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9 17:50: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外贸业务实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对外贸易中的进出口流程、各种外贸常识以及进出易业务技能。同时,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要求学生能够熟悉掌握与外商进行前期贸易磋商、签订合同以及履约环节等。这就要求学生至少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流利地与外商进行口头和书面的磋商;了解国际商法的相关知识以及各种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国际惯例和规则;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知识,能有效地进行市场细分,锁定目标客户群;以及了解和掌握国际货运与保险、报关报检实务等各方面的综合知识。因此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专业课程,仅仅依赖课堂理论教学,无法满足课程要求。而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外贸业务能力和实操技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高校中所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验课程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改善实验教学效果。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项目设计不太合理。目前许多高校都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设了实验学时,但在实验项目设计上较为随意,相关联的专业课程实验项目设计上有重复,衔接不太合理。比如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开设的国际结算、外贸制单和国际贸易实务几门课程的实验项目有很多交叉和重复,没有针对各自的课程侧重点调整实验项目,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很多实验项目的设计比较零散,局限于单一实务技能的操练,缺乏全流程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容易使学生缺乏对贸易实务全流程的把握。
(二)实验软件内容更新滞后。当今国际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国际市场行情以及汇率、进出口税率政策不断发生变化,而学生们在国际贸易实务实验课中使用的软件内容大多有所滞后,没能跟上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随之调整。实验软件内容上的更新滞后,直接影响了学生进行实验模拟操作的学习效果,不能真实地了解现实的国际经济形势,无法熟悉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如国际结算、国际货运、报关报检等环节的最新惯例和政策。比如当前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商的发展如火如荼,但实际的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方面很少涉及这部分内容,足以说明目前的教学不能及时跟上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和变化。
(三)实验教学资源较为缺乏。虽然市面上关于国际贸易实务的教材林林总总,但针对国际贸易实务实验项目设计的教材不太多见。大多高校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都是依托于实验指导老师编制的实验指导书进行,内容较少零散,不够系统和丰富。另外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的综合实训实验室的建设有所滞后,很多高校仍然采取的传统的电脑加实验软件的实验室模式,未能建设能适应国际贸易实务全仿真模拟综合实验需求的专业实验室。
(四)实验教学师资不足。开展高质量的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对于指导老师的要求颇高,不仅要有扎实的实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但目前高校很多教师大多属于“从学校到学校”的过程,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对于学生的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很好地给予指导。因此实验教学师资较为薄弱也是影响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原因之一。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的建议
(一)推行国际贸易实务实验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是指通过设置一个完整的项目,在跟进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实操技巧的提高。这种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纯理论教学的“填鸭式灌输”,实验目标明确,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参与和开展项目实训过程中能很好地消化和掌握课堂理论教学的知识点,并在实践中进一步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流程和每一个环节的操作技巧,同时能锻炼学生的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在实验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是主导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观察者和引导者。老师需要在学生推进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必要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执行效果的自评和互评等。同时在设计国际贸易实务实验项目化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模拟现实的国际经济环境,包括当前的外贸政策、世界市场行情、各种税费水平以及相关的国际惯例和规则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国际贸易交易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实验教学结合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目前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受到了很多高校的认可和好评。在POCIB平台上学生可以选择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全球多个国家成立公司,自己通过平台产品信息寻找合适的贸易伙伴,然后通过交易磋商后签约,进出口商分别根据签约的结算方法和贸易术语履行不同的义务。最终系统会根据学生的业务能力、学习能力、盈利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评价。
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可采取实验软件如Simtrade软件和外贸从业能力大赛有机结合的方式开展。以鼓励学生积极参赛为契机,要求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分别扮演进口商、出口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报关报检员等不同角色,亲身体验不同结算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和贸易术语结合的几笔实际业务,从而熟悉掌握进出口业务的全流程和种个业务环节,并要求综合国际市场开拓、营销战略制定、财务分析能力以及营运管理能力等多方面,促进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营造贸易伙伴间良性竞争和团队合作的氛围。
关键词:专业文化;职业文化;实训室建设
高职院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文化品质,养成职业精神,即培育专业文化。所谓专业文化,是指整个专业学习人员所共享的,对应于相应的职业生活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是专业学习情境的强化,有利于刺激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还可以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操,熏陶学生的职业理想,端正学生的职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
高职高专教育重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训室职业文化建设是实训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际商务实训室职业文化设计的指导思想
商务综合实训室可以完全按照进出口公司的工作环境进行职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全面体现。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让学生真实体验到企业文化和企业工作氛围。
国际商务实训实训室总体设计可遵循如下的指导思想:
1.实用性
实训室的建设总体考虑实用性,不论是专项实训室还是综合协同实训室,均从企业实际操作业务出发,从企业实际岗位设置出发,从企业实际的业务案例出发而展开设计。同时,实训中心使用的软件通过三维仿真场景模拟企业操作环境使学生的实训操作在业务流程、操作规范、业务单证等方面均与企业实
2.实践性
实训内容的设计是为了给社会上希望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人员提供实训的场所和实训和技能鉴定的内容,因此具有很高的实践性要求。“实训” 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实际操作操能力,使受训者通过实地体验、实际操作、实战演练从而习得技术技能的过程。“实训”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实训的目的是以提升实训者的技术技能为主,实训的内容是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实训的手段是以实物操作和仿真模拟为主,实训的功能是以是否促进就业来体现。
3.综合性
整个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训内容既包括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国际商务单证,国际货运、报关报检等,实训方式既包括单人实训,又包括小组实训,既有理论知识的考核,又有操作技能的考核,因而整个国际商务实训中心的规划建设要很好的体现综合性,把上述实训内容和实训方式很好的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4、先进性、前瞻性
时代在不断进步,外贸行业在飞速发展。实训中心的建设也要充分考虑前瞻性,不仅要包括目前的外贸行业技能操作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到外贸业的发展,把一些先进的技术、软件、理念等应用进来,这样才能保证实训中心建成后仍然能保持很好的先进性。
5.模拟现实,但又不完全是真实
实训室通过软件、硬件设备、场景等模拟仿真现实业务,但又不是把企业实际完全照搬过来。比如软件实训,企业实际业务讲究的是效率,因而软件单证中能带过去的字段系统都自动显示出来,而在教学实训中,为了让学生多一点实际操作,软件就不能自动把字段带过去,要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填写。
6.可扩展性
实训室的建设发展和国际贸易行业的发展要保持一致,这就要求实训室的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将来的扩展性,必须是柔性的,能够适应今后行业发展的升级、改造。
二、职业文化建设内容
(一)模拟、仿真硬件环境
模拟的环境包括:实训室的硬件设施、软性装饰,同样也包括软件中的教学场景。
1.建设一些符合业务角色特色的业务窗口
通过建设一些符合业务角色特色的业务窗口,如:船代订舱柜台、海关大厅业务窗口等。设置一些实际业务中的工作环境,如:货代办公室、贸易公司办公室等。通过这些直观的业务环境使学生了解实际的业务流程。这是外围的感性教学部分。淄博职业学院国际商务实训中心 布局了200多平米的房间作为仿真实训室,该实训室设置了比较醒目的门牌标牌, 在此房间内进行隔断布局,布有商务谈判区1个、业务洽谈区2个,出口公司、进口公司 、银行 、国际货运公司、报关行、海关、商检局、外汇管理局、税务局等部门各1个,设有隔断和标志牌,每个部门配备2台电脑和桌椅,另外海关、商检局、外汇管理局、税务局部门各设1个接待台,进行专业见习和综合实训,配有传真机、打印机各1台,各部门共用。
2.实训室内墙面挂图
通过实训室内的软性装饰,创设职业情景。可考虑设置本实训室功能介绍、各业务窗口的角色标牌、各业务窗口的基本职责和基本工作流程、模拟业务公司的公司章程、员工守则、进出口公司各工作岗位职责等。
3.统一着装
为学生定制统一的工作服。男士黑色西服套装,女士黑色套裙,白色衬衣。具体设计与布料选取需要根据经费情况进行调整。
(二)模拟、仿真软件环境
在通过模拟环境教学之后,学生对企业的操作流程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此时,即可通过仿真教学实训软件进行练习与巩固。教学实训是立足于教学点上的实训,因为在实际业务操作中,除了会填单、制单,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业务的来龙去脉,这样的学习才能前后贯通,融为一体,才更有效,更有整体性,而不是单单拘泥于局部的操作。利用实训室的一些硬件环境布局设施虽然能够解决一些业务环节,但是在可操作性及实际效果上很难满足整个实训群体的需求,因此,利用企业的实际业务案例和操作流程,进行教学。将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通过企业的实际业务案例和操作流程来教授,这是内核。这就可以依靠软件来实现。
利用一款能够引发其思考前后操作关系的实训软件就是一个较好的手段。这样的教学实训软件相当于构架了教学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今后面临实际企业工作时,就不会感到特别陌生,无所适从。
目前海关、外贸、外汇、国税、外贸企业等各有关部门外部网以及包括各单位相互联网及接受申报等内容都是“电子口岸”的重要组成。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技能训练平台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目前校内没有训练平台,而合作企业又无法接受学生真实的实习,致使学生顶岗时尚不具备岗位能力,不仅企业不满意,也给学生就业带来了重大阻力。我们在企业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毕业生到了企业,对企业正常应用的电子报关、电子报检、电子核销等电子口岸大通关系统知之甚少,不能操作,企业还需要重新组织培训,成本高。另外,当前能购置到的软件也仅仅是外贸流程的一个模拟,无法实现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训练。因此,校企合作开发行业应用软件的一个仿真系统非常必要,也更能体现专业文化建设中得实训职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朱发仁,傅新民.高职院校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建设初探[J].职教论坛,2007,1(下):52.
