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际关系与沟通

人际关系与沟通

时间:2023-05-19 17:50: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际关系与沟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际关系与沟通

第1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医疗及护理纠纷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各种人际关系变得紧张而又复杂。造成这种不良局面的原因与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当有很大关系。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医疗及护理纠纷的发生,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在护理工作中如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有利于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氛围,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护理工作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人际沟通,即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简称沟通,有时又称为交往、交流等。护理工作中积极而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证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基本条件,也是护理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护理工作 人际关系 人际沟通

1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过程中与患者、患者家属、医生、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所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际关系、护技关系、护勤关系等等。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与患者、患者家属、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情感、观念和知识而进行的沟通。

1.1 护患关系及沟通: 护患关系: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护士由于工作需要,与患者之间所建立起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护理实践活动中最主要的一种专业性人际关系,也是护士职业生活中最常见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际关系的主体。

护患关系的沟通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住院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对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会有一种陌生感,加上疾病的折磨,他们甚至会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与他们沟通,了解患者的身心感受和真实想法,如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给患者做详细的入院介绍,告知他们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是谁,病房周围的环境等等,消除他们的陌生感,从而很快适应住院生活。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做到动作熟练轻柔,一针见血,使他们对护士充满信任。进行每项护理操作前,护士均应向患者解释该项操作的目的、意义、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后果等,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以取得他们的合作。工作中,经常有目的、有计划的为患者做一些健康指导,告知他们某些药物的服用常识,饮食与生活习惯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等,例如,对因高血压而导致冠心病住院的患者,告知他们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不能单纯依赖药物治疗,还应注意饮食的调整,饮食宜清淡,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并保持心情舒畅,每天有充足的睡眠,多吃韭菜、芹菜等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及水果,预防便秘,并应做到戒烟限酒,不要随便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等等。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作耐心细致的解答,用词要恰当,言语要谨慎,使他们对所患疾病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消除顾虑,并能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通过有效的沟通,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或避免了纠纷的发生。

1.2 医护关系及沟通: 医护关系:是指护士为了患者的健康与安危与医生所建立起来的工作性人际关系。它的实质是一种平等的、同事合作关系。

医护关系的沟通 医生与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虽然分工不同,专业不同,但他们的目标却相同,都是为患者服务。如果没有医生的诊断治疗,护理工作无从谈起,没有护理人员的护理,医生的诊疗方案也无法落实。医护工作在临床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主动配合医生工作,严格“三查八对一注意”,准确的执行医嘱,对有疑问的医嘱,护士可以私下里与医生交谈,表明自己的想法,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保证护理工作无差错发生。通过沟通,协调处理好医护关系,使医护双方能够互相尊重和信任,互相团结和协作,为患者的健康而共同努力。良好医护关系的建立,提高了医护双方的工作效率,增强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1.3 护际关系及沟通: 护际关系:是指护士长与护士之间、班组护士之间、科室护士之间、护理部与护士长和护士之间的相互关系。 护际关系的沟通 工作中下级应该尊重上级,服从领导安排,不计较个人得失,上级也应该关心体贴下级,合理安排班次,年轻护士多向老同志请教,老同志也要以身作则,为年轻护士树立榜样。通过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际关系,使护士之间形成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 ,形成超强的凝聚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效率,推动护理工作的发展。

1.4 护技关系及沟通 : 护技关系:是指护士与医技科室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护技关系的沟通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与医技科室人员接触较频繁,为了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双方必须坚守岗位,各尽其责,当工作中存在不同意见时,应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主的思想,主动协商,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不要互相推诿,打乱各自的工作程序。通过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技关系,使他们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准确而及时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1.5 护勤关系及沟通: 护勤关系:是指护士与后勤部门之间的人际关系。

护勤关系的沟通 后勤部门在医院中虽然不是临床一线科室,但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是为医院的各个部门服务,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应该了解后勤人员的工作性质,尊重他们的劳动,后勤人员也应该加强业务学习,树立为临床服务的思想,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双方必须相互协商,相互团结和支持,通过沟通,建立良好的护勤关系,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配合临床一线工作,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可见,搞好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更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它不仅有利于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有利于护士个人的身心健康及事业发展,更有利于护理学科的整体发展。

2 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人际沟通的方式与技巧

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沟通的成功与否,还存在一定的沟通方式与技巧问题。现在简单介绍一下人际沟通的方式与技巧。

2.1 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 : 按照沟通的方法不同可以将人际沟通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

2.1.1 语言性沟通 是使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的沟通,是人类用来交流信息的一种最重要、最有效、最广泛的沟通方式,主要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两种。在护理工作中,与患者交流多采用礼貌性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扰了”等语言,口头沟通时尽量不用医学术语,应使用患者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患者的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语言沟通。当患者表现出紧张、恐惧时,护士应给予鼓励性语言,如“小朋友,别紧张,勇敢一点”,对有焦虑不安的病人,应给予安慰性语言,如“您别担心,您的病情并没有您想象的那么严重”等等。美好的语言,恰当的解释,可以使患者感到温暖与亲切,交流起来比较轻松。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到患者的准确病情和内心变化,了解了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需求,为下一步的诊疗计划提供了依据。

2.1.2 非语言性沟通 即身体语言,也称为行为语言,是一种不使用词语,而在沟通中借助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非语言沟通有时候更能准确的反映出人的思想及感情。护理人员一个淡淡的微笑,一个短暂的目光接触,轻轻的触摸,和蔼可亲的态度,稳重大方的仪表,训练有素的举止,或许会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2 人际沟通的技巧

2.2.1 倾听的技巧 倾听是各项沟通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是沟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沟通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谈话高手,必须首先是一个能专心听讲的人”。伏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有学者在调查后得出的结论:在人际沟通中,书写占9%,阅读占16%,交谈占35%,而倾听却占40%。这说明倾听在人际沟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患者沟通时,护理人员要聚精会神的听他们叙述问题,不要心不在焉,不要随意打断他们的话题,也不要过早的下结论,适当的时候可给予反馈,表示护理人员已认真听取并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充分尊重患者,以获得患者最真实准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

2.2.2 沉默 是指交谈时倾听者对讲话者的沟通在一段时间内不作语言回应的一种交谈技巧。以和蔼的态度表示沉默将会给人以舒服的感觉。护患沟通中,适当的沉默会给患者充分的思考及调节的时间及机会,给护理人员留下一定的时间去整理需要的信息,并调节沟通的气氛 。把握时机,适当运用沉默的技巧,将会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2.2.3 自我暴露 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自愿的将个人信息传递给患者,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充满信任并主动与护理人员交流,但自我暴露的时机、意愿、真实性等可随沟通的内容、场合、对象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

2.2.4 触摸 实际上是非语言沟通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如为呕吐患者轻轻拍背,协助卧床病人翻身,对婴儿的抚触等,恰当的触摸,会使患者感到温暖可亲,对治疗起积极作用,但在选择触摸的方式、时间、部位时,应充分考虑对方的性别、年龄、社会文化背景、双方的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3 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及处理措施

3.1 护理人员的自身因素 护理工作是一项琐碎而又繁重的工作,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很大,有时对患者的需求未能及时做出回应;由于社会上对护理工作有一定偏见,加上护理工作本身的高风险性,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也较大,有时可能工作热情不高,对患者漠不关心;个别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服务不到位,态度生硬等,以上种种原因均会影响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沟通,引发各种矛盾或纠纷,从而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针对以上情况,医院护理部应加强内部管理,抓好安全教育,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并举办关于语言技巧、护士行为规范等的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和职业形象,使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投入护理工作,以减少矛盾或纠纷的发生,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患者方面的因素 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信仰等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医学常识,对护理人员的期望过高,当他们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时,会对护理人员产生不信任感;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会使身心感到痛苦,同时又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脾气变得烦躁易怒,加上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均会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不好,从而影响了护患沟通,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多安慰开导他们,稳定他们的情绪,消除内心顾虑,使他们理解并尊重护理人员,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3.3 医护信息的不一致 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医疗病历与护理文书在记录:同一病人的信息时不一致的情况,这是因为医护双方对各自的专业了解不足,对问题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所致。这会影响医护关系的沟通,影响到治疗方案的顺利执行。

因此,医生不仅要掌握和提高本专业知识,还应了解最新的医学动态,了解一定的护理新理论和新技术,护士也应多向医生学习求教,主动宣传护理专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增加医生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医护双方只有密切协作,才能使患者得到更加积极有效的治疗。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为减少或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不仅要克服这些影响沟通的因素,努力学习业务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提高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建立并维护好健康和谐的各种护理人际关系,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高江霞. 人际关系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 卫生职业教育, 2006,24(20):151-152

[2] 田 红. 谈临床护理沟通的技巧. 实用全科医学, 2006,4(6):638

[3] 彭 虹. 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现代保健, 2006,3(5):207

[4] 李小妹. 护理学导论. 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小群体互动理论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寝室生活作为大学生活中的基本单位之一,也是最有特色的生活单位,寝室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普遍、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从2002年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到2013年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件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腐尸案,这些例子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建立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如何处理寝室内部的人际关系是高校学生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目前的研究认为:我国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总体上良好,但是部分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紧张确实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气氛从大一到大三呈下滑趋势。”因此,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好坏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氛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目前对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寝室内种族差异、同伴效应以及社会知觉对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方面。”由于中外环境等因素存在着差异,因此,国外的研究结论对于我们中国当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适用性也存在着差异。

2. 国内研究现状。根据所获得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到,当前国内关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研究。“如覃琴等人在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的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文中,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个维度上展现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的风貌,一一分析了这四个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大学生寝室文化特点,并据此提出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管理的对策。”

大学生寝室文化与建立和谐校园的关系。“如郑春燕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一文中,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表现入手,分析其原因和危害,并进一步提出建立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与建立和谐校园的关系。”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实证研究。如徐小霞等人在新时期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一文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影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总结了几个影响因素。

以往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方面稍显不足,因此,通过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影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进行探索,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三)研究设计与资料搜集方法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涉及很多个方面,在设计问卷之前,依据小群体互动理论提出研究假设,从性别、人格、互动角色、沟通以及群体规范五个角度出发,并参考以往学者的调查问卷设计了一份包括20个单项选择题的调查问卷和一份包含被试者基本信息及关于影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因素的相关问题的访谈提纲。

1. 调查对象及抽样方法。调查采取简单随机抽样和多阶段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为绵阳师范学院磨家校区大一至大三的在校学生。

首先从法学与社会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这9个学院中随机抽取6个学院,从抽出的这6个学院中的每届学生中抽取10个人进入样本,一共抽取6×3×10=180人组成最终调查的样本。考虑到问卷的有效回收率问题,将样本量扩大到200人。

为通过运用小群体互动理论来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次调查以深入访谈为主,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进行假设检验。二者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更好地探究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2. 问卷设计。自变量是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状况。根据调查结果将人际关系状况分为“十分融洽”、“基本和谐”、“互不相干、“矛盾重重”四个等级。因变量中,对性别采取二分法,男生编码为1,女生编码为2;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分别编码为1、2、3;专业分为四类,文科类编码为1,工科类编码为2,理科类编码为3,艺体类编码为4;对于处理寝室人际关系的方式、参与寝室活动的态度、对寝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群体规范的各个选项都分别对应选项编码为1、2、3、4。

3. 访谈提纲的设计。访谈提纲根据问卷所涉及到的因变量进行设计,包括被访者的基本信息和关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实例调查。

此次访谈对本校区的9个学院中未被纳入问卷调查的成员进行简单随机抽样,一个学院调查一个人,共9人组成访谈成员。其中男生5人,女生4人。

4. 调查实施。在正式调查之前,为了检验问卷的有效性,先进行了一次试调查,从绵阳师范学院各个学院随机抽取了9人进行试调查,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检验和修正,随后再实施实际的问卷调查。避免了因问卷本身的问题引起的非抽样误差。

