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5:45: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群管理的日常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媒体在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对内有助于加快机构内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对外有助于搭建当地献血者共同体。血站档案管理者在运用新媒体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应注意在纸质化与数字化、保密性与公开性问题间保持良好的平衡。为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质量,血站档案管理者可从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入手,注重新培养媒体运营思维,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
新媒体;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血站作为国家医疗卫生系统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一种面向全社会与医疗机构的服务型机构。血站档案作为血站日常采血、保管以及用血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字、图像、表格、视频等原始记录资料。它是一种确认事故责任的法律依据、考核评价依据以及衡量血站管理工作水平的标准之一[1]。因此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在血站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信息传播技术的出现,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亟需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App为代表的新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主要信息流量入口与传播平台。血站档案管理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积极使用新媒体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用以满足新时期血站档案相关利益者的信息传播需求。
1新媒体与血站档案管理工作
血站档案管理作为专业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传统的专业档案管理一样面临着数字化管理的转型。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血站档案管理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新媒体的运用是一个重要的业务领域。这是因为新媒体的运用是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创新管理手段的一个具体呈现方式。新媒体通常是指数字化新媒体,是继印刷媒体、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后的一种以交互性、融合性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网络新型媒体样态。新媒体的低传播成本、检索便捷、互动性、超文本等优势为血站档案管理存储的“数字化”“数据化”与传输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新媒体的运用是推进血站档案管理走向一个快捷、即时以及系统的现代化档案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在血站档案管理过程中新媒体的使用主要有两大作用:对内,新媒体在血站档案管理中的运用有助于加快机构内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与档案管理的便捷性。血站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一个组成部分,因其组织机构规模以及资金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得档案管理并不像图书馆、学校等事业单位一样能够与时俱进,实现很好地数字化进程。在缺乏专业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设备时,新媒体尤其是社会化媒体的使用则能够降低其信息存贮以及传播的媒介成本。从而加快血站档案管理的数据化进程,以及提升档案管理者和相关利益人员的检索查询便利程度。对外,新媒体在血站档案管理中的运用有助于搭建当地的献血者共同体。社群是指基于相同兴趣爱好和价值观而聚集在一起的松散的群体组织。网络社群是当下青年群体的主要集聚地,并直接影响着现实生活中的集体行动。新媒体在血站档案管理中的使用,有助于当地献血者降低沟通成本,提升信息传播效率,以及更好地进行组织志愿献血活动。与此同时,由于这种由网络新媒体所引导的志愿献血社群具有自组织与协作、情感价值传播、聚合力与裂变效应的传播特征[2]。可以使得献血志愿者社群从网络延伸到现实世界中,从而维系献血者共同体的迅速扩张和健康发展。
2新媒体在血站档案管理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1纸质化与数字化
当下血站档案管理的主流现状是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对于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方式较少。这一档案管理现状主要源自于对血站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对于地方性血站。地方性血站缺乏专业档案管理人才以及经费不足等先天条件的限制,加之在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漏洞,故而血站的档案管理比较混乱。因此,对于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向计算机、磁盘、光盘以及其他新媒体为载体进行存储的电子档案资料转型有着较大的阻碍。基于新媒体对于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现阶段血站的档案管理实践对于传统的纸质化与未来趋势的数字化应同时并重。传统的纸质化档案管理作为一种必要的文献资料保存依据可为血站解决日常纠纷以及维护内部工作运转提供佐证。而利用新媒体工具对血站档案进行信息的数字化收集、完善、保存以及传播则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2.2保密性与开放性
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对象既包括血站内部工作人员的人事档案,也包括相关献血者的献血记录档案管理。保密性是其档案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档案管理中的互动性增加,尤其是以用户内容生产为主的献血者档案信息的自我完善需要献血者的参与管理。故而需要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在保密性与开放性之间的权衡成为了血站档案管理工作者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利用新媒体的开放连接特性主动参与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虽然可以对外展示血站内部工作的透明性,提高社会监督,保障其工作的公开性与服务性。但在此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血站内部人员以及献血者等相关人员的个人隐私。
3新媒体环境下血站档案管理的改善进路
在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下,为提高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加大对血站的相关硬件媒体设备的投入是应有之义。但与之相匹配的相关软件配套举措也是必不可少的。
3.1转向参与式档案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以社交媒体为主的各种新信息平台的出现,为血站的档案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即参与式档案管理方式。“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是指档案管理从业者基于新媒体环境借助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和技术,主动介入个体活动所生成的各类档案的管理,并在其中彰显档案管理者的主体效用,从而实现对个体档案的系统化管理[3]。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主要具有:凸显个性化、协同式的多主体参与、多维度的功能该模式等基本特征;其模式主要有:官方档案机构主导、商业机构主导、学术机构主导、公众主导的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4]。基于参与式档案管理的基本模式,血站档案管理者可借鉴官方档案机构和公众主导这两种模式,以自身血站的官方机构为主要逻辑起点进行主导参与式档案管理,同时辅助公众主导的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降低自身官方机构的工作成本量,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用户内容生产(UGC)是新媒体环境下的内容生产的一个主要特征。因此公众主导的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作为血站档案管理的一种辅助方式是有着广泛的现实基础的。
3.2注重培养血站档案管理者的新媒体运营思维
在新媒体环境下血站档案管理者进行参与式档案管理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媒体运营思维。在传统媒体日渐衰落的情境中,互联网作为一种“高维媒介”激活了个人对社会信息传播内容的需求与偏好、对社会信息传播资源的掌控能力以及闲置的信息传播资源[5]。互联网作为信息社会运行的一种“操作系统”,有着一套独特的运行逻辑。新媒体作为参与式档案管理的主要数字化工具,血站档案管理者应时刻遵守着媒体运营的规律。微博、微信、自身专属移动客户端App(两微一端)的配置作为当下信息社会的主要传播渠道,血站档案管理者可依据自身的人力、物力情况进行适当调配用以作为参与式档案管理的媒介流量入口。此外,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参与式档案管理时,其媒体运营的核心应着眼于打造自身血站档案管理的“平台型媒体”。并且一定要注重培养自身关于平台型媒体运营的开放、激活、整合和服务的核心思维[6]。血站档案管理者在进行参与式档案管理时应遵循网络信息传播的互动原则。时刻注意与献血档案者进行良性的有效互动,同时鼓励这些献血者参与档案信息完善与维护,从而凸显参与式档案管理的个性化和协同式多主体参与的特征。
3.3提高血站档案管理者的媒介素养
新媒体环境下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与高校档案管理等其他专业档案管理工作一样都存在着: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人员观念落后、档案工作媒体化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7]。这是因为对于血站档案管理工作者而言新媒体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有着诸多需要适应与培训的地方。新媒体的运用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信息社会中的素养。因此在媒体硬件设备齐全的基础上还需要血站档案管理人员拥有相匹配的媒介素养,才能将档案管理有条不紊地进行优化改革。“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8]。关于媒介素养的子维度有着众多的分类,其中最为核心的维度分别是:媒介信息处理能力、媒介知识、以及媒介参与[9]。因此血站档案管理者在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时可以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优化。首先,媒介认知方面。血站档案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媒介类型、传播特征、面向受众等基本常识的学习与积累。同时需要强化对网络信息传播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相关的法律边界以及规避知识。其次,媒介信息处理能力方面。血站档案管理者应强化新媒介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其中关于血站档案信息内容的收集、编辑加工、把关、、修改等相关信息传播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信息的独立思考、深度解读、核实报道、批判质疑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最后,媒介参与方面。血站的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决定了档案管理者不可避免的进行媒介参与。血站档案管理者应调整媒介参与心态,以积极参与管理的心态去调动媒介使用,用以配合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勇.业务档案在血站管理中的作用[J].兰台世界,2008(19):30.
