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1:08: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村治理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村基本状况和发展近况
村地处河畔,位于镇县政府正东偏北,东与市百宝寨交界,南与岗村相连,西与村和村接壤,北与镇村相望。国土面积8.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上积118公顷,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00户935人。
近年来,该村凭仗其优越的地舆环境和区位优势,在村“两委”班子强有力的带动下,坚持依照市场经济规则做事,抓住各类发展时机,组织全村农民应用本村耕地多、土地肥美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食用菌、柑橘栽种等强农富民项目,构成了由大户带动、农民自愿跟进的优越势头。当前,村村级公路曾经基本硬化终了,已建沼气池52座,全村共有柑橘栽种基地500亩,茶园250亩,精养鱼池200亩,食用菌80万袋以上,村民年均纯收入达5600多元。现在,该村通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电脑宽带,挪动、联通收集完成了全掩盖。全村86%的农户看上五颜六色电视,26%的农户完成了电脑上网,56%的村民拥有了手机通信电话,13%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村民生产生活前提遍及提高。
二、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最近,在各级县政府和相关部分协助下,在村“两委”班子的不断努力下,村经济快速发展,然则该村依然存在着一些难题尚未处理。该村人平耕地1.9亩,因为种地水资源不足,大多数耕地以栽种水稻一季为主,耕地资源浪费,外出务工500余人,占该村人口的56%,劳动力流掉,经济发展形式垂垂从种养业改变为外出务工。群众改善生产生活前提的急迫愿望就是兴建水利,经工作组实地调研发现,问题首要显示为以下三方面:
1、水利设备老化,效能大幅减退。村200亩精养鱼池1500米引沟渠始建于2000年,因为年久掉修,损毁严格,严格影响了鱼池引水前提;庄户河、畈两座小型水库久未加固,浇灌引水坚苦并危及局部村民的生命财富安全。
2、水渠损毁严格,排灌才能不足。年暴雨冲袭后,该村原有的浇灌渠淤堵、甚至垮塌,招致该村良田浇灌前提差。并且排水设备不配套,浇灌和排涝降渍才能远不能顺应现代农业和乡村发展的需求,该村另有66%的农户存在安全饮水坚苦,赶上干旱人畜饮水甚至严格不足。
3、服务系统弱化,管护程度较低。当前,该村绝大局部的乡村小型农田水利设备由乡镇和村负责治理。因短少资金和技能人员,服务程度较低,无法对水利设备进行有用治理和维护。
三、加速乡村水利设备建设的对策建议
1、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完善乡村小型水利设备建设规划。借鉴外地经历,对全县乡村小型水利设备进行一次具体普查,坚持档案数据系统。根据全县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由县主管部分牵头,乡镇、村联动,吸纳群众和基层干部意见,依照“统筹统筹、突出重点、分布施行、考究实效”的准则,依托原有水利设备,充分思索现有栽种构造、水利前提、后续管护等问题,结合村居建设、路网结构等,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乡村小型水利设备分区规划,防止建设的自觉性和随意性。
2、完善政策,整合伙金,坚持乡村小型水利不变投入机制。乡村小型农田水利设备具有分明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征,需求县政府大力支持和指导。一是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办法,支持乡村水利事业发展。结合我县实践,深化调研,制订出台增强我县乡村小型农田水利设备建设的政策办法,坚持投入、建管的长效机制。二是将乡村小型农田水利设备维修、管护费用纳入财务预算,每年由财务列分割决。三是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合理添加对乡村小型农田水利设备投入,坚持相对不变的资金投入机制。把乡村和各综合部分的涉农资金按规划合理集中运用,做到“管治一处,受益一处,建设一处,稳固一处”,切实提高乡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治理程度。
根据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评议意见整改如下:
一、坚持与时俱进。
对此,县城总体规划及县城总体规划已于年月由市政府批准实施。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县长为首的县城市规划管理领导小组。确立了具体职责并制定了详细的审批顺序。这大大提高了规划工作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使规划审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两年来,局共审批各类建设工程项目项,计万平方米,严格按规划要求发放“一书两证”并对开工工程进行了放线、验线,使之全部符合乡村规划要求。
二、圆满完成了今年乡村建设目标任务
项目最多,年是县有史以来乡村建设投资最大。任务最重的一年,一年来通过全局上下的不懈努力,较为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总投资万元,今年共完成项目工程项。其中完成了政府街以北及县城局部急需改造的条街巷道路硬化工程,总长度米,投资万元;投资万元完成了建设工程和其它项目工程项;完成了政府东街、街、街地下采暖管网铺设米;完成了街、街、街局部地下污水管网铺设米;完成了条硬化道路路灯装置盏,投资万元;完成了政府东街路口和十字街红绿灯套,投资万元;完成商住楼开发幢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投资多万元完成了街仿古建筑一条街和主要街道楼群霓虹灯亮化工程;投资万元,全面启动了集贸市场,文化广场,停车场和公厕等建设工程;加大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和乡村管理综合执法力度,治理了不规范广告、牌匾、灯箱多块。治理了小商小贩摊点乱摆乱放现象,目前乡村面貌已基本改观。
三、加快了商住楼开发力度与往年相比。全年共完成商住楼开发幢,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四、招商引资工作效果显着我局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先后与宣化利民建筑公司引资1000多万元开发外贸利民小区。开发粮油加工厂住宅小区,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600万元开发检察院旧办公楼5000平方米,目前已全面开工,东关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已与张家口房地产开发公司达成投资协议,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已投入启动资金200万元,目前已全面动工,还有一批意向型项目正在洽谈中。
五、提高供热水平。
县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近年来。城镇人均住宅面积逐步增加,截止目前已有楼群258幢,由供热中心管理的85幢,供热面积达到25.7万平方米。
改善供热质量,加大采暖费收费力度等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今年的供热管理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年初停暖后,便开始对供热锅炉管网、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进行全面检修整改,更换了东龙,南河沿街供热管网1200米,完全解决了供暖死角问题。通过检修整改,今年的供暖质量大幅度提高。2,今年我供热中心重点在供热设施进行技改。供暖前对司炉工进行严格的培训,把供暖时间、温度等方面调整得更科学,更实效。今年供暖温度基本达标。3,组织了专门的收费队伍,实行计酬工资制,有力地调动了收费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其工作效率,截止目前,已回收采暖费共100万元,今年采暖费的收缴工作有望提前完成。
六、高度重视人大、政协提案
桃沟乡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以迎接3月10号现场会为目标,进一步统一认识、强化措施、压实责任,抓好镇区及魏渡口美丽乡村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
(一)美丽乡村各项未完成工作进展情况
桃沟乡是在2017年进行的美丽乡村自主建设,截止到目前工程主体基本完工,如公共服务中心、公厕、广场、沟塘清淤等,现主要任务是挖掘特色文化、完善硬化、亮化、美化等各项主体工程。主要项目有:1.美丽乡村入乡(村)标识牌,因乡标识牌位置未统一,暂未开工。负责人承诺1.30号之前完工。2.美丽乡村魏渡口村西墙头未拆,因所属人均在宁波,联系不便,村长承诺1.22号之前一定解决。3.水塘周围护坡、绿化、人行道,负责人表示护坡的资金未到,无法施工。关于绿化,原始设计图纸上的树已栽好,但因新增绿化,所以未完工。关于人行道,因是新增项目,设计图纸未定,所以未开工。施工方表示准备工作做好后,20天即可完成此项工作。4.空地整平与小栅栏,空地整平涉及到村民口的堆土和宅基地不平问题,因施工单位协调组织不力未完工,其承诺15天左右可完成。小栅栏正在走招标程序,1.22号之前完成招标。5.服务中心广场的停车场、土地硬化、绿化因工程量增加且有变更,图纸未出,无法施工。乡政府正在督促施工方尽快完成。6.大舞台的公厕整体框架已完成,预计一个月后可投入使用。文化墙与背景墙的外饰面正在筹备中,天气允许后即可开工。7.七孔桥变更为三孔桥,负责人正在筹备中,即日即可开工。8.村内改厕,施工方表示22号之前可以完成50户,共160户。9.三清四拆五治理前期工作已经结束,但针对死角死面清理还不彻底,后期会进一步加强治理。10.路牙石已招标完成,因对方一直搁置,若继续拖,我乡打算顺延到第二家投标方。11.污水处理站,基础已经做好,正在埋罐,预计1.30号之前完成。12.道路拓宽工程,工程有所变更且资金未到,乡政府正在积极协助施工方解决,使其尽快开工。13.小果园位置有所变更,且前几日温度较低不适合栽种,温度允许后即可开工。针对以上项目所存在的问题,我乡定会积极协助施工方在要求时限内克服一切困难顺利完成美丽乡村建设。
(二)建成区进展情况
建成区主要包括乡政府大院以及主要街道,现大院内土地已经整平,文化墙主体框架已完工,围墙已盖好。主要街道的门头店正在施工,污水管网建设已基本完工,乱搭乱建乱挂通过前期治理已得到明显改善。污水处理站正在施工,地上一体化设备到后,一周即可完成。公厕暂未开工,因主体变更,施工方组织不力导致落后。
二、相关建议
为了更好的完成建成区与美丽乡村建设,现遇到三处需要我们埇桥区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一是沿302省道有一些无人居住的破旧房屋需要拆除,相关村民要求得到补偿后才能被拆除。二是乡政府向北与302省道接轨的桃花大道需进行2km路面整修。三是桃花大道两侧房屋需进行涂白,面积共24500平方米。,因乡政府能力有限,我建议埇桥区政府能够为我们提供相关帮助。
