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设项目基本建设流程

建设项目基本建设流程

时间:2023-05-16 11:09: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设项目基本建设流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设项目基本建设流程

第1篇

【关键词】 计划控制 制度建设 项目评价

1. 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及规定的变革回顾

1.1国家基本建设管理制度的变革

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久高速的发展,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因素是不言而喻的,各个地方政府纷纷抓住政策机遇,上马大型建设项目,在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这也暴露出了投资总量偏大、结构失衡、预算超支等诸多问题。中央政府早就看到了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中的这种弊病,为了改变这种不正常的势头增长,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银行总行早在1984年就作出了《关于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拨款改为贷款的暂行规定》,把由国家预算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归还本利的资金来源必须从企业新增的利润中支付。财政部后来又陆续出台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财基字[1998]4号)、《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3]724号)等文件。2006年,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安监局等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规定,这些管理制度或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一部分高耗能、高污染、重复项目建设投入。更重要的结果是,使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有了不少进步,建设单位的投资成本控制意识得到了逐步增强。

1.2兖矿集团公司基本建设管理规定的发展

2003年左右,正是兖矿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对外扩张的重要时期,在财政部出台《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之后,兖矿集团顺势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战略的《兖矿集团公司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办法》和《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为兖矿集团众多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兖矿集团核算办法在财政部规定的原则下,内容更加细致,操作性更加强,对基层建设单位财务核算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引导性。经过几年的实践验证和内容补充,在2007年组织编写了《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办法讲座》,为集团公司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进一步描画了一套标准的“路线图”。2009年再次对《讲座》进行了修订,除了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内容进行重点优化外,还对近几年国家法规进行了重新梳理,部分章节进行了重新编写,形成了新的《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应用指南》,成为兖矿集团公司当前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最新的工作规范。该指南既是工作规范也是一部财务操作手册,实用性很强,涵盖了所有建设管理流程和比较全面会计核算具体规定,表文并茂,实例突出,对广大基建财务人员起到了积极的规范作用,特别是对与初次涉及基本建设核算的财务人员帮助更大,可以较快的熟悉基建相关管理规定与核算方法。指南下发后,兖矿集团所属各个建设单位的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基本建设财务决算考核中,各建设单位绩效考核分值普遍提高,23家建设单位中,综合得分80分以上的建设单位22家,占全部单位的96%,比2008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

2. 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特点

以兖矿集团为例,兖矿集团在多年的建设管理中,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兖矿特色的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特点。首先从业务归口管理上进行了细化,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财务管理进行了区分,并在管理组织结构上,把兖矿集团财务部的管理职能细化为为生产财务部与基建财务部两个并行部门,分别管理集团下属生产和基建单位,确保了在业务管理上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其次,更加提高了对可行性研究、初步概算、投资计划及预算执行的控制力度,明确了集团公司计划部门、基建管理部门、机电管理部门、物资管理等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监管职责和具体工作流程,所有建设项目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由建设单位、专业化公司、集团公司三级多部门审批,网上划转,通过资金管控实现了对投资过程的控制。第三是更加注重了项目后评价制度的建设,突出了集团审计部门对项目建设过程及成果的审查与评价作用,实现了项目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够迅速反馈和及时纠正。除了上述具有兖矿集团公司特色化管理特点外,本人认为建设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还要突出以下几个重要作用或特点:

2.1“关口”前移,控制好项目论证关

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是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工作,对项目成败及投入的收益将产生直接、巨大的影响。可行性论证必须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反对假、大、空和哗众取宠。每个建设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到建成投入使用,国家和建设单位要投入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然而很多项目建成后的使用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成为了一堆垃圾、变成企业的包袱。究其原因,多是项目可行性论证误导了项目决策。因此,负责任的项目论证,必须对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环境、政策等方面的条件和情况做详尽、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对各种可能的建设方案、技术与工程方案进行充分的比较论证,应以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视角对项目完成后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充分预测和评价,把财务控制关口前移,让财务部门积极参与论证过程,共同把好项目的论证关。否则,依据一个错误的论证结果做出的必定是一个错误的项目决策,即使再加强建设过程控制也是无效的。

2.2超前预控,“计划性”色彩很浓厚

基本建设年度投资计划是基本建设管理实施阶段的重要工作。它是根据初步设计概算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编制的,是基本建设活动实施计划控制和财务管理控制的第一道关口,因此有“计划上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计划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的说法。经批准的计划,是签订合同、设备订货和建设项目管理的依据。计划指标以最末级单位工程为单位,设立类似会计科目的编码,形成年度计划大表,建设单位应当配备独立的计划人员,按月统计实际完成情况,对比分析计划进度与控制情况,按月形成计划统计报表,上报归口管理部门。财务会计核算则要综合考虑计划规定与相关会计政策规定,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科目,准确反应各类投资的列报情况,动态对比实际列报与计划指标的差异,发现计划外、超计划的工程立即予以制止或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从 而做到超前预控,维护计划的严肃性。一个准确的计划编制,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了项目最终投资的完成数,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计划的执行过程,因此,整个项目管理与核算过程,“计划性”色彩十分浓厚。

2.3建章立制,制度建设贯穿始终

建设项目管理是一个由多种专业机构组成的管理系统,各种专业管理各有侧重,相互联系,前后贯穿,浑然一体,一个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结束,始终是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和共同控制的一个管理过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是其中一个重要管理环节,必须遵循项目建设程序为基本原则。因此,基本建设程序必须进行固化和优化,要形成规章制度,制度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本着实用、管用、好用、可用原则,贴近实际,优化流程,把制度建设和优化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制定制度是对建设项目管理流程的固化,清晰的工作流程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总抓手,按制度办,按流程走,责任明确,目标清晰,利于解决过程中的问题,最终实现项目管理的过程控制。会计核算反应的就是流程的结果,反过来,会计核算结果与计划的对比就是对流程环节考核的依据。因此,制度建设是杜绝“三超”现象,“三边”工程,实现建设项目财务核算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重要保障。

2.4项目评价,不只停留在事后上

一般情况下,建设项目结束后,项目主管部门还要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列出的有关指标,结合工程竣工后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作出评价,指出项目在论证、规划设计、概算、工期、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综合评价,即项目后评价。实际管理中,这种评价一般已经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各个建设项目在每年进行财务决算之际,建设主管部门都要对基本建设财务核算年度报告进行全面的审查和审计,审计过程和审计结论就是对当年度项目建设管理的一个综合性评价。因此,项目评价工作的时点,实际上已不只是在项目结束以后了,建设主管部门还可以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建设项目中期检查”,建立审查问题整改落实跟踪机制,实现“全程审计、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评价目标,以强化提升建设项目整体管理水平,维护建设项目高效、健康、有序推进。

结束语

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多年以来,无数学者对此也有看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论述,不同建设单位采用的核算方法、管理方法不尽相同,差异较大。国家有关部委虽然出台了多部规章制定,但规范的都是“大方向”的问题,对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细节上还是比较粗放。各个建设单位财务核算特点的不统一,有可能会造成国家统计口径数据的不准确,甚至出现税费缴纳标准上的不一致。因此,行业内渐渐出现了希望国家统一基本建设核算的呼声。兖矿集团在多年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已经汇结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逐步的完善,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建设项目财务规范》,预计工作规范落成后,将是我国企业界首个针对建设项目管理,形成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创新型探索文件。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兖矿集团公司《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应用指南》.

[2] 汤冬秀《浅析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核算的几个关键环节》2005.

[3] 赵丽黎《浅谈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与预算控制》2000.

