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2 01:16: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
首先,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之后很多幼儿园失去了经费保障,出现经费紧缺,有些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困难重重,园长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筹钱,有的幼儿园为了生存开办兴趣班、特长班,为了多吸引幼儿前来入园盲目满足家长的不合理要求,有的幼儿园从幼儿的伙食上克扣从而节省开支,一些幼儿园在改制之后为了减少开销不同程度地压低幼儿教师的工资,幼儿教师的工作负担却有增无减,这种情况下极易形成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甚至幼儿教师大逃离。
二、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阶段作为学校教育和人的终身发展的奠基阶段,无论对于个人的全程发展、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国家社会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此阶段的发展对其以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和持久的。如果这一阶段发展良好,那么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此时发展不足,那么以后的发展就是相当吃力的,发展空间也小了很多。幼儿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没有幼儿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以至高等教育都是空中楼阁。然而现实却是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全国务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即使没有政府的重视也备受关注,高等教育由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运作与发展得到了不少的重视,幼儿教育却没有受此殊荣。无论从人的终身发展还是从大的教育系统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的影响是长远的,如何办好学前教育应是国家慎重考虑和予以重视的。
三、关于政府关注投资幼儿教育必要性的几个观点
(一)受教育权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当然包括幼儿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接受幼儿教育也是每个幼儿的基本权利。众所周知,个人权利的实现需要社会予以保障。如果幼儿教育没有足够的教育经费和必要的法规保障,那么幼儿的受教育权是很难被保障的。
(二)社会向幼儿尽责后才有资格向幼儿提要求作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中介,教育把社会的发展要求转化为人的发展要求,通过人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幼儿的发展和幼儿的参与。
(三)不为幼儿提供幼儿教育服务或者是用低质量的幼儿教育打发幼儿实质上是对幼儿的排斥和抛弃实际上,不论是用高收费把一部分孩子排除在幼儿园之外,还是用低质量的保教条件打发部分幼儿,都是对幼儿的一种排斥或抛弃。实质上是政府在逃避或推卸责任。这样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极其不利的。
作者:刘淑云 单位: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中心学校土城子小学
1、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智力教育。过早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耍、好动的天性,强迫孩子安静地接受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心理。
2、许多家长存在重视幼儿学习珠心算、弹钢琴等技能。从而逼迫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花大量时间去练习,而忽视了幼儿智力、情感的发展。
3、现在社会上流行孩子学英语,那就让孩子上补习班,学英语;过两天,有看见打球很好,又让孩子学打球;总之,听别人说什么好,就马上跟去。素不知,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家长在选择的时候,不应盲目跟随潮流,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4、对孩子过于溺爱,家庭中出现爱怎么闹就怎么闹,爱怎么玩就怎么玩的小皇帝、小公主。
5、家长总是埋怨孩子学会了这样不好的习惯,学会了那样不好的习惯。其实,有很多都是家长们在不知不觉中教的。例如:我们有很多家长平时爱打麻将,回家很晚,不注意多陪孩子。有些孩子到一定的年龄,就自己一个人玩自己的,不管对与不对,如果家长要管他的话,他就产生很强烈的逆反心理,因为他从小就没有学到约束自己的心理。
二、如何解决问题
1、加强幼儿兴趣班的兴趣教育力度。
幼儿园的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喜欢音乐,喜欢数学、喜欢画画等等。使每个孩子能自发的进行各种素质教育活动,而不是强制性的进行说教,也不是填鸭式的传授。因此,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应该遵循《纲要》的要求,以《纲要》为行为准则来进行每日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各方面能力。那么,在幼儿园进行素质教学活动,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以及幼儿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有真正的对幼儿园教育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做无用功。
2、提高兴趣班的质量,控制兴趣班的数量
在目前的幼儿教育状况下,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生了出来,如果不加约束和管理,必将降低质量,影响幼儿接受应有的素质教育。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最好的办法是市场化管理,同时,辅助一些评价机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教育实施单位进行评估,引导教学发展方向,引导家长的消费观。