三、主要针对措施
一是强化监管。在项目建设上落实本乡主体责任、保障部门帮扶责任;在工程监管上落实润邦公司、华骑公司、成都交大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和乡政府等“四方”监管责任,确保建设类项目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
二是多方协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落实”的原则,明确乡政府与相应负责人责任分工,做到各司其责,相互协作,互相监督,合力推进。
关键词:农村环境 现状分析 防治对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以实现小康社会为统领,以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进一步做好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农业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农村环境保护调研,摸清农村环境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进行了对策性思考。
一、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概况
图们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图们江下游,全境东西最长约57公里,南北最宽约37公里,总面积1142.65平方公里。地处长白山余脉低山丘陵区南岗山南北方向纵贯全境。地貌类型分为低山区、丘陵区、河谷平原区。图们市辖区内有4个镇,分别为凉水镇、石岘镇、月晴镇、长安镇。全市总人口12.6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6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农村人均纯收入7017元;农业总产值25914元。
二一一年图们市环境质量基本良好。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主要河流水质状况保持良好,水体污染主要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基本达到其功能区水质要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较好。
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1.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水源保护直接关系到饮用水安全问题,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农村环境整治首要任务。虽然对农村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但是仍然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4、7月份图们市质控中心对乡镇饮用水监测结果看,氨氮等大部分指标都达到标准,但是粪大肠菌群,达不到标准。这主要是由于有的水源地周边有民房,有的毗邻公路,有的管理不善造成的。
2.农村工业污染防治
图们市农村工业企业不多,但这些企业治理设施不完善,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入环境中,对农村环境带来污染。特别是石岘地区工业企业环境污染较严重,重点工业企业延边石岘白麓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处于镇内区域内。该企业所排放的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对石岘镇的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3.1畜禽养殖业
2011年图们市市规模化养殖场共有21家。2011年全市畜禽养殖排放COD总量为1352 吨、氨氮排放量为39 吨。目前我市尚未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农村畜禽养殖大多为分散性,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缺乏。
3.2 农田废弃物污染治理
据调查图们市各种农作物秸秆主要有稻草、麦秸、玉米秆等。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秸秆一部分用来作牲畜饲料,大部分用于烧柴,对农村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2011年图们市农膜使用量为107吨,农膜回收率很低。残留农膜极难降解,降解过程中还溶出有毒物质,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下降。
4.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图们市市农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防,致使溪流、河道、池塘水环境功能下降。大多数镇虽然建有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设施,但是还不能做到统一处置,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个别村存在垃圾乱倒的现象,导致农村生活环境受到污染。
4个镇医院和26个卫生所,所产生的医疗垃圾没有统一处理,以焚烧的方式自行处理,自行处理率100%。
5.生态保护
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我市在农村生态保护工作中大力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图们市市已创建国家级优美乡镇1 个(凉水镇)。
三、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1.主要问题
1.1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能力较弱,虽然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仍然缺乏完善保护措施和符合要求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
1.2农村生活污染问题严峻。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生活垃圾乱倒现象严重,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导致环境污染。
1.3农村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污染。目前,我市尚未规划集中养殖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没有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造成农村环境污染。
1.4乡村工业企业污染呈加重趋势。由于工业企业有从城区向乡村转移的趋向,造成乡村污染呈加重态势。
1.5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1.6使用农膜,造成白色污染。
1.7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2.薄弱环节
2.1农村环境监管极度薄弱。农村环保机构缺失,开展农村环保工作基础条件差,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使农村环保工作和污染防治困难重重。
2.2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农村治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没有治污设施。
2.3法制建设滞后。针对农村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养殖业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四、对策与建议
1.对策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生态保护。
1.1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在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规划方面,做到城乡统筹规划,严格农业建设项目和畜禽养殖项目的审批,设立镇乡环境保护监督所,规范工业企业管理,加大对农村违法排污企业的执法力度。在饮用水划定范围,禁止审批新设排污口的项目。农业基地建设、畜禽养殖发展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1.2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在政策上扶大控小,扶持规模养殖场,控制小规模养殖。加强对各村镇畜禽养殖场(小区)的技术指导,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采取全过程综合治理技术。包括建设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采用干清粪方式收集分辨,污水厌氧处理,沼液经生化处理或多级氧化塘处理后农业利用或达标排放,粪渣和沼渣通过堆肥发酵制取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1.3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建设。
1.4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1.5抓好乡镇工业污染源治理。
2.建议
2.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能力。
2.2加快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和监测体系,提高农村环境保护的保障能力。
关键词:“权力的文化网络”;民族地区;羌藏村落;乡村治理
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7)04-0088-04
基金项目:2016年国家级、四川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权力的文化网络视阈下羌族乡村治理研究"(201610638043);2016年国家级、四川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信任与权益维护方式研究”(201610638038)。
