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

时间:2023-05-17 17:47: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

第1篇

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各大中学的师生都能自觉、积极的学习信息技术,但是在学识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的,特别是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全面性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地方并不尽如人意。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更新较慢,教学的课时设置不足

在很多学校里,有关信息教学的内容却由于硬件环境以及教育部的要求等等的限制过于保守陈旧,而且内容的更新很慢。另外,根据教育部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稃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规定,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总教学深时应该有70——140个学时,可是现在我国的大多数的中学教学课时安排的严重不足,导致教师在安排和执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计划时捉襟见肘,无所适从。

2.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软件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的中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硬件设施配备基本齐全,但大多数的学校往往只是重视信息技术方面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却忽视了软件方面的建设。据统计,我国的大部分中学在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占到80%以上,而在软件建设方面的投资往往超不过20%,然而在国外的中学中,对硬件和软件的投资比例一般为4:6。

3.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

信息技术课程在各大中学里普遍受不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大多数学生面对信息技术课程表现出的状况都是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并不是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而是喜欢信息技术课的氛围,由于不受重视,老师对学生管的也很松,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打游戏、聊天等活动。

4.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水平不均衡

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的只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没有深入的挖掘教材内容,没有认真的思考教学思路,致使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随意性。还有很多教师缺少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其运用的教学模式很单一。

二、面对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目前,我国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实施全面改革,之前提到的不足还在不断的改进中。针对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的分析及对策如下:

1.强化意识,加强督查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密切相关,与当地的经济的发展是成正比的。当地的经济发达了,对信息技术领域的投入就可以相对较多也就有较大地投。在信息技术课程尚未被列入中高考科目的背景下,我国各级的教学部门都要注重加强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要对各校长做充分的思想工作,要从提高全民信息素养和科技强国的高度来要求学校。另外,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强各个学校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检查和监督,以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同时也要确保对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尽量争取到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加强投资的力度。

2.利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

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要怎样才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呢?这就需要教师围绕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这一目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采用变换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种叫“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就是说在每一堂课都根据学生的情况,为学生设计一个或多个可以完成又稍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其有能力完成任务而且完成后还有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产生师生互动的共鸣。

3.注重师资建设,提高信息技术教师教的教学水平

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所以,还存在着很多不太成熟的地方,还有比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首先,一方面学校应该请一些有丰富信息技术教育经验的教师来为自己的教师讲课,另一方面,还可以派自己的教师去外面进行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另外,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本身要具有科研的意识,在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不断提高自己理论素养的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在教学中的问题。最后,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成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式,务必要把培训的工作落到实处,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水平的目的。

4.引入教学竞争机制,完善考评制度

要加强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就要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收入到高考内容当中,可以先是实行“等级制”,而后逐步过渡到“决定制”,换句话说,就是根据学生信息技术等级的合格与否决定学生是否有资格参加高考,同时制定出有效的考核制度和健全的考评标准。合理的考评制度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尴尬局面的最重要的举措。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电脑制作之类的比赛,为学生们搭建学习的舞台,营造一种学习环境,并将学生中比较优秀的作品展示,让学生有学习的方向,有追赶的目标,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正面的学习氛围。

第2篇

教学内容是指在不同的科目中具体的事实、观点、原理、问题和处理方法。教学目标的明确表达,在很大限度上给教学内容的设定指出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要考虑很多问题,如目标的相关性、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及其对学生和社会的影响,以及能不能被接受学生,是不是符合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等等。

二、教学内容的趋势

(一)明确培养目标,立足全体学生

信息技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科学素养。所以,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应该基于所有的学生,尽量避免生僻理论的出现。依据中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二)注重实践,加强实验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应注重实用性,没有实际操作,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将不能够达到想要的目的和效果。所以,应加强软件和硬件的建设,为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创造条件。

(三)培养兴趣,重视应用

信息技术是个新兴的课程。当学生接触新的事物时都会有着很大的兴趣,但后期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将不断深入,有些知识必须去不断被重复练习,不仅无聊,还增加了难度,这会造成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这时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让学生自己了解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四)注重学科渗透,反映发展动态

信息技术概论的教学内容在论述本科目知识时,也应该涉及与之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能够帮助学生扩大和深化知识结构。

(五)联系社会,开放办学

为了满足学生在未来的工作需求,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尽量走出学校,以反映社会的需求。比如组织学生访问大的网络公司、更新速度较快的网络通信部门,邀请专家来校授课互动等,尽量把最新的国际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

(六)编制多种内容,适应学生需要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不同的人不同层次的需求。一些人认为应该建立跨学科的课程内容,另一些人则提倡设置综合课程,还有些人认为除了必修课,也能够设立有地方特色的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自己选择。