第2篇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辖区内主要以财政性资金、政府专项资金(基金)、政府统一借贷资金等投资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基本建设项目。

第二条审计局(以下简称审计局)是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监督部门。基本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实行监督审定制度,审计局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建设单位、财政部门依据审计结果结付工程款。

第二章结算送审程序

第三条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完成竣工结算编制工作,并向建设单位递交完整的结算资料。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的,可认为其期限为60天。

第四条建设单位收到施工单位的结算资料后应进行核实、审查,对结算资料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的,应督促施工单位补充完善。施工单位经建设单位催促后14天内仍未提供完整资料或没有明确答复的,建设单位即可根据已有资料进行审查,责任由施工单位自负。

第五条建设单位审查结束后填写《基本建设项目竣工结算送审联系单》,对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并将完整的建设项目竣工结算资料送交规划建设局(以下简称规划建设局)。

第六条未列入年度计划的基本建设项目,应由建设单位按规定办理相关报批手续。

对于送审金额超预算10%且绝对额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设单位应说明情况并办理相关手续,由规划建设局予以认可。

第七条规划建设局应对辖区内所有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结算进行初审,并签署初审意见,初审结果由规划建设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三方签字确认。

第八条规划建设局在初审结束后,应签署初审意见书。15天内将基本建设项目竣工结算资料送交审计局。审计局对规划建设局送审资料进行清点、核对后,由交接双方经办人签字,并注明交接日期。

第九条对个别因特殊情况而不完全具备送审条件的项目,需由施工单位出具书面情况说明,经建设单位确认,规划建设局同意后方可送审。

第三章结算资料要求

第十条工程竣工结算送审资料应完整准确、图形清晰、字迹工整,有利于长久保存。

第十一条基本建设项目竣工结算送审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招标文件、招标图纸、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等;

2、施工合同、材料设备采购等合同及与项目有关的协议、纪要等;

3、设计变更、隐蔽工程单、施工现场签证;

4、工程竣工验收证明;

5、工程竣工图纸(含设计变更);

6、工程造价结算书、工程量计算书及相应的电子版文档;

7、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取费证书(或计价手册);

8、其他影响工程造价的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送审的竣工结算书应由施工单位具有造价编审或执业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制完成。竣工结算书封面要有工程名称、编制日期、工程结算总造价、编制人签字、编制人资格印章、单位公章。

第十三条资料送审后,未经审计局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送审金额或送审内容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现场签证应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方签字,跟踪审计项目还应由跟踪审计人员签字,才能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签证应提供原件,如为复印件应加盖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公章。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本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及委托监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严格现场签证行为。

第四章结算审计内容

第十五条基本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合同、协议是否真实、合法、有效,是否与招标文件一致;

2、隐蔽工程施工纪录和验收签证等手续是否完整、真实;

3、设计变更、施工方案变更是否符合程序、规定;结算是否按设计变更、施工方案变更作相应调整;

4、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业务范围、计价手册是否与结算工程相对应;

5、竣工结算的结算方法、定额套用、费用计取、优惠让利是否与合同条款、招标文件一致,是否符合国家、省、市规定和要求;

6、措施项目费是否与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一致;

7、工程量的计算是否与竣工图纸、工程签证资料、实物一致,是否符合工程量计算规则,有无漏算、重算和错算;

8、定额子目换算、工料分析是否合理准确;

9、材料(设备)、人工、机械台班价格是否合理准确;

10、工程量清单报价项目的结算价是否与投标报价一致。

第五章结算审计实施

第十六条审计局根据基本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成立审计组,实施结算审计。审计组针对审计项目的工程特点,编制建设项目结算审计实施方案。

第十七条审计局在实施建设项目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通知书》。

第十八条审计组以合同、招标文件规定的定额、计价方法为依据,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实施初步审计,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复核丈量,现场取证。

第十九条初步审计完成后,审计组内部实行交叉复审,最后由稽查复审科实行复审。三级审核的每一流程均应在《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流程表》上签署相应的审计意见。

第二十条竣工结算审计的基本建设项目审定后,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审计局三方在《基本建设项目审定单》上签字盖章认可,委托审计项目还应由受托的社会中介机构签字盖章认可。审计局出具相应的竣工结算审计报告并送达建设单位、财政局、规划建设局和相关单位。

第二十一条竣工结算审计从规划建设局送审至出具征询意见稿的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6个月。

第六章相关责任

第二十二条经审定的基本建设项目,以施工单位初始送审额为计算基础,审计核减率在10%以内的(包括10%),审计费用由审计局承担;审计核减率在10%—15%的(包括15%),10%以内的(包括10%)审计费用由审计局承担,10%以上的审计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审计核减率在15%以上的,审计费用由施工单位全额承担。施工单位应在工程竣工结算送审时就承担相关的审计费用填写《承诺书》。审计费用按审计局的相关造价咨询服务收费标准规定上限确定。

第二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对竣工结算的真实性负责,杜绝高估冒算。对审计核减率超过30%以上的送审项目,审计局可建议规划建设局取消该施工单位参与其他项目建设的资格,同时抄送监察局备案。

第3篇

在我国,农业历来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国家为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而这随之带来的是会计核算产生的问题,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还不规范,导致国家的投资效应不高。本文对当前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会计核算;项目资金;规范化管理

1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

1.1资金核算问题

随着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不断扩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也日益增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单位的资金核算工作存在着问题,资金支出管理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不能对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投入的资金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样会极大影响国家投入的回报。资金的核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账户混乱。农业基建项目按理来说是一个很重要很大的项目,所以理应和单位基本会计核算账户区分,在银行单独设立一个储存项目建设资金。一旦和单位基本账户混用,那么极容易出现农业基建项目资金被挪用、占用,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信息和建设状况[1]。

2)资金会计核算科目设置不规范。虽然国家有相关会计制度对如何设置会计核算科目做了充分的论述,但是有些单位依旧不能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科目,没有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级二级科目。如果会计科目不能具体反映项目的核算,那么使用者就很难得到具体建设的实际成本支出,项目核算非常残缺不完整。

3)财会人员对项目资金制度了解不深刻。财政部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解释通知中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作了一些限制性的规定,比如规定项目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不能超过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的10%,还有对预留质量保证金的规定以及收尾工程资金等诸如此类的规定[2]。实际上,很多单位的财会人员并不了解有这样的规定,这就出现了大量违规使用现金支出和滥用工程款的现象。

1.2“固定资产”科目设置不合理,其管理不完善

有的时候,有些单位建账会把“交付使用资产”中的一些内容计入固定资产,这就违背了会计制度的规定。有很多形成的资产在农基建项目竣工之后,总账中没有单位自用的资产,然而一般对这种没有形成单位自用的资产的监管和保护会少很多。

1.3申报缺乏财会专业人员的指点

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审批管理规定》中的第一条就提到了,农业单位需要科学合理地管理农业基本项目的建设,做好工作人员的分工工作,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这样才能提高决策水平,确保项目审批落实通过。一般情况下,任何企业单位的一项决策通过与否都会涉及到财务方面的可行性,同样,农基建设项目的申报更是如此。实际上,很多农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缺乏这方面的意识,财会人员并没有参与到项目申报的预算编制。如果财会人员缺少对前期研究的参与,那么很难为此项目构建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也不能从整体上很好地把握资金的流动性管理。

1.4农业单位财会工作者人才流失

虽然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但产业整体收入水平偏低,这就导致很多财会人员不会选择农业这个行业发展。这样一来,整个行业的财会人员不仅流失,优秀素质高的财会工作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1.5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

无论什么企业,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无论是以成文的形式还是不成文的形式,都要有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家拨付大量的资金投入农业基本建设中,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内控制度对整个资金的运作进行监督,否则就会出现财务漏洞,这样农基建设不能很好地进行。前文中提到农业单位财会工作者越来越少,这也极易导致企业审核与记账都由同一个人完成。如果只注重建设项目本身,而不注重财务管理,也就不能很好地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进行管理[3]。

2应对策略

2.1完善项目资金会计核算体系

项目单位应该完善项目资金会计核算体系,为项目专门设立专户管理项目建设资金,按照相关法规和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与此同时也要重视配套资金的核算,这样就能够更完整地进行项目资金的核算。

2.2合理分配岗位,职责分明

项目单位要建立机制,鼓励财会人员积极参与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全部过程。这样能够保证项目预算更准确,建立一个良好的资金结构,能够很好掌控整个项目流程。

2.3培养财会人才,提高财会人员业务能力

做好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基本建设项目中财会人员的基本素质。一个财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程度直接影响到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能否有效地进行。不仅财会人员自己要去努力进取,也需要单位定期组织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培养储备人才,不仅提高财会人员知识方面的认知,还有道德职业操守的提升。

3结束语

基建问题不仅仅局限本文所陈述的问题,人们还应继续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积累和发现问题,然后积极探索解决问题,这样才会让农业基本建设越来越好。

作者:邹敏芳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肖红勤.新会计制度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经贸,2013(18):247-248.

