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

时间:2023-05-26 17:33: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课堂教学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多媒体教学 现状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时刻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展示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成果,将现代化器材有效运用于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学科教学的“现代气息”,体现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初中数学教师也应顺应时展的潮流,将电脑、电视、投影仪、录影机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有效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将抽象、枯燥、深奥的数学知识内涵,通过形象、具体、生动的教学画面进行有效展示,便于初中生更高效、深刻、全面地掌握和理解知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会使用、不愿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与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要求格格不入。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具备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技能和素养。

二、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一是教师使用多媒体意识不强。部分数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由于自身专业素养较低、现代化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同时,教学课件制作能力有限,因此不愿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碍于检查考核等因素,存在应付了事、走过场的现象,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结合教学实际需要。部分数学教师存在抵触情绪,不能深刻认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二是多媒体课件内容不能随机应变。教学课件是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结合教材内容所制作的教学活动软件。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件制作活动中,不能利用现有教学课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创新、加工,存在“拿来主义”,硬搬照抄的行为,致使所制作的教学课件内容不切合实际,同时,不能对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实时灵活的调整。

三是未能将教学内涵要义有效展现。多媒体教学活动的核心就是充分展示教学内容要义,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准确地掌握和理解。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器材或制作课件时,未能对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难点,以及教材关键点进行深入研析和理解,因此在制作教学课件时,未能把住“重点”、切中“要害”,不能发挥课件的教学功效。

三、解决对策

一是强化现代教学技能培训,提高多媒体使用水平。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深入推进,正确、高效使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和制作教学课件,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借鉴其他老师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的先进成果和经验,有针对性地“选择”,“拿来”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注重对自身多媒体使用技能的培养,有意识地在教学活动中,在认真研析数学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实际演练,通过长期的实践锻炼,逐步提升自身的多媒体使用水平。

二是联系课堂教学实际,多媒体使用随机而变。初中数学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器材或现代化的教学课件过程中,要始终树立“联系实际”、“随机应变”的与时俱进思想,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学习实际及解题活动实际等情况,对多媒体设备或课件内容进行实时灵活调整,使多媒体成为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载体,教学课件成为推进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抓手。如在使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课件时,教师在新知讲授环节,准备利用教学课件,直接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内容展示给学生,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先设置教学案例,引导学生逐步感知三角形的相似判定方法,然后利用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内容。这样,学生在循序渐进地学习过程中,对内涵要义有了深刻准确的掌握。

三是紧扣知识要点内涵,设置直观生动教学画面。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基础知识学科,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通过有效的途径,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多媒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内容过程中,应发挥和借助于现代化教学器材在反映和展示数学内容方面的直观性、生动性等特性,通过电脑、电视、投影仪等教学器材或动态教学画面,将知识内容的深刻内涵进行有效展示,使学生能够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如在“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讲授过程中,由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制作了“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动态画面软件,在讲授过程中,配置以直观、生动的教学画面,使学生能够对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三种不同关系及特征有深刻的掌握和理解。又如在“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生动性、直观性特点,进行有效灵活的运用。

第2篇

1“班班通”教学的优势

“班班通”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粉笔加板书”的局限,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

“班班通”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而带着兴趣去思考和学习,求知欲会更加强烈,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显著

“班班通”的运用,大大节约了传统教学“板书”的时间,不仅能适时、高效地传播教育信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地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使用“班班通”真正达到“小课堂、大社会”的最优化教学效果。

1.3活跃课堂师生互动

“班班通”的使用,使课堂气氛轻松了,就某一问题互相提问,互相论证,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和双向交流的场所。教师也成为课堂中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有利于促进教师主导积极性和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2“班班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班班通”教学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要在实践中改进和提高,不能一说教学手段要现代化,“班班通”教学就一统课堂教学天下,不管课件质量,不问使用效果。当前教学中有不少课程就存在着“班班通”运用不当或过度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引起诸多弊端,减弱了教学效果。

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情况,应当引起教师足够地重视。

(1)部分教师用大量时间制作课件,而忽视了对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的研究,忽视了主观能力的发挥。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会不可避免地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整堂课站在计算机旁,成了课件放映员,没有了板书,没有了教师生动的形体语言,忽视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

