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时间:2023-05-24 14:3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第1篇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的心里,集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残疾[1]。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的重点,没有安全的护理管理,患者的生命会暴露在危险中,患者对医院不信任,对患者和医院均是不利的因素,安全管理是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风和事故的客观需要。现将护理安全的隐患原因及对策报告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原因

1.1 患者方面

1.1.1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增强,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医疗案例的增多,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使护患关系紧张,患者对护士的不信任感增加。

1.1.2 患者或家属对治愈的希望过高,或患者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少正确的认识,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怀疑诊断,不听从安排,拒绝服从治疗,导致患者人为的不安全因素。

1.1.3 医疗费用方面,由于大型的医疗设备的引进,新特药应用,医疗费用支付是患者难以承受及医疗收费不规范,易使患者产生不满,引起误解,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1.14自身因素也是部分患者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对护士出言不逊或不尊重,也是导致医疗安全的一个因素。

1.2 护士方面

1.2.1 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护士往往只重视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意识到自己享有的权利,希望并要求参与到诊疗的过程中。

1.2.2 缺少有效的沟通交流,服务态度差由于护理人员偏配不足对患者的护理时间相对减少,对专技术解释不到位,护理风险告知不够[2],解答问题时语言生硬或不予解答,甚至与患者家属发生冲突;对患者观察不到位,延误抢救时机。

1.2.3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不规范,护理记录反映的是主观资料多,客观资料少,有的过于简单,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一致,执行医嘱后未及时签名及记录执行时间或记录的执行时间不准确,抢救患者的过程为及时记录或没有动态客观连续反映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生纠纷拿出真是可靠的证据,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1.2.4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执行遗嘱错抄漏抄,有疑问时不请示不报告,给错药或未按时发药。

1.2.5交接班不认真对卧床而又不能翻身的患者皮肤状态交接不认真,特别是夜间不到床头交接,对患者病情变化心中无数,不安护理级别巡视患者,导致观察病情疏忽大意,对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失去抢救时机,发生严重后果。

1.2.6技术方面护士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下或不熟练,协作能力差违反操作规程,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2 对 策

2.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理管理者根据每个专科的护理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医疗高峰实施性弹性排班制度,采用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2.2 提高安全员意识,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要明确安全管理不仅是管理者的责任,还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是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如何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分析不安全因素及其的产生的原因,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寻找有效地防范措施。

2.3 制定并完善各种制度,组织常规制度学校,抓住薄弱环节,特别是新上岗的护士培训。使其明确职责,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成立护理质量监控组,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2.4 增强法制观念,执法懂法方可依法用法,才能更好指导工作和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指导护士的护理行为十分重要,使护理行为合理和情合法。

2.5 对患者履行告知义务,设立护理缺陷登记本,以制度规范约束护理行为,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

2.6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做好出院指导。要培养护士终生学习观念,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在护理过程中遇到难点,难点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提高技术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2.7加强患者沟通增强团体协作精神,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进行信息沟通,意见沟通,感情沟通,交流要通俗易懂,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建立良好诚实的互信关系,减少隐患,确保护理安全要鼓励培养护士间的相互协作精神,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2.8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管理;护理记录是病例的重要部分,在法律上有不容忽视的严重性。要求统一护理记录格式。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以提高护理质量,并记录要全面,真实,客观准确,及时。

2.9严格按国家收费标准收费,杜绝多收费或少收费现象,向患者每日清单对费用高的药品或治疗,应做到提到告知患者或家属,解释目的,取得患者同意,减少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管理; 防范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连续性很强的学科,香港医院管理专家认为:任何临床活动,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有危险[2],因此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永久性课题,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准。本文通过从护理人员、管理者及患者家属方面进行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探讨相应防范措施,以减少或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实现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1 护理安全隐患原因的分析

1.1护理人员因素

1.1.1护士的法律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往往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如:患者的隐私权,患者的知情权等没有在思想上产生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导致与患者产生冲突。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1.1.2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综合素质不高

1.1.2.1对护士教育培训不足,主要表现在仅注意护士的工作完成情况而忽视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及培训管理监督不力等,这不仅是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1.1.2.2专业技能不熟练,随着护理新观念,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涌现,知识的不断更新,住院患者往往存在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这不仅对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由于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操作不熟练,容易发生护理差错。

1.1.2.3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护士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角色转换困难,满足不了患者的身心护理要求,也不自觉地侵犯了患者的权益。

1.2管理因素

1.2.1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为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而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而医院对护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较少,造成护理人员不足。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影响或隐患。

1.2.2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3]。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的不完善是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3患者及家属因素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对医院期望值过高,如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就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拒绝护理人员的安排及治疗,导致患者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2 相关防范措施

2.1转变观念,提高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重视在职护士的法律观念。

2.1.1在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聘请法律界的老师进行经常性规范培训,通过法制教育,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广大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检查转变为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使全体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在实施护理行为的过程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减少不必要的差错和纠纷。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让护士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加强责任感,使护士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从而维护了患者和自己的权益。

2.1.2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围绕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以及产生的原因,使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增强护士自律及依法护理的意识,使护士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2.2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理人员要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仅要加强专业理论的继续学习,还要培养自己的操作技能,管理者千方百计为护士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并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在医院内每季进行三基考核,专业技术操作考试,对护理人员的成长进行动态观察。开设礼仪规范培训班,保证全员参加培训,并制定了各种岗位的规范语言,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管床护士每天通过与危重患者家属交流,弥补护士沟通不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护士还要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2.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性改革,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中午班、夜班要增加人员,医疗高峰时要实行弹性排班制,当天的突发事件发生或重患者的抢救都可以实行动态排班,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2.4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和漏洞,制定确保护理安全质量的标准,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护理纠纷的处理和索赔,科学地分担风险,更好地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质控小组要加大监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加强夜间查房工作,系统地观察护士自律性。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平时形成分级督促制度,发现违反操作规程与奖惩年度考核挂钩。在对护士执行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的同时,必须加强证据的收集和管理,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4]。规定对一些关键操作、创伤性的护理操作,不管患者是否选择都要在有关记录上签名以示知情同意,重要的告知教育内容要在护理记录中体现。 建立各科管理手册,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排除隐患,减少护患纠纷,不断提升护理质量,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以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林菊英.现代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7.