第4篇

关键词:消防部队 零星基本建设 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32-02

基本建设审计是消防部队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公安消防部队基本建设审计暂行规定》要求,凡是有基本建设活动的公安消防部队各级各单位以及利用各种资金建设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接受审计监督。《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消防部队工程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第五十八条规定“武警消防部队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无论投资来自何种渠道,无论规模大小,均必须接受审计监督。”《公安消防部队基本建设审计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投资金额部消防局40万元(含)以上、总队级单位30万元(含)以上、支队级单位20万元(含)以上、大队级单位10万元(含)以上的,按照本规定实施审计监督。”上述规定对消防部队开展零星基本建设审计提供了依据,但这些规定比较笼统,缺少一定的审计流程,对关键控制点的审计形式、审计配合、职责分工、底稿记录与复核、资料归档等实际操作不明确,在实际运用中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审计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为此,笔者结合消防审计工作实践,选取了一些关键环节来构建消防部队零星基本建设审计流程。

本文所讲零星基本建设,是指消防部队投资规模在200万元以内的零星项目。如果达到招标或者政府采购要求的,还需按照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基本建设审计相关规定,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计。

一、合同(预算)审计流程

1.项目执行部门(经办人)报审:经办人在审计人员指导下,填制《基建项目合同送审表》(见表1),提供完整送审资料(表内所列),并履行审核审批手续。

2.财务部门审核:就经费来源及到位情况,经费预算及列支渠道提出审批意见并签署姓名与日期。

3.后勤部门审核:对项目立项手续完备情况、经费保障情况等提出审批意见并签署姓名与日期。

4.审计部门审计:(1)审查内容。参与直接审计的审计员重点审查:工程立项的审批权限是否合规、审批手续是否完善(单位办文、会议记录等)、经费是否纳入预算(或计划)、资金来源是否落实、施工单位的确定是否符合规定、施工单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施工单位上报预算(施工图纸)是否合理、拟签订的合同是否合法、合规、完整,(2)出具审核意见。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情况编制《基本建设审计工作底稿》(合同审计类),记录审计过程与结果,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底稿进行复核,在此基础上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意见书,审计部门负责人在表内签署审批意见、姓名与日期。

5.单位领导审批:按照本单位审批权限管理相关规定,单位领导提出审批意见。

二、结算审计流程

1.项目执行部门(经办人)报审:经办人在审计人员指导下,填制《基建项目结算送审表》(见表2),提供完整送审资料(表内所列),并履行审核审批手续,经单位领导审批同意后将结算资料提交给审计部门进行审计。

2.项目执行部门负责人审批意见:对结算资料进行初步审核,提出审批意见并签署姓名与日期。

3.单位领导审批意见:对项目送审结算进行把关审批并签名。

4.审计部门审计。(1)受理。审计员接到单位领导批准后的结算资料后,进行初步审查,主要审查内容有:结算资料是否完整(包括前期合同审计时所有资料、工程结算书、变更记录、工程图纸等基本审计资料),内容是否真实,签章手续是否完备,工程竣工结算书是否按合同相关要求编制,及时提醒相关部门补齐缺项、漏项资料,初步审查通过后,审计部门受理。(2)组织审计。审计部门按照规定组织进入施工现场就地审计,审计应在合同(预算)审核的基础上注意:结算资料的完整性;预算的控制情况;深入施工现场勘测;注重合同条款的履行、预结算对照、额外增加的工程量、隐蔽工程量等审计。现场审计工作量一般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3)报告审计结果。审计部门根据结算审计情况编制《基本建设审计工作底稿》(结算审计类),记录反映审计基本情况、发现的问题以及审计建议,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底稿进行复核,在此基础上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意见书,并将审计意见书和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签章前)报送领导同意后签章。而后,审计部门通知项目执行部门(经办人)签收审计意见书和审计报告。

三、审计资料归档流程

1.项目基本审计信息登记。结算审计完成后,审计员应对项目基本审计信息进行登记(包括项目名称、施工单位名称、资金来源、合同金额、送审金额、审减金额、审定金额及主要审减原因等),填制《基建项目结算审计统计表》。

2.归集整理、形成档案。结算审计完成后,审计员应对审计项目的资料进行归集整理,形成审计档案。应将合同审计、结算审计查看的所有资料,经办单位送审的相关表格(复印件),审计员填制的表格和底稿,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等资料,按照逆审计顺序编制《基建项目审计档案目录》,做好审计资料的归档。

参考文献:

[1] 奚志华.消防部队事前事中过程审计问题浅议.经济师,2014(9)

第5篇

关键词:高校新校区建设 竣工财务决算滞后 面临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85;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91-02

为了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大多数高校在2002年前后为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校的人才培养,陆陆续续建设了新校区,在基本建设项目中加大了投入,开工项目增多。但是,绝大多数新校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交付使用多年,至今却仍未进行竣工财务决算。高校新校区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按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要求必须全面反映高校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果,以此进行财务状况分析,提高资产的投资效益,并作为核实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已竣工的基本建设项目应竣工后三个月内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由于种种原因竣工财务决算却长时间被搁置,导致竣工财务决算滞后,在新的会计制度下高校事业账“在建工程”与基建账“在建工程”多年不能合并,不能全面真地反映高校的资产状况,使国家财政资金得不到有效的监控。因此,应对高校新校区基本建设竣工财务决算普遍滞后现状加以分析,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对加速完成已交付使用的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高校新校区已竣工交付使用建设项目财务决算滞后存在的问题

1.对于竣工财务决算提供资料无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以及相互配合,许多有关建设项目的文件和材料无法及时传递给基建财务,使财务人员不能按时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基建部门与财务部门由于缺乏相互沟通,不清楚竣工财务决算需提供什么资料,更不清楚具体的程序,导致基建部门提供的基建材料不完整、不及时。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没有指定专人保管资料,导致有关竣工财务决算的部分资料缺失;再加上建设期间基建部门及财务部门部分负责人工作的调动,并且没有进行资料移交工作,造成竣工财务决算所需的工程资料不全。现有部门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可能会以不了解整个建设期间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作为理由不予提供材料,从而影响了决算的进度。

2.一些高校领导对基建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工作不重视。一些高校领导并不参与和督促高校按时编制财务决算,没有意识到加强高校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重要性。他们更关心新校区建设的工程进度,以及扩招后学生是否能按期进驻新校区和整个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认为竣工财务决算只是各管理部门之间交接手续和财务的账务处理问题,不会影响新校区建设项目的交付使用。据了解,2016年度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中,部分高校也开展了竣工财务决算推进工作,由于竣工财务决算需经财政认可的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并支付一大笔的审核费用,还有许多遗留问题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又被搁置下来。所以造成实际资产与账面资产严重不符,一些高校领导在实际工作中过于形式化,未发挥其实质性作用。

3.高校新校区建设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贷款,资金需要量大,资金缺口相应变大,不能按时办理工程的结算,财务人员由此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竣工财务决算项目总成本费用。尽管近年来国家对教育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新校区建设一味追求大与美,没有考虑学校的财务经济状况,在建设期间,摊子越铺越大,标准也越来越高,建设过程中也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算,遭遇了高校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资金链紧张情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了缓解资金困难通过银行贷款,但贷款利息负担过重,还款压力增大,不能按照施工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学校想尽办法,最后只有通过新老校区土地置换来解决资金缺口,一拖就是几年,从而导致无法及时进行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4.学校基建财务人员缺乏基建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经验,特别是在建设中资金来源多渠道,十几个建设项目同时进行,并且投资高达十几亿元的这种新形势下进行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成本项目多,面对各种待摊投资项目,不知如何进行项目的分配及摊销。例如,新校区总体规划的设计费、征地费用、道路管网、绿化、土方等等公共支出是否能单独作为资产移交固定资产,还是按每座楼的投资金额进行分摊,财务人员不知如何处理。在没有找到具体的分摊根据和方法是,财务人员随意进行了分摊,导致单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准确。再加上多年未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待摊投资费用在不断地增加,更增加了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难度。

5.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已完工交付使用多年未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新的改造和扩建工程又开始进行,影响了整座大楼的竣工财务决算,导致了竣工决算无法按正常程序进行,造成了前期的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滞后。

二、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已完工交付使用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措施

1.加强对竣工财务决算组织和领导工作。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需要负责高校基建财务的领导进行组织和领导,基建、财务、审计、资产管理各部门之间积极配合,相互协作来共同完成。由于高校的新校区建设竣工财务决算综合性比较强,加上遗留问题也比较多,高校基建财务的领导要根据存在的问题加强组织和领导。首先,要求有关人员对编制竣工财务决算重要性和紧迫性予以重视,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和分清其责任,与部门的目标考核挂钩,完不成的作为目标考核不合格处理。其次,校领导应成立临时负责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机构,该机构的有关人员应善始善终地做好各项工作,以利于提高决算编制质量和效率。再次,对建设工程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和各部门在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共同商议逐项解决,资料和手续不齐的责成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经办人把竣工财务决算材料补齐,办理清楚,确保竣工财务决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完善的竣工已交付使用资产财务决算工作流程及其责任追究制度。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流程及其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决定了竣工财务决算能否顺利、及时进行的重要保证,防止各有关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例如笔者所在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在进行竣工财务决算时,一些部门之间也存在相互推诿,工作难以推进的问题。在校领导的组织下,由国资部门牵头制定了工作流程及责任追究制度,各部门根据此项流程分别进行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首先,基建处确定哪些项目已经结算,是否可以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对已确定可以进行竣工财务决算的,要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给财务部门和国资部门。其次,国资和财务部门根据基建提供的项目决算书面通知,列出各自需要的Y料明细向档案人员和基建部门索取,对于一些不能提供的资料应请示领导,各部门之间共同商议解决。

