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活动设计教案

教学活动设计教案

时间:2023-05-26 17:33: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活动设计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活动设计教案

第1篇

    一、教案设计要讲求实效

教案设计不能脱离本地学校学生的实际,也要符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这样,备课目的才有实现的可能,追求教案设计的实效是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案设计的实际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教学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符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学校的教学条件,是可以操作的。2.教案设计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促使教学活动过程的最优化。

二、教案设计要有各自的特色

备课是为了上好课,由于每位教师各有所长,能力大小不尽相同,在某一个教学阶段各自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教案的设计应追求各自的特色或艺术风格,不搞一刀切。例如 新教师通过设计详案熟悉教材,弄清教材的体系,积累教学的经验。又如,开展教科研课题实验的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满足实验要求的特色教案。再如,对某一教学环节还不够上水平的教师,可着力在这一教学环节上采用多种设计方案。[教学环节指导入,设问,变式训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等]这样备课要在突出各自特色的同时兼顾教学要求的轻重环节,做到点、面结合,体现一课一得,教师的教案设计和工程师编制的工程设计方案,画家的美术作品,音乐家的美妙乐谱一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因此 教案设计是否有自己的特色是衡量备课质量的条件之一,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优化教案设计的几点思考

对于小学教学的教案设计,关键的问题是树立什么样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标准。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基本理念,从考查课堂教学活动入手,采用对如何评价一节课和如何看待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衡量备课的质量。好的教学设计须具备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学习的教案设计。教师设计一节具体的课时,都应当把它当作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和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考虑学生实际,不分析和利用现有条件的课堂教案设计,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多一些安排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经历学习的学科知识。

3、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备课中应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供学生有选择的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4、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在教案设计时,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异步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灵活运用且不拘泥某一种方法,做到一法为主,多法为辅。

四、增强创新意识 拓宽备课的思路

教案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钻研教材的结晶,教案设计的质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教案设计时,教师应以《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据《标准》源于教材”的原则,根据不同课型,以及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精心设计。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教材为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法指导为重点,结合学校、教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多种多样的实用教案。

1、备详案。 适用于刚刚从事教学工作或对所任学科的教材体系不甚了解,或担任教科研课题实验教学的教师。编写详案有利于教师弄清教材的编写体系,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探索并积累教学经验。详案的设计一般要完成所有的撰写程序:(1)确定教学内容。(2)制定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3)制定教学活动探索的重点。(4)准备教具、学具。(5)设计详细的教学过程。(6)撰写教学后记。

2、备简案 。适用于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对所任年级学科教材体系以及班级情况非常熟悉,并且有一定的教案设计经验的教师。编写简案有利于把教案编写的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突出位置、关键部位和精彩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使每课的教案设计都有新的创意,争取一课一得。

3、备学案 。以往的教案一般都设计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很少在教案设计中编写学生如何开展学习活动的计划,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还需要在教案中设计一部分“学案”,使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得有生有色。

4.备“实验课题”的教案。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实验教学时,应根据课题实验的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设计同样需要符合该课题的实验要求,例如 在开展“异步教学”课题实验时,教案中非常突出教学问题的设计,使得学生在解答自选问题的异步学习过程中求得发展,教案就必须按“六环节教学程序”来设计。

5、备教学线路或复式教案。在山区,边远的农村,有一些复式班和一些多级复式的大单班,一个班至少有二个年级的学生,在我区龙门乡就有一些四至五级的大单班,一堂课要给这么多年级教学,要求编写单式教案是根本无法办得到,更何况这些教师都是一人一校,整曰包班教学,最实用的办法就是备教学线路。这样可使一堂课内每个年级的“动”“静”搭配合理,防止某个年级失控现象的出现。另教师可采取在教科书上圈点的备课形式相配合。 对于二级复式班,教师可设计对应式复式教案,课堂教学中使用较为方便。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模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以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自2007年起,翻转课堂在全球教育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推广,2012年MOOC在全球兴起,从而掀起了全球教育的“微”热潮,教育进入了“微时代”。在我国,翻转课堂和MOOC教学模式首先在中小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各高校也逐渐重视并开展了翻转课堂和MOOC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在翻转课堂和MOOC教学模式中引入微课的概念,将知识点以微课(微视频)的方式提供给学习者。但目前,这些微课资源是以离散的形式进行设计,缺乏系统化,不能按课程标准形成有结构的微课程。

1核心概念

在“微时代”进行高职院校的微课程设计研究主要涉及的相关概念有微课、微课程等。微课:结合课程特点,选取课程标准中某个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对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微时代的一种教学课件。微课程: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特点,将课程教学内容按主题划分成由知识点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小规模课程,并对小规模课程按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微课、微课件、微教案、微学案等教学资源[1]。微课与微课程的区别:微课以某一知识点为核心,以视频电子资源为媒介,记录教师授课过程,是微课程的配套资源。微课程是按照课堂标准组织的,将一系列的知识点结合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以微课为核心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2微课程设计模式

微课程设计通过对学习者特点和课程特点进行分析,确定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从微教学活动设计、微学习活动设计、微评价活动设计等方面构建“微时代”微课程设计模式。微课程设计模式如图1[2]。