(3)有些课件制作粗糙,冗长的文字成了教科书的拷贝;还有些课件制作过多追求形式,色彩变换频繁,动画效果杂乱,只突出了课件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班班通”显示屏幕切换速度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又无法做笔记,常引起学生的不满。

应该看到,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在教学手段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加以克服。只要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需要出发,在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上集中力量,深入探索,合理运用“班班通”进行课堂教学就会成为一线教师的自觉行动。

3合理运用“班班通”教学的探索

3.1正确处理“班班通”运用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班班通”要强调其“辅”,运用“班班通”不是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是辅助课堂教学,使教师讲授的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教学课件的运用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课件所表现的内容凝聚了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因此,教师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是合理运用教学课件的关键所在。但“班班通”教学不是文字、图像简单地播放,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精心设计。若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放映员的作用,课堂就会失去灵魂,失去生气,教师的形体语言和教学智慧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

有些教学内容,比如图表的内容,用“班班通”表达出来更形象直观,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利用好课件;有些内容教师通过板书讲解更清楚、更细致,就可以不用课件。例如,一些重要计算公式的推导,在教师板书讲授过程中,速度适当、重点突出,学生随着教师的思路,会对这些重要概念印象深刻,比课件效果要好。

“班班通”的运用表面看好像使教师课堂教学变得“轻松”了,一些难点内容容易突破了,板书相对减少了,劳动强度降低了。但如果把“班班通”的运用视为减轻教学负担,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实际上,“班班通”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量不断增长的时代,“班班通”的教学应用具有更深刻的内涵,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拓展知识面。教师要不断把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及时引入教学内容,介绍给学生,从而取得更高层次的教学效果。

“班班通”教学更广阔的空间将是用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成熟的课件可以通过网络传给每一个学生,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大量的练习题、思考题供学生参考,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可以利用人机对话,促进师生互动,网络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相辅相成,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求学过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将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3.2正确处理课件外在形式与实际内容的关系

实践证明,教学课件只要运用恰当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使用不当则会画蛇添足,辩证处理好课件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既要注重课件的可观赏性,又要避免过多的感官刺激是课件制作首先应关注的问题。画面格式、背景颜色、动画效果等外在形式确实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花样太多反而容易影响学生思维,分散学生注意力。要注意在保证教学内容充实完整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形体语言,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件制作应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要做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画面简洁明快、字体清楚美观、动画效果恰到好处。另外,课件放映速度不可过快。把重点内容用精练的文字归纳起来,调整播放速度或延长停顿时间,再采用链接形式多次回放,这样的课件一定会受学生欢迎,这样的课件效果才会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3.3正确处理“班班通”课件引进与自制的关系

教学课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和较长的时间,优秀的教学课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件制作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创造性思维。若每个教师各起炉灶,制作课件要花费大量时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应该采取引进与自制相结合的办法。

第3篇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多媒体教学; 特点; 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9- 0089- 02

1 前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开始广泛应用于高等院校的课堂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具体指的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及教学的目标,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设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科学的设计,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手段,将教学内容与视频、动画、声音、文字、图像、图形进行有机的结合,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性的显示、控制及处理,完成各种交互式的教学操作,最终将多媒体教学信息作用在学生身上,进而促使整个教学过程的优化。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比如能够把声音、图片和文字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实现了高效、快捷与方便,而且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但是,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在多媒体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特点分析

2.1 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在高等院校的多媒体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使用外购的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课程的讲授,也可以使用自行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课程的延伸及补充,这样既不会失去教师教学的特色,又能够博采众家之所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对准备好的课件加以演示,又可利用视频展台来对纸质的补充资料或者课本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实时的讲解,多媒体教学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远远优于传统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所具备的多样性,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日益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所蕴含的知识量也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以明显提高。

