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5:45: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节水农业的灌溉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节水措施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farmland irrigation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as the key point, analyzes the types of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y taking certain water saving measures, and hope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effect of water saving.
Keywords: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Water sav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极为短缺的国家。因各地区处于不同的水文带并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在时间、空间分布上极不平衡,水资源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和工农业用水结构不相适应。随着我国环保形势日益严竣,目前水污染严重以及水质型缺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水资源紧张已经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在我国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研究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促进农田水利节水建设,为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田水利的节水分析
1.1农田水利节水概述
所谓节水就是要充分合理利用各种可用水源,采取水利、农业、管理等技术措施,使区域内有限的水资源总体利用率最高以及效益最佳。
多年来,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节水研究的重点。目前可采用的节水农业技术通常可归纳为工程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生物(生理)节水技术和水管理节水技术等四类。
1.2农田灌溉用水量
为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灌溉水量和渠系输水损失以及田间灌水损失水量之总和称为灌溉用水量。
1.3农业节水水平与效率
农业节水水平与节水灌溉率、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灌溉定额等有关。农业节水效率主要以单位体积水的粮食产量体现。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灌入田间供给作物需水的水量与渠首引进总水量的比值。灌溉定额是指在播种前和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上的总灌水量也就是各次灌水定额的总和。要提高农业节水水平和效率,就要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减少灌溉定额。根据作物需水特性和本地气候、土壤、农业技术、灌水技术等条件为作物节约用水制定合适的灌溉制度,不断提高农业节水水平和效率。
1.4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农业节水技术发展很快,但是也同时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水污染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用水和城镇供水的比例日益增加,农业用水将进一步被挤占,优质和较优质的水资源将转向非农业供水,灌溉用水越来越紧缺。2000年全国排放的工业、生活污水为620亿吨,其中70%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导致Ⅴ类或劣Ⅴ类水的比例进一步上升,农业灌溉可用水量越来越少。灌溉水量的减少和水质恶化,加剧了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根据统计,目前我们武原街道农业灌溉缺水35万m3左右,这将减产粮食10多万公斤,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在水污染严重的今天,只有发展节水农业,加快建设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才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的问题。我们武原街道早在2000年初就开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改造。因资金制约等因素,早期建设的水利工程已不能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有相当水利工程老化、渠道漏水严重,再加上部分农民小农意识作怪,农田灌溉各自为政,用水浪费严重,大大降低了渠系水利用率。
2农田水利工程节水潜力与节水量
2.1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潜力
我国农业用水量仍占总用水量的大部分,因此农业节水潜力在各行业节水潜力中也是最大的。
就节水具体内容而言,农田水利工程节水主要包括三大方面:①灌溉范畴的节水。包括灌溉工程的节水措施和节水灌溉,如喷灌、滴灌、渗灌、管道灌溉等。
②农业综合技术措施的节水。包括调整农业结构、科学灌溉用水、选用抗旱节水高产品种,实施作物节水,高产、低耗栽培技术。③农业管理范畴的节水。包括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水价与水费政策、配水控制与调节、节水措施的推广应用、传统农业耕作观念的改变等。
杭嘉湖平原河网密布,地面水资源比较丰富,传统的农作物灌溉方式就是漫灌。因此,通过节水工程建设,节水潜力很大。
2.2农业节水量
农业节水量是指不同水平年农田灌溉节水量,包括通过农业节水工程措施产生的节水量和落实农业节水综合技术和管理措施产生的节水量。
浙江省1949年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重为92.7%,1980年为83.4%,2000年为68.8%。现在每亩水稻田用水量高达1000-1200立方米/亩,甚至更多。农业技术部门实验采用控灌技术,每亩水稻田耗水量仅需650-720立方米左右。我们武原街道共有农田56200亩,那么仅就水稻一种农作物而言灌水8次,将节约水资源共2800-3840吨。2003年采取了混凝土渠道防渗、喷灌等多种节水技术以后,农业用水(含林业、湿地等)占总用水量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83.4%下降到64.5%,到了2005年更进一步下降为为63.6%。
3农田水利节水技术
3.1节水灌溉的含义
节水灌溉技术是农业节水的核心。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产品的一种农业高效用水的灌溉模式,是一项革命性的措施。农业用水在我国是排第一位的,而农业用水量的90%用于农作物灌溉,由于目前灌溉设施建设标准低,更新维护不足,部分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用水管理粗放,导致近一半的灌溉水量在输水过程中因渗漏而损失,再加上田间灌溉方式和技术落后,灌溉水的平均利用率仅为40%左右,60%以上的水资源付之东流。因此发展节水灌溉在农业发展中是极为重要的,能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和不合理使用。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可促进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还可促进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发展节水灌溉还能带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灌溉设备的科技水平。
3.2节水灌溉的分类
节水灌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采取措施减少灌溉渠系的水量损失;二是改进灌溉制度,调整作物布局,充分而合理地利用雨水、地下水,进行补充性灌溉,使一定的灌溉水源灌溉更多的农田。目前,常用的节水灌溉方式主要有喷灌和微灌。
农田盐渍化程度不断加剧
落后的灌溉方式及其灌溉设施,以及排水设施等的缺乏,导致了都兰地区农田盐渍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如今,在当地现有的农田中,已经盐渍化的农田占农田总面积的47%,而中度以及重度盐渍化农田的面积已经占到了农田总面积的28%,不少荒废的耕地均是由于盐渍化程度太重而导致的。
都兰地区节水型农业体系的构建及其实现途径分析
1.构建一套科学的农田节水灌溉方式
上文已经提过,目前都兰地区多数农田的灌溉方式仍为串灌或者大水漫灌方式,因而导致灌水所需时间相当长,容易出现过灌无排的情况,因此,对于当地的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近年来,滴灌、微灌、喷灌以及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由于其显著的节水效果而受到了多方的关注,因而也在都兰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以下分别对各种灌溉方式的经济指标情况进行了比较,见表1。对于都兰地区而言,由于受到灌溉水源方面的限制,因而很难进行规模化的发展,此外,由于当地河水的泥沙量相对较大,且由于多大风情况,因而总体而言,都兰地区适宜采用的灌溉方式主要为渠道防渗+畦灌方式,此外,都兰县应当大力进行小畦以及细流沟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对沟畦的规格以及农田尺寸进行明确,从而实现了对入畦流量的科学确定,进而彻底改变传统的串灌以及大水漫灌方式,为节水型农业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2.加强节水灌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都兰地区的农田节水灌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对老化及损坏的灌溉设施进行重新建设,与此同时,不断引入如今先进的灌溉设施及其技术手段,并在当地的灌溉体系中进行应用和推广。此外,还要对传统的干渠、支渠以及斗渠等进行改建,以都兰地区当地的耕地情况为依据,进行配套灌溉设施的建设,以实现灌溉过程节水的高效性。
3.构建同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
应当以都兰地区的水资源情况为依据,形成一个具有都兰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格局。同时,还要进一步推动都兰地区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当地特色农作物种植群体,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当地各类农作物的不断发展。这样不仅有效带动了都兰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还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节约。
4.构建农业节水型种植体系
都兰地区串灌以及大水漫灌等方式的农业用水量较农作物的实际需水量而言要高出一倍以上,这不仅表明了当地农业灌溉用水的极大浪费,更说明了都兰地区农业节水灌溉存在巨大的空间。因此,必须对都兰地区的农业种植体系进行不断调整,并逐步进行农业节水型种植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应当对粮、棉、油等耗水程度较高的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适当地压缩,同时,还应进一步推广耗水程度较低,且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尤其注意加强抗旱节水农作物的种植力度。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从而实现对当地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
5.构建科学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
对于都兰地区而言,为了实现当地节水型农业体系的构建,必须搞好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摒弃行政区域管理方式为主,而流域管理为辅的传统落后的水资源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水资源由于其独特的流动性及其外部性等特征,因而要想实现对其流域长期福利的最大化,必须将都兰地区全流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依据来进行水资源的配置,即在都兰地区的水资源实行全流域的统一化管理。目前,对于都兰地区而言,应在水资源流域管理不断加强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区域化管理的兼顾,以形成一个同都兰地区情况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
6.构建合理的农业标准化节水体系
