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17:33: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实践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注重品德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初中英语学习主体的兴趣培养
浅谈体育教学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学习
浅淡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情境的创设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土家文化走进语文学习
浅谈思想品德课渗透研究性学习探索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课堂要有趣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上网
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困境及成因、对策探讨
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教学策略探究
『正常?『早恋?——读懂高中男女生的交往
用"心"教好初中语文
走进"生活",实现德育目标
试论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及其基本途径
兴趣是乐学英语的关键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浅谈合唱的教育功能
一样的活动,不一样的精彩——小学英语口语训练活动方式探索
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本土音乐文化
怎样教小学生学古诗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
思说同步现真意话图会意速解题——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说图能力的培养
浅谈注重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走进后进生的心理
浅议数学生活化教学
谈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原则和方法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积累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论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社会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找寻快乐因子收获灵性文字——小学生快乐习作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初探
恰当把握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契机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走进维吾尔族音乐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语文情境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领会新课程标准激活美术课堂
让拼音教学"活动"起来
学生阅读一幅"活动"地图时的疑惑
语文课结尾艺术形式的探索
初探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多媒体在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让写字课插上现代教育技术的翅膀
信息动态
困境即是赐予
浅谈英语的教与学
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探讨
初中英语阅读课程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
排座次琐谈
《教育实践与研究》“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征文启事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
美国“名著运动”探略
关于《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标准》制定原则和策略的调研
核科学知识普及的新机遇——以新闻为线索开发核安全校本课程的思考
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着力点的探讨
对农村初中生完成作业情况的思考与对策
从朗读的定义说起——异议“有感情地朗读”
浅议古典诗文的教学方法
课前预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作文教学要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
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游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英语自主阅读教学探究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精心雕琢命题方式切实考查数学能力——2011年特色中考数学试题的分类赏析
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初探
着力打造高中教育的“航母”——武安市第一中学
话说“爱弥儿”及其创造者卢梭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正确认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育的均衡发展
活动——课堂教学的灵魂——活动教学初探
教艺迁移策略
英语教师营造和谐课堂应具备的素养
略谈语文课堂上的有效训练
初中语文六环节教学法探讨
以语文教学帮助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建构
本刊关于作者投稿及稿件处理的重要启事
论高中小说类别及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以200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
中学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渲染铺设魅力语文——“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让朗诵辉映你的语文课堂
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初探
英语词汇趣味记忆法浅议
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改进策略
巧解地理名词整合文综知识
《教育实践与研究》公开发行十周年贺词
你们是我开出的花儿——献给我的学生
赏识激励是洒向学生心灵爱的阳光——浅谈赏识激励教学策略的运用
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隐性因素探析
论学生消极自卑心理及其矫正策略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自读能力
河北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教育阶段应多安排户外活动
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注重过程——中学教科研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
做好化学实验提高四种能力
“依法治班”——班级管理的必然趋势
浅谈班主任的“严”与“爱”
教育欠发达地区学校存在的几类问题
浅议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会初三学生学会学习
中考英语书面表达常见错误分析
把情商教育融入语文课堂
“学生办报”式作文教学的尝试
一、开展生存教育的做法
1、编印《生存教育三字经》
为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我校针对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编印了《生存教育三字经》,学生人手一册。
《生存教育三字经》包含:防溺水与自救、饮用水安全、用电安全、防火与逃生、防煤气中毒、预防传染病、骑单车安全、行走及乘车安全、食品安全、饮食卫生安全、集体活动安全、课间活动安全、参加集会安全、体育活动安全、游戏安全、受伤自救、实验安全、社交安全、网络安全、防黄赌毒、地震逃生、防台风、防房屋倒塌、防泥石流、防雷电、防冰雹、防洪水、使用灭火器等总共30则,基本包含了涉及学校安全的各个方面。生存教育三字经琅琅上口,通俗押韵,简短易记。
2、每天安全教育“5+1”
(1)、“5”即 每天课前5分钟诵读、诵唱《生存教育三字经》。
在每天第一节课前5分钟进行诵读、诵唱《生存教育三字经》。举行《生存教育三字经》手抄报比赛,举行《生存教育三字经》全校诵读、诵唱比赛。通过学校校训通平台,把《生存教育三字经》每周一则发送给家长,并在家长会上开展生存教育三字经知识竞赛,提高家长的生存意识。
(2)、“1”即 每天放学前最后1分钟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很枯燥,变变形式很重要”,我校长期坚持每天放学前最后1分钟安全教育,并对最后一分钟安全教育的形式进行了创新,把每天放学前最后1分钟安全教育与放学铃声结合起来进行,把单一的放学铃声改成了《生存教育三字经》安全教育铃声,且结合各时期安全教育的重点,变换铃声内容,学校易于教育,学生易于接受。
3、开设生存教育课。
每班每周固定开设了一节生存教育课,分生命意识教育、自我保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生存教育四个方面,每1-2节课上一个专题,分6个学期学完。从防火与逃生、防溺水与自救、防触电与自救、防煤气中毒与自救、预防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预防体育运动伤害、防蛇咬与自救、化解同学间矛盾、健康交往、挫折耐受力、家乡文化与本地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自卑心理的克服等等方面,对民工子弟进行生存意识和自救技能教育,生存教育课注重实践性和普及性,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个都不能少”,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生存教育课成了我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课之一。
4、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存教育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存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学会生存、珍爱生命”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黑板报和征文比赛。举行法制讲座、交通安全讲座、传染病预防讲座、食品卫生讲座。开展“学会生存、珍爱生命”主题班会公开课。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电影、录像等,学习生存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开展逃生演练。
每年开展两次固定逃生演练,分别是“5.12”防震逃生演练;“11.9”火灾逃生演练。平时,通过生存教育课,教学生掌握逃生的最佳时机和方法,提高学生逃生的意识和能力,做到迅速、冷静、有序、安全地逃生。现在,只要49秒,我校全校学生就可安全有序疏散到操场。
6、开展生存教育进家庭活动
针对民工家长生存意识淡薄的情况,我校积极开展生存教育进家庭活动,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生存教育,通过校训通平台,每周一则《生存教育三字经》短信告家长。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学生带动家长。举行家长生存教育知识竞赛,提高民工家长的生存意识。