5. 样本概况。

二、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及小群体互动理论

(一)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概念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寝室里通过与寝室内外的人相互交往形成的一种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影响的社会关系。“宿舍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由于时空充分接近,成员之间交往频繁,关系密切。”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不仅影响到其本人的生活、学习和价值观,还会对同一寝室的人产生同样深远的影响。

(二)小群体互动理论及其模型

“美国东密西根大学管理学教授特布斯(Stewart L. Tubbs)运用系统论方法对小群体进行专门研究,并提出小群体互动理论的一般系统模型,特布斯对小群体互动理论进行了划分,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相关背景因素、内在影响和结果。”特布斯认为相关背景因素、内在影响和结果是三个相互开放的系统,小群体互动会受到这三部分的相互影响。具体可参照下图。

“根据该理论模型,仅就人际关系(结果之一)而言,人格、性别、年龄、健康、态度和价值等背景因素以及具体互动形式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差异性影响。”大学生寝室是典型的小群体,寝室内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可以运用特布斯的小群体互动理论来加以解释。本文从小群体互动理论出发,通过人格、互动角色、沟通、性别以及群体规范五个方面来建立研究假设,假设性别、年龄、互动角色和群体规范会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图-1 小群体互动理论模型

三、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一)性别差异对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

从下图来看,男、女生在对改善寝室关系的看法上存在着差异。首先,男生大多数选择了“制定寝室生活公约”,而女生选择了“改善寝室内的相互交流方式”,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选择,“制度寝室生活公约”属于群体规范方面的,“改善寝室内的相互交流方式”则是属于沟通方式方面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男、女生寝室人际关系出现故障的原因是不同的,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男、女生性别差异而导致。

图-2 个案的性别与个案对当前寝室关系的评价

(二)人格差异对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

图-3 个案的性格偏向与个案对室友性格的了解程度

偏外向型人格和偏内向型人格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方式。从上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偏外向型的人比偏内向型的人更能了解其室友的性格。其中,偏内向型的人选择“完全不能”这一选项的比例达到了80.0%以上,而偏外向型的人选择“完全不能”这一选择的比例仅仅为18.0%。在选择“完全能”这一选项上,偏外向型的人和偏内向型的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前者占的比例远远大于后者,说明前者比后者更能了解其室友的性格。

(三)群体规范的有无对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

由下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寝室生活规范的寝室46%的人认为寝室人际关系是十分和谐的,而没有寝室生活规范的寝室只有27%的人认为寝室人际关系是十分和谐的。寝室内有制定寝室生活规范的比没有制定的更能感到寝室人际关系是十分和谐的。

图-4 个案寝室内有无寝室规范与个案对当前寝室关系的评价

(四)沟通的差异对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

每个寝室都有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正是因为解决方式不同,沟通方式也会有差异,然而,沟通方式的不同,会大大影响沟通效果,从而导致寝室人际关系出现巨大差异。如下图所示,在室友间发生矛盾时,选择“充当和事佬”

的人更容易建立起十分融洽的寝室人际关系,寝室关系也更容易达到基本和谐的状态。在选择这类沟通方式的人当中,63%的人都认为其寝室人际关系是十分融洽或者基本和谐的。这就告诉我们,在处理寝室人际关系的时候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方式如帮理不帮亲和充当和事佬。

图-5 个案在室友发生矛盾时的反应与个案对寝室关系的评价

(五)互动角色的差异对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

图-6 个案组织寝室活动的情况与个案对当前寝室关系的评价

由上图可以看到,通常充当寝室活动组织者的人更容易感到寝室人际关系是矛盾重重,看心情而定的寝室活动的中立者容易感到寝室人际关系十分融洽或者基本和谐,而从来不主动的被动者常常感到寝室人际关系是毫不相干的。组织者感到矛盾重重更大的可能是由于在制定活动计划时,很难达到每个人的要求,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矛盾和不愉快,令其感到这个寝室的人际关系状况是不和谐的,相对于主动者来说,中立者和被动者不容易体会到这种感受,因此觉得当前寝室人际关系是十分融洽或者基本和谐的。

四、建立和谐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对策

(一)个人角度

1. 提高自身修养,建立健全人格。大学生人格是否健康健全是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此,大学生自身应该不断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身人格,从自身的发展来求得寝室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寝室成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对他人采取包容的态度,才能处理好时常会发生的因文化差异等造成的矛盾。

2. 改善沟通,促进寝室和谐。沟通不仅仅存在于寝室这个小群体之中,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这个社会的每个角落,人与人的交往都是通过沟通来实现的,不善的沟通方式,将成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绊脚石。相对于学校中的其他场所,大学生寝室是一个充满自由的地方,在这里,每个同学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是锻炼其沟通能力的良好场所。

(二)家庭角度

“当今大学生许多都是独生子女,‘众星捧月’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有求必应’的成长环境,使得很多学生养成了自私、娇纵的性格。他们对父母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自主的生存意识。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孩子品德、人格的培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一个人生活与学校的最早和最长久的场所。个人最初的社会化离不开家庭,家庭对一个人思想、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是根深蒂固的。

(三)学校角度

学校教育不仅仅在于课本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大学生怎么做人。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下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做到的。学校应该多开展心理咨询方面的活动,让大学生定期进行心理问题检查,以免长久积累导致不堪重负。

(四)社会角度

大学是大学生从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地带,在校期间,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相处之道就是人际关系交往的核心,只有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与人沟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因此,社会应该为大学生建立良好寝室人际关系提供环境支持,努力营造出一种对大学生有利的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一种和谐、团结、友爱的人际交往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妍萃.大学生宿舍气氛的现状及特点分析[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3(02).

[2] 雷屿.基于社会互动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 覃琴.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11(06).

[4] 郑春燕.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研究[J].高等教育,2009,1(05).

[5] 张京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分析[J].辽宁学院学报,2010,8(04).

[6] 路伟.大学生和谐寝室人际关系构建的现实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院报,2010,10(09).

[7] 王甫勤.小群体互动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03).

第3篇

关键词:人际沟通;大学生;建议

导论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科学的不断进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高新技术层出不穷,正所谓高竞争的时代,人本管理思想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关键是人才,靠的是协作分工,靠的是不同专业技能的人,有机的、系统的组合。神九的升天、“蛟龙”的探海、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等等。现代企业的发展无一不聚集了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工厂生产需要沟通,家庭生活需要沟通,朋友之间需要沟通,实施营销需要沟通,绩效管理需要沟通,文化教育需要沟通,思想教育更需要沟通……而人际关系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的一种形象描述,也是一种思想,一种态度,更一种技巧的表现。大学生如何做好人际沟通关系,将决定着其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赢得成功。

一、什么是沟通

沟通的概念: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人们采用的传递信息的工具不仅有语言、文字、符号,也包括姿态和行为。沟通最基本的要素是:信息发出者、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信息发出者是信息沟通的源头,是有目的的信息传播者。信息是沟通的内容,即表达沟通的主体思想、观点、需要、意见和消息等。通道即传递信息的途径,信息必须载于通道才可能沟通。声、光、电、动、物、人、报刊、广播、电视等都是信息传递的媒介。信息接受者接到信息后,经过译码才能了解和认识信息,沟通的目的才能达到。沟通对于任何群体或组织的工作效果都十分重要,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也有赖于信息的沟通。

二、我校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现状

身处当代社会之中,人际交往与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社会中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大学生同样离不开与人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在2013年3月期间,在本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采访了100名大学生(男、女各50名),其中大一至大三年级的受访者分布大致平均。如图表所示:

则反映了我校各年级学生的人际关系情况:大一新生普遍人际关系一般;二年级学生三种情况分布大体均匀;三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在良好和一般的情况占大多数。上述情况笔者分析大体原因如下:大一学生刚刚入学,对新事物、新同学、新老师、新环境还处在认知不全面的程度,所以人际沟通的主动性和开放性不强,导致人际关系一般的情况占了大多数,而良好和很差的情况则极少;二年学生对大学环境基本具备了自己大体的认识和一套比较成熟的对事物评价的标准,以为对校园基本熟悉,所以对人际沟通的主动性和实践性较大一新生来说要强一些的,处理得当就会人际关系良好,处理的不尽如人意则会人际关系较差,在大二年级的体现就表现出3种情况大体均等;大三年级经过在学校的长期生活,对这个校园里的事物已相当熟悉,在校深造期间思想境界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心理素质与心态经过了一定的锻炼,沟通能力在此期间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强,可以观察到其人际关系的稳定与成熟,但大三的学生面临着考研升学、实习工作、考证评优、感情波动的问题也随之增多,所以分析大三年级的学生人际关系的情况分布要考虑到背后的因素,实际上大三年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三、我校大学生人际沟通现状分析

学生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而且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这使得大学生较少或者不愿关注人际交往,交往的范围比较狭窄。长期的学习考试压力使得大学生早已习惯了这种比较被动的交往模式,这是心理长期受到压抑的体现,让这样一个大学生突然面对积极交往这个问题,往往使其有些不知所措,无法一下子克服一系列的问题,诸如:

(一)自卑心理。长期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尤其使大学新生在面对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时难以适应,觉得总有种莫名的不安;当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面对面时,往往觉得浑身不自然;当看到一个比自己成绩好的同学时会有意无意地避开;当老师叫到自己名字时,第一反应总是自己做错事等等。这些都是自卑心的体现。

(二)冲动心理。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平时总是受到家长的精心呵护,因此难免会遇到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等,本来只须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也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逊,结果引发热战,使人际关系处于不好的状态。

(三)封闭心理。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则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被人误认为封闭;有的是因为紧张的学习所累,始终处于疲倦状态,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涨的热情;有的则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心理封闭往往使自己在有困难时一个人去想办法解决,在有苦楚时一个人默默承受,久而久之,心理问题在心里积压,造成了愈加自闭,与人交往也就更少,这样一来也就越不合群,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四、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一)为什么要进行人际沟通

1、人际沟通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重要方式,是人们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沟通和交往的领域不断拓宽,其作用日益突出。

2、在职场中最常见的沟通是人际沟通,这类沟通发生在与上司、与同事、与下属、与客户等人之间。事实上,只要在社会中生活,人就离不开沟通。

3、从我们身边讲:人际沟通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通过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你才能了解周围人的性格品德,它的产物就是你与其他人的融洽程度。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你与其他人和平相处,互利共赢。同事之间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知道对方好恶,才使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不至于碰壁。

(二)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1、当今社会,职场如战场,大家拼命相互攻击,推卸责任;职场如舞台,人人翩翩起舞,尽情挥洒才华。搞好与别人的关系不可或缺,人际关系沟通至关重要。

2、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够建立起人际关系,而且是牢固的、长久的。这样才能够使得自己在事业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终取得成功。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沟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如果不顺畅,就不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给对方,会引起误解或者笑话。人与人的交往,就是一个反复沟通的过程,如果沟通好了,就会很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沟通不好,闹点笑话倒没什么,但因此得罪人、失去朋友,就后悔莫及了。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其影响也很大。此因,人际矛盾大多数都可归因于沟通不畅。

在人际关系中,特别强调“增加共识”,实际上就是多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果一个团队能够沟通顺畅,上下合力,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是上害怕的。所以沃尔玛公司总裁沃尔顿说:“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不善于沟通将失去许多机会,同时也将导致自己无法与别人协作。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只有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才能获得成功。现实中的成功者都是擅长人际沟通、珍视人际沟通的人。

五、大学生如何进行人际沟通

(一)悦纳自己克服自卑心理

要想协调人际关系,让别人接纳和喜欢自己,首先要悦纳自己。一个人自卑、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与对自己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我们与他人进行比较时,一是要注意比较的标准,不能以已之短去比别人之长,这样势必导致误差。二是比较时必须注意客观性,千万不能认为自己某一方面不如他人就什么都不如人。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客观合理时,才会增强自己的信心,自信心强才有可能克服不必要的自卑心理。在沟通中,要有交往成功的信心,不要总是被人际交往会失败的心理所困扰。人际交往是交往双方积极主动的过程,一方主动而另一方被动势必造成交往难以正常进行。主动大胆地与人沟通有利于消除胆小、害羞所带来的交往障碍,因为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往,能够锻炼自己的胆量。只有大胆地尝试,主动地参与社交活动,慢慢地才不会害怕见陌生人,那种自卑的心理也会随之而慢慢被消除。

