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企业节能减排

中小企业节能减排

时间:2023-05-17 17:47: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企业节能减排

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能减排 创新

能源是中小企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中小企业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他们的发展过程中,节能减排的意识十分薄弱,能耗的水平偏低,这种增长方式不仅给环境带来压力,也阻碍其自身的发展。

一、原因分析

中小型企业的能耗水平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落后,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能减排的意识薄弱

因为中小企业自身的短视以及发展观念的饿不合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式以及能源的利用状况不清,所以降低了企业的环保投资以及减少能耗的行动。

(二)产业布局、结构不合理

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不完善,还处于相对低的水平,企业之间缺少合作和配合,专业化的水平比较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追求的是多而全,满足于自给自足的模式。这样的产业分布,造成了规模经济不能产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成本的增加,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进而不利于其发展。

(三)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

对于新技术和产品的贡献,中小企业较少,并且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独立的科研部门,更不用说什么专门的科研投入了。即使有的企业有研发的技术和产品,但是也没有专利的意识。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其仅仅充当一个组装、加工的角色,不但加剧了能源的消耗,同时也使自己的发展没有明确的定位。

(四)管理者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都是民营企业,大多的管理者是白手起家,习惯于一个人做决定,并且因为自身管理才能的匮乏等原因,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并没有一个长久的规划。因而他们的思想观念、责任意识等决定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对节能减排不感兴趣,往往只注重短期的现实利益,这就影响了节能减排上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节能减排策略

中小企业要想在节能减排上有所突破,长久持续的发展,必须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具体而言,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提高面向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意识

中小型企业可以组成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而转向循环经济。在联盟内,循环经济的实施将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形象。这将可以提高联盟内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意识,提高循环的利用效率。因此,循环技术的更多投资,也将影响该地区的产业发展,迫使更多的设备的企业,重视回收技术的重要性。

(二)建立循环经济综合利用项目的集中地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由于较高的污染控制边际成本,另一方面是政府难以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经济战略,倒是谁付费谁污染在实践中更为适用。在这之中,我国政府应该引导企业相同污染物排放的企业相对集中建设;指导具有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专业公司负责污染的集中管理,解决中小企业污染控制设施困难,工艺技术落后,经济规模要求高等方面的问题。

实践证明,这种操作不仅降低了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还可以使排污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关注在市场上的主要行业的发展。鉴于中小企业的特点,以及他们对市场的依赖。只要政府提供适当的指导,完全有可能使有关中小企业相对集中在某些专业领域或工业园区。集中管理是一种解决中小企业的污染,提高节能减排的有效办法。

(三)通过合作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节能减排问题

节能减排中的资金和技术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对要降低能耗,首先就是人才问题的解决。中小企业可以合作,建立自己的联合组织,使组织内的企业能够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同时组织也可以组建专门的节能减排的技术研发队伍,通过促进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来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一定制定一个保护人才、尊重人才、使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有效机制。使人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价值。

这样通过合作,单个中小企业不仅可以降低研发的风险,而且能够节约培养人才的费用,从而使管理成本得到合理控制,这样有利于解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能够有效的解决节能减排的问题。

(四)选择合适的节能减排技术

在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应该依靠运营灵活,和消费者联系密切的优势,优先巩固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因而,出于创新资金的短缺以及技术力量薄弱方面的考虑,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采用和创新一定是立足于绿色消费的理念,以及降低成本。大可不必追求最先进的技术,只要能够满足自己的实际需要即可,初期应该以技术的模仿和跟随为主。在取得一定的发展之后,在循序渐进的追求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三、结语

节能减排是中小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工业化的必然选择。因此,中小企业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问题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通过相互合作,技术的创新等手段来实现自身发展的转型,创造更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斐,马少楠.浅谈我国民营企业价值观的塑造[J].时代经贸.2008

第2篇

一、开展为企业服务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黑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把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了中小企业速度、效益、结构、质量协调发展,在扩大劳动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振兴老工业基地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省老科协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2009年在“黑龙江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上辟建了“老科技人员成果库”和“技术难题库”,面向全省开放,为老科技工作者、企业和老科协组织三者搭建了一个互动的网络平台,已有45项老科技人员成果和企业难题在“两库”登记注册。根据各行业、企业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组建了247个“中小企业服务团”,4 488名老科技人员参加了中小企业服务团活动;开展科技服务915项,累计为企业开展科技咨询5 425项。全省各级老科协组织的为企业服务的各项公益活动,为企业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赞誉。有以下几点:一是中小企业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的创新,赶超对手、超越对手,做别人没有做的产品,创出自己的品牌才能做大做强。哈尔滨阳光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康树人,在省农垦总局退休后,选定了利用太阳能的创业方向,自费到清华大学、哈工大等科研院所学习,结合东北寒温带气候条件,发明了多项太阳能应用技术专利,获得了经济和节能环保两个效益。二是中小企业环保节能新材料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哈尔滨国大环保公司,是研制环保、节能建筑材料的高新科技企业。省老科协领导曾多次到该企业调研咨询,对企业产品产业化和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议,并推荐该企业新产品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于莎燕副省长对此作出批示,得到了各有关部门重视。三是中小企业对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有强烈需求。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在省老科协领导的建议和支持下,加大技改资金投入,积极寻求科技合作伙伴开发机器人进行风电塔架圆筒除锈喷砂技术。爱迪压铸有限公司原是哈尔滨电影机厂的一个压铸分厂,企业改制后为东安厂配套生产发动机压铸件。为使企业即节能环保又降低成本,他们自筹资金将用柴油加温化铝锭改造为煤气发生炉,有效地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四是围绕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生产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服务。华安工业公司、北方机器公司、一重集团、齐轨道车辆集团等老科协,组织老专家参加企业的技术设备改造、技术评估、产品图纸审查,做了大量工作。牡丹江水电总厂老科协不但对本厂开展技术服务,还对海林、红旗等三个小电站项目开展技术服务。

二、规模以下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中小企业总数过7.2万余户,其中规模以下中小企业达6.8万户余户,占中小企业总数的94%。规模以下中小企业涉及行业众多,分布面广,经营体制、所有制形式及就业方式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一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全省规模以下中小企业粗加工企业多,科技型企业少, 大多数企业没有任何技术发明与专利,而且规模普遍偏小,生产设备简陋,技术改造滞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不高,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不强。

二是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偏低。一些企业专业人才匮乏,家族式管理的模式仍比较普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经营机制、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营者素质不高,满足于产品有销路,职工能开资,企业有盈余的现状;缺乏对长远发展规划、产品更新换代、研发企业核心技术、争创名牌产品、增强企业后劲的动力。

三是资金严重短缺,融资渠道狭窄。一些企业资信低、管理不规范,造成中小企业普遍贷款难,而一些有市场、有效益、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因资金问题,也难以做大做强。