三、信息技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务必要有积极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自主性等到应有的发挥。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发展逐步从量变到质变,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实用性强,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相关工作,在结合教学内容、符合实际情况的条件下创新的设计,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二)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进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教育工作者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面对学生的态度不够好,总是缺乏信任,对学生的创造力并不能给予肯定。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过程中。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实践进行时,当谈到的探索和复杂性的课题时主要是由教师来解决的。教师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避免教学活动与教学目的偏离,教学任务的延迟,学生创新效果不好等,导致其思维习惯受到影响。这种行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大阻碍,是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错误。所以,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进行中,教师务必足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自助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实践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注重它的实践性,在教室里给予学生某些表现的机会,这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就会增加很多,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喜悦,使他们对这门课有浓厚的兴趣。这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其中,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时,务必新旧知识相互穿插,以便于学生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关于那些启发性的问题讨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处理,这样可是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创新能力。此外,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假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教师应该及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搜索和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课堂上和学生交流探讨,在交流中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分析其处理方案。假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就需要相关的教师来解释和指导了。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进行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得到提高,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力逐步强化。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从第一台机ENIAC的诞生,到今天只有半个多世纪,然而计算机的范围已经覆盖了的各个领域。包括学校和家庭。由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结合起来的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第一产业,成为、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和保证。从掌握计算机这个"人类通用智力工具"的必要性来看,同语言、文字一样必须从娃娃抓起。计算机教育,尤其是计算机在中小学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而有关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也显得势在必行。

一.信息技术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

计算机普及教育推动着教学体制的结构性改革。大量实践表明,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内外结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要达到基础知识普及、科技素质训练、培养计算技术后备人才的多重任务,因此要课内、课外并举构成一个有机配合的整体。

⑴.课内教学要完成对青少年的计算机知识普及。首先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及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增长对计算机的基本了解和爱好,能适应学校教学中逐步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的要求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人担任高一年段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所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正是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技术(五笔字型)、Word2000文字处理系统,VB程序设计基础等。

计算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要重视知识与上机相结合。

⑵.校内、外的课外科技活动要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提高的条件。更好作到计算机理论与上机相结合。我校一直重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并且取得好成绩:数学、物理、化学等都有全国、省、市竞赛中获奖的。电脑兴趣小组才刚刚起步,就有喜人的好开端。晋江季延中学在近四年"电信杯"信息学竞赛中三次取得了初中组团体第一、两次取得了高中组团体第一、个人奖第一的好成绩。而且信息技术会考也大面积的丰收,今年高一所有学生将参加福建省信息技术(二级VB)会考。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经过我们的努力,以后定能硕果累累。我曾设想,中学也象大学一样,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将机房向有志学习计算机的老师与学生开放。当然这样可能产生人多、设备不够的矛盾,不过凭"机票"上机能解决此,我校每天中午与周末免费开放电脑室让学生上网进行"性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知识,也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学习。目前中学有繁重的基础教育的任务,可能会对其他学科在时间上有小的,但若真正推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加强计算机教学正是其有效途径。而且能真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素质,从而给其他学科带来好的影响。

二.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六点建议

现在教育体制改革正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

1.关于信息技术课的地位

计算机是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出现和发展,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新。计算机把人从重复性的或有固定程式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类智能获得空前发展。科学家们曾预言:计算机科学将是继语言、数学后的第三位的,对人的一生都是大有用途的"通用智力工具"。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大趋势。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提高人才科学素养的需要。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恐怕不行了。社会向前发展了,跨世纪人才的科学素质应有五大支柱: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近年来国家教委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的规划,强调了计算机在中小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十分重要和正确的,也真正体现了小平同志曾说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⑴.计算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知道当今社算机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计算机教学。我们肩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

⑵.对已有的计算机房加强管理,让设备发挥最大效能,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了提高学校名气的单纯的"摆设"。

⑶.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狠抓计算机教学效果,干出成绩,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看得见"有投入必有收成"。

⑷.保护和调动计算机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在考核、晋升、进修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等同对待,甚至优先考虑。

2.关于课程结构与课时调整

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比较重视分数。时常用来刺激学习,"考试是法宝,分数是命根"仍在一定程度上起很大的作用。计算机课决不能再循老路。计算机应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学不会,不实践学了也没有用。针对这一特点,计算机课程应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让练的比重大于讲。

一个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物理仪器或化学试验装置,而是他可以用来进行学习、动手实践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还有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可以借助于这个环境来实现。

