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1:08: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教学的诀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 激疑启发
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主宰着四十分钟,学生一直处于“被灌溉”的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获取。因此在新课程标准出台之后,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对学生与教师之间角色的有效转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本次教学改革并没有取得很大程度上的突破。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主要存在的原因是本次改革仅对教学的手段及方法进行改革,并没有实现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另外在改革过程中,还有将改革的手段及方法混为一谈的现象存在。对于数学教学来说,需要对其做到不断改革,这对教学进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却忽略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就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要不断推陈出新,让课堂生机勃勃,使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始终不衰。
二、数学教学没有一定之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比如在对导学案上的一个问题组织教学时,遇到了“设问方式”与“解题规范”的争论,现摘录如下,与同仁商榷。
原题:已知数列{a■}满足:a■+a■=2n+1,n∈N*,求证:数列{a■}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1.
对于充要条件的证明问题一直是学生解题的难点,既要证明充分性又要证明必要性,学生总觉得繁琐(更多时候是不会证明其必要性或充分性),其症结是逻辑混乱。
设问1:已知数列{a■}满足:a■+a■=2n+1,n∈N*,若数列{a■}是等差数列,求a■的值.
设问2:已知数列{a■}满足:a■+a■=2n+1,n∈N*,求a■的值,使数列{a■}是等差数列.
设问3:已知数列{a■}满足:a■=a,a■+a■=2n+1,n∈N*,试问:是否存在实数a,使数列{a■}是等差数列?若存在,求a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以上三种不同的设问方式,其解题过程相同吗?是否可以提高学生对解题充分性与必要性的认识?
三、高效课堂教学中需要做到激疑启发
对于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能够对学生的疑问做到有效解决,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疑问的提出与激发,并且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问题中,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中对知识进行发散,促使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当学生在面临问题并无法对其进行解决的时候,就需要教师起引导作用,要做到因势利导,抓住时机释疑,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长知识、增智慧,学得生动活泼,能使他们“理解学习过程本身”,学会怎样学习,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在高效课堂中,激疑启发就是激励学生生疑,然后释疑,再质疑这样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四、学习数学的“诀窍”
1.学习数学就是打好基础矢志不渝
每天都有学生在问“我如何才能学好数学”,说真话,这个问题太大太空,如果说一两句就能说清如何学好数学,那些整天在刻苦学习的同学岂不是在浪费时间?答案只有一个:慢慢努力,学习没有捷径。假如学生是高一高二的同学,必须学好基础,没有别的办法。有的学生问我:“您不是有好的提高数学分数的方法么?”是的,当然有,但那是针对高三应试的投机取巧的方法,如果从高一就开始用,就会使学生偏离基础,对学习是极为不利的。”我一再告诫所有高一高二的同学,一定要牢牢掌握数学的基础,没有捷径。
如果是高三学生,那么打好学习基础已经来不及了。高三最好不要在公式、概念上下工夫,时间就是分数,要在有限的时间把成绩提上来,才是硬道理。一定要清楚高考要考什么,才能够更好地复习,是复习而不是学习。高考考的是做题,我们就要大量地做题,我说的做题并不是没有目的地瞎做,而是要做高考中可能出现的题型,只要把这些题型都掌握,高考也就没什么问题了。还有就是练习做题速度,我们可以不用以前学的基础的方法来做,用一些所谓的技巧,可以很快做出来。这些就是高三的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2.培养自学能力
一、以学定教,目标导学
在初中数学中,采用以学定教的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促进其实践能力、问题能力的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于学习的目的往往不是很清楚,学到的知识仅限于课堂上老师教给的。而在新课改下,由于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目标,学生就能主动学习。由于进行了提前预习,他们就能很好地解决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比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教学中学习目标为“(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能准确辨认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重点是要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学生在目标引导下自主学习后,我以问题“(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来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检查自学效果。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检测学习成效,进而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二、联系生活,留心观察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从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而且,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为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奠定实践基础。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收集一些相关的生活资料,使数学教学生活化、真实化、具象化。
例如,在学生刚刚接触几何图形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了几何的由来,让学生了解几何的发展过程以及历史,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充满向往。然后,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注意它们与我们学习的几何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仔细观察,他们就会体会到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三、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并全面贯穿于平时的练习和学习中,对学生的学习严格要求,并做好引导和监督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提前预习与下节课上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做好标记,以在上课听讲时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思考。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其次,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舞台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感到平时多让思维敏捷的学生上讲台参加课改活动会使班级学习数学的气氛越来越浓,使他们养成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把课堂大胆地交给学生,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例如,我会让学生在每一章节制定一个具体的学习计划,然后在各个小节和章节学习完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及时总结。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改正自身的缺点,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发挥自己作为引导者的作用,经常为学生指出在学习中的缺点和不足,以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对于布置的作业,我都及时地批改好,并在作业上写好批语,指出学生的作业完成水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当然,我还会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学生自改、学生互改、师批生改等方式提高批改质量,最后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改正自身学习中的缺点,从而积累一些学习经验和诀窍。
