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时间:2023-05-17 17:47: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肺结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第1篇

【关键词】 老年肺结核; 临床表现; 临床护理

Clinical analysis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old-aged tuberculosis patients SHAN Guo-fen. Maotai Hospital in Renhuai, Renhuai 5645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old tuberculosis patientss features through searching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nursing experience, thus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isease, and make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from 80 patients hospitalized on the old tuberculosis patients and gave meticulous care.Results 80 patients with old tuberculosis sputum n/med tuberculosis bacterium, PPD test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56.94% 15.71%, with other diseases or complications in 66 cases, accounting for 82.5%.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old tuberculosis is high,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complex, and diagnosis, treatment are difficult, besides, prognosis is poor, so need careful nursing.

【Key words】 Old tuberculosis; Clinical nursing;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肺结核(TB)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当代全球结核流行的一个普遍现象和特征是老年肺结核(PTB)在年龄构成比中逐渐增多,老年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发展缓慢而隐匿,大多数是60岁以前所患的肺结核(PTB)未治愈,延续至老年期60岁以后,也有少部分是老年期以后所患的PTB[1]。随着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免疫力下降与衰退以及容易合并老年肺结核的非结核性老年病增多等原因,老年肺结核有增多趋势,是当代全球结核病流行的普遍现象与特征。因此,对老年肺结核的临床分析将有助于开展和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将2010年10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老年肺结核患者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特点及分析

1.1 临床资料 80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住院病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60~80岁,平均70岁。

1.2 诊断依据 老年肺结核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胸部X线片表现、痰结核菌检查及其他各种辅助诊断技术等进行综合诊断,其诊断要点为:(1)与排菌者密切的结核接触史;(2)咳嗽2周及3周以上,或伴咳痰、胸闷、胸痛、发热、体重减轻等;(3)既往有淋巴结核、胸膜炎等肺外结核病史者;(4)既往或近期有结节性红斑、疱疹性角膜炎、结膜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结核超敏感综合征表现者并可除外其他可能病因者;(5)患有结核病相关性疾病者[2]。

1.3 临床表现 11例患者出现轻微发热,体温为37.5 ℃~38.5 ℃,以午后发热为主;34例患者有咳嗽、咳痰;8例患者出现咯血;22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5例患者出现胸痛。合并肺部感染28例,其中真菌感染7例,合并COPD 13例,并发肺癌5例,并发糖尿病11例,结核性胸膜炎7例,肝炎、肝硬化3例,高血压5例。

1.4 实验室检查及分析

1.4.1 细菌学检查 有59例患者进行痰结核菌涂片检查,其中有30例痰涂片阳性,痰结核菌检出率为50.8%。

1.4.2 免疫学检查 (1)血清学检查: 80例均作结核抗体(TB-AB)检测,42例结核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2.5%。(2)结核菌素试验:51例患者进行PPD试验,7例阳性。

1.4.3 胸片或肺部CT检查 继发型肺结核患者59例,占73.6%,其中空洞型肺结核18例,胸膜炎12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例。

2 护理体会

2.1 隔离防护 开放性肺结核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入院后应将患者安排单间,严格按隔离制度接触患者,限制探视,室内定时通风,每日用紫外线照射病室2 h,用具专用并定期消毒,餐具等用1%过氧乙酸浸泡消毒,被褥用品在阳光下曝晒或煮蒸消毒,痰、排泄物可焚烧、煮沸用l%过氧乙酸浸泡1 h弃去[3]。

2.2 个人卫生护理 口腔每日用3%双氧水漱口;保持皮肤卫生,预防各种外伤,长期卧床者应该经常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及坠积性肺炎,在进行各种穿刺时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女患者需注意会的清洁卫生,适当多饮水,促进排尿,避免泌尿系感染。

2.3 心理护理 老年肺结核患者病程较长,临床症状复杂,同时治疗过程必须采取隔离措施,抗结核药物种类多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悲观心理,尤其是老人,会有些抵触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会使患者结核恶化。所以笔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让患者了解心理健康与肺结核之间的相互影响,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消除不良心理[4]。如本组1例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又拒绝服药,多次要求出院,护士了解情况后,多次主动与其交流,给予耐心地劝导和鼓励,使其逐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过1个月的治疗和护理后病情好转出院。

3 结论

从本文80例老年肺结核治疗情况来看,老年肺结核的病程长,复发多,产生耐药的多,治疗前必须查清是敏感老年PTB还是耐药老年PTB,这是采用化疗方案和药物的依据。老年人的视、听、肝、肾功能减退或障碍,要慎重用药,老年PTB患者生理功能减退,对药物治疗容易产生毒副反应,为了预防或治疗抗结核药物的毒副反应,必须改变抗结核药物的用药方法。老年PTB患者免疫力明显下降,多数又为耐药老年PTB,化疗必须配伍免疫制剂。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症多,治疗老年PTB必须同步治疗并发症,并发症好转后,肺结核才能治愈。老年PTB患者遵循医嘱与配合治疗均较差,多数是在家自己服药治疗,老年人的疾病意识与心理健康又较差,常发生错服药、漏服药、间断服药、中断服药,容易导致化疗失败与复发。因此,在临床上应进行精心护理,通过护理使患者尽快康复。

总之,老年肺结核有较大的传染性,临床表现不典型,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应提高警惕,进行综合诊断,防止延迟诊断、漏诊、误诊的发生[5,6]。老年PTB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或对治疗不合作是人为的因素引起治疗的失败,尤其对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疾病者,需根据肾功能情况改变用量,还要严密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反应,因此,老年肺结核的治疗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随着老年PTB的增多,其逐渐成为控制结核病的主要对象,老年结核病的特点是研究与制定现代结核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对策的新问题。因此,老年PTB应该是并且已经是研究老年医学的一门新课题。

参 考 文 献

[1] 江岚.268例老年肺结核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08,10(19):73-74.

[2] 谢惠安,阳国太,林善梓,等.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68.

[3] 张慧,刘剑君,杜昕.2005年全国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资料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08,30(4):108.

[4] 易锦秀,金选花.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5O例临床护理体会.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7(4):79.

[5]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18.

