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养殖建设

农村养殖建设

时间:2023-05-16 11:09: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养殖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养殖建设

第1篇

我国养殖户大多都是农村人,缺乏养殖的具体知识,再加上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差,使得畜禽发病率高。产业链落后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支持,可我们国家的畜禽业大多出售的都是屠宰后的白条肉,不仅附加值比较低而且在竞争力等方面也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2新农村建设中的畜牧业的发展模式

2.1科技使畜牧业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需要我们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的理念,做好新农村畜牧业发展的计划,充分利用国家颁布的政策,做好科技研究、科技投入等储备力量。再用市场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强化研究应用技术,加强推广作用,提高整体畜牧业发展的水平。

2.2完善的繁育使家禽健康

在繁殖方面我们应该提高产品的质量,选择本地产品和外地产品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地提高产品的,做到优质产品,不但能为农民增收,而且产品质量好可以创造自身品牌,提高名声和收入。

2.3生产培育优质饲料

吃得好才能长得壮,为保证产品质量,为了提高收入,应该选择安全系数高的优质饲料,重点扩大产品的种植,比如采用三元种植的结构种植,畜牧业中,优质的饲料是保证畜牧产品安全的重要一关[4]。

2.4改善饲养方式

人工养殖,分散养殖是我国农民惯有的养殖方式,这些方法非常落后,是制约我国畜牧业的因素。采用机械化、规模生产等方式才是现代新型农村需要考虑的问题。

2.5建立全面的防疫管理

疾病不光是畜牧业中畜禽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人需要考虑的问题,甲型H1N1另一个称呼叫作“猪流感”,就是从猪身上感染到的病菌。如何防疫使畜牧业中又一大问题。在下面我几点建议:①应该对长效防控和应急防控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正确的处理,应该以长效防控为主[5];②建设防疫站这种长效防疫机制;③应该加强研究,讲究科学防治;④消毒等手段,从早期就防止滋生疾病,从根源上防治。

3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畜禽养殖污染;现状;防治措施

1 引言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生态功能日渐脆弱。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地域广阔,农村人口众多,近年来出现了土地退化,饮用水源和农业用水受到污染,农产品和水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致使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1]。2010年,湖南省被国家环保部列入了全国首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3个试点省份之一,前三年基本是以连片村整治为主,2013年开始整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包括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及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四方面的内容。2014年上半年,湖南省某县开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整县推进,在项目可研阶段对全县的农村环境现状进行了详细调研,调研发现该县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急需治理。

2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根据现状调研,2013年该县牲猪饲养量54.92万头,其中出栏35.99万头,存栏18.93万头;牛饲养量0.51万头,其中出栏0.11万头,存栏0.40万头;羊饲养量5.31万只,其中出栏3.15万只,存栏2.16万只;家禽饲养量220.55万羽,其中出笼130.67万羽,存笼89.88万羽。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状调研中,为方便统计,将牛、羊、家禽按照系数折算成牲猪头数,全县各乡镇养殖户数及有沼气池户数情况见表1。

由调研统计数据,该县内共有11962个养殖户,养殖规模200头以上的有111户,养殖规模101~200头的有209户;11~100头的1105户;1~10头的有10537户。养殖规模100头以上除少数养殖户外,基本都设有沼气池;养殖规模为11~100头的养殖户有近半数设有沼气池,养殖规模10头以下的,设有沼气池的不到10%。而小型养殖户数量多,分散,尽管相对于大型养殖场来说,单个小型养殖户对环境的污染较小,但小型养殖户总养殖数量大,外排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总量也是很大的。小型养殖户养殖污染也不可能实现集中治理,但若不处理也存在较大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殖户畜禽粪便随意堆放以及冲洗污水的随意排放,导致山塘水体富营养化、地下饮水井水质污染,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村民身心健康。

(2)部分有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仍未配套建设沼气池,畜禽养殖污染对周边环境影响严重。

(3)部分畜禽养殖户主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缺乏无害化处理观念。养殖场没有建设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NH3、H2S等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大大降低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质量。

因此,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势在必行,同时,对养殖污染采取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治理方案尤为重要。

3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该县畜禽养殖业发展情况和污染现状,本文提出采取政策措施、法律措施和技术措施,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 1 政策措施

一是县畜牧水产局作为畜禽养殖业主管部门,除了要加强宣传,热情服务外,还要正确引导,会同各乡镇党委政府,根据本辖区实有耕地面积,按照种养平衡原则10000头猪配70hm2农田的发展模式,编制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做到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帮助指导畜禽养殖场规范建设,使其有序发展。

二是各个畜禽养殖场建设项目,应按照统一的规划,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防疫准允等规定,养殖粪污处理基本工艺模式要达到“一清两分四池配套”要求,即粪便采用干式清粪,实现固液分离、雨污分流,预处理池、沼气池( 厌氧反应池) ,沼气贮存池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池( 化尸池) 四池配套,并报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方能开工建设,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是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抓住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级政府部门专项资金补助的契机,加大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对畜禽养殖业发展,要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措施,对于规模畜禽养殖场及排污设施建设,要给予适当的补助。对主动积极推广环保技术、安装环保设施、治理成效显著的畜禽养殖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

3.2法律措施

各级农业、环保、规划、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监督管理,要从畜禽养殖场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上把关,确保畜禽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对不符合规划,选址不合理的项目,有关部门一律不予批准建设; 对不符合国家法规要求,已经建设的项目,要责令限期整改; 对违反规定,已经建成投产的项目,要责令停产或搬迁; 对在建设或生产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要给予最严厉的处罚,并责令立即停止建设和生产,吊销有关证照[2]。

3.3技术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成败,技术是关键。根据该县调研统计数据,目前无治理措施的主要为小型养殖户及养殖散户。本着因地制宜,投资省、效果好,易于推广为目的,本文拟选择一种适合治理本县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技术。

目前国内养殖废水主要处理方法有:①厌氧发酵处理(沼气池),②沼气池+ABR+好氧生物膜复合反应池+生态沟渠处理(是设计出由厌氧法、好氧法和自然处理系统三种或以它们为主体并结合其他处理方法的优化组合工艺),③室外填料发酵床法。其中前一种处理方法为小型养殖场及非规模养殖场常用工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后两种处理方法为大型养殖场使用工艺。沼气池+ABR+好氧生物膜复合反应池+生态沟渠处理工艺,在某县曾经做过相应的试验,该工艺存在①处理成本高;②产生的沼气单户无法消耗,利用沼气发电规模又偏小,沼气只能燃烧外排或直接外排;③系统操作管理复杂,后继处理工艺常常难以正常运转等多种问题,效果不理想;室外填料发酵床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良好,而且投资成本不高,目前该技术在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某示范区已有实际应用,并已推广应用。养殖废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见表2。

表2 养殖废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综上所述,对于小型养殖户和养殖散户来说,户用沼气池及配套模式是较为适宜的污染治理措施;通过沼气发酵技术利用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和沼肥生产,合理循环地利用物质和能量,生产燃料、肥料、饲料,可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良性循环。

针对养殖散户畜禽养殖污染,选用沼气池+四池净化系统治理模式;针对小型养殖户畜禽养殖污染,选用沼气池+人工湿地治理模式较为适宜,沼气池规格根据养殖规模确定,沼渣定期抽取返回农田、林地、果园作为肥料,以沼气池为核心实现种养平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艺流程见图1、图2。

图1 养殖散户污染治理流程图

图2 小型养殖户污染治理流程图

4 结语

通过采取政策的、法律的、技术的措施,完全可以解决该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畜禽养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变废为宝,为农村提供新的能源,既促进农村经济和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又能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化解农村污染纠纷和矛盾,对建立和谐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