(二)真诚待人、尊重他人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

真诚是指一个人待人的态度,是一个人发自内心而不是虚情假意的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有些学生把直率和直言当成了正直和真诚,认为真诚和正直起码直就是要实话实说,就是表在思想一定要直来直去;“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与人交流时,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尤其在表达不满时更是要考虑到交往对象的接受程度,以便于工作能够优化人际关系,减少人际之间不必要的隔阂和磨擦。

要做到对他人的尊重就应做到:首先,要学会面带微笑。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友好、接纳、赞同、理解、宽容和尊重。其次,要认真倾听。尊重的另一个重要的表现方式是认真会倾听。要诚心、耐心、细心地听,即使对方讲的话并不十分令人感兴趣,也应让人家把话讲完。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原则,不损害他人的名誉和人格尊严,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就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三)宽诚待人体现大学生的良好品格

大学生们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不允许别人轻易地冒犯自己。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严以律己,宽限以待人,应该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忍让,学会妥协,学会宽恕别人,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更高水平的人格风范。大学生个性的多样化,感觉的“过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沟通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只要胸怀宽广,发火的人一定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涵养、有“肚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实现双赢。

六、结 语

沟通是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和群体进行交流的过程。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和别人进行着口头或是字、肢体语言的交流,进行着信息的交换,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沟通;因为沟通,我们把彼此的信息和想法进行了交流,之后才会产生见解或者共鸣;因为沟通,我们才能了解我们周围的人的性格品德;因为沟通,我们才能达成共识,才会有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实习生;人际关系;沟通

[Abstract] To know the medical intern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hospital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with 177interns on the job. It has been found that poor communica-tion is the root cause for interpersonal disharmonious.Accumulating language skills, taking the school teachers’consults, teaching communication in the humanities course and guiding students to put theory into actual communication are suggested .

[Keywords] medical inter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mmunication

医学实习生从学校进入临床,面临着要处理医疗环境下的各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交往建立起的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的是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以及相互吸引力与排拒的心理状态。本文所研究的医学实习生人际关系是指实习生在医院与病人、医生以及同学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的各种联系纽带。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学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因此,关注医学实习生的人际关系现状是很有必要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6 级临床、口腔、麻醉、护理、影像、检验专业共190 名实习生,其中,男生53 人,女生124 人;临床专业30 人,口腔专业39 人,麻醉专业23 人,护理专业48 人、影像18 人、检验19 人。

1.2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实习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为辅。共发放问卷190 份,收回有效问卷177 份,回收率93.15%。

2 结果统计

2.1 医学实习生与病人的人际关系现状

表1 中通过对实习生与每个病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调查显示,他们倾向于每天与每个病人交流6~10分钟,人数占总人数的49.2%;与病人沟通超过10 分钟的实习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8.8%,居次;与病人交流在1~5 分钟内的实习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2%,居后。通过对实习生每天与多少病人交流的调查显示,每天与3 个及以上的病人交流的实习生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6.5%;每天与1~2个病人交流的实习生人数居次,占人数的41.2%;也有少数实习生在一天里没与一个病人进行过交流,占总人数的2.3%。表1 还显示,实习生在与病人进行交流时,感到不自然、紧张、气氛不融洽的人数均在总人数的20~25.5%。

2.2 医学实习生与同学的人际关系现状

表2 显示,有29.9%的实习生会过分地羡慕或嫉妒同学;有25.4%的实习生与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会感到孤寂或失落;有6.8%的实习生在与同寝室的同学相处会感到不融洽。

2.3 医学实习生与医护人员的人际关系现状

表3 显示,实习生在医院遇到困难时,74%的同学会请求医护人员的指导;剩下的实习生要么完全依赖医院的老师,要么总是试图独立去解决困难。在另外的两个调查项目中,有27.7%的实习生讨厌某医护人员或感到被医护人员讨厌,有5.6%的实习生在与医护人员相处时感到不融洽。

3 原因分析

通过上表所示,在与病人、医护人员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方面,虽然大多数实习生处理得较好,但也有27.7%以下的同学感到与病人、医护人员、同学之间相处不融洽。笔者认为出现此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的沟通不够。在与病人的交往方面,实习生和病人的关系维持时间较短,加之现实中医患关系的紧状况,很难让病人和其家属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实习生产生一种信任的态度。另外,有的实习生在与病人沟通时不积极,语言表达不清楚,学生角色没有转换到医生角色,这些因素导致双方人际关系不够融洽。在实习生和医护人员的交往方面,有的医护人员没有明白自己在实习生面前是老师或前辈,他们的言行会影响着实习生的成长,他们的言行不得体,会引起实习生的反感。

同样,有的实习生也没明白自我在实习阶段应该充当既是学生又是医生辅助的角色。在学校学生只需要等着老师讲解就行,在医院由于医护人员要忙于医院的事务,这就需要实习生主动地与老师沟通,没有积极地沟通,双方就容易造成隔阂。在实习生和同学的交往方面,由于性格、生活经历不同,处在同一个环境下就要求实习生必须有容纳、沟通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就会导致心理失衡、人际关系失调。

4 对策研究

4.1 在学校人文课程里面纳入沟通教育并引起学生的重视[1]

医学生的专业课程比较繁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对人文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因此,即使有的人文课程里面纳入了沟通教育,学生也不一定重视。所以要引起学生对沟通教育的重视,鼓励其把学到的理论用到实际交往中去,如结合临床实习需要,将人际沟通的平等尊重、真诚守信、互助互利、宽容等原则运用到与医生、病人和同学交往中去。[2] 无论在见习、实习还是课堂中,给学提供一个一定时间内模拟沟通的平台,使其在这样的平台中得到沟通训练。

4.2 实习生应加强语言表达的自我学习

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有三样法宝,语言、药和手术刀。语言对于医生而言很重要是因为医生在与病人沟通时离不开语言的准确表达。其实,只要与人沟通,都离不开语言。实习生应加强语言表达的自我学习,以虚心学习的态度,不断地积累丰富内涵。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医护人员对病人是如何进行语言表达的来学习,也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多读书、看报、多与别人交流等方式去总结语言表达的技巧。

4.3 主动、虚心地向带习老师请教

实习生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离不开带教老师的指导。无论是专业知识、人际交流技能,还是目前的医疗形势、人的心理调整等方面,都需要那些有着熟练经验的带教老师的认真指导。[3]带教老师对实习生有指导的责任,他们也希望增强实习生的能力,只是对于他们指导学生的态度和精力,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因此,实习生不要以带习老师忙或其它原因没有关注到自己而放弃对自我的锻炼,而是更要积极地、虚心地向带习老师请教,提高自己的医学技术,正确地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 宋丹妮,张建国,杨扬等.医学生沟通能力与和谐人际关系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 116-117.

第5篇

关键词:高职生 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

一、高职生人际关系的现状

高职生入学后,由于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许多新问题,特别是人际关系问题。就目前高职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来看,普遍存在着缺乏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凭借自己的认知来处理、新的学习带来的焦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等,都会产生此类问题,导致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不和谐。高职生普遍和老师的关系处理方面问题较多,让许多学生产生心理恐惧。

高职学生面对众多的人际关系,存在不少心理误区。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自卑心理。有些学生因为经济条件、外貌特征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影响,容易产生自卑感,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因而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随声附和,缺乏主见,不能充分发挥自己人格魅力。这种心态易造成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魅力和独特的个性。

2.怯懦心理。主要在于一些大学生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的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3.猜疑心理。有猜疑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当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在讲自己的怪话。还有一些猜疑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而挑起事端,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4.排他心理。高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负效应和排他心理。若忽视了这些,会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自己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5.逆反心理。一些大学生年轻气盛,总爱与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说不好或不够好。你说东他偏说西,你说辣椒很辣,可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厌恶。

二、高职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的稳定的,可觉察到的人与人的心理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结果,它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如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市场上的买卖关系、学校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等,人际关系的实质是情感的相互卷入、相互联系、相互拥有,其基础是交往双方必须有共同的情感。高职生人际关系具有如下特点:

1.直接现实性。人际关系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后天交往活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没有交往活动,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情感交流,就不可能形成人际关系。

2.情感体验性。人际关系伴有鲜明的情感体验,直接表现在心理距离方面,就是关系好的相互亲近,关系不好的相互疏远。

3.个性调节性。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交往双方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点基础上的心理联系。个性倾向和个性特点是影响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调节因素。一个人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总是与他的需要、价值观等个性倾向联系在一起,要受到个性倾向性的调节,还要受到性格因素的制约。

4.相对稳定性。偶然的、随遇即迁的人际接触,即使是相互产生了好感,但由于缺乏进一步的交往,也形不成人际关系。一般而言,人际关系具有稳定和重复起作用的特点。

在校高职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发育正处于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的人际关系正处在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踏入大学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乡之间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为此,学生迫切寻求着建立更新、更多的人际关系,进而保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适应社会。因此,掌握更多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高职生合理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教育策略

针对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加强相应的教育,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1.培养良好品质,提高个人素养,为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学生应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心胸开阔,避免产生自卑、冷漠等不良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注重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体现如真诚、信任、克制、自信、热情等个人品质的良好方面,有利于增进交往的实现。其中,主动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不断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人际交往中真诚的态度,是有益于对方的接纳和喜欢,往往能有效达到交往的目的。同时,良好的个人品行也会对人际交往产生重要影响。个人学识的增强也会对人际交往产生很大的作用。

2.建立起自信心,学会与人主动交往,自信可在学生交往中赢得有力位置,也可以促进交往的成功,获得很好的印象。自信总是给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的感觉,让人产生好感,益于建立人际关系;热情在大学生的交往中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待人热情往往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友情,促使人际关系改善。

第6篇

一、高校图书馆馆员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重要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馆员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是与读者的人际关系:是以图书馆为坐标,以读者服务为曲线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它与一般的社会性人际关系不同,是一种专业性的人际关系,是为读者需求服务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关系。当然,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人际关系,要成功地扮演好高校图书馆馆员这个角色,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的人际关系:

1.与读者的人际关系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专业性的人际关系,是为读者需求服务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关系。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学生和教师,虽然流动性较大,经常变换,但总有一部分是相对稳定的,容易与图书馆馆员形成一种超出一般工作关系的人际关系。与读者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意义重大:一是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良好的氛围使双方心情舒畅,不仅能够提高读者的学习效率,而且也能激发图书馆馆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爱岗敬业精神,提升图书馆的形象。二是有助于正确认识自我。与读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图书馆馆员的劳动得到应有甚至更高的尊重和肯定,馆员的价值得到承认,有助于馆员摆脱自卑,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三是有利于消除图书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障碍,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2.与领导的人际关系这是以工作关系为基础,以领导与被领导为特征发展起来的特殊的人际关系。当今社会流行的“领导说你行,你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之说,足以说明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图书馆馆员与领导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其工作成绩能够得到领导及时、恰当的肯定与表扬,从而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进一步干出更好的成绩;而且还能得到领导的赏识,从而得到更多的进步、提拔、晋升的机会,在更重要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如果与领导关系处理得不好,就很可能被领导“穿小鞋”,遭遇打压、排挤甚至报复。最终要么忍声吞气,备受折磨;要么奋起抗争,炒领导鱿鱼;或者被领导炒鱿鱼,不得不离开所在岗位。这都是失败的结局。

