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4:34: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发展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于1997年成立,至2003年已全部完成一期至二期投资建设,现已经形成年产40万台发动机和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前两期工程都拥有各自的轿车生产四大工艺,即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此外还包括两个发动机厂、一个变速箱厂。紧接着三期工程也正式破土动工,四期、五期工程也在紧张地规划之中。奇瑞经过短暂的发展,已取得瞩目的成绩,其发展战略与企业一贯奉行的自主创新的宗旨密不可分的。
1注重自主研发
奇瑞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快速建设,滚动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倡导创学习型组织的现代公司氛围。就企业行业而言,汽车若没有自主品牌,我国汽车业将永远是掌握核心技术的汽车企业的依附者。拥有自主品牌,才是支撑起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正道。作为汽车业的企业,搞自主研发要冒很大风险,同时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奇瑞在技术方面的进步,打破了汽车行业的技术神话,更为自主品牌的成长提供支持。几年来,奇瑞汽车在技术投入方面花了很大的精力,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额的8%,占去了企业相当大一部分利润。自主研发以来,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出现,很多技术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研发投入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奏效,而且有可能失败,是企业长期战略目标。为了适应市场和技术不断变化的要求,奇瑞成立汽车工程研究院,下设车身部、车型部、底盘部、发动机部、变速箱部、电子电器部、CAE部、试验试制部等研发部门,深入研究汽车技术,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年研发投放额达到销售收入的10%~15%。仅2004投入就超过10个亿。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是对其核心技术的掌握,对于一辆车来说,发动机是它的核心部分,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积极涉足核心领域的研究。
在开发的全过程贯彻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思想即PLM思想,使产品紧跟市场要求;建立起3D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环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奇瑞吸引了一批我国汽车研究方面最出色的人才。一方面是重视和发挥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技术创新。近年来,企业的技术进步也很快,“搞自主创新还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的关系。”自主创新不排斥引进,市场永远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准则来选择最实用的技术。奇瑞现已与欧美12家世界一流的轿车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奇瑞的科技人员常年在国际著名的汽车研发部门工作,参与全过程的研发,使奇瑞的技术研发迅速跃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平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技术和人才资源,既冲破了少数跨国公司对我国自主品牌的技术封锁,又加快了自主研发的步伐。
2自主创新成效
2.1技术成就
奇瑞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获得了260多项专利技术,拥有一支较强的研发队伍,技术创新能力强。2001年奇瑞成为国内主流轿车企业,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之列;2004年成长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支柱企业;2005年奇瑞发动机二发启动及首台发动机点火仪式,实现中国在主要零部件自主研发上“零”的突破。
企业发展战略本身就要求处理好技术研究与管理研究的关系及借鉴与创新的关系。既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也要注意吸取其他企业失败的教训,更应注意不能照搬照套。奇瑞作为汽车业的后来者,要借鉴已存在的知识为我所用,才能快速发展壮大。借鉴原型车SPARK用动感的外形设计来抢占市场,就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设计元素,赢得市场,也快速地提高了设计水平。奇瑞独特的开发模式投资不多,不仅有产权,更有知识,实现奇瑞公司的技术积累。奇瑞公司汽车技术开发模式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熟练运用现在世界上的三种资源:一是国外的汽车设计公司,二是外国的技术人员,三是模块式供货。中国良好的经济使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正释放出来,国外的汽车设计公司到中国来寻找机会,不少优秀的汽车技术人员也愿意来中国工作。
自主开发企业具有竞争力。产品开发成本比引进外国现成产品技术的成本低。虽然自主开发产品需要高投入,但比购买外国产品技术便宜且自主开发企业使用更大比例的国产设备和材料也是事实,且建设投资成本低。自主开发企业因为掌握产品设计能力和设计确认权,所以也就掌握工艺设计确认权和生产设施建设的控制权。自主开发企业也很可能在若干方面发展出对外国企业的优势。汽车工业是一个在技术上具有高度连续性的工业。技术能力只能通过学习获得,而技术转移的有效性取决于接受方的学习努力程度。由于能力是组织内生的,所以只有自主开发产品,中国企业通过学习获得技术能力,才可能发展出能力,成为决定企业发展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
2.2企业成长
奇瑞的出口销售不仅成绩显著,而且与伊朗SKT公司合作实现海外建厂。在进入中东市场后,东南亚、拉美等地区也进入了奇瑞的视线范围。汽车市场的竞争焦点越来越集中在产品更新换代上,奇瑞公司将每年向市场上推出3~4款新车。车展上的M14跑车、B13的MPV、NewCross-Over、S16概念车以及面向家庭的中型轿车A15等五款车,展出了代表奇瑞3个系列18款发动机所拥有的出色技术的以3.0V6为主的六款发动机以及CVT自动变速箱,突出自身技术实力。科技部以奇瑞为依托单位建立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显示了科技部对奇瑞的信任、支持和鼓励。
从奇瑞大幅度地提升产能、控制成本及提高市场占有率角度看,奇瑞采取的是成本领先型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奇瑞的一系列市场行为此战略服务。自主研发促发奇瑞采用低价策略,一直凭借较低价格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积极发展壮大。2001年奇瑞风云上市10个月实现产销近3万辆;2002年突破了5万辆,凭借在同类车型中低廉的价格优势进入国内轿车业8强;2004年奇瑞汽车以8.65万辆的销售量排名第10位,占据3.9%的市场份额。
奇瑞汽车在原创技术与品牌塑造上持续不断投入,从而实现其在原创技术基础之上创造一个绝对差异化的汽车品牌企业发展战略。奇瑞公司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自主开发,并制造出受到用户欢迎的轿车。通过整合和利用世界资源,奇瑞轿车的研发仅用几年时间就跨越了反向工程、模仿创新阶段,2002年就进入了正向研发阶段,用不到10年的时间,从一个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几乎没有任何优势的企业,成长为国内乘用车市场前八强,自主开发结合市场需求,其出口量全国第一的自主品牌轿车企业。
3奇瑞发展经验
一、江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江苏省的产业在地域上的集中度较高。江苏省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纺织等行业集聚效应明显。即江苏省的产业集群主要为传统比较优势行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等)、机械(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化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塑料制品等)、冶金(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和部分接包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其中,电子信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纺织等行业主要以中小企业集群的形式存在,如电子信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主要集中于苏州、无锡等地,苏州的丝绸、亚麻生产集群,常州灯心绒、牛仔布生产集群等;医药、化工等行业则是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其产值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如医药行业主要为南京医药产业集团和扬子江药业集团,石化行业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为主。江苏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机械制造业有比较完整的价值链,如南通是纺织基地,主要提供初级加工品,常州为牛仔布的生产基地,提供中间产品,而无锡是服装加工基地,生产出最终产品,且这些传统行业主要集中于苏南,地域集中度较高,行业集中度较低;石化、冶金等传统重工业则主要为大型企业,地理分布较分散,但是集中度相对较高;电子信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集中于苏州、无锡等地,主要为外商投资企业,负责零部件加工,属于接包型企业,处于电子信息行业的价值链低端,没有完整的价值链。
二、江苏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的产业集群较发达,即产业组织的空间结构较集中,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纺织业过度竞争。江苏省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纺织业的年产值分别占全国的21.4%、21%,且主要集中于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等苏南、苏中城市,地理集中度较高。但是,江苏省的纺织业也存在着中国纺织业的通病。首先,纺织行业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现象,即产品研发、品牌营销等附加值较大的部分小,普通加工等低附加值部分大,如江苏省知名服装企业只有红豆、波司登两家。其次,中小企业协作能力不强,且过度竞争现象严重。第三,纺织机械生产水平低,大型生产机械需要从国外进口。
(二)钢铁等传统重工业集中度较低。由于钢铁行业进入壁垒高,规模经济比较明显,所以钢铁行业的合理集中度应该处于较高水平,这样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和降低成本,江苏省内就有江苏沙钢、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申特钢铁有限公司等十几家钢铁公司,且规模大小相当,所以钢铁行业集中度较低。
(三)电子信息等制造行业的同构性、附加值低。江苏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全国的份额为23%,且主要集中于苏南地区,地域集中度较高,如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个集群2010年总产值占江苏省GDP总量的3.92%、4.14%、3.48%。苏南地区成为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领头羊,但是苏南产业集群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苏南地区制造业以FDI为主,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控股44家,私营企业969家,外商投资企业1660家,可见外商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些外商投资企业以出口为主,如2008年外资企业出口量前100家企业中,电子信息制造行业72家(其中苏州57家),外商投资行业或外商并购本地企业并不会带来预期的技术外溢和技术转移。其次,苏州等电子制造业集群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利润率较低,如2008年利润率仅为6.65%,在江苏省制造行业中排倒数第三(家具制造业利润率为6.2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为2.28%)。第三,苏南电子产业集群内部同构程度较高,即生产相同产品的行业聚集,而不是一个较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大多集群内部的企业多是国外企业下包网络中的加工厂,如2009年江苏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的68.8%用于出口,这些加工企业之间的大多数是相互独立的,企业之间并没有合作关系,如昆山工业园区最大的电子制造企业仁宝、富士康是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产品多直接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就连规模最小的产品也用来直接出口。所以苏南的产业集群内部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网络,只是相同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而已,其竞争优势来源于廉价的劳动力和便利的交通。随着用工成本的增加和交通的日益发达,苏南地区的传统优势将丧失殆尽,如不及时优化产业结构,可能会导致产业空心化。
