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

时间:2023-05-16 11:09: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工程评价标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 评价标准 评价环节 验收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其配套的各专业工程质量施工验收规范的基础上展开工作的,同时应遵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的原则,进行分部位、分系统量化评验打分。开展此项工作一般的程序是听汇报、看录像、召开用户座谈会,察看工程实体,查验工程技术资料,验收组总结点评四个环节。作为参加验收评价的专家评委,应当如何工作,如何评价,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从以下环节做起。

1、听——即听汇报

进入验收环节,就须首先做好听的工作。听取主申报单位全面而系统的汇报(主申报单位可以是建设单位,也可以是施工单位),单位管理人员从建设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描述。应当注意听取的重点内容如下。(1)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合法性、目的性、用途、使用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描述。(2)施工单位工程概况及规模介绍,工程特点,难点和亮点,“十大”施工新技术的使用情况,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及使用效果情况,已取得的行业主管部门给予的评价结论,以及各种检验、检测、试验的结论,用户使用的效果及满意程度。(3)设计、勘察单位对工程设计思想、工艺流程、主要用途和使用功能的满足程度。工程质量评价落实到施工全过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满足使用功能。(4)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对设计要求、标准、规范执行的见证结论,各种检测记录是否齐全、有效,评价要落实到施工全过程是否管理控制有效。(5)业主单位对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从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工作的角度作出评价,对使用安全、使用功能和效果进行评价,落实到用户满意程度。

2、看一即察看工程实体

一般是在昕汇报和看录像时,对工程的外貌结构有大概了解。一般的方法是检查组成员围绕着建筑物转一圈,然后查看一层、屋面、顶层,并按40%左右的比例抽查标准层,抽查中间几层,再查看地下室,最后回到一层,对裙房和设备层必须查看。(1)建筑物外立面看外立面及各种立面造形、幕墙、台阶、阳台、门厅、外窗、散水、水落管等。(2)屋面女儿墙和栏杆高度及表面质量,屋面卷材铺设质量,排气管设置质量,保护层铺设质量,坡度坡向、檐沟的做工是否牢固可靠。(3)室内地面、墙面、轻质隔墙、吊顶、饰面板,裱糊软包面每个节点收头的细部做法及整体观感质量。(4)地下室地面的平整度、分格缝,外墙面的防水处理,排水沟糟的细都做法,梁、柱、顶板的外观质量。(5)其他查看重点各种管道的坡度坡向、管道支架设置情况,油漆保温标识是否完整清晰,变配电室、水泵房、空调机房各种设奋安装质量和管道支架的排列情况。

3、查——即查阅工程技术资料

查验分系统、分部位进行,查阅所有建设程序规定的各种证件和批文的合法性。查阅施工现场质量保证条件的相关资料,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施工操作标准及验收规范配置,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质量目标及措施。查验建筑物全高测量、垂直度和沉降观测记录。

(1)地基基础地基承载力、地基强度,桩体强度,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桩身完整性等检测记录。施工记录和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

(2)结构工程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记录,钢结构焊缝内部质量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墙体垂直度记录,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标高记录,钢结构尺寸和网络结构记录,砌体轴线位移和表面平整度的记录,屋面淋水试验、保温层厚度测试记录和施工记录。

(3)装饰装修工程外窗和幕墙检测记录,外墙黏结强度检测记录,室内环境检测记录,施工试验记录,多水房间蓄水试验记录,烟道、通风道的试验记录,有关胶料配合比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

(4)安装工程。1)给排水工程承压管道的试验记录,排水管道的灌水、通球、通水试验记录,消防栓系统的试压、试射记录,采暖的试压、冲洗、系统调试运行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2)电气工程接地装置、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电气系统绝缘记录,照明全负荷试验记录,隐蔽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3)通风工程空调水试验、灌水记录,通风管道的严密性试验记录,通风空调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制冷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防排烟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隐蔽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4)智能建筑工程系统及系统集成检测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施工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

4、评—即评价

在听汇报,看录像,查工程实体,查工程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本工程从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钟点是施工质量,对工程的特点、亮点和获得的荣誉给与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要分门别类地进行讲述,对能进行整改的讲清讲透,对不能修改的却笑引以为戒,对安全试用功能上存在的问题,最好提出建设性的整改一件,帮助项目部一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发生的后果。

5、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和《建筑工程施工治疗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是工程评价的重要依据,各专业施工规范和标准图集是基本准则,只有全面熟练掌握这些标准,才能对工程治疗作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参考文献

[1]葛兴杰,杨晓华.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修编建议.2009(03).

[2]张勇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2008(11).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问题 措施

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关键的工作。质量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使工程项目的功能得到有效保证,而且能够使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有力的保证。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多原因都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形成影响。施工人员与环境、建筑施工的工艺水平与材料以及建筑工程的机械设备等都会对建筑工程质量形成影响。同时,质量管理机制以及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也会对建筑工程质量构成影响。

1、质量管理机制不完善,缺少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监理对工程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监理制度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提升工程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工程监理制度在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认真的开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更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很多建筑企业只是通过内审环节去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对施工现场或施工环节、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都没有真正的进行管理,更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标准,以致建筑单位中的管理部门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发挥其作用。

2、对建筑施工的材料及设备质量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直接受到施工材料以及设备质量的影响。建筑施工中,如果使用劣质材料与不合格设备,建筑工程的质量就一定得不到保证。很多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只重视施工工艺和技术水平的管理,而忽视了施工材料以及设备质量的管理。质量管理人员只对进入施工现场前的材料与设备进行了质量检验,而没有对进入施工现场后以及使用前进行第二次检验,导致管理存在纰漏,以致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有的施工单位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等材料随意堆放,以致影响了其性能,导致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3、质量管理者不注意细节管理

建筑工程中很多隐蔽性或细节性工程,往往会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质量管理者实际操作中,没有层层验收施工的工序,导致质量隐患的形成。同时,质量管理者缺乏应有的技能,也会导致质量问题的产生。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解决措施分析

针对建筑工程中的问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

1、提高质量管理者的质量管理意识

加强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管理人员只有改变过去重施工、轻管理的思想,提高自己质量管理工作的意识,并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才能做好以后的质量管理工作。同时,建筑企业领导者也应进行良好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管理者的质量管理意识与水平。

2、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

建筑企业只要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才能够顺利实施质量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进行加强管理,严格检测施工方案、工艺流程以及组织策略;其次,技术交流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完善,必须使所有建筑施工人员了解工程的标准;第三,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标准,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其进行完善;第四,必须健全法律机制,质量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必须要有法律的强制力。

3、建筑施工的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必须加强管理

只有高质量的施工材料,才能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质量管理者必须严格审核与管理建筑施工的材料,严格控制材料的进施工现场关,并要进行二次检验,必须确保混凝土等施工材料的合理放置。建筑工程管理者必须确保设备质量使用的准确性。设备操作者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性能、操作标准以及控制方式,杜绝因操作不当而影响工程质量,以及使机械设备的性能受到影响。同时,建筑工程管理者应安排专人对工程的材料与设备进行定期养护,以保证设备的质量,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4、管理者要加强对施工细节的质量控制工作

建筑工程的质量往往受到隐蔽性或细节性工程的影响。管理者必须对细节项目的质量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最大限度的完善施工对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会受到每道工序的影响,管理者必须准确的把握好质量的控制点,加强对质量的控制工作,及时发现工程的质量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同时,管理者应认真分析有可能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不确定因素,并制定出预防的有效措施。

三、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与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人民群众的生命息息相关。所以质量管理者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运用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志鹏.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D].苏州大学,2012.

第3篇

Abstract: Based on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relevant national standards,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ncluding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work, structural work and decoration work.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een construction is established by five element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s conservation and material resource use, water conservation and water us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ergy use and land con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land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fuzziness, incompatibil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een construction, through evaluating the different proposals by the fuzzy matter-element analysis, the more "green" construction program is selected. Finally, two examples of green construction program are evaluated in detail by the above method to selecte the relatively better construction program.