第2篇

关键词:婴儿;结核;肺;护理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1],随着全球结核发病率的回升,婴儿肺结核病也随之增多。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几家大型的儿童医院收治的结核病患儿逐年增加,病情也有加重趋势[2]。重型和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增多,一些患儿因病情重,导致昏迷甚至死亡。婴儿患肺结核多不被接诊医生重视,多数在首诊医院甚至多家医院误诊,加上婴儿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发展快,当被确诊时,病情往往都很重。必须长期住院以控制病情。2006年~2008年我院收治了4例重症婴儿肺结核患者,通过抗痨治疗及精心护理,4例患儿都好转出院,追踪随访,4例患儿均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例,均为男性婴儿,病例1:年龄2个月,CT诊断为双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并结核性脑膜炎;其母亲为结核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拒食、呕吐、咳嗽、哭闹不安。病例2:年龄5个月,CT诊断为双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并结核性脑膜炎;其爷爷为结核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发热、呕吐、咳嗽。病例3:年龄7个月,CT诊断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并左上中肺不张;家中无结核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发热、咳嗽、胸闷气急、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病例4:年龄9个月,CT诊断为右中下继发型肺结核并胸膜炎;其父亲为结核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发热、咳嗽、气促、拒食、萎靡不振。4例患儿入院前均在院外当感冒治疗多日无效,病情加重然后做CT诊断为肺结核转入我院治疗。

1.2治疗与转归 4例患儿分别给予异烟肼、利福霉素等化疗及脱水、支持对症治疗3~4w后疾病症状缓解,回家继续坚持口服药物治疗。追踪随访,4例患儿均治愈。

2 护理

2.1严格遵守呼吸道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有条件时,安排单人病房,保持病房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严格落实手卫生等院感控制措施,病房紫外线消毒2次/d,地面、床头柜、桌椅、门把手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拖把、抹布固定专用。各项护理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2临床观察 常规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主要是对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前囟状况、神经精神症状进行监测,加强巡视。常备婴儿吸痰器、氧气、简易呼吸器等抢救物品和药品。本组中有1例2个月的患儿,痰多,不易咳出,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当班护士发现,及时给以吸氧、吸痰,指导给以合理的,症状明显缓解。婴儿免疫功能差,病程进展快,易发生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往往缺乏脑膜刺激征,仅有前囟紧张或膨隆。本组有两例患儿为结核性脑膜炎,护理时我们密切观察病情,及神经精神状况,呕吐次数及性状,发现病情及时报告和处理。两例均未发生病情恶化。

2.3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 在人们的观念中,结核病是一种传染病,婴儿患病极少,不易被家属接受;再加上多数都是被自己或亲属传染,病情重,需要住院隔离治疗,治疗时间长,药物的副作用大,家长往往会焦虑、恐惧、自责担心。护士在接待患儿家长过程中态度要和蔼,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及心理,解释此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及预后,讲解及时治疗本病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坚持有计划的正规治疗及定期复查,该病是可以治愈的,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答复,多鼓励、开导。本组有1例母子同时住院,母亲焦虑、情绪波动大,我们及时给患者讲解,母亲的心理感受和体验会通过哺乳传递给婴儿,影响婴儿的心理卫生,母亲很快接受了我们的建议,每次都以轻松、自然的心态给患儿哺乳。

2.4加强用药的观察及护理 婴儿结核病情多急重,早期、足量、联合、规律抗结核治疗甚为重要。目前还没有专门儿童剂型的化疗药物,在用药时要严格计算所用药物的量,用量过大易产生副作用,用量不足不仅无效且易产生耐药性影响以后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严把剂量关,在输液卡上用红笔写上用药量,引起各班注意,每次加药用5ml或1ml的注射器准确吸入,加完药必须有第2人核实一遍方可使用。口服药分配准确后,先用温开水溶化,再用吸管送服。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本组有1例患儿治疗后出现黄疸及肝功能损害,给予护肝治疗后症状好转。静脉化疗对血管的刺激大,婴儿的输液血管选择有限,加上治疗时间长,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为了减轻患儿痛苦,我们安排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好的护士为患儿输液,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和观察,反复多次指导家属照顾患儿的方法,每次输液完毕,用热毛巾热敷穿刺过的血管。本组4例患儿虽然用药时间长,但没有一例发生静脉炎。

2.5症状护理

2.5.1发热护理 本组病例中有3例患儿发热都在十几天以上,发热时体内的水份丢失多,婴儿体内水含量约为70%~75%比成人高60%~65%,健康的婴儿每天水的消耗约为体重的10%~15%,比成人高2%~4%[3],因此应保证供给患儿足够的水分,嘱患儿多饮水,并给予物理降温,测量1次/30min体温,体温超过38.5℃,经上述降温措施30min后体温不降反升者,给予相应的药物降温。

2.5.2呕吐护理 4例患儿均有呕吐、拒食症状,每次呕吐后均有奶渍及食物残渣残留口腔,应及时用纱布清除残渣,以免发生口腔及肺部感染。同时指导家属抚触婴儿3~4次/d,20min/次。婴儿抚触是一种经过科学指导的、有技巧的触摸,是通过抚触者的手对婴儿的皮肤和机体进行有序的抚摸。使大量温和良性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上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促进婴儿身心健康发育[4]。同时,抚触可以改善婴儿消化系统功能,使促胃液素等激素释放增多,促进胃肠蠕动,食欲增加,增强小肠吸收功能,从而使体重增加,减轻呕吐症状[5]。

2.6合理喂养 结核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合理适当的营养支持,对患儿的康复很重要。本组2例患儿为母乳喂养,2例为人工喂养。母乳喂养者,母亲要加强营养,保持心情舒畅,人工喂养者要少食多餐。根据月龄添加辅食,在两餐之间添加水果汁、菜汤等。

2.7健康宣教 患儿出院时,做好家长宣教工作,向家属说明病情,做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坚持全程、合理用药,教会家属对疾病及药物毒副作用的观察技能,定期门诊复查,室内经常开窗通风,适当户外活动,注意合理营养,避免继续与痰阳结核患者接触。患有结核病的家长,应规范治疗,避免传染他人。

3 讨论

婴儿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发病往往较急,症状重,累及器官多,病程进展快,易发生结核性脑膜炎、菌血症等,结核性脑膜炎也是小儿结核病致死的重要原因[6]。因此要早诊断及合理的治疗。"三份治疗,七分护理" 是婴儿结核病康复的真实写照,细致周到的护理在婴儿结核病的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保证有效用药,加强药物的反应监测,合理喂养,对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Z], 〔2011〕53号.