三、商业银行支持江苏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一)明确商业银行的策略方向。每个产业集群都有集群主导的或是比较有优势性的产业,而集群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常常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国家产业政策通常指明今后一段时期内政府支持和限制的重点行业,并对各行业的发展规模和内部结构提出指导性意见。国家产业政策是产业集群所处的外部环境,也是从宏观角度把握产业集群整体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在政策有效期内发展条件优越,风险相对较小,这一行业的公司客户是商业银行积极营销的客户群;属于国家允许发展的行业,一般市场竞争比较充分,风险程度适中;属于国家限制发展的行业,往往发展空间较小,风险程度较高;国家明令禁止发展的行业和产品,行业风险极高,属于“禁行区”。商业银行要加强统一规划和指导,随时把握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以分行为经营主体,立足当地实际,积极选择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行业。
[关键词] 企业 绿色物流 策略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一、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
1.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为此,ISO1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承担社会责任,将物流活动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协调起来,使物流活动有利于环境的良性循环;一定要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绿色经济活动紧密衔接。
2.绿色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物流有着“第三利润源”和“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之称,绿色物流是企业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据统计,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加工制造的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用于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物流费用平均占到生产成本的40%以上, 可见物流在生产过程中地位的重要性,以至于被称为继降低物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绿色物流不仅追求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物流的绿色化和节能、高效、少污染,由此可以带来物流经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
3.企业开拓市场的需要
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其中作为绿色通道的物流环节,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发展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来达到市场开拓的目的,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能赢得顾客,谁就能把握市场先机。
二、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
1.树立两种观念
(1)树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企业应树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绿色供应链管理采用全新的生态设计,既可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又可减少环境治理费用,如排污费、废弃物处理成本等;(2)树立绿色物流管理一体化观念,绿色物流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也是对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体化综合管理过程。企业必须树立绿色物流的思想,运用整体绿色营销理念,建立一个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和废弃物循环物流一体化系统,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宏观组织管理物流活动,只有在绿色管理一体化基础上,才能追求和实现从生产到消费者流通整体的效益化。
2.以标准化促进绿色化
积极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以标准化促进绿色化。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1993年成立的ISO/TC207环境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它侧重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要求用产品生命周期方法,使产品在设计、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乃至废弃后的回收、再生资源化等方面,都符合环境标准。我国自1998年导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制度后,只有少数企业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而大部分物流经营者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面对全世界的“绿色革命”浪潮和基于环境标准竞争而形成的绿色壁垒制约,我国企业应创造条件积极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物流行为,塑造绿色物流形象,进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关于创新的定义,由于时代、地理环境、生产发展水平的不同,人们有不同的理解,用最朴素的观点来归纳: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带来效益;最好的创新是在企业现有条件下带来经济效益创新,符合我们自己条件的创新之路。
一、获得企业利润的创新内容
企业创新在形式和特点上有很多可以细分的内容:
(一)产品外观上
局部创新、整体创新、“新买点”、新结构、新颜色和质感等。企业要获得经济效益,除了降低成本外,产品外观上一些简单的改变,都可以使产品形成很有冲击力的视觉创新效果,从而获得产品的附加值,获得更高的利润。如今在技术差异化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把希望寄托在这一方面。这也就是现代工业设计得到很多企业重视的原因所在。
(二)产品理化性能和技术上
具有新的更经济的工作原理、新的更有优势的构造设计、采用更有市场竞争力的新的材料和元件、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的性能和功能、具备人们需要的新的用途、满足客户的市场需求新的使用方式、具有新的审美性、新的技术、新的能源的运用等。这方面的创新活动,涉及到更多的高难度技术层面的东西,相对而言,其创新难度相对提高了很多。
(三)软创新
管理制度的创新、经营理念的创新、营销策略、技巧的创新、生产、制造流程的创新、人力资本管理的创新、知识管理的创新、品质管理的创新、设计管理的创新、企业关键岗位人员的使用方式创新资金运作技巧创新、公关技巧创新等。
如果说上面两种创新形式都是实质性的,那么第三种就属于意识或管理层面的创新。在创新活动中,很多企业都会顾此失彼,缺乏一个统一的规范来安排三者之间的关系,难以使创新有计划、有步骤、有效果地长线进行。而这本身就是一种软创新,具有极高的价值。另外,它也考验了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和战略眼光以及企业的设计管理水平。能够统一协调各种创新,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制度保证,其次是良好的团队沟通气氛,再有就是激励创新的组织架构。
二、通过获得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对于全新产品创新,特别是高科技产品,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被普遍大众接受,它往往会经历一定的沉默期,而一些小型企业由于经济承载能力等原因,不能超前制造,模仿也就在这时应运而生,这是企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过程。国内很多小企业在模仿中多出现低水平的外观模仿,在技术上很少或者根本不作改进,在管理创新方面更是涉及甚少,其利润空间也就理当被压到最低点,这样的企业更谈不上品牌塑造,品牌价值自然就很难提高。因此国内企业应该从最低层面和外观模仿中走出来,要改变策略,运用智慧,从而促使企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们正处在以经济为杠杆的市场,企业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而提高产品附加值是近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新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品牌或商标设计。
所谓产品附加值,就是企业得到劳动者的协作而创造出来的新价值,它从销售收入中扣除了原材料,动力费,机械等折旧费用、人工费、利息等费用后的剩余部分,产品的附加值越高,企业获得的附加值就越高。企业获得附加值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如独特的材料和技术、限量生产、特殊的纪念意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在产品使用的基础上,创造鲜明的个性和社会地位象征性等美学及心理价值。
可见,在多元化设计时代,通过获得产品附加值,比提高劳动率和技术水平更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创新
(一)产品的设计创新
1.来源于消费者需求的创新是最具价值的创新
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利润。利润来自市场。要实现利润就要满足市场需求,而满足市场需求就要研究市场消费者的心理特征,爱好、追求等,如漂亮的造型、美丽的颜色、高雅的质感、可靠的构造、稳定的质量、易用的软件、美妙的声音、绚烂的灯光指示灯等立体化的塑造。也就是说,市场的需求是创新工作所要考虑的关键所在。
2.产品创新的概念是人们信息互动沟通的结果
所谓人才,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称得上是人才。而这种能力,是一种开发新领域的能力。也只有这种能力,才能从大家认为普通的信息里,发现别人未发现的有价值的东西,创造出富有价值的创新产品,而具有这种创造力的集体,就是最有生命活力的企业。另外,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也不可能完全占有自己工作所需的所有信息,团队合作沟通的有效机制,是增强创新成功的机率。
(二)设计管理的创新
社会的发展和分工,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各种差异化,或者也可以说是市场消费人群的多样化催生了产品的多样化、丰富化,同时也为不同级别的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因此,我们必须善加利用这种价值的多元化,并要清楚在这种价值多元化背后蕴藏的审美多元化和需求多元化,这为很多企业在夹缝中获得生存提供了机会。
设计管理下创新设计的作用之一,就是引导设计师来发现市场需要的空白,进而设计出满足市场的产品,这也是工业设计的核心作用,寻找消费点、并想办法满足消费。这个过程比企业所组织的市场调查更具有穿透力,更能把握消费者的真正需要,因为工业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具备更多有效方法和技能,更加微观和具体。最后能够在不用中间过渡的情况下,直接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从而为企业寻找到新的市场机遇做出重要贡献。
(三)企业形象设计的关键作用
品牌的价值和力量是巨大的,是各个企业获得利润的有效武器。我们都知道品牌的建设需要企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企业战略、经营理念、企业的形象等。但严格的说来,是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所建立起来的直接形象。因为消费者最真实的感受是来自对企业产品的使用体验,这种使用体验,直接就会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辐射圈,影响一大群的消费者。如果企业自己对这样的市场状况反应不够敏感,将会导致企业很多工作没有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企业并不真正了解消费者的真实感受,企业要面对的也许就是没有效果的广告宣传,没有效果的市场推广,目标缺失的产品开发,主观臆断的市场定位等。