3.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能力。基建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是否准确和完整,为了更好的适应在新时期投资规模较大情形下的财务会计工作,不但要定期对高校基建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与各高校之间的学习交流,而且要掌握一些基本建设工程知识,以此来提高高校基建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财务竣工决算编制的质量,并参与到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招投标、工程质量管理、工程项目验收之中,针对建设成本、经济效果等主要指标来对竣工财务决算进行分析,提高资金的投资使用效益,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基建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4.加强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账务清理,对于新校区建设总规支出进行准确摊销。对于已竣工交付使用的项目及时进行账务清理,各项成本费用、建筑安装、设备投资不漏列、不虚列,特别是对投资完成额,要与合同预算部门配合,结合基本建设项目建设的情况进行细致的核对,还要以恰当的方式分配计入各项交付使用资产成本的各种费用开支,比如能直接计入具体工程项目的,就直接计入相关项目中,对于不能区分属于哪个项目的开支的待摊投资费用,如新校区建设管理费用、总体规划设计费、道路管网、总体的绿化、贷款的利息等等,不能明确归属某工程项目的费用,采取实际投资分配率法进行摊销,对于工期长也可采取概算投资计算分配率进行分配。

总之,新校区建设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是一项工作量大,建设期限长,遗留问题多的工作,并涉及基建、财务、审计、国资等多个部门,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落实决算编制的责任制,完善奖惩制度;同时要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切实保证财务竣工决算编制的质量,真正体现资产管理水平以及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准确及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能够真实地反映学校的资产状况,这同时也是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艳,编制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探析[J].企业研究,2012(16)

[2] 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2008.6.16]

[3] 陈园,浅谈基本建设竣工财务决算存在的问题,经济研究参考,2008(71)

[4] 《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财建[2016]504号)

[5] 李军.浅谈高校基建竣工财务决算管理[2009.6.28]

第6篇

关键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为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减少资金损失和浪费,提高投资效益。企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可从项目前期、项目实施与项目竣工决算管理工作三个阶段加强工作:

一、加强项目前期的财务管理

项目投资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统筹考虑,综合决策。项目投资决策应充分考虑其财务因素,即项目决策时的经济指标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效益分析一项重要的工作。所以在进行济效益分析评审时应重点审查项目的投资估算是否合理,经济上是否可行,引用的财务数据是否准确。预测的投资效益数据与历史数据、经验数据及同类项目实际投资效益的相互比较,判断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

二、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财务管理

基本建设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指设计批转后,工程项目开始组织施工,到工程完工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的阶段。包括招投标、合同签定、工程物资管理、工程施工管理、初验等五个环节。

1.加强项目招投标的财务管理和监督。为降低投资风险和节约投资成本,项目招投标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作法,使项目招投标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财务监控上重点应对参与竞标的设备厂家和施工企业的财务状况、资质等级进行分析评价,确认竞标企业在设备供货和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财务履约能力,以保证项目能够按合同约定工期完成,并能及时提供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确保双方能够顺利按合同约定及时办理结算。

2.加强合同签定及执行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基建合同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确认投资成本,办理外部资金结算的重要依据,也是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成本控制环节。所以合同财务管理应重点关注合同文本中价格、付款条款、付款比例和设备采购清单构成等是否符合财务规定。同时应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应清楚掌握工程实际进度与合同付款申请是否匹配。应建立定期与业务部门核对台账信息制度,确保对外结算的及时性、安全性和财务核算的准确性。

3.加强工程物资管理,确保基建项目设备安全与成本核算完整。工程物资是基建项目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应掌握设备物资采购、保管、入库、发出、结存、退回等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应及时对合同、验收单、出入库单、发票等证据进行校对,定期不定期组织物资清查盘点,不应通过会计核算监督物资是否按照设计合理领用,监督施工单位物资损耗是否在设计规定的损耗范围,防止发生损失浪费。

4.加强工程施工阶段财务管理工作。工程施工由工程建设部门组织。工程施工财务管理应重点关注工程进度报告与合同的执行进度的匹对,防止工程建设部门虚报工程量。

5.参与工程项目初验,及时办理资产暂估入账。工程项目开通初验时,工程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并编制交付使用资产清单。财务管理重点应依据交付使用资产清单、项目开通通知书进行资产价值暂估与预转固。

三、加强竣工决算的财务管理

项目初验后应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编制初步竣工决算,并报审计部门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在项目决算报告批复后,办理正式转固并将所属项目资产移交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四、加强基建会计核算和财务工作

1.建立健全基建财务管理岗位。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建立基建财务管理队伍和岗位,定期组织通信业务知识培训,掌握新技术新业务的特点,熟悉项目实施过程的业务流程,准确、及时地制定相应的基建财务管理办法。

2.加强基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会计核算细则。同时应建立健全基建投资支出会计报表、统计报表制度,规范报表的编制内容、编制方法。要保证编制上报的基建报表,能准确反映年度投资计划的完成情况,及时分析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考核建设单位概算、预算执行情况。

3.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基建财务的检查监督职能。按照内控工作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流程中成本核算、物资管理、工程进度、资金支付等流程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部门、个人职责分工。

第7篇

一、太原市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发展目标

(一)“十一五”末太原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太原市建成了一大批先进水平的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工程,“十一五”末我市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7.63亿元,主要完成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13项,其中:新建改建道路工程112项、桥梁工程36项,小街小巷改造工程158条,公园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绿化改造等配套工程107项,太原市城市路网形成为十纵十横加三环”的棋盘式布局。全市共有城市道路1078条,其中30米以上的主次干道93条、30米以下的小街巷985条,道路总长1770公里,总面积2432万平方米,城市路灯电缆长度2237公里,路灯11万盏,总功率2.4万KW•时/年。城市消防车辆207辆,消火栓2,436个;道路交通标线51万平方米,交通信号灯337处,道路护栏2万组,交通标志1.7万面,道路标线60万平方米。园林绿化养护公园19个、苗圃3个、动物园1个,动物(兽、禽)种类194种共计3200(头)个、绿地面积1846万平方米,公园水域面积1146万平方米,行道树10万株。城市污水处理厂7个,泵站41个,年污水处理量2.2亿吨,泵站年污水抽升量5,300万吨,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厂7个。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档次。

(二)“十二五”期间太原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太原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目标是道路、桥梁、铁路枢纽、轨道交通等建设,预计投入1000亿元左右,计划每年投入200亿元。其中轨道交通建设约49.2公里,投资概算297亿元,城市框架道路总长约250公里,投资概算310亿元,新建、改建主次干道约150公里,片区综合改造小街巷50公里,投资概算124亿元;南站交通枢纽工程总长约25公里,投资概算95亿元,汾河治理美化三期工程,投资概算26亿元;城市公用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工程,投资概算150亿元,主要在我市东西南北向建设快速路,与滨河东西两路共同构建城市快速交通体系。主要项目有:机场快速高架路工程、南沙河道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建设路快速高架路工程、北沙河道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等。

二、城市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体制的沿革

(一)从建国初期至1978年基本建设

财政实行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基本建设实行了国家“全统全包”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即主要的特点就是自上而下按行政管理体系分配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实行政府控制、基本建设80%来自中央财政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实行无偿拨款。

(二)1978年至1994年财政管理体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财政管理体制从“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改为“分税制”,国家下放基本建设审批权,基本建设投资体制实行改革,财政基本建设对有还款能力的建设项目实行“拨改贷”,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公益性基本建设继续实行无偿拨款,要求建设资金由建设银行负责办理,以保证建设资金按计划使用,防止损失浪费。

(三)1994年以后财政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1994年以后地方财力增长很快,地方政府用在基本建设方面的财力逐年增加。尤其1998年财政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后,国家用近万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资金安排了国债建设项目,我市也用国债建设资金投资了许多公益性基本建设项目,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建设银行代财政管理建设资金和项目的职能取消,财政部《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强调“对于城建项目,财政部门负责审核项目预算、审核并批复竣工决算”。