[2]江载芳.重视和加强儿童结核病的防治[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2):83.

[3]Staples J E, Gershman M, Fischer M. Yellow fever vaccin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J]. MMWR. Recommendations and report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Recommendations and reports/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2010, 59(RR-7): 1-27.

[4]林茂英,曹惠琴,刘丽珍,等.抚触疗法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理杂志,2003,19(3):24.

第3篇

【关键词】 肺结核 患者 护理措施

肺结核为急性或慢性的感染,以肺部浸润和干酪样坏死的肉芽肿、纤维化和空洞形成为特征。在美国,继发于无家可归、吸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继发病的肺结核发病率有所增加。全球肺结核占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首要位置,每年有800万~1000万新发病例。

通常肺结核的新诊断病例为单身无家可归的非白种人。经正确治疗后,本病预后良好。然而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抗结核药的耐药的菌株病死率达50%。

1 临床表现

1.1原发感染患者,在4~8周的潜伏期后,通常无症状,但也可述虚弱、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低热和盗汗。

1.2复发者可述胸痛、咳嗽带血性黏液脓性痰或血丝痰。

1.3复发者也可有低热。

1.4叩诊患处可有浊音,为实变体征或提示胸腔积液。

1.5听诊可闻及爆裂性湿啰音、支气管呼吸音、喘息音和耳语胸语音。

1.6年龄特点 老年人可不表现出发热,盗汗,结垓病的特征表现,代之于活动能力和体征的收变。评估老年人要仔细。

2 诊断性检查

2.1在鉴别和除外与TB相似的疾病如肺癌、肺脓肿、尘肺和支气管扩张时必要时行下列检查。

—如患者无咳痰或无法留取足够的痰液标本时行支气管镜检。

—X线胸片见结节样病变,斑片状渗出影(主要位于上叶),空洞形成,瘢痕组织和钙化灶。不能区分结核为活动性还是非活动性。

—CT或磁共振用于评估肺部损伤和明确诊断困难的病例。

—痰液、脑脊液、尿液、脓肿引流液或胸腔积液培养及涂片见热敏,不动,需氧,抗酸性杆菌。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可发现某部位TB感染的患者,但不能明确活动性疾病。此试验是在前臂皮内注射中等强度纯化蛋白衍生物或5U结核菌素(0.1ml),48~72h后看结果。无论是活动性TB还是非活动性TB,在感染结核菌后2~10周内呈阳性反应(≥10mm硬结)。但是在严重的免疫抑制患者,可无阳性反应。

2.2因许多移民接种卡介苗(BCG),故皮肤试验对这些人来说不能作为有效的筛查手段。既往接种过BCG者需行X线胸片筛查本病。

3 治疗

每日口服异烟肼(laniazid)、利福平(rifadin)和吡嗪酰胺(tebrazid),部分病例加用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至少6个月常可治愈TB。2~4周后,不再有感染性,这时患者可恢复正常活动继续服药。如果患者对治疗反应慢有必要延长疗程,AIDS患者均还需延长治疗。 非典型分枝杆菌病者和耐药TB者可给予二线用药如卷曲霉素(capa stat)、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环丝氨酸 fseromycin)、阿米卡星(amikin)和喹诺酮类药物。

4 护理措施

4.1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和抗结核药。

4.2根据疾控中心指南隔离患者,房间安静适当通风,维持TB预防措施,如负压房间。提供消遣活动并勤检查患者。确保呼叫器在患者身边。

4.3放置有盖垃圾桶或蜡质袋于床旁,装纳用过的手纸。告知患者出房间戴口罩。告知访视者和护理人员进行正确防护,如房间内戴口罩,离开房间严格洗手。

4.4确保患者得到充分休息。安排适当休息和活动时间,既可促进健康又可保存体力减少氧耗。

4.5提供平衡的高热量饮食,提倡少食多餐可保存体力,鼓励食欲减退者多进食。每周1次记录患者体重。如需加餐请营养专家会诊。

4.6观察用药不良反应。

4.7异烟肼与饭同服。此药可导致肝炎和周围神经炎,应监测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遵医嘱给予吡多醇(维生素B6)预防和治疗周围神经炎。

4.8接受乙胺丁醇治疗的患者,观察视神经体征,如发现异常,报告医师,有可能停止服药。每月1次检查视力,此药与饭同服。

4.9接受利福平治疗的患者,观察肝炎、紫癜和流感样综合征以及其他并发症如咯血。治疗全程监测肝肾功能。

4.10每日数次胸部理疗,包括引流和胸部叩击。

4.11给予支持性护理,帮助患者适应患病期间的改变。请患者参与护理决定,尽可能让患者家人参与护理。

5 讨论

肺结核由分枝杆菌属结核菌感染引起,有时也可由其他分枝菌株感染。在受感染者咳嗽或喷嚏时,本病通过飞沫传播。

5.1并发症:严重的肺组织损伤。炎症和组织坏死。呼吸衰竭。支气管胸膜瘘。气胸。出血。胸腔积液。肺炎。用药后肝脏损害。

5.2健康教育:加强消毒隔离知识宣教嘱病人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不随便窜病室,外出时要戴口罩,以保护自己四周的人,防止他人被传染。向病人宣教不要随地吐痰,应将痰吐于指定的容器内,进行集中处理。

参 考 文 献

第4篇

关键词:肺结核;心理护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9-648-02

肺结核病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病人痰结核菌阳性率高,排菌时间长,对社会危害较大。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期,潜伏期4~8周。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茵的肺结核患者。我院2010年5月7日收治了一名19岁的结核病女性患者,在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认真细致地落实结核病的各项护理措施,收到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5月7日收治了一名19岁的结核病未婚女性患者,为血型播散型结核,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胸闷、胸痛、口渴、多饮、多尿、失眠、乏力、食欲不振等,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

1.2临床诊断

患者x线表现是锁骨上下区可见不规则,浓淡不均之片状阴影,阴影中有不规则的透光区,洞壁较厚,空洞大小不一。CT表现可见类圆型低密度影,CT值约900HU其周围见环状高密度影壁薄均匀。空洞内可见有液平面,其周围有炎性浸润,而结核空洞液平面较小且少见周围有卫星灶,结核菌为阳性。