农业节水计量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农业节水面积统计标准的不一致等等相关问题均阻碍了节水型农业体系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农业标准化节水体系的构建工作进行不断地加强,以推动其逐步步入一个科学规范化发展的道路。进行都兰地区农业标准化节水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首先以都兰县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地进行多种适用型节水模式及其技术的采用,并对其经济条件进行分析,对于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此种模式的采用。其次,还要对都兰地区的农业节水计量基础设施进行不断完善,由于许多农业灌区必要节水计量设施的缺乏,因而仅依靠其当时的节水设计规划进行节水效益的估算,因而同实际节水情况相距甚远。在所有工业灌溉区进行在配套计量设施的建设,即可对其节水效益进行科学地评估。此外,还需要对都兰地区的农业节水面积统计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例如,对农田节水面积、管灌以及渠道防渗的长度等基本数据进行一个科学有效地统计,以便为都兰地区节水型农业体系的构建进行指导。
7.构建有效的农业节水技术综合服务体系
对于农业的节水问题而言,其不仅是一个技术和工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和经济问题。因此,相当有必要进行农业节水技术综合服务体系的构建。对于都兰地区农业节水技术综合服务体系的构建而言,首先,应当注意对基层的技术及其管理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力度的进一步加强,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来确保基层技术和管理相关人员节水技术水平及其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建立一个高程度专业素质及其节水技术水平的农业节水技术队伍。其次,还要注意不断加强都兰县当地农民有关节水技术方面的培训力度,并注意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各种现代化先进的节水技术的传授。再次,还应确保都兰农业灌区节水单位以及基层水利服务公司、协会以及组织等作用的充分发挥,通过对其进行规划和设计,对设备进行调试,对施工过程进行组织,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对整个体系的运行过程进行管理等综合服务,实现都兰地区当地农业节水技术的不断提高。此外,还要注意将节水型农业同当地农村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进行充分考虑,并注重都兰地区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通过采取多种农业节水综合措施,结合对当地农民以及农村基层组织的利益情况等问题进行考量,从而实现都兰地区农业节水技术综合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前,全球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为改变这种缺水局面,在农业灌溉上,开始主张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及使用先进的灌溉设备。节水灌溉是指在农田灌溉中,应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掌握灌溉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以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我国是农作物产量大国,水利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要做好节水工作,就要提高农田灌溉技术的规范和标准,建立节水技术管理系统,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
1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
节水灌溉是指按照农作物的水分要求,充分利用降雨和灌溉水,来保证农业产量及增长点的一种省水措施。当前农业水资源短缺,但是人们并不能充分认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没有意识到缺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后果。节水灌溉技术未能合理利用,农业用水制度不能落实,所以出现大量水资源浪费现象,针对此种情况,开展节水灌溉技术非常有必要。
2当前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2.1渠道防渗技术模式
在我国农村渠道灌溉是最主要的灌溉方式,但由于水源直接接触土壤,会造成水分渗透严重,近一半的水量都被浪费。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农业科研人员研究了渠道防渗技术,进而提高了水资源的灌溉效果。渠道防渗技术模式主要是将输水渠道做好防渗处理,从根源上解决水资源渗漏的问题,进而节约水资源,降低灌溉成本。渠道防渗技术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控制地下水。目前在农业灌溉中这一灌溉模式十分常用,也是农业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对象。渠道防渗技术模式在应用时要做好防渗材料的选择,最大限度降低水资源浪费。
2.2喷灌技术模式
农业灌溉模式中比较常用的是喷灌技术模式,主要是采用喷洒的方式进行农田灌溉,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水泵给水资源施加压力,利用通道或管道将水输送到需要灌溉的农田位置,利用喷头均匀喷洒水分,保证农田受到均匀的灌溉。喷灌模式和其他灌溉模式相比,是较具有优势的一种灌溉技术,因为喷灌技术不会大量占用耕地资源,适用于多种农田的灌溉,需要的劳动力较少,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喷灌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固定管道喷灌、半固定管道式喷灌、全移动管道喷灌。固定管道喷灌是指只有喷头可以拆卸;半固定管式喷灌是指喷头以及连接的支管可以拆卸和调整,相比而言,移动管道式喷灌装置更灵活,喷头、管道、水泵都可以改变位置。
2.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模式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模式也很常用,主要是利用管道进行灌溉,管道代替了传统的渠道,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高。低压管灌系统主要是由水源、水泵、设备、水管连接装置、水装置等组成,低压管灌模式具有很多的优点,例如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节省工时,因为施加了低压,输送水资源的速度较快,机械设备的维护较为简单,这种灌溉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渗漏和蒸发,输水的有效率在90%以上。低压管灌装置占地小,尤其在北方应用较为广泛。
3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3.1建立健全节水技术体系
农业灌溉是有效保证农业效益,促进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节水灌溉技术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灌溉的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相关部门要从农业发展出发,建立完善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加强对农业灌溉的管理,政府部门提供必要的资金投入,保证节水灌溉的基础硬件设施,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和统筹考虑农业节水。水利部门、农业部门和气象部门要积极协调,研究和推广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共同致力于农业节水发展工作,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
3.2与农业发展结合,优化水资源配置
我国水资源相对缺乏,因此农业灌溉一定要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水灌溉技术人员要认真了解当地的水资源总量及分布情况,做好综合规划,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将节水灌溉技术与农业发展相结合。
3.3借鉴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要借鉴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顺应时展,引进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例如利用3S技术提高水资源灌溉的利用率,采用生物技?g提高灌溉效果等。政府部门要支持有关单位加大先进技术的研发,进而保障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
要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就必须在节水灌溉上下功夫,因此我们必须探讨多种灌溉技术和相关技术措施,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现本人主要分析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
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为了充分利用农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使农作物达到高产高效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组成的综合技术体系:科学的运用这一技术体系,可有效的提高农用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和总体面积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农用水资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和经过净化处理的可利用废水。它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采取多项工程措施,如地上水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机井测试改造技术和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等。灌溉工程节水技术体系。灌溉工程节水技术是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节水效果最显著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膜上灌技术和改进沟畦灌溉技术等。
一、.农业水利灌溉形式分析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蓄水保墒耕作技术、适雨种植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秸秆覆盖或地膜覆盖保墒技术、化学药剂抗早保墒与保水剂应用技术、限额灌溉及节水抗早作物品种选育技术等。节水管理技术体系。主要是建立健全各种管水组织,制定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作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合理征收水费。
1. 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但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占水量的50%~60%,因此,渠道防渗一直是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按防渗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有衬砌、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渠道防渗技术的节水特点是:减少渠系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渠道输水安全保证率,提高渠道抗冲能力,增加输水能力。
2.喷灌技术
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 )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进行灌溉。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工程、动力机、水泵、各种管道、喷头及控制设备等。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固定式喷灌系统各组成部分或者都定不动,或者除喷头外,其它部分固定不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和装有喷头的支管可在地面移动外,其余部分固定不动,管片与水栓连接;移动式喷灌系统除水源(塘、井、道等)固定外,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都可以移动。
二、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存在的问题
