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区域规划设计

区域规划设计

时间:2023-05-19 17:50: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区域规划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区域规划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城市形象设计;户外广告;表达;服务功能;研究

作为城市建设中亮丽的风景线,户外广告的有效设置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及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完善城市视觉系统的服务功能。结合现阶段城市的发展现状,可知户外广告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客观地体现了城市形象设计中这些广告内容良好表达的重要性。内容杂乱的户外广告,不仅容易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也对现代化城市形象的评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城市户外广告的管理,完善城市形象设计方案,及时地解决设计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形象设计中户外广告表达的应用

(一)城市空间总体规划的应用。户外广告的有效使用,可以客观体现出城市经济实力与城市的精神风貌,有利于维护好城市形象,更好地表达出城市的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的社会影响力。在户外广告的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城市实际的发展概况及城市经济的特点,完善户外广告的设计方案,丰富这些广告内容,为城市空间总体规划的合理科学性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做好城市空间总体规划建设的相关工作,可以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协调好不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城市空间区域划分的合理性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设计与户外广告规划设计是协调发展的。既有的城市规划组成部分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实际需求,需要城市管理者及规划设计工作者能通过户外广告的表达形式,增强人们的视觉效果,保证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科学性。

(二)城市区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户外广告的存在,可客观反映出不同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而为城市区域规划设计方案的完善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未来城市区域规划目标的确定与实现过程中,户外广告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这些广告的开放程度高,可对不同区域的实际发展概况进行客观有效的反映,进而完善城市区域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使得这些规划设计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城市形象设计中户外广告表达研究

(一)户外广告与城市空间的相互作用。城市的户外广告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在不同灯光的照射下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完善了城市景观的服务功能。户外广告设计的合理科学性,可以体现出人文活动及各种商业活动,间接地丰富城市景观的表达形式。因此,合理地规划设计户外广告,在满足城市景观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可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使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率逐渐提高,更好地体现出现代化城市风貌。

(二)户外广告的规划方法研究。户外广告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各方面客观存在的因素,保证这些广告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与城市经济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优化城市的服务功能。具体表现在:1.明确户外广告的指导思想;2.根据城市经济的实际发展概况,加深对户外广告所要传递信息的理解,确保这些广告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城市景观内容;3.统一户外广告的规划方法,从广告分类、城市地貌、统一规定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体现出户外广告的潜在价值。

(三)加快户外广告产业发展的研究。结合目前我国户外广告产业的发展现状,可知这些广告受到管理不规范、广告分类方法不统一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因此,需要对户外广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研究,从增强户外广告规划合理性、构建户外广告的统一标准等方面解决各种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而加快户外广告产业的发展速度,为现代化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结束语

城市形象的不断提升、社会影响范围的扩大,需要合理地规划户外广告,协调好城市户外广告与城市形象建设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这些广告的优势,为现代化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提供可靠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城市形象设计中户外广告表达的应用及相关研究内容的说明,客观体现了做好这些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合理地利用户外广告,增强户外广告的表达效果,对于现代化城市长期稳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燕.户外广告与城市形象建设的关系[D].重庆:重庆大学,2012(05).

第2篇

关键词:电网规划;方法;供电区域

中图分类号: U665.12 文献标识码: A

1 供电模式

目前应用较多的电网建设模式为典型设计模式和通用设计模式。典型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初步设计阶段的变电站典型设计方案、配电站典型设计方案、线路典型设计方案等。通用设计方案则主要包括变电站、配电站、线路等组成模块的施工设计方案。

近年来提出并得到推广应用的供电模式是规划设计阶段的典型设计模式。本文供电模式为界定了电网结构、供电单元和电网装备等供电系统主要组成要素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案,深度介于电网规划与初步设计之间,属于典型设计范畴供电模式以电网规划理论、规程规范为支撑,在电压等级匹配、供电半径优化、电网布局优化等基础上,对电网结构、供电单元和电网装备等供电系统主要组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图 1 为供电模式制定方法,图 2 为供电模式要素。

供电模式将典型设计拓展到了电网规划设计领域。目前施工设计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的典型设计方案服务于供电单元的标准化建设,供电模式则从电网建设的源头入手,服务于全供电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2 区域供电

区域供电中的“区域”是指需要规划或建设的供电区,供电分区及一个或多个用户占用的区块、子区域。在应用供电模式编制某地区电网规划方案时,需要以该地区用电需求为出发点。区域供电充分考虑各区域供电需求的差异化,以供电区域需求为核心制定区域电网规划方案,在各子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形成全规划区的规划方案。

区域供电思想可概括为:按照区块功能、地理环境、行政区划等条件将供电区划分为不同层次、相互关联而又相互独立的供电区域;根据各供电区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负荷、经济、资源、环境、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分情况采用合理的电压等级、电网结构、设备型式、生产管理及用电服务技术手段;考虑供电区域特别是相邻、相嵌套区域的供电系统的相互影响及制约因素,采用由下至上的规划设计顺序(即先规划较低电压等级电网再规划较高电压等级电网)制定各供电区域的电网规划方案,最后通过优化组合制定全供电区的电网规划方案。

电网规划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电网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

2)各供电区域/用户的供电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

3)各级变电所/配电站的分布由用户/供电区域或下级电网决定。

4)电网接线/结构由上级电网及本级变电所的分布情况决定。以上特点表明在规划某电压等级或区域/用户电网时可相对独立地规划另一电压等级或区域/用户电网,同时也表明完全可以由下往上制定电网规划方案,而电网接线特别是高压电网接线需要考虑上、下级电网布局,即在规划中需要考虑上、下级电网的相互影响。

电网规划设计特点表明从用户/区域出发采取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规划具有理论及技术的可行性,电网规划设计实践也证明了基于区域供电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法符合电网发展规律,切实可行并且易于实施。

按照区域供电思想,全供电区电网规划方案的制定包含纵向组合和横向优化 2 个过程。纵向规划是从用户到供电区域,然后再到全供电区的过程,或者说从低压到中压,再到高压的过程,为组合过程;横向规划是对供电区域某电压等级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如制定变电站分布、变电站规模及高压电网结构方案等,为优化过程。

图3 为基于区域供电思想进行电网规划设计的流程。区域供电思想可为模式化电网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3 模式化的电网规划设计

3.1 可行性分析

模式化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法基于区域供电思想,从区域供电需求出发,选择相适应的供电模式制定电网规划方案。该方法采用由下至上的规划设计顺序,制定各供电区域的电网规划方案,进而优化组合确定全供电区的电网规划方案。按照经济水平、负荷性质、区域功能等对供电区域(含供电分区、子区域)进行划分,并可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供电区域,实际供电区域可以分解为 1 个或多个典型供电区域。同类型供电区由于负荷特性、供电需求等各方面与某典型供电区域相同或相近,可直接采用该典型供电区域的供电模式。因而,采用区域供电思想进行电网规划时,各区域可采用相应的供电模式同时进行规划。

3.2 供电区域划分与分类

不同供电区域有不同的供电需求,不同的供电需求对供电模式有不同的要求。应用模式化规划方法编制规划方案时,需要对供电区域进行划分和分类,区域划分时应考虑与可采用的供电模式适用条件的一致性,以便进行供电模式选择。具体划分及分类方法如下。

供电区域划分。

供电区域可以按行政区划、区域功能或地理方位等标准进行划分:

①以行政区划为标准进行供电区域划分。

从全国范围看,供电区域可以省、市、县为标准进行划分,在同一个县以行政区划为标准可将供电区域划分为县、乡(镇)、村 3 个层次的供电区域。

②以区域功能为标准进行供电区域划分。

区域功能主要有居住、工业、公共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商业、体育、医疗、教育科研、文化娱乐及其他公共设施)、农业生产、农副业加工、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以区块功能为划分标准,可将供电区域划分为居住区、工业区、行政办公区、商业区、商住混合区、医疗用地、教育科研区、文化娱乐区、农业生产区、农副业加工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

