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9 17:50: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五步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探究包括初步感知,发现疑难,尝试解惑,准备质疑四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学探究,学生不仅增长了学习兴趣,还由感知引发思维,增强了感知的选择性,理解性和整体性:同时,也使学生在主动地探究和实践中,提高了语言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接收到学生自学情况的反馈信息,为以后各步骤的实施提供了准确的指导依据,从而增强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指导的针对性。
1.初步感知
首先,由学生自读(或听)课文,初步感知语言材料;然后,完成由教师设计的自读检测练习,对课文进行表层理解,把握课文整体大意。对于完成练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辅导。
2.发现质疑
由初步感知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自学,采取“边读,边想,边圈划”的方法,寻找疑难问题,如:生词,生句等语言点,把握不准的语言现象,以及影响理解的词语,句子或句群等,然后对圈划的内容分类,写出自学笔记,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3.尝试解惑
该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课本,音像教材,工具书,其他相关资料以及已有知识,能力储备,尝试解决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同时完成以下自学作业:
⑴完成生词,短语的初步认识,掌握生词的音,形,了解词汇的基本用法。
⑵熟读课文。
⑶完成由教师选编的课文阅读理解练习。
⑷弄清课文篇章结果,找出各段的主题句。
4.准备质疑
学生通过自学,经历了初步感知——发现问题——尝试解题几个环节,其中一些疑难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对有些问题仍然把握不准或不知如何来解决。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对语言材料再思考的基础上,对自学笔记进行再整理,并结合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写出质疑方案,并交教师批阅。
这一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自己订阅的报纸如《学英语报》。以Marty’s Story这篇文章为例,可以让学生们先自主完成以下预习任务要求,然后小组讨论核对,能够很好的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Task 1: Read the text on pages 2-3 of Student’s Book 7 and fill in the blanks.
Title Marty’s story
At an early age He lived a_____life
Like other children He could do all kinds of _____,like swimming and climbing trees.
His greatest dream was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
At primary school He got a disease in his
_____,causing much
Trouble to him He got out of breath when he ran or climbed stairs.
He always felt too______.
He would be _____by his classmates.
He missed a lot of lessons.
At high school His life has become
Much easier and
_______ Others students arte getting on well with him.
He becomes very interested in writing and computer football game
He is fond of raising______.
His expecttions If you are a_____person, don’t feel sorry for your fate ,face it bravely and lead a rich and full life.
Healthy people should _____and accept the disabled.
Task2: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 with proper words.
1.In my opinion, this present is not_______(合适的)for a little boy.
2.His _______ (残疾)prevents him from applying for the job.
3.The worker attributed his success to his friend’s _____(鼓励)。
4.The little girl is _____(笨拙的)in her movements.
5.It’s well-known that keeping the body in shape is b______to mental health.
Task3.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propositions or adverbs.
1.Now that you have come here, you should adapt yourself ___ the new environment.
2.It is necessary for you to cut___ the paragraphs unnecessary for the essay.
3.Mr. Leighton will be in charge_______ my absence.
4.From then on, he helped me a lot ___many ways.
5.It’s bad manners to make fun ___the blind.
第二步: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包括小组交流,小组质疑,全班交流三个环节。这一阶段课堂组织形式以分组为主。小组的组成一般要有各层次的学生。教师的指导在这一阶段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有效的解决疑难,同时还要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指导点拨。这种点拨,首先不要讲问题本身,而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点拨解决思路课方法。当学生对问题已基本解决或接近解决时,教师再画龙点睛地讲解问题的本身,帮助学生对问题的最终解决。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少儿精。教师还应特别注意点拨艺术,如,点拨的时机,点拨的层次等问题。教师对学生交流活动要做到“放”,“控”结合,这就是说,在给学生比较大的空间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围绕教学目的,有序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轨道运行,保证交流活动的方向和效果。
1.小组交流
这一环节中,各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首先按各自质疑方案,向全组提出质疑,然后全组对质疑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交流,共同探索解决。因各组分布着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细小问题和一般性问题可能会得到较好地解决,同时差生也得到了帮助和辅导。
2.小组质疑
各小组根据交流情况,对本组交流的疑难问题进行筛选;对本组不准或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加以整理,制定出本组质疑方案,准备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该环节中,各组首先向全班提出质疑方案,然后全班讨论,各组可由一名代表阐述本组见解,根据交流情况,教师随时给予确定或引导。对个别重,难点问题,教师应重点加以引导,促进全班重点讨论。
对学生为涉及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引导方式,启发学生再质疑或由教师直接补充质疑,以供全班交流,对全班交流后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应引导性讲解,以求问题的圆满解决。
第三步:演练巩固
这里的演练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语言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听,说,读,写训练;二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训练。这种演练实质上是在学生经过自学,交流之后,自觉的巩固新知,灵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新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实际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各种心理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课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学生须经过反复有效的实际演练才能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动力。在演练之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有关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自学情况,设计好演练项目和内容,引导帮组学生深入学习。从程度上来讲,演练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同时还应符合英语教学的延续性和循环性原则;从数量上来讲,演练应注重听,说,读,写四能并举的原则。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演练得 设计和组织上。教师通过只做个别指导,除非发现学生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时,教师才偶尔进行整体辅导。
合作交流和演练巩固在阅读课中运用非常广泛,以Anne’s Best Friend这篇短文为例子,可以开展下面这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学习来达到语言技能的教学要求的同时又对语言材料进行了巩固。
Step 1: Before the students begin to learn the text, 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 and discuss: Does a friend always have to be a person? What else can be your friend?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小组讨论。
所涉及的语言技能:培养说的能力。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初步学习用英语表达赞成与反对、表达同意和不同意以及表达个人的观点、态度的方法;了解朋友不仅限于人类之间。
Step 2: Listen to the tape of the text, Anne’s Best Friend, and try to find out: Who or what is Anne’s best friend?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各自听录音和寻找答案,然后小组讨论答案。
所涉及的语言技能:培养听的能力。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了解朋友不仅限于人类之间。
Step 3: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finish Exx.1-2 in Comprehending.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各自阅读文章和寻找答案,然后小组讨论确定答案。
所涉及的语言技能:培养读的能力。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学习用英语写日记和书信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养成用英语写日记的习惯打下基础。
Step 4: Based on the text,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dairy about opinions on non-human friends. Then share the dairies and discuss non-human friends.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各自写日记,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所涉及的语言技能:培养读和说的能力。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初步学习用英语表达赞成与反对、表达同意和不同意以及表达个人的观点、态度的方法。
第四步:整理加工
这一阶段要使学生达到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概括化,使技能进一步综合化,规律化。它包括三项内容。
1.对课本内容进行整理加工。学生通过前几阶段的学习,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进行课文研究,进一步加深印象,深化理解并对课文的内容,精彩片段,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文章欣赏能力的培养。
2.对语言知识进行整理加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发现知识掌握缺陷,及时提出疑问,或通过进一步自学或通过教师,同学的帮助辅导,修正错误的或含糊不清的结论;其二,分清重点内容,次重点内容以及非重点内容,使重点更突出,掌握更准确;其三,强化,引申一般性结论,使其更好地通过同化,概括,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
3.对学生情感进行总结调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确立并发扬积极的情感因素,发现并调整消极情感因素。
第五步:迁移创新
经过以上五个步骤,学生完成了对知识的认知,梳理和吸纳,也获得了运用新知识的基本技能。这就为迁移创新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为创新不是凭空臆造的,它需要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支持。迁移创新实际上是学生运用技能从自己知识体系中搜索,选择,调出知识并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过程,这需要学生采取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对已学内容在思考,再学习,再运用,具体环节如下:
1.复述课文,然后对课文进行自由地,独立地概括复述,复述中要体现语言的个性化特点,有改造,有创新。
2.对课文有关内容进行创造性得评价,对人物,观点,事件等,并提出个人创见或创造性的质疑。
阅读教师选编的课外读物,写出摘要,或进行缩写,改写。
同样以Marty’s Story这篇文章为例,根据课文内容用合适的单词填空。
Marty Fielding suffered from muscle ______ when he was 10, which sometimes made him ______ and drop things or bump into furniture. The doctors don’t know exactly what is wrong with him, so they don’t know ___ to make him better. But he has to learn to _____ to his disability. When some people cannot accept him for who he is, he doesn’t get _______ . He just ______ them.