鉴于目前中学生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不可能拨出很多计算机课时,因此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比如有的课的部分内容可以利用计算机上,计算机课的作业也可以用于解数学题或物理题。总之,在中学开设计算机课,决不是仅仅多了一门课,给一些课时的单一问题。教育部门及学校都应做好课时的适当调整。中学计算机教学每周至少应安排2课时,才能满足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的需要。

3.师资培训:

面对计算机普及的大潮,师资水平的提高显得越来越迫切。目前计算机课的教师紧缺,真正计算机专业人才不太愿意到计算机教育第一线。大部分中学计算机教师是从数学和物理课转过来的,多数人边教边学,非常辛苦。加之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更新极快,更加使这些老师难以胜任。为此,师资培训工作很有必要开展起来。我们从事计算机教育的老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深感计算机文化交流的范围太小,须知搞计算机工作绝对不能闭门造车,所以迫切希望教委能多给我们一些培训的机会。

师资培训还包括对其他非计算机行业老师的培训。我校就经常利用假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学校规定每周六下午为学习电脑日,早在1997年就对全校教师大规模进行电脑培训,部分老师不只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二级考试,掌握了计算机入门知识,以及一般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如:Windows98、Word(wps2000)、Excel、Powerpoint、IE5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等。现在几乎所有老师可以通过电脑编辑打印试卷,为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而精选试题,精讲精练,所有教师都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辅助日常教学,大大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这样既提高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又让更多青年教师能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从而更好推动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

4.要把机做为化教学手段引进学校。

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沿续了几百年,这中间有过改革,但从总的投入产出的教学系统效益看,其能力接近饱和,已经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作为新体系的物质方面的支柱,地落到了信息的头上,这里最重要的是计算机系统和系统。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也已成为发达国家的趋势。科教兴国,重点首先是。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支持环境要定位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当然,限于国力,我们不能想像全国80万所中小学全面铺开,但我们又不能不开始试点。先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始试点工作,不然,我们还会贻误时机。使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学校算走在前列,为了推行"素质教育",我校花了大笔的资金添购新的电脑设备,还搞起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我校真正成为"窗口学校"、省重点侨校。

5.加强学生信息化教育,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化教育,还必须更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只有学生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提高了,学生才能主动接收并利用校园网络系统,相反,只有加强信息化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服务。当今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教育摆在首位,我国信息化教育也必须加强,我们学校在信息课教学中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操作",还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所提供的强大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重要,让他们能主动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更多的新的知识。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将计算机列为了必修课,学校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和网络兴趣小组,在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和计算机竞赛方面成绩十分喜人。我们还建立了一支学生计算机管理员队伍,他们不仅能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承担管理计算机的工作,而且能指导其他学生学好计算机。同时他们也能很好使用和管理教室里的终端设备。

6.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从而开展"自主性学习"。

在校园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同时,我们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学校网络系统对外通过高速光纤(10M)宽带网专线24小时全天联接Internet网,季延中学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址:),网页全面介绍了学校各方面情况,开设了领导机构、光辉历程等栏目;有的教师从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为做课件服务,也制作教师主页,把所教学科的一些具体内容送到互联网上,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永不落幕的第二课堂。学校每天晚上对教师开放网络教室,中午对学生开放,让他们能上网主动参与网上文化建设。还专门组织成立了网页制作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班级主页(比如《演义二班》)和一些优秀的个人主页。同学们从国际互联网中学习到了更多新的知识,开展"自主性学习",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愿全多关心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为"科教兴国"献上一份厚礼。

以上仅仅是本人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建议,希各位领导与同仁们指教。

1.吴文虎主编:中小学计算机知识辞典

2.吴文虎主编: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素养 培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那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高校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

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持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转贴于

四、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第5篇

【关键词】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问题

我国教育部及各地教育部门都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中学的信息教育课程,过于注重教学目标完成,而在学生的素质培养、学习品质塑造方面却被忽略。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完成课内的教学内容,学生信息素质、创造性思维以及塑造学生的学习品质也应整合于课程之中。

一、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而且要在各种信息中拓展知识。为了寻求知识,学生们通过使用计算机获得来自学校、家庭之外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源。然而,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对世界观和个体心理机制发展尚未成熟,还不能够较好的辨别、接受和处理各种信息,一旦处理不好则可能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由此可见,学习和培养信息素养对中学生有重要作用。1989年,美国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对信息素养作了如下的定义:“要具有信息素养,一个人必须能够认识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有效地发现、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这就是说,信息技术教育旨在教授中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对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包括以下两点:

1.加强信息意识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信息意识专指人对各种信息的自学反映,包括对信息正确的认识以及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对中学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就是让中学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的信息价值观,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识别并远离具有错误取向的信息资源。