[2]金韶,倪宁.“社群经济”的传播特征和商业模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4):113-117.
[3]魏娜娜,李明.自媒体背景下“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探析[J].兰台世界,2016(14):57-59.
[4]周文泓.社交媒体环境中的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4(15):116-122.
[5]喻国明,焦建,张鑫.“平台型媒体”的缘起、理论与操作关键[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6):120-127.
[6]喻国明.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兼论“平台型媒体”是未来媒介发展的主流模式[J].新闻与写作,2015(2):41-44.
[7]刘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5(13):34-35.
[8]张玲.媒介素养教育——一个亟待研究与发展的领域[J].现代传播,2004(4):101-102.
关键词: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25-02
通过对国外相关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学术界对本论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阐述道德教育或公民教育以及教育管理等的相关问题,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资源管理、管理模式、管理方式以及互联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做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研究
国外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实现目标管理大多都是在道德教育的目标指导下完成的,并将其作为目标管理的衡量标准和评估依据。
随着上世纪末品格教育的兴盛,在国外的许多高校,特别是美国学校,逐渐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主流。美国道德教育协会前主席托马斯・里克纳在《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中提到,历史上的每个国家都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品质养成和德行培育,其目标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为聪慧、高尚的人,让他们了解做人的基本品质,唤醒青少年的爱心和责任感。可见,品格教育的目标即是努力将青少年塑造成为具有良好品格的人。阿米塔伊・埃蒂斯尼在《品格教育的社群主义视角》中探索了品格教育目标的核心内容,包括:确认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内在的移情能力,促进学生与他人的依恋关系;传授来自于合法性权威的纪律准则,使其成为学生自己的内在信仰体系三个方面。
新加坡高校以造就一批具有国家意识和民族价值观的“新加坡人”作为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标。新加坡有关部门发行的《共同价值观》一书将个人与家庭的精神信仰和社会与国家的价值观目标统一起来,构建了本国民众普遍接受的五大共同价值观体系: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日本的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道德教育目标,具体表现为:培养人们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促使社会和国家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努力打造和谐共生、安定和平的国际社会环境;注重人文精神的塑造,对生命怀有敬畏之情。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管理的研究
国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相关的课程、活动以及其他文本表现形式等为载体传播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其资源管理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亚瑟・J.施瓦兹在《在高度自治时代传播道德智慧》中认为,将赖以生存的箴言和荣誉准则传递给年轻一代,可以优化他们的行为,提升他们的人生目标。她将箴言定义为根本原则或行为准则的简明公式,构成了文明社会的“记忆银行”,这些警示名言对超越了某种特殊文化和社会的习俗传统的根本原则进行了浓缩处理,以其简洁性、令人难以忘怀的本质、有效性以及持久性而具有吸引力,并蕴含了明显的道德目标。
阿米塔伊・埃蒂斯尼将目光投向家庭、学校、志愿组织及宗教场所等社会机构,试图将它们作为参照点,从中寻找我们必须传递给年轻人的价值观。她认为学校应该教授整个社群所共享的价值观,被视为原生态的社区;家长们需要全面、深入地参与学校政策、课程、纪律、社区服务等内容的制定与实施,尤其是在价值观问题方面;培育公民责任意识与技能的有效方式是适当开展社区服务,让学生在“做中学”而非单纯地学习;公司与小型企业应与学校合作,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加强学生负责任的态度与习惯,帮助学生塑造品格。可见,国外的家庭、学校、社区以及公司、企业等社会组织机构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主要是以教育管理理论为基础的,它指导着学校教育与行政工作者的管理行为。英国的托尼・布什教授在《Theories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六大管理模式,基于其在目标、结构、环境和领导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将其划分为正规模式、学院模式、政治模式、主观模式、模糊模式和文化模式六种。
正规模式将高校当作一个系统来对待,强调它是具有等级性的系统,要合理体现组织中管理者的权力和威望,并设法通过理智明确的方法来达到与教育目标相符合的目的。
学院模式强调决策应该以民主原则为基础,遵循其规范性,教师可以凭借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拥有专业权威,并将这种权限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形成组织的共同价值观。
政治模式把注意力放在组织的群体活动上,由于个人在组织中所追求的利益具有多样性,难免会导致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可以通过协商和谈判实现个人、群体与组织的统一。
主观模式强调组织中个体成员的信仰和认识,并对组织的现状赋予不同的含义,认为当中固有的结构体系是每个个体相互影响的产物,因而更加注重个体目标的实现。基于组织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它并没有设立明晰的目标,其结构也不是固定的,日常工作难免会呈现出复杂的、不稳定的情形,而模糊模式的运作主要是针对这一点,这样可以加深个体对组织的了解。
文化模式则注重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个体的思想和行榉绞揭约靶叛龊图壑倒厶逑凳亲橹文化的核心,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促进组织共享认识观念的形成。
上述六大理论模式的变迁综合反映了国外学者在批判与发展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进行的深入探究,为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的研究
国外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有其独具特色的方法和形式,收到了良好的实施效果。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在《道德教育的哲学》中着重介绍了“公正团体”行为培养法。所谓“公正团体”行为培养法就是在遵循公正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公正的机制并创设公正的团体,在团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公正观念和行为的方法。学校可以积极利用集体教育的力量,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实现教育与管理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他还指出,民主管理有利于创造公正的团体氛围,特别是实施直接的民主管理有助于在团体中形成平等、公正、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道德教育有效开展的要义就是运用这种团体教育与管理互为补充的方法,让每个学生接受道德感化。
路易斯・拉思斯《价值与教学》一书中探讨了价值澄清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学理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与管理学领域的人本管理思想不谋而合。它的着力点主要是从学生主体出发关注他们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作出明智的选择,在评判自身的过程中帮助和体谅别人,与他人以诚相待,培养个人的能力。这种方法的运用侧重于将人本主义管理思想贯穿到道德教育中,在改变先前以硬性灌输或道德说教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和形式的基础上,越来越注重学生关于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的主体性认识,他们的价值观养成将通过对多元价值观的评价和澄清,帮助青少年形成科学的价值认同。
综上所述,公正团体法和价值澄清法是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的两种重要形式,并在青年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五、关于互联网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研究
现代互联网的发展处于深度融合、加速创新、引领转型的新阶段,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互联网+”这个概念是在我国首次提出来的,国外并没有这样的提法,而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大多是以互联网为时代背景的。国外学者关于互联网用于意识形态传播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研究,主要理论成果归纳如下:
美国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以确立一个有系统的信息社会理论为目标,考察当代世界信息技术的基本性影响;立足于开放、融合、共享的网络社会,叙述了新信息时代的经济与社会动力。他认为,网络社会具有产生信息主义精神、构成新的社会时空、促成信息城市出现、形成新的社会认同的特殊功能。他将具有普遍性社会范式的信息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或文化模式来研究,针对新兴网络形态的社会模式认同感的淡漠,卡斯特提出了建立国家和社会认同感的策略,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注重发挥国家和社会的作用,对阻碍社会运动和损害国家共同体利益的行为进行驾驭和控制,使人们重新认识并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进一步提出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民族主义的传播工具等相关理论。马克・波斯特的《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考察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媒介与传统交往方式的差异,并认为这种差异深刻地影响了人们感知自我和现实的方式。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国外高校在网络社会及数字化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在探究利用网络载体进行公民教育、政治教育以及利用互联网提高高校学生政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实效性的技术操作方面,Barbara Jacoby and Associates在《Civic eng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concepts and practices》中提到在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发挥公民教育效果。Black,Laura W.在《Blog,Chat,Text,or Tweet?Using Online Tools to Advance Adult Civic Engagement》中探讨了从web1.0到web2.0时代,如何利用出现的众多在线交流工具提高学生的公民教育效果。May,Vaughn在《Politics,Internet Assignments,and Civic Knowledge》中提到美国政府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提高高校学生对公民教育的认知,其中通过访问公民教育的专题网页来获取相应知识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Banaji,Shakuntala在《Framing Young Citizens:Explicit Invitation and Implicit Exclusion on Youth Civic Websites》中讨论的就是公民学习网站的目的、青年公民使用网站学习的动机、^程分析和学习效果等。
在国外,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交叉研究仍属于公民教育及其管理的探索领域,并将其作为切入点来进行深入的探讨。加之网络时代下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使互联网日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工具和实施管理的有效手段与重要途径,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将会逐渐丰富并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美)威廉・戴蒙.品格教育新纪元[M].刘晨,康秀云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关键词】婴儿托管;主体;类型;特点
在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年轻父母对子女抚养质量越来越重视,但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带来的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大,使我国的家庭绝大多数呈现出双薪核心家庭的局面,谁来照顾低龄婴儿的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老人协助、雇佣保姆是目前解决婴儿照顾问题的主要方式,但力不从心、护理质量让人不放心等问题也是绝大多数家庭已经面临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为年轻父母寻求解决婴儿照顾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目前,0-3岁婴儿托管服务在美洲、澳洲一些国家已经非常普遍,也形成了较成熟的模式。澳大利亚政府为满足不同家庭的需要,开设了多种多样的儿童保教机构托管0-6岁儿童,包括全日托机构、家庭日托机构、居家托管机构、临时托管机构和一系列非主流保教机构等,家长可根据家庭情况和孩子需要任意选择。政府也为各种机构提供了不同的资金帮助和专业技术支持。而我国部分省市和个别学者也早就提出过发展0-3岁婴儿托管服务的建议。北京市早在2001年9月1日就开始执行《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将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年龄由3-6岁向前延伸到0岁。郑健成在《0-3岁早教社区服务现状与示范性幼儿园作用的发挥》中提出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0-3岁早期教育服务网络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并建议可将示范性幼儿园作为重要推动力量,发挥指导、研究、枢纽作用。
可见,0-3岁婴儿托管服务是可行的,也是有一定需求的,而目前在我国,这一方面的实践几乎还没有起步,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教养婴儿责任重大,而家长对婴儿托管不能放心。那么什么样的机构能够或者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来解决婴儿父母参与社会工作的后顾之忧,让社会服务更好地与现实中青年人的生活需求相适应,就是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婴儿托管服务主体选择的依据
根据本课题研究小组对成都市市区及郊县县城随机走访的115名婴儿家长的调查发现,其中有88人认为照顾孩子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冲突和烦恼,有83人认为自己的家庭照顾孩子的方式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问题对孩子产生着不利影响。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年轻父母对婴儿托管的需求可能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方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二是更专业地给予孩子照顾并促进其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机构能够或者应该提供这样的服务也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思考,第一,谁应该为年轻人的工作提供方便和保障以解决后顾之忧;第二,谁能够给予孩子更专业的照顾促使其更健康地成长和更好地发展。
二、婴儿托管服务主体的类型
由于婴儿托管服务在我国几乎还未起步,因此谁能更好地开展这项服务目前还不能进行实际的比较,根据各种相关机构的特点分析,不同的主体开展该项服务也会有各自的特点。
(一)根据开展服务的目的和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开展服务的目的和方式来看,开展婴儿托管服务的主体可以有福利支持性质的和市场盈利性质的两大类。当今社会,社群生活的主要活动发生于六种基本的社会制度中,包括亲属、宗教、工作单位、市场、互助和政府。当人们的需求无法以福利或者支持的形式得到时,就只能依靠市场来满足。也就是说当社会福利制度还不够完善时,人们获取服务的途径还可以依靠市场,而市场也就是以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实现盈利和满足需求的目的。市场也是众多新兴行业兴起和发展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婴儿托管服务这一新领域,其实施主体也很可能将从市场中诞生。然而,从社会这一宏观整体来看,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参与社会工作都既是个体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为劳动者提供工作的便利解决后顾之忧不仅仅是劳动者个人的迫切愿望,也应该是社会工作的提供者值得考虑的问题。目前,在我国的社会构成中,为协调劳资关系、促进工作效率、维护劳动者权益、服务人们生活而存在的组织或行政部门主要有工会、妇联、社区等。为了让劳动者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为社会真正创造效益,这些组织或者部门有责任为劳动者的生活需求考虑,当劳动者出现参加工作和照顾婴儿的矛盾冲突时,工会、妇联、社区等机构应尽其所能帮助解决困难,这种帮助应该是福利性质或者支持、互质的工作,这种工作开展的目的是为了劳动者更好地工作和发挥其个人价值,是一种以过程与过程、行动与行动相交换的方式。
(二)根据服务主体的职能进行分类
不论开展婴儿托管服务的主体将是以市场盈利的方式诞生,还是以福利支持的形式形成,从其体现的职能上来看,也可能有两种类型的主体。一种是以筹集和分配资源、组织和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为职能的行政主体,另一种是以拥有专业技术,能提供专业支持为特点的技术型主体。能实现其行政职能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其派出机构,而能提供专业支持的主体主要有妇幼保健机构和学前教育机构。
(三)根据服务主体实际发挥的作用进行分类
由于社会构成和社会分工的现实决定了能够宏观组织和协调各方关系的行政主体不一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而具备专业水平的技术型主体不一定能取得相关群体的信任和支持,因此,根据不同主体实际发挥的作用可以将服务主体再分为监管主体和实施主体两大类。比如某单位的工会考虑到职工的实际需要,筹备开办了婴儿托管服务中心,但从专业性的角度考虑,可以将该中心委托给专业的学前教育机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那么该工会是此项托管服务创办的主体,而受托的机构是真正实施该服务的主体,工会对该机构实施服务的过程具有监督和管理的权利,是监管的主体。
三、各类婴儿托管服务主体的特点
通过对各类可以开展婴儿托管服务的主体本身特征的分析看来,各种主体开展该项服务可能在资源上、条件上、专业性上、方式上都有不同。
(一)工会、妇联
工会是代表职工利益的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工会应协助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妇联的基本功能是代表、捍卫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同时维护少年儿童权益,关心妇女工作生活,拓宽服务渠道,建设服务阵地,发展公益事业,为妇女儿童和家庭服务,协调和推动社会各界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工会和妇联应该为职工的实际需要考虑并解决实际问题。由各单位工会或妇女委员会开展婴儿托管服务,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更清楚本单位工作的具体情况,更好地协调服务与本单位工作之间的关系,比如服务时间可以更好地根据职工上下班的时间进行安排。同时,可以根据单位情况尽可能地利用已有资源,比如组织职工轮流进行志愿者服务。
(二)社区
社区是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其特点是一个社区生活的人群会面临某些共同利益、共同问题,具有某些共同需要,因此结合在一起。社区的构成是以地理区域来划分的,因此,社区为人群提供的最大便利在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参与活动更方便。社区开展婴儿托管服务,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便于家长采取就近原则,方便接送,家庭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分工合作,家庭成员也都可以方便参与社区的相关活动。
(三)妇幼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持以群体保健工作为基础,面向基层、预防为主,为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由于妇幼保健机构的工作主要着眼于儿童身体健康的维护,这也是家长在照顾婴儿过程中最重视的问题,而且在维护和促进婴儿身体健康方面,妇幼保健机构也是最专业的部门,婴儿如果遇到疾病或者意外,也能最及时地得到相应处理。因此家长对妇幼保健机构的信任度相对最高,如果由妇幼保健机构对婴儿开展托管服务,家长的认可度更高,更放心。