[2] 燕林涛.加强高职院校丈化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
[3] 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4] 夏洁露.导入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4).
1.商务英语专业定位模糊,专业特色不够鲜明,往往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旅游管理、涉外文秘等专业界限模糊,造成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和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把握不准,专业思想不确定,从而给专业教学和实训带来困难。
2.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往往带有浓重的英语专业本科学科课程设置的痕迹,以培养学生语言理论知识和能力为主,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实训教学力度不够,专业特色不明显。
3.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薄弱,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要求教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中来自企业一线的数量不多,在职教师在企业锻炼的机会少且不深入,导致教师的实践能力偏弱。因此,在实训项目设计和专业技能指导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经验,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匮乏,商务英语专业受到学科体系发展的限制,其培养模式还未能实质性地转变到高职特色“工学结合”模式。课程体系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还未能给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以及功能的开发带来变革。此外,校企合作缺乏机制保障导致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经验和支持,校企合作仍在探索之中,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成规模。
二、人才培养模式三要素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要把握人才培养三要素。(Who:培养什么人、How:怎样培养、What:培养什么)。
1.人才定位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根据长株潭地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课程体系,既要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又要与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相适应,面向区域涉外的机构、企业、个人来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方式问题,“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需要我们“以就业为导向”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以任务驱动”,为核心推进项目课程改革;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才是解决人才培养方式问题。3.解决培养什么的问题。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以长株潭区域就业岗位群为导向,在专业建设、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习实训等改革方面进行探索,形成符合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鲜明的专业特色。具体来说要实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长株潭经济发展五个对接:即岗位群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人才培养目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立足湖南,服务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熟悉国际贸易等行业中外贸易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和商务助理等岗位群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业务流程,具备一定的外贸知识和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并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外贸业务能力、涉外活动能力、办公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教学和实习实训体系。依据长株潭区域经济的特点,商务英语专业要突出“商英结合、商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实现区域化“零距离”就业。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订单式培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以“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为主体,依托湖南省外贸行业、湖南省培训行业联盟和湖南省翻译协会,依据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商务助理等职业岗位标准,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打造项目教学、工学交替、职业考证、技能竞赛、社会服务、顶岗实习等为载体的实训教学体系;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构建由“课证融合”“课赛融合”“项目教学”组成的商务英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之间的深度融合,优化毕业和就业质量,培养符合长株潭经济建设的商务英语一线技能型人才。理论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以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不仅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适应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长株潭区域人才需求为导向,采用“英语+商务+技能”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英语应用为平台,将英语学习贯穿全过程,注重商务实践环节,强化商务操作训练,贯通教学、实习、实训三个环节,融合英语交际和商务业务两项技能。具体来说,商务英语专业要建立以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综合素质课程三个版块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把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认证考试有机结合起来,把专业课程建设与职业和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阶段和要求,开设相应的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和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实习实训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通过企事业单位的参与合作,准确把握长株潭区域人才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如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和商务助理等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需要。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共同制订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实习实训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习实训组织形式,让学生在“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模式的培养下,从英语中学习商务,从商务中体会英语应用,从理论走向实践,体验职业技能。专职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外聘教师在指导学生校内外实习实训的过程中,要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项目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按照工作流程设计教学任务,编排训练项目,使学生的主要技能能够在循环实习实践中得到强化和提升,从而达到良好的实习实训效果,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迅速地转化为职业能力。
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以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商务英语为主体,以商务沟通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知识和技能的有机整体,形成专业课程模块、知识与技能模块、理论与实践模块的有机结合。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三大模块: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语音、视听说、综合英语、商务阅读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口语等。商贸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等。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传统的“英语专业+商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也不能体现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应该把商务与英语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国际商务活动操作能力,在设置课程时应该删减-些重复或是交叉以及内容滞后的教学内容。
4.职业资格证书。为符合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要,湖南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要实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以职业资格证书为突破口,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行业和企业资格证书融入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取以下证书: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证书(一级)、湖南省计算机一级证书、普通话二乙及以上证书、全国外贸业务员证书或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
5.师资队伍建设。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化是解决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当前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化理论研究还停留在介绍国外相关理论的表象上,实践研究也徘徊于经验介绍等萌芽状态。只有培养专业教师扎实的英语学科和商务学科知识、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方法、系统的商务领域知识和一定的商务实践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商务英语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职业能力。首先要明确专业教师自身的英语专业素质和商务专业素质、掌握相关的商务实践技能,并能够运用自身的商务实践能力和商务实践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商务实践。其次,健全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宏观层面上,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本科院校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进行系统的商务学科知识和商务英语教学法的培训,也可制定计划安排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在国内外商务培训机构进修。中观层面上,高职院校要积极展开校企和校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微观上来说,商务英语教师要具有专业教师发展意识,即多维度的立体化吸收商务英语专业学科知识。此外,商务英语专业理论课教师要积极主动的承担实践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一、实训基地建设对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我国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趋于繁荣,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时代契机。在面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机遇的同时,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外贸市场所存在的挑战性问题,并对我国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确保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整体质量,以满足时展的现实诉求,提出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建立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借助实训基地平台,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从专业特性上来看,其属于商科类专业,学生在学习与业务实训时,仅仅局限在高职院校内部,无法有效提高其整体能力。为此在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中多设置实训基地,以作为人才培养的平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业务实训时采用了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仿真实训软件实训基地来完成的,通过还原企业真实情境和体现企业文化,来对学生进行企业真实环境下的仿真业务训练,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实训基地建设能够有效弥补高职院校校外实习不足的现象。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开设了学生顶岗实习环节,使得高职院校开展的各项校外实习活动供不应求,同时大多数企业都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使得企业对高职院校提供顶岗实习岗位缺乏积极性,同时一些企业为了保护自身的商业机密会拒绝高校院校学生进行实习,使得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开展校外实习存在一定困难。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临岗实训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实现其价值。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在进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基础性原则,以保障其功能及价值有效实现。具体而言其坚持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确保实训场内容与实训情景具备真实性。为确保实训基地运行中所展示情景的真实性,高职院校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应综合考虑国际贸易专业特性,合理配置与专业实际相符合的实训室,具体可以设置诸如进口公司实训室、出口公司实训室、工厂实训室等。并确保相关实训室的装修及文化与真实职业情景和职业文化一致,为学习提供真实的外贸业务实训环境,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高职院校将企业相关实际业务添加到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让学生在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实习过程中熟悉企业的相关国际贸易流程,学会处理企业的国际贸易相关实际业务,以培养学生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为学生进入社会,进入岗位奠定较好依托。(2)建立符合国际贸易专业特征的实训评价体系。院校在实训过程中设置较为完善的实训评价体系,展开多层次、多元化评价。高职院校在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时,应当将国际贸易行为有效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学生的实训过程中参照相关职业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与国际贸易相关工作内容和流程的同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
三、高职院校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途径
(一)注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选择
高职院校在进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时,应当注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选择,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针对不同的高职院校,应综合考虑院校自身实际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如,院校自身经济基础良好,实训基地经费充分,办学条件较好,则应充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现实优势,合理整合资源,构建出融汇科研与教学于一体的多功能高水平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从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训平台。如院校自身经济基础有限,办学条件缺乏,则可以采用校校共建的方式来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在同一区域内与同类高校共同构建实训基地,并与同类学校之间构建出合作关系,对其实训资源给予共享双赢。此外,院校还可以与相关专业企业展开合作,通过企业资助方式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并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培训。
(二)加强实训师资构建
