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技创新行业研究

科技创新行业研究

时间:2023-05-22 17:18: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技创新行业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技创新行业研究

第1篇

1.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与科研创新的关系

1.1科技查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

科技查新是一项集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于一体的信息咨询工作,是运用手工检索及计算机检索等手段,对某一领域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对比分析,对待查的科研立项或科研成果或专题、专利发明的新颖性做出基于文献对比性结论的过程。目前,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已经成为科研创新的重要领域。因此,在科研课题申报中,即便是某一领域专家学者也不一定对所有科研信息做到全面的深入了解,可能会对特殊领域中的某些特殊课题的现状把握不够而做出主观性的判断。科技查新是科研创新获得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一份高质量的查新报告可以提供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尚未研究的空白点。科技查新既可以为科研立项提供客观依据,避免低水平、重复性研究,又可以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转化等提供科学参考。同时,科技查新还可为科技人员进行科研创新提供可靠而丰富的信息,使科研人员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用于科学研究。如设立在河南中医学院的河南省科技查新站拥有如SCI、Pubmed、Spring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综合及医学数据库上百种,通过开展科技查新服务,已经为学校乃至省内的中医药类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科技查新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取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查新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前提,在科研创新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1.2 科研创新对科技查新提出更高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科研创新更是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查新在科研创新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在大数据、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学研究的分类呈现精细化发展,数据存储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从而导致信息资源的获取难度明显加大。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寻找有用的信息进行知识积累,并从中寻找空白点和创新点进行科研创新,是摆在科技查新人员面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与此同时,科技查新工作也暴露出的问题诸如服务服务意思和理念不强,缺乏竞争和市场化运作机制,查新数据资源不足、信息分析能力不高,服务内容分单一等都严重制约了科研创新的发展。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科研创新对科技查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科技查新工作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提高科技査新质量。

2.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推动科研创新的对策

2.1 推动查新机构资源整合,建立科研大数据

2.1.1 成立权威管理机构,推进数据库资源共享

虽然近30年来,我国的科技查新行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这些查新机构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也导致了我国科技查新行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指导。特别是国家取消对科技查新机构的行政审批之后,科技查新行业实际上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科技查新工作的健康发展,更谈不上数据资源的共享利用。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科技查新行业管理部门,对科技查新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和动态评估,拟定行业发展规划,积极统筹整合各查新机构信息资源。一方面可以大力推进查新数据库的统一采购或者联合采购。实现数据库源资的共享利用,不仅能节约大量的购买经费,而且也能丰富各查新机构的数据资源,扩大检索数据库范围。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一个分布式的科技查新成果数据库,各个查新机构负责录人本单位的查新成果,通过统一的检索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实现科研课题的快速,提高科技查新效率。

2.1.2 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科研大数据

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有关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大数据战略性,大力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我国也与2015年8月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就科研创新领域而言,国家有关科技管理部门要抓紧时间落实纲要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统筹规划科研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科研数据资源和设施平台、整合分散的数据中心资源,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建立国家科研大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分析和挖掘海量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和长期保存工作,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能力,构建互联网信息保存和信息服务体系,打造科技查新大数据,为科技查新工作的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2.2 加强科技查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2.2.1 查新机构要提升服务质量,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查新机构要合理配置查新人员结构,除了引进高层次的图书情报人员之外,还要根据服务学科的不同,引进相应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大力培养复合型创新服务人才。毕竟术业有专攻,专业技术人员会更熟悉国内外该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在科研查新过程中能更好地与科研人员进行沟通。

2.2.2  开展专业素养+信息分析技能的培训,提升查新人员素养

科研查新人员不仅要具备计算机知识、数据库知识、信息检索技能和必要的外语能力,还包括掌握必要专业领域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研究。目前,国内查新员的培训内容往往只注重检索技能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科技查新机构应该根据科技查新人员的知识结构,采取开展专业素养+信息分析技能的培养方式并形成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2.3  推行按专业分工的查新工作模式

目前科研领域的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科技查新机构要逐步建立按专业分工的查新模式,即在查新任务的分配上,尽量做到将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课题分配给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查新人员完成。具备专业知识的查新人员熟悉本领域的科研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够准确捕捉与把握课题创新点,也能更好地和委托人进行沟通联系,制定出科学的检索策略,工作起来也会游刃有余。与此同时,通过长期接触某一专业的查新项目,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查新人员专业知识的增长,提高查新工作的效率和查新报告的质量。

2.2.4  注重科技查新考核管理,建立激励机制

查新人员和业务素养和工作态度也是决定科技查新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科技查新机构要加强对科技查新人员考核管理,制定合理的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本着公平公正、适时适度的原则,建立精神嘉奖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人才激励制度。从而激发科技查新人员的工作热情,避免职业倦怠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科技查新质量。

2.3 规范科技查新管理,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2.3.1 建立、完善专家咨询制度

查新机构应当根据查新专业的不同建立学科专家库,聘请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定期到查新机构作咨询指导和查新监督。学科专家专业性强,对其所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将科技查新中遇到的专业上的疑难问题及时向各学科的专家请教,弄清、弄懂课题性质,少走弯路,防止检索出现偏差。因此,建立完善的专家咨询制度也是提高科技查新质量的一个必要措施。

2.3.2  建立定期抽检制度

科技查新的整个工作流程都依赖于查新人员的智力劳动。虽然国内查新报告实行的是审核员签字的审核机制,但由于审核员不参与查新过程,并且也不可能对每个科研领域都很熟悉,缺乏对查新内容的实质性的监督审核。因此,查新机构要定期对查新报告进行抽检,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抽检到的查新报告进行监督检查,从而促使查新人员树立职业责任感,认真做查新,细心写报告,杜绝失职和不负责任行为。

2.3.3 加强科技查新的过程控制

我们知道,在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事前的产品质量控制阶段,事中的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事后的质量把关与处理阶段。而对于科技査新也按照质量控制三阶段理论进行管理,首先是加强事前控制——与科研人员的建立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有助于科技查新人员能迅速且了解课题内容,把握科研课题的查新点和创新点,确定检索策略和检索范围,为査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是加强事中控制——查新报告撰写工作。严格按照科技查新的步骤和顺序开展工作,并对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量化标准,科学、认真撰写査新报告书。最后是加强事后控制一一査新结果的监督与反馈。定期对科技查新报告的质量进行动态评估,建立査新用户的反馈机制,对查新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査找原因并加以改进,从而帮助查新人员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科技查新质量。将查新工作贯穿科研活动全过程,不断寻求创新服务模式科技査新机构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科技查新的服务模式,变被动的检索査新服务为主动的信息服务。查新人员要多与委托人的沟通交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检索技能,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前期调研、开题立项、成果验收、成果转化等科研活动全过程。通过科技査新把诸多分散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归纳、整理,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帮助科研工作者科学立项。针对特定的用户开展定题服务,定期主动推送与科研项目研究有关的最新信息、收集到的相关文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可使后续科研过程保持科学高效,也为科技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鉴定等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3.结束语

第2篇

1.种子市场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市场营销创新的首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诸如利润、销售增长率等目标,种子企业必须进行市场调研和品种开发与种子生产、贮藏、加工、销售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从事这些活动时,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指南处理企业、用户、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每个种子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一问题就构成一个种子企业的市场经营理念,也称营销管理观或市场营销观。

目前,我国种子企业的营销活动主要是跟随营销。就是企业跟在市场后面开展营销活动,市场需求变了,营销活动跟着变,即跟着需求走。跟随营销使企业被动的适应市场,这显然是极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只有走在市场前面,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即做到牵着市场走。种子市场营销是指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种子使用价值的活动过程,种子经营者不仅要研究用户的现实需求,更要研究用户对种子潜在的需求。种子企业必须转变营销观念,由跟随营销转向创造营销。创造营销是在潜在市场未到来之前就摸准市场动态,按着市场需求发展走势开展营销活动,使企业的生产销售与市场需求之间保持快半拍的状态,从而牢牢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2.种业品牌创新

品牌创新是市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建设是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整个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种子企业要在提高产品质量、升档、升级、系列延伸上求突破,在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要加大创牌力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名牌产品是市场上的旗帜,市场向名牌聚集,效益向名牌倾斜,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创建种子品牌是种子产业化的核心,是种子企业步入市场经济,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首选战略。已经定牌的企业尤其是规模企业,必须认真制定企业名牌战略和计划,深入开展创名牌活动。办名厂,创名牌,要舍得花精力、花本钱,搞名牌宣传,做名牌广告,创名牌商标。要使产品在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必须在产品的成本、差异性上有所突破,使其独具一格。

3.种业服务创新

种子企业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广大农民,各项服务也要适应广大农民消费者的需求。

开展服务创新,一是通过公共关系,利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广告宣传(如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及招贴画等),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为广大用户提供种子营销信息,让广大农民了解产品的特征特性、栽培要点及其他注意事项,做好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及传授工作,做好营销前服务;二是简化营销过程和手续,想方设法满足用户要求,如提供精美的手提式小包装、配货上门等贴心服务,为用户提供方便、简捷、有效的营销服务;三是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配备精良、高效的服务队伍,随时为广大农民答疑解惑,指导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

种子企业开展好服务创新,还要有企业组织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作为保障体系。企业组织创新成功的经营战略必须有成功的组织创新作为保障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国有种子企业目前的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已不能适应种业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营形势,必须以经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效益最大化的经营战略,对企业内部的各类组织重新设计、规划,实现管理组织的创新,使企业内部形成合理、高效的管理态势,保证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第3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科技银行;资本市场;电子元件