第3篇

关键词:门诊护理;安全隐患;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医院发展的基础,也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护理安全是指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管理的过程中,患者出现法律或规章制度不允许的心理、生理方面的缺陷、损伤甚至死亡状况。护理安全管理同时也是保证患者真理安全的重要方式,门诊是医院中基础的部门,负责患者的诊疗工作,门诊护理安全管理隐患也是影响护理门诊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院方要积极寻找安全隐患,并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

1 门诊安全隐患原因

1.1患者原因 门诊患者人数较多,患者流动量较大,且患者疾病种类不同、病情复杂、病情发展难以预测,又容易出现看诊高峰期,患者候诊时间较长,容易情绪焦躁,引发纠纷,且部分患者对自身病情并不了解,在描述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差错,导致误诊,若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影响患者康复和预后[1]。

1.2护理人员因素 门诊护理人员非常稀缺,护理工作量非常大,且工作内容相对繁杂,因此很容易忽略细节。多数门诊护理人员是患者接触的第一个专业人员,因此,患者对其的期许也会更高,但由于部分门诊护理人员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很难达到患者的期许,容易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加纠纷发生率[2-3]。门诊护理人员主要涉及领域为日常护理,对专业护理的了解非常少,容易出现专业技能水平低下、综合能力低下的现象。其由于长时间保持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也非常慢,在执行新的医疗技术是很难达到标准。多数年轻的门诊护士工作内容主要为带领患者办理各种手续、协助患者取药、带领患者治疗等。其非常缺乏临床经验、各科的基础知识掌握也不牢固,无法满足患者的咨询需求[4-6]。且年轻的护理人员在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时,缺乏处理经验,容易引发护理安全问题。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若其责任心低下,不能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则容易导致风险发生。尤其是输液室,输液室是最容易发生风险的部门[7]。部分护理人员在给药时未遵循三查七对原则,也未对药物的有效期进行查看,输液过程中未进行巡查,导致患者发生输液风险,影响患者诊疗。

1.3门诊环境、看诊流程因素 医院门诊通常分为诊室、检查室、输液室、药房、治疗室几个部分。若不同部门之间的布局不合理,也会增加安全隐患的发生率。部分门诊多存在临时诊室、临时候诊室,各种设施更新不及时、地面未更换为防滑地面等等,都是很大的安全隐患[8-10]。患者在看诊后还需要进行检查、输液等治疗,家属、患者需要来回跑动,很容易增加患者的不满情绪。若处于高峰期,容易出现拥挤,给患者的人身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4门诊质量控制管理因素 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分管不同的区域,其护理内容和特点、重点也不相同,因此质量检查的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往的质量监控管理过于呆板,制度较为陈旧,缺乏针对性。而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门诊护理安全的基础,也是管理的核心,若管理制度陈旧、不完善,则会导致管理质量不达标。此外,护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也不能够有效的发现安全隐患,增加了护理风险发生率。

1.5药物管理因素 门诊药房、输液室、治疗室都涉及到药物管理相关内容。若药物摆放混乱、药物标识不清,则容易导致误用药物。对于特殊的药物若未按照规定条件保存则容易导致药物变质,增加患者用药风险。输液室中患者量大,药物使用量也非常大,若患者药物不慎混淆注射,则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用药风险,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1.6缺少安全管理意识 护理管理者安全管理意识有待提高。当前,护理管理者多选拔自临床护理人员,虽然管理者本身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好的护理技术,但缺少安全管理系统性的理念。每一名门诊护理人员都要系统性学习安全管理知识,并学会运用安全管理方法规避临床安全隐患。但现实情况是,护理人员大多缺少这些专业学习。

2 护理安全管理

2.1安全教育培训 事实上,门诊护理工作十分繁杂,培训工作受到了忽视,因而日常培训较少,尤其是安全教育专项培训尚在起步阶段,急需尽快组织相关培训工作。为此,院方要按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安全教育知识,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让其自主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时让其意识到安全管理也是一种自我保护[11-12]。院方也要按时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了解培训结果,对于培训不合格的人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并要重新进行学习、考核。医院应强化护理人员安全管理培训工作,通过学习先进风险管理、安全管理知识,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从而提升整个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2.2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导医在门诊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要引领患者就诊、治疗,同时还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因此,导医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要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能够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救助,为患者争取抢救的时间,同时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13]。院方要按时对门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让其能够对患者的咨询、疑问进行解答,并能够及时处理患者各种突发状况。对于新到岗的导医,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还要进行礼仪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此外,要注意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管理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从而创造更好的安全管理环境,进而提高护理管理的效率,全面防控各项安全隐患。

2.3提升门诊护理质量 门诊部也要成立质控小组,对门诊的护理质量进行控制管理。小组以护士长为中心,挑选护理骨干为成员,共同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保证门诊护理管理质量。护士长每日都要对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进行检查,并要对无菌操作原则、护理操作、劳动纪律等情况进行核查[14-15]。质控小组成员每个月要根据门诊质量考核标准对各项考核项目进行评估,并要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解决措施,同时要复查整改后的效果。此外,应鼓励护理人员发现工作中的难点或疑问点,并将这些问题体现在护理干预措施制定中。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管理者应注意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并鼓励临床护理人员在安全管理护理措施方面积极创新,不断探索和研究护理质量提高的新方法。

2.4用药安全管理 涉及到药品管理的部门要加强药品管理,特殊药物要特殊管理,并要按照要求进行存放,防止药物混淆、变质。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反应进行观察,做好药品核实、等级工作,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药物配伍禁忌表应在配药区域醒目位置悬挂,并及时更新配伍禁忌药物,更换图片。运用醒目标识提醒护理人员主要“三查三对”,规范书写标注配置时间,注意输液要求。同时积极学习上级卫生部门关于门诊药物使用文件,学习最新要求,并迅速落实到临床工作中[15]。

2.5环境布局管理 门诊由于患者量大,患者流动性较大、病情复杂,因此要做好环境管理。护理人员要减少门诊大厅中的障碍物,同时保持大厅内空气清新,按时进行消毒,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16]。此外,应用充分运用标识牌规避安全隐患。在患者输注药物时,为其调整好滴速,然后放置“禁止自行调整滴速”警示牌,提醒患者不要自行活动调节钮[17]。可运用引导标识,标明病区内的各个功能区,并用箭头形标识作指引。为了保持环境卫生,应放置温馨提示语标识,使患者自觉规避不良行为,维护门诊就医环境[18]。

2.6优化看诊流程 门诊可根据院内布局调整挂号点顺序,设立不同科室的挂号点,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疾病类型到相应的科室进行挂号,将以往集中挂号的方式转为分散挂号[19]。此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患者挂号困难状况发生,同时又能够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降低患者交叉感染的几率。分开挂号也能够缩短患者挂号等候时间,提升看诊效率。此外,院方也可以成立预约挂号窗口,患者可以在网上或电话上进行预约挂号,预约后可在专门的窗口凭借预约码、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取挂号单。此种方式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方便了患者的看诊,也大大缓解了患者就诊高峰期的压力[20]。

3 结论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护理安全,院方要根据医院门诊实际状况寻找安全隐患,并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就诊安全。在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也要对改进措施的实施度、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并要寻找薄弱环节,将安全隐患逐一消灭。此外,作为门诊科室,应结合护理工作特点,发展自己的特色业务,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淑秀.社区门诊输液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07):132-133.

[2]古建燕.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原因与安全管理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5,13(10):884-887.

[3]刘霞,姜青春,王青.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注射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应用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4):252-253.

[4]吕春玲.门诊输液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639-640.

[5]白小芹,荆秋芳,段文瑜.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机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24):1333-1334.

[6]邓志萍,肖玉芳.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7(6)55-56.

[7]康秀芹.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及管理措施[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7-8.

[8]王玉婷.门诊输液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12):68-69.

[9]陈廷,刘燕芳,杨斗.零缺陷管理理论在门诊注射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3,30(19):58-59.