All __all, he has a good life. His ________is to work in the computer ________when he grows up. He has a very happy life and doesn’t have time to sit around ______ sorry for himself. He is ______to have found many things he can do really well.
In many ways his disability has made him grow stronger and more ___________. He has had to work hard to live a _______ life, but it has been _____ it. From him, we can learn more: Just having a________ doesn’t mean your life is not ________.So don’t feel sorry for the _______ or make ___ of them and don’t ignore them either. Just accept them for who they are, and give them ______________to live as rich and full a life __ you do.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课外准备辩论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形式化,真正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Do you think disabled people can live a happy life as normal people now?
(布置任务)A free debate
For: Disabled people can live a happy life as normal people now.
Against: Disabled people may not live a happy life as normal people now.
达成目标指向明确
达成目标由两个条件和三个具体目标组成。学生一看任务单就知道,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三个达成目标分别属于“知”、“能”,以及“知、能”的拓展提升。
学习任务与达成目标配套
为了帮助学生达成目标,计利珍老师采用问题导向策略设计学习任务:①读对话,让学生发现提示语中“说”字出现很多,读起来枯燥乏味;②圈“说”的词语,发现为什么用这个词表示“说”的奥妙――根据人物说话的内容写出提示语中表示“说”的词语,使学习有了深度;③用量的规定让学生分别写出若干表示“说”的字、词,引导学生在经验基础上拓展词汇量;④根据案例写三句人物说的话,并在提示语中写出表示“说”的词语。这四个学习任务与达成目标紧密相关,学生初步掌握“说”的提示语的写作方法,为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步法”助推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计利珍老师设计一系列“闯关摘星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认知、发展思维、拓展能力。
第一步:检测自学。通过闯第一关“火眼金睛找找找”和第二关“最强大脑说说说”,检测课前自主学习质量,巩固认知,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
第二步:进阶练习。现场创设情境对话,让学生在“提示语中不写‘说’”的第三关闯关游戏单上写出表示“说”的词语,增加考查难度。
“第三步:体验游戏、当堂作文”和“第四步:协作评改”,合起来即为协作创作。教师与学生玩起“撕名牌”游戏,生成一系列鲜活的对话,然后,“当场作文写写写”,使写作有真情实感。接着协作评改,推荐最佳作文参加全班作文展示。这两步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巩固新知,而且就地取材,随机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之后立即运用于写作实践,培养了其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步:展示成果。通过小组协作推荐,展示三篇最佳作文。学生开展评价,很有内化知识、拓展能力之效。
值得一提的是,计利珍老师的五步活动既暗合渐次提升的“四步法”学习法门,又结合学科特点,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知识与技能。
巧设情境,是课堂教学能否升华的关键
关键词生活教育观经济学五步思维法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高职院校进行了如火如荼的改革,大多课程实行了项目化教学,然而作为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经济学,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没有进入到改革的层面。根据笔者担任多轮经济学课程的经验,发现学生普遍害怕这门课程,他们听课像听天书一样,太过抽象的教学内容,学生很难接受。教师上课很累,学生即使很努力,教学效果依然不好。且不能适应高职教学中要求“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因此有必要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及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引进杜威的生活教育观对该门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杜威的生活教育观与高职改革之关系
1.1杜威的生活教育观简述
杜威(Dewey.J.)是20世纪进步教育的代表人物、伟大的教育家和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始终坚持“教育即生活(Educationislife)”的教育哲学观。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关于生活的定义,杜威这样解释:“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这就是生活”。杜威生活教育观主张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建立与真实生活的关系,实现学生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到一个积极的实践者的转化,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逐步形成了对生活对世界的认识,充分体现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做中学”是杜威生活教育观的具体体现。以此为理论依据,他设计了一种教学法即“思维五步法”来实现教学目的。第一步,构建真实的情境;第二步,在情境中设计有刺激思维的问题;第三步,有可以利用的资料,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第四步,在活动中验证假设;第五步,根据验证的结果得出结论。
1.2杜威生活教育观与高职教学改革之关系
近几年各职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从做中学”这一教学理念与杜威的生活教育观一脉相承,强调“做中学”,注重实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杜威的生活教育观与高职院校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又有很大的区别,更加突出实践性和生活性。我国职业教育中力推“从做中学”,以项目为依托,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做即实践,可是对于从哪些地方实践没有明确界定,各职院普遍理解为从工作岗位上。既然是工作岗位就必须深入企业实际,到具体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实践。而实际上当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到企业实习的时候,具体的工作岗位是很难界定的,对于文科的学生多是以文员、办公室打杂或业务员的身份进行实践。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只能是设定工作任务,模拟工作情景,由于相当多的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对于工作任务的设定不完全合理,对于工作情景的创设可能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而杜威的生活教育观更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所追求的未来理想生活,更加突出人性化及学生个体的感受、体验。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项目任务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获取认识。让知识的获得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强调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运用、拓展与提升,走进生活的大课堂,关注社会实践。关注生活体验,关注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生动、和谐地发展。