2.2 形象生动

多媒体教学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和视频有效地整合、剪辑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创设出具有综合性表现形式的新型信息处理系统。从总体上来讲,多媒体教学设备所提供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是集多种感官于一体的综合刺激,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与获取。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教师绘图和板书的时间,并且教学信息量也得以扩大。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生动、有序地对各个直观素材进行展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随之加强,通过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画面、及时有效的反馈、言简意赅的解说,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且促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2.3 交互性强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前将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安排好,而学生则只能接受和参与教师所安排的固定过程。而多媒体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及时反馈、人机交互。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所具备的交互性,实现人机对话和双向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及时地对教学成效进行反馈,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控,有效地杜绝偏离教学目标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学生也能改变其从属地位和被动地位,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自,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主动学习。此外,多媒体教学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高。

2.4 共享性好

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但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与信息处理功能,最重要的一点是具有显著的信息资源共享性,大大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中的信息资源利用率偏低的不良局面。由于多媒体属于数字化的教学资料,因此可以长期保存,并且能够借助于网络或者必要的通讯手段加以广泛传播,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交流及自学,实现了多媒体信息的资源共享和资源传递。多媒体教学的实施,使得教学的经验与智慧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当中得以全面展现,使教学时空得以不断扩展,有效地帮助学生将课堂教学在空间及时间上的束缚摆脱,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学生的知识得以丰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培养,教学信息利用率得以提高。

3 高校多媒体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3.1 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无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些高等院校的教学人员对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过度依赖,再加上这些教师缺乏必要的课堂组织能力,边看课件边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久而久之便直接形成了不备课的不良习惯,经常一套相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年反复使用,教师站在多媒体教学设备面前,点一点鼠标,点出什么便讲解什么,被多媒体教学课件牵着走,课堂教学由“人灌”转变为“机灌”,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差。

3.2 缺乏对多媒体教学的正确认识

现阶段,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严重缺乏对多媒体教学的正确认识,教师常常不管所讲授的课程属于何种性质,全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很多高等院校的教学人员普遍认为,实施多媒体教学实际上就是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交换,教师的工作不再是传统的板书和讲解,而是仅仅点点鼠标、敲敲键盘,整节课便大功告成。如此一来,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师的教学代替,教师则成为“放映员”。教师没有真正意识到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性质是类似的,都属于教学辅助用具,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全部使用多媒体,而缺乏拓展性的讲解与随机性的板书,那么教学效率不仅得不到提升,反而会急剧下降。

3.3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偏低

很多高等院校的教学人员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严重缺乏科学有效的提炼及组织,进而使得多媒体教学逐渐变成大容量、形象化、数字化的“课本拷贝”,而多媒体教学设备则完完全全变成了播放课本内容和保存课本内容的机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高等院校的教学人员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过程中,仅仅追求动感的表现形式和漂亮的外观,但是却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变得十分单薄和琐碎,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并且学习难点和学习重点被冲淡,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应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3.4 多媒体教学的节奏难以控制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高等院校的教师没有注意合理掌控多媒体教学的节奏,课堂教学内容的播放速度偏快,信息量偏多,学生则成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的“看客”,无法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正确判断出学习的重点,因此只好全部照抄。通常一节课下来,学生都忙于记课堂笔记,缺乏思考的时间,使得学生的智力难以得到开发,学生的能力难以得到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便对多媒体教学课件产生了较大的依赖性,学习效率不断降低。

4 加强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措施

4.1 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高等院校的教学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并不是黑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交换,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并不是教学方法的更新或改良,而是教学理念的变化,多媒体教学不但是形式上的迫切需求,同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应当从宏观方面增强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从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等维度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

4.2 加强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互补

传统模式的教学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有着非常显著的互补性。因此,在高等院校的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和优势互补。一方面,应当对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精华进行充分的吸收,根据学生的思维差异,选择合理的讲课速度,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安排板书的时间,全面控制多媒体教学的节奏,与此同时,通过适当安排提问、适时强调重点以及结合实际状况进行即兴发挥,来不断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3 加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开发

高等院校应当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给予技术支持和经费支持,不断地为教师提供多媒体教学技术方面的指导与培训。从本质上来看,多媒体教学属于一项艺术性、技术性和科学性都非常强的系统工程,而制作和研究出科学而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是高校实施多媒体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由于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所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而对于承担着沉重教学任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而言,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所以,高等院校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当积极开发研制与学生和教师相适应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一方面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有助于保证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水平,最终促进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增强。