科技创新包括3个部分:①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原始性知识创新;②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再创新;③使各类相关技术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以及产业的集成创新。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与高校和独立的科研机构不同,企业的创新活动更加接近生产领域,更加有利于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而创新型小企业是其中极为活跃的力量。目前,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小企业的发展,将它们视为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美国有70%以上的专利是由小企业发明的,小企业的平均创新能力是大型企业的2倍以上。在我国,小企业提供了全国60%以上的发明专利、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和源泉。资本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融资问题是科技产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其他例如人才引进、市场化和产业化等问题的本质都可以归结为融资问题。企业在科技创新各环节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及时、持续和稳定的资本来源成了决定企业成败的核心关键,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其高成长性决定了它对资本的大量需求。而资本的供给涉及到整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成熟发达的金融体系为科技型企业由小到大发展的过程提供了高效的资本支持。总体而言,在企业科技创新的各个阶段,科技创新与资本之间存在着一个动态的交互过程。从实践规律看,在种子期的种子资本主要用于研发人员的工资支出,以及创新产品商品化所需要的资金。随着创新有了成型的产品和明确的市场后,创新就进入了创业期。此时,需要导入资本用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平稳过渡到成长期后,需要成长资本来开拓市场,逐渐地形成自身的市场定位。当企业进入扩张期时,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企业就需要发展资本助力企业扩张。最终,企业进入到成熟期,整体运营稳定,利润较好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能够收回前期的投资,就要进行资本回收。如果企业进入衰退期,则需要及时地退出资本来规避风险。由此可见,资本对科技创新至关重要,没有资本的支撑,科技创新就不能成功转化为生产力;没有资本的支撑,科技创新就无法推动科技型企业的转型升级;没有资本的支撑,科技创新就不能带动经济的腾飞。

1硅谷科技创新的现状

硅谷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高科技园区,其主导产业包括计算机和通讯硬件、电子元件、软件、创意和创新服务业等。在硅谷这个面积约为19000km2的小区域里,诺贝尔奖获得者总数达到50多名,比美国之外的任何国家都多。硅谷有包括苹果、谷歌和facebook等众多明星科技企业,是全球创新、科技和新行业创业的聚集地。在这片区域仅仅居住着700万人,但是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科技公司却超过150家。硅谷的人口不到美国全国的1%,2015年GDP达9074亿美元,占2015年美国GDP的5.05%.硅谷注册专利数每年不断增加,2014年达到19414件(2012年为15065件,2013年则达到16975件)。2014年专利占最大比例(40.5%)的是数据处理、信息存储和计算机,通讯领域也有较大占比(25.6%)。对比2009年数据,硅谷地区在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信息存储领域获得的专利数实现翻倍,在2014年达到7857件,硅谷注册专利数占美国总数比重达到15%.硅谷的成功必然与其科技创新的成果密不可分,硅谷从原来美国一个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蜕变成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创新的中心,在这一过程中,硅谷优良的金融资本体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科技创新企业从种子期到发展期再到成熟期的整个过程,硅谷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环境支持。在种子期有众多的风险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扩张期有硅谷银行提供不同期限的贷款保驾护航,在成熟期有以达斯达克为代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企业上市和风险资本退出提供平台。硅谷作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科技创新园区,其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科技银行体系,以及高度成熟的风险投资网络,为科技创新铺平了道路。优良的资本环境有效地将投资和科技生产力转化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成熟的风险投资网络

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发展迅速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投资。风险投资与科技创新是相互支撑的,没有风险投资的支撑,科技创新不能成功地转化为生产力,没有优良的科技项目的支撑,风险投资行业也不能实现稳健、快速的发展。同时,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金融支持手段,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从而能够激励社会资本也以同样的模式来运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硅谷科技创新公司电动汽车特斯拉在创建初期,其联合创始人计划从ACPropulsion公司获得Tzero车型的技术授权,然后用莲花Elise跑车的底盘作为车身一部分,不经过经销商直接面向消费者直销。基于这些初步计划,特斯拉开始寻找风险投资。在得到指南针技术伙伴公司和SDL风司的支持后,仍有700万美元的资金缺口需要填补,特斯拉才能造出第一辆原型车。而这时,马斯克以650万美元的资本注入成为特斯拉最大的持股人和董事长,马斯克的天使投资给特斯拉带来的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科技与风险投资的深度交互和融合,为培育和提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灌注了不竭的动力,从而为激活消费、创造需求、引导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风险投资有助于科技型企业的增长,风险投资是硅谷成功的经济引擎。风险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机构深植于硅谷,他们在硅谷比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要更加深入和富有。几乎所有1960年以后在硅谷成立的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都有风险投资的支持,只有少数例外。根据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统计,2015年,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几乎都在硅谷,硅谷占了风险投资资金很大比例。如表1所示,硅谷占2015年度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46.4%,甚至多于排名其后的3个地区的总数。硅谷吸引的风险投资金额每年都在增长,2015年投向硅谷的风险投资金额达到133.4亿美元。在2015年,硅谷风险投资金额分别占到加州和美国的73%和42%.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合作是硅谷的标志,这也是硅谷成功的原因之一。风险投资家和风险投资机构都经历过硅谷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历程。因此,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一个高度相连的互联网络。由于风险投资公司经常与其他公司一起投资于相同的初创公司,所以,其依赖于彼此的成功。硅谷的风险投资行业不是在投资一家公司,而是在投资整个硅谷。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都有很强的技术能力,这种能力或直接来自其合作伙伴,或间接来自其顾问队伍。针对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或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项目,风险投资及其管理团队追求通过加强针对性来提高风险投资管理的有效性。随着科技创新项目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风险投资管理,而科技型企业能够按照风险投资管理的要求,逐步规范科技创新活动,并随着风险投资管理的深入,最终能有效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成果水平。风险投资家培育初创公司,打造其管理结构,并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提供指导,它们依靠高科技专家和知识型员工组成的非正式关系网络为硅谷的科技型企业在初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并为硅谷科技创新生态圈注入了活力。

3独特的科技银行体系

科技银行是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起来,围绕创新型企业、高技术企业和创投企业、创投项目等较为独特的发展周期和需求特点服务的专业性银行金融机构的统称。硅谷银行是美国最成功的科技银行,占据了美国创业风险贷款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对美国科技银行的研究其实主要就是对硅谷银行的研究。因此,本部分主要通过研究硅谷银行来探讨美国科技银行对硅谷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国硅谷银行目前是一家专为科技型创业企业、创业投资机构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的控股集团。在全球拥有33个办事处、3家国际分公司,为全球3万多家科技型企业以及550多家创业投资和私募基金公司提供了服务,提供了26亿美元的贷款,并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在科技银行中最成功的当属美国硅谷银行,其主要特点包括:①专业精确的定位;②分阶段为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③债权与股权的结合;④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结合。硅谷银行的核心定位就是具有风险投资支持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因为硅谷银行目前是多达2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的股东或合伙人,这层特殊的战略合作关系使硅谷银行能够获取一手资料并对申请贷款的企业的情况十分了解,这大大降低由于科技型企业创业初期模糊的盈利模式导致的高风险。硅谷银行采用的是较高利率与期权收益结合的模式。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较高,根据“风险收益配比”原则,科技银行所索取的贷款利率也较高。而硅谷银行针对科技型企业的创业贷款收取比基准利率还要高的利率。硅谷银行既以高于市场一般借贷的利息将资金借出,又同时与创业企业签订协议,获得创业企业的部分股权或直接认购股权。此外,硅谷银行也会将资金投到风险投资公司,并由风险投资公司另行投资,取得回报再将资金回流,这样硅谷银行不会与科技型创业企业有直接的交集,这种间接投资的模式与常规的直接投资结合,能有效控制风险。硅谷银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本保证。在第一阶段,即加速器时期,企业处在初创期,还处在产品研发阶段,企业亟需资金来完成前期建设。在这一阶段,硅谷银行主要为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牵线搭桥,使其能顺利地得到风险投资;第二阶段是成长期阶段,此时企业处于发展壮大阶段,这时硅谷银行主要为创业企业提供各种个性化的贷款方案,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第三阶段是成熟期阶段,此时企业已经成熟,硅谷银行主要为企业提供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为企业的上市或并购和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咨询服务。科技型企业不但能够从硅谷银行获得资本支持,并且可以通过硅谷银行获得关于企业发展各方面的咨询服务,可以说硅谷银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完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从而为硅谷科技创新企业的壮大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4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使知识资本或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成为可能,因为资本市场能够帮助建立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以此来激励科技和管理人员,并吸引优秀人才,而科技创新的源动力就是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所以,高效的资本市场能够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同时,资本市场能够推动科技创新的产业化。此外,资本市场也是风险资本自由进入和退出科技型企业的重要载体。在美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有以纽交所为代表的主板市场、以纳斯达克为核心的二板市场、包括场外电子柜台交易市场(OTCBB)和场内交易市场的三板市场,以及四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硅谷科技创新的成功离不开美国高度成熟发达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纽约证券交易所为主的主板市场,为硅谷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壮大铺下了坚实的金融基础。专门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纳斯达克市场,市场内部进一步区分为4个层次:①纳斯达克全国性市场,在全国性市场上交易的股票需要符合较严格的上市要求,其目的是要在纳斯达克市场中建立一个最高上市标准的市场与纽约证券交易所竞争。②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属于第二层次,上市标准较低,没有业绩要求。纳斯达克市场因其上市条件相对宽松,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创业者,为科技型企业在发展期和成熟期的融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鼓励风险投资,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纳斯达克市场为硅谷公司上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硅谷科技型企业的发展。③场外电子柜台交易市场(OTCBB)是全美证券商协会管理的一个电子报价系统。OTCBB为处于研发期和种子期,达不到主板市场和纳斯达克上市条件,但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股权交易。基础层次的OTCBB是支撑硅谷科技创新的重要根基,也是大量创投项目从成熟的企业退出创投资金的主要渠道。美国OTCBB可以说是纳斯达克的预备板,大量风险科技项目首先在此市场经受考验。美国庞大的OTCBB的证券数量约占全美证券交易量的3/4,是世界上最大的场外股票证券交易市场。这就为硅谷的科技型企业在初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科技型企业股票的流动性,还改善了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环境。④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指的是地方柜台交易市场,地方柜台交易市场在各个地区独立运行,并且通过当地的经纪人进行柜台交易。这个市场一般是为州内的中小型公司发行小额股票。四板市场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充裕和优质的资金。美国资本市场体系庞大、功能完备、层次多样,既有统一、集中的全国性市场,又有区域性的、小型地方交易市场,使得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企业都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获得发展的机会,这无疑有力地推动了硅谷科技创新的发展。对于硅谷的科技型企业而言,美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主要为企业成熟期的上市以及风险资本的退出提供了平台,使资本在科技创新的后期能够平稳地着陆并构成一个资本的良性循环。