(四)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0-6岁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相比其它各种机构,学前教育机构实施婴儿托管服务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促进儿童发展的专业性方面,作为教育机构,能够更全面地关注到婴儿成长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身体、心理、能力、个性、情感、习惯等。同时,学前教育机构能够更好地关注到婴儿发展的连贯性,更好地与以后幼儿入托幼儿园相衔接。学前教育机构延伸向3岁以下婴儿的服务应该是发展的趋势,也应该是婴儿托管服务最主要的实施主体。
(五)市场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市场机制也被大量引入了教育行业当中,教育被视为商品而进行服务性消费,而这种模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由来已久,北欧国家的学前教育已经实现从完全福利到市场机制的引入,美国英国的学前教育是以市场为主、政府保底的方式开展。市场经济遵循市场规律,学前教育进入市场竞争,也就日益呈现出多元的状态,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婴儿托管服务以市场的方式来发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灵活变通,实现多样性,满足不同类型家庭的需求,也可以在市场竞争中探索出更好的服务模式。
总之,婴儿托管服务在我国社会中将是一个有需求、待发展的行业,各种相关的主体机构值得积极将该项服务推进起来,一方面解决年轻父母工作压力与家庭生活需求相冲突的困难,另一方面为婴儿能够得到更有效的照顾和发展寻求更适宜的方式。但不管由何种主体开展该项服务,其工作人员都应接受有关婴儿保健和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培训,其资质都须经过严格审核。
参考文献
[1] 王春亚.澳大利亚儿童保教机构的类型及政府资助概述[J].当代学前教育,2012(1).
[2] 郑健成.0-3岁早教社区服务现状与示范性幼儿园作用的发挥[J].学前教育研究,2008(1).
[3] Neil Gilbert,Paul Terrell.黄晨熹等译.社会福利政策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 荣芳,高春凤.城市社会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5] 王海英.常识的颠覆――学前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社会学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述职报告范文是社会组织机关和部门的负责人向上级管理机关陈述自己某一阶段工作情况,进行总的回顾,找出内在规律,以指导未来实践的履行职务情况的口头报告。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小区物业保安个人工作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区物业保安述职报告1尊敬的中心各位领导同事们:
本人自20____年担任会议培训中心保安部一队队长一职以来,在部门经理和中心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高标准严要求紧紧围绕中心的总体部署带领全体安保人员全力做好中心的安全保卫工作,任职至今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保安队伍稳定,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良好。下面我就将任期内的工作情况向领导和组织做以汇报:
一.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学习确保管理上水平。
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必须要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管理工作带领队伍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而安保行业又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保安队伍更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从业人员要求也高,要求准军事化管理,怎样才能把这20多名不同情况的年轻人唯我所用呢?发挥他们的光和热呢?这是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职伊时为了能尽快熟悉岗位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我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利用各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全面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的学习。一是自学安全保卫知识及消防知识,先后自学了《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管理条理》《消防法》《消防管理》《保安管理》等工具书。并从网上搜集观看了保安管理及消防方面的视频及资料。二是积极参加处及中心开办的各类培训班,通过系统全面的学习,加强自身素质及专业知识的提升。三是虚心向油田公司ABC管理模式创建人、标杆中队创始人、资深安保管理人员巩星南同志学习安保管理知识及经验,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本人现以能完全独立处理部门的管理事务,在经理休长假期间代行经理工作做好部门日常管理及大型会议接待安全保卫等工作。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保安全
会议培训中心及调度中心作为长庆油田会议培训接待的重要机构和输油处的办公机关,承担着油田及地方政府的各种大型会议接待任务。作为在中心从事安保工作达五年之久的我来说深知着其中的政治责任感有多重,而事故隐患它是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正因为如此,身为一名基层安保管理人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两年来,我和部门经理一道建立健全部门规章制度,创新管理措施及管理手段,稳步提升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自承担安保管理工作以来保安队伍稳定,门岗值班院区巡逻,会议接待安保值勤等工作。万无一失,为此我和同事们放弃了节假日及家人团聚的时刻。坚守工作岗位确保安全无事故。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并从个人到集体取得了各方面的成绩,一是本人20____年及20____年连续两年代表中心参加处消防大比武分别取得10平米油池灭火第三名与第二名的良好成绩,二是我20____年被中心评为部门优秀员工。三是今年8月参加中心安全演讲比赛获得第2名。四是所在部门今年9月份被评为中心优秀示范岗。
三.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部门员工多为90后且大多是第一次参加工作,自我约束力差,理解能力不强,工作执行力低,管理难度大,为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我和部门经理从源头抓起,不厌其烦的加大岗位培训力度,每星期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和培训,同时根据不同人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使员工队伍确保了稳定,员工的作风纪律,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持续无事故的良好态势。
四.下一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加大值班和巡逻检查力度,在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值班、对重点部位、敏感部位安排专人值班,发现情况做到第一时间到位,及时处置,把一些不安定因素和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加强值班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加强巡逻检查密度,保安人员24小时巡逻检查制度,主要抓各岗位值勤时工作质量、仪容仪表、作风纪律等。
2、层层布置、层层落实。
在开展工作之前把工作布置后主抓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加大对员工的管理,要求员工做到的首先我自己必须要作好。对队员加强管理,对每个队员严格考核,为提高保安队员整体素质,讲当前治安形势,及保安工作的重要性,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
3、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管理全队的各项工作。
配合经理对每一个岗位进行绩效考核,有功必奖,有过必惩,进一步提高队员的工作积极性。
4、做好队员的思想工作。
关心爱护队员,了解队员的思想、工作、等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做到政治上关心,思想上信任,工作上教导,生活上体贴。
5、不断提高队员的业务素质。
要有计划的组织队员学习业务,检查督促队员管好、用好安保器材和消防器材,使其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6、加强院区消防安全管理和车辆管理工作,确保院区消防安全和车辆的有序停放。
7、坚持查岗、查哨制度,掌握人员在岗情况,作好考勤工作和安保人员调配。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大事件及时汇报。
虽然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领导的要求和同志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
工作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对安全保卫工做的还不够细不到位,我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新的岗位上在中心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中心的安全保卫工作,使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安全无事故,使中心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以上报告,请审查
小区物业保安述职报告2电子花苑物业保安队负责整个小区的治安防范、消防安全工作,今年来,在公司上级的指导下和各部门的配合下,作为保安队的一员,我将认真开展各项工作,落实完成201__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治安防范工作
1、将安全管理工作列为第一重点,了解小区和周边安全动态,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检查、监督工作,确保小区的安全与秩序;
2、与同事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加强与同事的沟通,提高协作能力;
3、提高安全意识,每天定时参加训练;
4、严格落实门岗责任,对施工人员及搬家、送货等外来人员认真盘查并通过内线电话及可视对讲和业主核实来访情况,做好来访登记记录;
5、针对一些业主的朋友、亲属通过业主钻空子到小区内进行推销的现象,在队伍里设置巡逻岗进行跟踪,监控可疑对象,有效保证了辖区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6、加强对可疑对象的监控,做到及时跟踪和汇报各岗位工作情况,有效地巩固治安防范工作;
7、全力配合公司发展需要,加强保安管理工作,确保现场保安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对外将积极树立保安形象,服务与管理窗口。
二、消防管理工作
1、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常识技能培训,有效保障了小区的利益和安全。
三、车场管理工作
1、认真执行停车场管理规定,指引车辆按指定位置停车,排列整齐.