3、正确引导家长的教育目的
“儿童是成人之父”,这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一句话。他认为,儿童天生就是红色区域里的一群,他们代表着真、善、美,我们对待新生儿的态度不应是怜悯,而应是怀着一种对造物之神的崇敬。成人的任务是保证他们的天性得以自然成长,而不是强制他们或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展。在此基础上,教育并非是“老师做了什么”,而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自然结果,孩子的知识不是通过教育得到的,而是通过儿童在他们特定的环境中吸取的经验而得来的。蒙台梭利说过:“即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的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作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那么,盲目报兴趣班的现象可以说是教育目的出了偏差。导致孩子的“知识消化不良”,到上小学时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许多孩子在疲于学习中抹杀了自己的想象力,长期处在机械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甚至有些孩子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自闭症。
4、加强儿童心理研究,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
杜威认为“要有坚持的行动,兴趣必不可少”,如果孩子对一件事情有兴趣,他就会积极地、持续地做下去,从中获得欢乐和收获。我们应当了解我们的孩子,观察他们的行为,给予适当的引导。孩子是有特点的个体,每个孩子的能力、需要和爱好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强求他的爱好和所学的东西要和其他人一样。相信在家长的引导和关注下,家长会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
三、两点建议
1、活动形式多样
比如我们现有的体育活动已经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早操、晨间活动、体育课的三部曲”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如幼儿基本体操、运动会、课后体育活动、散步、远足、体育游戏、生活指导等等,灵活运用集体和个别活动的形式,使幼儿在多种形式中得到锻炼,健康成长。
2、科学安排
对于幼儿园的任何一个单项素质教育活动都应该是“强度小些,密度较大,时间较短,强调节奏”,所以尽量减少等待、组织、材料分配的时间,增加幼儿活动的时间,加大密度。我们在教学中采取自选材料、幼儿示范、个别活动等方法来增加练习时间,又采用强弱结合,动静交替的原则安排活动内容,在幼儿适应范围内,增加强度,在期末测试中最高活动密度达78%,主要活动后幼儿平均心率在135次/分,改变了以往幼儿体育活动密度太小,强度太弱的局面。另外,加强整体配合练习,注重幼儿的反应等方面,大大增强了活动的效果。
例如教师每天在门口迎接幼儿入园,见到孩子面带微笑问声早上好,这时孩子会微笑回敬等小环节,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使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逐渐演变成个人习惯行为。因此,通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我们深刻感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我们应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弘扬德育渗透育人的特殊作用,从而促进每位幼儿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在游戏教学中渗透德育
游戏是儿童喜欢的形式,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幼儿教育的最好方式。设计完整的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也对幼儿社会形为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表达的能力,使身心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1.游戏活动能够提高语言的交往能力。幼儿在游戏中不是简单的对话,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工具。
2.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体育游戏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我们应根据一定的游戏规则,通过跑、跳、举、抓等体育动作来进行游戏活动,产生一定的游戏结果。例如贴人游戏、老鹰抓小鸡、捞鱼等都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与小朋友团结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很好地培养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顽强拼搏以及不怕苦的奋斗精神。
3.德育在智力游戏中的作用。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有趣的智力游戏能激发幼儿的情绪,促使幼儿有意控制自己的行为,诚实遵守游戏规则,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完成任务的持久性,有利于幼儿意志品质的形成。因此,幼儿需要游戏,同样也需要德育,在幼儿游戏的同时也要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这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三、做好家园共育,强化德育教育
教师应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如果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教师与家长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孩子培养好,因此,我们要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从而达到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