关键词: 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模糊物元理论;方案评价

Key words: green constru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fuzzy matter-element theory;evaluation of proposal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053-04

0 引言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近年来建筑行业领域研究的重点,而施工阶段是把建筑构想实现的阶段,对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很大。而我国传统的施工模式是“大量建造、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其所产生的噪音、扬尘、固体废弃物以及生活垃圾等,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1]。这与21世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科学发展等理念是完全不符的,并且旧的建造方式不能适应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建设领域里,适应时代要求的以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为出发点的绿色施工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对绿色施工方案评价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施工单位选择更合理更“绿色”的施工方案;另一方面,选择出更好的方案也有利于国家鼓励和提倡更好的施工方案;再者,绿色施工方案评价的开展,有利于业主、施工方、政府部门形成一个行动准则,也便于社会对绿色施工的有效监督。

模糊物元理论在处理相对模糊的信息时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被许多学者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领域。绿色施工方案的评价涉及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合理性等诸多因素,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指标体系具有模糊性、分离性的特点。因此,应用模糊物元理论来研究绿色施工方案的评价具有科学性。

1 概念简介

1.1 绿色施工简介

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绿色施工应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程施工中全面应用的体现,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实施定时洒水等这些内容,它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等内容。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年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2],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它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完善的对于绿色施工的一套评价标准,具有里程碑意义。

1.2 模糊物元理论简介

客观世界里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随机性,另一个是模糊性。随机性,是因为事物因果关系的不确定而形成的,属于概率分析、设计所包含的范围;模糊分析、设计,主要是设计事物的模糊性。模糊性,是由于某些事物和概念的界限不清晰,具体体现在含义上无法清晰地区分是非,在论域上无法分辨其界限。这一模糊概念是客观事物的一个原本属性,属于事物的差异之间客观存在的过渡阶段。如很大、年轻、傍晚、暖和等,这些概念所包含的对象属性不能单纯地使用“是”或“否”去回答。由于概念自身不是清楚的、界限明确的,所以对象对集合的隶属关系也并非清晰的、非此即彼的[3]。

物元分析方法是由我国知名学者――蔡文教授于1983年首创的一门介于数学与实验之间的学科。它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得出:人们在处理不相容问题时,必须将事物、特征及相应的量值综合在一起考虑,才能构思出解决不相容问题的方法,更贴切地描述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把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形式化。这一方法的关键是把事物用“事物、特征、量值”三个要素来描述,并构成有序三元组的基本元,即物元。物元分析是研究物元及其变化规律,并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不相容问题的有效方法。

如果物元中的量值带有模糊性,便构成了模糊不相容问题。模糊物元分析即将模糊数学和物元分析有机地结合融合在一起,提炼、渗透,对事物特征相应的量值所具有的模糊性和影响事物众多因素间的不相容性进行分析、综合,最终获得解决这类模糊不相容问题的一种新方法。近几年来,这一实用性很强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开始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4]。

2 绿色施工方案评价

2.1 绿色施工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参考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中绿色施工评价框架体系,为便于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定量考核,将工程按进度划分为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工程。依据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和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五个要素进行评价,并从各要素中的控制项和一般项中按照三个阶段各挑选出针对各阶段的项作为二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如表1。

2.2 绿色施工评价阶段和评价要素权重的确定

根据《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绿色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和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三个阶段的权重如表2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和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五个要素的权重按标准确定如表3。

2.3 绿色施工方案评价步骤

对于绿色施工方案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详细的计算过程见第四部分的案例。

步骤一:模糊量值的确定。模糊物元理论主要对事物特征对应的模糊量值进行分析。本研究以绿色施工的“方案、指标、指标得分”作为描述事物的模糊物元。其量值的确定主要对于绿色施工方案中对于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相关的措施进行评分。若该指标无相关措施,则得0分,评分区间为1-4分,以该分数作为初始模糊量值,记为Xij。

步骤二:建立从优隶属度模糊物元。从优隶属度是值单项特征的模糊量值从属于标准特征所对应的模糊量值程度。在从优隶属度原则下,所对应评价指标的量值包括越大越优型和越小越优型两种。比如,效益、利润等应该选择越大越优型,而风险、损失等应该选择越小越优型。在绿色施工方案评价中,得分越高,说明该指标对应的措施越完善。因此,本文选择越大越优型作为从优隶属度的计算。

步骤三:建立标准模糊物元和差平方模糊物元。标准模糊物元指各个模糊量值均符合标准要求的模糊物元。将标准模糊物元与从优隶属度模糊物元中的各个元素作差平方计算,就得到差平方模糊物元。

步骤四:贴近度的计算。贴近度是用来度量各种样本与标准样本之间关联性的大小。贴近度越大,表示两者越接近;贴近度越小,表示两者距离越远。因此可按贴近度大小,将被评样本进行排序评比,得出最优方案,并可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优劣分析。考虑到绿色施工方案的评价意义,本文用欧式距离公式和(γ,+)算法,即先乘后加法来计算和构建欧式贴近度模糊物元RρH[5]。

3 绿色施工方案评价案例

3.1 工程概况

项目概况:广州市某地块项目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地块东侧为彩滨北路,西侧是山前大道、里横路、浔峰山路,南侧和北侧是规划路。周边交通运输情况便利,但也需考虑市区道路拥挤、交通管制等情况。建筑工程:地上部分为住宅楼及其配套用房,地下部分为机动车库、自行车库、设备用房。总建筑面积:179844.52m2,地下建筑面积37011.28m2,地上建筑面积142833.24m2。地上39层,地下2层。现场施工环境概况:供水情况:水接头位于场地东北侧彩滨北路,临时供水接驳点直径300mm,总管125mm。排污情况:排污口位于彩滨路,共设两个?准750下水井;施工主入口设汽车冲洗池一个,以及一个三级沉淀池,所有施工污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下水管网。地下管线情况:场地东侧的彩滨北路地下管线有电信、电力、燃气、雨水、污水、给水等,施工时应注意管线保护。

两个绿色施工方案M1和M2对与该工程项目“四节一环保”均采取了相关措施来保证绿色施工的顺利进行。

3.2 指标评分

针对方案针对绿色施工“四节一环保”相关措施的完善性、可行性、经济性等相关内容进行综合打分(0-4分),其中0分表示无相关措施;1分表示采取了简单措施;2分表示采取了一般性措施;3分表示采取较好措施;4分表示采取非常好的措施。按照各阶段权重系数表和各要素权重系数表计算得到总体方案各指标的评分如表4。

3.3 构建从优隶属度矩阵和差平方模糊物元

由于5个一级指标及19个二级指标层的取值越大,表明绿色施工程度越高,故在此采用越大越优的原则,即μji=■,建立从优隶属度模糊物元矩阵Rmn,从而得到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Rγ。

Rmn=■ Rγ=■

3.4 计算欧式贴近度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构建被评样本的欧式贴近度RρH及各一级指标欧式贴近度如下:

RρH=■

RρH(A)=■

RρH(B)=■

RρH(C)=■

RρH(D)=■

RρH(E)=■

3.5 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贴近度的计算结果,两个样本工程的总体优劣顺序为M1>M2,即总的说来,方案一的绿色程度要更加优于方案二。但是具体到各个要素,两方案又各有所长。具体说来,在环境保护和节材方面,M2要优于M1,主要原因是在环境保护和节材方面,方案二采取了更加全面和详细的措施,且针对结构工程阶段和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工程阶段均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在资源保护措施指标项中,M1仅采取一项措施,而M2则具体列出来3项,显然在这方面M2是优于M1的,从而使得在这两个要素上的评分上方案二大于方案一,所计算的欧式贴近度的值也是方案二大于方案一,但是二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十分明显。

而在节水、节能、节地这三个方面,方案一是明显优于方案二的。比如,在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阶段中,材料的选择一项中,由于方案一有针对该阶段的非常详细的措施,相反,方案二在这方面没有针对措施,且项数极少,导致两者在指标的评分上面有3分的差距。还有一些即使项数相当,但方案一采取了更优的措施。比如在临时用电设施一项中,方案一的自动控制也比方案二的好。

总而言之,两个方案在不同的要素中,各有所长,但是因为在环境保护和节材方面,虽然方案二由于方案一,但是差距不是很大;而在节水、节能和节地三个方面,两者差距十分明显,综合起来导致总体方案还是M1要优于M2则相对较采取的措施较少,在另外三个方面M1要优于M2,并且在这三个方面两者相差较大,导致总体上M1要优于M2。

4 结论

本文首先根据《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建立单个建筑工程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将模糊物元理论应用到绿色施工评价中,建立基于模糊物元的绿色施工评价模型,该方法有效避免了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对全面、客观的进行绿色施工项目优选,具有独特优势。具体内容包括:

①按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将评价阶段分为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工程,分别对这三个阶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②对多个绿色施工方案分阶段进行对比评分,然后将模糊物元理论运用到绿色施工整个方案比选中,并阐述评选步骤。

③实例分析。将本文所阐述的评选方法应用到实例中,从而对该项目绿色施工的程度做出相应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申琪玉,何熹.绿色施工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施工技术,2015(44):817-821.

