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常规要求

课堂常规要求

时间:2023-05-17 17:47: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常规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常规要求

第1篇

关键词:入职初期;体育教师;课堂常规;建设与管理

一、研究目的

入职初期通常指教师受聘后的前3年,这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教师抓好课堂常规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可以有效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建立高效的课堂秩序。同时,课堂常规也是教师和学生应该遵守的、保证课堂秩序的基本行为标准。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笔者查阅大量有关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及管理方面的著作和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观察法

笔者通过在实际体育教学中观察课堂常规的设置及学生的遵守情况,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反应进行相关分析。

3.专家访谈法

笔者咨询了体育领域的专家和一线教师在教学常规工作中采取的手段及策略,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1.体育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

(1)集合整队与师生问好

集合整队可以体现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主要包括课前、课中及课后队伍的集合。课前站队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快、静、齐”,教师要培养学生听上课铃声和哨音快速集合的习惯,要求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汇报人数及出勤情况。师生问好是体现师生平等地位、增进师生关系、检验学生课堂状态的一种有效手段。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课前一句简单的问候,看似无关紧要,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融入课堂,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为上好体育课做好准备。

(2)请假制度及出勤情况

教师制订课堂的请假制度及出勤要求,在第一次上课时告知学生请假怎么请,特殊情况怎么处理。当学生由于特殊原因无法上课时,应该在课前提交规范的请假手续,并向教师说明情况。这样有利于建立规范的请假考勤制度,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其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任务。比如,随堂听课,协助同学练习,布置相关场地等工作。

(3)服装检查与安全教育

上体育课时要统一着装(运动服与运动鞋)。教师要在课前告诉学生运动装备及安全意识在自我保护中的重要性。比如,男生上课不要穿牛仔裤、皮鞋,女生上课不穿裙子、高跟鞋,不携带小刀、钥匙等尖锐物品。教师要做到积极预防,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如发现学生着装不当、存在安全隐患时,应该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体育课堂的常规要求。

(4)课堂纪律与练习要求

体育课堂纪律是保证课堂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在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就要跟学生约定好相关的纪律要求,让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内容、要求进行练习。比如上课不能随便说话、嬉戏打闹;没有经过教师的允许,不准私自离开练习区域;分组练习时要听小组长的指挥等。不同运动项目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因此,在学生进行不同项目的练习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进行球类运动时,学生要统一听哨声指挥,不能随意拍球踢球。如有不遵守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批评、指正

(5)场地器材管理及规范

学校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重要条件。任何体育器材设施在使用前都要经过认真检查,确保安全后方可使用。体育教师在课前要认真检查教学场地是否安全,并对相关运动器材提出使用要求。如发现学生不爱惜器材的现象,教师要及时批评、指正,引导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设施。

2.体育课堂常规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1)规范教学秩序

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不管进行什么样的教学改革,教师都必须建立一个稳定、有序的教学环境来确保正常课堂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抓好教学常规,通过规范和约束学生的上课行为,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让学生清楚哪些事情在课堂上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2)明确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弄清体育学科的特点,努力I造良好的课堂常规,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学生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引,就会清楚在本堂课中不同的练习阶段该如何去学习,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效果,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确保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3)厘清教学重难点

教师要认真备课,努力写好教案。备课时,要备好五要素:一是课程目标;二是教材重点、难点;三是教学对象;四是场地器材;五是教学方法。通过正确示范、精讲多练,教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技术方法,帮助其更好地领悟动作的重难点,进一步提升其学习能力。

(4)塑造行为习惯

体育课堂常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不但可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还是塑造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沿阵地。教师在制订课堂常规时,要注意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5)提升教学质量

体育课堂常规的制订和实施,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在体育课堂上,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秩序能够帮助教师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掌握课堂上所传授的运动知识与技能。如果学生纪律好、注意力集中,教学程序不被打乱,学生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被挫伤。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练习时间,这对技能的学习十分重要。

3.体育课堂常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1)严格要求,加强常规教育

体育课堂常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确保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抓好课堂常规建设,培养学生的规范思想。比如,集合整队要求、上课服装检查、请假制度、纪律要求、体育骨干职责、场地器材布置与回收等。教师在上课前表述清楚课程要求,学生才能够按照要求去做。因此,课前的常规教育非常重要。

(2)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通常以户外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学环境复杂,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内容、规则及特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讲解清晰、示范到位、言行一致、尊重关爱学生,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发挥体育在塑造学生人格上的功效,努力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3)体育教学组织规范有序

体育课堂组织教学要尽量排除各种外因干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各项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体育教师要充分备课,精心设计出合理、有效的组织教学程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规范组织教学,切忌出现先紧后松、虎头蛇尾的现象。

(4)加强思想教育,培养集体主义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随时注意课堂的变化。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体育健康知识、技术与技能,强化组织纪律性的主要场所。体育课堂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良好的教学秩序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常规的认识。当教师在组织学生集体学习时,组织纪律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可以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教师要努力抓好体育课堂常规建设与管理工作。根据体育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与分析,体育课堂基本常规主要包括集合整队与师生问好、请假制度及出勤情况、服装检查与安全教育、课堂纪律与练习要求、场地器材管理及规范五个方面。严抓常规有助于规范教学秩序,明确教学目标,厘清教学重难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培B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预防安全伤害事故。

2.建议

抓好体育常规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严格要求,加强常规教育;第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第三,体育教学组织规范有序;第四,加强思想教育,培养集体主义价值观。严格制订与执行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在学校教学中,新入职的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课堂常规建设,积极思考怎么管理学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体育课堂常规成为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常规[J].中国学校体育,2006(12):30-33.