1.教师要对幼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实践,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成为幼儿的表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和利用教师自身素质所具有的德育作用,尤其注重专业理念和师德。教师应努力做到用幼儿的思想、幼儿的语言、幼儿的行为、幼儿的情感来教导幼儿,及时与孩子的家长沟通孩子的近况,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状况,反映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这样能很好地促进孩子的德育教育。
2.家长要督促幼儿,经常与幼儿沟通交流,多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认可幼儿在幼儿园所受的教育,并要注意帮助其巩固下来。同时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及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3―0037―01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规定的。在多年的幼教工作中我们知道,幼儿身心的影响及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坚持才能见效的工程,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就得让教育教学活动对孩子整体产生影响力。尤其是那些任性好动的孩子,他们往往是班级不安定的“起事头”,在“班级”管理中,要想提高教育效果,就特别需要关注那些孩子。对他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才能让一个幼儿集体形成相对稳定的发展。
一、交流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钥匙,尊重是基础,让孩子生活在希望当中,学会自尊自爱
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家长与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站在孩子的角度,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来尊重幼儿,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身体接触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获得自由愉快的情感体验。例如,课堂中认真听讲的他仅有三分钟的热度,其余时间要么离开自己的位子,要么与同伴讲悄悄话,这时我便让他当小班长,帮我看看谁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或那个同伴又讲悄悄话了。若没有发现同伴有与自己行为相似的,我便表扬他和小朋友;若发现同伴有与自己行为相似的,我便让他去管管同伴然后再说:“如果这会儿你们都认真听讲,就不会被我们的小班长发现了,是吗?”以此来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行为。这种办法在满足幼儿小小“虚荣心”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和带头作用。
二、以“化”为先,让孩子适应温和教育,使孩子更多感受人格力量
万事贵化不贵堵,对待孩子我们要更多地用温和的方式来处理。一些调皮孩子从小到大往往听多了呵斥,习惯了电闪雷鸣式的管教,他们大多对老师温和的话语充耳不闻。还有些孩子天性喜动不喜静,从某些方面说就是自控力差,要让他端端正正坐一节课确实比较困难。因此,课堂上就应留给他们“动”的机会,让孩子有节制地释放情绪。
三、让孩子懂得规则的必要,乐于服从秩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在一定的规则之下运行的,教育孩子,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同时也要培养孩子对社会规则的初步理解和遵守。调皮好动的孩子上课不安分,下课也比别的孩子更喜欢打闹。在一般性的活动中,往往不愿接受规则的限制,行为放任不守集体秩序。因此造成的危害,首先是别的孩子玩不成,跟其他孩子造成冲突,最终也使自己不痛快。对此,就应帮助孩子认识其中道理。可以先从安全角度引导孩子,认识为什么不能追逐打闹。类似地面很硬,摔下来会骨折,追逐打闹会撞到别人,可能会发生流血事件等等,道理孩子可以一点就明。知道遵守秩序是爱自己的表现,也是爱集体的表现,更是维护班级荣誉的需要,他们自然就会乐于遵守规则。在教育过程中,家园合作,坚持原则,步调一致,帮助幼儿积累正确的经验,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学会遵守必要的规则,从而纠正幼儿的任。
四、适当的赏识与惩戒并举,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
虞永平在《幼儿教育》上撰文说,幼儿教育不仅应给幼儿知识、发展儿童的能力,更应该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让幼儿感到幸福。他认为,幼儿有没有得到幸福是幼儿教育成效的最根本的标准。他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1. 幸福是美好童年不可缺少的
幸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儿童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机体在生长发育外,精神也在成长。儿童的幸福是与儿童精神世界的成长联系在一起的。一切有利于儿童精神世界成长的活动,一切与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致的活动,都可能带给儿童极大的幸福。一切违抗儿童成长内在力量的、外在强加的活动对儿童来说均无幸福可言。
幸福的感受能引发儿童不断创造、探究和成长。
2. 幸福为什么与部分儿童失之交臂?
有部分儿童并没有真正体验到幸福,或者没有充分体验到幸福,他们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到真正的愉快。这就是说,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与儿童内在的不断萌发的生命力取得一致。那么,幸福是如何与部分儿童失之交臂的呢?