(四)财政部城市维护基本建设资

金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完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1985年全国开征城市维护税后,城市维护基本建设的资金增长较快,为了加强城市维护基本建设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于1989年制定了《城市维护建设资金预算管理办法》,其中对于城市维护基本建设资金适应用途中明确规定“市政公用设施,其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的《关于投资管理体制的近期改革方案》的定,纳入各级地方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不得挤占城市维护建设资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基本建设资金的总量快速增长,资金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适应形势的变化,财政部在原《办法》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征求各地意见,重新修改制订了《城市维护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新修订的《办法》,在城市基本建设资金来源上主要增加了“城建借款和城建周转金”,在支出用途上明确了“城市维护基本建设资金在保证市政公用设施得到正常维护的情况下,也可用于有关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投资”。但从2008年以来,城市维护基本建设资金的内涵外延不断扩大,如政府城市建设债务管理、融资与贷款本息统筹、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等等,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与时俱进,丰富、完善、提高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政策制度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太原市财政基本建设资金发展现状

(一)城市基本建设资金的收入来源

(1)列入财政预算支出的地方财力安排的用于城市维护和建设的专项拨款;

(2)按国家规定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

(3)按国家规定征收的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电费附加收入;

(4)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

(5)按国家规定收取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基金收入;

(6)按国家规定征收的超标排污费和城市水资源费收入;

(7)城建行政性收费(主要含城市污水处理费、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费、掘路修复费、河道维护费、消防设施配套费及工程质量监督检验费等);

(8)中央和省补助用于城市建设专项的转移支付资金;

(9)省级城市建设债券资金;

(10)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融资贷款资金等;

(11)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资金的筹集。

(二)城市维护基本建设资金的使用范围

(1)市政公用设施的维护:包括市政工程设施即城市的道路、桥涵、下水道、排水、防洪堤坝公共污水处理等设施;

(2)园林绿化设施即公园、苗圃、植物园、动物园、公共绿地等设施;

(3)公共环境卫生设施即公共厕所、垃圾清运、街道清扫、洒水、扫雪等;

(4)其他公共设施即城市园林界内的一般文物、公共消防、城市路灯、交通标志等设施;

(5)城建主管部门及纳入其所属的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费支出;

(6)城市基础设施支出;

(7)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资金支出。

(三)太原市城建资金收支情况

1.太原市城市基本建设资金收入规•财务管理模。“十一五”期间,市级城建资金收入累计完成260.6亿元,比“十五”期间五年累计84.3亿元增长3倍;“十二五”期间前三年收入分别为2011年140.7亿元、2012年为112.9亿元(2012年经济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国土收入完成52.9亿元比预算短收23.5亿元,土地成交萎缩,收入大幅下滑)、2013年242.2亿元,“十二五”前三年合计收入495.8亿元,比“十一五”期间五年累计数增长90%。太原市城建资金收入规模从2000年的7.5亿元发展到2013年的242.2亿元,十三年增长31倍,仅仅国土收入就从不足1亿元发展到2013年的123.6亿元,增长百倍以上。

2.太原市城市基本建设资金支出规模。“十一五”期间,太原市城建资金支出五年累计240.7亿元,比“十五”期间85.03亿元增长1.8倍。“十二五”期间前三年支出分别为2011年140.2亿元、2012年为115.8亿元、2013年217.8亿元,“十二五”前三年合计支出合计数为473.7亿元,比“十一五”期间五年累计数增长一倍。太原市城建资金支出规模从2000年的6.9亿元发展到2013年的217.8亿元,十三年增长31倍。2013年收入支出均比2012年增长100亿元,主要是国土收入完成123.6亿元比2012年的52.9亿元增加70.7亿元,市级地方财力预算安排30亿元比上年10亿元增加20亿元,省转贷地方政府债券15亿元。

四、城市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财政加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向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筹措资金是重要的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依靠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的大量增加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重要资金来源。但其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受到考验,由此,地方财政过分依赖土地财政并加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加快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改革,扩大民间资本投入,多渠道推进城市化进程改革。

(二)城市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底数不清

城市建设因为投资主体、建设主体以及运行主体分离,有很多已完工交付使用项目却资产不清,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内容之一的“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实行存在很多障碍。当务之急是财政部门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付使用”项目,进行竣工决算评审和批复,对基本建设结余资金收回国库,对拖欠工程款按规定清偿。

(三)基本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开支的城建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事业单位,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定员、定额管理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到位,供养人员过多,机构重叠,职能交叉;一些经营性事业单位没有转变体制,仍为全额或差额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负担,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资金分散使用效益不高。城建部门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统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只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建设。

(四)基本建设工程程序管理失范

在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使用上,存在“重建”、“轻管”、“失养”方面的问题和建、管、养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解决的途径是规范基本建设项目执行流程,在建设—完工验收—资产交付使用—竣工批复—城市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的五个环节,明确责任主体,实行最严格的主体责任终身负责制。

五、完善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体制的建议

(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发展的实践昭示我们,要实现财政体制良性循环,必须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责权、事权、财权,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依法规范和科学核定收支基础。财政部应制定新的《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删除已过时的条款,增加新的业务规范,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等。

(二)建立多元资金供给模式

从地方政府城市建设资金现行管理实际出发,应建立城市建设资金多元供给机制。在政府实施有效监管、机构严格自律、社会加强监督的基础上,扩大基本公共服务面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领域。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公平开放基本公共服务准入,在实践证明有效的领域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特许经营、合同委托、服务外包、土地出让协议配建等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方式,抓紧研究制定分领域、分行业具体政策,包括规范准入标准、资质认定、登记审批、招投标、服务监管、奖励惩罚及退出等操作规则和管理办法。结合太原市实际情况,事业单位不能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当前一要启动太原市养护管理体制的改革,推进城市养护事业单位事、企分离,提高城市建设资金•财务管理使用效率。推行BOT、TOT、ABS(资产收益抵押)、PPT等多种融资形式。把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从以财政预算安排为主,逐步转变为国有、民间、股份合作、外资和自我积累投入等多种方式投入的新格局。

(三)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修订和完善基建投资与管理制度规定,按照基本建设工程所呈现的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责任明晰化的方向和特点,建立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系,加强基本建设管理。按照基建投资与管理所呈现的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责任明晰化的方向和特点,政府设立专门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资源管理中心,隶属财政部门管理,统一负责城市基础公共设施资金筹集、调配、运营、保值增值。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缓建、迁移、合并调整等统一管理。财政部门对财政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实行财政决算评审和决算批复,实行“先评审,后批复”,从设施“交付使用”起,限期督促单位上报竣工财务决算,未经决算批复项目,财政不核定运行经费,责任由建设方自负。财政部门开展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四)清理盘活城市基本建设投资沉淀资金

地方政府需要对以前年度累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项目,规范竣工决算批复和评估有关设施资产及运营情况,分门别类清理城市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并盘活沉淀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根据太原市市级单位报送的单位实有资金账户存款余额统计表显示,2011年-2013年市级单位实有资金账户余额分别为166.4亿元、202.4亿元、207.7亿元,其中市级城建部门单位实有资金账户余额分别为为38.8亿元、46.6亿元、151.1亿元,这些分散存在单位实有资金账户上的资金余额中,有多少是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余额财政部统一的表格没有要求分开统计。但是,地方财政部门从财政财务监督管理的角度对单位实有资金账户进行调查、检查,进一步甄别、归类、规范清理的角度去做。

(五)全面推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第8篇

[关键词] 高校基建项目;成本控制;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各类基建项目日益增多。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逐步向社会自主办学过度,高校经济行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如何有效合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基建项目的经济利益,是推动高校良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面临的一项特别重要的课题。

1 高校基建项目成本构成

高校基建成本是指高校在基本建设活动中依据规定要求完成工程项目所支出的全部费用。主要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支出,设备及工程器具投资支出,待摊投资支出,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及其他投资支出。其成本支出分布如图1所示。

2 高校基建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基建项目管理方面制度不断完善,先后出台了《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政投资评定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和规定,加强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强化成本控制。但高校建设项目和其他基建项目相比具有功能性突出、周期性强、投资回报难以算量等特点。高校管理者往往把工期和工程质量作为项目管理的重点,基建项目的成本控制相对薄弱,“三超”现象非常严重。高校基建项目成本控制状况,已经影响到高校的良性发展。下图为某高校2005年至今四项基本建设项目结算价与预算价的比较情况。

