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4:34: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时间管理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时间管理 现状 对策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公平性、不可再生性、不可逆转性、不可增减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蓄积性,但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使用。时间管理是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它是以高效完成预定目标和避免浪费时间为目的的自我管理活动。时间管理的有效性与个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效率。作为即将步入社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对时间如何管理直接影响着其学业成绩、大学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个人人生目标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学会管理时间、利用时间资源。大学时期作为人生短暂而关键的时期能否有效合理地对时间进行管理利用,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问题。因此,进行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概述大学生时间管理及意义
认为,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间隔性和持续性,是物质运动过程的顺序更替和前后联系的表现,“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时间管理就是要使人们对时间的使用从被动的自然经历与随意打发,转而系统地、集中地、有计划有目的地主动分配使用,进行高效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时间管理是指在日常事务中执著并有目标地应用可靠的工作技巧,引导并安排管理自己个人的生活,合理有效地利用可以支配的时间。总之,时间管理就是指有计划、有目的、高效合理的利用可支配的时间来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时间是我们所不能左右的,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有效地管理利用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新时代,能否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将不仅关系到我们大学时代的成败,而且将会影响到我们的个人未来的发展。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大学时期是人生最后一次比较系统、集中时间地接受教育的阶段,这段时间对于大学生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如何合理管理时间、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期,抓住机遇,为自己走向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成因分析
大学生时间管理呈现出各种问题,其重要原因有:
第一,缺乏明确的目标、自制力偏弱、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等是导致大学生时间管理存在问题的主管因素,此外也有不少的客观因素在影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如宿舍环境、课程设置等等。
第二,大学生对时间监控能力较弱,时间分配不合理,主要源于没有很好地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中学时期,学生可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很少,几乎为零。中学生对于时间管理的概念可以说是比较模糊的,管理行为是被动的。进入大学,一晃基本什么都变得与中学相差甚远,最明显的是大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充裕。然而,面对充足且宝贵的自主时间,他们却不懂得应该如何去分配,怎样进行有效的利用。
第三,高校培养专业化人才,注重专业知识学习,但是很少针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进行系统、明确地指导训练,缺乏时间管理技能的培养。
三、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对策
1.强化时间观念
时间是一种特殊资源,任何时候强调“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都不为过。因此,大学生必须珍惜时间、学会驾驭时间。利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生活管理等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时间管理氛围,使其体验到时间的有效利用,让其充分认识到时间的真正价值,认识到科学地管理时间是学习、事业成功的关键,只有合理利用业余时间,才能使它发挥最大的效力。
2.提高时间监控能力
明确的目标是对时间进行高效管理的前提。为此,应该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其确立职业方向,引导其逐步明确自己的目标,制订可行性较强的具体实施方案与计划,并不断地监控计划实施的过程与效果,这样才能加强大学四年的时间管理,才能正确对待时间、把握时间、利用时间,成为运筹时间的人才。
3.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为大学生推荐、提供大量的有关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供他们阅读并丰富自己的时间管理知识;组织时间管理效率高且经验丰富的优秀大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开设有关大学时间管理专题的选修课与讲座,传播时间管理理论与实践实务;教师科学地利用时间,运用时间管理技巧,培养一批得力学生干部,使之在实践锻炼中掌握时间管理方法与技巧,为其身边同学树立榜样。要指导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技能,使其时间利用率不断提高,进而提升他们对时间管理的信心。
总之,培养时间管理的能力对大学生的成长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科学的指导和影响将对其未来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时间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笔财富。而善于掌握和运用这笔财富,则是一种对生命的经营。将你身边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利用起来,你将会积累一大笔财富,不要让他们从你身边匆匆溜走,否则你会追悔莫及。为了我们的明天努力。同时,高校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维利.大学生如何进行时间管理[J].潍坊学院学报,2009,9(5):150-151.
1、噗通。噗通app是一款为手办玩家打造的交流社区,通过噗通app,不仅可以收藏和交易手办模型,还可以与其它手办玩家一起互相交流、讨论。
2、手办汇。手办玩家平台,提供全面、精准的手办资讯;提供高清、全面手办视频;拥有精致的正版手办商品。一个卖家、买家交流、分享平台;让你的手办不只是躺在书房、办公桌上,而展示在互联网上,给其它手办玩家带来手办的快乐。
3、番茄土豆。茄土豆是一个结合了番茄和土豆工作法的在线工具,番茄土豆是一款可以帮你提高工作效率的软件。番茄土豆工作软件有着很好工作理念,可以了很好的改进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效率软件特色结合番茄工作法和 GTD结合最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番茄工作法和 GTD 任务管理方法,助你轻松高效完成任务。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时间管理,大学生,学习团队
时间管理是自我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在相同时间消耗下,为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控制工作。它具有不可逆转性、不可贮存性、公正平等性等特征。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时间管理策略作为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否有效运用是个人赢得胜利的关键。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将直接影响其学业成绩及大学生活质量,也是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掌握的能力。
本文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学习团队作为案例,通过发放访谈问卷(见附录)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大学生时间管理问题访谈调查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了发放访谈问卷的方法。本次调查是基于目前现状的调查分析、对一般性问题的收集,笔者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学习团队的指导老师,对该群体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访谈问卷的发放、填写及回收都在笔者的关注下,因此其质量与回收率可以保证,故而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二)调查样本
本次调查通过发放访谈问卷的形式收集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学习团队有关事件管理方面的信息,共发放180份,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80份,有效问卷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
经过对访谈问卷结果的统计,形成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学习团队时间管理评估访谈结果统计饼状图(见图1):
图1 时间管理评估访谈结果统计饼状图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统计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后得出结论:(1)缺乏目标、自制力弱、没有适合自己的计划是导致大学生时间管理不善的主观因素,此外还有诸多客观因素在影响时间管理效果,如周围环境影响、上课时间安排、课程设置不合理等。(2)大学生时间监控能力较弱,时间分配不合理,主要缘于没有很好地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这在大学生的低年级学生中比较突出。(3)高校培养专业化人才,注重专业知识学习,但是很少针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进行系统、明确的指导训练,缺乏时间管理技能的培养。
而通过图1得出结论:正面――(1)大部分同学都会有选择性的做事,将重要的事情区分开,先行完成。(2)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它们的先后顺序。(3)每天都能够固定的完成自己的一些事情。反面――(1)对于时间的利用效率不是很高,大概只有20%的同学会给自己制定详细的时间任务清单。(2)过半同学还没有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去寻找一些更好的方法来利用时间。(3)只有不到20%的同学能够把当天的任务及时完成,大部分同学对时间管理没有深入认识。
所以,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可自由支配时间也比较充足,但是,却不能够很高效的对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妥善的安排,经常是将今天的任务拖到明天、后天,但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将时间管理的概念深入人心,并将之付诸实践,是提高在校学生学习效率、有效并充分利用时间的最佳途径。
(二)问题小结
1.缺乏自觉性。
2.缺乏时间管理技能。
3.缺乏时间管理意识。
三、对策及建议
(一)学校帮助
1.引导大学生规划及强化时间管理意识。高校需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强化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观念。如可以通过借鉴成功人士的时间管理方法、营造良好的时间管理氛围、体验有效的时间利用等方式来强化时间观念,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
2.开设专题课程及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目前高校基本上都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议将时间管理作为其中一个独立的专题进行讲授,主要任务是如何使学生对时间使用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讲授时间管理的方法中要强调,目标原则不单单是有目标,而且是要让目标达到明确性、可衡量性、可行性、结果导向性、时限性。另外还要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时间管理技巧。
总之,培养时间管理的能力对大学生的成长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科学的指导和影响将对其未来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高校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个人实践
1.节约时间并提高个人时间利用率。虽然每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但只需要你细心观察,节约点滴时间,就可以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时间。电视、上网、玩游戏,这都是消耗大把时间的东西,而且它们已经融入每天的生活习惯,戒除很难,尽量缩短就好。面对诱惑一定要坚持住,多余的时间应该用在能让自己不断提高的事情上。同时,大学生应自觉灵活运用掌握的时间管理技能,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并注重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检查。建议大学生根据个人习惯和生活节律,把最难办的事情放在自己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的时间去做,而把一般性的任务,放在精力一般的时间去做,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2.不要仅仅把计划留在纸上。作计划是为了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但有人制定计划却往往过于强调这一目的,将自己的日程表安排得满满的,没有一点空隙,从不留下一点应付意外事件的缓冲时间,所以,一旦事情发生变化,则往往措手不及。一般而言,他们总以计划为工作的主要内容,却忘记了行动,以为事情只要计划得好就可以了,却没想到行动才是实现目标的关键。要知道,计划占据了他们过多的时间,所以留给行动的时间所剩无几,要想成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个时候,需要平静自己的心情,稳定自己的情绪,一定要让大脑冷静下来,经过客观冷静分析判断之后,再采取有节有度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速度又保证质量。
3.明确目标及事情的性质。做一个长期的蓝图规划,一步一步地向目标迈进,这样,就能一步步地看到进展,就会更有动力、更自信地继续做下去。时间管理与目标设定、目标执行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时间管理与目标管理是不可分的。每个小目标的完成,会清楚地知道与大目标的远近,每日的行动承诺是压力和激励,而且行动承诺都必须结合长远目标。所以,要想有计划地工作和生活,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陈明华,陈珊.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D].南昌:南昌大学,2009.