③以地理方位为标准进行供电区域划分。

依据地理位置的独立性、特殊性等条件,可将供电区域划分为县城、城郊、开发区、乡镇中心区、乡村、自然村等。

3.3 供电模式制定

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供电区域,制定出该类供电区域的规划设计方案,并作为同类型供电区域的供电模式。

供电模式的制定主要考虑 3 个方面:

1)适用条件和范围。该方面主要考虑供电模式适用的经济水平、负荷水平、负荷性质、地理环境等。

2)典型供电区域的电压等级。根据供电区域负荷水平,按需要的最高电压等级对区域进行分类,并制定该区域最高电压等级电网的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即为此类区域的典型供电模式。

3)供电模式的深度。电网规划方案可包括电网布局/结构、接线方式、供电单元以及装备等各方面,也可只包括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较简单的供电模式可以只包括电网接线方式。为提高供电模式对具体规划方案的指导性,供电模式的深度宜适当向初步设计深度靠拢。

3.4 典型供电模式的选择

根据划分后的各供电区域的相关指标(如经济水平、负荷水平、负荷性质、需要的电压等级等)选择相适应的供电模式。供电模式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电压等级。根据区域负荷水平确定该区域需要的电压等级,并在相应电压等级的供电模式中选取该区域供电模式。如某工业园区需要的最高电压等级为 110kV,如果只需制定 110kV 电压等级电网规划方案,则直接在 110kV 供电模式中选取;如果需要制定 110、10 kV 电压等级的电网规划方案,则需要对供电区域进行划分,并选择合适的 110、10kV 电压等级供电模式。

2)对供电可靠性、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原则上供电模式选择时需要参考同类型区域的供电模式,但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可以根据供电可靠性、环境等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供电模式。

3)深度和适用性。

3.5 模式化电网规划设计步骤

模式化电网规划设计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1)按照常规电网规划设计方法收集、整理资料,然后将规划区按行政区划、区块功能、地理环境等条件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相互关联而又具有独立性的供电区域,并进行负荷预测。

2)选择与各供电区域相对应的供电模式。

3)将选定的供电模式与各供电区域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各电压等级电网的具体规划方案。

4)将各供电区域规划方案进行组合优化,制定规划区的电网规划方案,并对各供电区域的规划方案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如下:①先将某中压供电区域包括的各低压供电区域电网规划方案进行组合,并确定配电变压器的分布情况。若只需制定低压电网规划方案,则不需进行以下各步骤。

②根据配电变压器的分布情况,对该中压供电区的中压电网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并对各低压供电区域的电网规划方案进行调整。

③重复①、②,制定所有中压供电区域的中、低压电网规划方案。若只需制定中、低压电网规划方案,则不需进行以下各步骤。

④将某高压供电区域的各中压供电区的电网规划方案进行组合,并对上级变电站布点、供电范围及主变容量等进行优化。

⑤重复④,制定所有高压供电区域的变电站规划方案,并对各中压供电区域的中压电网规划方案进行调整。

⑥依据高压变电站规划方案,提出高压电网的上级电网规划建议,并制定高压电网接线方案。

⑦形成包括不同电压等级涉及电网布局、供电单元和电网装备各要素的电网规划方案。

图 4 为模式化电网规划设计流程。

3.6 模式化电网规划设计方法的特点

模式化电网规划设计方法与传统电网规划设计方法既一脉相承,又具有自身特点:

1)模式化电网规划设计方法根据区域、用户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供电模式形成电网规划方案,是一种由下至上或电压等级由低到高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法。

2)模式化电网规划设计方法采用纵向组合、横向优化的方法实现全地区的电网规划方案编制,符合电网建设的规律。

3)对相同、相近的供电区域采用相同的供电模式,符合电网规划的精细化管理、集约化发展的要求,可以促进电网标准化建设。

4)可提高电网规划设计效率和规划质量,并可拓展现有电网规划边界。

4 结论

1)基于区域供电思想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法,采用由下至上的规划顺序,从供电区域出发制定区域电网规划方案,依据供电区域的供电需求、特性选择同类典型供电区域的供电模式,在各供电分区规划的基础上形成全规划区的规划方案。

2)区域供电思想及模式化电网规划方法具有理论及技术的可行性,符合电网规划规律,且易于实现。

3)作为典型供电区域电网规划方案的供电模式,具有可复制性、移植性,可以应用到相同类型、相似供电区域的电网规划设计中。

4)模式化电网规划方法有助于电网标准化建设,能够满足电网规划的精细化管理、集约管理和“大规划”的要求,同时也是一种集规划、设计于一体并拓展了现有电网规划边界的优化规划方法。

5)模式化电网规划设计方法主要适用于配电网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 肖峻,罗凤章,王成山,等.电网规划综合评判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电网技术,2005,29(2):9-13.

第3篇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概念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

概念设计在国外普遍被采用,而我国应用的还不多,最主要的是应用于建筑大型项目设计中。随着概念地产时代的介入,人们对它有了初步的了解,如何看待这些概念,是居住的需求、还是对居住区的规划要求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大问题。以下就是我们从概念设计的涵义、特点、功能作用等几方面加强对其认识。

一 概念设计的涵义

对于概念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理解。哲学意义上的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居住规划的概念设计则是在对整个住宅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合理定位基础上,对居住需求和居住文化在该理念的规划模式和建筑形态的阐述。概念规划是一种注重城市规划与住宅区域规划的综合性规划,它主要是在确保城区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和区域规划进行对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及环境保护的综合规划设计。

目前,在国外一些大公司的设计部门都包括: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制造设计。可见概念设计在居住区规划中的位置是多么重要。

二 概念设计规划的内容及特点

由于各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所以在规划设计上也有所不同。德国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区域间平衡发展;美国注重对资源的开发,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日本侧重资源开发;法国以国土整治、促进落后地区发展为主。

从概念的设计特点来看,它具有设计思路的整体性、设计内容的概念性、设计性质的综合性、设计方案的框架性、设计功能的方向性等特点。通过概念设计解决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形成的概念分析,经过综合抽象的概括从而进一步形成概念设计。正因为这些概念设计的内容与特点,决定了它在以后住宅区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我国居住区规划的概念设计现状和误区

3.1我国居住区规划的概念设计现状

我国居住区对概念设计认识还不深入,还没有形成一种规范的模式,针对特有的现状表现如下:

(一)目前我国的概念设计还只是一种形式,真正有专业人员参与很少,造成概念设计的脱节。一是在策划阶段主要有策划人员进行策划和设计,相关专业人员等到概念确立后才参与到设计环节中,有时候针对某些问题他们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是在设计完成后在找概念,这种概念往往很片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概念设计,只是一个卖点。

(二)人们只是对这种模式接触一时热,对概念设计的内容和功能认识很肤浅,缺乏真正的对住宅区域的规划设计和居住需求的深入诠释。

(三)长期以来建筑行业一直采用传统的模式,缺乏对住宅区域的规划与设计,致使三方之间缺少中间的设计环节,不仅违背市场要求,还违背住宅区域的设计原则,使项目开发不能达到最佳状态。

3.2居住区规划的概念设计误区

其一,目前有些开发商采用概念设计理念引诱人们对它的期盼与关注,但实际上有策划人员提出的概念与设计结合脱节,使人们还没有认清楚概念设计的真实本质,表面打的旗号很响,实际上是在卖弄,华而不实。

其二,很多人把形态理念等同于概念设计,缺乏对住宅区域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和有利于城市发展规划的探讨与分析,缺少对居住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与推敲。

四 概念设计的地位作用

概念设计具有前瞻性、便捷性、广泛性的特点。这种规划设计是从整体上对住宅区域的规划,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积极的创造性,在今后住宅区域中应用性非常广泛。

近几年的规划发展中,应该加快规划概念设计的发展,要审时度势,与城市整体发展相结合。这种规划模式对建设我国城市整体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因为传统的城市规划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迫切发展的要求,而这种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类型更具有长远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更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对现在人们的居住要求来说,好的概念设计会逐渐显现出来,备受人们的关注。概念设计阶段对住宅区域规划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主要体现在:

概念设计的全局性。概念设计是从城市的整体发展着眼,在研究城市整体的大背景下,充分考虑到居住区的功能、环境、设施及人们精神层面的问题,对住宅区域的规划进行全方面的考虑。

概念设计方案的框架性。概念设计主要从居住区整体的风格、流派及环境出发,对住宅规划提供总体的框架思路与规划设计,很少涉及具体的方案要求。

居住区规划概念设计的可行性。概念设计是从整体出发,注重大局发展方向和策略,从宏观上把握项目开发的重大意义和决策。

五 居住区概念设计的关键和机制

概念规划是一种注重发展理念的规划设计,从宏观到微观可为任意层次提供发展思路和框架,以实现城市规划和发展为目标的一种规划类型。概念设计在对城市规划编制上呈现出灵活具有弹性的特点,可及时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修改与完善。以下是概念设计的几个关键:

(1)根据城市发展的大背景、大趋势,充分合理的对城市发展进行规划。

(2)为了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充分考虑市场定位。

(3)不断探索居住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考虑人们在精神层面对住宅的需求。

就目前发展来看,建设和完善概念设计机制,使概念设计在住宅建设中发挥最大作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要想建设和完善机制必须从市场调查做起,形成一个由策划人员、设计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等多人员、多学科的运行机制。如何将概念设计成为居住形态规划设计的可能,这就需要策划师、设计师们运用新策略、新方法、娴熟的设计手段通过实体形成满足人们需求、富有创造力的居住空间形态。

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概念设计的重要,但是由于概念设计研究还存在很大的误区,概念设计过程还不具体、不完善 ,我们应该在正确把握概念设计的涵义,深入认识概念设计的功能与作用的前提下,进行对概念设计的深入研究,利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以后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为了城市的发展,概念设计能够很快普遍应用到住宅设计上,我们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机制,以达到实现城市的优化目标。

结语 概念设计在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用中并非是对某一个层次的规划设计,而是对其中任何一个层次都能进行。概念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多方向发展的综合体,但是它不是针对某个问题做周密细致的规划,往往是更多的倾向于理念。如对城市的发展,它是从整体上进行的规划,注重的是长远的整体的利益,是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集中深入的研究探讨。从国家和城市的经济、环境角度提出综合性发展战略和指导方向,以更好的适应国家及城市快速发展的决策要求。

我国现在对概念设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机制还不够健全,我在这也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通过我的理解和阐述引起人们对概念设计的关注,以加强和深入研究对概念设计在住宅区应用方面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邹慧君,等.广义概念设计的普遍性、内涵及理论基础的探索[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3.

[2]项冉,谭婧婧,时静.浅谈城市概念规划[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0)

[3]田真.由思维到形象-建筑创作中概念设计的思维与表达[J].华中建筑,2002,1.

第4篇

这次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启达乔泰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彦杰先生撰写系列文章,主要内容包括: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规划设计程序、牛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规划设计准备、系统化设计、细部规划设计、工程图纸与工程项目划分等。

李彦杰先生具有丰富的低温物流中心规划设计经验,在祖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参与的大型物流中心项目已近30个。

本讲座中涉及的生鲜食品是广义的,包括冷冻食品、冷藏食品。

冷冻食品的中心温度应保持在-18℃以下,并且将食品中所含93%以上的水分冻结成冰,以防止食品因存放时间过长而产生劣化情形,因此冷冻食品的保存期限大多可长达半年至一年之久。所以,凡经过处理后,将包装食品急速冷冻至-18℃以下的冻结状态的食品,称为冷冻食品。

冷藏食品应保持在7℃以下至冻结点以上,生鲜农畜水产品、调理食品、水果蔬菜、豆制品、面包快餐食品等,为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及品质,在制造、储运、销售过程中均需保持此温度,故称为冷藏食品。

由于生鲜食品在制造、储运、销售过程中均需要处于低温环境中,低温物流应运而生。低温物流包括原材料供应物流、食品工厂内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无论产品所有权转移多少次,均需依赖一系列能放置低温食品且符合低温标准的冷冻冷藏设备,以使食品在每一环节都能保证存放于最适合的低温环境中,确保食品品质安全及稳定。从生鲜食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直至消费者手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有缺陷都将前功尽弃。

在本讲座中,我们将集生鲜食品加工与生鲜食品物流功能于一体的低温物流中心称之为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此类低温物流中心的职能包括生鲜食品加工、生鲜食品低温物流。

笔者经过参考文献,并根据多年的项目实施经验,将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产品分切加工及物流配送中心(如猪肉分切加工中心);

2.禽类产品屠宰加工及物流配送中心(如鸡鸭屠宰加工中心);

3.水产品加工及物流中心(如水产品鱼类加工中心);

4.蔬果加工及物流配送中心(如蔬果加工配送中心);

5.速冻食品加工及物流配送中心(如速冻水饺加工及配送中心);

6.中央厨房(连锁餐饮业或快餐业共同产成品及半成品加工配送的场所):

7.面包厂(连锁面包店共同生产面包及面包坯的加工配送场所);

8.其他涉及生鲜食品加工与物流的物流中心。

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的主要特点是:

1.集生鲜食品加工与生鲜食品物流配送为一体,能有效缩短冷链环节,更容易控制生鲜食品的品质,降低生鲜食品质量出现问题的概率;

2.销售渠道一般为连锁店或相对较稳定的客源,更接近市场及消费者,以减少盲目生产的可能性;

3.产品较为单一,特色较为鲜明,且规模化生产;

4.一般为冷链企业产业链中各环节前向一体化(如屠宰厂、畜禽养殖厂、蔬果生产基地、食品厂)或是后向一体化(如连锁超市、连锁畜禽肉店、连锁餐馆、连锁面包店、快餐配送)的产物;

5.较多地表现为企业内的具有加工功能的低温物流中心,是企业竞争的结果。

本文以猪肉分切加工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为例进行低温物流中心规划设计的探讨。

一、规划设计准备阶段

1.确定规划设计目标

(1)确认未来生鲜食品加工中心的功能,明确加工中心的功能属性,以便在后期细部设计时能围绕其功能目标进行设计。

(2)确定未来生鲜食品加工中心的营运方式。

(3)确认未来生鲜食品加工中心的营运目标需求,具体包括:

①预估总投资预算;

②生鲜食品加工中心目标使用年限;

③生鲜食品加工中心最大产量及目标销售量;

④生鲜食品加工中心人力资源安排;

⑤目标投资回收期;

⑥其他。

2.基本资料收集

收集基本资料的目的是“把握现状”。通过对企业现状的把握,进一步明确企业对生鲜食品加工工作的需要量和企业对生鲜食品物流的需要量。

了解企业现有的加工及物流能力,同时综合考虑企业未来的经营目标,设计出更符合企业真正需要的、又不会造成投资不足或是投资浪费的生鲜食品加工中心,以降低企业在生鲜食品加工中心投资过程中因对未来需求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投资风险。

在基本资料收集过程中需要调查及掌握的资料包括:

(1)产品类别。包括产品的类别、目标产品方向等,例如,生鲜分切肉制品、生鲜蔬果、熟食肉制品、水产品、豆制品、面包蛋糕、速冻水饺、速冻面食等。明确产品类别,就可以在细部设计时,针对不同类别生鲜产品的加工工艺需求,进行不同的细部设计,以求尽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证产品的品质、作业的便利性及高效率的加工作业能力。在产品类别的定位时,同一个生鲜食品加工中心不宜设置类别过多,也不宜类别差异性较大。因为差异性较大时,设施资源就很难达到统筹使用的状态,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2)具体产品。在已确认产品类别的基础上。对具体的目标产品要明确化。例如,生鲜分切肉制品一猪肉分切,原料为已屠宰好的白条猪(去头、去脚、去内脏之后),加工成最小至肉馅的一系列产品。只有产品明确化,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在进行工艺设计时,更能接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细部环节,使设计的结果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3)目标深入群及配送半径。根据企业内部销售渠道情况,明确生鲜食品加工中心的下游客户,以便了解采购进货环节及加工物流配送出货环节的订单情况、产品批次情况、客户规模、配送范围,以便在规划设计时,对产品的物流属性有一个较为明确的体现,在场地、区域布局规划时能更多考虑此方面的因素,使物流在生鲜食品加工中心顺畅进行。