摘要:农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基础。相比之下,畜牧业作为农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必然是农村经济不可忽视的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目前的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时期,以规模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的,具有现代畜牧业的新兴模式的,时代特色的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显得更为普遍关注。在实践中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对新农村的整体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发展中盲目扩大建设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科学健康发展。所以,进一步研究探讨建设畜牧养殖小区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措施,更好的促进畜牧养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在畜牧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热点话题,也是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畜牧;养殖小区;建设

很多人对畜牧养殖小区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认知上有所差异、观点不一样。笔者认为它是以一种畜群种类为主导产业,以畜牧养殖小区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种新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它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某些特征,产权明晰、自主经营、整体性生产,有利于畜牧养殖业产品去向商品化、生产格局规模化、组织管理企业化、发展趋势科学化。

1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标准不一。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中地区之间、小区之间各不相同;各专家各有的观点、各地各有做法;在有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中,选址区域不当、环境气候估计不到、畜群特性了解不够等原因遇到问题,浪费资源、损耗人力、物力、资金,污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新农村建设上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带来负面作用。[1]畜牧小区养殖设施不齐。由于资金、技术的不同;标准、要求的不同;虽然大部分畜牧养殖小区的核心设施比较完备,但是,技术含量低、陈旧老式、简落不堪的设施设备依然存在,适用效力不高难以达到相应的养殖规模的效应。造成了大部分畜牧养殖小区的整体设施很难与规模化养殖形成配套,也有很大一部分采取的是老式、传统的养殖方法。畜牧养殖小区防疫体制不完备。养殖小区普遍存在着防疫体制不健全,防疫人员配备不强、专业水平不高、配备设施不全、药物种类不齐、整体防疫能力差等现象。对养殖小区的日常消毒和防疫工作不够重视。有病防疫、无病不防的麻痹状态,一旦发生疫情难以控制,泛滥成灾,损失严重。[2]

2促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发展的建议

合理选址,科学规划。畜牧养殖小区的合理选址是建设畜牧养殖小区的前提条件和首要任务。畜牧养殖小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交通便利、季节变化、气象规律、水资源量等都会影响养殖小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规模格局,影响养殖小区的规划建设和后续发展。要想选址科学合理,在考虑自然环境条件的同时要考虑投资规模。整体小区建设布局科学合理。科学规划必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因地制宜,一要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二要创造性的开拓思路;应邀请畜牧及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方案做规划。配齐畜牧养殖小区内的配套设施。畜牧养殖小区内部的基础配套设施大部分是比较完整的。但是,由于重视程度的不够;小区面积的局限;资金投入的不足;制定方案的不实际;规划设计的不合理等原因配套设施不全,养殖小区内排放物的处理不及时;畜群拥挤;消毒预防等防疫工作跟不上;环境治理不乐观。为实现畜牧养殖小区的无污染绿色环保目标,生产经营有序进行;可用资源的转化利用良性循环,发挥小区功能的最大化,提升环境效能,提高社会效应,提促经济效益,必须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力,配齐畜牧养殖小区的配套设施,变地为宝,变废为金,实现效能最大化。完善畜牧养殖小区的防疫体系。在每一个畜牧养殖小区来说防疫工作是最薄弱环节。普遍存在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机构设置不完备;规章制度不全面;缺少专业的兽医技术人员的现象,二是养殖小区内畜群比较集中,一旦发生疫情传染快;三是一般是舍饲圈养,畜群免疫力低下,这对畜牧养殖小区防疫工作带来任务重、难度大的局面。所以,畜牧养殖小区必须高度重视防疫工作,建立健全机构人员,完善制度设施,层层落实责任,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保障畜牧养殖小区内组织生产活动有序正常进行。3结语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为我国畜牧养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亮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建设畜牧养殖小区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问题、新的情况,理顺发展思路,加强对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投入力度,才能实现畜牧养殖小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忠.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分析[N].吉林农业报,2011-01-02(75).

[2]张越杰,田露.中国肉牛生产区域布局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0(12):21-24.

作者:阿妮尔呼 高树新 单位:内蒙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第4篇

[关键词] 动物防疫 新农村建设 作用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164-01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畜牧业作为喜德县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抓好动物防疫工作是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防疫机构队伍的问题

动物防疫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到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虽然喜德县组建了建立了完善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新的防疫工作体系正逐步建立,新的防疫工作机制正逐步形成,但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特别是乡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素质不高,与现行防疫工作要求存在差距,加之工作辛苦、待遇偏低、保障不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

2.基层防疫手段的问题

为了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高畜禽群体保护力,防止疫情的发生,免疫密度须达到100%,免疫合格率不低于70%。但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差,没有固定办公用房,虽然乡镇配备了冰箱等冷藏设施,但村级冷链体系不完善,防疫设备陈旧老化,防控手段落后,难以满足防控的质量要求。

3.防疫监督手段的问题

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已列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但作为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检疫监督、执法办案、技术检测等设施、技术要求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对动物饲养、动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销售、运输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和能力。

3.1 对千家万户散养畜禽的防疫、检疫工作不好开展

农村养殖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大多分散饲养、自由交易、农民法制观念淡薄,对自繁自养自给的畜禽,防疫监督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由于缺乏防疫监督必须的仪器设备,乡镇屠宰点和市场检疫基本上是靠感官检疫,对上市的畜禽检疫质量难以保证。

3.2 对规模化养殖户(场)防疫不好监管

规模化养殖场的防疫自成体系,乡镇的主要职能是督促其防疫落实到位,并依法对其防疫效果进行监测。但目前这两方面的工作难度都相当大,特别是采血监测抗体水平阻力大,其原因主要是养殖者怕采血应激引起畜禽生产性能下降,如何使之接受动物防疫部门的防疫、监督、监测与检验,使之符合动物防疫标准,也是动物防疫部门面临的难题。

二、动物防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1.正确认识动物防疫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畜牧业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离不开畜牧业的发展。发展畜牧业,发挥畜牧业对种植业的产业升级作用,对于节约资源,推动农村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生活宽裕,都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新农村建设呼唤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发展离不开新农村建设。一方面,新农村建设需要畜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经济支撑,只有通过发展畜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使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社会和谐等各项目标真正得以实现。另一方面,畜牧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农村建设为发展现代畜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向区域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方向转变,对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增加养殖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千家万户式的养殖方式目前仍是喜德县养殖业的主体。虽然目前逐步向规模化、生态化转变,但资格主体仍然没有改变。动物疫病始终是阻碍喜德县畜牧业发展的大敌,每年因疫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万元以上,每年投入各种疫病防治经费100多万元,由此可见,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农村经济发展而言更是如此。

2.新农村建设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动物防疫工作的薄弱环节仍然是在农村,在畜牧业生产上,一家一户小规模、千家万户大群体是当前喜德县畜牧业主要生产方式,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农村始终是动物及其产品的原始生产基地,而农村又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动物防疫人员缺乏、防疫设备陈旧、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的地方。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情况依然存在,农村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开展困难。加强动物防疫工作任务艰巨,必须尽快提高动物防疫水平,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三、充分发挥动物防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为了有效地发挥动物防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要在饲养方式、防疫体系建设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1.切实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确保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要针对农村防疫队伍“技能不强,待遇不高,任务不轻,责任不小”这一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基层畜牧队伍的兽防科技知识培训力度,切实解决防疫员工作任务重、待遇低的问题,提高工作积极性,确保动物防疫落到实处。

2.逐步推行养殖准入制度

为了有效地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证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对规模化养殖场实行养殖准入制度,达到规定的生产条件,核发生产许可证,才能从事养殖。达到规定的防疫条件、配备专职的防疫技术人员,自觉接受防疫监督部门的防疫监督,核发防疫合格证。对其生产的畜禽及其产品,实施强制检疫制度和市场准入标识制度。

3.加强畜牧兽医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畜牧兽医队伍管理体制,进一步稳定畜牧专业人才队伍,鼓励专业人才对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养殖场开展结帮扶和技术服务工作,在饲养技术、疫病防治等方面,充分发挥畜牧专业人才队伍的技术服务功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加大经费投入,保证防疫经费