5启示

硅谷的成功与其科技创新的进程是紧密相连的,而硅谷高度成熟的风险投资网络主要为科技型企业在种子期的发展提供支持,使其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完成产品的研发,主要特点是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合作,共同打造了硅谷科技创新的生态圈。科技银行体系主要为科技型企业在扩张期的发展,提供不同期限的贷款,使企业在拓展业务,扩大市场的阶段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不仅如此,无论是风险投资公司,还是科技银行,它们的职责和功能都已经覆盖了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从种子期到扩张期,再到成熟期,都给予企业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包括管理、研发、财务等一系列企业发展有关的核心问题。由此可见,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和硅谷银行在为企业提供资本支持的同时,担当了重要咨询公司的功能。科技型企业因此能够逐渐规范其发展模式,从而有效地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成果水平。而美国整体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主要是为科技型企业在成熟期资本的退出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与为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硅谷科技创新的资本路径从风险投资和硅谷银行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与科技型企业共同构成了一个科技创新生态圈。

参考文献:

[1]周中明.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完善[J].经济研究导刊,2016(11).

[2]厉无畏.创新金融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J].上海经济,2015(10).

[3]杜晶晶.中国风险投资在促进科技创新中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4]吕克斐.美国硅谷创新创业新动向——《2015硅谷指数》解读[J].今日科技,2015(02).

[5]胡颖珺.科技金融的苏州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6]高山.我国科技银行发展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05).

[7]朱鸿鸣,赵昌文,姚露,等.中美科技银行比较研究——兼论如何发展我国的科技银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0).

[8]邓天佐.“十二五”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若干问题[J].中国科技投资,2011(12).

[9]刘文娟.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国际比较与经验总结[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10]黄丙志,石良平.上海近期发展风险资本市场支撑科技创新的政策路径[J].上海金融,2008(03).

[11]于春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12]孙金梅.我国中小企业技术集成创新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

[13]王星星.浅析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经济师,2006(03).

[14]高波.风险投资溢出效应:一个分析框架[J].南京大学学报,2003(04).

第4篇

【关键词】科技型小企业 银行融资 策略

在国家不断加大对科学技术发展扶持力度的同时,我国银行融资策略也在逐渐得到调整。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轻资产运营、规模较小、产品销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等,导致我国科技型小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到充足的信贷资金。因此,从银行融资方面着手,分析研究科技型小企业的发展特征,同时从当前的融资环境出发,提出能够推动科技型小企业获得充足发展资金的银行融资可靠策略,引导小企业真正实现科技转型,最终促进科技型小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

一、当前银行融资环境下我国科技型小企业所呈现的发展特征

(一)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不易获得银行贷款

在科技强国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科技创新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那些以研发制造科技创新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相较以前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但是当前政府扶持资金并未真正落实到位,非银行贷款等行业的发展并未完全成熟,如风投等行业仅仅在部分地区得到初步发展,这些渠道不能充分满足科技型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

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小企业未来的发展普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其技术或产品获得客户的认可,那么这些技术或产品就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从而为企业赢得更为丰厚的利润;但如果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市场反响不理想,则企业将损失前期研发投入的经费从而导致亏损,商业银行作为追求稳健回报的金融机构,遵循流动性与安全性优先于效益性的原则,因此难以主动将信贷资金投向风险较高的初创期科技型小企业。

(二)轻资产运营的特点使得科技型小企业难以获得长期贷款

科技型小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运营的特点,其厂房普遍为租赁而非自有,甚至有些企业的机器设备都由自己的技术人员研发因而难以进行合理的评估测算,这类企业的主要资产为现金、原材料存货及知识产权或专利等,而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对担保方式的限制较为严格,中小企业需要依靠抵押担保或者优质客户的应收账款质押,才能够获取银行的贷款资金。因此,以轻资产运营模式为主要特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只能以管理层的个人资产进行抵押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手中获得小额的短期贷款。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型小企业需要获得大额贷款以及长期性的贷款资金的支持,以此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或者支撑较大的技术资金投入。在这样的情况下,科技型小企业一方面需要通过短期或者小额贷款融资方式,获取到能够维持日常周转的资金;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长期或者大额贷款,以实现企业的生产性经营,或者实现企业的规模化、持续性发展。长期贷款或大额贷款偿债的风险性较高,商业银行对于长期的项目贷款采用严格的担保政策及还款来源测算方式。对于那些轻资产即无法提供价值较高抵押物品的科技型小企业,则难以达到商业银行设定的长期借款要求。由此可见,科技型小企业若希望获取长期信贷资金还需要政府及风险投资机构与银行进行合作,联合开展融资业务,实现金融创新。

(三)企业生命周期对银行贷款投向影响并不显著

一般来说,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上述提到的几种企业类型中,除去上文中提到的初创期科技型小企业由于前景难以确定,较难获得银行融资之外,其余几类企业在商业银行信贷政策中并无明显差异。对于一些传统行业而言,处于衰退期的企业虽然在近些年内并没有进行科技创新,但是凭借其原有的生产基础和市场占有率优势,这类企业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更加容易获取银行的信任,从而成功得到融资贷款资金。这是因为,银行对企业进行授信测算时,主要是以其经营性现金流和能够抵押的固定资产为依据,而衰退型企业经过长期的经营与发展之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销售渠道和固定资产,因此,银行在对其进行评估时,认为这些企业能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抵押资产以及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大幅下降的销售收入,也就认定这些企业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和较强的偿债能力。所以说,衰退型企业相比于其他企业而言,获得商业贷款资金的难度不大。而相比之下,科技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规模一般都较小,固定资产比较少,并且其资产种类主要是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商业银行在对科技型小企业进行评估时,无法将其固定资产作为评估依据,而针对科技型小企业所具有的创新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基层商业银行又普遍缺乏具备评估技能的科技方面的专家,因此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评判。这就导致了部分成长期的优质科技型小企业的信贷资金资源被一些处于衰退期的传统企业挤占,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二、推动科技型小企业发展的银行融资策略分析

(一)强化市场信用机制,构建融资配套机制

为了改善科技型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为科技型小企业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政府有必要从获取银行贷款的条件出发,强化建设科技型小企业市场信用评估与管理的机制。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市场信用体系,构建企业信用管理平台,将企业的税收、财务状况、工商信息等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并将之纳入到银行征信管理体系中,促使银行能够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另外,还应该做好税收、抵押登记费用信息的管理工作,帮助企业获得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同时降低企业的担保费用。第三,要构建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机制,严格知识产权评估制度,提高知识产权评估及质押登记工作的有效性,促进科技型小企业知识产权得到有效利用。第四是设立科技产业园区的担保基金,为科技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提供一条新的担保路径。

(二)构建直投+贷款的综合化融资服务

商业银行业务在逐步扩展的同时,开始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投资银行,并建立了直接投资平台,以进一步发展直投产业。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直投+贷款的方式,为科技型小企业提供更加全面、适宜的融资贷款服务,并从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为科技型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直接的投资支持。对于不具备发展投行业务的小型商业银行而言,则应该积极参与到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中,寻求与风投相互配合的融资模式,或者直接将用于支持小型科技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给风险投资机构,并监督风投将贷款逐笔投资给科技型小企业,既达到支持科技型小企业的目的,又能够分散信贷风险。

(三)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提高科技型小企业风险应对水平

科技型小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往往遇到很多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因此,科技型小企业必须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控机制,通过合理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发生风险的概率。商业银行应该协助科技型小企业,做好贷款监督管理事宜,做好对市场情况的评估和预测工作,以此提升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吸引专业人才加入商业银行融资团队

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倾向于招聘应届毕业生,各行业的专业人才往往仅在银行总部的行业研究部门工作,且较少直接接触基层行的信贷业务。事实上,商业银行可以在分支机构聘任兼职的科技人才作为融资顾问,以便于更加科学的评判科技型小企业发展趋势及技术优势。

总结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型小企业融资环境得到改善,政府、商业银行应重视科技型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构建适合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科技型小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钒,钟书华.国内创新型小微企业研究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5).