[10]张潭月,徐丹红.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安全用药的监护与对策[J].中国药业,2013,22(2):68-69.

[11]王玉婷.门诊输液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12):68-69.

[12]杨雪侠,胡晓平,张宁.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个隐患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3):108-109.

[13]白小芹,荆秋芳,段文瑜.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机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24):1333-1334.

[14]陈廷,刘燕芳,杨斗.零缺陷管理理论在门诊注射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2,30(19):58-59.

[15]徐玉云,黄燕梅.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降低手术室护理小良事件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7):76-77.

[16]王玉秀.门诊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实施和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5(04):37-38.

[17]林惠华.门诊护理安全管理的难点与重点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8(15)394-395.

[18]李艳锦,谢博.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3(27):325-326.

第4篇

关键字:企业生产;安全隐患;现状;分类;风险评估;排查治理;辨识方法

引言

本文从我国企业生产安全现状出发,对企业生产常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几方面的分类,然后对风险评估的要点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安全隐患的辨识方法。通过本文的指导和思考,对企业以后的安全审查工作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一、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现状

企业的安全生产隐患指的是生产单位由于违反相关规定或者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漏洞增加事故发生概率的现象,企业作为生产主体,生产过程中有些特殊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成因。造成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事疏漏,一种是生产过程中材料的疏漏,这二者都是不可避免的。企业的安全隐患的排查一般可分为三方面:隐患分级、隐患排查、隐患治理,而企业会把生产安全隐患分为两种: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就我国当前对企业生产安全隐患的态度来看,大部分企业都意识到了企业生产安全隐患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正在有针对性的规避,大部分企业都建有生产安全隐患排查系统,来对生产之中的隐患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从而能够有效避免一些安全书谷带给企业的损失,在源头上消灭威胁安全的因素,从国家法律层面上也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将生产安全的重点落实到对企业安全隐患的排查消灭之上,另外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的具体开展都有政策性的指引,在企业安全生产事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企业生产安全隐患归纳

影响企业生产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人的隐患和物的隐患,人的隐患主要体现在操作失误和管理缺陷,物的隐患只要体现在装置缺陷、设备缺陷、生产环境缺陷上,除此之外,一些客观原因例如气候原因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的安全,下面就来一一分类。

首先是很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将事故隐患由起因物、致害物等因素进行详细分类,主要有二十多种,笔者经过分析,粗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是生产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高空作业的一些机械设施、车辆等,往往会造成安全事故;第二是人由于外力作用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如外力击打、出点、溺水、灼烫、火灾、中毒等等;第三是建筑中的一些建筑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隐患,例如建筑坍塌、漏水等等;最后是一些原因引起的爆炸,例如瓦斯爆炸、容器爆炸、爆破作业等等。

其次是根据职业原因进行分类,有一些生产总也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卫生部将危险有害因素过节为以下几类: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

最后是根据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物理方面的危害、化学方面的危害、生物方面的危害、心理方面的危害、行为方面的危害以及其他因素。

三、企业风险评估的注意要点

要有效对企业安全隐患进行预防和治理,就要对工厂各处进行风险性评估,找出安全隐患,对其带来的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从而在多处隐患的治理中分出轻重缓急。在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要通过以下几点要素进行评估:

首先是企业生产的地址选取,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要对生产厂址的各项信息,例如地理位置、气象条件、自然灾害、交通程度、灾害发生时的处理度进行分析,另外还要对厂区的布局进行完整规划,将各区域所对应的功能布置详细列出来,结合厂区各种危险品的防止、建筑物的布置还有厂区周边运输线路的分布进行安全隐患的风险评估。

其次是生产中的各项需求,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对生产方式而言,要牢牢掌控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包括物料的温度、生产所需的压强、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是估计失控状态等等都要进行风险评估;另外对生产设备也要进行安全评估,化工设备的应急准备情况、机械设备的误操作几率、电气设备对电力的把握、粉尘及有害气体的释放设施等方面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另外,辐射、高低温等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安全。

最后是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企业的工时制度是否合理,是否会造成工人由于过度疲惫而造成安全事故,另外,女职工也要保证适当的劳动强度,工人的劳动强度要和体力挂钩;企业的管理设施也要进行风险评估,验证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事故发生的同时能否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的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还有辅助生产生活的卫生事实也要进行风险评估,来避免安全隐患。

四、企业安全隐患的辨识方法

企业安全隐患一直是企业生产中所面临的难题,企业生产中所要面临的安全隐患有很多,在上文已经详细列出,要想明确掌握安全隐患的种类及带来后果的严重性,就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来以防万一,但是,如何在企业安全生产中队风险隐患进行辨识呢?下面就来说明一下。

(一)直接经验法

直接经验法指的是运用前人所留下来的资料进行参考,按照以往的经验来对可以辨识的危害进行防范,主要应用与有所借鉴的系统中,其操作方法主要由以下两种:

首先是对照法,对照法指的是通过直接记录过的参考资料,通过分析人员的分析或者记靠自己的判断能力对对象的风险或者危害进行直接评价,来对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这种操作方法简便但易受过去的经验所限制,出现一定的遗漏和判断失误;其次是类比法,指的是根据过去的资料照出相似的情况或者经验来对未来要发生的生产活动进行安全隐患的辨识,从而对对象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分析,有效规避风险。这两种方法都是运用过去的经验直接判断,虽然简便但是过于依赖原始资料,容易导致判断失误或者安全隐患的疏漏。

(二)系统安全分析法

系统安全分析法指的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评价方法中的一些操作模式来对新开发出的安全隐患排查系统进行操作,由于新系统大多没有经历事故的经验,所以分析起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事件树法(ETA)和事故树法(FTA),这两种方法的才做原理都是通过各种分散的要点将各种详细情况罗列出来,以方便风险的排查和预防。

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生产安全隐患对企业的生产的安全在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有效控制和避免安全隐患,就要详细了解安全隐患的种类,通过风险评估知道各种隐患对企业造成的后果,进而明确对企业生产安全隐患进行辨识的方法,从各方面了解企业生产安全隐患,才能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有效规避各种或威胁到生产安全的因素,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企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述亭,李夏书. 企业生产安全隐患归纳及风险评估[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4:320+287.

[2]李玉伟.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刘东东. 我国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体系标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4]刘毅,杨曼.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体系[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04:106-110.