作者简介:张露露(1986-),女,河南南阳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场域,其重要性在民族地区尤为突出。基于对1900-1942年间华北农村的考察,美国学者杜赞奇提出了“权力的文化网络”这一重要概念,为我们探讨当前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他指出,“文化网络由乡村社会中多种组织体系以及塑造权力运作的各种规范构成,它包括在宗族、市场等方面的等级组织或巢状组织类型。”[1]1-2“权力”是指个人、群体和组织通过各种手段以获取他人服从的能力,这些手段包括暴力、强制、说服以及继承原有的权威和法统。[1]前言4“文化”是指扎根于这些组织中、为组织成员所认同的象征和规范。[1]前言5杜赞奇认为,它是由各种集团和组织交织而成的天衣无缝的一个网络。乡村社会中的权力趋向坐落于较为密集的交叉点上,即文化网络中的中心结。任何追求公共目标的个人和集团都必须在这一网络中活动,正是文化网络构成了乡村社会及其政治的参照坐标和活动范围。它不仅沟通了乡村居民与外界的联系,而且成为国家政权深入乡村社会的重要渠道。那么,当前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中是否也存在“权力的文化网络”?它由何构成并发挥着怎样的治理功能?它又存在哪些现实局限性?该如何突破?笔者以四川省阿坝州民族村J村作为考察对象,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回应。
一、J村“文化网络”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1:凝聚着村落的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意识形态。从当前J村村民的状态来看,样本数据显示无(主要是汉族)的占513%,羌族信仰占349%,藏传佛教占72%,伊斯兰教占66%。羌族信奉原始信仰,他们崇敬的神灵大体上可分为4大类30多种,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和图腾崇拜,并以羌族释比、祭天神、神羊(牛)祭山、神牛(羊)还愿、羊图腾、白石崇拜等为具体表现形式。其中,以白石崇拜为表征的多神信仰是羌族原始宗教的显著特征。它源自史诗《羌戈大战》,在迁徙途中羌人的始祖天神以白石化作大雪山,从而摆脱了“魔兵”的追击,使羌人转危为安。到达岷江上游后,又因梦中启示用白石击败了“戈基人”,羌人始得重建家园并兴旺发达,由此这种天神和白石崇拜成为羌人的精神信仰。藏族主要是嫁入本村的藏族媳妇,信仰藏传佛教,定期到邻近的寺庙里拜佛诵经。回族t信奉伊斯兰教,过“开斋节”、做“礼拜”,并举行“生宵节”和“圣纪节”等活动。
村民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成为植根在他们灵魂深处的精神内核。在这种信念体系的支配下,村民形成了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并深刻影响着他们具体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不仅是村民安抚痛苦并调节心理的医治良方,也是产生群体认同的重要驱动力量。它增强了村民之间的信任感和互,减少了矛盾和摩擦,有利于提高村落凝聚力并维护乡村治理的稳定局面。
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动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按照通知要求,现将2021年乡村振兴推进事宜报送如下:
一、加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
通过在基本农田、小型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小流域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方面实施储备一批以工代赈项目,主动顺应疫情防控、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形势、新要求。把组织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实现就近就业作为谋划项目、安排资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实劳务报酬,在下达项目投资计划时,把劳务报酬作为约束指标一并下达,并建议优先吸纳边缘易致贫户、农村低收入群众参与工程建设。严格强化项目监管,明确项目乡镇主体责任和发改部门日常监管责任,实行公告、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二、加强资金申报工作。
积极跟踪国家、省级资金投向,把握当前争取项目的机遇,对口加强与上级发改部门的衔接,紧跟国家相关工作动态,合法合规的为我市项目争取更多国家、省内资金支持,及时组织项目申报,并做好项目收集储备工作,吃透政策,在资金申报时重点关注重大水利工程、水利民生工程、生态与修复保护工程、以工代赈领域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项目。今年,将继续指导和协助水利局和相关单位做好资金申报工作,将资金用于刀刃上,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三、打造项目高效审批。
针对乡村振兴项目,在省市相关文件的基础上,能放则放,能简则简,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对符合相关要求的项目进行容缺受理,压缩审批时限,助力乡村振兴。
一、对用自行配制的蛇药为病人治病性质的剖析
1、中药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材指经产地加工的净药材,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中药饮片是指经由加工炮制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分配或制剂。中成药指由中药材按必然治病准则配方制成、随时可以取用的现成药品,包罗:(1)用中药传统制造办法制造的各类蜜丸、水丸、冲剂、糖浆、膏药等中成药;(2)用现代制药办法制造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3)专作治病的药酒。蛇药从方式上来看,曾经打磨成粉,是随时可以取用的现成药品,是契合中成药的界说的;从本质来看,该蛇药是由二十几味中草药依照必然治病准则配方制成,这个配方准则是农人依据所谓“家传秘方”自行确定的。该蛇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其性质是中成药。依据《药品治理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则,国度对中成药施行同意文号治理,即出产中成药必需经国度同意。依据《药品治理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则,应经同意而没有同意出产的,应按假药论处,所以该蛇药本质是一种假药。该农人的行为组成了配制、发卖假药。
2、从该农人为病人治病的现实来剖析。依据《村庄大夫从业治理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则,村庄大夫经注册获得执业证书后,方可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活力构从事预防、保健和普通医疗效劳。未经注册获得村庄大夫执业证书的,不得执业。不合法行医包罗两个要素,即行医人未经注册获得执业证书;行医人未经村卫生医疗机构聘用从事执业运动。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合法行医的五种景遇的分析,该农人为别人医治蛇病的景遇属于未获得村庄大夫执业证书,从事村庄医疗运动。其行为属于不合法行医。
综上所述,该案一方面是属于配制、发卖假药;另一方面属于不合法行医。总的来说,该案的性质是以自行配制蛇药为伎俩不合法行医。
二、发生此类现实的缘由及风险
1、缘由。一是为蛇所伤的大都为农人,配制蛇药者也多为农人,邻近的身份和相邻的地区关系使为蛇伤的农人对配制蛇药者有一种自然的信赖关系,然后发生了发卖市场和利润可图的空间。二是配制蛇药者大都具有必然的用药经历和行医经历,其配制的蛇药也能够具有必然疗效。三是因为蛇出没的工夫和时节有关,然后使该病具有很强的时节性,农人之间邻近的地区关系使被蛇伤者能实时找到当地救治,具有必然积极意义。四是乡村医疗卫生的前提比拟粗陋,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获得基本处理。
2、风险。实际生涯中,以配制的蛇药给人治病、以配制的中草药给人治病、以配制的药酒给人治病等景象毫不仅仅是单个的,而是具有遍及性。起首应该从维护人的生命平安的角度看法蛇药的风险性。国度制订的药品规范,其配方和功用主治均有科学根据,必需经由严厉的药理、毒理和忌讳、不良反响实验后方可制订。蛇药,是在理论的根底上配制而成。这种没有经由科学定性定量实行的药品,其医治效果能否能发扬到最好结果无法掌握;其治病后果最终如何也无法猜测。所以,蛇药等中草药制剂的存在组成了严峻的药品平安隐患。尤其是在食物、药品平安情势日益严肃的今日,应该惹起人们尤其是监管者高度注重。其次应该从政治的高度来看法蛇药的风险性。农人克己蛇药存在严峻平安隐患,当这种隐患形成伤人、死人等严峻事情时,对社会不变组成极大的要挟,必然水平影响了调和社会的历程。三是应该从树立责任型当局的角度来看法蛇药的风险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增强药品平安监督工作的告诉》([2007]18号)明白了药品平安当地当局负总责和部分各司其职、协作共同的要求。无论蛇药在监管上存在盲点、疑点、难点,蛇药能否属于中成药,然则这种配制而成的蛇药一定属于药品无疑。由于以这种配制蛇药为伎俩不合法行医形成的药害变乱,监管部分是应该承当责任的。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作为监管部分,要预防能够发作的药害事情。
三、增强对蛇药等中草药制剂监管的建议
1、增强组织指导,高度注重蛇药等中草药制剂的平安隐患。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增强药品平安监督工作的告诉([2007]18号)》文件精力,建议当地当局成立以分担指导为组长的“药品平安指导小组”,专门担任药品平安,按期评价和剖析当地区药品平安情况,针对首要问题和单薄环节,研讨接纳响应办法。而蛇药等中草药制剂的监管可以作为指导小组下设做事机构的主要性任务。建议其成员单元由药监部分、卫生部分、工商部分、公安部分构成。药监部分是担任药品平安的常设性机构,药品平安以药监部分为主,担任按期评价和剖析当地区药品平安情况,针对首要问题和单薄环节,研讨接纳响应办法。在管理蛇药等中草药制剂平安问题上,直接担任蛇药摊点的管理。药监部分的优势是推进了乡村药品两网建立,在当地乡镇延聘了协管员和信息员,信息灵通,组织协调便利;药监部分的劣势是,在乡镇没有本人的延长机构,详细法律难以统筹。综合对上述以配制蛇药为伎俩不合法行医性质的剖析,其监视治理部分首要有药监部分、卫生部分;由于该种行为还触及到《营业执照》的治理,所以工商部分也是主管部分。在乡镇,蛇药等中草药制剂平安的综合管理任务,应由当地当局负总责;相关部分各负其责。
一、首要做法
(一)在用地方案上做好文章,有限目标珍重点。
一是积极做好县、乡地盘应用规划修编任务,修编时充沛思索后一个规划期的工业开展用地需求,确保全县地盘应用的继续性、科学性。二是充沛应用上级下达的用地目标,依照“有限目标珍重点,普通项目靠挖潜”的准则,优先用于保证经济社会开展的重点项目。依照年头确定的重点项目,用地目标重点向园区倾斜,向契合国度财产政策、重点招商引资和城市根底设备建立等项目用地倾斜,实在将有限用地目标用在珍重点上。还注重项目包装,使尽能够多的用地项目列入市以上重点项目,以争夺到更多的用地目标。三是树立健全地盘预审、供地立案和供地后监控制度。进一步整合地盘资本,强化建立项目投资强度和用地定额目标治理。
(二)在盘活存量上做足文章,改变观念“增”地盘。