2.1 对成本控制认识存在误区

项目成本控制是在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投入、施工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整的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的工程,其目标成本要通过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造价高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善、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高费率等造成的。没有认识到项目成本控制包括工程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等全过程、全方位的全员控制。仅仅把施工阶段作为成本控制重点,把施工管理者作为唯一责任人。

2.2 项目设计和招投标不规范

部分高校受工程周期的影响,违背工程建设原则和流程,在建设中勘察、设计、施工同时进行。对项目勘探、设计、监理招投标环节走过场、留形式,或通过拆分项目、少计算工程量来规避招标。个别投标单位为了在激烈竞争中标,采取故意遗漏项目或恶意压低竞标价格的办法降低标价,在建设过程中又以拖延工期等手段要求追加经费,或进行大额项目变更,给基建项目带来巨大风险。

2.3 过程控制监督不力

各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机构往往为临时抽调相关业务部门人员组成,随意性和流动性强,成本控制责任不明确,职能发挥不够。内部牵制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在项目建设中没有将成本预算和成本核算结合起来,成本控制流于形式;不按手续和程序,随意增加、减少及改变原有设计;基建审计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内部审计不到位。造成了基建项目成本不实,基建资金的浪费。

2.4 基建项目缺乏专业人才管理

高校缺乏专业工程管理人员和基建财会人员。个别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偷工减料或使用不合格材料,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而返工,从而增加基建质量成本。财务人员缺乏财务成本管理经验和基本建设竣工决算的专业知识,造成建设资金使用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在工程决算时,也不能起到控制成本作用。

3 高校基建成本控制的对策

3.1 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建设项目

高等学校基建项目要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和长期发展的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设计。严格履行国家基本建设报批手续,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或投资成本过高等问题。同时,根据学校发展实际,确定经费来源和贷款结构,控制基建投资和预算,努力降低基建财务风险。

3.2 建立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基建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等学校必须建立以财务管理部门为中心,以建设管理部门为纽带,包含设计、施工、供应、审计等部门在内,责任明确又通力合作的管理体系。增强全员成本控制管理意识,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从工程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审计等环节层层把关,逐级落实。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工程进度定期进行检查,公开进行奖惩。

3.3 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

高校在进行基本建设时,应加强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标、实施、竣工在内的全过程成本控制。严格按照项目招标管理,采用公开、透明的方式选择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采购原料和设备。严把工程合同管理关口,按照《合同法》、《招投标法》相关要求及招标文件规定签订工程合同,合同中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和违约法律责任,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编制并严格执行项目工程概算,管好项目建设建设资金,强化施工定额管理,严格机械设备和原材料的采购、验收过程,合理控制机械使用费和原材料的消耗,做好工程项目记录。项目竣工后,及时进行工程验收、决算,并从工程成本、质量、工期等方面做好审计。

3.4 加强基建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应建立一支熟悉基建政策法规、具备较高专业技术能力、掌握现代成本控制理论的基建管理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业务能力和成本管理意识,使建设成本在规范管理中得到有效控制。建立总会计师制度,设立总会计师,配备基建财务机构,充分发挥基建财会人员在项目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同时,要对基建财务人员进行全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基建财务人员在掌握财经知识的同时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和合同法。并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了解基本建设的程序和施工进度,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工程成本进行干预控制,确保各项成本控制工作能得到贯彻和实施。

参考文献:

[1]伍晓红,倪友德.谈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成本的控制[J].常熟高专学报,2002(7).

第9篇

摘 要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得到认可。财务工作已不局限于算账、报表那些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涉及财务核算、反映监督、内部控制及企业管理等很复杂的综合性事务。特别在企业基建时期,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做的非常多,迫切需要进行合理地筹划。构建好财务工作框架,扎实做好财务日常工作,落实好财务重点工作,逐步提高财务团队工作效率,是展现财务工作业绩和提升财务部门地位的必需手段。

关键词 基建时期 财务工作 探讨

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财务的作用,以成本、效益为目标推进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是当前企业财务工作努力的方向。那么,在生产型企业基本建设期间如何开展好财务工作?基本建设期间财务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怎样落实好繁杂的财务工作?下面以笔者的工作实际谈谈个人想法。

一、建立好财务工作框架

1、合理配置岗位、人员。组织机构优化是财务工作效率的根本保证,根据基本建设项目规模大小,岗位应按财务重点工作划分,应设置负责人、主办会计、出纳等岗位,人员配置适度精简,主办会计中需要配置1名熟悉财务电算化管理的会计。我所在单位是一家新建国有控股制盐企业,总投资4.2亿元,年产60万吨井矿盐,目前处于项目建设初期,财务部门承担着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工作,设置了部长、主办会计和出纳岗位。主办会计分为往来、材料及总账会计,分别负责合同统计和往来核算、材料核算、总账及报表等工作,出纳负责资金结算及管理工作。

2、研读项目文件,熟悉生产流程和技术经济指标。财务应学习基本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等文件,择其与专业相关的部分进行研读,了解其材料投入、产品生产流程,重点学习其中的财务经济指标。根据所处行业、生产流程及工艺,进行合理规划核算体系;熟悉技术经济指标,了解项目市场销售、成本消耗、效益测算及融资需求,为今后的成本控制、融资银行选择打下基础。

3、规范核算体系,设置好会计科目及辅助核算。基本建设项目财务核算应实行会计电算化,选用当前流行的财务软件(如用友U8、金蝶财务件K/3等),建议上总账、报表、供应链模块。建立账套时要根据所处行业选择会计制度、设置好会计科目和项目辅助核算。新建生产型企业应按财政部关于修改重印《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字45号)规定选择会计制度:国有建设单位应首选《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生产财务会计合并的则应选择企业会计制度。为方便与项目设计文件相关指标统一和结算,建议在“在建工程”明细科目下面,参照《基本建设会计制度》明细科目分类,设置明细核算;项目核算要按分厂、车间、工段分级次设置(大型设备应独立核算)。

4、做好制度化、程序化工作,制订财务基本制度。用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减少执行偏差,提高工作效率。基建财务制订的制度一般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若为新公司,按公司章程规定,基本财务制度应经董事会通过)、《项目财务核算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资金支付审批制度》、《规范化报账规定》等制度,其中《规范化报账规定》可摘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重要条款,结合企业实际确定规范内容,包括报账单据如何填写、提供的附件范围及其折叠、粘贴方法,取得发票要求等等。对流程化及规范化的要求,财务可以制成流程图或规范样张,粘贴在财务办公室显眼的地方,予以视觉化,以方便报账人参照和执行。

5、了解政策环境,落实政府优惠政策。不论是政府招商引资,还是本企业新建、改建及扩建项目,特别对落户到工业园区的新建项目,地方政府会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一般都写入了企业与政府签订的《投资协议》中,具体包括:政府原存量资产的低价或免费投入、土地价格优惠、政府专项资金补贴、项目贷款贴息、地方税收优惠、行政性费用免收等政策。随着项目建设进度的开展,财务应督促公司逐项进行落实,衔接政府分管部门,及时进行申报,重点在专项资金、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

6、制订项目融资方案,选择贷款银行。资金是企业的命脉,是项目建设按期建成投产的关键因素。合理筹措到足额、利息较低的资金,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重点。财务融资人员应首先熟悉银行信贷政策,根据资金需求额度和贷款期限,做好贷款意向银行选择,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建议大型基建项目贷款选择1-3家商业银行为意向银行,其中2家大银行(五大股份制银行),1家地方银行。对几家银行进行利率、贷款期限、结算手续费及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定,按贷款利率低(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比例最低)、服务好、结算成本低,灵活性较好等条件进行比选,按照人民银行关于固定资产贷款相关规定,拟写出详细的《项目融资方案》报企业决策层审批,有些新建大型项目还可能报公司股东会批准。

二、做好财务日常五大工作

(一)做好报账审核、规范核算基础工作

财务除了出台制度规定报账审批、资金计划审批等程序外,还应出台相应细则进行财务基础规范要求,规定报账单据附件范围(如支付工程款时,需附施工单位的付款申请、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确认的进度表、合同、发票等)、格式、份数及签字要求。凡是制度难以规定到的操作细节,财务应明确提出要求,以通知、规定等形式及时宣传到各部门。

对核算基础工作财务要统一规定核算报表编制和报送范围。合理设置会计科目,可以方便报表时采集数据,减少辅助台账登记工作。启用了供应链软件进行材料管理及核算的,要对供应链系统的采购、库存、存货核算模块进行合理设置,包括对材料物资统一编码、分部门进行采购计划申请、统一通过打印出、入库单据等等,系统设置合理将对项目物资收发管理、外施单位领料结算、降低库存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第10篇

【关键字】 施工决策准备实施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economic construction, our country's productivity level is improved continuously.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material and the spiritual is unceasingly rich, people on product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increasingly high, especially for civil building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ife of people who live and work in peace, people on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more and more high quality. The basic construction is a highly comprehensive work,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 of its complexity, but also many links. So we must follow the basic construction procedure,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essing links properly,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following the author will combine their own business experience, decision-making, preparati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 stages of the basic construction procedure of construction of the brief analysis.

