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消防工程行业现状分析

消防工程行业现状分析

时间:2023-05-17 17:47: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消防工程行业现状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消防工程行业现状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消防工程; 质量

1、当前我国消防工程施工质量的现状分析

1.1对消防施工单位的审查工作不彻底

在消防工程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需要施工单位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所以在对消防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进行审查时需要着重针对这两个重要条件进行审查。但在现实的审查中,却只针对于施工单位的主体资质进行审查评估,而忽视对个人素质高低的评判。所以在消防施工时往往存在着施工人员个人素质较低,专业技术水平较差,对于施工设计随意改变,同时施工中存在着层层转包的现象,这样就导致施工中的质量无法得以保证,给消防工程的质量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1.2消防工程设计阶段监理介入不达要求

现在的消防工程,即使在一个建筑物内施工也需要有多个系统同时存在,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疏散指示及应急照明系统、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广播及通讯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所以消防工程涉及众多的学科,需要众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消防工程施工时需要由多个专业一起配合着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就对图纸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设计要具有较高的严密性,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的独创性,不能照搬照抄,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时严格按照图纸来进行施工,避免施工中的随意性。因此在设计阶段需要监理人员要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知识,不仅要熟悉消防专业的知识,同时还要对与之相关的电气、给排水、暖通、空调、土建等专业的知识都有所掌握,能熟练的看懂施工图。

1.3施工不规范

在消防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施工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对施工质量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2、加强消防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对策

2.1完善消防工程的设计

2.1.1要求工程设计单位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加强对消防工程设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与消防意识。2.1.2设计单位要做好图纸的自审工作,找出图纸设计中存在的,影响今后施工、验收和使用的隐患。2.1.3要求消防工程监管单位切实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审查,避免走过场。对《消防法》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建筑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防火设计的标准不能随意更改或降低。2.1.4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

2.2加强消防工程施工管理

2.2.1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施工单位所实施的项目必须与资质等级相符,不允许超越资质等级的规定进行施工。由主管消防工程施工的行政部门每年对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进行评审,对不具备施工条件和施工质量与资质等级不符的企业,按照规定,该吊销证书的吊销证书、该降级的降级。2.2.2在对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上,施工的技术工种操作人员一般应选择具有消防工程施工经验的工人,并对其进行包括消防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安全生产知识的严格岗前培训;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和施工规范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法律意识与专业素质。并对施工人员随意改变施工设计、偷工减料、非法转包的行为给予惩罚,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阶段的良好工作态度,从而保证施工阶段的质量。2.2.3对建筑消防工程的施工现场要进行定期保质的检查工作。在检查过程中,要维护消防法规的严肃性,对于不按照图纸施工、擅自改变建筑结构和消防设施者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要依法停止施工并处以高额罚款。对已经消防监督部门验收并通过的建筑工程,要做好日常的消防监督检查,发现消防设施、器材损坏的要督促相关位抓紧整改,确实使建筑消防设施在关键的时候能发挥作用。

2.3加强消防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管理

2.3.1消防工程的验收必须经过一定的检验程序与手段。消防工程的检测工作应做到审核与验收相分离,通过消防部门与专家审核相结合的社会中介机构审核,依靠可靠的检测技术与专门机构的专业能力,做到在监管下有效的审核。3.3.2验收之前,监理工程师要先组织预验收。3.3.3验收阶段,需要进行的检验有:落实土建专业与消防相关的作业是否已竣工;各消防设备的电源是否已到位并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有关的标志、工程竣工图、竣工资料(包括建审意见)是否完备;消防设施经消防专业检测公司检测并出具合格的检测报告。

