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4:3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人护理需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2-0025-03
Requirement survey of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care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WANG Ying-li1,JIN Qi-lin2,CHUI Ming3,HU Dong-gen4,LU Gui-ping4 ,SHEN Ming1,LAO Jiaying4,CHEN Yuan-hong3
(1.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Centre of the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2.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3. Daqiao Community Health Centre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200090;4. Hudong Elderly Nursing House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82)
ABSTRACT Objective: To m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mand of the nursing care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at home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stablishing the elderly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care service model. Method: Using the questionnaire,the home nursing care service requirement for the elderly for over 60 years old randomly selected in Bridge and Pingliang communities of Yangpu district was investigated. 5 000 copies of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and 4 032 ones were resumed,whose recovery rate was 80.64%;and the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3 226 copies,whose effective rate was 80.01%. Results: Demand rate of the home nursing care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was 63.05%,who had the various home medical nursing service items requirement. Among the elderly who had demand,80.63% were at home,74% were ill with 2 or more than 2 diseases and 9.29% could not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Conclusion: The elderly demand the home nursing care service largely,particularly the seriously ill elderly.
KEY WORDS the elderly;home nursing care;investigation of demand
按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0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上海于197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20年。2010年上海常住居民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33.1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0.10%[1],杨浦区130万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近15.00%,高于全市平均数5个百分点,养老负担尤其繁重。本课题借鉴日本“介护”理念,结合本区实际,分别在平凉和大桥两个社区开展“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杨浦区共有11个街道,1个镇。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杨浦、大桥两个街道为调查社区。
杨浦区平凉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2.30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人为2.98万人,占总人数的24.10%;65岁及以上老人为2.63万人,占21.39%;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为1638人,占65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6.22%。纯老家庭736户(969人)。
大桥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3.61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人口为2.96万,占总人数的21.75%;65岁及以上老人2.01万人,占14.76%,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为1 958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9.74%。纯老家庭673户(1 346人)。
在每个街道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各选取2500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自行编制《杨浦区介护式家庭病床居民需求咨询表》,内容包括老年人居住、疾病、生活自理、家庭照护、卫生服务需求等。共发出5 000份,收回4 032份,回收率为80.64%;有效问卷为3 226份,有效率为80.01%。
1.3 统计方法
数据录入应用EpiData 3.0数据管理软件,使用Excel 2003和SPSS 11.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老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情况
在3226份的有效问卷中,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 2034份,居家护理服务需求需求率为63.05%。
2.2 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老人的性别、年龄构成比
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的2 034人中,男912人,占44.84%,女1122人,占55.16%。60岁~70岁为935人,占45.97%;71岁~79岁为697人,占34.27%;80岁以上为402人,占19.76%。
2.3 有居家护理需求老人的生活自理和照护情况
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的2034人中,13项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和完全依赖他人帮助的比例分别是:行走为8.10%、做家务为13.70%、吃饭为5.70%、穿衣为5.90%、梳头为5.30%、刷牙为4.90%、洗衣为14.50%、洗澡为12.00%、购物为16.40%、上厕所8.00%、打电话为10.00%、理财11.70%(表1)。老年人照护者情况:老人自己照顾自己占61.69%,子女和配偶照顾为35.53%,社会照顾不到3.00%。
2.4 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老人的居住方式和疾病构成
有居家护理需求的老人目前居住情况:居家1 640人,占80.63%,养老院176人,占8.64%,护理医院77人,占2.16%,其他174人,占8.75%。说明我区老人大都以居家养老为主。
需求人群中疾病构成:居首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占86.82%,其次为糖尿病,占21.01%、第三位是脑卒中后遗症,占11.75%。同时患有2种及2种以上慢性疾病有1 505人,占需求人群的74.00%。
2.5 社区老人的居家护理服务需求
医疗服务需求前三位依次为配药、输液、测血压;基础护理需求前三位依次为更换导管、饮食指导和静脉注射;生活护理需求依次为洗头、擦身、洗澡;社区健康教育需求297人,占14.62%(表2)。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机构护理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卫生需求[2],因此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有研究表明,大多数的老年护理服务需要通过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的途径来展开,显示出以家庭为单位的老年护理服务具有确切的现实需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居家护理需求的老人中,80.63%的老年人实行的是家庭养老,仅19.37%为机构护理或养老;74.00%的老年人患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63.03%的老年人有“介护式”家庭护理的需求;在13项生活能力调查中,有9.28%的老人不能自理;身边无家属子女的老人占2.78%(57人);基础护理、护理指导、护理治疗、导管护理四类19种护理服务需求量较大。
借鉴日本经验[3]。引入日本介护的理念,对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进行居家护理、护助和照护,是本市乃至全国应对老龄化社会必然措施,它包含了自立生活的支援、基本人权的尊重、获取正常的日常生活及自我价值实现援助,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本区产业转型中,近60万产业的工人下岗和转岗,现在相当一部分已经进入高龄老人。部分高龄老人的退休金低、子女大多不在身边、家庭生活照顾产生困难,且大多数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行动不便,特别需要社会各方的关心。积极探索借鉴国外先进的模式,为行动不便且患有慢性疾病和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介护式”居家基础护理服务,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必然措施。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统计局. 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Z].2011-5-3.
[2] 曹俊山,李建梅,葛昌瑞. 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现状及完善保障制度的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6):404-405.
【关键词】 农村; 老年人; 护理需求; 就医意向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人口老年化带来的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1]。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相对较弱,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他们对护理的需求也较高,所以老年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也是社区护理的重点对象[2]。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可及的、连续的、综合的社区护理成为当前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3]。为深入了解中山市农村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和就医意向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基层卫生服务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选取中山市3个镇为研究现场,每个镇区内随机抽取5个居(村)委。对选取的居(村)委内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在当地居住满半年)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调查农村社区60岁及以上居民4800名,其中男2544名,占53.0%,女性2256名,占47.0%;年龄60~93岁,平均(68.42±16.21)岁;婚姻状况:已婚者2712名,占56.5%;丧偶者989名,占20.6%,其他1099名;学历:小学及以下2405名,占50.1%、初中学历1704名,占35.5%、高中学历571名,占11.9%、大专以上学历120名,占2.5%。
1.2 方法与内容 采用问卷形式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员由社区医务人员组成,统一培训合格后,利用社区全科门诊、居民集中座谈和入户相结合等方法对老年人,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均为知情同意。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日常生活能力、社区护理需求、现有卫生资源利用和就医意向等。
1.3 质量控制 根据研究目的,结合文献设计本研究的问卷,并通过预调查修正问卷。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员,以保证调查的一致性,并采取三级质控制度开展现场调查和问卷把关,采用双份录入以保证录入的数据与问卷一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比较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中山市农村老年人不同护理需求的比较 中山市农村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较高,健康教育类护理需求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健康咨询(42.9%)、营养和饮食指导(40.0%)和服药指导(34.6%);老年人对辅助监测类护理需求为22.3%~34.6%;在一般性护理的需求中对药物注射的需求最高,占20.4%;在特殊治疗性护理需求较低,其中需求最高的是雾化吸入,占9.0%。其中女性对心理护理、健康咨询、体育运动指导和药物注射的需求高于男性,而男性对血糖监测、血压监测和雾化吸入的需求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就医意向情况 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有64.7%的老人患病时首选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其次是选二级医院(占21.0%)、就近的其他医疗机构(4.9%)、市级综合性医院(3.9%)、私人诊所或药店(3.8%)和专科医院(1.6%)。其中,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老人、不同性别在老人在就医意向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居民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意向的主要原因分析 被调查的老年人认为,愿意首选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距离近就诊方便(占50.2%),收费公道实惠(25.5%)和服务态度好(23.2%);而不愿意首诊在社区的前三位原因为设施不齐全(16.8%)、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素质不高(5.3%)和距离较远或位置较偏僻(4.3%),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在社区中开展了免疫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和慢病管理等项目,而在这些项目中,社区护理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能,如老年慢性病防治、健康宣教、健康咨询等。社区护理对社区疾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6]。目前国内社区护理的方式以临床护理和家庭护理为主,内容涉及疾病护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养老等多个方面,对社区护士的要求较高[7]。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满足更多人的基本医疗护理需求,减低卫生费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因此居家护理和自我护理就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核心。在社区护理中,完成一般性护理工作外,将疾病预防、健康行为等知识与信息快速、有效的传递给需要的人群,帮助其进行疾病的预防、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已经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
国内外的研究显示,随着老年人疾病谱的改变及其健康观念的转变,目前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大,特别是对社区健康管理相关技能的护理需求增加明显[8-9]。本研究从健康教育类、辅助监测类、一般性护理和特殊治疗性护理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山市老年人对健康教育类护理需求和对辅助监测类护理需求较高,其中健康咨询(42.9%)、营养和饮食指导(40.0%)、服药指导(34.6%)、血糖监测(34.6%)和血压监测(37.0%)的需求最大,而对一般性护理和特殊治疗性护理的较低,结果提示,中山市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主要在健康教育和健康技能的护理和指导上。所以,应加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相关技能的培训是目前农村社区护理的重点工作。
目前,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老百姓提供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0]。然而,由于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刚起步,很多居民对其仍在了解和熟悉阶段。本研究显示,有64.7%的居民表示患病时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他们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主要原因是距离近就诊方便、收费公道实惠和服务态度好。当然,研究还显示,还有三成多的居民不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首诊单位,其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素质不高、设施不齐全和医务人员态度不好。因此,应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并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综合管理是相关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最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黄莉.重庆市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需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滑卉坤,康美玉,郭丽霞,等.城区居民家庭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1241-1242.