四、学会思考,有效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化学课?准确把握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建构性。
一、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起着确定教学方向的作用,对保证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化学教学目标的准确应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其次,是目标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毫无疑问,三维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二、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
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喜欢传统的的讲授式、传输式教学。此法对于课题纪律的管理,教学的推进比较方便,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参与学习的程度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陶行知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质疑、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相互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愉悦、开放的课堂。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充分发挥出来,他们才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许多卓有成效的大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三、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是提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案;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纠正;回顾学习步骤,支持学生的反省行为。这就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到学生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键词】先学;后教;多元化教学
从上古教坛“一根粉笔,一本书”笔耕口舌到今天,教改浪潮滚滚向前。时至今日,进驻校园,展示风采的是“先学后教,减负高效”。顾名思义,“先学”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培养全体学生成为一个善于学习或有学习能力的人,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否则学生很难成就学业辉煌。“后教”强调有“先学”作为基础,先学后教是相辅相成。同时“先学后教”结果就是要促成“减负高效”。换言之,今天我们课堂演示的“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不是局部的个人行为,而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统一意识,统一动员,“全民皆兵”,吹起“先学后教,减负高效”集结号,采取统一行动。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这场“先学后教的战役”中冲锋陷阵了,那么我们的教师在这这场战役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一、教师作用的转变与课堂教学的演变
课堂改革风起云涌,把教师从幕前推到了幕后;只因一场“课堂革命”——“先学后教,减负高效”。所以不需教师的课前“表演”,而需教师当幕后“导演”。从单纯的“授业解惑”到综合的“促教促学”。在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可拔苗助长。给予学生成长中所需的养份,助其茁壮成长。从“主辅”成了“主导” 这种教师角色的变化是要把教学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学,教师只是从旁指导;从“总指挥官”到了“平等中的首席”。教与学的关系是平等的,尊敬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权力,把课堂上的45分钟打造成了学生“人生的舞台”,这才显示教师的人格魅力。
二、学生自主的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综合表现
学生的自我教育表现在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这就道出了“教育的本质是实现自我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实现学会学习”。同时,新课程改革展示了“人人发展、享受教育、走向成功”的基点。而成功的基点在于“个性化教育”及“自我目标”的设定。艾琳·C卡瑟拉说:“人人都能够取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能力;人人都能掌握成功的诀窍”。而学校教育要让其成功就在于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彰显人性化教育。在课堂中重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把“求同求异的认知”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去获取;把舞台及机会让出让学生去展示。
三、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的磨合与励练
在实际教与学活动中或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误区,林林种种;落实、操作,因人而异;方法、方式莫衷一是;实践、效益、高低不一。
“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有看好的呐喊,诸如“学习变成一种享受;教学变成一种幸福”。有不看好的担忧,认为学生不但没减负,而且载重学习。诚然,每项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都从不赞同,不认可到赞同,认可直至不断融入。这个需要教师首先明确教师功能上的位移,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尔后积极钻研,找到适合自己学生及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主人公的态度投入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以“消极”变“积极”。以“后学”转“先学”,以“被动吸收知识”参与到“主动探求知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四、自主合作探究需要最给力和正能量的扶持
1.自主学习,让智商擦出智慧光芒
我们的先辈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 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管理的人。”学生从小的养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练就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需要多元方式。多元方式的建构需要教师先开启智慧之门。
2.合作探究,让点滴智慧互相涌动
课前的预习不可流于形式。能让课上得精彩纷呈,尽显自主合作探究,课前课后下得功夫起纽带作用。有位老师说得好,课后的管理比课内管理更重要。让学生课前预习,备足需要的知识,备“战”备“荒”为课堂。所谓备“战”所指本堂目标你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备“荒”所指本堂课你未知的知识。这是进入课堂的通行证。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合作与探究不只是一种形式,要的是比智慧,比能力,比思维,还能从中分享他人的成果,启发自己的心智,挖掘自己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3.舞动人生,让生命里程更加灿烂
生活就是舞台。教学中我们把各种生活角色搬上讲台,小品、故事、演讲、嘉宾点评、让学生通过表演,通过交流,把语言运用起来,从而达到《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要求。
4.星光大道,让星星点点也能照耀
自教师的作用发生位移起,对教师的要求往多元化方向发展,都是为了让学生有个更宽广的大道,为了学生终身的发展。我们教师也得学毕福剑,让学生时不时“闪亮登场”;课堂也来个“才艺大比拼”; 情感态度价值的表现上赞赞“家乡美”;有梦想才会超越,让“超越梦想”在教室中激荡。因为我们知道学生的星星点点的课堂表现,也可能是明日的一轮圆月,照耀他们的征程。
教育机制千头万绪,理出一个头绪——为了学生终身发展,教学模式千种万种,把握一种——先学后教,减负高效。教学方法千变万化,化解它的就是多元化教学齐上。纵然教学有千千结,我们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也以结出丰硕的成果,擦出智慧的火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晴朗的天空去翱翔吧!