[2] 大卫・A.惠顿,金・S.卡梅伦.管理技能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 简・博克,莱诺拉・袁.拖延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吴迎峰.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与对策[J].科协论坛,2007 (4).
[5] 宋美臻.浅谈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J].福建论坛,2009(4).
[6] 楼天宇.论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9(4).
附录
访谈问题表
1.您觉得您每天的时间够用吗?
2.您有没有列任务清单的习惯?
(是、这种方法效果显著吗?对每天的工作进行影响大吗?是否有明显的效率提高?)
(否、您怎么看待列任务清单、会觉得这也是一种时间浪费吗?)
3.您每天都会安排一定的个人时间(来进行计划、冥思、运动)吗?
4.如果遇到一些不想做却又必须做的事情时,您会怎么做呢?您又是怎么克服心理障碍的呢?
5.当您同时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和一件紧急的事情时,您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比如接电话和参加重要的会议,您会如何选择?
6.您有想过要寻找一些更好的方法来更好的利用时间吗?可以给我们举一些实用的方法吗?
摘要:项目时间管理是指利用技术、工具、手段等帮助人们分阶段、分步骤实现项目的目标和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展开的各种管理活动。有效利用关键路径法和时间坐标法,通过这些方法确定、调整任务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以确保项目的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关键词:项目 时间管理 关键路径法 时间坐标法
一、项目时间管理的界定及意义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次性的工作。项目时间管理,即项目进度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九大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它是指利用技术、工具、手段等帮助人们分阶段、分步骤实现项目的目标和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展开的各种管理活动。它是为确保项目按时完成所进行的一系列事物管理活动与过程,在项目确定以后,为实现项目目标、生产项目产品和完成项目内计划所要求各项工作而进行的一种项目管理活动。项目时间进度计划管理是项目管理其它工作(如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资源平衡等)的基础,其有效管理对达到项目预定目标及其它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它通过确定、调整任务的工序和工期,以提高工作效率,目的是要通过做好项目的工期计划和项目工期的控制管理工作合理分配资源、发挥最佳工作效率,以确保项目的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二、项目时间管理的进度计划方法
1.关键路径法
关键路径法,也称关键路线法,它是一种基于数学计算的项目计划管理方法,具体来说,是指用网络图来表示项目中各项活动的进度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分析,计算网络中各项活动时间,确定关键步骤与关键路线,利用时差适时调整与优化网络,以求得完成项目的最短时间,其考虑的重点在于控制费用和成本。关键路线法根据绘制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种:箭线图(ADM)和前导图(PDM)。箭线图法又称为双代号网络图法,它是以横线表示“结束——开始”型逻辑关系。但是箭线图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比如说有一些实际的逻辑关系在箭线图中无法表示,此时需要引入虚工作的概念。前导图法又称为单代号网络图法,它是以节点表示“结束——开始”、“结束——结束”、“开始——开始”、“开始——结束”型四种逻辑关系。
2.时间坐标法
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其基础是,一个人极难在同一时间处理两个以上的任务,若保持高效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面对同一时间多任务的情况下,需要作出取舍,把时间花在重要的、紧急的任务上。如果以“轻——重”为横坐标,“缓——急”为纵坐标,可以建立时间管理坐标体系,大致可分为四个象限: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
依矛盾原理,我们最初可能会重视事情的重要程度,做的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也就是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我们“眉毛胡子一把抓”,将会使得众多事情处于混乱且效率低下的状态,在“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的选择上,后者往往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后者上,可以避免在事情变得紧急后才开始处理使得我们疲于应付。在项目管理中,时间规划得当能够使得项目能够得到很好计划和执行。但如果没有及时地去做,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导致工作质量的下降。因此,把绝大部分的资源有重点地放在重要但不紧急这个象限的事务上是必要的。
三、项目时间管理的进度计划方法的实施
项目时间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体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为确保项目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等各环节的按时完成。
在利用网络计划进行项目时间的关键路径管理的方法中,其实施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利用项目时间管理的各部分对关键线路进行实时动态的控制。当项目计划时间超过预期的时间预算时,就需要对网络计划中的关键线路进行调整和优化;在项目进行中,如果关键线路上实际的时间超过计划的时间,就需要对项目运行过程进行调整,以免影响下一阶段的工作。
而在坐标法的实施中,如果已经确定了项目实施任务和目标,就明确了围绕项目实施所需的人、财、物的各种活动,项目各个管理环节的时间管理都应围绕这一任务展开。在这种分四象限中,一个好的方法是建立计划表,以使时间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开始时间管理工作前,必须完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范围管理部分,充分做好“磨刀”工作。在坐标法的进度计划实施中,必须强化在“第一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观念。“第一时间”观念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在规定时间段内的“起始点”完成任务;二是充分地利用时间,不占用、不浪费任何一块时间;三是有效地利用时间。
参考文献
[1]雷素琴.管理甘特图在“三基三严”培训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14)
[2]郭富才,黄辉.项目管理工作结构分解(WBS)方法及其准则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2(10)
时间管理;新媒体;依赖
【关 键 词】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6-0028-03
一、青少年新媒体过度依赖的表现与危害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①
新媒体具有多种先进、高效、便捷的显著特点,如集成与开放结合的信息组织形式,交互立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智能化、娱乐化、多元化的信息呈现形态,个性化的信息参与方法,终端设备的普及化、便携化发展等特点,使其迅速发展普及,成为当代人越来越离不开的随身工具。
容易让人成瘾的新媒体终端设备主要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眼镜、便携笔记本电脑等等,它们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移动联网,迷你便携,普及程度高,简单易操作,智能化、个性化、集成化,技术发展迅速,娱乐性强。与传统的非移动媒体设备,如电视、台式电脑相比,现在的新媒体设备实现了随时、随地、随身联网,在更便利、高效的同时,也更容易形成过度依赖,导致沉迷。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更容易陷入新媒体的世界无法自控,影响身心正常成长。如,一些学生对手机过于“喜爱”,带着手机则机不离手,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离开手机则焦躁不安,在情感和身体上产生不适。再如一些家长反映,本来给孩子买IPAD用来上网查资料,没想到孩子整天捧着看,等发现孩子成瘾,再想控制已经来不及了。新媒体过度依赖对青少年的危害,表现在身、心两个方面:
对个体身体健康危害主要包括:伤害眼睛,影响正常作息,易造成手臂、肩周、颈椎、腰椎等的疲劳与损伤,有的医学研究证实玩手机等成瘾将影响大脑发育,青少年行走时玩手机、平板造成交通事故的例子越来越多,由于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可能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可能造成内分泌失调。
对个体心理健康危害主要包括:导致现实人际障碍,过度依赖虚拟世界可能导致一定的认知障碍,造成一定的情感缺失,影响学习,形成畸形的精神依赖,引发心理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偏激、自我中心等心理问题,影响价值观、人生观。
新媒体依赖症的频发,不仅对青少年个体的发育发展产生严重危害,同时也影响诸如家庭和谐、学校发展、社会安定等,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从自我时间管理素养的培养入手预防新媒体过度依赖的原因
新媒体技术发展迅猛,但与之对应的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还比较滞后。既然接触、使用新媒体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那么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素养就应成为每一个青少年必备的基本素质,而我国目前的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在如何合理使用新媒体这方面,学校和家庭缺乏有效的引导与帮助,从而带来了“成瘾症”这样令人头疼的问题。很多学校与家长采用台式计算机时代“禁令”的办法,不允许学生带手机、不允许用平板电脑、不给办上网流量等。但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想将人隔绝在新媒体世界之外是很难的,禁令办法虽解决一时问题,却治标不治本,一旦学生有机会接触手机、平板电脑,就会变本加厉的沉陷其中。所以,从青少年的长远发展角度着眼,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成瘾问题。
以最典型的手机依赖症为例,其最直接表现就是过度使用手机,那么学会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就是预防过度使用手机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在手机成瘾的背后,往往是对生命时间的珍贵认识不够,用宝贵的时间换取暂时性单一的精神需要,缺乏对于人生全时段的统筹。
自我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人信息素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应该具有以下的自我时间管理素养:具有较强烈的时间观念,具有时间成本计算的意识,具有调节、分配时间的能力,具有区分待办事情轻重缓急的能力,掌握一些现代化较科学的时间管理办法,具备节约时间的技巧。简单说,就是青少年应该知道珍惜时间,以及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三、培养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下自我时间管理能力的策略