3.与同事的人际关系这是图书馆馆员工作中最为重要、最为持久、影响最为深远的人际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起始是工作关系,由于工作而相互接触、了解,使工作关系渐渐地渗透进感情因素,或因兴趣、爱好、个性相近等原因而发展成日渐亲密的人际关系;或因利害冲突、兴趣、爱好、个性、价值观念不一致等原因导致双方关系日渐紧张、恶化,形成一种恶劣的人际关系。与同事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是高校图书馆馆员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上能相互关照、相互帮助,可以达到如鱼得水,挥洒自如;在情感上能相互沟通、相互倾诉、相互抚慰,可以减轻诸如与领导相处不和谐、与家庭相处不欢等压力与郁闷的情绪。

二、主动调适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和身心健康有着莫大的关系;一般来说,每一个人都想与周围的人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双方面的关系,不是一方仅具有良好的愿望就能实现的。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与愿违的例子;糟糕的人际关系常常困扰许多人的生活与工作,使其一展莫愁,毫无办法。因此,优秀的高校图书馆馆员,必须学会调适人际关系。

1.掌握明确人际关系的原则第一,平等交往。平等主要是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与他人交往都应坚持双方在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平等的。不能对领导就自我卑谦,对读者就高高在上。第二,尊重他人。人人都有尊严,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就是要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他人,注意语言文明、礼节周全,切忌随意讽刺挖苦,拿他人的缺陷取笑。第三,真诚待人。真实、诚信乃为人之本,唯有真诚以待,才能相互建立信任感,才能发展起深厚的友谊。为此,应热情关心、真诚帮助对方而不计回报,待人坦诚、实事求是,襟怀坦荡、肝胆相照;决不能口是心非、阿谀奉承。第四,互惠互利。交换理论指出,社会交换是别人作出报答反应就发生、当别人不再作出报答反应就停止的行动。人际关系是以能否满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的。只有互惠互利,才能使良好的人际关系长久维持。坚持互惠互利原则就应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同时也要学会善于求助他人,让别人在帮助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使友谊不断得到加深。第五,宽容大度。人际交往难免发生各种矛盾与误解,这就需要宽容大度:学会克制忍让、包容理解,切忌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用幽默、微笑应对对方的指责、误会,以得到“化干戈为玉帛”之效果。

2.要学会交往技巧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相互了解与沟通,而沟通的技巧主要表现在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技巧上。第一,应充分发挥语言艺术。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艺术运用得好,能拉近双方的距离,优化人际关系,反之亦然。为此,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称呼得体。即在交往过程中,要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如年龄、身份、职业等)、交往的场合以及与自己亲疏、熟悉的程度来决定称呼。对长辈要尊敬、对平辈要亲切友好、对关系亲密的人可直呼其名、对不熟悉的则应用全称。二是说话礼貌。说话除了生动、准确、风趣等富有吸引力外,更要注意讲话方式:注意观察对方反应,适度赞美对方,讲笑话、开玩笑要得体,不能过分讽刺挖苦人、伤人自尊。如果语言艺术运用得当,就会吸引对方,使其感兴趣。从形式到内容要适应对方的心理需要、生活背景,也要符合双方关系及当时的场合,为进一步交往和发展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肢体语言艺术。一般包括眼神、手势、站姿、坐姿及面部表情等。准确而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艺术,能巧妙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时能起到无以言表的效果。在与他人交往交谈时,要学会聆听,切忌随意插话,目光要正视对方,不能心不在焉、搞小动作;要不时点头表示理解赞许,尽量避免与对方争论,不要轻易妄加评论。建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其事业的成功。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往往与复杂的利益关系纠缠在一起;一个人若能做到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实非易事。但只要抱定与人为善、坦诚以待的态度,同时又能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其人际关系就有可能慢慢地好起来。

作者:史小飞何梦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

第7篇

[关键词]和谐的人际关系 促进 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生进入大学阶段,在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都与初、高中阶段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初、高中阶段接触的同学相对集中,单一的学习是生活中的全部,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跨进大学的校门。而大学阶段则不同,学习的压力相对减少,人际交往明显增多,社会上有的东西也会在大学校园里表现出来。因此在中学时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往往适应不了大学阶段的要求。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要处理好人际交往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把自己融入社会,融于群体中,逐步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首先,要把握影响人际关系的问题,提高自身的约束能力。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激烈的竞争和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下,如何解决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处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处于人际交往中,不能认识和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就会直接影响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进入大学后,生活、学习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人际关系更复杂,更广泛,更具有社会性,一部分同学急于与人交往,但又不善于交往,有时过于表现自己,不但没有达到交往的目地,反而使周围的一些同学产生了一种反感情绪,适得其反。

二是有的同学也愿意与人交往,但是缺乏沟通的能力,遇到事情不知道如何处理,有时在与同学和老师交往过程中,不掌握方法也影响了人际交往的质量。

三是个别内向型的同学与人交往少,有了想法不愿意和别人交流。遇事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帮助和支持,失去了一些应有的朋友,也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四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多,长期受家庭的影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任性、偏见、固执的性格,听不进不同意见,也影响了人际关系。

这些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问题,不及时的改正,就会直接阻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其次,提高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人际交往信心。

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首先要提高自身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识,真正从思想上理解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清除思想障碍,自觉克服制约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增强人际交往信心。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不断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这是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要相互了解,不仅要了解对方的学习、生活、为人和习惯等方面,也要认识自己在交往中的地位、优势和不足,只有全面的了解别人,才能更深刻的认识自己。交往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完善自我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多的得到别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不断加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友好关系,最终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搞好人际关系不仅是自我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集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和谐有凝聚力的群体,离不开大家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形成集体合力的纽带,青年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和形成,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集体,大家在民主、平等、和睦和友爱的人际关系中逐渐增进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最后,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把握好人际交往的尺度。

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件错综复杂的事情,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集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必须掌握好在人际交往中的每一个环节,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把工作做到实处,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一是树立平等的人际关系思想。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知识水平都不相同,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管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管你是富家子弟,还是普通家庭的子女,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那种自以为高贵,看不起别人的人,很难得到更多的朋友,最终失去了群众,成了孤家寡人。而自身条件稍差一点的同学,也不能因为客观条件制约,产生自卑心理而影响了与他人的交往。因此,只有树立起平等的人际关系思想,把自己融于集体,融入社会,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是诚恳待人,老实办事,是搞好人际关系的根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想取得对方的信任和支持,必须要诚恳待人,老实办事,对人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同学之间靠得住,师生之间信得过,才能建立起牢固的友谊。要多关心他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共同前进;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情绪不好的时候,也有人来关心你、帮助你,从而解除痛苦,振作精神。只有真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是坚持等距离的人际交往原则。在交往过程中,要留给对方独立的活动空间,不能过度亲密,亦不能明显疏远。对自己要把握好适度的心理距离,不能盲目的服从别人,也不能要求别人事事处处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让别人独立思考,留给别人适度的活动空间,掌握好同学间的适度距离,这样才能有利于同学间的团结,争取到更多的知心朋友。

四是善于掌握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与人交流和沟通。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时常出现一些好的事情,也会产生一些不足的问题,为便于鼓励他人进步,要留意身边同学所做的好事和优点,并及时对给予肯定和赞扬。当一个人做了好事被别人赞扬时,他会非常的感谢你,会使双方心情舒畅,从而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对于发现身边人的不足,不能袖手旁观,要以真诚的态度,委婉的方法,适时的帮助他人,克服不足,逐步在同学中建设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唐小青,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对策分析,教育长廊 2009年04期

[2]李娟芳,对大学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第8篇

[关键词]微信;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8.151

[中图分类号]G206;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科技已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微信、QQ等为代表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因其使用简单、操作便捷、应用广泛等优势日益替代传统的社交媒介。谭昆智在《人际关系学》中指出,“以微信榇表的网络社交软件改变了以往人类社会的社会交往方式,让人们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让个人与他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产生了变化。网络化的交往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时空限制,这将完全改变传统意义的基于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主体间关系。”而微信的使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也有学者进行了相关探讨。罗旭、佟政 等从理论上提出并分析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肖斌从强弱关系理论的角度,研究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引导策略。本文拟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不同微信的使用行为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从而为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有效引导大学生使用微信,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共创和谐社会提供建议和参考。

1 实证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实证研究以某高职院校大一、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的实证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高职院校中抽取350名大学生接受本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41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332份,有效率为97.4%。

本文采用刘珠玲(2015)编制的“微信的使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调查问卷”。该问卷假设微信的使用行为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有影响。该问卷共有19题,分为微信的使用频率、使用动机、使用行为、使用选择等方面。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

2 实证研究结果

2.1 高职大学生微信使用总体情况

为更好地掌握高职大学生微信使用总体情况,笔者通过微信使用频数(如表1所示)、经常使用微信的功能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微信的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如表3所示)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从表1看,微信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已占88.9%,经常使用的比例高达77.8%。

从表2看,在微信推出的若干使用功能中,“聊天”是高职大学生最常使用的功能。“朋友圈”“游戏”“公众平台”等功能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得出,有79.3%的高职大学生认为微信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际关系。只有9.0%的高职大学生认为,在使用微信后,原有的人际关系变得疏远。

2.2 微信的使用与是否增强人际关系的差异性研究

为进一步了解微信的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笔者对人际关系进行不同使用频率、不同使用时长、不同使用功能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如表4所示。

从表4看,P=0.002(P0.05),显示在不同使用频率、不同使用时长上则不存在明显差异。

2.3 不同微信使用行为与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相关性

不同功能的选择意味着不同的行为选择。为探析微信不同使用行为与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笔者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微信的使用行为列举为15个题项,每个题项分设5级程度。通过对变量的KMO与球形检验得知,KMO=0.886,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P=0.000

看,将信息获取、自我行为表达、游戏消磨时间为控制变量,情感互动与人际关系的拉近关系密切,相关系数为0.661>0,双尾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7

3 讨论验证结果

3.1 高职大学生微信使用总体情况

从调查数据来看,微信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新型通讯方式,已经被大学生群体广泛接受。通过微信,社会个体建立起与外部世界的各种联系,同时个体之间也在传递着五花八门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对个体现实社会的直观反映或者再加工,随着网络群体的普遍形成,栖居于网络上的个体就逐步像现实社会中的社区一样,形成社区化的网络人际传播。

大学生在使用微信过程中,对其功能的选择有一定的倾向。“聊天”是高职大学生最常使用的功能,反映出大学生对人际沟通的内在需求。而在微信中通过发送图片、语音对讲、视频通话等方式,将生活在不同空间的个体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不同的微信朋友圈,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现实人际交往的冲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际关系。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微信,习惯了在虚拟的、扁平的空间中进行人际社交、软件游戏,从而大大缩短了现实社交的时间;在虚拟社交中,对我自形象的修改,掩饰、隐藏也会影响个体在现实社交中的形象建立,进而影响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3.2 微信的使用与人际关系差异性分析

微信的使用频率、使用时长、使用功能会对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使用频率、不同使用时长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即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不存在这样的关系:微信使用时间越长,人际关系越好;微信使用频率越高,人际关系越好。不同微信功能的选择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差异性显著。即不同微信功能的选择对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较大。选择“聊天”的群体,会将微信作为一个沟通工具,充分利用微信信息传播的优势,将原有的人际关系进行巩固;选择“朋友圈”的群体,通过自我形象的表达展示,他人评论反馈,对自我进行修正,从而有利于人际关系中自我的把握;选择“游戏中心”的群体,将微信作为排解情绪的渠道,偶尔的“游戏”,对人际关系有一定正向的影响,但长时间“游戏”,会使大学生个体容易沉溺于虚拟环境,出现对现实社交的逃避、退缩,从而给自身人际关系带来更多的消极影响;而选择“微信支付”功能的,往往其微信的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不会太大。

3.3 不同微信使用行为与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相关性

从数据分析结果看,情感互动与人际关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越是出于情感互动需要使用微信的,其人际关系的和谐度越高;越是出于游戏消磨时间需要使用微信的,其人际关系的和谐度越低。作为大学生个体出于情感沟通需要经常使用微信的,其拓宽了信息交流获取的渠道,丰富了信息原有的内容,使信息接收、信息表达都更为畅通,大大减少了人际交往的障碍;出于游戏消磨时间需要的大学生个体,在使用微信过程中,由于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微信游戏中,导致人际沟通过程中会出现诸如信息闭塞、片面;语言表达欠缺、人际回避;自我焦虑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人际沟通的正常进行,导致原有的人际关系弱化,而此时新的人际关系又未能建立。不同的微信使用行为对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而易见。

4 结论

(1)微信已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使用。微信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对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带来积极影响时,也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大学生正确微信使用。

(2)不同的微信使用功能对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差异显著。合理、有效使用微信可以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正常发展,无节制、滥用微信会影响大学生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部门需培养学生对自我约束、有效选择等意识,学会用积极发展的态度使用微信,不断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3)情感互动与人际关系的拉近显著呈正相关关系,游戏消磨时间与人际关系的拉近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微信使用过程中,可以鼓励一定程度的情感互动,但需抑制微信游戏使用行为。因此,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部门对微信的使用也应区别对待,适当引导,合理规范,这将有助于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大学和谐校园环境的创建。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钢.网络社会与网络伦理[J].中国出版,2001(5).