优质的教师资源能够有效确保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专业实训基地时,应当加强实训师资构建。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校外国际外贸行业的管理专家、技术骨干担任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师。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对国际贸易专业在职教师的培训和培养,积极鼓励教师下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同时加强对教师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领域新知识和新规则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高职院校也应当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及相关中级职称以上的资格证书考试,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采用多元化筹资方式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与构建。
(一)“以岗为纲”,设置和构建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新的职业观。在常规教学中,大多以大纲规定的目标为尺度衡量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所以“以纲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着教育者的思维。“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思想与其相反,它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以岗为纲”,通过对岗位的共性与个性的研究,制定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纲目,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深受一线岗位的欢迎。
1. 在教学上对岗位能力四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 对知识与素养的要求是了解, 然后再理解, 对一般能力的要求是掌握, 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熟练掌握。
2. 正确处理基本素质、一般能力与职业能力三者的关系。从短期看,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主要来自职业技能。但从长期发展看, 知识与素质教育是基础, 是基本功, 基础不牢, 专业难精。一般能力, 尤其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因此, 必须长短兼顾, 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3. 国贸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职业能力是由基本素质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交际能力、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及处理法律纠纷能力等合成。合成过程是通过每一门课程内容教学得以完成, 但课程本身具有缺乏弹性的特征, 即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且存在时滞性, 须将课程的“刚性”尽可能柔性化, 增强课程的灵活性。课程的取舍或更新, 都要依据职业技能、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课程整合不是一个简单拼凑过程, 而是要从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寻求其内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 严格以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整合, 遵循各课程间递进式关系, 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二)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设置的思路。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国际贸易行业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与素质, 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来确定, 主要包括四大模块: 即11 国际商务英语, 含商贸英语、商务英文函电、英语口语等; 21国际市场营销, 含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推销理论与技巧、商务谈判、经营管理等; 31 电子商务, 含计算机操作技能、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单证交换技能等; 41 国际贸易业务技能,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报检、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与保险、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这四大模块中各有众多的课程组合, 而前面三个模块的课程都是为后一个模块打基础或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增强业务素质服务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 必须避免各模块各门课程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 要保证国际贸易专业骨干课程的教学不受冲击和挤占, 这就必须对各模块的课程进行整合, 打破原学科的系统性, 避免各课程内容的重复。可将相关联的课程整合为一门课, 例如, “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就可整合为一门课, 电子商务的几门课可整合为一或两门课。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国际金融”课, 可采取开讲座的方式, 只侧重讲解与外贸紧密相关的内容。“国际商法”课程要打破原学科体系的框框, 专讲其他专业课未涉及到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 例如, WTO规则, 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关托收、信用证的国际惯例等, 相关课程已涉及到了, 没有必要重复开设, 可采取专题讲座方式讲授一些与国际贸易业务紧密相关的国际法律知识, 这既节省大量课时, 又达到扩展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有关的法律知识的效果。又例如,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同样需要与“国际贸易实务”进行整合, 删除与“国际贸易实务”重复的内容, 专讲各种业务单证知识和单证制作的技能, 把教学重点放到指导学生缮制业务单证的训练, 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从事单证业务打下扎实的功底。另外, 其他的课程也都可考虑进行必要的整合。至于如何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进行整合, 是一项具体而系统的工作, 需要分别做出详尽的方案, 这里不再赘述。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开发。
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以岗为纲”的教学要求, 为适应市场对各种专业人才必须持证上岗的需要, 国际贸易行业先后出台了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及单证员等资格证考试制度,凭有关机构认可发放的资格证书才能持证应聘上岗的普遍做法, 应指导学生积极应试, 并通过相关的资格证的考试, 这是应用型高校应尽的职责。专业资格证通过率的高低, 这是评价一个应用型专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为此, 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前普遍要求参加有关资格证的考试, 学校应组织开发有关资格证考试的“报关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报检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及“单证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等的编写和组织辅导工作, 并使这些教材能有效发挥指导学生应试, 大幅度提高考试的通过率。这是国贸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 是学院为学生服务, 为社会服务, 为市场培养大批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急需。
三、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 采用“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的关键。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实施来实现, 课程体系由模块构成。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 笔者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应配置如下四个实践性教学模块:
1. 课程认识实习模块, 巩固基础知识。
课程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 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 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例如: 当讲述国际贸易政策, 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政策中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时, 为了更好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资料, 了解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关税变化, 说明当前经济论文" target="_blank">国际经济中“关税壁垒”日益弱化的特征, 而非关税壁垒,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中国企业“反倾销”、“绿色壁垒”等情况的相关数据, 分析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非关税壁垒”的现状, 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经过这样的训练, 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 学生不仅印象深刻, 而且学会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校内实习基地模块,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校内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学期,目的是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可以分为:
(1) 课程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调研实训、国际市场营销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报关实务实训、外贸单证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等。在《外贸单证实务》与《报关实务》课程中, 会有很多进出口贸易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收集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 使学生获得逼真的实训效果。同时, 尽可能贴近业务和实际, 收集实际的案例, 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亲切感, 而且非常实用, 让学生学得踏实。
(2) 考证实训项目。结合“双证书”制, 要求学生获得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对国贸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2 周的考证实训, 一方面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 另一方面普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 专业综合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 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2 周的综合训练, 其中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 让学生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 到完成市场开拓, 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具体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 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 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进出口商品成本核算、出口报价与还价、交易条件的磋商、进出口合同的订立、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单证的缮制、审单付汇, 验货收货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同时, 在实训中要求学生通过因特网去寻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户, 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网页和出口营销方案。通过这样集中的训练, 学生对三年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 强化了前面学过的知识, 又通过这种模拟训练, 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 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 又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今高校愈来愈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所谓应用型人才即兼顾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而国际贸易流程模拟实训课作为一门简要还原职业内容的课程很好地弥补了学生在实际操作方面的不足。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拓展就业渠道,是众多高校办学的重要目标。随着职业岗位竞争愈加激烈, 学生在模拟实训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对教师本身素质能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笔者总结实训课教师应具备的几项素质如下:
一、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不凡的课堂掌控能力
作为一门旨在还原工作内容的课程,国际贸易流程模拟实训在对理论性知识掌握有着一定要求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该门课程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有别于其他课程。外贸实训课既要求授课教师有着全面系统的教育方法、广博的知识视野、多元的知识储备,还要求授课教师有着丰富的外贸实战经历,这样才能为教师的教学及自身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通过将实际工作经历、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真正为学生步入商贸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一名优秀的实训课教师应时刻注重自身专业素质及人文修养的提升。其中,专业素质既包含对各类外贸业务流程及相关国家政策、法规的深入理解,又包含作为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
外贸实训课教师需深入了解的外贸业务相关知识包含交易前的准备工作如市场需求调查;与客户建立商业合作关系的具体操作流程;成本核算和对外报价的具体计算;进出口贸易合同的签订;开立、审核和修改信用证;备货、订舱、报检、保险、报关、装船全套流程;缮制出口结汇单据;办理进出口核销退税等。其中,缮制外贸单证是国际贸易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单证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业务的成败盈亏。由于单证缮制的连续性, 任一环节的纰漏就会导致业务的失败,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诊断学习者在缮制每一项单据中可能遭遇的难点, 并懂得如何将每一项业务的重难点深入浅出、化繁为简,从而让学生易于接受,记得牢固。以汇票制作为例, 信用证项下的汇票与托收汇票中出票依据及其付款人的具体填制、汇票中的指示性抬头的理解及其与记名抬头的区别是该部分的易错点,此时教师在整体讲述完毕后,还需详细讲解信用证项下的汇票与托收汇票的签发有何区别和联系,通过案例,启发学生发现二者的区别所在。(出票依据、汇票付款人与收款人均不同)
实训教师自身除了需深入了解并掌握如上文所述的各类外贸相关知识以外,还需具备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怎样才能从教学内容,节奏氛围等方面全方位掌控课堂呢?首先授课教师在正式上课前需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 不仅对理论要有着深入的理解,而且在内容展示方面更要独具匠心。如对课堂理解性提问环节,可将教学内容拆分设计为展示型、参阅型与评估性三类循序渐进的问题, 不同的问题可以契合不同学识基础学生的需求。如展示型提问仅要求对教材有事实性认知,可通过查阅教科书找出答案,适合提问学识基础较弱的学生;参阅型提问以课文相关信息及引申义为基础, 适合提问中等程度的学生; 评估型提问则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思维, 运用所学知识就课文的某个外贸业务知识或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在诸如提问环节这类细节工作上的充分准备,课堂上就能有效建立师生间的互动反馈,从而直观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业诉求, 有助于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的有待完善之处,达到与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其次, 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掌控课堂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通过结合专业术语的解释与实际案例的分析,运用准确清晰而又不失生动风趣的表述, 从而使课堂在不失专业性严谨性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如在讲述海洋运输中的班轮运输与租船运输概念时, 由于两者区别高度类似公交车与出租车,前者有着固定的始发时间、路线、收费及停靠地点,后者主要由乘坐者需求确定。这样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概念做类比就能直观生动地将概念印入学生脑海之中。细致的教学准备与不凡的表达技巧是师生间知识传递网络的两个支点, 只有在两者上同时发力之时才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心系课堂,学有所得。
二、掌握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