第5篇

关键词: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应对方法

骨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骨科收治的患者一般病情严重,骨科是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较高的科室,我们发现,产生安全隐患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护士方面的原因,有的是患者自身的原因,经过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与探讨,我们制定出了较完善的应对措施。本文结合实际,对骨科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总结一些应对措施。

1骨科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护士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1.1.1缺乏专业知识,培训缺乏

现在的护士,一般年龄都是比较年轻的[1],年轻的护士知识结构不完善,年轻护士工作懒散,不虚心接受高年资护士的带教指导,在后期工作中,护士的工作比较忙碌,对专业知识的培训没有办法专心的投入,医院对此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护士对护理技巧掌握不熟练,容易产生安全隐患。1.1.2制度不严格,护士的责任心不高,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对待患者监督不严格,对相关的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对患者的情况护士在床旁交接不严格,没有及时进行巡房,造成患者在出现意外情况时护士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对三查八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常常会有配错药、打错针等情况出现;对患者的需求护士了解不及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耐烦等,造成安全隐患的发生。

1.1.3没有较好的服务态度,不能很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护士对待患者态度不好[2],说话语气不和气,甚至与患者顶撞,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解答。在患者入院时不能较好的进行宣传。相关的健康宣教也不到位,因此,患者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也不清楚自己的病情与相关的治疗情况,就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1.2设备环境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骨科患者常常需要借助轮椅、拐杖等协助进行活动,由于病床边没有护栏、地面湿滑、楼道有障碍物等,造成患者容易摔倒,这就会影响患者的病情。

1.3患者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患者对疾病了解不清楚,有些患者不按照医生的嘱咐治疗,医生嘱咐要绝对卧床,有的患者偏偏不听,擅自下床走动等,这些方面都是患者本身的因素所造成的安全隐患。还有少部分患者不能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时而故意刁难护士,与护士说话语气生硬,言语间故意冲撞护士,这也可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增加。

2安全隐患的应对措施

2.1完善相关的护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医院要完善相关的护理规章制度[3]。要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让医护人员知道认真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意义,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医院要成立监督小组,要定时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临床中的问题要及时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及时解决。

2.2对护士的护理技术和应急能力要进行培训

医院要制定出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并在业余时间组织护士学习,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新护士在上岗之前要进行较完善的岗前培训,让有经验的年资高的护士带教,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让护士都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2.3重视院内环境的管理

住院环境要保持安静舒适。对于一些特殊的病人,比如老人或者是小孩,要在病床上加上床栏;病房的灯光要柔和,不能耀眼;楼道要通畅没有障碍;要保持地面的干净,在容易摔倒的区域要设置提示标志,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2.4对患者要加强健康教育

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宣教计划,嘱咐患者及其家属要注意以下相关事项:不能在没有医护人员的同意下擅自离开医院;在病情允许得到医生许可后才能起床活动,要先坐起来呆一会,在没有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再站立起来;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安全教育,使家属能够较好的配合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4]。

3结果

本文的研究资料为本院2013年-2015年间收治的骨科住院患者共计3000例,在实施了安全护理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下降了。

4讨论

综上所述,骨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骨科收治的患者一般病情严重,骨科是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及时接受治疗,本文结合实际,对骨科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总结一些应对措施。我们发现,产生安全隐患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护士方面的原因,有的是患者自身的原因[5],经过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与探讨,我们制定出了较完善的应对措施:完善相关的护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护士的护理技术和应急能力要进行培训;重视院内环境的管理;对患者要加强健康教育。结果表明:在实施了安全护理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下降了。这就表明了,在临床中重视安全隐患的发生是重要的,进行安全护理是必要的,我们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董建 单位: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骨科三病区

参考文献:

[1]曾荣桂,林菊英.医院管理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126.

[2]任水清,蔡立芳,万燕.影响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干预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7):1795-1796.

[3]刘思文,马继红,郭云萍.重视护理细节管理,落实患者安全目标[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0):88-89.

第6篇

近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城市,城市的高层建筑逐渐在增加。在高层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电梯频繁运行实际上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电梯安全事故已经频繁发生,所以电梯安全隐患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文章就电梯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关键词】电梯安全隐患 分析 控制 对策

现阶段,电梯已经成为高层建筑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也越来越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紧密联系。随着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加,电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不过电梯在运行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些电梯事故的频繁发生,使得人们开始重视电梯安全。所以,对电梯安全隐患进行必要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安全隐患是非常必要的。

1 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随着电梯逐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联系。电梯事故也在频繁发生。在诸多电梯事故中,会出现电梯门无法正常关闭、电梯召唤系统适龄的现象。这都对人们的安全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在这些安全隐患当中,由于电梯自身社会出现问题而形成的安全隐患也比较多。所以,在电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参数进行设计,并避免电梯的部件出现腐蚀和破损现象,进而有效的避免对电梯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在电梯安装的过程中,安装人员也需要进行规范操作,避免为电梯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2 电梯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2.1 电梯管理人员的安检意识差

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对电梯的安全性的认识不够深入,他们不重视对电梯安全运行工作的宣传的重要性,甚至对电梯的安全隐患存在侥幸心理,这都使得管理人员并没有对电梯事故产生有效的体会,使得他们不能对电梯的安全隐患做好提前应对。与此同时,电梯管理人员在聘用过程中,对他们的综合素|的要求比较低,这就是的电梯的维修工作比较复杂。电梯维修又是一项比较艰苦的工作,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充分的理论知识,而知识储备丰富的人都不愿意来维修电梯,这就使得电梯维修工作领域缺乏专业性的人才。物业公司在招聘的过程中,也只能招聘一些略懂皮毛的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也没有相关的科学理论支撑,其专业技能并不能达到同行业的标准。此外,电梯管理人员在维修的过程中,也没有专业的知识作为指导,这样都降低了他们维修工作的规范性,对电梯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2 电梯使用人员的非正常操作

电梯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召唤系统和门系统。其中门系统会被人们频繁的使用,这就会对门系统的轨道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多搬运灰尘和垃圾都会堆积在门轨道当中,这样就会对门轨道的正常滑动造成影响,导致电梯门无法正常闭合。所以,人们在日常乘坐电梯的工程中,应该加强注意,尽量避免在搬运的过程中将灰尘堆积的电梯中。在电梯一旦发生异常且无法正常工作时,应该及时通知电维修人员。

3 电梯安全隐患的解决对策

3.1 培养电梯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

由于电梯的使用和管理不当,会引发各种的安全问题。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对电梯安全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在电梯发生故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使用人员的安全。提高电梯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需要让他们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维护和保护电梯,对自身的安全负责,相关部门也应该对电梯设备进行安全备案,一旦发生问题,可以及时的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电梯维修。由于电梯维修人员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应该加强对电梯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电梯安全管理知识,并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电梯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电梯的安全性。与此同时,电梯的使用单位还应该建立有效的电梯钥匙保管制度,并将电梯的钥匙教给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进行保管,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非专业认识开锁而导致电梯内的人员坠井,有减少低电梯安全问题的发生。

3.2 定期对电梯进行检修

由于高层建筑中,对电梯的频繁使用,应该加强对电梯的安全检查和维修。在开展电梯保养工作之前,应该先对电梯的品牌有所了解,并了解该品牌电梯的维修尝试,这样才能够按照相应的说明书来开展维修工作,这样就能够保证维护人员的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就有效的保障了电梯维修工作人员的安全。在进行电梯检修的过程中,现场的检修人员应该积极配合,一旦发现安全隐患,需要及时汇报给上级。在对电梯进行维修的过程中,还应该放置相应的警示牌,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在电梯检修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螺母松动的现象,应该加强对安全开关的检查,针对电梯运行的可靠性,对电梯进行有效的维修。

3.3 电梯制作要遵守国家要求

在电梯事故的发生过程中,有很多事故的产生是由于电梯本身质量的不合格导致的。所以,鉴于此,应该对电梯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电梯生产企业在制造电梯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对于所有的电梯零部件,都应该合理的包养,避免由于电梯零部件的磨损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还应该降低电梯的损耗,电梯企业也应该积极宣传电梯的正确使用方法,告知使用者,在乘坐电梯时不能超重,也避免在电梯门即将关闭的瞬间进入电梯,因为这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所以,需要严加控制。

4 结语

总之,随着高层住宅和办公建筑的逐渐增多,电梯的安全控制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在对电梯的安全隐患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应该从电梯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电梯的生产企业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电梯的安全性,使电梯能够稳定的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萍.电梯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6(07):29+36.