[3]邱胜军,钱坤,胡明勤,等.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24-926.
[4]沈春妹.社区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1,28(5A):72-74.
[5]祝雪花,余昌妹,姜文莉.等.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15):69-74.
[6]刘腊梅,周兰妹,张振香.上海市老年人照顾者社区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2936-2939.
[7]张静伟,姜丽萍.国际社区护理体系对我国社区护理开展的借鉴作用及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8,1257-1258.
[8]黄议,邓仁丽,朱明兰.遵义市两城区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4):995-996.
[9] Ingram M,Sabo S,Roth munity health workers and community advocacy:addressing health disparities[J].J Comm Health,2008,33(6):417-424.
关键词:家庭访视护理;老年慢性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29-02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经济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市场经济体制中,这种经济体制的变化也使得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趋明显,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养老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老年人慢性病的滋生促使人们对老年人护理人才及护理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家庭访视护理对于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旨在减轻老年人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家庭访视护理的含义
家庭访视护理简称家访,主要是为了促进和维护个人以及家庭的健康,在服务对象家中进行有目的的交往活动,家庭访视护理是开展社区护理的重要工具,家庭访视护理可以通过访视的方法,了解居民的健康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并展开有针对性的家庭护理?健康教育?保健指导等服务,由此可见,家庭访视护理有利于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保障老年人健康,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具有深远影响?家庭访视护理能够有效的建立起老年人支持系统,并鼓励每个家庭充分利用各种健康资源,与此同时,家庭访视护理会为老年慢性病病人提供各种需要的保健和护理服务,从而降低老年人患病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在护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还会提供一定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健康知识,以此促进家庭成员的正常生长发育,家庭以及家人对于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家庭访视护理的有效开展可以充分发挥家庭功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进而保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二、家庭访视护理现状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我国老龄化进程却在不断加快?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3.26%,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为1.1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8.87%,相比于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别上升2.93与1.91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与此同时,由于年龄的原因,老年人群体属于慢性疾病高发人群,在当前独生子女时代背景下,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老人无人照顾,很多研究显示,未来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很多老年人的子女或外地打工?或因各种原因而死亡?或者远嫁他乡,种种原因致使很多老人成为空巢老人?社区照顾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家庭访视护理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老年人具有相应的年龄特点,更加需要关爱与照顾,而倘若子女不在身边,则必然会使老年人生活单调寂寞,少了精神慰藉,就极其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因此关爱城市老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责任使命,开展积极并深入的研究在当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对老人的护理水平?
但是,关于老年服务与管理,目前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实践与理论都不充分,院校中已经开展了相关的专业项目,但是在社区以及养老院中还没有有效的实践,目前对于实践领域的老年服务与管理的研究还没有进行,基本上是对于养老问题方式方法的探讨,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老年服务与家庭访视护理的新视角出发,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同时促进我国社区养老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我国在上世纪末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与此同时,老年人中患有老年慢性疾病的占到了65%,而且心血管?肿瘤等老年慢性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成逐年上升趋势,所以,针对此种状况对老年人慢性病预防和救治已经迫在眉睫,同时,由于老年人心理?生理?健康等特殊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照顾,他们不管是身体健康还是患有慢性疾病,对护理的依赖和需求都明显增强,所以,家庭访视护理对于老年人首先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其次,由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心理上更加脆弱,对于护理需求会更加强烈,与此同时,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要按时服药?控制饮食?体检,所以,家庭访视护理可以取代一部分的住院治疗,从而满足患慢性病老人对家庭的依赖,病人在自己家中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同时体会到家庭支持,细心的照顾和情感的呵护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得到家庭支持的老人情绪会相对稳定,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高,家庭方式护理可以使病人在家中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家庭缓解经济上的压力,同时增加家人互相陪伴和照顾的时间,同时,家庭访视护理有利于老年人建立起一个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总而言之,家庭访视护理可以积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帮助老年人解决疾病带来的不安情绪,同时有利于慢性病的控制?预防复发?缓解症状,家庭访视护理使老年慢性病病人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不仅可以起到预防和救治疾病的作用,同时还能帮助老年人缓解心理上的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助于全面提高社区人群的整体生活质量相一致?家庭访视护理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实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的最大化,因此,有必要对老年服务需求进行探讨?现阶段,我国在老年服务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养老服务供给以及老年养老需求管理的研究上,其中对于老年养老需求的研究是重点?传统的老年需求认识是基于经济赡养的层面,注重经济的补贴给予,并不重视服务管理,而目前老年养老需求为“养?医?乐”等方面,需要生活的照料?经济的赡养?医疗以及娱乐方面的需求?家庭访视护理正是基于这一需求,强化对老年人的照顾和关注,以此促进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生活?
结语: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的老龄化发展趋势日益严重,老年人慢性疾病也逐渐增多,基于此,要不断完善家庭访视护理在社区护理的功能,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支持和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社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1-24.