2、对载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品的车辆严禁进场;
3、严禁闲杂人员进场,并提醒车主离车前关好门窗,带走车上贵重物品;
4、在本年度维护好车场治安交通秩序,疏导车流,协调和指挥车辆进出与停放,禁止了车辆乱停乱放,保证了车场的安全和良好秩序。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会更加努力,团结进取,逐项落实好201__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坚持落实好各项治安工作,使各项工作更加扎实。
小区物业保安述职报告31、治安方面
____年3月28日保安员______、______因与来大厦送快递的人员发生冲突被治安拘留,后按部门规定两人被开除,当时队长______在现场而未制止事件的发生,从侧面纵容保安员的气焰,事后队长______也被劝退。这是我部上半年比较严重的一次治安事件,给我部造成了非常被动的局面,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为教育员工扭转部门被动的工作局面,我部多次开会、培训并请老员工在此事后发言总结教训,深入剖析检讨产生此次事件前因及后果,以老员工带动新员工避免以后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在此期间我部还处理了我公司及____公司印章被冒用一事并多次到网通调查,此事后公司加强了印章、营业执照复印件的管理完善了签字不确认制度。
在工作期间组织保安部员工多次进行治安演习,如发现可疑物品的处理、在楼层内发现可疑人员监控跟踪等。在演习中锻炼了员工之间的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熟悉了各个人员在突发事件中应做的工作。
2、消防工作方面:
消防工作作为日常保卫工作的重点,我部对大厦敏感单位每月进行多次检查,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10余份并督促相关单位进行了整改,其中工作重点为______酒家及b1施工现场。多次组织本部门员工进行消防常识培训、灭火实战技能演习,在培训中员工掌握了基本的消防常识。
与工程部配合每月对消防设备进行测试、保养、维护,达到了消防设备完好率100%,保障了在紧急情况下消防设备的灵敏度。
烟感探测器由于长时间未做清洗,部分已经开始出现误报、错报、不报警现象。经公司同意我部正在考察厂家调研价格、质量及保修时间,调研结束后计划在近期对大厦所有烟感探测器进行清洗,工期约30天左右。同步还在进行中控室维保事宜的洽谈,与维保单位已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计划近期内签署维保合同并对中控室设备开始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3、日常管理工作
保安管理设大堂岗、巡逻岗、监控岗、车场岗、许可证局大堂岗,岗与岗之间密切联系,对大厦实行全方位365天24小时的安全保卫,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了上半年本大厦无治安、刑事案件、火灾事故的发生。
对新招聘的保安员进行上岗前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加大对在职保安员的培训力度,注重岗位形象、礼节礼貌、应急处理能力等多项培训,从而增强保安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整体素质;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友善与威严共存、服务与警卫并在"的服务职责,保安人员在做好治安管理职能外,还为业主提供各种服务,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警队管理:一是抓队伍建设。
一支过硬的队伍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从保安队组建开始,我部在队伍建设上就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人员的配备,一手抓素质的提高。在队伍建设上,我部把"相马"、"赛马"、"驯马"、"养马"相结合。在多渠道引进队员的同时,高度重视队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凡新队员进来后,我部都要组织为期半个月的保安业务素质的训练。队员上岗后,我部还坚持每周2天的技能训练,风雨无阻,冷热不断,使队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半年来,保安队已成为一支拉得出,打得响,有较强执行力和战斗力,能出色完成任务的队伍。二是抓制度建设。工作的规范有序、卓有成效的关键是靠科学适用的制度作保证,"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团队组建后,对值班、交接班、学习、训练等方面都出台了一整套严格、实用的制度,对团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用制度来规范大家的行为,用制度来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三是抓思想建设。由于队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各人的综合素质、性格、爱好均不相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刚20出头,血气方刚,这既是保安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青年人可塑性很大,但是可变性也很大。因此,我们在队伍建设工作中,要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始终,紧抓不放。
在工作方法上,我们根椐不同队员,不同情况,灵活机动地在班会、业务会上插入思想教育的以会代训,与队员个别谈心,交心,典型案例教育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地实施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我们抓住警队先进人员______、______同志拾金不昧的事迹,组织全体队员在学习的基础上,展开"人的价值在哪里?"、"怎样做一名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保安队员?"每个队员都能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写出有深度、有价值的体会文章,并且大多数队员都能把学习体会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差错,我们要求:不得隐瞒,及时上报,有错必纠,有错必改,惩前治后,引以为鉴,强化精神,改进工作。形式多样的思想品德教育。
小区物业保安述职报告4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
我叫______,于20____年入职____保安部,并于20____年1月份至20____年1月27日担任警卫C班领班之职,担任领班期间,在各级领导的批评、教育、指导下,在我部全体队员的共同帮助与扶携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暂由领班调任本部门实习主管之职。
职务的变化,工作事务对自身的要求与标准都有了一个更高的档次、要求,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自我对角色的转换,去更好的开展工作,我个人认为除了在部门领导的牵引与指导下,在队员们的共同扶助下,加强自己的工作责任心,还应要了解当前对职务的要求、职责、责任就是什么!才能更好的以领导的牵引、指导,围绕这一个中心、一个重点去开展工作,现就我暂代主管之职后的工作情况归纳总结如下:
一、在日常工作中:
作为部门主管,尤其就是实习期的主管,要能当上一名称职的主管,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认清自己不仅就是一名基层管理员,更重要的就是自己更就是一名员工,在工作中,要身先士卒、积极进取,努力开展和完成上级履予的工作指示任务,此时在实习的这段期间,通过上级领导的帮助、指导,全体队员的通力协助,重点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针对春节黄金周及第四届“欢乐节“的举行,3月6日度假村四A挂牌仪式的举行,3月8日的接待,以及“五、一“黄金周期间的工作安排和安全接待,此时部门内部提前制定的警卫方案,及时与各领班沟通,提前对班次人员进行了调整,准备较充分,在相关部门协力配合和部门各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做好了这几次安全警戒工作时的人员布置与现场的管控,圆满完成了这几次的安全接待工作,没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2、完成了对度假村各类消防设施设备全面的检查,并协同消防检测公司新安公司对消防系统工作中存有的问题与隐患(如室外消火栓在水泵没有启动时出现没有水的现象、烟感有几条线路因短路而时常出现故障报警的问题(温泉区、会展中心、地下仓库)、几处火警电话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温泉区、空调机房)进行了探讨,要求制定整改措施,并对系统全面地进行了检修与维护;尤其就是后期,4月底,度假村与前期的消防检测公司签定维修检测合同已到期,暂时没有续签,消防系统没有进行正规的检测,但因“五、一“的临近,考虑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故自身利用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经验,与其他队员一起对酒店所有的消防系统及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测与维护,把“五、一“消防安全工作做在前面,提前对一些隐患做出处理,起到一定的效果;
3、利用自身对监控系统及设备有一定的了解,协同几名经验丰富的监控员对监控现行的状况进行了探讨与沟通,对几个重要部位的镜头进行了调整,并联系监控维修检测公司的人员,对度假村整个监控系统及设备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测与维修,此时并对全度假村所有的监控镜头统一进行了清洗,且经常与维修检测公司进行联系,跟进需要改进或解决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对目前度假村整个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针对度假村可能会对目前监控系统及设备进行更换改进的情况,在度假村领导的牵引下,前期与一家综合保修公司进行了沟通,其中包括消防联动系统运行的情况,都一一阐述了自己的意见,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4、前期,度假村安全工作及其形式比较严峻,社群关系复杂、紧张,针对此情况,制定了几例针对突况的预案及处理方案;(如后山失火的应急预案、后山因林木与村民发生纠纷的处理方案、客人醉酒滋事的处理预案等等)同时,对部门各类事故案例进行了汇总,完善了部门的案例分析,并制定了部门首本《案例分析本》;
5、加强了对岗位的巡逻检查与督导,提高标准与要求,注重礼节与形象,尤其就是上期出现过形象不佳的现象,针对此情况制定了预防及整改措施,加大了对现场的管理与检查,与此同时还加大了对夜间值班人员的监督检查,进行查岗、查勤制度,保障了当值人员的警惕性,增强了防范意识;
6、近期,针对个别部门锁匙管理混乱的情况,在部门文员的配合下,对度假村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锁匙安全大检查,对前期已不能正常使用的锁匙或门锁已更换与调整的,进行了核查并对锁匙进行了添配,保障一把门锁有一把备用钥匙,同时制定和完善了锁匙管理规定;
二、在部门内部培训
工作中,根据部门实际情况,严格制定部门培训计划,并强调培训时应注意把握的方式、方法:
1、在部门理论培训中,针对部门年前新进员工多的特点,展开以部门为整体,以班组为中心,班组培训中强调以老带新,一帮一、结对子的方法展开“传、帮、带“的培训,以此来提高部门的整体实力,针对培训情况,为了检查培训的时效性,找出培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更好的改进培训思路、方法,于三月底组织部门员工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考核;
2、在部门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中,加大培训力度,在培训时,为了起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尤其就是在展开以技能与体能的培训中,亲自参与其中,加大并督促了对部门内部的培训力度,全方面的展开培训,并对业务技能、体能进行了相对应的摸底测试;
3、完成了几次新入职员工安全常识性培训学习课;针对我部负责对新入职员工安全常识的培训,为了搞好此次新入职员工安全常识培训学习课,让大家学得更好、更多、体会更深,在培训之前,认真复习培训资料,并请教前期培训老师,学习经验,培训时开展以理论与讲解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此来提高培训效果;
三、在管理工作上:
本人入职本部门已有四年的时间了,但对于管理,还就是一知半解,甚至明显的还存有不足,缺乏对管理知识的了解与经验的缺乏。可就是因我部自开业以来,管理工作一直都保持着一种良好的秩序与模式,在此基础上,自身除了继续保持良好的管理及模式外,还极力的加大管理力度,同时还加强了对自身知识的学习,(如自学余世维教授的《赢在执行》一书),并虚心请教,现对管理有一些认识,但望能有一天真正能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成而达到和认识管理的境界,--人心的管理;
回顾实习的这几个月工作情况,从工作中可看出存有的很多不足之处,如下:
1、自身对管理学习的进度较慢,没能更快的进行管理角色,工作显得很被动,不能主动开展工作;
2、对管理及管理工作渗透性不强,学习不够深,抓得不够严、紧,导致出现了一些因细节性情况而引起的问题(如前期老就是出现的形象、礼节的问题,目前部门宾客意见调查下滑等);
3、部门队员的思想工作做得不够透彻、及时,了解不够,至使存有个别队员存有赖散的思想、为人做事我行我素,个人意识较强等现象,导致出现过影响部门工作的情况;
4、现场督导与及时性检查不到位,尤其就是刚开始时对标准备不够高,要求不够严,导致在细节方面多次出现类似的问题,且工作中存有落实性与标准不高的现象;
5、专业知识有待更进一步的学习,尤其就是在消防工作上,现有的知识不能满足于现在的形式与要求,需认真学习其相关知识;
6、在部门的培训工作中,方式方法还有待更进一步提高与改善,培训过于太死板、照本宣科,缺乏灵活性;
以上就是我在近几月实习主管对工作情况的汇报,如果能得到继续稳步发展,我将针对上期工作中存有的不足,制定以下整改措施及下步工作计划:
1、加强自身的学习,尤其就是加大对管理方面知识的阅读、了解与学习,提高自身管理知识水平,同时加强对消防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知识,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工作与培训;
2、及时做好队员的思想工作,经常与队员沟通,掌握队员的心理动态及其想法,针对队员不同心理逐一开展思想工作,解决队员的实际情况与问题;
3、加强对现场的督导与检查,抓好部门日常的工作标准及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激励大家努力开展工作;
4、对于部门内部的培训,从前期的培训中吸取经验与方法,改变以往的培训方式、方法,以此来真正提高部门的培训效果;
5、下步为了更好的去开展工作,加强对现有的一些制度、规定予以完善或改进,使之更规范化;
以上就就是我的述职!谢谢大家!