[2]顾程.电梯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技传播,2016(05):128+132.

[3]张媛.电梯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4(12):278.

第7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管理和防范

护理工作操作需要规范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大部分都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发作反复无常、蔓延迅速、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高,并且临床观测时间较长。随着时代的进步,医疗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法律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渐渐得到增强[1]。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障患者安全,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进行保障不仅是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护理中有效的管理和防范措施能有效预防护患纠纷的同时,还提高了患者护理服务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7月~2014年7月中选取100例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发生差错和缺陷患者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为50例,男性为50例,年龄为18.23~83.56岁,平均年龄为(44.23±5.42)岁,其中危重的患者为78例,平均住院天数为5.11±4.23d。患者实验前均对实验有足够的了解,并且自愿参与,可以随时退出,符合伦理学原则。

1.2方法 100例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发生差错和缺陷患者的案例中,对发生的差错、缺陷和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研究正确的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管理防范对策。

2结果

100例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患者案例中,有25例案例经调查原因为不慎坠床;有25例案例经调查原因为患者不慎摔伤;有28例案例经调查原因为相关人员不慎烫伤;有15例案例经调查原因为患者非计划性拔管;7例案例经调查原因为患者走失。

3讨论

正确的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管理防范对策 神经内科患者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为了预防安全隐患,需要患者接受有关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预防措施,具体相关预防措施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为患者构建安全舒适的神经内科病房,改善患者居住环境。患者病房应适当保持采光,要求光线柔和不刺眼,光线明亮充足[2],使患者感觉舒适;从病床位置到卫生间的距离中,要求有便于患者行动搀扶的设施,例如病房中可增加相应的扶手,或者在卫生间的位置安装竖向抓杆,给不便于行动的患者在移动中增加了辅助设施[3],更便于患者行动;每张病床应为患者的安全着想,单独配备独立的监护仪器、氧气吸入设备等,并为这些器械安排相应负责的护理人员,对器械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器械的有效性和通畅使用性,并将检测结果作相应记录;在神经内科患者入院时,应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详细的记录。护理人员将患者入院时检查出的身体情况数据做一个资料卡片[4],方便后期资料查看,例如患者神志不清、精神不安、甚至出现无法控制的不理智行为,需及时并预防性的在患者病床位置增加相应的约束带,必要时使用其对患者进行约束,防治患者非计划性的拔管,增加护理人员的巡房次数,并将每次巡房监测情况作相应的记录。

护理人员与不安全因素的相关联系:①对护理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落实。每一项规章制度都具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具有科学性质。因此,对所护理人员在进行的工作进行严格核查。减轻护患关系的恶化。②加强对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内容的教育,梳理护理人员所掌握内容。例如: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注意患者的肢体活动、头痛的性质,注意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的情况。病情危重患者做好护理记录。准备好有关的急救器械和药物,使器械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等。③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责任的分配明确具体化,并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遇到意外的风险性全情告知,维护患者的知情权力,并要求有患者或其家属签字同意,使护理人员和患者发生纠纷的可能性减少[5]。④对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行加强。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护理人员守则,用制度来约束日常的护理工作,工作内容需要详细化,使护理人员明白自身责任的关键性。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具有龄岁较高、身体较弱、易生病的特点。患者通常对自己患有的疾病重视程度不够,在日常生活行动方面,常认为自己像往常一样并不会受病情影响,认知度不够,而因此出现跌倒问题。神经内科患者因神经内科疾病和相关并发症,还会使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减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在患者独自出行时,容易出现由于认知和记忆力的问题导致患者走失。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由于患者情绪躁动,还容易发生突发性坠床和非计划性拔管,对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过程产生严重的干扰。

根据以上研究显示,神经内科必须在护理安全方面加强管理,并且采取对不安全因素有效的管理和防范措施,才能顺利解决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有效减少患者不慎坠床、不慎摔伤、不慎烫伤、非计划性拔管、走失等情况,保障了神经内科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蔡宝琴,郑敏.神经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J].中外医疗,2011,30(17):159-160.

[2]奚春芬.神经内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0):317-318.

[3]冯皓.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3):91-93.

第8篇

关键词:液压提升机 安全隐患 处理

矿井液压提升机对矿井的提升系统起到控制作用,保证提升系统按要求进行提升动作。随着矿井提升机的不间断运行,液压提升机各部件或各系统就会因磨损或其它原因出现故障,影响提升机正常工作。

一、液压提升机的安全隐患

(一)人工操作的安全隐患问题

对液压提升机来说,安全隐患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为操作。所以在探讨液压提升机的安全隐患时必须将人为操作的安全可靠性作为重点考虑对象之一。根据统计研究发现,在提升机整个运行过程中人为操作失误率大概为3×10-4~3×10-3。所以一方面可以从人为操作安全可靠性下手来提高液压提升机的安全可靠性。

(二) 液压提升机的欠协同性

对液压提升机来说,要使其安全并且协调的工作,其驱动系统和制动系统之间的协同性是关键因素。一旦启动液压提升机,司机马上调整减压式比例阀瞬间同时向驱动、制动2个系统发出控制信号,驱动系统收到控制信号就会启动液压马达输出转速值和扭矩,直到液压系统马达输出的扭矩小于负载扭矩,制动系统就会松开闸刀,这2个系统互相配合来达到正常安全地操作负载的目的。一旦两者之间协同性不好,液压制动系统提前松闸了,负载瞬间下落导致机器不受人为控制,就会有很大麻烦,很可能造成重大事故。

二、提升机安全性能改进方法

首先从人为因素进行考虑,在对液压式提升机进行相关操作时,确保员工对该系统的运行有一个较为熟悉的了解程度,经过对员工考核之后才能对提升机进行相关操作。在设备设计分析上,减少对误差的设计程度,确保在设计上符合生产相关标准。

其次便是在欠协同性方面的改进,加强对驱动系统与动力控制系统的配合力度,使其保证两者之间的有效性结合,避免因配合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使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提高提升机安全性能方面,主要完成以下3个方面创新改造。

(一)增加天轮闭锁的安全设计

提升机天轮检修主要内容包括:天轮轴承加油及换油、天轮游动轮及固定轮检查、天轮轴承、摩擦衬垫、轮毂偏摆检查等。在检修过程中,天轮检修信号传输主要由检修负责人在天轮平台持对讲机与井口联系,信号工所发信号一切听从井口检修负责人指挥。现场存在检修期间信号交叉传输或者对讲机传输信号不清晰或者通讯中断的安全隐患。通过在上、下天轮检修平台上增设了两个检修闭锁箱,将上、下检修平台闭锁按钮硬接点串接入车房220V控制安全回路中去。改进后,检修人员在天轮平台按下检修闭锁箱按钮,车房安全回路断电,绞车无法复位开车。天轮闭锁的设计消除了因为检修期间对讲机传输通讯故障、信号不清晰、信号工误发信号等原因引起的安全隐患。