2.提高信息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中学生熟悉各种信息资源,掌握一定信息检索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查询、获取能力,提高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及权威性鉴别能力,增强运用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分析、整合交流、创新的能力。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

我们经常可以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实验室中听到学生抱怨学习内容枯燥无味。事实上,在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下,信息技术课程也摆脱不了“照本宣书”形式,这种方式极可能导致中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古人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此学科产生兴趣,他们才会产生探究的动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课程,学生利用计算机以自己感兴趣的途径进行学习,例如Internet网络、生动有趣的Flas等了解计算机的有关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教师教授信息技术课程时,可设计若干有一定难度并具有教学内容的小游戏,引导学生从玩中学、做中学。例如在学习收发电子邮件的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电子邮件各自给好朋友发出一个描述自己特征的邮件,让他来判断邮件来自于哪个同学。这种游戏方式易于使学生产生兴趣,并且掌握和实践了收发电子邮件的技能,还练习了打字和语言概括能力等技巧

三、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提高这种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应采取启发式教学。在这启发式“主导-主体”双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尊重、主体能力得以发挥、主体创新潜能可充分开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创新意识,是课程改革的的新思想,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同志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信息技术课堂就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提供感受环境刺激的经验,让学生描述通过视、摸、听多感官的知觉体验;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指点迷津,在创造激情减弱时要加以鼓励打气。例如将计算机组成迁移到人体的四肢等这种对比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中学生教育也是一个教学系统,信息技术课程是教育的一个系统分支。为此,我们不能仅仅把信息技术教育视为一种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培训。教师应该从一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课程的设计,从宏观上把握信息技术课程。我们相信,只要信息技术教师能够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信息素养提升为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有效塑造学习品质,努力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必然会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从而使中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宜东著,《信息技术:人类第三级生存支持平台》,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

[2]张天元等编著,《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3]陈琦、刘儒德编著,《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5

[4]蒋新革著,《新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6

[5]陈吉利著,《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管理刍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4期

[6]隋军强著,《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意志力的几点做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7-8期

[7]张捷著,《关于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问题的探讨》,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23期2005.8

[8]何克抗、李文光编著,《教育技术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对策

信息技术如今已经被广泛纳入中学教育教学课程体系,逐步计划成为学生的考试科目,同时也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重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广泛普及的一门科目,因为它体现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生活在新世纪的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才能在未来的就业与生活中占据有利地位。然而,从当前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课程设置方式都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并对应采取解决措施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有力保证。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不足,内容更新慢

国家相关部门所规定的教育教学课时要在100学时左右,然而,多数中学迫于毕业考试的压力,将课时严重削减,降至每周一节,而且在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复习阶段,还要被自动取消,甚至平时也会被一些教师无情地占据,在有限的学时范围内,学生无法得到充足的实践操作的机会,任课教师在教学目标与计划的制订方面也是绞尽脑汁,无所适从,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科,其更新速度正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大动力,然而这些变化在教学领域却无从体现,学生所学内容以及计算机内部的软件级别仍然处于停滞状态,一些机器设备也偏向古老陈旧,教学课程方面设置方面缺乏科学依据,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教学内容过于基础,对上机操作失去兴趣,另一些学生认为所讲授的内容过于精深,已经超出了自身的接受能力,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兴趣不足,热情不高的局面。

(二)教育资源落后,考核机制不健全

一些中学由于经费所限,再加上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不足,将大规模资金投入到校舍或教室的建设上,缺乏对信息技术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使得这些硬件设备缺乏更新,质量低下,甚至运行不灵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工作效率,由于缺乏对课程的重视,导致了没有形成严格、健全的考核机制,学生在没有严格考试的约束下失去了学习积极性,导致信息课上无心学习,甚至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师自身素质与教学策略有待提升

很多的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没有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而发生变化,知识系统陈旧,无法紧跟时展步伐,而且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学校内部也没有形成成型的教学模式,缺乏前辈们先进的教学方法指导--导致教学方法十分单一,多数的课堂教学都是在传授一些理论性知识,或者用枯燥的语言指导学生上机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身在其中倍感无趣,无从适应,学生会在不觉间转移注意力,影响课堂听课效果。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重视,完善监督