2经济学课程教学引进杜威生活教育观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翻天覆地的基本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并没有在多大程度上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产生影响,教材仍以西方经济理论为构架,多数学校该课程的教学仍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由于高职学生普遍数学基础不好,学习这门课程感到吃力。对于从职业高中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更加艰难,在复习时很多学生认为相当于预习。笔者在担任多轮该门课程的教学后深刻体会到,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方法,都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脱节。必须对该门课程教学进行全方面的改革,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3杜威的生活教育观对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启示
教育的生活教育观在实施方面主要是采用“五步思维法”。“五步思维法”不只是教学方法,还包括教育内容的设计,明确“从哪儿开始做”、“怎么做”、“做得怎样”,“做”不只是从企业的工作岗位入手,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出发寻找素材。其次,做的过程突出学生的探究、理解、合作、体验,以学生体验感受为核心。
3.1教学内容接近生活化
杜威生活教育观要求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体验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如前所述,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经济生活中的经济知识,挖掘经济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适当做些处理,达到教学生活化。以经济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形式化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随时观察身边的经济现象、体验经济生活、关注经济事件、搜集经济生活案例。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体验激发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他们意识到经济学课堂不是泛泛而谈、高深莫测的理论,不是遥不可及,而就在身边,在身边可随时发现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可随时学习经济学,并将经济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教师更要关注经济现象和事件,搜集经济信息和案例,并将自己和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总结、提炼形成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
3.2采用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实施教学
在经济学教学中,仍然是教师讲授学生听,填鸭式、满堂灌的模式,仅有的改革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案例和经济时事分析。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对于经济学的课程教学是个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教师可直接将学生带到校外如超市、商场形成真实的情景,或将现实中的典型经济事件在教室里进行情景再现,如买卖苹果,让部分同学扮演成买方,另一些同学扮演成卖方。第二步,在由经济事件(买卖苹果这一事件)构成的情景中提出与经济学相关的问题,如资源配置、需求、价格、供给等经济学方面的问题。这些原本抽象的问题,通过具体经济事件提出,就变得形象生动,容易理解了。第三步,通过教师和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对前述的问题提出种种假设,假设买苹果的人很多,价格会怎么?假如卖苹果的人很多,价格又会怎样?假如又有人同时在卖香蕉呢,对苹果的需求和价格又会有什么影响?等等。第四步,让学生在“买卖苹果”这件事中体验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并根据不同的假设进行不同的体验。最后,由学生根据验证的结果得出结论,验证这些是否符合经济学的理论。进而将理论又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如苹果价格高了,就会有更多同学参与到卖苹果的行列。
在经济学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中,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等方法在杜威的“思维五步法”中都能得到运用和体现。通过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升,深奥难懂的经济学理论也就与吃饭睡觉购物等等密切相关了,从而提升了学习的兴趣,且有利于学生学会观察经济现象和将经济理论运用到经济事件中去。
3.3改变师生关系
尽管在教学中,反复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但是目前经济学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授为主,教师是主角,学生仍是消极被动接受者。杜威强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同等重要,地位平等,教师不是引导者,而是一个社会集团的领导,不是以地位领导,而是以丰富的知识、成熟的经验组织教学。教师不能利用自己作为领导者的权威来强迫学生学习,而应该通过了解学生具有的经验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经济学课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观念,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自身的智慧让学生感受平等、快乐、信任和理解,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关系,改变教师的权威性和一言堂,语学生共同建立平等协商对话关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从而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教学中去。
3.4改变评价体系
经济学的课程由于一直当成一门理论课程进行教学,所以仍然沿袭传统的卷面考核。正如前面所说,该门课程完全可采取杜威的“五步思维法”进行教学,相应的考核评体指标体系应该改变。在杜威的生活教育观理念下,着重学生自评,学生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发现、探索、理解、体验、总结和运用,从而对自身的进步进行评价、反思。因此应建立一套适合于“五步思维法”的评价体系,教师作为领导,让学生参与制订教学评价体系和指标,内容应包括:学生对经济事件的观察、对经济生活的体验、对经济生活的验证、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和总结、对经济理论的实际应用等。突出考查学生的对经济生活的态度、对经济生活的情感体验及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的自尊和个性发展。
作者:
参考文献
[1]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杜威.思维与教学.商务印书馆,1936.
[3] 黄海峰,梁承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及教育思想对高职实践教学的启示.学习导刊,2012(1).