第9篇

[关键词]领导干部;人际关系冲突;化解之道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5-0052-05

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1]这句话道出了人类的社会本性,这种本性促使人类群居。而群居的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等活动中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交互影响,这种交互影响就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种类很多,有友情关系、亲情关系、工作关系、师生关系,等等。也就是说,基于不同的行为动因或活动内容,就会衍生出不同的人际关系。民主制度下,领导是一种职业,而不再必然是一种身份。首先,作为占据领导岗位的领导干部首先是一名职业者,从事这一职业也意味着要处理因该职业带来的各种人际交互关系,如,与同事(上下级、平级)的关系、与公众的关系、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关系等。其次,我们又不得不正视领导干部因掌握公共权力而获得的一种特殊身份性质。这种身份性质使其有别于其他职业群体因职业获得的身份性质。不仅工作中,甚至工作外,这种身份性质在领导干部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中都产生着重要影响。例如,工作外的领导干部依然常被视为“领导者”,常常可以获得比他人更多的尊重,更多的便利。这即是其特殊身份性质在人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再次,领导干部作为一名普通的社会人,也有着与众人同质化的欲求,也要处理与众人类同的人际关系,如,亲情关系、友情关系、邻居关系等。这时的领导干部往往需要回归“本原”,处于一种去职业与身份性质的状态。综上而言,领导干部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大体上包括职业的人际关系、身份性质的人际关系,还有“本原”状态下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处理既有理性化的“规律”可循,又有因人而异的个性化的“特征”。人际关系科学的层面往往是唯一的,必须遵循的,而艺术的层面是多元的,可供选择性的。科学的层面往往是容易掌握,但又容易被忽视的;艺术的层面往往是个性化的,复杂的,而又是难以学习的。一般而言,人际关系的处理首先应当把握科学的层面,然后才能上升为艺术的层面。现实中,领导干部一般会面临哪些人际关系冲突?遇到人际关系冲突时领导干部又应如何化解呢?

一、领导干部面临的人际关系冲突

人际关系冲突,简单而言是指人际关系不和谐的现象。这种冲突可能表现为显性的,如争吵。也可能表现为隐性的,如心存嫌隙。无论哪种冲突,最终都可能导致双方交往的不和谐。前面我们提到,领导干部的人际关系可以大体上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因职业而起的人际关系,这多是工作间人际关系;因身份性质而起的人际关系,这多是“官本位”观念影响下被异化的人际关系;因感情、交往、伦理等需要而起的人际关系,这多是人之为人要处理的人际关系。领导干部的人际关系冲突也就分布在这三个领域。

(一)因职业而起的工作间人际关系冲突

领导干部因职业而起的工作间人际关系冲突主要有与上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冲突、与平级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冲突、与公众之间人际关系冲突,及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人际关系冲突等。

1.与上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冲突。相对于上级而言,领导干部是下级;相对于下级,领导干部是上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可能会因以下几个原因与上下级之间产生人际关系的冲突:一是不同的价值观。如,不同的价值观会带来对同一问题不同的看法。针对某一问题,领导干部因与上级看法不同,可能存在三种选择,要么绝对服从上级,要么坚持己见,要么阳奉阴违。坚持己见与阳奉阴违必定带来与上级的冲突。当然,这种冲突未必会以比较激烈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如果领导干部无法就某一问题与上级达成双方都欣然接受的选择,则这种冲突会成为两者以后工作中的重要障碍性因素,甚至会影响到上下级之间的工作感情。针对某一问题,领导干部因与下级看法不同,也会面临三种选择,要么要求下级绝对服从,要么允准下级意见,要么隐忍下级阳奉阴违。要求下级绝对服从,可能忽略下级的民利,引起下级的不满与反弹,进而产生冲突。隐忍下级阳奉阴违,总是要有一定限度,当下级行为突破领导干部的隐忍极限,两者之间的人际冲突必将出现;二是基于私利欲求的满足。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类所奋斗的一切都与他的利益有关”[2]从规范的角度来讲,领导干部掌握公共权力,其行为理应以公共利益为准绳。但这并不能成为泯灭人之“理性经济人”本性的理由。领导干部在从事公共职业过程中,也有着诸如“升职”、“加薪”等满足个人私利的要求。当领导干部认为自己的这种欲望因上级的干涉难以得到满足时,则会引发对上级的不满,这时人际关系冲突即已萌发,当这种不满显性化后,则可能出现上下级之间人际关系的激烈冲突;三是对上级权威的不认同。基于上级资历、年龄、能力及出于嫉妒等多种因素,领导干部可能会对上级权威难以认同,或者自己的权威因类似原因被下级漠视,甚至在某些场合被挑战。这种行为无疑会加剧领导干部与上级之间,或者下级与领导干部之间的人际关系冲突。

2.与平级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冲突。在工作中,领导干部与平级同事之间产生人际关系冲突的情形有以下几种:一是因利益的竞争。利益的内容是多元的,自然可能引发两者之间人际关系冲突的利益竞争情势也是多样的。比如,领导干部与平级同事之间可能因为共同竞争某一更高职位而成为对手。如果双方或者至少失败一方过于纠结于得失,则都可能引发双方的人际关系的冲突。再如,对上级嘉奖的竞争、对出席某一重要场合机会的竞争等;二是上级出于方便管理的需要。“冲突,不但不足怕,不足惧,而且可爱。若从领导者的立场而言,冲突乃是获取内部控制的主要工具”[3]上级可能出于更好地对整个组织的控制,利用各种手段有意制造领导干部与平级同事之间产生一定的人际关系冲突。当然,这种冲突往往会是可控的。上级通常不会使这种冲突过于激烈或无限扩大化,因为这样可能影响到整个组织的稳定,带来组织的动荡;三是嫉妒症引起的领导干部与平级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冲突。“功绩”是对公共管理者考核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得以晋升的最为核心的依据。可能因岗位、能力或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领导干部与平级同事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功绩”表现。倘若一方出于对另一方较优“功绩”心存嫉妒,很可能便萌发破坏对方形象、影响对方“功绩”提升的动机,从而“尽一切可能排斥比自己本领强的人”[4]。这种动机一旦出现,也就是两者之间出现嫌隙的开始。随着这种嫌隙的蔓延扩张,注定会带来两者之间人际关系的冲突。

3.领导干部与公众之间的人际关系冲突。社会公众是政府机关的服务对象,领导干部作为政府机关中的领导者,也应以服务公众为行动依归。但由于受到“官本位”的权力观、二级委托困境、个人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领导干部与公众之间的人际关系冲突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具体而言,“官本位”的权力观带来了领导干部的“官贵民轻”的思想。抱有这种观念的人,往往将“官阶”视为评价一切事务的标准。这种价值观滋生了“权力”崇拜和淡漠的服务意识。为上级服务、为有权者服务,进而为自己争取更高的官阶成为其工作的动机和目的。这种领导干部往往对公众没有耐心,不愿与公众直接接触,在工作中很容易与公众对立起来;二级委托是指,政府作为公民的一级人将权力再次委托给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公共管理者行使的现象。在直接委托关系中,委托人与人之间就可能因不同的利益动机和信息的不对称而出现目标位移的问题。在二级委托中,则这种目标位移的现象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基本上,人对于原始委托人的忠诚,往往会因委托的级数的增加而出现递减趋势。现实中,领导干部并非公众的直接人,而是公共权力的二级人,因此,领导干部公共行为的目标与公众期待目标之间出现位移就不足为奇了。当这种位移为公众所不能接受时,则必定会出现领导干部与公众之间的人际关系冲突,使政府形象受损;领导干部素质不高,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则更可能会与公众产生直接的人际关系冲突。如,当领导干部因个人能力或工作态度等原因未能处理好公共事务,特别是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事务时,则很容易激起公众的不满,进而产生双方的人际关系冲突。

4.领导干部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冲突。现实中,许多工作都需要多部门的协作完成。在协作过程中可能会因权力分配、责任分担、利益分享等原因,而出现争执扯皮等冲突的现象。另外,由于目前我国政府机关职能交叉、责任不清等不良问题还大量存在,这也带来了部门之间的夺利卸责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使部门与部门间的关系冲突在所难免。而作为部门中的领导干部,则会是部门间冲突的主要承担者。

(二)因身份而起的人际关系冲突

在公共管理作为一种职业的今天,“人们之间身份群体上的区别日益缩小,身份群体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5]但在我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官本位”思想和等级观念的国家,人们以职业“身份”划分社会群体,并以职业“身份”区分贵贱的做法并未根本改观。一旦某人从事了某种职业,人们往往便会赋予其某种身份,且将其定位在某种等级位次。公共管理者是一个运用公共权力从事公共服务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往往被赋予了“威权”的身份和被定位在较高的社会等次上。这种职业身份一旦被认定,在其职业性质未改变前,则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且这种稳定性不受工作时间的影响,即身份主体无论在从事公共事务与否,这种因职业而被赋予的身份性质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当这种职业身份所有者在从事工作外社会活动时,身份性质便会成为影响其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公共管理者到政府部门办理个人私事,则可能比普通公众办理私事要更为容易。

作为公共管理者,领导干部拥有更大的公共权力,往往会比普通的公共管理者被赋予更高的身份地位。当领导干部对这种身份的认知也变得“庸俗化”,则可能会导致这种身份的“工具化”,即将身份作为自己获取某种利益的“手段”。在工作中,因从事公共事务的需要,“身份”往往会被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这有其合理的原因。但工作外,这种“身份”在日渐民主化、平等化的社会中,仍被作为影响社会关系的重要权重的话,产生领导干部与各方人际关系的冲突则是在所难免,如,领导干部运用身份影响,将子女送入重点学校,这种行为影响到了社会的公平,必定激起公众的反感。再如,领导干部因身份原因,而被给予提供更多的便利。即使这种便利并非主动要求,但只要领导干部接受,就可能引起他人的不满,引致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冲突。

(三)领导干部基于公民身份的人际关系冲突

领导干部作为普通的公民,也有着与他一致的“本原”状态下的各种欲求,如,亲情,友情,也要处理日常生活中与平等主体的各种人际关系。在这些欲求求得满足及平等主体之间人际关系得以处理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种形式的人际关系冲突。如交易中遭遇欺诈,与商家产生的冲突;如因公共车位问题与邻居发生争执等等。但由于领导干部毕竟是掌握“公共权力”的主体,倘若不能转变角色,在社会活动中,实现国家公职身份向社会公民身份的转化,则很可能会带来比普通公众更多的人际关系冲突,且使这种人际关系冲突突破私域的范围。例如,因一句“我是领导”,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旅游局长将一场普通的交通纠纷上升为,使原本与涉事方可以轻易解决的人际冲突,扩大为一场公共事件,严重影响到政府形象。因此,在生活中,领导干部应当祛除权力和身份因素,以一名普通的社会公众身份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二、领导干部人关系冲突的化解