结实树立节省集约用地观,鼎力倡议新型节地舆念,经过接纳腾、退、扩、核等办法,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存量地盘节省集约高效应用。“腾”即经过关停整理企业地盘的从新措置,从新布置新上项目入驻,腾出建立用地;“退”即经过对闲置地盘的摸底清查,依法回收长时间闲置的地盘运用权,退出建立用地;“扩”即经过鼎力推进规范厂房建立,进步地盘应用率,向空间扩出建立用地;“核”即经过把好项目用地预审关,核适用地上积,严把限制类、裁减类项目,核出建立用地。2012年以来,全县共盘活存量地盘1381亩,削减建立占用耕地388亩,确保了40宗企业用地,完成了节省用地和促进经济开展的“双赢”。
(三)在推进集约应用上做活文章,拓展空间要地盘。
一是履行用地“三集中”准则。依照“结构集中、用地集约、财产集聚”的要求,执行工业项目向财产园区集中、郊区农人房屋向社区集中、郊区农业向名优科技园区集中,发扬地盘集聚应用效益。二是加速多层规范厂房建立,“上天入地”拓宽开展空间。鼎力履行“借天然生成地”,倡议厂房“长高”,鼓舞投资建立多层规范厂房。2012年以来,全县共建立多层规范厂房23.5万平方米,个中三层以上规范厂房8.9万平方米。三是积极展开“空心村”整治,加大乡村废旧宅基地复垦力度,以地换地,做到耕地占补均衡。
(四)在综合整治上做大文章,进步强度用地盘。
一是加大以“城中村、城边村和城郊村”为首要内容的“三村”革新任务力度。2012年以来,已先后启动施行拆迁革新项目8个,总投资9.26亿元,可拆出空间665亩。当前,8个重点项目建立已完成拆迁1132户,拆迁房子修建面积2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额5.3亿元,已建成安顿房8.4万平方米,开工面积56万平方米。个中,花城春天、康桥半岛、东方明珠、锦绣花圃、鼓楼市场等项目已悉数完成拆迁,正在严重施工。二是鼎力施行地盘开拓整顿项目,进步地盘应用率。只乐-陶城国度级地盘整顿项目顺畅竣工并经过验收;市投马坊骆家等6个项目于2010年四月份开工建立;县投陈化店东陈等三个地盘整顿项目已竣工并经过验收。还进一步加大项目申报力度。成功申报了两个万万元以上的省投根本农田整治项目,当前两个项目标前期预备任务已完成,正在展开招招标任务。三是做好建立用地增补耕地任务。2010年共增补耕地213.9公顷,完成了9个批次40家用地单元的增补耕地任务,延续十二年完成了耕地占补均衡。
经过一系列实在有用的办法,该县积极争夺一批,落实一批,盘活一批,革新一批,整顿一批,储藏一批,破解了用地瓶颈制约,加强了工业经济开展潜力,为推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开展供应了强有力的资本保证。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全县在用地保证和地盘的可继续应用上,获得了必然的成效。然则,因为多方面要素制约,实践的任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县级用地目标少,缺口较大,在保证项目用地上显得左支右绌,单靠内部挖潜,目标缺口会逐年加大。
2、乡村集体地盘治理亟待增强。因为司法和政策上的不完美,集体建立用地流转坚苦,流转地盘时呈现诸多问题,在处理原地盘运用权人多渠道安顿赔偿上,不敷到位,轻易激发矛盾。
3、耕地后备资本缺乏,耕地占补均衡难度不时加大。
三、下步任务重点
该县在方才完毕的县委经济任务会议上确定,2011年,全县要持续以科学开展为主题,紧紧环绕“四县一城”建立目的,以“招商引资上项目、优化情况促开展、改善民生保不变”为任务主线,鼎力施行“5432”投资促进方案,即施行50个以上的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带动财产集聚区昔时投资打破30亿元、名优花木园区昔时投资打破20亿元。由此估计全县用地总量约在400公顷左右。别的,固然全县经济社会开展情势总体向好,但总的来说,影响经济社会开展的不不变不确定要素依然较多,情势更为复杂,用地保证义务艰难,压力依然很大。
一要持续依照“有限目标珍重点,普通项目靠挖潜”的用地要求,进一步加大存量地盘的查询摸底任务,制定实在可行的办法,最大限制地皮活存量,减小普通项目用地难的情况。
二要出力盘活存量建立用地。对全县城镇规划区内的存量建立用地、闲置地盘及批而未供地盘的权属、数目、用处、闲置工夫等状况进行深化核对,在摸清底数的根底上,深化剖析地盘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严厉节制建立用地增量,添加地盘的入市量和有用应用率。
三要鼎力推进乡村地盘综合整治任务,将结余的用地目标进行易地置换;积极施行城乡建立增减挂钩规划,履行拆旧建新,建立新型的社区式新乡村,处理乡、村企业用地及农人房屋用地,促进社会不变,推进新乡村建立。
四要进一步健全地盘法律机制,加大地盘放哨与监管力度,对一切的违法占地,发现一同、查处一同、震慑一方、教育一片,构成依法依规用地的理念,确保每一个项目用地都有正当的用地审批手续。
四、几点建议
1、建议加大对重点项目标保证力度。对列入中心新增项目和触及民生、根底设备、公益事业、保证性住房等“扩内需、保增进”项目,进行优先保证。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各位委员、各位领导:
为加快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县政协组成调研组深入到我县部分乡村进行了调研视察,并赴吉林省图们市凉水镇、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延吉市安图县万宝镇红旗村(被誉为中国朝鲜族第一村)和我省桓仁、宽甸两个满族自治县部分乡村进行了学习考察。五市县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举措和成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思考,充分论证,精心撰写,形成了调研报告。下面,我代表县政协调研组就扎实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提出几点建议。
一、五市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和作法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受到,五市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明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富有特色,他们的经验和作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明晰思路,强化规划引领
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要求,五市县用科学的规划设计提升实践水平,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让规划引领建设、改造和升级,致力于推进环境、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四平市铁东区明确了“抓点、连线、促面”的工作思路,坚持规划、整治和建设并举,做到组织领导、示范引领、资金投入、帮扶措施、督查指导“五个强化”。桓仁、宽甸两县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桓仁县制定完善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桓仁镇和北甸子乡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大南沟村成为国家级生态村。宽甸县确定了“四美十有”标准,河口村被国家六部委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成为全省乃至东北地区惟一获此殊荣的乡村。
(二)整合资金,注重突出实效
五市县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宽甸县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申报创建活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点定在哪里,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全力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集中优势,重点帮扶。如2013年,帮助青山沟镇整合省市县各类资金770多万元,对散居于山上的45户进行整体搬迁,统一标准,规范建设,依托青山沟景区,悉数办起了农家乐,每户每年住宿和餐饮净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桓仁县“十二五”以来,整合各方资金,累计投资10多亿元,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并对全县103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和新建。四平市铁东区强化资金投入,坚持多渠道筹资,即区上支持一点、单位部门帮扶一点、乡镇挤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有效破解了建设资金难题。
(三)整治环境,改善村容村貌
四平市铁东区全面开展了以“治山、治水、治脏、治乱、治污”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投入大量资金,重点实施了农村环境整治净化工程、高标准村屯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完善环境整治配套设施工程、退耕还林整治工程,成效显著。桓仁县加大农村环境治理投入力度,“十二五”以来,整合各方资金1.9亿元,建成生物质垃圾气化站8处、垃圾堆肥池1650立方米、污水处理设施套,新建畜禽粪便处理中心2处、户用沼气池5132个……达到了既解决环境问题,又解决卫生问题;既解决燃料问题,又解决肥料问题;既解决生产问题,又解决生活问题。宽甸县着力开展了“四场五化六整治”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全面推进“万盏路灯进村屯”、“万座水厕进农户”等工程,使全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依托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五市县各乡村紧紧依托本地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作为中国朝鲜族第一村,延吉市万宝镇红旗村依托毗邻长白山的区位优势,精心打造民俗特色品牌,原汁原味的朝鲜族民族风情。在这里,一幢幢具有民族传统建筑风格的白墙青瓦房整齐地排列在溪水两旁,统一的木栅栏围起一座座农家小院,86户家家院里都是“蔬果飘香绿满园”。该村逐步形成了以朝鲜族特色餐饮、民俗表演、民俗风情体验、家庭度假和农业观光为主的民俗旅游产业体系。2014年共接待游客24万人次,旅游收入1900万元。桓仁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形成了以葡萄、山参、优质米等产业为重点的六大产业基地,培育和发展了10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其中老黑山村成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共发展大榛子种植基地3600多亩,年产大榛子35万公斤,人均收入达2万元。大榛子产业成为老黑山村农户致富的摇钱树,让曾经的全县经济最落后村变成如今的最富村。宽甸县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集观光、游览、采摘于一体的观光农业产业基地,在景区与沿线周边建设了有机蔬菜、山野菜、食用菌、花卉、中药材等示范基地,农旅结合效益明显。如今宽甸农家乐已多达2000家,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带动了百姓致富,也将宽甸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五)创设载体,培育乡村文明