为了更好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我们真正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探索和方法的改进,我发现“五步法”在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中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尽快地理解和解决出证明问题来。
第一步:“读第一句话”。要解决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的困难,首先第一步一定是读懂题意,并能有效地应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如何指导学生读题,成为解题路上第一只拦路虎。在这些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学生最容易忽略的,也是最容易在证明过程中遗漏的,就是第一句话。所以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第一句话很重要”,并且要求学生在大致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的情况下,搞清已知条件是什么?需要证明的是什么?然后重点回到“第一句话”当中来,充分利用第一句话所给出的已知条件,解决数学几何证明题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读题这一环节,我之所以要求重视“第一句话”,是因为在实际证明题目的过程中,学生找不到证明的思路或方法,很多时候就是由于漏掉了题目中的第一句话,而将“第一句话”重点体现出来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第二步:介绍或回忆格式。指导学生证明的过程中,学生很多时候对证明格式的书写很混乱,导致最后影响思维的混乱。所以教师在证明的初期,就介绍出证明格式,这样能从外在形式上,进而在思维方式上帮助学生。比如在证明“两直线平行”时,我就给出了如下格式:
证明两直线平行的两步:
(1)所需条件(既题目当中需要什么条件,需要先证明出来给老师看到)
(2)∞=∠1=∠2(已证)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学生在经历了格式的规范以后,能帮助思考、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步:口述分析思路。学生学习小组,经过小组长组织讨论、记录员做出简单记录后,由“发言人”代表整个小组做出总结性发言。由小组发言人分析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口述证明过程及每一步的依据。我们知道,学习语文、外语及其他语言都是从“说”开始学起的,那么学习几何语言,也可以尝试先“说”后写。特别是初一的学生,让他们先在小组内自主探讨、讨论交流,弄清证明思路,然后再让学生代表口述证题过程。这对训练学生应用和提高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很有好处。
第四步:书写出来。在学生听懂解题的基础上,由老师或者有能力写对的同学,在黑板上给学生作出证题的书写示范,让学生体会怎样才能合理、规范、科学地书写证明过程。
第五步:一题多练。训练是一种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变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并展现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完整认识过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变式训练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有层次地推进,为学生提供一个求异、思变的空间,让学生把学到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灵活应用到各种情景中去,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因此,在学生获得某种基本的证法后,教师可以通过变式,改变问题中的条件,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
例如,已知JI//LM,∠J=55°,∠L=23°,请试说明∠K的度数。
【关键词】 五步法 初中历史教学 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因内容是“史”,因此大凡教师教学都采取满堂灌的办法,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方法,会使学生觉得课堂无味,还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我尝试一种师生互动,学思结合的教学法,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摸索出了“读、讲、问、记、练”五步教学。学生学起来乐趣无穷,教师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
读教学中我经常采取创设情景设疑导学,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一方面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使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习惯,学会提出问题,使学生心理和课堂气氛同时活跃起来。
例如,在讲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我设问:“西欧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学生回答后,再引导学生看《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学生发现西欧与亚洲的往来通商早已有三条路可走。又设问:“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并对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这样,学生读中有思,思中有得。
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不要平淡无味,要用“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手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例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学生对张衡的地动仪结构精妙无双不好理解,我采用组合媒体演示它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入一只蛤蟆的嘴里时,“叮当”一声,学生不禁拍手称奇,兴趣盎然。学生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对地动仪的精妙一目了然。
问在历史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
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各层面寻求答案。
如讲宋元三大发明时学生提出火药、火药武器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意义,教师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己见,而后教师联系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作补充,归纳:火药、火药武器的使用是兵器史上划时代的进步,改变了以往单纯靠大刀、长矛、弓箭作战的局面;火药、火药武器传入欧洲,对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学生质疑,再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这就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记“对史实的掌握永远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记忆历史基础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
记忆能力是历史能力中的基本能力。针对学生实际,教师应该尝试多种方法,启发学生理解记忆。直观教学记忆。直观教学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如讲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奇迹”时,为增加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感性认识,教师带学生观看了学校附近一座庙内的一块大型浮雕(泥塑)。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塑像深深吸引了学生,同时提高了他们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
前后联系记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教材组织得先后有序,使讲课既能一环扣紧一环,又可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如将初一历史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中河姆渡、半坡遗址原始居民和上课中的北京人、山顶洞人联系记忆,效果较好。
练学生在经过“读、讲、问、记”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
另一方面,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五步”学习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厌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随着教学情景和方法的变化,使学生的心理由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
参考文献
1 孟英茹等.国民中小学学习行为特征检核表.新竹师范特教简讯,2001(2):32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讲计划;学进去;讲出来
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在新的一轮课改背景下,推出“学讲计划”。“学讲计划”以新课改理念为准绳,以转变传统教学为目的,以实现“会学”“乐学”为宗旨的课堂模式的质的飞跃,是对新课改推进十几年经验的总结和改革的深化。
下面,结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案例,谈谈学讲计划的实施策略。
一、改变“五步法”,突出“六环节”
传统的教学,一直沿袭复习、导入、新授、练习、复习“五步教学法”。“学讲计划”颠覆了“五步教学法”,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注重先学、讨论、交流、质疑、反馈和总结六个环节。
1.先学
先学,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问题提出后的主动思考。“六环节”中“先学”重在指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达到先“学进去”之目的。
2.讨论
教师根据重点和难点,提出讨论性质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如《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的第一目“隋统一全国和贞观之治”的教学,课堂上对于“隋文帝杨坚的励精图治”的内容,设计两个讨论题:
(1)为什么隋文帝统一全国?
(2)隋文帝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
让学生对隋文帝统一全国的原因以及意义进行阐述,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自主谈论,相互讨论,自主发表议论和看法。这个过程,既为小组展示“讲出来”做准备,也是“组内的互讲”,小组内的“讲出来”,小组内的“各抒己见”。
3.交流
交流是讨论环节的升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是组际间的展示,也就是把小组内讨论的结果向其他小组展示,这个环节不仅包括知识点的交流和展示,还可以包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前搜集到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等的交流,以拓宽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二、“学进去”是“学讲计划”的基础
1.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兴趣
教师巧妙创设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如《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第一目的教学,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呈现陈后主荒无度的情境:营建洛阳、乘龙舟出游、发动对高丽的战争等。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了陈后主的荒生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腐朽的宫廷生活,不顾人民的死活,这个朝代终究会被,建立新的朝代,隋文帝便统一了全国,他统一了全国,意义是什么、作用如何等,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也是“学进去”的主要过程。“学进去”既可以自主“学进去”,也可以合作“学进去”。不论是自主学进去,还是合作探讨而学进去,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引导,不可忽视。教师除了点拨引导,关键还在于任务的分配,将大任务下的子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有利于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都有合作的任务和问题,使合作有所依。
三、“讲出来”是学讲计划的宗旨
1.讲要点
在课堂上,教师应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后,自主对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讲一讲预习中对于教材知识的思考和收获。
如对于“隋朝的创举――大运河的开通”的教学,这个知识点是教学的重点,提出问题:开通大运河的目的、路线、作用是什么?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或自主思考,或讨论交流,之后再讲出来。在讲出来的基础上,探讨出“大运河的单字记忆法”。
2.讲疑点
这里的讲疑点,包括两个部分的疑点,在自主预习中找出来的疑难之处。在课堂上的交流环节,将这些疑点说出来,或小组讨论,或组际讨论,以解决自主预习中的疑点。此外,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每一个学生不可能对一节课所学的内容都完全把握,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勇于提出不懂的地方。如“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对于这个句子,七年级的学生未必能理解,就是理解,对于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也难以理解。为此,学生提出来,或自主思考,也可以再探讨,或者请教老师简单给予点拨: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对于古代水上运输粮食的原因,可以让学生结合目前的铁路、公路、航空等的发达而联想到古代的交通有哪些,答案便浮出水面。
3.讲总结和感受
新课结束之际,一般是教师对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强调,学生处于“接受状态”。而新课改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小结也让学生完成,让学生到黑板上建立一节课的知识脉络结构,培养梳理知识的能力,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系统归纳。
学讲模式的实施,教学过程不能拘泥于教师的“讲”,不能让“应试教育”束缚师生的手脚,教师应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以教促动,以动促学,因境而变,对课堂教学进行综合把握,及时诊断,对学生的学习全面把握,精心设计,积极开展和实施“学讲”,让“学讲”助力初中历史课堂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志贤.谈初中历史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J].学周刊(A),2012(7).