(4)产品最大及均衡产量目标。产量目标应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要制定得切合实际,不宜过大。目标产量过大的规划设计会使资源闲置,是一种浪费;也不能目标产量不足,会使产品供不应求,造成重复建设。

(5)人力资源与组织架构配置。明确人员结构在各作业环节中的配置。

(6)营运成本。包括:土地取得成本、建筑物建设成本、设备设施购建成本、人员成本、其他成本等。

(7)国家资产投资使用效率。明确土地、建筑物、设备的利用率。

(8)各作业环节及作业前置时间。采购、验收、

入库上架、领料、加工前置作业、加工、加工入库、拣货、分拨、装车、配送等作业环节,以及各环节的作业前置时间均需了解清楚。

(9)各作业环节的物流量情况。各作业环节的物流量,决定了该作业区域的配置及区域面积。

(10)预估总投资预算。在规划设计前应明确企业对生鲜食品加工中心的总投资预算情况,在设计及确立各项目标时,应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比,权衡投资的投资回报率及投资回收期。

3.基本资料分析

通过对基本资料的分析,明确:

(1)企业对加工能力的设计需求;

(2)企业生鲜产品原物料及成品的物流存量需求;

(3)企业生鲜产品原物料及成品的物流流量需求。

通过对基本资料的分析,确认企业的产品水平及物流服务水平,还可了解企业目前生鲜产品加工及物流服务存在的问题点,为进一步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二、系统化设计与评估阶段

1.系统化设计

(1)企业建设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的出发点

(2)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选址

物流中心的选址应充分考虑该中心的食品加工与物流的双重属性。在选址时,除价格因素外,还存在如下限制条件:

①土地所在地交通运输条件;

②地基基础条件;

③土地面积及容积率要求;

④自然环境;

⑤经济环境;

⑥相关政策法规条件;

⑦其他。

(3)建筑物及加工、物流设备规划

①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朝向选择;

②物流中心建筑结构选择;

③物流中心地面处理方式选择;

④物流中心屋顶、侧壁规划;

⑤物流中心各区域面积、高度以及保温库板规划;

⑥物流中心码头区域规划;

⑦物流中心环场道路规划;

⑧物流中心主设备、设施规划;

⑨物流中心制冷系统规划与选择;

⑩物流中心其他辅助区域及房屋的规划。如电脑室、卫生间、更衣室、消毒室、工具室、制冷机、废弃物处理区、停车场等。

(4)生鲜食品加工物流中心整体布局

要明确物流中心各作业区域需求,比如:进货暂存区、原料冷藏及冷冻库、急冻库、解冻库、材料冷藏及冷冻库、一次加工作业区、二次加工作业区、缓冲区域、内包装作业区、外包装作业区、成品冷藏及冷冻库、分拣区、出货暂存区以及装载容器清洗区及暂存区等。在布局时要注意统筹规划原则、区域共用原则、多温层区分及控制原则、可扩展性原则。

另外,还要明确各区域的面积需求、温层需求、加工设备需求。

2.评估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1)方案投资预估与目标投资预算的比较。如果差异较大时,企业可能会放弃该方案。

(2)方案产量及物流量与目标产销量与物流服务水平的比较。评价方案对需求的满足程度。

(3)方案投资回报率与投资回收期是否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

(4)多方案进行比较与选择。

三、细部规划与执行前段

第5篇

关键词:城镇密集区;城镇群;规划;问题;对策

我国的城镇建设有其特殊性,所以在规划设计方面亦需要因地制宜,因此,对我国城镇密集地区和城镇群的规划问题要进行详细分析,因地制宜、因势导利,依据其主要矛盾进行对策研究。笔者现将研究报告分析如下。

一、我国城镇群的特点分析

我国已经在“十一五”规划中把城镇密集地区与城镇群的规划问题作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方式,而有些地区的城镇群规划甚至于国家发展计划相属,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城镇群规划的重视。

我国的城镇群分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以省会为中心的城镇群、中小城市城镇密集发展区五类,其中珠三角区经济外源性明显,发展快,城市多样,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复杂,是较成熟的城镇群;长三角区以产业技术扩散的经济方式为主,工商业基础良好,结构稳定,也是比较成熟的城镇群;京津冀区经济独立发展,行政作用显著,固化聚集结构明显,特点差异性强烈,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城镇群;以省会为中心的城镇群主要是政府扶持,以省会带动省内各城市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效益不确定性,多数是正在发展中的城镇群;中小城市城镇密集发展区多是外资投入比较多,私营经济性明显,自主品牌创新显著,是比较特殊一类城镇群。

二、我国城镇密集地区与城镇群的规划问题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城镇群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性,所以城镇群的发展势态处于一个快速扩张的情形。目前,城镇密集地区与城镇群规划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提升城镇群的职能,使其能够带动整个区域内的经济。其次,转变城镇群的发展模式,减轻其在发展过程中对区域内资源环境的不良影响,能够和谐发展、协调发展。

在城镇密集地区与城镇群的规划中城市安全与区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起点。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区域性或者流域性灾害事件,对城镇群的生态环境的发展提出了严重警告,如SARS病毒的流行、水域污染等都反映出城镇群发展的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城镇群规划时就要尽量发挥其上下协调功能,根据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具体发展情况,制定规划设计方针。

城镇群发展中最易体现的问题即是内部经济发展与城市产业不协调或者功能同构、重复建设。在城镇群的规划中,多携带着过于理想化的理念,在设计时依据最大利益化的蓝图去构思,却往往导致最不理想的结果。但是这些情况却又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逐步的调整、再调整,才能慢慢的消除这些不平衡与重复、同构问题。

三、城镇群的规划措施分析

(1)处理好城镇群规划编制与政府事权关系

城镇群的规划都是国家政府部门管理,但是在我国政府管理体制中,城镇发展最重要的管理部门是市级和县级政府,所以在处理城镇群得规划时要注意区分政府事权的关系区别,否则就容易出现规划实施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2)处理好城镇群的空间结构与类别

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的城镇群规划实践中,发现尺度较大的城镇群的规划不拘泥于空间结构的束缚会更加有创造性,但是这种大尺度城镇群规划,有时也会带来反面效果。所以笔者以为,在城镇群的规划中要根据其类别、特征、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等去区别对待,不能一味加大规划尺度,致使规划出现较大的落差。

(3)处理好城镇群区域城市的角色地位

在城镇密集地区与城镇群的规划设计中,要根据城镇群的各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及功能进行合适的角色定位,明确核心城市的聚集作用以及其能为城镇群带来的中心效益能力,要明确处于中间位置与底层位置的城市在本区域经济中的能力功效和发展地位。如珠三角的东莞、长三角的苏州等,他们的重要性决定了其虽不是区域的门户但是仍有其独特的区域地位。

(4)战略性节点地区识别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群的变化和成长也在不断重组中,其经济结构、空间结构、战略结构等都会发生重大变化,这就需要控制一个经济战略节点,以便在革新大潮中以其独特的发展潜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稳定协调本区域的发展变化,以提升城镇群的规划价值以及可操作性的变动,稳定经济发展模式。

(5)区域与城际交通系统

交通是一个城市注入活力的命脉,城镇群的经济发展迅速,离不开优越的交通系统的支持。城镇群的交通多是以公路为主,更为快速的水运和铁路运输却利用率低,致使运输效率不能与经济发展平衡,同时排放了大量的污染气体、消耗土地资源。所以,目前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调整区域交通运行模式和效率,是城镇群规划的一个重点。规划设计时要从长远发展利益出发,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交通发展模式,建设协调的平衡交通。