领导干部要有效地化解各种人际关系的冲突,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确立正确的“利益”观

1.正确的利益观使领导干部对价值冲突更具包容度。在工作中,领导干部应从公共利益的高度出发,容忍工作中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和不同观念的交锋,而不是把“权力”视为“权威”,认为谁的“权力”大,谁就是“权威”。比如,现实中,很多公共问题具有复杂性,且可能可行的解决方案也是多元的,因此,在面临某一公共问题时,应当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综合评议各种政策方案,不唯上,也不轻下。在上级领导对自己的方案不赞同时,应首先对自己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进行重新审视,在确定自己方案科学可行时,可以不厌其烦地有策略性地向上级领导建言,而不是在领导否决后抱有私怨,激化与上级领导的冲突;在下级与自己据理力争时,也不应将这一行为视为对自己领导“权威”的冒犯,而对其心怀芥蒂。应从工作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在确定自己无误时,应摆出充分的证据让下级信服,而不是一味的以“命令”迫使其服从。若在审视中发现自己观点不妥时,也应虚怀若谷地加以承认,并积极研究下级的建议。而要做到对各种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和不同观点的包容,是需要有正确的“利益”观作为基础的。因为,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利益”观,才有可能在公共问题上站在“公共利益”的立场上,以客观、理性,而不是携带私欲的主观、非理性的观点看待价值观和观念的冲突。

2.正确的利益观是对领导干部自我利益追求的良好规范。领导干部追求合法合理的自我利益理应受到尊重和维护。但因追求自我利益而影响到公共利益增进的行为,则是应当杜绝的。工作中,领导干部可能有“加薪”、“升职”、“出国考察”等与公共利益无法彻底剥离的个人利益。当领导干部过于关注于自我利益的满足和追求,甚至使公共利益让位于个人利益,这必将导致其行为“公共性”的丧失。此时,如果上级加以干预,或者下级加以监督,则都可能使领导干部产生不满,致使彼此间的人际关系出现不和谐。对于领导干部正常的自我利益追求,上级或下级通常都是会尊重的,当然也不排除例外。这种情况下也会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往往可以通过正常的申诉渠道得以解决。

从行政伦理的角度而言,公共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个人利益的取得是在公共利益得以保全和增进的前提下得以实现的,因此,工作中个人利益应服从公共利益。如果作为公共管理者的领导干部没有确立这种观念的话,那么肯定会出现上面提到的基于过度追求自我利益而与上下级产生冲突的现象。因此,领导干部必须确立正确的利益观,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选择。

3.正确的利益观是领导干部尊重上级权威及自己权威受到尊重的重要基础。前面提到,领导干部对上级领导权威的漠视多因上级年龄较轻、资历较浅、能力欠缺及出于嫉妒等原因。但年纪轻不等于能力弱,资历浅不等于不能胜任该岗位,某方面能力欠缺不是对上级做全面否定的理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上级领导干部肯定有强过自己的方面,嫉妒上级不如自己发愤努力,做出“业绩”。对上级权威的漠视通常都与一个“利”字相关。如果领导干部能够摆正公共利益与自我私利的轻重先后次序,则这些漠视或冒犯上级权威的理由都不会出现。因为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的公共管理者,凡事会从工作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他的关注点往往在工作业绩的提升,对于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处理,是服从工作业绩提升的。出于工作业绩的提升,公共管理者会主动维护与各方的良好人际关系,做到对上级权威的尊重。同样,作为领导干部的下级如若也以公共利益为先,一切人际关系的处理从工作的需要出发,则领导干部自身的权威也会得到下级的尊重。这时,在整个组织内会形成上级权威被服从,下级权利被尊重的良好氛围。

(二)对自我身份的清晰认知

领导干部必须认清自己公仆的身份,并以这种身份认知指导自己的行为。公仆身份的核心精神是服务,而不是被服务。认清这一点,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是当前干群关系紧张状况得以缓解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作为公共管理者的领导干部能够化解与他部门之间关系冲突的主要前提。应该认识到,缺乏公共服务精神是各国公共行政普遍共存的一个问题,只是这一问题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培育这种精神,可以从德化教育、法律规制、舆论监督等多种途径着手。但无论哪种方式在现实中都可能差强人意,这是由公共管理者未能对自我身份清晰认知的原因造成的。在对自我身份进行清晰认知之前,无论是硬约束或是软约束,往往都是外界对其进行的一种“强迫式”的被动接受。只有清晰认识自我身份,才可能确立主动服务精神,而不再需要外力的干涉。

领导干部作为公共管理者如何才能做到对自我身份的清晰认知呢?单纯的对其灌输公仆意识是难以达到效果的,必须让其了解以下几点:

1.公共权力的逻辑。公共权力是一种委托性权力,他来自公众的让渡。公众之所以让渡自己的权利,由超脱于个人的国家行使,则是因为“人们为了克服自然状态的欠缺,更好地保护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5]公众秉持这种信念:政府乃是必要之恶,它能够结束混乱,带来秩序,使社会各方利益得以维护和增进。也就是说,公众是基于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达成了某种“社会契约”,才成立自己权利的政府。因此,从这一逻辑上讲,公众有权利要求解散不能对其利益维护和增进的政府。作为政府的运作的实际承担者,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直接上是由政府授予的,间接上却是公众赋予的。因此,对于权力的正确行使,则是对公众权利的最大尊重。

2.公共管理是职业而不是特殊身份。公共管理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虽有其特殊性,但却不具有天然的职业优越性。从事公共管理只是选择了一种以公共服务为宗旨的职业,而不是在获取某种特殊的身份和地位。现实中,存在着将公共管理者视为一种身份地位象征的现象。当然,领导干部因这种职业的确也获得了某种身份,但这种身份只是一种职业性身份,而不应该被赋予更多的特殊内容,如,不应因其行使公共权力,而被赋予“权贵”身份,因为,“权贵”是权力的拥有者,而不仅是权力的行使者。而公共管理者只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因此,被视为“权贵”是不妥当的。但基于权力的崇拜,及对现实中存在的权力私用的扭曲现象的歪曲认知,社会中仍存在着不少将公共管理者身份特殊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会使公共管理者对自我身份的认知趋于困难。因此,必须破除公共管理者身份特殊化的认知观念。

3.公共管理者并非永业。公务员制度建立之初,便将永业制作为一项重要原则。永业制对于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变相地为该群体上了保险,使其不必过于担心被逐出组织。这养成了公务员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消极怠惰的工作状态。公众虽对其不满,但在“无过不得辞退”原则下,公务员仍被留用,这又更加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使得公众对于公共管理者的评价普遍不高。新公共管理后,这种永业制的观念在逐渐改观,一些国家,已着手改革公务员制度,使公共管理成为一种竞争性和弹性任期制的职业。在我国,目前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仍相对滞后,永业制的现状并未根本改变。这也带来了公共管理者服务精神匮乏的不良现象。因此,应着手进行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使公共管理职业不再永业,且使这种观念得到共识。

(三)善于沟通

“不论人际关系或人伦关系,都有赖于良好的沟通。”[7]现实中,许多人际关系冲突皆因沟通不善引起。因此,重视沟通,善于沟通也是化解领导干部人际关系冲突的重要抓手。重视沟通是一种心态,善于沟通是一种能力。要做到重视沟通,也许并不太难,但要做到善于沟通,却并非易事,需要领导干部学习和掌握的技巧很多。

1.用心倾听。倾听是获取必要信息,进而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现实中,许多领导干部对于这一点做得并不太好。无论对上级还是下级的话,都可能存在着入耳不入心的情况。这种很肤浅的信息接受,往往会使很多有用信息流失,带来彼此沟通上的障碍。领导干部作为倾听者,还要善于观察发言者的各种表情、姿势和动作,这些通常也是发言者表词达意的一种重要方式,忽略了这些很可能会造成理解的偏差,带来误解,进而产生沟通的障碍,影响彼此间的人际关系。

2.掌握必要的公务礼仪。文明交往礼仪为先。沟通不仅仅靠语言、肢体,程序化的礼仪也是有效沟通的重要工具。沟通中彼此遵循礼仪,是相互尊重的表现,这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和信任,在此前提下,双方再进行语言、肢体动作的交流,则会使沟通的效果大大提升。

3.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基于感情、兴趣、共同利益等因素形成的一个松散的集合体。领导干部应当善于运用非正式组织进行沟通。一些不宜或者难以通过正常渠道沟通的情形,通过非正式组织这一平等的交流载体,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亚里斯多德.政治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竺乾威.公共行政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国庆.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张康之.公共行政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归因倾向;应对方式

1.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好坏更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金盛华老师指出:人们的人际关系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高度影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但其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比之对身体健康更大[1]。因此,探究大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不仅是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而且从长远而言,对寝室人际关系的研究以及对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与社会氛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研究意义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问题,而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也将给大学生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其中,黄希庭老师的研究结果就表明,大学生同性朋友交往场所的排序是寝室、教室和校内其他场所,去的最少的地方是舞厅、校外各种场所和电影院[2]。综合可见,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寝室人际关系的重要程度。

3.学院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现有存在情况的反馈

3.1 研究目的

主要目的为以下三点:首先,了解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在主观上的满意度情况,以及分析此满意度分别在性别、家庭和年级三个维度上的差异情况。其次,了解大学生对量表中的各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的看法,并对被试的在校学生所认为的前10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以上三个维度(性别、家庭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最后,了解他们对各因素的归因倾向及应对方式。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学院的一到二年级的学生中选取被试。共发放问卷4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342份。

表1 研究对象

年级男女城市农村总计

一85939583180

二67978282174

总计152190177165674

3.2.2 研究工具

本调查研究的研究工具采用的是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杨荣老师[3]编制的《寝室人际关系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问卷共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寝室人际关系主观满意度。第二部分调查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归因倾向、影响程度以及应对方式。

3.2.3 数据处理

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并采用了频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处理所收集问卷数据。

3.3 研究结果

3.3.1 学院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满意度的情况

表2 满意度状况

编号满意度次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

1很不满意30.90.9

2不满意144.15.0

3有些不满意4714.019.0

4无所谓247.026.0

5有些满意6920.246.2

6满意14742.989.1

7很满意3811.1100.0

总计342100.0

从表2信息得出结论,目前在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观满意度的体验中,消极体验者(编号1、2、3)占比例19.0%;而积极体验者(编号5、6、7)占比例74.0%;中性体验者(编号4)占7.0%。另外,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处理,见下表所示:

表3 满意度在性别、家庭上的T检验

MSDt

性别

男5.261.392

女5.041.4431.439

家庭

城市5.051.448

农村5.211.394-0.919

从表3中可以得出结论,满意度在性别和家庭两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表4 满意度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MSDF

一5.331.4173.831*

二4.791.503

注:***P<0.001,**P<0.01,*P<0.05。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寝室人际关系满意度的主观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

3.3.2 对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的反应结果

3.3.2.1 均分最高和均分最低的前10项影响因素

均分最高的前10项是:“5因态度行为损伤他人自尊”、“6言语冲突言语伤人”、“3不良生活习惯”、“4个性自私”、“14说话挖苦刻薄”、“8对问题看法与室友不同”、“12为人处事态度与室友不同”、“29休息时仍打电话”、“17爱背后说室友坏话”、“47不顾及室友感受”。这些因素在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被试的在校学生看来是影响寝室人际关系影响最重要的几个因素。

均分最低的前10项是:“53性格害羞”、“46为竞选拉选票”、“43与室友贫富差距大”、“31外寝室人员言语挑拨”、“26方言差异”、“49乱管室友事务”、“13兴趣爱好差异”、“7性格不合”、“27吸烟”、“9爱占便宜”。这些因素在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被试的在校学生看来是影响寝室人际关系影响相对不太重要的因素。