《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是本市面向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权益保障的一部“总刚性法规”,兼具权益法、政策法和责任法等特征。条例修订从顶层设计的视角出发,积极回应老年人现实需求,丰富老年人权益内涵。目前,修订草案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长期护理保障、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编制与落实、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内涵、医养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制度安排。
细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内涵
本市自“十一五”以来,着力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迄今已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养老和医疗服务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这一体系还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突出问题,亟须进一步厘清政府、社会与市场在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中的责任边界。修订草案根据政府、社会与市场的不同功能定位,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内涵予以细化,明确要求政府将基本养老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体现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提供方式既可以是政府直接供给,也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同时,完善政策措施,扶持社会力量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支持企业提供市场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服务需求。
完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老年人特别是失能、患慢性病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是本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所需面临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失能老年人数量剧增、长期护理供需严重失衡、护理成本居高不下等。目前,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建立个人、雇主、政府三方分担缴费的社会保险形式,并配套相应的评估、支付和服务保障制度解决这一问题。本市也相继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制度探索,主要包括民政部门实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卫生计生部门实施的以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为组成部分的老年护理服务,以及人保部门实施的“高龄老人医疗护理保障计划”。上述制度的实施对缓解本市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服务对象覆盖有限、筹资支付水平偏低、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修订草案着力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对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作了制度性规定,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卫生计生、财政等部门应当完善老年护理筹资、评估、支付、服务等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符合本市实际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建立统一的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制度
目前,在老年照护需求评估方面,本市民政、卫生计生、人保等部门分别在各自系统内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老年护理医院,高龄老人医疗护理等领域的需求评估工作,形成了三套评估体系,这些实践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总体上仍存在着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老年人重复接受评估、服务转介机制不畅、政策及资源碎片化等问题,致使老年人服务需求与现有养老服务资源之间难以实现有效匹配。修订草案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建立统一的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制度,按照全市统一的标准对其失能程度、疾病状况、照护情况等进行评估,以确定照料护理需求等级,作为其享受相应的照料护理服务的依据;对其中高龄、无子女的老年人予以优先保障,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给予适当补贴。
合理布局各类养老服务设施
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紧张、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设施落后等问题较为突出。为从源头上加强规划指导和调控,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市民政部门会同市规划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本市人口、公共服务资源、养老服务需求状况等因素,组织编制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相应的城乡规划。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推进落实。
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和资源整合
本市承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或设施主要为社区老年人托养机构、助餐服务点、助老服务社等。这些机构和设施,目前主要以政府兴办运营为主,社会和市场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资源分布较为分散。结合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强烈需求,亟须加大供给和资源整合。为此,《条例(修订草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规定:一是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方式,包括购买服务、委托运营等;二是对社区中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加强统筹与整合,通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方便老年人就近获取多样化的社区综合服务;三是发挥养老机构的资源辐射作用,利用其自身设施和服务资源,为社区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相应的延伸服务;四是规定了家庭照顾者支持措施,为失能老年人的家庭提供临时或短期托养照顾、技能培训、扶助器具租赁等服务;五是制定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为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提供帮助,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
推动医养融合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护理制度;借鉴与启示
1韩国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社会背景
韩国护理保险制度是在人口老龄化这个大环境下建立起来的,与中国相比,韩国的人口基数小,人口少子高龄化趋势发展较快,相对于中国而言,韩国几乎不存在什么人口红利一说,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较中国而言要快得多,这就使得韩国不得不迅速找到一条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的道路。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医疗条件的进步,人的寿命也在逐渐延长,同时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对于以居家养老为主的亚洲国家、尤其是韩国来说,青壮年数量的下降与老年人数量的增多及寿命的延长,使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愈来愈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也使得家庭对老年人的护理功能越来越弱,原本以女性护理为主的传统的大家庭模式逐渐解体,核心家庭于单身家庭越来越多,妇女更多的是选择外出工作而不是选择留在家庭中扮演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角色。单纯的依靠家庭养老已经无法解决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这种居家养老模式越来越需要社会的支持。最后,在韩国护理保险制度正式建立起来之前,传统的对老人的救助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养老护理需求,关于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也需要以一种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其更加的社会化。
2韩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法》的内容
韩国的护理保险制度集中解决的问题是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因此整个制度的核心是针对该问题的《老年长期护理法》,该法的主要内容是被保险人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年龄在65周岁以下的、患有老年痴呆或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老年疾病的老年人,包括享受医疗救助的老年人,但其中不包括轻度老年病患者与残疾人。老年长期护理基金主要由政府财政负担,享有护理的老年人承担部分费用。基本的标准是实行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费用、统一保险费标准,其实施程序为:首先,当被保险人需要长期护理保险时,应由其本人或其家属提出正式申请;第二,负责长期护理保险的组织或部门在接到申请之后,应对被保险人进行实际调查,经过严格的审定之后按照被保险人的病情级别确定为其提供的长期护理等级;第三,确定对被保险人提供何种护理之后,应由申请人或申请人家属与提供长期护理的机构共同协商制定护理计划,也可以直接接受机构提供的长期护理计划。
3韩国护理保险制度取得的成效
韩国护理保险制度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大的成效,从其内容上看主要是因为其服务内容之丰富、服务范围之广泛能够基本上满足所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的需求。例如在服务种类与服务时间上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并且包括日常护理与特殊护理,因此也能够满足老年人多样的护理需求。韩国护理保险制度实施以来,主要取得的成效可以分为四点:第一,韩国护理保险制度以立法的形式将对老年人的护理确定下来,实现了老年人长期护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第二,护理制度的确定,缓解了老龄化背景下家庭的负担,免去了家庭的后顾之忧,许多年轻人得以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第三,将护理保险统一,也有利于对整个护理保险市场的统一管理,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是真正有需要的人得到照顾。第四,护理保险法中明确了政府、护理机构与个人三方的权利与义务,缓解了政府财政在老年人护理方面的压力,同时也有助于或与老年人护理时长,增加就业。
4对中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4.1老年人长期护理的合理市场化。由于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单一的由政府统一提供的养老保险已经无法满足所有老年人的养老需要。中国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的建设,不仅要重视国家、家庭以及社会上非营利组织的力量,还应将部门养老护理服务进行合理的市场化,对那些具有高层次高标准护理要求且能够负担得起护理成本的老年人提供更好更全面的长期护理。4.2加大力度发展社会服务。从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制度发展来看,韩国在老年人服务机构与护理人员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地区差异采取不同的老年人护理方式,例如对缺乏养老服务机构的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直接进行财物救助,而对较发达地区的相对富裕的老年人,则鼓励一些企业或社会组织以市场竞争的方式合理的开放老年人长期护理市场,确保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4.3发挥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功能,为护理制度提供充足资金。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老年人的养老与护理仍然主要以家庭和政府为主,老年人的经济来源通常是儿女或者是政府给予的补贴,因此,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作用,能够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保制度对养老保险以及老年人长期护理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史柏年.养老保险制度中经济支持与服务保障的一体化建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
[2]杨程.日韩两国护理保险制度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4).
关键词:老年护理服务体系;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03702
1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以完善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1.1我国亟需构建老年服务体系以迎接银潮的到来
银潮几乎席卷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财政偿付能力面临的主要威胁将来自老龄化趋势。问题也有积极的一面,许多国家顺应老年人口的需要发展老年产业刺激银发经济创造出长寿红利。“未富先老”的人口大国,中国拥有在世界上绝对数量对多的老年人口。巨大老年市场是摆在我国政府、老年及相关产业、专家学者和每个人面前的重要议题。无论盈利模式还是福利模式,我国亟需构建老年服务体系以解决老年人的问题,这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也是影响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因素,例如制定养老金、医疗、和长期护理保险。这既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同时是老年人与家人,老年人与所有社会人的社会关系问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国梦的伟大实现。
老年服务体系包括护理服务的提供者、护理服务的层次、护理服务的提供方式、护理服务的接受者和护理服务内容五个方面内容。