1.3治疗方法

患者进入ICU后就上机治疗: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经面罩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用稳定的三头面罩处于合适位置,接输氧管。将呼吸机管道与面罩相连,调节系带拉力使面罩不漏气,并加温湿化。根据患者的舒适度逐渐调整IPAP和EPAP至最佳合适参数。同时以常规抗感染化痰平喘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疗程为6个月。治疗中定期复查胸片、痰菌,并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经过治疗后,患者入院2月后痊愈出院。

2护理方法

2.1一般护理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尽量减少搬运,操作轻柔,做好保暖措施。对于溶栓治疗后的患者要求绝对卧床14 d,双下肢不能用力活动及按摩。外出检查均要平车接送,以防松动栓子脱落,造成再次栓塞。

2.2并发症护理

2.2.1发热护理午后低热是肺结核病的显着特点,病人体温一般是37~38℃。病人要注意休息,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多饮水,每4h测体温1次。若体温持续不退或出现中度以上发热,应考虑有感染或其他合并症,应及时就医。

2.2.2感染护理肺结核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尽量将患者安排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单人病房。定时通风,但不可向病区走廊通风,应让空气与露天空气进行交换。病室内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餐具、药杯用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0min清洁,再煮沸消毒30rain。痰、血等呼吸道分泌物用2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密闭浸泡2~4h后焚烧。做好皮肤清洁,擦浴1~2次每天,及时更换内衣及床单保持床铺平整,预防皮肤感染。

2.2.3咯血护理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咯血时病人取患侧卧位,绝对卧床休息;安慰病人,使其安静下来;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轻轻将血咳出,不可屏气和咽下,防止血液阻塞支气管,造成窒息;根据病情让病人吸氧,服止血药;应暂禁食,血止后食用温凉的半流质食物,忌浓茶、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病人在咯血过程中出现胸闷,烦躁,呼吸困难或咯血不畅应立即抱起病人双脚,呈倒立位,轻拍背部,以利血块排除,并尽快通知急救,就地进行抢救,待病情平稳后再进行转送。

2.3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积极主动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及同室病友、主管医生护士,使患者能尽快地熟悉环境,适应角色转换。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我院护理部每年都会对新人院护士及护生进行一次护士行为礼仪培训。护士真诚的笑容,整洁的着装,规范的言行使病人从一入院就感到一种身心的愉悦。注意向患者及家人及时解释治疗与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

2.4饮食护理

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迅速,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大,营养需要多,而结核病又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果饮食小当,易引起营养不良。所以应供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宜过饱;同时应该注意饮食多样化及色、香、昧、形等。鼓励多食含钙丰富的奶类、蛋类、豆制品、禽类等优质蛋白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2.5出院指导

坚持服药,遵医嘱规律用药,不擅自减量停药,定期门诊复查肝肾功能及血糖。创造良好的居家休养环境,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的发生。注意休息,待病情稳定后适量增加运动量,避免受凉,避免情绪激动,以小量、短时间运动为宜。

第5篇

关键词:肺结核;纤维支气管镜;心理干预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支镜)是目前肺部疾病检查的常用方法[1]。作为一种高风险侵入性操作,患者多处于紧张和恐惧心理状态,检查中易出现咳嗽、屏气、恶心、呕吐、躁动及低氧血症等,从而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部分患者因无法忍受而使检查中断,取不到病理而无法进行细胞学诊断。介于此种情况,近年来,心理护理干预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2]。为了探讨其效果,本组将76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积极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干预组包括男21例,女17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为42.56±12.24岁。对照组包括男23例,女15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为40.37±11.05岁。所有患者排除其它器官严重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积极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进入检查室后,陌生的环境、人群以及仪器的光线、声音等,都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害怕、孤独感,更加担心操作者因操作不熟练、动作粗鲁产生疼痛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应主动自我介绍,以和蔼的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允许家属陪伴,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照顾,术前实施检查相关教育讲解,包括施术方法、患者需要配合的内容、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需要采取的等,以减轻患者对施术的担心、焦虑及恐惧感,提高其配合度。2)检查过程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其表情与动作,检查过程中不断与患者交谈,以分散注意力,如患者出现强烈躁动反应,情绪失去控制,则应停止插管,并以温和的语气鼓励患者、安慰患者,待情绪及生命体征稳定后继续插入。3)作为内镜室工作人员,应对并发症的发生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纤支镜退出后先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患者的情况,如有不适感发生,安慰患者不要过度紧张,如进行性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4)检查结果主动向患者做到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对久病者,进行安抚,例举一些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坚持治疗,定时随访,必要时复查纤支镜。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体会到护士的关心体贴,达到心理上的满足。

     2. 结果

     干预组38例中仅1例因为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反应而被迫终止插管,放弃检查,检查成功率为97.4%;对照组38例中有5例因为出现恐惧反应被迫放弃检查,检查成功率为86.8%。两组检查成功率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纤支镜是对肺部疾病研究的一次革命,在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纤支镜通过人的鼻腔、咽喉及上呼吸道,直接到达病灶的位置,可以非常直观的查看可疑病灶,并且取活体组织送病理室化验,使很多疾病明确了病因,也使很多肺部疾病得到治疗。虽然纤支镜用于临床已35年,但很多医生和病人仍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此项检查。纤支镜检查国内大多采用咽喉及气管黏膜利多卡因表麻的方法,这种方法患者整个检查过程中清醒、恐惧,会有明显的不适感和严重呛咳,患者需要忍受较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有的患者甚至因此放弃镜检而延误诊断和治疗。因此,在纤支镜的检查中有效护理干预变得尤为重要,尤其心理护理在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轻不适感、稳定情绪、减少躁动、帮助其顺利完成整个检查过程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3],直接关系到疾病诊治的成功与否。

     本组以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积极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发现,干预组38例的检查成功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P<0.05)。由此可见,有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结核患者接受纤支镜检查并顺利完成整个过程有显著作用,其原因分析为,一是它可以消除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检查耐受性。二是由于接受检查者躁动明显减少,可争取相对充裕的检查时间,便于发现微小病变,并避免机械性损伤的发生。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将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使肺部疾病得到早期治疗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卢才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2004,5(2):122-123.