若将外贸实训教学体系比作一台高速运作的大型机械,那么教育理念就是控制机械运行的程序软件, 而教学平台就是组成机械的硬件。要使这台大型机械运行高效有序、产出合乎时代需求,软件硬件必须齐头并进。教育理念作为教学过程的思维导向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作为一种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 教育理念是可以被学习与借鉴的。这就要求实训课教师注重自我提升,在广泛了解多种教学理念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指导思想。笔者在参阅借鉴他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出一种外贸实训课程教育理念,既一个核心、两个着重、五大融合。何谓一个核心?意为把培养优秀应用型对外贸易人才作为教育理念核心。由于外贸实训课程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颠覆一般课堂纯理论性讲授的方式,将技能教育、素质教育与创造教育融入到知识教育中去。而所谓两个着重,意为着重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提升学生专业素养,除课堂教学外,可在合理规划后组织学生开展外贸单证制作、外贸市场调研分析、外贸风险评估规避等项目的训练,给予学生一个运用知识的平台, 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共同进步。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敬业精神、创新意识,着重培养学生形成对国际经济走势的敏锐嗅觉, 着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能力。最后的所谓五大融合,是指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教学过程中,坚持将课堂教学与模拟实验、技能实训、外贸实习相融合,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理论学习能力培养相融合,将基本技能训练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相融合, 将模拟案例学习与外贸业务实操相融合, 将国际贸易局势掌握与外贸决策能力培养相融合。笔者认为,作为实训课教师养成持续学习更新自身教育理念的习惯十分重要, 固步自封的教育方式只会让教育过程事倍功半, 学生在迈向国际贸易行业时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
与教育理念相辅相成的是教学平台。如前文提到,国际贸易流程模拟实训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与外贸综合素质的要求较为严格。为培养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高校纷纷建立了各类实训平台或实习基地,先进的教学平台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十分显著。以应用较为广泛的SimTrade 外贸实习平台为例,该平台利用系统化程序设置, 将外贸相关专业知识和外贸业务能力培养有机地相结合, 让学习者在对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软件设定流程在任务驱动下完成环环相扣的工作任务,使得学生在模拟贸易环境中不但可以进行实际的业务操作,还能亲自体验国际贸易的风险和乐趣,真正成为贸易活动的主角,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实践能力,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与此同时,不断更新的教学平台也对教师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 实训教师需跟上软件更新的步伐,主动熟悉掌握操作流程,熟练运用教学平台。除模拟教学平台外, 学校与企业联手打造的实践平台也是全方位锤炼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外贸业务过程的紧密结合, 不仅给予了学生一个直观深入了解未来从事行业的机会,还给予了学生一个从人际交往、临场应变、决策判断等多个方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机会。
三、实训教师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者的技巧, 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学习是发展之本、提高之策、进步之源、成事之基,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唯有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终身学习绝不仅仅是一句空话。首先,终身学习要求实训课教师广泛阅读、积极实践,通过博览他人著作与大量外贸实践,从中汲取知识养分,从而使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文化底蕴不断提升。如前文所述,一个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依赖于扎实的课前准备与不凡的课堂感染力, 而精彩纷呈的实例与丝丝入扣的解析绝不是浑然天成的, 都脱胎于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文化素养积累。当一名实训课教师有着丰厚的底蕴,教学内容也早已了然于胸时,又何愁学生不为之折服呢?其次,由于一名实训课教师不仅在教育理念方面需有所涉猎,在专业知识与外贸实践方面也需要有所造诣,知识面十分广泛,这就要求实训课教师要懂得学习。适当的学习途径与学习方法不仅对学生意义非凡,对教师也同样重要。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为教师自我提升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集信息、整合教育资源的能力可以使教师的学习过程事半功倍。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终身学习对于实训课教师不是孤立地埋头苦学, 通过与学生同事的沟通交流与自身的反复思考, 反省自身的不足之处也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环节。在一个阶段教学结束后,可以以问卷调查或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声, 并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诉求,整理他们的想法,作为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身教育理念的素材。在工作之余,可以多与同事或资深教育工作者交流教学心得,倾听他人对自身的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入自身教育理念当中。
综上所述, 实训课教师必须时刻意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掌握的知识技能不可仅仅拘泥于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深度、广度上都应有所拓展。一名实训课教师的知识面若局限于教材之内, 根本无法通过剖析实例对学生可能面临的浩繁的外贸问题做出解答, 所谓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就无从说起了。所以实训教师既要注重更新掌握专业知识,让自身具备较深的理论知识底蕴, 又要积极参加外贸培训及外贸实践活动,锻炼自身实际操作水平,扩增自身外贸实践经历;既要注重提升课堂表达能力,使教学过程生动而不失严谨,又要善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通过科学启发、合理指导,唤醒学习者的潜能。只有这样具有鲜明的专业特征的教师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实训课质量,培养出一批兼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 实训实践 互联网教学 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70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 Foreign Trade: From Network Analog to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Supplier
CHEN Jian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 Ningbo, Zhejiang 315012)
Abstract The Internet has made the world's international trade changed dramatically,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vocational training courses in foreign trade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has become the production of education, tend and targe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expansion, to build trad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ide caliber, strong skills," the pattern of growth and success, is to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growth of diverse student needs, change practice patterns of trade will also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play a catalytic role.
Key words training practice; internet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1 外贸实践教学的理论与政策指引
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弗兰克・阿赫滕哈根(Achtenhagen,F.)教授在《真实和复杂的教与学环境》一文中认为,在经济日益国际化及对新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增长的“大趋势”下,商业学校需要在紧密相连的三个层面,即课程层面、教学层面和教学设计层面,解决教与学问题的开发方案。其中在课程层面上,课程嵌入是成功应用教与学环境的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教学层面的主题是开发一个教与学策略以克服课堂教学条件的预期结果;教学设计层面则综合情境学习、动态结构和教学模拟等不同领域的观点,开发一个多媒体呈现的虚拟企业,通过分析、评估、设计、执行形成解决方案。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第十五条和第十八条明确指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决定》清晰地勾画了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职业教育生产化、信息化建设的趋向及目标。
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而言,教学模式的建构必须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水平及要求相一致,紧贴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也应该从外贸业务的岗位职责和需求出发,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并将国际化的企业运作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方法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2 外贸实践课程的现状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国贸专业课程的教学上,一直沿用以理论知识构建为主,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技能课,或者是近年来较为普遍的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及专业实践课,虽然这一课程体系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但始终没有改变以知识教学为主的现状。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大部分还是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实务等,有些增加了实操性较强的外贸业务跟单、外贸业务洽谈等课程,但方式还是以授课为主。而真正体会操作技能的是专业技能课程之后的2~3周的外贸业务综合实训。
作为学校使用的外贸业务综合实训大部分采用基于互联网的软件平台,较有代表性是TMT(Teach Me Trade)和SimTrade外贸实训软件,软件设计的基本理念相仿,即通过网络搭建的仿真实习平台,让学生以一家贸易公司业务员的身份体验一笔或多笔出口业务操作的全过程。TMT的起步较早,1998年即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起全面向上海市高校在校学生开放该实训平台,现仍为全国众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模拟实习课程的平台,由于软件设计及未能及时升级等原因,“人与机对战”的业务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能够在虚拟贸易平台中,让同学们扮演进出口业务中的不同角色,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任务,学会外贸公司利用不同方式降低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老师也可以通过软件内网调整商品成本、价格、汇率及各项费率等,被越来越多的院校所认可。
近两年较为看好的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项目POCIB(Practice for Operational Competenc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通过互联网“人与人对战”的一种新型模式。参加该项目实训的学生可以扮演分布在全球不同国家独立的进出口企业,在仿真动态的市场环境中,从寻找业务机会、交易磋商开始,到签约、履约,真正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是公认度最高的国际贸易从业技能实训模式。
3 以跨境电商项目为引领的外贸实践课程的创建与创新
互联网使得全球国际贸易发生巨大变化,营销网络化、贸易细分化已渐成趋势,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市场对通过电商平台做外贸业务的相关人才需求大增,而大部分企业缺乏的是电商运营岗位的人才。这部分人才的紧缺,除了跨境电商的发展势头过猛以及实操型师资队伍的短缺外,关键还在于支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转换过于缓慢。
在“十一五”规划建设的后期,很多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互联网国际贸易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2008年项目课程建设中就融入了“外贸客户开发与管理”的课程,其中强调学生应具备的互联网贸易技能包括:能用多种渠道在网络搜索引擎和B2B网站上寻找买家,能够利用跨境贸易网络平台建立企业贸易网页,能够对不同客商的询价等需求进行有效处置,等等。
2012年后,随着速卖通、DX、兰亭集势、大龙网等B2C平台的迅速崛起,使得学生通过小额跨境贸易体会真实外贸业务变得更加方便,由此也提高了学校跨境电商实践教学的热情。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纷纷开展实用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把跨境电商职业能力分解为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电子商务运作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能力。一些跨境电商教学比较成熟的院校将这些能力的发展通过设置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来实现其基本要素,这些课程大多包含在以下课程中:跨境电商基础、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实务、跨境电商英语、跨境电商网络营销、产品拍摄与店铺装修、跨境电商案例分析、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等。
除了基础课程外,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重点考虑如何进行教学计划的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手段及其效果的评价,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教学队伍的培养和实践项目基地建设。一些开展校企合作条件较好的院校以B2C交易为突破口进行跨境电商实战教学,并以企业运营项目作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为跨境电商专业方向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4 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高职外贸实践教学初步实现了从单向模拟走向实时互动、从网络虚拟走向真实业务。如何针对不同的生源在教学体系中融入外贸实践课程,如何在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的同时紧跟互联网国际贸易的步伐,如何将课堂实训与校企项目合作有机结合,将成为今后外贸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导向。
针对实践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与创新,特别提出以下四点作为借鉴:
一是实践课程的开发。模拟性质的进出口业务实践教学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相对薄弱的是既能体现课程需要,又能符合外贸实际工作过程的教材和相关的教学设计。跨境电商实践的本质是在了解飞速发展、不断变化中的经营格局中如何学会实际业务的操作能力,所以课程体系需要补充与产品、物流、营销手段以及平台制作相关的课程,并将这些课程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和实操的环节。
二是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要打破常见的讲解加上案例提问或者互动讨论的简单“项目”模式,而用多采用企业真实业务的流程操作和技巧运用,将教学全过程的知识有效组合在实践教学中。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可以通过现场教学、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等课堂教学方法,也可以结合翻转课堂的模式,通常由教师先申请和使用速卖通等平台的账号完成建店的准备,以任务驱动教学和问题引导教学法,由学生自行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三是项目运营的安排。外贸实训课程较多的还是采取单设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安排,但学生常常只是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或项目作业,缺乏对工作任务的深入探讨,如在课中或课后设置一些工作论坛等作为教学辅助或把创业计划连在一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跨境电商实践课程除了教师授课、学生实操练习外,较好的是与企业结合运营项目,外贸企业商品代运营是较好的选择,如能与各地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跨境电商园结合办学,将学生的最后一两个学期在园区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能够整体了解企业商贸、物流、税收、通过等各流程。
四是考核评价的创新。跨境电商实践课程的评价由于操作性强的特点,应该把一般的课程与学生项目操作效分开进行评价,对于最终自己创业并取得一定业绩的同学,可以免考或者直接给予学分。项目考核评价也可以突破以个人为单位的考核限制,采用以团队为考核单位的评价方式,考核整个团队在运营网店时的业绩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学生在工作室或园区与企业共同运营所获得的学分或成绩可以抵消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学分,申请免修或免考,如此实践培养才能为高职院校培养了一批市场满意、受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克劳斯・贝克[德](Beck,K.).职业教育教与学过程(Teaching-Learning Process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M].徐国庆,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6.
