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教育专业论文

体育教育专业论文

时间:2022-09-16 03:21: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教育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教育专业论文

第1篇

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现状

要知道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现状,可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课程结构中去了解。以本科营销专业教学为例,其课程结构大致分为两大模块、四大课程,两大模块为专业知识模块和实践能力模块,四大课程即职业课程、学科课程、通用知识课程及通用能力课程。在专业知识模块教学结构中,公共课程,如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大学英语、体育以及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等占去了相当部分。专业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财务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和证券投资学、电子商务、商务谈判等占主要部分,而文献检索、写作、交际交往、创业就业指导则作为此专业的能力辅助训练。在实践能力模块中,其主要形式是营销模拟训练、营销策划和网络模拟环境训练,这些训练是以社会活动、参观调研、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为重要训练手段。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课程结构中有心理要素的课程除了消费者行为学以外,没有一项是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教学和训练的。据了解,有些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课,只是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部门参观,听听销售主管讲讲,对实际参与的营销活动涉足不多,就是在重要的实习阶段,要么到商场站柜台,要么到展厅发传单,都是一些浅层次的东西。由此可见,目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现状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递要多于实践能力的训练,对理论知识的准备要远远多于实战能力的准备。要使高校培养出来的营销专业学生,能有坚定的信心扎根于市场营销,心理素质强化训练显然是必需的。

二、体育教育对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其真实目的是为人的生存训练,它揭示了人在绝境中成功并非依靠充沛的体能,而是强大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力。训练的手段是利用一些自然环境和人工设施,让参与者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些具有体能挑战和心理挑战极限的活动和项目,达到训练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内容包括单纯体能、生存训练、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拓展训练正是因为具有强大的教育意义,在我国已经得到许多大中小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和大中小学校的高度重视。体育教育与拓展训练存在共性,但其持续性、可重复性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更具意义。

(一)自信心的训练一个人的不自信,往往是因为受到的打击太多;相对于不自信,自信则是经常体验到成功后得到他人的表扬,受人尊敬。仔细分析自信心的形成过程,自信心通常是通过关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和帮助来实现的。教师要读懂这种心理,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现其亮点,适时通过表扬、肯定和行动支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心情和教师的关爱、肯定,同时也能得到同学的肯定与支持,从而建立起挑战困难,超越自己的信心。体育教学活动是体验式的一种教学活动,所有的动作全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学生从不会到会,再到应用自如,此间要经过太多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挑战,有的学生很容易便可完成,有的学生则完成得非常艰难,教师要用热情去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同时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与肯定。当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时,教师说“谁来做个示范,谁来小结一下”,学生争着说“我来”,那么学生的自信心就已经确立。

(二)责任感的训练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要把责任变成一种习惯,有限的德育是远远不够的,要达到实质效果,训练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学校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教育过程中,由于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滞后的,在学生没有体验到后果对自己人生的影响以前,谈感悟责任往往是空洞乏力的,只有当责任变成需要后,人们才知道责任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首先是要教会遵守规则。规则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行的基本法则,伴随法则而生的是强有力的罚则,人们在罚则的高压之下,出于趋利避害的人性选择,往往会选择“按规则办事”。教师是规则的执行者,教师要严格执法,规则才有权威性。其次是培养学生按规则办事的习惯,习惯形成了,责任感基本上也形成了。

(三)耐受力的训练做过市场销售的人多有体会,刚步入销售行业,在推销产品过程中,经历的拒绝让不少新手有挫败感。外部竞争饱受的委屈与企业内部优存劣汰的用人机制,让不少耐受力差的新手从此在销售行业中消失。参加过体育比赛的人能体会到,在大赛来临的时候,往往会有一段时间怎么也不能入睡,只要闭上眼睛,比赛的期望与幻想就会呈现在眼前,越想获得好结果最终结果反而越不好。体育运动对人的意志力和抗挫能力具有训练价值,此类项目有耐力跑、跨越障碍、极限挑战、智力体力对抗及运动竞赛等,通过体育教学的拓展,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稳定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毕业后从容地应对竞争与挑战打下基础。

三、结束语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尔在调查了很多名人的成长经历后指出:“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占85%。”大学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要在销售市场迅速立足,除了有专业的知识准备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体育教育除了具有健身功能外,对大学营销专业学生在心理素质训练具有良好的作用。在当今知识爆炸、技术集成的背景下,拓展体育教育内涵,加强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对提高当今大学生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易飞仁单位:桂林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

第2篇

论文摘要:田径普修课程是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决定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评价体系,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是田径课程制定教学实施的主体,决定着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考评体系,本文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的现状做出分析,旨在为更科学的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提供参考。

1、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课程目标分析

1.1培养目标现状与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不仅是体育师资培养过程中根本问题,而且也是教育目的在体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得以应用的中介。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教育正在进行不断地改革,过去确定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日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落后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提出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专业主要以培养中等学校体育师资为主。2005年的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扩展。但综观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却忽视了学生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这种情况已渐渐成为社会现实中供需矛盾集中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讲,依照原有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加入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并且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要求,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相近,同时提出了对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注重了对体育教育专业能力应用的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很强。

培养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领域,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成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编制具体课程时就必须将培养目标具体化为课程目标。从而既有助于学科逻辑体系的建立,也有助于更贴切地反映出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间的关系。

1.2课程目标现状与分析

确立课程目标,有助于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衔接关系,明确课程编制工作的总体方向,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分别在2005、2008年设立了两套课程目标,表述内容是不同的。2008年比2005年课程目标明确了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重点。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应用上,并且适应中小学校田径教学与训练的要求。2008年田径普修课课程目标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培养目标逐步发生了变化,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因与当时的形势、社会需求不同而不同,2005年以来,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从事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体育科研和体育管理的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培养上,体现了目标设置的时代性。田径课程的目标也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一样发生了变化,向着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方向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适应北京市中小学校田径教学与训练工作要求。