[keyword] construction decision to implement

【引言】建筑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为了能够做好这项重要的工作,就需要建筑管理企业认真的分析自身的特点,应用科学的措施方法不断地提高项目管理素质。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胜任这项工作。本文分析和研究了建筑工程基本程序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并且加以解决。下面我们从决策、准备、实施这三个阶段来分析下建筑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一、基本建设的项目的决策阶段

决策这个阶段是根据我国国民经济长、中期发展规划,进行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的研究,编制建设项目的计划的任务书(又称设计任务书)。其中主要工作包括了调查的研究,经济的论证,选择与确定建设项目的规模、地址和时间要求等等。

1.可行性的研究

可行性的研究是对拟建项目的一些主要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以及综合论证的工作。其中主要问题包括:为什么要建设这个项目;在经济上边能否盈利、是否合理;这个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先进、适用;这个项目该怎样筹集资金;需要多少投资、多少资源和多少时间;这个项目经济效益是否显著;预计能成功的把握有多大等等。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综合论证和调查研究后,就可以作出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得出明确的结论,并作为投资决策的机构判断拟建项目的是否可行的依据。经过批准的可行性的研究报告是编制计划任务书的基本依据。

2.计划任务书

计划任务书是对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再次进行的深入研究的工作,是确定要拟建项目的规模、建设时间、布置以及地址等的重要的文件。我们在编制计划任务书时后,要进一步的分析项目的利弊和得失,并且落实各项建设的条件,审核各项的技术经济指标,从而选择和确定建设的地址。例如,选择建设地址主要应考虑三个问题:一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自然的条件是否可靠;二是建设的时候所需要的水、电及运输的条件等是否能够落实;三是投产后所需要的原材料、燃料等是否都具备。经过批准的汁划的任务书是设计单位着手设计的基本依据。

二、基本建设项目的准备阶段

准备的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通过批准的计划的任务书,进行的勘察设计,做好建设的准备,安排建设的计划。其中主要的工作包括工程地质的勘察,进行初步的设计、技术的设计(或者扩大初步的设计)和施工图纸的设计,编制设计的概算,设备的订货,征地的拆迁,编制的分年度的投资及项目建设的计划等等。

1.设计文件

准备阶段中的设计文件是安排建设项目和建筑施工的主要的依据。设计文件一般由建设单位通过招标投标方式或直接委托设计单位来编制的。我们在编制设计文件时候,应该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的研究报告以及计划任务书,将建设项目的要求逐步的具体化为可用于指导建筑的施工的工程图纸和该说明书。对一般的不太复杂的中小型的项目大多采用两个阶段设计,即扩大初步的设计和施工图的设计;对复杂的、重要的、大型的项目,经过主管部门的指定,可以采用三阶段式的设计,即初步的设计、技术的设计(扩大的初步设汁)和施工图的设计。

初步的设计是对批准的计划任务书所提出的内容,进行的概略的设计,并作出的初步的规定(复杂、大型的项目,还需要绘制建筑的透视图或者制作建筑模型)。技术的设计是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确定建筑和结构等设备对技术要求。施工图的设计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进―步的明确化、具体化、形象化,完成建筑、结构、电、水、气、工业管道等全部的施工图纸、结构计算书、工程说明书以及施工图设计概(预)算等等。

2.建设准备

建设的准备工作在计划的任务书批准以后就可着手进行了。它的主要内容是:工程地质的勘察,收集设计基础的资料,提出资源申请计划,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审,组织大型专用的设备预安排和特殊材料的预订货,办理征地拆迁的手续,落实交通运输、水、电、气源及施工力量等。

3.建设计划的安排

建设项目的总概算和初步设计经过批准后,并进行综合的平衡后,才能够列入年度计划表。建设项目列入年度计划表是取得建设投资贷款或拨款以及进行建设的准备工作的主要依据。

在安排年度的建设计划时,必须要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批准的总概算和工期,并结合当年落实的材料、设备、投资,合理的安排年度的投资计划,使它与中长期的计划相适应,从而保证建设的节奏性以及连续性。

三、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

基本建设项目实施的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设计的图纸,进行建筑安装的施工,做好生产或者使用的准备,并做好进行竣工验收,交付生产或使用准备。

1.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是基本建设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做到计划、设计、施工这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设备材料、施工图纸、施工力量这五个方面的落实,从而保证建设计划的全面的完成。建筑单位在施工前要认真做好图纸会审这项工作,编制施工图的预算和施工组织的设计,明确投资、质量、进度的控制目标。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图来施工,如果需要变动的话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必须要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顺序;相关人员要严格执行施工验收的规范,确保工程的质量。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要及时的采取措施,不留下隐患。不合格的工程不可以交工。施工单位必须要按合同规定的内容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2.使用(或生产)准备

建设单位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一面抓好工程建设,一面做好建设项目的使用(或生产)准备。工业建设项目在投产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招收和培训生产职工,组织生产人员参加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工程验收,使其掌握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组织好生产指挥管理机构,制订管理的规章制度;收集生产技术资料和产品样品等,落实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燃料、水、电、气等的来源和其他协作配合条件,组织生产所需要的工具、器具、备品、备件等的购置或制造。

3.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的内容建成的工程项目,其中生产性项目经负荷试运转和试生产合格,并能够生产合格产品的;非生产性项目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正常使用的,都要及时组织验收,办理移交手续。

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首先要依据质量标准、设计图纸等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预验收,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定,符合要求后向监理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和完整的竣工资料。监理单位接到施工单位的预验收报告后应组织专业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及施上合同,对施工单位报送的竣工资料进行审查,进行工程初验,初验合格后报请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均应参加并对工程质量做出结论。竣工验收合格后即可办理工程移交手续。

【总结】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基本建设程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也就是决策,准备,实施这三个阶段,建筑单位必须在相应阶段做应该做的工作,并严格的按照规定法规来办事,从而保证工程项目施工顺利地进行,提升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进而推动我们等长远、快速的发展。参考文献:

[1]宁仁岐.建筑施工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基建;管理;对策;建议

1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大学生在校人数连创新高。与之相适应的,高校的硬件设施必须大幅度的跟进,基本建设投入随之大幅增长。由于涉及到建设项目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高校基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项目投资、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等关键性指标。因此,高校基建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又由于高校基建管理是一项包含法规、政策、技术、经济等多种因素在内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因此,高校的基建管理对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基建管理工作,提高基建项目的质量和水平,成为摆在高校基建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2 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概述

高校的基本建设主要包括指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和宿舍、食堂、体育馆、运动场等生活健身设施。高校的基建管理就是要满足全体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娱乐的多种需求,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提供各类校舍和设施。高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建设项目而言,高校的基建管理呈现出专业性强、技术难度高、工艺复杂及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目前,高校基建的资金筹措已经从单一的财政拨款过渡到财政拨款、学校自筹和银行贷款等多种模式并存的阶段。因此,高校基建管理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特征愈加明显,这是其一。其二,由于高校办学空间的不断拓展,高校基建管理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三,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表现在基建管理的机会越来越多,挑战则表现在差异化、个性化、固定化的硬性要求使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

3 现阶段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高校基建的总体规划不够合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高校的基本建设存在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的情况。校园总体规划不够成熟完善,功能分区不够科学、不够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存在互相影响甚至相互冲突的现象。这都归结于对总体规划不够重视、总体规划设计不够合理等原因。

其次,高校基建管理模式难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匹配。高校的基本建设毕竟是圈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市场化参与程度不高。校园建设主要还是在上级教育部门和本校基建部门的领导下进行的,过多的行政干预并不利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也不利于建设项目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再次,高校基建管理的方法相对落后。相对于在市场经济中生存的建设单位而言,高校基建管理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包括论证、规划、设计等在内的诸多环节都要凭学校基建部门统筹运作。鉴于基建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有限,高校基建管理常常缺乏活力,管理方法相对落后。