2.1微课程分析

微课程分析主要对学习者特点和课程特点进行分析,微课程分析的流程如图2所示。学习者分析主要从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学习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微课程设计提供依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或信息技术等相关课程,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网络学习的基本能力[3]。因此,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化设计微课程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分析主要从课程性质、课程内容等方面分析课程特点。高职院校课程以专业技术课程为主体,集理论与技术操作为一体,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重点强调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微课程设计时,首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按照理论知识体系,将课程内容按章节划分成若干个主题,再按理论原理、概念定义、方法公式等划分成若干知识点,在划分知识点时要考虑前导、后续、平行等关系,并将知识点归纳到相应的主题中;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先将课程内容按照实践项目划分若干个操作主题,再按照操作任务划分成若干个技能点,在划分技能点时要特别考虑前导、后续等关系,并将技能点归纳到相应的主题中;对于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先将课程内容按照实践项目划分成若干技能操作主题,再按照操作任务和所涉及的理论原理、概念定义、方法公式等划分成若干个技能点和知识点,在划分技能点和知识点时也要特别考虑前导、后续、平行等关系,并将技能点和知识点归纳到相应的主题中。微课程设计时按主题进行系统化设计,开发微课程教学资源,实施微课程教学[4]。

2.2微教学活动设计

微教学活动设计以教师教学活动为核心,主要包括微教案设计和微教学资源设计。微教学活动设计的主线是微教案设计,在微教案设计时要理清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微教学资源设计需根据微教案设计,以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核心。1)微教案设计。微教案是基于微教学环境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案。微教案要短小精练,突出重点,基于主题知识点按步骤划分成细小粒度进行设计。微教案主要包含主题信息、知识点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学对象、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等,微教案设计模版如表1[5]。2所示。微教学资源设计模版以学习主题和知识点为核心进行设计,详细描述教学环节、资源名称、资源类型、媒体素材、教学时间等信息。

2.3微学习活动设计

微学习活动设计是教师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基于微学习情境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微学案设计和微学习资源设计。微学习活动设计的主线是微学习设计,在微学习设计时要对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微学习资源设计需根据微学习活动设计,以学习重点和难点为核心进行设计。1)微学案设计。微学习活动设计中,微学案是教师基于微学习环境,根据学习主题、学生学习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活动而设计的方案。微学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媒介,具有导学、导做、导思的作用,是学生进行翻转课堂学前学习的指导。微学案主要包含主题信息、知识点名称、学习手段、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资源、学习过程等信息。微学案设计模版如表3所示。2)微学习资源设计。微学习资源设计是对学习活动中的微练习、微测试、微视频等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微学习资源设计根据微学案设计的学习过程,设计对应的媒体脚本。微学习资源设计模版以学习主题和知识点为核心进行设计,详细描述学习环节、资源名称、资源类型、媒体素材、学习时间等信息。微学习资源设计模版如表4所示。

2.4微评价活动设计

微评价活动设计主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微反思设计,对学习效果进行微反馈设计。微反思设计是对微教学活动设计中的微教案和微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设计,主要包括对主题知识点划分的科学性,微教案设计的教学重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微教学资源设计的资源类型、资源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反思,通过微反思优化微教学活动设计。微反馈设计是对微学习活动设计中的微学案和微学习资源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设计,主要包含对主题知识点划分的科学性,微学案设计的学习重点、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微学习资源设计的资源类型、资源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反馈,通过微反馈优化微学习活动设计。

3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微课程设计要立足学习者和课程特点,以主题为主线,基于知识点从微教学活动和微学习活动方面进行设计,通过微评价设计进行反馈,优化微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设计,从而构建微课程设计模式。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模式能提高微课程开发效率和质量,使微课程建设有章可循,为推广微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推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2.

[2]马海峰,秦桂英,朱葛俊.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教学模式设计[J].机械职业教育,2015(2):14-16.

[3]贺媛婧,杨世鉴,刘颖.云计算平台下微课程的应用模式探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2):45-48.

[4]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09.

[5]房广梅,张惠芳.高职微课程的研究与开发[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1-14.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双动两案;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支持和辅助下逐步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这样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双动两案”教学模式能够与当前地理教学的特点和需求相适应,可以逐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为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因此受到高度的重视。

一、“双动两案”教学模式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中的“双动”具体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双动教学中,教师在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能够得到良好培养。而“两案”则包含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合理应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下一个阶段的地理知识。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具体方式

基于“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积极构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系统的教育和指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对学案和教案的编写和设计

在高中地理教师构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编写和设计教案和学案。只有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和学案进行合理的编写和设计,才能够真正发挥教案和学案的重要作用,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支持。教师在实际设计教案和学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对学案的编写应该重视学案和教师教学活动之间的互动性联系,即应该以“双动”为主导思想对学案进行合理设计,保证基于学案的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针对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学案的设计还应该充分体现启发性,即在实际应用学案的过程中,学案既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还能够引发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以培养,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对教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通过教案为学生学习提供相应的辅助,在课程内容规划和选择方面,在课堂预习教学和练习方面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学引导,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运用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教师在实际应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基于对教案和学案的构建,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双动”课堂教学形式得到真正的构建,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首先,课前预习阶段。课前预习是高中地理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前预习环节,课前预习现状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例如,在教学“洋流”相关知识时,教师在完成教案和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在课前向学生发放学案,指导学生结合学案的内容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独立预习,让学生对洋流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并结合学案提出自己的疑问。借助有效的预习,学生能够深入到洋流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为学生课堂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其次,课堂教学和学习阶段。在课堂教学和学习环节对“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应用是较为关键的内容。只有保证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为了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的互动性,教师在对“洋流”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针对相关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层次性问题,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逐层探索,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对洋流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针对“洋流”教学中的重难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绘制“洋流”形成和运动的相关示意图,并结合具体的示意图向学生讲解,促使“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作用得到充分凸显。