也就是说,不管企业设定了何种企业品牌目标,如果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是不一致的,那么围绕目标的各种推广活动都没有多大意义。企业所有的一切活动,必然要围绕自身市场消费者真实感受来展开,以求得消费者的认同和支持。
既定的产品设计战略下就诞生企业相对固定的产品形象,例如海尔、海信、联想、TCL、移动等。而在这种相对稳定的产品形象下,已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形象问题,而是企业通过这种形象,向消费者传达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的信用度、企业的实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并最终形成企业的品牌形象。
(四)加入WTO后,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定企业发展战略
中国加入WTO,是对世界市场原则和经济运行体制的引进,中国将走向全方位开放,中国经济将完全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战略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具体而言,无论中国企业是否选择进入国际市场,是否进行国际化经营,除国家继续垄断经营的极少数行业外,各个行业中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都将是国际性的,都将遭遇到具有强劲实力的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
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发展策略性设计所具有的系统性,会让我们很容易看到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以指挥的方式去面对,以取得长足发展。例如,WTO给中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带来机会――它打破了原来中国企业所面对的各种不公平的关税征收、配额制度,使中小企业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又如,跨国公司的进入,也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系列加工配套的商机和管理技巧、先进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创造了新的市场。
第一,系统联合,专向发展建立企业形象
“小”并不代表“弱”,“大”也不代表“强”,只有“专”才能“强”。小型企业就是要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某一、两个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做成“强”的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现代战略理论说明,企业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保持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独有的、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能力。小型企业应该彻底抛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行经营,将非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专长的部分,通过“外包”等形式,交给其他厂家去做,自己则专心致志地做最专长的业务,逐渐建立自己的品牌。这是很多企业要亟待考虑的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战略。
第二,联盟的战略,提升企业形象
任何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总会在一定时间或一定区域受到自身资源有限的束缚,而组建战略联盟可以拓展企业可配置资源的范围,实现优势互补,产生更大的综合优势。在具备一定能专的情况下,去找这样的企业,捆绑自己去做大。我们不仅要与国内大企业组建国内战略联盟,更要重视与国外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地域集群战略,扩大企业形象
所谓地域集群,是指以地域为中心,大量同业中小企业有机集中所形成的集合。地域集群,不仅仅是中小企业的简单聚合,而且形成了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有机体,是通过地域集中成百倍地对中小企业专业能力的扩大,通过地域集中弥补中小企业规模的劣势。我国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对这种战略的最好证明。
一、整合资源,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战略思维层面,资源整合是指企业通过组织和协调,把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企业外部既参与共同经济活动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关联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价值系统。其目的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1+1>2的效果。
按照这一概念,企业资源整合可以划分为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对外部资源的整合。所谓内部资源整合是指企业通过“组织与协调”活动使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紧密相扣,且各环节上的资源配置比例合理,而且促进各环节之间资源的流动顺畅有序,进而形成一个有效的企业价值链。企业的外部资源整合指根据企业与相应供应方和需求方的关系,将企业价值链分别向前、向后延伸形成产业价值链,将产业价值链上的供应商等相关企业、单位作为管理对象,纳入企业的业务体系中。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通过对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形成有效的企业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
近几年,我国对外加工出口企业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对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大多数企业始终处于供应价值链的末端,核心竞争能力不足。而一些企业则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以及企业产业链的整合,形成了在某一产业和业务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2004年,经过组织结构调整后的中粮集团,开始了对企业的整合之路,通过对外有限扩张,对内积极整合,将集团内分散在上百家子公司的资源集中到粮油贸易、食品加工、房地产与酒店、金融服务等4大经营领域,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见,资源整合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尤其在国际化和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资源整合能力是企业参与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能力。在经济危机时期,资源整合更是在“狂风暴雨”中为企业“保驾护航”的坚实利器。
在经济衰退背景下,企业资源更加稀缺,因此,需要企业在认真调研和分析内外部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企业的资源整合,做到有进有退、优进劣退,将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主业领域集聚,向优势职能部门和子企业集聚,向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产业集聚,做强做大优势业务、产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及时退出、清理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缺乏竞争力的业务和子企业,退出非主业、低收益、缺乏增长潜力的产业投资。
由于经济危机带来的经营困难,国内外很多企业均加快了资源整合的步伐。面对电脑市场的持续低迷和价格下跌,日本富士通公司的HDD业务出现亏损,该公司果断进行了资源整合和生产调整,将该业务板块出售给日本东芝公司,以便集中资源用于其核心业务――信息系统业务。
国内家电巨头TCL集团之前收购汤姆逊(Thomson)的多媒体业务及阿尔卡特(Alcatel)的手机业务,但由于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有限,以及欧洲市场的拖累,收购之后一度出现巨额亏损,并波及其他业务,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在经济危机环境下,TCL集团积极吸取“前车之鉴”,重新统一规划了业务布局,进行了产业调整。该公司近期将旗下两大子公司――TCL国际电工和TCL楼宇科技100%的股权转让给法国罗格朗公司,所获的资金将集中用于多媒体和通讯等主业。
二、现金为王,实施稳健的财务策略
现金流是企业生存发展最基本的保障,“现金就是生命”,这不仅是华尔街的铁律,更是所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必须秉承的永恒不变的真理。在当前我国企业战略转型重组的第3次浪潮中,很多大企业更多的是通过横向兼并,推进多元化发展,以图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在更广阔的领域内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升。但是通过并购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绝非易事,一些企业不顾自身实力,一味追求规模而陷入了“资金陷阱”。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化,货币市场银行信贷紧缩,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现金流一度出现紧张。这场经济危机的“洗礼”,让很多企业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现金对于企业生存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增加现金流入,保证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首先,企业要稳步发展优势业务和主营业务,获得稳定的现金收入,并使企业保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这是前提。如果没有稳定的现金收入,现金管理和企业战略的实施将无从谈起。而稳定的收入取得是从降低风险开始的,在这一点上,李嘉诚的投资策略堪称“标杆”。李嘉诚的投资理念是:不同业务有不同的回报期,对当前经济的敏感程度也不同。通常回报期较短的业务,对当前经济状况较为敏感,这些业务的好处是在经济状况好的时候抓住机会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而现金流量也比较连续,比如酒店和零售等。而回报期长的业务,受当前经济状况的影响较低,且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收入,比如基建和电力。这种投资战略的组合,能够为企业提供比较稳定的现金收入。
其次,在经济危机环境下,为降低流动性风险,企业要实施稳健的财务策略,适当增加现金资产的比重。李嘉诚旗下的子公司和记黄埔确立了“持盈保泰”的策略,采取异常保守的理财手法,在其目前所持有的1 724亿港元资金中,69%以现金存放,其余主要投资在最稳妥的政府债券上,股票投资只占有相当小的比重,且完全没有投资企业债券、结构性投资工具和累积期权产品。中国海运集团充分认识到“现金”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加强了企业内部财务预算管理,提升了内部管理水平,特别是对资金的管控能力。经过努力,到2008年底,中国海运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降低至40%,持有现金超过总资产的20%,已经为应对经济危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该公司对收购扩张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确保企业资金链的顺畅。
最后,企业要采取多种举措,增加现金资产。企业应认真梳理投资业务,对增长潜力不大、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业务及时退出,通过股份减持、出售资产等各种渠道实现现金回流,增加企业现金资产以用于优势业务。据报道,李嘉诚已精简了现有投资计划中投资周期长、资金花费巨大的投资项目,比如房地产,甚至在金融危机来袭时,他不惜将旗下物产低价出售套现。从经营策略上看,李嘉诚抛盘抛地块的策略是为“屠杀”同行做铺垫,是为了在未来几年能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实现利润最大化,绝对不是看空或者退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同时,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我国银行的国外战略投资者为缓解资金压力,纷纷抛售银行股,加快资金回笼。
