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05-16 11:09: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1篇

[关键词]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就初中英语学习者而言,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也能使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所以,学生所学的语言能否巩固,言语技能能否得到培养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真正学会阅读。

一、以教材为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的养成主要在课堂。通过阅读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综合,推理和论证的能力。教材中的题材广,内容丰富,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一方面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容,确定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并考虑到上课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这样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在学生阅读之前,老师及时给学生提供有关背景知识的材料和预习练习。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并能培养起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开一个好头。如学BillGates,Amanwhonevergaveup这些课时,可以先把主人公的生活简历及主要成就印发给学生们,让他们为次日要上的阅读课做好准备。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教师应该在阅读前认真做好导入工作,激活学生的思维。在阅读前,可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愿望,然后带着目的去读。然后,学生们带着老师提的问题,一段一段地去读,并找出每段的中心意思在导读阶段应教会学生以下几种方式。

1.略读。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理解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明确文章的主旨。它可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技巧和获取文章整体信息的能力。

2.精读。在精读阶段应着重于文章的内涵。仔细推敲和揣摩文中的关键句和段落,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同时应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难句和长句进行语法分析,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又能增强学生的理解程度;还应要求学生通过词法分析掌握词语的字面意义,有效地获取作者在字里行间所传递的信息。

3.熟读。通过熟读,指导学生突破难点,对已摄取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强化和巩固,并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练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复述课文是一种极佳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也是阅读理解进入高层次的表现。看着显目的板书,这样,语言点得到了操练,口语也得到了训练,分析文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每一位细心的教师都会发现,选入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是经典,如果教学得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

二、利用课外读物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立足课堂教学外,还要增加学生课外知识的获得量,即泛读。泛读是指广泛地读各种文章。开展课外泛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泛读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词语知识和增强理解能力,还能开阔视野,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如:可以向学生推荐几套难度适中,题材广泛且又能使他们感兴趣的材料。如《海底二万里》,《汤姆索娅历险记》等名篇,从而使他们获得大量的知识。指导学生泛读,教师要教会学生查字典,使用语法工具书,提供难度适当的国内外材料给学生自读,使他们养成自读的习惯,从而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老师提供的泛读材料的题材要广,既要有故事性文章,同时,也要有可科普性文章和应用文。泛读材料后一般附以要求学生掌握的有关文章主旨的练习,无需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细节的把握。老师可以用抽查的形式掌握泛读的反馈。学生要做到四勤:勤读,勤记,勤问,勤回顾。勤读指勤读课外书,勤记指勤做课外笔记,勤问指勤问同学和教师,勤回顾指勤回头看所读过不理解的内容。

三、交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迅速找到答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第2篇

一、阅读教材,规范数学表达能力

阅读数学教材应注意三点:一是通过阅读、理解数学概念,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二是通过阅读例题的解答,规范数学语言,提升理解能力,从而学会建模;三是通过练习,学会解题技巧,活用数学知识。

例如:为了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仓前中学组织了普法知识竞赛,3个年级根据初赛成绩分别选出10名同学参加决赛,这些选手的决赛成绩(满分100分)如表1所示。

提问:(1)请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个统计量出发,对3个年级的决赛成绩进行分析。(2)如果在每个年级参加决赛的选手中分别选出3人参加总决赛,你认为哪个年级的实力更强一些,并说明理由。

在统计学中,每个统计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分析事物时,只有比较多个统计量,才能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要比较多个统计量,就要较好地理解概念,而概念的理解离不开阅读数学教材。

二、阅读错题,提高思维批判能力

阅读数学错题,旨在让学生改正错误,提升辨别能力,提高阅读的精确性和思维的严谨性。

例如:如图1所示,D是ABC中BC边上一点,EB=EC,∠ABE=∠ACE。求证:∠BAE=∠CAE。

证明:在AEB和AEC中,

EB=EC,∠ABE=∠ACE,AE=AE。

AEB≌AEC(第一步)

∠BAE=∠CAE(第二步)

提问:这一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的推理根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推理过程。

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明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中没有边边角定理。通过阅读数学错题,让学生改正错误,既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又令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批判能力。

三、阅读趣题,提升语言转化能力

“数学趣题”,即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编出有趣的数学问题。阅读“数学趣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在《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

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几何?

这道题涉及生活实例,要解答这道题,就必须将生活实例数学化、符号化和图形化,使其转化为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求另一条直角边的几何问题。另外,这道例题较好地体现了数学阅读分析中的原则——边读边画图,边读边思考。

四、阅读图表,获取正确信息

通过阅读图表,从中获取正确信息,这是学生解答数学题时必备的能力。

例如:某班13位同学参加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按学校的卫生要求须完成总面积为80m2的三个项目的任务,三个项目的面积比例和每人每分钟完成各项的工作量如图2所示。

提问:(1)从上述统计图中可知:每人每分钟能擦课桌椅_m2;能擦玻璃_m2。擦课桌椅、扫地和拖地的面积分别是_m2、_m2和_m2。(2)如果x人每分钟擦玻璃的面积是ym2,那么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_。(3)13位同学一起完成扫地和拖地的任务后,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擦玻璃,一组擦课桌椅。如果你是卫生委员,那么如何分配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呢?

