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5:45: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农业前景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河西走廊》的热播,还有兰新高铁的开通等消息接踵而至的机遇面前,享有“丝绸之路精华段落”的河西走廊再一次被推向旅游时展的前沿。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着河西走廊昔日辉煌的重现,智慧景区的建设,智慧旅游的发展恰恰弥补了传统旅游的片面引导,让旅游者更近一步感受丝路文化,更形象生动的重塑河西走廊昔日的风貌。
一、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一)智慧旅游国外研究综述
“智慧旅游”是在“智慧地球”的背景下产生的,2008年IBM公司总裁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基于“智慧地球”的研究发展,国外学者对“智慧旅游”进行了浅层次的尝试,大多数都是集中于各种进行“智慧旅游”的技术在旅游业中的一些应用,偏实践型的成果比较多。比如:2005年美国科罗拉多州Steamboat滑雪场特意为旅游者配备的装有RFID定位装置的手腕带反馈系统装置,叫做Mountain Watch,实时监测游客位置、消费情况,提供滑雪路线等;2012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推出了“标识都市”项目,利用二维码采集城市相关信息,是一个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的微电子旅游大全等。但是对于“智慧旅游”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二)智慧旅游国内研究综述
2010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镇江提出要用十年的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的目标,建设“智慧旅游”,这是国内第一次正式提出“智慧旅游”。根据CNKI搜索查阅的文献来看,我国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是从2011年开始,但至今现有文献中对于“智慧旅游”的概念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2011年05月黄超,李云鹏在《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中提到“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上网终端,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达到及时、及时了解、安排和调整工作与计划,从而实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利用;2015年11月刘叶飙在《智慧旅游:概念界定与实践发展》中提到“智慧旅游”是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移动互联网为技术依托,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与旅游要素的深度融合,为旅游管理部门、游客、旅游企业及目的地居民提供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智慧旅游管理等内容的一种新理念。
通过国内学者对于“智慧旅游”研究,不难看出我国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是从智慧旅游的概念、系统开发以及服务平台建设进行的,偏理论型的成果较多。
二、河西走廊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河西走廊旅游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5年甘肃省以及河西部分地级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酒泉市、张掖市、武威市、嘉峪关市四个地级市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了4594.26万人次,占到了全省总人数的29%,全年旅游收入占到了全省总旅游收入的31.2%。显然,近几年河西走廊旅游业的发展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
(二)河西走廊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1.以敦煌为首,发展智慧旅游。2014年起,甘肃省的智慧旅游建设正式启动,并将敦煌确定为甘肃省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为智慧旅游试点景区,敦煌成为甘肃智慧旅游的先驱者。
2.线上线下合作发展智慧旅游(以敦煌为例)。根据敦煌智慧旅游大数据的分析,截止2015年中旬敦煌旅游微博平台粉丝量达到20.3万人,敦煌旅游官网浏览量达32万次,天猫旗舰店浏览量达29.5万次。目前各平台的浏览量依旧处于大幅度的增长趋势。
3. 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敦煌智慧旅游的带领之下,河西走廊的智慧旅游在逐步发展,准确的说现在河西走廊的智慧旅游处于一个起始阶段,因此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大量的企业借助智慧旅游来吸引游客,但部分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技术条件,各地之间的交通条件、各地区的科技技术与旅游的结合并不是很完善,再加上技术人员的缺乏、专业旅游从业人员的缺乏以及服务质量不高,无法满足部分游客的需求。
(三)河西走廊智慧旅游问题分析
1.智慧旅游发展标准,管理制度不完善。近几年,游客与导游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在进行智慧旅游活动中,没有明确的管理规范,很难约束游客行为,不利于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2.经济基础落后,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不高。智慧旅游的发展是则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相比于“镇江”发展的智慧旅游,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在经济、思想、网络技术上还是落后于其他省份的,所以多媒体技术水平的高低影响了河西走廊智慧旅游的发展。