第5篇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装备司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抓手,以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为核心,以加快创新发展为根本,围绕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中心任务,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加强创新驱动,加快智能转型,突出高端引领,强化基础支撑,实现装备工业平稳增长和提质增效。

加强科技创新驱动

张相木指出,2016年,要继续组织实施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等重大专项。全面启动实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推动开展深海空间站重大科技项目工程论证。启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机器人等国家创新中心创建试点工作。

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实施方面,目前,我国大型汽车覆盖件自动冲压线等10多类设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进口替代及批量出口;高速龙门五轴加工中心等20多类产品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替代进口产品水平,中档数控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大型飞机重大专项的实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C9型客机首架机实现总装下线,大客发动机验证机开展初步设计。我们还组织实施了第七代超深水钻井船、船用低速机创新工程。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工信部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6年还将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组成创新共同体,分领域启动创新中心试点。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年内争取建成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推进智能制造

张相木指出,2016年,要启动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编制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要开展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启动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继续组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确定60个以上试点示范项目,在全行业推广典型经验。继续实施智能制造专项,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和重大智能成套装备的创新应用,支持标准试验验证和新模式应用。部署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确定并公布了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覆盖了38个行业,分布在21个地区。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成立了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召开了第一届“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国际高峰论坛”。通过智能制造专项的实施,重点支持了一批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和新模式应用项目。

按照有关部署,2016年智能制造工程将重点支持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五大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应用与产业化。搭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启动40个标准试验验证项目。将继续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确定60个以上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在有色、稀土、纺织、家电、食品等行业启动一批智能化改造项目。

大力发展高端装备

按照工信部工作会议要求,2016年,要组织抓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实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尽快启动新能源汽车等国家重点专项。适应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需要,支持专业机构承担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管理任务。积极拓展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应用市场。逐步扩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范围。研究建立新材料、关键零部件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机制。

张相木指出,2016年要组织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启动农业机械装备专项行动。积极推进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组织实施高端医疗设备和文物保护装备应用示范项目。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提升基础配套能力

张相木指出,2016年,要依托工业强基工程,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和“一条龙”应用计划。推动锂离子动力电池升级换代,加快动力电池研发测试能力建设。实施《船舶配套自主化推进计划(2015~2020)》。

在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目前已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购车补贴、车辆购置税、车船税税收优惠,充电设施建设奖励,充换电优惠电价,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电动汽车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建立了从汽车研发、生产、购买、使用到监管等各方面较为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

在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方面,工信部明确,2016年要聚焦重点领域实施突破行动和应用计划,组织示范项目,集中解决30~50项标志性产品和技术。2016年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布局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和服务支撑中心。

创新行业管理方式

为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应用,工信部联合财政部、中国保监会三部门2015年启动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去年共签订保单100余份,保额累计140多亿元,保费突破4亿元。

与此同时,工信部还配合财政部研究制定了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三年规划。继续推进船舶行业“白名单”管理和组织实施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类)行业规范条件。组织实施了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铸造、内燃机、紧固件、电镀、热处理、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类)、汽车动力蓄电池等行业规范条件(准入条件)。

第6篇

2012年4月25日,任子行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证券简称“任子行”,证券代码“300311”。通过十多年的技术和品牌积累,任子行已取得了国家级、省部级网络信息安全领域一百多项重要资质和两百多项重大荣誉,客户数量达到了7万多家,现已发展成为国家信息安全支撑性单位,并已被业界盛誉为“网络应用审计专家”。

自主创新 不断跨越

任子行从最早的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发展成为国家信息安全领域的支撑性单位,目前它拥有网络内容与行为审计、监管最全面的产品线,产品可以覆盖PC端、云端、数据中心端,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的网络审计和监管产品。

目前,任子行拥有六大业务线,包括公安、网络安全、广电、舆情、运营商以及信息安全工程等。其中囊括了NET110安全审计、互联网安全审计、无线网络审计、任天行网络安全管理系统(RT/RAG)、任子行下一代防火墙(NGSA)、任子行Web防护系统(WAF)、任子行运维安全审计系统(堡垒机SAS)、任子行数据库审计系统(DBA)、互联网视音频审计、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运营商信息安全管理系统、IP域名资源管理系统、IDC信息安全审计管理、ICP域名备案管理系统等诸多系列的全面产品线和解决方案。

任子行主要从事网络内容与行为审计和监管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安全集成和安全审计相关服务,它非常重视在研发和技术领域的投入。在各类业务线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其中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有30多项。在底层技术方面,任子行拥有40多项核心技术,包括智能爬虫技术、海量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协议分析技术和并行协议栈FPGA捕包技术。

自2001年起,任子行先后承担国家各类逾30个科研课题的研发,具有行业领先的前瞻性技术积累。在技术研发方面,任子行目前的技术和研发人员比例占60%以上。2012年,随着公司上市成功,围绕“网络内容与行为审计产品升级优化项目”、“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平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扩建项目”三个募投项目展开创新研发,并加大了研发投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5%。

同时,任子行通过引进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理顺了研发体系,完善了产品中心和技术中心的运转机制,研发活动与业务线联系更加紧密,以便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拼搏奋进 发展强大

任子行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两个全资子公司:任网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任子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个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博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一个参股子公司:北京中天信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公司在深圳南山、深圳龙岗、北京和武汉设有4个研发中心、7家分公司和20多个驻外机构,并在主要大中城市设置了营销网点和技术支持中心,形成了覆盖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北、华东和华北等区域的市场销售和服务体系。任子行团队中90%的员工拥有本科、硕士、博士以上学历,73%都在30岁以下, 形成了年轻化、知识化和创新化的人才梯队,为任子行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励精图治 铸就辉煌

凭借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不懈创新和辛勤耕耘,现在任子行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国家计算机重点实验室”,并先后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单位”,被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定为“商用密码产品生产定点单位”,被国家保密局认定具有“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软件开发)”,通过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信息安全应急服务资质认证(贰级)”,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贰级)”;拥有“广东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服务资质(壹级)”、“省级网络安全应急服务支撑单位”、首批“深圳市自主创新行业龙头企业”、深圳市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著名商标”、“十网络安保红盾专项工作先进单位”等重要资质和重大荣誉,同时公司率先在行业内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于2012年成功导入CMMI3。

在国家和行业重大科技攻坚项目方面,任子行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发改委信息安全专项、金盾工程、国家242等信息安全专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等30余项课题的研发,并参与了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项国家、行业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的制订。任子行研发项目多次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和重点新产品计划,产品分别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深圳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深圳市科技创新奖等重大奖项。

全力以赴 坚定不移

作为中国最早涉足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企业之一,任子行成立十余年来,秉承“诚信、敬业、协同、创新”的企业精神,以铸造最具竞争力的网络信息和行为管理产品民族品牌作为公司发展的原动力,致力于“绿色、高效和安全网络”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诚信”即做人之道、立身之本,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都一样;“敬业”即敬业乐群、忠于职守,是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创新”即革故鼎新、立于不败,特别是对于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威胁、需求、技术更新换代快,更需要创新;“协同”即和谐合作、志同道合,一个个体的能力和资源是有限的,围绕同一个目标协同合作,才能发挥1+1>2的效应。

第7篇

一、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中的问题

根据财政部门统计,我国现行开征的20多个税种中,有20个税种有税收优惠条款(约600项)。其中,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流转税类48项、所得税类58项、财产税类12项,合计118项。从优惠对象领域划分角度看,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数目排位第二,科技税收减免额也位居前列。但是,我国目前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方面还不完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现存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区域性明显,但合理性不足。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开始注重对重点产业的政策优惠,但大量税收优惠政策仍然是针对区域的优惠。例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免税规定中,要求企业在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这种偏重于“空间”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合理性往往不足,无法真正实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目标。

2、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数量虽多,但存在相互之间不协调和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在目前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中,不考虑地方政府违规、越权制定的优惠政策,仅仅就国务院直接制定以及授权财政部、税务总局制定的各种政策的数量就已经相当庞大,但由于审批不严格,法律间相互抵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且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审批环节过多、认定标准不统一,上级税务机关审批时,由于对具体企业情况并不了解,只是就上报材料论事去审查材料,也造成了管理效率的低下,从而导致优惠政策刺激力度减弱或不能落实到真正需扶持的企业。

3、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手段过于偏重税额式直接减免。虽然从近期出台的政策看,已经开始注意税额式与税基式优惠的协调,但税基式优惠的力度仍较小,限制条件较多,更多地仍是采用税额式减免方式。

4、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待遇标准不科学、不统一,仍有部分科技优惠政策只适用于国有企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也只限于国有设备。这一方面会造成企业税负不公平,另一方面会受到国际贸易有关条款的限制。

二、国外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启示

(一)从科技税收优惠方式角度看,国外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手段较为多样化

1、准备金制度。准备金是指为减少企业投资风险而设立的资金准备,即企业所得中用于一定用途的所得可作为准备金处理而不纳税。这主要以韩国的“技术开发准备金”较为有影响。它规定企业为解决技术开发和创新的奖金需要,可按收入总额的3%(技术密集型产业4%,生产资料产业5%)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在投资发生前作为损耗计算。

2、减免税政策。该政策体现在多个税种和业务的各个环节。例如,很多国家都给高新技术产业(行)或企业以定期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如法国规定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新办企业免征公司所得税10年;卢森堡为了鼓励技术革新行业,对于投资于视听器材业的企业,规定可减征30%的公司所得税;新加坡对投资1.5亿新元的新兴企业,最长可免征15年的所得税;美国税法规定,技术出口所得的收入可部分享受免税待遇。

3、加速折旧。加速折旧允许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提取较多的折旧,尽管总税负不变,但相对于“直线法”折旧,企业享有递延纳税的好处,这就相当于给予企业一笔无息贷款。国外实行加速折旧主要是针对以下几个方面:①鼓励企业用节能、环保设备更新老旧设备。如加拿大允许大多数可再生能源设备在3年内折旧完毕。②鼓励企业采用信息技术设备,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提高竞争力。如美国曼哈顿的企业购买办公自动化设备、高新技术设备第一年可计提30%的额外折旧。③对科研设备实行加速折旧。如英国R&D减免法案规定用于R&D的建筑物、机器,在购置费用发生当年全部税前扣除。

4、盈亏相抵。盈亏相抵是指准许企业以某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的盈利,以减少其以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或者冲抵以前年度的盈余,申请退还以前年度已纳税的部分税款。一般而言,冲抵或抵消前后年度的盈余,都有一定年限。如日本是前1年,后5年;英国则是前3年,后无限。

5、投资抵免。投资抵免是对购进生产性固定资产设备的企业,允许其在税前扣除设备价款一定比例的金额,以减轻其税负。这种抵免有利于鼓励企业更新固定资产和进行技术改造。如法国的《研究开发经费税收抵免制度》规定,凡是研究开发经费投资比上一年增加的企业,均可申请按增加额的50%抵免所得税税金。