第2篇

关键词 率先垂范 关注细节 强化聆听 多方配合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实施高效美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对于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情操、培养他们创新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的课程改革之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改革纲要再次将小学音乐教育定位于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上,将音乐学习的常规纳入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小学阶段正是给学生以基础性的习惯率先在学生的生命质态中树立音乐学习的意识。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强抓常规意识,为保证音乐课堂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利用无限大的空间来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致。 

一、率先垂范,常规在言行中呈现 

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下,学生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自身的习惯、常规意识已经逐步淡化,包括在校的表达有转向家庭的趋势。而且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其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双方的关系,势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 

很多时候,学生并非不愿意向善,而是无法向善,他们没有学习的榜样,没有赶超的目标。学生常常误认为自身的实践行为就是标准化的。此时,教师需要运用自身的榜样力量和人格魅力,在音乐展示中为学生树立标尺。笔者在课堂中经常鼓励学生用音乐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克服害羞、胆小的心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身不仅要做到,而且还要做得出色。用歌声与学生交流,就是我做出的表率之一。教师的率先垂范,不仅是给学生水平的展示,也是对学生进行的水到渠成的音乐熏陶,更是用自身的言行力量激发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我的一种示范。 

二、关注细节,常规在细微处闪亮 

音乐课堂的养成教育以及常规训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种历经常态的恒久性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平时的积累,在细节中帮助学生建立常规习惯,在细节中磨合常规执行,在细节中强化常规意识。只有在积少成多的细节中点滴渗透,才能聚沙成塔,逐步养成常规意识。 

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学生学唱歌曲时开始并没有随手打节拍的习惯,在教师三令五申下,学生的这项常规意识也并没有能够养成,这给学生准备掌握歌曲节奏、提升节奏感带来很大的弊端。在实践教学中,笔者抓住细节不断提出要求,并自身作示范,给予学生友情提醒。经过一个多月的细节训练,学生的这项常规已经逐步养成,节奏感也随之提升。 

三、强化聆听,常规在互动中凸显 

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有效聆听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尤其在音乐课堂,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聆听的艺术,只有静心聆听才能真正从心底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冲击力,才能在音乐的艺术感染中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精妙,从而提升音乐的综合素养。可以说,有效聆听是音乐课堂的生命。 

为了提升充分展现音乐本身的精彩,教师常常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原创音乐的魅力,利用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展现名家名作。其无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将直接注入学生的心灵,自我倾听的形成将学生聆听常规落到实处;课堂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之间练唱,聆听他人也是课堂聆听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在聆听他人过程中进行比较,增添艺术敏感度,于微妙中习得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聆听,在聆听自我的声音中,反思得失,从而提升自我,实现与音乐作品的有机融合。 

四、多方配合,常规在立体中彰显 

音乐常规不仅是音乐课堂的孤立存在,还牵扯到学生生命中方方面面的内容,与学生的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强常规引导之外,还应该在与学生经历的各个方面取得有效联系,运用合力,帮助学生共同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常规。 

首先,求得班主任的协助。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学生可靠的贴心人。利用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势必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去音乐专用教室时,很多学生不能排好队。这个看似是与音乐本身无关的细节,但却反映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浮躁,更是对音乐缺少价值意义敬佩的一种反应。 

第3篇

一、关于课堂常规的争议

对体育课堂常规的认知,目前业内存有多种论调。

1.一线呼声

甲老师: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课堂常规训练肯定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但是,是否每一节课都需要进行强调、都需要进行练习,这是值得商榷的。

乙老师:教师在45分钟之内面对着四五十个学生,说实话要想进行“因材施教”,充其量只能说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教师只能通过课堂常规将学生最大限度地整合在一起,以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学能够面向大多数。

丙老师:传统体育课堂常规的军事化风格明显,有着较为明显的专制性,这种利用学校和教师权威来进行的压迫式教育,不仅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也直接造成了师生关系冷漠的不良局面。

2.专家意见

学者顾渊彦说:“用统一的要求来指导不同的学生有悖因材施教的原则,且不分对象与特征提出统一性的规则本身就是一种伪科学。”毛振明等人认为:“有关课堂常规教学方面的内容,如队列队形练习训练将会朝身体姿态培养以及集体行动能力和意识的培养等方向转化。”

3.笔者观点

笔者有着十几年的体育教学工作经验,也历经课程改革的前后,对于传统的一板一眼的课堂常规以及目前的略显松散的课堂常规都有着自己的切身体验。对于课堂常规,笔者更加倾向于甲老师以及毛振明教授等人的观点,他们的观点与不仅与新课程改革的宗旨相一致,同时也没有过分激进,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即既注重实效又着眼于长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

二、如何优化课堂常规

1.利用熟悉期,提高常规养成的协同性

当体育教师第一次担任某班体育课,与该班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由于彼此双方的不熟悉,因此不论是教师表现得亲切还是表现得威严,师生双方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戒备感。

整体上来讲,戒备感存在的表现就是双方的言行比正常状态下显得更加谨慎和内敛,一方面是内部进行的观察与评价,另一方面是外部显现的静默与服从,随着接触时间次数的累积,双方将会彼此进行重新的评估,并根据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和言行再进行或大或小的调整,以此来建立一个对双方的较为完整和准确的印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段时间,将相关的课堂常规贯彻到教学活动中,力争在熟悉期结束之前使学生基本明白课堂常规的意义所在,并且基本掌握课堂常规的各项内容要求。

2.勿漏间隔期,提高常规养成的稳定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期大约需要21天的时间。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这21天的时间必须是连续的21天的时间,中间最好是不能有间断。基于这样的认知,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相关的体育课堂常规的意识和技能的时候,更应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之中持续地对学生进行相关意识和技能的灌输与培养。只有通过课内与课外的协同连续的努力,学生对于课堂常规的掌握与遵守才能尽快、尽可能地成为普通的习惯。

3.把握特殊期,提高常规养成的全面性

如果说抓好以上的两个“期”的主要效果是使课堂常规训练既得到实效又能够保持长效的话,那么在特殊期内的对于课堂常规意识和方法技能的灌输与训练,则给予了学生一定的个性发挥的空间,偏向于学生课堂常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培养。

特殊期主要指学生身体不舒服、感冒、伤病、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在这些时间段内,学生们大多会向教师请假,教师一般不会做什么深入的检查或是验证,在简单询问之后大多会同意学生见习,一般就是要求学生看一看。但由此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后续影响,见习有时会诱发部分学生的惰性,以致其在面临一些强度、难度教学内容练习的时候请“假”假。