4.4 提高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

自从开展多媒体教学以后,我国各高等院校都相继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学习班,对多媒体教学的技能与知识进行普及。然而,很多高等院校没有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学科、不同学历教师对训练要求的不同进行全面的考虑,进而使得多媒体教学方面的培训严重缺乏满足针对性,再加上培训的档次也非常低,无法广大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因此,高等院校应当针对教师的具体状况,开展高效率的培训。比如对于新上任的年轻教师,虽然他们有着较为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并且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理论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因此,应当根据这一状况,加强其多媒体组合教学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掌握教学媒体的各种功能。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多媒体仅仅是教学所需的一种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与粉笔、黑板的性质是一样的,而唯一不同的是其现代化水平提高了。所以,在高等院校的多媒体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宗旨,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切实做到扬长避短,遵循教学的内在规律,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更好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还应当充分把握好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尺度,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促进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 傅俭. 高校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 江苏高教,2011(1).

[2] 龙珑. 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钦州学院学报,2011(4).

[3] 刘坚. 高校多媒体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教育学术月刊,2011(1).

第4篇

[关键词] 多媒体 课堂教学 应用

课堂教学目前是各学校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多数学科都面临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局面。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向更多的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只有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才能适应这一局面,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和推广,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多媒体教学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改善课堂结构,构建能适应师生双边活动的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不断深人,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手段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运用不当又有弊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前对于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引起一线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本人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进行了深人反思,获得了几点体会,现列出,以期和同行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粉笔加板书”的局限,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和获取知识。而带着兴趣去思考和学习,求知欲会更加强烈,对所学内容可以加深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显着

多媒体的运用,大大节约了传统教学”板书”的时间,不仅能实时、高效地传播教育信息,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程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机会,通过使用多媒体真正达到”小课堂、大社会,的最优化效果。

3.活跃课堂,师生互动

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气氛轻松了,就某一问题互相提问,互相论证,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和双向交流的场所。老师也成为课堂中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了。有利于促进教师主导积极性和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要在实践中摸索和提高,不能一说教学手段要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就一统课堂教学天下,不管课件质量,不问使用效果。不能认为:有就是好,没有就是不好;多就是好,少就是不好。当前不少课程就存在着多媒体运用不当或过滥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引起诸多弊端,有的还很严重,从根本上说不是提高了,而是减弱了教学效果。

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情况,就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教师用大量时间制作课件,而忽视了对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的研究,忽视了主观能力的发挥。虽然备课很辛苦,但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不可避免会伤害教师积极性。

2.课程全程使用课件,教师整堂课站在计算机旁,成了课件放映员,没有了板书,没有了教师生动的形体语言,忽视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

3.有些课件制作粗糙,冗长的文字成了教科书的拷贝;还有些课件制作过多追求形式,色彩变换频繁,动画效果杂乱,只突出了课件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多媒体显示速度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又无法笔记,常引起学生的反感。

应该看到,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在教学手段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加以克服。只要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出发,在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上集中力量,深人探索,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会成为一线教师自觉的行动。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

1.正确处理多媒体运用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多媒体要强调其”辅”,运用多媒体不是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是辅助课堂教学,使教师讲授的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教学课件的运用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课件所表现的内容凝聚了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因此,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是合理运用教学课件的关键所在。

但多媒体教学不是文字、图像的简单播放,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精心设计。若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放映员的作用,课堂就会失去灵魂,失去生气,教师的形体语言和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

有些教学内容,比如图表的内容,用多媒体表达出来就形象直观,就不失时机地利用好课件;有些内容教师通过板书讲解更清楚更细致,就不一定非用课件。例如:一些重要计算公式的推导,在教师板书讲授过程中,速度适当、重点突出,学生随着教师的思路,会对这些重要概念印象深刻,比课件效果要好。