3.智慧旅游发展不均衡。比如,兰新高铁的全线开通带动了张掖、嘉峪关、敦煌(酒泉)的旅游发展,目前张掖、敦煌的旅游业以及智慧旅游发展趋势一片大好,金昌、武威的旅游业也在一步步发展,但是在敦煌、张掖两地旅游业发展之下来看,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处境。这种不均衡的发展不利于河西走廊整体智慧旅游的发展。
4.景区内外智慧化程度不一致,重管理轻服务。也可以说是宣传力度不够,智慧形象不突出。部分景区内部的智能化设施建设全面,但是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大,不能做到景区内部设施、管理智能化与外部宣传、服务智能化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智慧化,但是与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还是有距离的,要在细节上服务游客,注重细节的智能化。
5.智慧旅游产品和服务缺乏创新。随着智慧旅游产品种类的增加以及智慧旅游的普及,旅游产品逐渐出现了同一化、单一化的特点,模仿的产品越来越多,服务方式也趋于一致,随着旅游的发展,如果智慧化程度停滞不前就会导致以前满意的游客带来视觉以及感觉上的疲劳,造成满意度下降,失去部分游客。
三、河西走廊智慧旅游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明确智慧景区建设的标准,完善规章制度
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出台关于智慧景区建设标准、智慧旅游发展规范准则等法律文件,从多个方面对智慧旅游发展以及智慧景区建设提出要求,做出规范化、标准化的指导,为智慧旅游发展以及智慧景区建设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同时建立智慧旅游评价体系,来推进智慧旅游发展的进程。
(二)夯实智慧旅游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
(三)联动发展智慧旅游,减少不平衡现象的出现
联动发展实现互补互促、合理竞争,减少不平衡发展,张掖、敦煌、嘉峪关的旅游带动金昌、武威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发展。
(四)提升服务质量,注重游客体验
注重游客体验是智慧旅游发展以及智慧景区建设的核心,站在游客的角度为游客提供满足其需求个性化服务,做到游客在游前、游中、游后都满意的效果。
(五)创新智慧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
丰富旅游产品,创新旅游服务是智慧景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不仅可以提高游客满意度、忠诚度还能发掘、吸引潜在的游客。
四、河西走廊智慧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如今,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想凭借着工业和农业来发展、崛起已经是无法实现的,智慧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概念,是当下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之一,所以智慧旅游今后在河西走廊上的发展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快速普及而逐步走向发展阶段。要充分了解智慧旅游的发展目标、最终想要得到的结果才能确保智慧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起到积极应引导作用。
五、结论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相关学科
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简称智能专业)已经历了10年的发展历程,而且越来越多的高校经教育部批准,加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行列中,对智能专业的教育教学已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成果。如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智能化时代,如何更好地适应智能化社会的人才需求,应在已有基础上对智能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作进一步探讨。
1 智能专业的发展基础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发展到今天,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人工智能工具都能够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来调整自身的规则系统,需要人工的产业也越来越少,但却苦于信息与机器无智能的问题,因此有了以信息智能化和机器智能化为目标的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的出现。我国也非常重视其发展,在国家863项目指南中,智能化人机交互与中文处理平台已被列为计算机软硬件主题的重点项目,并将智能机器人纳入863计划长期支持的重要领域;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发展认知科学、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科学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将在未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重大科研课题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将成为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的引导者。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已走出了一条星光大道,争取在我国学位体系结构中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同时把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近年来,信息领域学科的热门专业也开始面临不同程度的就业压力,作为信息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智能专业便成为高等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的着眼点。继2003年北京大学首个提出并成立智能专业后,众多高校把握先机,申请并建设了智能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是一门融合了电气、计算机、传感、通讯、控制等众多学科领域,多学科相互合作、相互研究的跨学科专业。它涉及机器人技术、微机电系统、以新一代网络计算为基础的智能系统,以及与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智能技术与系统等。