2、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任务分析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通常首先描述为学生设定的教学目标,然后用逆推的方式将目标逐步分解,直到列出必需的先行条件。任务分析有三步:1.确定先行技能:即学生在上课前已经知道什么;2.确定子技能:在完成终点的目标前,学生应习得哪些子技能;3.对子技能如何形成终点技能作出计划和安排。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应考虑下述问题:1需要什么样的先行知识和技能;2完成任务需要什么样的步骤;3.完成步骤时应遵循什么样的顺序。教学设计的任务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

(2)对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

(3)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需要的先行知识的技能,及遵循的顺序;确定学生的起点技能。教学任务分析主要指对教学目标,学习者起始技能、学习结果分类的分析。有助于教师确定学生的起始能力;有助于教师分析教学重点和关键;有助于教师分析教学所需的必要条件,确定教学顺序;有助于帮助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针对教学任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大纲中的教学任务进行分析。教学任务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基本技战术、教学训练和竞赛裁判技能四个方面。主要是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笼统分类的。

3、结论

第3篇

体育院系的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不仅应具备教学、训练能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应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程序。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部分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的访谈和对沈阳体院2003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完成过程的调查,了解毕业论文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辽宁省师范院校体育专业部分教师和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3届150名应届毕业生。

2.2 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2.2.2问卷调查法;2.2.3访谈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毕业论文选题内容与方法的分析

有88%的同学选题方向是正确的,研究的内容是合适的。但是从研究方法的选择中,不尽人意,有些同学东拼西凑,照搬照抄,题目重复,内容没有新意。通过访谈了解到,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甚至有些同学直接从网上下载文章,应付差事。

3.2 毕业论文对培养科学研究能力作用的分析

在调查中请同学们对自己通过毕业论文后的科研能力水平进行自评,只有11.2%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了科研程序,可以独立完成科学研究。说明仅靠一次毕业论文来达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作用效果不很显著。在调查中有84.8%的学生表示对大学期间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有兴趣,但苦于没有实践的机会。

3.3 毕业论文撰写面临的困难与原因分析

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撰写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排在并列第一位的分别是知识面窄和相关资料少;还有就是缺乏计算机知识、不懂科学的统计方法。科研能力不强的原因,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在学习期间“没有培养科研能力的实践”和“学校没有要求”。此外,毕业论文质量不髙的原因,根据笔者以前曾经做过的研究和访谈中了解到,还有指导教师力量薄弱和完成论文时间不足等。

4.结论

4.1 2003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绝大部分选题较好,但研究方法有所不足。41.6%同学的毕业论文中的主要数据借用他人而来,个别还有编撰所得。应严格毕业论文的评审,坚持标准,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

4.2 体育教育专业仅有一次毕业论文,对科研能力的培养有所局限,只有11.2%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了科研程序,63.2%的同学对科学研究还有个别环节不懂,25.6%的同学对科研基本不懂,个别的甚至一窍不通。体育院系应提高对学生科研方面的要求,大学学习期间至少完成一或两篇学年论文,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第4篇

学科现已发展有硕士生导师6名,专任教师12名,教授职称4名,副教授8名,具有博士学位2名。哈工大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根据学科发展规划每年计划招生6~8名。招生主要对象是体育院系本科生,普通高校本科跨专业学生及在职体育教师等,从2008年至今招生26名,已毕业20名并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

二、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探索

1.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

哈工大体育学硕士教育改革的特点体现在严格,遵循哈工大的校训,对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的严格要求是学校办学宗旨。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完善研究生管理监督机制是改革的重要体现。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从两个层面上实现,一方面是研究生院的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和要求,另一方面体育部教学督导组的教学检查评价。按学校教学质量检查要求,每学期开学前,每位任课教师要在网上提交教学日历,研究生院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进度,安排校级教学督导专家检查听课计划,检查课采用不定期的抽查,每学期对每位教师听课1~2次,每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评价结果及教师提交教学日历情况进行公布。体育部每学期由部教学督导组对所有任课教师也进行严格的教学检查,检查结果与体育部教师年度考核及岗位绩效工资挂钩。通过研究生院和体育部二级教学质量监督,促进了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论文过程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学位论文综合地反映了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的主要方面,也是衡量研究生教育水平的主要指标。要保证质量,必须从源头做起,抓好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监控,同时严格评审、严格答辩。在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上建立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加强论文的过程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首先,毕业论文答辩要通过校外专家的外审,才能报送本专业论文答辩委员会上,得到通过后,报送学科分委员会进行评审要获得三分之二通过,最后报学校学术委员审批。论文开题和论文答辩聘请国内体育学院知名专家和校内外体育专业教授担任评委,并采用预开题和预答辩,再进行正式的答辩过程。另一方面,哈工大制定了论文不端行为检测管理条例,并严格规定论文正文部分文字重复率超过5%,不允许参加论文答辩。对论文的高标准严要求,避免减少了学生完成论文过程中不端行为发生,使学生树立了学术研究的良好正气。提高了论文过程管理水平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3.加强教育培养过程实践环节,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1)教学训练实践,哈工大体育学硕士生培养目标是定位于体育师资,而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和本质,教师要提升其专业水平,就要使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持续地发展。因此,重视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加强教师职业专业特长的训练,从而使他们能够了解教师的角色,规范并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硕士生在第二学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为本科学生上5~7周的教学实践课,要根据教学进度认真备课,写出教案,并依据教案上课,教师负责对教学实践全过程进行指导。实践课结束前,由体育部组织教授专家组进行考核评价,考核成绩记入研究生培养档案。

(2)积极参加社区体育指导员培训实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体校,体育俱乐部辅导,社区群体活动指导,社会体育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4~6周,一般安排在第三至第四学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后要写出3000字实践报告并要经导师审查签字后交研究生院备案并记有学分。

(3)竞赛实践完成1~2项校内外竞赛工作,要参加竞赛的赛前的组织编排、竞赛期间的临场裁判、赛后总结工作,竞赛工作的指导教师负责对硕士研究生参加竞赛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4)科研实践要求硕士研究生每学期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不少于2次,毕业前在校内外或体育部论文报告会不少于1次,每学期应提交学术报告手册,经导师审核签字。