第5篇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01-1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的是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兽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解剂、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农膜、水质和农业废弃物,以及农村生活垃圾,畜禽、水产养殖无序排放等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农田环境、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首要原因,严重威胁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1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

推广测土配方技术,优化肥料结构,增施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及杀虫灯、防虫网等,实现病虫草害统防统治,防止农药残留污染;推广秸秆还田、青贮氨化、气化固化等综合利用技术,实现秸秆多层次资源化利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行免耕、少耕和秸秆覆盖,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蚀风蚀和养分流失;推广地膜覆盖集雨保墒、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测墒节水灌溉等节水农业技术,发展喷灌、滴灌、微灌。

2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行人畜分离,鼓励发展集中养殖,推进标准化畜禽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依据土地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合理布局养殖规模,发展生态养殖;在农户分散养殖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以“一池三改”为重点的农村户用沼气;在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配套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固液分离等设施,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畜禽粪便处理利用中心、养殖废水循环处理利用工程等,有效治理畜禽养殖粪污;积极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合理调整养殖布局,科学确定养殖密度,优化养殖生产结构,推广养殖用水循环使用、废水处理技术,减少污染。

3防治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

严格控制工业和城市“三废”向农村转移,加强对化肥、农药、农膜、饵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于肥料或造田,从源头防止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评价,对农产品产地灌溉水、土壤、大气及农产品质量进行例行监测,评价农产品产地安全状况,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信息档案,构建农产品产地安全长效监控与预警平台;开展农产品产地适宜性评价,对农产品产地实行分级管理,对未污染的产地加强保护,对轻度污染的产地调整种植结构,对重度污染的产地进行农田土壤污染生态修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鼓励使用标准厚度地膜和新型环保型地膜、推广“一膜两年用”技术、“适时揭膜”技术,废旧地膜再生利用技术,建立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政策补贴机制,构建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网络,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扶持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发展。

4建设农田废弃物收集处理设施

建设或设置农田有害废弃物收集池,就地收集堆放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定期由农村物业服务站人员进行收集、清运,防止废弃物随意丢弃,污染田园环境。农田有害废弃物收集池的数量和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建设农业生产废弃物发酵处理池,主要用于收集堆沤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如剩余的农作物秸秆、蔬菜残体,经发酵后作有机肥还田,提高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

5建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利用设施

以村为建设单元,实行雨污分离,在村内建设雨水排放沟渠,连接农田灌溉渠道;房前屋后建设污水暗排沟,连接分户或集中联户生活污水处理利用池,采用厌氧、好氧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对收集的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实现资源化利用。

6建设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利用设施

改变农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的状况,分类收集有机、无机垃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配备户用垃圾分类收集桶或建设垃圾收集池,实现有机、无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建设有机垃圾发酵处理池,有机垃圾发酵处理后用作肥料还田。无机垃圾由农村物业服务站专人负责收集、转运、处理。

7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继续开展农村改水工程建设,普及自来水,完善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对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的设施开展水质卫生监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和卫生防病效果;推广农村改厨改厕。新建或改建水冲式厕所,推广普及三格化粪池厕所、三联通沼气池厕所、双瓮漏斗式厕所等卫生厕所。硬化厨房地面,合理布局炉灶、厨柜、水缸(水箱),有条件的地方配置排风吸烟设备;按照查漏补缺、综合配套的原则,配置储水箱、增压泵,建设厨房下水道。

8绿化美化村庄环境

在村庄周围、村街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利用“村村通”,拓展“户户通”,实现村内公共道路硬化、亮化,建设休闲小广场;开展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生态种植,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等,建设生态庭院;治理村内公共区域的秸秆乱堆、柴草乱垛、脏水乱泼、垃圾乱倒等现象,因地制宜开展坑塘、河道整治。

第6篇

市里安排这次培训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将对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按会议安排,我就《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业支撑》作发言,不当之处,敬请同志们批评领导纠正。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产业经济的支撑是首要的,我市村级经济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和农产品加工业几大产业构成的。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重视畜牧业,加强领导帮助扶持畜牧业,使这一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畜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2009年畜牧业产值达69.48亿元,占整个农村经济的53.2%,高出全省3.1个百分点,全市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1162。92元,全市有主业突出、养殖产值上百万元的畜牧特色产业村78个,有专业大户12193人,这些人户平产值8900多元。畜牧业已从传统的家庭副业跃升为农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是畜禽良繁体系健全。近年我市新发展一批规范化种畜禽场,引进了一批良种,畜禽良种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现有获得《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种畜禽场27个,为面上生产提供充足的优质种源,全市改良面不断提高。生猪三元杂交面达65%,其中洋三元达到30%以上;肉牛、肉羊、禽兔的良种及改良面已分别达40.3%、87.8%、和78%。

三、宜宾特色畜牧业亮点形成。各区县依托当地特有的畜禽资源,以发展无公害畜产品生产为重点,全市优质畜禽基地建设蓬勃发展,生猪是宜宾一大重点,2009年全市出栏达551.8万头,实现人平1.10头。有宜宾县冻兔厂出口欧盟兔子生产线,有四川白鹅生产基地、兴文乌骨鸡和山区县的牛羊特色品种。现已形成了以宜宾县、高县的优质肉兔,南溪的四川白鹅,屏山、江安的黑山羊,兴文的乌骨鸡,筠连、珙县的肉牛,长宁的水禽,翠屏区的奶牛为特色的畜禽基地。全市现有21个基地通过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基地认证,有12个无公害畜产品通过农业部认证。

四、畜牧产业化得到长足发展。全市有畜牧产品加工企业18家,固定资产达1.54亿元。其中有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有6家加工企业获得动物产品进京、5家获动物产品进沪的资格。2009年全市外调肉类产品7.4万吨,产值11.5亿元。宜宾已成为川猪重要源材料和屠宰加工基地。

我市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标准化生产低,尤其是有的家庭养殖圈舍条件差,饲养管理粗放,投入品控制能力不强,疫病防疫水平较低,产业化经营程度不够高。这些问题我们将不断的努力工作去解决。

建现代化农业,需要有现代畜牧业的支撑。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现代畜牧业。全市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示范工程中必须要有现代的畜牧产业支撑。我希望畜牧业在百村试点示范工程中成为新的亮点,成为全市适度规模养殖的榜样。为此,对示范村的畜牧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因地制宜,作好规划。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各村根据自己实际,提出产业发展的规划方案,在方案中把畜牧业突出出来,畜牧业发展的整体构想、区域的规划布局、产品的市场定位、畜禽的品种选择等,到组到户都要搞明确,都有一个蓝图。:

二、加快畜牧生产方式的转变。养殖设施简陋,环境条件较差,畜禽养殖场所靠近人的住所甚至紧密结合,在我市农村极为普遍。这种情况对畜禽养殖非常不利,同时对人居环境影响也很大。当前,要引导和帮助农民改善养殖环境条件,畜禽圈舍的修建原则上要配套修建沼气池,这样既可以减少畜禽发病、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供大量有机肥料和沼气燃料,做到循环利用,发挥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要以“百村试点示范工程”为载体,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规程、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大力发展出口肉猪、出口肉兔、特色家禽等规模养殖备案场和养殖小区,建设一批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的畜牧专业村和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养殖效益。