二、开展生存教育的成效
一、把握课标要求,确立年段教学目标
依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行),小学写字教学总要求,确立我校小学各年级段培养重点和教学目标。
一年级:认识田字格各部位名称,练习用铅笔写字,强调执笔方法,坐姿正确。
二年级:在一年级基础上,学习常用偏旁部首。
三年级:练习用钢笔写字,学会钢笔的执笔和运笔方法。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基本知识。
四年级: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书写正楷字,自觉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掌握各种笔画和常见结构的字的写法。
五年级:继续练习用方格进行钢笔字书写,掌握基本写法;学习用横条格书写,有一定的速度。
六年级:能比较熟练地写钢笔字,掌握各种字形的结体方法,会用横条格书写,写得端正匀称,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陶冶情操,注重学生品格培养
(一)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古代书法家孙过庭提出:“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道出了写字过程中观察力的重要性。
(二)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别指出要让学生“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激发审美情趣,培养爱美情感。”
(三)培养坚持不懈的恒心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字何尝不是如此。要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在写字练习中,对学生做到“不求量,但求质”,要求每个字多练几遍,要求每个字的质量,必须多比较、多思考,反复练习,精益求精,坚持不懈
三、探索写字教育策略,实现教育目标
写字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书写要领,提高综合素质的主渠道。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方法和手段就成为关键所在。为了使写字教育模式更趋完善化、科学化,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保证写字课堂教学常规化
1.保证课时
我校打破常规,一改以往每周一节书法课的做法,而是遵循练字的规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十五分钟都进行《天天写》书写练习。一周累积,学生练字可达75分钟。
2.保证教材
写字校本教材《天天写》与田英章老师书写的语文课本同步的字帖为范本,进行蒙帖练习。(简单、有趣、训练程序科学实用的教材)
3.保证教师
全部由专职写字教师与班主任教师合作担任。
(二)写字课与学科渗透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任课教师应明确写字的教学要求,要特别重视学生日常写字习惯的培养,随时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
(三)培育“墨香飘逸,立字立人”的书法文化
学校重视环境的布置,在教学楼外墙装有红色醒目的篆书校训(国家、责任、强者),教学楼正厅两边的墙面上分别以篆刻为表现手法的历代书法名帖兰亭序与百家姓,每层楼走廊的墙壁上挂有师生的软、硬笔书法作品,每个教室门口左边的墙上都安装由“以古代书法名家、诗词名人命名的写字展示栏”,用来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
(四)学校练习与家庭督导相结合
学校练习是主,家庭练习是辅。学生在学校的练字时间有限,要巩固和发挥在学校学到的书写技能,必须要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
四、建立写字教育平台,促进学生发展
(一)活动平台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写字活动。学校不定期开展书法比赛活动,由班级内的优胜者参加全校的比赛,并及时组织专职书法教师作出评审,对参与者和优胜者分别给予奖励;我校每月举行一次书法笔会活动,并做到篇篇有批改,人人有评语。
(二)展示平台
学校开设书法展览平台,经常举办各学科常态作业展,师生书法展展等展览。定期举行小学生阅读写作、写字作业展览,有公开的现场展,有推荐的,有抽调的并组织学生参阅,学生在观看中比较、学习、交流,促进阅读写作、书写水平的共同提高。在展览后每学期评选出优胜班级进行奖励。
五、实施多样评价,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建立科学的多元化写字评价体系是推动学校写字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石。为此,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
一是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进行一次评定,奖励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发给奖状。树立写字标兵,表彰写字能手。
二是作业评优。一方面注意对学生作业整洁度的强调,另一方面还将学生的作业整洁度与学校对教师的常规考核结合起来,引导全校教师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
摘要: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的结合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找出发点及合理的方案,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业,并且让学生在日后的创业过程中有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
关键词 :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实践体系 社会教育
随着现代就业前景日趋紧张,高校在帮助学生就业的同时,更多的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创业教育。但是如何才能将创业教育同高校的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这就成了每个高校师生需要面对的课题。下面,本文将对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体系进行探讨。
一、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创业思想
创业精神并不是空口说白话即可做到的,高校对此更不能只是一贯的动员,这无异于怂恿,对毕业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教师必须正确地引导,让学生可以在自己合适的专业方向进行创业。
1.在专业课内容中引导创业。所谓创业并不是单纯地开一个小公司或饮食店,我们所期待的创业是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开拓新的事业。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所学专业中的新形势新发展,并且利用这些“新”为自己的将来打开一片天地。为此,在我们日常的专业教学中,除了要教导学生已有的知识外,更多的需要教导学生专业应用。例如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婚庆展会的沙画,在几年前仍然只作为一个美术技巧,在众多美术课程中被学生忽视。但是经过学生的对专业前景的观察,已经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工作事业中去。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发现商机创业的同时,首先应当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
2.在专业课形式中引导创业。学生的创业是带有风险的,而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规避风险,让学生有更充足的准备应对创业时所带来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储备,更需要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在运用的过程中了解所学专业在将来有什么运用之处。例如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多地运用多媒体,将国外的一些先进方法带入课堂,让学生了解国际形势,并且根据我们现在的国情以及社会需要进行改变。在这样的引导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且找到答案,这才是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二、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创业教育
创业并不是纸上谈兵,学生在有了创业的需求与欲望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创业的经过,以及创业过程中所带来的麻烦以及遇到的问题。而这些我们可以利用实践来引导学生。
1.利用实践激发学生的创业情绪。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联系的根本,在于学生是否能有创业的主观意愿,如果无法激起学生的主观意愿,教师无论如何教导学生创业都无济于事。因此,我们可以引入成熟的创业案例,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并且可以联系一些成熟的创业企业,让学生进行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2.利用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学生有了创业的渴望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拥有创业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创业情绪,更关键的是,学生可以由此找到创业的切人点。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知道所学的专业如何致用,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将书面的知识变为工作的能力,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找创业的契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到引导作用,不要刻意限制学生的思维,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帮助。
三、创业教育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教师研究;教师发展;教育实践
当前,许多学校都在努力争创示范性高中,建一流名校。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名校何以“成名”,起决定作用的是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中学因有名师而扬名。名师绝不是教书匠,而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的教育家。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不断反思教育实践,不断改进教育行为,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实践者和教育的创新者,进而达到成名成家的理想境界。如何才能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呢?