6、费用列支。允许企业将用于技术创新过程中研究、开发与实验的费用及用于培训职工掌握新技术的教育培训费等在税前部分或全部列支。美国税法规定,公司可以将当年的研究试验费用“资本化”,通过待摊费用的方式逐年计入成本。这样通过开发费用的税前列支,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降低了企业的所得税负。

(二)从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具体运用角度看

1、发达国家在运用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时,非常注重政策运行的有效性。税收优惠政策由政府制定并推向市场,由市场引导和选择企业对科技进行投入,企业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后,规模与效益得到提高,竞争能力增强,政府的税收收入增加。同时,发达国家税收的优惠并非无限制使用,而是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其科技税收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的产业规划与序列,将有限的税收优惠运用到亟须发展的行业与领域,特别是科技制高点领域。

2、发达国家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审批管理高效透明。例如,加速折旧政策的实施,各国一般都规定了详细的加速折旧设备清单,便于加速折旧政策提高透明度、监管的规范化、制度化,减少逐级上报带来的人为操作,以及手续烦琐等问题。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国际上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遵循科技创新的规律,体现为事前扶持与事后鼓励,优惠方式灵活多样,并且注重运用的高效率。这样,不但能在较大程度上为科技产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训创造宽松的税收环境,而且有利于税收宏观调控职能的真正发挥。

三、完善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应坚持的原则

完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坚持如下原则:

(一)税收政策要有重点,分层次,区别行业对待。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重点的高新技术领域,必须充分支持,但支持的幅度要适宜,不能因为税收政策的支持而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注意研究不同行业研发活动的不同特点和一般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投入的不同标准,区别对待,不应实行普遍优惠而使税收优惠政策失去针对性。

(二)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应注重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一方面必须突出国家未来产业政策的导向,与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保持一致。同时,还要注意与税制改革方向相吻合;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现存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整合。同时,制定政策要考虑未来税收征管手段的发展,不能脱离目前的税收征管水平约束,使之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三)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要注重科技创新、知识扩散、应用开发以及市场化、产业化各环节的整体协调性。注意把科技税收优惠着力点适度前移,更多地着眼于对企业或科研机构实际科研项目投入的鼓励。在手段上,技术发展不同阶段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方式也不应相同。在优惠对象上,要注意WTO的有关规定,不能仅按特定对象、特定所有制实施优惠。

(四)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要遵循法制化要求,杜绝越权制定优惠政策的现象。在确保税政统一,确保科技税收政策与国家整体科技发展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以法制来保证未来政策的规范化和长期稳定性。今后,必须密切注意WTO针对税收优惠的有关限制性条款,及时对现行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制定对策绕过禁止性条款的限制。

四、完善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对策建议

(一)流转税类政策的调整。(1)对企业当年的高新技术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购置的固定资产给予进项税金全额抵扣,但要注意与该项目不相关的固定资产,不允许抵扣。(2)不分企业规范大小,不分国有民营,不分内资外资,企业购入的科技成果(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及相关费用(如科技咨询费、科技人员培训费、本企业对该购进成果的技术改进费等),均可凭合法有效凭证计入当期的进项税额抵扣。(3)适当调整增值税的税率设置,对技术含量高、增加值比率较高(可考虑40%~5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实行13%的低档税率,适当降低其实际税负。

(二)营业税的政策调整。(1)对企业转让科技成果免征营业税,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2)对科研设备(包括实验室)的租赁收入,免征营业税,以提高科研设备的使用率。

(三)所得税类政策的调整

1、企业所得税政策的调整。(1)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科技企业的计税工资标准。(2)借鉴韩国的“技术开发准备金”的做法,建议我国准许高新技术企业按照销售或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设立若干种准备金,如风险准备金、技术开发准备金、新产品试制准备金及亏损准备金等,用于研究开发、技术更新等方面,并允许将这些准备金在所得税前据实扣除。(3)企业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进行的、捐赠目的为资助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各种捐赠,允许企业在其年应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不受一定百分比的限制。(4)合理确定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时间。(5)按“国民待遇”原则调整投资抵免规定。不论其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所需国产设备还是进口设备,均可按投资的40%从企业技改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应交企业所得税中抵免。(6)对企业的技术收入,包括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等收入,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7)对于使用先进设备的企业以及为研究开发活动购置的设备,允许使用加速折旧法。(8)对高科技术企业的亏损采用盈亏相抵的优惠措施。

第8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政府管理;发展对策

一、几点说明

本文所指大企业集团包括全部省级及以上企业集团、年营业收入和资产总计均在5亿元以上的其他企业集团。调查范围为金华全市,即金华行政管理所辖义乌、东阳、浦江、兰溪、永康、武义、磐安及市本级所辖婺城和金东两区。企业统计采用在地统计原则;数据采集时间截止2005年底(由于企业集团执行合并会计制度,会计年报一般滞后3个月,而项目实际启动于2007年2月,故本文所引用的数据为2005年度的数据)。

二、金华市大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

金华市的企业集团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十几年市场经济的洗礼磨练,企业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一)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近年来,金华市16家大企业集团(由于康恩贝、广厦、中天等企业的集团总部迁至杭州,按照在地统计原则,这三家企业集团没有纳入金华市统计范围)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通过产品、技术、经济、契约等多种形式,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体,走多元化、集团化的道路,目前已拥有137家成员企业。金华市企业集团规模化经营趋势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末金华市16家企业集团拥有资产达377.8亿元,增长17.5%,相当于金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的29.8%;年实现营业收入265.6亿元,增长17.4%,相当于金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20.5%;实现利润总额18.2亿元,增长23.1%,相当于金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30.0%。目前,金华市资产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有9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有3家。横店集团成为金华市首家资产、营业收入均超百亿的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成为金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企业集团以工业为主

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金华市工业企业集团从单位数和经济规模来看,都处于主导地位。工业企业集团单位数有11家,占68.8%。从经济指标看,工业企业集团资产总计达到292.1亿元,占全市大企业集团资产总计的77.3%;营业收入达233.1亿元,占87.8%;实现利润总额13.9亿元,占76.4%。

(三)大部分大企业集团为非国有控股企业

从控股情况来看,16家大企业集团中非国有控股企业集团12家,国有控股企业集团4家,2005年年末拥有资产非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所占比例分别为65.9和34.1%;全年完成营业收入所占比例分别为84.4%和15.6%;实现利润所占比例分别为81.3%和18.7%;完成出口额所占比例分别为89.1%和10.9%。通过近年来的企业改制、重组,民营企业集团发展迅速,正成为金华市企业集团的主体。

(四)现代化管理机构日趋健全和完善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金华市大企业集团组织管理机构日趋健全,配套政策落实日益完善。截止2005年末,金华市16家大企业集团均已建立了明确的出资人制度。大企业集团均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企业集团内部初步建立了母子公司体制。

三、金华市大企业集团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相对偏小,综合经济实力亟待加强

金华市除了横店集团、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在国内占据一定市场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外,大部分大企业集团,以目前的规模和实力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相比都有较大差距。目前横店集团在金华市企业集团中一家独大,其资产、营业收入均超百亿元,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企业集团总数的49.3%、56.0%和51.1%。由此可见,金华市大企业集团本身还存在很大差异,实力差距很大。在金华市16家企业集团中,一半的企业集团资产规模在10亿元以下,六成的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下。

(二)产业分布单一,大企业集团较多分布在传统产业

调查数据显示,金华市大企业集团中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鲜有涉足。

(三)研究开发投入少,创新能力不强

根据统计资料可以看出,目前金华市大企业集团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仍不够大,具体表现在研究开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仍比较小,2005年研究开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0.35%,该指标在浙江省排名为倒数第二,离国家推荐的2-5%的比重目标有较大差距。

四、企业集团培育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基于政府管理的角度

针对金华市大企业集团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区域竞争和参与国内外竞争的发展趋势要求,作为地方政

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管理上,必须着重抓好企业集团的培育工作,在进一步激励已有集团向更高目标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培育和培养新的大企业集团,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企业的做强、做大提供宏观政策支撑。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集团发展战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因此制定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是其首要的管理和服务职责,为此必须着重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战略要以结合自身发展现状作为集团发展的战略基础。企业集团要根据自身的现状和特点、优势和劣势,产业发展趋向等因素,综合制定本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目标。

2、制定战略要以宏观环境为集团的战略导向。依据国内、国际的经济环境,包括政府的经济政策导向,市场经济秩序,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等外部宏观环境作为制定战略的导向。

3、制定战略要以科技创新为企业集团的战略主线。企业集团要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核心技术为支撑,保持企业集团的持续竞争力。

4、制定战略要以人才培养为企业集团的战略动力。正确制定人才发展战略,以人才的力量与优秀的企业文化相结合,提升企业集团的竞争动力。

5、制定战略要以与国际大企业集团竞争为战略目标。

总之,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是对企业集团未来的谋划,需要正确地分析和把握企业面临的各种关联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和判断,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集团发展战略。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集团多元化发展道路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为核心,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把多个企业联结在一起,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以母子公司主体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它本身具备多元化发展的构架。2005年金华市大企业集团中,有62.5%开拓了新行业领域业务,有43.8%的企业集团完全在不同行业大类进行投资经营。金华市企业集团在积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合理实行多元化经营,可以使企业在多领域上联结成一个整体,资源充分利用,分散风险、降低费用。当然多元化要有度,要稳步推进,要在做强主业的同时,合理拓展其他业务的经营。