解析:这道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从图中获取正确的数据信息。针对(1)、(2)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从图象中直接获取数据信息。针对(3)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最快”二字。根据生活经验,擦玻璃和擦课桌椅所用的时间相同时,可以满足最快完成任务的要求,因此,可根据时间相等列出方程式。

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悉正确信息的能力,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既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五、阅读难题,探索发现规律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阅读分析的要义在于:抓住问题本质,利用知识整合,建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有发散思维,又要有创新能力。

例如:在数1,2,3,…,2014前添加符号(“+”和“-”),并依次运算,所得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

解析:面对这道难度较大的数学题,学生难以入手。仔细读题,我们发现:若干个整数和的奇偶性只与奇数的个数有关。当加数为奇数个时,和是奇数;当加数为偶数个时,和是偶数。由于从1到2014共有1007个奇数,所以它们的和为奇数,故最小非负数不小于1。再细细研究,我们发现:在连续的4个自然数n,n+1,n+2,n+3之间添加符号“+”和“-”,即有n-(n+1)-(n+2)+(n+3)=0,这就启发我们将4个数看作一组,然后按上述规律添加符号,即(1-2-3+4)+(5-6-7+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1。所以,所求最小非负数是1。

阅读分析难度较大的数学题,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用规律解决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其关键在于:从已知条件中探寻问题的本质,进行大胆的猜想、推测,然后验证,得出一般性规律,最后进行解答。这类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涉及知识面较广,开放度较高且灵活性较强,因此,需要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既要读出它的内在联系,又要进行知识间的整合,还需数学方法的活用(例如:联想、类比等)。

六、阅读新知,巧用知识迁移

“阅读新知”,即通过阅读分析,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既使学生巩固旧知识,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梯形ABCD中,BC∥AD,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我们称EF为梯形的中位线,请猜测EF与上底AD和下底BC的关系并进行证明。

遇到这类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沉着冷静地仔细研读试题,找准突破口,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

学习数学离不开阅读新知识。只有阅读新知识,才能体会旧知识的价值,体会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通过知识的迁移、转化,巧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才能给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具有三个意义:一是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理解越发深入、细致;二是令学生独立思考、解题数学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三是让学生在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不过,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还应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重视小组合作探究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二是正确看待教师的新定位;三是耐心倾听学生的新问题,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阅读 主体体验 个性化活动 阅读情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22-0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积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也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做好阅读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可是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下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时,自觉不自觉就会受到高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

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其阅读情况又是令人吃惊的。几乎绝大多数的学生除了课堂上跟着老师用统一的教材,运用单一的思维方式,分析课文的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的阅读量很少;就是阅读了,或盲目性阅读较多;想当然地拿上一本,走马观花,几下就翻完了;至于研究性阅读,大部分学生根本无从谈起。

综上现状,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最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教育,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以“人”为主体而不是教材本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那么在新课标审视下的阅读教学,该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就此我根据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阅读主动性

叶圣陶主张“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首先要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不由自主地进入读教材,把握作品的内在思想底蕴和文化内涵,使阅读教学与认知教学、智能训练、人格熏陶相结合。

2 学会诵读,提高阅读能力

(1)妙设导语,诱发学生主动读。譬如在讲《琵琶行》的琵琶声时,本人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高山流水》这支曲子大家都听过,我们都会说它很好听,那么谁能用一两句话来形容一下你对这曲子的感受呢?”学生们或摇头或说出个只言片语。然后我接着说:“由此可见,用语言准确丰富地表述自己的感受有多难。但在唐代,有位文人却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把自己听音乐的感受立体生动地表达了出来,让人拍案叫绝,这就是……”说到这里我停下了,一阵沉默后,教室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读书声,有激昂顿挫的,有荡气回肠的……。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自然而然学生诵读的兴趣提起来了,然后我相机要求学生带着表情,富有感情、认真地从作品的语言人手,体会作品的形式美……。一节课下来,学生早就被作品中的语言美、形式美、韵律美、情感美所深深地陶醉了。

(2)教师唯美范读,引导学生品读文章。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必须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精髓,领悟作者的感情,结合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和富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在老师的唯美范读过程中学生才能准确找到对作品的“第一感觉”,加深对作品形式美的感知,并在心中进行一番对比后产生一个个的“为什么”,从而触及作者的情感轨迹。

如在讲授情文并茂的《荷塘月色》时,本人配与《致爱丽丝》的背景乐曲,采用平缓起伏、带有淡淡忧伤的语调范读课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作者那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当“读”和“听”的初步效果产生之后,我设置了让学生沿着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感情基调,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通过细细品读,充分挖掘出文章的主旨,享受到作品中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无穷的意境。

3 用问题设计来实现阅读的高度

(1)设置有阶梯性的问题。问题是学习开始和持续的动力。课堂教学就要针对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阶梯性的问题。例如:《再别康桥》这首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提出“请找出每一小节中的意象,并用优美的文字描绘每一幅画面,体味诗人徐志摩的思想情感变化”这样一个有阶梯的问题。从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这个设计整体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既能有深刻的阅读体验过程又有拓宽了这个学习的过程。总之,问题有阶梯性,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从浅到深,从抽象到具体进行阅读,一步步地感悟到文本的核心内容。