四是社会各级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一些地方的政府服务职能尚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对企业的服务意识差,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计划,为其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二是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省委、省政府确立的“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按照省委十届第十二次全会关于实现“双一”目标的要求,要全力抓好中小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强对规模以下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引导。各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应将国家和省有关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文件下发到所辖范围内的企业,并根据每个企业实际提出相应的要求。二是积极发挥社会各社团、协会组织作用,主动为企业开展公益活动,说实话,办实事,解难题,不添乱。三是定期开展宣传、表彰先进企业活动,总结、交流经验,推介先进典型。

2.进一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一是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领导者到先进地区、先进企业学习、考察、培训,开拓视野;根据不同性质企业情况,组织企业领导者学习科技管理、信息管理、现代企业管理、领导科学等知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领导者的企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切实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采取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对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进行公民基本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等,引导职工积极向上,增强主人翁意识。

第3篇

CCTO(加利福尼亚清洁技术公开)的专家认为,IT将是21世纪实现绿色发展最重要的潜力。我国已经确立了以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总体思路,然而要通过大规模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必须具备两个条件:IT行业绿色生产和绿色IT技术的普遍应用,对于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这一命题来说,前一条件属于供给侧,后一条件则跟市场需求相关。

IT行业绿色发展隐藏着多重市场失灵问题的隐忧,需要政府力量的介入。在绿色IT技术的供给端存在着双重市场失灵:一是IT行业本身带有技术外溢性特点,大多数绿色IT技术属于能在众多行业间共同应用的共性技术,由于共性技术的纳什均衡供给小于其帕累托最优,因而对绿色IT技术创新的投资往往不足;二是IT产业本身对环境存在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各国经验表明,IT业生产过程需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和有毒物质;IT产品的使用也将耗费不少能源和产生出温室气体。而生产的环境成本的外部化、资源要素价格体系尚未理顺使得IT行业的生产行为缺乏监督和制约,很难实现绿色生产的要求。对于绿色IT技术的需求端而言,生产的环境成本外部化同样影响着各行业应用绿色IT进行节能减排的积极程度。短期经营行为在中国企业中广泛存在,绿色IT产品的市场前景也令人堪忧。需求反过来也会影响绿色IT技术供给一方的IT行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动力。因此单纯依靠市场力量,信息化不一定能自然而然地促进节能减排。

严重的市场失灵问题决定了IT产品在加强技术创新和重视节能减排作用方面的步调不一定协同,由于共性技术和产品的技术应用和发展的路径依赖效应十分明显,一旦被普遍采用后要进行淘汰,社会经济成本将是极大的。

以政策管制和环保标准保证绿色IT技术的供给和需求。就国内实践看,很突出的一例就是淘汰落后产能行动。小火电等落后生产技术在市场中多年屡禁不止,在政府出台了各行业落后技术和设备标准及公布相关企业名单后,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却开始有了实质成效。

绿色IT技术的推广应用宜从关键行业开始,来自国外的调查研究表明,建筑、交通和能源部门将是绿色IT技术产生最高节能减排效益的行业。我国绿色IT技术在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应用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六大行业中企业生产技术差距过大是造成行业整体能效低下的主要原因。以钢铁行业为例,大中型钢企2009年的钢可比能耗为697千克标准煤/吨,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的610千克标煤/吨。

作为我国先进生产水平代表的千家企业,2006年的吨钢综合煤耗就已经达到618千克标准煤/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从2010年完成的《中国钢铁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看,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应用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利用信息化进行节能还存在很大的改造空间。

数据显示,即使是作为大中型企业的宝钢也有50%的节能贡献来自其能源管理系统。对行业中的中小企业而言,短期内建立起自属的成熟能源信息系统尚存一定困难,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对这些盈利有限的小型项目并不热衷,这就造成了目前中小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改进的一大瓶颈。

若政府能帮助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加强合作意识,也许是比服务外包更好的选择。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综合部博士)

“十二五”是两化融合的关键时期,政策先行、聚焦关键行业才能保证两化融合与节能减排目标并行不悖。

第4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融资模式;金融创新

一、引言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近几年,我们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些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趋势的变化使得在节能减排领域的资金投入量逐渐增加。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国家在环保项目上的投资额度将近14000亿元,大约占同期GDP比例为1.6%。尽管投资力度加大,但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节能减排投融资在主体结构、投资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运作机制中的种种矛盾也越来越重,在节能减排的总量资金方面也存在不足的问题,融资模式方面,还基本停留在政策性资金支持上、财政体制等方面,无法适应节能减排投融资发展的要求,相关金融工具创新有待加强,融资模式有待完善。

二、我国节能减排融资的主要特点

(一)节能减排资金主要供给者是政府

在我国,目前资金来源构成:节能减排的资金主要支持者一方面是企业自有资金,两一方面是政府的财政资金。我国的节能减排企业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其特点是: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量不足,因此所需的建设资金数量收到影响。我们国家节能减排资金主要供给者是政府,政府在节能减排资金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导致在节能减排方面投入的资金对政府的依赖系性,而政府方面的财政资金也有限度,获取资金的条件、审批程序等有严格限制。综上分析。现阶段,我国的节能减排资金总量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问题。

(二)节能减排融资效率不高

长期以来,政府投资建设是我国节能减排投融资采用的基本模式,项目建成之后的运营管理权移交其下属事业单位,这是模式具有政府垄断的特点,这种模式不能形成竞争机制,也不能保证运营的效率。

(三)节能减排资金的支持者是商业银行的贷款

我们国家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比发达国家起步晚,目前节能减排融资主要的主要方式是传统的商业贷款,还没有专门的针对节能减排项的金融产品。这对节能减排产业融资的开展极为不利,同时对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制约作用。

在节能减排投融资的过程中,政府投资形成的垄断或政策性金融使得社会上的其他投资主体无法进入其中;支持节能减排资金的信贷模式是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上述特点使得融资领域中市场竞争机制不强,投资效率不高。

三、节能减排项目的主要融资方式

(一)从国家财政获取的融资资金

1.融资的种类

(1)直接资金。国家利用公共资金支持事业发展,将发展计划资金直接投入到公共资金中,所支持的事业必须具有具有公共产品性质,而节能减排也恰恰属于这个范围。

(2)以政府名义担保的银行贷款。财政担保是政府提倡和支持的领域提供的担保。政府支持的领域有:节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结构的优化,高效地利用能源等。在实际政策中,政府不仅仅采用资金支持与能源有关的项目提供财政担保,也可采取提供补贴、专款资助等方式为能源公司提供担保。

2.国家财政资金的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政资金是节能减排融资中不可缺少的第一推动力。政府对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提供的保障和支持体现在投入到节能减排领域的财政扶持资金方面,政府的财政扶持资金对节能减排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2)市场机制上,政府对信息传递能力和处理能力驾驭不足,同时,政府提供的扶持的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与节能减排项目运行不能很好结合。政府的在信息传递和处理上的能力弱于民间企业,在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上也逊色。