三、教育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哈工大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不断发展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1.师资力量问题影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由于哈工大体育部几十年主要承担本科生体育课教学和训练任务,近年承担硕士生培养教育的教师,是自身培养的,有能力和资格能参与研究生教学和指导的仅是一小部分教师,而且这部分教师多年来是担任本科生教学,研究生理论课程讲授较为生疏,所以担任研究课程对任课教师都感到压力很大,导致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积极性参与研究生教学工作。同样,硕士生导师也存在相同问题,导师既要负责学生平时培养教育,更要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通过,在目前不断加强论文质量管理,提高论文检查考评形势下,没有多少教师愿意承担硕导的工作。因此,要扩大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必须要有与教师评职考核密切相关政策激励,同时每年要有专用名额引进优秀体育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及国内高校知名教授。要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近期及长远计划,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2.招生困难问题

由于哈工大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分数居高不下,而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分数线基本是其他专业分数相同,在每年高位分数线下报考体育学研究生的学生倍感望而却步,从而导致近年报考人数在逐年减少,招生已经显现出危机状况。学科发展专业的兴旺发达,必须要有保质保量的学生,因此,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有招生政策的支持,要从专业的发展和实际出发,体育学研究生的招生要与其他专业区别对待,在不影响学校招生计划方案的前提,根据考生情况适当地降低分数,保证每年招生计划完成,再不断提高招生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其他专业学生资源的优势,积极鼓励非体育专业学生跨学科报考体育专业研究生,实现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高级体育人才的发展方向,比如,学经济学的学生,可以对体育产业的成本核算和投资风险有很好的控制;学管理学的学生,更能用管理学的方法和理论来完善体育管理体系;学机械类的学生,可以利用他们的专长提高我国体育健身器材类设计的科技水平等。

3.课程设置问题

第5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当代大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就业问题变得异常严峻,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面相对较窄,如果没有较为突出的技术、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究竟该如何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体育工作者,如何确定其实践发展方案,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部于2002年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此昭示着我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将从理论论证层面向实践应用阶段过渡,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愈加重要。本课题拟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发现不足,提出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应措施,旨在为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更为科学合理地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

3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含义及意义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实践教学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们对实践教学这个概念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专家访谈,结合课题组成员讨论,我们认为:实践教学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实际操作和具体的方法运用,以发展其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的教学方法构成。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是学校实现体育人才培养目标重要的教学环节。

4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专家访谈和查阅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技术课程实训(技术课)、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实验、社会实践及考察等。

4.1技术课程实训(技术课)

实训,顾名思义,即实际训练学习;技术课程实训,就是技术课程中的实际训练学习。技术课是实践教学的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而技术课实践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根据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这个评价指标加以衡量。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技术课的学习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学生对技术课学习目标的认识不健全,学生往往只注重技术动作的学习,而忽视技术理论的学习,这样不但影响了技术动作的学习进度及最终技术动作的掌握质量,而且还造成对技术原理的认识含糊不清、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造成在以后学生自身的任教中出现只会做动作而不会讲解的现象。(2)就目前教学而言,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不能充分的体现,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的力度不够,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要积极地参与课程,不但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技术动作的练习,而且还要表达自己对技术学习的想法和感受,甚至是对技术过程或环节的讲解;而现在的技术课学习,主要问题就在于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练习的严重缺少,这也是造成“会做动作而不会讲解”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教学中老师不能很好发挥其主导作用,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的设问质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均有悖于教学目的所规格的“创造性人才”的塑造。

4.2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方案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教育实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教师口语、教师礼仪、课件制作、才艺展示等教师专业素质;而且还可以巩固和拓宽所学的理论知识范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存在的不足主要有:(1)学生对教育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学生对教育实习目的的认识不够清晰,实习动力不足,敷衍了事,有的甚至不参加实习。(2)实习时间短,一般实际实习时间也就6到7周,并且课安排的也太多太紧,不利于实习生课后总结。

(3)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指导的力度不够,指导教师指导的时间、次数较少,并且指导内容多为对实习生上课备课的指导,对听课、评课和总结重视程度不够。

4.3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撰写毕业论文,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目前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毕业论文撰写时间和学生就业求职时间相冲突,造成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撰写论文或学生不能彻底静下心来撰写论文,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2.教师指导不够。指导教师人数不够,每个指导教师带的学生太多,加上平时指导教师上课,搞科研工作等,导师根本没有太多时间有条不紊地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致使学生并没有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此外,由于导师指导时间有限及学生本身的种种原因,致使学生的论文多是参考其他文章思路或是根据其他相关几篇文章融合而成,并没有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创新能力。

4.4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然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计,除了学生实习期间,学生几乎很少涉及课程设计,因此,要完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穿插课程设计实践活动,提高独立设计课程的能力。

4.5实验、社会实践及考察等

实验、社会实践和考察等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虽为辅助作用,但也是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通过实验教学,不但使学生对人体的各器官机能、人体运动机制等各方面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可以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能力和现代实验方法。其次,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以积累社会经验,提高交流沟通能力,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为后继学习起到目标指向作用。再者,通过组织一定的考察活动,可以了解需要学习事物的发展情况,根据己方现有的条件如何去提高、发展,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存在的不足主要有:(1)实验室设备不健全,资金注入匮乏。(2)社会实践及考察活动机会少、组织次数不够。

5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具体改善措施

1.技术课程实训方面:首先,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加强技术理论的学习。其次,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让学生讲解技术动作或分析技术动作原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教师除了需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牢固的技术、技能外,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实际设问质疑,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育实习方面:强化实习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合理安排实习时间,调整课时安排密度;加强指导教师指导力度,重视听课、评课和总结的作用。

3.毕业论文(设计)方面:(1)深化教学改革,合理安排学生撰写论文时间。如可以通过调整教学计划,把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安排到大二或大三来完成,这样就可避免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间和就业求职时间的冲突。(2)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首先,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指导教师指导人数;其次,多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会或学术展览等活动;另外,设立各种奖励机制,调动教师钻研学术的积极性。