1.2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协调老年护理服务供需矛盾
老年人主要通过个人支付、政府支付的方式享受老年护理服务。目前国内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给付条件和方式都不包括长期护理服务,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属于起步阶段也没有成为老年人获取长期护理服务的重要财源。于是随着我国逐步进入深度人口老龄化阶段,对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呈刚性增长的态势,而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受制于个人支付能力和政府财政压力迟迟无法提高。使得老年护理服务产业的发展得不到需求的支撑。通过推广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会行之有效的解决老年人的养老护理资金缺乏的问题,协调老年护理服务供需矛盾。保险公司可以将筹集的护理费用用于老年护理产业的投资,通过与资本市场联动保值增值解决护理资金缺乏的问题。进而推动老年护理服务供需的良性循环。
1.3长期护理保险的风险基础和给付条件
美国健康保险协会(Health Insuranc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简称 HIAA)对长期护理(Long term care)的界定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地为患有慢性疾病(Chronic Illness),譬如早老性痴呆等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或处于伤残状态下,即功能性损伤(Functional Impairment)的人提供的护理。在日本长期护理是指为 65岁及以上因身体虚弱或卧床不起,痴呆症等需要援助和护理的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荆涛(2006)认为长期护理是指个体由于意外、疾病或者衰弱导致身体或者精神受损,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需要他人在医疗、日常生活或社会活动中给予广泛帮助。长期护理保险作为风险管理方法,把因长期护理需求而产生的经济收入的减少和经济支出的增加作为保障对象,主要承保导致产生护理需求的风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无法承担高昂的护理费用从而无法获得长期护理的风险。因为长期护理需求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具有可保风险的基本特征,所以可以通过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构建一个互助分摊的机制,满足老年人在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风险事故产生护理需求的时候能够得到保险公司的给付。
日本对长期护理的界定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群体提供护理服务,所以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的给付条件区分40周岁到64周岁和65周岁以上两种。美国健康保险协会和我国相关学者在长期护理的问题上,给出的产生长期护理需求的原因就更加的宽泛,其中包括个体由于意外、疾病或者衰弱导致身体或者精神受损,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这里的个体不单纯指老年人,还包括所有可能因意外和健康原因需要护理的其他人。所以在我国对于长期护理保险设计就应该区别被保险人群体及长期护理的给付条件。长期护理保险应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面向65周岁以上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的老年护理保险,考虑老年人老年痴呆等损伤智力的疾病发病率的增高,保险公司可将智力损伤所引起的老年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引入到给付条件之内,保险公司要与专业机构制定一个合理标准化的认定机制。可以通过智力的检测和行动能力的测试进行评定。第二类是面向60周岁到64周岁的健康人群体的健康护理保险。被保险人是否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通常包括穿衣、进食、沐浴、如厕、行动等等。如果当事人不能完成上述事例中的一项或者是几项,那么被保险人就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的长期护理。以此作为保险公司的给付条件。区别于目前国内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如“全无忧”长期护理保险、国泰康顺长期护理保险、瑞福德长期护理保险把长期护理保险责任和老年护理保险责任放在一起考虑。对于长期护理和老年护理分别独立设计保险产品,理由是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责任和老年护理保险的保险责任就其风险基础来看具有不同的规律,所以对于保险精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果两个风险责任捆绑在一起考虑不利于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而对于投保人而言也增加了缴费负担。
1.4长期护理保险与老年护理服务产业的协调发展
保险业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社会管理作用,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压力。保险公司进行投资养老实体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保险公司拥有足够的资本和专业的业务能力,由它来引领这个市场能够更好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同时也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收益和风险并存,所以保险公司在依靠自身资源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政府的扶持。保险公司目前仍仅局限于一个封闭的保险系统中,并未与养老实体的投资建立有效连接。那么,建立或收购养老机构无疑是使得保险产业和老年护理服务产业得以协调发展的双赢选择。根据新实施的《保险法》,保险公司可以投资不动产。那么保险公司可以投资养老院甚至建立养老社区都不再会是纸上谈兵。无疑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难题,同时促进保险经济的发展。这样一来,保险公司一方面通过经营长期护理保险使老年人可以拥有享受护理服务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通过投资老年护理服务产业,甚至培训专业的护理人员,兴办老年大学,建设老年社区等等提高和增加老年护理产业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协调发展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难题同时利用人口老龄化获得长寿红利。
2立足国情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现实基础
2.1政策法律基础
日本于1997年末通过了《护理保险法》,于2000年正式实施。在2005年和2012年进行两次修订。德国2008年通过了《护理保险结构性继续发展法》,在法律层面上强制实施全民护理保险,对各护理保险服务机构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护理院中,由住户选举产生代表自身利益的咨询委员会,该机构共同决定或参与协作护理机构的管理工作。相比较之下,我国在政策法律基础方面关于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建立仍是一片空白。
2.1.1我国缺少一部关于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成文法
经验告诉我们,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把解决问题的方案落实下来,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法律是任何制度得以实施的根本,我国应该以老年护理服务、老年医疗和老年福利为主要内容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以解决老龄化问题。同时法律的出台也可以加强对服务部门的管理,监督相关部门的服务。在出台全国性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地区政府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在全国性法规的前提下提出细则要求。例如细化申请标准,明确护理等级,护理费用等。
2.1.2我国缺乏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常设机构
一个有效率且低消耗的部门能促进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国应该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下设一个常设机构,专门分管护理保险业务。同时该部门负责:(1)监督商业护理保险的运行。(2)规范老年护理保险产业的发展。(3)监督护理行业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与准入。(4)负责护理保险资金的运作。
2.2财政经济基础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单纯依靠财政补贴和老年人个人的支付能力是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问题的,导致需要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难以承担高额费用的支出。更完善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由于财政经济原因很难得以有效的实施。
2.2.1财政支付压力
欧债危机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国家普遍爆发的债务危机。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很复杂,但是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欧洲的政府普遍通过举债的方式为国民提供高福利,包括高福利养老。但是长寿时代的来临使这些国家无法支付高昂的费用。对于债务危机推波助澜。对于未富先老的中国政府而言,面对全世界绝对值最高的老年人口,为了防止出现财务负担过重,现阶段只能针对贫困老人提供免费老年护理服务,并且经费的支出主要来源于民政部门,资金十分有限。
2.2.2个人支付能力有限
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导致劳动收入能力也随之降低,部分老年人的消费支出靠养老金的收入,而养老金只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大部分没有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子女和亲戚朋友的接济。由于老年人可支配收入较少,缺乏对护理服务的购买能力,严重限制了有护理需求的老年人对社会化护理服务的利用。老年护理费用会伴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而迅速增长,只依靠个人力量不足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护理费用。
2.3市场供求基础
截止2011年底我国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不足20张,如果为每名老年人都准备一张床位的话我国老年护理服务机构所安置的床位可以绕地球三圈半。然而我国有98%的老年人,出于无奈都在家养老。很多老年人由于丧失劳动能力以致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负担不起高昂的机构养老费用,虽然潜在需求巨大,但是对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导致养老机构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供给的“过剩”,即养老机构的供给无法形成能为需求群体购买的有效供给。
3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
3.1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综述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荷兰和日本为代表的政府引导并委托专业机构运营模式。
市场主导模式的优点在于减轻公共财政负担,提高制度运行效率并且可以较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但由于价格偏高、无强制措施等原因导致其对中低收入老龄人口的覆盖能力不足。政府主导模式的优点在于实现对老年人的全覆盖,同时以政府充足的财政经费支持
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基础,但是政府主导模式对于国家的财政状况是一个艰巨的挑战。而且对于市场需求的反应也不够灵敏。政府引导并委托专业机构运营的方式,可更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优势,降低制度推进成本,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
3.2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建议
不同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想要照搬高福利国家的模式来建立像医保一样的全民强制护理保险是不符合实际的。而完全市场主导模式的市场需求主体有限,必须具备充分的支付能力。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政府引导并委托专业机构运营的模式更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老龄居民消费能力有限的实际国情。
3.2.1小范围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试水阶段
按照当前的发展,可以先从完全市场主导模式入手。因为商业保险具有很多的优势,第一,风险控制能力强,商业保险公司具有专业风险管理技术,能为护理保险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第二,具有良好机制,作为中介职能提供服务,能够保障护理保险体系的正常运行,减轻财政压力。第三,个性化专业服务,能够整合养老社区、养老保险、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老年产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高质量服务。第四,保险资金雄厚,规模大、运转周期长是保险公司资金的特点,因此保险公司有实力投资养老社区、护理机构等,促进护理产业的稳定发展。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初期探索者,可以为我们积累大量的原始数据与经验。
3.2.2大规模的政府引导并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营的全面铺开阶段
经历一个时期的完全市场主导模式之后,商业保险公司已掌握了护理保险发展所的大量数据如生命表、重疾发生率、丧失生活能力发生率、生存时间分布等,这是一个基础。这时我们可以适当让政府参与进来,好处是有了财政资金的支持,护理保险覆盖面能进一步的扩大,我们可以让商业护理保险继续经营的同时,让政府在几个养老服务设施相对较好的城市进行试点,建立政府主导并委托专门机构运营的盈利模式。为将来施行福利模式积累经验。
3.2.3严格审核条件的政府主导模式打好基础
盈利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积累了大量经验后,就可以过渡到福利模式和盈利模式共存的阶段。但是按照我国的国情分析,现阶段的福利模式主要针对贫困老人直接提供无偿服务。通过严格的审核条件,对于那些贫困老人、空巢老人提供基本护理包括日常生活照顾、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在内的老年生活辅助。
参考文献
[1]刘晓梅,曹煜玲.中国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1).
[2]盛和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建设的运营模式选择[J].保险研究,2012,(9).
[3]仝利民,王西民.日本护理保险的制度效应分析[J].人口学刊,2010,(1)
[4]冉永兰,荣幸.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0,(2).