首先,是因为幸福观的偏差。一些父母经常把幸福等同于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裕,其实,一定的物质条件只是幸福感受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儿童所从事的活动、所获得的体验与生命成长特别是内在精神成长取得一致,内在的生命潜能得以不断激发时,儿童才能有真正幸福的感受。对于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成人来说,了解儿童的需求和兴趣,了解儿童精神世界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并为之提供适宜而非奢侈的条件,才能使儿童获得真正的幸福。
其次,对儿童需求认识的偏差。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常常把自己的需求和意志强加给儿童。有的成人认为,自己需要的,儿童也一定需要。其实,儿童与成人处于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他们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需求。
最后,对儿童学习认识的偏差。儿童是怎样学习的?3—6岁的幼儿又是怎样学习的?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确回答的问题。幼儿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的学习,他们的学习是同每日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每日生活是幼儿学习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只有认识这一点,并创设适宜儿童学习的环境,才能使儿童真正从学习中感受幸福。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
1.中等师范幼儿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中等师范幼儿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幼儿教育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教学技能。幼儿舞蹈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孩子们的审美品味,不少学生认为幼儿舞蹈教育目的是为了以后进行专业舞蹈训练做准备,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念。参加幼儿舞蹈学习的孩子们年龄都不大,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的可塑性相比较来说更加的强,只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孩子们很容易就能够理解舞蹈之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根据孩子们的这些特点,中等师范幼儿教育在教导学生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和孩子们沟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之中更多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方式,让其更加贴近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
2.中等师范幼儿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内容
家长们让孩子们进行舞蹈学习其实不是为了将孩子们培养成为专业的舞蹈家,更多的是想通过舞蹈教学帮助促进孩子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孩子自身的气质,让孩子能够健康的发育成长,形成自信、开朗等积极的性格。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教学技能,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朝着幼儿美育教师这个方向发展,另外针对学生的舞蹈教学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的整个过程和过程之中应该注意到的事情,交给学生激发幼儿学习舞蹈兴趣的方法,这些在学生以后的工作发展之中可以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帮助学生胜任幼儿舞蹈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对美的认识,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美、如何在生活之中寻找和发现美,又如何才能够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将美表达出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些应该是中等师范幼儿教育舞蹈专业学生真正应该学的知识。
二、当前中等师范幼儿教育舞蹈专业教学之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方法不科学
当前中等师范幼儿教育舞蹈专业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一些老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机械性的灌输,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方面没有什么关心。此外,教师们也更多的从自身专业性出发来要求学生的动作掌握程度,所以教学最后往往会变成对学生的技能教导而不是专业教导,即只教学生专业的舞蹈是什么样的,而没有教导学生怎样进行舞蹈教学,这和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是脱节的。此外因为学生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所以学生的学习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长此以往学生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
2.学生缺乏实际锻炼的机会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舞蹈技能和舞蹈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则有所忽略。这一点对于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中等师范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培养学生教育幼儿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教导学生掌握专业的舞蹈技能。过多的训练学生的舞蹈技能而不让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操作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学生教学生涯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好的作用。
三、促进中等师范学校幼儿教育舞蹈专业发展的建议
1.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快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给我们的教育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奇迹。教师可以借助科学技术促进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简单来说,多媒体的普及给教学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利用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有比较大的提高。举个例子来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放映音频、视频等内容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投入到学习之中。此外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练习场景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自己看,这样学生可以发现很多平时训练时候没注意到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纠正。
2.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在实践之中学生才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学校应该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之中锻炼和检验自己。另外通过实践学生也能更好的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纠正。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舞蹈《国色天香》的时候笔者将所有的学生按照成绩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大概差不多,然后让每个小组各自通过自学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分组学习之后每个学生都要说说自己所感受到的、舞蹈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点。在学生们都完成教学目标之后一个小组的成员分散开来去其他小组教导自己小组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舞蹈动作的专业性同时也可以保证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四、总结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方式