中国教育自来重视对于青少年的自我管理、约束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新媒体这种不断发展的新生事物面前,这些自我管理与约束教育有时会失效。新媒体构建的是亦真亦幻、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数字化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的信息获取、人机交互、人际交流等,一般都是自由开放的,在这个虚拟环境更需要个体的自律,但是也更难以自律。所以,研究人如何在新媒体构建的数字化虚拟环境中有效自控,是很有必要的课题。
1. 建立虚拟环境时间参照与量化手段。人对时间的观念主要来自于对时间流逝的感知,这种感知需要一定参照。比如,现实世界的日夜变化、季节变化、时钟的行走、容颜的苍老等等。为了计算时间,自古人们就给时间加上统一的计量,于是有了纪元与年月日时分秒等统一的时间单位,加上度量的时间给人一种紧迫感,从而催促自己合理分配。而数字化虚拟世界的时间缺乏现实参照,也缺乏直观统一的度量。并且网络中信息是海量的,空间是无限的,数据是可随心所欲调用的,这些都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缓慢甚至无限的错觉,令人进入网络后时感偏差,缺乏紧迫感,从而出现不知不觉中忘记现实时间的现象,很多孩子就是这样一进去就难以靠自己的意志力走出来。
所以,要想孩子对数字化虚拟时间与现实时间建立感觉联系,使其产生时间的紧迫感,就需要建立数字化时间参照环境并进行量化。目前互联网的人文环境建设还不完善,在没有建立与现实时间相符合的虚拟环境的情况下,就要利用一些时间工具软件创建这种环境,帮助计算时间的流逝。如,依靠工具软件调整界面显示效果,白天浏览器是亮色的,夜晚页面边框和按钮等将逐渐变黑,到了一定时间点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报更”,催促休息,甚至强制屏保、关机。用这些办法来虚拟出时间参照环境,提醒孩子时间在流逝着,催促他们定时离开虚拟环境。
2. 构建六个层次的时间管理监督环境
(1)自我约束。调动青少年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利用适合自己的办法、措施,科学、合理、适度使用新媒体,防止超时超限使用。
(2)家庭帮助。家长负起监护人的责任,密切关注孩子使用新媒体的情况,对于超时超限行为要及时提醒、制止。
(3)学校管理。对于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新媒体的情况进行引导或适当限制,同时进行相应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如利用班会、主题宣讲,宣传相应的知识,唤起学生的警惕与重视。
(4)运营商的行业自律。以新媒体从业单位的行业自律与可持续发展为主导,在科技研发、商业运营、虚拟空间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构建健康有序的数字化时间环境。
(5)政府的监管。建立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预防青少年沉迷新媒体,并建立舆情管理机制进行相应的行政引导与监控管理。
(6)社会全员的参与共建。在当今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新媒体的制造、组织、传播、使用者,引导青少年健康、适度使用新媒体,离不开全体网民的合力,人人有责共同构建良好的舆论氛围与健康风气,净化网络空间,弘扬正能量。
3. 针对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管理自己使用新媒体的时间,计划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因为人一旦陷入虚拟世界中,就容易忘记对自己的要求,所以必须持之以恒,防微杜渐,不仅在使用时用一些工具和办法提醒自己注意,在使用前也要有一定的准备,并且使用后要检查自己时间应用是否得当,进行一定的自我奖惩。
(1)使用前的防范。①进行适当的心理准备。比如,规定自己不可以贪玩,不可以耽误写作业,到什么时间必须退出虚拟环境。②明确使用任务。带有目的性的使用新媒体设备,防止在漫无目的的自由消遣里,时间不知不觉溜走。③限定合适的使用地点。限定地点也可以帮助自己控制使用时间,如果不分场合的随时取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甚至在走路途中也要拿出来看看,不仅耽误事,也进一步增加了自己沉迷的程度。④准备合适的提醒工具。可以借助闹钟或倒计时器来限定自己的使用时间。⑤请别人监督提醒自己。怕自己沉迷虚拟世界难以自主离开,还可以事先请别人帮忙提醒、督促自己。⑥安排好作息时间。把所有的时间统筹安排好,优先进行学习、休息、劳动等,给使用新媒体只留出限定的时间,或只在空余时间使用新媒体,防止时间过多分配给使用手机、平板电脑之类的“”。
(2)使用中的防范。①限制自己的使用内容。对于自己不可以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做什么要有个限制,防止过度娱乐,甚至沾染黄、赌、毒等有害信息。②尽量使用合适的正规软件。一些设计优秀的正版软件具有防沉迷提醒功能,而很多设计不合理的软件不仅不会防止用户沉迷,反而为商业利益千方百计吸引用户持续使用,用广大用户的时间来赚钱。③选择未成年人手机监管工具。如,“手机妈妈”之类的可以限定使用时间,强制关闭程序的软件。④在网络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警惕性。尽量不加陌生的网友,不参与不熟悉的活动,不让自己的虚拟人际圈子无限制扩大和不可控。⑤避免进行负面情绪发泄。负面情绪发泄容易招惹别人的攻击,使双方陷入“对掐”之中,既是一种负能量,也浪费彼此的时间、精力和情绪。
(3)使用后的防范。①统计与评估自己使用新媒体设备的时间。统计与评估是自我时间管理的重要一环,可以更好地控制、调整自己使用新媒体设备的时间。②适当的奖惩措施。通过评估,对于自己的表现予以奖惩,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树立决心,增强行动力与自制力。
(4)提高综合素质。①培养多种兴趣爱好,降低对便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关注程度。②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多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③增加体育活动的比重,保持脑力与体力的平衡发展。④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素养,能全面客观的看待数字化的虚拟环境,知道其正面意义与存在的负面危害等。⑤强化对时间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好人生规划。
4. 应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时间管理方法。作为家长与教育工作者,为更好地帮助青少年管理好自己使用新媒体设备的时间,可以尝试教孩子一些适合他们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时间管理方法:
(1)自我规划、自我实施、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奖惩的“五自”精确控制法。
利用软件来进行时间提醒的工具有很多,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电子记事本,利用电子文档、记事本、便签等把待办事情、未来计划写下来,特点是事情备忘与时间规划的结合。电子历,按照时间日期进行事情备忘记录与时间规划,特点是时间与备忘、规划的结合。时间提醒软件,类似闹钟软件,按设定好的时间进行事项提醒,特点是与现实时间同步,强推式的提醒方式。行为监管软件,设定好时间分配目标,由设备的微电脑进行智能化的时间控制,具有强制性,通过目标、方向性的设定帮助调配使用设备的时间。
关键词:时间管理;出版生产流程;图书出版计划
由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作为知识传播载体的图书也就具备了很强的时效性,出版时间稍晚一点就会丢失市场先机、最佳的市场效益及出版价值。因此,图书编辑需要对时间进行管理,从而获得最大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
时间管理就是指对时间进行有效地计划和控制,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最大的效益。时间具有四个显著特征:不变性、不可存储性、不可替代性和伸缩性。时间管理并不意味着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完,而是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以更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
然而,时间管理对于编辑而言也非易事。一本图书的出版过程涉及多个环节、部门以及工作伙伴,在时间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图书编辑更需要在时间管理上下大力气,树立正确的时间管理观念,掌握先进的时间管理方法,理顺生产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科学加快图书的出版速度。
有些编辑自身的时间敏感度不高、时间观念不强,没有工作计划和目标,根本不知道自己一天的时间具体花在哪些事务上面了。有些编辑有计划,但是时问安排不合理,往往把时间花费在不重要或者不该花费时间的事情上,没有重点,没有条理。
2 编辑对作者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
众所周知,很多图书作者都是名人、领导或者学科带头人,整日忙于学术会议、海外交流、行政工作和主管业务,只能在业余时间抽空写书,因此很难按时交稿,有些书稿甚至会由于作者的拖延而最终流产。这是编辑最常遇到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3 出版流程时间管理不易掌控
出版流程中的编辑加工、校对、版式设计、排版、印刷、装订、发行等环节,又涉及文字编辑、校对、设计、排版、印刷、发行等多方人员的合作,因此在时间管理上也很难宏观掌控。在出版旺季,编辑经常会遇到由于大量书稿集中于同一时间出版而导致人手不足、无法按时出版及发行的情况。
1 全面考虑出版流程,合理制订工作计划
要想做好自身的时间管理,编辑需要明确工作目标,做好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工作日程。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业图书为例,一本学术专著完整的出版流程及可能出现的时间管理问题如表1所述。一个完整的出版流程大致包括18个环节,每个环节所需的具体时间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这就要求编辑根据每个选题及作者的特点,合理分配及管理时间,量身定做每本图书的编辑出版流程。排产时从最后的出版发行倒计时,根据每个环节的工作量及具体经办人员的情况合理规划时间,直至得出最初策划选题开始的时间。
2 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
编辑在制订计划时要全面考虑、合理估算,提前预料到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拖延时间的问题及发生几率,根据出版时间要求留足预防特殊情况发生的时间。出版流程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按照计划行事,克服拖拉低效,确保按时完成。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预留出一定的富余时间,防止在遇到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及时变更选题的进度计划。
同时,编辑在制订工作计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大关键要素:(1)设立明确的目标,列出总清单,并逐层分割,比如年度目标分割成季度目标,季度目标分割成月度目标,月度目标分割成周目标,周目标分割成日目标。(2)分清轻重缓急,用80%的时间做20%最重要的事。(3)每天至少留出一小时不扰的时间,可以安静思考或者做一些重要的事情。(4)同一类事情最好一次性解决,如写材料集中在一段时间处理,打电话集中在某个时间段办理,这样才能保证思路不被打断,提高办事效率。(5)做好时间记录,这样才能回顾分析,找出浪费时间的症结所在。
三、编辑对作者的时间管理:做好前期服务工作