小区物业保安述职报告5一学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中,我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保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维护校园正常教学秩序,保障校园师生安全为己任,以一个合格称职的保安人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确保了所在的打通中学全年校园秩序的持续稳定,圆满完成了各级领导的安排的工作任务。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得到了学校各位领导的首肯。回顾我在打通中学六年来的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具体工作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使自己时刻持续清醒的头脑
提高思想认识,关心国家大事,廉政自律,端正工作态度。学校是兴学育人、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基地,从身着保安服,参加校园保安的那一刻起,就深知自己肩负着守护校园安保的职责,因此,思想上有了职责感和荣誉感,工作有动力和方向。
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安保组始终坚持每周不少于一次例会,一次集中学习。
同时我们还要坚持周一至周五的训练制度,真正到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大家都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思想统一,团结一致、相互帮忙、相互关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氛围。在礼貌执勤中,大家出都能统一要求、统一着装,做到礼貌礼貌,虚心待人、热情大方,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大家思想还不够稳定,工作态度还不够用心,工作方法还不够灵活,行为语言上还不够到位
三、用心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本人今年参加了区组织的治安保卫岗位培训班,经过考试都获得了合格证书。透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保卫理论水平,增强了业务素质。
四、在平时工作中能多干实事,不发牢骚,注意班子形象
维护班子团结,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勤勤恳恳干事,老老实实做人,能做到揽事不揽权、谋事不谋虚、干事不误事、补台不拆台,工作不推诿、拖拉,不搞小团体,不拉帮结派,一切从大局出发。值班时间决不含糊,处理好值班期间发生的事情。树立服务意识,服务于安保大局。作为保安公司的派驻学校的保安人员,虽然远离保安公司单位,但时刻牢记保安公司赋予自己的职责,牢固树立起为校园安保服务的意识在完成保安工作中的具体要求和任务,并与学校签订了职责书,努力做到公司领导放心,学校领导满意,校园秩序稳定。
五、认真完成安保任务、落实具体工作
1、自觉遵守纪律,做到不迟到不脱岗,上岗时着装严整,举止礼貌、自觉树立保安人员的良好形象。
2、工作中“在人员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的状况下克服一切困难。
严格把关,能严格按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去办、去做、去干。能不折不扣的完成学校领导所布置的各种任务。例如:学校召开运动会和政府机关在我校召开各种会议,举办一些大型活动,为确保学校活动的顺利开展,反复检查,搞好场地安排确保万无一失。我都能做到协调指挥,检查落实各值勤要点,在岗在位,既防上访,又防新闻谋体,还得防__人员。大家都能做到严格把关认真负责,顺利完成了任务。在平时的工作中还遇到了一些社会人员及学生家长甚至还有个别老师对我们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但同志们都能做到尽量克制自己,避免发生冲突,尽量去说服他人同时也说服自己,努力使自己能心平气和的去做出解释工作。
3、由于中学在搞修建,为校园的保安工作增加了工作量。
为解决这些涉及校园安保工作的问题,严把学校校门的出入关,违规的人员和车辆决不放入。发现有违规的黑校车或超员私家车,立即制止,并及时报告学校,采取措施,为校园门外接送车辆规定停车区域和接送线路,在校园门口设立警戒区域和隔离彩带。
4、坚持工作日志和出入人员及校园巡逻工作的登记。
同时在学校放假后,配合校内教职工每一天留校值班,开展巡逻和防范工作。
关键词 :城市社区;治理;充权;反向充权;相互充权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以“单位”为基础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城乡一体化逐步取代城乡分治。城市社区已成为各种人群、各类体制、各方利益及各项矛盾交织、融合、冲撞的复杂社会系统。传统的管理理念、体制及模式已远远落后于现实。我国城市管理必须运用相关理论工具,从新的研究视角来探索城市社区治理问题。
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多重困境
1.政府机构:街居管理体制僵化,权能失衡失真
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普遍采用“街居”管理模式,主要依靠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进行管理。基于社会转型的压力,虽然有些城市对这种街居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如撤“街道”设“社区”或“社区工作站”“居站分设”等。但大都限于形式上的调整,对深层次的权力配置及权责关系触及不多。社会转型背景下,街道办事处的管理任务和管理对象大幅增加,他们承接了“单位人”时期由单位剥离出来的职能,有些街道还承接“村改居”转移到城市的乡村事务;随着管理重心下移,城市管理中的很多职能部门也将任务下放到街区。街道拥有了诸如社会治安、市容卫生、文化教育、劳动就业、民政福利等30多个方面100余项管理任务。而依据《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街道办事处主要承担办理上级政府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反映居民意见和要求这三项任务。而现今的街道职能远远超过了被规定的工作范围。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基层政府的派出机关,实际上已承担一级政府的责任,但却没有被赋予相应的法定地位和权力。作为政府机关的街道只能受制于各职能部门的委托或充当上级政府与居民群众之间的中介组织的角色。这直接导致了街道办事处所承担的职责与其所赋予的权力不相符,造成职、责、权、利不统一,使得街道管理的任务虚置和行政权能失衡。社区居委会是一个社区最核心组织机构之一。作为居民自治组织,它本应是居民的“头”。居委会的日常工作应立足于社区自治,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可当街道办事处不堪重负时,通常会将大量行政事务下派到居委会,使居委会变成街道的“腿”,成了街道办事处下面的一级政府机构。街道不仅直接控制或“协助”居委会选举,还承担居委会专职和聘用干部的工资。居委会工作人员普遍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管理方式落伍,陷入繁琐冗长的行政性事务中,根本无暇顾及应该行使的社区自治事务。社区居委会被“行政化”,原本的自治功能严重“失真”,权能错位乃至倒置,其目标和使命几乎丧失殆尽。
2.社区组织:能力和资源有限,缺乏有机整合
这里探讨的社区组织排除官方或带有官方性质的机构,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文体类团体和其他中介组织等社区自组织机构。
(1)社区组织的政治资本、经济能力和社会资源都严重不足。从政治资本看,社区组织政治合法化低,缺乏实质性的话语权。以物业型社区为例,理论上物业公司受业委会聘用行使管理职权,成为社区管理的主要力量。但作为企业法人,物业公司主要体现为契约性和经营性特征,很难以社区“公共信托人”身份获得管理权力。物业公司最多也只能提供一些劳务型的社区服务,在法律上没有获得执行权,其主导功能很难发挥。在社区服务和文化活动中,各类居民互助或互益组织原本能成为建设社区共同体的良好平台。
但基于我国目前的社团登记管理制度,相当一部分这类组织难以获得合法身份。没有法律授权和较高地位,社区组织很难走向政治前台,动员能力不强,其作为政府与居民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受阻,在公共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影响和参与作用也难以发挥。从经济能力看,我国社区组织建设资金来源单一,数额不足,无法满足社区组织活动和建设的需要。而从社会资源来看,社区组织获得社会资源的能力有限,利用率较低。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管理辖区范围一般都较小,具有很鲜明的地域界限。所以,社区组织容易表现为视野狭隘、自我封闭、本位主义等特征,组织获得资源和发挥作用的空间范围及其有限,无法和其他的社会组织抗衡争取更多社会资源。
(2)不同类型的社区组织之间缺乏有机整合与协调。社区组织的自治性与官方组织的行政性之间存在博弈关系。博弈的结果是,社区组织往往处于弱势。例如,居委会管理代表的是国家行政权力,业委会及物业公司管理架构代表的是社会自治能力,两者交错体现一种张力关系。行政与自治的强弱取决于行政权力的逐步退出,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能力的生成。在社会转型时代,出于对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目标的追求,国家行政权力的退出会较为缓慢。短期内迅速汇入城市社区的各利益主体难以形成较高的社群性社会资本,所以只能在博弈中处于下风。同时,各类组织之间各自为政,基于不同的利益需求而产生各种冲突和矛盾。例如,在一些业主自治型社区中,原有物业公司一般是开发商聘用或是开发商的下属公司,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的矛盾常与业主和开发商的矛盾相重叠,构成了业委会及其所代表的多数业主与开发商、物业公司之间严重对立。