(2)设置有指向性的问题。指向性是指设置的问题指向一定的方向,方向指导行动,没有方向就会让学生如坠雾里。设置所指性问题指问题既可以体现文本的所指,又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完美沟通。例如讲授苏轼的《后赤壁赋》时,我在课堂上主要采用对比鉴赏阅读的方法,要求学生自读比较前后赤壁赋的异同:从游的方式上去比较。从景色描写上去比较。从写作重点上去比较。从作者心情变化去比较。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当学生感兴趣主动地顺着问题不断地阅读文本,也就能把握到了文本的写作技法以及体悟到了苏轼的内心世界。我设置的一系列指向明确的问题,引导和调控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讲授式学习被更改为主动探究式学习,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在思维的碰撞中令整个课堂不断。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不仅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也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新型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呼唤一种和谐多样的性师生关系,开放互动性的课堂教学,对老师,对学生更是一种新的挑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向性的问题引导更是我们日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值得注意和研究的的方向。

参考文献

第4篇

英语阅读技能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部分,在高中英语测试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发展的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然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似乎难以满足新课标对高中生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因此,就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教学而言,本文结合其教学模式的实际现状,全面而客观的分析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并针对其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全面系统且有建设性的课堂英语阅读教学方案。

1.高中英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普遍不容乐观,尤其在中小城镇农和村地区,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其阅读水平难以实现新课标对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而课堂英语阅读教学是能够引导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有效指导途径,但多数地区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难以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益作用,致使多数学生达不到英语测试对英语阅读水平的标准。下文从高中教师水平,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等影响课堂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了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本文将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简要归纳为以下两种情况:

1.1忽视课堂教学阅读策略的指导,缺乏英语阅读教学相关技能

在部分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多数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专业技能方面仍与新课标要求下的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尚存差距。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上的忽视和认识上的模糊主要表现在在日常的英语阅读课堂,部分教师直接在阅读课堂上使用阅读理解试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练习,通过简单的校对答案,提示问题答案的出处,完成阅读课堂的教学任务。这种简单且缺乏阅读过程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只是一种缺少反思与提高的自我练习,这种简单的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思维的培养失去了启发意义,教师也没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指导者的作用。

1.2对课堂阅读教学策略认识失误,阅读教学方式传统

绝大多数地区,包括城市,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英语的教学方式。阅读教学的方式是自下而上,及通过对篇章的生词、语法和句法的分析帮助学生达到对文章内容的认识,这种微观的阅读讲解法,忽视了培养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结构、阅读策略以及假设、预言与推断等能力。其次,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知识点分析,其课堂的整个过程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只是知识的灌输者,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思维变化没有清晰的把握和认识,从而阻碍了学生整体阅读水平的发展。

2.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课堂组织

针对上述提到的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两种主要现状,本文结合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环境,从对阅读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课堂阅读教学的组织等多层次、多维度的视角帮助高中英语教师提供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组织方案。

为确保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教师作为阅读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应该充分而周密的计划整个课堂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包括阅读课堂前的准备,课堂阅读教学的组织,以及学生课后阅读任务的安排等。课堂阅读教学只是整个阅读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组织离不开教师课前的准备,与课后学生的巩固和反思。因此,本文针对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的实施策略,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期达到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

2.1阅读课前的准备工作

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精心的课前准备。其准备工作的主要部分便是阅读材料的选择。为促进高中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该有一套规范的标准,根据新课标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和高考考试大纲的规定,教师为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和考试成绩的双重提高,而新课标与考试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存在诸多相同之处,因此,筛选的阅读材料在阅读长度,难度系数,题材,体裁等方面要与新课标对阅读要求的标准相契合。以期帮助学生在日常阅读练习中培养对相似阅读材料的熟悉程度。

2.2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组织

根据图是理论,阅读的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交替阅读的过程。即通过自上而下的跳读和略读在头脑中对阅读的材料形成总体的印象和图示,通过精读段落、句子这种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和头脑中形成的图示进行对照和不断的验证,这种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可以帮助读者在不断的推测和验证的过程中快速领悟篇章的主旨大意,分析推测细节要点。因此,在阅读课堂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对阅读材料的初步感知阶段:首先,教师可以引入阅读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思想碰撞和交流,帮助学生形成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其次,介绍部分的关键词;然后初步帮助学生弄清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关于练习方式和题型可以设置选择题、正误判断题、连线题和问答题等方式考察细节题,主旨大意题,推断题,态度观点题等。

对语言知识点进行综合教授:在阅读语境中教授短语和词汇,包括单词的读音,拼写,意义,词性,用法,功能和构词;对阅读材料中的重难点句子进行讲解,包括语法结构,句子的功能与用法;帮助学生分析段落的结构与主题。通过有点及线到面的语言知识教授,为学生打下坚固的语言知识基础。