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TCL也以“现金为王”的理念应对金融危机,为保证集团旗下通讯、多媒体、家电等产业集团以及房地产、物流等两大产业集群的资金投入,该公司近期定向增发募集资金,除用于置换其液晶模组一期项目银行贷款之外,主要用于补充集团及成员企业正常运营流动资金,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司营运资金的需要,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健全制度,建立全面的风险管控体系
在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风险无处、无时不在。风险管理活动始终伴随着企业成长、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培育的重要保障,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几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风险管理方面已建立了相对完备的体系,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在企业层面上,风险管理已在国际知名企业中得到了充分的实践。比如微软、思科、通用等跨国企业基本上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并掌握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而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薄弱的环节。许多企业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面临重大风险事件和潜在威胁的抵御能力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在借鉴国外风险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和国内外风险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央企业的实际情况,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对企业风险管理的信息收集风险评估、管理策略、风险解决方案、风险信息系统建设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确立了方向。它所倡导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对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应对此次危机,加强自身管理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我国大型企业应该积极学习领悟《指引》精神,结合本企业实际,研究探索风险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尽快建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构筑起坚实的“防火线”。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企业在经营、供应链、投资、信用等多方面的潜在风险日益凸现,给企业经营带来严峻挑战。为此,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控。特别是中央企业,要以《指引》为指导,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例如,宝钢集团已经将全面风险管理与各项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融为一体,“谈发展必谈风险,谈风险必谈风险防范”,逐步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广核集团也已经初步建成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目前正在向所属的子公司全面推进;中海油集团在其油气开发风险管理试点的基础上,正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提出要在3年内建立覆盖公司各主要业务流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这些企业大部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云计算;竞争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029-02
在当今云时代背景下,软件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但其中绝大部分是从业人员在10人左右、年收入为50万元左右的小微企业,面临着资金、经营、项目、人才等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探讨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无疑是当下小微软件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1 云时代
通过云计算,可实现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提供相关服务项目,尽可能发挥网络虚拟资源的潜力,开发一种新型经济、政治、技术、生产、管理等模式。
云时代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的推动下,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转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具有六个关键特征:①灵活。可做到对资源快速和弹性提供或释放。②成本极大降低。③设备和位置独立。④多种租赁。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动态地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⑤可靠。云计算可使企业的业务长久持续,并对发生灾难的文件数据具有恢复性。⑥可测量性。可做到资源的动态实时管理,业务活动快速反应。
2 云时代背景下小微软件企业的困境与机遇
首先,市场已经在发生根本的转变:客户越来越懂软件,越来越重视效果。近年来,客户已经不像10年前那样公司介绍什么就买什么了。其次,行业竞争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专业重于人脉;技术重于销售。目前,客户最重视的不是和软件公司的关系如何,而是这家公司是否专业,能否做出效果。再次,产品方面,传统方式现在依然能盈利的产品也越来越少。由此可见,中小软件公司的机遇和出路就在于其核心竞争力。
3 小微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五要素
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由企业独家拥有的关键技术、及自主创新能力为基本核心的竞争能力,它使企业能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领先优势,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占据着超越现实或潜在竞争对手的主动地位,享有一定市场控制能力和策略制定的支配性能力。
小微型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五方面:
①掌控未来的能力。企业领导者应善于从行业发展的现状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入手,以科学的理论和实用型的技术手段,敏锐地观察和超前了解到从业领域的未来趋势、变化方向、及可能前景,及时地从战略的角度、从长远的观点作出合理的决策,并尽可能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和手段去掌控未来的发展变化。只有能从未来的角度去研究现在的各种实践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掌控未来。
②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一种活动,是使事业能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强大动力。而自主创新,则是指企业独立地进行产品开发,并通过申报专利等手段来独家拥有知识产权的行为,其成果表现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小微软件企业应善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自主创新,才能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要做好自主创新,企业应充分利用六个要素,即:国家政策、创新机制、人才优势、创新方法、原始成果、创业资金。
③领域适应能力。小微软件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但一般来说却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转型灵活,具有“资源集中、工作效率高”的优势。从众多成功案例来看,若能就某些特定市场来开展研发、则可以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实现专业化经营,做到"见缝插针"走市场缝隙,以小博大,则可以实现专门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成长之路,这可使企业能够充分参与市场的激烈竞争。
④安全保密能力。在当今信息时代,小微软件企业发展中也应高度重视提高其安全与保密能力。该项能力关系到企业在信息产业链中综合实力排序、产品成熟度、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等各方面的实际地位。企业应加强从核心技术、关键装备到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等各方面的安全与保密工作。面对严峻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和一体化设计尤为重要。
⑤团队协作能力。人力资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善于凝聚具有强烈“事业心”的专业人才,构成“同志”式的团队,才能发挥“刀锋”作用,更好地适应工作强度高、软件产品开发时间短、产品性能要求精良的工作需要。
4 小微软件企业云时展策略
在云时代,小微软件企业经营管理中应注重以下策略。
4.1 充分认识云计算的三大益处
①可以更快进入新市场。迅速扩张或缩减规模的弹性,来适应新需求或机遇。②更快更好地创新。无边界协作和信息共享,为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甚至全世界公众打开创新大门,能更快收获更好的创新理念。③提高生产力。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具有全球性和协作性的本质,使得分散的团队间高效协作成为可能。
4.2 立足自身,强化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根本上来自于其技术创新力,这取决于它为客户所创造的价值大小。企业只有生产经营中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扬长避短,才能坚持底线,专注于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小微软件企业,就是要在不断完善各项公司治理规章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走研发有特色的优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的道路来提高核心竞争力。
4.3 顺应时代需要,采取高速成长发展策略
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作为新技术代表的小微软件企业,更应顺应时代需求,采取高速成长发展策略。
4.4 贴近市场,采取特色经营战略
市场是检验企业经营成败的主阵地。中小软件企业碍于经营规模与资本、人力及其他资源有限,一般来说研发能力有限,难于达到较大的规模经济。因此,更应该贴近顾客和市场。着重特色经营,积极拓宽个性营销渠道, 不因小批量而放弃;坚持积小成多,在坚持远“大”理想的同时应立足于现实从“小”做起。
4.5 无为而治,注重积累实力
中美视觉水子认为:中小企业要发展壮大首先要 “无为”。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无为而治的辩证观也适用于小微软件企业。
无为,其意之一是经营上不盲目贪多贪大。小微软件企业资源应集中力量于,开展专业化、专门化的研发,争取在特定领域形成相对较强优势,切忌盲目地搞多元化经营而陷入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严重不足的危境。
无为,其意之二是准确把握入市时机。小微软件企业在入市的时机上,应静心地去观察等待,根据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甚至于行业和季节的变迁状况,准确把握时机,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才能事倍功半,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无为,其意之三是锤炼品牌形象。小微企业当也应严格管理,遵守国家法律和规章制度,凡事三思而行,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注重多方位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不断锤炼良好的品牌形象。只有根源于社会和大众,才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 雷万云.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10.