(3)“信息不对称性”是节能减排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政府的财政资金如果直接投入到节能减排项目中,往往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财政资金投入到节能减排企业还有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这样,政府作为财政资金的管理者,无法发挥管理作用。这时,投入到节能减排项目运营中的国家的财政资金会受到损害。

(二)从商业银行中获得的信贷融资

1.节能减排行业发展与商业银行信贷融资

节能减排业要发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而各个国家的政府很难解决如此大量的融资资金,这就使得商业银行与金融私营部门的投融资更受关注。我国,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推倡的绿色信贷标准,在投融资决策过程中考虑到对环境产生的后果,

把节能减排产业加入到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内。在贷款政策方面,商业银行开展的“绿色信贷”业务,应优先扶持节能减排产业项目;对于节能减排产业的贷款条件方面给以优惠政策,同时给予对中小节能减排企业在融资融资方面更多的支持,同时,对有关制度方面,支持金融机构,产生多种金融产品,来推动节能减排业的开展,是我国金融机构竞争力得到提升。

2.在节能减排项目融资过程中有关商业银行信贷问题

节能减排业的特征是:外部性、不确定的收益。因此,对于节能减排企业来讲,通过提供抵押品方式、有效担保方式来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难度很大;同时节能减排领域和节能减排相关技术对银行来讲又是不了解的,银行从贷款的风险和贷款的安全性考虑,也难以对节能减排产业行使贷款业务。因此,从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来说,中小企业的青睐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但商业银行对节能减排企业还是缺乏信心。结果是尽管节能减排企业的项目前景发展很好,但抵押担保的融资渠道难以实现。

(三)资本市场上的融资

1.证券市场与节能减排融资

在一些发达国家,市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调节、放应货币资金的运转情况,同时其对整个国家经济的运行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证券发起者指的是筹资方,即是资金需求方,将证券销售给投资者而筹集得所需资金。

证券市场对节能减排的企业的融资方式和渠道的效果如下:

首先,通过证券市场可以使节能减排企业的技术与资金有效的结合,并实现两种资源的最优组合。在证券市场与节能减排企业的相互关系中,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节能减排技术与项目资金一旦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利用技术与资金资源。

其次,节能减排企业与证券市场的有机结合,可以很好的利用资本的乘数效应作用。

通过证券市场,优化的配置节能减排企业资源,有效的发挥资本的乘数效应这一重要作用,使节能减排企业、整个产业、整个国家的经济效益提升,实现飞跃式发展。

2.二板市场与节能减排企业融资

二板市场又名创业板市场,是指专门为快速成长的企业或者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设立的证券融资市场。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是指还不具备在主板市场上上市的条件,但其自身的发展又急需借助于资本市场来筹措发展所需资金,因而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为该类企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和条件。二板市场为节能减排企业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融资机会,为节能减排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融资渠道。创业板市场为节能减排企业中的中小节能减排企业的发展,开辟非常有利的功能渠道。

(四)国际融资

流动资金、中长期资金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这部分资金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筹集得到。获取资金的目是以更低的更优惠的资金成本筹集到的企业发展所需更多的资金,从而提供企业扩张、发展所需大量资金支持。由于节能减排是涉及到全球的共性问题,国际上很多金融机构都试图在支持节能减排融资工作中所有突破,并具备一些成功的经验。我国的金融机构应该积极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沟通,在各政府间贷款方面、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方面及国际银行组织的专项贷款方面得到帮助和支持。

以上几种融资渠道的分析表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及所承担的资金项目风险有所差异导致企业所选择的融资渠道也不同。在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应该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与融资方法,以实现融资资金的优化配置。

第5篇

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发展、就业增加、市场繁荣、科技创新、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措施,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促进我市中小企业规模扩张、档次提升,加快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1、强化财政资金支持。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从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担保补助、服务体系建设等。全面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中小企业。注册成立市新兴产业服务中心,从市属公有资产收益中拿出5000万元资金,以过桥资金和有偿使用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临时性资金服务,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责任单位:财政局负责落实资金,经信局、开发区负责牵头组建实施)

2、强化税收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有关规定(自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的小微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自年11月1日起至年10月31日止)。(责任单位:国税局、地税局)

二、加强金融服务创新

3、加强银企对接。依托经信网,组建金融服务中心,吸引市域内金融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在服务中心设立窗口,实行涉企咨询、创业辅导、人员培训、贷款办理等一站式、开放式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专业服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管理水平滞后等问题。(责任单位:经信局牵头组建,财政局落实组建资金)

4、创新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通过向上争取、向外拓展、向内挖潜等措施,破解信贷制约因素,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多种金融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各金融机构当年对中小企业的新增贷款,比上年的增长幅度要不低于30%。每年年底,市政府将对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情况进行考核,对支持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给予表彰奖励。(责任单位:经信局、人行)

5、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商业银行落户我市,吸引域外有实力的创业投资基金来我市投资,引导各类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资金投向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债券、信托),鼓励企业以股权质押、动产抵押等方式融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责任单位:人行、银监办)

6、支持企业上市。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企业上市办公室,加大上市后备资源培植力度,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在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涉及的土地证、房产证等有关手续办理,有关部门要大开绿灯、特事特办、从速办理。“十二五”时期,力争新增上市公司3-5家,从资本市场融资额达到5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编办、经信局)

三、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7、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规划建设高端制造服务园区和电子信息产业园,吸引一批域外新兴产业项目落户园区,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打造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责任单位:由开发区负责规划,招商局、经信局、各镇街负责招商)

8、引导集聚发展。将“一区四园”纳入明水经济开发区统一规划建设,明确各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新优势。支持中小企业较多的镇(街道)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园区,打造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新载体。在开发区“一区四园”和部分镇(街道)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孵化创业基地,通过租赁、出售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无厂房、无土地的小微企业入驻基地创业发展。(责任单位:开发区、经信局、有关镇街)

9、加强技术创新。支持中小企业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不同层次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培养技术创新队伍,支持中小企业主动承担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引导中小企业逐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市工业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市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分别达到5家、15家、44家和107家。(责任单位:经信局、科技局)

10、支持品牌创建。实施“品牌强市”战略,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品牌商标创建的奖励政策,使品牌创建活动向中小企业延伸,支持中小企业无牌建品牌、有牌创名牌。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工业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分别达到10件和5件,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分别达到60件和40件,培育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企业和知名企业家。(责任单位: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11、加快信息化应用。积极开展“两化”融合示范村(镇)和示范企业建设活动,全面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培训工程,支持企业内部研发、生产、管理、销售、售后服务等关键业务的综合集成应用,加快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责任单位:经信局)