经调研,大部分高校的智能专业是基于自动化、通信与电子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数据挖掘、信息检索及知识工程等领域发展而来,并且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智能科学与技术未来的发展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部分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所属学科的比例如图1所示。
2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继续深造方向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非常多的专业领域,就其中的一个领域而言,就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成为其继续深造学科,例如智能专业本科后可以从事控制工程与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本文只列举其中几个例子。
2.1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经调研,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该学科特色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群机器人协作控制技术、故障智能诊断方法研究与应用、非线性系统分析与综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技术等方面:其中群机器人协作控制技术借鉴昆虫的群智能行为,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多个个体机器人完成一系列合作任务,面对未知环境搜索定位等复杂任务;故障智能诊断方法研究与应用运用智能检测、智能故障诊断、传感器融合等技术研制大型机电设备与其复杂的运动控制及诊断系统,该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机车走行部在线故障诊断系统”。群智能、智能检测、故障诊断等技术的运用证明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在此学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的4位教授分别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二级学科指导研究生,从事的相关研究为专家系统、智能检测系统、服务机器人、智能系统与智能导航。以其导航制导与控制二级学科为例,现设方向1——自主导航与控制,方向2——惯性仪表与惯性基组合系统,方向3——微/纳机械传感器,方向4——多自由度电动伺服定位技术。方向1在研究机器学习在导航与控制中的应用、智能伺服技术、新概念飞行器等方面,方向2在信息融合与估计理论、多模组合导航技术、新型机器人的自然感知和运动机理、自主式初始对准等方面,方向3在研究性能稳定可靠、敏感灵敏度高和准数字输出的声表面波惯性传感器方面,方向4在研究基于模型和基于数据驱动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方面,都离不开智能理论与方法,并促进智能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2.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是围绕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信息获取、标识、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等领域方向,下设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两个二级学科,其中包括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与嵌入式系统等方向。信息时代的信息处理要求更高,当前信息处理技术逐渐向智能化方向转变,以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为研究对象,从信息的载体到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模拟人的智能来处理这些信息。人工智能学科与认知科学的结合,会进一步促进人类的自我了解和控制能力的发挥。目前,我国自主开发的“特定图像内容监控系统”已通过上海移动公司的实地测试。通过研究具有认知机制的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探索认知的机制,建立可实现的计算模型并发展应用,可以带来未来信息处理技术突破性的发展。
2.3 智能科学与技术
经调研,以厦门大学为例,智能科学与技术作为硕士点一级学科包括认知逻辑学、计算语言学、智能计算方法、艺术认知与计算、脑高级功能成像这5个研究方向。其重点科研平台之一的“智能信息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中文信息处理、中医信息处理、数字化中国人器官建模仿真及其临床应用。在中医信息处理中,主要围绕着如何构建信息化中医诊断的智能方法体系展开研究,涉及中医诊断认知逻辑、中医智能专家系统的构成技术、中医海量知识的数据挖掘技术、中医四诊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技术、实用中医信息系统的开发等。此方向的研究可赋予计算机以人的智能,从而实现对病人的症状诊断与治疗。除此之外,智能机器人也是学习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一个良好平台,为了更好地学习智能,研究机器拟人化,FIRA世界杯于1995年被提出,其远景目标之一是使机器人足球队战胜人类足球队。此平台大大拓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