五市县积极引导农民提升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培养农民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民风、村风。万宝镇红旗村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和乡风文明培育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该村认真开展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和“美德在农家”、“不让黄赌毒邪进我家”等活动,形成了“团结友善、明礼诚信、家庭和睦、邻里互助、遵规守法”的良好风尚。桓仁县湾湾川村,以“爱家邦、美家园、传家风、睦家邻”为村训,建设了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广场2处,村民在闲暇时间唱村歌 、跳健身操、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文明和谐的文化生活在村里蔚然成风。宽甸县河口村,在村“十星文明户”的基础上,按照“美丽农家”的标准,评选出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环境整洁、产业致富的美丽农家80多户。用典型的力量感召和激励村民人人讲文明、家家有产业、户户讲和谐、共奔幸福路。
二、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县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屯环境美化、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弘扬乡村文明新风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建和改造了村部、村路、巷道、边沟、院墙、卫生室、农民书屋、文化广场等,更多的农民走上了柏油路、水泥路,住进了漂亮新房,喝上了清洁自来水……二是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各村设置了垃圾箱,配备了保洁员,村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加强,卫生改厕力度加大,农村环卫保洁水平得到提升,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三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结合乡村实际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四是道德文明素质得到提升。认真开展了“四德”主题教育进乡村活动和“道德文明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标兵户”等评选活动,提升了农民道德文明素质,净化了民风、村风。
几年来,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县涌现出了一些生态优良、环境秀美、乡风文明、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如:南口前镇王家堡村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获得省村容村貌综合治理先进村、省环境优美村等多项荣誉称号。南山城镇大北岔村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大孤家镇王小堡村也曾获此称号)、全国法制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红透山镇成为全省宜居示范乡镇。大苏河乡沙河子村成为我省少数民俗村和全市乡村旅游的典范。
成效有目共睹,差距不容忽视,任务依然艰巨。近年来,我县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也应清醒地看到,与五市县等地区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进展不平衡。由于认识高度、工作力度和推进程度的不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县各乡、村之间发展得不平衡,有的差距还比较大。全县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特色鲜明、卫生环境整洁、乡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所占比例还不高。二是缺乏科学规划。一些村规划意识淡薄,缺乏通盘考虑,村庄布局不尽合理;有的村虽有规划也不按规划实施,随意性强,导致规划和建设“两张皮”;有的村规划粗线条,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总之,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在农村并不少见。三是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习惯尚未形成。有些村户垃圾乱丢弃、污水乱排放、杂物乱堆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情形,在一些村户中还相当程度地存在着,污染了农村的环境,制约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四是有的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群众参与度不高,美丽乡村建设进展不快。
三、关于扎实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县14个乡镇,188个行政村,无论是从地域面积、人口规模来看,还是从生态资源、发展现状来看,广大农村都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和短板。美丽乡村建设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成果的集中展示,有利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加快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为此,需要全县上下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后代的民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明确重点,扎实推进,切实把美丽乡村建设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要像宽甸等县市那样,研究制定针对性更强、更实的实施方案、管理体系、职责分工和考核机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并在资金、政策、项目上给予倾斜,在全县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和互促共进的良好氛围。
一是建立“三级联动”管理机制。要建立以乡镇为责任主体、村屯为实施主体、县相关部门为考核主体的“三级联动”管理机制,加强领导,明确目标,有序推进,认真考评,形成县、乡、村三级共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人。美丽乡村建设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乡村两级班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多的职责。要大力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切实抓好以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为核心的乡村两级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乡村两级班子考核体系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工作导向和激励机制。实践证明,美丽乡村建设亟需一大批有责任意识、创业激情、开拓精神、务实作风的乡村干部来带领。这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发展的关键所在,群众的强烈企盼。
三是建立有效投入机制。要建立多方筹资的投入机制。整合各类资金特别是涉农项目资金,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财政、城建、交通、农林水、环保、移民、扶贫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和省市县帮扶部门、帮扶单位的作用,做到资金项目集中投放、高效使用,力求打造更多的示范乡镇、示范村庄,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出台“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四是倾力守护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是乡村最宝贵的资源,是我县最厚重的家底。作为生态资源的承载主体,各乡村要始终不渝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乡村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要依托丰富的自然禀赋,坚持生态富民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使自然生态与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绝不能因为短视行为而牺牲乡村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好生态这一最大优势,努力将我县乡村打造成为山清水秀的生态走廊和宜居宜游的美好家园。
(二)坚持科学规划,注重因地制宜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程。要坚持科学规划和因地制宜相统一,把乡村科学规划与环境卫生整治、农民素质提升结合起来,与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乡村特色和品牌。
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原则。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施工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各乡村要结合地理区位、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编制本乡本村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做到同全县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同产业布局规划相协调,同精神文明建设相呼应,让规划更具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典型村的示范引领