[2]GB/T 50640-2010,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S].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

[3]王广月.土建工程综合评价技术及应用[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影响因素的认识不够或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施工项目的建设偏离既定目标或带来一些隐患,这些产生的后果就是项目的风险。建筑工程存在资金投入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施工过程会出现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也会给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参与各方带来损失,如业主、施工单位以及承包商等单位,因此,对建筑工程中施工项目的风险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制定相应计划,在施工规定、法规、强制性要求的前提下对风险采取有效的管理,把风险消除或防止在发生前,增加施工项目的安全性,减少施工中的不必要的损失或影响[1]。

1、施工项目风险管理概述及现状

1.1项目风险管理

在项目的管理中,管理人员对项目的风险采取分析、识别、分类以及评价等方式对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风险作出定性及定量的研究就是项目风险管理。通过项目风险的管理策略避免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减低风险消耗,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其是高新技术与施工项目有效结合的体现,对于项目管理的不断发展及理论完善有重要作用,对项目管理者需要熟练掌握,同时与项目相关企业发展息息相关。项目风险管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风险的管理需要耗费成本;二是风险管理是在不断的变化调整中进行的;三是项目风险发生时间是在一时段内的;四是项目风险管理主要作用是预测及估算。通过这些特征的发挥实现项目风险管理目标,即规避、消除、控制或预防风险的产生,减少不利因素带来的损失。

1.2国内外建筑工程中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在国内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工作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较为淡薄,管理体系及制度还不够完善,要借鉴国外的风险管理经验,结合国内建筑工程的自身特点,不断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

在国外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及分析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J.R.Turner率先提出项目风险管理,是英国较为知名的经济学家,其在文章《The Handbook of Project-based Management》中对风险管理的理论进行了研究。

国内对于风险管理理论的开始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通过引进国外的风险管理相关的风险评估及识别,各种风险管理的方法理论,在项目管理方案中大量的应用,尤其在建筑工程的土木工程项目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2、建筑工程中的施工项目风险探讨

2.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实施的第一阶段就是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识别项目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对建筑工程施工产生影响。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运行环节深入分析,了解其中存在可能会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总结及归纳导致风险发生因素的特点及共性。针对施工项目中较为繁杂的系统,要从不同的层次了解风险,不同的角度来认识风险,分析其中多种多样的风险,利用相关技术措施识别风险的存在。在风险识别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具体构成及运行情况,存在风险的特性及联系,外部环境与施工项目的联系等情况;其次阐述风险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利用统计学方法了解施工项目中风险的基本问题,对项目中存在的不易察觉风险分析其可能波及领域及范围;最后通过分类方法提供有利于识别的风险,针对风险采取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处理意见及方法。整个风险的识别过程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项目在发展运行过程中会运到不同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状况,不确定性因素是一直在改变的。最先识别的风险在项目中可能逐渐减小或消失,而同时又有新的风险不断的产生,要持续不断的进行识别的过程。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通过调查采取技术方法,识别项目存在风险,其主要目的是认识风险的因素,明确风险产生的条件及原因,确定风险将会导致的后果及影响大小或范围;识别风险也能有效的认识到风险的特征,为下部针对特征采取措施提供信息的作用;同时确定识别风险的重要程度及风险不同级别。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识别主要的依据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计划方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存在风险类别以及历史记录和资料。

2.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分类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的识别后,需要对风险进行总结研究,对风险进行分类,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可以通过项目外风险及项目内风险区分研究。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外风险主要有:一是政治风险,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政治风险指的是因政治原因而导致工程项目承受的风险。其中有宏观和微观,一旦发生会影响所有的人而不治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例如政局的变化、战争等;二是自然风险,建筑工程一般都是长期与户外施工的项目,与气候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关联较为紧密,自然风险主要包括有恶劣天气、恶劣施工条件、较差地理位置以及不可抗力自然灾害等;三是经济风险,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经济风险主要是在市场评估、资源分配、通货膨胀以及资源需求管理等因素引发而导致的项目经济存在的风险。经济风险的影响较为广泛,波及范围很宽,其主要包括较差的投资环境、不利的宏观经济形势、原材料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以及资金筹集等方面。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内风险包括的方面有:一是业主的风险,业主是建筑工程的主要建设单位,会因承担义务、权利以及合伙方等因素造成风险,业主风险包含有项目开始时的可行性研究不准确、业主合同风险、业主组织管理风险以及业主主题地位等方面存在风险;二是承包单位风险,承包单位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主体,对整个项目的施工管理有直接的控制作用,其存在的风险包括投标计划风险、施工阶段、完工验收以及交接使用等方面;三是设计及监理方风险,设计单位对整个项目的设计工作负主要责任,在消防路线设计、主体结构设计、施工安全保护设计及方案的保守及理念等方面都存在风险。监理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监管单位,对于项目整个施工过程及验收都有监督管理作用,其存在风险有组织风险、质量风险、监管范围风险以及监管人员等方面风险。

3、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评价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引发因素多,因素所涉及的方面广、模糊性强,比较难以确定风险的量化标准,因此需要综合评判来实现风险的全面分析。风险评价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是风险管理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对风险分析的最终目的,通过评价标准的比对及评价方法计算风险值来确定风险级别或水平的过程。风险评价实行的过程,首先是通过项目风险度量方法来确定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单个风险值,经单个风险值的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整体风险值;其次明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评价的标准,可以由管理者赋值风险评价标准和技术水平得到风险评价标准;最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评风险水平的确定,通过单个风险值与单个风险评价标准的比较,整体风险值与整体评价标准的比较,来确定单个风险水平及整体风险水平。

3.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评价依据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评价的依据需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具体情况及具体工程来确定,主要依据有:一是项目运行过程及时期阶段情况,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不同运行过程及阶段对风险预测能力也是不相同,风险在建筑项目中产生几率随着工程的进行不断增加,需要对各个阶段进行分析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权重;二是风险管理规划方案,风险在工程项目中整体规划是管理者通过管理规划方案来确定的;三是风险类型,不同类型的风险所承受的不确定性因素不同,对风险评价也不同;四是风险识别报告,风险识别对风险评价值大小确定有影响。

3.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一般选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基于多个评价标准及管理目标的决策应用方法,结合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对不同指标的风险定于不同的重要程度,不同风险赋予不同的权值,利用权值大小来确定风险大小的排序。把评价的指标定于各个层次结构上,较高级的层次对下级层级有管理控制关系,主要分为方案层、准则层及目标层,其基本结构模型如下图1所示。

第一层是目标层只有一个评价指标A,第二层是准则层,所有能造成影响的因素,第三层是方案层。层次分析法能利用鲜明的隶属构造模型确定彼此的关系,利用权重数值来有效评价风险,最后得出可供选择的决策指标。