第6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教育科研能力;发展阶段特征

体育教育科研是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通过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检验,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促进体育教育研究生的专业发展,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体育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生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运用我国学者关于研究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为依据,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

1、不同发展阶段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的特征及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毕业论文以及帮助导师完成不同研究的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研究的过程。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反思是做好体育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和关键。

1.1不同发展阶段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基本特征

1.1.1准备期的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基本特征。这个阶段的研究生处于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寻找理论的时期。他们比较关注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以及教师资格证的考取等。他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撰写教案等等。因此,这个阶段的研究生要巩固专业思想,熟悉体育教育常规流程,虚心求教。

1.1.2适应期的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基本特征。这个阶段的研究生在不断熟悉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够运用老师教的相关知识自行撰写教案,并能找出课程的重点难点。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等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样化,能针对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反思与改进,帮助导师完成相关课题。

1.1.3发展期的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基本特征。这个阶段的研究生通过之前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得到实习教学的机会。通过课堂的学习,他们能运用自如地进行教学自如驾驭课堂,能有效管理教学,能因材施教。有主动发展的意识,积极寻求发展机会。

1.1.4创造期的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基本特征。这个阶段的研究生思考问题的视角宽阔,尝试新的教学策略,有浓厚的教育科学研究意识,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独自完成毕业论研究论文。

1.2不同发展阶段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分析

1.2.1准备期的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准备期的研究生处于角色转换阶段,逐步熟悉体育教育的专业知识,积累与反思是他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关键。同时,他们关注和思考专业知识中的问题、积极主动地求解决方案并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育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1.2.2适应期的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适应期的研究生已熟悉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能根据自己的积累将解决的相关体育教育教学的问题形成文章或论文。

1.2.3发展期的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发展期的研究生专业能力较强,通过实习教学的机会使他们的研究领域较前一个阶段更加的宽泛,并寻求发展自己的机会。

1.2.4创造期的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创造期的研究生改革与创新更具实效性,形成了独特风格,工作成绩显著,他们的研究主题广泛,有一定理性和深度,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2、从内外因分析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2.1内在因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做教育科学研究源于个人追求,并与研究生的素质、认知水平密切相关。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初始阶段,他们会付出很多,专业性质决定了他们非常辛苦,除日常的基础课程外,他们还有大量的运动训练,如跑步、投掷、网球、篮球、游泳等等的专业技术科。但有理想和追求的研究生会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难,为解决问题而向导师、专家请教,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进行体育教学的研究。

2.2外部环境。在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发展过程中,学习环境对他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学术氛围为研究生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保障。另外具有研究能力的学科专家、导师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学校领导重视体育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是研究生们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保障,如学校领导为研究生们提供研究经费、帮助他们积极申请各类课题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必备条件之一。

3、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发展对策

大多数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都有着很强的科研意识和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但由于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时间少,以及独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有限。根据研究生发展规律和以及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本人认为有以下两点发展对策。

3.1多角度、多环节对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教育科学科研指导

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科学素养和能力培训,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研究生研究水平的提升。提高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可通过教育教学研究专题讲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介绍、论文答辩、专题论坛等,根据不同研究生的需求从多角度、多环节培养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3.2提供技术、经费和时间支持等保障。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有来自实践的宝贵资料,将其转化或升华为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是研究生成长的发展点。如果能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以及专家及导师的引导、研究条件的保障,在掌握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一定能促进他们教育科研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第7篇

建设周期内,体育教育专业力争拥有一批在省内乃至国内体育教育专业领域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并以此为核心打造一支结构更加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具体措施如下:“内培外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继续加强现有师资的对外交流与培训,有计划地派遣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同行业院校进行专题学习交流,或中短期的顶岗工作交流,拓宽视野,提高素质。二是在国内同行业领域引进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完善队伍结构。三是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教练员、管理人员担任客座教授,负责培养青年教师和参与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实体依托”加强学术团队建设。以体育教育学院现有的省级培训基地、市级培训基地、市级学术组织、省级教学团队等实体为主要平台(学生体质与学校体育研究基地、辽宁省体育传统项目培训基地为省级基地,辽宁省田径裁判员培训基地为省级培训基地;沈阳市体育教师培训基地为市级培训基地,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教育专业委员会为市级专业学会;体育教育学教学团队、田径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以校级实体性学术组织、院级教学团队(体育教育研究中心、心理研究中心、体操教学团队)为辅助平台,组建若干学术研究团队,明确研究方向,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传帮助引”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老教师和中年教师要在帮助广大青年教师作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充分发挥高职称、高学历的特长和优势,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训练经验,帮助和引导广大青年教师确立科学研究方向,带领广大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自身的发展和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更加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师范专业为根本、以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所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具体措施如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密切关注和科学预测社会、行业的变化趋势,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始终将学生必须做到“把握一个规律(学校体育工作规律)”、“具备两个能力”(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三个基本(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全面适应”(适应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科研、管理与社会体育指导多项内容)为基本准则,不断优化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为培养中小学合格的体育教师做好顶层设计。以全方位信息反馈为依据,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建立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同类院校、用人单位、实习单位、毕业生、在校生及家长组成的立体型的信息反馈平台,依据各种途径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以教师培训基地为平台,开展学生毕业后的跟踪培训,延长培养过程。体育教师培训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后持续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体育教育学院是沈阳市教育局指定的体育教师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要对沈阳市近200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目前已完成7期),通过培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专门的培训网站。网站包括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将对在校学生和本专业的毕业学生免费开放,同时能够互动。通过这种远程教育,真正实现了对毕业生的跟踪培训,延长了培养过程,拓展了培养的空间,为广大毕业生的快速成长搭建了坚实平台。以体育教育专业委员会为依托,整合省内同类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实施联合培养。2011年9个体育教育专业院系组成的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辽宁省学校体育学会体育教育专业委员会先后在沈阳体育学院成立。体育教育学院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牵头单位,正在积极倡导和筹划学会成员单位联合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相关事宜,得到了成员单位的高度认可和行动支持。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可以促进院系之间优势教学资源的共享。共享可以通过互派优秀教师到校讲课、互派学生代表到校学习、组织体育教育专业技能大赛、组织体育教育专业论文报告会等多种途径实现。