(二)电控柜风机的安全设计

电控柜是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而电控柜内冷却风扇为柜内核心电器元件进行散热,防止过温。在日常检修过程中发现由于厂家设计存在缺陷,电控柜内风机不启动,绞车仍然可以正常运转,可能导致电控柜核心部件过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针对现场出现的问题,为了保证电控柜的安全运行将电控柜风机控制空开F1的一对常开点加在安全回路中,F1开关如不送电,安全回路报紧急停车及一次提升故障,绞车将无法启动。上位机上显示的故障信息及时提醒检修人员查找原因,避免出现重大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三)滚筒式尾绳挡辊设计

传统设计中,尾绳挡梁挡块采用方钢作为主体结构,外侧浇注塑性耐磨材料,由螺栓固定在尾绳挡梁上,位置固定,对尾绳起到限位和保护的作用。但由于尾绳单位质量大、摆动频率高、方向不确定性,传统挡块与尾绳之间为滑动摩擦力,磨损情况严重,且塑性耐磨材料磨损后,由于检修不便,如不及时更换该尾绳挡梁,尾绳与方钢之间产生刚性滑动摩擦,尾绳磨损加快,严重影响尾绳的使用寿命及提升安全。同时,尾绳挡梁位于井筒装备最下部,上下不便,传统尾绳挡梁质量大,体积大,检修不便,更换难度大。新型滚筒式尾绳挡辊的结构特点是采用塑性耐磨材料包裹的滚筒式挡辊,所述滚筒式挡辊是在可转动的滚筒上外裹塑性耐磨材料作为挡块,所述滚筒通过轴承设置在滚轴上;设置所述滚筒式挡辊布置在尾绳的四周,以相对设置的一对上挡辊和一对下挡辊形成封闭的呈矩形的尾绳防护空间。与已有技术相比,新型设计有益效果体现在:

(1)新型的结构设置使尾绳与挡块之间由刚性滑动摩擦改为柔性滚动摩擦,减少了尾绳所受的摩擦力,在起到传统设计同样效果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尾绳使用寿命。

(2)新型挡辊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检修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及检修成本。

(3)新型设计的挡块可更换使用,大大提高挡块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使用成本。

三、结语

矿井工作人员要理清矿井液压提升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其工作部件组成。当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进行故障分析,采取必要的处理方法,尽快排除故障,恢复矿井液压提升机的正常工作。 通过对液压式提升机安全隐患与安全性能改进方法的分析,经过相关技术的改进,降低了安全存有的风险性,使其保证设备处于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总之,矿井液压提升机的日常维护非常重要,是减少液压提升机运行故障的有效措施。在进行日常维护时,维护人员要端正态度,维护工作要到位。发生异常现象时及时处理,避免故障扩大化,合理安排和利用日检时间。

参考文献:

[1]孙清华,侯胜龙.矿用提升机液压站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J].建井技术,2007(4).

[2]朱华明.提升机液压站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J].中州煤炭,2009(3).

[3]侯军.矿井提升机液压站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2(8).

[4]曹立志.矿井提升机液压站故障与处理[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1).

[5]徐友茂.浅析矿井提升机液压站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0).

[6]杨周.矿井提升机液压站日常维护与故障分析[J].安徽科技,2012(1).

[7]彭佑多.液压提升机制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J].煤矿机械,1999(11):16D18.

[8]张永忠,刘德顺,等.煤矿液压提升机的安全功能与安全隐患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0):61D63.

第9篇

由于城市化过快所带来的交通问题,越来越城市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瓶颈。为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推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地铁由于其较为快捷、占用空间率低等特点成为城市交通首选的方式。由于每天地铁所运输的客流量巨大,一旦地铁发生安全事故就会是灾难性的事故,因而地铁安全尤其是施工安全一直被业界人们所关注。在地铁施工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复杂,涉及到机械种类较多,且设备流动性也较大,在机械设备作业的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且目前国内地铁不仅投入巨大而且工期紧张,这些因素无形中更加了机械作业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因而作为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人员要在深入了解地铁施工流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施工机械所可能造成的风险的不同,来建立风险的安全评价机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安全隐患。

1 地铁车站施工机械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1.1 人为因素

人员因素是导致地铁站机械作业施工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都会导致这种安全隐患,超负荷工作、健康问题、禁忌作业、心理异常等有害因素也是导致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指挥失误、操作失误以及监督失误也会造成这种潜在的危险。

1.2 施工机械因素

在很多情况下施工机械本身也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物理性危害以及有害因素都属于此范畴如设备、设施、工具以及附件存在问题,防护缺陷振动危害以及不良的信号等。

1.3 环境因素

施工环境也是导致出现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机械作业场地环境存在问题(比如施工环境较为恶劣,作业场地较为湿滑不适于机械作业,场地狭小,作业场地设备杂物堆放凌乱,作业场地不平整,建筑结构存在着缺陷,作业场地地基沉降,安全通道设计缺陷,作业场地光照存在问题,作业场地通风不畅),地下的作业环境存在问题(包括隧道中的操作空间问题以及空气流通问题)这是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4 管理因素

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也会造成机械施工作业安全事故隐患,如缺乏卫生组织的安全保障,资金投入问题以及安全防护问题等,相关的安全责任制度没有完全落实,与安全相关的责任管理相关制度的不健全与不完善也是造成上述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2 应对措施

2.1 安全风险评价

在进行机械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来对机械施工作业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价并根据相应的风险采取对应的措施来预防安全隐患,要对整个安全体系的内容进行调查与分析,利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来识别机械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根据安全问题的轻重缓急来确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等级。通过制定地铁站机械作业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来为地铁站安全施工的过程进行安全施工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对地铁站机械施工过程中机械安全风险的各种因素以及条件等进行动态的分析与管理,将安全检查以及作业风险的机制纳入到安全风险评价体制的过程中,建立以地铁站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2.2 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

2.2.1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1)管理制度落实

在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管理过程中的监督检查频率。检查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定期检查的方式,目的是确定机械作业的安全风险,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可以将检查的频率设置为每周一次,对施工过程中作业的本体以及施工的周围环境进行详细的检查与评估,然后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来登记评分。监控检查,指的是在机械作业检查的过程中,要安排相应的监督管理人员来对机械作业进行监督,对施工人员按照风险管理制度方面来进行评估。

2)教育培训

要选取具体的人员来执行管理制度,其中项目经理以及项目监督人员的作用最为重要,作为两者要感受到自身肩上的安全责任,要对这些责任进行细化与落实,而这些责任的落实即向操作人员输送安全作业与施工的规范,这些离不开对施工作业人员关于施工过程中所可能所造成风险种类以及应对措施的培训。要分批次展开对作业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做好培训后的考核工作。