作用,优先抓好城郊村、 公路沿线村、乡镇政府驻地村、重点景区村建设工作,做到突出重点、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以点促面、有序推进,努力打造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兴旺、民风淳厚的示范村、特色村,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民风正的有机统一。
三要坚持因地制宜方针。要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主动作为、群众满意”的原则,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合理化布局,实施差异化指导,突出个性化塑造。坚决摒弃“一个模子”、“ 千村一面”的现象,始终保持乡土特色和田园本色,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乡村独特魅力,彰显自然、恬静、绿色、清新的乡村之美。让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小桥流水、田园农家、鸟语蛙鸣、院墙屋瓦、淳朴民风、满乡文化……这些具有鲜明的生态元素和乡土气息的生活印记,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努力打造我县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
(三)加强环境整治,形成长效机制
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要坚持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在“美”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求突破。
一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涵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无害化处理等众多领域,需要多部门协调作战。要全面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化肥农药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重点工作。通过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环境整治,达到道路硬化、村屯绿化、卫生净化、街路亮化、环境美化,远离脏、乱、差。让干净整洁的村落、蔬果飘香的庭院、绿意盎然的花木、平坦通畅的道路、清澈见底的河流……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景观。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让农村设施多起来、农村环境好起来、农村面貌靓起来,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二是健全机制,确保实效。要健全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明确工作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加大监管力度。要从最基础的垃圾污水处理、村屯美化、河沟清理、卫生改厕等方面入手进行环境整治。制定环境卫生管理长效保洁责任制,做到卫生环境有人管,管得了、管得好,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确保整治效果不反弹、可持久。
(四)立足生态优势,壮大特色产业
没有特色产业作支撑,农民就难以增收致富,美丽乡村建设也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应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旅游、生态深度融合,以特色产业支撑为重点,形成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并进的良好态势。
一要围绕资源优势狠抓生产基地培育。各乡村要结合本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紧紧围绕特色农业狠抓生产基地培育。特别是要以大伙房水源保护治理规划实施为契机,搞好水源保护区产地认证、产品标识和区域保护工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依照标准规范生产,积极运作打造品牌。鼓励和支持农户积极发展中药材、食用菌、优质米、山野菜、花卉等有机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让好的多起来,形成规模;多的好起来,形成特色;特色火起来,形成效益。使我们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特色产品走向城市、走进商场、走上餐桌,不断提升清原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我县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
二要围绕生产基地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实践充分证明,建好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占领一方市场,带动一批农户,致富一地百姓。要紧紧围绕资源优势下大气力重点抓好具有区域特色的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对外联大靠强等方式新建和改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牵动能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组织农户实行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与农民形成联系紧密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就地增值,大力提高特色农业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农民增收步伐。要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鼓励农民以租赁、转让、入股等多种方式合理流转土地所有权,从而使土地能够向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集中,实现土地的集约经营,促进土地增值和农民增收。
三要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要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镇(乡)村发展乡村游、生态游,真正将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农业、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相融合。积极打造融农家乐、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生态景观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使自然之美与发展之美相得益彰,田园之美与生态之美相映成辉,努力打造更多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旅游示范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就业增收。让乡村旅游成为我县旅游的亮点,使之既有看点,又有卖点。
(五)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新风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物的硬件”建设,也需要“人的软
件”建设。只有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才能实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深度融合,使美丽乡村既体现发展之美,也释放文明之美。
一是提升农民文明素质。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教育广大农民增强环境保护和卫生保洁意识。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以往乱扔乱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不良行为习惯,保持村屯庭院干净整洁,使美丽乡村建设更具文明内涵、更有文化底蕴。让农村既有美景,又有美德。
二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四德”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有效载体,组织开展美丽乡村、文明村、美丽农家、卫生模范户、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引导大家崇德向善、守望相助、明礼诚信、遵纪守法、敬老爱幼、创业致富,形成风醇物厚、健康向上的民风、村风。倡导新风尚、弘扬正能量。要继续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惠农农政策相继推出,广大农民朋友拍手称快,但是对于乡村两级的债务问题,已成烫手山芋,这不仅使政府背上了沉重包袱,而且有损政府形象,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障碍,引发出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因此,解决乡村债务问题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乡村债务 化解 问题 建议
临沭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鲁苏交界处,因濒临沭河而得名。临沭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作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重点区域。全县辖8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产业区和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00个行政村居,63万人口,总面积1010平方公里。近期,按照山东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结合全省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核实工作,抽调人员组成乡村负债工作组,对化解乡村债务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9年底,我县乡镇负债总额高达4260万元,平均每个乡镇430万元。全县10个乡镇无一例外都有债务,负债最多的大兴镇达到1060万元,负债最少的郑山镇也有80万元。 我县村级债务总额为4250万元,平均每个村14万元,负债面达到83%。其中债务最多89万元。全县负债50万元以上的有44个村,占村数的14.67%,负债在20万元以上的全县有117个村,占村数的39%。