一、唤醒科研意识,激发研究潜能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究其本质,就是期盼教师以思考者、追问者、探究者与反思者的姿态来看待教育教学中的一切现象或事实;就是希望教师对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教育现象或事实追问“何以如此”“将该如此”等问题;就是希冀教师把那些不言而喻、心照不宣的个人信念、预先假设推到个人理性的“审判台”;就是期待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当教师以“思考”的目光审视校园,以“探究”姿态从事教育,以“反思”的襟怀走进课堂时,教师无疑就具有了“研究者”的特质。
(一)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首先要唤醒他们的问题意识
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工作,而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问题并不会自动地走进教师的头脑。教师要有可思、可研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就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深入思考;要以事实、经验和逻辑为依据,敢于怀疑,勇于质疑;不断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并进行类比与移植;深入探究现象,勇于创新……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的反思。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制度正在逐步完善,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极为有益的。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以单元为阶段,以个人反思和集体讨论为方法,以集体备课为平台,以个体教学实践为对象,各抒己见,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等方面,积极探讨新思路、新认识、新方法,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帮助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更新教育思想的方式。如果组织及时,带头人引导得当,这样的集体备课就是一次“头脑风暴”,对于激发参与者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曾跟踪观察我校高中部某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一个学期,从初期备课组长的“独唱”到中期的“小合唱”再到后期的“大合唱”只用了半个学期的时间。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会上,先前发言的多是中老年教师,后来年轻教师慢慢的由听众变成了“演员”,并逐步成长为“主角”。而讨论的问题也由初期侧重于“操作”(如何讲解例题、重点应该讲什么、布置哪些作业等)发展到关注“精神”(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某一个教学内容的拓展是否有益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等)。集体备课不仅要研究以后的课如何上,更要反思已经结束的课上得如何。这种集体备课活动,事实上是教师的教学研究过程,他们是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身份进行的,是要把“自己摆进去”,聚焦自己特定教育教学情境的经历、体验与感悟,描述自己教育教学生活中实际的遭遇、困惑与迷茫,以及尝试理解、诠释与解决的过程,其结果教师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研究者”的行列。
(二)唤醒教师的科研意识,也要唤醒他们的成功意识
在“科研兴校”观念日益获得广泛认同的背景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类学校也都越来越重视和提倡教师“做研究”。在实践工作中,部分教师虽有参与研究的热情和愿望,但由于多年来只忙于教学而疏于“写作”,表现得不自信、不积极,成功意识非常薄弱。因此,教师开始“做研究”时,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指导与帮助,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赢得自信、体验成功,真真切切感受到“我能够做研究,我也能够获得另一种成功”。
我校数学组有几位中年教师参加了一次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组织的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很受鼓舞,产生了很强烈的“做研究”的热情和愿望,但又不知如何下手。后来,他们经过努力加入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并承担子课题《信息技术在中学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任务。课题组成员聘请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教学论专业的教授、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等专家为顾问,制订科学周密的研究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实验探索。他们以校园网为平台,以网络杂志《数学角》《爱科思》为阵地,指导学生动手动脑搞研究,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在这个过程中,课题组的教师们学会做研究的方法,改进课堂教学,密切师生关系,体验到研究成功的喜悦。该课题2006年结题以后,课题组又申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的子课题。为了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学校有目的地组织该课题组教师通过公开课、展板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自己的研究心得和体会,并请参与的同学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后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学数学教材修订会、教改实验基地学校年度表彰大会也在我校召开,课题组成员在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受到了表彰,教师们做研究的信心与热情更加高涨。在他们的带领下,学校出现了多个研究团队。
(三)唤醒教师的科研意识,还要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
教师如果能将教书育人自觉地视为自己的职责,并化作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他就会对教育教学过程精益求精,达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的境界。而一个教师具有了这种追求,达到了这种境界,其自我发展的愿望也会愈加强烈,投身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也就会高涨。因此,学校应唤醒教师的责任意识,使教师意识到: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调整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我们才能成为教育变革的主动者。二、搭建学习平台,创设交流环境
教师的研究是通过反思性实践、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合作,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活动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提升个人经验、创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的成长过程,学习与研究辩证地统一于教师的实践探索之中。为了帮助教师在繁忙的教育教学丁作中寻找到研究与学习的乐趣,我们曾经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课题组为团队,围绕所研究的问题开展学习
中学教师教学任务很重,难以集中时间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为了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我们提倡将工作、学习、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边教边学、边学边研,走的是以学习引领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的实践探索之路。无论是学校自主立项课题还是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立项课题,学校都给予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课题组负责人既可以根据需要,购买一些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供课题组成员研读。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论文、研究信息等,分发给其他成员,供学习之用。为了督促检查学习效果,课题组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相互传阅读书笔记、交流学习心得、发表研究成果、提供新的研究资料。这种集会,既是鼓劲会也是交谈会,参加者在分享与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二)搭建网络学习平台,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
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劳动方式的个体性特点,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个体之间需要通过交流来分享喜悦,诉说困惑,展现自我,获得友谊。校园网给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为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的力度,2003年我校建立了“六艺牍”网站(),搭建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交流平台。教师利用它可以学习教育理论,研究他人案例,思考教育问题,记录教学(或管理)心得,积累实践案例,促进自我成长;学生利用它可以回看老师教学思路,自己动手操作课件,吸取同学经验,分享同学成果,发表自己见解。这个网站搜集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是一个极为便利的学习资源库。同时,它又为教师发表个人研究心得提供了一个园地,为师生的教学问答打开方便之门。2009年初,这个网站与学校网站整合,更名“教师发展网”,在帮助我校教师获取新课改信息、交流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举办“杏坛百家”讲座,开阔教师眼界