1.是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小,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也仅局限用于经济作物,只是作为示范工程,有待于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推广。
2.是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政事企不分,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
3.是受经济利益影响,水资源相对充足地方的农民对搞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
4.是资金投入不够,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衰减和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
5.是有些地方在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不能够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可行性论证不够,存在针对性差的问题,致使有些节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6.是节水灌溉工程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设备不配套,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差,维修服务跟不上。很多工程设备因质量问题或维护维修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工程使用寿命短,损坏率高等,影响了节水灌溉3.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三、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
1.目前的农业节水方式,无法根本改善缺水状况。
为了抗旱保丰收和增加粮食产量,人们一方面在打更多、更深的井,另一方面节水灌溉省下的水又被用来扩大灌溉面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为此,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因为农业节水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它涉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种粮效益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统筹考虑制约农业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2.合理规划
灌区的地面水利用包括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多年的可供水资源过程。灌区地下潜水层可视为一个调节水库,其补给量包括降雨补给,渠道、排水沟渗漏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发、出流与开采。两种水源统一调度,可按区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均衡分析;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以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开采强度下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相应的补给区域,或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区域内开采布局。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外引水源可靠性低时,当然要发展井灌,以井补渠;若地下水严重超采,就要减少用水或统一控制上游引水,修建当地蓄水工程,利用河流水源引水存蓄或回灌地下水。即使在一个灌区内,地面水、地下水的动态规律也不同,或者上游井渠结合,以渠为主,下游井渠结合,以井为主。
3.建立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制度,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
现行的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主要靠集体出资,农民筹资,国家补助建设。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国家补助资金却很少,大部分资金需要农民自筹解决。而大部分地方群众还不富裕,很难拿出更多的钱来搞农业节水工程。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而确立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4.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四、结论
【关键词】节水灌溉输水制度
1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临泽县水资源短缺,水利工程灌溉设施配套不完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灌溉方式相对落后,灌水技术水平较低,农田灌溉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的要求,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高效节水工程积累经验、典型示范的需要。临泽县水资源短缺,通过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配套完善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农村工作协调发展,推进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必须走高效节水灌溉之路。
2小型农田水利现状
2.1农业节水发展情况
临泽县是甘肃省主要产粮县和全国最主要的制种玉米基地,农业整体发展基本形成了区位优势显著、市场优势突出、竞争优势强劲、发展潜力巨大的制种、草畜、果蔬、轻工原料等支柱产业。临泽县紧紧抓住被水利部确定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和推进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机遇,不断深化水权制度改革,系统推进农业领域的节水工作,积极推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地(产)、配水到户、公共参与”的运行机制,坚持“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布局”的原则,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同时,推广了一批地膜覆盖、垄作沟灌、小畦灌溉、无土栽培、温室节水微喷滴灌、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实用技术,初步实现了现代农业高科技起步、高技术组装配套、高效益经营的发展目标。
2.2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需要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是均分布在临泽县农业生产的粮食主产区。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质地良好,耕地集中连片,光热资源丰富;群众对加强和改进农业基础设施愿望十分强烈,投工投劳的积极性较高。但项目区现状已不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要求,水利基础设施尤其是田间工程较薄弱,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2.3高效节水灌溉方法
高效节水灌溉与传统的灌溉方法相比具有节水、节能、节肥、节地、省工、省时、增产、增效的特点。通过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运行状况,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农业灌溉条件进一步改善,能促进农田灌排体系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大大提升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减少农民浇水灌溉的时间、降低水费开支,从而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使农业作物增产,增加农民收入。
3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目前我国把节水农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实行开源与节流并举。在旱涝灾害日益频繁、水资源紧缺状况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及早抓好高效节水工作,将会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显著地有利影响。发展高效农业,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必须改变和调整传统种植结构和方式,在目前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最好的出路就是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单位水量产出效益,高效节水灌溉是重要手段之一。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的要求。临泽县作为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县,通过大力实践和积极探索,探索了一条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新经济结构模式,积累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农业”、“水权交易激活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经验。节水之路刚刚步入轨道,只有通过发展高效节水技术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纵深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优化调整用水结构,增强水资源保障供给能力,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3.1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
一是农村庭院绿化、林带防风固沙、退耕还林还草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诸多措施,因缺水灌溉,举步维艰;二是由于地表水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补充灌溉可能导致水土资源极不平衡;三是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程度加快。因此只有加大田间节水灌溉力度,走高效节水之路,才能彻底改变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形成通畅、清洁的农村水网,增强水系自净能力、提高防污控污能力,使农村水环境得到涵养,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3.2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为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高效节水工程积累经验、典型示范的需要。从整体上看,现阶段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抗灾能力较差,科技贡献率较低,投入产出比相对较小,这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节水技术。另外,多数农民习惯于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对于新的节水措施,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节水措施适应性、经济性以及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均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建设高效节水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有利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4结语
在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其中,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现象非常的严重,为此,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有着无限的发展使用空间,并且这将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水利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可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运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看到技术自身所具备的局限特征,伴随着深入化的研究,我们坚信,未来不久的时间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将为我国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我国农业快速稳定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措施