(三)以“工业强市”为引导,打造一批大工业企业集团

当前金华市已经实施了“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这为大型工业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工业企业要充分利用区域有利条件,积极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主动承接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外资本、产业、技术转移的有利条件,积极参与分工协作,着力打造浙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一批大工业企业集团。这将对提升金华市的综合竞争力,实现浙中崛起、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目前金华市企业集团的发展模式来看,培育打造大工业企业集团要以重点优势企业、名优产品为依托,可以通过同业兼并,通过同行企业的联合、重组等办法,走企业集团化的发展道路;也可以向上下游产业延伸,通过联合上下游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使大工业企业走上集团化、多元化发展之路。

(四)政府要继续加强对企业集团的引导与支持

政府部门要强化“服务经济、服务企业”的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根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为企业集团创造称心的政策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前几年,金华市康恩贝、广厦、中天等较有影响力的集团总部纷纷外迁,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服务水平的欠缺。

通过调查了解到,企业集团在实施收购兼并、资产重组过程中,认为地区、部门条块分割是其主要障碍的占50.0%,认为国有资产管理落后的占68.8%,认为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不健全的占31.3%,认为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不健全的占31.3%。这些问题的许多方面需要通过政府的指导、协调、管理来解决。通过对企业集团的引导与支持,鼓励企业集团在金婺大地生根开花、发展壮大。

(五)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创新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金华市企业集团研究开发的投入费用在不断增加,但总体上研究开发的能力仍然较弱。按国际通行研究开发投入标准,研发费用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不应低于2%,若低于1%,企业的产品不具有市场竞争优势,而金华市企业集团该指标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可见,金华市企业集团要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发展能力,当务之急是加快研究开发步伐,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政府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1、要鼓励企业集团加大科研方面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建立和完善研究开发中心。通过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

2、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自主创新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一般的企业集团压力较大,通过与科研单位的合作获取新产品,新技术,它不仅可以节省成本,更能提高效率。

3、要采取相应措施鼓励企业加强接受技术成果转让。通过技术联盟、合作开发来获得技术成果,使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先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蓝海林.中国企业集团概念的演化:背离与回归[J].管理学报,2007(4).

2、黄柱.关于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思考[J].广东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07(4).

3、沈国良,殷柏尧,陈锦福.浙江大企业集团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浙江统计,2006(4).

4、陶昌银.实施四大战略企业做强做精[J].建筑,2007(1).

第9篇

一、专业结构性矛盾既有存在的客观性,也有矛盾不可能消失的现实性

国家扩大了高校的办学自,高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有很大的自由度。但是由于传统意识对办学思想的长期影响,许多高校对新兴行业的崛起,对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期所营造的人才需求结构,缺乏敏锐的洞察和深入的研究,不能及时预见和追踪国家乃至全球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甚至有的依据师资设置专业;有的院校则热衷于热门专业建设,盲目扩大热门专业的招生量,造成各高校专业设置重复。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应当说,高等教育应具有前瞻性,高校应当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进行科学规划,及时对学科专业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主动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变化。然而知识经济日新月异,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社会职业和社会岗位推陈出新,高校的人才培养不是短期培训,它总是需要一定的修业年限来完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可能随时跟上社会需求的变化,实际存在着教育的滞后性,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可能绝对的消失。

二、对毕业生适当“分流”是化解专业结构性矛盾的一条可行的途径,具有积极、可行的意义

面对专业结构性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和矛盾不可能消失的现实性,政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必须转变观念,开阔思路。虽然国家的就业政策是以学以致用为原则,但是面对某些专业毕业生趋于饱和的现象,应从减少人才资源闲置和浪费,促进社会稳定出发,鼓励这部分相对过剩的毕业生向其他行业“分流”(即所谓的改行)牵线搭桥、创造条件。这种“分流”有其积极、可行的意义:

(一)从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来看,他们应当具有适应和开创多方面工作的能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高等教育,不但掌握了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接受本学科、专业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系统训练,是一个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时,大学生活也使他们受到了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校园文化、学术氛围、人文精神、社会实践活动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最终达到的是在思维方式、人格品质、社会认知、组织管理、审美情趣、科学精神、语言表达、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所以大学生应当具有适应和开创多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从满足毕业生的兴趣需求和发挥其潜质、特长来看,尊重他们就业意愿,符合“人尽其才”的人才使用标准

现行的高等教育还不是因材施教的个性教育,它很难保证学生如愿就读自己向往或能够发挥自己天然潜质的学科、专业。但大学校园是一个由多种学术、生活、社会活动成分组成的环境氛围,大学环境的相对宽松,使许多大学生有较充分的机会和条件,将许多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之中(故许多大学生表现为多才多艺)。这些学生毕业时,一旦有机会接触到能够适合自身兴趣、爱好、特长的职业,就会充分发挥其潜质和智力优势,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创新激情,全身心地投入。

(三)毕业生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才创新和综合素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毕业生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时,可以运用先前已有的专业知识视角,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投入工作,并在现职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借鉴、运用先前已有专业知识,并与之进行融通、结合,并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很可能激发和闪现创新的火花。现代许多卓有成效的科学家,许多或许不是科班出身,但就是因为借鉴了其他学科知识的视角和思维,取得了科技创新上的非凡突破。通过这种知识的融合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使他们自身的素质得到更全面、更快的提高,往往显示出与专业对口毕业生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这是在实践中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适应职业的变化和岗位的变动,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变换更新的今天,许多原有的职业岗位被淘汰,而新行业、新职业不断涌现。这就使得人在一生之中不可能对某一固定的职业工作从一而终,应该随时准备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所以,毕业生所学的专业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永远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变化,滞后于职业和岗位的人才需求,任何人都应随时准备着依靠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迎接职业、岗位的变动,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如今,大学生的改行已不是新鲜的事例,许多毕业生面对自己专业遭受冷遇的现实,已把目光投向其他行业和部门。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专业对口的观念已大为淡化,人们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选择职业和选用人才。

三、理性认识专业结构性矛盾,实现毕业生就业的合理“分流”

第10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旅游产业;无线旅游;发展;影响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这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与商机。各种旅游资源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尤其是与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结合,创造出新的产品形态、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消费模式,成为带动科技创新和旅游创意的动力,加速了产业融合的进程,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日益增多的旅游者青睐于使用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设备来获取航班、景点、酒店等旅游信息,并对相应满意的旅游产品直接采取在线支付的方式进行预订与选购。在旅游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随心地通过手机微博、微信等方式分享个人的旅游经历与感受。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

1.信息便利服务精确到位。当前,众多旅游企业纷纷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开展旅游业务,尤其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或无线客户终端设备以实现游客更加快捷、便利地获知相关的旅游信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受众媒体接收行为习惯发生变化,移动化、位置化、个性化、自服务成为用户消费需求新趋势。旅游者可以在旅行的过程中或者旅行之后,利用智能手机等客户终端软件将旅游景点等行程的图文信息与好友等分享。通过对移动终端的定位,运营商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如导航服务为旅游者和外地车辆提供基于地图的导航;当旅游者在城市观光游览时,为其提供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选择;基于位置的信息和基于位置的各种旅游产品(如餐厅、KTV、景点等)的推荐服务。通过基于位置的服务,还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交友平台和安全救援服务。

2.为传统旅游企业的转型提供了机遇。日益增多的智能手机使用率与占有量昭示着整个无线旅游业市场的发展潜力。旅游企业从传统的有线网络网站预订纷纷涉足移动互联网,全球酒店业也寄希望通过移动营销来增加客源,为用户提供更加移动化、自主化、互动化、实时化服务已经是大势所趋。企业利用高速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云计算、物联网为支撑的智慧旅游目前已成为旅游的一种新形式,满足旅游管理中的管理智能化、服务主动化、旅游个性化和信息对等化发展需求,提升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

3.为旅游产品的交易提供了平台。由于传统旅游业务在时间与空间上等因素的约束,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预定与支付往往大费周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旅游的出现使得消费者可在智能手机上利用APP客户终端直接查询和在线支付旅游产品,可以解决旅游交易在时间和空间上诸多不便的问题。

二、移动互联网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旅游者个人隐私安全的制约。智能手机软件日益丰富,但是一些恶意软件,软件病毒,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调取用户通讯录、获知用户具置信息等。如果用户下载安装了存在安全隐患的移动APP旅游软件终端,一切个人隐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览无遗,这无疑给无线旅游的快速发展致以重重一击,给习惯于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的心里安全底限形成了巨大的挑战,用户在享受无线旅游快捷方便的同时,又不得不担忧个人隐私的泄露。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移动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需要相关技术标准的规范,才能赢得旅游消费者的信赖与青睐。

2.对于旅游企业拓展转型的制约。无线旅游的快速发展得力于一大批优秀的传统旅游互联网企业纷纷转战移动互联网,同时却面临着一些明显的制约:首先,移动互联网有别于互联网,移动用户和互联网用户在需求及行为习惯上大相径庭,而旅游互联网企业比专业移动互联网公司对这方面的认识和把握显得尤为欠缺;其次,在线旅游的不成熟限制了无线旅游的发展,目前,在线旅游的渗透率低,覆盖面小。移动终端有限的屏幕面积,用户操作界面都和互联网有很大区别,对这些技术的熟练掌握也是旅游互联网企业所欠缺的。

3.无线旅游发展的“支付瓶颈”。研究发现,目前,旅游消费者在旅行的前、中、后期关于航班、酒店、景点等搜索、查询、分享较多,而使用移动终端完成旅游产品的在线支付却相对较少。无线旅游业发展中的“支付瓶颈”越发明显。同时,日益严峻的无线网络安全问题让用户对手机支付望而却步。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业发展趋势的分析

1.旅游业务不断转型融合。旅伴随着无线旅游业的发展深入,由于其无线移动自身的技术难点,无线旅游开发经营商将会选择主流网络技术公司、手机厂商等进行合作来拓展无线旅游业务。这势必促进着无线旅游产业不断转型与融合。新的预订方式和渠道会出现,促进航空业、旅行社、酒店业等行业的业务转型与融合,挖掘更多的辅助收入机会。