[2] 邵作仁.高职国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与优化[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3] 银辉.探究国际贸易模拟课程教学案例的特点[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2).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外经贸类专业 校内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189-02
Abstract:Practice teach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engineering majors,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s specialty has many difficulties in developing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center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s specialty can achieve student practice under simulation environment so as to make up the shortage of intership chance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s specialty. Meanwhile, it can play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foreign trade talents and promote local economy development.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s Specialty;Intramural Practical Training
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决定了实训教学在高职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重视专业实训教学,大力建设实训基地,遵循以能力为本、职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共识。然而,不通过专业之间的实训教学差异有着天壤之别,与工科专业的实训教学相比,外经贸类专业的教学实训教学却难以跟上改革的步伐,这与高职外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殊性是分不开的,高职外经贸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一直以来就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外经贸企业特点决定了其企业无法像工厂、酒店那样可以容纳数量众多的学生实习或实训,单个企业只能接受1名或几名学生实习。另一方面,即使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也会因为外贸业务会涉及到公司的经营风险和商业秘密,而不会放手让实习学生去做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这样导致外经贸类学生的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为弥补外经贸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锻炼的不足,提出了校内跨专业仿真实训实习的思路,购买其相应的仿真模拟实训软件,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经贸专业仿真环境下模拟真实业务的实训问题,大大的提高了经贸类专业学生的实践业务能力,提升毕业竞争力。基于上述目的,本文拟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也谈谈我院外经贸类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的建设背景、方案及其意义。
1 建设背景
目前,我院外经贸类实训室已建设多年,部分硬件设施老化,教学软件也较为落后,尤其是缺乏高仿真模拟实训系统,尚未构建完整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平台,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外经贸类专业间资源的整合还不够,各专业开设的实训项目相对封闭、独立,各实训教学资源还不完善,不够完整系统,不能完全满足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实训中心的文化建设还有待加强,实训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本实训中心作为市外贸人才培训基地,近年来一直承担了本市外贸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人才的培训等社会服务功能。调研表明,随着九江市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贸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很多企业都有构建终身教育培训体系,有着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强烈需求,有与高校合作开展员工培训的较强意愿,这也为本实训中心的社会服务发展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本实训中心的社会服务能力无论在深度还广度上都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训中心的软硬件建设都必须进一步完善提高,才能更好的提高外经贸人才培训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 建设方案
2.1 实训中心硬件建设
根据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等涉外专业学生实际水平,考虑到这些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在学院原有基础上,拟新建4间符合我院学生实际水平,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外经贸类实训室,分别是: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外贸单证综合实训室、外经贸英语情景口语实训室、报关、报检、货代、商务谈判实训室,为学生提供长期、稳定、高层次的专业实训场所,发挥对外服务功能。
(1)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建设。
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的建设以国际贸易运作为切入点,建立与实际业务运作连接的企业运作模拟环境,使国际商务英语人员在此模拟环境中借助电子技术和英语熟悉国际商务运作方式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新建实训室主要包括网络实训区,通过实训室网络技术让学生了解贸易经营管理、商务谈判、商务礼仪、商务英语综合等贸易企业日常业务及相关课程学习学生实操的问题。
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的建立,对学校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科研方向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使用新的教学工具手段,使教师从传统的备课、授课方式拓展到了电脑虚拟备课和授课产生深刻的转化,大大推动学校各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和发展。
(2)外贸单证综合实训室建设。
外贸单证综合实训室包含可容纳至少62名学生进行实训的网络实训区。本实训室能够辅助教师们进行国际贸易中单证实训课程的开展,提升实训教学的直观性和描述性,同时能够提高学员的单证实际操作能力。实训室融合单证课程体系和相配套的单证实训软件设计了专门实训平台,学生通过实训室网络实训操作,能够迅速掌握完整、大量的单证模板和国际贸易经典案例所蕴含的知识点。
在实训室实际操作模式下,实训室所配套的3D仿真商务英语单证实训系统提供一个完整的人机互动、模拟仿真,以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实训体系,帮助学生解决商务英语单证实训、实习等各种问题,为学生实践和就业提供基础。实训室可以模拟经营环境,经营场景仿真设计,对大学生的各项外贸单证岗位技能进行了整体的技能训练。
(3)外经贸英语情景口语实训室。
本实训室是以适应职场生活的语言要求为目的,内容涉及到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但更多的是提供给学生在商务活动中必备的英语词汇、在合同、谈判、信函等商务环节的英语运用技巧等。该实训室最大的特色是仿真模拟商务活动的整个流程,让学生在不同的商务活动场景中体验不同的对话模式。
实训室通过模拟国际贸易中的商务活动场景,实训室可通过仿真环境让学生模仿与客户进行情景口语商务交流。并且通过实训室网络技术人机互动的实训模式,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口语背景及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在不同场景下口语能力的提升。该实训室为商务英语口语的授课、学习、实践提供教学两用的实训平台。
(4)报关、报检、货代、商务谈判实训室。
报关、报检、货代、商务谈判实训室给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实战平台,新建实训室内设网络授课实训区、实际操作(商务谈判会议区、报关报检业务办理区)等区域,供学生进行贸易经营管理、商务谈判、商务礼仪、货代操作等日常业务实训。提供的软硬件设施能够体现全面的贸易经营管理、商务谈判、报关报检、货代业务办理等实际操作场景,并有效结合案例教学和实践演练,达到教与学结合的综合实训,帮助学生解决国际贸易课程中所遇到的实验、实训、实习等各种问题,为学生实践和就业提供基础。
本实训室最大的功能特点是融入了真实的报关报检与商务谈判环境,借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团队意识,也更主动地进行专业学习。通过本项目建设,可以形成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改善专业办学条件,增强办学特色,扩大专业教学对社会的辐射与影响力。
2.2 实训中心软环境建设
通过实训中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训指导老师队伍建设、实训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强实训中心的软件环境建设;开发实训教学项目,改革实训教学模式,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实训项目与工作岗位对接、实训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1)实训中心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和建设好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养,主要围绕着使其具备基本职业能力方面入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其具备从事实践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二是具备从教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从培养职业岗位就业能力出发,通过校企合作,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开发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训教学资源库建设。
采取教师自行开发与制作、与专业公司合作、收集整理已有资源等方式进行共享型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优质互动平台,为全省职校同类专业和企业提供共享平台。
(4)实训中心文化建设。
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核心目标,以“目标指向、项目管理、过程控制、动态反馈、循环提升”为工作原则,结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和专业特色,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实训中心文化建设水平,为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创造良好的专业文化氛围。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的原则,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面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
2.3 重要意义
实训中心的建成将在学生实训、社会服务、校际资源共享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1)实训中心是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就业能力的场所。实训中心可以提供各类技能训练有: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外贸单证实训、商务谈判实训、国际贸易实训、报关报检实训等实训项目。实训中心实现专管共用和全面开放,可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提供模拟、仿真乃至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
(2)实训中心面向社会,服务地方企业,是九江市外经贸人才培训基地。通过与政府合作,利用学院师资资源和实训中心先进设备设施为企业开展外经贸人才培训,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去年曾获得省商务厅和财政厅2012―2013年度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的资助。
(3)建立省内高校之间实训中心相互开放和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我校外经贸类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的优势,提高社会效益。实训中心作为本省和九江周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等涉外专业校外教师和学生进修、培训的基地。在为校内学生和本土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同时,不断积累经验探索长效机制,为兄弟院校在校师生提供相关服务,进一步发挥骨干院校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海荣.经贸类跨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61-64.