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由此可见,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现阶段,幼儿教育却出现了小学化倾向,即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幼儿提前进行小学教育,将一些小学才会学到的知识,如拼音、算术、汉字书写等融入到教学中,甚至将学前班的幼儿当成“小学生”来教育。而且,为了迎合一些家长的心理,这种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在一些地区已蔚然成风。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且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损害,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下面,笔者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方式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课堂讲授代替了游戏、活动。幼儿园教育应该是寓教于乐,即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相应的教育。这是由幼儿的心理特征决定的。如果幼儿教育小学化,即重视课堂教育,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多,就会使幼儿的游戏时间大大减少甚至没有,幼儿只能死记硬背教师传授的知识,成为了典型的“灌输式教育”。这样,幼儿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自主探究能力不断降低。
二是课下作业多。小学化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做,幼儿只能听、看。教师机械地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幼儿不管懂不懂,只能生吞活剥,勉强自己去消化这些知识。然后,教师还会给幼儿布置大量的课下作业。这些作业比较单调、枯燥,多是重复性的练习。幼儿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这些作业,玩耍的时间会大大减少。这实在是违背了孩子的天性。
三是评价标准重结果、重成绩。幼儿教育小学化一个明显的特征及时评价标准的明确化,即评价幼儿教育质量的高低,以幼儿学会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为标准。也就是说,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幼儿的学习过程不被重视,甚至不管幼儿是怎样掌握的知识,只重视结果,只要幼儿学会即可。这样“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幼儿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忽视了幼儿探索知识时的思考、迷茫和乐趣,单纯强调成绩,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家长的错误需求。很多家长并不懂幼儿教育规律,又受到了社会攀比风气的影响,于是在孩子回家后,问得最多的就是:吃饱了没有?吃的什么饭?学什么了?认识几个字?学了几个单词?背了几首诗?家长这种对幼儿园教育的盲目、错误需求,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
二是幼儿园的功利性较强。很多民办幼儿园或是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错误需求,更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违心地去搞幼儿教育小学化。比如,凸显幼儿的外显行为,多学习语言、识字、英语、速算等知识,让幼儿看起来掌握了很多知识,显得幼儿园的素质很高,很负责任,让家长对幼儿园更加信任。但是,这些外显行为都是经过短期培训就能看出效果的,而幼儿的良好习惯、智力潜能等却需要长期培养,也不容易看出效果。这种功利性较强的办园目的导致幼儿教育逐步小学化。
三是幼儿教师素质不高。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教学理念、教育素养对幼儿园教育有着直接影响。但是,一些幼儿教师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理论素养不高,还有一些幼儿教师甚至就是从小学退休老教师中返聘的,他们的教育理念比较传统,教学方法不灵活,使得小学化倾向非常明显。
四是监管不到位。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的师资要求比较宽泛,培训较少,监管力度不到位,也导致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后果
首先,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展。幼儿的身体处于发展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学习导致幼儿的大脑容易出现疲劳。而且,幼儿的眼睛比较娇嫩,容易对视神经系统造成一定伤害,出现近视等眼科疾病。幼儿的骨骼发育还在进行中,如果不注意,长时间的规范性学习容易导致出现驼背、消瘦等身体问题。
其次,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发展。对幼儿园的幼儿实施小学教育是不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因为他们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教师提前对幼儿进行超前教育,幼儿的学习可能会很吃力,导致幼儿不愿意学习,甚至产生抵触、畏惧心理,对以后的学习不利。
再次,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时期就进行专项教育,不仅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得不到有效发展,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
四、改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措施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促使社会对幼儿教育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我们要多宣传幼儿教育的宗旨,让社会对幼儿教育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扭转家长的错误认识,让大家都认识到,幼儿园的教育,学习知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集体意识、自理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一方面,对幼儿教师的聘任要严格把关,保证期素质、水平达到相关要求才能进入幼教领域;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幼儿教师要加强培训力度,促使他们继续接受相关教育,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小学化 弊端 期望值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68-02
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学前期是人的社会、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儿童没有得到科学的、适宜的、良好的教育,以后再来弥补,家庭和社会得付出极大的代价,而有些既成的事实是无法挽回的。然而,在我国当前幼儿素质研究中,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幼教领域里的一个悬而未决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至今为止无人对此进行比较系统的、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此,本文在珠海市斗门县小星星幼儿园园长陈玉花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亟需纠正》的研究基础上,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定义、具体表现、原因、弊端以及纠正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定义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这是珠海市斗门县小星星幼儿园园长陈玉花给幼儿教育小学化下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教育形式。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一是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教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得荒唐。二是在学习知识方面,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弊端
过高的要求,简单下放小学教育内容式的早期教育,在我国一些不懂早期教育意义、但又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身上时有发生。他们并不清楚,这番学习往往换来的是对幼儿求知欲望的压力,是最不利于智力发展的结果。