3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突出“以需求为导向、以师范专业技能为基础、以体育专业技能为根本”,通过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造,突破传统课程内容竞技化、理论化给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断提高课程社会适应性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以课程内容更新与改造为突破口,建设一批符合当前形势和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系列教材。具体措施如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在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需求和准确把握就业市场的前提下,适时地对课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增加社会适应性高、发展前景广阔、对人才培养规格实现和学生就业贡献率较大的新兴课程,删除社会适应性低、发展空间狭小、对人才培养规格实现和学生就业贡献率较低的陈旧课程,从而实现课程体系的科学化和系统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传统课程的更新与改造。以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实际需要为导向,以强化师范专业的基本技能和体育技能培养为目标,加强对传统课程(尤其是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造,构建符合师范专业特征、体育专业特色突出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培养策略。以课程内容更新和改造为突破口,加强特色教材建设。以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造为突破口,重点做好传统课程(尤其是传统术科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造,删除部分竞技化、理论化过强、社会适应性较低的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强、社会适应性强、易操作的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为特色教材建设打好基础。以打造精品课程为目标,尝试开发研究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导向,依据“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从就业岗位和社会服务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若干综合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实施有计划的建设工作,督促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4实践教学改革

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一般性社会实践与专业性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层次实践体系,搭建实践平台,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基础性专业训练平台建设,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基础性专业训练平台主要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三者相互衔接、互相补充。学生通过第一课堂的课内实习、教育见习、教法观摩、教学体验,掌握体育专业必备的专业实践能力;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掌握师范类专业必备的基本技能;学生通过裁判等专业性社会服务活动掌握专业必备的技巧与方法。加强综合性专业实践平台建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性专业实践平台主要是指教育实习。实习作为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综合性末端环节,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学生教育实习的关键在于实习基地的数量和实习指导过程的质量。因此,要通过双优评选活动(优秀实习基地和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等激励措施来扩大实习基地的规模和提高实习过程指导的质量。2012年,联合共建基地建平县实验中学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典型案例。加强综合性社会实践平台建设,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挖掘社会资源,建立岗前教育与培训基地,通过假期社会实践进行职前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2012年4月,我院与深圳菲普莱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达成联合培养协议,并于当年9月共同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加强学术实践平台建设,培养学生学术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毕业论文,参加学术论坛、听学术报告、参加论文报告会等都是培养学生学术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完成毕业论文。因此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并从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确保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真正得到锻炼。加强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专业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宗旨。目前已经完成了8期沈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和1期的辽宁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2012年,与沈阳市教育局达成协议,体育教育专业辅修教师专业方向的学生将分批次在沈阳市所属区县进行顶岗实习。

5教学方式改革

改革“教材+教师、课件+教师”等传统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技能传授和学生能力培养并重,符合体育类课程本质规律,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新型教学方式和授课模式。具体措施如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符合条件的学科类课程教学中尝试“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在强化运动技能掌握和教学能力培养本位目标的指引下,在术科课程的教学中探索“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的最佳实现形式,为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方法保障。以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为核心,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授课形式,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知识技能运用的针对性。

6教学管理改革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懂专业、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体育规律的教学管理队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形成教学质量控制的长效机制。具体措施如下:吸收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高层次人才进入教学管理队伍,选派中青年教学管理干部到综合性院校参观学习、到同类院校交流考察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修订和完善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坚持和落实学校教研活动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课评课制度、教育教学工作过程性督查制度、教学工作的办公会例会制度、教职工教学例会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专家治学制度、考核激励制度、竞赛制度、科研制度。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由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等管理部门组成的行政监控体系,以及由教师、学生、社会组成的社会性监控体系。两套监控体系相互支撑、共同作用。

7小结

第8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教师必须地转变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 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 因材施教, 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 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减少运动符合或采用趣味性高的耐力性游戏等方式, 增加体育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改变周期性中长跑运动的枯燥性和单一性, 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的开展 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本页关键词】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 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欢迎来稿

【正文】

1 前言:中长跑运动是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性周期运动项目。一般是指从800m 到1000m 之间距离的跑步项目, 对提高学生的体能,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体育教学中, 通过揭示中长跑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合理探讨中长跑的体育教学方法, 有利于体育教师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潜在价值, 更好地发挥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2 传统中长跑教学方法的缺陷分析2. 1 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过多地追求课堂教学的短期效果,不注重学生的情绪体验, 致使体育教学课堂枯燥、乏味。2. 2 课堂教学片面强调统一、共性、服从和纪律等, 而排斥多样性、个性、选择性、主动性。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权威性教学态度、统一的教学模式、功名化教育价值观等泯灭了学生的怀疑精神, 扼杀了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2. 3 缺乏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及“健康第一”观念的培养和引导, 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观念的培养, 另外, 过多的强调体质教育, 注重负荷量的不断增加。2. 4 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考试制度, 未考虑学生个性、身体差异, 过于注重对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和数量是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评价, 忽视对学生身心素质及能力水平是否提高的评价, 这样就致使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状态。2. 5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只是对体育教材的原版“备份”, 其主观能动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调动。

