本作业本,每天都让学生做二十道左右的计算题,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们做几道题、背10、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也会很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平时把这项工作坚持下来,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3.培养低段学生弄清算理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9加几的教学时,让学生出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如,想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学习的;再如教学进位加和退位减时,要讲清楚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透彻,学生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

4.培养低段学生分析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