3.3.2.2 影响程度排名前10位的因素在性别上的差异

表5 前10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性别上的差异

因素

男女

M SDMSDT

因态度行为损伤他人自尊2.831.6332.361.8722.389*

言语冲突言语伤人2.711.5932.441.7431.469

不良生活习惯2.751.2562.231.6143.302**

个性自私2.531.6492.281.6111.400

说话挖苦刻薄2.441.5872.321.6930.689

对问题看法与室友不同2.411.0732.191.2261.729

为人处事态度与室友不同2.431.2232.121.4392.137*

休息时仍打电话2.531.7042.021.8012.590*

爱背后说室友坏话2.391.3102.931.4353.040**

不顾及室友感受2.011.6632.171.782-0.834

注:***P<0.001,**P<0.01,*P<0.05。

3.3.2.3 影响程度排名前10位的因素在家庭上的差异

表6 前10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家庭上的差异

因素

城市农村

MSDMSDT

因态度行为损伤他人自尊2.481.7562.671.808-1.152

言语冲突言语伤人2.651.6032.421.7741.062

不良生活习惯2.371.4332.551.557-1.075

个性自私2.281.5562.511.711-1.269

说话挖苦刻薄2.401.6222.341.6700.296

对问题看法与室友不同2.211.1582.331.174-0.716

为人处事态度与室友不同2.271.3202.221.4120.261

休息时仍打电话2.341.7292.121.8211.139

爱背后说室友坏话2.171.3752.081.4280.556

不顾及室友感受2.241.7371.951.7181.545

3.3.2.4 前10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年级上的差异

表7 前10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年级上的差异

因素一二F

因态度行为损伤他人自尊2.29+1.912.62+1.671.199

言语冲突言语伤人2.29+1.882.63+1.530.961

不良生活习惯2.36+1.512.42+1.514.061**

个性自私2.09+1.652.68+1.472.821*

说话挖苦刻薄2.16+1.672.61+1.522.008

对问题看法与室友不同2.40+1.092.22+1.211.503

为人处事态度与室友不同2.11+1.402.18+1.343.931**

休息时仍打电话1.81+1.842.30+1.703.650*

爱背后说室友坏话1.82+1.312.31+1.446.843***

不顾及室友感受1.84+1.772.33+1.721.949

从上表分别可以看出,对于“3不良生活习惯”和“17爱背后说室友坏话”这两项来说,对男生的影响程度要明显大于女生,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对于“5因态度行为损伤他人自尊”、“29休息时仍打电话”、“12为人处事态度与室友不同”这三个因素来说,男生认为这些因素对其影响大于女生,存在显著差异。而前10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家庭上并无显著差异。“17爱背后说室友坏话”这一因素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在年级这一维度上存在特别显著的差异,“3不良生活习惯”和“12为人处世态度与室友不同”这两个因素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在年级上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4个性自私”和“29休息时仍打电话”这两个因素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在年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3.3.3 对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的归因倾向

从问卷中得出结果,学生在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归因上,归因为“室友”的排在了首位,紧随其后的是“自己”,极少的人归因为“自己和室友”。

把行为或现象归因为“室友”的选项因素前5位依次是:2擅用他人物品,3不良生活习惯,54打呼噜说梦话,4个性自私,29休息时间仍打电话。

其中,学生们在面对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前10个因素时,归因为“室友”的仍然排在了首位,紧随其后的是“自己”,归因为“自己和室友”的最少。

3.3.4 对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的应对方式

从信息反馈中得出结果,被试学生在处理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时采取的前5种应对方式中,按前后排名依次为“沟通”、“包容”、“忍耐”、“反省”和“回避”。

当中,采用“沟通”来应对最多的是“8对问题看法与室友不同”,采用“包容”来应对的最多的是“2擅用他人物品”,采用“忍耐”来应对的最多的是“3不良生活习惯”,采用“反省”来应对最多的是“24性格太直率”,采用“回避”来应对的最多的是“12为人处事态度与室友不同”。

“沟通”、“包容”、“忍耐”是被试采取最多的应对方式。

3.4 分析与讨论

3.4.1 学院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满意度的情况

纵观整个调查结果(从表2信息得出结论),目前在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观满意度的体验中,消极体验者(编号1、2、3)占比例19.0%;而积极体验者(编号5、6、7)占比例74.0%;中性体验者(编号4)占7.0%。这表明,学院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情况总体是乐观。

3.4.2 学院被试学生对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的归因情况

从整个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影响因素进行归因时都认为原因多数在于室友,只有当这些因素客观看来是比较中性的时候,才会把问题归因为自己,归因为双方的不多见。这种现象也反映出被试在处理寝室人际交往中,更多会着眼于别人存在的不足之处,较少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比较没有换位思考的意识。

3.4.3 学院被试学生对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的应对方式

从信息反馈中得出结果,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时,他们采取的应对方式以“沟通”、“包容”、“忍耐”、“反省”和“回避”为主,也正是由于此原因,学院学生在寝室人际关系中采取的应对方式是较积极的。

相反的,在采用的一些被动或消极应对方式中,“回避”、“争吵”比较常见,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结论与建议

寝室是高等学校学生环境中最基本的一个元素,因此,积极探索构建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对策,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挑战,任何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重视起来。本研究调查发现这一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大学生自身、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因此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索构建和谐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对策。

4.1学生――不断提升和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只是语言上的交流与沟通,更是思想与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整体相互作用。因此,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深刻道理,重视身边的大小事,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寝室人际关系。

4.1.1.包容与沟通

包容,是维护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对待室友要宽容大度,善于换位思考,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沟通的定义是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以及反馈的过程,目的在于使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达成通畅。在寝室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应冷战回避,而应积极主动地沟通,大家坦诚相待,才能最快最好地解决问题。

4.1.2.学会欣赏与赞美他人

每一个平凡的人身上都会有不平凡的优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他人的优点与长处,以真诚的心赞美他人,并从中不断学习进取,完善自身不足之处。

4.2学校――不断倡导和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4.2.1.进一步完善科学的寝室制度

要倡导和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寝室氛围,首先,设置专项负责的行政管理机构。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服务工作,构建一个舒适、文明、安全的第三课堂。其次,建章立制,制定管理规范。只有规范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教育。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管理者,必须严格落实相关制度,建立起健全的管理机制,做到有章可循。

4.2.2.进一步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同样也是高校特有的文化氛围。首先,各院学生会可举办各种以寝室为单位的评比活动来增强寝室的凝聚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寝室的所有成员,让人际关系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各个寝室的舍长应及时发现寝室成员问的矛盾,协调好寝室成员间的人际关系。

4.3 家长――不断指导和规范文明的成长道路

众所周知,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因素之一,也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同样还是人生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孩子人生的启蒙教师,在家庭教育中,应为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人际观念,尤其是对于在进入大学之前较少甚至没有寝室生活经验的学生家庭,家长最好能在孩子入学之前与刚入学阶段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与关注。

4.3.1.家长也应注重自身修养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家长也应当与时俱进,多关注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习性,倾听孩子们的内心想法。与此同时,也应该要不断的提高自我层次,争取做一个“四心家长”(对社会有责任心、对他人有宽容心、对孩子有耐心、对世界有爱心),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

4.3.2.注重家庭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更好地促进子女社会化

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容易使学生在面对寝室生活中高度集中的人际关系时表现出不适与冲突,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情绪问题,造成子女在校难以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最终无益于子女的社会化。因此,家长要时常关注子女的心理变化,教会子女懂得理解爱、回报爱,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及时进行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子女社会化的良性发展。(作者单位: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基金:本文系2012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社科项目B类课题《民办院校“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项目编号:JB12617S

参考文献:

[1] 金盛华等.当今中国人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社会心理医学研究 [J].心理学探新,1999,19 (71) :47―52.

第11篇

关键词:秘书;和谐人际关系;原则;方法和技巧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126-02

一、和谐人际关系在秘书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和谐人际关系的含义

“和谐”由儒家思想而来,包含“和”、“合”两个意思。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儒家思想中“和”的重要地位。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相反相成、相互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社会学中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上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那么,什么是和谐人际关系呢,我们结合以上观点总结出和谐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一种平等互信、融洽和睦、文明友善、团结互助的关系。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秘书提高工作效率

秘书处于整个工作的枢纽位置,是沟通上级、平级、下级甚至个人关系的桥梁。在工作中,秘书应主动与同事沟通、联络感情,同周围群体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秘书应在工作和生活上能够真诚对待他人、相信他人,与他人融洽相处,和他人协调一致,并得到他人的支持和认可,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让自己融入到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比如,工作中常遇到秘书有急事通知某一部门人员,但是自己不能联系到对方,给对方打电话是停机状态,办公室又没人接,这时,可以动用其他同事的私人关系,在较快的时间内联系到这位人员并及时通知相关事宜。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得周围的人乐于帮助秘书,了解秘书工作的职责内容,按秘书的要求,主动配合秘书,不偷懒、不推脱地完成工作。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秘书在通知事情、安排事物方面可以绕过好多程序,直奔主题,直击要害,以至于节省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秘书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

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增加人与人的交流,增进人与人的感情。秘书和同事和谐相处不仅有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顺利进行,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中,秘书可以自如地与他人接触,谈谈工作事宜,议议工作方案,交流自己的工作经验,甚至聊聊当今时尚等等,与同事们微笑交谈,将不愉快的琐事忘掉。这样日积月累的交往增进了秘书和同事的真诚与信任,使秘书与同事的关系从相识、相知到相信,使他们不仅成为工作上的同事,甚至成为生活上的朋友;不仅在工作上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甚至在生活上互相爱护、互相关心。和谐的人际关系增进大家的工作动力,使大家都能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学习。

二、秘书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中产生的问题

(一)和谐的人际关系意味着人与人的关系越近越好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建立和谐、融洽、友好的关系,有很大一部分秘书认为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要越近越好,没事儿多找对方聊天,多关心关心对方,将对方的事情比自己的事情看得还重要。其实和谐的关系并不是走的越近就越好,关系走的近也不意味着就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的秘书为了更多了解同事的信息,不断地与同事接触,与其一起吃饭、一起办公以至在休息时间一起逛街聊天,甚至有的秘书不断向别人打听对方的隐私。实际上这样过于亲密反而会引起对方的厌烦感,增加了彼此沟通的障碍。

(二)秘书在与人沟通时的顾虑多

一些秘书在与他人接触时不能很好地把所要表达的事情表达清楚,在工作中会陷入这样的困惑。在做事情上也是,很多时候明明自己有想法努力做好某些事,但是由于认为大家会在背后议论自己,猜测自己做事的意图,很怕自己的做法会得罪别人,从而将内心的活动火苗浇灭。这些都是秘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心理问题,是不自信、过度依赖的表现。事实上,秘书是可以坦坦荡荡地说话和办事的,不需要有太多考虑,不要过分地抵触对方、不信任对方,也不要过多地怀疑自己的团队。因此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应该坦率、大方,以积极的心态说话做事,便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秘书在工作中建立帮派关系

秘书工作是上传下达、协调同事关系,在整个办公部门处于枢纽位置。但是,有很多秘书与同事建立了帮派关系。平常和帮派人一起谈论是非,一起阻挠其他同事工作,嫉妒心强,见不得其他同事的好。在上级布置工作时这个小团队会极力表现自己,抢功劳,这样在无形中拉开了与同事的距离,久而久之会与同事产生敌意。最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远离自己,朋友圈会越来越小,造成无人理睬的状态。在工作中要有集体观念,既然生活工作在一个集体中,就应该把集体中的每一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互相帮助,与每个人都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和一部分人好并不能代表自己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而应在自己的影响下,将大家融入集体中来,使同事们友好相处、关系和睦。

三、如何解决秘书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产生的问题

(一)避免误会,建构合理情感

秘书在于他人交往中,误会是非常常见的。为了避免误会,在向别人实施帮助之前要确定对方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如果不是真正需要帮助,一定不要帮助对方。如果其示意不需要帮助,即使帮助他了,他内心也会产生反感,会觉得没有受到尊重。所以秘书不是不能帮助同事,而是要在经过其允许之后,或者得知其真的需要帮助后再伸出援手。