3、建筑消防工程质量还要加强政府监督管理

人类在正常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使用易燃物和可燃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他们的操作稍有点差错,就会发生火灾。所以在建造的工程中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其防火、灭火和消防技术的合理设计,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由于火灾造成的损失和惨重的人员伤亡事故层出不穷,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建筑消防,认真落实国家政府的相关政策。防止火灾的发生和火灾给人们带来的生命安全威胁、财产的损失,是当前政府建筑消防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重要任务。对于轻视和漠视安全制度和国家法规的,要进行思想教育的工作,使他们能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我们要认真地分析总结先前建筑发生火灾的事故原因,据有关建筑消防工程监督管理机构的统计造成建筑火灾的根本原因是建筑消防工程质量的不合格。由于建造工程的周期长,如果中间发生一点点的不合理和管理上的失误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在消防建造的工程中,项目部的资金轮转不到位,就会使消防工程严重地缩水。消防设备的不合格、材料的不合格、技术落实不到位种种原因导致了消防工程的豆渣。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消防工程存在潜在性的火灾隐患,还有许多不治之症的安全隐患。我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维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保证人们的利益不受这种事故的破坏,国家建造工程消防总局一定要规范市场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的技术标准。事实证明,建筑消防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依法严格的治理对建筑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非常有效的。首先要严格地督查建筑工程的施工工程,对于偷工减、使用不合格的材料行为要严加处理,争取把他们这种不法行为消除在萌芽之下。让他们严格按照国家的建筑标准施工,管理基层要积极地配合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更改。其次,我们要预防在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发生,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人生安全。

第2篇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理念;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66-02

多年来,职业教育一直存在这样的怪象:学生在学校学了很多东西,然而在毕业上岗后,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成为企业中的“顶用”人才,学生所具备的企业项目执行能力十分薄弱,难以为企业快速的创造价值,迫使企业招聘时开出了“有工作经验者优先”的尴尬条件。为了使学生能够“毕业就上岗、上岗就顶用”,项目化课程改革成为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笔者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国际先进的CDIO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学院情况及专业特点,打破“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学科化倾向,进行了符合楼宇智能化专业特色的项目化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在真实并典型的职业任务完成过程中去学习和应用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发展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1 项目化课程现状分析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涵盖建筑入侵报警系统、卫星系统及有线电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综合布线等13个相关专业内容,这些专业内容分散到安全防范技术,建筑电气消防工程、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电气控制技术等多门专业课当中。在职业学院的发展建设中,已经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课程项目化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模式大多是在针对于学习领域的单门课程开展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而非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即:将单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工程项目、工作任务进行知识重组,采用企业项目团队管理模式组织教学。

单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做中学”的职教办学理念,但专业学习领域中课程之间整体的安排与规划不够,专业课内容彼此孤立,课程内容的重叠设置现象普遍。仅针对于一个消防工程施工岗位来讲,一个智能楼宇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工程项目涉及如电子技术、建筑电气控制技术、配电、防雷接地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应用。在单门学科的项目化教学中,各专业教师之间各守阵地,各课程中虽设有针对课程的单项技能训练,但学生难以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而系统的认识,缺乏知识的融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2 CDIO工程教育模式简介

CDIO教育教学理念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创新工具,它所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等4个环节是企业在真实工程项目环境中对系统和产品的开发流程。它以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使学生通过“做中学”的方式获得从知识到技能全方位的训练,强调在真实的环境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项目的系统构建能力。

3 CDIO理念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分析典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确定楼宇智能化行业中楼宇自控技术、楼宇安全防范工程技术、通信工程与综合布线技术、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预算及工程管理4个职业核心技术,围绕职业核心技术,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标准,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形成三级式项目,构建CDIO项目导向式课程体系。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将建筑照明工程施工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二级拓展项目。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一级项目为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项目,是与企业联合开发的综合项目,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终极项目。一级项目从“用户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设备装配――调试、运行”,经历CDIO理念的整个过程,提供全过程经验。重构的课程体系中,包含了两个一级项目,第一个一级项目是“5A”商住大厦机智能化工程设计、安装项目,该项目要完整、衔接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一个真实的楼宇智能化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作为教学过程,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同时,采用企业项目管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以企业工作人员的角色参与楼宇智能化工程项目的每个环节。通过岗位角色的扮演,全面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第二个一级项目是以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形式出现的毕业环节项目,该项目安排在第5―6学期,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工程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完成对一个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培养学生系统的工程思维和CDIO能力。

二级项目是以课程群为基础的学期项目,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下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界限,将相关学习领域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融合,贯穿于围绕主题内容进行组织的课程群的学习过程中,是项目化课程体系中一级项目的支撑。每个课程群都设有一个二级项目,相当于针对课程群的综合性课程设计,通过工程项目把相关联的课程知识有效地结合,使学生学习到的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相互关联的知识群。二级项目的设置目的是强化课程群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知识,最终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该领域涉及的工程实践活动,实现技术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和系统构建能力的提升。本课程体系模型包含五个二级项目,即楼宇自动控制工程项目、智能楼宇安全防范工程项目、通信工程与综合布线工程项目、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项目,一级一个专业拓展项目建筑照明安装工程,五个二级项目分别以相应的课程群为基础支撑。