Abstract: 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development was suit for Xinjiang area modern agriculture constructio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drought, half arid area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short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gh 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mode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Key words: high 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275
引言:
水资源作为生态与环境的基本要素,又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以及未来发展的情况下,农业不可能再获取更多的水资源,就现有的农业灌溉水平和用水模式而言,我国的农业灌溉问题就更为突出。
1高效节水主要灌溉方式
高效节水灌溉主要是通过首部水泵提水加压,管道输水,然后利用喷头、微喷头、滴头等灌水器对田间进行灌溉。利用灌水器灌溉的不同方式主要分为喷灌、微灌两大类,微灌又主要分为微喷灌和滴灌两种方式。
1.1喷灌
主要利用喷头进行灌溉,喷头一般按工作压力划分为低压喷头(500 kPa )日
常灌溉中常采用中压摇臂式喷头较多,工作压力300 kPa。
对于丘陵地区的茶叶以及露天平地区域的低矮作物(比如蔬菜)可以采用喷灌的灌溉方式。
1.2微灌
1.2.1微喷灌
主要利用微喷头进行灌溉,微喷头从结构特征上主要分为折射式和旋转式。日常灌溉中主要应用全圆旋转式微喷头较多,一般工作压力为150 kPa。
微喷灌的应用范围较广,是一种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适用于保护平地(如大棚低矮作物)、丘陵果树、苗木区以及露天平地区域,对于保护平地(如大棚低矮作物),一般采用倒挂式微喷头;丘陵果树、苗木区以及露天平地区域,一般采用地插式微喷头;而对于大棚育苗、花卉种植这类种植作物较密的区域,一般采用雾化喷头。
1.2.2滴灌
主要利用滴头进行灌溉,因滴头结构、出流形式的不同主要分为内镶式滴头和压力补偿式滴头,一般工作压力为100 kPa。
滴灌也是一种使用较多的灌溉方式,主要适用于保护平地(如大棚藤架作物)、丘陵果树等作物。对于保护平地(如大棚藤架作物)主要采用内镶式滴灌管,而丘陵果树等作物主要采用压力补偿式滴灌管。
1.2.3微喷带
采用特殊技术在薄管上打孔,形成小孔出流的一种灌溉方式,一般工作压力为50~100 kPa。
微喷带由于技术的提高,滴灌铺设简便,微喷灌出流大,结合二者的优点就产生了微喷带,其主要适用于葡萄 提子之类的藤类作物。
1.2.4其他
除上述介绍的灌溉方式,还有涌流管(小管出流)渗灌及滴箭等灌溉方式,在日常灌溉中并不经常使用。
2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存在问题
2.1 节水认识不到位,浪费现象严重
受传统农业灌溉用水影响,长期以来,对水的认识均为无节制使用认识问题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2.1.1有些领导认为高效节水工程规模小,而且相对分散,不像大型工程那样容易出成绩、出政绩,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当地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发展的速度。
2.1.2部分群众对发展高效节水浇灌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节水的意识不强 有些群众习惯了大水漫灌的方式,仍采用长畦漫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尤其是水资源相对充足地区的农民,搞高效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也不利于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
2.2 资金投入不足,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缓慢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群众自筹落实难度较大,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高效节水灌溉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高效节水面积占全省灌溉面积的比例总体不高。
2.3缺乏统一规划,全区发展不平衡
有些地方在推广先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不能够因地制宜进行合理规划,可行性论证不够,实施方案编制不够规范,针对性不强,致使高效节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高效节水示范工程仅在部分地区开展,辐射作用小,影响程度不大,规模化程度不高。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造成了全省发展总体上的不平衡。
2.4高效节水措施单一,不能实现有效节水
对农业节水,除工程措施外,还有管理措施、农艺措施等非工程措施。高效节水灌溉是节水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在一起的综合工程,只有当各个措施都发挥作用时,节水工程才能发挥整体优势,达到农业节水的目的 目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存在重工程措施轻非工程措施的倾向,因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非工程措施往往不能到位,不能实现有效节水。
2.5 节水技术水平较低,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发展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中,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小,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仅局限用于经济作物,发展面积少,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节水技术还没有被广大群众所认识和接受,只是作为示范工程,推广进展慢。
2.6 重建轻管,难以发挥工程效益
部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重建轻管的现象较为严重,工程建成后,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跟不上 ,工程建成后的损毁较为普遍,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使工程效益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3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有效措施
3.1制定全区性的高效节水灌溉规划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精心组织、积极配合,共同推进规划编制工作,确定规划的总体目标,即在确保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充分节约灌溉用水。统筹考虑水资源布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节水模式,因地制宜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新疆地区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需要具备一些前提条件。如水资源匮乏、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具有规模化经营的优势等,即必须具备较高的投入产出比,亩均投入500—700元进行滴灌设施的建设,每年亩均能增收200元以上,经济效益才能得以体现。因此,在全区范围内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应从水资源匮乏地区以及人均耕地面积较大、规模化经营程度高地区开始,然后逐步向适宜的地区推进。
3.2逐步完善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
目前,国家对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和节水灌溉设备制造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一是将喷灌机、微灌设备等节水农业设施纳入了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二是在农业技术推广等专项资金中支持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培训。三是在税收政策方面对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业提供了一定支持。但是这些政策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应在制定相关规划或产业政
策时,统筹考虑从科研、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设备制造等多个方面予以支持,并对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和普通节水设备予以差别支持。
3.3建立共同投入机制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把支持高效节水灌溉的资金纳入政府投资和财政预算,千方百计增加投入。二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要以相关规划为依据,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或者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为平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项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三是加强对社会资金的引导,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采取贷款贴息、引进龙头企业等方式,借助社会力量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3.4加强管护机制建设
要将节水灌溉的推广和工程管护机制建设以及农业水价改革结合起来。应借鉴新疆推行的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用水者协会、水管单位的作用,加强服务和管理。同时,要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末级渠系改造投入为引导,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的推广,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实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推行农业水价改革。
关键词:节水灌溉;节水技术;节水灌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引水灌溉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灌区更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世界银行贷款以及扶贫等多个项目的实施,灌区加大渠道防渗工程建设,以缓解农业灌溉用水的供需矛盾。
1. 节水灌溉的社会背景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 10 rn3,占全球总量的 6%,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世界 13个人均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新疆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土地面积达165万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而水资源总量则为882亿m3,仅占全国水资源的3%。由于经济生活的迅猛发展,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降低了水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统计资料表明,新疆农业用水80%以上是靠灌溉完成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川雪水,部分来自地下水开采。而令人可惜的是,这部分水源决大多数流失于盆地沙漠或积水成为咸水湖,使得水资源利用和开发效率低下。