综上所述,“双动两案”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合理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为学生未来深入学习地理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乌日娜.高中新课程下的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操作规范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第4篇

1.1以“学”为主,突出教学全过程的设计

教学设计不是传统意义的“备课”,而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点,探究如何“教”,即“以学定教”。教学设计以预设开始,对课堂新情况的随机调整是教学设计的继续和发展,课后总结则是对之前设计的沉淀和提升,并为之后新的教学设计再延伸与上升奠定基础。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1.2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设计出发点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知识背景,终极目标是顺利使学生学有所获。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能把握学生学习不同情况并及时调整,并善于反思和完善,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能发展自我。

2教学设计技能构成

(1)课程标准解读技能。

课程标准的解读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具体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比如:新时期高职教育要求。高职教师如能正确把握这一指导思想,就能真正着眼于高职教育开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设定技能。教学目标的设定既是基础,又是方向。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尚在进行,新旧课程交替。我们首要注意的就是教学标准的设定。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主,但不应仅限于此,教学的目标应更广泛地体现在认知、情感、社交、学习方法与思维等多个领域。切忌将教学的具体内容标准替代教学目标。

(3)教学要素分析技能。

教学活动是由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和教师七个要素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所有各因素的中介。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不是简单地叠加要素,而是先规划哪一要素实施何教学活动,即先进行单个的功能分配,而后对各要素综合整体调配,使之互相配合,协调统一。

(4)教学资源开发加工技能。

课程资源是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空间范围限于校内,校外资源包括网络、实训基地、社会资源等。高职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一方面对校内资源,应加重实训室利用比例,另一方面要注意开发校外实习基地等资源,尽可能地对各资源综合开发加工,实现校内教师的校外延展,突出学生“技能”的培训。

(5)教学结构布局的技能。

教学结构布局技能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统筹思考,各模块优化组合。设计过程除了有整体全局观的视野外,特别要关注“同课异构”的实践。高职教师面对的学生来源较为复杂,必然地要求同一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结构设计。“同课异构”体现了对教学本身多样性,个性化的理解,是高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特殊体现。

(6)教学情境构想技能。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学生的接受水平决定了教学活动必然要突出实训实操,场景再现是最为合适的教学情境。教师在“任务驱动”的前提下,应当在教学活动进行前充当一个优秀的编剧,一个称职的导演,一个成熟的心理分析师,多角度综合地构思和预设教学活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保障教学活动流畅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7)教学效果预测技能。

教学效果预测技能并非在教学活动后自由呈现,而应当由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能够基本预测。教师有策略地预测教学效果,是对自己教学设计的一种检验,是教学目的的有力保障。预测的内容主要在于预测学生课堂的心理状态,学生融入教学情境的过程和状态。显然,这种预测技能对于我们宏观把握教学任务,有效落实教学预设,了解学生学习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增强教学的灵活性起着重要作用。

(8)教案撰写技能。

教案撰写是教师教学设计的物质表现,教案撰写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功,建议高职教师采用“任务式”或“问题式”,即教案以模块任务形式出现,以具体工作情境中的问题引入,以问题举例,以任务牵引,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为小结。这种方案可以少一点教师讲,多一点学生“做”与“思”。在选择任务和问题时,切忌任务太大或任务太多,问题太乱或问题太难,任务和问题要能反映教学本质,要使学生能够破解与完成。

(9)教学临变设计技能。

教学活动是一个多信息交汇与撞击的动态过程,永远存在变数,教师不应一成不变,或“临时抱佛脚”应对变化,针对不同变数,预先设计迅速生成教学,针对性地提出新方案,设计使教学能够流畅进行的技巧与方法,如:顺势力导,溯源回望,疏堵变通等等。当然具备该技能需要长期、持续、有意识的训练,但只要坚持,总会有成效。

(10)教学设计再思技能。

第5篇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全面运用语言的能力,即教师从单纯的语言传递者变为生动的语言运用的组织者、引导者。为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具体而言包括三点:一是教师要树立“‘学生’充分活动”的理念;二是教师要具备析读课文、研读课文、赏读课文和巧读课文的方法与能力;三是教师要具备有理、有趣和有效设计课堂学习活动的技巧。简言之,就是要将教师“教”的活动变为“学生”“学”的活动。实践证明,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宝贵课程资源的关键。

二、教师教学的实践

1.在倾听中发现信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观点的创意和批评的价值。例如,在一堂作文讲评课上,我让“学生”充分发言,既可评说“学生”的作文,也可评说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我在倾听中发现信息、收集信息,适时与“学生”交流,并请“学生”针对我的看法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独到的见解使课堂充满生机,“学生”积极的思维令课堂另辟蹊径。