信息技术水平与学校所在地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因此要想实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就要加强对当地经济的管理,提高经济建设步伐,从教育教学机构一方来讲,就要加大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力度,改善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学校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物质力量与人力资源力量的投入力度,从学校的高层领导入手,本着培养学生信息水平与技术素养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管理,尽量为学生多设置一些课时,为学生学习与教师备课留有充足的时间和余地,相关的教学行政机构也要加强对这门课程课时情况的跟踪调查与监督,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采用科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科学的方法是学生学习进步,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中学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有待于改进和提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指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改善学习效果的方法,教师要以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为己任,采用灵活、多变、复杂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全面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例如: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就是在每一节课上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个任务或者更多的任务,每一个任务都规定完成的时间,以此来督促学生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任务,在技术上获得提升,也实现了对课程时间的充分利用,学生在完成任务以后会不自觉地获得一股成就感以及满足感,以此产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信心。

(三)加大对信息技术的物质与人力资源投入力度

充足、完善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与保障,学校要加大对教学设备资源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信息硬件设备的质量,同时要完善对师资力量引进和培养,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相关技能的有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与知识结构水平,使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够紧跟时展进步的步伐,以此来带动所教授课程的更新,实现与时展的接轨,全面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引入竞争制度,建立健全考评制度

为了能够有效约束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就要在考核与考试方面进行改革,可以将信息技术考试纳入学生的中考或者高考范围,作为学生升高中、升入大学的考核项目,学生在这样的考核标准的约束下,会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在"以考促学"的方法的带动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自然带动起,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科学、全方位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加广阔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收获知识和经验。

三、结束语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在整个的教学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教学必须站在整个社会与整个国家发展以及对让人才需求的高度展开,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这一学科,要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全面带动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振军,刘建龙;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4年30期

第7篇

关键词: 农村中学 信息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 衔接

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21世纪,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对于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最基本的能力。什么是信息技术?从技术的本质意义上,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拓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就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是指感测、邮政通信、计算机、智能及控制等技术的整体。农村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农村中学一门必修课。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正是为了提高广大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大大影响了农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给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普及带来了极大阻力。

(二)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不足,导致重视力度不大。

一些农村中学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课堂就是一堂精神上的体育课,信息技术课堂就是学生利用计算机娱乐自己,无非是教学生打字、上网、聊天、玩游戏。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将是未来生活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离自己很远,只是把它当做游戏机,导致不够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在一些农村中学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受重视力度不大、学校教育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农村中学基本都是其他老师兼任信息技术教师,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任课教师基本没有信息技术专业的学习,仅具有基本的电脑操作常识,不具备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另外,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教育更是成为其他中考科目的点缀。由于农村学生大部分接触不到计算机,而信息技术又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生对计算机都很好奇,对信息技术课都兴趣很浓,但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不知道信息技术为何物。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更像是学生的自娱自乐。

2.重视建设,轻视维护;重视硬件,轻视软件;重视保护,轻视使用。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成本比较高的课程,它的开设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后盾。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用需要一定的资金,而且机房的电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样会使得有限的学校经费更加紧张。计算机无法得到及时的修理和维护,使得本来就不多的设备在信息技术教学上更是捉襟见肘。农村中学计算机机房现状:计算机数量不多,仅有“远程教育”项目配发的三十台电脑,而且有几台有故障待维修。学生达不到一人一台,开放时间少,使用效率低,难以保证学生的上机时间,使得信息技术教育举步维艰。

二、举措与对策

(一)转变观念,建立师生信息素养共同发展的机制。

首先,农村中学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要正确。转变传统思想和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能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重视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加大基本设备建设和设备维护的投入,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其次,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更多机会,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的应用氛围。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建设一支信息素养高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团队,是决定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素质偏低,专业教师缺乏。如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是一个关键问题。农村学校要结合校本实际,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和校本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基本信息技术技能,适应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每天都要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三)采取适合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农村中学要开齐信息技术课程,同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适当地开放计算机机房,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和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由于农村中学学生对计算机使用非常少,大多数学生除了学校的计算机外,基本没有机会再接触计算机,无法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上机实践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时要采取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正确引导,激发兴趣;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兴趣小组,培养有特殊爱好的学生,以竞赛促普及。

第8篇

随着当前我国时展的脚步逐渐加快,人们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中学信息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更是引起了重视和关注,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逐渐得到了重视。该文将对当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展开全面研究和分析,同时结合当前教育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当前该门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出一定意见,以期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良好的参考作用,进一步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脚步不断提升,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当前教育环节中的重点内容。其中,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一项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从而促使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所以,在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对中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1]。基于此,该文将对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展开研究,全面分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希望对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1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信息技术的教育过程中,其新颖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兴趣,同时兴趣也是学生探索创新的主要源泉。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对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从而做到认真听讲,主动和师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探讨,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丰富和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用更为丰富和趣味性的方式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信息技术课程趣味性的挖掘,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吸引,良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激发其创造热情奠定基础[2]。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利用信息技术对现实环境进行模拟,有效地利用网络交互性特征,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展开集体性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观念和见解,并展开激烈的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想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发生激烈的碰撞,一旦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学习的热情就会不断高涨,这对于进一步刺激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将产生重要帮助。