参考文献:
关键词:游戏教学;快乐足球;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足球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在高中开展足球运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放松身心,锻炼身体。教师采用游戏法开展足球教学,能让学生沉浸在足球运动的快乐中,使足球课堂不再枯燥,提高足球教学质量。可从带球绕桩、熟悉球性,巧入营门、指导射门,移动传接、攻防配合三方面,开展足球游戏教学。
一、带球绕桩,熟悉球性
对于刚开始学习足球的高中生来说,基本功很重要。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教会学生有效控球,这是比较有难度的。教师要尽量用游戏来指导学生入门,调动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足球学习充满信心。例如,在教学生有效控球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带球绕桩的游戏方法。先让学生绕操场慢跑热身,然后用带球绕桩的方法来教他们熟悉球性。桩与桩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拉大间距,便于学生绕桩,等学生熟悉了之后,再减小间距,增加难度。除此之外,在桩的两边画线,让学生在带球时不能出线。在学生练习之前,教师可以进行示范,让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的动作,并进行模仿。然后让学生排成一列,一个接一个地来练习,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看到某个学生做得好,教师可以让他给同学示范,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感受。其他有疑问的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形成一种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学习足球。教师采用带球绕桩的游戏方法,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掌握了带球的基本动作和要领,培养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分享的好品质,使得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更高,运动能力更强,更好地熟悉了球性,快乐地学习足球。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实现了足球教学的高效。
二、巧入营门,指导射门
在足球训练中,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射门。教师在授课时要用巧妙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射门,让他们找到射门的方法和诀窍,掌握射门的技术要领。游戏教学法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趣,提高他们学习足球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游戏教学,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足球射门的训练中。例如,在指导学生射门的时候,教师可创设巧入营门的游戏。先让学生进行跑步热身,做好准备活动,然后向他们讲解主要的注意事项。足球射门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速度和力量,如果速度不够快,力量又很小,射门就没有力度,就起不到训练的效果。教师可以选取几个主要的射门点,让学生先试射,告诉学生要注意射门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教他们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射门。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两队,一个营门一队,分别在设定的位置进行射门练习。学生可以从左到右地进行流水作业,这样能引起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每次在同一个位置练习五次之后,就到下一个位置进行练习,确保在每个位置都能练习到。教师在旁边指导纠错,看到射门成功的,或动作十分标准规范的,可以让他们单独出来示范,也可以让没有找到方法和诀窍的学生出来演示,把两个学生的动作进行分析比较,取其精华,吸取经验。教师可以和学生讨论交流,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乐在其中。巧入营门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游戏,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射门动作更加准确有力,能勇于展示自己。教师在教学生足球射门动作时,要将游戏贯穿始终,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学生巧妙射门。
三、移动传接,攻防配合
在足球训练中,传接球必不可少。如何有效传接,做到传接无误,需要学生不断练习,加强训练,也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教师在进行传接球教学时,可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提升传接球技能。例如,在教学传接球时,教师可采用游戏教学法。在传接球的起初阶段,让学生两两结对,进行传接球练习。先让他们站着传接球,不用进行移动,在学生能够准确传接球之后,进行下一个阶段的练习,跑动传接球。学生在跑动的过程中传接球,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小游戏:随机叫一个学号,让此学号的学生站在中间,其他同学围成一个圈将他包围,在外圈的同学互相传球,站在里边的同学来抢这个球,抢到之后随机叫下一个学号,一直进行下去。这个游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巩固了学生的传接球技能。采用游戏教学法,锻炼了学生移动传接球的能力。外面的同学攻,里面的同学守,攻防结合,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行练习,从而达到快乐足球的教学目的。
四、结束语
相对于传统的足球教学来说,游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足球训练,同时,还能放松学生身心,增强学生体质。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游戏教学法,增强足球教学趣味性,快乐学生,快乐自己。
参考文献:
[1]朱玉.足球游戏在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世界,2016(12).
[2]李文汉.浅谈足球教学中足球游戏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3(07).