第6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肺结核并咯血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08-02

为了提高肺结核并咯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对收治的48例肺结核并咯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选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同时,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盗汗、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运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为28-65岁,平均年龄为37.9岁,观察组为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为30-69岁,平均年龄为38.2岁。比较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并详细介绍临床治疗结核病的进展情况,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初次咯血患者往往表现出紧张、恐惧、担忧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积极沟通,了解患者的焦虑、紧张的原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专门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紧张与顾虑,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在患者咯血时有专人对其进行护理,给予患者一定的安全感,缓解其紧张情绪。

1.2.2行为护理干预指导痰中带血患者侧卧位休息,降低肺活动,有利于通气、止血,避免咯血时血液进入患者健侧,导致结核病灶播散。如果患者咯血比较严重,应当绝对卧床休息,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尽可能将血块咯出,以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窒息,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可轻拍患者背部,协助患者排除气道内的积血。如果咯血突然停止,患者出现嘴唇发绀、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症状,则应使用金属压舌板将患者的牙齿撬开,清除咽部及呼吸道的积血,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患者呼吸通畅[1]。在咯血停止2天后,患者可在床边活动,一周后可适当进行室内活动。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不可手提重物或进行剧烈运动;注意多饮水,避免呼吸道干燥;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当增减衣服,避免受凉,防止感冒。

1.2.3饮食指导在肺结核患病过程中,会消耗大量体力,患者的体质消瘦,其机体内的抵抗力较差,因此应指导患者进清淡、容易消化、无刺激、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食物,例如奶制品、豆制品、鱼肉、鸡蛋等,保证营养供给,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患者在咯血时应禁食,待患者咯血停止后宜进温凉流体食物或半流体食物,食物不应过热或过冷,因食物过热可导致血管扩张从而加重咯血,多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例如香蕉、芹菜等,确保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用力而引发咯血。患者咯血期间不宜进补食,比如参汤等,应禁酒禁烟。

1.2.4用药护理干预及时有效地使用止血药物,在止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咯血的情况,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腹痛、腹泻、头痛等症状。根据患者咯血具体情况和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给药量和给药速度。由于抗结核治疗疗程长,很多患者往往难以坚持,因此要加强用药督促,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确保治疗的顺利完成。

1.2.5病情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防止发生窒息。及时、准确地记录咯血的量、质、颜色,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其在咯血时是否有面色苍白、胸闷、呼吸急促、盗汗等症状,如有这些症状,则应考虑咯血窒息的可能,应立刻通知医生,积极施以抢救。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P值

2结果

如表1所示,对照组患者咯血持续时间为(5.4±1.1d,反复咯血2次以上有14例,占总例数的29.17%;观察组患者咯血持续时间为(3.8±0.4d,反复咯血2次以上有3例,占总例数的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

3讨论

咯血症状是肺结核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能仅依靠药物治疗,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缓解患者对疾病的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实施护理干预后,其咯血持续时间与反复咯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患者复况,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例患者肺结核的诊断依据为2001年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2],糖尿病诊断依据为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9例患者中初治肺结核8例,复治1例;肺部空洞形成6例,痰涂片检查阳性7例,患者糖尿病史6个月-15年;9例患者入院前均已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糖尿病足按Wagner分级法分级,其中3级5例,4级4例,发生部位分别为足趾、足背、足底、足踝,溃疡发生在2个部位或以上的占5例。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者占5例;患者年龄46-90岁,平均年龄66.7岁,平均住院天数17.5天。

1.2治疗患者均配糖尿病饮食,根据血糖波动情况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降糖治疗,患者每天2-3次餐前皮下注射诺和30,检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以控制和稳定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并保持稳定;9例患者均按肺结核诊治指南制定个体化抗结核化疗方案;根据个体情况配合抗炎、降压、营养神经等治疗;患者均进行了对糖尿病足局部清创、抗感染处理。

2结果

8例患者结核病病情好转,血糖控制理想,其中7例糖尿病足创面缩小,转内分泌科继续治疗;1例患者转外科行糖尿病足手术;1例患者因呼吸衰竭并严重肺结核死亡,死亡原因经鉴定与糖尿病足无直接关系。

3护理

3.1心理护理肺结核是慢性传染病,而糖尿病是终生性慢性疾病,糖尿病足带来的疼痛、溃疡、跛行、甚至因坏疽导致截肢,都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不良情绪,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早进行负面心理干预。同时,重视患者的社会支持,鼓励其亲友参与患者的治疗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用药指导患者需规范化抗结核治疗,治疗时间至少1年或以上。服药时间长,药物副作用大,是患者结核病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3]。因此,医务人员需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对初诊患者做好宣教,让患者了解治疗方案,及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同时加强督导,确保患者服药到口。另外部份抗结核药物对血糖控制有一定影响,如异烟肼、吡嗪酰胺可增加血糖控制的难度等,因此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应注意加大血糖监测的密度,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时,所致的应激反应,可进一步升高血糖,患者一般需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胰岛素剂量过大引起低血糖反应,本组患者2人出现低血糖反应。

3.3足部创面治疗与护理

3.3.1严密观察病足趾颜色、温度、感知觉、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创面用3%过氧化氢或碘伏消毒,生理盐水清创;用蚕食法,逐步清除坏死组织;或甲硝唑液、09%NS+丹参+胰岛素冲洗;窦道用纱布条混合生理盐水和清创胶填塞引流,用吸水性抗菌敷料覆盖伤口。清创后用高流量氧气吹伤口30分钟,对改善患足缺氧有一定帮助。注意防止糖尿病足足趾粘连,可用小纱将足趾分融。患者应避免双脚叠放,防止病足受压,我科自制拱形小架子架起被子。

3.4饮食护理结核病是能量消耗性疾病,而血糖控制不良影响糖尿病足的伤口愈合及感染控制,也影响结核病的治疗效果,因此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比单纯的糖尿病患者能量摄入,尤其是蛋白质需增加10%-20%,教导患者配合营养师合理饮食。另外,抗结核药不良反应易引起患者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腔溃疡等症状,建议患者少量多餐,并保持口腔清洁。