【关键词】 老龄化 老年护理 政策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7%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人口老龄化正席卷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不断提升(注重人口数量到注重人口质量)的体现[1]。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1 我国老人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9年7月1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会,向社会《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其中60%以上在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到1899万,今后每年以100万速度增加,“十二五”期间将超过2600万。有关方面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个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我国城乡老年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达到70%,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老年空巢家庭将进一步增多。
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让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其照顾者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让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及其照顾者的参与,使老年人出院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护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非卧床者)表示不需要护士提供更多的生活护理,充分反映了老年人自我护理的需要,经由自我照顾而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则有助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交的健康。因此,老年护理应重视强化个体自我照顾能力,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2]。
我国老年人护理的面临的问题有。一是认识上有偏差。目前,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针对老年人的某种疾病而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大多数疾病对老年人的影响与对其他年龄组人群的影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实践证明,对老年人群的护理有别于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护理。这些因素包括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各种疾病症状在这类人群中的不同表现,以及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身体、心理的反应及所产生的后果等。目前老年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老年人应付实际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因此老年护理有别于传统观念的老年病护理[3]。陈旧的“老年护理”观念在人们心中还占据主导地位。二是缺少专业护理人才。我国几乎没有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大都学历低、人数少,且没有接受过老年护理的系统教育,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且只能从事一般的生活和医疗护理,缺乏专业性,因此也不能称为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由于我国护理硕士、博士教育中专门从事老年护理专业研究的人员也不足,因此老年护理的高级专业人才更是缺乏[4]。三是老年护理学科发展缓慢。目前我国老年护理学课程才在几所高等护理学院开设,且尚未在全国普及,《老年护理学》的本科教材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尚无一所护理院校专门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教育严重滞后。虽然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老年护理的内容,但只占其总课程的5%左右[5]。四是老年护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各级部门都没有出台明确的老人护理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将老年护理纳入保险机制。老年护理的特殊性和费用的不确定性,使得整个社会有必要在老年医疗之外,建立独立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而从我国目前的保险现状来看,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仅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医疗保险改革还未完全成熟,且存在许多局限性,还无法覆盖所有老年人,它仅提供给工薪阶层,而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
2 做好老年护理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我国老年护理存在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我国老年护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建立健全老年护理体系。充分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原则,建立长效的老年护理服务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将构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作为“十二五”期间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并及早制定国家计划。首先,要健全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建立起长期护理服务的整体预算制度,包括护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服务机构运行经费补贴、困难老人服务补贴等,并规定以不低于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逐年增加,从而保证对护理服务的持续投入。其次,要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方向,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服务项目,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社会化老年人护理服务格局。第三,要加强老年护理服务事业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统一的专门负责老年人护理事业的管理机构,制定长期护理服务分级指标体系、受益人准入制度,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以确保护理服务的有序开展。
(二)加速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 。国外长期护理发展的经验表明,对待老年慢性疾病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治疗,而是预防和康复[6],老年护理需要根据每个老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案管理,科学设计全程的长期护理服务。提高国家对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度,减少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 加强媒介宣传,加强人们敬老意识和对老年护理工作的认识,改变对护理工作者的歧视。政府部门应制定一系列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计划,为护理人员提供综合性的职业培训,规定从事老年照料的护理人员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开设老年护理专业,通过学制上的设定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以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同时,鼓励卫生医疗机构进入社区,为照料老人的家政服务员、民间保姆、家庭成员开设康复知识和技巧的讲座培训,并上门进行护理指导,提高家庭护理的质量。其次,明确护理人员的护理等级,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将护理人员,从普通家政服务员、护工到高层次的专业护理人员,均按护理内容分为若干等级,各等级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从而提高护理效率。最后,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尤其是将日益庞大的护工队伍纳入第三产业,建立和完善护工行业的工资体系,从根本上确保护理队伍的稳定。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老年专科护理工作者,派遣去发达国家引监护理方面的成功经验,选择适合我国老年护理的先进护理观点和技术,拓宽老年服务的思路。积极开展老年护理研究,培养老年专业人才,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
(三)将老龄人的预防保健作为医疗体系的基础工作纳入政府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中。加强老年人群健康教育,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建立和完善系统的老年护理模式,建成医院-社区-家庭护理连续服务机构,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质量,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7]。
(四)调整医疗保险支付政策,促进资源利用的效率与公平。一是通过调整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结算政策,将部分老年护理费用纳入报销范围,进一步促进居家护理和居家养老;二是通过明确老年护理院的出入院标准和适当提高长期住院病人的费用分担水平,提高老年护理院的服务效率;三是通过增加养老院内部医疗机构的医保联网数量,方便养老院住养老人就医,同时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一定比例的老年护理费用,提高养老院住养老人的护理保障水平[8]。同时,鼓励和扶持社会、企业、个人兴办老年护理机构和福利设施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所形成和收到成效的老年护理中心、临终关怀、托老所、家庭护理、老年公寓等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管理体系,适应我国医疗保健市场的需要,满足老年护理需求。
总之,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如何维护好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龄人群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完善的服务是我国护理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对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巨大挑战,是我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应当积极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相信有了政策、法律、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有着美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 考 文 献
[1] 王志红,詹林.老年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
[2] 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59-961.
[3] 孙红,郭红,蔡虻.老年护理进展.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9):38-40.
[4] 王玲.我国老年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中国护理管理,2007,7(4):13.
[5] 张娜,蒋银芬.我国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现代护理,2006,12(15):1404.
[6] 王岩梅,王磊.我国实行长期护理保险的可行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26.
目前我国的养老护理人员主要是指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我国养老护理护理人员严重的供不应求,无论是从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不能满足老年护理的需求;护理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一般是50岁左右的家庭主妇(很多属于兼职性质)。目前护理人员的水平较低,一般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只能达到基本照料的水平,缺乏医疗常识。由于我国还没有专门的老年护理服务人员的专门培训机构,护理人员资源分配严重的不平衡,广大农村以及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老年护理服务发展滞后,护理人员资源缺乏。