三、选用优良畜禽品种。养殖效益的高低,关键在于品种的好与差。通过选育的优良畜禽品种,具有很好的生产性能,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更好地占领市场,DLY瘦肉型猪肉价格每kg要高0.6-1元。比如,我们在兴文县、珙县和筠连县开展的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杂交,西杂牛1周岁时重量比同龄本地黄牛重80%以上,价格贵一倍以上。其他畜禽品种的推广实践,也充分说明了选用优良畜禽品种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四、加强疫病防治工作。养殖成败在于防疫,我们要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要指导规模养殖场、适度规模养殖户做好动物疫病预防免疫工作,健全兽医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养殖环境控制,提高规模养殖场、生态养殖小区的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乡、村防疫体系建设,建立起强有力的动物疫病控制、防疫监督、疫病监测和防疫屏障,切实抓好“免疫到位、全面监测、出动迅速、处置果断”这疫情防控的四个关键环节,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五、加强投入品管理,确保畜禽产品安全。当前,有一些人对配合饲料的认识有偏差,认为凡是使用了饲料的畜产品都不安全,这是完全错误的。饲料工业是美国的四大经济支柱之一,现代畜牧业就是要科学配方饲料,而配方关键是添加剂的管理和使用,对此,国务院颁发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我们要严格执行《畜牧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坚决杜绝禁用品的投入,对限用品按规定使用,从源头把关,为生产优质的畜禽产品创造条件。

六、加快产业化经营,以工促牧,推进新农村小康建设。龙头企业是开拓畜产品市场的主体,是牵动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畜牧业的关键所在。我们要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参与畜牧专业村的建设,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村、养殖户也要多与企业联系,生产企业需要的优质畜禽产品。要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形式,积极发展“订单畜牧业”,推动我市外向型生猪业和禽兔等特色畜牧业发展,形成产品有基地,产业有龙头,龙头带产业的发展新格局。

第7篇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监察

农村生态环境是一个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继城市环境之后也在恶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地位急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察是环境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监察从工业污染源监管向生态保护领域监管、从城市环境监管向农村环境监管的拓展,是强化生态环境管理、遏制城市和工业向农村地区转移的有效手段,是改善生态和农村质量、保障生态和农村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施各项生态和农村环境管理政策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

生态环境监察是防止人为破坏生态环境、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维护生态安全的有力措施,生态环境监察有利于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重治污、轻生态,重点源、轻面源,重城镇、轻农村和落实环保法律、法规不均衡的问题,体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要求。生态环境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有效地打击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化解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生态环境监察体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创新原则。生态环境监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举措,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内容。

1 农村生态环境监察工作现状

1.1 任务重、人员少

随着农村工业经济和畜禽养殖业发展,加之农村生产所用化肥、农药等造成的面源污染,以及环境污染事故与纠纷调处、污染投诉举报等工作、农村环境监管人员经常是捉襟见肘、疲于奔命。许多工作只能是“点到为止”,不能深入开展。

1.2 装备差、经费难保障

受地方人事、财政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环境监管经费、装备远远达不到现阶段农村环境污染状况的执法要求。部分地区出现监察力度越大、资金缺口越大,缺乏经费、严重限制了农村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1.3 素质低、业务不精

目前,虽然环境监察系统大专以上学历已达65%以上,但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县级以下相当一部分人员素质低,且所学专业“五花八门”,对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生产工艺、生态建设等不熟悉,急需加强环保操作实务培训。

1.4 体制存在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客观上要求对环境资源进行一体化管理。而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和其他部门分管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执法主体林立,权责分散,使农村环境监察工作经常出现有法难依、执法难严和违法难究的现象。

2 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监察要点

2.1 严控工业企业对农村地区污染

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生、工艺落后的企业向农村转移,严防“十五小”“新六小”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

2.2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首先,对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监察就是要把养殖场(小区)作为一个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同样实施环境监察。重点检查养殖场的“环评”审批、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和粪便、污水排放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情况。其次,对没有达到规模的畜禽养殖场,采取限期治理或集中养殖治污。将分散的非规模养殖场集中起来,由养殖户摧毁股份投入污染治理资金,以把分散投入的治理资金集中用于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2.3 努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环境监察要与农业部门一起,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精确施药技术,推广可降解的农用薄膜,减少农用薄膜在农田中的残留;持续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大力发展秸秆机械还田、过腹还田、秸秆造纸、生产食用菌、制取沼气等技术,实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目标。

3 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察的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

要加强乡村两级干部的环境法制教育,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建立包括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指标的领导干部综合考核体系,打破干扰农村生态环境监察工作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人为障碍,争取乡村两级干部的支持和群众认可。

3.2 加大农村环境监管的力度与广度

在开展环境隐患排查、环境安全检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大气污染物排放督察的专项行动中,既要对区域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业聚集区开展集中督察,也要对广大农村地区开展拉网式排查,不留盲区。及时清理不符合产业政策的 “十五小”、“新六小”项目,严厉打击未批先建、违规投产等违法行为。对符合要求的项目,按照 “三同时”制度,强化竣工环保验收。开展农村环境监测、评价,特别对农村重要水功能区和重点水域的水质开展监督巡测,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

3.3 突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畜禽养殖目前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源,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方面。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要制定完善区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环保部门应主动会同农牧主管部门,完善区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等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对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自行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合格或污染防治设施已损坏、设施治理能力与污染物产生量不匹配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给予限期治理。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不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向环境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给予行政处罚,造成生态破坏的,应责令生态修复。环保部门应建立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档案,对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超出当地土地消纳能力或达到环境容量限值的,停止审批畜禽养殖项目,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

3.4 开展建设项目的环境监察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察。检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及环保验收的执行情况;检查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是否达到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规定和环境影响报告文件批复要求,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依法查处建设项目环境违法和生态破坏行为。

3.5 注重多部门联合执法

目前,涉及农村环境管理有农业、林业、水务、国土、住建、环保等多个部门。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环保部门应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逐步建立完善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机制,规范移送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违法案件。同时,多个部门应共同调查农村环境污染状况,积极推动农村连片整治,提高治理成效,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统筹协调国土资源、城乡建设、农业、林业等等部门建立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共同机制,建立信息通报和案件移交工作制度,形成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多部门监管合力。

3.6 加强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下转第352页)(上接第269页)支持,加强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配备专(兼)职人员,装备必要的交通、通讯、现场快速检测和调查取证等设备。建立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资金渠道,保障执法工作经费。加强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人员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第8篇

关键词农村沼气;发展;存在问题;对策;陕西榆林

    农村沼气是由中央农业部立项在全国范围推广的一项能源工程,包括户用沼气“一池三改”工程、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和大型沼气工程[1,2]。2003年以来,在国家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强势带动下,榆林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扶持,有关部门认真组织,精心实施。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户用沼气“一池三改”10.56万户,养殖小区中小型沼气89座,大型沼气6处。然而,由于对发展沼气的认识不同,沼气后续服务不到位等原因,使得榆林市沼气发展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实施沼气工程的意义

沼气工程的实施:一是改变了农村生活用能结构,有效保护了林草植被,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现在的45%。二是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以户用沼气为例,8m3的沼气池年产沼气300m3左右,产优质沼肥12t左右,沼气用于作炊、照明,每年可节省薪柴2.5t(折合煤炭2t),节电120kw·h,节支750元;沼肥用于种植业可节支增收300余元,而且以生产沼气为纽带的沼气加工系统又很强劲地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实现畜牧业与种植业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三是沼气工程对环境的治理性、产业的带动性、节能减排的效益性、循环经济的发展性日显突出,已成为一项公益事业,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4]。

2存在的问题

2.1农村沼气发展重建设轻管理

榆林市的农村沼气发展存在着上头热下头冷、一头重一头轻、重建设轻管理的不合理发展状况。即上层立项组织者对发展沼气过热,而农民反映过冷;发展更加注重了户用沼气的发展,轻视了对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侧重;注重建设无暇管理更是县区能源站目前工作较为尴尬的一面。据统计,仅2008年,榆林市实施的户用沼气国债项目为2.8万户,加上省市户用沼气项目,共计4.1万户,为2003~2007年的总和,呈现出过快发展。但对于农民来说,数量增加了,但政府补贴没有增长,反而随着人工工资及建材价格的上涨,农民的自筹金额增加了;加上农民对沼气的认识不够及已建沼气池利用率不高等因素影响,农民对加快发展户用沼气表现冷淡。以养殖场为主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却受到农民和养殖场主的青睐,但该工程在榆林市却发展缓慢。2003年至今,只有在2007年批准实施的36座养殖小区中型沼气工程和2008年批准实施的6处大型沼气工程,远远不能满足规模化养殖场发展的需要,建设数量太少,发展太慢。