2010~2020年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将每年拿出6亿元的补助资金来发展3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其中近5年实施1800万亩,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规划内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降低农业用水比例,既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也为其他产业发展预留空间。于此同时,80%的地州出台了促进节水建设的优惠政策,形成了多渠道投入机制。
2.节水灌溉新技术
节水技术,简单的来讲就是指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率。它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农业节水技术主要有5个发展方面,包括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农艺技术、化学技术和管理技术及其5种技术的综合技术集成,其中每一类节水技术又包括许多方面。
近几年,新疆加快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总结和推广了以下几种节水技术:
(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技术是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渗入渠床流失水量的工程节水技术和方法,新疆大部分农灌输水手段是渠道。常用混凝土、土料、水泥土、浆砌石、沥青混凝土等刚性材料及PE、PVC 及其改性薄膜材料建渠道防渗层,当流量较小的渠道可以采用U型混凝土进行防渗,可以减小过水断面,提高输水流量,同时还省地、省料。渠道防渗衬砌是以提高渠系水利用率为主要措施,采取渠道防渗措施以后,可以减少渗漏损失70%~90%。渠道防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衬砌材料,目前普遍采用的材料为刚性材料、土料和膜料三种。
(2)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利用塑料或混凝土等低压输水管道代替输水土渠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作物,以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的技术措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有移动式、固定式和半固定式三种,管道输水具有节水、输水效率高、省地、省时和增产等优点,与土渠相比较,利用管道输水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5,节电20%~30%,省地2%~5%,增产幅度10%左右。用管道输水则可基本避免水面蒸发与渠床上杂草的蒸腾等输水损失。
(3)畦灌、沟灌技术
畦灌是耕地经平整后,利用畦埂将田块划分成小块进行灌溉;沟灌是耕地经平整后,以一定距离开成一道道输水沟,灌溉水通过水沟进行灌溉。畦灌、沟灌都是对大水漫灌方式的一种改进,以达到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灌水时将水引进田后,在畦面上形成薄水层,沿畦长方向流动,借重力作用边流动边湿润土壤,一般畦田大小为宽2-4米,长30-60米,如地面坡降大,土壤透水性弱,畦子可长些,反之则短些。
(4)喷灌技术
喷灌是一种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把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水压送到灌溉地带,通过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以达到均匀灌溉的目的。喷灌的灌水均匀度可达80%~85%,水的利用率达80%,喷灌可节水50%,用水量较地面灌溉省水30%~50%;此外,可提高作物产量,比地面灌溉可提高产量增产10%~30%;不需平整耕地、修建田间农毛渠和打埂等工作。根据喷灌在新疆的应用状况看,采用半固定式或全移动式喷灌系统较好,运行操作较方便,设备投资适中。机组式喷灌系统目前较少,但由于新疆田地宽广,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一旦经济条件达到要求,使用机组式喷灌系统势在必行。
3节水灌溉技术在新疆应用成果
据统计,目前新疆节水灌溉面积已达2500万亩,占全国的70%以上,为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新疆政府采取了给施行节水灌溉的农民每亩补贴200元的鼓励政策,试图借此帮助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截止2008年底,新疆通过对渠道进行防渗衬砌、利用管道输水减少输水过程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大力发展喷灌、滴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作物灌溉方式已从以往的浇地逐渐转向浇作物,大幅度提高了输水效率和水的利用率。新疆灌溉渠道总长25万km,已防渗10.23万km,防渗率达到40.3%。其中,干、支、斗三级渠道总长13.8万km,已防渗8.5万km,防渗率达到62%;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66,毛灌溉定额为700m3/亩。工程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497万亩;田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14万亩,其中喷灌面积60万亩,微灌面积514万亩,低压管道灌面积40万亩。
目前,新疆农业节水型灌溉面积占总灌面积46.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4%。在高效节水面积中,微灌比重65.73%,高出全国56.8%;渠道防渗面积比重48.1%,高出全国30.2%。节水灌溉的快速发展,为极为干旱的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配置经济用水结构调整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结果表明,微灌和低压管灌是农业高效节水发展主体,与目前推广微灌等高效节水现状相吻合。
总之,新疆大型灌区的田间灌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会以地面灌溉为主。现阶段地面灌溉方式依旧以渠道防渗、标准沟、畦灌溉为重点的常规节水措施为主,以加快地下水开发、治理盐碱地为突破口,把设施农业、高效林果业基地建设作为重点,积极做好滴灌、低压管灌等田间高效节水。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0-0036-01
节水灌溉其重大的意义就在于采取最少的用水量达到最大的单位灌溉的范围,提高最后的总体产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有些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但是在很多的地区仍旧是采取粗放式的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灌溉,这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十分不利的。为了实现节水灌溉能够在更大程度上的覆盖。笔者认为,必须要对解说灌溉工程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的促进节水灌溉的发展。
1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一定要针对当地实际情况
目前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种,但是,每一种灌溉技术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所以在某一地区进行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过程当中就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的地理、地貌、气候条件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以便于采取更加符合当地的节水灌溉技术。切忌在选择技术的过程当中,不考虑当地的实际因素,而盲目的选择一些高新技术,导致最后不仅起不到节水灌溉的效果,而且造成比较大的经济开支。一般来说,在经济实力相对来说较强的地区,可以采取喷灌或者是微灌的技术进行灌溉。在经济实力稍差的地区,则应该在达到节水的效果基础之上,最大程度上减少投资,就应该选择在田间合理的规划沟渠,坐水种等方式达到节水的效果。如果是在大面积大范围的农田灌溉当中,则应该采用渠道防渗的措施进行节水工作,而在对于瓜果等经济作物进行灌溉时则应该采取喷灌或者微灌的方式,以便于更好的进行灌溉。
2加大国家对节水灌溉的投入,推进节水灌溉发展
笔者认为,从目前情况来说,制约着我国节水工程建设和发展的最大因素在于节水灌溉的支持政策不完善,落实执行不到位。所以,如果想要更好的促进我国的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大国家的投入。第一,想要促进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就必须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对于节水工程建设当中的投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正常来说,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是,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民,他们属于直接获利方。其次,由于农业用水的大幅度减少,就可以将水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充足,所以在建设的过程当中,要由国家、集体以及个人共同承担建设费用;第二,节水灌溉的措施落实不到位,也是影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就需要国家制定一定的政策,对于节水灌溉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地区,进行一定的惩罚,以此来促进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
3节水灌溉要和节水农业进行有机的结合
在以前的发展过程当中,节水农业的技术和节水灌溉的技术并没有进行结合,而是单方面的进行发展,这样就造成了在节水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总体上的收益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就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不利于我国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在促进我国节水灌溉的过程当中就要针对当地的节水农业的进行,充分合理的进行技术上的选择,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从而有效的保证节水农业的发展和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互为补充。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提升收益。
4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就要改变广大农民的陈旧思想
我国目前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现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灌溉用水,浪费十分严重,这十分不利于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充分的改变广大农民的陈旧思想,使他们充分的认识到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的好处,才能真正的促进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同时还要进一步的加强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革新,促进其更好的发展,为节水灌溉作出更大的贡献。具体操作主要分一下的几个方面:第一,政府的相关部门要不失时机的向群众宣传节水灌溉的好处,宣传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意义,使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切实的体会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际作用。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是由专门的工作人员给人民群众派发宣传资料,专家或资深人士在报纸、电视或网络等媒体上进行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同时,政府也可以在某些地区作出试点,通过试点,给广大农民群众最直观的感触,使他们对节水灌溉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第二,我国目前大多数地区,灌溉依旧是采取着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对于水资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浪费。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水价相对过低以及节水灌溉工程造价相对较高的原因所造成的,就这需要对两方面,进行一定的额调整。首先,要重新核定农业灌溉用水的水价,其水价的制定标准就应该是按照水的实际成本以及在农作物当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评定。同时还需要尽可能的,对于节水灌溉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深层及的研究和探讨,加大研究的开支和力度,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农民群众在节水灌溉初期所造成的开支。