论文摘要:入世后,面对国内国际市场双重竞争,如何提高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将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国外贸企业的特点,本文探讨了外贸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措施和竞争战略选择。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2005年1月起中国外贸企业准入由审批制全面转为登记备案制,在贸易权方面给予所有外国个人和企业不低于中国企业的待遇。随着我国在对外贸易领域的改革不断扩大和深化,有无数的企业和个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贸易活动。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将遵守世贸组织规则进行改革和发展对外贸易,实现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逐步开放的国际国内市场,使我国原有外贸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提高外贸企业的创利能力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整个外贸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一、我国外贸企业特点
1、出口商品品牌竞争力和国外知名品牌差距甚远。很多出口商品是在中国加工组装以满足国外订单,出口商品自主品牌少,使中国逐步变成了世界的“制造中心”。虽然我国出口额巨大,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4-2005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却仅排名第44位。缺乏名牌产品,缺乏独特的企业文化,导致外贸企业竞争力不强。
2、我国外贸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构成相对较低的传统优势行业,如服装加工业,其生产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此类产品国际价格较低,获利微薄。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外贸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然而不少外贸企业缺乏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外贸生产企业如服装、玩具等,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市场的总体趋势是供过于求。由于绝大多数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商品的国际价格不断下跌,外贸企业为抵消产品价格下跌损失的利润,只有采用不断扩大出口数量的办法来加以弥补,企业盲目扩张业务规模,又转而导致外贸企业重规模轻质量的业务发展模式。
3、缺乏自主驾御市场的能力,管理能力薄弱,特别是对终端用户市场管理能力的缺乏。由于外贸的性质更多的是和经销商打交道,外贸企业缺乏品牌及服务意识,对用户市场的控制和反应能力弱,不能自主驾御终端市场。由于没有涉及到如何让终端消费者接受的问题,外贸企业逐渐形成对中间经销商完全依赖,沦落成为简单的商品加工厂,无形之中把自己推向了被动局面。然而现代市场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促销政策,而转向注重更具差异性的产品及品牌效力下蕴涵的产品魅力。
4、在市场运营中,外贸企业缺乏对资源的战略性统筹整合,缺乏驾驭复杂业务模式的经验。每个区域市场有其自己的独特性,由于原有的外贸业务模式比较单一,外贸企业资源整合和控制能力弱,无法有针对性地满足市场需求。另外,有些外贸企业在市场运营过程中分散推广,造成资源分散,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因此外贸企业需要取长补短,将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5、外贸企业一般规模都不是很大,售后服务不完善,对外发展不平衡,人才结构也比较单一,人力资源匮乏。除此之外,变化多端的国际环境、反倾销、各种贸易壁垒和汇率的不稳定,远程运输产生运费成本和中间环节成本变化,均导致外贸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高。
6、实行登记备案制后,有更多的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及众多私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竞争激烈导致了市场压缩。另外,许多外贸公司取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而另一方面,外贸公司在经营模式上没有更多的利润点,无力进入其他领域进行竞争,即便是进入了生产、研发等领域,但是由于原有基础的薄弱,面临众多风险。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外贸企业的良性发展
外贸业务不稳定,外贸企业收益低等现象十分普遍,国际贸易纠纷频繁发生,企业在操作时应提高警惕,规范操作,尽量减少和躲避风险。但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和必然,外贸企业的出路在哪里?面对当前的国际市场发展状况,具有中国特有的企业特点和文化背景的外贸企业应当如何予以应对和发展?笔者认为:
1、研究国际市场。国际市场规模大,开放性强,除了存在语言、文化等差异,不同地区还有不同的产品标准及管理规则,外贸企业必须熟悉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国际市场竞争现状和发展态势,深入研究国际市场,才能在深层市场上避开众多竞争来赢得胜利。
2、大胆寻求市场缝隙,创建合理的市场定位。市场竞争环境的变迁,要求外贸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改变单一业务模式及业务结构,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建立新的利润增长模式,实现企业赢利。市场是变化的,变化会带来新的市场需求,外贸企业必须寻找自己的市场定位,开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屑一顾的市场空隙,达到求生存谋取发展的目的。注意发掘一些辅助大企业而派生的产品及服务,投入到细分市场,开展服务配套,找到自身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企业的潜在优势才能转化为现实优势和竞争优势。
3、积极开创企业自身品牌。外贸企业可以积极设立研发机构,适度深入产品制造和研发环节,尽量使企业能拥有独特的技术和生产技艺,扩大产品差异性。当今世界已由对劳动密集型的市场需求转化为对知识技术及服务的市场需求。我国外贸企业应该积极开创企业自身品牌,应一手抓市场,一手抓技术改造,有针对地根据具体市场制定具体方案,提高市场认知度,从而达到低成本锻造品牌的目的,传播企业核心价值,最终形成强势竞争力。个性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每个企业只能在一定的领域、一定的行业形成优势,不可能在多个方向、任何方面都有竞争力。企业必须形成品牌竞争意识,逐渐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商品结构,逐渐提高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自己独有的信誉和品牌,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4、强化和利用自身灵活优势,增强赢利能力。加入WTO后,我国的市场发生巨大变化,外贸企业在进一步发展中不能丧失了自己机制灵活的优势而简单地向大企业或跨国企业看齐。由于外贸企业受规模所限,难有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所以,明智的企业就要善于利用自身优势:机构灵活,适应性强, 管理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协调和管理成本低。企业跨国经营未必需要庞大的规模,只要在某些环节拥有相对优势,都可能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
5、加强信息意识。我国外贸企业经营直接介入国际市场的程度比较低,而企业信息化率高低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准则。对于企业规模受到限制的广大外贸企业,可以借助中介网站,逐步实现网上交易。WTO加快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利用网络营销,节省了开支,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获得低成本、高竞争力的优势。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也缩小了外贸企业与国外大企业间的能力差异。建立强势网络销售有助于企业克服规模小、资金少、科研能力薄弱的劣势,降低成本。
6、深化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员素养培养,通过学习和引入并重的方法,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大培养、发现、使用不同人才的力度,减少管理层级,对企业所属员工进行专业强化培训,鼓励员工开发思维,并深度挖掘员工自身的潜力非常重要。企业应加强培养与引进人才,同时完善激励机制,使企业能够留得住核心技术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一个企业良好的运营决不是盲目出击,协调分配好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7、加强创新意识,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理念。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源自于持续性创新。外贸企业可以通过通过技术引进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是动态的,新的知识资源源源不断涌现出来,企业只有着眼于加强技术及管理创新,争取产品差别优势,制定自己独特的市场创新战略,才能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对于某些不可替代的特殊商品,特别是一些高技术含量的商品,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把技术开发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理念,必要时,外贸企业可以引进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帮助企业制定和创新战略规划,形成独有的产品和服务。所以,我国外贸企业要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就要着眼于国际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在不断变幻的市场中,保持创新意识,科学发展,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保持不败。
参考文献
关键词:河南省;建筑涂料;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026―02
1河南省个体涂料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涂料行业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涂料产品、技术同质化严重。中国虽然是较早生产使用涂料的国家之一,但是位于世界前列的涂料创新产品很少。第二,缺乏民族品牌。第三,涂料市场竞争加剧,但中小涂料企业竞争力下降。
由于劳动力丰富,潜在市场巨大,原材料丰富,河南省有数千家涂料企业,但总的来说有三个公认的特点:第一,河南省涂料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一半以上为私营个体涂料经营者。第二,河南省涂料的品牌影响力弱。在河南省内品牌影响较强的是立邦、多乐士等都是国外品牌或者其他省份的品牌。第三,河南的涂料商家之间合作意识薄弱。这些特点大都是河南省涂料行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因此,未来在河南省的涂料市场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整合、革新。
近年来,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涂料销量持续增加。河南省的建筑涂料行业发展较快,特别是在一些县城、乡镇里,建筑涂料从业者的数量是2002年的两倍以上,这使得省内的建筑涂料市场出现了同质化竞争、融资困难、等问题,阻碍了建筑涂料行业的发展。
2河南建筑涂料行业的发展困境
2.1金融体系不健全致使建筑涂料行业融资困难
(1)贷款抵押、担保难。多数建筑涂料从业者尚处于创业阶段,实力较弱,没有固定资产进行抵押。由于多年来人们对私营企业信誉认识上的偏差,多数规模较大、自信可靠的企业不愿为其提供担保,一般的个体私营企业的担保又不能满足金融机构的要求,导致个体私营企业贷款非常困难,不能及时筹措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并且私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但是银行发放贷款的主要依据之就是通过审查企业账簿、报表,了解企业近年来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降低放贷风险,所以建筑涂料企业的经营特征导致难以吸引正规金融机构投放贷款。
(2)赊销导致建筑涂料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建筑涂料企业购进原材料、货物需要预付或者现付货款,但是由于涂料工程是建筑总工程的最后一项,前期应拨工程款项已经支付,涂料工程款项只能从交工结算的最后一批拨款中支付,而这段时间的长短对于建筑涂料企业的资金周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国家对于建筑涂料的环保标准严格导致建筑涂料生产成本提高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在建筑涂料方面,在涂料中普遍存在,它的含量成为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的依据。因此,产品中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有严格的控制。2013年4月11日北京市将VOC纳入减排控制对象。2012年,《水性聚氨酯防腐涂料(双组分)》(DB44/T1106)标准的批准进一步完善了水性涂料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2013年3月30日《聚氨酯防水涂料》国家标准通过审查,相关技术标准超过了国外标准要求,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建筑调料行业这一系列的新的规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使得传统的生产方法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所需的成本更高,这在提高涂料健康指标的同时也使得涂料的市场价格提高,一定程度上给涂料的批发销售带来困难。
2.3建筑涂料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利润空间缩小
近年来,各种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上升上使得建筑涂料经营者应付不及。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目前一些建筑涂料经营者试图通过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在原材料价格较低时大量购入,以此来抵挡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但是建筑涂料经营者资金比较薄弱,很难承受价格上涨的压力,很多建筑涂料经营者在原材料采购上隐约出现“高进低出”的倒挂现象,一方面要保证客户,就不能在价格上做很大的调整,另一方面,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使得建筑涂料经营者利润缩减,长期来说,建筑涂料经营者很难持续生产。虽然我国涂料行业产量增速很快,但依然存在很多阻碍因素。此外,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原材料和商品的批发价格也不断攀升,但是建筑涂料经营者数量的增加导致的同质化竞争使得涂料价格的增长的幅度滞后于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增加幅度,最终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
2.4建筑涂料经营者文化素质偏低,经营方式落后
河南省人口众多,但是由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多年来河南省人口整体的文化素质偏低,这给河南省的建筑涂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近年来河南人口的教育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河南省人口受教育情况虽有很大改善,但是低文化水平的人口仍然比重很大并且主要分布在农村。河南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在1964年时7.2%,1982年是31%,1990年是40%。由此不难看出,1990年之前河南省整体的教育水平较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占了一半以上。