约稿时,为了保证作者能够按期交稿,编辑应该尽可能多地为作者提供详细科学的服务和帮助。通过市场调研及与作者的多次协商,编辑应该交给作者一份尽可能详细的编写工作方案,包括:编写目的、读者对象、出版价值及特色、主要内容、编写体例、全书目录、样章示例、编写要求(说明关于标题、格式、术语、数字、图片、光盘、外文、版权等事宜的具体要求,越详细越好。如是翻译书,对于书中常见的专业词语在翻译工作开始时就需确定统一规范的中文译名),以及编写工作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作者一方面可以按照样章的示范进行编写,保证后期的如约交稿,另一方面还能在编写时就注意到编写规范,为后期的编辑加工节省时间。可见前期工作越细致,后期工作越省事。
图书作者的编写工作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正式启动编写工作、编写中期工作进度跟踪、完成全部稿件和专家审稿修改、最终定稿交出版社。其间,编辑应该督促作者,检查每个阶段的工作是否如期完成。有图书是由多名专家联合编写,因此要注意督促到每位作者,防止因为一人拖稿而导致出版延迟。同时,还需与图书的主要负责人经常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书稿的完成情况,请其协助监管进度。有些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可能出国、更换单位或者岗位,编辑都应及时了解,从而保证书稿的编写进度。
作者交稿后,他的工作并没有结束,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审阅修改二校清样。在此环节经常会遇到:作者大肆修改,相当于重写;或接到清样后束之高阁,忘记此事;或分给各专家审稿后,很难收集全稿件。如果不幸发生了这些情况,编辑不能碍于情面,还须及时、多次督促作者交稿。作者常说:“你们催得勤我们就交得快。不然没人催,我们就会以为此事不着急。”此话反映了作者的真实心理活动,也从侧面指出编辑做好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四、编辑对其他部门的时间管理:做好沟通工作
一本图书的顺利按时出版涉及多个部门的全力配合,假设编辑前期很幸运,作者能够如期交稿,那么之后还需要编辑部按时完成稿件的文字加工、制作部按时完成稿件的设计排版、出版部按时完成稿件的印刷装订、发行部及时发货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本图书按时出版。后续还涉及财务部的稿费发放、成本核算等。这些流程都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只有做好时间管理,每个环节才能按部就班地顺利进行,图书才能按期出版销售。因此编辑需要养成良好的时间习惯,事前要做好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并提前告知相关部门,给其他部门留出足够的时间,同时及时与其他部门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其他部门的理解和配合,才能很好地控制时间进度、保证及时出版。
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是个讲求高效的时代,“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时间管理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本领。图书编辑的时间管理观念和能力越强,就越善于管理时间,越能有效避免因周期过长导致内容过时或价值减损,越能提高图书的质量和效益,越能赢得读者市场和作者支持,越能强化出版社的品牌效应和学术领先地位。 (作者系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办公室主管、策划编辑)
出史版话
第一位青史留名的出版商——阿提库斯
管理培训的重要性
管理培训可以帮助企业获得管理的方法,来改变企业经营和管理上的一些不足之处,企业经营是对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一个集中管理,企业在发展,社会也在发展,知识、技能等方面都要发生变化,这也就需要管理培训来对企业进行指导。
在当今中国,企业越来越注重管理培训,在很多大企业,每年都要花费百万、千万的高昂资金用于管理培训,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
管理培训的意义
管理在中国的企业中存在一个错位的现象,高层管理者在做中层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中层管理者在做基层管理者的事,而基层管理者呢?实际上他们在无形当中,“任命”了高层管理者应该做的事:例如,在高谈企业应该如何的起步、如何发展,如何壮大等等,这样的错位被称之为“管理错位”,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每一个层级的管理者都很忙,但却没有效率,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地位都是至关重要的,在现如今,企业的人才队伍素质是参差不齐,其结构是频繁调整的,因此培训工作更应是一项 长久的、持续推进的工作,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行为。只有持续有效地培训,才能使企业各种不同素质的员工获得不间断的知识更新以及素质提升,才能使企业适应日 新月异的和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竞争环境。
“现代企业管理之父”的通用之父杰克•韦尔奇认为,对于一个精干而有生命力的公司而言,提高生产力的惟一途径就是建立一支有活力的、人人积极参与并且全身心投入的、热情无限的员工队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任何企业都将越来越面临来自内部、外部的各种严峻挑战,企业的愿景和前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在于能够不断地适应这种瞬息万变的变化和变幻莫测的挑战。如何通过[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研究其影响各个企业影响认识现代企业培训管理中存在的误区,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培训工作收到实效,让各方都满意。归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培训管理价值不大
有些企业的决策层认为无需培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自身企业的状况的自负:认为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是完备的,企业培训管理毫无必要,任何培训 的企图都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还有一种情况,经理们自己也参加过一些培训,但这些活动计划很混乱、实施得又很马虎,培训工作重点往往是企业培训管理的形式而不是掌握技能,只在教室里坐一些时间,弄几个人上台讲一讲,完成一些笔记和考试,就算万事大吉。这样,这些“有经验”的决策层于是就认为培训价值不大。
二、现有的员工不需要认识现代企业培训管理
很多企业的决策层认为企业与企业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别的地方的经验未必能被复制并发挥效果,而且更严重的是,认为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好经验,有些有经验的员工得到的可能是极差的训练,并可能形成不如原有的不良工作习惯。
管理培训的热门课程
1、高效培训:有关提高效率的培训课程,费用高昂,受到高层次职业人士的欢迎。
2、时间管理培训:课程传授的不仅是工作时间的管理方法,还包括生活时间的管理方法。由于时间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因此不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很欢迎此类培训。
3、团队精神培训:受西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员工整体协作对企业的发展将起重要作用。团队合作逐渐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对这方面专业培训的需求水涨船高。
4、营销技巧培训: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企业更加主动、积极地开拓市场。营销人员要想提高业绩,参加专业培训非常重要。
5、客户服务技巧培训:客户是上帝,只有充分满足客户的需要,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客户服务作为一种盈利的好方法。
6、沟通技巧培训:演讲技巧、谈话技巧、客户接待技巧都属于沟通技巧的范畴。
7、项目管理培训:包括对质量、时间、费用等几方面的管理,其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到科学协调作用。可以帮助企业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制约实施时间,控制费用等,因此倍受重视。
8、薪酬设计培训: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实行市场化薪酬制度,薪酬已成为员工能力差异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但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缺乏薪酬设计的能力,此类培训正好满足了这方面需求。
9、领导艺术情景培训:形式灵活,内容实用,从日常工作中可能碰到的一些小案例出发,教给学员实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10、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包括招聘制度、员工关系、激励制度等各方面的整体综合设计,能帮助企业建立从一线员工到高职位员工的科学的标准化监控制度,同时能帮助企业明确雇佣双方的利益和义务,并使其得到充分的保障。
管理培训的误区
培训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服务产业,还很不成熟。中国不少企业丧失了曾经的辉煌,恐怕与某些肤浅的管理培训的误导不无关系。管理培训对中国企业的管理进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确实叫人爱恨交织,哀怨有加。这些问题,既有技巧层面的,更有战略层次的。
1、缺少战略,创新不足
如同整个中国的管理体系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国管理培训最大的不足是普遍缺乏一个完整的战略,从管理培训的基本理念、体系构建到策略分析、实施方案,基本上都流于临阵磨枪,仓促应付。在全民缺乏成熟理性指导的背景下,许多培训机构和培训师不得不迁就被培训方,这几年几乎是所有的管理培训都在追求时尚——流行什么培训什么,而缺乏一个系统的长远的战略思考和分步推进的实施策略。
不难判断,在管理培训轰轰烈烈、一派兴旺的背后,其实缺少内涵,根基不稳。这种表面的繁荣对提升中国企业的管理素质并无多少实际的帮助。
2、流于形式,短期效应
任何一味向时尚靠拢的东西,都逃不脱形式重于内容的流弊。中国管理培训急于获取轰动效应,就难免过份突出包装,形式热闹而内囊空虚。
这样的培训其结果就必然是现场反应十分热烈、学员情绪高涨,培训师得到一片喝彩;可是培训结束后学员头脑中仍然是一片空白,根本谈不上对学员单位管理工作有多少改进和推动作用。
3、蜻蜓点水,华而不实
中国管理培训的苍白性,还体现为不少培训机构很像是跑江湖的草台班子,仅有几个拉培训定单的培训“掮客”,而没有一批队伍稳定、功底深厚的培训师。因而一旦拿到培训定单,就只能照对方要求仓促组合培训课程,但实际上临时找来的培训师并不一定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功底。于是只能对培训内容草草点到,并凭借嘴皮上的工夫巧妙地绕开关键之处,尽讲一些不着边际、无关痛痒的东西,拿钱走人了事。
猜你喜欢:
1.专业知识培训的重要性
2.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心得3篇
3.基层管理培训班学习心得
一、培训对象:医院全体中层以上管理干部
二、培训内容
1.医院战略管理
对战略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竞争走势;国内外卫生和医疗改革前沿和热点问题;医院外部政策环境和医院内部组织结构与经营管理的战略性分析;卫生事业改革与医院发展战略定位;医院战略管理的艺术与实务等。使学员通过学习能够熟悉环境分析、规划过程、资源分配、组织结构、竞争对手分析以及定位等概念。解中国医院所处的政策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应用战略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把握医院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关键点。