(6)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

城镇群规划设计要以保证自然生态不被破坏、历史人文资源能受到保护为前提,进行综合区域规划。一个独特的城镇群发展面貌,须有其文化和生态意义,所以在规划时要能够从深层次出发,纵横延伸,建设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性质的城镇群,使其即有现代性又有纵深性。如长三角的浙江象山湾,由岛屿、海岸带、南太湖经历五千多年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塘浦圩田,这不是国家风景区,也不属于历史文物,但是它是浙江地区特有的风景地貌,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是非常具有开发价值的生态资源,规划师要据其优点和特色,进行合理规划。

(7)发挥规划师对战略问题认识的独特优势

在城镇群的规划设计中,规划师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优秀的规划师能够对国家经济形势及合理的城市规划步骤作出精辟的见解和认识,提前作出规划准备,在重大的城镇群规划实施时,处于精熟状态,以更完善的姿态去精确设计蓝图,这充分说明了规划师的重要性和前瞻性。

(8)关注内陆城市国际化的途径

第6篇

各市、县(区),自治区各部门、直属机构:

建设沿黄城市带、打造黄河金岸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结合我区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自沿黄城市带建设启动以来,全区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按照《沿黄城市带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掀起了黄河金岸建设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深入实施沿黄城市带(群)发展战略,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现就加强沿黄城市带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科学编制规划,严格规划实施

沿黄各市县、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按照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发展总体规划》和整体战略策划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各地沿黄城市带建设总体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行业专项规划,深化、细化沿黄城市带发展战略,加快黄河金岸建设。各类规划成果必须报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发展领导小组统一审查后,按照法定程序批准实施。各市县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严格规划实施管理,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整或变更规划。

二、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建设水平

沿黄各市县、自治区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建百年工程、树世纪精品”的理念,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突出特色,保证质量,着力提升沿黄城市带项目建设的档次和品位。要加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充分论证,科学决策,防止一哄而上、盲从跟风,坚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兼顾建筑的实用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等方面的要求,把现代气息、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融入方案设计之中,切实提高项目设计水平,充分展现沿黄城市带独具特色的魅力与风采。今后,沿黄城市带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旅游景区景点、休闲度假区、生态公园、特色小城镇、滨河新村等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设计方案,必须报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发展领导小组审定,未经审定的项目不准实施。

三、加强引导管理,合理开发建设

沿黄各市县、自治区有关部门要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安排沿黄城市带项目建设时序和规模,集中力量优先建设沿黄城市带重要节点和重点区域,规模开发,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稳步推进。加强对滨河大道两侧土地商业开发建设的管制,在确保防洪安全、道路畅通、生态协调的前提下,统一布局旅游、度假、休闲、商业地产等项目,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严禁沿线“遍地开花”式建设,严禁借黄河金岸建设非法圈地、违规占地、未批先建等行为。

四、严格督查考核,提高工作实效

自治区制定下发了《沿黄城市带建设工作考核办法》,从年起对沿黄各市县和农垦系统沿黄城市带建设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考核市县和农垦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市县和自治区农垦局要充分发挥督查考核的导向作用,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督查考核评价体系,对沿黄城市带建设工作进行严格督促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效果。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每月对沿黄城市带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一次通报,每季度对建设工作进行一次专题汇报,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抓出成效、争创一流。

第7篇

Abstract: Urban, rural and regional Planning is currently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the exploration of rural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models is the current research focu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deas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patch, corridor and matrix models, its basic elements are analyzed.

关键词:城乡与区域规划;景观生态模式;分析

Key words: urban, rural and regional planning;landscape ecological model;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060-01

0引言

景观生态规划模式是继I.McHarg的“自然设计”之后,又一次使城乡规划方法论在生态规划方向上发生了质的飞跃。自然设计模式摒弃了追求人工的秩序和功能分区的传统规划模式强调各项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应性和体现自然资源的固有价值;而景观生态规划模式则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它尤其强调景观格局与水平运动和流(movement and flow)的关系。

1景观生态规划思想概述

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概念,比风景和地貌意义上的景观概念有更深而广的内函和外延,并有其特殊的意义,它是指多个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空间尺度大体在几平方公里至几百平方公里的范围。“景观生态”一词最早是由Troll于1939年提出的。当时航片开始普及,使科学家们能有效地在景观尺度上进行生物群落与自然地理背景相互关系的分析。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景观生态学才真正在把土地镶嵌体作为对象的研究中逐步总结出自己独特的一般性规律,使景观生态学成为一门有别于系统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科学。他以研究水平过程与景观结构的关系和变化为特色。这些过程包括物种和人的空间运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干扰过程的空间扩散等。

2城乡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分析

2.1 斑块、廊道和基质模式斑块、廊道和基质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这种语言和景观与城乡规划师及决策者所运用的语言尤其有共通之处,因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观察结果很快可以在规划中被应用,这也是为什么景观生态规划能迅速在规划设计领域内获得共鸣的原因之一,特别在一直领导世界景观与城乡规划设计新潮流的哈佛大学异军突起。美国景观生态学奠基人Richard F T. Forman与国际权威景观规划师Carl Steinitz紧密配合,并得到地理信息系统教授Stephen Ervin的强有力技术持支,从而在哈佛开创了又一代规划新学派。

2.2 斑块原理一般来说,只有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才有可能涵养水源,联接河流水系和维持林中物种的安全和健康,庇护大型动物并使之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并允许自然干扰(如火灾)的交替发生。总起来说,大型斑块可以比小型斑块承载更多的物种,特别是一些特有物种只有可能在大型斑块的核心区存在。对某一物种而言,大斑块更有能力持续和保存基因的多样性。相对而言,小型斑块则不利于林内种的生存、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不能维持大型动物的延续。但小斑块可能成为某些物种逃避天敌的避难所,因为小斑块的资源有限,不足以吸引某些大型捕食动物,从而使某些小型物种幸免于难。同时,小斑块占地小,可以出现在农田或建成区景观中,具有跳板的作用。一个孤立的斑块内物种消亡的可能性远比一个与大陆(种源)相邻或相连的斑块大的多。与种源相邻的斑块当其中的物种灭绝之后,更有可能被来自相邻斑块同种个体所占领,从而使物种整体上得以延续。选择某一斑块作为保护对象时,一方面要考察斑块本身的属性,包括物种丰富性和稀有性;同时也要考察其在整体景观格局中的位置和作用。

3廊道原理

人类活动使自然景观被分割而得四分五裂,景观的功能流受阻,所以,加强孤立斑块之间的及斑块与种源之间的联系,是现代景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联系相对孤立的景观元素之间的线性结构称为廊道。生态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普遍承认廊道有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和本来是孤立的斑块内物种的生存和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廊道必须是连续的。但廊道本身又有可能是一种危险的景观结构,它也可以引导天敌进入本来是安全的庇护所,给某些残遗物种带来灭顶之灾。廊道本身的构成不同,其作用也不一样。如高速公路和高压线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是重要的运输通道,但对生物来说则是危险的障碍。在美国,公路是野生动物最大的杀手。假设廊道是有益于物种空间运动和维持的,则两条廊道比一条要好,多一条廊道就减少一分被截流和分割的风险。

4基质原理

一个理想的景观质地应该是粗纹理中间杂一些细纹理的景观局部。即景观既有大的斑块,又有些小的斑块,两者在功能上有互补的效应。质地的粗细是用景观中所有斑块的平均直径来衡量的。在一个粗质地景观中,虽然有涵养水源和保护林内物种所必须的大型自然植被镶嵌,或集约化的大型工业、农业生产区和建成斑块,但粗质地景观的多样性还嫌不够,不利于某些需要两个以上生境的物种的生存。相反,细质地景观不可能有林内物种所必须的核心区,在在尺度上可以与邻近景观局部构成对比而增强多样性,但在整体景观尺度上则缺乏多样性,而使景观趋于单调。在上述有关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的一般原理基础上,Forman等人又提出了下列两个景观整体模式,以作为景观生态规划的总体原则。景观规划中作为第一优先考虑保护或建成的格局是:几个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作为水源涵养所必须的自然地;有足够宽的廊道用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空间运动的需要;而在开发区或建成区里有一些小的自然斑块和廊道,用以保证景观的异质性。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观光农业;景观生态;规划方案;设计