分析中职教育改革背景下的病理学基础改革,提出化解当前“中职学校招生多、生源质量下降与中职学校资源短缺”矛盾的思路以及实现“胜任岗位,促进职业生涯发展”职业教育目标的“五步法”。
关键词:
中职;病理学基础;护理专业
1新时期中职教育的特点
随着职业教育门槛的降低,教育脱贫攻坚战的推进,近年来,中职招生人数持续增长。2010—2015年,中职教育每年招生均突破600万人,约占普通高中招生人数的3/4。招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导致中职生源质量普遍下降。业内流行的观点是中职生是第三、四批录取后的初中毕业生生源。调查显示,2011年,我校生源中,入学时中考成绩等级为B及以上者占初中生源的5%,C以下或无中考成绩的占80%,高中毕业生不足7%。表明学生中考成绩偏低、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偏低。67%的中职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30%的中职生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1]。中职教育改革整体滞后。根据《中等医学教育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要求,各类中职学校经历了“联合、升格、划转、撤并”等关乎学校前途命运的改革。从此,中职教育进入低迷的彷徨期,教育教学改革也进入了观望期,直至招生政策的完全放开以及国家免学费等资助政策的大力推行,才使生源逐步回升。对比“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规划中职教材《病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我们发现课程难度并没有降低。这可能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及要保持专业课的专业性、实用性、完整性等有关。我校护理专业3个年级的病理学基础课程考试结果见表1。3个年级为同一教师授课,考试范围和难度相当,具有可比性。表1显示,3个年级的实测差均在10%以上,提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均达不到预期。由于2014及2015级采取了一些强化措施,故现象有所好转。另外,中职学校采用的传统三段式(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教学,也导致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治疗与预防严重脱节[2]。
2病理学基础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职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病理学基础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主要包括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两方面。
2.1课程改革
从教材角度看,课程改革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2002年“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一版、2008年“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二版和2015年“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三版。本文主要从教材内容设置特点、版面布局、易用好学、职教目标契合度与不足4个方面对3版教材进行归纳比较。(1)2002年第一版教材。主要是参照大专教材,针对中专生特点进行删减并适当降低难度,没有统一编制的教学大纲,也无课后习题,教材专业逻辑、教学逻辑、版面布局、易学好用及职教目标等方面均不完善。(2)2008年第二版教材有了明显改进。①分专业设置教学大纲,能适度区别不同专业要求;②对内容、标题、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增加了少量课后习题和较丰富的图表,教材的专业逻辑、教学逻辑、版面布局、易学好用等方面得到较明显的优化;③知识目标难度进一步降低,增加了一些临床知识链接,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立足岗位,重实践,能胜任”现代教育教学改革方向。(3)2015年第三版教材针对第二版的不足加以改进。①学习目标设置情感、知识、能力3个维度,但知识目标仍用“掌握、熟悉、了解”等传统不易评判的动词划分,情感目标没有更充实的内容加以支撑,此外,对临床上一些不常见的疾病或不常用的知识点进行优化;②增加了较多的彩图案例分析题,但缺乏其他题型习题,故易学好用方面虽有进步但仍有不足;③增加了许多贴近生活或临床的案例,利用“情景导入”法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贴近岗位。总之,第二、三版教材在内容优化、易学好用、职教目标、服务行业方面有了较明显的进步,但在结合当代中职生特点(专业兴趣低、自学能力差、教化转变难),紧扣新课改目标(贴近岗位、对接标准、服务行业、终身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病理学基础的3版教材比较,见表2。由表3可知,第二版教材的学时由第一版的74学时降为36学时,而字数由249千字升为298千字,平均每节8.28千字,相当于每分钟207字,即使除去非讲授内容,课时仍较少。第三版教材参考学时为46学时,字数324千字,学时数比第二版增加了10学时,笔者认为若采用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课时基本够用,但如果采用以行动为导向教学法,则约需增加15~23学时,共需61~69课时,而这也是在可承受范围内的。
2.2教学改革
2007年以前,教学改革主要以PPT课件制作为代表,辅以应用计算机技术,较少进行具备成熟理论的教学法的应用实践。2008年以后,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内外人才的频繁交流以及金融危机引发大批企业倒闭,促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职业学校为响应国家号召纷纷进行了一系列以促进产业对接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这一目标的核心观点:一是胜任岗位;二是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围绕这一目标,诸多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对病理学基础教学进行改革与探索,从着重的时间来看,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改革;从着重的教学主体来看,分为以教师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着重于课堂内的改革:一方面是应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手段,增强课堂呈现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灵活应用教学技巧、教学道具和语言魅力,增强课堂效果,如应用思维导图[3]、数字化虚拟切片[4]、四格图片(正常器官切片、异常器官切片,正常组织切片、异常组织切片)方法[5]等。着重于课堂外的改革:一方面强调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前移或后移课堂学习重心,把课堂时间主要用于增进师生互动和解难答疑。翻转课堂教学法[6]、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便具有以上特征。以教师为主体的改革: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一些以往难以说明的问题或原理,如微课的制作和应用。此类方法多属于着重于课堂内的教学改革,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则多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上述面向课堂内外和针对教师主体、学生主体的改革探索,有利于丰富教师病理学基础教学经验,提高授课效果,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符合当代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和精神。但研究发现,其仍存在以下3个问题:(1)课程改革包括课时改革没有跟上;(2)没有或很少能获得学校及以上层面的支持;(3)几乎是单兵或小分队作战,难以获得实施上述改革所需的充分条件。
2.3传统教学法的优缺点
由于上述3个问题没解决好,加之教学资源尤其是教师资源短缺,导致目前中职学校大多采用传统讲授法。传统课堂教学重视教师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进度、有难易梯度地传授知识,有较强的主动性与灵活度。传统讲授法更符合教师、教室、教学用具等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的当前大国办教育国情[7]。然而,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课堂上教师忙于讲授灌输,学生被动听课,缺乏独立思考和互动探究的主动学习机会,这既不契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方向,也不符合当前“能胜任岗位,能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传统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节点。
3改革方向与设想
为改变教学资源短缺、课程改革滞后的中职教育现状,我们提出一些顶层设计构想。以中职卫校病理学基础教学为例,提出如下设想:(1)成立至少面向全省的课题组;(2)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3)取得学校层面的大力支持。具体分5步走:第一步,以赛选才。通过组织全区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骨干竞赛,选取合适人选作为课题组成员。第二步,课改先行。(1)按照原教学大纲要求,根据教材不同章节选用合适的教学法;(2)按选用的教学法编写教案(推荐教案);(3)重新编写教学大纲(要求不同、课时数不同);(4)按新教材、教学大纲及教学设计(第一成果)进行由点及面的第一阶段的教学改革。第三步,理实兼重,同步进行。即同时对参与教改的人员进行教学法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保证效果。第四步,再赛选优,找到典型。在第一阶段推行2~5年后再次比赛,挖掘优秀教师和作品(典型教案、课件等作为第二成果)。第五步,录制视频,二次推广。把优秀教师典型授课过程录成视频,并进行较大面积地推广。
3.1课改