2.在比较中选择信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教师需要通过比较、判断和鉴别等方式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

在“学生”写作文之前,我就“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1)。

一句话,“学生”的选择可以成为开展写作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具体而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选择,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作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这一宝贵的语文课程资源。

3.在互动中发展信息

“学生”的情感世界、文化积累和生活经历就是很好的课程信息。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开发、学习和利用这些课程信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当教师的引导得当、“学生”的探究兴致较高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更为和谐,由此引发的思维碰撞、观点交锋和情感共融会推动语文教学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

三、教师教学的设计

1.根据“学生”设计教案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案应为“学生”而编写。具体而言包括五点:一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二是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三是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四是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五是给创造性学习留有空间。要使教案达到上述目标,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准备及材料搜集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根据学情进行综合分析、恰当选择与合理运用,使“学生”这一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联系生活设计教案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这样,语文学习自然地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渗透到“学生”切身体验的现实生活中。于是,“学生”就会全心投入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设计的学习情境,从而较为深刻、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令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源。

3.因材施教设计教案

第6篇

关键词 备课 讲课 课后总结 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ome Experience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ost basic form of university teaching, from lesson preparation, lecture, after school summary aspects, talked about some experience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lesson preparation; lecture; after school summary;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要确保较高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处理好备课、讲课、课后总结等几个环节。

1 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活动重要的一环。备课充分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备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教案设计、资料收集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往往两小时的课,需要付出十倍甚至更多时间来准备。

1.1 备教案

教案是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蓝图和脚本,是教师的备课结晶,讲课的依据。教案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督促教师加强备课,对所讲授内容有一个总体和具体的规划,为以后课堂教学及教学改革积累经验,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撰写教案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要有“实战感”,即撰写教案时心中要有课堂;(2)以个人钻研为主,集体研究为辅;(3)教案不同于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与教材内容的挪列。教案中应体现教材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中心,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教育的要求等;(4)简繁适宜,因人因内容而异;(5)格式多种多样,可以使用提纲式、详细式、讲稿式等格式,以使用方便为宜;(6)教案要反复修改;(7)期前备课中应该写出大部分教案。

总之,一份优秀教案应该是:观点明确,精心设计,启发诱导,注重能力,突出重点,方法备奇,提纲挈领,详略适宜,使用方便,形式不拘。

1.2 备授课对象

课堂教学活动除了要做足教案准备工作以外,还要准备解决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积极调研学生的基础、心态和期望等概况。一是通过学生的直属管理者了解学生基本信息、基础知识等情况;二是通过其他任课教师反映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课堂表现情况;三是召开师生小型座谈会,掌握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想法、意见、建议及期望。例如调研中发现有个别学员有“混日子”的想法,上课睡觉,看杂志等陋习。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备课中作好充分地考虑,采取相应引导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备方法

针对不同层次的授课对象,课堂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达到的教学效果就不一样。

(1)“填鸭式”教学。一般情况下,大多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模式。即: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为“引言—讲课—小结”。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提问设问等方式使学生自主吸收、积极创新、及时反馈,有效的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点。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将主要精力专注于自身“教”的过程,容易忽视学生的感受,甚至可能将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人的“表演”。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缺乏对知识的理解、筛选、过滤和转化。这样讲课的结果只会是教师讲得精疲力竭,学生听得枯燥乏味,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备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授课对象的特点,准备其他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2)讨论式教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列写讨论提纲,课堂教学时组织学生就既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将问题一一解决,最后教师点评归纳。

(3)案例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一个案例作为课程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这种能力将使学生在未来的岗位能够迎接不断面临的新挑战。例如:在讲授“发动机转速表”时,引入“小转速不指示”的案例,此为“提出问题”。由此案例勾起学生兴趣与求知欲:“为什么小转速不指示?”继而“分析问题”。通过讲解转速表内部构造及原理,使学生对案例原因逐渐给出清晰答案。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用原理与构造知识分析案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讲课

讲课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最关键的一环,是备课的延伸。讲课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课前备课,更取决于课堂讲授时教师本身的素质、口才、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运用等。

教师本身的素质体现在最基本的教学基本功上,即“讲、写、演、画、态”。

讲:讲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以及与学生的沟通方式、授课口才、技巧与幽默感等,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注重拓宽知识面,注重知识累积,在本专业和本教材之外,多阅读一些参考资料和各种各样的书籍、报刊、影视资料等,经常性地关注时事动态,关注媒体上、网络上出现的新闻、词汇并了解其含义,并将其中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氛围、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内容灵活、有机地穿插到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的兴奋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讲授语言要求:规范、清晰、简洁、准确、生动。

写:“字如其人”,设计合理的板书配合美观的字迹,往往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加其对教师的好感,进而提高学习课程的兴趣,甚至留下长久或终生的记忆和影响。好的板书应该编排有序;布局合理;标题醒目;重点突出;书写工整;大小适当;讲些配合;擦写适时。板书的类型一般有刚要表达式,文字关系式,参数联系式,要领口诀式,对比排列式,图文结合式等。教师可以根据每堂课讲课内容不同、讲课方式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板书类型。