然而,省内的私有经营者多来源于农民和下岗职工,而农村是教育的“重灾区”,这就导致了建筑涂料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偏低,进而导致建筑涂料行业的经营方式落后。一方面,建筑涂料经营者文化素质低导致经营观念落后。目前,大部分建筑涂料经营者仍然采用“家庭式”管理,任人唯亲,缺少必要的专业管理知识,财务上使用简单的流水账的记账方法。甚至一些规模较大私营中小企业仍然没有摆脱“家庭式”管理的模式,对财务管理问题重视不够,许多制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建筑涂料经营者文化素质低导致其接受新事物和创新的能力弱。由于文化素质偏低,建筑涂料经营者接受新的机器设备、管理方式、生产工艺所需时间长,导致了建筑涂料行业先进设备、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较长,建筑涂料行业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的能力差。
3河南省个体涂料行业发展的策略
3.1完善金融信贷体系,推广现代信用制度
根据现有的理论文献和实证研究结果,假设在完全竞争性资本市场体制下,可以假定个体从业者想金融机构贷款需要受金融机构收益和个体经营者收益两个因素的影响。只有这两个因素的值同时为非负时,个体从业者才能向金融机构贷款成功。首先,金融机构收益大于等于零,即金融行业想个体从业者每次贷款取得的收益大于向个体从业职每次贷款的成本,金融机构才愿意放贷。其次,个体经营者收益大于等于零,即个体工行户向金融机构每次贷款获取的收益大于每次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成本,才愿意向金融机构贷款,才能保证按时还款。因此根据上述假设和理论分析,构建二元博弈的收益矩阵如表2。
bank表示金融行业向个体从业者每次贷款获取收益,CObank表示向个体工商户每次贷款必须支付的成本。INbuss表示个体工商户向金融行业每次贷款获取的收益,CObuss表示每次贷款向金融机构支付的成本。通过这个模型可以看出,如果希望达到(借贷,贷款)的纳什占优均衡,就必须要求个体经营者的收益 INbuss-CObuss≥0,金融机构的收益INbuss-CObank≥0。
(1)INbuss-CObuss≥0。成本CObuss不仅包括贷款的利息开支,同样也包含私有企业债权贷款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建筑涂料经营者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建筑涂料经营者应该合理选择贷款期限,如果自身资金周转较快应尽量选择短期贷款,由于短期贷款利率低于长期贷款利率,这样做可以降低利息成本。并且,建筑涂料经营者在经营中要自觉运用现代信用制度,比如在提供货物之前与客户签订合同,明确规定提供货物、支付货款的数量、日期、方式等,以此来约束双方的经济行为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降低贷款成本。第二,建筑涂料经营者首选“最高额抵押贷款”,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在偿还贷款时保持主动。第三,建筑涂料经营者可以购买抵押贷款保险来降低抵押贷款的风险。第四,建筑涂料经营者要合理规划税收支出和利息支出的关系。
(2)INbuss-CObank≥0。成本CObank不仅包含金融机构每次办理贷款必须支付的人工和办公成本开支,还包含金融机构承担的相应风险损失。因此,金融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金融机构应该简化小额贷款的程序,适当降低相关业务手续费用,以此来降低金融机构每次贷款给建筑涂料经营者的人工成本和办公成本。第二,金融机构可以推行联保贷款业务,推动建立建筑涂料经营者间的贷款联保机制,这样不仅为建筑涂料经营者提供了无抵押贷款又降低了金融机构承担的相应风险损失。第三,金融机构可以购买贷款信用保险。当某个建筑涂料经营者无法归还贷款时,金融机构可以从保险人那里获得补偿。
3.2实行多元化经营策略,分散经营风险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指企业的发展扩张时在现有产品和业务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与原有产品和业务即非同种也不存在上下游关系的产品和业务。与大型涂料企业相比,建筑涂料经营者在资金、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都比较弱,抗风险能力弱,更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为了避免“将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经营者更应该避免经营产品过于单一的弱点,在遭受某一产品小受挫折时,通过在其它产品上的经营成功来弥补亏损,从而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尽量减少风险损失。
著名企业战略管理家安索夫认为,多元化发展可以带来“协同性”,即两事物有机结合可超过简单相加的力量,产生“2+2=5”的效果。建筑涂料经营者应当根据自身实力和市场需求不断开拓相关产品的业务,以此来抵御风险,稳中求胜。
3.3发挥创新优势,增强创新能力
行业内出现恶性竞争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良竞争者抓住时机大量涌入。由于一些基本产品的生产并不需要核心的技术或者服务,建筑涂料经营者大部分是从模仿开始的,因而比较缺乏创新意识。事实上,个体私有企业本身具有很大创新优势:首先,近几年建筑涂料从业者数量增加的速度很快,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导致经营者的利润空间不断下降,经营者的创新压力加大。其次,建筑涂料的经营者直接与客户、工人接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市场,比大中型企业更容易获得市场的需求信息,更好的把握创新的方向。再次,建筑涂料经营者的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创新的成果能够很快得到实施。因此,经营者完全有动力有条件不断地挖掘和发挥自身的创新优势,提高创新意识,依靠创新来使自己摆脱发展的困境。
3.4提高建筑涂料行业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涂料行业协会的作用
河南省涂料工业协会要拓宽覆盖面,在市县建立分会吸收更多的涂料企业加入。其中,对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研究涂料行业面临的问题,出版刊物,提供信息服务、教育与培训服务、举办展览等。此外,现代竞争中人才是竞争的关键,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河南省的涂料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要制定一些吸引外来高素质人才的措施来弥补省内高端人才的缺乏,并采取一些鼓励措施留住人才。
总之,建筑涂料经营者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并进行大胆创新,这样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和市场的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桓.转型升级,铸就辉煌:涂料行业职工教育的新篇章[J].中国涂料,2012,27(11).
关键词:“十二五”期间现状新问题发展策略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195-02
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国内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亿人,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83.6%;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6.3万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7.8%。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约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大大缓解了我国城镇的就业压力。由于数量多、影响广,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社会上都是一群不能忽视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产业升级的主要推动力。
1中小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发展现状
一是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非国有企业发展速度较快。由此决定了以中小企业发展为重点。
二是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在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今天,劳动密集型已成为中小企业的劣势。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含量,实现第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是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由于这一原因,决定了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应走为大企业配套的路子。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呈现与大企业竞争的态势,事实上,中小企业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四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呈现与大企业竞争的态势,事实上,中小企业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我国的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大规模发展,多年来,国家的政策是向大型企业倾斜。因此,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了许多难点和不公。
五是中小企业借贷难主要是因为银行为中小企业准备的贷量不足;中小企业借贷缺乏足够的信用保证;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辅导不够,银企之间信用度差等。据对上海市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真正能获得长期贷款的只有3.2%。
“十一五”的五年对于全国中小企业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历练和成长,2007年以来全球经济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多负面影响,这个过程让全国的中小企业重新洗牌,也让更多的中小企业知道了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2中小企业“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急速衰退和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小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是主动转型以求发展、还是维持现状暂求苟安,是每一个中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最现实问题。
2.1 融资难,中小企业面临发展的“瓶颈”
毫无疑问,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当前形势下表现的尤为明显,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是中小企业受资金的局限,规模上不去,很难与大的关联企业合作;二是中小企业自身需要资金周转,对于不利于企业周转的付款方式的客户,中小企业只能选择放弃,从而损失了客户资源。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非常被动,往往形成“弱弱合作”,从而产生相互拖欠,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2.2 中小企业成本急剧上升
首先,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推升了中小企业的成本。美元的持续贬值,促使商品价格急速飙升,再加上人民币相对美元的不断升值;其次,民工荒导致企业竞相加薪留人,促使企业人工成本上升;再次,为刺激经济复苏,各个国家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印制纸币,结果导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出现快速上涨的势头,而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以农副产品为原料,从而导致成本上升;最后,各个国家都开始注重环保,要求各个企业必须节能减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业成本的上升。
2.3 全球“低碳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标志的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严重威胁着各国国家安全。面对国际减排压力,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庄严承诺,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这也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毋庸置疑,“低碳经济”将成为中小企业不可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3“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应对策略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
机遇和挑战并存,特别是中央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年年加大,并逐年增加了专项资金规模。据工信部统计,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23亿元,是“十五”末的4.2倍。在税收政策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减按20%和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统一下调到3%。
3.1 正确认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专家认为融资问题可能并不是导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真正原因,中小企业对未来信心不足,可能会制约自身的资金需求。要分析不同类型的资金需求,提供不同的资金供给,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3.2 积极应对,加快创新和转型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实行聚焦战略:在客户、产品线、地区等方面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聚焦,做专做精,成为某一行业或细分领域的小巨人。
(2)推动产品升级:向节能环保升级、向高端产品升级等,这样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更多利润。
(3)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一定都是原创性的,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低成本快速创新、灵活创新,尤其是使用现有技术进行组合型创新。
(4)建立自有品牌:品牌先期可以是一种商标、声誉、客户的认可等,不一定花大价钱进行宣传,只要中小企业能够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的忠诚,就能够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从而获得持久的竞争力。
(5)完善内部管理:主要是内部制度建设上进行相应提升,包括客户服务、业务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按章办事、井然有序,给客户良好的体验。
(6)加强人力建设:现代企业管理及其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上,在转型过程中要转变人才观念,引进有能力的人才,只有有高素质的人企业才能真正向高端转型,只有“聚才”才能“聚财”。
(7)提升核心能力:中小企业通过转型,最终要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这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关键所在。
3.3 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中小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下,中小企业发展在承受很大的压力和挑战的同时,适时调整自己的营销战略,为中国尽快进入低碳社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中小企业在保证中国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方便群众生活、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中小企业发展,就没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奇迹。中小企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曾说:未来五年中,中小企业将通过资本市场得到发展和壮大。他们代表了中国经济的未来,也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未来五年,保守预计将有1000家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届时,不仅企业本身的价值得到发掘,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给社会所带来的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3).