第4篇

【关键词】科学课 理性 教学组织 课堂常规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18-02

科学课改进行已经十年,已初步完成了由“自然”到“科学”的转变,然而我们却发现,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平常课,但凡做起实验,学生就很难安静下来,这种现象初看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一种存在,然而仔细考量,这种表面上的热闹终究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良性发展,怎样使科学课堂由“喧嚣”回归“理性”?除了教学设计的细化要符合科学的探究规律外,课堂的常规教学组织策略也是重要的保障,下面就科学课堂的组织策略展开论述。

首先,科学课堂的教学组织是一项系统工作。

要想真正使孩子们能静下心来进行研究,有效的课堂组织是必要的保证。这种有效课堂组织仅靠几句“坐好了”、“表扬表现好的小组”是无法完成的,科学课堂需要系统的教学组织结构。

1.开课之初制定好常规要求并强化训练。

在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科学课时,老师要做的除了让孩子们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即是明确科学课堂的常规,并和学生讨论它们的重要性,然后和他们一起练习如何遵守这些常规。

常规的内容可以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包括规范学生课堂表现的常规,例如“老师示意实验可以开始、暂停、停止的信号”、“实验前没有老师允许不可以自行使用教学学具”、“实验后学具如何整理”、“当有问题时如何提问”、“听老师讲课与同学们发言时的坐姿是什么样的”、“小组实验时小声进行交流”,还包括训练严谨科学思维的常规,例如“当实验后发现实验数据严重偏离预测的时候怎么处理、”“当别人的意见与我不一致时我要怎么说”、“实验前老师的实验注意事项必须认真学习”等等。常规的制定相对容易,但要让学生在进入科学课堂后将这些常规变成习惯可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进行强化,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反复练习直至每个学生熟记于心。

2.简单易行的量化评价方式来保证课堂常规的顺利执行。

孩子必竟是孩子,如果在常规执行过程中得不到老师及时的评价,则可能会造成对常规坚持执行的懈怠,或因为没有得到对常规执行的正确指导而出现有偏差的理解,因此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应对于常规执行较好的学生给予准确的及时的量化评价,来体现科学课的严谨与理性。

3.最好由一个科学教师由始至终带同一个班级,直至学生们毕业。

当学生们已经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如果中途换了其它科学老师,课堂的常规要求不一样,就有可能导致原有的常规很快被丢弃,新的课堂习惯没有来得及形成,从而使课堂变得混乱,新的老师再培养新的常规习惯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因此学校应尽量由一个老师始终带同一班级,让学生们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保持下去,不但确保了科学课堂的高效学习,同时也是对学生科学性思想的训练,这本身也是科学素养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次,要巧用适用于科学课堂组织的小技巧。良好的课堂组织技巧有利于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为高效探究“保驾护航”。

1.科学老师的声音不是越大越好。

现象一:实验时间已经到了,学生们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老师便大声制止学生停止实验。

现象二:为了讲清实验的要求,老师用能发出的最大声音进行讲解,期望学生们都能听清楚,但下面仍有学生窃窃私语。

有经验的老师会发现,当我们越是大声的说话,学生反而越没有聆听的渴望,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大声说话与大脑对于听的渴望是相抵触的。而且,科学课探讨的内容是客观世界的真理,那么科学老师们要在课堂上制造的情境也应是探讨真理的情境,如果老师的声音太大,那么在课堂上传达的可能是一种激进的情绪。科学老师的声音应该是平和、轻柔、充满诚意的,这样的声音通常传达的是严谨、理性和关注。那么如果科学老师这样做了,收到的回应也大多是理性的,充满诚意的。

有时候,为了取得良好的倾听效果,科学老师的声音还可以带上一点点神秘的口气,配合具有层次感的问题吸引学生对即将要探究的内容,产生足够的关注度,当他们急于想要知道下面要做的事时,自然会把注意力投入到课堂研究中来。

2.通过“小纸条”, 取得家长的支持。

科学课一周只有2节,而科学老师大多带得班较多,无法像班主任那样做到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导致家长对孩子在科学课上的表现不了解,也不关心。家长最开心的莫过于听到别人夸赞自己的孩子,同时,大多数的孩子也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因为他们而深感自豪。那么,在科学课上我们完全可以发出一张“快乐小纸条”给家长,内容包括:

亲爱的XXX家长,因为XXXXXX事情,我为您的孩子感到非常骄傲,希望您看到这张小纸条,也能为他的行为感到骄傲。

这个方法非常适合在科学课上执行,既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又可促进孩子们改进自己的行为,简单、有效、便利。

3.利用时间效应让科学探究充满“紧迫感”。

学生的科学探究实验不能高效的另一个原因是对时间不能进行有效管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完成探究任务的时候充满“紧迫感”,比如在初始训练时可以这样做:在实验之前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完成实验所需的时间,并要求学生在商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探究任务,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不是限制学生实验的时间,而是培养学生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高效地投入学习,在良好的习惯形成后,就不再需要规定时间进行了。

也可以这样开始一节课:“我想马上让你们在接下来的40分钟内完成我为你们精心准备的课堂活动。”当老师成功制造了课堂的紧迫感后,就可以促使学生自加压力为接下来的活动分配合适的时间,而必免将时间浪费在那些不必要的活动上,当学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探究的效率,不断品尝到一种通过努力得到成功的快乐,就会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有更为良好的表现。

最后,科学老师要注意在科学课上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学生。

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不一定是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中,也可以是通过教师日常教学中一些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达到潜移默化的培养。科学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应尽量注意避免使用不科学的教学组织方法。如不要集体处罚学生,不要在科学实验中用这样的句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实验做得又快又好。”科学教学中不应鼓励竞争,不应将竞争意识作为培养目标之一。