演:讲台如舞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教案好比剧本,各种教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多媒体好比道具,课堂教学就好比教师表演自导自演的舞台剧。对于剧本演绎是否到位,多媒体道具运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质量。演的好,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直观形象,新颖生动,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反之,观众听的看的没劲,演员对表演也越来越失去自信。课堂教学质量随之下降。

画:板书不仅包括文字部分,有时候还包括板图部分。清晰美观、简明醒目、大小适当、与课堂讲授相得益彰的版图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板图一般包括剖析概念图,揭示关系图,递进关系图,正误对比图,小结归纳图等。板书、板图是教材内容的提炼与概括,是备课的结晶,是教师课堂讲授必须借助的重要手段,是体现教师基本功的因素之一。其意义和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2)促进学员思维发展;(3)强化学员记忆;(4)集中学员的注意力;(5)备忘或补遗,延长信号作用时间。为了配合课堂讲授以及多媒体的使用,板书、板图应当在课前备课时做好精心设计。

态: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仪表仪态也非常重要。着装得体、精干,还是脏乱邋遢;眼睛注视学员,炯炯有神,还是只专注于天花板或某一个地方;表情热情专注,真挚可信,还是从头至尾板着脸;举止潇洒自然,落落大方,还是扭扭捏捏;手势形象有力,准确得当,还是讲授过程中存在孤僻动作;等等。着装、眼神、表情、手势等处理不得当,都会引起学生的不愉快与反感。

教学基本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这与教师平时注重积累、注重训练、课后及时总结等习惯密不可分。

3 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是课堂教学活动质量能否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讲课结束后,教师通过回顾以及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将上课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一一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次上课更新教案、选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基本功的原始积累。只有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扬长避短,教师讲课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龚邵文.关于如何讲好一堂课的十个问题.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

第7篇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在确定开展比赛后,根据青教会的成员都是这两年参加工作的青年老师的特点,先后组织老师学习了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了解英语学科新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及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让老师们对小学英语课程有所认识。另外根据片段课的特点,组织老师学习了《什么是片段教学》《如何进行片段赛课》。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也明白了片段教学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的意义。看到比赛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是如此的重要,老师们都积极报名参加,最后24名青教会的教师全部报名参赛。

二、开展研究 提升能力

思想上有了认识,但对于如何上好片段教学课,青年老师心中仍没有把握,为此我们开展录像课案例研究,组织老师观看优秀录像课。如观看《湖南省“新课程、新理念”教学开放活动课堂教学课》《山东省小学英语优质课一等奖集锦》《上海市小学英语优质课》等光盘。观课后,我们组织教师研讨,谈他人的课堂,谈自己的体会,交流各自的学习感受,找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许多老师不懂就问,认真研讨,老师们通过学习、观摩、研讨,对如何上片断教学课有了整体的感知。

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片段课,我们又开展片段课的集体备课。将报名参赛的老师分成五个小组,每组设一名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备课,一名老师主备,其他老师参与,并提出修改意见。片断课的教案写出来后,再集体讨论、修改。最终确定片断课的教案。

三、积极实践 锻炼成长

有了新观念,有了对片段课的一定认识,接下来我们积极开展课堂实践。首先开展片段课说课。我们让各组主备的老师进行片段课的说课,请组里的另两名老师评价自己组的片段课,剩下的老师说自己组内是如何开展片段课的集体备课。老师们通过这样的说课、评课,对片段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学习、讨论、研究,到了老师们厚积薄发的时候了,现场片段赛课的帷幕正式拉开。

我们所采取的现场片段赛课的形式是,上课的老师提前48小时抽签选课题,自己独立备课,独立上课。为了较好地开展课堂教学,让赛课更真实,具有可观性,我们让各小组的老师当学生,轮到自己上课时,你就是老师;上完课了,你就当学生。这样一来,每位参赛的老师,既是上课的老师,又是参赛的学生。24名老师先后上台献艺。经过四个半小时的激烈角逐,24名选手有六人获一等奖,八人获二等奖、十人获三等奖。24节课各有千秋。每位上课的老师都觉得有收获,其他观课的老师也都认为这些课很值得学习。

四、反思领悟 臻于目标

课上完了,我们却没有让赛课的余音结束。我们又组织老师开展赛课反思。我们将上课老师组织起来,按原来的分组,开展评课反思,请老师们谈自己上课的感想,许多老师谈到在课堂中的遗憾,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有老师谈到自己在赛前设计教案时仍有不明白的地方,不知道对教材该如何取舍,哪些内容是重点。为此,我们将老师的教案、课件收集上来,根据赛课中出现的问题又对老师们开展了教案反思。在赛课时,我们就发现有一些老师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的重、难点不清楚。老师们的教案中也反映出这些问题。在课件制作中,有的课件只是为了显示多媒体的用法,课件的内容与课的实质关系不大,没有起到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第8篇

众所周知,一堂生动形象的好课离不开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和一份通俗易懂的课件,当然最关键的还必须要有一个思路清晰,逻辑缜密的教学设计。今天我通过给大家梳理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三者之间的关系,来重点谈谈怎样做好一个课程设计,以便在讲台上展示出名师风采。