3.社区居民:普遍存在无权感,参与度较低
社区居民普遍存在无权感。无论是从“单位制”走向“社区制”,还是“村改居”的推行,乃至新型物业型社区的创建,原有的居民个人、家庭获得社会资源的机会和秩序被打破,带来各种不适应和造成新的不平等。而固有的各项社会制度,反过来会使社区或家庭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功能。这些受到伤害的系统不能保护个人免予压迫情境的负面影响,从而使社区居民产生无权感。从心理和文化层面看,原“单位人”、外来人员、村民等在社会变革中汇集到城市社区,其在权利、身份、地位向城市社区居民转变同时,也要实现包括自身素质、价值观、生产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自我转型”。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角色调适缓慢,难以产生自我认同,从而带来身份迷茫感。例如,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外来人员进入城市社区,原居住民片面以自我的文化背景为中心,死守原有的价值观念,再加上语言和非语言障碍的存在,使他们与外来人口之间沟通不畅,抱有强烈的排斥心理,严重影响了社区新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认同。社区居民的参与,主要取决于个体与社区的关系和参与本身的价值。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社区所动员起来的参与,与完全实行基层群众自治条件下的参与相比,还是属于弱参与。因为,许多居民并没有把这种参与看作是自身权利的实现,而仅仅从义务的角度来认识这种参与,并没有赋予很高的价值。这可以从居民对社区选举积极性不高的事实中得以印证。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社区普遍存在“弱政府--弱社区”的管理格局。各种权力的混乱和缺失使得包括国家、社会、公民各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无权境况。破解困境要从根源上挖掘掣肘的核心问题,即权能如何增加,权力应如何重新分配。
二、充权及相互充权理论的引入
1.充权理论的解读和基本假设
“充权”英文原词为empowerment,也译为“赋权”“增权”或“增能”。在中文语境下,“赋权”易被理解为权力机构自上而下赋予权力给公民。这与本文探讨的增权并非“赋予”公民权力,而是挖掘或激发组织或个体的潜能在本质上相左,故使用“充权”概念。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索罗门明确地使用“赋权”一词,来描述美国社会中的黑人少数民族因长期遭受同辈团体、优势团体与宏观环境的负面评价,以至于感受到深切、全面的无权。他们建议社会工作的介入应致力于增强黑人民族的权力,以解除社会中的“制度性种族主义”所加诸的压迫与疏离,增进个人的自我效能与社会改革的力量。随后,学者们把充权概念引入到不同研究领域中,充权理论在西方逐渐发展为较为成熟的理论系统,适用于多个社会科学领域。
关于充权的理解至今没有明确的共识。在宏观层面,学者通常把它刻画成增加集体政治权力的过程。齐默曼认为,公民充权一方面包括组织充权,因为它影响了政策或它使个人感觉能主导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包括群体充权,因为公民参与到维持或改善他们生活质量的行动中。微观层面的学者经常把公民充权描绘成个人增加权力,强调的是公民对他人、组织或社会的拥有、控制和影响。阿兰认为,公民充权是一个伴随着个人能力提高逐渐对自己生活增加控制的过程。这个过程开始于个人对自己需求的界定与渴望,并随后寻求提升能力、获得资源与支持的途径以最终实现目标。第三类学者试图调和两种取向,个人充权为集体充权做出贡献,群体权力的增加提升个别成员的功能。基弗认为,公民充权的含义为:更积极的自我观念或自我能力观念的发展;社会环境与政治环境的构建;社会与政治行动的个人与集体资源的获得。上述对充权的解读虽然并不统一,但大都包含自主、能力、控制、参与等
关键词 ,强调能力挖掘、行为过程和社会控制。
2.相互充权的提出
政治学研究提出国家和社会“相互充权”(mutual empowerment)概念。从韦伯以来,权力被视作一种单向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假定权力关系的双方处于一种零和博弈之中。相互充权的提出,对这种观点进行了修正。相互充权意味着权力可以扩展和转换,权力关系之中的双方可以达到某种双赢游戏的结果。基于这种概念的理解,研究者认识到,公民的充权不一定会削弱国家的权力;反过来,国家的充权也不一定会压制公民的权力和权利。国家和社会之间存在某种协作关系,两者存在共享的目标,并通过相互充权来实现。从这个角度看,相互充权概念蕴含了充权理论的另一项基本假设,即权力关系不是零和游戏,可以透过社会互动增加与衍生更多的个人及人际权能。相互充权可以为国家与社会建立更为平衡的关系。一方面,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制约国家专制权力,从而倒逼国家增强其基础权力。这种基础权力的增强主要体现为国家制度建设的完善,而发展国家基础权力对国家是有益的。它有利于增强国家自主性和有效性,承担国家应有的社会监管任务,避免国家为社会所俘获。另一方面,国家基础权力的发展可以为公民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从而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将相互充权理论运用到城市社区治理,既能解析当前“弱政府--弱社区”格局的内在机理,也能为不同主体提供解决矛盾、摆脱困境的框架设计,并可为进一步塑造“强政府—强社区”寻求理论支持。
三、城市社区治理的充权分析
1.充权起点:社区居民个体充权
以社区居民作为充权起点的依据,对机构和组织而言,社区居民个体是最弱小但也是最活跃的主体,最需要也最容易进行充权。充权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基于个体状况出发的:个人应被视为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人;个人的无力感源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社会环境中存在直接和间接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是这种障碍是能改变的。基于上述假设,在社区治理中,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挖掘与培养人的权能,通过充权的途径,权力可以重新再分配。同时,社区居民的基本权力的实现是其他一系列权能的出发点与归宿。研究认为,个人充权包含自尊、自我效能、知识与技能、政治意识、社会参与、政治参与、政治权力和责任、资源八个基本要素。[7]目前,城市社区居民在这八个要素方面的无权感带来一系列城市治理问题,包括社区认同性危机、社区管理机构的合法性危机、社区公共政策难以贯彻的渗透性危机等。逐渐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对社区居民进行充权。同时,当居民得到充分权能时,依据相互充权理论,居民也可反向对其他社区治理的主体包括政府机构和社区组织进行充权,促使其他主体的权能得到有效发挥,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所以,社区居民的个体充权是所有充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2.社区居民充权的两个层面:主动充权和外力充权
社区居民充权包括自我充权和外力充权两个层面。对城市社区而言,居民充权需要依靠居民自身、众多居民自愿集结起来形成的公民社会来实现。通过居民充权意识的形成,公民社会内部的组织、联系、动员和参与提升自身能力,改变其弱小无助的状态。图3-1说明社区居民自我充权的发生过程及结果;居民充权需要政府及社区组织赋予保障公民充权基本条件和培育强有力的公共领域,不断改革完善制度安排,提供更多政治经济资源,促进社区居民充权。图3-2对具体充权要素进行了概括。
3.社区居民的反向充权:强居民、强社区造就强政府
在城市社区,当居民得到充权并足够成熟时,就能形成强大的社区居民社会,又会反过来促进政府能力的增强。从社区居民对社区组织的反向充权来看,充权后逐步成熟的社区居民无论在资源获取、组织整合,还是社区组织的能力提高等方面都能积极作为,带来良好结果。不仅能使社区成员实现由“单位人”到“社区人”的转变,也能使社区整体自治能力大为提高。社区居民也能对政府进行反向充权,城市社区的公民社会一旦形成,他们具备了强大的自治能力,能够倒逼政府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居民要求还权于民,变官方性质的“街道居委会”为纯自治的“社区居委会”。在行政控制权配置上,要求重新合理定位基层政府对城市社区的行政管理职能。将区政府、街道办事处作为直接管理社区的一级政府机构,都需要在充分尊重社区居民自治前提下,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和权责体系,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社区居民自治在政府制度建设、绩效能力等方面也能约束政府,进一步推动政府自身的充权。
总之,居民通过参与社区组织,个人能有效地把自己和其他公民及整个政治体系联系起来,促成社会的自组织和秩序的自我形成与调节,约束国家权力干预的范围和限度。对社区居民充权有助于政府制度绩效的提高。通过培育公民参与网络,克服集体行动困境,增强政府制度运行绩效,从而使强社区造就强政府。
参考文献
[1]李璐.利益分化时代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以广州、深圳“居站分设”模式为例[J].理论导刊,2012(7):23.
[2]郑杭生,黄家亮.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双重困境与创新之维:基于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分析[J].东岳论丛,2012(1):23.
[3]佩恩著,何雪松,等,译.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