综上所述,在我们呼吁科学课从“喧嚣”回归“理性”的今天,科学老师们除了可以把关注点放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也可以从课堂教学组织策略上多想想办法,制定一套适合于科学课适合于自己的科学的管理办法,为学生高效的科学探究“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要:新课改形势下对教师正确驾驭课堂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师对课堂常规和课堂气氛如何有一个正确认识为了让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尤其在“调控”上下功夫,处理好语文教学中“活”与课堂常规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来真正提高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正确认识;课堂气氛;目标方法;有序安排。

活跃的课题气氛离不开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规范学习的行为,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虽然常规训练不能强调机械化、模式化,不要过分强调坐姿、掌声等的整齐划一,不要过多地让学生齐念“课堂常规口诀”。但是教师应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个体学习时、小组讨论时、集体游戏时、作业时等等不同情况下应该注意怎样学习。

1、明确目标。教师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心里很清楚这节课要达到哪些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体现三个维度,这样才能避免教学变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避免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教师不能把握,任由学生牵着鼻子走,虽然场面很“活”,学生发言积极,但是离开了教学目标,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教学目标明确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落实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以一个合作学习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其中,和孩子共同学习探究。在探究当中灵活地根据心中的目标来提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起来,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2、动静有度。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包括听、看、说、读、思、写,唱、跳、演,画、做、玩。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有不同的“动”法,使课堂“活”起来。“动”是一种学习形式,而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不能为“动”而动。课堂上应动静结合,放收有度。就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自主学习,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合作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使之恰到好处,不能让学生整堂课都处于活动状态,使学生整堂课的精神处于亢奋之中。像上面案例中,游戏一个接一个,看看很“活”的一堂课,学生的收效却不大,连最起码静心学知识的常规都不能训练到位,难道我们的知识都是在这样环境中获得的吗?

3、训练方法。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形成新的规范,让学生通过讨论形成统一认识:上课要听从老师的统一指挥;要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等。例如在让学生学会倾听的常规训练中,要求他们学会要用眼睛注意说话的老师或同学,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能记在心中或听出差异进行补充。对那些别人说话时,只顾自己,不善于倾听的学生要加以引导、鼓励,让学生都能加入到听的行列中来。再如,围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应该注意轻轻讨论,遇到问题相互议论,评议,不能大声争论,分配任务时要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等等。

4、尊重学生。学生有活生生的思想,他们在活动中肯定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规范的同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自主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的结论,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对于偶发事件,教师应采取“宽容的策略、转换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却的策略、糊涂的策略”等。

5、安排有序。比如低年级语文课游戏时,教师应该将班内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每个小组活动圈内找朋友,找到朋友后活动时就不会满教室跑,到处漫无目标地晃动。老师也用不着声嘶力竭地去组织了,一目了然就看清了哪些学生已经找到了朋友。这样教室里就减少了吵闹的机会。另外老师在平时的游戏中要强调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要常常在游戏中渗透训练。

另外,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在学生主体性越来越被强调的今天,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教师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课堂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学生会提出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课时与教学任务产生了矛盾,一节课往往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课堂教学不是对教师作用的忽视,而是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让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尤其在“调控”上下功夫,让自己在课堂“调控”上游刃有余,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真正处理好语文教学中“活”与课堂常规的关系,使我们的课堂改革落到实处。

第6篇

首先,明确开展常规管理月活动的意义,加强组织领导。

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永恒性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从常规管理方面分析了制约成绩提高的原因,找到了常规管理方面的差距,明确当前落实教学常规的意义、要求和任务,为开展常规管理月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为使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其次, 以活动促落实,全面开展常规管理月活动

为使活动落到实处,我们在本活动月中重点开展了计划制定周,听评周,备课周、作业设计批改周、课堂练习单元检测周五大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计划的制定。认真学习各种计划的制定方法,加大检查和指导力度,使每种计划都合格。

(二)、听评课周。本活动周重点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设计,突出创新教学与目标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我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听课、评课。对不同层次力足贴近实际,突出重点,切忌走形式,一股风。使我的授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备课周。本活动周,我以备学生和备学法为专题研究活动。,强化备课过程中学法的备课,从传统的重备知识传授向重备学法指导转变,从重备课是满足教师上课需要向以学生学习需要来设计备课。突出了环节教学,在备课过程中,结合学科技能训练,有重点地进行专项备课,说演课、评课活动,提高教师专项技能训练。

(四)作业设计与批改周。本活动周以作业设计是否达到教材要求和是否符合学生学习需要为重点。以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作业的反馈效能为突破口,具体开展了如下活动。一是加强了作业设计、批改形式和评价形式的专题研究,我组织了班级专题研究会,针对以前作业设计批改与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不足,制定了可行性措施,在形式上,突出学科特点,实行了书面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针对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要求,在设计上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避免机械应付,在批改上实行面批、背批、全面批和分类抽查相结合的形式,突出了实效性,在评价上实行等级加评语的方法,体现了鼓励性原则。这项活动的开展提高了作业质量,学生作业设计能力也有了提高,三是开展了学生学习常规训练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常规进行了严格训练,特别是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学风、班风的建设,学习风气得到了加强。

(五)、课堂练习、单元检测设计。本活动重点是落实“堂堂清”、“单元清”,突出课堂练习,单元检测实效性。一是组织了课堂练习、单元检测题设计要求的专项课,进一步明确其重要作用及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二是举行了课堂练习、单元检测题设计比赛活动,每位学生在活动中编拟多次练习,1个单元检测题,参加班级评选。通过活动开展,提高学生编拟课堂练习和单元检测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于了巩固。

再次、全面检查,及时总结,加大了奖惩力度。

常规管理月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常规管理月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的对学校常规管理月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和及时总结,并召开了表彰大会。

在教学常规月中通过努力随然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工作还存在随意性,所以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教案展评活动,我更加认识到了自己在备课方面的不尽人意之处:

1、别的学校大都是手写教案,内容非常充实,我们的打印教案内容还欠充实,各个环节需要再完善一点。

2、教法学法设计过于简单,特别是学生活动设计单一,缺少激情和可操作性。

3、复备过于简单,只是简单的做题答案,而缺少真正补充、充实、完善。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吸取教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促进自己更大的提高:

1、继续完善备课各个环节,加强教法学法的研究,加强复备,为上好每节课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第7篇

一、整体推进。初步实现质量目标达成

2011年学校质量发展性目标的确定,不仅考虑到全区质量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兼顾生源实际,总体质量目标分两层次:一是全区层面,采取“迈小步,不停步”的目标策略;二是学校层面,“分类要求,分别达标,分层评估”的评估方法。在学科评估项目上,确定了“总均分增幅、全科合格率、达中考第一批线比例、达全市前1.2万名比例”等质量发展性目标。比如,2011年初中质量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看,全区基本达成预期目标。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课程管理进一步规范。根据规范办学的要求,全区各学校对课程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从自己做起,明显克服了“吃亏”心理,“畏难”情绪,“观望”态度和“随意“的想法,全区初中学校的课程计划管理进一步规范,课程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是常规管理进一步到位。全区教学常规坚持以常规执行力为抓手,强化了教学管理团队的常规示范与榜样作用。通过常规推进,活动促进,全区坚持一着不让、全程跟进,不但形成了“凝神聚力抓教学、一心一意谋质量”的浓厚氛围,而且各初中学校利用教学常规保障质量提升的能力与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全区教学常规管理的精神面貌有了新的气息。

三是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通过全区质量发展性评估工作的推进,切实强化了全区学校和教师的质量、发展和目标意识,有效激发了全区初中办学的活力。总体来看,全区初中中考整体质量保持持续稳定,郑和外校、三中文昌初中、28中等优质学校办学质量持续提升,校际之间的质量差距得到明显控制,行知中学、瑞金路中学等学校低分人群比例下滑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尤其是全区初中教师质量提升的责任、岗位和争先意识进一步增强。

四是定点帮扶进一步落实。根据各校毕业班的质量发展现状,全区以任务驱动为目标,以“降低低分率,提升合格率”为工作重点,确定行知、瑞中、原六中三校为重点帮扶对象。通过学科教研员集中全区骨干教师进行定期帮扶,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深入课堂调研,组织集中研讨,提供改进建议,有效遏制三校“低分率扩大,全科合格率降低”的不利局面,为全区实现2011年质量发展性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课堂改革进一步推进。为有效推进全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全区制定并下发了《白下区高效课堂改革实施与指导意见》。通过整体规划,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南航初中课堂改革为典型,组织现场会、研讨会,分批组织骨干外出参加高效课堂改革的实地观摩与培训,在课堂改革方面产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得到进一步保证,课堂学习方式进一步丰富,全区课堂改革的氛围进一步浓郁。

同时,全区重视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三中文昌业余电台获全国“希望一号”卫星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南航附属初中获江苏省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团体冠军,行知中学被市科协、市教育局评为“南京市第八届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先进集体”。一中初中部参加省“无管杯”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初中组男子八十米波段获团体第一名。第三初中学生参加江苏省第十一届中学生作文大赛获一等奖1人,郑外学生参加全国第十六届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获3人一等奖,1人省特等奖,参加全国第十六届中、小学生美术、书法比赛获5人一等奖。

二、推进区域初中质量监测的基本措施与经验

经验之一:坚持统筹兼顾,充分激发学校发展动力。

全区坚持教学统一领导,凝聚管理共识,发挥教学管理团队的作用。从区级层面看,区教育局从全局上统筹教学管理工作,围绕中考质量提升,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学校意见,精心谋划质量推进的方案。同时积极发挥区教师进修学校专业服务作用,充分调动教学校长的管理作用,扎实推动教务主任的常规执行作用。通过“教学校长研讨组”定期研讨、学科教研主题活动,为学校提供经验交流的平台。从学校层面看,坚持立足校情,着眼学情,充分发挥学校在质量提升中的主体作用,始终保证学校在质量提升中的核心地位。在保证学校落实基本教学常规的前提下,充分激发学校的工作动力,让学校成为质量推进的工作冲锋队和主力军。实践证明,相信学校,依靠教师,科学管理,执行到位,一定能够创造出出色的业绩。

经验之二:以目标为导引,坚持质量目标管理不动摇。

近年来,全区坚持质量目标管理,规范质量目标研制的流程管理,即“自下而上,自主申报,区校沟通,分别要求,分层达标,分类评估”,区教师进修学校为学校质量目标研制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各学校注意发挥质量目标的定向、激励和调控功能,通过目标凝聚共识,借助目标激发动力,依靠目标挖掘潜力,坚持“校内发动,上下联动,整体推动”的工作策略,把质量发展性目标的制定过程进一步转化为凝聚教师共识的过程,最终把质量发展性目标的工作要求,逐步由外在约束变为教师工作的自我主动需求,从而实现“变要为我要干”。

第8篇

2010年高照中学第一学期科学教研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研室对“基地”的各项要求,围绕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的各项工作计划,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根据“轻质减负”等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己任,以提高课堂效益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为起点,坚持教研兴组、教研强教的战略,贯彻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从而使我组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更进一步。

二、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科学学科教学建议

2、做好课题工作。

3、加强理论学习。

4、搞好教学节活动。

5、做好每次考后的质量分析。

6、做好知科学知识大汇总的黏贴和电子稿的保存及上传。

7、借助信息平台,送给家长温馨提示和鼓励

通过以上各项活动,突出特色,体现基地本色。

三、具体任务和措施:

(一)、狠抓常规管理(根据学校教务处的要求)。 1.抓备课

①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随意调课、停课、加课、减课,一切教学计划的变动需先通过审核方可实施。②全部执行手写备课,通过使用自行设计备课本进一步细化备课要求,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学的生成、教后反思。③过程中加强手写备课推行的检查力度,本学期初定查二次。同时要求实习期新教师的备课提前一周,由相应师傅审核后再进行课堂实施。