(一)老年护理人员供不应求随着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增加,相应的老年护理人员的需求巨大。截至2011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1.66,《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从数据来看,目前我国每千人才拥有不足2个护士,然而护士偏重医学,并不是针对疾病预防和老年康复的。绝大部分护士因为养老机构中医疗服务风险高、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差、待遇低,并且也没有职业晋升的机会不愿意转岗到养老机构做老年护理工作,工作阅历丰富资质较高的医护人员更加不愿意进入到养老机构或者护理机构,因此,老年护理人员目前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问题。另外,我国没有建立完整的老年护理教育体系。我国护理医学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不同教育层次,但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尚未构建起与我国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完整的老年护理教育体系。养老护理人员的教育资源投入较少,全国各大高校没有设置养老护理专业,护理人员培训不足,导致老年护理人员输出量较少,目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一般设置护士类学科,涉及到老年护理的学校较少,种种因素导致养老护理人员的供给不能满足老年的护理需求。
(二)老年护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根据以往的调查,目前部分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不能称之为“老年护理人员”,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只是提供端茶送饭,洗衣之类的日常生活照顾,缺少医护常识,对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病和老毛病不能进行简单的治疗和护理,一旦老年人身体不适或者急性病发作,不能及时给予救助,使老年人往往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另外,部分老年照料人员服务态度差,对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缺乏了解和关怀,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的心理期望。这些养老服务对老年人来说,属于比较消极的养老方式,会加速身体机能的老化,增加老人的精神焦虑感。由于我国护理教育的落后,以及对护理人员培训的缺乏,以及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使得老年照料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缺乏服务老年人的意识,缺乏工作热情,而且缺乏职业道德的规范和约束。
(三)老年护理人员的地区分配不平衡就农村地区而言,农村老年人数量庞大并且缺乏必要的养老资金,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护理相比城市更加缺乏保障。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空巢老人现象严重,养护老人的人员数量大量减少。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的农村老年人口不仅不能享受养老和护理服务,还要承担一定的劳动,加剧了身体老化和病化的程度。农村老年人的疾病护理服务人员更是缺乏,农村的老年人能否得到基本的养老护理以及护理人员的配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难度比城市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更大。尽管一些城市建立了养老护理院,护理人员素质较高,但是这种资源较少而且老年人护理成本较高,收入较低的老年人没有经济能力无法享受专业的护理人员服务。
二、我国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的应对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主要围绕开展老年护理人员教育,加强职业态度培训,老年护理人员的政策扶持以及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等方面来培养一批满足当前养老、护老需求的老年护理人员。
(一)开展养老护理人员教育和技能鉴定建立多元化的护理教育体系。针对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员的多样性、差异性,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模式以适应农村、城市的养老模式。就农村而言,目前农村主要是家庭养老模式,针对这种养老模式,全民特别是老年人健康教育,老年人自身的养老护理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尤为重要,老年人应该学会自我护理的常识。最重要的是开展护理教育培训班,老年人在家务农的子女必须参加学习,提高防病急救意识。考虑到农民的经济偿付能力,这部分培训应由政府拨款,对学习老年护理技能突出的子女给予奖励。另外,乡村诊所的医生应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培训对象,可以对家庭养老的老年人及其子女提供更加专业的医疗护理知识。就城市而言,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护理服务同时发展,同时还出现一些养老护理院这类护理机构,面对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对老年护理人员的教育应该多样化。对护理人员教育培训分为专科教育(大专、中专)、大学教育(本科、硕士),并对从不同层级毕业的学员进行资格认定,例如,借鉴会计行业,有从业资格证、初级、中级、高级,老年护理服务的资格鉴定根据教育水平、实际操作来颁发资格证书,对于不同等级的护理人员教育,教育年限不同。对于大多数老年护理人员来说,实践更加重要,理论学习时间和实践时间应合理分配。专科教育学生的来源主要是家庭妇女、失业再就业者和一些应届高中毕业生,不设入学考试。在学生入学半年后再进行考试,用来考核学生的护理从业知识和素质,注重护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大学教育是针对高级护理人员而言,学生主要来自转岗医生、护士、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主要培训高级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要对从业人员进行技能鉴定。有的地区开始注重养老护理人员的技能资格鉴定,以江苏省为例,注重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和鉴定,解决目前养老护理人员的不足,目前已经在全省先后建立15个技能鉴定所,开展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鉴定,举办多期培训班,组织等级鉴定,目前护理队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二)注重老年护理人员职业态度的培训护理人员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老年护理的职业态度问题,所以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培训及其重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护理情感起着直接决定以及导向的作用,能有效对护理学习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调查表明,因此应该在护理人员的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据调查只有4%护生认为老年护理有较好的就业前景,42%护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老年护理工作充满了各种猜疑,其他有的是为了文凭,并没有多少人有将来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打算。在进行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外,还应该增加“情感护理”、“情绪护理”、“心理护理”模块。此外,培训教师是关键因素,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护理职业肯定,也要对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应该积极宣传和正面激励。
(三)注重对老年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教育的开展护理人员教育都要重视对护理人员开展心理护理教育,老年人的心理有其特点,焦虑不安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质量低等。容易感到孤独,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情绪悲观消极,易猜疑,对生活没有希望等。提高老年人的护理服务质量,必须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研究。护理人员在老年人的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自我心理适应及调节能力,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心态。因此,要重视心理护理教育,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现有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的政策倾斜现有的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低,社会地位不高,政府政策应该倾斜,使老年护理人员得到更好的职业晋升通道,提高社会地位和待遇。政府职能部门在人才政策上对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要有明确的倾斜力度,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留住人才。在养老机构内积极开展专业护理、医疗和管理人才的培训,特别是对老年护理人员进行免费岗位培训,可以定期送医护人员去医院学习进修,或者有机会到国外的护理机构参观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养老机构的护理水平,在原有养老机构的基础上使得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晚年服务,节省去医院就医的费用,使医院的资源向更多的年轻人提供,达到养老机构和医院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传统观念认为老年护理是尽善尽美地服侍老人直至死亡。[2]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重新燃起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最大限度地激发老年人的独立性,训练老年人独立生活的信心和能力,重返家庭。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让老年人及其重要关系人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重要关系人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让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及重要关系人的参与,使老年人出院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护理。Orem的自我护理模式认为,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干预的宗旨是帮助患者参与自我疾病管理,自我护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非卧床者)表示不需要护士提供更多的生活护理,充分反映了老年人自我护理的需要。经由自我照顾而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则有助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交的健
康。因此,老年护理要尽可能地维护个体的独立,容许老年人最大限度地独立,对老年人可以自己完成的护理活动,无必要包办代替。Jaarsma[3]经对179例平均73岁的重症心衰患者随机实验性研究发现,给予支持性教育干预的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明显增强。因此,应重视强化个体自我照顾能力,不能为了有效地完成工作而完全代劳,但当其无法独立完成需求时,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总之,认识到老年人的自我护理需求,通过护理干预提供有关信息,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1世纪的护理范围在扩大,为与医学社会化的趋势相适应,老年护理走出医院,深入社区和家庭,[4]从老年人家庭单元的角度来评估老年人,不仅维护老年人的健康,而且重视其家庭成员的健康,提供健康体检与咨询及家庭护理服务,进行健康教育,从而使家庭及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更适当的生理需要,更多的情绪支持与安慰。老年人在家接受护理,不受医院各种制约,精神放松,能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
2老年人常见特殊问题的护理
2.1睡眠异常:老年人一般需较长的睡眠潜伏期,有时夜间醒来难以入睡,白天喜欢上床休息或较长时间的午睡。总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延长,其中夜间的睡眠时间减少。多失眠和易醒,早醒。对失眠者,首先要了解患者睡眠和觉醒的习惯,鼓励患者保持一定的生活节律,参加社会活动,进行阳光浴和户外活动,夜间避免过度饮酒和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而影响睡眠,建议白天适量短时间睡眠,来保持头脑的清醒。必要时合理选用安眠药,避免不断地增加安眠药量,慎用导致昏睡的药物,以防摔伤、骨折。用安眠药者,夜间不宜下床入厕排尿,需将便器置于床旁。
2.2跌倒:老年人易发生跌倒,轻者引起软组织损伤,重者发生骨折、硬膜下出血,危及生命。跌倒由多因素共同作用而致。主要原因:一是生理功能的变化,老年人走路步态改变,腿抬不高,肌肉控制能力差,视力减退,平衡能力差,遇路滑不平更易跌倒。二是疾病原因,性低血压,心源性昏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骨软化症,帕金森病等。预防跌倒首先需通过安全体检判断老年人的稳定平衡能力及步态分析。针对老年人不服老、不愿麻烦别人的特点,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反复提醒患者及陪护人员注意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加强巡视。老年病房及老年人居室要有安全设施,报警装置,夜间有地灯照明,配备床档,穿防滑鞋,有拐杖助行,起坐要稳而慢。一旦跌倒,要做详细检查。
2.3尿失禁、尿潴留:排尿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尿意感而不能排尿,易引起发怒、生气等精神症状;夜间尿频妨碍睡眠;排尿障碍亦可使患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护理应以有效排尿为目的。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置专用厕所,使患者能独立安心排泄,在厕所安装水冲洗装置和能自动用水冲洗的感应装置。如需诱导排尿,则可用手按压耻骨上部、温水清洗外阴。若需留置导尿,则需指导尿管管理,不因留置尿管而影响其社会活动范围。为防止因长期留置尿管而引起尿道括约肌功能丧失,小膀胱及逆行感染,注意无菌操作,并根据患者的尿意或膀胱充盈度决定时间。