成立课题组,集中培训,然后分组重新对各章节进行教学设计和梳理,对适用于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按上述方法重新编写教学大纲、教材、教案。教学大纲按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新编写,课时数按新教学法重新规划,教案为推荐教案。上述材料为第一成果。此阶段要解决3个核心问题:(1)找出病理学基础各章节最适用的教学法,并加以教学设计;(2)重新编写教学大纲,确定课时数;(3)出台相应文件,要求试行学校给予课时数、资金、教具及其他必要的支持。
3.2教改
在课程改革完成的基础上加以宣传,鼓励学校和个人参与,进行2~3年的试验,每年进行总结改进。此阶段为第一成果的应用,是由点及面的小范围实践,相关培训可由参与方自行完成,最后经修改定稿形成第二成果。
3.3师改
针对可选用的且被证明有效的教学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参观法、微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教学法等[6],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病理学基础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医学学科,要求教师具备较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经验,而这却是中职专业课教师的短板。故在组织教改时应尽可能选用“双师型”教师或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以保证教改质量。
3.4改革成果及其应用
在2~3轮总结改进后,课改、教改方案已基本成型,成型的课本、教学大纲和教案将成为第二成果。利用该成果再进行1~2次授课比赛,选出优秀教师和优秀作品,然后对优秀教师典型的授课过程进行录制,形成第三成果,随后在学校间推广使用。录制视频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重点录制公共讲解部分,即前情知识、目标、要求、做法、学法、注意事项等,把师生互动部分留给现场授课教师;二是注意各章节视频时间不宜太长,要留时间给师生互动,确保视频的实用性。课程改革“五步法”的优点:(1)可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资源;(2)把更多时间、精力留给现场授课教师;(3)留有持续改进的空间和时间;(4)较适合目前教学资源短缺的中职学校现状。缺点:(1)格局较高,涉及面较广,不易控制,需要省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牵头;(2)周期较长,不可控因素较多;(3)需投入的资金较多。综上,待课程改革“五步法”完善成熟后,即可在多学科、更大范围推广,具有可复制性。
参考文献:
[1]刘昱.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8):72,95.
[2]秦敬民.中外高等医学教学改革现状与问题比较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20):93.
[3]张玉丽.思维导图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6(21):234.
[4]曹玉文,李威,万立会.翻转和传统的混合教学模式在《病理学》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8):32.
[5]张宁.四格式图片学习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1(14):23.
[6]谢莉莉,朱孔利.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模式的应用与评价[J].护理研究,2016,30(3):887.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教育价值 英语教育 契合性
一、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内涵和价值本性
考察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内涵和价值本性,必须要终究反思性教学理论的理论来源。二十世纪,反思性教学理论思潮兴起于西方教育界,杜威在其发表于1933年的《我们怎样思想》(HOW WE THINK)一书中,就曾对反思作了界定:“对于任何信念或者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的结论而主动的、持续的、周密的思考”。“对于杜威来说,顺序和后果这两术语是反思的核心。只有当一种思想是追循逻辑顺序并且把一种决定的后果考虑在内时,这种思想才可称之为反思性的。反思是对假定和信念进行回顾以确定它们是根植于逻辑、证据之上或二者兼而有之,并且反思还对某一特定行动过程的意义或后果进行展望或前瞻。在此基础上,杜威提出了反思五步法,即暗示、产生问题、假设、推演假设、检验假设。”因此,“杜威认为,反思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源于亲历环境中所产生的模糊感、疑问、矛盾感或不安。疑问或困惑引发思考,而后是有目的探究和发现。”分析杜威提出的反思逻辑和概念可以总结出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内涵和价值本性,即,一是反思性教学理论是根植于特定环境下知识的假设;二是由该知识的假设会产生特定的结论;三是对该特定的结论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四是将该思考运用于实践中检验,不断循环,至于完善。
二、反思性教学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实证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是应试和语言运用的结合体,考察高中英语的应试方面,要求英语教师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达到英语的课程教学目的,使学生充分掌握英语的语法、阅读、写作等相关应试知识。同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用工具,其具有工具性的课程属性,英语教师必须在课程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操练激情,完美结合英语课程的应试和工具性的两个属性。以高中学生的听力教学实践为分析样本,听力是高中学生称之为英语中的“硬骨头”,也是高考得分率较低的项目,同时又是英语工具性的基础价值。
作为教师,要在教学实践的每一堂课程中,结合自己教学的环境和对象,制定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等,假设英语教师没有运用杜威的反思性教学理论,而是完全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规划进行课程教学,那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一是无视同一班级学生英语能力和水平的差异现实,回归灌输式的英语教学传统方式;二是无视不同班级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的差异现实,固化同一的英语教学方式。这种无视差异化的现实显然会导致学生听力水平的多极化分布,一部分适合这种教学模式,一部分初步附和该教学模式,还有一部分被这种教学模式所淘汰。当然,没有教学反思,教师的教案制定,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后教学反馈都为虚无,教师既呆板又轻松,背离了普世的教育价值取向。反之,假设英语教师在传授英语听力知识时,采取了反思性教学理论,采用杜威反思性教学理论的五步法,即暗示、产生问题、假设、推演假设、检验假设。那么,就可能出现以下情形:一是在准备课堂教学之前,不断反思前系课堂和课后出现的问题,根据受教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矫正,并运用调整和矫正后的教学方案施教,进而可能会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或者又在后程的教学中又出现了问题或困惑,然后又是反思和不断调整和矫正的行为。由此,杜威的反思性教学理论又包含了行动性研究,即在教学行动中不断研究和反思。反思性教学理论本然包括了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教师主动反思,循环往复,最终成型因人施教和因班施教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高中英语听力的教学实践为样本和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的正反假设论证,体现了反思性教学理论展示教学的本性属性。
三、反思性教学理论和教育价值的契合性
“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发现、挖掘、发挥、形成、引导、限定人的价值。教育形成人的价值就是要通过有价值的知识、能力和品德的教育形成人的精神价值”。可见,教育的价值在乎成就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反观反思性教学理论,其通过不断的疑惑反思、调整和矫正,其目的就是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主动的、持续的反思其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等教学过程,进而结合教学环境和受教对象,反思后制定出相对完美的教学过程,进而结合教学环境和受教对象进行实践检验,而后循环反思,直至完善。比较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内涵及本性和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其两者是过程和目的的统一,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不断反思问题和困惑,反思问题和困惑的过程是不断接近教育价值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理论和教育价值内含相同的价值取向,显然具有契合性。
反思性教学理论虽然至今没有统一的概念,但系统辨证地分析被称为反思性教学理论鼻祖的杜威的反思性教学理论,可以透视其概念的内涵和价值本性,将该概念的内涵和价值本性运用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假设论证,印证了反思性教学理论和现实的教育价值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参考文献】
[1]转引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么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P6.