一、理清概念及关系

1.教案

教案,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方案,通常老师通过备课将自己所授课程以计划的方式呈现出来,一份教案主要包括:班级、授课时间、所授科目、课文标题、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授课时间安排等等。教案的编写有助于老师按照教学计划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2.课件

课件,这个词相对于教案来说比较新颖,是与传统教学计划相对的一个“时兴概念”。课件通常是指一种教学课程软件,它是授课人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和课程内容,通过对授课过程的详细构思确定的课程软件,课件是授课内容的直接呈现。课件之所以是个较为时兴的概念,是因为它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而逐渐在教学过程中推广的。因为它是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制作的包含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因素的教具。相比教案来说,课件在授课过程中显得更方便、快捷,尤其是其直观性更是让授课内容通俗易懂。

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任务,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要素优化合理配置,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这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过程,里面渗入教学设计,是将教学原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一堂好课,需要较高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4.三者关系

教案与课件都是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最直观的呈现,教案是教师在课前有意识地进行设计构思,而以纸质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教学结果,课件则是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比如:图像、声音、视频进行授课所编写的授课内容。它们都是教学直观上的反映。教学设计则是授课老师对一堂课的整体计划,因此,教案的编写与课件的制作都离不开授课老师的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是教学设计的结果,教学设计是产生具体教案和课件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要素,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更直接地决定了教案和课件的内容是否科学合理。

二、教师如何写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都有一个认知: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预设性,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学设计的预设性往往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为了摆脱教学设计预设性所受到的制约,教师就必须选择和运用合理的教学设计策略,因此,如何做好教学设计是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问题,这也是证明老师授课经验和授课能力的标准。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写教学设计:

1.系统规划,全局把握

教师应该系统分析教材,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结构、范文特色,对这些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将教材每个章节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教材生活化”,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讲授的内容,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英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见下表:

2.难易分明,重点突出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英语思维中国化”也就是用中国的语法知识及表达方式来机械地学习英语。这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教材上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语法知识特别抽象,抽象的东西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因此,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在课程设计的时候考虑到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对于较难的、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的,可采用简单化策略,用具体的例子或数据或符号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见下表:

3.激发兴趣,引导参与

教学过程尤其是英语的教学过程一定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否则,就成了老师自己在那“自说自话”的单口相声,一位好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总是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和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的主体。以下面的表格来进行详细说明:

以上只是通过一些小例子来说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技巧性,教学设计从根本上还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这个角度说,教师不但应该在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上下工夫,还要具备应急应变能力,以弥补教学设计中的不足,教学有法又无定法,老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姜扬,吴亚子.对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才智,2009(7).

[2]裴娜.陈述性知识及其掌握策略[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4).

[3]陈柏华.论全人发展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7(2).

[4]蔡铁权.从知识观解读课程三维目标[J].全球教育展望,2005(9).

[5]康世刚.数学素养生成的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标 生物课程 课堂教学评估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146-02

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活动一般由备课(教案)、上课和说课三部分所组成,其中上课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从广义上来说,课堂教学活动又是由备课(教案)、上课、说课以及课堂评估等诸种因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且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是由这些因素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就课堂教学评估而言,它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基本功,已日益引起教科研部门和广大教师的重视。因此,本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对中职生物课堂教学评估的一般概念和意义、方式以及评估标准作系统的阐述,以期探索在新课标下适合生物课堂教学的新路子,以利于年轻生物教师的健康成长,促进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课堂教学评估的一般概念和意义

课堂教学评估就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诸种因素应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给予评估和肯定。它是研究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途径。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来说,也不失为具有导向性的一种途径。对教研部门来说,通过课堂教学评估,可以及时了解教师教学能力和质量,提供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找出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考核,制定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有成效,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评估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观察的重点和广度不同,因而在评估的方式上有不同的区别,一般可分为教师的个人评估和同行的群体评估两种方式。教学评估还可分为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评估和某项教学内容的专题评估。

(一)个人评估

个人评估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自己的备课、授课,在课后进行回顾和总结,也称做自我评估或教学反馈。个人评估主要把备课时的教学设计落实情况、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及时总结记录下来,作为下阶段备课、上课和课外辅导的重要参考。具体做法是:在教案的备注栏内记下反馈要点,指出哪些方面较好地实现了原定计划,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原因是什么,哪些问题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反馈如何,课后应采取哪些补救措施,下阶段教学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这样,不但能在课后查漏补缺,还能为自己留下一份可贵的教学资料,从而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由于个人评估毕竟是“一家之见”,并受到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教学理论素养等因素的限制,因此个人评估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也往往使评估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和准确。

(二)群体评估

群体评估是指由同行之间结合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较全面的评估,又叫全面评估。群体评估多应用于公开课和考核课。群体评估的主要内容有:课前,要研究教师的教案,了解教师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知识技能状况等;在教学过程中,看教师实践教学方案的具体情况,包括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体现怎样,教师素质的表现和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识记、理解、应用、评估、综合应用不同层次水平的发展怎么样,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课后,要听该老师的说课和自我评议,组织同行评议,以及听取学生反馈意见,等等。