5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发展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应该注意的有四个问题,即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选择要和当地的实际相适应;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需要国家加大投入的力度,包括财政和政策两个方面;节水灌溉的工程要和地区的节水农业的发展进行配套实施;最后,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还要改变农民群众的陈旧思想。
参考文献
[1]王天雄.残谈张掖市利用外资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8(9).
论文摘要 农业是我国各行业中的用水大户,因此农业节水建设与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就农业节水中的项目建设、节水管理、研究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资源利用的70%以上用于农业灌溉,近年来随着工农业高速发展,在农业灌溉工程和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投资能力不足,许多灌溉工程未建成即投入生产运用;投产之后,又由于资金缺乏,设备不能正常维修养护,有效灌溉面积呈衰减趋势;建成的灌溉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单位无自主权,使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对项目管理及其效果缺乏监测制度和评价指标等,“重工程、轻管理,重大型、轻小型,重骨干、轻配套,重建设、轻效益”的现象还较为普遍。
1 农业水利建设的特点
一是地域性差别大,不同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水旱灾害的主次地位,以及排灌工程结构均有显著差别。二是受气候条件影响,一个灌区内不同年份的灌溉需水量和对排水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三是农业为弱势产业,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实施节水灌溉,节省灌溉用水,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有限,节省下来的水资源大部分为城市和工业利用,或者成为生态环境修复用水。因此,节水灌溉项目工程建设与改造的资金,以及管理工作增加的费用大部分应当由政府财政承担。四是农业灌溉属多学科交叉科学,开展节水灌溉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五是农业水利工程的生产效果和对环境的影响,是在工程投入运用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显示出来的。
2 节水灌溉研究
开展农业节水灌溉的科学研究,需要采取开放方式,吸纳多学科专家参与;需要科学总结建成工程的管理运用效果,从中取得经验和改进方向;需要跟踪农民生产进行监测,取得的科学数据直接为改进生产管理服务。开展农业节水灌溉的科学研究分2个层级。一是宏观战略研究,意在为灌区建设找出正确方向,使之与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配置相适应;二是微观的技术性研究,意在解决生产管理的技术性问题,并为落实宏观战略研究提供支撑。农业节水灌溉的战略科学研究课题,一般以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下达,由中央科研机构与地方科研机构协作承担,成果需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认可和组织实施。节水灌溉的微观技术性研究内容,包括监测研究各种农作物不同灌溉方式和节水措施条件下的腾发耗水量、耕地多种作物的平均腾发耗水量、项目区包括耕地和非耕地的综合腾发耗水量、水资源平衡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质变化、土壤肥力变化、化肥农药使用效果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各种技术措施对农业增产节水的效果等。这些研究均应在项目区耕地上设监测点和对比点,跟踪农民生产进行监测分析,以使监测资料反映项目区实际情况,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生产实际。
3 农业节水灌溉方式及其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农业节水灌溉方式,一是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减少灌溉水的渗漏流失,提高灌溉效率;二是采取工程、农业和管理的综合节水措施,降低水分腾发量,提高农作物的水分生产率。二者结合,缺一不可。采取综合节水措施,减少农业水分腾发量,提高农作物水分生产率,对节水灌溉有普遍意义。资源性缺水地区需控制灌区腾发耗水量,使之与当地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相平衡。工程性缺水地区也需控制灌区水分腾发量,以缩小水资源调蓄工程规模,降低工程投资。对灌区内部工程而言,减少农田水分腾发量,可减少灌溉用水量和渠系供水流量,降低工程造价。正确选择农业技术与灌溉技术的组合,可取得节水与增产的双重效果。
在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上需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节水灌溉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减少灌区水分腾发量,提高农作物的水分生产率。为此需要多部门协作,采取综合节水措施,节水的同时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值。二是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应把开发地下水灌溉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并发挥旱涝盐碱综合防治的作用。三是改革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在灌区建立用水者协会参与项目建设与管理,发挥农民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是农业节水灌溉贯彻群众路线的最佳方式。实践证明,无论是地表水灌区,或地下水灌区,这样做都是成功的。四是灌区建立供水组织,统一管理地表水与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工程布局和配置运用,是水资源科学利用的组织保障,避免再度出现兴渠废井和兴井废渠的失误。五是在资源性缺水的井灌区,应以县为单位建立供水组织和制度法规,统一管理全县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六是核算用水成本,按成本水价和用水量计收水费,是保证灌溉工程正常运作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激发农民节约用水的经济手段。如为了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以低于成本水价收取水费,则少收的水费应由政府财政给予补偿,不能使管理单位因经费不足,工程设施无力维修,拼消耗带病运转。
关键词:节水灌溉;低压管道;防渗;喷灌;微灌;渗灌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用水的大户,占总用水量的大部分,约占全国用水的70%。目前,一方面我国农业处于缺水的状态下,但另一方面农业用水还存在着水资源严重浪费的情况,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所以需要加大农田灌溉过程中对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农业用水量,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这也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1. 节水灌溉技术的内涵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节水灌溉”的真正涵义是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土壤水的前提下,高效利用灌溉用水,最大限度的满足作物需水,以获取农业生产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灌溉水从水源到田间要经过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水量无益耗损;凡是在这些环节中能够减少水量损失、提高灌溉水使用效率的各种技术和措施,均属于节水灌溉的范畴 [1]。
2.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其中节水工程技术是该技术体系的核心,已相对成熟并得到普及,其他技术相对薄弱,急需加强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2.1 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
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
2.2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疏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主要包括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渠道防渗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渗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等技术、覆膜灌技术、痕灌技术、控制灌溉技术。
2.2.1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低压管道节水灌溉即是利用低压输水管道代替传统输水土渠,将水直接送到田间沟畦灌溉作物,以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低压管道技术一次性投资较低(与喷、微灌相比),设备简单,管理方便,是一种农民喜爱的方式。经过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在低压管道输水管材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在主要有塑料管,当地材料管(塑混凝土管、砂土水泥灌等)以及现场连续浇筑混凝土管和地埋软管等管材[2]。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已经普及,但大型自流灌区尚处于试点阶段。
2.2.2 渠道防渗技术
采用混凝土护面、浆砌石衬砌、塑料薄膜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渗处理,它比普通土渠减少60%~90%的输水损失。在我国,渠道输水是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渠道防渗灌溉面积占节水工程总面积的50%以上。在渠道防渗材料方面,对提高灰土的早期强度及减少缩裂缝,提高水泥土的抗冻及抗烈性,提高砌石和混凝土材料防渗效果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在防渗渠道断面形成防渗渠道的冻害机理及防冻措施:防渗渠道的施工技术等方面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防渗渠道断面形成方面,对于小型渠道研究并推广了U型断面刚性材料防渗渠道;对于大中型渠道,研究提出了弧形坡脚梯形断面和弧形底梯形断面渠道。在防渗渠道的冻害机理及防冻措施方面已从定性的认识发展到定量的研究成果。在施工方面,逐渐向半机械化和机械化迈进。
2.2.3 喷灌技术
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设备、水泵、管道等)将水加压后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的喷洒在田间进行灌溉的一种灌溉方式。和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喷灌可以节水30%~50%,并且灌溉均匀度高,节省劳力50% [3] 。推广先进的喷灌技术,使农业灌溉喷灌化,是节水的重要措施之一。
2.2.4 微灌技术
微灌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用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和地下渗灌。它是根据植物的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植物生长中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比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的直接送到植物根部附近土壤表面或土层中。它比地面灌溉节水50%~60%,增产20%~30%,比喷灌节水15%~20%[4]。
2.2.5 渗灌技术