北京市怀柔区渤海中学
感受中医魅力提升人文素养北京市第一四二中学(宏志中学)
追求卓越铸造辉煌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
湖北省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快乐体验飞扬生命激情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
一份富有个性的调查报告
除学习负担以外,还应关注什么?——2011小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倾听观屏一代的声音
俄罗斯实施学前教育机构卫生新标准
葡萄牙出台新的学生章程遏制学校违反纪律的行为
日本拟实施学前教育体制改革
浅谈多元化、开放型校外教育体系的建构
在新课程实验中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班主任有效学习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之思考
浅淡循环大课堂中的班级管理
“懒”教师三部曲
看别人的课,找自己的缺点
学习策略与学生素质主动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
勿以成人好恶评判孩子
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抓统筹促均衡扫难点深入推进教育公平——访辽宁省本溪市教育局局长官进伟
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访山东省邹城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屈广喜
当代校长如何走上教育家之路
狠抓“两基”成果巩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借力帮扶机制发展化隆教育
加强农村学校管理的对策思考
校园文化应特色鲜明底蕴丰厚
做一个“六勤”校长
让数学之树根深叶茂(一)——传授知识
优化语文作业还给学生快乐
高中语文过程性评价的运用
应慎重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动手操作:儿童智慧的源泉
美术教学“五步法”
情感教育下课例诊断与行动改进的研究
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
诗歌教学要重视“主问题”设计
养成良好教育习惯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反思教育习惯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反思教育习惯”专题研讨会综述
反思教育习惯之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育人因素
教育反思之“我和你”
教育习惯:从“无意识”走向“自觉”——浅谈教师专业成长背景下的教育习惯养成
对语文教学习惯的反思
何谓“好的教学”?——运用教学框架反思和提升教学
教育行业伦理守则
从数字看美国教育
英国中小学电脑“过滤不力”
关于小学男教师的争议
让学校世界一流的10项建议
英国银行向中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性教育,听家长的还是听学校的?
日本的职业高中教育简介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动向
非洲基于教育公平的社区学校运动述评
英国中小学入学政策改革——以家长权利保障为核心
摘 要: 以赫尔巴特、凯洛夫为代表的教学理论建立起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也体现出很多不足之处。从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出发,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利弊,以期推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赫尔巴特;中学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
一、 思想政治学科传统教学模式概述
1.教学模式相关概念
教学模式的涵义在前人的研究中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在国外的较有影响的是美国伊以斯和韦尔的教学模式定义,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用、选择教材、提示老师教学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 ①教学模式不仅与教学实践有关,而且与教学理论也息息相关。为此,朱明光等诸多学者在总结前人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典型化的范式。”②
思想政治课学科教模式便容易理解,即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典型化的范式。③而思想政治学科传统教学模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新课标确立之前的一个概念。本文研究的思想政治学科传统教学模式界定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以及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在统觉论指导下提出教学过程的阶段论,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后来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又将其演变为五步法,即复习、引入、讲解、总结和练习。五步法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左右流行于中国各个中小学,在新课标确立之前一直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曾被广泛应用。
2.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第一,理论依据。教学模式通常是对一定的教学理念的反映,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范式,不同的教学观念往往会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第二,教学目标。任何的教学模式都承担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选择的依据,教学目标制约着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
第三,实现条件。教学模式应用的成败受制于它的实现条件,只有各种支持教学模式的条件满足了,那么这种模式才会发挥效力。
第四,教学过程与评价。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特定的操作步骤以及程序,这规定了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应该完成的任务;不同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1、理论依据
传统教学模式继承了赫尔巴特的“三个中心论”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为中心”即教师居于第一位,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主要是教师将社会要求良好的政治方向、道德观念、思想行为传授给学生,并由学生接受这些知识。而学生是如何掌握知识,往往与教师的教产生“断层”现象,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独立。“教材为中心”即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把教材中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不敢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调整和更新,使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缺乏兴趣。“课堂为中心”即整个教学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向班级全体同学进行授课,实际上是一锅煮的教学形式。在班级授课制中,大班教学本来就很难兼顾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而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却将这个弱点放大,忽视个性的发展,使得学生成为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2、教学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分类目标主要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传统教学模式重视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这一知识获得的过程,在知识目标的完成较好。但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达成有所不足。基础课程的目标要求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中,思想政治学科所要培养学生运用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中学生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等目标是无法实现的。此外,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轻情,忽视了教育对象的情感体验,导致知识与理论不可能被学生吸收内化,也更不可能被学生外化。
3、实现条件
高中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主要有教育主体即思想政治老师、教育客体即中学生、教育中介三个部分。在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中,硬件是基础,是前提条件;软件是灵魂,是核心。在硬件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仅通过语言、文字、板书等简单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在软件方面,传统教学模式继承了赫尔巴特的“三个中心论”的教学理念,导致课堂教学氛围严肃、教学内容教条化、教学方法单一、师生关系有失民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的学习缺乏兴趣,视思想政治课为“催眠课”。
4、操作程序
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这四个教学环节。课堂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是灵活多变的,不是刻板僵硬的。课堂教学是由一系列环节构成的,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联系应该在不同的课型中有不同的体现,表现为不同的样式。上好一节思想政治课的关键是认真研读课标、吃透教材,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基础进行教学设计。这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者既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发挥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去。又要具有时代的眼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
5、教学评价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只局限于上课环节的评价,而忽视了其他教学环节的评价。考核标准则是应试指标,以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为考核对象,教学评价指标比较宏观、抽象,缺乏针对性。传统教学模式为了应试教育,在学生评价方面只看重学生的成绩重,视考试评价,强调评价的导向与诊断功能。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导致学生只重视知识的机械掌握而创新与能力方面有很大缺陷。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会给成绩不是很优异的学生带来心理压力、自卑、厌学、考试综合征等各种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查有梁.教育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2] 朱光明.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韩震.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陈丽杰、董春华.新课程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 张武升.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学研究参考,1998,(02).