在进行群体评估时,具体步骤是:一般先由讲课人进行说课,说明自己的教学意图。包括教材的评估、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学生的情况评估、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以及应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等。之后,由评课人按照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估标准,逐项展开评估讨论,实事求是,各抒己见,做好记录。最后,由评议主持人进行综合总结。由于同行们有着相似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因此,这种有准备的群体评估活动,往往是同行们的一次有意义的课题研究活动。通过群体评估,一方面可以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找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明确改进教学的措施,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实际情况,鉴定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制定教学决策和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三)专题评估

专题评估是指有计划地对课堂教学中某个教学内容的单独观察和评估,又叫立项评估。这种评估方法的特点是参加群体评估的成员,事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订统一的评议计划,进行分工。即除了要遵循本堂课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外,还应有十分明确的评估标准作参考。

例如,对课堂演示实验作专题评估,可从以下几点考虑:实验前,实验目的和要求是否明确;实验用品是否齐备,摆放在讲台上的位置是否合适、整洁,不至于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实验过程中,仪器的组装和拆卸的顺序是否合理,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现象是否明显,能否让大多数学生观察到;有无对环境造成污染;有无安排学生配合实验操作;有无给学生布置对实验进行观察、讨论和评估的问题,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评估、归纳能力。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简明;实验装置是否有改进,效果如何。实验后,教师是否扼要归纳出本实验教学要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注意事项。

三、课堂教学活动评估标准

(一)教案指标及评估标准

教学理念:是否体现新的教学观、实验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教学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是否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是否难度适中,容量适当;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原理及学生认知规律;是否抓住重点和难点、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教学方法是否选择得当;是否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是否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

第10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目标设计 问题 策略

1.引言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即要求“目标统领课程内容”,通过课程要求,分析学情和其他教学条件,首先设立一个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完成教学任务,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明确变革。体育教学要遵循这个原则,在充分理解与解读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基础上,在体育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结合课堂活动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但在现实的关于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当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缺乏调研,教师没有吃透新课程改革要求,仅凭自己的经验设计教学目标,缺乏可靠性;教学目标设置与教学活动联系不紧密,教学目标只是停留在教案上;教学设计不够具体,内容大而空,操作性不强,情感教学目标没有内容;总体教学目标观念落后,只体现教学的具体目标,没有体现教育目标。本文针对中学体育教学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旨在提高同行对新课改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2.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

2.1教学目标设计的可靠性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变化,在熟悉教材后,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调查。调查学生喜欢哪种教学形式,对哪种运动比较有兴趣,以及学生身体素质之间的差异等,在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设计适合自己能力与风格的教学方法为教学目标服务。但现实的大部分情况是,因为中学升学压力大,体育课处于从属地位,要求不严、目标不清,所以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设计普遍缺乏课前调查,只是凭借课本的教学要求设计教学目标,或者是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设计,不考虑学情与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等,造成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缺乏可靠性。

2.2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活动联系不紧密

我国课程教学虽然没有歧视体育课程的内容规定,但由于大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使得体育教学的地位极其尴尬。而且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要求具有完备的教学计划、教案等,但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要求较低,这就造成很多体育教学,教学设计或教案只是用来应付教学检查,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联系不紧密。

2.3情感教学目标设计空洞

教学目标设计要求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完成几个既定的目标,现行的做法是完成三个主要目标:一是对体育知识、技能的认知目标,要求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一些体育技能之外的体育知识,了解相关体育文化、体育技能的原理等;二是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学会一些运动技术;三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情绪等。前两个目标一般教学目标基本都容易达到,但情感目标从设计到实施、考核在体育教学中很难达到,情感目标难以量化,很多体育教师只是在课程目标设计时提到情感目标,但即使是教案里也难以体现,针对情感目标的教学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情感目标空洞,没有实际内容。

2.4教学目标设计观念落后

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不能只停留在具体的课堂要求上,只考虑学生学多少体育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几个动作或技能等,站在教育的高度进行设计。体育教学是学生教学的一部分,除了体育教学具体目标以外,还承担着学生教育的责任,独立地设计教学目标显然没有完成整个学校教育的目标。加之,我国长期受前苏联教学观念与模式影响较深,过于注重技能教学,为热爱技能进行教学设计。虽然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但根深蒂固的落后观念还是影响着一部分体育教学工作者。鉴于此,需要抛弃那些落后的观念,从教学设计上进行观念更新。

3.策略

3.1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可靠性

要充分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改革要求,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身体素质存在的差异,以及现实的教学条件,设计符合自己能力、学生有兴趣能达到的教学目标设计。

3.2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

要做到教学设计提到的内容,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整个教学工程科学规划,保持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活动高度一致。

3.3情感教学目标操作性要强

认识到情感目标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情感目标,并设计能体现情感目标培养的内容,对学生的情感目标进行记录,并能合理量化,把情感目标教学落到实处。

3.4更新教学观念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抛弃只注重技能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体现出教育的目标和责任。

4.结语

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使得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设计缺乏可靠性;教学目标设置与教学活动联系不紧密;情感教学目标没有内容;总体教学目标观念落后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可靠性;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情感教学目标操作性要强;更新教学观念。

参考文献:

第11篇

微格教学是把学生以小组的的形式进行微课堂教学,教师应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进行分析,把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归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集中讲解一到两个教学技巧,找到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技能。