12、鼓励开拓市场。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展销会、博览会,加大产品和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对组织参加境内外大型展销活动的中小企业和展会服务机构,市财政对其展位费给予50%的补贴。(责任单位:经信局、财政局)

13、推进节能减排。认真落实《市节能奖励办法》和《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办法》,全面加快节能减排技术、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和设备在中小企业的推广应用。积极引导铸锻、塔机等传统行业企业实施升级改造转型,普及节能减排技术、提升装备水平。(责任单位:经信局、环保局)

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14、鼓励全民创业。落实扶持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降低创业门槛,放宽创业领域,广开创业渠道。在全市推行“试营业”制度,对高校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在外务工经商回归人员、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等社会群体创办各类中小企业的,可申请试营业,核发有效期为6个月的营业执照。试营业登记不收取任何费用,不纳入验照管理。(责任单位:工商局)

15、加强用地保障。统筹考虑中小企业总体用地需求,每年拿出省市土地分配指标的20%,支持中小企业技改扩产。对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中小企业及项目,优先纳入供地计划。(责任单位:具体办法由经信局、国土局制定)

16、完善招商激励机制。把招商选资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进一步完善招商选资激励政策,支持现有优势企业通过跨区域、跨所有制开展收购、兼并、重组和联营等形式,壮大企业规模,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引导海尔集团、晋煤集团、银鹭、娃哈哈等企业总部扩大在我市投资,实现以企引资新突破。现有企业招商引资,享受引办企业政策。(责任单位:经信局、招商局)

17、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面落实各级有关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尽快制定我市减轻企业负担的意见,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行为,减轻企业负担。(责任单位:监察局、经发中心)

18、加强企业人才建设。切实加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和技工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和员工队伍培训工程,将中小企业经营者培训纳入全市人才培训整体规划,分期分批组织不同层次的中小企业负责人,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增强企业经营者当大企业家、干大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加快企业后备人才库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引进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为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责任单位:人才办、经信局)

19、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提升塔机协会,筹备组建铸锻、风机、汽车配件、食品等行业协会,创办企业家联谊会,开设经济论坛,定期开展研讨、培训、讲座等活动,为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搭建沟通协作的桥梁和纽带,实现信息共享、抱团发展。(责任单位:经信局、民营办)

五、完善协调保障机制

20、加强组织领导。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市政府成立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信局,负责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研究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与上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对接联系,为中小企业最大限度地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责任单位:经信局、发改委)

第6篇

思考之一,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德国经济社会政策研究设计有特色、有优势,很重要的是以法治的方式保证政策设计的科学性、可持续性。无论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充分就业,还是区域发展、产业转型、中小企业、能源结构调整、职业教育,都有完善的法律,在法治框架中有序推进工作。近年来,我省在政府依法决策方面,有一些大胆实践,依法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用法治的办法化解多年遗留的疑难案件等,引起社会良好反响。建议:

1、以落实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省政府和省直部门带头,教育和引导各级增强法制意识、法治习惯,增强以法治思维开展工作的能力。

2、加强重点领域地方立法工作。抓住节能减排、大气污染治理、扬尘治理、生态功能区保护、重大应急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基层社会管理等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加强地方立法。

思考之二,推动经济转调创,可选择重点实施突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作重点向结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转变。要用好倒逼机制,在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重点突破。建议:

1、探讨从产业支持向集群策动转变。制定促进产业集群的政策,实施政府引导、协会参与、企业与研究机构为主体的模式,推进集群品牌建设。推动与德国产业集群的合作,借助其技术、人才、管理模式,提升我省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2、研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应研究建立区域分类指标体系,以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为目标,建立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既维护统一市场体系、公平竞争,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建立规范的区域横向合作、转移支付制度。

3、下更大决心推动节能减排。着眼长远发展,加大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技术改造、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外电入鲁”、煤改气等工作突破。

4、有序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利用法律和政策引导等间接方式,创造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加大对新能源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加强统筹规划,避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链盲目集中于技术含量不高的环节,防止局部产能过剩。

5、推广电动汽车要避免直接刺激市场需求。借鉴德国做法,不直接补贴汽车购买,而是通过推动技术研发进步,降低购买使用成本,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德国专家认为,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特别是电池研发生产走在了前面。山东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优势。

思考之三,山东发展有活力,民营经济须更强。近年来,我省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理念上有实质性进步,简化登记注册、税费减免、改善融资等政策措施力度不断加大。这次培训,使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民营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新的重要源泉。建议:

1、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坚持降低准入门槛,简化注册程序,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加强事中事后管理。统筹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健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维护中小企业市场平等竞争的地位,营造尊重、激励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2、积极探索推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社会化。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金融业发展滞后,商业性金融竞争不足,政策性金融不完善,加之中小企业缺乏家族传承,管理不规范,自身信用基础差,对银行金融服务依赖大,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应推动政府部门、开发银行、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分工合作,健全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利益共享、良性运行的中小企业融资社会化服务体系。如,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提供利息补贴,鼓励银行为中小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鼓励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基金,参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村镇银行、民营银行发展;促进小贷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发展;拓宽中小企业小额、便捷、灵活、多元的资本市场投融资渠道。

3、实行中小企业创新计划。允许税前扣除中小企业研发投入费用,鼓励与大企业建立密切协作关系等。

4、对省内设定的税费项目,如水利建设基金等,可研究对中小企业的减免措施。

思考之四,加快建设高素质劳动力富集地带,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专家分析山东发展模式认为,过去10年山东经济增长率主要依赖不断增加的投资,劳动力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远未发挥,高技能劳动力对GDP增长的贡献更低。资本密集型增长模式导致就业水平低,主要依靠低技能劳动力,导致高等教育的高技能劳动力被闲置。劳动力的质量将是决定山东实现经济转型与创新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省政府把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作为重要改革突破,率先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全国走在前面。建议:

1、加大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选择几个企业开展试点,支持行业、企业与院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专业教学联盟,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融合。

2、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化合作。据了解,广东格力集团与德国达姆士达特工业大学共建“格力学院”。我省也引进了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甲骨文人才产业基地项目。应利用青岛中德生态园等平台,加强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合作。

3、把成熟做法上升为地方立法。德国双元职业教育实施,关键是用法律调节各方面关系。如采取强制手段要求企业按员工7%的比例接受学生实习。应通过地方立法,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指导的职业教育体制,规范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向高校开放,全面实施高等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计划。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双证互通”、各级各类教育互联畅通的学分认可机制等。

第7篇

我们已经进入全球性通涨经济时代

2008年由美国次级债引发的金融危机丝毫没有消退的迹象,像病毒一样依然侵蚀世界经济。全球各国大量增发货币以应对经济衰退,全球化泡沫不可避免,货币持续贬值是必然趋势。各国为了解决国内就业压力,提振经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以浙江、福建、广东的中小企业为例,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大部分产业集中在制鞋与服装生存领域。冲击比较大的就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面临亏损状况。而做国内市场的企业相比情况会好些。但是,面临的困难也非常大,原材料持续走高,人工成本越来越贵,甚至没有地方找工人,市场销售低迷,企业费用日益增高,融资渠道较窄。