3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与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从智能专业的发展基础分析可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紧跟时代潮流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和学科领域非常广。但是,智能专业作为一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有其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知识内核。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提出智能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应有: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智能数学基础、脑与认知科学基础和机器智能,这是各高校智能专业培养方案的共性部分,是基础模块。其他基础模块、专业特色模块,目前阶段应在各高校智能专业建立和发展的专业学科基础上设置,例如,侧重控制系统的、侧重计算机软件的、侧重知识工程的等。智能专业再发展一段时期后,各高校的智能专业的共性部分应越来越多,个性部分也越来越独立于源头专业,例如,独立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电子工程专业等。这样,在智能专业上层自然就形成智能学科,从而独立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这是专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专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就业或创业需求。智能专业的本科生,需要了解掌握计算机、电子、控制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而且在本科生4年课程的教学中融入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这使得在这个专业学习的学生不仅可以拥有较为广阔的知识面,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有一定深度。可以说这样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社会中也有新生的行业,近些年来,有关智能系统开发的公司相继出现,涉及机器人、交通、楼宇、信息系统等多方向的智能系统开发,为本科毕业生创造了更恰当更明确的就业方向与途径。
论文关键词:齐鲁电视台,节目受众,节目特色,瓶颈
1995年,齐鲁电视台开播以来,迅速笼络了大批的观众,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齐鲁电视台有最有特色的节目主要分为三大类型,新闻、电视剧、娱乐节目。这三类节目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并成就了齐鲁电视台鲜明的品牌标志,即齐鲁文化的深层文化内涵。本文从齐鲁电视台新闻、电视剧、娱乐节目三个板块分别分析其山东齐鲁台的本土化特色。
一、节目受众的准确定位
1、观众群体身份定位
当下,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形式多样,策划新颖而特色的节目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地方电视台行业间为争夺观众手中的遥控器,争相竞技,各出新意,打造品牌效应更是风生水起。齐鲁电视台没有上星(只是在134亚太六号卫星测试过),其传播只覆盖了山东省十七个地市以及省外周边城市。“山东省人口9000多万,齐鲁台大约覆盖8000万”(小么哥)。在有限的传播方式与资源中,如何取得如此高的收视率?可以说,准确的观众群体定位是齐鲁电视台成功运营的决定性因素。
齐鲁是一片文化的沃土,在儒家文化的深层影响下,培养了一批山东文化特色的观众群体。山东人的真诚保守,踏实厚道,侠骨义气,重视家庭伦理这些特点,成为节目运营特色的重要筹码。同时,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民所占人口甚多,争取农村中的受众,成了齐鲁电视台的成功运营策略之一。
齐鲁电视台在齐鲁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按照受众的品味与口味,制造出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
2、观众群体的心理定位
从新闻这一版块来讲,齐鲁新闻尤其敏锐的分析观察能力,准确的捕捉到受众的心理及其内在需求。
央视新闻作为主流新闻,关注的是国际国家大事。央视新闻传播的高覆盖率,和独断性播报方式,以及其严肃性的言论立场,并不能满足地方百姓的新闻需求。很多农村百姓对传统严肃新闻有心理距离,甚至排斥过于宏观的传统新闻叙事,对贴近自己生活,带有娱乐性风格的民生新闻更感兴趣。“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从湖南卫视的‘说新闻’,到改头换面风靡全国的‘民生新闻’,都为新闻娱乐化的趋势做了很好的注解。”[1]齐鲁电视台用了形式活泼,内容贴近百姓生活的《拉呱》节目,并取得了不菲的收视率。
齐鲁电视台分三个节目板块,新闻版块、电视剧时段和娱乐节目时段,从17:20进入的新闻板块,18:50领先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进入电视剧时段。齐鲁台成功调整了新闻版块时间,这样在时间上与央视新闻播不会形成冲突,又能在央视大幅度播放新闻的时,给观众提供娱乐的电视剧休闲节目。
3、齐鲁频道的宣传策略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锁定齐鲁频道,齐鲁电视台在《拉呱》节目最后设置了一个奖励活动,随机抽取一个幸运家庭,即锁定齐鲁电视台为第一频道的家庭。记者将奖品带到幸运家庭,并让这个家庭回答关于齐鲁电视台节目的一些问题,问题简单,但需要对齐鲁频道熟悉的观众才能答出正确的答案,答对既有丰厚的奖品。这个活动既能满足一些观众的抽奖中奖的乐趣,也给了百姓一个上电视节目的平台,可以说这是一个很成功的频道宣传策略。同时,齐鲁台的一些抽奖活动以及小么哥挂历等形式,也是吸引观众注意力和增强观众兴趣的有效宣传手段。
二、节目本土化特色策略
1、节目选材内容
有了准确的观众群体定位,齐鲁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有意倾向做民生新闻节目。“民生新闻是指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出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态、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2]无论是创新型的民生新闻节目《拉呱》,还是《每日星闻》,以关注百姓的生活为主要内容。上至政策对寻常寻常百姓的影响,下至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都会有相关的节目方式。这种节目虽然在全国很多地方已有成功的范式,但在山东的同类节目来说,齐鲁台的节目发展办得多样而成熟。