2

.控资料

①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课内确保一定的练习量,课后作业要求教师先做,然后根据作业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掌握层次进行分层布置。②严格控制学生教辅资料。任何教师不得借任何理由以任何形式私自为学生统计征订,若确实有需要每科只充许增订一份资料,且须经过教导处申核和备案后方能进行征订,资料须经教导处下发到各年段。在阶段中教导处将对资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反馈。

3.严考试

各学科都要重视形成性检测(单元测试)及课堂教学的反馈检测。要重视口试、实验、操作,课堂提问等评价方法的运用,全面评估学生。学校组织的考试有开学考、月考,期末考根据教研室安排进行,月考的组织依照中考的要求全程模拟进行,阅卷采取年段交换,流水操作的方式,从而加大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

4

.重落实

抓批改、辅导及过关检测,要求教师做到学生作业有发有讲有评,有做有批有反馈。

5.严检查

加大常规管理检查力度,改革常规检查的方式,由定期查改为随机查,由组内查改为通查,同时在检查的内容上更加细化量化,做好查后的反馈工作,并重点关注再查时教师是否改进,在此基础上评选出“教学常规标兵”若干名进行表彰奖励,以先进带全面来提升常规的执行效度。规程检查的结果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

本学期以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和课堂教学常规执行三个为常规检查的重点,每次检查致力于树典型、查问题、重调整。 (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1、围绕课题和各项选拔活动开展公开课活动

2、继续学习科学学科教学建议

3、以“课题研究课”为抓手进行常规落实和课题研究并行。

(三)、深入课题研究

1、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趣盎然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充满活力、动力,又在此氛围中仍然保持教学的高效率。

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案例、教学叙事等,加强理论的学习

(四)展示基地特色

1、以“小学校”“大学科”基地如何有效建设为研究主题的课题研究

第9篇

关键词: 数学课堂 自分教学模式 有效管理

自分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平均每6人小组围坐,由于学生对这种听课模式的新奇和自我约束能力的欠缺,课堂上的听课纪律令人担忧,很多学生会经常出现问题行为,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感觉到,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课堂管理的效益越来越差。如何有效地管理课堂,提升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成为数学教学思考的重点。

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科学的自分课堂常规

(一)课堂常规的内容。

课堂常规的建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课堂常规,了解课堂常规,共同参与制定课堂常规,并切实执行课堂常规,进而将所认知的课堂常规内化为持久的态度,表现在行为和习惯上的历程。

建立课堂常规时教师应有的认识:

1.课堂常规要具有教育性:课堂常规应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充分讨论,共同协商制定。在用语上应委婉友善,多说“做什么”,少说“不准做什么”,这样的常规学生便于理解、遵守,教师便于实施。

2.课堂常规要量化,便于操作:从发言加分到违规减分,是个人加减分还是小组减分,谁是记分员,每周几统计个人积分,以及积分对个人的影响等都要让学生明确,保持一致性。

3.课堂常规要注意后进生优先原则:课堂上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建立课堂常规时,应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每组可按照成绩高低设定1―6号,一般后进生对应1、2号,中等生对应3、4号,优等生对应5、6号,违规时一视同仁。课堂发言时,1、2号一次全组每人可加3分,3、4号全组每人加2分,5、6号全组每人只加1分,这种以鼓励后进生、中等生为主的课堂常规非常受学生欢迎。

4.制定课堂常规时要循序渐进:新学期第一天是定常规的最好的日子,以后可以继续补充修改。不可一次规定太多,以5―10条为宜,必须等学生已学会一些规则后,再逐渐增加。如果一次定得太多,则等于没有目标。

5.课堂常规的呈现:课堂常规和校规应分别制定,不宜重复。制定好后,可在全班张贴或制成小卡片发给学生。

(二)课堂常规的处理。

在教师建立了课堂常规,并持续改进学生的课堂表现后,学生还可能会发生违规行为。在发现违规行为时,教师可先采取阶梯式的处理方式,依据学生违规行为的轻重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淡化学生消极抵抗的心理,采用正面引导积极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第一阶梯,非言语方式。按轻重依次为漠视,暗示,接近,接触,给学生写悄悄话。

(1)漠视主要针对轻微的违规行为,包括发出些微噪音、插嘴、物品掉落等。那些试图引起教师或同学注意的行为肯定是要消除或者漠视的对象。

(2)暗示方式是提醒分心的学生回到学习任务上。

(3)接近方式是在暗示无效后采取的行为,如果学生过于沉迷某事没有发现老师的提醒,那么你就可以接近他,一直站在他身旁,直到他集中注意力为止。

(4)接触方式,就是教师把手放在学生肩上让其安静,或者轻敲他的课桌。

(5)给学生写悄悄话。可以是在批改作业时附在作业本上,也可以单独写纸条给学生。教师可以就某个问题写出自己的看法,并分析该生行为造成的影响,同时提出改正的建议。一旦学生克服了这个问题,教师就要予以鼓励。

第二阶梯,言语方式。当非言语方式不奏效时,就要采用影响力稍强些的言语方式。

(1)在课堂上以学生打比喻或让他回答问题。

(2)运用幽默。恰当地运用幽默或自我解嘲,可以在提醒学生的同时弱化学生的抵抗心理。

(3)提醒学生纪律。依据班规或课堂常规提醒学生违规行为的后果,如果提醒无效,教师就必须进行处罚。

(4)给学生提供机会。有的学生会对自己的问题行为产生防卫感。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机会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说:“你可以选择坐到角落去听课,或者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课。”

(5)给予语言谴责。

第三阶梯,行为制约。如果上面的方式都没有纠正学生的违规行为,那么教师就采用更有约束性的行为制约。

(1)改变座位。有的学生总和周围的同学说话,影响别人,那么教师可以考虑调换位置。

(2)写反思。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反省。包括:我做了什么?我做的对别人产生了什么影响?应该对我怎么处置?我下次该怎么避免?