多媒体的运用表面看好象教师课堂教学变得“轻松”了,一些难点相对容易突破了,板书相对减少了,劳动强度似乎降低了。如果把多媒体的运用视为减轻教学负担,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实际上,多媒体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量不断增长的新世纪,多媒体教学具有更深刻的内涵,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拓展知识面。教师要不断把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及时引人教学内容,介绍给学生,这样使得教学效率会提到更高层次。

多媒体教学更广阔的空间将是用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成熟的课件可以通过网络传给每一个学生,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学生会一目了然,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大量的练习题、思考题供学生参考,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可以利用人机对话,促进师生互动,网络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相辅相成,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到那时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求学过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将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2.正确处理课件外在形式与实际内容的关系

实践证明,朴实无华的教学课件只要运用恰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使用不当则会画蛇添足,辩证处理好课件的形式和内容的相对统一显得尤其重要。既要注重课件的可观赏性,又要避免过多的感官刺激是课件制作首先应关注的问题。画面格式、背景颜色、动画效果等外在形式确实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花样太多反而容易冲淡讲授内容,影响学生思维,分散学生注意力。高校课堂氛围不同于中小学,理应不失庄重与严谨。但是也要注意在保证教学内容充实完整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多媒体语言,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若课件是整版整版的文字,如同教材的翻版,很单调很枯燥,这样的课件更不可取,不如不要。

课件制作应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要做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画面简洁明快,字体清楚美观,动画效果恰到好处。另外,课件放映速度不可过快。把重点内容用精练的文字归纳起来,调整播放速度或延长停顿时间,再采用链接形式多次回放,这样的课件一定受同学的欢迎,这样的课件效果定会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3.正确处理多媒体课件引进与自制的关系

教学课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人较大的精力和较长的时间,优秀的教学课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件制作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创造性思维。

成功的课件制作不能单枪匹马地干,若每个教师各起炉灶,制作课件要花费大量时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应该采取引进与自制相结合的办法。

如今许多学校积极开发、交流本学科的教学课件;一些高档次的立体化教材备有电子教案、题库等光盘;还可以从网上下载许多教学课件资料,引进课件的空间逐步开阔。但是引进的课件不能拿来就用,也不一定完全适合课堂运用,这是因为存在有学生层次、教学规模、课时数和设备条件等差异,因此,只引进还不行,还要有教师的自制过程和再创作过程。

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讲课风格,适当删、加内容或重新组织材料,加工成个性化的课件。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A-0029-01

目前,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被老师们广泛运用。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必须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切忌一味追求时尚,滥用多媒体。

一、课件的展示要适度

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掌握好度,不能滥用。一是课件的使用量要适度。在一节语文课中,课件的展示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太久,教学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导致师生互动减少,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等。二是课件的特效使用要适度。部分教师在教学课件中喜欢加入声音、动画等特效,一味追求新奇、刺激、花哨,反而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效果。

二、抓住恰当的时机展示课件

(一)在课堂导入时展示课件。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上课伊始,教师就恰当展示课件,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情绪饱满地学习新知识。例如,在教《青海高原一株柳》时,一开始就运用多媒体展示一株粗大的柳树,一会儿经受高原风雪,一会儿遭受雷轰电击,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学生们的兴趣盎然。

(二)在拓展知识处展示课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做到立足文本,又高于文本。这样,就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容易理解相关的课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认知能力。

(三)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处展示课件。每堂课都有教学重点,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形象、情境再现等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就可以凭借图、文、声、像并茂的场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方便地进行交互性的指导,突出教学重点。老师常常遇到难以突破的教学难点,学生的思维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老师应适时呈现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学生便能豁然开朗,使课堂教学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四)在课堂小结处展示课件。当课堂教学进入到最后阶段时,学生已进入学习的疲劳期。教师如果此时插入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提炼本课时的知识点,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或用课件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三、展示课件应遵循的原则

多媒体课件具有独特的优点,但是其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安排恰当的内容,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

(一)要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热心学习、主动学习。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的学科,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最适宜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思维的环境。例如,在教《安塞腰鼓》一文时,教师先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然后,让学生深入学习文本,领悟腰鼓表演的气势,学生必然读得有情,学得有劲。