【关键词】 新课改 实验分析 化学教学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是所有化学老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如何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改变转变化学教学的方式都是高中化学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为了能够让老师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能够更好的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在这里笔者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高中化学新课改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传统,新课改任重道远。在现阶段,绝大多数的高中化学老师对于过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掌握的很好,但是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加强对老师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改变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同时,新课改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需要高中化学老师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高效的教学体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苦难会让老师感到力不从心,进而让课改更加的困难,完成新课改的任务还任重道远。
2、教师观念的转变。现阶段高中化学老师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作为权威且唯一的教学主体,这对新课改的实施是不利的。因为新课改的精神是要让学生回归到教学主体中,让学生通过在教学活动中担任教学主体发挥出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在课堂当中,老师应当作为指导角色协助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而不是搞一言堂。在高中化学的课堂上,一些学生可能会提到一些和课文知识不相关的知识内容,很多老师对此都会认为学生这种行为是不靠谱的。老师不承认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会使得学生之间的讨论也只是走一走形式,而非真正意义上为了探索学习知识而讨论,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自主W习兴趣和扼杀了学生建立独立思考、系统科学的思维模式。
3、应试教育的局限。在传统的所有教学都服务于应试教育这一背景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只想着如何迅速有效的提高学习成绩,而忽略了知识体系的建立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的一个很大局限就是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取得好的成绩以及如何在高考中保持稳定的发挥并取得好成绩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教学活动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和应付高考,更是为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受益终身。而新课改从目标到内容执行都是有效的突破了应试教育的局限,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教学环境。
二、高中化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分析
2.1培养兴趣
要让学生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保持学习的动力和效率,培养起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对化学的热爱是学生学习好化学学科的内在原因和强大动力,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可以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教授学生良好的学习化学学科的诀窍和理论。
2.2转变思想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所有的老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都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要从学生的化学学习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具体的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要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教师和学生两种教学主体的思维进行碰撞,推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而高中化学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实验和现象以及相关的理论,让学生能够激发出兴趣自己跟随老师的思想探索相应的知识体系。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也不应当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还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2.3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中涉及到了种类繁多的化学实验,这些实验能够将抽象难懂的化学理论通过形象的视觉体验直观的表述给学生。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更加轻松的理解并记忆化学知识现象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老师通过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加以指引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加强其记忆深度。高中化学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结合实验教学,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成果。
结束语:新课改已经在各个学校实施了一定的时间了,同时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通过学生和老师们的反映,新课改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老师和学生都积极投身到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为学生人格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这一些暂时不好的一些问题,只有通过老师们共同的努力和时间的沉淀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 考 文 献
一、用“3510”概括、明确操作要点
“3510魅力课堂”用量化的数据概括深邃的思想,其中的3、5、10分别指向于课堂问题设计的目标性、教师点拨的准确性和练习设计的务实性。核心理念就是“基于学生个体先期独立思考的集智性互动学习”,通过教师的“让学”和“导学”,促进学生的“自学”和“互学”,其真正意义在于让学生将课堂上“接受”“悟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智慧”,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我们认为这才是最根本的有效,才是最具价值的高效。