一、基于工作过程,建构英语实训内容
在设计实训内容时,将纺织服装专业各个领域的英语知识融入能力训练模块中,如把服装款式名称、服装部位名称、服装测量、服装结构、服装材料、服装缝制工艺等方面的服装英语知识融入到设计师工艺单的阅读及翻译训练模块中。根据岗位调研,纺织服装类企业的涉外岗位工作人员需用英语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参加国际服装博览会;接打英语电话,进行业务联络;接待外国客商,介绍公司业务,推介产品;寻找客源,建立关系,洽谈业务,议订合同;阅读、翻译服装加工订单、设计师工艺单、规格单等;审核信用证,填制外贸单证;解决索赔问题;查阅国际上时装流行的趋势,获取时装流行资讯。他们使用英语的具体场景有:参加国际服装博览会,推介产品;接待、宴请外国客商;陪同外商参观;业务洽谈;阅读加工订单、设计师工艺单等;审核单证;缮制出口单证;出国商务考察;客户关系维护,解决索赔问题等。为了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满足纺织服装企业涉外岗位群及学生的职业需求,纺织服装类专业的英语实训内容应按纺织服装企业涉外岗位工作流程设计:服装企业的应聘与面试(招聘广告、接受咨询、安排面试、电话通知面试结果)参加国际服装博览会,寻找客源,推介产品(参展准备、公司及样品介绍、报价等)客户资源开发(建立业务关系)接待国外客商(接机、安排行程、宴请客商、陪同参观公司、介绍公司业务及产品、送机)生活服务(酒店预订、帮助入住、陪同购物、旅游休闲)商务谈判、订立合同(询盘、报盘、还盘、接受、签约)履行合同(解读服装加工订单及设计师工艺单、审核信用证、讨论货物的包装和运输、办理保险、检验报关)缮制单证(报关单证和出口结汇单证)客户服务(接打电话、维护客户关系、解决索赔问题)。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针对每个项目应该设计不同的跨文化交际背景,以训练学生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用英语进行涉外业务活动及业务沟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英语应用能力,缩短与就业岗位的距离。
二、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营造真实的英语实训环境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加强仿真化的校内英语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国际商务实训室、服装工作室、服装生产车间等,配备真实工作必需的设备,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成立虚拟公司,营造真实的跨文化职业工作场景。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成立模拟的服装出口生产企业、服装外贸公司及外贸职能及管理部门,设立出口业务部、单证部、秘书处等。[6]模拟纺织服装行业涉外岗位群的工作流程,设计涉外岗位群中涉及英语应用的生活及职业场景,如:公司招聘及面试场景,国际服装博览会参展场景,外商接待及宴请场景,商务谈判场景,陪同外商参观公司及产品陈列室场景,合同签订场景,拜访客户场景,接打电话场景等。以及需要用英语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如:招聘员工,参加国际服装博览会,接待、宴请客商,陪同客商参观,介绍公司业务及产品,翻译加工订单及设计师工艺单,业务磋商、签约,审核信用证,缮制出口结汇单证等。将学生置于模拟工作环境中,让他们根据创设的情境,分角色扮演国外客商和出口业务部、单证部、秘书处等工作人员,演练如何进行招聘面试,如何做参展准备,如何接待外商并推介产品,如何与外商谈判、签约,如何在生产中与外商进行沟通,如何跟单,如何制作单证等。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把实训搬进公司及企业车间,通过见习及顶岗实习等途径,让学生体验并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
三、构建课内外兼容、校内外结合、逐层提升的英语实训模式
实训模式是否科学、有效,关系到实训教学的成败。笔者认为,要使英语实训教学确有成效,应该构建课内外兼容、校内外结合、循序渐进的开放式实训体系,以任务驱动、团队合作为主要训练形式,第一、第二甚至第三课堂实训联动,形成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相结合,教、学、用于一体的语言实践环境。实训教学采取“分层实践,不断强化,逐层提升”的模式,分3个阶段、3种层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第一阶段,课堂基本语言技能训练及单项真实任务模拟训练,以纺织服装类专业学生未来工作中的英语任务为载体,采用任务引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围绕岗位工作,进行基本语言技能训练及单项工作任务模拟训练。课内主要训练模式1:布置工作任务1分析任务完成要素和思路学生自主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提供任务完成范本补充、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知识下达拓展任务2,要求学生课外完成;模式2:布置工作任务1任务范本导入与分析补充、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知识模仿范本完成工作任务1布置拓展任务2,要求学生课外独立完成。[7]这两种训练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反映一线岗位(群)的工作流程与能力要求。当课堂教学完成整个项目任务训练后,第二课堂布置类似但更具挑战性的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上述训练模式贯穿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旨在通过反复的、逐渐提升式的训练,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的英语知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和理解职场中的角色任务,培养学生掌握涉外活动中的英语交际技能。第二阶段,开设英语实训周,营造仿真工作环境,进行岗位工作流程模拟训练。按工作过程设计训练项目,实训内容由若干个典型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组成,采用项目导向,训练学生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完成整个工作流程的能力。把学生分组,成立模拟公司,充分利用校内服装设计工作室、服装生产车间、国际商务实训室等实训场地及商务操作软件,学生团队根据创设的工作情境,完成要求的任务。[8]第二阶段岗位整个工作流程的模拟训练安排在顶岗实习前,旨在让学生在仿真的职场环境中训练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同时,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及语言技能。第三阶段,开展真实岗位工作上的实训,与纺织服装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节假日或实习期走入纺织品服装出口生产企业、出口服装加工企业、纺织品服装外贸公司等单位进行岗位见习及顶岗实习,观摩或参与一些与外商打交道的业务;或者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服装博览会、服装会、洽谈会等,或做这些活动的志愿者,使学生身临真实的职业场所,训练学生运用英语及纺织服装贸易知识开展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体验真实的职场。通过全过程、集约化、高密度、多轮次的模拟、仿真、全真及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分层实训、实践,让学生在模拟工作环境及真实工作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促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或任务的过程中习得并内化语言知识,熟悉纺织服装行业的涉外业务活动,掌握涉外活动中的礼仪、礼节,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处理岗位工作的能力,提升其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步入社会、适应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我国对外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需要大批能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纺织服装贸易人才。加强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实训教学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市场需求是英语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依据,基于岗位需求的培养目标是英语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方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实训内容、仿真化的实训环境及集约化、高密度、多样化的实训模式是培养职业英语能力的关键。
作者:施慧英
【关键词】真实外贸业务;离岸外贸公司;国内外贸公司
1概念的界定
“真实外贸业务”具体来讲,就是民办院校尝试成立一个离岸外贸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开展外贸业务;或者民办院校和外贸公司合作,由学生挂靠在外贸公司名下,以外贸公司名义或者以个人名义开展外贸或者个人外贸。而在教学中引入“真实外贸业务”就是将离岸外贸公司和挂靠国内外贸公司作为民办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平台,之后该校学生在大四毕业实习期间就可以进入公司,或者在大三完成相关专业课程之后挂靠在外贸公司名下,从事真实的外贸业务。最终扩充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引入“真实外贸业务”的缘由
目前民办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已发展成熟,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在理论教学方面
由于缺乏一个真实的环境来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学生一则感觉到理论知识并无所用,失去学习的兴趣;二则对于课堂知识难以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将来在工作中不能学以致用。
2.2在实践教学方面
2.2.1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主要以实训室模拟实训的形式存在。近年来,各个学校都投入了较大财力、物力建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模拟实训室,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模拟软件等。但校内实训室通过模拟实训进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有:①外贸仿真实训软件大多是先设定一个具体的交易背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任务需要来制作单证、学习外贸流程,在此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国际商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市场开拓和国际化运作。②外贸仿真实训软件往往将具体的贸易商品抽象化,学生只能简单了解自己所贸易商品的少数信息,这脱离了现实中贸易商非常关注的商品性能、质量以及工艺流程等参数。③外贸仿真实训软件中提供了通过电子邮件沟通的方式,这不能满足实际外贸业务中进出口商业务人员需要面对面交流、沟通、谈判等对外语运用的要求,也不能为学生提供外语运用能力的锻炼机会。④在实训室用外贸仿真实训软件进行模拟的做法,即便再仿真,还是与真实的商业环境存在较大差距,学生无法直接体会外贸风险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防范外贸风险,无法直观感受外贸流程中的税务、海关、银行、货代等部门。
2.2.2校外实践
校外实践主要是由学校与外经贸企业、银行、海关、商检、运输保险等部门达成合作协议,由外经贸企业、银行、商检等合作部门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与外经贸业务相关的实际操作情况。校外实习环节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也有以下问题影响实际的实习效果:①一项外贸业务从发盘到完成业务全过程中间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受实习时间的限制,很难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②外贸谈判及营销策略涉及到外贸企业的诸多商业机密、谈判筹码、底价等内容,而且在谈判与交往中也需营造特有的气氛。因此学生难以深入到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业务操作,实习效果受到影响。③据调查,绝大多数的外贸公司每次愿意接收的实习学生数目不超过10人,那么学校的几百名实习生需要学校去交涉成百家用人企业,交涉接洽工作十分繁重。很多外贸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甚至排斥与校方合作,实习基地难以落实。④学生自己寻找实习企业还面临着实习企业难找、专业不对口等困难,因为大多数外贸企业考虑自身成本开支,往往不接受没有经验的大学生。所以,只有让学生从事真实的外贸业务,才能锻炼出符合国内外需求的外贸业务能力。
3实施“真实外贸业务”的困难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引入“真实外贸业务”的重点在于离岸外贸公司的成立,和国内外贸公司的挂靠。而对于民办院校来讲,这两个任务的实施实属不易。
3.1成立离岸外贸公司方面
众所周知,成立离岸外贸公司对全国民办院校来讲尚属首次,因此必然存在诸多困难,当前我们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有:①离岸外贸公司的成立与运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民办院校本身办学经费有限,很难满足离岸外贸公司的费用需求。②离岸外贸公司的业务范围必须要符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才能够给学生提供专业、高效的锻炼机会,而外贸业务种类繁多,灵活复杂,使离岸外贸公司确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难度。③离岸外贸公司本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外贸环境,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但是离岸外贸公司与民办院校性质迥异,运行不同,两者容易出现排斥或分离。
3.2挂靠国内外贸公司方面
一般来讲,民办院校挂靠国内外贸公司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官方渠道由学校主管职能部门负责联系和建立;二是通过私人关系由指导教师以院系的名义负责建立。但是由于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使得挂靠国内外贸公司的长期有效性受到影响。特别是当学校发生人动时,这些挂靠国内外贸公司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大打折扣。