帮助学生对阅读的材料进行综合理解:教师通过对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和对阅读材料题材和体裁的分析指导学生综合深入地理解课文;通过组织学生练习、讨论与交流对课文进行综合深入的理解;在讨论、交流与复述课文中发展表达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交际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2.3阅读教学活动的课后安排:

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应该布置与课堂阅读材料相关的练习任务,例如,通过延伸学生课后的读写练习,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扩大相关题材的词汇量,利用写作练习培养学生对相关文体和题材的写作模仿能力。

第5篇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课堂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给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讲解文章内容,传授基础的语文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而且,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采用固定的阅读教学模式,阐述和归纳文章的大意和思想内涵,限制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的发展,使得阅读教学的效果较差。另外,在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并且通过训练、做题和总结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严重降低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利于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实际的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组织和引导学生的阅读行为,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技巧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具有爱玩、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具体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棉鞋里的阳光》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小峰会觉得阳光下的棉鞋很温暖?”“文章中阳光有什么含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阅读文章,从而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另外,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合适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传授语文知识、讲授阅读技巧的层面上,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金鱼、乌龟、鲶鱼和螃蟹,来体会小蝌蚪们找妈妈时着急、迫切的心理,感受妈妈对小蝌蚪们的牵挂之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课堂时间 管理优化

一、初中英语阅读课课堂的时间管理

1.明确每堂英语阅读课的重点和教学目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实现英语阅读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师要明确教学重点和目标,以此为依据进行备课和设计教学流程。

2.合理细化教学时间,活用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以每段的key words提问,设置信息沟,逐步深化,帮助学生掌握全文;也可以提一些比较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既调动其提取语言材料有用信息的能力,又引发其英语阅读的兴趣,营造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优化初中英语阅读课课堂的方法

1.教师在课堂上要正确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更重要的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1)阅读技巧:

①skimming,即扫读,以默读形式对文章每段的开头和key words进行阅读,对文章整体结构及主要内容有大致了解。

②scanning,为缩短阅读时间,掌握全段大意,对生词作出合理猜测,而进行删选性阅读,即跳读,有效提高学生自学新单词的能力。

③close-reading,即精读。在掌握全文结构与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分化精读,加深对逐段逐句的消化理解,找出知识点,提出新问题、新观点,发散学生思维。精读的关键是合理控制阅读速度,在巩固知识点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才能满足应试要求。

(2)阅读方法:

①学会猜测生词词义。词汇量缺乏是初中英语阅读的最大障碍,而对初学英语的初中生来说,生词是不可避免的,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猜测生词词义,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扩大学生词汇量的有效途径。猜测词义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是根据上下文、词根、语境等进行词义猜测。例如If you go without sleep, you might have problems with your memory or with your concentration. 假设此句中concentration 是生词,可以根据句中or前面的单词memory(记忆力),推知其含义(注意力)。

2.帮助学生养成整体阅读的好习惯。中国学生阅读英语时喜欢一字一句用手指“点读”,也喜欢逐段逐句翻译,遇到生词就查词典,遇到“长句”就畏难跳过,这些不好的阅读习惯会大大影响阅读语速。整体阅读是解决上述障碍的有效阅读方法。其具体方法是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从整体把握“长句”的含义。

如:It’ s clear that/ the less we sleep, the worse we perform /in everyday life.如果这样把句子分成三部分来分别加以理解,而不是逐词的停顿阅读,既可以大大提高阅读速度,也可以有效克服“长句”理解难题。

3.培B学生的英语思维。英语作为一门外语,除了在表达习惯上区别于我们的日常表达外,最重要的就是思维背景的差异。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英语读、说,创造环境背景,让学生逐步养成英语思维,在进行阅读时可以减少“翻译”环节,养成英语语感。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协作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光有方法和技巧是不够的,还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自主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英语是交流工具,是灵活多变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理解、消化、运用才是最终目的,留给学生自由发挥,自主思考的空间,才能真正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对话,优化课堂效率和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能力。初中英语阅读是学生培养语感,积累英语材料、掌握英语结构、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英语课堂阅读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打造英语阅读高效课堂,是教师组织备课资料,选取教学方法的关键衡量标准。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语文学科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以及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组成成分,从而当前语文教学中阅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培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于当前眼下语文开展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漏洞和不足,如何科学合理运用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当前至关重要的。

一、初中课堂教学的特征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汲取技能的主要渠道,是师生沟通交流的主阵地。若想有效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就应当真切认知掌握初中课堂教学的特点从而更好的运用课堂教学策略。多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受到严重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完成一定的特定的教学任务成为传统教学理念的重要成分,然而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打破过往传统教学的枷锁束缚,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主要侧重强调的是一定的不可预期性,实际开展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能够预知课堂上会发生的状况及事情。同时还具有着一定的开放性,保证学生在活跃欢快的课堂氛围内开展学习,促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性是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差别,教师灵活巧妙的开展进行教学组织,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与其他教学开展效果直接挂钩,所以,教师应当给予高度重视于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然而在当前实际开展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并未很好的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存有一些漏洞和不足。