3)风险要点

在地铁站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明确机械施工作业的风险控制要点,可能造成的风险来源于四个方面。包括人为因素所可能造成的风险,环境方面所可能存在的风险,机械种类不同所造成的风险也不同,管理失误所造成的风险等。要针对每种风险的来源来细化每种类型的风险,制定预防这些风险的措施。

2.2.2 安全控制措施

为预防地铁站施工机械作业所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安全控制,制定机械施工作业的流程规范,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规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作业场地环境、施工流程、机械状态以及管理进行检查。确保将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扼杀于摇篮之中。

2.3 安全事故处理

对于安全事故的管理要根据地铁站施工风险的种类以及风险的来源来制定相应的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案,对于人的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隐患,分析所可能造成的机械作业风险事故,并根据事故所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对于机械本身所造成的安全隐患要根据不同的机械种类所可能造成的不同的危险来制定相应的应急事故处理方案。对环境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要根据所可能造成事故的种类来制定相应的安全事故处理方案。

3 案例

2008年3月9日11时,深圳地铁一号线前海湾站基坑失稳,约5万平方米淤泥从垮塌处瞬间涌入基坑直至盾构井,基坑外淤泥流动影响范围长约210米,宽约120米,最深处可达3米,并破坏了供水管道和电力设备,全场断水停电。东侧支撑体系和维护结构向基坑内垮塌,垮塌长度为43米。由于淤泥瞬间涌入,已经挖好的深坑和支架全部被填埋,由于疏散及时,百余名作业工人安全撤离。此案例虽然没有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但经验和教训是深刻的,其中主要原因是对深圳海积淤泥地层特性认识不足,从而在基坑周边有大量施工机械堆载,次要原因是地层改良等技术实施不足,维护结构存在缺陷。通过分析此案例不难发现,在地铁施工过程中,环境因素与人为因素,管理因素,施工机械因素通常是相伴发生,由于人的主观对环境认识不足,造成客观上管理的缺陷与不足。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实际的环境因素,制定客观可行的施工与管理方案,不能孤立的看待风险发生的原因。

第10篇

关键词:肾内科;护理;健康;应对措施

目前,肾内科疾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每年有超过百万的人口死于与慢性肾脏疾病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器官的衰退,以及由不良生活习惯和其他原因引发的肾脏疾病,使得肾内科临床科室对肾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治疗中,面临极大的风险。因为此类疾病的常见性和多发性,使得其恶化的程度及风险都在加大,尤其是近年来,此类疾病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我院在对肾内科患者护理中,就安全护理实施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2012年间收治的238例老年肾内科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8例,女性患者80例,年龄在60~80之间,平均年龄在(69.22+2.13岁。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8例、IgA肾病患者6、间质性肾炎19、急性肾衰竭16、慢性肾衰竭39、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32、高血压肾损害57、糖尿病肾病31。在对其治疗中,都按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医治。我院医务人员皆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消除主观原因对患者治愈的影响。

1.2方法

对我院肾内科病房管理中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系统性分析,对影响患者护理质量的原因进行一般风险和特殊风险的区分,并以相对应措施,对这些隐患予以改正,以完善其护理管理。安全隐患概括起来可分为:患者自身心理因素、医务人员对病情的观察不精细缘故、潜在的感染隐患。在实施其应对措施时,可从:心理干预、病情观察、预防感染和合理用药方面进行努力。通过实施应对措施前后患者自身的感染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状况、临床用药的合理率等三方面进行比对。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使护理中风险降到最低。

1.3统计方法

用均数±标准差(y±s)表示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用y2检验组间比较,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

2、结果

3、讨论

护理安全,是医务人员在对病人实施护理过程中,正常工作以外,因不可抗因素而导致的患者病情的恶化、残障和死亡等。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全部消除,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但是可以排除不可抗因素之外的其他努力,以减少其不安全的发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即是说,找出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尽管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并不能阻挡肾内科疾病的发展步伐。肾脏患者的逐年上升趋势,在老年人之间尤其明显。为保障护理安全,不同的医师,不同的医务人员,都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不懈奋斗着。自由对患者的情况和医院情况进行详细的辨别,才能更深入细致的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同时在安全防范措施上,适当采用增加护患沟通的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素质[2],为患者提供优良的护理服务是护理安全的保证[1]。

老年肾脏科室,是近年来由于老年肾内科病患的增多而设立的专门科室,老年人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慢过程,在护理期间,很容易因不良护理方式而导致病情恶化和感染,应用安全隐患应对措施护理,对于其康复治疗,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很快令患者康复[5]。

由于不合理的用药,是肾病患者增加的最主要原因。老年病的病种在不断增加,利尿剂、强心剂等的广泛使用,激素类药物的不断使用,西医的副作用凸显出人体所不能承重的范围。

护理活动中,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使得患者,多半会有并发症的发生,身体浮肿,抵抗力下降,抗感染能力变弱,尤其是血液透视患者,因活动受限,心理产生极端情绪,有可能加重病情,严重者甚至导致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和健康安全[6]。

在对患者行,心理干预治疗中,要注意定期观察病人病情,康复后要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长期服用西药的其他病患诱发的肾脏类疾病,要对西药进行慎用。在预防感染上,要时刻注意因免疫反应而使细菌入侵体内。对于老年疾病,一定要做好预防过重,有病早治疗,同时在对老年肾内科患者的治疗中,注意多做沟通和疏导工作,让他们消除对疾病的惶恐情绪。

我国老龄化的上升趋势,使得老奶奶群体患肾脏并发症的概率也很大,对于肾脏的保护,及时清理机体废物,使得肾脏疾病的防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临床治疗极为复杂,且护理时间较长,使得护理安全成为促成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刘璐,张宝珍,李俊梅;肾内科住院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3)

[2]李春艳;老年肾内科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3)

[3]黎芳;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影响[J];河北医药;2013(9)

[4]曹素玲;老年肾内科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针对性对策[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6)

第11篇

【关键词】内分泌科;护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6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11-01

护理安全是在保证护理实施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基础上,确保不出现法律和其他规章制度规定范围之外其他的不良状况,例如,避免出现因护理不当导致患者身心技能以及身体器官功能造成损害或者障碍、功能缺陷,甚至死亡等。护理安全问题已成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避免出现护理安全隐患已经是目前的核心任务和最终目标。当前,护理治疗的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这其中糖尿病患者居多,在住院治疗期间,由于患者年龄偏大,病症导致低血糖,时常出现因体力不支而跌倒,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感染等问题。因此,根据日常的工作经验,对内分泌科患者安全护理问题以及提高安全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探讨结果如下:

1内分泌科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1医护因素目前,由于医护人员欠缺法律意识,因此,工作中对自我的保护意识极度缺乏。大多数医护人员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上,对于患者心里需求不够重视,因此,出现护理安全隐患问题无法及时识别,不能进行补救[1]。也会因医护人员缺乏责任心,对患者疏于护理,一些新的情况和病情不能及时发现;也有一些护理人员不够重视护理记录,没有对患者相关的资料进行有效及时地记录,患者病例信息完整度不足。