3个核心问题——设计有价值的核心问题。高效课堂重要的就是围绕课堂目标构建有效的、系统的“问号场”,每节课要围绕课堂教学核心目标,设计课堂提问的话题,将严格控制问题的多少,以提3个左右的问题为宜。避免出现:问题太多,学生害怕;问题过少,学生烦恼。要力求做到问题之间环环相扣,每个问题都能直击要穴,引发学生积极、深刻、有价值地思考。问题的发出要强调两点,一是全程参与性,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围绕问题进行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少于20分钟;二是有效参与性,学生能在3个核心问题的牵引下,精神饱满地投入课堂学习,在聆听中思考,做到“胆子大、声音大、气度大”,在思考中互动,达到“有朝气、有志气、有灵气”。为此,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锤炼自己设计核心问题的专业能力。
5分钟高效引领——给以有价值的精当点拨。教师的使命伟大或许就在于“点化人生”,教师的智慧或许就在于“点石成金”。点得巧妙,课堂有效;点到诀窍,课堂高效。我们既强烈反对教师成为课堂的“话霸”,也坚决反对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打乒乓球式问答运动”。我们倡导学生自主讲解,学生讲解,个体积极主动、表述得体、方式多样;我们追求学生间合作探究,群体积极互动,及时纠错,适时优化,以达到“兵教兵,兵强兵”的目的;学生自主讲解和合作探究的总时间不少于10分钟。我们要求教师倾听学生的讲解和表演,并适时追问、刨根问底,相机点拨,一语中的。教师的引导,要做到语言清晰、精练、幽默、到位。教师的讲解,要做到内容少而精、活而巧、通而透、狠而准。将教师引导和讲解的总时间严格控制在5分钟内。为此,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带上秒表进课堂,不断锤炼自己高效引领的专业能力。
10分钟当堂巩固——进行有价值的及时检测。“应考也应该成为一种素质”,其实任何一种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一定“量”的练习,任何一种学科素养的形成更需要一定“质”的练习。练习的价值可以说直接关乎课堂效果,为此,我们特别重视每节课都要留有10分钟左右的当堂巩固时间。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练习可以是笔头的,也可能是口头的;可以是个体的,也可能是群体的;可以是室内的,也可能是室外的。无论什么课,就练习的内容而言,都要围绕课堂核心目标,精心设计“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发展性”的习题。就练习的实效而言,都要当堂巩固,当堂指导,当堂评价;当天批改,当天订正,当天反馈,基础性练习人人过关,发展性练习60%的人过关,为此,我们还专门设计了学校专用的“当堂检测便笺”。我们努力逐步实现“堂堂清,课课清,学习一生轻松”的高效课堂境界。
二、规范教研范式要求,促进高效课堂的实施
每一个教师都渴望有着良好的教学业绩。华东师大教授周彬认为,教师要想有良好的教学业绩,至少需要三个方面的要素: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投入程度以及教学的工作环境。我们觉得,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三者中最为核心一个要素,可以牵一动三。因此,我们按照“赏识学生,智慧共享”的学校教风要求,抓实校本教研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高效课堂的积极实施。
每日备课组研课——共研每节课落实“3510魅力课堂”要求的四个点。我们在编制教师课表时,就充分考虑到了各个学科备课组每天都留有统一的时间,以便进行每日集体研课(如各语文备课组就是每天下午的第一节课)。在这节研课时间,由一位老师在先期广泛占有资料和深入研读教材、教参、名家课堂设计的基础上,先行发言,再集智研讨,按照“3510魅力课堂”的要求,着力在“四个点”上下足工夫。在每日研课中,既研“重点”,实现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研“难点”,寻求精确突破的最佳策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既研“考点”,将全课(全章节)的知识点一一精细串联,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将知识点“储存”起来,更研“素质点”,将渗透在教材中的学科素养一一精妙解读,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具备将知识点“提取”出来的灵活运用能力。在充分解读“四个点”之后,再集智设计好3个核心问题、落实好5分钟高效引领的内容,设计好10分钟当堂巩固的练习(或检测作业纸)。
单周学科组展课——共研每门学科落实“3510魅力课堂”要求的共性流程。我们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实践的研讨活动。每单周都要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展课活动,主要有四个程序:一是备课组安排一位老师向全校同行展示集体磨课的公开教学活动;二是由同组老师向同行陈述本节课贯彻“3510魅力课堂”的基本想法和落实效果的自我感受;三是由教研组负责课堂技术数据统计的人员进行量化分析,各有侧重。如负责时间统计的老师剖析这节课教师讲解引领的时间是多少秒(带上秒表进课堂),与规定的5分钟相比是否合理有效,当堂巩固的时间与10分钟相比是否充足和合理等;负责问题设计剖析的老师则关注3个问题的提问是否相互关联,击中要害,教师的追问是否必要,是否有效,教师的点拨时机、点拨方法是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是否高效。四是由校内外专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站在宏观的层面,对本门学科贯彻“3510魅力课堂”提炼出更为符合学科特点的共性流程,同时剖析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的方向。
双周同课异构磨课——共研每位教师落实“3510魅力课堂”要求的个性特征。教学是门科学,可以在共同的教育理念和课堂价值追求下,逐步趋于整体上的协调一致,求大同;教学同时又是门艺术,艺术则具有极强的个性色彩,不可简单复制,必须尊重教师的个性特长,存小异。因此,我们每双周分学科组织“同课异构”活动。每个备课组在共同研制相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推选两位同志在同一天分别进入课堂进行教学,课后及时组织本组同志进行研讨,既比照各自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遗憾,更比照教学设想与课堂实际之间的差异。此后,有时还将磨课后的调整方案让第三位教师进入课堂,再行观察,细化思考,既寻求出符合学科特点的“3510魅力课堂”的流程,又寻求符合每位教师个性特长的个性操作要领。
摘要: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预先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与学的活动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课上好,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备课;高效课堂;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241-01
在新课程浪潮的洗礼下,在各种现实情况的要求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每一位老师探索并探讨的问题。经过探讨我校老师一致认为认真扎实的备好课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为此,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成立备课小组,定时开展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为什么要集体备课?怎么备?备什么?