(二)要利于传授学习方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由扶到放的语言训练和由浅入深的阅读训练,还可以创设声情并茂的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或写作的训练。

(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课件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对于靠讲解和手势很难表达清楚的知识点,可以利用动画、视频展示。例如《詹天佑》一文中有关“人”字形线路的教学,就使用动画或视频演示。对于需要传授的知识较多,或需要列举较多事例的教学内容,制作以图、文为主的课件,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教学课件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年级的教学课件以声、像的形式展示较好,中高年级的教学课件以图、文的形式呈现较好。教师要能把握课件的形式,避免在使用时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影响教学效率。

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信息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和普及,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频率越来越高,大有代言现代教学的趋势,似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就是不能与时代保持同步的证明之一。那么,多媒体课件到底有哪些优势呢,应该怎样客观看待和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功能呢?

我们所提到多媒体主要是指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信息都数字化处理合成,使信息以多种形式表现。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拓宽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使计算机由办公室、科学实验室的专用品变成了信息社会的普通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商业广告、军事指挥和训练中,普及到家庭生活娱乐等多领域。

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确实有先进和独到的优势。首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效果明显,能够提供图、文、声信息同时传递。通过电脑制作后的课件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再由保真效果极好数码传送,投影在屏幕的显示的画面形象直观、色彩绚丽、立体感强烈,逼真的形象对视觉的有很强的冲击力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有利于加深影响和帮助识记。大家知道,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是听觉加起来是94%,剩下的6%的信息获取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在为学习者提供识记素材方面更具有优势。

其次,多媒体课件的信息容载量强大,提供教学信息丰富、速度快,可以更快、更多地传递信息知识。多媒体技术手段具有信息量大、快速传播的功能,有利于拓展知识视野,全面传递信息。信息量大、容载性强,能够节省空间和时间,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关于“你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学习的信息量( )”调查中,认为多媒体信息量“多”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8%。课堂信息的容量是在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的一项指标,多媒体技术集文、图、声、像等内容于一体,容载很大的信息量,在单位时间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再次,由于多媒体的功能强大,在模拟实验过程和历史背景等方面,模拟效果逼真,不受实际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使用方便快捷。实验是教学中,以真实发生进行演示,进行信息和知识传授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现象受到气温、温度、人为因素、学生座次等方面的影响和限制,会使实验的现象不明显、不理想,甚至会有是无现象的情况。而使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进行演示实验,操作方便快捷,演示的时间可以控制,既可以设定播放时间的长短,又可以进行慢放、回放,让实验现象和结果表达得更充分完整,除了受用电的影响,几乎不受影响。同时使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和模拟实际背景,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和教师的负担,又可以较为自由地选择所要表达的效果。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优势也会有弊端。多媒体教学课件也不例外,第一,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容易在课堂上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忙于课件的操控,学生专注于荧屏所显示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成了课堂上的“主角”,淡化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主题。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教学内容时,课件的顺次播放和内容的讲授相一致,内容显示所占用的时间相差不大,尤其是主要内容的显示,不像传统的黑板板书那样保持常在,容易使所讲解的内容主次不分。使用黑板板书中,由于一张黑板的容量比一张幻灯片大得多,板书是动态生成,没有间断,速度适中,为在学习过程中识记提供了有利条件。传统的板书速度就比较适合在阅读中理解和记忆,也适合喜欢做笔记的学习者完成笔记,课上记笔记的学生回想当时课堂所讲的内容是不做笔记的七倍。还有,书法较好的老师还能带给学习者传统文化上的书法欣赏。在问卷“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你认为有没有必要再使用黑板写字()”中,有13%同学认为“非常重要”、54%认为“重要” 、27%认为“可有可无”、4%认为“没必要”。因此,应该两项结合,既要在黑板上板书和演示重点内容,使知识骨干常在视野,以便重复温故,加强记忆,又要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清楚的感性效果,进行合理恰当的详细处理。