3.5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患肺结核、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治疗和护理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糖尿病足初期不痛不痒,易被患者忽略,但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控制和进展危害严重,医护人员应制定个体化的教育计划,强调糖尿病足溃疡重在预防,每日检查双足和鞋子,保持足部清洁滋润,提醒患者避免用热水泡脚,不要赤脚走路,或赤足穿鞋,如发现局部皮肤异常,及时就医。本组9例患者中因穿鞋不慎致足溃疡3例,烫伤2例,活动时擦伤4例。

第8篇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1例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引流、心理护理、用药观察护理和饮食与排便的护理。结果:死亡2例,39例治愈出院。结论:正确及时的护理能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护理

肺结核是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咯血是肺结核病人常见的急症之一,约有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大咯血可造成窒息、失血性休克等,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其进行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措施,对降低咯血致肺结核患者死亡发生率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41例均为2008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男22例,女19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19岁,平均48岁。均结合临床直接痰涂片检查,结核细菌学检查,胸部X线摄片,病理学诊断为肺结核。按咯血量分为大量、中量、小量三类,其中大量7例,中量13例,小量21例。经过精心、科学的护理和及时治疗抢救,其中死亡2例,余下39例治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注意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小量咯血者应静卧休息,大咯血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以平卧头偏一侧位,有利血咳出;每次咯血时有专人在旁护理,鼓励患者每次尽量把血咳出,告诉病人咯血时不能屏气及咽下,以防凝成血块堵塞气道,引起窒息。若有呼吸困难,则应采用30°~40°的半卧位,以利咳嗽及排血。有气促、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氧流量6~8 L/min。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状态等方面的变化,评估患者咯血的量、颜色、性质及出血的速度;对情绪紧张或烦躁不安者适当应用镇静剂,剧咳者适当镇咳,忌用吗啡。每次咯血后加强口腔护理,协助患者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漱口,及时擦掉口唇边污血,处理污物,以减少对患者的恶心刺激。

2.2 心理护理 :咯血病人都有紧张、恐惧心理,尤以初次咯血和大量咯血者为甚,病情反复者易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因此护士应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安慰和体贴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多巡视观察,善于倾听,让患者时刻有一种安全感,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充分认识咯血的严重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大咯血及咯血窒息的发生,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用药的观察: 脑垂体后叶素为治疗肺结核咯血的常用药,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血压情况,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腹部不适或腹痛、呕吐、心悸、胸闷等,应减慢输入速度,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衰、肺心病患者应忌用。按医嘱给予抗结核药和一般止血药,应注意观察用药的效果,及时发现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如肝肾功能的损害、视力下降及血象变化情况等。年老体衰患者常有心、肝、肾等多器官功能的损害,对药物耐受性差,抗结核药的剂量应适当减少,并注意观察有无副作用。

2.4 饮食与排便的护理:大咯血期间应暂禁食,可遵医嘱予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咯血停止后可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温凉饮食,定时定量,宜少食多餐,,忌刺激性饮食,以免引起反复咳嗽而诱发咯血,如辛辣、过冷过热等食品,吃过热的食物和水,可促进血液过快,对病灶毛细血管压力过大,会引起咯血不止,并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引起咯血的发生。咯血停止后帮助患者床上进餐,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咯血停止一周后可做适当室内活动。

2.5 大咯血窒息的抢救及护理

2.5.1 咯血窒息的先兆:临床表现为喉部发痒、胸部憋闷、、唇甲发绀、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欲吐不适、发热心慌等,因此应特别注意观察病人呼吸、咳嗽、咳痰的情况。咯血具有活动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应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观察病人的情绪,以便早期发现咯血先兆。

2.5.2 紧急抢救措施:大咯血时,迅速有效地排除呼吸道内的血液,是防止窒息的有力抢救措施。(1)立即抱起患者下身倒置,使躯干与床成45°~90°角,并拍击背部,倒出气管内的积血,防止血液淹入整个肺部。(2)及时清除血块,首先用开口器撬开牙齿,挖出咽喉部的血块,必要时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出气管内的血块,以保持呼吸道通畅。(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 L/min.。

第9篇

1 研究对象

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住院肺结核患者,选例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结核病诊断标准;②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和痴呆、失语、耳聋、意识障碍等影响表达的患者;③排除4周内可出院或要求出院者。符合选例标准者共252例,以等距抽样法按5∶4抽取200例,男102例,女98例,年龄17~72岁,平均(41.35±13.23)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50例,初中62例,初中及以下88例。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成观察组(A组)101例,对照组(B组)99例,经χ2检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仅做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增加心理及系统的健康教育。

2 护理干预方法

干预组的患者由临床护理专家提供系统的心理护理、自我护理教育。护理干预的程序遵循评估-计划-实施-适时评价-修订-改进。

2.1 心理干预内容 根据心理学特点及每个患者的性格特征实施针对性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调整患者的社会角色,缓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应激;调节好患者的情绪,使其做到自我节制;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帮助患者增强适应应对能力;处理患者的心身反应;为患者争取社会支持和亲属配合。