1.为什么备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要做好以上各点,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俗话说“独木难成林”。 单个人的经验,知识和能力只局限于某一方面,思考问题的宽度、广度不够。而集体备课可以弥补个人备课的不足,可以更为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灵活多变地破解难点,从而使一节课的教案实用便捷、富于操作,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可以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教师。集体备课前,每个教师都必须彰显独特的个性魅力,先写出个人教案,最大限度地贡献出个人智慧。通过集体备课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大家群策群力,实现备课组内脑力资源的共享,在交流讨论中弥补个人的不足,在倾听、吸纳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协作和分享,才能够在互动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课堂教学的“含金”量,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怎么备课
如果集体备课没有个体的自主备课打底,集体的交流与讨论,合作与互补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集体备课得以自主备课为基础。以个性化思维凝聚成集体备课,以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个性化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才能把教师的个人智慧与教师团队智慧完美融合,最大限度地挖掘集体备课的潜在力量,把教学整体水平不断推上新台阶。
3.备什么课
在集体备课时,集体备课的内容确定又是有效集体备课的关键。通常我们说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我认为,教师自身也得备。
3.1 备教师,即树立教师终身备课的理念。只有有了“台下十年功”的储备,才会有“台上一分钟”的精彩。教师应该着眼于事业,既打实学科文化底子,也锤炼教学基本功,更追求教学业务的发展。于集体的氛围中,通过思想的沟通,精神的碰撞,文化的交流,知识的互补,坚实教师对事业的追求和向往。
3.2 备学生,重视课前的预习。 有效的预习是许多名师名校成功的诀窍,保证预习的质量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此对预习情况的检查必须到位,可以课前由教师、科代表或小组长抽查,课上检查时以组长检查、组内互查为主,检查时教师必须巡视,掌握情况,不走过场。必要时进行小测验,通过预习作业的检查和检测再次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运用能力使下一步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3.3 备教材,整理把握。无论是备教师还是备学生,我们都可以通过“备教材”的过程获得三位一体式的共同发展。即通过“备教材”过程参与既让教师获得以把握教材能力为主要特点的专业水平的发展,又让教材的呈现、重组、教学设计等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以期获得学生的最大发展。
关键词:提高 课堂 教学 有效性
在我看来,就汉语文教学而言,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汉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简单地说“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正当的方式和手段,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而提高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师们的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让有限的课堂时间变得有效,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对知识就掌握了,尽量避免课后的加班辅导,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那么,怎样使汉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起来呢?
一、重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1.重视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不能只是老师问,学生答,缺少学生学习后生成问题的环节,要有预设和生成结合的准备,让学生有生成问题提出和讨论的空间;同时教师提问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来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适时使用讨论式教学。小组讨论不能只追求热闹场面,这样只能增加课堂教学内耗,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在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时间让个人独立思考。小组的组长要轮换,不能只是几个优秀学生唱独脚戏。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的深度和难度。
3.尝试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使用探究式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提倡探究方式的多元化,要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但不能一味地夸好,而是在既尊重学生的同时,又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有所发现,保护了学生思想成果,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更好地体悟。
二、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汉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汉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三、科学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我们一定要清楚课堂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之间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无论它怎样先进,功能怎样强大,它只能代表一种教学工具被应用到教学之中,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能是教学本身。
教师在设计课件、引用课件上,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遵循"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为达到最佳效果服务"的原则,多方位、多角色地分析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切记只追求形式,处处滥用,造成"喧宾夺主"。
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汉语文老师在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时要重视其有效性,而不能搞形式主义。首先,要提高启发式的效率。 启发式不能只是老师问,学生答,缺少学生学习后生成问题的环节,要有预设和生成结合的准备,让学生有生成问题提出讨论的空间;同时教师提问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来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其次,要关注讨论过程的监控和调整。 小组讨论不能只追求热闹场面,这样只能增加课堂教学内耗,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在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时间让个人独立思考;小组的组长要轮换,不能只是几个优秀学生唱独脚戏;讨论的问题一定是要有思考深度和难度的.同时,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提倡阅读的多元化,要尊重学生有距离,甚至是错误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起到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敢于发现,保护学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获得更好地发现,体悟。
五、运用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有经验的的老师往往十分善于运用评价的手段,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通过评价,学生得到了肯定与鼓励,增强了学习信心,克服了自卑心理,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学会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评价。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轻轻地抚摸等,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当某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生动,教师可以用赞许的目光表示鼓励,或肯定地点点头,拍拍学生的肩膀;当学生精力分散,走了神,教师可用皱眉、沉默、凝视等以提示;当学生自觉性较强,课堂纪律较好时,教师可用亲切的目光主动捕捉学生的视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不要吝啬这小小的举动,它会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六、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关键的是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要从课堂教学语言、体态、板书及个人的特长、品格、修养等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不精彩、不生动,就没有吸引力,这一节课的有效时间就大打折扣。
一、设置悬念与情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寓学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们知道,创设情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且这些方法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以前的教学中,由于数学课堂氛围较为死气沉沉,再加上教师始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讲解相关的教学内容,这导致学生特别不喜欢数学这门课,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厌学的心理.鉴于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设置悬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愿意去探索新的数学知识.