渗灌技术是当代国际上最先进,最有发展前途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它是利用埋设在地下的透水管道,将灌溉水直接送入作物根层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渗灌技术能使土壤疏松、土壤肥力提高、地表温度增加,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因此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发展推广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2.6 改进地面灌溉技术
在土地平整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灌溉技术并加强管理,其田间水利用率可以达到70%以上。通过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改进畦灌溉技术、田间闸管灌溉技术、坡涌灌溉技术等改进地面灌溉技术的集成配套与组合应用,形成适合不同类型灌区的田间工程设计和应用模式,可以取得良好的节水增产效果。
2.3 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
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地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制技术。目前,农艺节水技术已基本普及,但生物节水技术尚待进一步开发。
2.4 节水灌溉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3.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节水灌溉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现代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灌溉渠系管道化、继续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研究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开发雨水及城镇中水的灌溉效益、开展生物节水技术研究与应用、“3S”技术应用。
4. 结语
解决和缓解水资源的危机状态,一是开源,二是节流。而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节流上下功夫,所以需要加大农田灌溉过程中对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农业用水量,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这样不仅使管理更为便利,同时有效的降低了人工投入,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对推动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建勋,庞新安,刘斌.农业节水灌溉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计算[J].农业工程科学,2006,22(1):372-375.
[2] 佟涛,谭志伟,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2,29(2):57-58.
[3] 黄兴军,周禾,严学兵.城市园林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四川草原,2005,115(6):28-31.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技术;应用
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且合理的利用,全面提高灌溉水的实际使用效率,进而有助于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由水资源、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组合而成,该技术的有效开发和利用,需要相关人员积极采取多项工程措施,掌握好节水灌溉技术的重点,促进节水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得到有效的发挥。
1 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蓄水保墒耕作技术、适雨种植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秸秆覆盖或地膜覆盖保墒技术、化学药剂抗早保墒与保水剂应用技术、限额灌溉及节水抗早作物品种选育技术等。节水管理技术体系。主要是建立健全各种管水组织,制定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作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合理征收水费。
1.1 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但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占水量的50%~60%,因此,渠道防渗一直是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按防渗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有衬砌、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渠道防渗技术的节水特点是:减少渠系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渠道输水安全保证率,提高渠道抗冲能力,增加输水能力。
1.2 喷灌技术
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进行灌溉。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工程、动力机、水泵、各种管道、喷头及控制设备等。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固定式喷灌系统各组成部分或者都定不动,或者除喷头外,其它部分固定不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和装有喷头的支管可在地面移动外,其余部分固定不动,管片与水栓连接;移动式喷灌系统除水源(塘、井、道等)固定外,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都可以移动。
2 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我国农业水利灌溉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可知,当前节水灌溉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滴灌等现代化节水技术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广范围存在局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实际作用的有效发挥。当前部分地区农业水利工程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之间的产权关系并不明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水灌溉的管理效果,职责不清以及调度不灵活的问题,都影响着农业水利灌溉的实际效果。部分地区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水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往往忽视了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在部分资金紧缺的地区,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不到位,且已有的灌溉工程维护缺乏有效性,实际灌溉情况不尽如人意,相关的配套资金也存在不足,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农业节水灌溉的实际效果。除此之外,节水灌溉的工程设备上存在明显的不足,相关设备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并且设备运行的标准化程度较差,导致节水灌溉工程的实际使用寿命较短,不利于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作用的有效发挥。
3 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3.1 立足于现代化的角度,对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统筹分析
也就是说,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水利灌溉的实际效果,提高农田水利的经济效益,相关部门应当立足于现代化的发展角度,对农业节水问题进行社会化经济化的统筹分析,及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经营方式,促进农业发展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对影响农业节水灌溉的各项因素进行统筹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节水灌溉方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农业节水灌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的增产增收。
3.2 对农业节水灌溉进行合理规划,促进实际节水灌溉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在对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灌溉操作时,应当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灌区内部拦蓄和灌区外部引水系统的有效应用,从整体上促进农业节水灌溉去的较好的灌溉效果。
灌区地下潜水层可视为一个调节水库,其补给量包括降雨补给,渠道、排水沟渗漏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发、出流与开采。两种水源统一调度,可按区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均衡分析;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以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开采强度下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相应的补给区域,或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区域内开采布局。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外引水源可靠性低时,当然要发展井灌,以井补渠;若地下水严重超采,就要减少用水或统一控制上游引水,修建当地蓄水工程,利用河流水源引水存蓄或回灌地下水。即使在一个灌区内,地面水、地下水的动态规律也不同,或者上游井渠结合,以渠为主,下游井渠结合,以井为主。
3.3 积极完善现代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制度体系,加大农业节水灌溉的投资力度
现代农业水利工程节灌溉技术的合理应用,需要相关政府部门适当加大资金扶持的力度,对农业水利工程在进行一次性工程投资后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有效的缓解,积极对农业水里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扶持和推动。就当前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区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4 根据农业水里灌溉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切实做好中低产量农田的节水灌溉操作
也就是说,在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过程中,应当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因地制宜做好节水灌溉工作,掌握好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重点和关键环节,促进当地农业水利工程得到合理的灌溉操作。尤其是在对盐碱地进行水里灌溉工程操作时,应当对土壤改良等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制定出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促进中低产量农田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合理化应用。
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水利工程实际应用中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那么在实际的农业水利工程灌溉过程中,应当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衡量,从整体上促进现代农业整体增产增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价值得到有效发挥,促进水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促进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小涛,王春生.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9.6.