3 提高中长跑教学效果的可行性探讨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教师必须地转变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 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 因材施教, 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 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减少运动符合或采用趣味性高的耐力性游戏等方式, 增加体育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改变周期性中长跑运动的枯燥性和单一性, 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3. 1 提高学生中长跑成绩的教学方法分析在中长跑体育教学中, 通过采用“野营训练法”、“整齐划一法”等多种寓有氧训练与娱乐为一体的方法, 可以增加体育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为学生带来新鲜感, 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3. 1. 1 野营训练法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在教师讲解中长跑的技术要点后, 将全班学生以成绩分为各个小队, 让他们在指定的场地内进行有氧训练。训练内容为:a 营地: 由始发点至a 营地(始发点至a 营地距离300~400m ) , 并在a 营地进行匍匐练习2~ 3 组+ 腿部力量练习。b 营地: 由始发点至b 营地(500~ 800m ) , 并在b 营地进行简单地上肢力量练习。c 营地: 由始发点至c 营地(600m ) + 游戏。d 营地: 由始发点至d 营地(200~ 300m ) + 肢背肌练习。在上述训练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能调控。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迂回曲折的跑动, 尽量减少场地浪费。另外, 教师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要努力引导学生创造出一个愉悦而且自律的氛围, 使每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监控范围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3. 1. 2 整齐划一法在进行技术训练时, 教师要努力发现每个人的技术动作上的优劣点, 根据教学实际, 进行整合性训练, 从而达到整体上的提高, 并且要突出运动技术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影响中长跑速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步频与步幅, 因而在练习步幅、步频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高矮结合) 进行练习。练习频率时要求高个子的同学跟小个子的同学相结合; 练习步幅时要让小个子跟大个子的同学相结合, 从而在练习中形成互补, 这有利于学生打破原有的动力定型, 改进动作技术。

【文章来源】/article/66/1895.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9篇

一、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自例信用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塑造成学习主体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一)教师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应是促进者

多少年来,教师的功能就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通过示范、讲解、统一练习要求、纠正错误动作、统一掌握标准来促使和检验学生掌握必要的动作和技能。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首先是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继而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突出组织、帮助、鼓励、引导和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从而在实际运用中逐步改善和提高。

(二)教师不应是学生个的约束者,而应是启迪者

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是在一个特定的气氛和环境中进行的,教学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等无时无刻都影响着学生个的各个方面,作为教师,应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关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倾听学生的呼声,理解学生的需求,并利用教师自身学识、能力、个人魅力等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还要勇于丢下架子,真正走到学生中去,向学生学习,达到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价值。

二、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丰富了课程教学的理念、内容和形式,体育教师更应强化以下几项基本素质:

(一)语言方面: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的特点是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或媒体表象,然后学生进行系统练习,通过评价、游戏、竞赛等方式检验教学效果。语言讲解是教学的首要手段,但根据体育与健康教学特点,应力求简明、清楚、概括性强;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敢于尝试练习,勇于参与练习;教师的语言要能向学生传递和渗透爱的信息,要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用清晰的口令引导教学活动和练习过程,能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从而高效地实现教学目的。

(二)行为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用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参与到学生练习中去,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把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你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三)仪表方面:包括容貌、姿势、风度等方面。教学行为要举止大方,穿戴也应适合体育教学的要求,仪表端庄,而令学生“神往”,既为学生起表率作用,又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感悟。

(四)教态方面:教态是教师教学综合思想素养的体现。如讲解是否认真、全面、细致,示范是否准确,有美感,指导是否有耐心、深入、热情,对学生是否能全面关心爱护,教法是否多样灵活等,教师的教态要适应新时代中学生的特点。

(五)教风方面:教师不论遇到任何情况,如自身健康原因或因恶劣气候条件等,均应精神饱满地上好每一节课,给学生一种健康快乐蓬勃向上的影响力。同时引入竞争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与学风。教学活动中应主动耐心地关爱每个学生,让所有学生一道为他们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进步而欢呼雀跃。

(六)信息素养方面:教师不仅应会使用多媒体教具为教学服务,使学生树立用网络等信息技术获得体育知识和信息,欣赏体育健康之美的意识,还应逐步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三、体育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撰写论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素养

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总结工作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认真撰写教学论文,从而不断提高教科研素养。只有这样才能:

(一)有利于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巩固专业思想。从事论文撰写可使体育教师从“单调乏味”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发现新的知识和奥秘,产生新的灵感和创造,充分体验到探索研究的乐趣,从而激发热情,坚定信念,牢固确定终身从事体育工作的专业思想。

(二)有利于体育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体育教师为了从事体育论文的撰写,必须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各方面的新信息,因而,撰写论文是体育教师更新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

第10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职业能力 能力提升

1.职业能力内涵

国内外学者从多维度对职业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如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职业能力即专业技能;基于认知主义心理学的职业能力即专业知识;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职业能力即职业道德;基于建构主义心理学的职业能力即情境性的综合能力。英国、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制度发展中对职业能力的诠释各有不同。国内学者在改革开放后着力职业能力理论研究,在借鉴国外研究和立足国内实际基础上,进一步界定和丰富了职业能力内涵。职业能力是个体从事职业所具备的能力素质,是胜任岗位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身体能力的整合,包含多个层次和构成要素、是动态发展的。职业能力是个体在职业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能力,它的形成、发展、作用是通过个体在岗位上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能量和本领,包括满足岗位需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社会交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和思想观念、通识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教学能力、师生互动能力、组织与指导能力、综合职业能力。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2.1准确定位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解决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的关键在于目标的定位,有了明确的定位才能进一步确定和优化人才培养类型和模式,最终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2]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清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施行学校与社会共同培养。专才培养与通识教育兼行、理论与实践共进,专注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促成学生全面丰富的知识基础,提高其思维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着重在实践过程中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强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是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关键。课程设置围绕“三点一心”,即学生发展、学科体系、社会需要“三点”和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个核心”,设立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三者之间的权重比控制在2.5:5:2.5,强调课程的全面性和实用性。普通教育课程能够解放学生精神与思想,摆脱“无知、偏见与狭隘”,避免狭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学科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涵盖体育专业理论技术和技能,兼顾术科与讲授的比例。教育专业课程强化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等,为胜任教师职业做准备。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技能的培养包括制定授课计划、撰写教案、多媒体教具的使用、对学生的了解等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包含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能力、课程总结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方法使用能力的提升。教育实习实践是学生将专业理论技能与实习学校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教育见习贯穿于大学一、二、三年级,教育实习集中在大四学年,使学生能够完成一个完整周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专注于教学的过程及对教学评价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师生沟通互动、求教同行、积累教学经验等。