第二,信息量过大造成记忆干扰,影响识记效果。依据心理学上的识记和记忆规律,人们是把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后,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教师往往把需要用文字表述的知识点用powerpoint播放出来,只要鼠标一点,一个语言精要、涵盖丰富的文字画面,就跃然于银幕之上,就相当于教师已经板书完毕。其实不然,学习者从阅读理解到实际识记是需要一个相对长一些的时间过程,毕竟人脑的识记无法跟上电脑的播放速度。在问卷在关于“获得信息和掌握知识的实用性上,你更喜欢( )”中,有16%的在校大二同学认为“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11%认为“黑板教学的课堂”,71%认为“两者相结合”,2%其他。由于多媒体课件携带的信息丰富,容易对学习者的记忆造成“前摄干扰”和“后摄干扰”,使学习者面对“滔滔流过”的信息资源,一时间却无从将其全部汲取进自己的容器,空余兴叹。

第三,多媒体课件减少了课堂交流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赤瑞特拉的另一个关于记忆保持的心理试验表明,学习者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同时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这说明,能够让大脑记住更多内容的交流,足见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对于学习者识记的重要性。在问卷“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时()”中,有25%的被调查者认为明显增多,27%的认为大致相同,48%的认为明显减少。可见,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减少了师生间交流互动时间。

毋庸置疑,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学习主导者与学习主体关注点都集中在屏幕上,自然减少了师生间的目光交流。多媒体中介使教师的主导地位被淡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明显,课堂的唱主角是多媒体。无论是从接受新知识角度,还是从记忆效果方面来讲,都是只有在学习者主动参与的情景中,才有良好效果。在培养学习者的能力和技能上,虚拟的视频实验,不能代替实际的动手操作,自古就有“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说法。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也强调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是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倡导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使课堂成为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的要素,以便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习者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建构。在体验模拟的实验和场景时,无论模拟多么逼真,学习效果不如真实感受理想,毕竟知识的建构是以经验为基础的。

我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提供多媒体视觉听觉教学设计以精要适当为原则。精要就是说,使用多媒体课件要用之合理、用之有度、用之有效,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学习和识记素材,可也并非越多越好,过多造成泛滥,过少则不能够达到所期待的效果,这里有一个“度”的掌握,这个“度”应当依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进行把握,不可以不分轻重地过多使用,容易造成主次不分。要讲授的重点知识能用要用,把握量的多少,力求要用的适当,如果有必要,甚至还可以重复地使用。

二是在知识点讲授上,以遵循学习者的识记规律为原则,并结合传统教学的板书设计。多媒体课件的确具有替代黑板板书的功能,但是,“有”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用,要不要用,应该依从于教学的需要,无论是黑板板书还是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用不用”、“用多少”和“怎样用”都应该以课堂教学效果为标准。在问卷“在加深印象、增强记忆方面,您认为( )”中,69%的赞同两者完美结合。

第7篇

但是在现实课堂教学中,由于一些老师对《美术课程标准》的理解存在偏颇,在美术课堂上过分地追求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绘画越来越少,多媒体的使用越来越多,致使运用多媒体的课堂效果并不理想,以致歧路亡羊,导致广大美术教师暂时出现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情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 劣质多媒体课件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这种课件难以发挥多媒体教学在教育中的优势,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由于表现形式单一,易使学生产生大脑疲劳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不少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奉若神明,视为灵丹妙药。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甚至出现一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

3. 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难度增加。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难免重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失去了美术学习的乐趣,因而产生厌倦情绪。而且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或视频文件,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案例一:

一次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大赛,参赛的教师提前一天通过抽签确定了比赛的内容与时间顺序,选手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与区县教研员和美术骨干教师共同制作了教学课件,以展示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媒体在美术课中的辅助作用。在每半日的比赛中,参赛选手课前将有关课件复制到比赛现场的计算机中,美术课程的资源在此为比赛锦上添花。一位选手在课前将课件复制到计算机后,按规定时间参加了比赛,但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相关的视频就是播放不出来,这使课前设计新颖的导入无法实现,课堂上学生静悄悄的等待,评委以期待的眼光希望出现转机,但终因软件不匹配视频无法播放,使得课堂成效大打折扣。参赛教师只能放弃导入而继续上课。但是,在之后的课件播放中,设备总与这位教师过不去,许多原先设计制作好的精彩课件无法演示,相关的教学活动也因此无法有序地进行组织,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情绪,在下面助阵的教研员和相关教师也显露出焦虑的心情。一节赛课就在资源与媒体利用失败的状态下结束了。