4建设“真实外贸业务”的方案
经过细致而又慎重的考虑,本文对于民办院校成立离岸外贸公司和挂靠国内外贸公司的建设思路落实如下:
4.1成立离岸外贸公司方面
本文意欲通过分阶段两步走的方式来落实:第一步是建设跨境电商实训室,第二步是成立离岸外贸公司。
4.1.1第一步——建设跨境电商实训室
当今,跨境电商是随着互联网应用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国际贸易模式,是未来贸易发展的潮流。但由于相关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存在。因此,本课题为了顺应国内外贸易发展形势的需要,将跨境电商作为民办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实训室的选择方向。具体做法:①跨境电商实训室成立方案:一、可以调研国内已成功建设跨境电商实训室的民办院校(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学院等),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来成立;二、外包给专业的信息技术公司(比如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他人专业的信息和技术来成立。②为了将跨境电商实训室的建设成果顺其自然的升华到成立离岸外贸公司,民办院校可以将订单班模式加入跨境电商实训室。跟据本人所收集的信息得知,2015年6月1日,阿里旗下正式启动“百城千校•百万英才”项目,民办院校可以借着这个利好的机会,与该项目授权机构(比如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浙江集群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订单班协议,即把外贸企业拿订单的环节放在民办院校。通过该协议的实施,由授权机构的资深教师来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培训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实务操作,然后学生利用所学到跨境电商专业技能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帮助外贸企业推广产品和拿订单。这种订单班模式可以让在校师生在真实外贸业务方面小试牛刀,从而为下一步成立离岸外贸公司收集信息,积累经验,预知困难,扫清障碍。
4.1.2第二步——成立离岸外贸公司
本文研究认为,目前有各种机构都能够帮助民办院校在离岸成功注册外贸公司,而且专业高效、省时省费用。但是民办院校成立离岸外贸公司是以教学为目的,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成立方案。即民办院校应以跨境电商实训室为依托,循序渐进的发展成离岸外贸公司,这样不仅可以夯实离岸外贸公司成立的基础,也可以满足离岸外贸公司运营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具体做法:①之所以将外贸公司选择在离岸注册,主要是利用该地区的优惠政策和法律体制,花尽量少的时间,低的成本来建立并维护离岸外贸公司。②通过跨境电商实训室的训练,培养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从事外贸工作的素质和能力,为离岸外贸公司的成立提供了优越的人力资本条件。③跨境电商实训室的订单班模式可以为离岸外贸公司的运作带来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产品资源。本文研究认为,民办院校必须稳打稳扎,以使离岸外贸公司能够成功建立并长期生存,这样才是在教学中引入“真实外贸业务”最根本的实现途径。
4.2挂靠国内外贸公司方面
建立长期稳定的挂靠国内外贸公司才有利于民办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然而,学校和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完全不同的,本课题尝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到民办院校和挂靠国内外贸公司的利益契合点,使得双方的合作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在民办院校挂靠国内外贸公司的过程中,校企之间构建互利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是保障挂靠国内外贸公司长期稳定的内在因素。对于民办院校而言,应该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积极为挂靠国内外贸公司服务;而对于挂靠国内外贸公司而言,民办院校学生借用其名义发展外贸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必须明确划分与民办院校的权责利关系。除此之外,民办院校和挂靠国内外贸公司也可以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还可以采取合作办学的方式。
本课题研究认为,民办院校挂靠国内外贸公司虽然比较容易实现,但能够长期维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引入“真实外贸业务”的思路得以彰显。民办院校成立离岸外贸公司或者挂靠国内外贸公司,实质就是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真实外贸业务”中锻炼外贸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外贸从业和创业素质和技能。从而彻底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弊端和不足,切实实现民办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作者:鲍晓 单位:武昌首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汪占熬,陈栋.新建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于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国际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23-26.
[2]黄大明,黄俊明,黄伟,杨春兰.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6:140-143.
[3]韩天学.校企深度融合下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53-55+60.
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了专业实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而实习模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方向。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实习面临诸多困境,POCIB互动网络平台是基于POCIB比赛而拓展开发出的一种网络化实习平台,这种新的实习模式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是对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POCIB;网络化
实施素质教育,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基于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实习毋庸置疑地成为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际贸易专业有必要合理组织和安排专业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习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国际贸易专业实了课内实习之外,可大致分为过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部分。过程实习通常以专业模拟实习的形式开展,毕业实习的常见形式是集中参观见习和分散顶岗实习。每种实习方式都有自身的优势,但在提高人才培养成效方面也都遭遇了一些阻力。
(一)专业模拟实习
专业模拟实习是国际贸易专业开展过程实习的基础形式,它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用相关模拟实习软件,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熟悉进出口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保持同步。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都已开设专业模拟实习课程,通过购买和使用一些国际贸易模拟软件来搭建校内仿真模拟平台,如TMT出口模拟操作系统(TeachMeTrade)和世格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等。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每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过程中先后要接受三次专业模拟实习训练,这三次实训课程通常在大三上学期、大三下学期以及大四上学期开设,通过模拟软件实训平台进行外贸单证实训、国际货代实训及国际贸易流程实训的操作。学生在专业模拟实习中能够掌握成本核算、询盘、发盘和还盘等基本技巧,熟悉整个进出口业务的流程,提高英文函电写作能力及制单能力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此类软件的系统设置较为单一,是对外贸流程的静态呈现,远远无法全面反映外贸实际业务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所以,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机械地依照模板生搬硬套,虽勉强完成了模拟实习,却在个人实践能力方面收效甚微。
(二)集中参观见习
集中参观见习是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听取企业员工对企业内部各机构和生产线的介绍,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经营管理业务。这种实地参观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对企业工作流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对专业知识的探索与探求。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参观实习的方式较为单调,学生基本都是在企业相关人员的引导下,以旁观者身份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观察,无法介入其中亲历感受,进行实际操作,这对学生外贸经验的积累并无太大作用。二是学生基本都是在听企业人员介绍,大量工作方面的新信息不断出现,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提出个人疑惑和问题,对实际工作的认识仅停留于表层。三是企业参观时间较紧,无法满足学生全方位了解企业运作过程的要求;同时,企业也出于安全生产、商业机密等方面的考虑,不会向学生展示其全面的工作内容。
(三)分散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习的主要形式,学生可以自主寻找外贸企业进行实习,但由于外贸工作有着很大的连续性、迫切性及保密性,对从业人员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大多数外贸企业不愿意接收实践经历为零的实习生。于是,部分学生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与国际贸易专业不相干的单位进行实习,也有部分学生干脆放弃实习,出现了一些盖假章的不良现象。近年来,为解决学生进入外贸公司实习难的问题,很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专业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是我国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创新型合作模式。理论上,它应该是最好的实习方式。一方面,学校可以实时充分地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并将其融入到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进而细化至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使其得到真正的锻炼,并在其实习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企业可以将学生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如某类知识或能力的欠缺)反馈给学校,以促使学校在日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但目前校企合作在实际运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已与十余家企业联合建立了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企业每年都会接纳一批学生进行实习。但由于学生实践能力弱,无法迅速胜任岗位,企业每次都需投入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对学生进行培训。而实习的时间一般仅有2~3个月,学生刚通过上岗培训获得了基本的实践能力就已实习结束,很难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发挥较大作用,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低,久而久之,实习基地企业便失去了热情。因此,虽然出于社会责任心或私人感情因素接受了实习学生,却只给他们安排一些与专业无关的打杂或跑腿之类的工作,学生无法直接参与到外贸工作中,使得顶岗实习沦为参观见习。
二、POCIB从业技能综合实训与传统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
POCIB(PracticeforOperationalCompetenceinInternationalBusiness)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是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联合国际贸易杂志社和南京世格软件公司共同推出的互联网从业技能综合实训系统。重点针对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以及国际贸易行业新进人员,以提高学习者的外贸综合业务技能为目标,以仿真的在线国际贸易游戏为核心方式,为我国经贸人才培养引入创新、高效、务实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培训手段。与传统实习模式相比,POCIB从业实习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形式更加新颖
POCIB的形式更加新颖,且高仿真地营造了一个极接近实际外贸业务的场景。在POCIB中,每位学员都将经营一家独立的外贸进出口公司,这些公司分布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学员的任务是通过相互间的进出口贸易,给自己的公司创造利润。首先,这是一种代入感极强的游戏式体验。PO⁃CIB最大的亮点便是模拟出了一个与真人交锋的商业市场,成百上千的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或企业的学员同时参与,从前的纸上谈兵即将变成运筹帷幄,这使得参赛学生在赛前就已对初进商海浮沉跃跃欲试。其次,由于POCIB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式实训项目,所以,学员们在比赛过程中所接触的汇率、进出口税率、退税率、产品成本等业务信息都来自官方机构并实时更新,采用现实国际贸易公司的预算系统,内置商务逻辑可以处理48种不同的流程组合,在业务流程中模拟体现各环节时效因素,这为比赛营造了更为逼真的环境。另外,在POCIB中,学员们需要在规定的24天内完成24笔业务(第一届的赛制是30天内完成30笔业务,自第二届开始缩短赛程),时间紧迫,工作量大,这也真实地反映出外贸行业高强度的特点。