2.2利用率低

农村沼气的生命力在于利用。无论是户用沼气还是大中型沼气工程,目前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提高利用率。据统计,建成在3年以上的户用沼气池利用率不足60%,已建成的养殖小区中型沼气工程也因为利用值不高面临被迫停产的窘境。形成这一难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后续服务体系不健全,县有办、乡有站、村有员的服务机构没有形成;二是后续服务资金缺乏,服务网点有名无实,沼气配件储备不足,服务工具配备不齐,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手段滞后;三是后续管理服务者的水平太低,部分沼气用户不仅不懂得科学使用,连最基本的日常管理都很难做到,更谈不上“三沼”的广度、深度利用,使沼气工程的效益性发挥受到很大限制。3发展对策

以户用沼气建设为主体,积极发展养殖小区中小型沼气工程,探索研究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形成以户用沼气为基础,养殖小区中型沼气工程为突破,大型沼气工程为引领的稳固的金字塔式发展结构。并以后续管理为支撑,以提高利用值为目标,确保农村沼气的不断发展壮大。

3.1积极稳妥推进户用沼气建设

农村户用沼气是涉及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不同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千差万别,筹资使用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对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不能搞强行推广、一刀切,要在积极动员广泛宣传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一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是户用沼气的投资者、使用者,只有农民愿意建,才能在建后有较好的使用率,也才能发挥好沼气的效益性,否则将是事倍功半。建议计划立项部门在下达建设任务时能认真考虑基层上报意见,适量发展,稳步推进。二是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开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由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差异,“一池三改”不一定适合每户人家,特别是对没有养殖农户进行圈舍改建实属浪费,因此建议立项部门能适当放宽建设标准,因地制宜开展“一池三改”或“一池两改”,避免无用建设,降低筹资金额,促进户用沼气健康发展。

3.2加大对养殖小区沼气工程的普及力度

养殖小区沼气工程是随着近年养殖场数量增加而新兴的一项沼气项目,建设内容是根据养殖数量在地下建1口100~300m3的沼气池,沼气池上面建畜禽暖圈,使畜禽粪便随即入池发酵。该项目的实施:一是解决了养殖场粪便露天集存带来的面污染和大气污染;二是发酵生产的沼气为养殖场解决了生活用能和冬季猪棚取暖用能;三是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的高效有机肥,既解决了农民用肥也保证了用肥的随时供给,受到养殖场主和当地农民的肯定,同时也得到了环保部门的一致认可,认为这是目前处理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大气环境最好的一种方式,被大力推广。因此,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建设在榆林市呈现出争着立项,抢着建设的火热场景。建议立项部门加大投入,增加建设数量,促进养殖小区沼气工程的尽快普及。

3.3做好大型沼气工程的试点工作

大型沼气工程采用工厂化建筑模式,其建设目标不仅是对养殖场粪物的就地处理,更是利用粪物生产沼气进行发电和对粪物的无害化深加工进行肥料生产,是对沼气产业发展的探索和引领。因此,一是提高认识,确实将大型沼气池建设作为一项引领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二是加大投入,确保工程设施建设的完备和到位;三是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工程的效益性,使试点工程真正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

3.4健全服务体系,强化后续管理

农村沼气工程的意义在于使用,效益出自使用,使用的好坏在于后续管理。科学的后续管理,不仅能使沼气池正常运转,提供给农民生产生活源源不断的“三沼”,实现着增收节支,而且通过沼气池运转更好地带动农林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对人居环境的改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然而根据调查,建成3年以上户用沼气池目前使用率不足60%,已建成的养殖小区中型沼气工程也因为管理跟不上,面临停产窘境。也就是说,就榆林市目前的沼气建设,管理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已到了非加强不可的地步,否则这一民生工程将受到严重制约。

为了切实将榆林市农村沼气利用好、发展好,实现效益长期化,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真正树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的思想。要让当地政府部门和上级立项部门领导充分认识管理对效益发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重建设,轻管理”为“抓建设,重管理”的观念。增强对后续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切实加强沼气后续管理体系建设和经费支持。在沼气建设推广初期,沼气管理市场化运作尚不成熟,沼气后续管理必须由政府引导和支持。由政府支持成立县办、乡站、确立村级技术员,扶持组建服务实体;财政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沼气后续管理,包括县乡工作金费、培训经费、村级技术员工资待遇和服务实体的配套金费等。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后续管理能力。培训不仅涉及县、乡、村技术人员,更大量的培训应该是农民。只有更多的农民了解和掌握管理技术,管理才能更好,效益才能有更好的体现。四是制定明确的后续管理工作职责,并进行严格的考评奖惩,确保后续管理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真正为沼气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参考文献

[1] 朱杏梅.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9(7):24-25.

[2] 秦加树.农村沼气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j].云南农业,2009(7):40-41.

第9篇

[关键词] 农村 养鸡 控制 问题 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207-01

我国的国民经济在近几年来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幅度提升。人们对于家禽产品的需求量快速增长,这就使我国的家禽养殖业迅速繁荣起来。在我国农村,越来越多的养鸡户出现,规模不同,技术水准不同,养殖经济目标不同。因此,我国的家禽养殖业在逐渐繁荣的情况下也越来越复杂。这就使得农村养鸡的疾病控制工作有了更多的困难。所以,本文所选择的农村养鸡疾病控制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意义。

一、农村养鸡疾病控制过程当中存在问题分析

农村养鸡疾病控制工作要从方方面面做起,一个细节的忽视就可能给我国的人民群众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养鸡疾病控制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疾病控制意识较为低下

疾病控制意识对于农村养鸡疾病控制工作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在我国的农村当中,许多养殖人员为了相关产品的运输方便,将养鸡地点选在交通条件良好的交通主干道一边。并且,在我国的许多农村地区,人与鸡是同住的,这样很容易使鸡的疾病演变成为疫情,从鸡疾病的传染与传播角度来看,这样的选址都是错误的。另外,为了追求养殖规模,进行大面积边片性的养殖基地建设,会加大鸡疾病的损失。

2.鸡疾病治疗意识大于预防意识

目前,我国个体鸡养殖户的规模大多都在三千羽左右。这些养殖户在进行养殖活动之时,大多以自己的主观养殖经验为主,在没有出现过重大疫情的基础之上,信心充足。如果鸡出现了一些小的疾病,经过诊治之后也可以快速康复。这就使得大多数的鸡养殖户放松了对鸡疫病控制的严谨心,更加注重鸡疾病的治疗,降低了鸡疾病预防的地位。另外,养殖户欢迎可能成为合作伙伴的参观人员到鸡舍当中随意参观,对于病死鸡也没有做过特殊的处理直接扔掉。这些都使得鸡感染以及发生疫病的可能性增大。除此之外,在对鸡舍进行常规清理之时,许多养殖户为了方便,也为了节约成本,只有自来水对鸡舍进行简单的冲洗,冲洗过后的污水也不进行恰当的引流,使鸡舍在清洗过后还是处于脏乱状态。更有甚者不会对鸡舍进行定期的清理。

3.重视免疫大于管理

疫苗是进行鸡疾病控制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一些养殖户过于相信免疫工作的作用,认为只要对鸡进行免疫处理,就不会再有任何疫情爆发。因此,许多养殖户在没有经过兽医的指导之时,私自对鸡进行免疫处理。本应该进行注射的药物被一些不法养殖户填加在鸡饲料当中,另外,为了加强免疫效果,还会私自增大疫苗的用量。用完过后的药品包装被这些养殖人员随意丢弃,给鸡养殖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鸡养殖的其它管理工作当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妥之处,比如鸡的生长环境不良,通风条件不佳,导致鸡舍内的空气混浊,鸡群相对拥挤,还有对鸡的饮水不够重视,随便饮用自来水或者未经处理的池塘水,虽然节约了水费,却给鸡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4.鸡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下