1.不合理课堂阅读教学方法。

科技如同浪涌般涌向各大领域,教学领域同样也因为科技的飞速发展有着同步的改革创新。很多教师逐渐喜欢上运用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工具开展课堂教学,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语文阅读兴趣,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及教学负担。然而,由于教师对于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盲目及狭隘理解,过量运用多媒体技术不利于开发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得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一定制约。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及培养相关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适当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大纲要求增添设计一些对话、表演等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欢快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对文章的领悟掌握。

2.缺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语文阅读课堂开展不仅单纯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当前,情景教学作为大多数语文教师开展教学习惯善于采用的教学方式,然而因为缺乏一定的阅读教学内涵与阅读教学要求相悖,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长期开展甚至可以促使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开展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有错误的理解认识。

三、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1.丰富阅读方式。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应当是欢快轻松的,教师应当注意阅读方式的多样化,极力挖掘学生阅读兴趣,并注意课堂学习气氛的活跃。例如:教师应当不断地丰富其教学开展运用的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文章的朗诵赏析,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任务特性的理解带上感彩的进行扮演,不仅提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长期处于知识灌输填鸭的被动学习状态,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自主开发拓展思维能力的提升锻炼。开展初中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当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进一步让学生积累一定阅读及经验技巧,日积月累从而取得很好的水平提升效果。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究研习,锻炼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我们应当充分了解掌握课堂教学的特征,明确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漏洞及问题所在,运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开展教学,充分体验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作为课堂的主人,更好的培育新时代所需知识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中心词汇,虽被广泛追捧,但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仍存在一定缺陷与漏洞。对此,英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基准开展教学活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语法知识储备,提高英语综合素质,以期构建高中英语阅读课堂。

一、英语核心素养相关概念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独立答题,培养具有知识应用性、独立自主性的优秀学生,而素质教育却存在一定局限性,就学生个人能力发展对比而言,核心素养教育更加具体化、深入化、全面化,让老师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与重点。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探究、应用实践以及知识训练中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基于生活习惯、道德素质和礼貌气质等内容也是其中一分子。而英语素养,则是注重学生在丰富语法知识和英语语言思维的前提下,采用情景交流和语法训练的方式,以英语思维加以针对交流、解答,从而提高自身英语综合能力。英语核心素养,基于英语素养之上,具体就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文化意识、知识储备和语言思维。文化意识意为尊重各国差异,了解内涵;而对于知识储备,顾名思义,所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语法、词汇量的掌握程度;语言思维则侧重语言交流意识、语言知识、感知和表达等多个方面的实用能力。这些,需要学生在英语的日常学习和应用中慢慢形成,这属于对学生社会语言能力的综合提升,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

二、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我国当前英语教育中,部分阅读课堂的开展浮于表面,依旧拘于传统课堂教学框架,且难以契合学习内容,这就导致阅读课堂成效不佳,发展现状举步维艰。1.阅读课程缺少。高中教学中,由于学生即将面临人生的一大转折点—高考,所以学校趋于提升学生成绩,疏于阅读课堂,或基于阅读课堂的畏难情绪,不敢轻易探索与尝试,导致英语阅读课程量严重不足,效果无法显现。2.教育理念落后。在英语阅读教学上,部分英语教师教学理念拘泥于传统,侧重词汇储量和语法知识的提升,忽视词汇实用意义、语法隐性联系的教学,同时无法系统性构建语言思维、写作交流和语法规律的三者关联,导致学生学习趋于片面化、断续化,学习效果下降。3.阅读材料、专业能力不足。英语教材包涵层面有限,阅读相关材料不足,教师选择性减少,无法对教学内容针对性开展阅读课堂。同时,阅读课堂作为新兴教学模式,部分教师认知有限,阅读教学能力不足,无法正确指引学生学习,导致阅读课堂的开展存在不稳定性、低效性。

三、开展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1.合理运用信息技术。阅读课堂的开展由于阅读教材、课程的不足存在局限性,而联系现今高新科学技术而言,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应紧扣时展趋势,与时俱进,开展网上“阅读课堂”,收集整理网络阅读资源,利用网络信息传递快速性、高效性特点,开展多样化、多元化阅读课堂模式,吸引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成效2.明确阅读课堂目标。英语阅读课堂的实施与决策者均为高中英语教师,可见在阅读课堂的开展中,高中英语教师扮演者重要角色。所以,教师应该明确阅读课堂教学目标,基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进行合理阅读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适度进行英语情景交流会,更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3.联系生活实际。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开展旨在词汇、语法知识丰富的同时,个人思维品质得以培养与提升,鉴于此,阅读教材与内容的选择应贴切生活实际,立足于生活,让阅读教材更具真实性、确切性和针对性,从而设置生活英语问题网链,引导学生正确建立答疑思路,思考阅读材料真实意义,最终达到思维品质、行为方式的升华。4.拓展合理延伸。英语是源于欧美的语言文种,所以英语阅读材料大都基于欧美实际生活,但是欧美与我国具有鲜明的文化差异。对此,阅读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应注重融入儒学文化色彩,开展欧美文化与儒学文化的阅读辨析会,丰富课堂文化,进一步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而言之,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结合信息科学技术、联系生活、明确目标、并加以合理文化拓展,在丰富学生知识涵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质,最终推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建设进程,以期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果。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结构 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