2.2 心理干预的方法 按Peplau护患关系的理论,护士选择性地使用沟通、理解、同情、支持、安抚、激励等技巧,与患者建立人际互动情境,用自己的行为帮助患者确定问题所在,协助患者人格朝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学会运用一些原则及方法来处理人际困境。如护士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患者接触,用优雅的举止、熟练的操作取得其信任,向其宣传有关医学知识,使其对结核病有初步的认识,解除顾虑。通过交谈,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结合合理用药和疾病的转归情况,使其心理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调动患者的社会关系,解除其内心的郁结,让患者思想放松,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健康教育的方法 以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首先评估患者的基本条件因素、自理力量,并以自行设计的《肺结核患者自理知识问卷》评估其治疗性自理需求来确定患者的自理缺陷,从而确定健康教育目标;继之设计辅助教育系统的框架,选择适当的方法,明确对患者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包括时间、地点、环境条件、所需用物、护士水平要求等)。最后,实施教育计划,通过观察和评价,根据患者的自理需求和自理能力来调整计划,使患者逐渐提高自理能力。采用量化教育与随机教育结合,由责任护士通过书面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个别咨询、小组讨论等方式,按知识灌输、行为训练、双向交流进行,出院后通过电话、信件给予追踪随访。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注意行为护理,加强心理护理 结核病历史悠久,造成患者和家属心理上的恐惧和悲观,加之治疗时间长,患者工作、学习均受到一定影响,因而情绪更加焦虑不安;由于疾病具有传染性,必须采取一定隔离措施;患者害怕他人嫌弃而主动远离人群,把自己孤立起来,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和孤独;家属表现出的恐惧和悲观情绪又往往通过语言或表情影响着患者;患者因对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坚持按治疗方案用药。①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心理咨询,强调结核病是一种“病因明确,防有措施,治有办法”的疾病,只要按医嘱完成疗程,采取综合措施是完全可以治愈的;②向患者和家属宣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意义;③居室保持整齐清洁,空气新鲜流通,阳光充足;④告诉患者及家属如何做好消毒隔离工作。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多由患者吐在地上的痰干燥后随飞扬的尘埃传给吸入者,或通过患者的咳嗽、打喷嚏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传给接触者;其次是与结核菌患者共餐经消化道传播,故应告诉患者及家属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痰液要进行消毒处理后才倒掉,被褥应经常在阳光下曝晒,用具煮沸消毒或2%漂白粉浸泡消毒;⑤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孤独感,使患者心身处于最佳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检查项目及意义 ①痰液结核菌检查是诊断制定正确治疗方案主要依据之一。初诊患者送3个不同时段痰标本进行检验:即时痰为就诊时咳出的痰液;清晨痰为清晨深咳出的痰液;夜间痰为就诊前1 d晚睡前咳出的痰液。痰液标本以脓样、干酪样或脓性黏液样性质的痰液为合格标本,痰量应为3~5 ml;②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是为观察抗结核药不良反应;③治疗期间定期查痰、胸部X线可了解患者的病情,判断治疗效果。

3.3 治疗中注意的问题 ①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做到早期、规律、联合、全程、适量。如果自行停药或间断服药,则造成复治、难治、甚至导致慢性排菌(耐药),而丧失痊愈的机会。耐多种药物结核菌的蔓延危害极大,患病病死率较高,治疗费用也要比一般结核病高10倍甚至几十倍;②利福平应空腹给药,避免食物阻碍药物吸收;③服药期间,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利福平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黄疸、转氨酶一过性升高,链霉素可出现耳聋及过敏反应,对氨基水杨酸钠可有胃肠道刺激,异烟肼有周围神经炎,乙氨丁醇可有球后视神经炎。如有食欲差、恶心、呕吐、肝区不适、黄疸、手足麻木、视力下降、辨色力降低、皮肤瘙痒及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告诉医生。

3.4 生活指导 预防感冒,禁烟酒、避免各种刺激性气体的吸入。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类食物,咯血期间,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强或过热的饮食,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低盐饮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减少不良刺激。咯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肺结核病情趋向稳定时,才可适当参加轻度的体育锻炼,如慢跑、太极拳、呼吸操等。平时应保持充足的睡眠,节制性生活。妊娠合并肺结核服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胃肠不适及妊娠反应,会使患者营养摄入受影响,对患者疾病恢复、供应胎儿的营养物质产生负面作用,部分抗结核药物对胎儿的成长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或致畸作用,育龄妇女患病要采取措施避孕。

3.5 家属的健康教育 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都可以治愈或稳定树立治愈结核病的信心,家人要在精神上、生活上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督促其按时、规律、全程服药,完成疗程,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避免传染。

4 追踪调查化疗情况

经护理干预后,追踪观察组能坚持全程规则治疗有98例,占97.0%,而对照组能坚持全程规则治疗54例,占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第10篇

关键词:肺结核;大咯血;优质护理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传染疾病,约有1/3~2/3的患者存在咯血症状,并伴有肺不张、失血性休克、窒息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1]。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抢救咯血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44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均经痰菌、X线以及CT检查确诊。其中,男34例,女10例,年龄26~60岁,平均(46.9±5.4)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2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即由多名护士实施常规随机性遵医嘱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方法如下:①组间优质护理小组,并分为4个小组,各由5~6名护理人员与1名护理组长组成,由每组负责10~12例患者,落实各组责任制度,对所负责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幼稚护理。②入院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与病房环境、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等,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及病情,并准备好相应的救治物品。③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评估其心理状态,以良好的言行举止感染患者,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与其建立互信关系。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解释良好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获得其配合。针对性予以疏导、安慰,可缓解其心理压力。④病情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状态,一旦发生呼吸困难、气促、胸闷、发绀以及面色苍白等窒息征象,或者肺部感染、休克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及时予以有效的抢救。⑤健康指导:向患者介绍咯血诱因、症状、诊疗护理方法、疾病转归等,提高其正确认识,并讲解预防再咯血的措施与注意事项,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咯血停止后,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且易于消化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禁辛辣刺激食物以及酒精、咖啡等,避免导致咯血加重或发生再咯血。⑥舒适护理:完善日常生活护理、诊疗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确保诊疗过程安全有效。进入恢复期后,嘱患者可下床轻微活动,并完善防滑措施,避免滑倒。加强防寒保暖,避免发生感冒咳嗽等。维持病区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安静舒适,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以促进病情康复。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住院时间、止血有效率以及再咯血率,以自制问卷调查量表调查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与护理满意度。以护理干预5d内咯血停止或者卡血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41±1.38)d,较对照组的(18.55±2.09)d显著缩短(P

2.2两组疾病知识知晓率、止血有效率以及再咯血率比较 观察组疾病知晓率为95.45%(21/22),止血有效率为95.45%(21/22),较对照组的63.64&(14/22)和68.18%(15/22)显著提高(P

3讨论

优质护理是在夯实基础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的前提下,转变传统遵医嘱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强化疾病生理护理,并重视社会、生活、环境因素以及心理变化,为患者实施全程、全方位精细护理[2]。

实施优质护理,落实护理责任制,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强化基础护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3]。由小组护士对一组患者针对性地实施全面护理,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健康指导、病情监护以及舒适护理,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加其对疾病与诊疗护理措施的正确认识,从而增强其自我护理意识与能力,还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配合度。同时,还可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降低窒息以及再咯血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优质护理后,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以及止血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再咯血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与此同时,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主动服务意识,确保护理工作的完整性与连续性,降低护理差错以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艳丽.优质护理服务在肺结核大咯血护理中的服务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3):235-237.