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方面有严重的不足,与现代化社会医护人员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再加上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协作意识、应变能力,使医护人员工作中的风险大大提高。还会出现因解决技术问题时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使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存在安全风险,对患者造成护理安全隐患[2]。

刚毕业的就从事医护工作的学生们,还不具备工作经验,有个别人素质偏低,又比较年轻冲动,情绪波动比较大,不能跟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时常出现态度差的情况,对医护人员的和谐关系有不良影响。

1.2患者的因素当前,医患之间的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现如今,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高,通过法律渠道维权,利用媒体对医院负面的医疗案例进行报道,医患之间这种紧张的关系,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不信任,持有怀疑态度,在治疗的配上也不尽人意,这样是造成隐患第一部分原因。病人对病情的康复寄予厚望,这种期待值越高,一旦结果不如人意,医患之间的矛盾、纠纷就容易滋生,对正常的治疗和护理有影响。

2安全隐患问题的解决对策

想要提升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就要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教育,要经常对护理的工作人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等。这样,就能让每为护理工作者,在每个工作环节的细小部分都能注意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通过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来减低护士的工作负担。要进行排班模式改革,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根据不同工作量和不同时间段,对人力资源进行动态安排,在特殊时期,如医疗高峰时,可暂时实行弹性排班制度[3]。尤其现在重视优质护理,随着新排班模式的执行,使新老工作人员能够合理搭配,由责任护士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分管,这样,即增加了患者和护士的熟悉度,同时,护理人员还能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及时处理。有效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护士业余生活更加丰富,达到减压的目的。

必须对医护人员的责任感进行加强,使其能够严格执行院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患者的评估要做到全面而又详细,这样才能确定安全隐患,对症施策。特别要注意高危患者和老年患者,给予更多关心和照顾,床头卡要有醒目标注,正确地指导家属进行陪护,在减少意外事件发生的同时,使患者和家属在心理上有所满足,促进了医患之间的良好关系[5]。

3小结

身为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对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于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要充分掌握,每一个关乎患者生命健康的细小环节都要认真对待。医护人员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才能使自己对护理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和危害性的认识有所提高,尽最大努力提供给患者一个为安全、放心、满意、高效的诊疗环境。

参考文献

[1]马丽丽.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23):15-16.

[2]刘玉梅,颜奎香,付洪芝,等.老年患者潜在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6,8(23):45-46.

[3]计成,葛卫红,张海霞.内分泌科临床药师促进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11,7(26):35-36.

第12篇

关键字: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变得异常重要,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的大规模发展,安全问题也愈发严重的显现出来。由于行业的特点、工人的素质和管理的难度等原因,以及文化观念、社会发展水平等社会现实,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使得建筑行业成为一个高危的行业。

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疏忽,造成对施工区域中的危险源、安全隐患排查不到位,各种安全事故频繁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一些危险源进行必要的控制,从而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建筑工程安全、文明的施工做铺垫,最终完成工程项目的各项目标。

1 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所谓的安全隐患,就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者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环境的不良和生产工艺、管理上的缺陷。

而具体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隐患主要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设备、物体、人的行为、管理问题等。因此,要想消除安全隐患,必须找出造成这些安全隐患的危险源,对可能早造成安全隐患的危险源采取措施,减少或者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物质或行为,它存在于特定的施工环境和施工区域中,不同的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源还有所不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各种危险源,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并出现安全事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图1.1 事故危害类型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源引起的安全事故类型如图1.1所示,其中比较常发生的就是高空坠物、触电、物体打击、机具伤害和坍塌事故几种危险。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危险源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同,可能产生的安全事故也不一样,因此就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2.1 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根源是管理意识薄弱,参与管理的部门和人员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一些工程项目人员依然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但是忽略了安全、文明施工,为了工程项目利益而不惜牺牲一些安全保障,没有把安全、文明施工和质量同等考虑。

2.2 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参与安全管理主体相对较多,这就更要求有相对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不仅要有功能齐全的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还要有数量合理、经验丰富的工程管理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大部分的建筑工程项目中,为了相对明显的经济利益,各项目主体尽可能的合并管理部门、消减管理人员,这就造成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人员不充足,责任落实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安全管理就容易出现漏洞,给工程项目安全带来了隐患。

2.3 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

在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一些常见的危险源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对安全隐患不太重视。比如夜间施工不开施工警示灯,高空作业时没有设置防护网等,这都会留下一些安全隐患。

2.4 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

因为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都是一些农民或者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和教育,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质量问题、安全问题重视不够。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管理意识,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对施工各程序严格把关。

2.5安全监管不到位

虽然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监管,但是,在工程的进行工程中,由于施工安全监督和控制的参与单位比较多,加上政府相关部门的或者违反相应的规定,没有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工程安全监督检查,从而让施工单位有了可乘之机,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私自更改图纸等现象普遍发生。

3 预防工程施工安全隐患的原则

3.1 预防控制安全隐患的一般原则

首先在消除或者减少危险的前提下,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系统。其次,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配合有效的控制措施,使预防和控制有效的结合起来。最后,对于可以能出现危险的安全隐患要实时跟踪,直到危险消除为止。

3.2 预防控制安全隐患的事故预防原则

明确“事故可以预防”这一原则,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从而研究应对措施。在事故发生前要积极的进行预防,全面检查施工现场,将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消除,防患于未然,避免可能可能出现的事故对工程带来的损失。一旦发生事故,要有勇于面对的精神,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避免事故损失的扩大化。

3.3 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即使我们在工程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做的工作很充分,但是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疏忽和漏洞,这就要求我们在事故发生前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并在管理方面做足文章,使安全事故的损失降至最低化。

4 预防工程施工安全隐患的措施

4.1 加强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一方面要对工程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首先使管理人员明白施工安全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在安全管理中更有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施工参与人员的教育,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使施工人员明白施工中安全的重要性。因为,工程项目最终是要由施工人员完成的,如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工人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2 完善安全施工制度建设

应有完善的安全施工制度,在施工中应建立权责分配制度、责任保险制度和业绩评估制度等制度,通过建立系统的制度,加强安全施工的基础工作,将责任落实到相关管理人员,建立和完善关于安全责任的保险制度,大力推广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等安全险种,也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将安全业绩评估制度的建立与国内建筑安全的实践相结合,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安全业绩评估制度,并使其在执行中得到强化。

4.3 保证施工安全监管力度

政府作为建筑工程的监管部门,有义务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工程安全生产,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政府一定要严查工程建设手续,对于手续不全的施工单位,严禁开工建设。同时,监管部门对设计图纸也要严格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直到问题解决才能开工建设。

4.4 加强对施工过程控制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主要是对施工中环境、材料、机械设备、技术等因素进行控制。施工现场要尽可能的科学布局,对施工周围的环境时刻监控。同时严把材料质量关,避免因为材料质量问题出现的安全隐患。同样,作为施工中的必要工具,机械设备的安全问题也要格外重视,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合格才能上岗。并且严格要求施工工艺,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

5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会在很多地方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工程参与人员通过科学的手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将危险遏制在源头,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泛华建设集团.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