2.4误吸: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咽喉部感知觉减退,协调功能不良,吞咽反射降低,减弱了防止异物进入气道的反射性动作,容易发生食物误吸。食物误吸症状视吸入物的大小而异,轻者引起呛咳,重者发生吸入性肺炎,吸入较大异物阻塞大气道者可突然窒息死亡。有文献报道,[8]由于误吸酸性胃液所致的化学性吸入性肺炎是ARDS的最常见原因。提示我们应该重视老年人,特别是高龄患者误吸的预防,以减少吸入性肺炎及意外窒息。预防的关键是要根据不同个体发生误吸的主要危险因素予以指导,如: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告知其选择合适的食物,避免进食汤类流质及干硬食物,而应将食物做成糊状。进食不宜过快过急,要咽下一口,再吃一口。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休息,而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30min以上,以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咳嗽、多痰、喘息的患者,进食前要鼓励患者充分咳痰,最好吸氧15~30min,以减轻喘息,避免进食中咳嗽,导致误吸。特别应注意老年人进食后不宜立即刺激咽喉部,如口腔护理、口腔检查、吸痰等操作,以免引起恶心而误吸。不能经口进食者应尽早采取管饲维持营养。当误吸发生时,现场急救尤其重要。一旦误吸,应拍背协助患者尽快咯出异物,亦可握拳放于患者的剑突下向膈肌方向猛力冲击上腹部,造成气管内强气流,使阻塞气道的食团咯出。备用纤维支气管镜,必要时采用紧急气管镜下吸出异物,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2.5便秘:据统计,在65岁的老人中,便秘者占30%左右,老年人便秘多属机械性便秘。常见便秘原因为:食物过于精细、缺少机械和化学刺激物如纤维素、食物过少、饮水不足、脂肪食物过少、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或突然改变环境、不良的排便习惯、常服泻药减弱了直肠的敏感性、缺乏体力锻炼、久病卧床、精神抑郁、过度激动等。因此,应鼓励老人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适量饮水,多运动,不要改变排便习惯,排便时集中精力,定时按摩腹部增强结肠蠕动,必要时服用通便剂,从而预防并减轻便秘。
2.6老年痴呆:老年痴呆者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多方面的智能障碍与人格改变,记忆、思维、理解、判断、计算及言语功能均受到损害,由此而影响工作、社交及生活自理能力。有记忆障碍者,物品找不到时会认为别人偷了,已用过餐仍坚持未进餐而纠缠不休;有感知障碍者,常不能认识自家的门、自己的床位,甚至于连镜中自己的形象也不能认出,在熟悉的街上迷路;情绪起伏不定,行为举止古怪。老年痴呆者大部分在家中由家属照顾,足够的护理知识与技能和心理道德上的支持是照顾痴呆者的关键。可采取“现实定向”措施,在室内设置明确的标记,熟悉的日常用品,用标牌图画提醒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简洁的环境,以热情温柔和简单缓慢的语言与其交流,不与其争辩。若出现无目的的日夜游荡,可设置一个“安全区”供其自由走动。[10]当痴呆发展至晚期患者长期卧床时,则需保持良好的肢置,被动运动,防止废用综合征。变换,预防褥疮,特别注意防止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
2.7老年人的心理异常: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因生理健康状况、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和自身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老年慢性病人常出现焦虑、内疚、忧郁沮丧,认为病魔缠身,给社会、家庭和他人增加了负担,产生悲观厌世念头,易产生老年忧郁症。离退休人员面对原有工作、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社会中角色的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很难适应,研究表明,[11]约有1/3离退休老人不适应,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烦躁,有失落感、衰老感、紧张感和疾病恐惧感,有的伴有血压波动、食欲不振、疲劳和睡眠障碍等不适,称之为“离退休综合征”。这些负性情绪势必降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Wheder[12]亦发现50%~80%的老年就医者的不适与其情感调节障碍有关,国内亦有调查发现,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个体常并存情绪障碍,[13]这使护士面临更为复杂的护理环境。提示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需特别重视老年人情绪障碍,综合采取观察法,访谈法,认知功能评价及心理测量问卷调查的方法,确定不同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以及心理失衡的原因,采用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的方式,以病人为中心,护士、家属单位之间互为桥梁,共同分析病人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获得可能的社会支持,鼓励其与家属联系、相处,参与社会活动,使病人获得更多的倾诉、求助渠道,更多的情感和经济支持;[14,15]听取家属的见解、希望和要求,与病人及家属尽可能多地进行非医疗活动的接触,使病人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更好地自我调节,超越情绪的影响而更加理智达观,增加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病人常因缺乏知识而焦虑,对老年人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使其在学习中增强信心,逐渐地改变错误认知,在健康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总之,心理护理正是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心理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延缓心理功能衰退,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消除或减轻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理障碍,增进其心理健康。
【关键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身心健康;原因分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80-01
1 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因素
1.1 生理因素 人到老年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出现视力减退、听力下降、动作缓慢、反应迟钝,导致与外界的交往受限,因而容易产生抑郁、多疑、焦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减退、机体免疫水平下降,各种疾病明显增多,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1]。
1.2 社会因素
1.2.1 离退休综合征 老年人离退休后,约有1/3的人会产生不适应,不能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出现心理或躯体方面的异常[2],会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烦躁、有失落感;有的还伴有血压波动大、食欲不振、疲劳和睡眠障碍等,久而久之诱发心身疾病。
1.2.2 经济问题 城市老年人大部分有独立的经济收入,而农村老人多无固定收入,生活水平低,因经济问题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老年人在社会及家庭中经济地位的改变,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1.2.3 个人与家庭关系 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婚姻美满,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这些对老年人的健康长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丧偶、子女亡故、后代犯罪、失业,期望值过高,患得患失等容易使老年人身心受损。
1.3 疾病因素 老化情绪是老年人对各种事物变化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神经反应,反应因人而异,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防病能力,以及神经、免疫、内分泌等其他系统的功能,从而加速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老年人有多种疾病并存特点。[3]疾病的痛苦加上活动能力的受限,造成了老年人的消极悲观,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1.4 心理因素
1.4.1 示强心理 老年人资历长,经验丰富,以老卖老,希望周围的人尊敬他,恭维他,患病后更为明显,若不能满足其需求,易产生急躁情绪,久而久之导致心情压抑,情绪低落等。[4]
1.4.2 孤独失落 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由退休前的忙碌变为退休后的无所事事,子女无时间陪伴,缺少情感上的交流,加上身体上的不便等众多原因,出门次数减少,减少了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久而久之产生了孤独和失落感。
1.4.3 焦虑恐惧抑郁 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担心患病,心理负担加重,有的老人虽身体不适,但考虑到经济状况,不愿给子女增加负担,耽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更加重了心理上的恐惧感。老年人由于病情不可逆转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表现出心灰意冷悲观失望。
1.4.4 敏感多疑和固执 老年人一般不愿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差。老年人敏感多疑,有角色强化心里,认为自己的病情很重,怀疑医护人员及家人有意隐瞒病情。往往一个细小的动作和一句无心的话,都会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
1.4.5 依赖心理 由于衰老及疾病,自理能力丧失,需要他人照顾,常会感到自卑,认为被社会抛弃,成为了家庭的累赘,易产生依赖心理。
2 护理对策
2.1 疾病的预防护理
2.1.1 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自我,保持乐观开朗面对现实,不必过分关注自己生理上的变化,放松心情,尽情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不自寻烦恼,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善于自我调适。
2.1.2 为老年人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让其能正确了解疾病,从而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能力,调节好不良情绪,善于安慰、控制自我。
2.1.3 鼓励面对现实,走出误区,老年人应积极而适量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做到与众同乐,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健身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体质,还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会使其心境平和,情绪稳定。
2.1.4 帮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相互关心,鼓励家属关心体贴老人,不仅从物质上满足老人的需求,还要从情感上多交流。特别是一些丧偶的及患有
慢性疾病的老人,更应给予关心、体贴、安慰、理解、支持和照顾。也要指导老年人和晚辈和睦相处,认识到自己的思想与晚辈存在差异,不能强求年轻人对事物的看法与自己一致。共同营造轻松,祥和的生活氛围,使老年人心情愉悦,安享晚年。
2.1.5 鼓励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学习老年保健知识、老年心理学及家政学等。既学习了养生保健知识,又能了解国家大事,既丰富了老年生活,又紧跟了社会的步伐,不会与之脱节。
2.2 临床护理
2.2.1 做好生活护理 患者从入院开始,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病人,耐心倾听其的询问,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无微不至地照顾老年患者,精心地做好生活护理,加强与他们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尽量满足其需要,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2.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对待老年患者应有耐心,尊重老年患者,称呼恰当沟通时态度诚恳而温和,说话声音响亮而不急,回答询问要慢,耐心倾听老年人的主诉,解决实际困难。
2.2.3 护士应掌握全面的护理技能,护理操作娴熟、感情真挚,提高病人满意度,同时也表达了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照顾,容易赢得患者信任和配合,促进其身健康。[5]
2.2.4 用药护理 护士应全面耐心地对老年患者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适应证、禁忌证等。详细叙述用药时间、剂量、方法并按时发药,向患者强调不按医嘱服药造成的不良后果,让他们明白正确服药及遵医行为的重要性。
另外,在对老年人的护理中,也可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搀扶老人。当发现老年人出现心理障碍时,要及时疏导,在尊重的基础上给予生活上的关怀,积极帮助其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坦然面对一切,安度自己宝贵的晚年。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只有根据老年人的具体的心理特征,因人施教,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有的放矢地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做好心理调节,适应环境和生活,使其身心健康,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建英,赫厚英,胡亚静,等.老年人的健康与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3):328.
[2] 樊爱珍.老年人心身问题的社区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72.
[3] 梅树荣.老年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4.3(4);50―51.