企业微利引发分散投资导致资金困难

笔者最近深入浙江温州与福建泉州、广东等地,通过实地探访与行业人士沟通了解到,特别是服装与制鞋企业已经是微利了,面对的是3高一低(既原材料高、人工成本高、企业费用高、利润低)的现象。企业要给工人保底工资,否则工人流动性太大,不管企业有没有生产这些费用是必须付出的;另外政府要求企业用工单位必须给于员工做社保。还有就是企业贷款难,银行都是锦上添花不可能是雪中送炭。拉闸限电限制了企业正常生产,这样做非常不合理,不科学;拉闸限电就是为了节能减排吗?非也,事实是地方领导责任担不起,影响仕途,节能减排做不好,一票否则决。我们不仅要问到底是谁扼杀了中国的制造业?同样,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东莞市中小企业群面临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外需不振订单减少、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飙升、人民币汇率攀升的“三座大山”正在挤压着东莞中小企业的微薄利润。

企业面临这样的恶劣生存环境,只有另寻出路,资本向来就是流向利润最可观的地方。据了解,很多企业是半工半停状态或者干脆歇业了,大量的民间资本逃离实体经济,这必然不利于产业的发展,这样下去可能会导致产业的空心化,实体经济的空心化。企业纷纷向其他领域投资,股市、房地产、矿产、能源、艺术品收藏等等成为企业投资选择。主营业务逐渐空心化,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钱没有用到生产上去。投资风险肯定是存在的,高暴利就存在高风险。

政策歧视:中小企业简直就像是二奶生的孩子

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格局已经彻底改变,高制造成本时代已经来临,领导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遥不可及,银行依然是锦上添花的银行。 企业转型的前提必须让企业先摆脱困境,才能谈转型。所以我觉得发展新兴产业应该有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支持,如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等。要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我们资本市场跟美国资本市场不一样的是,主板上市公司多,而中小板、创业板及新三板上市公司少,我们的中小企业很难通过现在的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美国是非常看重中小企业的发展,像美国的纳斯达克培育了多少中小企业。

积极引导与规范民间金融,通过发展小金融机构让民间借贷资金阳光化。不可以妖魔化民间借贷,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民间资本借贷。事实证明民间资本借贷对中小企业创业初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为。政府要引导与推动社会资本流向新兴产业所需投资的关键行业和领域。需要政府扮演先行者的角色,以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撬动社会资本,引导其投资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银行应该要做到资源合理分配,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为国家的经济作贡献。相比国有大型企业我们的中小企业从银行所贷的款少的可怜,贷款门槛相比也严格的多。国有企业就像是正室所生的孩子,而中小企业简直就像是二奶生的孩子。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之基,创业创新之源,我国75%的就业是靠中小企业,90%的新增就业是靠中小企业,全社会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也是靠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生存方式

中国经济通涨还要一段很长时间,企业要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未来这些企业要改变经营模式与生产方式是必然的出路,要积极拓宽企业销售渠道,传统的销售模式(商场门槛高、门店租金高、人员费用高)盘剥了企业的微薄利润,网络销售是很重要的选项也是未来发展方向;改变生产方式以解决人工成本,机械化时代必将来临;新型材料的应用是未来中国乃至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培育人才留住人才,方能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放弃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传统思维,走企业股份制吸纳社会资本,以减少对银行的资金依赖。(作者:叶 昭 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购物导报》特约副主编,国内著名的经济管理报纸、杂志、网站的特约撰稿人)

第8篇

关于节能减排工作计划介绍一

又到制定下一年度计划的时候了,明年的节能减排计划该如何制定呢?由于某种原因,前些年没有制定正式的节能减排年度计划,考核项目、当前实际情况、目标值、主要措施该如何去制定呢?

一、根据上级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考核要求,特别是国家约束性指标确定项目

1、节约能源项目的初步确定。设定能源消耗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主要能源品种消耗实物量,电能总量、原煤量、天然气量、柴油量、汽油量、重油量、焦炭量等;

2、减排项目的初步确定。主要设定SO2、COD、工业废渣、废水等排放总量;工业用水总量、循环水量;

3、节能减排技改项目。项目名称、计划投资额、计划完成时间。

二、确定目标的原则

根据政府约束性目标、企业现状和行业先进水平指标确定。

1、企业梳理近三年,即08、09、10三年实际指标,作为基本依据;

2、企业搜集行业先进指标水平,作为企业节能减排的标杆;

3、政府对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

4、结合行业水平、企业实际、企业节能减排潜力,制定目标。

三、技改项目的初步确定

1、根据企业工艺技术状况、装备水平、生产现场技术管理及6S管理水平;根据企业环境治理现状及装备水平;

2、依据国家、省推荐节能技术、设备目录及淘汰产能、技术目录,行业先进技术、材料、方法和成功管理方法;和政府政策的引导及具体要求;

3、依据依据企业产品、产业升级规划及企业近期工艺技术改造规划;

4、积极筹措资金,主动协调好生产与技改,合理安排好时间和人力物力。

四、资金筹措途径

1、企业自筹。企业有经济实力条件时,通过企业自筹款解决节能减排技改资金;

2、依据政府政策引导,用活政府政策,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

3、引入社会投资机构的资金。灵活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企业确定并提供平台,引入有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的投资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按照节能效益分成的方式回报投资企业的投资和合理获取投资利润。

4、银行贷款。运用企业在银行的信用,合理负债经营,贷款进行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改。

五、技术支撑

1、企业自行开发,充分利用企业自己的实力,针对性的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和强化现场技术管理;

2、充分依靠集团技术中心、集团参与的战略联盟,开发技术;

3、委托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开发;

4、购买实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新材料;

5、合作项目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先进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

关于节能减排工作计划介绍二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十一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左右的目标顺利实现;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削减30.2%和27.71%,降幅分别列全国第二位和第一位。虽然“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十二五”期间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矛盾。“十二五”期间,上海围绕国家拟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碳排放强度下降19%,以及污染物排放继续大幅削减”的节能减排指标,确定了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思路:

一、坚持能耗和排放强度约束,更加注重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在继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能源消耗的同时,探索实施能源总量控制制度,对于用能量大、增长快、单位能耗产出效益低的高耗能行业和重点项目,以及能耗总量大、增长快的区县、园区等,要加大能耗总量控制力度。

二、坚持以结构调整为根本,更加注重技术进步和强化管理挖掘节能减排潜力。继续把结构节能减排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治本之策,通过控制高耗能产业进入和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压力;充分发挥总量控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中的作用,削减污染物存量。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力度,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用能排污单位管理,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三、坚持以政府推动为引领,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加强和改善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和目标分解考核等;()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建立节能减排交易市场,为企业节能减排开辟新的路径;注重运用价格手段,引导企业自觉节能减排;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约束企业主动节能减排。