为了保障二级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课程的组织与设计上,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按照不同的主题内容进行了组合,每个主题的选取都对应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个职业行动领域,同 一主题的学习周期一般会是一个学期或是连续的两个学期。主题内容所对应的课程群的学习与二级学期项目同时进行,实现与主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双重效果。课程体系模型中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及技能大赛项目,分布在不同的课程群中,断续相联,其中包含的职业态度、工程管理能力、人文素养,为专业领域工程活动顺利完成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另外,在课程群的学习中,应保持适当比例的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课程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级项目是单门课程内的小规模设计实践活动,因此又成为基石项目,它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普遍模式。三级根据单门专业课程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要点来安排课程项目设计,划分项目任务,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每门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提升单项操作技能,三级项目推动和支撑二级项目的开展。

4 结语

本文以CDIO理念为指导,探索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旨在提升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满足企业工作现场对人才的需求,提升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然而,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却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典型工程项目的提取、课程群项目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团队的项目构建能力等问题,亟待深化完善。可见,深化项目化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0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04):116-119.

[2]崔军,汪霞.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案例研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CDIO课程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3:194-207.

[3]牛换霞.CDIO工程教育模式解读:课程论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0,(6):41.

[4]张英.基于CDIO理念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5]崔艳雨,解本铭,丁清苗,等.基于CDIO工程理念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2,(19):11-12..

[6]杨延冲.浅论高职院校“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J].时代教育,2013,(09):152.

第3篇

关键词:安全工程;本科教育;培养方案;对策建议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安全工程也是随着经济发展成长起来的培养专门安全人才的学科专业。近几年来,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非常迅猛,从1999年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不足30所院校迅速发展到2016年的160多所院校。然而,该专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安全工程人才在就业中存在适应力不强、成长较慢、专业知识单一等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反映了目前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也凸显了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式方法转变的必要性及紧迫性。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招生于2003年,截至目前已毕业本科学生600余人,近几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8%以上,45%签约于世界500强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对已就业学生的回访发现安全专业毕业生存在薪酬增长较慢、跳槽比例较高、从事非本专业人数较多等问题。由于发现了安全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针对安全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实际问题,在2015年度黑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校企协同创新实现共赢的合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JD1215063)的支持下,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研究团队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调查问卷构成及调研对象

研究团队经过调查分析,于2016年10月到11月期间,向来自安徽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及河南理工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共计40人发放了调查问卷,对本校安全工程本科层次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研分析。(一)调研对象的构成为了对安全工程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对本校2014版安全人才培养方案有多角度的分析,调研对象主要由四所本科院校的安全专业毕业生组成。学历层次为本科及研究生,工作年限为6~13年,平均10年左右,工作性质主要为厂矿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包括煤矿、港口、建筑、化工、石油等行业)、安监局\煤监局的公务员,安全评价人员,科研单位等,大部分为本单位的中高层管理干部及技术人员。调研对象选取的依据原则是本科专业为安全工程,毕业后从事本专业,且在本专业学有所长,对本专业的发展关注度较高。表1为本次调研对象的群体基本概况。本次调研并未像通常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采用专家汇集一堂,运用头脑风暴法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原因如下。1.通常聘请专家集中分析,聘请专家数量有限,涉及行业也较为有限,很难对安全工程所面对的行业做出深入全面的分析。2.在集中分析过程中,专家囿于时间限制很难对培养方案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往往更集中于其中几个部分。3.所聘请的专家往往更集中于高校,对安全工程的发展方向把握更准确,但对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可能缺乏更深入的了解。4.所选取调研的对象均是1999年设立安全工程专业后入学成长起来的,对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更熟悉,提出的建议更具有建设性和针对性。(二)调查问卷的构成调查问卷的主要部分为整体素质、知识结构、岗位胜任能力和创新能力。整体素质是指本科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于其他教育层次学生的总体表现,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反映;知识结构培养主要是学生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培养,更重要的是专业知识的养成,主要体现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理论宽广性;岗位胜任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重点是安全工程人才的管理组织能力、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以满足在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学生面对新问题新情况的独特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在工作中对新问题的解决能力。调查问卷由4个一级指标和6个二级指标构成,满分为100分。由各调研对象独立完成,通过邮件或其他方式送达研究团队。