(二)内容更加丰富全面
在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中,学生通常只能实际接触到外贸运作流程中的一两个环节。通过参观见习虽能够了解多个环节或全部流程,却仅限于认知,无实际操作机会。而POCIB则涵盖了外贸的全部流程,从注册公司开始,到自主选择产品开拓市场,接着通过企业黄页、广告和信息等方式寻找贸易伙伴,再到磋商谈判、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等等,学员们将全面体验外贸企业的运作流程,运用各项外贸知识进行仿真的进出口贸易,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POCIB囊括了银行、海关、外管局、商检、税务、货运公司、保险公司等14个相关机构,学员需要与每个机构建立联系办理相关业务,这些过程中的贸易成交方式、结算方式、运输方式和路线以及险种等都由学员自主选择,期间可能还会遭遇破产、产品运输过程中遇险等突发状况,对学员的应变能力和风险防御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南京审计大学的参赛学生张某表示,他曾在交易中遇到对方违约的状况,气愤之余选择耐心冷静地跟对方沟通,虽最终未能挽回损失,但这次经历让他吸取了教训,认识到选择贸易伙伴之前进行风险考量的必要性。
(三)师生互动效果更显著
传统的实习甚少有教师介入,实习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到教师那里,而且学生的实习通常安排在大学后段时期,实习结束后教师没有机会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总结并指导其改进。而且实习单位与教师通常无直接的沟通渠道,实习单位无法将实习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知识能力薄弱环节反映给校方,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校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与社会需求脱节。POCIB比赛要求学员组队参赛,每个团队由1~2名教师和20名学员共同组成,教师在比赛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教师在过程中的陪伴和适当的指导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比赛热情和成绩。学生初次接触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比赛时,会因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经验而产生畏难情绪,亟需指导教师的耐心引导。比赛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或遭遇突发状况引起情绪波动,指导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并对其进行心理调适。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比赛的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在知识或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赛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在日后的教学方案设计中加以重视,做好改进措施。
(四)评价机制更加合理
在POCIB比赛中,学员的初始分为零,系统每天都会根据学员在贸易各个环节的操作表现给予相应加分,这样学员就能够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南京审计大学的参赛学生表示,每天凌晨守在电脑前等待系统更新分数和排名是最紧张和兴奋的时刻,看到排名下降便更能激发斗志,总结原因,做好奋起直追的准备。相较于传统实习由实习单位于实习结束后给予书面意见的评价形式,POCIB的过程跟踪式评分机制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实时激励学生。此外,赛程结束后系统在给出总成绩的同时还会为每位学员提供一份实训总结和成绩分析图,具体从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单证能力三个方面解析其得分情况,更加有利于学员了解自身的不足和优势。
(五)成效更易被认同
POCIB大赛结束后,成绩达标者将有资格获得中国国际贸易学会颁发的“POCIB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合格证书”,证书中还会分别列出学员的跟单能力、业务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四方面的成绩。由于该比赛考核严格,颁证部门规格较高,所以,此项证书的含金量也比较高,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相比于在五花八门的企业走过场式的实习,参加POCIB比赛的经历也赋予面临就业压力的学生更多的自信。南京审计大学学生李某赛后参加用人单位面试,被问及是否有外贸实践经历时,很有底气地道出自己参加了POCIB大赛并获得团队二等奖、个人三等奖的经历,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三、基于POCIB的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的创新实践
(一)POCIB互动网络平台的推出
POCIB互动网络平台是2013年世格软件公司联合南京审计大学及外贸企业共同研发的POCIB系统的开放模块,是POCIB比赛的延伸,其内容与POCIB比赛大致相同,但无时间约束,即学员可通过账号在任意时段登录系统进行外贸业务流程操作练习。教师可将其作为专业课教学的辅助工具,也可作为专业模拟实习的课程软件。目前该平台正在南京审计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中试运行,并根据试运行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的优势
首先,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可以有效解决外贸专业实习难的问题。利用POCIB互动网络平台进行国际贸易专业实习,打破了学生去外贸企业实地实习的传统观念,通过开放式网络外贸业务平台,使学生和教师在校内就能实现业务操作和顶岗实习,从根本上解决了外贸实习长期存在的外贸企业岗位少、外贸专业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其次,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校企共赢的工学结合方式。传统的校企合作实习模式因利益所得不清晰而使企业缺乏积极性,进而导致双方合作的形式化,学生的实习流于表面,成效甚微。POCIB互动网络平台旨在将实训拓展到实体外贸企业,将传统的实习基地网络化,学生通过整合外贸资源,为现实企业做市场宣传和推广,从而实现学校、外贸企业和软件开发企业的三方共赢,形成校企长效合作的保障。
(三)构建以POCIB为基础的就业能力导向的全过程实践教学模式
南京审计大学借鉴CDIO先进理念(CDIO教育模式系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跨国研究所提出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等),从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相关教学和实训平台的搭建和完善着手,构建综合的、立体化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业能力和持续的职业成长能力。首先,通过使用我校购买的浙科实训软件及南北外贸实训系统等校内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其次,通过每年的全国高校POCIB竞赛将校内平台延伸至校外,通过校际间的师生交流及遍布全国的角色互动实训竞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后,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设计开放式POCIB网络互动平台,将实训拓展到实体外贸企业,将传统的实习基地网络化,提高实习的便利化。
作者:周丹 孙文远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1]李纪生.从POCIB谈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实习改革[J].全国商情,2013(02).
[2]宋春丽.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国际贸易专业实习模式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4(04).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也同样体现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教学上。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过于偏重理论性,教师将大量的授课时间花在深入并且全面的进行理论讲解上,说重视理论教学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学生上课后都成为了“理论专家”,但实际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确实一片空白。(2)单一和枯燥的实践教学项目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激发出来。教师授课时多使用案例教学,但不论是案例介绍还是评价都是教师完成,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3)过于陈旧的实践教学方法,仍然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当前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方法还仅限于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这些老套陈旧的方法,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不利于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4)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当前很多该课程的教师是刚大学毕业就走上了讲台,缺乏工作经验,自身实践能力就不行,而年纪大的教师由于长期在学校任教,与当前世界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新形势严重脱节,也就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5)实训、实习基地不完善。很多高职院校所建设的单一的校内实训室多停留在模拟阶段,不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平台和实操机会。而很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实质性的效果,多停留在签合同、挂牌、挂名等层面,没有形成真正有效且顺利运行的校企合作机制。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收获。
(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营造“高仿真”实践教学环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为了让学生体会了真实的外贸业务流程,学校应在校内建设“高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训练,其中不仅可以涵盖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技能训练,还可以包括外贸函电、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这样一来,让学生在一个高度模拟外贸公司经营环境的实训基地中,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全面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到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
(三)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增加经费投入,拓展和维护与专业岗位群高度吻合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训能力训练、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必须重视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拓展、建设和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协议或者合同只是一种形式,更多的需要依靠良好的合作关系来维系。可以建立高层互访制度、负责人沟通渠道以及校企联谊活动等方式增加与企业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巡视实习基地、与单位负责人座谈等方式听取各方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能讲排场、走形式,不能签个协议或者挂个牌就完事,要有实质性的合作。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物质保障,学校应改变办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保证经费的稳定增长,合理规划和统筹实习经费的使用办法,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实习经费的监督。
(四)走出去,请进来,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走出去就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毕业实习期间走向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为社会、企业服务,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请进来,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介绍世界及国内和省市外贸发展的状况、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外贸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市场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应直接聘请外贸企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授课,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社会同步发展,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创造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