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谈,对教师成长的影响是“苦干”和“苦读”所不能比拟的,这是更为有益的一种学习方式。我校设有为学生和教师分别举办的“杏坛百家”讲座。每年的五月和十月,我们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特级教师来学校为教师做理论辅导报告或开设示范课,解答教师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课题组深化理论研究。许多专家与我校的教师保持长期联系,担任课题研究顾问,充当教师研究的领路人。实践证明,专家引领教师参与是中小学开展教育研究的成功之路。
三、编制课题研究指南,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
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让教师像专业研究者那样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对教育进行研究,也不是让教师发表所谓“标志性”的论文,更不是让教师把教育教学撇在一边,埋首资料堆中“另起炉灶”进行研究。而是教研结合,在教育中研究,在研究中教育。换言之,教师的教育研究是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教育实践、为了教育实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或面临的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是源于教师自身解惑的需要且为了改变教师自身所面对的独特教育教学情境而进行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使教师获得一种自我反思批判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养成一种反思、追问与探究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将体会到自己的责任,体会到教育的意义和自身存在的价值;教师也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把自己和服务对象(学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与之共同构成自己的生活世界。因此,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帮助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十分必要的。
为保证校本教研制度的有效建立,引导我校教师研究的健康发展,追求研究效果的时效性和可持续性,从2002年起,学校教科室会同教学督导委员会结合教学督导所发现的问题,效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指南,每两年精心设计一份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指南,划拨一定数额的研究经费,供教师申请校级科研立项时参考。每年的四月,教师以课题组方式自由申报校级科研课题,申请课题获得立项以后,所得经费单项列支,由课题组按计划使用。这样一来,一方面困扰教育教学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以立项课题的形式展开研究,体现出了教师研究内容的“教育性”;另一方面课题组基本上也是备课组,问题是从课堂中来,成果又应用于课堂,保证了研究成果的实践性。为了建设学校课程,学校围绕科学与实验、亲近大师、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交流四个领域设计了80门课程,以课题的形式招标,教研组研发,不仅保证了校本课程建设的学校特色和学科分布,而且也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目前已经出现了“组组有课题,人人皆参与”的可喜局面,校本教研有计划、有落实、有检察,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建立激励机制,培养教师的研究习惯
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素养是需要后天培养、提高的。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师发展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教育科学研究将伴随其整个教育人生。教师成为研究者,真正走上由学习——研究引领发展的自我完善之路,就必须由“要我研究”发展为“我要研究”,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
1中医健康教育主体、对象及方法
1.1中医健康教育主体中医健康教育的发展依托于中医学发展,古代中医治病,医、护、药不分家。所以健康教育一般由医生一人承担;随着中医学的专科化发展,临床上逐渐有医生、护士、中药师、营养师、康复师等多专业参与健康教育,职责有分工有合作。近年来,中医护理学科逐步发展,护理专业职业定位日益明确,护士在临床和社区中医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2中医健康教育对象在古代,医学服务模式主要以居家诊疗为主,故健康教育对象主要为患者及家属。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中医健康教育的对象从医院延伸至家庭、社区,从疾病人群延伸至亚健康、健康人群。
1.3中医健康教育方法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方法在古代较为单一,主要为说教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教育方法逐步多样化,目前,主要采用专题讲座、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处方、健康宣传手册、宣传栏、多媒体演示等形式。中医健康教育根据其受众人群、地域、季节、疾病及宣教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健康教育方法。
1.3.1医院中医健康教育
在医院人群相对集中,健康教育内容侧重于专科专病的中医治疗及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方法侧重于专题讲座、中医护理技术演示、医护患互动及发放个体化健康宣教手册等。张彦妹等对196位患者按需求开展中医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并配以播放光盘、现场演示、文字宣传等方式,如在给患者讲解常见症状的中医穴位按摩时,教授每位患者正确取穴及按摩的方法,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满意度。
1.3.2社区中医健康教育
社区中医健康教育注重推广中医健康理念,所以选择的方法多为中医宣传栏、墙报、定期健康教育讲座、中医健康咨询、发放免费宣传材料等。马亚等的研究中提出社区可通过举办中医传统文化讲座、中医文化艺术节,组织编写中医传统预防保健文化的宣传手册等手段,推广中医“治未病”健康理念;举办中医药预防保健科普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宣传中医药预防保健等知识;定期组织活动向广大居民详细讲解和指导中医技术操作方法。
2中医健康教育内容
2.1古代中医健康教育内容
古代中医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围绕患者生活起居、饮食、情志及用药等展开,在强调整体观念的同时注重个体化特征,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1.1生活起居护理
中医提倡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素问•宣明五气》提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提示人应该按照自身体质情况合理安排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注重整体观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强调“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定;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就是说人们应该按照时序的阴阳消长进行精神调摄、运动养生、祛病疗疾。强调环境对疾病康复的影响,《侍疾要语》中记载“床前与人说话,须有词而无声。”提示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为了避免寒冬和炎夏的气温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冬月北窗多凉风,须从槅之反面厚糊桑皮纸数层,令风不得乘隙而入。南窗下置火盆以消寒气,但勿近床,恐火气相逼也。夏月宜时置凉水于桶盆,以收暑气,频频易之,但勿置床下,致湿气上蒸”,强调了居住环境要温湿度适宜。
2.1.2饮食护理
中医推崇辨证择食,强调应结合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身体素质选择适宜的饮食。同时注意饮食禁忌,如《黄帝内经》中“常食方食,无食他食”指出应让患者吃适宜的食物,不要吃那些不利于疾病的食物;《黄帝内经》中“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向人们揭示了饮食不节,摄食不当,会造成人体的伤害,产生疾患。《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指谷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肉类和蔬菜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这一饮食模式,是现代平衡膳食金字塔的雏形,对指导中华民族均衡膳食、增进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2.1.3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七情致病,故中医护理注重情志调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各种异常情绪对人体脏腑都有影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侍疾要语》提到“令所爱之人常坐床前,所喜之物恒置枕畔”强调侍疾之人应重视与患者接触的人、事、物对其情绪造成的影响。《素问•痹论篇》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指出修心养性,保持心神宁静,心无杂念,思想清净对于维护健康、避免疾病发生的重要作用。
2.1.4用药护理
在用药护理方面,《侍疾要语》中“古方……然有效不有效,非方之不良,乃药之未善也”,强调药物的选用、炮制、饮用对于药效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服药的时机应遵循古法“热药凉服,寒药热服”。但根据季节的不同,用药的温度也应有所改变,“夏不可过热,冬不可过凉,亦当因时制宜,不可泥古”。《黄帝内经》中也提到不同的疾病服用汤药的温度也不尽相同,“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用不同的温度提高汤药的疗效。