一、构建高中英语阅读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没有阅读就没有外语语言的学习,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以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加强”理论为依据,课堂主要采取教师--学生的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偏离了阅读教学本身的终极目标,即获取篇章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因此,如何改变英语阅读教学中重讲、轻读,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的现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阅读的主人,就成为英语阅读教学中值得探索的一大课题。

根据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实际与自己的阅读教学经验,我进行了一次有关阅读现状的调查,结果如下:

(一)大部分学生缺乏强烈的阅读动机和明确的阅读目标,更没有阅读计划。24.2%的学生把英语阅读看成一种负担,不喜欢阅读;51.7%的学生为了应付高考而被迫进行阅读;52.5%的学生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更没有阅读计划。这说明学生只是“要我读”,而不是“我要读”。

(二)60.8%的学生主要在英语课阅读,课外很少进行英语阅读,阅读的材料也只限于课本或者试卷上的阅读,学生“欠读”太多,很难达到大纲所要求的阅读能力。

(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缺乏良好的阅读策略。52.5%的学生阅读时经常因生词或难懂的句子而放弃继续阅读;80%的学生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31.7%的学生对一些有效的阅读技巧和策略有所了解,并会在阅读中进行使用。这不但会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会影响学生记忆词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又进行了前测,把成绩与选择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重视阅读、有阅读目标和任务、主动学习的学生英语成绩相对于没有阅读目标、任务和方法的学生的成绩要高,甚至高得多。

这些结果说明了进行自主阅读训练和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只有具备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二、高中英语阅读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自主性阅读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它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为培养目标,以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1]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在研究阅读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课内和课外有效地组织学生活动,并通过指导学生做、听、读、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目的,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为:(一)教师活动特征:导入激趣导读提示导引点拨导情设景导标反馈导练拓展;(二)学生参与特征:主动参与自动质疑精读细学自我小结―举一反三;(三)认知动态特征:认知准备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情感内理性加工巩固运用。[2]

三、高中英语阅读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Nuttall认为阅读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以恰当的速度准确地阅读理解真实的语言材料。[3]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之外,还必须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其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帮助学生掌握普遍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使其成为自主的阅读者;帮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加大阅读量,从阅读中学习阅读。总之,教师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教师只能促进学生形成阅读能力,而不能传授这种能力,学生的自主地位是不能被教师代替的。

依据上述基本原则,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我为高中英语阅读课构建了以下几种形式的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

(一)整体教学模式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教师要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产生清晰的表象,就要指导学生对学习的对象进行周密细致的整体观察,然后观察它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最后形成有关学习对象的清晰表象。因此我们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整体教学的原则,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先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表层理解,再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大力度,循环加深,最后整体推进,深层理解,真正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其程序为:阅读前活动(引出话题,激发兴趣)―阅读过程活动(技巧训练,整体把握,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整体重读,深层理解,掌握语言结构)―阅读后活动(活化教材,创造思维)―意义性练习(设计检测,加深理解)―作业布置(反馈教学,形成评价)。

(二)“三动”阅读模式

“三动”阅读模式指“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4]在这种模式中,最佳的课堂信息传递应是师生、生生多向传递型,这种互动模式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整个教学过程在组织形式上形成一个师生共同寻求知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伙伴关系。师生通过交流,教学相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自然而然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其程序为:预习(阅读课文和教师提供的与课文话题相关的阅读材料,目的是了解背景知识)―引入(自然引出话题,激发兴趣)―输入(整体感知,接受理解新知识)―检查、反馈(对预习作业做以评价,指导,引导学生自我检查,评价)―个人探究阅读(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协作解决难题,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教师点拨,解决共性问题)―话题讨论、技能的迁移和运用、形成能力(老师给出话题,学生讨论,发现问题,提出课外阅读任务,培养情感、价值观)。

(三)自主探究模式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的阅读、获取和运用与阅读专题有关的信息,在发展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英语水平。在自主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在于让学生在知识探索、能力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

其程序为:选择主题、建立目标―指定任务、确认资源―研究学习、整理资料―交流展示、评价总结。

(四)拓展性阅读模式

新教材中有许多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阅读材料,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习惯等都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现在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不想把英语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知识来学,他们希望学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获取信息,培养能力,丰富人生,因此阅读课仅限于课文阅读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要结合学生兴趣、特点、接受力和表达力,从英文报刊、杂志、有生读物和视听读中筛选阅读材料,开设英语拓展课阅读。

其程序为:课前:广泛阅读(要求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查阅、收集有关资料);课中:深入阅读(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提供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及生活经验记忆、理解、吸收、归纳、推理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达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课后:展示反思(要求学生充分吸收阅读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判断文章的价值,同时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外:协作作业(通过大量有关的联系,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课堂内外互动模式

针对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构建的英语课堂“内外互动”教学模式,就是运用真实任务教学方法,整合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对教师角色的限制。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指导者、评估者和监督者。教师的角色转换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课内外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其程序为:课堂指导(教师结合课堂学习,有计划地按其阶段目标指定各类课外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课外进行阅读,并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方案)―课堂真实运用任务(课堂上通过真实运用任务加以加强巩固)。

四、高中英语阅读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和有待完善的地方

大量实践证明,运用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结构得以优化,教学方法得以转换,旧的教学理念得以更新;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成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中介,阅读教学则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渠道;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模式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时间问题;过于注重分数,不注重学习能力提高的旧观念问题;学习习惯、意志力等问题。教师在今后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克服。

参考文献:

[1]王少勇.山区高中英语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探究[M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楼青,董佩佩.大学英语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6.