在我国的鸡养殖人员当中,特别是农村鸡养殖人员,他们以自己或者前辈的鸡养殖经济为主要的技术依据,没有经历过养殖方面的系统学习。对于养鸡的先进技术只是道听途说,没有深入的了解。对于鸡常见疾病的病发症状与应急处理方法不了解,不能够及时控制鸡的疾病。

二、加强农村养鸡疾病控制的对策

1.加强鸡舍的建设工作

要有力地对农村养鸡疫病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从鸡的成长环境优化做起。养殖户应当在鸡舍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加强对我国鸡舍建设的先进技术的引用,使鸡舍的建设成果越来越具有养殖科学性。其次,要以现代化的养殖标准进行鸡舍的建设,使鸡的养殖从粗放到集约转变,减少环境给鸡带来的安全威胁。

2.提高养殖者的专业素质

被养殖的鸡的命运有一多半是掌握在养殖者手上的。因此,提高鸡养殖者的养殖知识与技能是控制鸡疾病的重要措施。农村当地的农业养殖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民的培训,使鸡养殖者可以接受到系统且先进的鸡养殖经验与技术,用科学知识来指导其养鸡行为。另外,还要对养殖者进行管理方法的培训,使其可以建立自己的鸡养殖管理体系,具有鸡疾病的控制能力,为鸡疾病的控制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3.重视消毒工作

鸡养殖者必须要明确鸡生存环境的卫生程度与鸡疾病的爆发频率间的直接关系。历此,无论是在鸡舍的街还是在其建设工作当中,都要将卫生与消毒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养殖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鸡舍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好清理鸡舍所产生的污水。以自己的养殖规模与实际情况来基础,建立起自己的鸡舍消毒规章制度,并且监督自己与工作人员严格落实,使鸡舍的消毒工作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以此来切断鸡疫病的来源与传播的途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农村养鸡疾病控制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我国鸡养殖过程当中疾病控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自己的养殖经验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我国的相关部门重视起鸡疾病控制的重要性,给予养殖户以资金、科技的支持,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更好地进行鸡疾病的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现峰.浅谈农村养鸡误区及对策[J].山东家禽.2003(03).

[2]乔磊.农村养鸡为何发病多[J].农家参谋.2002(09).

[3]张教平.当前农村养鸡生产中鸡病防治存在问题浅析[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1(03).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能源; 村级沼气服务网点; 沼气; 沼肥; 产业

中图分类号:S2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21403

1引言

德保县沼气建设蓬勃发展始于2001年,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始于2008年,现已建沼气池28665座,入户率44.26%;村级沼气服务网点63个,分布在12乡镇52个村,可为132个村12911建池户提供沼气后续服务。

沼气池建设和沼气后续服务是相辅相成的沼气建设体系。沼气池“三改”建设改善农村宜居环境,给农村带来了新型可再生能源,有效解决部分石山区居民生活用柴难的问题。同时沼液沼渣等有机肥使用,可改善农业生产用肥结构,助农增收。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设,为周边村屯提供新建沼气池、维护现有沼气池、排除隐患、宣传沼气安全生产使用管理知识、更换沼气灯炉具、抽排沼液沼渣、沼液沼肥综合利用示范等服务,做好本地区沼气安全生产使用管理,保障沼气池发挥良好效益。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德保县在农村能源建设中,村级沼气服务网点运营出现一些越来越突出的问题。首先,网点的服务深度不足。但来访群众大部分所在村屯都有网点覆盖,部分群众到县能源办咨询沼气维护,却不知道有网点存在。网点服务深度不足、知名度不高,直接影响网点服务量和收入。其次,农村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家中沼气池投料少,无人看管,使用频率骤减,年使用天数不足月。建池户对沼气后续服务的需求减少,影响网点服务量和收入。再次,受市场波动影响,养殖小区的中、小型沼气池使用不稳定,有的养殖场出现间断养殖或破产,其沼气池则间断使用或废弃。中、小型沼气池受养殖场制约,不能充分发挥效益。最后,网点自身的发展动力和空间不足,设备维护更新严重滞后。虽然该县每个村级服务网点约有205个服务对象,但是单靠维护和建设沼气池的收入,不足以保障备件补充、设备维护、设备更新,正常运营,可能导致网点破产。[1]

如何在农村沼气后续服务需求减少的环境下,发展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关键是要解决网点的收入问题。为此,探索性的发展“网点+产业”的发展方式。在网点上“+产业”,或是在产业上“+网点”,利用网点服务体系设备,大力发展沼气综合利用产业。通过建设较大的沼气发酵池、沼液存贮池、沼气利用设施等,发展沼肥综合利用助产业发展,拓展网点收入来源,增加网点收益。例如,德保h都安乡棋江村网点,采用“网点+水果产业”的发展方式。该网点建于2008年,属该县第一批村级沼气服务网点,现有50余亩水果产业,主要种植“德保脐橙”和红心蜜柚,依托网点设备,大量使用沼液沼肥,果品产量都较周边果场高,收入可观。2016年增加建设100 m3沼气池、250 m3沼液贮液池、稀释池、沼气集中供气管路、铺设35亩滴灌管路和增压泵等沼肥集中供给设施。该网点为满足果场对沼液沼肥的需求,主动到周边村屯建池户检查维护沼气池、抽取沼液;到没有沼气池的养殖场拉粪便集中发酵,处理粪污;所产沼气集中供给周边群众;沼液沼肥不但供自身利用,也供周边果场使用,带动本地沼气沼液沼肥综合利用,助果场增产增收,名利双收。为持续服务乡村沼气,服务产业发展,该网点对设备维护更新增加投入,提升网点持续服务能力。

2“村级沼气服务网点+产业”的建设思路

“网点+产业”是一个灵活多样的组合,是以“网点”为平台,结合“沼气综合利用产业”,为“网点”建设规模化的沼气池、贮液池、稀释池和沼气利用设施等,使网点服务能力提升;为“沼气综合利用产业”配套建设集中供气、滴灌、增压等,提高产业管理效率和促进收益。“网点+产业”的运营,首先,通过“全托服务”等方式,管理、维护现有户用、联户和养殖小区的沼气池,收集沼液,解决服务深度和现有沼气池无人维护管理问题;其次,对没有沼气池的养殖场,采用“粪污集中处理”,收集原料,解决沼气池同养殖场命运捆绑的问题,使中、小型沼气池摆脱养殖场制约,释放发展空间;再次,通过沼气发电、集中供气或沼液沼肥等服务创收增收,解决网点收入不足的问题。最后,促进网点更新维护设备,完善自身服务体系(图1)。

3完善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基本措施。

“网点+产业”的发展,不应把网点和产业捆绑致死,要各自独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因此,完善建设好村级沼气服务网点,是“网点+产业”的成败关键。在完善建设好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设中,需要明确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宗旨、落实村级沼气服务网点规范化建设、加强对村级沼气服务网点的领导和监督、完善村级沼气服务网点的沼气服务模式、建设村级沼气服务网点信息共享平台等。

3.1明确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宗旨

做好农村沼气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用肥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生活用柴,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近年来建设任务逐年减少,建设沼气池推广农村沼气建设,已逐渐转变为维护管理后续服务为主。如今该县已建沼气池28665座,村级沼气服务网点63个,为完善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发挥网点在农村沼气建设领头羊的作用。在网点建设时,就同业主签订协议,明确网点建设宗旨。用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宗旨指导网点建设,网点要为该县沼气事业服务,维护现有沼气池正常运行,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减少林木砍伐,保护森林;提高沼液沼渣利用率,引导农业施用有机肥,减少滥用农药化肥,充分发挥沼气池的综合效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建池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巩固沼气建设成果。