[2]侯祥鹏.“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综述[J].现代经济探讨,2010(2).
[3]何春盛.后危机时代的企业创新与变革[J].企业管理,2009(12).
[4]邵小玮,徐锋.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路径选择—— 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4).
关键词: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差异化策略
自有品牌又称PB,是指零售企业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消费者对某类商品需求特性的信息,提出新产品功能、价格和造型等方面的开发设计要求,进而选择合适的生产企业进行开发生产,最终再由零售企业使用自己的商标对新产品注册,并在本企业内销售的产品,
一、自有品牌商品的优势
对零售企业来说,自有品牌商品同一般品牌商品相比,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商品具有较高的毛利
自有品牌供应商给零售商的供给价格接近于自有品牌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使零售商的价格成本降低。在营销投入上,零售商很少对自有品牌做广告、促销,因而广告费、促销费等营销费用投入较小。
(二)零售商能够从制造商品牌上获得更多利润
引入自有品牌,零售商就有了可以完全支配的品牌,制造商会倾向采用一种更温和的议价态度,使零售商在议价中的地位得到进~步的加强。比如。当制造商品牌中的某一领导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非常高,零售商就有在该产品类别中引入自有品牌的强烈愿望,从而表明自有品牌可以作为制约制造商品牌的工具。零售商通过战略性管理自有品牌,在包装和货架位置等方面模仿领导品牌,使自有品牌能够成为制造商品牌的替代品牌,成为零售商与制造商谈判供应条件的筹码,成为零售商争取更多利益的工具。
(三)有利于形成特色经营,强化企业形象
零售企业可以根据掌握的消费者的购买情况和商品信息,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开发出一批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价格战的发生。同时,由于自有品牌商品的标准可以由零售企业自己制定,因而,自有品牌的开发有利于保证零售企业经营商品的质量及其货源的稳定性。而以企业名称命名的商品,在高质量低价格的保证下,无形中又提高了企业形象及信誉度,强化了顾客的满意度。
二、我国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零售企业自有品牌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比较低,大部分零售企业仍以销售制造商品牌商品为主,对零售商自有品牌的认识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如此。我国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增长速度仍呈现加速趋势。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的数据表明:2006年,中国百强连锁经营企业的自有品牌商品销售规模已达到43.5亿元,所占市场份额为0.5%,同比增长52%。
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零售企业发展自由品牌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我国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意识不强
我国零售企业在向西方同行学习的过程中,精力大多集中在经营技巧、管理经验等方面,很少注意到发展自有品牌。或者即使注意到这一趋势,在将企业商誉、服务水平、管理风格等无形资产整合到自有品牌中的能力方面也存在欠缺。
(二)我国零售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不适合要求
零售企业经营自有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对企业组织结构和员工素质的要求较高。一方面,零售企业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对自有品牌的开发、生产、销售等整个流程进行全面管理;另一方面,零售企业经营自有品牌必须有高素质的质检人员和技术人员,但从目前情况看,零售行业这两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客观上制约了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与经营。
(三)我国零售企业在质量监督方面存在挑战
目前,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控制产品质量是成功创建自有品牌的一项基本前提。现阶段,我国零售企业在对外部制造商的选择和管理中疏于对其资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一贯性考察,产品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在产品质量检测时,存在原材料把关不严、产品质量标准贯彻不彻底等问题。
三、我国零售企业发展自有品牌的策略
(一)选择适当产品,形成差异化经营
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的发展战略。在产品开发上,要注重产品的选择,因为并非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开发自有品牌。在零售企业研发能力有限的今天,要选择适当的产品进行开发。根据消费者的购物特点和当地制造业的情况,大体应选择以下产品:
1 无差别产品。对于某些品牌效应很强的商品,如家用电器、胶卷、相机、化妆品等,消费者往往购买指定商品,因此,零售企业开发、推广此类自有品牌产品的难度就很大,即使开发出来也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另一些商品,如米、面、油、日用小商品等,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较弱,选择这些商品时除了价格因素外没有太多的其他考虑,零售企业采取一些促销手段,很容易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2 单价和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商品。消费者一般对同一类但不同品牌的商品都会存在一个消费试探的过程。如果自有品牌的商品单价较低,就可以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风险和机会成本,从而加速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如果零售企业能切实保证自有品牌商品质优价廉,那么很快就会增加销售额,占领市场。
3 销售量大和购买频率高的商品。只有销量大的商品,零售企业才可以实行大量开发定货,从而降低开发的成本,保证自有品牌低价格的实现。购买频率高的商品使得商店和消费者接触频繁,商品的品牌忠诚度较低,顾客很可能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改变购买品牌。这有利于零售企业开发新顾客,使他们购买新品牌的商品。
(二)培养专业人才,掌握发展主动
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制造商的产品,而是一项系统的营销活动。它要求企业在市场调研、店铺销售趋势、消费者偏好分析的基础上,从产品研发做起,组织实施产品的设计、生产、质量控制、营销传播、卖场管理等活动。因此,零售企业在实施自有品牌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建设,从管理、营销、品牌建设与维护、基层服务等多层面挖掘人力资源的价值。在自有品牌的建设过程中,既要选择具有零售经验又懂品牌管理的人员进行管理,还要选择既有销售经验又详细了解自有品牌商品情况的销售人员进行销售。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逐步建立一支专业性很强的团队,通过团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最终向消费者提供满意的自有品牌产品。
(三)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声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对零售企业自有品牌产品来说更是如此。一旦给消费者形成该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只是价
低质次的商品的印象时,自有品牌也就走到了尽头。所以,发展自有品牌的前提应至少是“同质”产品,有时为了吸引消费者,甚至要做到品质更好才行。全面质量管理要以顾客为导向,全面搜集、整理、分析消费者对某类商品的需求特性的信息,以顾客需要的质量为导向来指导生产,进行管理。其次,要把质量当作自有品牌的头等大事来抓,配备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来负责质量标准的建立和执行,尽可能地利用第三方的知名测试机构来负责自有品牌商品投产前的检测。在产品投产之后。要通过自己或第三方的验货公司。用严格科学的验货标准来进行产品检测。即使是在产品上架之后,也要通过对售后服务数据的分析,对于高风险的商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系统性地保证自有品牌的质量。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全员参加,不仅包括零售企业和生产企业的所有成员,而且包括企业外与这个企业产品的质量相关的其它组织或人员,如原料的供应商和产品的分销商等,使一切与产品有关的人共同参与质量管理。
(四)注重营销策略,扩大产品影响
1 注重包装策略。虽说自有品牌商品采用比较简单的包装方式或比较廉价的包装材料是降低成本的一条途径,但是,过于简单的包装容易降低产品档次,使消费者对商品质量产生怀疑,极大地损害本土超市既有的企业形象,并挫伤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因此,自有品牌商品在追求低成本包装的同时,要力求包装物的整体设计美观、色调新颖悦目、信息完备合理。应尽可能多地通过包装物向消费者提供各种信息(如产品质量信息、生产厂家信息、质量保证承诺等),并突出宣传自有品牌形象,用最小的代价让消费者接受一个全新的消费理念,即零售商也可以生产出自己的商品,而且可以做到物美价廉。
关键词:数据库营销 信息化 策略
一、数据库营销的作用
1.细分市场,准确确定顾客
建立与运用营销数据库,可以帮助企业准确地找到目标消费群。由于顾客类型与需求的多样性,形成了商品市场细分化的特性,而每一家企业或商店均难以满足所有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因此,即使导入市场细分化战略、实行目标市场营销便能成为现代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数据库营销使得一个单独的顾客成为一个微细分市场,在不同情形下保持与不同顾客的接触和持续的控制能力,从而为企业准确的选定目标顾客,实行目标市场营销篇定了基础。
2.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
运用营销数据库能够准确找出某种产品的目标客户,企业便可以避免使用昂贵的大众传播媒体,从而运用更经济的促销方式,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一味追求市场占有率,导致了大量的无效营销活动,使营销成本大幅增加;而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及消费习惯发生改变,要求出现更省时、便捷的销售服务,迫使企业寻找更为经济的营销方式。数据库营销不需要经过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间环节的各种营销形式,并能帮助企业在最合适的时机以最合适的产品满足顾客需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开展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服务
建立与运用营销数据库,可以及时把握客户需求动态,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准确的信息。建立与运用营销数据库可以以客户个人资料库为基础,分析研究世界各个角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动态,使企业按照客户的需求形态来设计与制造产品,开展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服务,并根据客户的意见不断加以改进,使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能符合客户的要求,进而增加客户购后的满意感,进一步强化客户对企业及产品的忠诚度。
4.培养长期的客户关系,与竞争对手进行区别竞争