(一)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基本精神是在教育过程中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儿童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利用幼儿期可惜塑性和有吸收力的特点强行灌输给幼儿一些小学阶段才开始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以传授知识和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它更多地地关注那些外显的、成果化的知识和技能,而对于一些内在的、使幼儿具有发展潜力的、素质方面的基本特征关注不够。这种训练导致儿童过早的就厌倦学习,抵制接受新事物,许多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在父母安排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紧张与不快乐中度过的,这无形中的抑制了孩子潜能的充分发挥。许多家长在“教育”的幌子下,孜孜不倦“训练”下一代,严重摧残了儿童创造的灵感、身心健康、无情地剥夺了孩子本该享有的幸福童年。
(二)与社会要求相脱节
幼儿教育小学化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幼儿教育虽与培育人才相距较远,但却是人才培育链条中最基础的一环,将在幼儿未来的成长中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幼儿教育必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按照社会用人需要来培育幼儿,然后让幼儿再经过初等、中等、高等阶段的教育,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三)与小学教育相脱节
幼儿教育小学化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知识,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将会适得期反。首先,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败坏了幼儿学习的胃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生;其次,由于幼儿园抢先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到了小学上这些课程的时候,容易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学习,反而会使部分幼儿养成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等不良学习态度;第三,幼儿园学过的知识到了小学再学一遍,这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第四,幼儿园开设的一些课程未能与小学课程相衔接,如英语,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的学校不普遍,即使幼儿园英语学得再好,到了小学三年级、四年纪开设英语课的时候,原来在幼儿园所学的知识早就忘光了。
五、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的力度
幼儿教育事业关系到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业,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主能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 责任主体 政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规定,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但是,自“幼儿教育社会化”以来,各地不断涌现转、卖、并、购等现象,幼儿教育责任主体严重缺失。这在幼儿教育膨胀发展的今天,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学前教育责任主体缺失的历史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市场化改革就像一场流行疾病一样蔓延全球。这一时期,出现了所谓的学前教育市场化改革——即各地方政府在制定发展学前教育政策时将学前教育部分或完全推向市场,以市场规律来配置资源,进行竞争与运作的方式。
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教委出台了《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逐步推进幼儿教育社会化”。幼儿教育社会化本是为了促进幼儿教育公平以及解决幼儿教育资源投资乏力的问题。但不少人却认为“幼儿园以社会为依托,就再也不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了,有的地方政府正是以此为理由,推脱和转嫁自己应有的责任”。
二、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探究
明确幼儿教育的责任主体是解决当前幼儿教育中各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从幼儿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看幼儿教育的责任主体
幼儿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公平”。而公平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它涉及程序、过程的公平以及结果的公平。从幼儿教育的视角来看,公平一方面是指幼儿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另一方面是指要重视教育结果的平等。要实现幼儿教育公平,就需要扩大办学规模,保证幼儿在入学机会上的平等;要提升教育质量,重视教育过程的平等;要发展家庭和社区幼儿教育,保证幼儿教育背景的平等。而这些都需要以政府为主体。
(二)从我国幼儿教育的经济制度背景来看幼儿教育的责任主体
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都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来决定的。目前,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样的经济制度从公平和效率两个维度规定着幼儿教育的责任主体。一方面要实行幼儿教育的公平,必须坚持以政府为教育的责任主体;另一方面要提高幼儿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就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办校。
(三)从幼儿教育的正外部效益来看幼儿教育的责任主体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外部性有正负之分。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只有明确了幼儿教育的正外部效益才能有效探究它的责任主体。
一方面,无论是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儿童早期的教育和发展对儿童成长都具有独特的、无与伦比的作用;另一方面,幼儿教育政策关系到幼儿母亲的工作性质、工作压力及工作情绪,良好的幼儿教育对幼儿母亲和家庭有着极大的正外部性。幼儿教育对国家和家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国家可以拥有优异的后备人才和更好、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家庭则可以有优良的后代和幸福的家庭生活。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探究,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国家或者说政府,应该成为幼儿教育的责任主体;同时,要体现幼儿教育的公平性原则,要最大程度发挥幼儿教育的正外部性效益,还需要社会和家庭承担一定程度的责任。
三、政府应如何承担幼儿教育的主体责任
以上探讨得出了“政府在幼儿教育中应承担主体责任”这一结论。问题的关键是,“主体责任”的内涵是什么,政府应如何承担幼儿教育的主体责任。
(一)政府应扩大幼儿教育投资,发挥投资乘数作用
“责任主体”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政府应该是财政投资的主要力量。政府加大投资不仅有益于扩大办学规模,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投资的乘数作用,带动家庭力量投资幼儿教育。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意义还不是很认同,所以幼儿教育价格的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很大,也就是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当幼儿教育价格较高时,家庭会大大减少甚至放弃投资;当政府加大投资,降低幼儿教育价格时,家庭也会扩大投资。
(二)政府应适当进行救济,保证幼儿教育的结果公平
“责任主体”还意味着政府应在幼儿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上保证公平。近年来,在幼儿教育方面我国政府尽力实现公平。但是,仅仅在制度和程序上保证地区、城乡之间的公平还是远远不够的。不同的起点、不同的环境最终会导致在平等机会下的不平等结果。基于此,国家应加大对落后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农村幼儿教育进行救济,在政策、资金上偏向这些地区的儿童。
【参考文献】
[1]杰夫·惠迪等.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与市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9.