2.新行业标准不断确立规范。移动互联网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个细分领域都处于探索阶段,竞争处于无序状态。未来各领域相关行业标准将会进一步确立,为竞争者提供统一的标准,使得竞争有序化,提高安全性,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从政策法规上抑制打击一些运营商与广告公司利益捆绑、营销机构跟踪用户并投放广告和移动客户端软件窃取用户隐私信息等不端行为。

3.无线旅游垂直化和平台化发展。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搜索方式目前主要的问题在于信息覆盖面、开放性、用户体验等几个关键维度上难以兼顾,而从行业趋势看,最好的解决方案便是通过行业综合性垂直搜索的方式来进行信息整合和呈现,并借助智能终端平台和综合性APP应用投向市场。从信息入口的角度,需要保证旅游所有节点信息的全面性和开放性,使得供应端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展示给用户,将服务的重点由资质更多的转到服务上。而在用户体验方面,只有通过垂直搜索的信息多维度整合和挖掘,才能更为自如的应对用户体验所提出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四、结语

无线旅游业的发展给旅游消费者带来了便捷,给旅游企业的转型带来了机遇,也给整个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无线旅游几乎还处在摸索阶段,尚未形成明确的流量模式和收益模式。尤其无线旅游度假产品的移动客户端还只是布局而已,相对不成熟。其发展问题还需要不断解决与完善。我们相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3G数据流量的迅速提升、移动终端设备的日趋普及以及手机支付安全等问题的不断解决,无线旅游在其自身完善发展的同时也必将促进整个旅游业的无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

第11篇

Design and exploration on .NET software technology training course teaching

Gu Pengpeng

(Suzhou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cang, Jiangsu 215400, China)

Abstract: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NET direction offered training courses require comprehensiveness. A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programming made up of C #, database design, UML modeling, .NET multi-layer architecture design, ASP.NET dynamic web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is designed. The system takes typical enterprise project as a carrier. It systematically, comprehensively trains students' developing, designing and coding capabilities. Corporate standards and job flow capacity development student project designing, coding and team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re complied, which lays foundations for future student internships and employment posts.

Key words: ASP.NET; software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system development

1 课程教学目标

该类实训课程旨在通过实战项目综合训练学过的所有软件编码技术和系统设计开发方法,尤其训练目前流行的系统开发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岗前准职业人的编码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熟悉、掌握以下目标。

1.1 知识目标[2]

⑴ 掌握页面间的数据传递和跳转技术;

⑵ 掌握母版页与站点导航控件的使用;

⑶ 熟练地使用ADO.NET访问数据库;

⑷ 掌握Web.config的各种常用配置;

⑸ 掌握主流第三方控件和工具的使用;

⑹ 能够编写用户控件;

⑺ 掌握IIS各种常用配置;

⑻ 熟悉使用HTTPHandler技术应用方法;

⑼ 掌握快速数据添加、修改页面的设计方法。

1.2 能力目标[3]

⑴ 能够在三层架构下架构B/S网络数据库系统;

⑵ 能够熟练地在网络页面中使用母版页和导航控件;

⑶ 能够实现快速的数据添加、修改页面的设计;

⑷ 能够根据系统实际需求进行Web.config的配置;

⑸ 学会通过ADO.NET访问多种数据库;

⑹ 能根据实际项目编写自己的用户控件;

⑺ 能够灵活运用IIS管理网站和部署;

⑻ 能熟练在系统开发中应用HTTPHandler、第三方控件。

1.3 态度目标

⑴ 具备信心,培养学生学好软件的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⑵ 具备细心,培养学生学习软件的严谨作风,编码以行业标准进行规范,杜绝编码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

⑶ 具备耐心,培养学生对职业特点的熟悉[4]。

2 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在前期应当先开设C#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课[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面向对象技术在多层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应用和开发技术,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真实的项目经验和解决项目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个综合性的企业级软件项目为载体,采取大课程实训的形式开展训练,坚持“产学并行”的训练理念,营造生产性流程和职业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和编码岗位胜任能力,主要采取基于产品质量的课程管理和评价方法,也就是更重视学生团队协作下的软件项目研发质量,对接企业化的要求进行拟岗训练。

课程内容项目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 根据软件服务外包行业企业岗位操作流程和规范设置项目场景和实训进度。

⑵ 根据行业企业的技术要求筛选全面、真实的项目作为课程内容载体。

⑶ 根据课程能力目标设置课程实训形式和团队协作项目实战形式开展教学。

⑷ 根据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求设置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和组建项目实战库供学生课外训练和提高。

3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

4 课程教学实施

本课程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进行设计,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以模拟和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将.Net企业级综合项目实训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解到各个学习情境中,并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实施的关键步骤。

4.1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系统总体分析、设计、综合项目设计与编码、基于高级控件的数据操作设计与编码。

难点:数据统计、报表与打印、个性化功能设计与实现。

4.2 教学模式

采用“课程内容项目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践指导个性化”的新教学模式。

4.3 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讲练结合、案例教学法等。

4.4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学生科技创新等。

5 考核方案与考核标准

该课程考核分为课堂项目考核(50%)、阶段测试(20%)、拓展项目(20%)、期终测试(10%)四部分。每部分都以百分制计算。

课堂项目考核=课堂教学项目得分*60%+课堂表现*30%+出勤*10%

拓展项目考核=任课教师评分*50%+学生互评*50%

说明:总评成绩=课堂项目得分*50%+阶段测试得分*20%+拓展项目得分*20%+期终测试得分*10%。

6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含教材选用、实验实训场室、耗材规划等)

⑴ 要充分利用教师研发项目、企业横向软件项目、成熟的软件项目案例、大学生创新软件项目作为教学项目载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实战项目。

⑵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新建并行项目或完善现有项目以进一步完善项目资源库。

7 教师能力要求

⑴ 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技术较深厚。

⑵ 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能够快速的开发项目,最好能够承担产学研工作。

⑶ 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协同施教能和教学改革能力,以及校企合作经验。

8 课下学习建议

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网址、技术论坛等网上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新技术、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学习内容录制成视频,并提供相关教学PPT,供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后项目,项目内容可以贴近学生生活、兴趣爱好,项目完成的要求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创新,最后可以以汇报的形式验收学生的项目,并纳入总评成绩。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能让学生学习好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2篇

回望2016年,产业沉浮,风云激荡,哪些技术英雄书写下深刻的一笔?《通信产业报》(网)聚焦年度中国信息通信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结合专家意见和网上投票,评选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2016中国通信产业金紫竹年度技术人物”,10位一线潜行的行业技术创新者成为产业热门技术领域的改革创新表率。

刘晓峰:把Polar码写入5G标准

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革命的风口,5G从研发之初就备受关注。

刘晓峰2009年加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负责3GPP国际标准化推进工作,研究5G NR(新空口)的研究及标准化,重点推进5G NR编码、URLLC设计、帧结构及Numerology、灵活双工设计等技术。

被誉为“通信技术的皇冠”的编码与调制技术,体现着一个国家通信科学基础理论的整体实力,我国主推极化码成为5G短码编码标准更是把5G研发再次推向了舆论。

刘晓峰作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负责中国主推的Polar码国际标准化工作。他对Polar、LDPC、Turbo及TBCC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比较,把中国主推的Polar码成功写入3GPP国际标准,对全面推进中国主推5G关键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在5G标准化方面,刘晓峰还主推中国5G国际标准化三驾马车,明确了5G中国国际标准化主推的关键技术,并与国际上达成明确共识。在三驾马车框架下,国内企业对5G关键技术进行了分工与合作,为中国引领5G国际标准化起到重要作用。

技术贡献

作为3GPP国际标准化推进组的重要成员,负责Polar码国际标准化工作把中国主推的Polar码成功写入3GPP国际标准,全面推进中国主推5G关键技术的国际标准化。

张光辉:推动NB-IoT国际标准化

张光辉作为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相关技术研究的专家,在2016年硕果累累。在800M 3G重耕4G方面,牵头完成中国电信800M 3G重耕4G现场试验,解决重耕面临的同异频干扰等众多技术难题,为中国电信打造国内首个低频4G网络奠定技术基础;与中国联通在国际上首次开展并完成了4G现网升级改造RAN共享,并首次成功实现4G共享网与CDMA2000、WCDMA和GSM互操作和与非4G共享网的切换,并解决了共享与非共享边界的切换等业界公认难题。

2016年,张光辉牵头三载波聚合和TDD/FDD载波聚合等4G+关键技术的国际标准立项,引领4G/4G+技术发展,主导中国电信4G+技术方案和规模落地;主导中国电信频率研究和4G+频率申请,使中国电信成为国内第一个全频率使用4G的运营商。

同r,张光辉牵头NB-IoT 3GPP国际立项,解决中国电信部署NB-IoT所面临的NB-IoT和CDMA干扰共存问题,并在国内首个完成面向物联网应用的Cat1技术试验和商用。参与工信部5G推进组的相关工作和测试工作,推进5G相关研究和进展。

技术贡献

为中国电信打造国内首个低频4G网络和摆脱CDMA产业奠定技术基础;主导中国电信频率研究和4G+频率申请,使中国电信成为国内第一个全频率使用4G的运营商;牵头NB-IoT 3GPP国际立项,在国内首个完成面向物联网应用的Cat1技术试验和商用。

胡云:让物联网落地

中科大计算机学院本硕博十年的求学经历,为胡云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2011年毕业后,胡云进入中国联通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中心无线研究室任高级工程师,两年以后晋主任高级工程师, 2016年初担任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总监,负责中国联通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工作:全面负责中国联通物联网整体规划,包括业务规划、网络规划等;负责中国联通NB-IoT/eMTC新技术及业务试点工作;负责中国联通物联网相关新产品新业务的研发,包括了各类物联网终端产品研制等;5G方面,参与中国联通5G未来网络架构以及未来新业务及技术研究相关工作。