2中学信息技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1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激发

在中学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只有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才能良好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并且,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正确地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培养,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激发产生重要的帮助作用。所以,在对中学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培养,在正确的引导过程中,帮助其对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从而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更好地将创新能力和自身的知识水平发展从量变向质变发展,让其创新能力得到良好培养和发展[3]。在这个过程中,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实践性和灵活性也将得到良好发展。所以在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在满足实际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和设计,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开发和培养,从而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

2.2对学生给予足够的信任

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教师的教学态度极为重要。通常情况下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展中,如果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不能保证足够端正,或是经常对学生报以不信任的态度,那么将对这门课程的开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4]。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到探究性或是复杂性较高的课程时,多由教师一人完成。教师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怕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学任务就不能及时完成,最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品质就将受到影响。但是这种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十分不利,甚至是教学环节中一项重要的失误。所以在开展中学信息技术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肯定,从而让学生能独立自主的对教学任务进行完成,这样学生的各项潜能才会充分得到发挥,这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十分有效。

2.3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在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开展的过程中,该课程教师应该对其实践性予以充分的重视和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充足的表现机会,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都能得到有效提升,使得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悦时,还能将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提高[5]。并且这种方式还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激发,这对今后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产生十分有效的帮助。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探索欲望上也将产生明显差异,因此教师在对课程进行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新旧知识的紧密结合,也就是在对学生实际条件进行满足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安排和设计,让学生能独立自主的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帮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更好地对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同时在对中学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和困难,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其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从而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思考,之后再将问题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共同研究和讨论,不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发现,运用合理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对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教师就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和帮助。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应用,不仅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良好扩展,同时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也将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帮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3结语

通过对上文的研究,我们能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得到良好培养和发展,其不仅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重要帮助,同时还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起到有效的调动作用,不仅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良好作用,还能在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引起重视,全面提升其在中学教学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邹荣.浅析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4,125(5):115.

[2]汤海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5,61(5):314.

[3]陆晓维.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55(14):161.

[4]程昌铭.中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38(6):78-79.

第9篇

目前,我国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全面到来,人们越来越依赖计算机与网络来处理生产、处理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比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电影、视频等等。在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而信息的数字化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通过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培养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处理的信息应用到生活与工作的实践当中去,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很好的融入到社会与工作中去,增加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二、数字化学习中的教育双方

所谓的数字化学习指的是在教育的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完全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都称之为网络化的学习。数字化的主要资源是通过计算机将获取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如此一来就可以在网络的环境下运行该处理的多媒体材料。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的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到最后处理信息的整个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的能力,从而使得数字化学习能够很好的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数字化学习中的教育双方教师与学生而言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第一个就体现在教与学两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坐在讲台下学,如今数字化的学习将打破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接收知识的方法也不再是单纯只由教师一个人教那么呆板,教师不再是教育的主体,而学生才是教育的中心,现在的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去学习,是引导学生走上自我学习的道路,是让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并将潜能发挥的极限。因此,这样一来学生就由传统的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成了知识意义的构建者。如今,随着数字化教育的深入,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教学中大多都是教师在讲台上对着课本照本宣科的讲学,课本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唯一的方法。现在不一样了,自从有了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介入后,多媒体的使用使得课堂的教学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数字化的设备将课本里枯燥的知识转变为非常好玩的情境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字化设备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们的视野变得更加的开阔,特别是那些理科课程很多知识非常重要,可是又因为太过于抽象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变得不那么高涨,而数字化的设备可以通过建模型,将公式等方法将那些抽闲化的知识重点更加的具象化,从而使得学生能更直观的去学习到更多深涩难懂的知识。

三、数字化在当今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的教育要想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就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及偶遇环境,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师不再像以前一样唯我独尊,而是能够很好的换位思考,以学生的思维去设计教学过程。第二就是学生基于网络进行学习过程的构建,如今,对于教师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要将教育的观念给转变过来,从而带动教学方式的改变。数字化在当今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蛀牙哦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所谓的让学生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就是要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来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通过学生们的自我计划、自我管理等多种方式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

(2)使得学生的个人信息素质得到提高。数字化的学习使得学生们可以不再只是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现在只要想学什么课程就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什么课程的教学的视频,想什么时候学都可以,数字化的学习为学生的自身学习提供了非常多的机遇。然而中学生要想充分的利用好数字化学习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可以将终身的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才可以对信息化处理后所得到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学生通过数字化的学习之后,学习能力又了稳步的升高。很多课本里无法将清除的知识难点、重点太过于复杂,比如数学、化学、物理等的课程太抽象,教师无法给学生们讲解清楚,学生学习起来也很困难。而数字化的学习可以让教师将知识难点重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转变成图片、视频等等,通过这些多媒体呈现出来的图片或视频等就可以将知识点变得更加的很直观,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四、结语

第10篇

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微机课,虽然两者不是同一范畴,但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继续沿用前称。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教学,下面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中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方向

中学计算机教育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系统,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还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呢?