2.2现代中医健康教育内容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知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由最初的身体无病转变为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因此,健康教育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理论和健康教育的内涵本质一致,故中医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现代中医健康教育内容遵循中医整体观与辨证施护的理念,在突出中医药特色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发展特点,围绕生活起居、辨证饮食、情志调理、用药教育等方面,开展了专科专病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规范的研究及应用,在实施健康教育的同时兼顾不同证型、不同体质、不同症状等个体化特征,体现“同症异护、异症同护”的中医护理理念。
2.2.1注重不同体质、不同证型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
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中,首次将中医护理学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在全国范围先后分2批开展了3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梳理及临床应用,依据不同疾病不同证型,从生活起居、饮食及情志护理等方面规范了中医护理临床健康教育内容,如肺癌患者的饮食护理中,依据不同证型给予患者不同的饮食护理指导;情志护理中,运用中医“五音入五脏”理论,鼓励患者多听五音中的商调音乐,达到调理气血阴阳的作用。金明兰探索性结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开展辨体养生健康教育及干预模式,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运用中医体质辨识软件,依据不同体质制定个性化健康调护方案,针对生活起居、饮食、情志、运动、药物开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提高了社区人群健康素质,减轻了患者的症状,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2.2.2不适症状强调“临症施护”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三因制宜,在不同疾病同一症状的护理上具备独特的优势,强调“临症施护、临症施教”,且不同疾病同一症状的护理亦有所区别,如肺癌患者因化疗导致恶心呕吐时,可指导患者进食前先滴姜汁于舌面,缓解症状,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山药、小米、百合等,少食多餐;眩晕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症状时,强调饮食宜细软温热素食。对于不同的症状,可采取相同的中医护理保健方法,如失眠、便秘等症状,均可选择穴位按摩的方法缓解,但穴位按摩手法、部位的选择上有差异。
3中医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3.1中医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中医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能力较薄弱,影响中医健康教育质量。无论是医院还是社区的护士,基本以西医院校毕业生为主,中医药知识依靠毕业后教育,而在护士继续教育中,中医知识的学习不系统、碎片化。
(2)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力配置不足。在医院里护士既要完成西医的护理,又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与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多,学习任务重,护士对健康教育重视程度较低。
(3)护士开展科普的意识不够,手段、形式单一。护士把科普工作看作是可做可不做的工作,往往是应付检查,没有把此项工作纳入护理工作范畴,思考与研究甚少。
(4)大众对中医药知识的认知途径多样,真假难辨,影响依从性。
论文摘要:在“十一五”大连市教师教育中,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以开发适切研修专题、开展“下水式”研修专题培训、提供内炼外修平台等措施,规范、有效地统领区教师教育的实践研究。
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研训一体、校本研修为契人,以提高课堂实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标准,以项目专家、科研点校为牵引,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务实工作,前沿指导,规范屯有效地统领区教师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开发适切研修专题,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方向
为引领区域校本研修向内涵发展,研训教师深人教学现场,开展行动研究,在应对和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同时,开发适切的研修专题,形成区域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并以此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方向。
我们把研修专题开发的目标聚焦到课堂,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各校各学科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性上,把工作切人点定位在帮助各校准确分析教育教学质量上。进修学校研训教师联合区教育局相关科室人员,对全区中小学进行联合视导。研训教师深人每位教师的课堂、每个教研组的研修活动,听取学校干部的听评课和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与学科教师积极进行评课和点评。联合视导之后,组织研训教师多次座谈,深人分析现状,挖掘出制约教师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确立了“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听评课”“学校教研组建设暨教研组长实施校本研修活动能力培养”“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技术”等系列研修专题,统领各校的校本研修方向。
二、开展“下水式”研修专题培训,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实践
在将研修专题的理论转化为干部教师的实践过程中,研训教师以身示范,针对上述三个研修专题,进行了全区各层面、各学科“下水式”研训引领。
1.集体听评课,研磨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师进修学校召开了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月”总结会,以初三作文课为课例,研训教师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学副校长集体评课;召开“西岗区中小学加强课程管理,提升教学有效性研讨会”,打破部门界限,由小教部主任、科研室主任进行现场评课示范,真正贯彻“深人研究课标,牢牢抓住有效,服务教师成长”的评课理念;进行听评课研修专题的培训,引领干部教师以新课改理念、课程标准、教与学行为的有效性为标准,评价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
2.形成研、训、科一体化,打造“形神兼具”的校本研修
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的教师教育工作将我区教研组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研组建设培训由培训部牵头,中小教、科研部门共同参与,并开展教研组长的专项培训。中教部指导学科教研组开展不同专题的研修活动,并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向全区中层以上干部开放,研训教师进行点评。组织研训教师对本学科教师开放研修活动,组织全员参与研修活动观摩研讨,研究如何提高研修活动的实效性;开展校际联动研修活动,引导各教研组继续深人开展研究。中教部集体下校调研,研训教师为教研组长示范组织学科教研组评课。培训部对教研组长实施“关于教研组校本研修文化建设”的培训,进一步形成校本研修研究、质疑的学术氛围和提高教师参与研修的自主意识。面向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实施“校本研修管理实践”专题培训,以校为单位的学员团队,以本学期所听本校教师的课例为资源,合作提炼学校下学期必须解决的课堂教学核心性问题,形成分析报告,聘请校、区两级专家组进行论证,其结果将作为制定学年校本研修工作计划的有效依据。
教师进修学校通过示范培训、引领和把关,明确组织教研活动基本环节,即活动前确立研究专题、组织教师围绕专题进行相应的学习与准备—活动中进行质疑、研究、讨论、设计解决方案—活动后实施方案—再次活动时,反思、继续研究等,校本研修的“形”已初具。
校本研修的形式建设最终目标要为教师教育服务,只有能切实提高教师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真正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才能赋予教师教育“神”采。为此,我们以区域课堂教学研究课题为牵引,以科研点校、区级项目组、校级专家组、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中坚力量,扎实实施“形神兼具”的教师教育统领工作。
进人“十一五”教师教育,我区开展的“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已深人到各校、各学科。为使研究更贴近学校,更服务于教师的成长,我们确立点校,聘请中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成立专家组,每月深人点校听课,参与校本研修活动。通过调研、诊断、总结、交流,以点带面,资源共享,为各校培养科研型骨干教师。
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了语文作文教学研究项目组和数学习题功能研究项目组,选定了项目组成员,分别制定了中小学实施方案和中小学一体化项目实施的研究和论证方案。在中学数学区教研活动中,确立数学习题研究主题,各校校本研修工作围绕这一主题全面实施。与此同时,进修学校指导各校成立学校教学专家组,专家组成员通过参与听评课、指导教研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做示范课等途径发挥初步的引领作用。
为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教师教育中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修学校组织区学科带头人学科学术报告会、市区骨干教师开放课等活动,为校本研修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3.推广质量分析技术,提高自我教学诊断的准确度