2.3基于美国NASPE初始体育教师标准和英美德澳整合能力观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美国NASPE初始体育教师标准(2008)强调通才培养,重视体育教师和准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英美德澳注重对通用能力(学习能力、团结协作、社会交往、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在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活动、各种职业资格考试、校内外实践活动等中体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客观认知自我,科学制定职业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做好就业准备。学生首先通过与同学交往和老师交流中对性格、优劣势有客观了解;参加各类就业培训、讲座、个人辅导等认识到就业规划的重要性和积累经验;关注就业市场和职位信息,明确就业单位的用人标准,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3]依托学校培训平台,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如体育院校承办的国职级健身教练、游泳救生与教练、保健按摩师、公共营养师、体育场地工、各运动项目教练员和裁判员等培训。全面提升训练理论、运动损伤与康复、运动营养、体育比赛组织与训练、体育资源统筹与运用能力。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学生会或班集体工作,提升交际能力、团结协作和学习能力。通过参加集体活动,能够增进与同学、同伴的沟通与协作,对于今后一线教学与管理、与同行与领导的相处发挥正迁移作用。积极参与大型体育活动,如省运会、单项锦标赛大师赛相关工作、人民体质监测活动等,塑造服务他人的能力;投身社区居民的健身指导活动,升华自身的交际能力、组织指导能力,对于今后胜任体育教师岗位具有深远的意义。[4]

参考文献:

[1]庞世俊.职业教育视域中的职业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8.

[2]王家宏等.21世纪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5.

[3]王麒凯.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就业准备与就业竞争力及其关系的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4.

第11篇

关键词:体育新闻;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137-02

我国体育新闻专业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目前有近 20 所高校开设体育新闻专业,为新闻学教育增加了新的教学与研究领域,满足了一定的社会需求。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创办于 2005 年,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已经初步构建并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2012 年在学校的总体规划下开始实施 2013 版体育新闻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针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成、课程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梳理,使之规范化和系统化,并突出和强化了实践教学,突出了学生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的依据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首先是为了适应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新闻学是特别强调应用的人文学科,体育新闻专业更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对专业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如对体育运动项目的了解,对采写编评及摄录采播技术与能力的要求,实践能力也恰是体育传媒行业对当前教育的要求,只有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既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又能胜任各种岗位技能操作和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其次,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要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出发,提出本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并将其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在 2013 版培养方案中对培养目标的要求是系统掌握新闻学、传播学和体育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体育人文社会学的专业素养,熟悉我国新闻、宣传的政策法规,了解新闻与体育行业的发展变化,能够在新闻、出版、宣传领域从事策划采编、媒介经营管理及文化传播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新闻专门人才。

二、实践教学实施方法

(一)完善教学计划,制定合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要围绕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体育新闻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加强了实践性,突出了应用性,将体育新闻专业的 23 门专业必修课分为三大类,学科理论课程、技术性的实务课程及实践平台课程。

理论性课程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事业史》等采用精讲的方式进行,以点带面着重介绍重要的理论,其余内容通过课外阅读书籍和讨论,研究论文等形式完成。如《中外新闻事业史》首先为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大体脉络,挑选重要史实和人物精讲,其余内容以作业和课外阅读形式进行,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查找报纸原件,探寻历史人物足迹等方式来还原历史,并在课上进行讲演。

对技术性的实务类课程如《体育新闻编辑》、《新闻评论》、《体育摄影》、《体育赛事报道》等增加了课程种类及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周。每个重点实务环节必须进行实践练习,如在《体育新闻编辑》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从教学开始阶段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设计并完成一份报纸”,每人要从报纸的媒介定位、产品设计、报道的策划与组织、稿件的分析与选择、稿件的修改、新闻标题的制作、版面设计、实际版面制作几个环节,将报纸从设想到完成一份真正的报纸,实践整个报纸编辑环节,实现了人人动手、一对一的进行实践操作与指导。

实践平台类课程如《电视摄像与编辑》、《图片编辑》、《电视节目制作》、《体育播音与主持》、《网页设计与制作》、《新媒体技术与应用》等,依托实验室将三分之二的教学环节安排在实验室或课堂之外,所有课程都要安排各种作品的实践,期末试卷不做纯理论与文字考核。

(二)完善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和实验室是推进体育新闻专业改革的基础工程和保障,将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重要基础设施来实施,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使得实训基地与实验室在培养实践创新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新闻专业计划建设及升级演播厅(包括录音室)、电视节目编辑实验室、平面排版与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体育主持模拟实验室、新媒体实验室,这六大实验室针对不同课程和实践要求,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功能,同一个实验室能承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增强学科专业的适应性,提高使用效益。从功能上看演播厅、电视编辑实验室、体育主持实验室将直接服务于电视媒体模块课程包括《电视节目制作》、《电视摄像与编辑》、《体育播音主持》等课程,平面排版设计实验室与摄影实验室服务于平面媒体模块课程包括《图片编辑》、《新闻编辑》、《摄影基础》等课程,新媒体实验室服务于新媒体模块课程包括《网页设计与制作》、《新媒体技术与应用》、《新媒体营销》等课程。

同时,实验室与实训基地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加大开放力度,帮助学校及其他专业进行技术培训、会议保障、科研与科技服务等工作,使得实验室成为学校科研发与人才培养的基地,为鼓励、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开放实验,将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纳入要求,强化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第二课堂及校内外实习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开放型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课堂活动将密切结合体育新闻专业的特点,利用体育学院的体育术科项目优势,使得学生深入了解体育运动项目,为今后从事相关项目报道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可以丰富课外生活,加强身体锻炼。第二课堂提供了足球、篮球、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蹈等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在固定时间提供场地,由运动训练专业指导员进行辅导。其次,针对专业技能定期开展各种知识和技能竞赛,如海报设计大赛、报纸版面设计大赛、体育解说员大赛、微电影创作大赛,学生通过这一系列校内实践活动,能够对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与锻炼。同时,还与图书馆、大学生体育馆、继续教育学院进行全面合作,建校内实习平台,提供志愿者,新闻宣传等服务。