二、调查问卷反馈结果

在规定时间内,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8份,表2为此次调查问卷的评分反馈汇总表。在38份的调查问卷中,毕业于本校的问卷共14份,校外毕业的问卷共24份。从调研对象的评分结果来看,2014版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受到了调研对象的好评,平均得分为82.26分,评价得分较低的是技术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培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校内和校外分组中,对该版培养方案的评价等级有较大差距。毕业于本校的几位调查对象平均得分70.71分,仅达到中等程度;而毕业于外校的几位调查对象所给评价分数达到89.85分,基本达到优秀程度。之所以出现如此差距可能是因为毕业于本校的学生对之前的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印象较深,影响了本次打分;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涉及面还较窄,开设实验的课程也不多,还不能满足现场的需求。此外,在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措施还不足,方案的可操作性还不够强。这也是本研究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发现目前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专业整体方向不明,课程繁杂而不系统目前国内安全工程培养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代表的强化行业特色的培养模式和以首都经贸大学为代表的通用型安全科技人才培养模式。黑龙江科技大学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有工业安全和矿山安全两个方向,但矿山安全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工业安全方向基本相同,而专业课有较大差别,导致这两个方向在专业课学习时学生学习吃力,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一些基本知识如采矿、化工、建筑、机械知识储备不足,学习专业课程时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安全工程课程建设落后,安全理论有待完善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远低于现场企业的需求,导致培养的人才达不到市场需求。部分课程重复内容较多,缺乏系统规划,如安全学原理与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与安全人机工程均有部分内容重复,且基本概念不一致。而对一些现场急需的课程如安全标准化、ISO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应急医学、安全法规、风险识别及控制等没有在我校安全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课程开发和建设缺少前瞻性和创新性。(三)知识体系碎片化在当前国家强调重基础、淡专业、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下,[1]由于安全科学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几乎需要所有的相关知识基础,而教学课时有限,导致专业课程设置受限,学生学习的知识碎片化、零散化,无法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四)教学实践环节效果欠佳由于安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进行实践学习的场所本身的固有危险性比较大,企业安全责任较大,学生无法深入实习,且实习场所多样性不足,导致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动手能力弱,上手较慢,现场普遍反映不佳。(五)企业对安全人才需求差异化较大在此次问卷调查中,还发现各行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区别。例如从事安全监督检查的调查对象要求增加和开发相关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加文字处理、汇报总结方面的选学课程;从事现场管理的调查对象要求加强对人才的讲演、语言组织方面的培养,这是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之一,还要求对安全法规与标准、安全心理、安全文化建设、应急救援和应急医学比较熟悉;从事安全评价人员的调查对象则建议加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对工艺、自控、消防、机械、化工等相关知识均要有所了解。由此可见,目前单一的工程技术型安全人才无法达到各行业的差异化需求。