2.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医院最有价值的资产。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人力资源战略与竞争优势保持;医院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医院绩效考核与管理;医院薪酬设计与管理以及医院完善的激励机制的建立等。通过学习使学员认识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是提高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
3.医院营销管理
提高把握中国医疗市场的主观能动性,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服务营销的理论和观点演变;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医院营销战略规划与医院市场定位;医院市场营销策略;医疗服务产品设计与开发;医院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等。通过学习使学员熟悉基本营销理论。解未来发展态势,具备进行营销规划和设计营销策略的能力。
4.医院财务管理
学会用财务数据来分析医院经营状况并指导决策。内容主要包括医院财务报表分析;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医院财务费用控制及其程序;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分析;医院财务分析及其前景预测;医院的收购与兼并;医疗行业的融资渠道;医院改制和医院资产评估等。通过学习使学员熟悉医院财务报表的内容。
5.医疗质量与医疗风险管理
从而让学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树立全新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整体素质。内容主要包括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医院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考核与评价;医疗费用控制评价;循证医学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医患沟通的风险防范和规避等。通过学习让学员熟悉和了解如何建立医院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医院医疗质量意识、进行医疗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
6.医院文化与医院形象管理
培育医院文化将成为医院经营管理者的重任。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医院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医院文化和医院形象的管理;医院形象设计;医院品牌建设与管理;医院团队建设;学习型医院建设;医院变革和文化创新等。通过学习使学员认识到文化竞争是医院最高层次的竞争。
7.医院信息管理
并对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实施提供实用工具。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经营能力分析与决策;医院信息系统的内容、作用与意义;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医院统计指标的分析与应用等。通过学习将使学员了解信息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战略地位。
8.医院后勤服务管理
并学会一些具体的后勤管理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后勤服务管理在医院运营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实施后勤服务管理;业务科室如何与后勤服务部门有效协调;后勤服务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等。通过学习将使学员认识到医院后勤服务在医疗服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9.医院管理创新
将涉及到医院发展潜力、核心竞争力等概念。通过学习将提高医院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管理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观念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强化预测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10.医院管理方法与艺术
利用科学加艺术的方法对科室实施高效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中层管理干部角色定位与有效管理;科主任时间管理;科主任与院长、兄弟科室主任以及下属的沟通艺术;科主任的激励艺术等。通过学习将使科主任找准角色定位。
三、培训课程
1.邀请专家来院讲座
打造优秀团队增强核心竞争力》1内容:加强科室建设。
主讲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教授
2内容:医院优质服务体系建设》
主讲人:新加坡服务培训咨询专家、
3内容:如何当好科室主任》
主讲人:卫生部顾问、北京教授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成功标准;风险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88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改变了项目管理模式,而项目管理需要综合管理。项目管理是指“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项目管理要让其管理的项目得到高效率的指导计划,并且还要使其得到正确地指导与有序地组织。其目的是让整个项目在全程中相互协调,并得到最有效地控制管理。本文所说的科研项目管理指的是项目管理中一种特殊范畴。它有其自身的领域范围,有其独特的评价标准,并且和普通的项目管理相比,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本文就科研项目管理自身的特点,分析讨论其成功标准和风险。
1 科研项目管理自身所具备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项目管理基本可分为9个管理领域。其主体领域分别是质量管理、费用管理、范围管理和时间管理。有4个辅助领域,分别为: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项负责综合管理――整体管理,也叫计划管理。而科研项目管理是这些管理项目中的一种,这种管理方法是以科研项目为主的。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对科研项目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和控制,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把各部分有序分工,做到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利用资源,使资金和人才得到合理分配。
1.1 创新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除了包含这些基本的管理性质之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强调创新,科研项目管理的创新即把简单的顺序逻辑排列组合开来,形成一种新的方案。科研项目创新管理应用各种措施方案形成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在这样的氛围下,使创新管理在复杂的系统中得到有效利用。另外,对管理本身来说,它也是一种创新,即寻求最有效的、成功的管理方式。
1.2 风险管理
科研项目具有创新性,因而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许多风险。有些不确定性因素可用灰色系统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还可用概率论或模糊数学的方法,科研项目可根据这些理论来分析。在管理时,第一时间对风险进行评估处理是非常重要的,预算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对风险采用有效监控手段,以最少的成本完成科研项目规定的总目标。
2 科研项目管理的成功标准
如今项目的质量、时间、成本只是部分重要的限制条件,而不是评价标准,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利益的满足才是项目中令人关注的焦点。项目管理专家罗伯特指出,在项目后的验收中,实现了商业价值就可以说项目取得成功。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会使研究结果更准确。科研项目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1 时间安排
科研项目有严格的时间规定,项目工程中的每个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目标,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时间安排,科研项目引进项目管理的方法,各个部分分工明确,时间规划和任务分配都得到了合理安排和管理,使得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
2.2 费用和利益
一个成功的科研项目应该是最小的费用支出和最大的利润获取。超出了科研费用往往只能被搁置,由此,费用管理显得相当重要。费用管理指的是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评估和计划管理。对成本进行监控,保证费用在项目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费用管理与控制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都要进行,它是科研项目取得成功的基本要求。
2.3 创新性
科研项目需要创新,这是它的一大特色,没有创新也就不能称其为科研项目,创新越大胆,它的成功性就越高,科研项目在自身项目开始时就要追求最先进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技术创新是科研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科研项目管理的风险分析
3.1 科研项目自身的风险
风险由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两部分组成,静态风险就是经济正常运行下的风险;而动态风险就是由于社会经济变动而导致的风险。风险因素主要有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两大类别,管理风险指在管理科研项目上管理技能不够完善而存在的风险,科研项目中的信息搜集的程度越高,管理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因此,风险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搜集大量信息。而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更强,且风险程度更高。当科研项目达到另一个新阶段,系统比之前更加复杂多变,技术上的风险就进一步加大,因此,技术风险比管理风险更有难度。
3.2 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
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不能简单量化和系统化内容,风险管理大致分为3部分:风险评估、风险应对计划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就是辨别风险事件自身属性,科研项目的风险评估就是分析以往数据,项目组人员自行裁断其风险值,这种量化分析了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便于应对。风险识别指找出潜在风险事件以防以外发生,在科研项目中,可对比其他科研项目进行分析,查找资料,其目的是找到造成科研项目失败的真正原因,以免重复犯错。风险应对计划的相关内容是做出风险的相应解决方案,这种应对方案是以项目成功为前提的,被作为系统标准来处理所遇到的风险事件。
主要参考文献
[1]武永生.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5.