前一种方式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个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但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这些基本知识后,将来如何应用,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来不会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

后一种方式是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一种方式,侧重点在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将来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时,对那时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超前的基础教育。

二、具体实施的方案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抓好基础教学。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 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要点,重在基本技能。

任务驱动的指导思想。第一堂信息技术课要向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任务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此后结合课程目标要求,提出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可能将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同时注意将任务简化,同时将学生任务简化为基础与技巧两部分,便于让学生抓住重点,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三种:第一种是竞争性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互相对立;第二种是个别化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独立的;第三种协作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协同工作并共同分享学习目标。合理运用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抓好应用教学,让学生有机会运用知识。

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电脑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最先进(但也是最简单、最易用)的操作环境,如微软的WindowsXP并掌握几种最常用的应用软件。

这样,学生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既兼顾了长远发展和先进性,又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马上用到。现有教材大都注重基础教学,应用教学方面较弱,要做好应用教学须有好的课堂设计,要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到环境信息设施情况,另一方面要联系生活学习工作的社会实际。

3.做好教学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课理想的教学环境是拥有先进的机房,能做到人手一机,具备多媒体教学功能,最好都能上英特网,由于理想环境建设投资较大,非一般学校能够负担得起,在机房建设方面最好采取与自身承受能力折中的方案。

上不了网可暂时不上,做不到人手一机,可以多人一机。最好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新上的机房大多具有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使教师演示与学生练习时间比控制在1:3到1:5之间。

三、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质量

大纲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

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优先讲怎样使用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

第11篇

计算机应用水平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普及多年,应当说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了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但是在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却发现这些高中毕业生缺少对计算机常识性的认识,而且对基本的软件操作并不熟悉。这一现状说明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并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但是这一问题却未得到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导致了该问题迟迟未得到相应的解决。笔者通过实验、调查、分析,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

初步调查显示,高中生曾经学习过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学生百分比高达93.7%,因此他们对计算机的应用较为熟悉。在调查对象中,自我感觉已经“熟练掌握”Office常用办公软件的达85%以上。但经过测试,其计算机理论知识部分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而实际操作水平仅相当于刚刚接触办公软件的初学者,未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二、中学生未能达到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的主要原因

经过对实验结果、教学相关背景的分析和研究,中学生未能达到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课时落实不到位

信息技术教育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随着互联网络以及相关产品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普及教育逐渐成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各中学仍然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与升学息息相关的课程上,信息技术教育的成绩并不会对学生产生任何影响。于是信息技术教育成为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形象工程。经调查得知,多数中学仅在高中第一学期安排信息技术课程,而且课时非常有限,平均为每周1课时或每2周1课时。

2.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不标准、不系统

由于中学并未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看作具有同等重要性,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也处在比较尴尬的位置,对教学内容的规划、制定、教授也变得更加简洁,很多技巧性的应用操作和常识性的计算机知识并未能得到普及,从而造成教学内容不标准、不系统、内容陈旧且不实用。

3.专业师资缺乏

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任课教师由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担任,甚至由鲜有教学经验的机房管理员担任。这些教师缺乏系统的计算机教学理论,甚至缺乏系统的指导和规范化教学,更无法通过计算机实际操作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造成教学效果不佳。这些都直接导致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方法的疏于创新和改革,进而造成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停滞,自然而然地,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所接受的知识就变得非常的有限。

4.学生认识层次不一

学生认识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之前已经较多地接触计算机,认为学习软件应用并非困难。因此,从学习开始就抱有轻视的态度;而实际上,他们尚未接触过正规、实用的操作,那些复杂的、技巧性的操作大部分被忽视了,因而学生在实际操作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客观方面是由于中学生主要的目标是成功完成各类升学考试,因此老师和家长都不会赞成学生在课余时间过多的接触电脑,学生在有限接触电脑的时间内也主要是进行聊天、视频等娱乐,而极少使用办公软件或对软件进行配置操作。

三、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所带来的影响

根据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学遇到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种种原因,希望各级教育工作者必须扭转这一不利的局面,否则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等阶段容易给中学生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首先,中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降低。从实验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常用办公软件应用技能并未达到基本水平,即便如此,大部分学生在依旧存在轻视计算机实践技能的思想,从而影响了二次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弱化了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