二、乡村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
乡村债务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仓促上项目,导致乡村负债累累。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各级政府通过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建设、荒山绿化等形式,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这部分资金大多要求地方进行配套,加上资金直接落实到了农户,一般很难回收;为乡村两级为壮大集体经济,上项目、贷资金、办企业、搞开发,没有科学规划论证,往往违背了市场运行法则,加之管理不善,最终亏损倒闭,致使乡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二)兴办公益性事业加重了乡村负债。由于乡村经济底子薄,缺乏为民办实事能力,农村公益事业落后。“十五”计划前后,在以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气候下,各种公益建设如教育“普九”、改水改厕、电话有线电视“村村通”、乡村道路“村村通”工程等,名目繁多,一些乡村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和对口扶贫单位资金,兴办了一批公益事业,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但由于上级拨款有限,主要靠乡村自筹资金,不得不举债搞建设。
(三)维持正常运转,不得不借债。各项达标、升级、检查、考核、培训、接待、报刊征订、新农保、新农合一样也不能少,还有学校危房改造、农村人蓄吃水、动物防疫等公益支出;同时,为完成税收和上交任务,也不得不借钱垫付。综合起来,资金缺口很大,为了撑门户、保运转,乡村不得不举债或欠账。
(四)农村合作基金会运作失败,最后由乡镇政府“买单”。当时的农村基金会为当地“三农”发展做了一定的贡献,涉及千家万户的入股资金,入不敷出,不能运转。后来 为了维稳也罢,维护农民权益也罢,基本由乡镇筹资兑付,又形成了一大笔债务。
三、我县化解乡村债务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通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严肃纪律,有效地促进了乡村债务的防范和化解工作。从调查汇总的情况看,我县乡村两级2010年至2011年没有发生新增债务,并通过各种途径化解原有债务1360万元。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化债管理机制。一是各乡镇制定了工作方案,实行综合治理,确保乡村债务化解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明确责任。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乡镇政府债务管理,农经部门负责村级组织债务管理,审计、人事、组织、监察、金融、税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将化解债务工作列入各乡镇和乡镇财政所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内容,凡当年新增债务的,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建立制度。明确规定乡镇举债必须经县财政局审批,并且必须当年归还。四是严肃纪律。县政府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问题的通知》([2005]39号),对违反规定形成新债的,一经查实,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追究当事人的党纪、政纪、司法责任。
(二)改革乡村财务的管理方式。我县从2009年始,对全县10个乡镇加大了消化债务考核,对全县300个村实行了“村账乡代管”改革。乡镇所有的收入支出都纳入县财政监管,村级所有收入支出都纳入乡镇财务管理,从根本上规范了乡村两级收支行为,有效的控制了违规开支、铺张浪费现象,保障了重点支出需要,节约了部分资金用于偿还债务。
(三)加大对乡村支持力度。近年来,我县坚持可用财力保障向基层倾斜。仅2009年向乡镇支出就增加1230万元,减轻了乡镇负担。同时,为保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对全县村干部工资实行财政统发,每村每年安排10000—15000元的办公经费。乡镇村两级的基本运转经费得到了保证,达到了遏制债务增长的目的。另外,积极推行乡镇机构改革,通过分流人员、撤并事业机构,每年减少财政支出860万元。也较好地减轻了乡村负担,促进了乡村债务化解工作。
(四)积极组织债务清偿。首先认真清理核实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按照“一次性清理锁定、逐年分类处置”原则,聘请中介机构逐村、逐笔进行认真确认,对所有需要偿还债务都必须经过严格核实和确认。全县村级自查、镇街审核、县级确认阶段工作已全部完成。经确认符合范围条件的债务466笔,债务金额760万元,占统计任务的22%,其中:基层政权组织建设35笔,债务金额130万元,占统计任务的4%;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38笔,债务金额566万元,占统计任务的16%;乡村垫交税收93笔,债务金额64万元,占统计任务的2%。其次是下达目标任务。按照乡村债务总额多少,每年向乡镇下达化债指标,列入目标考核内容;三是为积极筹措偿债资金。回收债权和盘活处置资产的资金全部用于化解债务。四是组织清收债权。我县各级清收债权每年不少于一次,对欠债少且有偿还能力的,必须当年归还。对欠债较大一次偿还有困难的,作出还款计划,分期偿还。经统计,2009年乡村两级清收债权650万元用于化解债务。
四、建议
化解乡村债务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乡村债务的化解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大,必须按照国务院“制止新债、摸清底子、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部署进行。
(一)严肃纪律,从源头上遏制新增债务。积极推行乡镇机构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严格控制人员编制,节减乡镇财政支出。全面规范乡村财务管理,严格举债审批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
本文作者:乔军辉 赵宏亮 单位:宝鸡市冯家山水库管理局
加强水源保护宣传教育
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法制宣传月”等活动,经常组织职工和执法管理人员,深入库区及周边,采取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悬挂横幅等形式,进行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宣传,增强了库区乡村组织、人民群众、来水库参观游客保护水源的意识。狠抓水源污染防治认真执行《宝鸡市冯家山水库水源保护管理办法》,严格禁止在水库开展网箱养鱼项目,防止投喂饵料造成水质污染;严格禁止在水库库区修建娱乐设施和开展水上游乐活动,防止造成人为水质污染;严格查禁向水库倒渣弃土、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污染水质问题;严格保护水库生态鱼类,靠鱼类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藻类,控制有害生物繁衍,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发展。开展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积极实施了库区水保生态治理工程,治理库区水土流失12km2,新建苗圃35亩,育苗7.5万株,建设生态园154亩,完成库区植树85万株,造林5556亩;更新改造库区重要工程设施,加固堤岸,绿化美化库区环境;实施库区和城市供水引水明渠隔离网工程,设立保护、警示标志牌等,使库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加大水源保护执法力度针对水库水域辽阔,库区地形、社情复杂,偷盗、破坏水利设施、林业和渔业资源的行为及涉水案件多发等情况,管理单位充分发挥水政、渔政执法组织机构作用,加大依法查处破坏水质案件力度,有效保护了水源地安全。实施水质有效监控水库管理专业人员坚持每月1日、11日、21日三次定时定点在距引水口上游1km的断面采集水样,及时送达专业检测部门进行水质化验,定期向有关部门报告检测结果;同时发挥水库枢纽安全监测、图像监控、自动测报等自动化管理系统作用,对水库水质实施有效监控。多年检测结果显示水库水质良好,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各项检测指标稳定在地表Ⅱ类水质标准以上。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流域内绿化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特别是每年汛期洪水含沙量增加,杂质和杂物增多,对水质影响很大。库区一些建设项目存在污染隐患。如穿越水源地的宝中铁路、宝平高速公路、千阳千湖湿地公园等工程没有必要的防污措施,直接威胁水库水质安全。流域内的污水处理重点设施,因资金不足等问题,运行难以维系。在治理水库炸鱼、排污等违法事件和库区水保、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由于库区各县和水库专管机构在土地权属、治理理念、利益和工作上的矛盾,缺乏有关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体制和机制。水库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目前仍留居有陈仓区和千阳、凤翔县7个乡镇、26个村、81个村民小组近20000人,人畜活动给库区封闭管理和水源保护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几点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冯家山水库的水质和水量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宝鸡市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按照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要建立水功能限制纳污红线,整治饮用水一级保护区污水排放总量控制方案,推进实施排污许可有偿使用机制,全面改善水环境生态治理”的要求和满足大城市百万人口用水需求目标,对加强冯家山水库水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充分认识库区生态环境重要性,增强水源保护的自觉性各级政府、广大人民群众要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对水源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自觉落实省政府《关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及验收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和《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同时建议市政府修改完善1996年颁布的《宝鸡市冯家山水库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增加对破坏水源地生态环境、污染水源事件和行为等的行政处罚的相关内容。治理流域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冯家山水库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库水质的有效途径。