在层次分析法构成流程是:建立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估模型、构造各层次间的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每行所有元素几何平均值、归一几何平均值计算层次间的权重、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检验一致性,最后层次评价权重排序。在方法流程中最大的优点是提供了一致性的检验,保证专家思想逻辑统一。让指标在相互的比较过程中不会出现矛盾的评价结果。

4、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控制

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评价影响程度较高的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方法来规避或降低影响程度。按照风险分类中不同层次不同元素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4.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外风险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外风险有自然风险、政治风险及经济风险。对于自然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不受人意志决定,在当前环境不断恶劣的情况下,自然风险也越来越严重。对于风险的控制唯有采取规避的措施,在阻止或消除自然风险上,人目前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在工程施工项目中要对当地自然环境有全面了解,对施工地近五年施工期间时间段内的自然环境基本掌握,对可能存在的恶劣天气做好准确预测,与建设单位做好沟通,通过合同或其他形式来减轻自然风险的影响。

政治风险是由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影响造成的,需要在施工项目上考虑国家的形式,施工地区政策变化及调整趋势,充分做好相关应急措施或增加补充合同条款来应对政治风险。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需要采取的措施有:投标时关注地区及国家政局形势,预测分析该国政局变化趋势;项目投资及谈判过程中与建设单位协商对策,取得业主一定承诺;投资过程中增加风险基金,应对突发状况,适应当地政局变化;制定政治风险的应急预案,减少所带来的损失。

经济风险有一定的预见性,能够从经济发展的规律中发现问题,通过经济分析手段及经济规律的把握来控制经济的风险。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要利用相关方法来应对或规避风险:利用经济发展规律分析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经济走向,繁荣时增加项目发展,委靡时缩减规模保证项目正常运行;通过合同来减少经济风险,在合同中设立经济变化带来项目的损失缓解的条款;采用评估方法对经济状况评估预测;把项目可承包部分进行招标分包,转移及分散经济风险。

4.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内风险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内风险控制包括有业主方、承包方、监理方、设计方等参与单位的风险控制。首先业主方风险控制主要有:对业主的资信进行调查,保证业主资金及信誉都能避免出现风险;完善设计合同条款,提高合同风险管理的能力,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中主要把握质量责任、工期风险、成本控制风险、违约风险以及纠纷条款等方面。

承包方风险控制主要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项目直接相关的工程质量、工期等各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具体控制措施主要有:一是提高承包方组织领导能力,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计划,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重点对施工现场管理;二是增加施工人员工作效率,保证施工人员施工资质合格及工作技能熟练,人员队伍施工标准化及规范化程度高,工作效率较高;三是施工准备及其他工作控制,在施工准备中对各项方案、计划、措施全面检查,防止开工后工作没有计划性,影响工期、工程质量。其他的生活区、交通、通讯等工作也要及时有效的安排。

设计及监理方风险控制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控制中也较为重要。设计方风险控制的措施主要有:利用设计合同来规避风险;降低设计中复杂程度缓解风险;利用设计责任转移来转移部分风险。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控制中监理方风险控制的措施有:一是监理方案内容中加入保险计划,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二是对于存在或发生的风险监理方及时查明情况,通过保险公司来制定损失投保,减低风险损失;三是增加监理的力度,提高监理工作效率及制度落实,通过自身工作的规范性、制度性来减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结语

总之,工程的施工需要好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工程完成的质量,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能及时的得到解决处理.工程的建设会事半功倍。好的管理得到好的质量。好的施工质量造福社会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监理比较 完善措施

1 绿色建筑监理概念

狭义的绿色建筑监理可以理解为专门为绿色建筑施工过程提供监理服务的行业。在工程实践中,绿色建筑监理的职责是在绿色建筑建造的整个过程中,将绿色建筑的节水、节地、节材、节能和环保等要求落实到位,对其建设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绿色建筑最终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绿色建筑监理的广义理解则是依据相关的标准在绿色建筑设计建造周期内对其进行审核,对绿色建筑的实际使用真正做到用心负责,以人为本,结合业主的使用需求,考虑建筑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监理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推进“全过程绿色监理”,将工程建设各阶段绿色建筑的评价要求落实到位,是对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积极响应。

2 绿色建筑监理与一般建筑工程监理的比较

2.1 最终实现目标不同

一般建筑工程监理以项目的经济效益为重,在不违反建筑条例规范的基础上,对项目审核倾向于工程技术上是否附合相关规范,并不考虑项目的社会效应、环境效应,仅注重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否合格;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建筑过程的工序操作是否合格;是否存在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的隐患等。

绿色建筑监理则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并重,在审核设计方案过程中对项目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以及社会示范效给予充分关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施工可能导致的生态破坏进行严格预判和精确控制,对使用材料是否环保以及材料是否可再利用进行审核。当以上两种效益做到兼顾之后,再进行项目的成本预算,考虑项目的实际经济效益,最终使项目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相互兼顾的目的。

2.2 工作理念不同

一般建筑工程监理主要是为业主服务,以建筑项目为中心,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工程项目展开,不针对项目做环境保护、绿色生态方面的审核,工程实施中的监理,追求工程期限的紧凑、预算的合理,将利益最大化,缺乏使用方面的考量。绿色建筑监理更关注绿色建筑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注重长远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为整个行业着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筑产品处处体现对人生活细节的考量,也有助于业主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绿色建筑监理不仅注重工程建设,而且是全过程、全寿命看待建筑,甚至工程建设完成后,其实际使用也在绿色建筑监理考虑的范围之内。

2.3 工作内容不同

在工作内容方面,一般建筑工程监理注重合同信息管理、质量、工期以及投资方面的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审核,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和工期做出审核,最主要的是对投资预算进行控制,使建筑工程项目利益最大化。

绿色建筑监理对环境方面的管理与对工程信息、质量、工期及投资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并重。在工程信息方面做好保护和审核,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严格核查,以审查项目是否合乎绿色建筑的要求;在工程质量方面,绿色建筑监理人员高度重视;在工期方面,绿色建筑监理对项目进度严格控制,避免盲目赶工造成工程质量失控或无故拖沓造成损失;在投资方面,不能因为追求项目的环保节能就无限制放宽预算,而应针对预算选择环保施工方案;在环保方面,在建设过程中和工程交付使用后,都要严格遵循环保理念。

2.4 工作关注角度不同

一般建筑工程监理重点关注建设期,在建设期内,建设工程监理关注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等环节,防止出现问题。而绿色建筑监理关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建设期、使用期以及建筑废弃期。从建筑整个生命周期来看,从建设、使用到建筑废弃所有环节,建筑都在对环境生态产生影响。绿色建筑监理为使整个过程中建筑物对环境产生的破坏最少,在审核设计方案阶段就要对建筑物在使用以及废弃后减少对环境破坏的方法做出审核。因此,绿色建筑监理更注重权衡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此外,两者除了都关注有关建筑法规和标准外,绿色建筑监理对绿色建筑标准、材料能耗目标、排污标准及建筑循环利用等同样给予了高度重视。建筑工程监理与绿色建筑监理特点的比较如表1所示。

3 完善绿色建筑监理的措施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尚处在起步期,绿色建筑监理也处于起步阶段,规范程度和执行力度都有较大提升空间,可谓任重道远。完善绿色建筑监理,需要从国家、地方政府、监理企业与监理人员等方面着眼。

3.1 国家层面

国家要推进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监理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应从法律层面对绿色建筑监理工作进行规范,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进行强化和规范,赋予其法律强制性。只要项目申请绿色建筑,必须符合相关评价标准的规定,获得认可,项目方可进入实际开发阶段。在开发阶段,从设计方案到施工再到建成使用全过程的审核监管必须符合有关规范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要求,对于违反规定或者施工方不顾监理的劝告擅自更改施工方案的,要严厉追究。赋予绿色建筑监理绝对的权力,保证监理的话语权,避免监理在开发商和施工方之间斡旋的两难问题。绿色建筑监理人员依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建筑施工监理规范对项目依法进行监理,保证项目的质量并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3.2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作用的发挥体现在通过开展专项活动引导区域绿色建筑监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例如,设立区域绿色建筑产业基金,鼓励绿色建筑项目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帮助;官方设立优秀绿色建筑监理人员奖,分阶段评奖,表彰优秀绿色建筑监理人员;做好绿色建筑监理准入机制,提高准入标准,设立绿色建筑监理资格证认证方式,对提出申请的监理人员定期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对不合格者取消绿色建筑监理资格证;鼓励协会组织绿色建筑监理人员交流年会,促进绿色建筑监理经验交流总结。