其次,对计算机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中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包含了较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软件操作,中学生对于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达到较好的掌握,自然不会对计算机产生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会感觉计算机知识的简单或无趣,从而造成对计算机学科的错误认识,忽视计算机的重要性。

最后,缺少基本操作技能,影响工作学习。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忽视会对其今后的计算机学习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就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这不仅非常容易造成错误的学习方法,影响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果,而且有些直接影响日后工作中使用软件的效率。

四、对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建议

目前,全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普遍提高了中学生对计算机掌握的水平,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学生也产生了对计算机学科和计算机应用的误解,这就影响学生对计算机的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针对此问题提出以下一些改革措施:

1.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应当严格按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对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各项要求,为信息技术教育配备专职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用硬件和软件,保障授课课时,遵照《纲要》制定规范的教学计划和系统的教学内容,从各项规章制度方面保证信息技术教学顺利进行。

2.中学应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认识和兴趣,而不应当生搬硬套地灌输。

从学科专业性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过于专业化。中学生还不易掌握较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中学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由于部分知识太专业化而未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专职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形象的将计算机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常见的计算机现象和问题结合为学生进行讲解和说明,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由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计算机应用操作范围。

3.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任务式教学模式、提问式教学模式以及讨论式教学模式相结合,根据计算机基础知识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作业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掌握某种软件的安装、使用、配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提出和解决计算机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适当增加学生对目前计算机各类问题的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对计算机问题的认识程度以及学生在计算机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中学;教育

一、前言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思路。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为建设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带动了农村教学的现代化。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知道意见(草案)》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科是中小学一门知识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现在全国农村各个中学基本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是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二、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分析

现在农村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成为教学的“副产品”,存在着很多问题,课堂教学效率低,不能满足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下面,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课时偏少,学校不重视。虽然现下国家非常重视农村教育问题,大力支持并发展农村的信息技术教育。但是,很多农村中学仅仅把信息技术课当做一个摆设。目前,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一周只开二个课时。很多学生常常是上一周学过的课堂内容到这一周上课时就基本忘光了。很难把这门课学好。

(2)信息技术设施缺乏,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维修,设备耗损严重,急需更新换代。计算机房教学环境复杂,课堂管理难度大,存在诸多“不安全”隐患。

(3)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缺乏。在农村中学很多信息技术老师都是有原来的数学,语文或其他老师担任。而这些老师都是“半路出家”,他们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时,他们往往是边学边教,缺乏创新思维,甚至有时候无从下手。只能将一些表面知识讲解传授给学生,这也使得一些学生缺乏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甚至有的老师干脆就让学生自习或者做其他课程作业。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成为我国农村信息技术课堂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没有专业的教学队伍,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

(4)学生任务不明确,把信息技术课看做是一节放松课。很多学生上信息课时都在玩游戏,或者登qq聊天,看电影要不就是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老师上课讲解知识时他们都不屑一顾,各玩各的。学生们意识不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端正不了学习态度,又如何能学好信息技术课。

(5)农村“授课方法和模式不当,学校”应试教育“思想严重。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在农村,很多学校都没有落实相关的教育制度,没有把信息技术课当做是一门重要学科来对待。而“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三、应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问题的策略

由于种种的客观或主观的原因,使我国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对如何优化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我提出以下几个策略:

(1)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进行更新补充,请专业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以确保农村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进行。要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首先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而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也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学校要经常对教师开展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定期对老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推动教学发展。

(2)转变观念,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发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当代社会变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必将是信息时代的教育改革起锚远航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我们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加强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不要搞“应试教育”,要让学生全面发展。

(3)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信息技术的特点就是具有直观性,它通过对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进行处理,让学生感同身受,把抽象性的东西直观化,让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教师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素质和自学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多样性教学,转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和主动性。

(4)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必须进行整合。要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引导老师从教育资源、教育形式、教育技术、教育观念、学习内容五个方面进行研究整合。建立激励制度,提高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使教师主动地、自觉地学习教育设备与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

(5)加强学生思想安全教育。教学的同时,积极消除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和诱惑,让远离这一时代滋生的新型“”――网络游戏的危害。不断加强学生安全上机意识,养成良好的上机行为习惯。

四、结束语

如果想要跟上时代的潮流,不想被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所淘汰,我们必须重视起信息技术的教育。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要。在发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的应用。在摸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找不足。虽然现在的农村信息技术课堂还存着些许问题,但我们一定要积极想出应对策略,改进不足。相信经过我们的研究与努力,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会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