教学的示范与观摩

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播放幼儿园优质课的案例,例如上海市虹桥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果酱小房子》;中班音乐活动《青蛙唱歌》等,要求学生观摩过后提出活动课的设计环节及出现过哪几个闪光点,教师在逐一讲解总结。为了更好的提升课堂的指导效果,教师可定期带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去幼儿园亲身体验,观看幼儿园优秀教师的精品课,可以使学生在微格课堂上提供情境逼真的效仿与示范。还可从幼儿园请到优秀的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亲身的经验传教,指导学生设计、组织与实施幼儿园活动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与实践能力。

编写教案

学前幼儿的教育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活动的实施要有一个具体的方案。所以微格课上教案的编写也是教学的重点,微格课上需要对学生编写的教案不断地指导,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使学生的教学技能达到更高的标准。教案的内容分为以下几点:

1、活动标题

这一部分应写清楚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具体类型,活动的名称,适合的年龄段,具体的内容等。

2、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指通过这次教育活动,应该实现的教育任务。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如:“体验某种具体的情感或培养某种性格品德,学习某些新词,会运用某个句式,能说完成的话等。”

3、活动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所需要的教具、设备、学具,环境的布置,提前使幼儿建立已有经验。

4、活动过程

在策划整个活动过程时,要结合教学目标,让活动情节环环相扣。教师要对具体的内容写出提问、讲解、举例等教师活动。教师应预想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应对各种问题。

5、教学时间的分配

预想好教学活动的时间,分配好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

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的训练过程可以突出以下几点内容:

1、课程的导入

幼儿园活动课内容的导入关系着整个活动课的效果,所以课程的导入技能至关重要。根据学前幼儿各年龄段的特点,在导课时间上有一个合理的分配,把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出来,使活动能够有序有效的进行。

2、多媒体设备和教具的有效结合

随着现代教学设备不断进步,在幼儿园活动大多会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幼儿会通过直观的教具来领悟新的知识。所以学生要根据活动设计的内容来设计教具,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准确的引导和演示。

3、学习语言的讲解技能

作为幼儿园教师用语言来组织教学,善于表达,语言的“儿童化”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所以在语言技能上要培训学生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组织教学时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注意活动课上语言“儿童化”的表达,生动的组织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结与评价

学生在设计的活动课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总结与评价。首先学生要有一个自我评价,提出活动后的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具体指导。也可以小组形式进行集体评价,现提出优点,最后指出不足。这样可以使被评价者增强自信。在评价后,根据出现问题反复修改自己的教案,最后能够让学生的教学技能有所提高。

幼儿园实践练习

第12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学案导学模式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对教学知识的巩固练习。这四点是学案导学的核心内容,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就围绕着这四个方面,探讨一下学案导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初中语文学案的原则

首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每节课的导学学案都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法指导、思维训练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学案,对照课本,联系生活,查找相关资料,独立自主地学习;其次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案的设计无论是自学预习,还是课堂的导学导练,直到反馈训练,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最后,要体现思维训练为主动的原则。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学案

学案导学模式既然是以学案为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精心设计学案。优秀的学案要具备以下特点:

1.学案内容要丰富翔实。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依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对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安排详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到未雨绸缪。

2.学案的内容要灵活多变。在依据学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尽可能的按照学案设计的教学思路走,但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案作出修改和删减,保证学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3.学案要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案导学模式淡化了教师“教”的功能,对学生的学习以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所学内容。

4.教师的教案要有层次感。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语文水平,对教案的难度安排要由简到难,保证所有学生都在学案教学中有所收获。

三、教师的指导作用

学案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从过去的“教”转化到现在的引导,要求教师要启发性的教学。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要指导学生分组。在学案导学模式中,教师要根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各成员之间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要接近,方便学生之间探讨和交流。

2.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教师在课前要让学生提前预习教学内容。为了保证预习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学案分发下去,让学生围绕着学案中的重难点,带着问题去预习。通过学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以及学案教学的教学流程,指导学生开展自学。

3.教师要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在学案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告知学生后,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对学生遇到的知识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案导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从被动听课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1.学生要主动开展自学活动。从课前预习到小组讨论,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要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来讨论,对课文内容的疑问要有针对性,切不可钻牛角尖。

2.学生要积极的参与小组讨论。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和交流资源,互通有无。通过别人的启发,加深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学生要做好对教学知识的总结归纳。例如:学生在学习《虞美人》这首词时,除了要会背诵这首词外,还要掌握这首词的背景时代、这首词的精妙之处、作者李煜当时的状况,李煜通过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情怀,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出来,对于加深这首词的理解大有帮助。

五、对教学知识的巩固

教学活动结束后,怎样把教学内容更牢固地掌握住,对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要。

1.教师要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以习题的形式布置出来让学生完成,通过学生对习题的解答,帮助他们巩固所学。

2.学生要做好笔记。首先,学生在做预习时,把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在学案学习时,找到问题的答案;其次,学生要把小组讨论的结果搜集整理出来,做到对教学内容的明确。

3.学生要及时地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要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课后作业,对知识的理解及时完善。

总之,把学案作为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教学活动的纽带,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帮助学生之间很好的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可以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验证明,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