[2]麻燕莲,韦春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内科,2013,8(4):449-450,456.

第11篇

【关键词】 肺结核 尘肺 护理

尘肺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往往病情重,病程长,复治患者多,并发症多,早期诊断、规范治疗、精心护理及完成全程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一)一般护理

1.合理休息与锻炼 在结核中毒症状明显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盗汗、疲劳的情况下,鼓励患者练呼吸操、打太极拳、散步等,调节身心,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2.科学饮食 肺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饮食和药物同样重要,营养的供给与消耗应保持平衡,才能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鼓励少量多餐,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新鲜蔬菜、水果等。

(二)预防重复感染

1.加强病区管理,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避免互串病房,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2.注意环境清洁,定时开门窗通风,用紫外线消毒病室,1~2次/日,物体表面、地面用有效消毒剂擦拭。

3.吸氧装置消毒,使用一次性吸氧管,每日更换湿化瓶。不随地吐痰,患者的痰液、分泌物、餐具要严格消毒。

(三)病情观察及护理

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胸闷、气喘明显,有时难以平卧;胸痛、咳嗽的患者夜间不能入睡;咯血的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有时会有窒息的危险,需及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变化,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意外发生。

1.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变化 尘肺结核患者常有午后低热,体温为37~38℃,如出现高热、咳嗽加剧,应注意是否有结核病灶播散。

2.注意观察咳嗽、咳痰情况 痰液量、色、性状变化提示病情转归,如咳大量脓痰表示有金葡菌感染,咳黄绿痰表示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而痰中带血或咯血则提示感染严重或结核空洞的存在,侵蚀了毛细血管及大血管,需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合理氧疗 给予低流量吸氧,1~2L/min,向患者或家属讲清吸氧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呼吸困难时,可给予短时间高流量吸氧。

4.注意观察有无药物的毒副作用 尘肺结核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给患者介绍服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使他们有思想准备,如用异烟肼后可引起肝脏的损害及外周神经炎。可以通过观察及定期复查及时发现,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四)心理护理

尘肺属于慢性病,病程长,有时治疗效果不明显,再加上合并肺结核,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恐惧心理。护理上要帮助他们认识病情,介绍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焦虑及恐惧心理。经常与患者交谈,生活上多关心,多使用鼓励性、安慰性、解释性、指导性语言。

(五)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指导。

2.饮食指导。

3.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4.指导呼吸功能锻炼。

5.做好出院指导 为使患者出院后得到连续的完善护理,应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细致的出院指导。如做好用药指导、饮食与运动指导,告知复查时间、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和中途停药的危害性及定期复查X线检查等事项。对吸烟的患者应劝其戒烟,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复发,促进身心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孟昭阁.矿山矽肺与肺结核防治.北京:能源出版社,1985,36.

[2]李岳恒.广东职业病防治,1980,2.

第12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肺结核大咯血;效果

肺结核大咯血是结核病的三大急症之一,其病情急,来势凶猛,失血量大,常引起窒息及失血性休克而导致死亡[1]。细致的病情观察、熟练的抢救技术、沉着的护理工作对大咯血抢救,预防并发症及挽救病人生命至关重要,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临床护理路径体现了“以人为本”,从心理、社会、人文等方面为每位病人制订了最全面的个体化服务流程图[2]。2004年6月至2008年4月,我院借鉴美国护理学会护理管理模式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做法[3],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均符合肺结核大咯血诊断标准,其中男58例,62例;年龄15~68岁,平均36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28例,初中35例,高中急以上47例。将120例病人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整体护理。实验组自入院起就进入临床护理路径,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制订肺结核大咯血临床护理路径表,包括入院指导、诊断、检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出院计划、预期结果、变异等。为保证临床护理路径(CNP)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特异性,成立由医、护、技等有关人员组成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明确各部分的职责和任务,要求严格按路径设定的时间、内容进行工作。具体实施方法是:(1)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或本组护士负责接待,详细作入院介绍,同时将路径表悬挂于病人床尾,解释路径的目的及益处等有关内容,取得患者的合作与理解,并在路径表上对已执行的内容打“√”并签名;(2)责任护士或本组护士每日按照路径的指示,结合患者的需要进行评估、落实措施、评价,规范医疗护理;(3)责任组长及时进行评估,了解病人的治疗进展及措施落实情况,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责任护士;(4)护士长每日查房时,组织全科护士检查病人的治疗进展及措施落实情况,及时督促指导;(5)患者出院前按疗程进展及病案疗效与设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成效指标对照,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并详细记录变异情况;(6)出院时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1.3评价指标

1.3.1疗效指标用药1-2天咯血停止或仅痰血为显效,用药3-5天咯血停止或仅痰血为有效,用药5天以上不能控制大咯血者为无效。

1.3.2满意度指标病人出院时由专人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有病人自行或指导者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填写,测评时要求所有被测评者认真阅读指导语,测评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

1.4统计学处理

观察所得数据采取X2检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表1、2)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某一病人所设定的特殊护理土式。它由患者某一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工作,同时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护理之中,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最佳效果[4]。

本研究显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患者对医疗护理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能预知住院天数以及所要接受的照顾和服务项目,对各项诊疗护理活动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做到心中有数,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合理用药,在接受诊疗护理活动中主动配合,使各项诊疗护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降低医疗成本,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首次住院患者在大咯血时,由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担心疾病预后,往往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更需要细致观察与帮助,希望护士多与它接触、交谈,关心他们的疾苦,解决各种疑惑。过去未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时,由于护理人员每天工作繁忙紧张,减少了对他们的关心。通过导入临床路径,简便快捷的记录方式节省了护士大量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医护人员主动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增加了医患沟通交流机会,使医患关系更加密切,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做为护理管理新模式,溶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将“尽早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列为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5]。规范了诊疗行为,节约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海红,张志兰.肺结核咯血并窒息.临床肺科杂志,2006,3(11):317.

[2]赵伍荣.临床护理路径在新加坡医院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73-74.

[3]杨桂涛.护理临床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学册,1998,17(1):1.

[4]Coffey R J,Richards J S,Remmert C S,et al.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Paths[J].Qual Manag Health Care,1992,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