为引导学校和学科教研组科学进行质量分析,确定并分析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研训教师认真学习研究教学质量分析理论与统计学原理、SPSS软件、双向细目表的原理和制作技术,并应用于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中。富有准确、科学、合理、直观的数据和结论的质量分析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提供内炼外修平台,提高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水准
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为引领校长有效履行职责,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通过沙龙、座谈、讲座等形式,组织校长学习研讨“校本研修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校本研修走向内涵发展,校长该做些什么”“课堂教学观察与关键事件诊断”等问题;我们多次聘请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及其他区的名校长与我区校长围绕教育教学管理座谈、对话;我们特聘学院专家对名校长班学员进行“学校管理问题诊断”的跟踪递进式培养,这些工作有效地帮助校长理清了工作思路。
我们选派干部和教师分别赴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学习,观摩新课改下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聆听专家解读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等。我区干部教师珍惜学习机会,积极与专家交流,返校后,及时将获取的前沿性信息和学习体会与同伴交流,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
知青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家以知青历史为展览内容的博物馆,是高校可以利用的重要的教育资源。关于地方教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在中小学教育中涉及的相对多一些,在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当中应用的相对较少。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过分强调新异,追求大而全。有些教学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基于这种现状,研究如何利用地方教育资源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就成为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依托知青博物馆可教育性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中,运用知青博物馆可教育性资源,可以通过参观知青博物馆、了解知青真实故事、访问当年知青下乡地、重走知青路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知青的经历和故事中,感悟自己的人生,体会人生真谛。这些教育资源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绪论与前四章的实践教学部分。
(一)“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对知青馆资源的利用
当年知青下乡时大多都17岁左右,年龄最小的知青只有13岁,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生活没有使其气馁、畏缩,用青春的热血锻造了智慧、勇气和力量,与天斗、与地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业绩,自身也受到了磨炼。知青架桥铺路、开荒种地、伐木造林、勘探开矿;屯垦戍边,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感召下,赤胆忠心,卫国戍边,有的光荣负伤,有的献出宝贵生命;教书育人、宣传文化、追求科学,是城市文明的传播者。给广大农村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生价值和文化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所在地区的文化生活和人的素质,迅速改变了这些地区闭塞的环境。同样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同样离开父母、家乡,当年知识青年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没有被吓到,很快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来,现今初入大学的大学生们没有恶劣的自然环境需要面对,但是同样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如何尽快适应人生新阶段,为已经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好准备,从当年知青的感人故事中,可以有所收获。
(二)“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知青馆资源的利用
1978年,党的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进程。返城后的知青顶着生活压力,克服年龄大、学历低,知识、技术基础薄弱等各种困难,从头学起,从头干起,重新创业。知青投身于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誓做弄潮儿,成为改革开放的中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栋梁。返城后的知青,大多承受着待业、无房、结婚、生育、赡养父母等多重压力,以广阔天地磨炼出来的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坚定的理想信念使知青实现了从知青到改革开放的中坚的华丽转身,克服重重困难,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拼搏、进取,实现其人生梦想。大学生要从知青的励志故事中汲取营养,使人生之花绽放光彩。
(三)“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对知青馆资源的利用
知青以国家利益为重,急国家之所急,解国家之所需,随时听候祖国的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形成了一次全国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里边最核心、最本质的原因就是源于“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怀。知青们用实际行动和一贯表现,证明了自己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逝去的知青把所有一切,都长埋在那片土地上。逝者,有的被授予烈士,历史将永远铭记其英名;有的死于病魔、事故,虽然并不轰轰烈烈,却令人扼腕叹息。知青为了国家和集体的财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英勇事迹将被永远铭记在心,正是出于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舍弃自己的生命,但在人民的心中获得了永生。
(四)“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对知青馆资源的利用
知青返城使其离开了广阔天地,却深深地眷恋着生活战斗过的第二故乡,怀念着那如同父母兄弟姐妹的亲人,牵挂着那些父老乡亲,时刻想着反哺第二故乡。一些人放弃了城市的优厚条件,再一次选择了自己热爱的土地,反哺第二故乡,在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五)“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对知青馆资源的利用
关键词:开放教育;会计学;实践教学
引言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就是教师在讲授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按实际业务进行演练,从而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管理问题的能力。为满足行业需求,开放大学必须更加注重实践教学,运用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方法,不断提升会计教学质量。
1开放大学会计学专科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学习者情况分析
开放大学会计学专科的学生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参加学历教育,提升自己业务素质的,面授时间有限制。笔者目前带了一个会计学专科班,全班共39人,大部分学员在普通企业上班,实行单休,在面授时间的安排上不能满足全部学员的需求。很多学员的工作单位不是很稳定,请假会影响到月末薪酬。另外,学员对实践类课程的兴趣比理论性课程高,求知欲强,而且39名学员中80%目前并未从事会计工作,选择会计专业就读就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会计工作,使自己的薪酬待遇得到提升。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员不光想拿到会计专科文凭,更想学到实务操作技能,希望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但他们的专业底子又非常薄弱,急需开展会计模拟,渴求学习中多一些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培训。
1.2实践课程情况分析
会计学专科目前执行的是国家开放大学统一的专业规则。在这个专业规则中,会计专科的课程分为六大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延展课、专业核心课、通识课和综合实践。以浙江电大为例,实践课程只有《电算化会计》《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实训》《会计操作实务》《会计核算模拟实验》这5门课程,总学分为20学分,只占最低毕业学分76学分的26.3%。电算化会计采用的是一种游戏闯关式的学习和考核方案,课程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考核中必须前一个任务完成了才能进行下一个任务,任务顺序无法自己调整。大部分学生光应付考核就需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任务内容死板,跟会计专业知识结合不够紧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无法真正提高,预期的实践教学目的也无法达到。社会实践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学生自行进行社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步骤,也没有认真开展社会调查,随便交差应付了事,社会实践流于形式。职业技能实训由5门专业核心课组成,学生登录中央电大职业技能实训平台进行练习及考试,考试的题型为选择题及判断题,学员基本抱着任务观点,过关即可。实践证明这种虚拟职业技能训练,究其实质是一种无纸化的练习测试,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会计操作实务由省电大牵头的教学团队编写,经济业务内容较全面,属于典型的手工模拟做账。要求学生从整理和粘贴原始凭证开始,到建账,到填写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各种财务报表等,从而掌握会计核算的一般方法和程序。但理想化的案例与实务还是有较大差距,而且课时远远不够。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终结性考核时总是有部分学生带着任务观点完成手工做账,存在抄袭现象。会计核算模拟实验课程需要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后,在学校机房内登录中央电大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手工做账环境下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填写、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全部会计核算流程。该软件由国家开放大学和广州福斯特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大部分学生进入这门课程学习后都觉得这门课程比较实用,但面授和练习时间有限,学生无法在短期内掌握实践要领。加上该软件目前只安装在学校,学生在家练习的愿望无法实现。任课教师也无法在紧张的课时中详细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带领学生完成全部核算练习和考核。