关键词:持续改进;整合管理;并行工程;流程再造
一、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对当前主流改进实践的一种超越
所谓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就是基于多数企业常常为应付快速变化的超强竞争环境和增强整体竞争实力而同时实施多个改进项目的现实,通过挖掘拟付诸实施的各个改进项目之间的共性和紧密联系,在它们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强化关系,以突破单一改进活动的局限和某些人为分割的束缚,发挥各项持续改进活动的优势与协同效应,最终确保企业持续改进的整体效果最优的动态管理过程。
(一)对企业改进实践的再认识
自进入90年代以来,持续改进已经成为任何谋求发展的企业的永恒主题。与企业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和竞争强度的日益加剧相适应,诸如再造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及时管理(JIT)、时间管理、员工授权、标杆管理、精益制造和经济价值分析等有关改进的革新性管理思潮风靡全球,并逐渐成为企业改进实践的主流。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并未因此而获得预期的成功,许多持续改进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这在伊丽莎白·凯提恩(ElizabethKeating)等人于1999年所进行的相应研究中又一次得到了证实。那么,究竟是各种改进管理方法本身不科学,还是企业在实施持续改进项目时存在问题?显然,如果是各改进方法自身缺乏效率和效果,人们便很容易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但来自实践的证据却并不支持这种解释。亨得里克(HendricksK.)等人在1996年所做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荣获质量奖的公司往往具有较高的股东回报率。无独有偶,伊斯顿(Easton)和扎莱尔(Jarrell)于1998年在对美国最大的1000家公众持股公司进行研究时也发现:那些实施了经过较好设计的质量改进项目的公司,在赢利性、股票价格和资产收益率等方面都要明显超过其竞争对手。同时,在企业持续改进的实践中,即使是那些成功地实施某种改进项目的企业也遇到了一系列复杂问题。例如,它们发现:即使仅仅是坚持以前成功实施过的改进项目也并非易事;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成功的改进项目有时竟然会降低组织绩效、诱发裁员、降低士气甚至瓦解致力于持续改进的所有努力。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XYZ公司(XYZCorp.)却因为尝试一种超越主流改进实践的全新的管理思维——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而获得了非凡的成功,组织绩效持续提高,竞争实力显著增强。通过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它不仅同时持续地实施了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电子数据交换、流程分析图、跨职能流程图和统计流程控制以及压缩时间管理等改进项目,而且还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协同效应。因此,企业持续改进的实践已经昭示,无论是在实施改进活动中遭遇挫折的企业,还是已经成功地实施了某种改进项目的企业,为了确保改进项目得以持续成功、营造竞争优势和增强竞争实力,它们都应当尝试一种全新的方法——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
(二)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1.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是现代企业竞争的客观要求。在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冲击下,现代企业竞争已经发展成为一场纵深的全方位竞争,它不仅要求企业自身要有计划地积累更多更深的知识、技能和诀窍,以便逐步培养并增强快速学习和持续改进的意识和能力,而且也要求企业加深对竞争对手的了解,增强从其它企业寻找和获取技术的能力,以便为企业改进现有的竞争战略,打破原有的行业规则和操作程序提供直接的依据和参考,从而最终提高所用技术的性能指标,改进投入品、产出品和业务流程,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和实现竞争优势的增强。这就意味着,企业为增强竞争优势所实施的改进活动必须是持续的,而不是偶然的、间断的;必须是综合的、能够为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增强做出贡献的,而不是单个的、局部的、仅仅服务于特定业务领域的。
2.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可以克服特定改进项目的固有缺陷。企业的改进实践已经证明:任何特定的改进管理方法都必须面向不同战略所确定的特定的绩效重点,都是从特定的角度入手,旨在解决组织中的特定部门所存在的特定问题的。所以,尽管许多改进方法都声称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改进服务和增加顾客价值,但每种方法自身都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并且完全有可能在组织中的其它部门应用时失去原有的效率或效果,从而使企业仍不得不面对从过多的改进方法中进行选择和整合的挑战。比较而言,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利用不同的改进手段获得不同的见解,并进而在各个见解之间建立起某种关联,使它们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从而便于人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出权衡。例如,在运用了“电子数据交换”(EDI)这一改进方法之后,企业往往会面临着“是否以自动化替代手工劳动”的两难处境,并很可能因此而损伤持续改进的努力程度。同时,虽然“电子数据交换”项目可以提高洞察力和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改进,但它也存在以下不足:①顾客常常缺乏实施电子数据交换所必需的信息系统技能;②它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不能为实现从“职能思维”向“流程思维”的转换提供必要的支持;③它不能为跨职能角色提供清晰的轮廓,也不能识别其它职能或顾客群对特定流程可能产生的影响等。但如果采用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在实施“电子数据交换项目”的同时,辅之以流程分析和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等改进项目,企业则不仅可以避免上述局限性的发生,提高改进项目的实施效果,而且还可以使经营流程得到根本改善。因此,对于需要改进的整个组织而言,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把那些需要实施的常常人为割断其联系的多个改进方法整合起来,并将之转化为持续的统一活动,即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
3.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可以创造出巨大的协同效应。对于任一企业而言,不仅各种改进管理方法之间及其与现有的决策规则和组织惯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而且每种改进管理方法也与企业中的其它职能与过程,与企业的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和资本市场等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虽然相当微妙,但正是这些互动关系在各种改进管理方法之间创造出巨大的协同效应并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例如,成功的整合改进项目有利于把企业的注意力集中到改进潜力和可以运用的工具上来,能够产生可以在不同项目之间进行转移的、致力于不同改进项目的努力;为支持一个改进项目所学习的技术,往往在其它改进项目中仍然可以运用,并因而缩短了在其它项目中培育某种能力和获得预期效果所需要的时间;在多数情况下,在一个改进项目中所积蓄的大量知识,有助于识别、培育和增强未来改进活动所必须的特定组织要素和相应技能。
实际上,目前有关企业持续改进的现实是:一方面,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单独依赖一种改进方法,它们一般都在有重叠的重点领域中,由存在重叠性的员工同时实施多个改进项目;另一方面,诸如全面质量管理、战略杠杆等改进活动又往往会对产品开发、定价、人力资源、库存管理和资本市场等许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经常的情况是,企业往往并行实施一系列改进项目。也就是说,即使旨在解决的问题不同,但这些改进方法也会通过员工努力、资金、信息和高层管理者的关注等“共享资源”而联系起来。这就意味着,在许多情况下,不少企业实际上已经在有意或无意地尝试着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
二、整合管理的基础:对各种改进方法的深入剖析
初看起来,似乎再造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等改进方法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但如果对它们进行深入剖析就会发现,任何改进方法都包括一些共同要素,如确定方法和目标的特定角度、特殊的术语、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实现变革的工具与技术等等。因此,我们完全可能在深入理解这些共同要素的基础上,把它们视作把不同改进方法整合起来的基础。具体来讲,理解一种改进方法的上述四个要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①它可以为人们评价某种改进方法在特定场合的适用性和成功的可能性提供基础和依据;②特定的角度、术语和工具有助于管理者识别和确定具体问题、明确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应该由谁来解决这个问题;③它有助于管理者识别和确定特定改进方法的潜在缺陷;④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相对简单却行之有效的方式,并提供将不同改进方法联系起来的机会。
1.特定的角度或参照系。人们可以把一种改进方法的特定角度或参照系视作允许管理者关注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观察平台。例如,员工授权可以使人们创新性地运用自己的判断,因此它更关注于单个员工的角色;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方法识别因产出而发生的成本,故它更关注于员工从事的工作和为完成这项工作所发生的成本;及时管理方法(JIT)可以减少浪费、延迟和不均衡性,故它所强调的是最小化这些因素对组织的影响(如表1所示)。这样,在明确了各种改进方法的观察角度和关注重点之后,人们就可以据此了解各种改进方法的应用领域与应用价值,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同时,特定改进方法的不同观察角度还可以识别人们以前从未发现的问题。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特定改进方法在某一领域所获得的成功也常常使人们变得过于乐观,并进而不合理地认为这种方法就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2.特殊的术语。对特定改进方法看问题的角度进行补充的,是一组相互兼容的特殊术语,它可以便于沟通并使他人理解所存在的改进机会。这样,在利用某一改进方法确定和阐明所存在的问题时,理解这种改进方法的特殊术语就成为问题的核心所在。一般而言,一种改进方法的术语往往与特定的职能小组密切相关。例如,作业经理关注的是排除作业中的流程问题、存在的浪费和瓶颈,故其术语与车间有关,讨论的是诸如物料流动、机械布局、调整时间以及与工人有关的作业问题等(如表1所示)。因此,他们理解有关及时管理方法的术语、杂志、案例研究、专业会议和及时管理的优点,并倾向于把及时管理作为较优的改进方法。而会计人员则可能偏好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方法,因为它关注的是“成本与相关活动”,使用的是会计术语(如表1所示)。事实上,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方法已经成为会计界进行持续改进的首选方法。因此,在持续改进的实践中,如果能够找出不同改进方法的术语之间存在的联系,并使不同职能小组的员工学习、交流和理解不同改进方法的术语,就可以为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扫清理解方面存在的障碍,为其成功实施奠定前提基础。