[6] 陈君生.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课“六课型”教学思想的构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4).
[7] 韩晓红、孙卫国.谈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镇江高专学报,2003,(07).
[8] 李振峰.从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在我国的影响看今天课堂教学的改革[J].滨州师专学报,2004,(01).
[9] 韩晓红、孙卫国.新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10).
[10] 徐传斌.新课改下实现政治教学模式的探索[J].双语学习,2007,(09).
注解:
① 陈丽杰、董春华:《新课程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62页。
关键词:学习领域 行动导向教学法
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职业院校对于学生不仅要培养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其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些培养目标事实上都是为了促进“行动能力”的发展。“行动能力”在此可以理解为个体在职业、社会和私人情境中,恰当的、理性的、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
行动能力可以展开为专业能力、个人能力与社会能力三个维度,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能够随着专业能力、个人能力与社会能力三个维度能力的均衡发展而形成。为了促进“行动能力”的发展,要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开发。教育职业的行动领域是真实的工作世界,需要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教学大纲),每个学习领域通过教学论反思后形成一个或多个学习情境,最后设计某一学习情境的课堂教学组织。成功的学习领域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行动能力的发展。
教师实施教学大纲的目标是:“传授职业能力,这种不仅包括专业能力,还包括人文能力与社会能力这类通用能力;发展职业灵活性,以便学生能够很好地应对在工作过程与社会活动中不断变化的要求;发展设计个人生活与在公众生活中有责任意识行动的能力与意愿”。
一、学习领域框架下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习领域框架下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指:行动导向,采用案例性操作模式,结合职业理论与职业实践传授专业与跨专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是指课堂教学应以一个真实的职业行动情境或业务流程为导向,是一个完整的行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己的行动学习;备课时要思考课程目的和课程内容是什么。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要建立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行动导向的,是通过完整的行动进行结构化的;学习情境的结构是一个行动产品,比如说,文档、展示汇报、报告等;学习情境促进了行动能力。
二、学习领域框架下的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行动导向的六步教学法是指解决工作任务的六个步骤:分析信息收集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纠正反思与评价,这是解决复杂工作任务的一个完整行动循环圈,通过循环把职业相关的任务系统的传达给每个学生。
第一步是分析现状,可以包括:理解工作任务了吗?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做?目的是什么?
第二步是信息收集:起始条件是什么样的?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未知的?需要哪些信息和辅助工具?
第三步对行动方式、资源进行计划与决策:需要什么? 采用哪种解决途径? 怎么分配时间?材料如何选择?采用什么方式展示与汇报?
第四步是实施设计方案并对结果进行文字归档与展示汇报。
第五步是检查与纠正:恰当地、专业地解决了任务吗?
第六步是对工作过程、业务流程与工作结果反思与评价:采用的行动方式有效吗?效率高吗?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有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通过这六步法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到了一个高的层次。要通过制定相关的行动能力描述,设计行动导向教学。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根据实际项目开发使用,包括导入阶段的方法、用于活跃的方法、处理和强化新的学习内容的方法、检查学习目标实现情况的方法、教学结束时的方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一览表,见下表。
一、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
(一)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个富有创新精种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神。
(二)创新要以人为本
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还未想到,但必会喜爱的活动,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的执行和完成《大纲》向以《大纲》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例如当电视播放《排球女将》时,安排排球教学;播放《贯篮高手》时,安排篮球教学并结合"三对三"篮球比赛规则;全国甲a足球联赛期间,安排足球教学并结合"四对四"足球比界规则等等。学生个体只有在自身需要的推动下,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态度的升华。
(三)创新必须大胆探索、求新
体育创新是他人未曾想过、做过的,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代替、否定,非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大胆求真、求新。
二、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是与教师的"干中学"和学生的"用中学"等活动紧密相关的。因此创新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知识与其说是一种大家都可获得的公共知识,还不如说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学生的技能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尽管某项技术技能的创新发生在某一时刻,但是我们追溯上去,这个实现技能创新的学生一定已经有了较长过程的该项技能知识的积累过程和学习过程,没有这样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过程、没有任何渊源关系,学生要根据公共知识,实现某一活动的突然的技术创新是极其困难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的定性和量化研究。例如,影响学生动作技能的因素包括哪些(如学生形态、身体素质、课堂教学结构、教法研究、学法指导、发展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哪些是主要因素?现课堂教法主要有主题式、学导式、分层递进式、发现法、尝试教学法等等,其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较快地形成动作技能的巩固的动力定型。没有体育技能很难有体育活动的创造力,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技能越高,就会产生更多的新设想、新活动。
三、培养体育创新的思维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一)教会自编游戏的方法
学生需要游戏活动,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根据教材师生一起学习《自编体育游戏》一文,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构思过程:参加人数 达到目的 活动形式 胜负规则 场地、器材、时间 裁判安排 ,然后训练"在篮球场,用海绵球自编最喜欢的游戏"。经过思考、构思、选择等理性活动,学生创编了地滚海绵球、投远比赛、击中目标、手球比赛、足球比赛、投篮比多等等。
(二)优化组合
一种创新活动可能派生出另一创新活动来,创新和创新之间可能有一种技术技能互补的关系。更大范围来讲,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创新。教师教会学生各种技能技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组合。例如花样跳绳、花样毽拍、木捧+海绵球=棒球等。
(三)重新排列
学生已经较好地理解掌握动作要领,产生更高的学习欲望,是尝试创新的好机会。如《五步拳》教学,教师教会步法: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掌投《五步拳》动作:并步抱拳--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驾打--歇步盖打--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并步抱拳,然名要求分组自编一套《新五步拳》。
(四)迁移提高
创新从学生的纵向活动情况来看,是一种前赴后继的过程,当前的创新源于从前的创新,同时当前的创新也可进一步激发以后的创新。如低年级戏绳(个人抛投接等)--中年级戏海绵球(2人抛投接等)。
(五)学会几种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