2开放大学会计学专科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正确认识
一直以来,电大的会计学专业教学中都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课堂上也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加上课时紧张,所以课堂教学免不了有应试倾向,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其教学设计指导思想的分析可以发现,会计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观念、教育思想等都存在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的问题,给学生自主、个性化能力提升带来了制约性的影响,培养出来的会计专科毕业生与企业需求有较大差距。虽如前述开设了5门实践类课程,但部分流于形式,部分虽有核算模拟,但因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没有按学员情况设定教学目标和分工岗位职责,学生的操作能力、岗位胜任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2.2会计教学实践教材的构建单一滞后
实践课程在整个教学规则中所占比重低,实训教材少,难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会计是一门时效性极强的学科,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应与当下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相适应。但目前开放大学的会计教材,其内容往往跟不上社会实际,模拟实验中的案例基本是在理想化的状态下编出来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看到的内容都只是书本上的印刷格式,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就是简单的训练,把书本的理论知识搬到实践的作业本上,使得学生掌握的方法与技术远远落后于企业财务实际操作的要求。如《会计核算模拟实验》作为一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是训练学生掌握会计实务技能的最重要的环节,然而,软件中其会计核算方法还是按旧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仿真性较差,内容偏于陈旧,针对性不强,满足不了操作性实验的需求,不能真正提高学生专业实务操作能力。
2.3教学手段落后,信息服务不够便利
电大办学三十多年来,我们的教师一直在研究和尝试适应社会发展和学员需求的教学模式,录像带、面授辅导、小组讨论、QQ群、课程讨论区等到当前较流行的微课,这些教学模式的研究是随着社会形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据教学内容和学员个人特点量身定做的。但实践中目前还是以面授应试为主,大都是教师根据教材中的顺序进行理论灌输,实践教学就是教师演示后学生进行简单的操作,实践操作模式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教学效果平平。当前,我们的学员越来越年轻化,笔者分析了班级39名学员的年龄,其中“70后”的仅3人,“80后”的18人,“90后”的18人。年轻人的特点是网络学习和操作能力强,注重学习的便捷性。而反观各种网上会计学校,不约而同地推出了网上课件、网上视频教学,收费高,学习者众多。我们的部分实践教学是否能够借鉴这种方式,进一步体现我们开放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真正实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学习。
2.4会计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在开放大学里,基层的大部分任课教师都是双肩挑的教师,除教学工作外还承担学校的一些行政工作,缺乏定期培训,知识更新不及时,缺乏企业会计实务工作经验,对企业中的一些实务性问题难以把握。双师型教师极少,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实践教学讲究的是实践性,但大部分教师经历的是“从学生到老师,从学校到学校”这一单纯的成长经历,不管是学生时代,还是参加工作后,都没有机会真正深入企业进行会计实践,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不足。因而,教师尽管有想要教好学生的“心”,却没有熟练开展实践教学的“力”,实践教学开展较困难。
3开放大学会计学专科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
3.1确立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开放大学的领导和教师应正确认识实践教学对于会计教学的重要作用,开放教育是面对社会在职人员开展的开放式、自主性学习的教育类型,基于此,开放大学应着力于学员的职业技能培养,重视实践教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更新教育理念,实行素质教育。开放大学应将会计教学的理念、计划和目标统一起来,保证实践教学与企业的要求相适应。如会计专科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刚接触会计知识,对他们的培养,重点应提高他们的基本操作能力。设计实践内容时,应注重全面性和直观性,从手工模拟做账逐步过渡到计算机模拟。同时可以把专业技能培训结合到实践教学中来,如结合开展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培训等。
3.2优化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从开放大学设置专业规则开始,增加实践课程在专业规则中占据的比例,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从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来设计课程考核标准,让学生学有所用。当前,各种电子结算、电子支付、移动终端的会计软件不断出现,以及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开放大学应及时更新知识和实践案例,提高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开放大学可以省电大为单位,整体规划,统一资源管理,加强案例库建设,及时更新会计专业教材。
3.3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法
我们的教师需转变观念,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教师讲,学生练”的传授方法,这样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满足个体差异需要。比如实训时不局限于全班一刀切模式,可以按学员的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分成若干小组,分开实训项目,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也提高了实训效果。此外,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研发,现在年轻一代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手段和途径与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更希望学习知识简便易消化,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快捷性。在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开放大学已经做到了“时时、处处学习”,运用专门的公共技术平台,提供移动的学习资源,让人们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学习成为可能。我们的开放大学也亟需建立更专业的会计学习平台。
3.4加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的过硬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既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拥有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的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知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会计知识架构,及时进行新准则、新制度培训,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省级电大可根据学科需要构建教学团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编制会计实务案例,基层电大的专业教师之间可多交流实践教学的心得和体会,或者走出去参加相应的实践教学短期培训,从而提升实践教学技能与水平。总之,国际、国内经济的发展与会计环境的变化都在推动着我国会计工作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只有学以致用的知识才是最受欢迎的知识。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以及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值。开放大学不仅要给企事业单位输送大量会计人才,更要输送受企事业单位欢迎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于静.开放教育会计学实践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电大理工,2015(12):52-53.