(二)树立自信,坦率处理与他人关系

秘书在为人处事上要有足够的自信,要相信自己,不要总是抱有怀疑的心态。很多事情是自己想的过于极端,别人与自己亲近不代表一定是有什么目的。在与他人交流时可以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与同事相处要坦然,做到心中有数,问心无愧。不要让别人的看法左右自己,影响自己在处理事情上的公平判断。

(三)与他人共赢,发挥集体力量

秘书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时,若仅与单位中几名同事搞好关系是不对的,不能在单位中形成小集体排斥其他人。团结小集体里的人,排斥大集体里的人,会增加集体成员的记恨心理,弄得同事和同事之间关系越来越僵,一发不可收拾。集体是一个大家庭,要以大家庭的利益为重,共同抵制外界不利因素。应该与同事互相帮助、友善相处,建立共赢机制,团结集体中每个人的力量,吸收每个人的观点和创意,让集体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

四、秘书处理人际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人与人的交流中,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平等,即尊重他人的权利、地位、自尊心、感情等。秘书处在部门的枢纽位置,是上级与下级工作事宜的沟通桥梁。在待人接物上,秘书应以平等的心态处理事情,树立平等观念,不论是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还是给下级布置任务,都应以平等的心态对待。

(二)诚信原则

诚信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要求,诚信就是要做到与人真诚、相互信任,真诚地与人交流、真诚地付出。拿出真诚的心与人交往,真诚的面对同事,让周围的人感受到自己的诚意,体会到自己的真诚。

(三)宽容原则

秘书在与他人的接触中会遇到性格不同的人,应拿出一颗宽容的心,以宽容的心态面对他们、谅解他们。让经历的事情磨砺自己,增强个人修养。同时,试图开导对方,以正确的思路引导对方,豁达面对交往中出现的不愉快的事情,不要让坏心情影响到自己工作,更不要带着坏情绪面对他人。

(四)礼貌原则

礼貌是赚得印象分的最佳途径。言谈举止代表了一个人的礼貌修养、个人素质。秘书应以礼要求自己,以礼对待他人。与上级领导、平级、下属接触时都要有礼貌、面带微笑。俗话说得好,“礼多人不怪”。以礼待人,也会换来别人的以礼相待。

五、秘书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一)学会倾听

在秘书的工作中会处理很多来访事情,秘书应耐心地听别人讲话,尊重讲话人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情感流露,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他的忠实听众。秘书在倾听的同时也应该适当给予意见和建议,给他们一些思路和信心,让他们尽快从不愉快中走出来。良好的交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即与人际交往的对象交换位置,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与他人办事和交谈中,应将自己与他人互换位置,让自己扮演他人的角色,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想象自己身临其境的状态。换位思考的过程中可以亲身了解到对方的感受、体会对方的心情,用他人的观点再次审视问题,从而想到更全面的办法处理事情。

(三)融入集体

身在办公室这个大家庭中,秘书是集体的核心人物,能够和周围的人广泛联系。秘书应利用自己的位置优势将自己充满能量的热情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位,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工作人员在活跃的氛围中与自己、与他人融洽相处。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集体的力量带动每位成员的心灵,在集体的感化与融合下,将成员们的心联结在一起,从而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维护团结

秘书处在工作中的枢纽位置是举足轻重的。秘书可以利用自己的位置优势,将集体成员团结起来,将集体中的每位成员的心凝聚在一起,互相合作、互相支持,打造和谐共赢的局面,共同为集体的发展而努力。团结可以缩短集体成员的距离,拉近成员的关系,从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强.浅谈秘书人际关系的协调艺术[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2] 王瞳丽.谈秘书人员的修养与能力[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6,(S4).

[3] 刘超.试论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35).

[4] 刘利利.论秘书工作的艺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7).

[5] 刘远明.对现代秘书人际关系的几点思考[J].秘书工作,1995,(5).

[6] 王文才.浅析秘书人际关系交往的特点及基本原则[J].怀化学院学报,2007,(4).

[7] 李旭.浅谈秘书人际关系的处理[J].民营科技,2010,(10).

[8] 郝懿.浅析秘书的人际关系[J].职业时空,2008,(10).

第12篇

关键词:人际关系;人际冲突;民族高校大学生

一、问题的提出

和谐校园建设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交往可协调人们的认识、情感、行动,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意识和思想状况快速发展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人际互动更为频繁,由于双方的沟通不畅、习惯差异、情绪态度等因素引发人际冲突。而民族高校大学生间的人际互动对象较其他高校更为广泛,涉及到更多的不同民族的学生,冲突的不当处理,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升,还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民族高校大学生人机冲突的主要原因与应对的现状,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为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冲突解决能力的提高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此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样本来自西南民族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在校本科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3份,回收率为95.75%,经过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实得有效问卷345份。样本特征如下: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内容包含三个部分:调查对象的特征维度部分(见样本特征)、人际冲突原因部分、冲突应对部分。对三个部分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形成研究报告。人际冲突原因与冲突应对部分的问卷在文献探究的基础上,采用自编和修订向结合的方法,形成具体的问卷主要备选项。大学生人际冲突的原因有:1、因校纪校规、作息时间等规章制度的不遵守、任务分配等,称为制度结构;2、如因民族习惯、行为习惯等差异,称为习惯不同;3、价值观的判断不一致,对事情的观点不一致,称为认识不同;4、性格、脾气导致的情绪失控、受挫等,称为情绪管理;5、自身的合法权益存在潜在危害或受到侵害等,称为权益被侵害;6、如评奖、评优、推优等,称为存在利益争夺;7、如沟通渠道不通畅、信息交流不充分等引发的误会等,称为沟通障碍;8、其他影响因素。

人际冲突应对方式有:1、与对方争辩,极力声张自身主张,决不让步;或与对方大吵大闹;或抨击对方;或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等,归为竞争处理型;2、冷静地找对方谈谈,一起分析双方可能有的责任并协商解决问题;或给彼此留有余地,主动妥协、让步;或以幽默或开玩笑的方式化解或避免恶化;或找机会和解等,归为积极合作、折中处理型;3、让时间冲淡一切,采取任其自然发展的态度;或冷战,长期不理睬对方;或努力忘记发生的冲突;或尽量少和对方接触和共事等,归为回避冲突处理型;4、找自身的原因,尽量接受对方的想法;或尽可能的顺应对方,成人之美等,归为迁就对方处理型;5、其他。

三、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总体状况

(二)大学生人际冲突原因问卷状况表

(三)大学生人际冲突应对问卷状况表

(四)人际冲突的性别、年级、民族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等特点及差异分析

1、性别。为探讨性别方面的差异,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男生的人际关系自我评价合格(即人家关系不错和一般,下同。)率达到86.16%,女生则达到91.71%。男生产生人际冲突的原因前三位依次是情绪管理、认识不同、沟通障碍,占男生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2.86%、33.57%、27.14%;女生发生人际冲突的原因前三位依次是认识不同、沟通障碍、情绪管理,占女生总人数比分别为42.93%、31.71%、28.29%。

2、年级。从年级层面的调研结果发现,人际关系状况合格率在各年级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占比由大一到大四呈下降趋势。

3、民族。从民族特性来看,少数民族人际关系状况合格率要高于汉族同学,比例分别为96.77%、93.08%。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人际关系存在差异性,根据问卷数据统计得出,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合格率从大一至大三呈下降趋势,大四有所回升,合格率最高为大一。而从汉族学生的问卷分析来看,大一至大三,合格率呈现上升趋势,这恰恰与少数民族学生的合格率相反,大一与大四接近,合格率最高为大三。

4、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人际关系的合格率略微高于非独生子女,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民族高校大学生产生人际冲突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制度结构、习惯不同、认识差异、情绪管理、权益被侵犯、存在利益争夺、沟通障碍。从上表可以看出,认识不同、情绪管理和沟通障碍是导致民族高校大学生产生人际冲突的三大主要因素,由存在利益争夺引发的人际冲突比例最少,而且在大学四年中呈现相对较少的状态。在前三位的原因中,从年级层面来看,大一、二、四出现人际冲突的最主要原因都是认识差异,而大三的最主要原因是沟通障碍;与此相比,在沟通方面,大四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是四个年级最好的,在情绪管理方面,大三学生是做的最好的。在三大主要因素中,因认识不同、情绪管理引发的人际冲突中,汉族学生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而因沟通障碍导致的人际冲突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要高于汉族学生。仅就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因认识不同、情绪管理产生的人际冲突,在大一、大二阶段比例相对较高,大三、大四的比例明显降低;因沟通障碍导致的人际冲突,大三比例相对较高,但就大一至大四整体而言,比例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民族高校大学生应对人际冲突的方式主要有竞争、合作折中、回避冲突、迁就等策略。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最常采用的是合作、折中处理和回避冲突处理型,较少采用的方式是竞争型处理策略。在冲突应对上,无年级上的明显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在应对人际冲突时,采用合作、折中处理和回避冲突处理的比例都要低于汉族学生。

(二)对策建议

1、学校层面

一是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学校应加学生校园学习和生活的后勤保障投入力度,如图书馆、学生宿舍、校园网络等环境的改善,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基本诉求。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和精品活动建设,高校应该发挥校内传统传播媒介与新兴网络传播媒介的互动作用,弘扬教育主旋律,传播校园正能量,通过正面效应来间接影响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在校园精品活动建设上,应开展一些有意义,学生欢迎程度高,能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的校园精品活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及相关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日常心理咨询的基础之上,学校还应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建立校内心理健康网站,构建网上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问题在线答疑等。

二是改进理念,促进专任教师与辅导员联动开展学生工作。笔者就学生在校教育中的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因素做了一项50人的调研,结论显示影响最大的为专业课教师,其次为同学、室友等同辈群体,第三为辅导员。学校层面应通过建立有效的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联动制度,通过二者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形成全员育人氛围,使学生有效缓解潜在的人际冲突和化解处境中的人际冲突,促进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三是辅导员队伍的选拔与培训。在辅导员队伍的选拔时,应根据不同学科的需求,适当考虑其专业背景,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感。定期为辅导员开展具有专业深度的针对性培训,搭建良好的辅导员国内外交流平台,完善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促进辅导员在引导和面对学生的人际困惑等问题时可以有的放矢的处理解决,提高工作业绩。

2、辅导员层面

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最有利条件是学生的认同,认同来自于辅导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辅导员在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在专业上应该有所建树,通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来带动思政工作的认同。辅导员应注重源头治理,从大一起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跟踪档案,尽可能的将学生人际冲突的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民族、不同专业等学生实情,结合导致人际冲突的原因,开展相关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进行专业上的针对性指导。为学生建设和谐人际关系提供机会。

3、学生个体层面

正确认识冲突,提高人际冲突应对能力。了解和认识到冲突原因是合理有效应对人际冲突的基础。本研究发现,民族高校大学生人机冲突的原因有多种,但认识差异是导致民族高校大学生人际冲突的首要原因,当大学生感受到人际冲突危机或身处冲突处境中,应该了解和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缓解和化解冲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加强情绪管理和沟通训练,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善用应对方式,合理应对冲突。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凸显的是人际互动的症结。危机与转机并存。通过本研究发现,竞争、合作折中、回避冲突、迁就等策略是民族高校大学生可能采用的应对方式,每个方式都有其适宜的冲突情境,作为学生应善于根据冲突的原因和身临其境的冲突实情灵活选用应对方式,促进人机冲突的缓解和解决。

参考文献:

[1]许燕,梁觉.北京师范生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J].青年研究,1998,(4).

[2]樊富珉,张翔.大学生人际冲突原因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C].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

[3]程孟瑾.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适应性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4]周鹏生.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相关心理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2).

[5]刘金虎.学校冲突的归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管理,1999,(4).

[6]董莉,闻素霞.国内少数民族大学生压力研究述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