在对观光农业进行建设时,首先要兼顾的是观光农业的系统性,根据农村地域位置等基本要素,进行设计规划上的处理。与此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对景观上的生态进行规划,按照现代观光园的总体思路,将观光园的基础设施构建完整,突出景观的视觉以及美观上的呈现。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兼顾观光农业园的生态功能发挥,尽量使用节能减排的施工手段以及设施,让生态园的建设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上的战略提出。

1 w论

我国传统园林起源于前屋后院的果树菜圃,并以苑囿的形式出现。农业景观不仅具生产性,更具有审美价值。在当今倡导低碳生活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农业景观,不仅是对传统园林本质和过去农耕文明的依依不舍,更具有保障城市物质供应的紧迫性、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正处于城市化飞速发展进程中,城市化带动的城乡格局的变化,为当代中国城乡结合带,乃至广袤的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整合这一区域的产业格局,如何体现农业的生产性与生态性,如何再现农业质朴的自然美。本文将从农业的自然属性出发,讨论观光农业生产性景观的营建,探讨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背景下的观光农业园设计方法。

2 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相关理论准备

2.1 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中的“观光”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古籍《易经》中,《易经》云“观国之光,用宾于王”。美国农学家沃辛顿(M・Worthington)将观光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都可接受的农业”,强调“自我维持”和“低输入”的特征,阐述了观光农业的生态内涵。

2.2 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园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以形成良好的多产循环为目标,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旅游发展,考虑农业生产与旅游休闲的产业发展;研究农业景观格局,布局景观生态功能,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效规划方法。

3 功能区划分与设置

3.1 中心区

观光农业园在中心区的建设上,主要的开发功能是游客前来活动参观的区域。这个区域在规划上,应该尽量设置更多的田园风光以及自然生机的景观。与此同时,区域规划人员可以对中心区的展览模式进行相关的设置,将这个区域的规划设置为农业生产区的展览区域,通过对农业生产工具的传统与现代区别上的对比,让人们在观光游览过程中,感受农业生产上的发展与进步。

3.2 服务区

农业观光园的服务区,主要的功能是为前来观光游览的游客进行餐饮以及娱乐、住宿设施上的提供。为了让游客享受到农家观光园的特色,管理人员可以为游客准备出具有农家特色的餐饮,或是住宿等服务。让游客在观光过程中,体验农家生活。服务区应该采用点和线的布置方式,与其他各个功能服务区提供便捷的交通设施,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体验一站式的服务模式。节省游客观光的时间,带给游客前来观光的良好体验。

3.3 防护区

防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观光区农业环境的一个具有边界性的划分区域,这片区域在基础设施的构造上,主要为线状或是片状的绿化植被,这些绿化植被的布置原因,是防止农业园区的环境遭受外界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些线状会是片状的绿化植被区域也可以将生态观光农业园中的气候环境进行调整,提供更为清新的空气以及舒爽的温度,让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可以享受到更为绿色生态化的旅行体验,在防护区的道路设置上,应该规划上平行九环线,与此同时,沿着生态农业园的周边护城河成线性的布局方式,进行规划。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限制游客进入这些隔离屏障区,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或是突发事故。

4 生态园节能设置与功能规划

4.1 生态观光农业园可持续的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园,在生态环保上的理念体现,包含很多各方面,其中包括温室大棚玻璃温室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植物的规划与利用,可以让生态农业园的温度以及空气的新鲜度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调节与保持。与此同时,施工设计规划人员还会根据观光农业区的功能规划,利用绿色理念以及环保的施工材料,对生态农业园的一些基础设施,展览区域进行合理的布局与建设。通过科学绿色的规划,让整个园区的生态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给人以自然的生态感受。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利用更多的绿色植物,来对观光农业园的一些区域进行划分处理,这样不仅节省了许多建筑施工材料的使用,而且,也增加了观光农业园的生态感。

4.2 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农业系统

在对生态园的农业循环系统进行规划时,应该尽量采用节能高效的生产模式。开展建设上的内容。为了让生态园的整体结构都可以发挥生态上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也要符合这一设计理念,例如,开发建设一些具有观赏性的有机果园或者有机蔬菜基地等。在对果园进行建设时,也可以采用一些循环系统上的设计理念,使用“畜-沼-果”的循环系统,进行生产上的活动。例如,生态园在养殖鱼蟹等水产或是牲畜,可以在对鱼塘或是圈舍进行清理时,将淤泥以及粪便放置在沼气池中进行腐熟处理。通过辅输过的粪便以及淤泥。就等于是进行了消毒。这些粪便淤泥可以直接作为果园的生态有机肥进行使用。而沼气池中生产出的沼气,则可以作为生态农业园的燃气,供整个生态园的餐饮业的运作。这种循环式系统不仅在让生态观光园的经济实现了最大化的效益获取,也较为符合生态循环农业系统上的要求,可谓是一举多得。这种科学合理的物质利用方式,让观光农业园的生态规划设计更加巧妙,也可以一直作为生态循环系统中的一个亮点,来吸引更多的观光游客前来参观。

结束语

这种生态园的规划方案,让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良性的循环系统,不仅可以实现生态农业的节能高效,也让经济效益得到了了最大化的实现。这种生产模式的建设,不仅让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也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园区的建设空间得到了良好的规划。让游客在丰富的体验过程中,感受农家生活的悠然自在。返璞归真的设计规划,缓解了快节奏生活带给城市居民的精神压力。

参考文献

[1]董云超,夏宜平,潘菊明.园林式生态农庄的设计与实践――以浙江嘉兴碧云花园为例[J].中国园林,2008(08).

第9篇

关键字:生态优越;城镇规划;思路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wn planning,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cological superior area town planning idea and method, and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town planning in the protection of local landscape.

Key word: ecological superior; Town planning; Idea and method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对于生态环境优越地区,更要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后发优势,促进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发展,坚持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发展老路.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1城镇规划的特点

当前,中国普遍全而推开了城镇总体规划工作,但存在着设计水平较低,加上缺乏学合理的规划,规划设计内容和深度难以适应指导城镇建设要求。(1)城镇规模小、空间尺度小、但开发强度不宜过小。城镇自身功能应齐全,但它不是大中城市的微缩,有些功能可以没有(如文教区等)、有些功能必须强化(如农贸活动);(2)城镇规模小,发展存在许多偶然因素,充满变数,要求规划加强发展研究,设计既要有刚性又要有弹性;(3)城镇总体规划直接做到大中城市分区规划的深度、其中建制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做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4)城镇有它产业结构的特殊性,有些规划内容的特殊性,也有它接近自然的田园特色与山水特色。

2城镇规划的意义

(1)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新时期赋予城镇总体规划的任务,是要通过规划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如何实现社会发展战略的途径,探索城镇的发展机制,使之成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指导城镇建设宏观调控的手段,通过探寻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方法,有效地实现城镇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衔接,服务并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2)有利于实现与区域规划、详细规划的合理衔接

城镇由于其规模小,发展的不稳定性,必须加强区域分析与研究才能正确把握其发展方向或重大问题。城镇总体规划必须做到、也能做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以便很好地指导详细规划和建设。所以,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在加强区域规划的指导作用、城镇总体规划设计深度后有利于实现与区域规划。

(3)有利于接受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

城镇总体规划的目的是保证和指导建设,且分属两个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自所依据的规范、编制及审批程序均不尽相同,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矛盾,在编制城镇总体规划时,一方面接受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另外一方面从城镇客观发展需求科学预测其用地规模,并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反馈意见,两者互相协调,这样有利于接受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

(4)有利于指导各项建设,逐步形成城镇特色规划是各项建设的龙头,通过城镇的总体规划,可避免项目建设各自为政,使城镇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城镇总体规划不是大中城市总体规划的简单地缩小,城镇有不同的经济特征、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人文环境积淀,通过合理的总体规划设计能促使城镇特色的形成。

(5)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规划,使城镇有效地克服“三废”的乱排放;防止滥垦滥伐,有计划地保护植被与自然山水,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节约土地、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资源;促进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提高人口素质。最终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3规划思路与方法