建议尽快成立宝鸡市千河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机构,积极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大库区综合治理工作力度,通过农业、林业、环保、水保等部门的支持,整合有关项目和国家投资,向流域和库区综合治理倾斜,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建设、水污染防治等项目建设;同时,重点在库区滩涂、正常水位至塌岸线高程区域及塌岸区以上荒山荒坡分区分类栽植水保林草,控制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库岸垮塌,减少入库泥沙和杂物。发展水库流域环保产业,减少水体污染目前,水源保护区的主要污染源是流域内农业生产产生的面源污染、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点源污染。因此,建议在水源一级保护区周边建设50m~100m宽的环库绿化隔离带,拦截径流带入水体的各种杂物,阻止人畜靠近水体。鼓励和支持流域内特别是保护区农业生产者降低化肥、农药等施用量,通过政府扶持建设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和种养业基地;大力推广保护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实施厕改和沼气池建设工程;加强流域内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旅游餐饮服务、医疗卫生、矿产和化工、建材行业等重点污染源防治工作,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减少污染源,保护水库水质安全。严格库区建设项目许可制度,加强水源地环境整治开展冯家山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标桩亮界工作,设置水源地保护标志、警示牌;将一级保护区内居民逐步搬迁,有效杜绝和减少人为活动造成污染。严把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建设项目审批关,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坚决取缔千阳县在水库库区建设的湿地公园游乐项目。同时将城市供水头部3km引水明渠改造工程纳入宝鸡市重点项目计划,尽快实施暗管引水方案。组建监测和执法机构,强化水源地保护管理建议成立冯家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协调机构,实行统一监管,制定水污染处置应急预案,建立水质污染预警制度。组建冯家山水库水质监测站和库区执法大队(或水利公安分局),提升水库水质监测水平和能力,强化水源地保护管理,及时有效处置水源污染事件。
结语
冯家山水库目前水质指标虽然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但仍存在流域绿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库区建设项目防污措施不完善,流域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资金不足,库区治理污染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和保护区居民生产生活影响等问题。建议修改完善水库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实施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严格建设项目许可,加强库区环境整治,强化水质监测和水源地执法管理等工作,全面改善冯家山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p#分页标题#e#
关于创建省级卫生乡村的工作汇报
xxx村位于涉县西北部,xxx镇北部,距县城和50公里,距xxx镇政府25公里,东临武安朝阳沟景区,西临左权将军牺牲地十字岭景区,北临翡翠青塔湖景区,群山环绕,气候宜人;村两委干部5人,共有3个村民小组、108户298人,党员14人,土地总面积1万余亩,其中耕地354亩,人均耕地1.1亩,354亩土地全部流转,种植大枣,李子树,苹果树30亩。村内主街道2条、3000米。种植核桃树100亩,果树45亩,连翘500亩;村内有庄子岭八路军老母亲李财清故居、红叶大峡谷、盘龙广场等红色文化景观。
近年来,我村始终以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的美丽乡村,2017年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同时被评为县级党建国防教育示范村。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把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列入镇政府目标管理,而我村把创建省级卫生乡村列为重点工作来抓,建立健全了爱国卫生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爱国卫生工作制度,坚持按照“村级组织、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群众监督”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紧扣省级卫生乡村的创建标准,以“绿、亮、净、美、畅”五大形象工程为重点,以进一步完善基础卫生设施、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以广泛深入开展居民卫生素质教育为引导,开展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创建省级卫生乡村活动,我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健康教育、绿化美化、环境保护、除害防病、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等项的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卫生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统一思想,达成争创省级卫生乡村的广泛共识
为了争创省级卫生乡村,加快推进我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村通过两委干部会提出了争创“省级卫生乡村”,召开了群众代表会,对创建工作作了详细安排,要求全村群众要把思想认识和行动尽快统一到争创省级卫生乡村的工作上来,达成争创省级卫生乡村的共识,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健全组织,完善齐抓共管的创卫工作机制
1、建立创卫领导组织机构。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为组长,的“xxx镇后xxx村创建省级卫生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将辖区进行划分,小组成员分别与各户签订了《xxx村爱国卫生责任书》,细化了工作内容,确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建立创卫工作目标管理。村领导小组对照省级卫生乡村的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xxx镇xxx村村创建省级卫生乡村工作实施方案》,把创卫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户,并签订了创卫工作责任书。
3、建立创卫工作监督催办机制。成立创卫工作监督小组,实行天天检查、周周评比,评出的结果及时予以公布。随时接受群众对创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创卫工作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中得到落实。
三、紧扣标准,努力推进各项创卫指标的圆满实现
创建省级卫生乡村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为保证创卫指标的达标落实,我们紧扣省级卫生乡村的标准,扎扎实实搞创建,认认真真抓落实,强力推进了各项创卫指标的基本实现。
1、乡村面貌得到改观。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有效措施,对环境卫生进行了综合整治。一是强力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化管理,定时定点倾倒,做到日产日清,主要街道、居住区垃圾的清运率达100%;二是加强对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扔杂物的监管和执罚力度,有效的遏制了脏乱差现象,居民实现了垃圾分类,普及率100%;三是加强对绿化带、花坛、街道树木的整修管理;四是加强对主街道和居民生活区乱贴乱画等“牛皮癣”的综合清理。经常开展跟踪监督活动,发现一处,消除一处,有效的制止了这一项顽疾的死灰复燃。
2、食品卫生明显改善。我们邀请县卫生监督中心的工作人员到我村对超市商店进行综合整治。按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要求,做到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除四害工作基本达标。在县爱卫办和镇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始终坚持每年3月、10月两次大面积灭鼠除害,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灭蚊、灭蝇、灭蟑活动。组织专业消杀队伍,对全村垃圾池实行一周一消杀,有效地防止了蚊蝇蟑螂的危害。使除四害工作在经常性开展与群众性集中活动相结合的有效措施中实现扎实开展,有效控制了“四害”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