3.2落实村级沼气服务网点规范化建设

德保县村级网点建设要求设一处服务场所,建一个沼气原料发酵贮存池,配备沼气进出料车、抽渣泵、沼气检测仪、设备维修工具、货架、办公桌椅各1套,配有一批沼气灯炉具配件。每个服务网点负责人、服务人员2-3人,还设有咨询电话,有服务承诺,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沼气配件、有原料。落村网点规范化建设,首先需要配备先进的服务设备,配套服务场所,例如:气进出料车、抽渣泵、沼气检测仪、设备维修工具等,保证网点正常运行;办公场所、沼气备件货架、办公桌椅、沼液沼渣存贮池等,可以更好的储存各类配件、沼液沼渣沼肥,提升服务质量。其次需要建设沼气宣传设施,建立专门的宣传设备,例如:沼气宣传视听电器、沼气安全生产管理使用宣传栏、印刷沼气安全小册等,可以科普沼气利用技术,普及沼气管理与服务知识。再次需要组建高素质服务人才队伍,发展年轻沼气技术人才,吸收农村产业能人,阶段性的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服务质量。最后要规范其名称、建设内容、服务方式等。例如:建立专门的沼气档案,科学管理,做好安全使用规范工作,制定完善的技术指导模式;加强沼气检查,发现故障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隐患;明确服务内容,签订服务合同,各尽职责,树立沼气服务形象,加深沼气服务深度,打造特色沼气网点品牌。

罗力川:关于“村级沼气服务网点+产业”的建设思考

能源及节能

3.3加强对村级沼气服务网点的领导和监督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力度,根据网点建设实际,有针对性的提供建设帮助,引导网点建设分布,调整网点建设服务方向,协调网点有差异服务,统筹区域网点建设发展,给予网点足够支持。并且对村级沼气服务网点进行监督管理,组织相关专业部门、群众等监督网点服务质量、机械设备保养维护情况、备件采购是否规范、备件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等,提升网点可靠性。

3.4完善村级沼气服务网点的沼气服务模式

我国农村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农民生活现状千差万别,对沼气服务的要求各不相同,要适应不同沼气服务要求,就应该有相应的服务模式,形成符合当地实情,各具特色的沼气服务模式。例如:农村沼气全面托管服务模式[2],是由沼气物业服务组织与沼气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沼气用户向沼气服务组织定期交纳一定服务费用,享有沼气池的进料、出料、日常管护、故障维修、综合利用指导等全面托管式系列化服务。“全托”服务可以解决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缺人看管、缺原料等问题,又可减少沼气建池户维护费用,增加网点服务效益。又如:针对当前养殖小区和联户小型沼气池,受市场波动影响过大,沼气池使用不稳定,间断使用或弃用的现象,各级农村能源部门创导沼气建设与养殖户分离的“粪污集中沼气处理”模式,在网点中建设大型沼气池,收集周边养殖场粪污,集中发酵处理,产生沼气沼液沼肥通过沼气综合利用设施,集中供给周边群众、农场等,为网点创效益,解决沼气池因养殖场间断养殖或破产被间断使用或弃用。还用很多沼气服务模式,网点应从实际出发,选址适合自身发展的沼气服务模式。

3.5建设村级沼气服务网点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电话、短信息、微信、QQ等平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管理、使用、维护的信息共享平台,公开农村能源建设信息、政策,宣传沼气安全生产管理使用知识,让社会各界和沼气建池户更加了解和关注农村能源建设,加强沼气网点服务深度。

4扩大沼气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沼气技术提高,沼气的利用从生活领域扩大到生产领域,建设范围由农村发展到城镇,以沼气为纽带,把种植、养殖、加工多个环节联合起来,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沼气综合利用是沼气、沼液、沼渣“三沼”利用,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仓贮业等诸多方面。沼气综合利用把沼气结合农业生产,发展庭院经济、生

收稿日期:20170509

作者简介:刘启泓(1980―),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绿色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HT][CDH01248*4/5]

态农业,增加农户收入,开拓沼气应用领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可持续发展。

在农村发展沼气综合利用,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利用农村土地优势,结合当地情况,选址事宜的沼气综合利用项目,扩大农村沼气综合利用建设。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沼气综合利用知识,让沼气综合利用的优势深入人心,提高群众对现有沼气池管理和综合利用意识。其次,完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改善农村沼气服务模式,加强网点人员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大沼气巡查力度,及时维护沼气池,排除各种故障,提高现有沼气池的利用效率。[3]再次,鼓励农村种养能人等,探索适宜农村发展的沼气综合利用产业模式。农村种养能人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领军人,动员种养能人在其产业中探索利用“三沼”,是沼气综合利用产业的有效示范,具有超强的领导号召力,能带动周边广大群众一起发展沼气综合利用产业。最后,结合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适时的把沼气综合利用产业和农村沼气服务网点相结合,协调好网点与产业的相互发展,齐头并进,建成“网点+产业”的运营模式,助农增收,推进农能源建设。

5结语

通过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和农村产业能人共同发展沼气综合利用产业,为村级沼气服务网点注入新鲜血液,提高网点生命力。同时,在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实际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予以大力支持,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建设方案,创新工作方式,提升网点建设规范性与可靠性。做好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设,保障沼气后续服务,发展好农村能源事业,为“三农”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李孝轩,张宾鸿.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J].宜宾科技,2012(4):14~19.

第11篇

一、主要工作

(一)严把环保审批关,农村工业“三废”得到有效控制。为从源头上杜绝和减少污染源,在工作中,环保部门加大监管力度,重点把好了“三关”:一是严把项目批前关。认真落实环保工作一票否决制,做到环保评估结果不明不批、防治方案不成熟不批、项目选址不符合环保规划不批。二是严把项目建设关。重点项目批准开工建设后,实施包靠责任制,跟上督查,定期调度,认真检查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落实情况,确保了各项配套设施同步进行、整体推进。三是严把项目验收关。项目建成后,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门人员及时进行环保验收,对治污设施不配套、运转不正常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对未落实“三同时”规定的项目,依法予以处理。发改、经贸、工商等部门也都按要求认真落实审批手续。由于对重点工程项目从落户到建成实行了全程跟踪监督检查,使污染从源头上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面源污染得到进一步治理。为防治农村环境污染,农业部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户用沼气技术等节能环保新技术,减少了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了秸杆焚烧污染,发展了农业循环经济,使农村环境大为改观;畜牧部门大力推广自然生态养殖新技术,规范了场舍建设,配备了粪污处理设施,逐步推广开展了高效生态养殖法。引导养殖场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逐步取消村内畜禽养殖,将村内的养殖户集中到小区中去,减少了村内的环境污染。

(三)突出抓了水源地保护,水环境安全得到保障。水利、建设和市政等部门全力抓好全市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加快了供排水管网建设步伐。环保部门以加强水源地保护为重点,突出抓了饮用水源地监管,建立健全了水源地定期监测和预警制度,积极开展了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调查,全面掌握和科学评估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加强了对水源水质的环境安全监管,加大监测力度,提高监测频次,确保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进一步加强了对畜禽粪便和畜禽宰杀厂的监管,对水源保护区内建设不合理的畜禽养殖场,坚决予以关闭和搬迁。重点加工企业,如凯加食品、南洋食品等,都按要求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实行废水集中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四)全面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农村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近几年,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农村环保工作,把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作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加强水源地保护为重点,突出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深化农村爱国卫生工作,推广使用绿色能源和生态林业建设示范工作,农村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几年来,柏城镇、原姚哥庄镇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今年上半年,镇又申报了“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姜庄镇、阚家镇、柴沟镇申报“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大牟家镇、井沟镇也正式启动了创建工作,正在实施环境规划编制,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已在我市全面展开。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新建了大量基础设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看,形势依然严峻,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农村污染现状与蔓延程度、速度不容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工业“三废”由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中生活垃圾,未经处理的畜禽养殖业污水、粪便,作物秸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废弃物随意堆放、胡乱排放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饮水和食品卫生安全。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大多数村无专门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生活垃圾随意抛弃填埋,二次污染严重。