【关键词】节水农业;灌溉;计算机;应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走节水农业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所谓节水农业(Water-Saving Agriculture),是指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规律,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措施,节约并高效率利用灌溉水的农业生产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并成为了未来节水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控制,实现农业的节水型智能灌溉,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达到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之目的,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
1.我国发展节水农业的背景及意义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量严重贫乏,并且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西北尤其缺”状况。据统计,中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104亿立方米,占全球总量的6%,居所有国家的第4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但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2 25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是全球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最贫乏的十三个国家之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人均淡水资源量将降至1 760 立方米,接近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警戒线(人均淡水资源量1 700立方米),形势不容乐观。
水是农业的命脉,我国农业生产用水总量为4.0×103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左右,而灌溉用水量占到农业生产用水量的绝大部分(约为90%)。长期以来,受传统农业耕作模式和生产水平限制,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存在浪费严重现象,利用率仅为45%,远低于农业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70%~80%),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中遭遇的严重干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例如在2010年年初,我国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和重庆西南五省市地区遭遇严重干旱,部分旱区旱情持续时间长达5个月,耕地受旱面积达1.11亿亩,农作物绝收面积超过110万公顷,经济损失超过350亿元。因此,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现状,必须改变现有的浪费严重的用水方式,大力发展抗旱节水新技术,走节水农业之路,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了最大的效益,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农业大国尤为重要,是保证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计算机在节水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2.1数据采集与分析
以计算机为工具,建立农田水资源利用的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DSS),提高节水农业决策的科学化,它是实现处方农业、精确农业的核心。所谓DSS是指通过决策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数据、模型,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进行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节水灌溉系统是一个典型的DSS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模拟作物的产量和需水过程的关系,预测农田土壤盐分及水分胁迫对产量的影响,制定农田科学的灌溉措施,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确灌溉,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之目的。农田灌溉DSS以支持模型运算必需的各种静态和动态数据的数据库和反映不同地区自然生态条件等作物栽培和用水管理经验知识以及具有知识推理机制的专家知识库作为基本信息支撑,通过总控程序构筑灌溉用水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环境,辅以友好的人机界面和人机对话过程,有效地实现了信息查询、用水管理和系统控制等主要操作功能。
2.2地下滴灌
地下滴灌技术(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SDI)是指通过地埋毛管上的灌水器将农作物所需要的水、肥、药以均匀、缓慢、准确地渗入到作物根部的新型灌溉技术,尤其适合我国干旱的西北地区。地下滴灌具有显著的节水优势(采用地下滴灌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 以上),且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农产品品质以及改善土壤环境等多方面优点。采用计算机灌溉系统,可以自动控制地下滴灌作业,主要是采用ADI压力补偿管理作业。该技术已被许多农业发达国家所应用,其主要设备ADI压力补偿滴灌管采用滴头双入口、宽流道、梯形迷宫式结构以降低水流压力,并与上部的弹性片配合调整流道的宽度,从而达到稳定出水口流量的目的,对提高节水效率非常明显。
2.3智能化灌溉管理
智能化灌溉管理是通过配备先进的监测系统、通信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实现对气候的准确测量,自动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灌溉,或由此确定何时进行灌溉等,自动发出信号,进行远距离遥控,实施灌溉作业。该系统完全依靠计算机自动操作和执行的,无需人为干涉,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动化作业。通过监测设备得到的数据可以自动启动或关闭灌溉程序,如通过雨量计得到的数据,自动确定灌溉水量,通过土壤湿度计确定灌溉的深度。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话或计算机网络监视、查看、获得并控制正在发生的一切灌溉数据和动作,系统自动纪录所有发生过的事件的详细数据。操作人员和管理者根据过去发生的纪录数据,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真正达到农业灌溉管理系统化和科学化。
2.4自动化灌溉控制
自动化的灌溉控制技术是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由计算机控制的中央灌溉管理系统,根据地块和作物的要求适时、适量进行自动灌溉的技术。这种自动化灌溉管理系统可通过反映作物需水的某些参量,预先编制好灌溉程序软件,灌溉机械自动地按照程序指令,按规定时间、不同地块要求,提供不同的灌溉水量。该系统加上遥控装置后,能够储存数据,通过个人计算机和通讯网络,实现远程灌溉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山仑,黄占斌.节水农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6:106-107.
[2]李振.大力实施节水农业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J].节水农业.2008(4).
[3]徐林,李杨瑞,黄海荣.地下滴灌技术的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08,39(6):800-804.
[4]许迪,康绍忠.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高技术通讯,2002,12(12):103-108.
[5]Dong mei dui,He yong.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Design Support System for Grain Postpreduction[J].Transactions ofthe CSAE.2001(1).
[6]周明耀.精确灌溉技术支持系统研究[J].江苏农业研究.2001,22(4):70-73.
[7]邝朴生,蒋文科,刘刚,邝继双等.精确农业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8]程先军,许迪,张吴.地下滴灌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综述[J].节水灌溉,1999,(4):1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