2.寓学于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什么要将悬念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起来呢?究其原因在于悬念教学与情景教学的结合其实是寓学于情,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激情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为此,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设置得当的悬念,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高效的数学课堂.3.学能转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从本质上来讲,悬念教学与情景教学相融合的目的在于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愿意去探索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初中数学教师要有这样一个认识,这一目的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由于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为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悬念教学与情景教学的相融合营造了开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初中数学悬念与情景教学法的融合策略
1.重视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眼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入环节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一个有趣的导入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导入环节,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就会引入本节课要讲解的新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也是低下的.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拟定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标题,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出来,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
我们以“ 一次函数 ”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在导入环节,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情景,如,弹簧的长度、汽车油箱中的余油量出发,便于学生从情境中直接列出相应的代数表达式,在情境中设计了一个填表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x的变化引起y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对这个变化情况的观察,帮助学生获得关于变化规律的猜想,通过对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次函数.
2.相互交流,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从表面上来看,课堂教学本身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对于教师而言,他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是接受老师所讲解的知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看似是僵硬的,其实不然.如果能处理好教师与学生这两者的关系,这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大有裨益.通过将悬念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起来,教师应重视其与学生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始终影响着学生,他们会规范自身的行为.但是在悬念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的背景下,教师如何缩短自身与学生间的距离呢?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并且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等来讲解知识,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愿意与老师沟通,交流自身的想法,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以“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通过买电脑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更需要数学.在探究新知时,运用分组活动,再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汇报,派代表论述理由.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多与学生沟通,拉近自身与学生间的距离.
3.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生的众多能力中,思考能力占据核心地位.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当然,当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提升之后,他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会逐渐减小.通过将悬念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起来,教师要将提升学生的思考力放在第一位,提高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3―0118―01
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来说,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下面,针对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大家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一些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
一、引导学生分析本学科特点
1.思想品德课教材遵循由形象到抽象,由材料事例到事理的一般认知规律。首先,教师应通过新颖的事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吸引学生,然后辅以“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相关链接”等栏目,引导学生分析事例,提出问题,进行启发,让他们自己去探讨解决问题。最后,将课本正文部分总结出上述事例所说明的道理,进行阐释。往往每一段正文的首句、末句或中间一两句会揭示要点道理。把握好课本的这一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2.思想品德课主要解决三类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无论自学哪一课,都可以有意识地从上述三个角度进行尝试性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做自尊自信的人”时,可以尝试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什么是自尊?自信?自尊自信者有何表现”、“自尊与虚荣,自信与自卑,自信与自负有何区别”、“做人为什么既要自尊也要尊重他人?为何说自信是成功之基”、“怎样才能赢得自尊”、“怎样才能使自己更自信”、“如何培养民族自信心”,等等。相信经过锻炼,学生就会逐渐发现学习这门课的诀窍。
3.对课堂教学中讲明的重点问题和理解的要点,要求学生及时地标注到课本上。如,可把问题记到答案的旁边,或划出段落中的关键词句,标上序号①②③等。课堂上的笔记要简练,可要求学生自己能看明白就行,不必面面俱到,完全可以通过课后复习再加以完善。
二、鼓励学生运用“读”的学习方法
“读”在学习方法中是很重要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也是一样的。思想品德课开卷考试的形式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新一轮课改以后,新教材的趣味性更强,教材中蕴含着许多故事、名言、案例等,不再枯燥,可读性增强。但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节题、框题、题目之间的联系。
1.再现、再认知识点。有许多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会出现遗忘的现象,可通过阅读来达到对知识点的再识记。
2.把握知识结构,增强前后联系。通过阅读能够梳理知识,理清层次,构建知识网络,明确知识点的位置。
3.帮助查漏补缺。课本中的知识,老师在授课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通过阅读,可使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