四、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安全工程高等教育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一)加强理论研究,夯实专业基础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薄弱,大多数学校以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心理学、安全人机工程三大课程作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则立足于本校传统行业开设,缺乏广泛认可的专业基础课。类似流体力学、防火防爆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则是基于原行业安全特色的基础课程或公共基础课,而类似安全法规与标准化、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学、风险管理等现场急需的理论基础课则相对缺乏。可喜的是,目前以中南大学吴超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近些年安全文化学、物质致灾化学、安全人性学、安全伦理和安全职业道德等学科体系先后建立。这些理论的逐步建立为安全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将逐渐成为安全工程的高等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团队认为应以此为契机,推动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逐渐推动这些基础理论的课程标准化建设,夯实安全工程的专业课程建设。(二)细分安全工程人才类型,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各个行业对安全专业人才的要求不尽相同,如想各个方面均有涉及,则学生负担太重,也不现实。目前对于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改革,有部分企业认为应仍然按照传统的行业安全模式培养,研究团队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对于企业来说,如果采取传统的行业安全培养模式,毕业生进入角色较快,但学生就业受很大约束,选择面狭小,受企业经济效益影响较大,不利于学生的多向全面发展。因此,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新的安全工程人才类型应划分为工程技术型、安全管理型、安全经济型、安全服务型等,[9]在此基础上凸显行业特色。目前沈阳航天航空大学安全工程、安全防范、以安全为背景的保险专业等本科专业,首都经贸大学开设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安全管理工程、公共卫生等硕士专业是这一类型的代表。因此,未来的安全工程高等教育应根据技术、管理、经济、社会服务等类型分别探索其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的模式,培养更具特色的新型安全人才。(三)提高师资水平,优化课程设置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往往缺乏现场工作经验。虽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仍有机会接触现场,但毕竟和现场工作所获有所差别。因此,山西焦煤霍州煤炭集团与国内八所煤炭高校的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极具创新性,既解决了企业生产中的一批技术难题,也为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提高了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实现了校企双方共赢的目的,[10]此外,还应积极鼓励教师获取注册安全工程师等资格证书,了解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工作内容、性质、特征,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课程的设置,应对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进行创新。如吴超教授先后开设的《安全科学方法学》《安全比较学》《安全统计学》,中原工学院王新泉教授等开设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教程》,华北科技学院颜烨教授开设的《安全社会学》等专业课程,是对安全工程课程设置的极大丰富。此外,还应系统优化和深化已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安全评价类课程应增加软件包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增加通风、火灾、爆炸等专业模拟软件的了解和学习,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的设置应结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消防工程师、卓越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改革,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四)实践基地的多样化和虚拟化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基地建设难度较大,真正能够让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解决的方法有在社会公共层面对愿意接受实习训练的单位给予特殊的经济政策,为实践单位带来看得见的效益,使企业能够愿意、乐意接受实习生;校企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实践过程中除了企业为校方提供实习机会外,校方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技术咨询等帮助,实现校企共赢的格局。实践基地的建设还应多样化,尽量为学生创造各种实习实践机会,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便利条件。有条件有能力的院校也可以充分利用现在高度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利用流行的VR技术开发仿真系统,满足教学需求。(五)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一个人的能力体现。在面对新问题、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情况下,安全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也设置了相应的创新创业训练,主要以大学生科研立项、参加省级创业创新大赛等方式开展,开展方式较为单一。而实际在整个教学周期内,创新教育无处不在,例如在交互式和案例教学的课堂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放专业实验室进行创新实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申请专利等。2015年9月,由中国职业健康协会、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委员会主办,华北科技学院承办的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的成功举行,也为全国安全工程专业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全国性的创新实践平台。[11](六)学分制下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注重因材施教,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出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学分制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12]黑龙江科技大学也即将逐步开展完全学分制。在此情况下,在学分制下制定的培养方案能否完全执行,执行是否到位就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黑龙江科技大学2014版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达62门,如果全部开设难度很大,教师数量有限,且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一名教师一般只能主讲2~3门课程,很少具备开设新课的能力。因此,在无法增加教师数量的前提下,应逐步推进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拓展知识结构,培育新课程,使教师具备一专多能以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此外,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习、实践、创新等各环节,应提前筹划,安排具体实施方案和步骤,使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切实执行。

五、结束语

安全科学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科学,专门的安全人才应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目前安全工程高等教育还存在着粗放、简单、传统、条块化的教育模式,本文在针对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理论研究、细分安全工程人才类型、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基地的多样化和虚拟化措施,以及创新能力的具体化等具体对策建议,期望能够对安全工程专业拓宽办学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蒋永清,李彪,于晓洋.安全工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01).

[2]王秉,吴超,杨冕等.安全文化学的基础性问题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08).

[3]石扬,吴超,陈沅江.物质致灾化学的学科构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09).

[4]许洁,吴超.安全人性学的学科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08).

[5]石东平,吴超.安全物质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07).

[6]许铭,吴宗之,罗云等.论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12).

[7]许铭,吴宗之,罗云.安全生产领域安全技术公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01).

[8]刘星,唐征友.安全生产责任的制度整合与伦理道德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8).

[9]王凯,李珊,潘侠等.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技技术,2012(05).

[10]王为.煤炭行业校企虚拟创新机制构建及效果评价[J].产业科技与论坛,2011(10).

[11]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预赛在华北科技学院举行[EB/OL].(201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