3.1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强调区域划分与规划控制

根据现状建设情况及城乡发展对地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按不同地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对次区域进一步细分,建、’,:包括规划管制、区域与通道管制、项日选址管制的网络化空间管制分区体系,构筑安全友好的生态网络系统。

3.2以生态承载能力为条件,合理确定城乡发展规模

通过生态容量法、生态足迹等方法科学测定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保护的前提出合理确定县域人口、城乡发展的规模容量,由单纯满足建设规模需求转变为生态容量和规模需求的双向协调,保障城市稳定、持续发展。

3.3与山区地形相结合,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规划

山地城镇分散,区域高差大,为提高给水系统可靠性,规划采用分区分压给水。污水的收集、处理和排放根据饮用水源保护日标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实行分区分流制排水体制。规划结合山区地形形成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网和乡村公路网三个层次的“一高三纵三横多连”的等级公路网框架体系。

3.4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保护乡土景观

依据山地城市的自然特征,避免“摊大饼”式的过度集中连片布局,破坏山城特色,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规划选择山地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各城镇结合地形条件在空间布局上采取分片式、带状式或组团式的分散布局形态。规划和城镇风貌、街道空间、建筑高度、传统材料和建筑形式等方面进行规划引导控制,形成城镇、建筑、地景三位一体的特色城镇形态。

在城镇规划发展的同时确保护乡土景观,城镇规划中乡土景观的保护方法有:

(1)增加乡土景观保护方面的规划内容。从目前颁布的相关城镇规划法规条例来看.只是针对文化遗产与历史保护区有明确的保护要求。而没有专门针对乡土景观内容的保护措施。2005年12月22日颁布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用“文化遗产”替代了“文物”一词,指出:“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2008年7月l日起施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是对具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规范,也没有提出对一般意义上的乡土景观的保护。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指出:“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从上述法规提出的内容来看,已经对涵盖于乡土景观内容巾的比如民俗活动、民间知识手工艺等地方特色有法定保护的要求。

(2)特色乡土景观的认定与保护。保护小城镇乡土景观的前提是首先要认定哪些属于特色的乡土景观。笔者拟采用对应世界文化线路判别标准:空间特征、时问特征、文化特征、角色和目的㈣,并加入稀缺性特征作为特色乡土景观的总体衡量标准:①空间特征:是否具有与地方地理、气候等结合的多样性空间上的特点,并考虑其是否具有代表性;②时间特征:是否具有一定时间的影响力;③文化特征:是否包含当地文化因素或是否产生了跨文化影响;④角色和目的:是否具有对当地文化宗教、商业贸易、生产生活等的功能方面的积极性一面的事实;⑤稀缺性特征:是否在一定区域内逐渐减少或消逝,并且不可替代。这五种特征可以以单项成立也可以组合起来作为评判特色乡土景观,如果符合的特征越多,相对而言其特色越突出,保护价值越大。

(3)乡土生境的保护在目前快速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阶段下,小城镇不仅要保护其特色的乡土景观,关键还要维护其所处的乡土生境――培育其生长、繁衍的可持续的乡土生态环境。最平常也最容易遭受忽略、近来又频受干扰的是乡土物种与河流廊道。乡土物种是适应了千万年,经历了比人类历史更久远的自然考验与淘汰而幸运生存下来的物种群落.处于生物链的底层.是乡土生境的景观基质,对乡土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语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城镇、产业、生态及文化在空间上的协调布局,有待我们在进一步发展中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尹稚.救灾规划须注重田野调查遵循科学规律【J】.城市规划,2008.

【2】高路.城市“形象工程”遭遇8大“盲目症”【N】.中国文化报,2005―10-11:第3版.

【3】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现及其对现代景现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4):123.

第10篇

【关键词】全局约束 LTE天线参数 规划 优化

中图分类号:TN91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24-

1 引言

为了降低建网成本、提高建网质量、缩短建网时间,LTE无线网络在初期规划设计时通常采取与2G/3G网络共享机房、共享天面、共享配套设备等共享站址方式实现快速建网。但是,由于LTE网络与现有2G/3G网络相比,在基站数量、覆盖区域要求、不同频段射频传播特性、对于相邻基站信号的干扰承受度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按照现有共享基站2G/3G网络的天线参数来设置LTE天线参数,必然会存在很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因此,现网站址共享下LTE基站的天线参数规划和优化是提升LTE网络整体性能、增强用户感知的必不可少的措施,也是在LTE网络规划设计和优化阶段必不可少的工作。

2 传统的天线参数优化规划的不足

在2G/3G网络建设阶段通常是全站建设,即机房、天馈系统统一分批次建设。而基站天线参数的规划(主要包括天线挂高、天线方向角、天线下倾角、天线发射功率)也是根据用户投诉和路测数据一个基站一个基站地进行规划,如果某个特定区域的信号覆盖效果不好,则需要网优部门进行天线参数的调整和优化,从而提高特定区域的信号覆盖效果。这种单点规划和优化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某个特定区域的信号覆盖质量,而且简单易行。但是也存在严重的弊端,即天线参数的规划设计缺乏全局性,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难以实现全网信号覆盖质量优化以及在有限基站天线资源场景下覆盖范围和覆盖效果的最大化。

3 基于全局约束的天线参数规划和优化理论

全局约束的概念最早出现于Web服务组合的理论中,是和独立约束相对的概念,也是目前规划和优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全局约束既有形式化的Petri模型理论支撑,也有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鱼群算法等算法实现。以前基站天线的规划思想是先局部后整体,即首先保证单个基站的覆盖效果最优,然后实现整网的较好信号覆盖效果。但是高等数学早已证明若干个局部最优加起来不等于总体上的最优。而全局约束的核心思想是:先整体再局部,首先系统内部确立总体目标,然后为了达到或者超过总体目标进行系统内部局部参数的规划和优化,在资源限定的情况下实现内部资源的高效整合。通过高等数学可以证明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是科学可行的,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高效算法等科学的发展,全局约束已经被融入到了很多规划和优化软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全局约束运用到LTE天线参数规划和优化上的主要操作模式如下:

(1)提出全局约束的具体要求:即确定在规定基站天线数量的前提下LTE的覆盖范围和最小信号强度要求。

(2)进行约束参数的初始化:初始化天线参数包括天线挂高、天线方向角、天线发射功率和天线下倾角,这次参数可以参考或引用现网数据。由于是和现网站址共享,所以天线的经纬度不能改变,不作为初始化变量。

(3)进行反复迭代计算:通过软件算法,反复根据全局约束条件对天线的参数进行调整并迭代计算,从而不断优化整网的天线参数并计算整网覆盖效果。

(4)全局约束结果输出:通过反复迭代计算如果满足提出全局约束的具体要求,则停止迭代,输出天线参数;如果不满足,则适当调整全局约束的具体要求再次迭代计算,直至满足提出全局约束的具体要求。

4 基于全局约束的LTE天线参数规划与优化实现

(1)广州某区域规划LTE站点50个,全部采用与2G/3G网络共享机房、共享天面、共享配套设备等共享站址方式。天线挂高、天线方向角、天线下倾角等参数上,初始设置与现网天线参数设置一致,可以直接从现网数据中获取。

(2)在软件中输出LTE基站的相关数据,包括制式、发射功率、MIMO配置等基本参数,并保证这些参数和将要实际使用的设备参数一致。

(3)在全局约束优化中设置目标参数,LTE网络中用两个关键性指标充当目标参数:LTE RS Coverage(目标RS>-85dBm的覆盖区域不少于90%)和LTE RS CINR(覆盖区域的RS信号的信噪比,目标CINR>10dB)。

(5)将优化前后的目标参数值、蒙特卡洛仿真值进行对比,如果符合初始的规划要求,则接受对天线参数的修改。其中,绿色的行和列是软件建议调整的天线的调整参数,包括需要调整天线功率的初始值和建议调整值、天线方向角的初始值和建议调整值、天线下倾角的初始值和建议调整值。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现场条件限制,比如说使用多频天线无法改变下倾角参数,则可以在该行建议优化参数的天线功率、天线方向角、天线下倾角分项参数中分别进行勾选或者反选,选择能够在施工中可以更改的参数,保证在软件中能优化的天线参数在工程施工中能得以实现,工程施工中不能实现的则不要勾选。如图3所示。

5 结论

随着无线网络规划设计精细化、精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线网络的规划和优化结合得愈发紧密,“规划是预优化,优化是后规划”也表现得愈发明显。与此同时,新的规划技术和和规划软件的涌现也为设计单位提高规划设计质量和设计规划深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希望通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全局约束的现网站址共享下LTE天线参数规划与优化方法,来共同探讨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的新方法、新思路,从而进行更加深入和前沿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何明,高新,宋永胜. 基于Atoll的TD-LTE组网方案仿真与现网验证[J]. 移动通信, 2013(10): 83-86.