4.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每读一遍,学生的感性认识就会更进一步,越能深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
5.提高思想品德课术语的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学生的语感增强,对某问题就能够用思想品德课术语来解释。
三、试卷讲评采取“互评”法
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引导、启发,课堂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外知识的延展、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的课堂气氛,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锻炼,也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如,我尝试使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来分析试卷,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互相针对对方的错题进行分析讲解或者共同探讨;且每道题的评析都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从而给学生以紧迫感,促使其积极思考、提高效率;在学生“互评”之后,再向全班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态度端正,全员参与,思维积极,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如何借助“语文味”打造更加高效、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卓越课堂呢?对此,我认为可从“情、语、思、余”四字着手:
一、情是最动人的“语文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语文是众多科目中最动情的一门学科。我的学生年代,在语文的世界里,感受到了朱自清《背影》中深沉的父爱,感受到了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们的崇高无私,感受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痛彻心扉的哀痛不舍。至今,老师上课时真情流露的样子历历在目。在课堂改革之风的吹拂下,我荣幸听到了风格不同形式各异的语文课,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些熔铸了真情挚意的动情课堂。
一位叫不出名的女老师在上《合欢树》时那泪眼婆娑的样子,邻校一位年轻男老师上《声声慢》时悲戚低徊地感伤神态,备课组内一位年过五旬的女同事上《祭十二郎文》时的声泪俱下,还有刚出道的年轻小弟在上《人是一颗会思想的芦苇》时的理智深邃,让我深深感动,并因此而感谢生命,让我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可以和古人、历史、自然和社会对话交流。让我们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正是情这一学生与文本、教师、他人、人生、自然的共同点。语文教学,是动情的艺术。
当然动人的“语文味”不只是表现在教师对于文本的动情发挥,也表现在教师对于教学的全情投入。课改之下,教师们逐渐开始反思和完善自己。语文课上,我们看见老师们越来越规范美观的书写、越来越优雅自然的教学气场、越来越精妙科学的教学设计;听到老师们越来越声情并茂的诵读、师生间越来越真诚深入的问题交流。课改的推进,本质上就是老师们对于职业和学生的更多更实在更优质的真情付出。
二、语是最纯正的“语文味”
语文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对绝大部分处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来说,理论界言之凿凿的高论都不过是“有此一说”的边缘话语,“考试指挥棒”才是诸多教师河道上唯一的“航标”。欣慰的是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深入地思考语文的真性:真正的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的味道。
语文老师应该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和文学的神奇力量有异乎寻常的敏感与激情,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而不是一个“教书匠”,更不应是一个教参话语的复制者。
而如今依然存在着诸多不是语文的语文课。在上《奇特的激光》一课时,不少教师会用多媒体展示很多关于激光的精彩图片和相关知识,学生一节课看得分外投入,听得津津有味。一节课下来,我们的语文书被弃之一旁,这还是语文课吗?这是在讲说明文吗?属于语文的东西哪里去了呢?这不应该是科学课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的“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和选修之《中外小说欣赏》纯然已经成为了老师们的“幸福天地”,因为其中好多作品早就拍成了经典性的电影或电视剧,很多教师找到了诀窍,不用讲读,连着自习课,不评析不引导,代之以看电视或电影,学生当然拍手称赞,老师更是乐在其中。看电视和电影能代替了语文课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学生还有必要到我们学校来上语文课呢?谁家没有电视?谁人不会下载?
语文课,没有了语言,没有了文字,如何达成新课改下新课标的要求?失语的语文,味已不纯正。
三、思是最热烈的语文味
思考促进思维,思考形成思想。语文课堂上的“思”不仅只指思考,还有思辨和思想。这有别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语文学科,理应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深度。
《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主任李炳亭曾说:“语文课有没有语文味,要看教师给予学生多大的思维和表达空间。”对此,我很认同。新课改背景下,大家都已经认识到语文的根本任务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教会学生思考,教师就得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爱思考爱钻研的“思考者”。
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丰富学生思维源泉,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博采、提炼,获取系统的知识,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丰富的知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智慧,丰富思想;把握适宜的时机,提出并生成课堂疑问,卓越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浓烈,创造性的思维活跃,教师的智慧可以激活学生的智慧。
每次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时,我和我的学生都会向往于几千年前孔子的课堂。这节课上,没有讲台,没有课本,有的就是相互间的交流。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自由地弹瑟。孔子在这节课里最多的话就是鼓励学生发言的“尔何如?”这一贯穿整节课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对于人生理想、为官治国之道的思考。思想的碰撞就在简单的对话和表情交流中生成了,在这堂课上,我们却看到了孔子最高深的“礼乐治国”的仁之至境。
四、余是最绵长的语文味
从教十年,上了多少节课,已经记不清了,但那些在记忆中鲜活着的课堂,该是充满了“语文味”的吧。至今犹记当年上《我与地坛》,感恩的情愫让我的学生写下了真情动人的感念父母的文字;犹记《边城》之后,我们创作的多篇生动的情诗;犹记《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上,一位学生的即兴作文《民族中学没有什么新闻》……
我以为,一节有语文味的课堂,一个充满语文味的老师,他的授课效果一定不会简单地停留在一节课上,而是在课下乃至学生的生命里都会延伸。当教师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在课后,或者甚至是毕业多年以后,还在向你回味曾经那你讲过的一节或是一些课。而总结这些课堂,它们都具备这些特点:
教学准备充分但不死板,根据课堂灵活改变留有发展空间;教学目标明确但不拘泥,根据学生表现应时而变;教学过程流畅但不彩排,激发学生思维注重思想生成;教学拓展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和校外;教学评价不止是以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为标准,更应以德智体美的综合素养形成为要务。总之,语文应该是活的,不是死的;语文是动的,不是呆的;语文是遗憾的,不是完美的;语文是有余味的,不是单调的。
寿镜吾先生摇头晃脑的醉读,他对教学的真情全情投入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吟读未必是完美的,但是却有吸引人的余味;梁启超先生手舞足蹈的演讲,让学生梁实秋感动之外,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他的演讲未必是完美的,但却是令人陶醉回味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