关键词:音乐教育 儿童 局内人 局外人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209
1 “局内人”与“局外人”的概念
“局内”与“局外”,辨别的标准是看研究者与研究对象 (此处尤指某种音乐文化)二者所处之不同圈子的关系: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同属于一个 “圈子”,那么,这个研究者就是所谓“局内人”;如果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所属不同的 “圈子”,那么,这个研究者就是“局外人”了。在对儿童音乐教育进行研究时,以一个外界观察者和学术权威的姿态走进学校,走进儿童的生活,这是“局外人”,而以合作者的身份,直接进入课堂、班级,甚至课余生活,介入到教师教学、教育的研究过程和孩子们、娱乐当中,这是参与行动的“局内人”。
2 “局外人”视角在儿童音乐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局限性
“局外人”是用“他者”眼光来进行研究。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这种视角,例如,在对儿童“自主音乐游戏”进行观察时,要让儿童在音乐游戏中真正地实现自主、玩乐,教师学会观察,充分发挥观察的效用,巧做观察者、“局外人”,是非常重要的。以“局外人”的“平常心”去观察儿童的自主游戏,而不是打扰他们,这一点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帮助。
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研究实践单从这“局外人”一个视角出发进行研究又是不够的。传统教育习惯于从“角”,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考虑问题,因此在音乐教育理论、内容和过程中都刻下了教育者的印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进而是现在的双主体,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长期以来,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偏重以音乐技能技巧为核心,教学过程总在如何发挥教师积极性上下功夫,虽也强调学生积极性,但还是教师“调”,学生“动”,没有针对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1]
3 “局内人”视角于儿童音乐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可行性探讨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个是数学,一个是语言,一个就是音符,数学使人学会了思维,语言使人获得知识,音符使人富于想象。音乐神奇力量确实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育,并对其一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儿童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是从低级阶段逐渐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个过程,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和生理特点都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个性”不仅存在年龄的区别当中,即使相同年龄的个体也都有很大的差异。在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这种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并没有让音乐的教育功能体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教育目标和教学结果的偏差的出现,从根源上来看问题在于我们并不了解儿童。所以,我们在进行儿童音乐教育研究时,必须深入儿童群体中,把自己当成她们的同龄人,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这对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着意义非凡的作用。
相对于“局外”的观察者,参与儿童音乐教育的行动者因为表现出与儿童相一致的对于音乐学习和教师引导、关怀的渴望,对有趣味性音乐游戏和创造性改革教育显示的期待,因而更有可能获得儿童的信任。这是展开与儿童合作从而理解教育实践,改变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前提。儿童喜欢的教育方式,不仅仅带有游戏性质,而且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到了被尊重,而不是处在弱势的被动者。事实上,当我们改变专家严肃的姿态,以一种亲和的态度接近儿童,真诚地向儿童敞开心灵时,恰恰能够获得他们更真诚地尊重和信任,在这种相互理解和尊重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融合实践和研究的“局内人”共同体,不仅有利于儿童教育学者的学术思考和理论建构,更重要的是,只有立足于真实的教育实践和真诚的合作,才有可能真的实现对教育实践的改造和创新,这一点也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共性。
4 “局内人视角”于儿童音乐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意义
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曾在他的《自卑与超越》艺术中用大量材料说明,一个人的心理特征总可以从他的童年记忆中寻找到蛛丝马迹。现当代心理学的长期研究都表明,儿童时期确实是个体身心发育最快的黄金时期。科学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智力潜能的全面挖掘,而且有利于儿童学习兴趣的提升,对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作用。“局内人”和“局外人”两个视角的结合,将儿童的视角和成人的视角融合。在充分尊重儿童兴趣和自由发展愿望的基础上,主动体验教导,使儿童在真正的审美气氛中,激发他们更强烈的主动学习动机,使音乐教育起到启迪智慧、修身养性、磨练意志、丰富生活及开拓文化视野的作用,最终实现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边桂荣.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
[2]卢健.从“角”到“儿童视角”――现象学教育学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7,(6).
[3]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4]王曰美,孙元涛.教育学者介入实践的方法论思考――关于“局内人”、“局外人”信条的反审与重构[J].教育学报,2009,(4).
[5]姚本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安徽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班化模式;朝鲜民族;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52-01
小学小班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一种实践教育活动,其核心宗旨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和全面性的发展,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性,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小学教育理念,在朝鲜民族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观念下,它为学生今后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朝鲜族小学小班化教育现状分析
1.1重视度还不够高。小班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新理念,社会教育系统与政府并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而朝鲜民族属于比较偏远地区,由于人口流失,导致小班化,有的班级才9名学生,政府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其小班化教育研究的资金投入,多多组织当地教员去较好的地方取经学习,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作进一步普及与推广。
1.2师资合格性培训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课堂教育影响颇深,小班化教育模式尚未被朝鲜族老师所接受任用,而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滞后的教学设施与环境都是小学小班化教育模式的发展障碍。小学小班化的教育模式要求老师要包班教学,所以,老师要同时具备多方面知识和教学策略才能胜任。
1.3师资配备不到位。朝鲜族作为较偏远的教学地区,小学小班化教育模式要想得到推广与普及,政府教育部门要满足小班化教育模式的师资需求。反之,小班化教学研究将很难继续。
1.4教材改革问题。小学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教育机构在教学理论上的指导。小学教育体系需要改革,小班化体制课堂也缺需小班化教学教材。
2.朝鲜族小学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策略
2.1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是首要目标。小班化课堂教学是要有一定地教学空间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室的设计与布置上,老师要注重硬件功能的多元性。比如,老师可以将课桌摆放成各种有趣形式,马鞍型或是小组讨论型等。教室在墙壁出也可以多做壁橱,以供学生方便放取学习或生活用品,当然,壁橱上也可以放置一些玩具图书等。另外,学校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配置一些多媒体教学设施。以上所述都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的。
2.2注重营造一个良好地教学氛围。朝鲜族小学老师的教学素养也是需要提高的,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中,老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给予每个学生多点关心和耐心,这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与导向作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饱满的热情和可亲地教态以及启发性语言,都可以让小学生产生共鸣,另外,老师也要鼓励学生能大胆质疑并提出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可以提升学生的主动求知欲。
2.3有效运用教学策略。
2.3.1分层式教学方法。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性参差不齐,所以在小班化教学形式中,老师要尽可能的开展多方面与多形式的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够得到最佳发展。例如,老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平时爱好和学习兴趣的了解,分为三个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可以分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制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与要求;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性辅导,对A类同学着重化解难点辅导,对B类同学着重补缺补差辅导。
2.3.2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在朝鲜族小学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中,好的硬件教学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计算机软件或幻灯投影以及录像录音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集声像图文一体化,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效果也可以大大提升。
2.4构建适合小班化教学的评价教学。老师可以运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教学手段,评价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导向与激励性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提高与发展。例如,及时评价形式,老师可以当面提出学生在学习上的优缺点,令其及时订正。
3.结语
我国的小学小班化教育模式还只是处于初级性阶段,所以在朝鲜族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中,应该以学生阶段性特点与身心发展为基础根据,并遵循教学规律,最重要的是不能急于求成。小班化教育作为新一代教学理念,对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具有重要意义,它需要社会教育工作者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在实践教育探究过程中,要努力达到不断完善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的要求和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