3.3 监理企业与人员

对监理企业而言,企业内部要定期开展绿色建筑监理专项培训,对以往的实践案例做出事后分析,集体讨论,建立企业内部的绿色建筑监理准入机制等。

从事绿色建筑监理的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文化水平,准确把握相关的建筑条例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自身业务上不落后。此外,从事绿色建筑监理的监理工程师和有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反馈给企业,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4 结语

绿色建筑监理体制的完善,不仅需要监理行业的不断努力,还需要从上至国家层面、地方政府,下至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共同推动,为其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有力保障。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国民的绿色发展意识,使绿色建筑、绿色监理不只停留在概念层面而大有作为,这才是有力促进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监理健康、良性发展的动力之源。

参考文献:

[1]张伟.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第6篇

1.1缺乏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当前在绿色建筑工程政策方面,虽然涉及到了绿色建筑的内容,但该内容缺乏实际操作性,大多法律在建筑节能方面做出的规定过于笼统,法律责任缺乏明确性,不具备可操控能力,大多法律法规中都是运用提倡、鼓励等字眼,缺乏一定的强制性,使得执行力薄弱;在绿色技术标准方面,仅仅局限于节能设计层面,对于材料、施工监理等没有制定相关的标准;对于建设单位或者开发商没有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行为也没有做出应承担的责任,这也造成大多人对于建筑节能问题不予以重视的原因;对于建筑节能管理而言,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远远不及法律的权威性,在实际的管理中,并未发挥应有的效能,在建筑节能管理方面,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现代法律没有设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1.2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借鉴很多先进经验,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虽然这些体系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局限性过大,仅仅停留在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的层面,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评价系统的内容仅仅体现在环保方面,缺乏对经济、社会价值的全面评价,因此,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3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施工企业管理中,大多都是传统类型的管理人才,对于新兴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才而言比较缺乏,将传统建筑工程粗放式的管理运用在绿色建筑管理之中是不科学的,在管理中,缺乏绿色建筑管理的专业人才,给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一定的阻力,影响管理的水平;绿色建筑施工人才较少,传统的施工人员缺乏绿色建筑知识,不具备绿色建筑理念,不熟悉绿色建筑规范和施工要求,导致违规操作现象在施工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施工的进程。

2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2.1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只有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使绿色工程建筑管理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法律、法规,对不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修订,从设计、建设、实施等方面充实立法的内容,完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体系,对政府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有效的规范,避免政府不当的干预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完善法律,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市场的行为,理顺权责关系后,进行责任追究,并及时完善理赔制度;政府要发挥自身的效能,切实做好绿色建筑的规划、审批和验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2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的首要是实行准入制度。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对企业的相关资质进行评估,对于达不到资质要求的企业,要坚决拒之门外,严格准入制度,把好绿色建筑企业准入的门槛,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予审批,要坚决取缔,防止一些建筑企业打着绿色环保的旗号,做着高能耗的项目,欺骗社会;实行全程的评价管理,从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到验收,都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完善相应的制度,建立完整的评估体系;另外,工程监理等部门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实行全程的监控管理,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要求执行,在设计、建设和招投标等阶段,实行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确保管理到位。

2.3引进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绿色建筑管理需要新的管理和施工人才,因此,要拓宽人才的引进渠道,结合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凭借高校招聘和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对于要引进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要经过严格的筛选,选择优秀的人才,组成管理和技术团队,从根本上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以促进管理水水平的提高;加强培训,尽可能的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尤其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等,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绿色建筑知识,将培训的成效和工作绩效相结合,建立并完善激励制度,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严格执证上岗,增强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提高绿色建筑建设和管理的能力,形成一支优秀的、复合型的绿色建筑人才队伍,进而有利于提高建筑管理水平。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教学改革 质量管理 措施探讨

0 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造价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成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等土建类专业的主干课程。目前,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课程内容多,教学难度大;教材地域性受限,适应性差;学生专业知识薄弱,学习存在一定障碍;学生对工程实践缺乏感性认识,识图能力弱,实践动手能力差;学生对课程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等。①②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理实一体”的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就课程培养目标进行设计;基于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强化工作任务的实用性。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

1.1 进行工作岗位分析,理清课程培养目标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高职土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造价员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岗位,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拓展岗位。通过对造价员、施工员、资料员工作中“预算定额的使用能力、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计量能力、单位工程计价能力”等职业能力培养所需要的内容,理清本课程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等三大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内容改革。③

1.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体系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以两个紧密联系的典型工作任务――工程算量与工程计价为中心,组织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一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项目化课程。依据职业能力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营造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形成来源于工作实际、理实一体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本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原则,将课程设计成若干学习情境和多项工作任务,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训练、实际应用环境保障与职业素养结合在一起,构建“工作任务式”的教学内容体系。

2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措施

建立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适应、与执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并对教学改革的举措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控制。④引进工业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理论,对教学活动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把教学活动质量管理分为教学前质量管理(教学准备)、教学中质量管理(教学互动、学生为主)、教学后质量管理(教学评价)三个阶段,着重事前控制即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实施标准化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1 教学前质量管理――教学准备

教学前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循环,主要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内容提炼。基于工作过程的需要,以行动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首先,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与企业技术骨干一起,分析课程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招标标底编制、工程预算、投标报价、工程结算、造价审核等。然后,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顺应行业企业发展要求,确定预算定额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应用软件计价的学习知识领域。接着,以工程造价形成过程为导向,确定收集编制依据、划分项目计算元素、对各元素计量与计价、确定项目综合计价的学习行动领域。最后,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真实工程项目为导向,选取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内容、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

2.2 教学中质量管理――教学实施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本课程针对学习情境的不同阶段,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习阶段,主要采用引导问题法、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⑤指导学习阶段,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完成任务阶段,主要采用角色模拟法、合作研讨法。评价讨论阶段,主要采用检查评价法,互评互学法。整个过程均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职业能力,达到“实际操作能力强、工作适应能力强”的目的。采用工学交替、仿真实训、过程跟踪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练”的目的。

2.3 教学后质量管理――教学评价

教学考核评价以教师、学生、企业技术人员作为评价主体,以自评、互评、师评、业评作为评价方式;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出勤、团队合作、计算方法、计价实效、理论应用、技能技巧等内容作为评价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为核心,导入工程计价规范、预算定额、施工图和职业资格考试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标准社会化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明确职责,细化评价指标,激励学生主动、积极、规范地完成任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突出过程和能力考核。

第8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指标设置;模型构建;方案优化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环保生活理念的普及,绿色理念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际的建筑设计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当前一部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存在缺陷,影响了建筑设计质量。为此建筑设计研究者以绿色建筑设计要求为切入点,制定评价标准,开展了设计方案综合评价工作。这一工作开展的目的在于利用设计方案的评价过程,优化已有的设计方案,确保绿色建筑工程设计与建设质量提升。

1 设计方案主要要求分析

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其设计方案除了应具备普通建筑设计基本要求外,对于建筑绿色环保特点指导下,绿色建筑环保化要求包括了以下三点。

1.1 建筑设计中绿化作用的提升

将建筑绿化体系融入建筑整体设计中,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特点。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其应具备以下特点。(1)保证绿化比例。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中,对于绿化面积的比例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如屋顶绿化面积应达到30%,就是设计方案中必须达到硬性标准。(2)绿化的契合性。绿色建筑绿化设计除了需要达到设计要求外,还应实现与建筑设计的整体契合,是其融入建筑整体架构中,避免为达到绿化要求生硬绿化,影响建筑整体质量。