(二)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环境污染的认知缺位不容忽视。由于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不少农村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对生产、生活污染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没有从全局的高度和科学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农村环保问题。如:胶河上游和我市境内仍有部分企业和养殖户,将不经任何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河中,给我们的水源地带来了污染威胁。城区南部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经南洋河直接排入“五河三库”串联中的柳沟河,到达城北人工湖,影响了引峡济高的水质,给市区饮水安全带来了影响。

(三)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摆放错位或不到位不容忽视。有的地方在工作中,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重当前利益轻可持续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一时的经济增长,正在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调查中发现,分布在阚家镇双羊社区、李家和山前村等地的20多家塑料颗粒加工厂、朝阳街道的约75家劳保企业、镇的约30家小橡胶厂、井沟镇的约20家木板加工厂,由于布局分散、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污染物多为直排,给当地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造成了污染。

(四)农村环境污染危害程度与防治措施不相适应不容忽视。因缺乏城乡一体化的环保规划,个别镇街的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治污设施不配套,导致污水废气乱排乱放现象严重。部分企业受利益驱使,擅自停运治污设施,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明沟,造成渗漏,污染了当地水质。有的镇街工业园区管理不规范,未实现功能分区,工业、生活、商贸和畜牧养殖混杂,既影响了农村居住环境,又造成了污染纠纷。如醴泉街办关爷庙村,有一户养猪场不仅建在村内,而且紧靠学校,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群众反响比较强烈。同时,由于没有建立农村环保专门监管队伍,监管能力薄弱,防治措施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下步工作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下步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切实抓好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具体应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意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环保知识宣传册、宣传栏等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宣传,特别是要强化对农村、农民的生态环境教育,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引导农民群众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生产、消费方式和习惯,弘扬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化。

二是进一步摸清农村污染源的底子,建立污染源档案。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示范、稳步推进。要逐一摸清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农村工业污染等方面的底子,查清全市主要污染物种类及排放数量、排放去向,各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污染治理水平等情况。对排查出来的污染源要逐个建立档案,制定治理规划,定期对照检查考核,客观、动态地反映一个地方污染源增加或减少的情况。

三是不断加强环保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加快镇街环保机构建设,建立专门的环保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使农村环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同时,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做到公正执法,严格执法。要加大对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的投入,重点做好环境监测、监察标准化建设以及应急处理能力建设,逐步使环境监测、监察机构的仪器和装备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不断提高执法质量和水平。

第12篇

关键词:环保现状 生态新农村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another hot issue after the growth, promoting employ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n rural areas related to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is a matter of social stability, is a comprehensive, complex, difficult, long-term task. Strengthen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Key words: the new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status

F323.22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县域的农村环保工作基础薄弱,呈现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交织的现象。探索新时期农村环保工作的道路,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构建生态型新农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现状

目前,我国部分县域农村中不惜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的案例不胜枚举,小造纸、小化工、小石灰等“土小”企业“上山下乡” 的趋势明显,使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根据县域的环境容量分析报告,随着农业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种植养殖业废弃物产生量逐年递增,化肥农药施用量居高不下。部分农村污染负荷占整体污染负荷的比重较大,农村的环保工作已成为制约邹平整体环境质量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我国农村环保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一)农业面源问题突出。从全国范围看,农业已经演变为立体交叉污染最为严重的产业,大量的化肥、农药及农用膜残留成为农业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资料显示,近20年来,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居世界之首,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也居世界首位。我县农业发展过程中,农药、化肥、农膜大量使用,大棚栽培等设施的不断扩大,使土地板结,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对县域的有机食品的开发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秸秆综合利用率有待提高,少数村民焚烧秸秆或推入沟河,使空气质量下降,河流富营养化程度提高。

(二)农村点源污染严重。我县多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村庄建设缺乏规划,环境管理滞后,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随意堆放在田边、路旁、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流水体中。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

(三)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加重。畜牧业圈养的牛、羊、猪等的排泄物发酵释放大量甲烷,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大多没有经过妥善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周围水体严重污染,建设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设施,建立畜禽粪便化粪池,事在必行。使畜禽场的固、液粪污得到有效处理,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四)农村环保纠纷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问题。城郊地区因垃圾占用或毁损农田引发污染纠纷、乡镇畜禽养殖废水流经鱼塘或农田造成死鱼和作物减产、欠收引发的民事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环保纠纷已成为继征地、拆迁之后又一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问题。

二、农村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一)化肥大量施用会导致化肥沉留在土壤中,在雨水的作用下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或渗透到地下,形成巨大的污染暗流,不仅污染农田土壤,还会造成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高毒、高残留农药给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造成了极大危害。据统计,农药残留造成了过去30年,帕金森病、早老性痴呆以及运动神经疾病等大脑功能紊乱性疾病的死亡人数大幅上升。近年来,因食用喷洒农药的蔬菜而中毒的事件亦时有发生。

(二)大棚农业的普及,使得地膜污染呈加剧上升态势。塑料既不受微生物侵蚀,也不能自行分解,降解周期一般为200-300年,而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害物质,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土壤污染,并导致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中的残膜量不断增加,造成土壤结构破坏,甚至土壤次生盐碱化,这已经成为粮食减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当每亩农田残膜达2.4公斤时,小麦可减产7%、玉米减产8%。

(三)大部分农村村庄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致使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对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威胁。有调查发现,居民聚集地的浅层地下水质明显劣于居民聚集地外的水质。

(四)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集约化畜禽养殖,随意排放的污染物会造成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以及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直接威胁着人的健康。据统计,目前的养殖场,没有进行环评、没有上标准设施、随意排放污染物的占90%以上。另外,畜禽饲料中添加的微量元素和有机污染物未被畜禽完全吸收,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对土壤也构成了很大威胁。有研究表明,饲养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污水量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量,饲养一头猪产生的污水量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量。

三、积极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努力构建生态型新农村。

农村环保工作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县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指标,努力破解农村环保治理瓶颈,努力构建生态型新农村,主要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乡村垃圾污水达标治理

根据污染普查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县城农村污染物排放比例逐年上升,每年有大部分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威胁广大农村切身环境利益。

防治农村水污染是当前农村环保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为保障农村污水达标处理,切实维护农村水环境安全,应对乡村人口相对集中区域计划兴建城镇污水处理厂,以解决乡镇企业暂时无法接入县域污水治理工程系统的农村污水。

(二)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我国部分县城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已形成了以规模养殖为主体的畜牧生产新格局。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部分养殖环保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畜禽粪尿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面对这些突出问题,应该积极推广环保养殖新技术,采用生产沼气、制有机肥料、种养平衡、生物酶发酵“零排放”等技术方式,拓展农村循环经济空间,加强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同时,对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规模畜禽养殖企业环保审批,责令超标排放规模养殖场建设污染处理设施并达标排放。按照县镇两级政府补贴、养殖户自筹的方式,建立畜牧小区,实行规模化生态养殖,以解决农村因畜禽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狠抓农村环保资金渠道建设

长期以来,农村环保除各种示范试点和创建活动有少量资金投入外,几乎无其他资金投入,所以资金“空洞”成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最大瓶颈。2009年中央在推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中,确定了5亿元的农村环保专项治理资金。应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保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顺利进行,并且加强监管力度,保证“钱用得好”。把农村环保作为对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农村环境治理纳入县政府重大事项督察范围,对于农村环保工作效果显著的镇办,予以资金奖励,推动农村环保工作顺利开展。

(四)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管理农村环境事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