3.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在使当前存在的问题清晰化和帮助管理者决定实施某一行动方案时,每种改进方法都要利用特定的分析工具与技术。一旦理解了当前的环境,管理者接着就会运用这些工具来识别未来的理想状态,而现实和未来之间的差距往往就意味着特定的改进机会,从而为实施改进活动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发展空间。如果仔细观察表1中所列出的各种改进方法的不同分析工具和技术,我们不难发现:在某些改进方法的分析工具和技术之间实际上存在着颇为密切的联系。企业完全可以在理解各种改进方法的术语的基础上,再在各自的分析工具与技术方面实现协同。
4.变革的工具与技术。一旦管理者识别出改进的机会,他们就可以进一步实施改进,但他们此时常常忽视了变革的工具与技术,这是许多改进方法归于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实际上,如果在识别出问题之后却没有成功地实施改进方案,很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至少,如果确定了改进的预期目标而没有实实在在地去实施变革,管理者的信誉和声望就会因此而受到不利影响。由此可见,变革的工具与技术的地位是何等重要!既然如此,如果在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时,能够通过各种改进方法共同使用的工具而建立起某种联系的话,必将会使员工在解决问题时变得更富有灵活性和全局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议与措施:基于“共用工具”的整合管理实施模型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为了有效地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创造并利用各种改进方法中的共同要素,企业既可以对员工进行相对广泛的教育培训,展示高层管理者希望的行为,也可以识别能够为多个领域所熟悉和使用或具有交叉能力的工具与技术;既可以创造一些共同的组织“术语”并使各个不同的专业群体能够沟通观点、方法和工具,也可以创建跨职能的团队并使其互相学习各自职能领域的不同观点、术语和工具。但除了这些基础工作以外,为保证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方法的实施效果,企业还可以从各种改进方法共同使用的工具这一角度入手。
(一)对不同的改进方法进行归类
在管理者理解了不同改进方法的角度、术语和工具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之后,对各种改进方法进行整合就成为一种可能。事实上,人们完全有可能以一种互相补充的方式、而不是互相排斥的方式把它们整合起来。
迄今为止,尽管改进方法层出不穷,但根据共同的角度、相似的术语和共享的工具,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基于时间的改进方法、基于流程的改进方法、基于质量的改进方法、基于技术的改进方法、基于员工的改进方法和基于活动的改进方法等几个大的家族,而在每个家族内部,各种改进方法之间的关系要比各个家族之间的关系密切得多。例如,相对而言,及时管理、压缩时间管理和产品推出时间管理、快速反应、制造设计、支撑质量管理等方法之间的关系相对密切,同属于基于时间的改进方法家族;适用于内部质量的ISO9000标准、日本的戴明奖、统计过程控制、书面标准、试验设计等方法之间的关系也相对密切,同属于基于质量的改进方法家族;而基于活动的改进方法家族包括确定产品成本、顾客成本、分销渠道成本的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基于活动的成本削减管理和流程改进管理等;基于技术的改进方法家族包括信息转换、电子数据交换、计算机集成制造、ERP等;基于流程的改进方法家族包括业务流程再造、流程分析图、标杆管理、最佳实践等;基于员工的改进方法家族包括员工授权、学习型组织、技能工资制、自我导向的工作团队等。
(二)为族内和族间的改进方法之间建立起某种关联
在经历了上述的分类过程之后,人们不难找到每个家族内部的各种改进方法之间的联系。以基于时间的改进方法家族内部的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为例,尽管不同的时间方法都采用存在细微差别的术语来描述问题,但它们却都与时间有关。
但比较而言,不同家族之间的过渡联系或转换则相对较难。不过,由于有些方法使用共同的改进工具,因此它们之间也肯定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表2所示)。例如,在基于活动、基于过程和基于质量的改进方法中都可以应用特性成本核算(AttributeCosting)这一共同工具。实际上,强生医疗公司就是根据这一特点,成功地实现了多种改进的整合管理。最初,该公司试图实施一种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方法,但由于运营经理不理解这种改进方法对他们有什么帮助,故将其视为典型的会计项目,相关的努力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与此同时,该公司实施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也因为运营经理无法识别其收益而没有得到全员的认可。然而,通过引入特性成本核算,强生医疗公司成功地把注意力转移到流程改进上来,并以运营经理能够理解的语言向其展示了上述两种改进方法及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从而使运营经理发现,获得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信息以后再努力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具有重大价值,并最终把企业导向成功。另外,诸如流程分类计划等工具也可以实现基于活动的改进方法与基于流程、基于质量的改进方法之间的成功转换,或者把它们所能获得的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并获得巨大收益。例如,潘左尔公司(Pennzoil)就是利用流程分类计划把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方法与流程再造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通过运用流程分类计划,该公司可以运用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信息来识别需要进行再造的高收益领域。因此,从共同使用的工具出发,有利于促进人们对其它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提供比单纯依赖一种改进方法更有效的分析角度、分析技能与有关信息。
可见,各种共用工具可以成为为不同改进方法建立起关联的关键要素。基于这样的思路,在出现一种新方法或拟采用一种新的改进方法时,管理者应该首先设法为其找到具有某些共性的家族,然后识别出可能共用的一些工具,并通过这些工具实现对各种改进方法的整合管理。事实上,正是这些共用工具构成了整合各种改进方法的前提和发挥其杠杆作用的“支点”。例如,流程图或流程分析图可以在基于活动、基于流程、基于质量和基于时间的改进方法中使用:一幅基本的流程分析图可以识别出把原材料转化为产品的一系列步骤;如果再运用周期分析法,则可以进而获悉生产产品所需的时间,理解和排除任何导致延迟的因素;如果再进行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和活动分析,则可以进一步获取每一个步骤的成本信息,为确定有待降低的高成本活动和发现可以取消、简化或自动化的过程提供依据;如果再辅之以基于质量的改进方法,就可以揭示出与存在的偏差大小和导致这些偏差的原因相关的信息,从而把注意力转移到理解和消除这些延长生产周期和增加成本的因素之上。这样,经理人员就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流程,使各个不同的角度相互补充,形成对流程的完整认识,并最终设计出克服现存的大多数问题的各项改进措施。
(三)选择合适的改进方法组合
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管理者面临的下一项任务就是从众多的改进方法中选择适合企业目前状况的一组方法。此时,他们不仅要评价职能小组当前使用的改进方法,理解这些方法使用的工具中存在哪些共性,力争把有关的工具组合在一起使用,而且还要把各种改进方法整合起来,设计出所有领域的员工都支持的、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管理者还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改进团队对某一改进方法的重点或角度所持的态度;②改进团队对该方法的术语的理解程度;③改进团队对该方法的工具的熟悉程度或团队接受培训的速度。
在此基础上,管理者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来选择改进方法:①允许员工选择他们最熟悉的方法。通过对员工的知识和背景进行投资,员工可以对自己选择的方法进行前期测试,并有可能生成成功的改进方案。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不足:由于组织中仅有一小部分人能够理解每种改进方法所应用的术语,所以不同职能领域很可能选择不同的方法,结果在要求跨职能变化时很难实施特定的改进方案。②利用顾客识别改进方法。这是最具主动性的选择方法,需要清楚顾客到底希望进行何种改进,并需要有关顾客需求、组织中现有的与这些需求有关的交货能力以及把顾客需求与公司绩效转化为改进机会的反馈信息。③模仿竞争对手的改进努力等。但无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如何选择改进方法,他都应该确保能够在所选择的改进方法组合内部建立起某种关联,并能够形成彼此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
(四)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的实施建议
一方面,由于改进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较低,也不容易通过产出进行监督,这就要求经理人员必须使“管理者推动”和“员工拉动”同时发挥作用。其中,前者是指提供培训、给予支持、认可改进的价值、提供激励和澄清改进的必要性等等;后者是指一个自强化反馈过程,由增加工作安全感、承认项目的可行性、理解和认可改进项目的价值、取得预期成就、增加对项目的投入并取得更大成就构成。另一方面,根据改进理论家的研究成果,从事特定工作的员工是掌握最多相关信息的专家,所以应该由他们负责识别改进机会和实施变革。隐藏在这一战略背后的合理性体现在:从事特定工作的员工已经理解工作流程,从而降低了数据收集和诊断时间;当员工自己制定出改进计划时,他们对实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戴明在其称作“生产能力链”的理论中指出,应该把通过提高生产率所释放出来的资源再投入到寻求获得更大改进的努力之中,从而形成有利于持续改进的自我强化反馈。从经营的角度看,分配到改进中的努力可以提高效率,提高流程产出,并因而减少生产压力和提供更多的改进时间。那些把以前改进的收益再投入到进一步的改进努力之中的组织往往可以形成更有力的正反馈,从而在质量、效率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收益,并进而提高改进团队把产出转化为行动方案和实际变化的有效性,成功地实现改进的持续性和整合性。最后,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的质量项目不可能象机器那样进行买卖,因此,成功地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的能力也只能通过内部积累而逐步培育起来。管理者不仅需要在当前与未来的绩效水平之间作出权衡,而且也必须设法确保致力于改进项目的努力能够从管理者的行动转化为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改进项目取得成功的时候,灵活调整改进工具组合,力争取得持续收益。
总之,经理人员必须把企业的改进项目理解为一个多个项目同时展开的、持续进行的动态过程,并对各项持续改进活动实施整合管理。在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时,他们不必重新开始实施一项改进方案,所要做的仅仅是设法把现有改进方法与其它方法整合起来,并以此为支点,通过引入其它角度的分析和实施其它改进方法来补充当前正在实施的改进方案,发挥其杠杆作用和协同效应,使整个改进过程成为超越单一职能努力的持续改进活动,从长远的角度上提高企业的整体改进效果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
参考文献:
1ElizabethKeatingRogelioOlivaNelsonRepenningScottRockartandJohnSterman1999.“OvercomingtheImprovementParadox”EuropeanManagementJournalVol.17No.2April.