1.2 对于建筑节能性要求的加强

节能性要求的加强也是方案较为显著的特点。这一特点在设计中主要体现在节能技术的应用中。在方案中,设计者应大量采用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如在采光设计中,设计者应结合建筑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采用节能采光技术,进而提高建筑整体的节能性。需要注意的是,节能要求应建立在建筑整体质量保障基础上,方案中应避免过分使用节能技术,影响工程整体质量。

1.3 对建筑施工区环境的保护

建筑设计方案中,除了对建筑自身的环保要求外,设计者还应重视建筑施工区域周边整体环境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对于疗养、旅游等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在地基、围墙、整体绿化、排水等结构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对施工区域整体环境的影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2 方案评价工作主要内容与过程

在绿色建筑设计整体要求下,对于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工作过程包括了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2.1 评价指标的设置与确定

在设计方案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的设置与确定,是整体工作开展的基础。为此评价技术人员需要结合我国管理部门制定绿色建筑相关指导数据,结合建筑自身设计方案内容,合理的设置评价指标,同时确定其相关的技术数据。在这一过程中,其主要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环保指标与建筑技术指标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环保技术指标主要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中涵盖的环保设计技术指标,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了环保技术型指标、能源节约型指标以及环境保护型指标三个主要指标。在设计方案中,这三项指标是否合格决定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中的绿色环保属性,同时也是绿色环保设计方案的基础。建筑技术指标,则是指建筑设计中需要达到的普通技术指标,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建筑设计经济型指标与安全型指标两项内容。在指标设置与确定过程中,评价需要注意三方面问题。首先设计方案中首先要确保的是方案的安全性,这是建筑生产与使用安全化要求决定的。其次评价标准应兼具绿色环保与经济性兼顾的原则,避免因过度追求建筑的环保性造成建筑投入过大,造成经济浪费问题的出现。最后评价标准应建立在实用标准基础上,保证建筑绿色性与建筑功能有机融合,确保建筑实用。

2.2 构建具有实效性的评价模型

在评价指标设置完成后,技术人员下一步还需要将评价指标进行归纳,再利用数据化与结构化处理,将其搭建成立体化的评价模型。搭建评价模型的目的在于将零散的评价数据指标具体化,是其更便于评价工作。在评价模型构建中,模型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评价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模型构建中,其工作要点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评价模型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保证评价过程中评价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模型提高设计方案的评价效率与质量。如模型中应具有较强的直接性特点,避免因计算公式或数据处理过多,影响评价工作的整体效率。另一方面,评价模型应具有一定的权重性。这里所指的权重性主要指模型中重点的评价内容与指标。在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模型中,其权重内容除了一般建筑设计中重点的安全指标外,还应包括方案中的绿色环保指标。

2.3 设计方案评价过程

在评价模型构建完成后,评价工作者即可根据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在设计方案评价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技术人员在评价模型基础上,对设计方案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与分析,综合考量设计方案各项技术指标,完成对设计方案评价工作。另一方面,技术人员在评价完成后需要对设计方案提出完善意见,并形成书面内容,为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支持。

3 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开展,是设计方案优化的重要过程。为此建筑设计与管理工作者,根据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要求,利用评价指标的设置与确定、评价模型的构建以及综合评价工作,完成对设计方案的优化过程。这一工作的开展,对于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中义,何浩.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J].价值工程,2014(11).

第9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质量管理;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数量急剧增加,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节能效果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建筑行业也是高耗能产业,每年建筑能耗约就占到全国总能耗的40%以上。因此,加快城市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及建设就成为了城市未来发展规模的关键之一。开展绿色建筑施工项目,不仅能够降低建筑的能耗,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也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文重点探讨了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的要点,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期加快我国城市绿色建筑的步伐。

1 绿色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包含材料构件生产(含原材料的开采),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拆除与处理(废弃、再循环和再利用等)的全循环过程。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是:最大限度、最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四节一环保,使建筑本身和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相互依存。它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能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及活动空间。2)在全生命周期内都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使用无污染、可拆卸的绿色建材;对建筑和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对周围的环境尽量不产生或少产生不利的影响。3)因地制宜,尊重本土的自然环境条件;建筑具有地域性特征,彰显本地民俗文化,彰显本地特色。

2 绿色施工内涵

绿色建筑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绿色拆除。绿色施工是打造绿色建筑的关键阶段,因为该阶段是形成工程实体———建筑产品的生产阶段,是工程建设资金、原材料和能源投入最大、最密集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废弃物产生多,会对环境、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绿色施工也是实现建筑行业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

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中对绿色施工定义为: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对绿色施工的评价要素有五个: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绿色施工要求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四节一环保,更侧重于施工过程控制。没有绿色施工,也不可能建造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科学地绿色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环保健康的施工工艺,实施科学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它应该包括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清洁运输,文明施工,减少废弃物填埋等等。

3 绿色施工管理

要推进绿色施工,首先要推进绿色施工管理。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施工技术是实施绿色施工的途径。绿色施工管理就是采用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构建相应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对施工方案、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绿色施工管理的核心就是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资源与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绿色施工导则》指出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和评价管理五个方面,绿色施工管理就要加快推进这些方面的工作。

4 加快推进绿色施工管理的对策

绿色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要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层次管理,必须紧盯过程控制,必须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的体系。目标明确,制度齐全;措施可行,责任到人;执行力强,动态管理。

4.1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是绿色施工管理的顶层设计。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中要明确绿色施工总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明确各级组织机构的职责任务,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确保目标的实施;分期分阶段对目标实施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真正做到过程控制。

可以设置绿色施工管理和监督组织机构,根据需要可以分级设置。一级机构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组成,由建设单位牵头,其项目经理为负责人。二级机构由施工单位的有关职能部门组成,其项目经理为负责人。负责人要明确各个岗位、各位人员的绿色施工任务,大家各司其职,确保目标的实施。

4.2 规划管理

按照设计所要求的绿色施工目标编制执行总体方案和具体方案。1)编制执行绿色施工总体方案。总体方案要体现绿色施工的理念,要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明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自的职责,体现分工负责、协同管理的体系。建设单位要提出绿色建筑设计及绿色施工的具体要求,提供场地、环境、工期、资金等保障,并负责协调参建各方的绿色施工管理工作。设计单位要根据绿色施工要求进行图纸会审和深化设计,向施工单位作整体工程设计交底,阐明设计思想,并综合土建、装修、机电设备安装及市政设施等各专业,使工程设计和各专业施工形成有机的统一体,便于施工单位统筹规划,合理组织一体化施工。施工单位是绿色施工的具体执行者,要对绿色施工负总责。监理单位要担当起绿色施工管理的监督责任,对绿色施工的总体方案、具体方案及保证措施进行严格审查,并在实施中把好关。2)编制执行独立的绿色施工具体方案。绿色施工方案要独立地体现在总体方案中,并细化“四节一环保”的要求。a.对绿色施工的“四节一环保”目标进行量化。如材料的消耗量和节约率,水、地、能源等资源的节约量,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等级等。b.落实控制项。根据总体方案,按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要求,明确各阶段达到绿色施工要求的控制项,并有具体保证实施措施,如节能措施、节材措施、节水措施、节地措施、环境保护措施、人员安全与健康措施等。c.结果考核。采用分期分阶段的方法对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工程的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考核。

4.3 实施管理

这是落实绿色施工管理具体的环节,它对绿色施工方案执行过程进行策划和控制,是施工单位执行力的体现,也是其“低成本、高品质”的最好展示。

1)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将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各参建单位的管理职责,将具体任务分配到具体的单位、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人,同时健全培训制度,加强对一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绿色施工绩效考核制度。2)突出信息化管理。绿色施工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要在绿色施工的全过程中,加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之间的交流与信息收集,根据动态参数(如:作业机械和施工现场信息等),构建由各参与方共享的数据体系,使各种信息以数字流的方式在各要素之间进行有效的传递,实施定量、动态(实时)的绿色施工管理,实现绿色施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及时采集和保存绿色施工资料,做好绿色施工档案的管理工作。3)强化专项管理。工程交底时明确绿色施工具体方案中控制项、一般项、优化项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将控制项作为“高压红线”限值进行管理,对一般项有实施管理细则,对优化项有激励措施。4)坚持动态管理。施工过程中采用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收集好各阶段绿色施工的实测数据,尤其关注控制项的测定数据,并定期将控制目标与实测数据进行比对。要认真对待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并及时制定出合适的纠偏和预防措施。