(3)暂停。如果学生的行为影响教学进度,这是可以将学生排除在群体之外。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划分出一个暂停区域,一般暂停的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4)剥夺下课时间。这可作为对学生没有完成课堂上的学习任务的行为的逻辑结果。教师不宜剥夺学生的午饭时间,以免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

(5)放学后留置。留置可以作为对学生浪费教学时间的行为的逻辑结果,留置时间20~30分钟比较合理。教师应与学生协商,制订计划,帮助他以后不再被留置,并提高自控力。

(6)联系家长。如果学生经常重复出现问题行为,教师有必要与其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寻求家长的参与和支持。

(7)送德育处等学校监管部门。对于重复的问题行为或者严重的问题行为,可以送该学生去德育处。同时,班主任、学校心理专家、家长都要相互协商,共同帮助学生。

二、课堂有限,引力无限――营造有吸引力的课堂

有效的教学有助于新教师的课堂管理,能防止课堂问题的发生。一般说来,维持纪律的最佳方式就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也就是教师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锁定在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就不会分心做别的事情了。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状态,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以及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状态。它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关系,双方信息、感情上的交流以至整个教学效果,只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才符合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只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发展,这是教学的基础。面带微笑,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丰富的肢体语言,恰到好处的幽默,学生回答问题时专注肯定的眼神,学生犯错时善意的提醒,诸如此类细节的处理,可以很好地营造出让学生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课堂教学方法多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味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只会淡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花再大力气,也只会事倍功半。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有效课堂管理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前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知识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师生、生生的多边互动,通过相互的沟通理解,信任砥砺,不断生成、不断构建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实现“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正确认识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观。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 实效性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127――01

实施新课程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方法多样了,师生互动丰富了。不少教师对音乐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课件设计新颖富有动感,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教学形式有唱、有听、有欣赏、有表演等等丰富多彩,教学效果相当不错,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但是有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又是另一种现象:一是教师上课随意性强。二是学生上音乐课更是随意。针对上述两种不良现象,为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笔者以为要建立落实音乐课堂教学常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1 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

良好的教学常规是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没有规矩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进行有效学习的。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1.1 学生进教室的常规  学生带齐音乐课本或上课用的笔和乐器,要求学生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追跑,轻声坐到到自己的位置上。如果有音乐或歌曲在播放,让学生养成聆听着音乐或歌曲自然走到自己的坐位上安静等待上课。

1.2聆听音乐的常规

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学生做到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以及用身体来表示,如闭着眼睛想象音乐、也可以摇晃身体有节奏地做动作或手舞足蹈,但一定要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1.3歌唱的常规

我们音乐教师都明确音乐教学的任务不是为了教学生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演唱时要求学生声音做到统一和谐,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唱出歌曲的感情。歌唱时思想集中、声音饱满、富有表情。

1.4表演的常规

音乐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我们音乐教师要抓住这样的时机对学生提出表演时的具体要求,明确表演的目的。要求学生表演时要有合作的精神,并紧紧抓住音乐的节奏、情绪进行表演。当学生表演结束时要进行适当的评价,使学生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

1.5乐器练习的常规

为了提高学生的音准、音乐兴趣,乐器进课堂是非常必要的。但许多同学在上课时就会随意拿出乐器吹奏,影响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环境要求学生上课时乐器一律放在某地方(如自己的凳子下),练习时才能拿出米,练习时要注意姿势正确,聆听自己吹奏的声音,学生示范时认真聆听注意观察,结束时整理好乐器。

2 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仅有教学常规是不够的,它仅仅是为我们的教学有效实施提供了环境的保证。要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2.1 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学生的心理期望;

2.2 教学设计是否鲜活有创意,学生乐于参与;

2.3 教学设计能否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实践的冲动

有一位教师在歌曲教学《猫虎歌》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首歌曲特点适合下列哪组词语?活泼风趣庄重沉稳抒情缓慢。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对“庄重沉稳”这些词语的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偏离了学生的实际,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位教师让学生聆听《我们的田野》歌曲时,设计了二个问题:(1)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2)这首歌的旋律、歌词是怎样?第二个目标设计模棱两可,很难让学生回答。一节好的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一定是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心理可接受水平及期望值相符合的,离开了这一点,再好的设计也是没有意义的。在欣赏《加伏特舞曲》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个教学环节:教师穿上了美丽的小舞鞋,随着音乐的旋律轻盈快乐地跳着舞蹈,音乐的高低起伏表现得非常直观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坚持以音乐为本

第11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 学生评价 构建 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25-01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怎样的评价机制便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学习热情和行为方式,为此,“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特殊的学习形式其评价机制也应当有其特点,准确、恰当、有效的评价便显得格外重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小学,近几年来,县教研室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随着实验的逐步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是一种有效的课堂。而让学生乐学,除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外,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其学习的热情。这就需要有一套比较合理的评价机制。因为评价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也是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因此,我们重点对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一、落实评价制度

1.明确小组分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建立合作小组时,要让学生做到“四个明确,一个到位”。四个明确就是:明确小组合作的方法与形式,使学生能合作,会合作;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每位学生一个角色,有形象代言人、联络员、发言人等;明确方法,只有明确方法,才能使学生会合作;明确竞赛规则,只有明确组间的竞赛规则,才能使学生参与合作中的竞争学习。这些内容要上墙到位,使隐性的内容,转化成显性的内容。

2.考核评价开展。学校把小组合作评价开展情况作为教学常规的必查环节来考核,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每个教师都必须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并且要有计划,有过程性材料,有学期末总结。以此刚性的要求,确保评价机制的顺利实施。

二、规范评价模式

在小组捆绑评价与个人自主评价原则的指导下,目前,我校已逐步构建起了“三级五星”评价体系。“三级”即三级评价,小组日常评价、任课教师课堂评价、班主任终结性评价。“五星”即五星标兵奖励。同时规范了各种评价量表及操作使用要求,在全校推广使用。

(一)一级评价――小组日常合作评价

本评价具体由各组小组长负责,每天对本组成员的作业、课堂表现等学习常规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量化。

(二)二级评价――教师课堂评价

当各学科“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逐步清晰起来时,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意义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即,只有既关注评价的结果,又关注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结果与过程相结合,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于是,经我们反复修订,规范了以展示学生自我为主体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操作要求。