最后,高校基建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从基建的普遍情况来看,基本建设往往存在监督检查跟实际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在高校范围内,向来以教学科研为主,对于基建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关注,也致使很多相关改革滞后于社会,主要表现在建设过程中没有监督到位,管理上容易出现漏洞,滋生腐败。

4 提高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从管理主体的角度来说,要重视基建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由于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兼具建设周期长、技术性强和工艺复杂等特点,因此,组建一直高水准、专业性强的基建管理队伍,对提高基建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尤为重要。要保证基建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达到甚至超过基本建设的要求,要保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谐的团队意识、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甚至是无私的奉献精神,还要具备财务预决算、审计、法律和管理等系统知识,定期参加培训学习,与时俱进。同时更要加强廉洁意识,预防腐败。近年来,高校基建腐败屡见报端,发生于基建流程的各个环节,危害和影响都十分巨大。要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完善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腐败惩处力度等方面入手,遏制基建腐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管理,提高高校基本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从管理客体的角度来说,要保证规划科学合理、质量过关且进度可控。首先要以“满足需要,适度超前”的原则做好立项规划工作。立足于教育需求,着眼于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确保校园环境安全可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保持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把校园建设规划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其次抓好设计阶段。国内外相关资料研究表明,设计阶段的费用只占工程全部费用不到1%,但在项目决策正确的前提下,它对工程造价影响程度高达75%以上。做好工程项目综合策划,多方案比选,推行限额设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再次,在项目施工阶段,一方面要加强现场管理,注重对建设安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造价等的管理,同时兼顾合同管理、成本管理、机械和设备管理、材料管理、技术管理、人员管理和档案管理。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理工作,通过监理高效地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第三,从管理程序的角度来说,要严格执行基本的建设程序。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其实就是遵循基建项目的客观规律。违背或者背离客观规律,必然导致建设工程潜在的危险。基建项目的建设程序包括立项、选址、勘探、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等一系列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一旦一着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如招投标阶段,要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加强审查,选择施工能力较强、资质较高,业绩较好的施工单位。避免“高资质,低水平项目班子”问题出现。而在施工阶段,则要严把质量、经济关,坚持上一道工序检查不合格,下一道工序不得进行的施工原则。规范基建项目的建设程序,是开展基建工程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更是确保基建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和保证。

第四,从管理意识的角度来说,要将基建管理思想贯穿在整个基本建设项目的始终。要摒弃因工作岗位和自身能力等原因导致的过分重视项目的前期管理,忽视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后期管理的现象。不仅要加强施工前各项事务性工作的管理,还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和竣工后的验收管理。即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加强基本建设的管理意识,从而使高校的基建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5 结束语

高校的基建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管理工作,它涵盖经济、技术、法规、政策等复杂的内容。现阶段虽然存在或主观或客观的现实问题,但如果从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程序和管理意识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建管理工作,高校的基本建设项目就必将有序步入正轨,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李凤木. 高校基建管理模式的思考[J]. 建筑经济. 2011(8): 40-43.

[2] 杨海勇,龙奋杰. 高校基建管理模式探讨[J]. 建筑经济. 2013(2): 33-37.

第12篇

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等大型医院往往建院历史悠久,集医教研于一体,但占地面积有限,为改善就诊环境,在有限的空间内扩大门诊和住院空间,满足不断医疗整合升级的需要,就需要不断改变现有医疗用房的规划和用途,改扩建项目增多。又因为医院是面向病人开放的空间,门诊和病房病人流动性大,使用次数频繁,装修设施破损严重,日常维修修缮项目不断增加,以广东省某三甲医院为例,近四年工程维修支出分别为2010年为136.9万元,2011年为383.7万元,2012年310.3万元,2013年1334.7万元,近四年大型基建项目支出为2010年为429.4万元,2011年为6274.33万元,2012年为1725.6万元,2013年为6277.7万元,四年工程项目总支出总金额为1.68亿元,支出程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与医院的发展扩建成正比。因国内医疗资源的紧张,尤其是公立三甲医院在新门诊楼、新住院楼的投入使用后,医院收入大幅增长,同时成本也大幅攀升,为规范管理,控制医院的成本开支,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提高医院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医院工程审计也成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国内部审计条例和卫生部审计法规规定以及三甲医院评审要求,公立医院必须设立审计部门,在这种大环境下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国家资金的管理做到了第一次的审计,对工程投资实施有效的工程审计和造价控制。

二、医院工程审计的主要类型及存在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工程性质和金额大小医院工程审计可分为维修修缮项目审计、大型改扩建项目审计和基本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1.维修修缮项目审计。

医院维修修缮项目,是指医院内的小修小补,医院维修工程项目内容繁多,包括医院内部装饰安装的维修维护、绿化苗木的新种和补种、通讯电缆工程、蒸汽管道安装工程、消防保卫工程、监控工程、网络改造工程等,累计金额大,且存在工程管理不够完善的情况,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审计进度缓慢。以某公立三甲医院为例,每月有20万至30万零星维修项目,维修修缮工程随意性强,没有项目预算,装修标准不统一,只经过总务部门批准,没有全院性的统一安排,没有按规定财经审批制度,每年支出没有统计分析,管理不规范,增加了成本费用的开支。

2.大型改扩建项目审计。

科室改造及局部改造项目,依据改造情况不同,以某公立三甲医院为例每月有50万至100万元不等,且很多都涉及到医疗设备,净化工程等,资本技术构成较高,其工程造价审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及复杂性,这就对从事医院基建维修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并无专业的工程造价师,给医院的基建维修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改造扩建项目管理者对医院建设没有长远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容易造成建设项目考虑不全面,当其无法满足需求时,就又开始新的建设,造成项目重复建设,资金浪费。

3.基本建设项目审计。

医院基本建设项目是指全新建造的门诊楼、住院楼、专科大楼等,新建项目涉及资金大,一栋新大楼的建立及装饰装修项目常涉及2亿元以上,全过程跟踪审计对控制工程造价发挥极大的作用。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工程方案、立项以及设计、勘察、监理的招标情况进行全过程审计,全方位地对工程进行监督,使工程如期完工的同时,较好地控制建设投资成本。目前内部审计尚没有能力对新建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只能进行部分的招投标审计和工程结算审计,造成介入时间滞后,审计效果低下,不能对整个过程进行总体造价控制。

三、医院工程审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1.大力发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根据不同的工程审计类型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夯实基建工程审计的基础。事前审计是基建工程审计的首要环节,做好事前审计可以从源头上监督建设行为的规范进行。主要有:(1)施工招标审计,首先要审查招标文件内容的完整性,招标程序的合理、合法性,评标、定标工作的公平、公正性;重点审查招标文件的计价要求、合同主要条款。(2)参加招标文件的答疑会,并审核招标答疑纪要,特别是涉及有可能增加工程造价问题的答复更是慎之又慎。(3)参加开标、评标会议,对招标程序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对施工合同条款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并参与合同的商务谈判。对照招投标过程的所有文件,对施工合同初稿进行详细的审核,特别是关乎造价的合同条款,必须全面、细致、清晰、没有歧义,尽量防止施工单位利用合同的漏洞虚增工程造价,未雨绸缪,尽可能减少纠纷,避免了工程投资失控。在事中施工阶段的审计,一是亲临施工现场了解施工情况,做好现场记录,以便更有利于我们的竣工结算审核;二是经常到材料市场进行了解材料价格,作好性价比分析,为选择材料提供依据;三是对施工过程出现的各种偏离进行了及时有效的修正,使工程按计划、朝着目标顺利完成的同时,也为以后竣工结算审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工程管理中施工方提出变更、工程材料选购、招标文件及合同条款的修改等方面进行把关,还要参与材料设备的市场调查。在事后审核工程结算阶段,医院修缮工程项目较多且支出较大,因此仍将工作重心放在医院修缮工程结算审核上,及时掌握工程结算方面的政策法规等相关信息;同时进一步规范工程预结算制度,从规范管理方面控制好工程投资。在过程审计中做好与建设部门、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使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相结合,完善基建项目建设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对施工工程用料的质量和价格的合理、合法性,工程进度款的拨付,工程设计变更的联系单,隐蔽工程验收等进行严格把关,全方位加强对工程价款的有效监督控制,确保工程的进度和施工质量能达到预期目标。

2.完善工程审计制度,进一步规范审计流程。

加强医院工程建设项目及设备物资采购项目的招标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法律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出适合单位自身的招标管理办法、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办法,使医院工程审计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完善医院工程招标流程、合同会签流程等等,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3.加强人员学习,加大内部工程审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