4.4 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绿色施工要突出以人为本,要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施工单位要遵守ISO14000和OHSAS18000等质量管理标准,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文明施工,安全保卫措施完备,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4.5 评价管理

针对绿色施工中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和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的五个要素,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对各评价阶段的绿色施工成效进行评价。施工单位按照各评价阶段先做好自评价,根据自评结果适时对方案、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改进、优化。监理单位也要组织好相应施工阶段的评价工作。在工程竣工验收前由建设单位组织绿色施工的验收评价,给出绿色施工评价等级,并将评价结果报有关部门备案。

5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施工管理是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因此,施工人员应加强绿色施工管理的研究力度,努力提高绿色施工管理质量,从而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工程投资成本,提高项目施工效率,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用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 建筑设计

一、绿色建筑的优点

1. 生态性

所谓绿色建筑生态性,即在建筑工程的整体过程中完全按照生态规律实施,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的地形、环境、气候以及地貌等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将自然通风以及采光运用到施工中,在保证居民居住舒适度的同时,还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在采购建材时,应大量采用环保材料和可回收利用的材料进行,从而有效的降低环境污染,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价值。

2. 安全舒适性

保证绿色建筑在选址时不会受到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威胁,在设置建筑场地时避免存在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以及电磁辐射污染源等危险因素。必须以环保和不危害人身健康为前提条件进行建筑和装修材料的采购。此外,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时,不但要依据建筑本身的特征,同时还要将建筑和周边的视觉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景观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距离缩短更紧密的联系,保证建筑和自然能够和谐共生。

3. 先进性

绿色建筑的先进性代表了智能化大楼的产生,就是将绿色建筑和智能有效的结合。绿色智能化不止包含了一种技术,是有多种技术组合而成,是将信息管理、网络以及安防等系统结合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建筑系统。如今,我国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对绿色智能化建筑广泛采用,运用计算机网络对建筑能源消耗情况实施远程监控,同时还运用环境智能优化系统依据对室内温度、环境的湿热、风力强弱以及空气质量对“智能壳体”的开关和空调系统在运作时的参数进行自动调整,确保建筑中生产和生活的状态保持在最佳,这样既有效提升劳动的生产率和生活舒适度,同时还减少建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为绿色建筑的长久性发展做好稳固保障。

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 遵循节约能源理念

想要实现绿色建筑首先要对能源节约理念严格重视,保证建筑施工时的能源节约、无污染、无害化以及可循环利用的原则。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应尽量采用可再生循环的资源,还要保证材料无污染、无辐射。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要以创造一个适合人们居住的舒适、环保的环境为核心,以向自然索取要回馈自然的思想,创造一个和谐、高效利用资源的健康环境。

2. 遵循生态和谐理念

在进行绿色建筑施工时还要高度重视生态和谐问题。在进行建筑施工时要保证建筑物周边的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保证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统一关系。而想要维护好这层关系就要通过植物的多样性、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减少化学污染等方面达成,以此保证建筑物周边环境的优良。

3. 遵循科学设计,以人为本理念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最基础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社会中人占据着主置,不能将牺牲人们的身体健康和降低生化质量为前提达成高效节约的目的。以前,只有在经济比较贫困的地区实行太阳能建筑,太阳能建筑室内的热湿度不高,很难达到以人为本和合理设计的要求。

4. 遵循实际出发,不复制抄袭理念

绿色建筑在施工设计时要对因地制宜问题重点关注,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施工,不能盲目的复制他人设计。我国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经常会将西方国家的设计依葫芦画瓢的进行复制,一昧地认为他人的设计就是完美的,根本没有意识到西方国家和我国在建筑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绿色建筑设计注重的是地域性特征,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应充分结合当地的环境特征,对自然采光、通风、被动式集热或制冷都采用自然资源,以此减少由空调、通风、供暖以及采光等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 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伴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而迅速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是我国对绿色建筑的研究还相对不成熟,而且绿色建筑本身又属于系统工程,要通过多层次的评价,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引用国外的评价内容,很难达到理想局面。2006 年 6 月 1 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正式颁布实施。2007年 11 月,由建设部组织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正式启动,该项工作建立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的基础上,是我国目前唯一受到官方认可的评价标识工作,填补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空白。国外评价标准无法适合我国国情的情况已成为历史。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括现有的和在编制的大约有十多本,这就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标准体系。可是我国在对此体系进行落实过程中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受到关注,只重视形式上的表现,因为缺少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激励政策,使开发商在选择时的意念不坚定,双方在节能效益上无法达成一致,造成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对评价标准合理的运用和掌控。

四、 绿色建筑的设计

1. 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

在进行建筑选址和规划时要充分结合环境因素进行,保证能够有效的进行统一协调,还应该依据施工场地的环境、地形和气候对建筑物合理的设置,确保能够接受到足够的阳光,还能躲避风吹,这样能够将居民居住的舒适度提升,还能降低能源消耗;同时,还要对建筑场地的居民资料做详细的了解和整理分析,通过对当地整体规划和服务对象的掌握,为居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2. 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在我国社会总能耗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而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无法缓解建筑能耗较高的问题,就不能很好的落实绿色建筑。下面简单介绍几个方面的节能节材设计方法。

(1)围护结构的设计

我们可以利用提升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的方式来落实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工作,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真空玻璃或一些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提升墙壁的保温效果,进而提升建筑外墙的热工性能。当然在选择保温材料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房屋构造进行科学选取,遮阳设计还要依据不同的季节、地点、太阳照射情况具体分析,争取减少空调的使用率,降低能耗,设计出最科学的遮阳构造。一般外遮阳可以分为四种,一种是水平式、一种是垂直式、一种是综合式,还有一种挡板式,当然遮阳台设计的好坏不仅需要满足上述条件,还要能够遮挡夏日强烈的阳光,并且不能影响冬季的正常光照。

(2)绿色能源的利用

绿色建筑选用的能源一定要满足对环境的零污染且是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就符合上述条件,不仅方便采集,还是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污染。如果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这些能源的作用,就能够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建筑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保护非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充分发挥自然能源的作用,可以很好的缓解建筑能源损耗,保护环境。

(3)绿色建材的选用

以往,建筑行业的生产加工过程就是一个高耗能的过程,并且这一过程对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这种现状严重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筑材料的选取直接关系到绿色建筑的质量高低。当今绿色建筑建材行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绿色建材的生产速度。

五、 结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为了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建筑应运而生,绿色建筑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我们大力推广。

作者简介:

第11篇

关键词:生态城市;低碳建筑;管理

1基于生态城市理念之下的低碳建筑的管理体系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首发现城市的生态环境已经被污染破坏,严重的危害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工程建设对资源的消耗极为庞大,工地造成的扬尘现象也愈加的严重,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建筑工程应该以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为基础,重视生态建设,而不能只顾及建筑本身的功能和作用,要在生态城市这一框架下考虑城市化建筑工程的改进,促进低碳建筑建成落地,形成完善健全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实行低碳建筑管理体系就是要将低碳建筑的整个工程建设纳入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之中,充分调动多方资源和力量共同促进低碳建筑创新发展,形成规模化效应,让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并重视低碳建筑的发展。低碳环保的建筑工程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对资源的消耗数量,保护周边生态环境,而且降低了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促进新理念设计规划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能促进行业内环保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活跃了建筑材料市场,更加有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和理念的践行。