[2] 高新,陈志成,宋永胜. LTE实验网在现网共享场景下的规划设计方案探讨[A]. 2012广东通信青年论坛[C]. 2012.

[3] 曾哲君,宋永胜. TD-LTE室内外协同覆盖方案探讨[J]. 移动通信, 2012(18): 22-26.

第11篇

【关键词】新时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化;区域规划

1.新时期城镇体系规划的背景

现阶段我国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体系规划工作中需要正确面对的几个问题:

1.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世界城市体系的逐步形成和发育,促使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体系不断增强与国际城市的接轨和联系。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心城市把走向国际化作为自己发展的目标。

1.2区域集团化的浪潮

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高度竞争意识与强烈的协作倾向并存,在社会环境中各种地方力量、非政府力量也日渐成长,网络化的区域关系正在形成。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区域集团化的浪潮,以增强区域自身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重新重视并积极开展区域规划的工作正成为世界性的趋势。

1.3生态环境问题

区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重视,成为区域和城市规划谋求解决的重要战略目标。现在不少跨国公司在进行企业投资选址时,首先考虑的投资环境是生态状况.城市建设和城镇人口过于密集或过于分散均不利于环境的整治和生态系统的优化,因此,探索建设生态城市的理想模式仍是规划界应充分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1.4快速交通和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

快速交通和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对城市和区域的空间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和快速交通网络使加工企业和人居有可能趋向分散化,已没有必要都聚集在经济发达的大都市,这为世界产业向我国转移、我国传统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由大中城市向周围中小城市扩散提供了机遇,因此我们在城镇体系规划工作中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

2.关于完善城镇体系规划的几点看法

2.1明确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

城镇体系规划应当贯彻科学性、指导性、操作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改变传统观念,调整不适当的内容,应突出如下规划重点:

(1)重视新技术革命特别是快速交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城镇发展和体系结构的影响。

(2)对中心城市的定位应当从现代城市功能逐渐由生产型转向经营服务型的态势出发,而非强调某些产业或行业。

(3)从区域整体空间角度研究城镇空间的发展,合理划分区域的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

(4)改环境保护规划为生态规划。

(5)打破仅局限于行政区划内的传统规划方式。

编制城镇体系规划,以上述几方面为重点,可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综合协调,最终实现区域城镇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2.2注意优化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

(1)在经济发达的城市群核心区、连绵区,要防止摊大饼式蔓延或城市间建成区成片互连,也要防止向郊区漫撒胡椒面,要引向从核轴带到网络型的多节点、多中心发展,在城市间、组团式社区间和郊区城镇划出禁止开发建设的绿色隔离带。

(2)在较发达地区要引向由点到轴的发展,开发轴应分出等级主次,重点开发轴要选择线型基础设施集中成束的地带,对较长的开发轴应尽可能指明其开发地段,沿轴线发展的城镇彼此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过境公路成为百里长街。

(3)在欠发达地区,应着重据点式开发,大力培育和扶植能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

2.3城镇体系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环境整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和配合问题

(1)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应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优化创造条件,由若干城市共建或共用某些重要区域性基础设施(如机场、港口等)可提高其使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2)为解决众多城镇洁净水源供应、防洪、排污等问题需进行上下游的统一规划协调。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而对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整治又需要城市间城乡间的共同合作。

(3)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等各项建设的空间布局都要落实到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区域规划使上述几项规划与土地利用相互协调,落实,才能较好地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同时可使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得到必要的用地保证。

2.4关于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问题

这两项设施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在基础设施规划中,要统筹安排规划建设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给排水网络以及安全可靠的供电、供热、城镇防灾减灾系统等。当前需要研究的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力度,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以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设施效益。

在社会设施建设上,相对来说则显得比较薄弱,一些市县的规划往往仅以社会发展如:文教、卫生、体育、商业、服务等行业发展规划替代了社会设施规划。社会设施的规划,主要是按照规划期内有关社会发展各行业规划的需要,相应地对各种不同类型职能、不同等级规模城镇所需配置的各项设施内容,包括项目、指标、数量、分布等在时空上予以规划落实。

在编制这两项设施规划时,由于城市规划专业人员不可能对各部门专业情况诸如:发展战略、方针政策、行业规划、行业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等方面情况都熟悉,因此,为保证规划质量,当地政府应及时组织各部门专业人员主动参与编制,而城镇规划编制单位应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3.结语

城镇体系规划是一项范围大、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容是多方面的,每一项内容既可独立进行,又需要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和配合。当然这些内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而要在规划中根据社会发展变化情况,作某些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尤其是在当今21世纪,世界正经历着全球化浪潮和信息化的进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整个人类的共同行动纲领,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必将对城镇体系规划工作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郑毅.城市规划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胡序威.有关城市化与城镇体系规划的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2000.

第12篇

为更好地把前四年所学的规划及建筑知识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使自己能全面熟悉规划业务流程,特意有本学期的实习实践。

二、实习单位

①xx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xx)成立于1953年,是全国领先、xx地区规模最大的规划勘测设计高新技术单位,致力于向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技术服务。服务范围涵盖城市规划、测量与地理信息工程、建筑设计、市政规划与设计、岩土工程、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代建、工程总承包等领域,具有10项甲级资质。

本人实习所在部门为规划一所,主攻总体规划。

②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是xx省建设厅直属事业单位,具有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工程监理、招标五个甲级资质和市政工程设计乙级资质。作为建设部批准的拥有城市规划甲级、工程设计甲级、工程咨询甲级、消防设计甲级和市政(风景园林、道路)乙级资质的设计研究机构,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改革开放之初——1983年在xx成立了分院,并成为最早进入特区的规划设计院之一。

本人实习所在部门为xx分院一所,主攻旧改及控规。

③xx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2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大型综合性工程勘察、设计、研发、咨询单位之一,具有国家颁发的城乡规划编制、工程勘察、建筑工程设计、市政公用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监理(包括招标)、建筑(含市政)工程施工图审查等甲级资质以及地下铁道建筑设计资质。规划设计研究所是一个业务和技术全面、综合型与研究型的规划设计部门,主要从事规划与设计工作,包括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村镇规划、旅游景观规划、环卫专项规划等。

本人实习所在部门即为规划分院(原规划所),主攻西部及粤西总规及控规。

三、实习基本情况

①市院包午饭,晚上加班包晚饭,车费自理,实习工资至今未能获取。

②省院包吃包住,三十元一天工资,需要打卡,偶尔加班,并有组织活动参加。

③建院车费午餐自理,六百元一个月,一周上六天班,加班很少,并有组织活动参加。

四、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

①市院:xx村镇规划;xxxxxx城市设计;xxxx工业园控规

②省院:xxxx产业规划;xxxx新区公建布点规划

③建院:xxxxxx镇控规

五、实习中专业理论的实践

①市院xxxx工业园控规

负责内容:在已给定的图框下完成地块编号,道路坐标点,道路横截面及剖面,转弯处禁止开口范围,道路红线,建筑后退线,绿地控制线,水体保护线等等cad线形绘制,并把地块公建示意标注并统计分类。一共出三处地块若干张图。

体会:控规是城市规划里面一项重要的内容,其地位与总规一样获得法律的认可。近似法规的控规文本cad图制作,需要严肃认真的态度,不能有操之过急的心。

②xxxx区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