四、坚持以工业领域为重点,更加注重多领域、全社会节能减排。在继续做好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强化、深化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减排工作。要在居民生活、中小企业等相对薄弱领域也有所突破,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节能减排。

重点推进以下七项制度措施:

一是探索实施能耗总量增量控制和节能量交易试点,完善节能减排监测、计量、统计和考核体系。根据各主要用能行业、各区县的发展规划和节能减排潜力,确定其到2015年的能耗,把总量控制和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等指标均作为考核约束性指标。探索开展节能量、碳减排和排污权交易。

二是围绕提升能效,强化节能标准建设和能效对标达标工作。工业领域,选择能源消耗多、节能潜力大的主要产品制定出台地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建筑领域,研究制订比现行节能标准更具操作性、更易执行监督的节能设计地方性标准,制定出台政府机关、学校、医院、星级饭店、商业设施等合理用能指南。交通领域,研究制订水运、航空、轨道交通、公交、出租等行业合理用能指南或能耗限额标准。同时,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倒逼作用,推进对标达标工作。鼓励用能单位向先进性标准迈进,对能耗超限额标准的单位给予差别电价等处罚和媒体公布等。

三是强化能源审计,挖掘节能潜力,形成节能能力。深入推进工业企业、交通企业和政府机关、医院、商场、旅游饭店、学校等领域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审计。根据能源审计中发现的节能潜力,推出一批技改项目,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途径,实施节能改造。

四是实施高耗能行业准入限制和前置性“批项目、核能耗”、“批项目、核总量”制度。尽快修订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配套办法等,继续实施“行业限批”和“区域限批”规定。严把“能评”和“环评”关,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环保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

五是发挥价格机制和财政政策对节能减排的约束和激励作用。进一步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对能耗超过产品单位能耗(电耗)限额标准或超过用能定额单位,实行惩罚性价格政策。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污收费标准,促进企业加快污染治理。完善财政支持政策,促进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常态增长。

第9篇

1、充分认识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性。中小企业是加快经济发展和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就业、增加税收、壮大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要充分认识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大意义,坚持把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坚持不懈地鼓励、支持、引导和规范中小企业发展,努力在全区上下形成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整体合力。

2、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方向,以工业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为重点,切实加强扶持引导,建设和完善全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使我区中小企业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

3、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相结合,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二是坚持改善外部环境与引导企业加强管理相结合,注重提高企业素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坚持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优先,全面开展节能、减排、降耗工作,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推进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4、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区财政出资500万元,与实力强、信用好的民营担保机构共同成立区中小企业信用投资担保公司,同时,组建1~2家面向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逐步化解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畅通企业融资渠道。

5、鼓励商业银行创新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搭建银企沟通平台,持续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园区行”活动,以“金融服务超市”的形式推进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直接对接;推行股权融资、专利融资、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促进金融产品和优势项目对接。

6、支持中小企业项目建设。每年设置500万元专项贴息资金,对符合区产业发展方向、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全区重点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项目或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经论证评估后,给予项目贷款贴息支持。

三、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

7、逐步扩大区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每年按区级地方财政收入的3%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辖区项目建设、重大项目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创意产业、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品牌创建以及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等。

8、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品牌建设。设立100万元品牌创建资金,对国、地税均在我区的企业,当年新创国家、省名牌和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

9、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200万元,鼓励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创新。设立1000万元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贷款担保等方式支持创意企业发展。

10、加大招商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设立200万元招商引资奖励资金,奖励当年引进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工业项目组织、负责人,鼓励企业积极对外开拓市场。设立200万元工业节能专项资金,按照国家及省市产业政策要求,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奖励我区工业节能降耗绩效突出的企业,切实推进全区工业节能减排。

11、鼓励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整合国家、省、市、区各项政策扶持资金,对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工业园区实行重点扶持,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设立500万元重点企业奖励资金,对成长快、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纳税额大的企业,经过综合考评,实行奖励。

12、加大培育和推进上市企业的工作力度。凡辖区内注册、纳税、上市的企业,在执行政发〔〕42号文件精神的同时,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

13、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全面落实推进全民创业的有关政策,设立300万元全民创业扶助资金,鼓励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加强全民创业基地规范化建设,建立服务平台,开展创业培训,积极创办创业社区、创业园区。工商、税务等部门要降低创业门槛,为创业者提供优惠服务。

14、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项目,在同等质量、同等价格、同等服务的情况下,应优先采购本地产品。

四、积极有效地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

15、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型企业用地需求。全面落实发〔〕12号文件精神,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用地应优先安排。积极争取市国土部门支持,加快合法用地审批,最大限度保证土地供应。

16、加大现有市级和区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设立500万元园区配套建设资金,加强园区环保、安全、水、电、路等工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17、认真做好中小企业发展用地规划。以市、区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将创业基地建设与培育园区经济、块状经济、特色经济等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盘活和挖潜存量土地,为中小企业发展拓展用地空间。在城镇新区建设、旧城区改造上,要科学谋划,超前规划,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场地。

五、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18、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融资担保、创业辅导、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信息服务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逐步完善“政务网”和“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为企业提供各类网上服务。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19、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各项服务措施。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调整完善区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建立“行政直通车”、企业审批事项“绿色通道”、“重大难题现场办公”等服务措施和制度。严格实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简化企业年检手续,切实减少涉企审批事项。

20、严格执行开展涉企检查的各项规定。各部门依法对企业进行的常规性检查,要在年初制定年度计划并报区监察局。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涉企检查台账制度,完善内部督查机制,切实规范涉企检查行为。按照统筹安排、注重效率、避免重复的原则,鼓励行政联合执法检查,坚决杜绝多层次、多部门的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

六、加强对全区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导

2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区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加快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完善加快全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分析、研究、解决中小企业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督促实施。

第10篇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3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政〔〕1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中小企业总量增长较快,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确保经济快速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在较快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不足,突出表现在:资金短缺,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市场需求不足,产品销售困难;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不强;科研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工艺落后,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等。深入贯彻落实国发〔〕3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对我市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保持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态势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积极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

(一)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要建立完善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重点支持有市场、有订单、有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发展;要积极创新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改进授权授信方式,探索灵活的抵(质)押方式和贷款担保形式,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积极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财务辅导和授信培育工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信用等级高、还贷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金融部门要尝试开设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手续。要确保各商业银行投放到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逐年增长,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要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投放增量要不低于上年。