2如何从建筑工程实现低碳发展

要顺利和有力推进建筑工程向低碳方向发展,就必须从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的各个具体环节入手,促使细节处率先垂范,进而促进整个工程建设与低碳发展理念深度融合。在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参考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策略,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参考现有的环保建筑材料,评估其可靠性和施工使用的可行性,大胆使用新式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可以促进材料再利用的使用模式产生。在低碳建筑工程建设理念确定后,在施工中要依据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做好施工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减少能源损耗,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3强化生态城市理念之下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的策略

3.1以低碳建筑为突破口建设生态城市

要进一步强化低碳建筑的管理体系,可以将低碳建筑工程的建设管理统一起来,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为建设生态城市,将低碳建筑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低碳施工方式、低碳材料研发应用、树立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同时还需要政府保护环境的政策约束,完善关于低碳建筑的法律法规。生态城市除了要做好园林绿化工程之外,还要防治污染源,而低碳建筑如果可以替代传统的建筑工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城市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压力,节省大量建筑工程环保资金。

3.2制定符合生态城市理念的多元化评价标准

低碳建筑的施工方案与所要达到的标准与传统建筑有很大的不同,为了防止标准不统一带来的管理混乱问题,要制定合理并适应现阶段低碳建筑的规格和标准,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杜绝表里不一,对外宣称低碳,实际根本不符合低碳的基本标准的现象。生态城市的建设中评定标准也要逐步完善统一,低碳建筑评价标准就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低碳建筑可以根据行业内的具体情况,结合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制定行业内共同遵守的统一标准规范,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建筑企业能够清晰的了解达到怎样的标准才能称之为低碳建筑,有利于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让更多的企业在合理公平的环境中向低碳建筑靠拢。

3.3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低碳建筑在国际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已有多年,不仅提出了很多低碳建筑的概念和理念,而且很多理念都已经成为现实,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低碳建筑管理的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就需要充分的了解国外的先进建设经验,既然将低碳建筑的发展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来抓,以达到以点带面的目标,就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为低碳建筑的发展注入更多的能量,注重外来经验与本土国情的有效结合,走最合适的发展道路。

3.4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国家的政策支持是建设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并为建设生态城市中的低碳建筑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与实践,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有些是可以通过完善技术水平,更新思想观念就可以实现的,但是在对其理念推广落实过程中,很多问题需要有相关的政策法规予以支持和保护。国家的法律具备强制性和权威性,低碳建筑在行业内的规范发展离不开法律框架的约束和管制,建筑企业也需要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只有稳定的发展环境,才能保障低碳建筑施工技术和环保材料技术的有序推进和发展,相应的机制才能在一个正确框架内得以逐步的完善和优化。

4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对环境的保护越发重视。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给环境带沉重压力。为了减轻城市建筑给环境带来的沉重压力,就必须在行业内强调生态城市和低碳建筑的重要意义。但是地毯建筑管理的落实必须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才能实现,既需要政府给予适当的财政扶持和政策倾斜,也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行业发展提供生态、低碳的技术支持,更需要社会大众对低碳建筑技术的认可和支持,建筑企业自身也应将保护环境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主动了解和掌握低碳建筑的相关核心技术,从而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德利,陈通.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关联互促性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12).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评价方法;评价机制

Abstrac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is to carry out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is the implementation to save energy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asic state policy and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saving energy law, an important part of.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from the government supervision scientific decision and scientific decisions on a comprehensiv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is paper gives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ff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process, the structure of the effective evaluation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 building energy decision-making more scientific has theoretical guidance.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method; Evalu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建筑的节能质量尚需要强而有力的行政监督管理,这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建筑节能监督是政府推行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政府监督的核心是评价。建筑节能综合评价就是建筑节能政府监督机构根据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全过程质量监督情况和业主提交的资料,对建设工程项目中节能要求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合同文件规定的节能要求,做出合乎理性和逻辑的客观综合判断,进而做出能否成为节能建筑的判定,实现政府对建设项目节能要求的把关。为此,认真、科学、合理、准确地把握建设项目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无疑成为建筑节能政府监督机构的核心工作,也是实现节能目标的重要手段。建筑节能评价是多因素综合性的评价,需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更需要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实施有效评价运行机制,从而提高建筑节能评价的有效性。

2、有效建筑节能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建筑节能质量形成影响因素的分析,给出了建筑节能评价的3个方面内容:建筑节能生产质量评价、物质质量评价和监督质量评价。把这些内容按层次结构分类归纳起来,就形成了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图1)。

3、评价方法与评价过程

传统评价方法包括逐项评价法、加权综合评价法、专家评分法等等,这些模型计算简单,建模方便,得到广泛使用。然而,它们的基本出发点是建立在评价指标为线性关系、评价结果可以简单叠加的基础之上,运用起来往往不能十分满意,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偏低,不能很好满足实际的需要。

影响建设工程建筑节能因素和评价指标体系中的3个层次指标绝大多数都是模糊变量,很难找到精确的数学关系式来衡量它们对工程节能能力的影响程度。由于问题层次结构的复杂性、多因素性、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充分以及人类思维的模糊性等,使得人们很难做出确切的表达和评价,这时可以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应用范围正在迅速拓展的一种模糊评价方法,其优点在于考虑了客观事物内部关系的复杂性和价值系统的模糊性。其成功应用,关键在于正确规定模糊评判的论域和合理构造模糊评判矩阵[1]。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的过程可以归结为以下六个步骤:确定因素集,确定评价集,单因素评判,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模糊合成,评价结果处理。

4、评价组织及评价机制[2]

构建有效的评价机制,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

(一)评价组织

进行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实施能力评价是政府监督机构项目监督决策的预测分析过程,它是有效实施有的放矢监督的基础。因此,应引起监督机构的高度重视,设定专门评价组织,一般应有3-5人专家组成,选择具有丰富建筑节能监督管理经验的专家,进行必要的评价方法的培训,熟悉评价方法的实质,能够较准确地把握评价标准和尺度,精通评价程序和过程。由专家组对所拟监督的项目作出建筑节能实施能力的综合评价,为安排监督任务和监督计划提供依据。

(二)评价依据

评价的主要依据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限定的建筑节能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基础;二是专家组讨论拟定的评价细则是把握评价尺度的依据;三是各种因素考虑的范围应确定具体的时间界线。其中,评价准则科学细化是评价依据可靠性的关键,主要指最低层的评价标准要具体细化,给出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分值,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主观影响,保证评价的公正性、独立性、科学性、可靠性。

(三)评价制度

评价制度的建立首先要符合一定的原则,就是根据评价的功能和特点,进行综合评价时应该坚持五项基本原则:综合评价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客观公正的原则、时间界定的原则和简捷实用的原则。其次,形成完善的评价制度系统,包括专家组人员的职责,评价期限要求规定,评价公示制度,评价人员培训制度,评价的程序等,形成一整套的评价管理制度。

(四)评价手段

利用计算机实现评价过程计算是保证评价准确性,减少评价计算烦琐的必要手段,也是保证评价方法适用性的条件,就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把评价计算过程自动化,减少人的劳动和手工计算的误差,提高评价的效率。

5、构建各相关主体主动节能的评价机制

建设工程建筑节能评价是全面综合评价建设主体建筑节能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动态过程,涉及各个参建主体的建筑节能质量行为,包括所有建筑节能质量活动和质量体系的运作在内。评价的过程是考评各主体工作绩效的过程,把各主体的建筑节能质量活动及其结果纳入评价的内容,使评价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评价与主体资信管理系统相结合,把评价的建筑节能因素纳入各主体资信业绩登记系统,评价与不良行为记录管理相结合,有助于激励建设主体主动提高建筑节能意识。

参考文献:

[1]丁家玲,叶金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武汉大学学报,2003,Vol.56(2):241~245

[2]梁爽,毕继红,刘津明.建筑工程质量等级的模糊综合评判法[J].天津大学学报, 2001, 34(5): 664-669.

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2011-R1-12):建筑节能行政监督评价体系研究——以天津市民用住宅建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