[2]王海英.常识的颠覆:学前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社会学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主编:廖其发
推荐理由
本书本书详尽论述了我国从古代到近代幼儿教育制度及相关教育思想,其具体内容涉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幼儿教育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幼儿教育政策、优生与胎教、慈幼观念与措施、幼儿养护或保育、幼儿思想道德教育、幼儿智育及美育、幼儿教育教师及幼儿师范教育、幼儿教育机构与管理、著名教育家的幼儿教育思想等方面。全书既比较清晰地梳理了中国幼儿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又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及教训。
幼儿启蒙语言――最新幼儿教育丛书
主编:缪仁贤、汤静、侯丽萍
推荐理由
本书以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幼儿发展为本,素质教育启蒙为核心,以幼儿体育启蒙活动为主线,以全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和鲜活的实践经验编写本书,提供系统配套又切实可行的教育范例和操作经验,强化家园携手同步实施幼儿体育启蒙。本书的特点是“三本合一”即将以往“分离”的幼儿启蒙教材,教师备课参考书、家长亲子活动指导书三本整合为一本,结合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主题活动,加强家园携手的同步启蒙教育。
如何说课
编著:方贤忠
推荐理由
本书是上海市教委“上海新农村”教师学科专业发展项目培训用书。“说课”是深化教育改革,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好方法,也是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用科学的手段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增强教学基本功的一项重要方法。
福禄培尔幼儿教育著作精选
编译:单中惠等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素养;教育资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对于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因此更多的家庭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我国有句古话叫做“三岁看老”,为此很多年轻的父母在孩子未出生时就积极为孩子的教育成长充电加油,这点在城市中普遍存在。但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幼儿教育还是比较落后的,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状况:
一、留守儿童问题。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23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抚养者们主要关注的是孩子的吃穿方面,只要孩子能够吃饱穿暖即可,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心理的了解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
二、父母教育方式落后。第一、放养式教育。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认为孩子还太小,什么都不懂,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用不着教什么,等孩子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了,没有早教意识。第二、简单粗暴教育。“黄荆条子出好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家庭,孩子稍有自己的思想、主见与大人不一致,不听家长的话,打骂是普遍教育孩子的方式。尤其是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心理和身理带来怎样的影响。在这种教育方式的成长下,有的孩子自卑、自闭、胆小、怕事,缺乏自信心、做事囿于条条匡匡等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三、依赖式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忽略家庭教育,家长中不重视幼儿教育的现象相当突出,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存有偏差。许多农户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自己仅是农民,文化程度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同时农村家长认为孩子需要学的就是学校老师传授的知识,没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仅是书本不够,家庭教育却在这些方面占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缺乏。第一、在农村中缺乏公共的图书馆。即使有的家长想在空闲之余看些教育书籍,也苦于没有书可看。第二、幼儿教师专业素质较差,农村幼儿教育师资一般以乡村招聘的民办教师为主,大多数为初中文化程度,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受过职前专业训练,教育观念比较陈旧、落后,他们往往把幼儿看作是“小大人”,缺乏尊重幼儿独立人格的意识,把成人的意愿强加给幼儿。通常认为“好孩子”就是“老实听话”、“遵守纪律”、“不调皮捣乱”的孩子。同时,这些教师的幼儿教育知识、技能与能力也相对不足,不会组织幼儿开展“动口、动脑、动手”活动,不会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不能妥善处理幼儿之间的纠纷,经常使用“惩罚”、“批评”等否定方式来对待幼儿,忽视正面教育。第三、办园条件简陋。农村幼儿园由于缺乏资金、领导不够重视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办园的物质基础条件大都十分简陋。室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场地狭窄,教具、玩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奇缺,各种游戏活动难以进行。这对幼儿身心的发展、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形成严重的障碍,也阻碍了幼儿基本动作的训练、智力的开发和品行的塑造。无法从多方面满足孩子成长发展的需要。
农村幼儿教育的这种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改善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 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二)、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三)、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