胡云作为中国联通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带头人,完成中国联通物联网技术演进发展战略及规划,《中国联通蜂窝物联网技术白皮书》;负责中国联通物联网专项规划,指导全国物联网业务发展及网络建设。针对窄带物联网业务(NB-IoT),代领团队从技术标准推动、产品研发、业务培育、应用落地,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和推动;率先实现了上海迪士尼NB-CIoT的试商用,加快标准化的进程;在广州完成国内首个基于标准化的NB-IoT端到端业务的打通,并推进到8个城市业务试点;在福州完成全国首个NB-IoT商用局的开通。

技术贡献

完成中国联通物联网技术演进发展战略及规划,《中国联通蜂窝物联网技术白皮书》,推动NB-IoT全国多地商用。

唐洪玉:让云更安全

唐洪玉在网络信息安全行业深耕15年,在信息通信安全环境、技术、趋势的不断变革中,提出网络安全领域两大专利,其提出的“云计算安全技术防护体系框架”被广泛引用,成为安全领域的事实标准。

身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总工会专家、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网络安全专业委员会理事以及CISSP、PMP、系统分析师,唐洪玉专门负责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安全产品研发及运营。

2016年,他带领核心团队研发中国电信安全帮产品,并正式上线,为企业提供自助、专业、快捷、智能的SaaS云安全服务,涵盖云安全、安全大数据、SDS软件定义安全、威胁情报、态势感知等重要功能,旨在解决企业面临的安全厂商多、安全产品繁、安全投资大、安全人才缺等四大问题,被称为安全领域的“一匹黑马”。

2016年,安全帮产品已为100家企业用户提供自助、专业、快捷、智能的SaaS云安全服务。

特别是其自主研发的SDS调度管理平台,实现了安全设备的云化部署和管理,以及安全能力的封装和业务编排,极大提升了云安全服务效率,为企业解决关键安全问题的同时,实现服务成本降低50%。

2016年,他带领团队研究并了《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站安全报告》,对2016年上半年网站漏洞、威胁情报、攻击安全、安全事件、安全热点问题、安全管理现状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网站安全运营管理建议,对网络安全工作提供了权威的数据参考和实践指导,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

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态势日益复杂和严峻的今天,唐洪玉带领团队把信息安全技术的自主创新落到实处,用新的思维和技术不断改造安全手段,创新安全人才培养,成为信息安全的“守门人”。

技术贡献

2016年,带领团队开发中国电信安全帮产品并正式上线,为企业提供自助、专业、快捷、智能的SaaS云安全服务,解决企业关键安全问题。

胡森标:突破NFV转发性能

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胡森标一直与中国的通信行业的发展和变革同步。聚焦柔性网络、SDN和NFV、云计算等多方面的技术和公司产品布局,胡森标多年来奋战在信息通信科技研发一线。

在CT与IT加速融合的背景下,从2010年起,胡森标积极推进云、SDN/NFV的产业化工作,建立起具有丰富CT和IT经验的产品和开发团队,确立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SDN和NFV的技术体系,并推动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2016年,他带领团队以云网融合的理念打造了优秀的云计算产品平台,平台基础上开发赛特斯智慧云产品并获得江苏省优秀软件产品奖提名。

在科技创新方面,结合流媒体技术、SDN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创造性地完成了云计算架构下的流媒体业务保障方案,并获得南京市科技进步奖。

2016年,胡森标带领团队攻关,开发出令业界瞩目的NFV数据转发性能上的重大突破,实现了纯虚拟化平台BRAS设备单CPU 120G转发性能突破瓶颈。

胡森标以积极的态度推动公司产品研发定位,以开放的态度和积极的实践来促进构建一个健康良性的生态,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技术贡献

作为国内SDN/NFV的先行者,带领团队以云网融合的理念打造了优秀的云计算产品平台。2016年,在技术上带领团队攻关,开发出令业界瞩目的NFV数据转发性能上的重大突破,实现了纯虚拟化平台BRAS设备单CPU 120G转发性能突破瓶颈。

王瑞春:让国产光纤升级

在浙江大学学习材料学出身的王瑞春,是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元老之一。

担任研发中心总经理多年,负责整个长飞公司光纤与预制棒等新产品、新工艺与新技术平_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

自2002年加入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至今,王瑞春先后主持、参与并成功开发了长飞系列主要工艺技术与产品,包括大尺寸G655预制棒产品、200mm大尺寸预制棒、超低损耗G.652光纤、超低损耗G654光纤、G657光纤、VAD及OVD制棒平台以及相关芯棒与预制棒的开发等。其中低水峰光纤的研发使低水峰光纤成为长飞的主导产品;超低损耗G654、G657产品更为下一代光网络的建设提供了更优化的产品选择。

作为项目带头人,王瑞春带领长飞完成了低水峰光纤的大规模生产工艺的研发,并获得成功。

目前低水峰光纤是长飞公司的主导光纤产品,为长飞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开发的G654 及G657类型的光纤,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尤其是2014年来所完成的VAD工艺平台以及正在开发的OVD预制棒平台,实现了高效的预制棒制备技术,解决了光纤行业的瓶颈,其中VAD工艺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经达到了规模生产的能力并在潜江基地投入生产。

在国产光纤厂商从技术追赶到逐渐获得自主创新能力的长期发展道路上,王瑞春带领长飞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

技术贡献

作为项目带头人,完成低水峰光纤的大规模生产工艺的研发并发展成为主导光纤产品。其开发的G654及G657类型的光纤,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实现优化。

刘敏:变现大数据

随着互联网+的推进,信息技术正与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大数据逐渐对生产、消费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刘敏作为北京盛久盈天科技有限公司(IdataThinker)总经理,一直关注大数据领域,特别是在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下,如何高效利用系统内部数据、专业机构提供的专业数据和互联网全媒体平台的信息数据来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业务模型和业务监测指标,通过大数据平台对企业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分析,用数据说话,为企业提供增加销售业绩、降低成本、减少运营风险的决策依据和数据参考。

他还联合国内多所高等院校教师和央企技术专家,筹备出版大数据统筹、数据治理以及数据资产评估的一系列丛书。

刘敏带领公司先后研发并生产出了一系列基于大数据相关的产品,并取得了知识产权和相关专利技术,主要有《盈科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盈科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盈科云计算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刘导的《基于定向搜索技术的大数据应用产品和服务》项目已获得北京市科委重点扶植项目。

技术贡献

带领技术团队研发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IdataThinker大数据平台,并在其上建立了按照行业分类的经济运行的算法库和模型库,利用此平台公司承接了国务院国资委的《国有企业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等国家部委、银行和数个大型企业的项目。

肖力:定义云安全

2005年加入阿里巴巴的肖力,是阿里巴巴第一位安全工程师,如今已经成为阿里云云计算安全事业部资深总监。从2009年阿里云成立的第一天起,肖力加入阿里云计算公司,组建与管理集团的首批安全技术团队,构建集团最初的安全体系。

领导阿里云安全团队,专注于战略方向、人才管理和行业投资,定义云计算时代的安全本质。

传统IDC要求用户对所有安全问题负责。肖力认为,到了云上,安全迎来责任共担的新时代,安全问题变成厂商与用户共同解决。在云环境下,云的服务提供商拥有更强壮的基础设施的安全,以及更强大的安全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快的应急响应能力。

肖力带领安全团队帮助用户处理每天访问量超过2亿次的密码暴力破解和攻击,每天帮助用户防御2000次的DDoS的攻击。2016年上半年,累计帮助用户修复了47万高危漏洞。

“更好地帮助用户在云上解决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多年来,肖力带领阿里云安全团队坚守初衷。

技术贡献

领导阿里云安全团队,引领阿里巴巴、淘宝等整个安全防御体系的建设以及安全技术团队的组建和管理。

王龙村:创新行业物联网

王龙村2000年加入脉科技,作为国脉科技的技术领军人物,本年度带领团队共同完成公司从运营商的通信服务商到ICT综合集成商的角色转变。

从单一的服务厂商,发展成为与ICT领域众多厂商形成战略合作,从依托运营商,发展成为拥有自己的行业(区域)合作伙伴,在交通、教育、医疗、公安领域形成完整的ICT解决方案,特别是ICT技术在车联网及医联网中的应用。

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国脉车联网解决方案,利用全球领先的汽车路由技术,抢占车联网入口先机。有望形成全国最大的物联网平台,带动万亿元产值的车联网产业集群,推动汽车电商、二手车交易、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环保监测、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维修、后汽车市场应用软件开发等相关产业链的爆发式增长。国脉云健康平台,利用最先进的低功耗物联网组网技术,打造融合生命医学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前沿技术的国脉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技术贡献

作为国脉科技的技术领军人物,带领团队共同完成公司从运营商的通信服务商到ICT综合集成商的角色转变。研究重点是传统产业的ICT化,在交通、教育、医疗、公安领域形成完整的ICT解决方案,特别是ICT技术在车联网及医联网中的应用。

刘锦潮:首创激光跟踪仪

刘锦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率先开展激光跟踪干涉测量技术的研究,持有激光测量系统的多项专利,是世界公认的激光跟踪干涉技术之父。

在自主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刘锦潮于1987年创建爱佩仪公司,总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威尔城。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生产六维激光跟踪仪和六维激光干涉仪的厂家,并推出了国际上第一台商业化激光跟踪仪。

在刘锦潮的带领下,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机械制造领域精密测量仪器和高性能传感器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美国及世界各国的先进制造领域,并在坐标测量和机床性能测试的高精度标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爱佩仪激光干涉仪已经连续三年获得美国年度25种最新产品奖、年度新产品最重要技术奖和商业技术奖。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就使其在国际精密测量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