(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机制,加强上市辅导,促进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融资;提前筹划,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在即将推出的三板市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融资;积极推进融资租赁、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和典当机构发展,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创投、风投、典当和融资租赁进行融资;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中期票据、集合短期融资券和集合信托计划;搞好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推进中小企业产权、股权、债权交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对外合作融资;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推进政府、银行、企业、担保机构互惠共赢的合作。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发挥各种类型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对各种所有制担保机构要一视同仁,使其享受同等待遇。强化对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担保机构要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建立完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规范经营,确保市场化运作、合法化经营、规范化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要严格按照国家和我省的相关规定,认真做好担保机构设立或变更的审核工作,指导担保机构规范发展;制定和完善担保机构的绩效评价办法等各项管理措施,做好对担保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监管和事后化解工作。引导担保机构增加资本金,提升担保实力,争取年内使各担保机构资本金达到3000万元以上,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家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要强化担保机构行业自律,倡导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科学决策、合规操作,提升行业形象,防范系统风险。

(四)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在不断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的各项制度,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增加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争取在2年内每县(市、区)至少成立3家小额贷款公司。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要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五)切实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的信用标准、征集、评价、披露和监管等制度,提高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专业化服务平台,实现中小企业信用资源社会共享。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财务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努力提升信用水平。

三、大力推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一)加强小企业创业服务指导。要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积极支持小企业创业发展。建立健全市、县级小企业创业辅导机构,为初创企业者提供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审批、开业指导等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规划具有滚动孵化功能的小企业创业基地,经省验收合格的小企业创业基地,由市、县(市、区)政府从本级财政安排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按实际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

(二)推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支持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研制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产学研联合和资源整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的服务外包、物流、文化产业中的中小企业积极提供技术支持。按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支持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促进重点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投入由市、县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

(三)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兴办中小企业,实行社会化分工、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形成集群效应。重点培育20个区域特色鲜明、经济结构优化、产业链条完整、支撑体系健全的示范产业集群。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对产业集群内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加快培植壮大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产业集群专业技术协作水平。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开展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形式经济技术合作,提高配套协作水平,减轻单个企业投资负担,实现降本增效,增强集群竞争力。经省认定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由当地政府给予奖励。

(四)引导中小企业开拓市场。要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开展中小企业供需对接活动。市商务局要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和出口信用保险,促进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外派劳务业务,带动我省产品、设备及服务出口和资源进口,带动我省富余劳动力到境外务工。有关部门要及时产品市场信息,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市场预测分析,把握市场机遇,提高市场竞争力。各级政府在政府采购时对中小企业产品要一视同仁。

(五)加大对中小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整合各种培训资源,由中小企业工作部门根据不同需求提出中小企业年度培训计划,对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市、县政府按每人200元对中小企业培训给予补助,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逐步建立覆盖全市中小企业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法规政策信息、市场供求信息、各行业前沿技术、最新科研成果、投资融资项目和产权交易与合作等信息服务。

(六)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各种社会服务资源,加强服务机构建设,拓展服务领域,规范服务行为,促进服务市场形成;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示范单位评选活动,对管理规范、服务效果突出、社会贡献大的服务机构,由当地政府给予10-30万元奖励,引导社会服务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设立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投资需求等四个意见的通知》(政〔〕47号)文件精神,把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并做好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支持的重点是:(1)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列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重点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建设;(2)商业服务业中的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系统建设和各类展览促销活动;(3)交通运输和物流业中的现代物流方式;(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含服务外包)中的管理咨询和培训;(5)农副产品深加工;(6)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助和奖励,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等。

市、县财政部门要会同同级工信部门研究制定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市财政设立的其他相关专项资金要积极支持中小企业项目,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体系建设和重点项目贷款贴息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二)严格执行税收优惠政策。税务部门要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强税务政策宣传,定期检查政策落实情况。中小企业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纳税的,可依法申请在3个月内延期缴纳。

(三)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场地问题。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兴办中小企业,经乡镇政府审查后由省辖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审核,经同级政府批准,可以使用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对进入多层标准厂房的中小企业重点项目可以单独组卷申报,不受批次数量指标限制;国土资源部门要保障列为市、县重点项目的中小企业用地,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进入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五、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

(一)市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承担加快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把领导力量、工作重心向中小企业发展倾斜。

(二)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督查。市、县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市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对各县(市、区)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和相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通报,对政策落实好、中小企业发展好的县(市、区)进行评比表彰。

(三)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清理整顿涉企收费,凡未按规定审批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进一步简化报批、审批手续,进一步规范扶贫济困、企业赞助等社会公益活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各级政府要按照“两转两提”(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的要求,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各县(市、区)政府向中小企业公开承诺的优惠政策、扶持资金要及时兑现。

第11篇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低碳经济 绿色管理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各国积极的经济政策刺激下,金融危机肆意破坏经济的恶劣态势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即全球正在进入“后危机时代”。此次金融危机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冲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际环境愈加复杂和动荡不安,产品外销受阻,国内需求不旺。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中小企业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在这个后危机时代把握机遇,转危机为转机,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1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主要特征

1.1 全球金融格局改变与金融监管体系加强

随着美国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的下降,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霸主地位、美国金融市场的中心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全球金融重心正在从西半球偏向东半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增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放松了对金融业的监管。人们感受到了失去监管的金融市场的破坏力,加强金融监管已成为全球共识,金融谨慎发展原则与回归实体经济已成为一种良性发展之所需[1]。2010年g20峰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表示将继续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币值低估国转移6%以上。其中,中国的份额将从3.72%升至6.39%,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

1.2 新科技革命蓄势待发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危机是由于科技创新不足而导致经济增长缺乏推动力而引发的。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由1857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由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现在,无论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强烈需求,还是科学技术内部所积蓄的能量,都正在催生着一场以新能源技术和生命科学重大突破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目前,全球经济都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研究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必须的选择。

1.3 环保问题空前严重,低碳经济渐成时尚

在金融危机下,各国正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结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正成为传统实体经济的转型方向。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各国正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一场以开发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绿色产业革命正在悄然兴起。欧盟已计划启动“绿色汽车”、“低能耗建筑”、“未来工厂”三大行动,明确提出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美国计划让新能源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复苏的驱动力;日本不断出台重大政策,将重点放在发展低碳经济上,尤其是能源和环境技术开发上;“八国”集团提出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半[2]。

2 我国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行绿色管理,走低碳之路

后金融危机要求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以低碳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小企业如何顺应这一潮流,抓住此次机遇,完成自身的凤凰涅槃,是管理者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化危机为转机,重新在市场上获得发展,离不开“绿色管理”。所谓绿色管理,就是企业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从各个环节着手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系统的实施绿色管理,首先要构建绿色管理体系,即绿色企业文化、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再循环和绿色管理评价体系[3]。

2.1 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前提,也是绿色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员工特别是经营管理者具有绿色意识,企业才有可能实施绿色管理。绿色产品的开发、设计等,需要研发人员的绿色价值观发挥作用。