在电视剧节目的选取上,多带有山东齐鲁人所乐于接受的文化内容。山东为孔孟之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教化深入人心,山东文化里有较强的道德意识。齐鲁台首播、热播的剧目里很能体现这一点,比如,体现忠孝爱国的红色经典片《沂蒙英雄》、《地道战》、《红日》、《虎穴锄奸》等;家庭伦理道德的意识浓郁的家庭伦理剧,《中国式离婚二》、《丑娘》、《亲妈》、《父爱如山》、《暖春》等。山东人的朴实厚重,也体现为对传统剧目的热爱上,比如《薛仁贵传奇》、《活佛济公》、《西游记》等。
同样,在娱乐节目之中的《婆媳对对碰》,其节目定位为“婆媳对对碰,为山东家庭评理的地方”。主要探讨家庭中的婆媳矛盾,穿插父子,叔侄,姑媳和妯娌等矛盾,兼有婆媳教育子女或者对某些现象看法的碰撞问题。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儒家的教化相对较强,存在较多的婆媳共处一室的传统,因此婆媳关系问题较为显著,齐鲁台针对这样的现实存在情况,旗帜鲜明的将婆媳关系提到较为显著的位置,可以说是收视率的一剂灵丹妙药。
2、节目设置形式
节目设置形式,这里主要是指一些谈话、民生节目现场的布置以及节目组织的形式。齐鲁频道此类节目以《拉呱》、《婆媳对对碰》最有本土化特色。
山东是拉呱节目将曲艺元素引入民生新闻。刘兰芳说:“山东是个曲艺大省,比如山东快书、琴书、大鼓等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有影响。”马季盛赞:“这是个出人才,出观众的好地方。”[3]山东的曲艺观众群体为齐鲁电视台形式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拉呱带有浓郁的曲艺风格。录影室背景墙上用了曲艺中常用的折扇。而整个节目形式,小么哥用了夹叙夹议的曲艺表现手法,而旁白那个配合小么哥节目的配角,与主持人小么哥之间,形似相声中的“逗哏”与“捧哏”。
同样,拉呱中主持人小么哥也是山东观众所认同的踏实、厚道又不失智慧的山东人形象。主持人的山东方言,一方面对于山东这样的农村大省来说,会赢得不少观众,另一方面,对家乡话的认同,也正是节目组考量了山东人对本地区语言文化认同。现代汉语中,方言比普通话有更多的语调,因此也更利于表达多样化的情绪体验。对于拉呱这样的主观评述性节目,有其特殊的优势,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可以更贴切的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从而促生节目的感染力。
《婆媳对对碰》节目设置场地是以演播室为主,用短片的形式呈现主题,嘉宾以女性嘉宾为主,辅以男性嘉宾。特邀嘉宾依旧用“二舅”和“大”这带有山东地域特色的名称,在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齐鲁电视台《每日新闻·为您办事》栏目主持人王羲,有“小飞侠“的称号,在这样的称呼中,也体现出伦理道德意识,飞侠,崇尚的是狭义精神。这些都是山东人所认同的精神和崇尚的文化。
二、节目本土化的发展前景分析
电视节目的商业性很强,为了更多的收视率,也就是商业利润,齐鲁电视台不断的根据观众的口味儿调整发展策略。可以说,有了客观的收视率,不错的口碑,传播了本地文化,让观众有了更多的本土文化认同。
可以说,齐鲁电视台体现的是媒介本位导向,那就是以大众传播媒介组织主题为中心。以受众和市场为导向,组织编排节目的。然而,在这样的发展政策中必然也存在着发展的局限性,受众不能成为中心。“我们说电视剧和电影都是大众艺术,这话不假,但是大众艺术不是要影视创作者们一味地去迎合大众,而是要通过影视作品自身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去吸引观众,提升观众的审美水平,拓展观众的审美视野。”[4]影视作为一种传播文化的载体,有着传承文明的崇高使命。作为一种有影响的地方电视台,不仅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结构,文化水平,也必然影响着观众的思想水平和审美情操。齐鲁电视台在发展本土化时,以受众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很容易“忽视了媒体自身的能力,尤其忽视了媒体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超越受众视野不断创新的能力。”[5]。
电视节目作为媒介形象,不仅是娱乐大众,重要的是要有社会的担当。在网罗信息,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观众素养的提高。在娱乐大众与提高大众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可以说这是本土化节目的重点与难点。
本土化特色,包含着本土化内容与本土化形式,本土化的方言,本土化的民生民事。方言带来了可观的收视率,国家对普通话的推广,媒介所应该担当的责任,这三者之间如何适度安排调节,是电视台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为本土化节目,在内容上,是对山东人山东事的报道,然而,这种报道的视野不够开阔。比如《为您办事》和《拉呱》节目,对于普通民众身边的困难问题,能够曝光并伸出援助之手,深得观众的信赖与赞誉。然而,节目内容“张家长,李家短”的模式化,重复性,久观则腻。节目如何在贴近民生的同时,创造新的节目亮点,也是这类本土化节目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民生节目把观众点局限于一地一民,齐鲁台有相应的其他节目策划作为补充,比如每日新闻。每日新闻其中很多涉猎网络中的热门事件,甚至花边新闻等高点击率的话题作为节目看点,使得电视成了电脑网络的拓展形式。可以说,给观众带来了网民的热焦问题,也是愉悦大众的一个手段。然而网络中的热门话题良莠不齐,“一般来说,负性的信息比正性的信息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在做判断的时候,负性信息比正性信息被赋予更多的权重。”[6]。网络作为以一种信息传播的手段,当前来讲,还倾向与个人化,管理不成熟,传播者也是不分职业,不分性别,不分种族,甚至不分话题。然而电影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媒介形象,有自身的传播职责。民生本土化节目的外延性节目,也要适当的提高品质,才能使得本土化节目在一个良好的公众土壤之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1 蔡尚伟:《影视传播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时代的影视方法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6,第114页。
2 武兴芳,江耀进:《民生新闻为何广受欢迎》,人民网,[OL]. media.people.com.cn/GB/40628/5002781.html.
3 秦娟:《山东曲艺大赛名家访谈马季、刘兰芳、赵连甲》,《生活日报》,2006、09、17。
4 秦俊香:《影视接受心理》,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6,第2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