[3]Nuttall,Christine.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Oxford:Macmillan Heinemann,2002.

第10篇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以下简称PIRLS)所提出的“理解过程”这一阅读能力评价核心要素,恰巧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所提出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条教学建议,且要求更具体、更突出阅读教学的本质。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为分析四年级学生阅读情况,以对教师阅读教学行为的改进提出新的思路,我们选取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夜晚》和《太空漫步》这两份阅读材料,对4所学校约400名学生进行阅读能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阅读能力方面”学生提取信息、直接推断的能力较强,解释整合、评价鉴赏能力有待提高。由此可见,学生缺乏整体阅读、联系上下文的阅读观。“文学体裁方面”,学生较擅长记叙文题材的阅读,阅读科普文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阅读策略方面”,学生的阅读速度较慢,欠缺阅读策略。

二、教学实践

1. “阅读素养”模型建构。依据新课标,我们从研究国际PIRLS项目的成果和测试工具以及数据分析等文献资料,把握国际阅读素养研究动向,建构“阅读素养模型”。

这个模型的五个能力维度是一个连续体,下一级是上一级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其纵坐标为思维加工程度,横坐标为文本利用程度,即阅读能力层阶越高,则所需文本材料越少越精炼而思维加工程度越广越深刻。

2. “阅读素养”培养目标细化体系建构。制订“阅读素养”总目标后,对各学段“阅读素养”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将阅读素养分为五个层级,分别对应课标相关要求,使得教学时的阅读目标更为明确、更为具体,更多的直指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素养的提升。

3. “十字图”推进阅读教学,提升阅读素养。

(1)建构“十字图”,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架。根据阅读能力目标,我们提炼出了“十字图”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同时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架。以第二学段为例,模式如下。

(2)“十字图”具体优势分析。“十字图”模式指向学生不同的阅读能力。教师围绕“十字图”中的四个问题展开教学,学生由背景阅读、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到分析阅读,进而进行评价阅读,反思阅读(创造阅读),层层递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由一个“主动的阅读者”走向“智慧的阅读者”。“十字图”模式触及不同的思考对象。例如品味文本的语言表达、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促进阅读能力提升。“十字图”模式的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指向的是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的训练以及触及不同思考对象,学生将应用到更多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想象、推测、整合、对比、联结、质疑等。

三、课例分析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引领下,我们课题组也开展了相关的课堂实践以及课堂分析,以进一步评估“十字图”教学模式的优势与需改进之处。下面以六年级上册《我的舞台》的教学为例,进行课堂观察与分析。

1. 制订阅读层级目标,为教学模式设计提供依据。在执教前,精心研读教材,制订了五个阅读层级目标,为教学提供依据。例如,“概括出文章的主要热荩感受舞台对我的神奇吸引力”这一教学目标,指向“提取信息与做出简单推论”这一阅读能力。又如,“欣赏课文写作方法以及幽默、轻松、平实的语言特点”这一教学目标,指向“评价鉴赏”能力。

2. “十字图”推进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架。课堂中,我们以“十字图”模式推进教学,以“四问”关注学生阅读素养。具体教学如下:在“谈什么”环节中,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内容,感知文章情感。围绕“怎么谈”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文章篇章结构条理清晰,语言幽默风趣。在“认同吗”环节中,学生质疑课题是否过于平淡,也评价了“苦中写乐”的写法。最后,在“与我有关吗”环节中,学生讲述了学艺经历,谈了对“舞台”一词的理解。

3. 课堂观测数据分析。“十字图”模式的构建,是否真的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否是比较合理的课堂模式呢?为此,我们对这一节课进行了课堂观测。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节课为对话型课堂,学生在课堂上的占有率为0.5,教师占有率为0.44,可见“十字图”模式的构建,使得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在与教师的充分对话中,将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与此同时,本课问题类型分布比较合理,记忆性问题和推理性问题占主要,创造性问题和批判性问题也占据了一定比例。其中,“记忆性问题”针对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推理性问题”对学生的直接推论和解释整合能力有一定的训练,“批判性问题”对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创造性问题”则是对学生创造延伸能力有所培养。值得关注的是,“十字图”模式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质疑、创造、批判等高阶阅读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应用更多的阅读策略以完成学习任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第11篇