(三)三级评价――班主任终结性评价

在规范以上各种评价的同时,学校统一要求,各班利用教室内最凸显的一面墙壁,设计“学生一日常规”评价园地。由班主任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常规要求,对学生的每日常规进行评价量化。同时将班级贡献、劳动卫生等班级管理也纳入评价体系中,这样既便于学生常规的管理,又减少了多种评价的繁琐。“花儿朵朵开”“看谁飞得高”等鲜明的评价主题彰显了不同班级的个性特色。

无论哪种评价,激励学生的往往是终结性评价。经过几年的探索,综合我校学生年龄小、经济条件等因素,我们逐步构建起了“五星标兵”终结性励学评价制度。分别设立“五星标兵”奖和“优胜小组”奖。

1.“五星标兵”奖。通过以上两级评价中的个人得分及班主任“一日常规”评价,由班主任对所有学生的得分进行统计,视得分情况分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小标兵。“五星队员”一周一评比,一月一汇总,并选出一定比例的“月星级队员”进行配章表彰活动。

2.“优胜小组”奖。每学期分两次制作“优胜小组”光荣榜,对于每班产生的优胜小组(学生集体照片),学校统一制作成宣传展示台,及时表扬。班级内也可将每周的优胜小组照片张贴墙壁,以此来激励小组争先创优。

由于这些评价方式集集体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常规评价和随机评价于一体,更加公平、公正。每位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一目了然,使评价的各种功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大面积的激发了学生的自学的积极性。

三、升级评价细节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是评价的根本目的。因而,用发展的态度客观评价学生的发展,才具有深远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评价的策略与方式。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发现有不少班级的课堂上,不管是合作探究还是交流展示学生都没有了刚开始的热情,甚至有些怠惰。我们及时反思其原因,首先是教师的评价不能始终如一的执行,这一节课加分,那一节课又忘了加分,激励措施很不到位,大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因而,评价手段的实施教师必须做到持之以恒。

我们还发现,对学习积极的同学的奖励和优秀小组的激励措施陈旧,也会影响评价机制的功能。如,这次优秀组员一颗星,再次还是一颗星。有部分孩子就产生不太在乎的心理。为了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在总体评价体系不变的情况下,不断根据自己的教学重点或者学生实际情况不断的创新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不断激发。可以有作业之星,课堂之星,自学之星,优秀组长等单项奖励。也可就时间内分数或获得标志物的多少评出每日之星,每周之星,学期之星等综合奖励。奖励的方式可以是分数、标志、喜报、发奖品等。

总之,当学生对已有评价不再新鲜时,你的评价方式必须升级,让评价的角度更广,力度更大,方式更灵活。

四、提升评价运用

通过课堂观察、单项抽测、综合测试,重点实验班与同年级平行班对比,我们得出结论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素质,不降低教学质量”的实验目标基本实现。在实验班的引领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教师从机械的手写教案、批改作业等繁重的教学常规活动中得以解脱的同时,逐渐走上了教学反思之路,大大催化了课堂学生的参与率。课堂上,学生自主参与、自信表达等综合学习素养的良好表现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总之,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自主探究能力,课堂评价改革必须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让评价成为开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把金钥匙,成为绽放学生生命之花的课堂催化剂!

参考文献:

第12篇

常规课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上好常规课,无论是对于学校和教师做好日常的工作,还是对于促进教育创新、不断提升教学效率,都有着现实和长远的积极意义。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以下就教师如何上好常规课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首先,作为教师应当认识到,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我们不赞成教师“一言堂”、“满堂灌”,不赞成呆板的、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但也不赞成“满堂问”,或者动辄就让学生分组讨论,把教师少讲甚至不讲作为评课的首要标准,盲目地进行所谓探究、拓展,把备课当成“预设”,为强调课堂上的“生成”而不重视课前的教学设计,甚至不带教案上课。因为,这些教学行为都脱离了教学常规。教师的“教”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老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

其次,常规课要有序可循。一堂常规课的教学环节,一般会涉及组织教学、检查预习、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进行新课、课堂巩固、课堂小结、效果检验、答疑、布置作业和预习等环节。这些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中,不一定在每节课上都体现出来,也不一定都照此顺序,根据实际需要可能会有所省,或有所并,但整个教学过程应当是步骤清晰的,有的环节还是不可缺少的。比如,有的教师候课(课前两分钟)不到岗,或没有上下课仪式,这就是组织教学没有做到位。组织教学不仅要先于教学,还要贯穿教学始终。有的教师上课没有写出或点明课题和小结,这样的教学留给学生的印记是不完整、不明确的,自然也不便于学生接受和记忆。

第三,一堂好的常规课,应当体现出:在教学内容上,知、能、德目标明确,符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准确。在教学过程中,步骤清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密度适中,时间分配合理,且无知识性错误。在教学方法上,贯彻启发性、直观性等教学原则,且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符合普遍的认知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师的基本功上,语言清晰、准确、简明、生动;板书工整美观、条理清楚、简明扼要;运用教具和其他媒体正确、熟练;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在教学效果上,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各层次学生均有所得,教学目标得以全面落实。另外,在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关系的处理上,做到二者兼顾,学各有得;在教书与育人关系的处理上,做到有机融合,入情入理;在教与学关系的处理上,体现出教学并进,师生互动;在课堂气氛的掌控上,做到“活”而不乱,“实”而不板;在教学风格上,做到共性与个性和谐统一,既秉持原则,又彰显个性。这些特点看似有些零碎,又似乎有点“老生常谈”,但它们确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也是上好常规课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第四,上好常规课,一定要遵守备课常规。无论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应做到“五备”:一备课标,明确本学科整体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二备教材,明确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三备学生,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预想教学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四备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五备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把知识传授与德育和谐、自然地结合起来。在做好“五备”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课题、课型、教学目标,并制定出课时计划,写好教案。备课是上好常规课的前提。要想上好课,必先备好课。

当然,上好常规课,不等于墨守常规。常规课还应在改革中坚守,在坚守中改革;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