二、提高农村父母教育素质
(一)、作为家长要多看书读报,提高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意识。虽然工作劳累,但是孩子的教育是最关键的,因此应该多抽出时间来多阅读一些相关的教育书籍和报纸,多了解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身作则。父母经常要求孩子要说话文明,但是自身却是脏话不断,要求孩子放学后写作业,而自己却在旁边看电视或者打麻将。
(三)、家长要多和幼儿园的老师沟通联系,经常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从而对症下药。
(四)、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和孩子谈话聊天,熟悉孩子的心理动向,从而了解孩子的言行举动。
三、幼儿园要多组织亲子活动和家长会,让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的发展状况,并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和家长沟通联系,报告幼儿在班上的表现,并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实现家长和校园的同步教育;征求家长对办园工作的意见;
四、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完善幼儿教学场所的安全设施、教学用具和相应玩具,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环境。
上午学习拼音、算术、英语,下午背诵古诗和识字,很难想象这是幼儿园的课程安排。近年来,让幼儿能认读多少个汉字、背诵多少首古诗、拼写多少个英语单词等,似乎成为了幼儿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可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反倒成为了“常态”。这是一种违反科学的不正常的现象。
对幼儿而言,这样做无异于揠苗助长,不符合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从注意力角度讲,在幼儿时期,无意注意往往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较短。让幼儿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学习小学基础知识,易使其大脑疲劳,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幼儿教育应当侧重于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游戏和动手操作等符合儿童的天性,易于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思维特点讲,幼儿主要是运用形象进行思维,通过动作及其体验可以促进幼儿的形象思维发展,在脑中形成生动丰富的表象,引发联想和想象,发展想象力,产生创造性,从而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对学校教育而言,幼儿教育“小学化”干扰了小学教育的正常开展,使小学教育成为了一种重复性的教育。大多数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提前学习了小学阶段课程,进入小学后重复学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就会缺乏学习兴趣,甚至感觉痛苦。因此,小学教师不得不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在幼儿园阶段所学过的知识“略讲”甚至“不讲”。不同的幼儿园培养出来的幼儿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小学教师们觉得无从下手,难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可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严重干扰了小学阶段的正常教学。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质是应试教育的前移。社会上的应试教育观念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推手。家长们抱着望子成龙、冀女成凤的心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通过幼儿“超前学习”小学课程,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领先于其他的学生,继而进入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然后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可心的工作。很多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迎合家长们的这种心理,为幼儿们设置“小学化”的课程,以招揽生源。除此之外,有些教育机构也举办“幼小衔接班”、“幼儿特长班”、“学前特训班”等培训班,推波助澜,使幼儿教育“小学化”愈演愈烈。
幼儿教育“小学化”之风必须刹住,否则将严重影响广大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的学前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对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机构等,应责令其进行整改,对拒不进行整改的幼儿园应依法撤销其办园资格。同时,加强幼儿教育科研,加大对幼儿教育科研的投入,组织教育科研部门、学者、教师对幼儿教育深入地进行研究,切实解决幼儿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
幼儿园领导不应无原则地迎合家长心理,必须科学地实施幼儿教育,不断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可以采用家长会、家长学校、亲子活动、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学会融入集体、社会,学会与小伙伴共处、交往、合作,对大自然、社会生活、心理世界等产生兴趣与探究的欲望。幼儿园应以游戏和动手操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合理地设置幼儿园特有的课程,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幼儿教师应提升专业水平,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法国哲学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们呼吁:幼儿教育应切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切莫“小学化”。幼儿园教师应认真研究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努力学习幼儿教育新理论和先进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真正提高幼儿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