日本老人多居家养老
据调查,大部分日本老年人都希望居家养老。然而,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仅仅依靠家庭成员对老年人进行护理已变得十分困难。与此同时,机构养老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质优价廉、口碑好的养老护理机构,常常是一床难求,而纯营利性质的养老院费用高昂,令一般家庭望而却步。因此,单纯依靠家庭成员以及单纯依靠公共养老机构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护理需求。
近年来,一种贴近社区的小规模多功能养老护理机构开始出现,包括日间照护中心(托老所)、认知症老人集体公寓、短期入住机构等。这些机构大都建在老年人日常的生活圈内,由普通民宅改建而成,老年人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中接受照料和护理,也方便家人看望。这类小规模的养老护理机构每天大约有10名左右利用者,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护理需求,也受到社区有困难家庭的欢迎。
我在访日期间参观了“世田谷日间照护中心北乌山”,该机构位于东京西部的世田谷区。目前登记的会员有数十人,平均每天有七八位老人来中心接受护理。他们中有的身患疑难病症、有的有轻度认知障碍症、有的有脑血管病等后遗症、也有癌症晚期患者。中心采取预约制,派车接送,早上将其接来,傍晚再送回家,如果老人的家人下班晚,老人也会在吃完晚饭后被送回去。白天,老人们在中心接受日常的生活服务、护理服务及护理预防服务,如:吃饭、洗澡,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有几位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认知症。为让他们保持自尊,并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工作人员会让他们帮着做一些择菜、扫地、擦桌子等简单劳动。我们参观的时候,厨房里有一位穿着围裙的老太太正帮忙做饭,见到我们到来,不断冲我们微笑、鞠躬。
世田谷日间照料中心是一家企业性质的养老护理机构,由于所在街区属高档住宅区,房租比较贵。幸运的是,日本2000年4月实施了《护理保险法》,按照该法规定,加入保险的老年人根据健康状态被划分不同等级,并接受相应的护理服务。接受护理服务,只需负担护理费的10%,其余90%由保险来负担。护理保险法的实施大大缓解了家庭成员的经济负担和护理负担,也保证了养老护理机构的经营得以良性运转。负责人也坦承,公司成立时间不长,面临诸多问题,如:缺少专业人才,工作时间长,报酬也较低,但他还是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无怨无悔,“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老的这一天,能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感到人生很有意义”。
“大家来此集合吧”
富山市一家从事养老护理的非营利组织“大家来此集合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十多年前,我曾在富山市度过了三年多的留学岁月。时隔多年,重回富山,深刻感受到富山的老龄化程度之高。
这家日间照护中心成立于1993年,是富山县第一家民营托老所。它位于富山市远离市中心的一片居民区,也是由一处普通民宅改造而成的。老人们白天在托老所里吃饭、聊天、看电视,也接受洗澡、剪指甲、按摩等护理。天气好的时候,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老人们会出去散散步,晒晒太阳。工作人员还会带领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进行一些简单的农业劳作,享受亲近土地和劳作的乐趣。
与其他养老护理机构不同的地方在于,这里不仅接收老年人,还接收智障儿童、残疾人,社区一些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放学后,也会来这里写作业,等待家长下班。我去参观的时候,看到三四位老年人围着桌子在玩牌,屋子里还有两个四五岁的小孩子在玩耍,工作人员在准备午餐。在这里你感受不到一般养老护理机构那种沉闷和压抑的气氛,置身其间,有如洋溢着欢笑的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老年人和孩子在一起,脸上有了笑容,心态也变得年轻了,儿童在这里也得到了祖父母般的呵护和关爱。机构里还聘用了一位有轻度残障的年轻女性,她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这种在小规模多功能机构内为老年人、残疾人、残障儿童提供福利服务的方式,是“大家来此集合吧” 独创的一种日间照护服务方式,也被称为“富山型日间照护服务”。如今,这一日间照护服务模式发展速度很快,正在向周边县市推广。
机构负责人佳代子告诉我,在创办这家机构之前,她曾在红十字会的医疗机构里做过多年的护理工作。当时,“护理”给人们的印象是冷漠、阴暗、病痛、悲伤、无奈……
时常听到老人们感叹:“要是能死在自己家的榻榻米上该多好啊!”佳代子听后深受触动,立志于创办一家有欢声笑语的、明亮的、温暖的养老护理机构。如今,21年过去了,“大家来此集合吧”实现了她当初的梦想,真正成为了社区的养老之家,并荣获了地方政府颁发的多个奖项。
贴近社区的日间照护中心
贴近社区的小规模多功能养老护理机构,支持了老年人居家养老,消除了老年人的孤独感、维持并恢复其身心机能,同时也减轻了其家庭成员的照料和护理负担。由于贴近社区、立足社区,得到老年人的家庭成员、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在这类养老护理机构里工作的人员中,中年女性占了很大比例。一些机构的负责人、创办人都是女性,且大多数之前曾在医疗机构或福利机构从事过护理相关的工作,有的在家中护理过老年人。这一年龄段的女性大多完成了养育子女的任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社会活动,并且对老龄化问题、养老问题有着切身的感受。
贴近社区的小规模多功能养老护理机构对老年人进行护理服务时,不仅针对性强,还能够将心比心,悉心观察老年人的困难,设身处地为老年人考虑,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他们广泛征求地区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对于当地老人居住便利与否、与何人居住、对养老护理有何要求等居民身边的事情,大都比较了解。因此,他们能根据居民的切实需求,配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提供养老护理服务。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问题;对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老年人在发达国家是指65周岁以上者,而在发展中国家则为60周岁以上者;老龄型社会是指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人达到总人口数的7%的社会。老年人是社会的特殊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机能逐渐下降,患病机率大幅增加,各种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问题较为普遍,他们对于护理的需求大量存在。
1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到1.3亿,占到总人口数的10.6%,按照国际标准,我国社会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根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上升到20%,而在2040―2050年之间,这一比例将达到峰值,为25.5%,而总人数将超过4亿[1]。除老龄人口世界第一外,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还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二是“未富先老”,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重;三是地区分布不平衡,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突出;四是高龄、失能老人增长趋势明显。
2 面临的问题
人口的老龄化不仅给我国整个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对医疗卫生部门做好老年护理工作,实现全社会老有所医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尽管我国政府部门及医疗卫生行业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应对,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老年护理工作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1老年护理需求增加,护理难度加大
一个人进入老年之后, 机体机能逐渐退化, 免疫功能下降, 容易患各种疾病。根据卫生部资料统计, 我国慢性病的患病率为17.0% ,其中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2.5~3.0倍[2]。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易发高发,而且常常是一病多症或者一症多病,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健康,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对护理的需求大幅增加。相比其他患者,老年患者病程较长,康复慢,需要护理人员提供大量的服务,同时,老年患者的护理设施配备、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更加复杂[3],护理难度加大。
2.2护理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相对于巨大的且不断增加的老年护理需求,我国护理人员总量不足,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根据卫生部全国注册护士信息库的数据,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31个省(区、市)的注册护士已经达到218万人,医护比为10.87,每千人口有1.4名护士。但是早在1998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每千人口拥有的护士已达到了3名以上[4]。相对于总量不足的问题,我国老年护理的人员结构不合理问题更加突出:一是学历层次不高,具备老年护理专业知识的护士很少,缺乏高层次技能型老年护理人员;二是分布不平衡,老年护理资源多集中于大城市和大医院,广大农村和基层医院严重缺乏;三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护理人员自身存在年龄老化现象,难以胜任一部分老年护理需要的体力工作和持续超时工作;四是性别比例失调,据卫生部注册护士信息数据库最新统计,截至2010年5月,我国的注册男护士为2.1万人,约占注册护士总数的1%,而在很多发达国家,男护士的比例超过了10%。
2.3缺乏完善的老年护理保障制度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实施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四二一”家庭的大量出现。我国的老年人大部分文化素质不高,经济条件有限,需要子女照顾。现代社会使很多年轻独生子女成为“房奴”、“车奴”和“孩奴”之后,又面临着成为“养老奴”,不堪重负。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社会,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还不完善,保障水平不高,无法满足老年人对于高效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
3 相关的对策
3.1提高对老年护理问题的认识
人口的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一是适龄劳动人口的经济负担加重;二是单纯性消费增加;三是政府税收减少,财政支出增加。因此,为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按照“以老年人为本”的原则,从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促进、保持或者恢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防止和尽量减少急慢性疾病的发生,缩短老年人被照顾的时间,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无病长寿,健康地安度晚年。
3.2加强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增总量与调结构并重
为有效缓解老年护理供需矛盾,必须多渠道大力发展老年护理队伍。一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护士等护理人员的良好风气,使广大护理人员能安心工作,乐于奉献,降低护理人员的流失率。二是要加大对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投入,根据老年护理的实际需要,增加在大中专院校开设护理特别是老年护理专业,在课程教学中,应增设《老年护理学课程》,加强老年护理岗位实习实践教学,培养一大批熟悉理论、实践能力强的老年护理工作者,对在职在册的老年护理人员要进行专业性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专科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水平[5]。三是要合理配置老年护理资源,充实基层护理力量。老年护理力量应进一步向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倾斜,保障和逐步提高基层护士待遇。四是要重视和培养一定数量的合格的老年护理男护士,发挥男护士在老年护理方面的独特作用,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老年护理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3.3建立健全老年护理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年护理保障制度。一是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切实减轻老年人等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二是要做好老年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开展老年疾病预防,定期组织老人进行体格检查,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发展老年护理康复服务,加大老年护理院和康复医疗机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专业高效的康复服务。重视老年保健,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度的运动健身,保持身心健康。三是要把居家养老、社区照料和机构养老统一起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的护理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目标是整个社会和每一个人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事关我国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进程。随着新世纪护理服务的发展,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老年护理将会不断发展和完善, 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卢美秀,许淑莲.现代护理实务全书[M].福州:海天出版社,1998.
[2]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国家卫生服务研究》[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94.
[3] 姜丹,胡亦新.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护理杂,2005 Apr;22(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