建立与运用消费者数据库,可以保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紧密关系,使消费者成为企业长期、忠实的用户,企业可使消费者不再转向竞争者,同时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隐蔽,避免公开对抗,从而稳定与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巩固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5.开展交叉销售,提高营销效率
由于现在企业和客户的关系经常变动,使得交叉销售在传统营销中很难实现,而利用数据库能有效追踪目标客户并与之建立一对一的服务方式,提供更多更好的、符合其需求的相关产品或服务,从而大大提高营销的效率。
二、企业实施数据库营销的思考与对策
1.正确认识数据库营销的内涵
数据库营销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新营销方法。它是通过采用新技术来改造和改进目前的营销渠道和方法,还涉及企业的组织、文化和管理等方面。所以想成功实施数据库营销,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即从组织的结构和形式上加以变革。如果不进行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的改进,数据库营销策略就只是一种附加营销方法,而不能体现其竞争优势,相反只会增加企业的营销成本和管理复杂性。
2.区别不同的客户,并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
数据库营销的原则是:把营销资源投入在能够带来更大价值回报的方面。我们知道在企业的客户群中,有些客户群是更有价值的,而有些客户是毫无价值的。为高价值客户群提供更好的服务 提高他们客户的忠诚度,确保这些客户能够更长期的保留下来,对企业长期的发展非常重要。对干中端的客户群可以设计客户关怀项目,通过服务的交叉销售来激励这些客户的价值提升。而对于最低端的客户群。他们往往给企业带来负利润 应当采取措施降低服务成本,或是通过一些营销门槛,对这些客户进行淘汰。
3.成立专门负责机构和培养数据库营销的高级人才
在企业现有的营销部门中,选择人员成立数据库营销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同时配备专业的数据库营销技术专家。小组的主要任务要明确,工作流程必须规范,因为数据库营销人才的质量是数据库营销成功的关键因素 特别是数据挖掘、分析的人才。同样的数据,用不同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方法 会产生不同的结论。所以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要注重引进或培养数据挖掘方面和数据分析方面的专家。
4.建立完备的数据库
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用比较低的成本与客户进行沟通,使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广泛收集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如顾客信息、产品信息和竞争对手信息,并要不断更新这些信息,最终建立起最新、最完备的数据库中心。同时要深入挖掘数据信息,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分析。面对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何挖掘数据中隐含的信息,直接反映了企业的数据库营销实力。不同的挖掘方法将会有不同的结论。企业不能只停留在数据的表层挖掘上,而应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深入挖掘对企业有用的资源。在企业营销部设立数据分析岗位,数据分析人员要求有市场营销学和计算机背景,负责与信息技术部门的协调。
5.掌握数据库营销的技能
数据库营销人员必须学会了解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数据分析、营销产品设计、多渠道客户沟通等相关的营销工具和营销技术,而且要掌握营销活动管理的技能,因为数据库营销需要企业多部门的彼此协调配合。此外,企业要来控制营销成本和收益的平衡,利用控制组建立大量的小规模测试 而不要在一开始就做大规模的测试。营销人员必须学会如何计算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并且运用生命周期价值来评价每一个策略。
三、总结
数据库营销对于市场调查、产品的研制开发、定位以及营销策略的定位、实施与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创造新市场、敏锐地发现新市场、维持现有的市场,它可以与消费者进行着高效的、可衡量的、双向的沟通,真正实现了消费者对营销的指导作用。它可以与顾客保持持久的、甚至是终身的关系来保持和提升企业的短期利润,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健.浅谈数据库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J].商场现代化, 2007, (05)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煤炭企业;发展策略
一、煤炭企业面临的困境分析
第一,煤炭资源本身的稀缺性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局限。煤炭企业,顾名思义其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与煤炭息息相关,而煤炭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与它的储存量不相匹配的是,煤炭在整个世界的需求量却是巨大的。这就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需求量,另一方面则是煤炭资源的稀缺。对利益的追求和对有限资源的开发一直是煤炭企业在努力寻求平衡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现存的煤炭资源都是经过上亿年地球环境的巨变才得以形成的珍贵资源,一次性的开发利用就意味着资源总量的减少。这种煤炭本身在量上的稀缺,给整个煤炭业的发展带来了局限。
第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给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的人注意到资源的稀缺性给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造成损害的情况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的提出,对以能源为主要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的煤矿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仅要重视经济利益的实现,同时要肩负起对能源开发、生态安全、健康文明的社会责任,这是煤炭企业在新时期发展必须承担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实现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
煤炭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并不意味着煤炭企业的发展就要因此而停滞不前。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的智慧已经应用到各个行业和技术领域中去,煤炭企业只有制定科学的规划方针,也必定能实现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首先,在意识理念上认清煤炭企业发展的困境和问题。对利益的追求和攫取是市场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目的,众多的企业对利益的追求已经让他们忽略了很多业已存在的问题。能源在这个世纪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升到战略的高度。通过能源开发获得巨额利益,已经成为众多投资者竞相追逐的目标。对煤炭的需求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煤炭企业在过去从中获取的利益也是相当丰厚的。但是在新时期,新的领导者们应该意识到这种辉煌的局面已经难以再延续下去,妄图通过对能源的贩卖来获得大量的财富已经成为一件会受到社会谴责的事情。对于管理者而言,管理意识的方向影响着日后企业的发展方向,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在内心对煤炭资源的现状清晰明了,并且认同科学的发展战略,才能使得企业的发展符合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要求。
其次,生产技术的革新,促进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在资源总量有限,并且开采不断的情形下,生产技术的革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生产技术的个性,会带来整个生产效益的提高,这种生产效益的提高不仅仅是指生产速率的提高,更是指对单位生产资料的利用率的提高。对于本已是稀缺资源的煤炭来说,提高其单位重量的能源利用率,有着全局性的战略意义。传统的增长方式,就是开采多、利用多、收益多,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依靠的就是生产原料的基础多,以此来实现增长。在可续发展战略下,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明显是不科学的,所以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效率的提高,能源转化率的上升,间接带来的就是增长方式的准变,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化为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是一种生产力推动的生产关系的改变。
再次,企业综合性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煤炭企业,由于其依仗自身对能源的开发在市场收益上的明显优势,长期以来单独依靠一个支柱产业就已经是整个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实力远胜于其他的一般企业。但是伴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有限的煤炭资源也在急剧的减少,在以后的发展中,煤炭企业如果单纯依靠对资源的开发来继续拓展是难以为继的。因此,煤炭企业必须将发展的后续增长点转移都对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上。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纵深化发展和横向扩大化发展,煤炭企业应该从产业的规模和层次上做出灵活的调整,例如对生产废料的开发和利用,对相邻产业的融入与合作等,这些都是煤炭企业能够为自身的长远发展而寻求到的有力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来说,是可行的。并且,这也是市场经济允许和鼓励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企业必须予以重视,并结合自身的特色做出调整,实现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长远发展。
最后,企业必须重视自己对生态安全和员工安全应负的社会责任。煤炭企业的发展,除了要重视自身利益的可持续获取以外,还应该意识到其作为一个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主要是指企业对生态安全所负的责任。煤炭企业的获取生产资料的一个重要行为就是要对煤矿资源进行开采,在煤矿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伴随着大量植被的毁灭性破坏,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工业废渣的不恰当处理,也给周遭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地破坏。企业把自己获取利益的代价嫁接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他人利益损害的基础上,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个重要的意识就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既包括对原始自然环境的保护,也包括对人类生存居住环境的保护。企业必须在开发和生产的过程中,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减少由于自身的行为给环境带来的损害。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得到社会的支持,社会的支持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国浩, 阎世春等编著.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