此外,赛事志愿者活动是长期坚持下来的特色,每年在北京举行的“斯诺克中国赛”、“中国网球公开赛”、“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羽毛球冠军赛”等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中,体育新闻专业学生已经成为了固定的志愿者团队,在赛事期间提供了球员接待、赛场服务、票务服务、场地保障服务、媒体服务等工作,在多种志愿者活动中,许多学生通过接触赛事、球员、规则、体育记者,对赛事流程,运动项目,培育兴趣爱好,新闻技能实践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锻炼,已经成为该项赛事的准专家。

在校外实习方面,将实习与社会实践作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来落实,相继与《北京日报》体育部、中央电视台《体育星探》栏目、人民体育出版社、《田径》杂志社、乐视网等 20 余家媒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

(四)构建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体育新闻专业的毕业设计之前全部为毕业论文的形式,大部分毕业论文更偏向于理论和科研性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与考核明显欠缺。在新版的培养方案中,对毕业设计进行了明确细化,毕业设计可以以毕业论文和毕业作品两种形式来完成,毕业论文对选题、格式规范、研究方法的使用、论据论点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毕业作品可从平面、电视、新媒体三个模块中选择相应的新闻作品做为毕业设计,同时对毕业作品在设计、主题、数量、规范、展示等方面提出要求。

三、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助力实践教学

对学生的教学活动,不能仅停留在传授理论知识体教师,要形成联系实际,以实战出发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念,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二)加强教师队伍与专业建设支撑实践教学

教师队伍与专业建设是体育新闻专业的基础工程和根基,对实践教学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逐步整合教师资源形成平面、电视和新媒体三个研究方向,争取每门课程能够由两到三名教师进行讲授互助提高,形成专业强势。

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鼓励教师横跨两个或三个研究方向。每学期对教师要进行单独或集体的专业技能培训,如运动项目知识培训、摄影摄像技术培训、网络技术培训、新媒体行业进展培训、电视包装培训、演播室节目创新、平面创意培训等等,通过各种培训、培养途径,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对表现出色的教师及实验室进行表彰和奖励。

在教材编写方面,目前已经有两套系列教材,体育新闻传播系列教材及体育新闻实训系列教材,同时对国外体育新闻实务研究的系列著作正在编译中。届时将形成三套系列教材,能够对体育新闻专业实践从理论和实务层面进行指导,并具有一定国际视野。

广泛与校外名师及体育新闻行业工作者合作,通过校内讲座,项目合作,邀请进入课堂教学等环节。

(三)完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护航实践教学

科学管理必须要有规章制度进行保障,为使实践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培养方案》的精神下,将逐步修订和制定各门课程的课程要求、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第二课堂管理规定》、《毕业设计工作方案》、《新闻实验中心管理规定》、《新闻实验仪器设备管理规定》、《本科毕业实习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使实践教学管理更趋于规范化,为实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提供了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 郭盛,黄刚,王峰.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第12篇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必备素质

知识储备、智力及专业能力,是体育教师素质的基础,而体育教师的性格、亲和力及对待体育课的态度则是教师的内在表现,二者对教师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特点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是学生模仿的重点。教师的理念也会通过学生的表现反映出来。所以,教师主导将深深地影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才会朝着我们设计的方向发展,然而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则是由教师自己的素质决定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成都高新区体育教师100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了有关体育教师必备素质的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的研究水平、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同时登录中国知网,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了1986—2013年关于体育教师必备素质的论文50余篇;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题目数据库中,检索了1999—2013年相关博硕士论文6篇。

1.2.2对比观察法

将150名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然后让三个素质高低不一的教师分别对三组的学生进行三个月的教学。在此过程中对其进行观察。

1.2.3理论分析法

通过对收集的资料及对比试验的观察进行理论分析。

2.结果与分析

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实际上对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没有良好素质的体育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由于体育教师自身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思想境界及道德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教学能力、高尚的道德素质、多元的知识结构、优良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

2.1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应该被认为是第一位的,教师应对学习目标进行分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运用各种教学策略,通过自身的讲解示范,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通过不断学习、总结、思考、尝试得到培养的。过去,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通过体育课堂表现出来的,而新课改下的教学能力是应该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更加提倡一专多能,体育教师通过再培训、再学习,巩固自身能力,大大促进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2.2高尚的道德素质

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对学生思想及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干一行、爱一行”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本职工作,是体育教师的重要素质。体育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懂得和学生谈心。关爱学生、爱校如家是教师的一项准则,也是教师的道德素质的体现。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才能够促使教师去关心、爱护学生,才可能谈得上爱岗和敬业。

2.3多元的知识结构

2.3.1精湛的体育专业知识

体育教师应该精通体育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熟练运用,即对于课堂所涉及的内容,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为正常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最有效、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经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育科学理论、科学知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2.3.2多元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具有渊博的其他学科知识。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教师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当今的青少年,好奇心极大,凡是未知的东西都可能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帮助学生正确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就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适合素质教育下的合格体育教师。

2.4优良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一切运动的前提和保障,而很多运动项目的运动水平高低往往身体素质起决定性因素。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全面发展的体能,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素质良好。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良好,具有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精力充沛,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疲劳消除快,生命力旺盛,这对激发学生体育的兴趣具有积极的诱导作用。

2.5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于工作的需要,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教师的情感及意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也是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熟悉的必要过程,更是课堂上师生默契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应该和蔼、善于沟通、富有感染力。而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体育教师的另一个重要心理素质。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坚强的意志品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目标的执著与坚毅,对运动宗旨的坚持与坚定。

2.6较强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对于体育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自己学科独特的性质。在当今教学改革的热潮中,综合能力被视为一个教师能否成为一个出色的体育教师的前提条件,根据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他们具备运动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组织能力、科研能力、训练及带队比赛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社会活动能力,独立而有创造性的能力、自学能力、适应能力等。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体育教师素质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素质的体育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3.1.2体育教师自身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思想作用、思想境界及道德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3.1.3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能力、高尚的道德素质、多元的知识结构、优良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等素质。

3.2建议

3.2.1要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3.2.2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及考核。

参考文献:

[1]傅正泰.我们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03).

[2]李广.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特长[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