2.2 绿色生产

这里的生产是广义上的生产,指产品从设计到产出的整个过程。本文认为,绿色生产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包装三部分内容。

①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就是进行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将环保意识加入到产品设计中。

②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指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以技术、管理为手段,通过对制造过程的全面监控,实施污染防治措施,来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排放,并且提高经济效益的综合型措施。

③绿色包装。绿色包装就是按照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最小化的原则,对包装材料、包装方式等进行的一系列改进。

2.3 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即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过程中,都以 “绿色理念”为指导,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保,使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利益相一致。包括收集绿色信息、实行绿色包装、重视绿色促销、制定绿色价格、树立绿色形象等。同时广告的绿色效应非常重要,它既能起到宣传作用,又加深人们的绿色意识和环保观念[4]。

2.4 绿色再循环

绿色再循环就是将在生产、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废弃物加以充分有效地循环再利用,从而最小化地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企业可设立绿色处理部门,负责废旧产品的回收和拆卸处理等工作,然后将拆卸后的零部件重复使用,或者处理后再投入使用,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2.5 绿色管理评价体系

绿色管理体系实施成功与否,要从企业内外部效益来看,内部效益指企业的经济效益,外部效益指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不同的企业制定相应的指标来测量,以检验绿色管理系统实施的效果。

绿色管理体系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辅助的,绿色企业文化,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规定了理念、意识和行为准则。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营销是绿色管理的中心工作,绿色再循环对企业实现绿色经济起到辅助作用,绿色管理的效益评价提供了衡量绿色管理效果的标准。

3 如何建立企业绿色管理体系

我国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制定绿色发展战略,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进行管理监督和政策引导。企业构建高效绿色管理体系,固然离不开企业外部的推力,主要是来自政府规制,然而从根本上还要靠企业的自觉行动,从企业战略和战术层面确保绿色管理体系的运行[5]。

从企业战略层来讲,企业要以绿色战略为指导。绿色战略是构建企业绿色管理体系的灵魂。绿色战略的制定要求企业进行使命和目标的重构以及战略重构。企业要制定追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企业经营效益相统一的使命和目标,以有效地引导企业的战略决策。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摒弃“环境保护不经济”的成见。其次,将环境意识强化到企业的决策部门,分别制定公司层绿色战略目标和职能层绿色战略目标,包括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力战略,全面绿色发展战略。

战术层面上,企业需要从产品的采购到进入市场的全过程入手完善绿色管理,根据上述绿色战略所制定的目标,认真完成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首先,绿色研发要求利用新型能源和材料,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开发低耗高效的绿色产品。第二,绿色生产要求企业选取低能耗低污染的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减排技术,以绿色产品为目标。第三,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将绿色理念融入到营销过程当中,从市场调查到售后服务,都以有利于环境保护作为出发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第四,绿色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资金的筹措、使用及分配全过程中,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融入,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协调。第五,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在招聘、激励、员工关系等各个环节遵循绿色理念,关心员工的需求、成长与发展,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4 结语

金融危机过后,资源能源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对象,节能减排迫在眉睫,建立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可望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共识,“低碳经济”将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中小企业应抓住这次变革机遇,加快自身发展模式地转变,走“绿色”之路,实施绿色管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阮兢青,陈文标.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机会和生存发展策略研究[j].集体经济.2010.4:40-42页.

[2]杨益.“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战略选择[j].国际贸易.2009.9:4-7页.

[3]丘尔卫.企业绿色管理体系研究.黑龙江工程大学[d].2006.46-47页.

第12篇

上交所:将加强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建设

8月2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在“2012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表示,“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治理和会计制度的建设,仍然是我们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任务。”张育军认为,资本市场广度与深度,取决于企业的质量和质量的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如果企业的公司治理和会计财务报告制度不健全,不真实,那么金融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非常敏感,导致局部的,甚至全局性的金融危机。张育军进一步强调,加强公司治理和加强企业会计的财务报告制度建设,也是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创新的关键。

审计

审计署公布2011年绩效报告

审计署网站8月13日公布2011年绩效报告。根据该报告,2011年,审计署审计(调查)单位673个,全年查出主要问题金额866.8亿元,其中:查出违规问题金额718.2亿元,查出损失浪费问题金额148.6亿元。报告指出,上述审计发现的问题有93%已经整改。此外,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还为国家增收节支94.6亿元,挽回(避免)损失60.7亿元,促进资金拨付到位3.7亿元,核减投资(结算)额2.3亿元。报告指出,2011年,审计署从完善国家治理、推进深化改革出发,密切关注审计发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密切关注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提高审计工作的宏观性和建设性。

财政部:注会行业将大力服务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部署下一阶段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提出,要进一步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基础。财政部会计司将根据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会议精神和中央决算报告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研究出台支持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特别是科学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推进医院、高校等非营利组织注册会计师审计试点,大力服务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也都在积极为高校、医院审计工作做准备。

税收

国家税务总局:明确企业免征契税优惠

8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明确,全资子公司取得母公司划转的房屋,以及企业合并、分立后其存续的土地、房屋权属,均可以免征契税。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方面解释,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依据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合并改建为一个企业,且原投资主体存续的,对其合并后的企业承受原合并各方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企业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分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投资主体相同的企业,对派生方、新设方承受原企业土地、房屋权属,不征收契税。

国家税务总局部署做好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做好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分批扩大至北京等10个省(市)工作。会议作出具体安排。一是科学制定试点方案。认真总结上海市试点经验,深入研究改革涉及到的试点行业、税制安排、政策衔接、收入归属、征收管理等方面问题,周密制定试点方案。二是抓紧做好试点准备。税务总局将有序推进征管系统开发、核心设备采购、税控系统修改、申报办法调整等工作,试点地区要着重做好试点企业范围确定、征管系统准备、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管理、税控系统推行等工作。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四是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

国家税务总局将建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体制

国家税务总局将建立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体制机制。通过确定大企业的标准,合理设置各层级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明确划分各层级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事权,加强国税局与地税局在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中的协调配合。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提出,要建立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业务体系,按照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税企合作,共建税收风险防控体系的要求,依托信息化手段,不断创新和完善大企业税收管理业务体系。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推行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建设全国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信息平台,试行大企业税务审计,加强大企业税务稽查。

政策法规

主板上市公司将分类批实施内控规范体系

财政部办公厅、证监会办公厅日前联合通知明确,为稳步推进主板上市公司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确保内控体系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防止出现走过场情况,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决定今年起在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推进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通知明确,中央和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于2012年全面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在披露2012年公司年报的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发改委: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总投资23660亿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26日说,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国务院近日正式印发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据测算,“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总投资为23660亿元,其中,节能重点工程总投资约9820亿元,污染减排重点工程约8160亿元,循环经济重点工程约5680亿元。《规划》还提出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分别是:节能改造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脱硫脱硝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循环经济示范推广工程、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工程。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