2HendricksK.andSinghalV.1996.″QualityAwardsandtheMarketValueoftheFirmAnEmpiricalInvestigation″ManagementScience43.
3EastonG.AndJarrellS.1998.″TheEffectsofTotalQualityManagementonCorporatePerformanceAnEmpiricalInvestigation″JournalofBusiness71.
4OlivaR.RockartS.andStermanJ.1998.″ManagingMultipleImprovementEffortsLessonsfromaSemiconductorManufacturingSite″.InAdvancesintheManagementofOrganizationalQualityedsD.FedorandS.GhoshVol.3JAIPressGreenwichCT.
5JuranJ.1969.ManagerialBreakthroughANewConceptoftheManager'sJobMcGrawHillNewYork.
6Deming.W.E.1986.OutoftheCrisisMITPressCambridgeMA.
关键词:项目管理 方法
一、项目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一)项目管理的定义
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资源约束条件下,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合作,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以使特定的项目目标得以尽可能好的实现的过程。
(二)项目管理的基本特点:
项目管理是一种管理科学体系。在我国目前的项目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职能主要是由项目经理执行。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项目经理的管理水平与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个具体的项目中,项目经理所充当的角色是多样的,包括整合者、决策者、领导者、沟通协调者以及氛围营造者等。
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是由一系列任务组成的整体系统,因此对于项目的管理要从全局出发。
项目管理的职能与其他管理的职能是一致的,即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本文只讨论以建筑物或构筑物为目标产出物的建设工程项目。这类项目以建筑物或构筑物为目标产出物,具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受到时间、成本、质量等约束条件的限制,影响具有长期性,投资具有风险性等特点。工程项目是最为常见的项目类型,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增多,这对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管理者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同时也需要管理者采用有效的方法。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以高效的方式完成整个工程。虽然工程项目管理追求的是项目工程最终结果的满意度。但是结果的保障来源于过程的监督管理。为了实现工程的管理目标,需要对工程的实行过程采用各种管理办法,使得整个工程项目在可以掌控的范围的内,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具体而言,工程项目的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工程项目完成的及时性,如果项目工程不能如期完成,承包方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要给予业主赔偿一定金额的损失;其次,在预算范围内控制工程项目的消耗;最后,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
通过采用有效的方法,能够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能够帮助项目承包方及时高效的完成工程项目,有利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对于工程项目的承包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工程项目的管理方法
(一)项目直接目标管理方法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追求的是工程项目在预算内及时高效的完成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的承包方要综合考虑预算因素、时间因素和质量因素。这三方面的因素往往难以同时达标,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斥性,需要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对这三方面进行综合的管理。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如果工程项目的质量达不到合同的标准,无法令业主满意。即使在预算范围内及时的完成了工程项目,业主也会要求承包方对工程项目进行完善。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项目涉及的工作人员全员参与。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可以采用因果分析法、控制图法等方法找出项目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加以修正。
时间管理:工程项目的完成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因为一旦承包方无法在规定的实践内完成工程项目,业主可以根据合同要求承包方赔偿相应的损失。因此,项目承包方必须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掌控。在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中,工程项目的工作管理人员可以采用网络计划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有利于帮助项目管理人员,统筹安排工作的时间和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实现对工期的控制。
费用管理。承包方承包工程项目的目的也是为了追求盈利。如果工程项目的费用超出了业务付给承包方的费用,那么即使承包方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让业务满意的工程满意。承包方也没有实现自身的盈利。这也不符合承包方的工程管理目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在费用管理过程中采用偏差分析法。偏差分析 是通过实际完成的工程与计划相比较,分析工程项目进展中是否存在偏差并找出偏差原因,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和时间的基础上,对费用的支出进行合理的调整,确保最终工程项目的费用支出在预算范围内。
(二)项目过程管理方法
工程项目的实施会涉及到很多环节。这些环节都会对项目的实施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项目实施影响较大的几个环节展开讨论。首先是合同管理,合同是约定项目参与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因此,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在签订合同之前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准确的审核,降低合同风险;人力资源管理: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各种人才来完成。工程项目能否及时、高质量的完成取决于施工人员和管理之间的合作默契程度。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采用组织结构图、责任分配图明确施工人员与管理者的责任,同时建立各种激励机制,提成施工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工程项目的进度与质量;风险管理。工程项目涉及到的内容与环节很多,这也导致了工程项目风险的复杂性,项目风险的主体可以来自于业主、供应商和分包商。工程项目的规模越大,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要求水平越高。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原则是对风险作出正确的估计,并结合风险存在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中,管理者可以采用SWOT 分析、概率分析方法,对项目风险作出准确的评价,并针对这些潜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工程项目的管理对于保障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需要项目管理者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韩银.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J].建筑经济,2005(2) :67-70)
关键词:高校物理;实验室;管理
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往往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常常采用实验教学的手段,这就使得物理实验室在学校的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好实验室建设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实验室建设与理论教学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物理实验室建设,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
一、确立合理有效的实验室器材管理方式
目前,在实验室的器材管理方法上面,常见的管理方法有三种,他们分别是垂直管理法,双重管理法和多重管理法,这三种方法各有自身的缺点,也各有自身的优点。
垂直管理主要是指由学校的领导进行管理,实验室的主任负责具体的实验室器材管理事项,例如日常的采购、验收、保管和维护。这种管理方法在于责任非常明确,便于应对各种问题。
双重管理主要是指由实验室的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同时院校的行政部门也对实验室器材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显而易见,可以使实验室器材的管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但也容易发生器材损毁事件,器材保护管理工作效率相对低下。
多重管理主要是指由学校的领导、教务处、各室的主任分别进行器材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往往可以调动所有的力量,但是在器材处理上难以做到统一,在责任的划分上也难以明确。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
为了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器材的潜能,除了配置必须的物理实验器材设备之外,我们还应当加强队伍建设,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可以引进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由学科带头人带领物理实验室的教师承担科研任务,使得物理实验室不仅是教学的场所,也是科研的基地。使其发挥最大功效。
第二,注重对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是物理实验室的后备军,是器材创新的主要推动者。但由于青年教师知识面非常广,但教学经验存在不足等特点,我们应当加强对青年教师指导,不仅使其能够快速掌握实验教学工作,而且在科研中成为中坚的力量。对于青年教师还应当制定培养计划,鼓励学习最新的知识,使其可以不断成长,成为未来的学科带头人。
第三,发挥中老年教师的骨干作用。中老年教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在实验教学时处于骨干力量,在实验室器材使用过程中也处于核心地位。学校应当充分调动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为其教学提供必要物质保障。
第四,实验教学应该与时俱进,结合学校特点和社会需求,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建立配套制度, 强化管理力度
在实验室器材管理过程中,我们还应当加强各种规章制度建设,例如安全环保制度建设,仪器设备管理建设等等。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不同器材操作规则,对此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我们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使得物理器材教学计划与理论课的需求以及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可以相适应,并且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做好定期检查维护。
第二,所有物理器材应当有详尽档案资料,并进行分类和归档。在做好实验室档案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以器材的安全使用和维护为基础,找出可能存在的题并予以解决。我们还应当充分做好器材设备维护,对于学生参加实验过程应当详细记录,并及时收集器材的各种信息,保证实验室教学顺利有效。
第三,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我们应当制定器材具体管理细则,使得实验室器材每项管理工作可以按照细则进行,让管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在制作细则时,我们应当制作一套行之有效并且可以操作的规章制度,例如器材检测岗位责任制度、教师管理器材制度、仪器归还制度、器材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等制度。除了建立这些制度之外,我们还应当建立辅助管理制度,例如常规教学检查制度、班主任听课制度、仪器设备检查制度、学生实践管理制度、物理实验室开放制度等等。
四、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
我们应当完善实验室器材安全管理保障系统,使得实验室器材可以处于安全状况。在进行实验室器材安全管理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并责任到人。定期对实验室器材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问题立即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
在物理实验室中,实验室往往按不同的学科分为几个分室。在分室器材管理上既要具有共同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要根据分室器材具体特点设置不同管理措施。例如对于电磁学实验室器材而言,电磁学实验室仪器如果不经常使用,需要根据电磁学原理进行保管,保证仪器安全。
除了以上措施之外,我们还应当加强安全管理教育工作,使得安全管理人员可以树立安全意识,防止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欣茂,黄家敏,陈飞胜.电磁学实验仪器的维护[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4):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