关键词:生物科学素养;新理念;启发式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1

一、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科学素质的形成是以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的掌握和积累为基础。学生在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科学能力和科学观。教师要通过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生物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程度。教师要创造条件完成每一堂实验课,在实验中来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力,让学生在各种实验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一堂好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思维,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可以将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用直观的、动态的语言描述出来,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学习,让学生占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知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讨论解答问题,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体来证明实验过程,深刻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对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和动力作用,是人的科学素质的核心要素。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和进步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对知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注重挖掘生物教材中蕴含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们充满快乐和惊奇,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内会更加主动的学习和接受知识,引导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检测考评要真实,紧扣知识点,将知识技能的学习转换为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确定学习目标,应注意把握认知领域、动作技能、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不同的形式,分层达到所制定的目标。如认知领域由回忆开始,逐步领会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形成分析、综合知识结构的能力;在技能的训练中,由机械的、指导性的练习逐步转化为适应性的、创造性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教师必须详细研究大纲、分析教材,才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思考教学问题,逐渐形成实现目标的特定教学思路。这既培养了教师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同时,也指明了学生学习的方向与范围,减少盲目性,保护积极性,有利于协助学生学习后的自我检查,使其产生学习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当代社会是个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具备索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创新教育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求问题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创新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创新精神,在培养创新精神的同时,也锻炼了创新能力,在培养创造能力的同时,更激活了创新意识,更具备了创新精神。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达到知识与能力、素质和谐统一。

学生的创造思维会突破传统的知识理论,学生学量知识后,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生物知识要从大量的观察和大量的实践中获取,从而更进一步的掌握理论知识和进行生物研究。

四、生物课堂上的启发式教学

课堂上的启发式教学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开拓联想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理解问题和运用知识。教师在教授课程前要根据启发式教学对即将要讲的课程提出问题,问题要涵盖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难度适中。在选择回答问题的时候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难度大一点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难度中等的问题由中等生回答,难度低的问题由差生回答,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启发式的教育和肯定的评价,能够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和各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答案,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了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包括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教师要在这些自学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

预习阅读是教师课后为学生拟好下堂课的预习提纲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学生在教师未授课前阅读课文,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中阅读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本堂课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重点段落,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复习阅读是在教师讲完课程后,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教师要对讲过的课文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组合。课后及时复习能够对多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课外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践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查阅课外参考书。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质疑、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

六、结束语。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继续学习,深入领会,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以最优的教学设计,逐步引导学生由吸纳知识型向索取知识型演变,实现学生的全面提高与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过去,我们对阅读是交际活动这个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灌,不注意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

2.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重视语法,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拼读生词,讲解单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有的甚至把阅读当课外阅读上,勾划词组,对对答案,学生自读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即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很难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3.教师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课堂听课习惯、课堂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或者是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培养学生的好习惯,稍遇到阻力和困难就退步,失去信心,怕影响教学预案、教学进度,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坏习惯一味地迁就,造成学生的坏习惯得不到有效制止。

4.许多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5.阅读教学的量不够,阅读仅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小部分的训练,忽视课本的现象十分严重,一是用联系代替复习,再就是读过了就算学过了,学过了就等于学好了。还有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部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1.抓好课堂教学,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细化到每一个教学模块,避免阅读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无论是哪种课型,我们都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其次才是针对这些目标考虑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阅读有多种目标,包括寻找信息(read for information)、提高阅读技能(read for skill)、获得语言知识(read for language)、增加生活乐趣(read for enjoyment)等。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来说,其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学生read for skill和read for language两种能力,这是英语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的。在处理课文文章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去设计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现象及其内容,对课文中的词、短语和语言现象进行有重点的分析和讲解,不能过于复杂,必须带领学生一步一步的去阅读。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不同的活动来培养学生不同的阅读技能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要在精确性和速度方面逐渐加强对学生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想方设法的去设计一些新颖的课堂活动来完成阅读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课堂带来活力。

2.阅读教学要坚持常抓不懈。教师备课要充分,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课堂活动重“热身(warming-up)” 介绍与阅读内容有关的一些背景知识。凡是学生可能猜得出的生词一定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信息来预测文章内容。最好准备一两个有深度的问题,使学生读有所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过程要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goal)”,带着任务进行阅读。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指定的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提前设计好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围绕中心思想(main idea),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提出细节性问题,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 where, when, why, who, how等基本要素以及start, process, end总体过程脉络的信息,帮助他们在写作方面也有所积累;分小组讨论问题答案,然后全班检查答案。注重阅读教学的扩展——“表达(express)”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他们对文章的见解,而不是复述课文。鼓励学生尽可能流利的用英语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生词的猜测情况。只要能猜到大意就行,对一些高频率出现的词汇可以对其用法作一些必要的分析并要求学生记忆。对一些较长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语篇结构和文体特征,围绕文章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活动,如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仿写、续写、改写等。

3.阅读后应利用对比、图表等手段再现文章的整体结构。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对语言知识加以巩固,阅读可以结合听、说、写来加强训练。如阅读材料可以作为听力材料,可以改为完型填空,可以作为讨论的话题,还可以当作书面表达要求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同时必须扩大课外阅读。目前,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完成,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常言道:“厚积薄发,熟能生巧。”没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运用性输出,更谈不上创新运用了,大量的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丰富认知图式。阅读是一种技能,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技巧,但要真正获得技能,最终是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完成。扩大课外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音、电视、报刊、杂志等来达到,甚至还可以让学生互相阅读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