现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充实了美术课的教学资源。合理选择、有效把握信息,有利于拓宽美术课堂教学的视野,有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恰当地整合、适时地展示,增强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直观性。但若信息选择不当,就会直接干扰教学的效果,分散学生注意力,也就实现不了信息的有效整合。

因此,我们在备课、制作课件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教师是主导,课件是工具。无论是现代教学课堂,还是传统的课堂,都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合理示范,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而不要让“课件为尊”的思想占据教师的头脑。

2. 合理使用素材,宁缺勿滥。教师为了增加课堂知识量,过多地收集材料,在课堂上一味地引入材料,讲解材料,表面上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实则淡化了学生系统学习的能力。教师应用材料来说明事理,材料是手段,事理是目的。

3. 课件设计应以交互为主。课堂应是老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师生交流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更利于学生学习。所以,在设计课件时应多以交互为主,切莫采用“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

4. 课件以自我设计为主。一些教师为了运用一些新的技术、新软件的新功能,去寻求别人的帮助,请别人为自己做课件,这样做很容易出现如下的结果——课件演示顺序和教师思路脱节。

案例二:

我在教授人教版教材《卡通形象的设计》时,有过这样的经历。

教材对卡通的画法做了这样的描述:

(1)变化形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

(2)夸张、强调局部特征。

(3)赋予其人性化的特征。

在第一节课,我详细讲解了这一部分,并让学生课下临摹卡通画作品(以简笔画的形式表现)。

在第二节课上:

我首先用多媒体播放图片组,让学生观察它的特点,尤其是面部表情的特点。

然后我让学生分别做出喜、怒、哀、乐的表情,并出示喜、怒、哀、乐各种不同的面部图片来表现丰富的表情(注意动作与表情要协调)。

在此基础上,我播放了李卫平做的FLASH《画狮子篇》,然后开始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狮子的形象,可大部分学生坐了5分钟也不开始,还在苦苦思考该怎么动手。这是为什么呢?这些成品范作的质量不可谓不高,但却让学生觉得“可望而不可及”,这就体现了这种多媒体教学的缺点(可操作性不强),造成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我走进了学生中间,拿起画笔示范给他们看。“老师真棒!”“哇!真可爱呀!”“这么简单啊!”在阵阵欢呼中,大家的创意很快就来了,设计出各种生动的狮子形象。

总之,积极开发和利用美术课程资源,掌握现代教育媒体技术,有效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手段,凸显美术学科的优势,是美术教师在当前课程改革推进中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而现代信息需要现代媒体支撑,美术课件的制作要能够充分体现教材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实际、教师的能力、适合与现有设备的使用,也对教师提出了熟练掌握现代媒体技术的要求。所以,多媒体设备与教学课件以适用、实用为好,选择使用的时机也是要研究的,必须讲究使用的必要成本,不顾实际的使用和不计成本的投入是不适宜的,完全依赖现代媒体与教学课件,学生无法体会到美术教学的“美”,失去了美术学科的本色,所以建议美术教师们:务本正源是本业,莫因歧路而亡羊。

参考文献:

[1]傅幼康.有效教学.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2]尹少淳.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8篇

1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对外界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但是十分容易受到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说,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师对课堂教学节奏的宏观把控。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从而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错误认识,产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对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语文是一种多元化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十分有益。所以说,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资源丰富、实时性高、交互性强的应用优势,结合各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来说,需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比如,在学习《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怎们办?”,最后,结合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更容易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打造提供可能。

2营造学习氛围

情境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的展示,使课堂教学更加立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在教学资源的搜集上,还是在教学设计的呈现上,都十分符合情境教学的教学特点。就多媒体教学在创设情境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看,它能够使情境创设更加真实,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十分有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比如,在W习《爬山虎的脚》这一文章时,由于受到时间、地点以及生活环境的限制,一部分学生对这一植物的了解十分有限,从而无法感受到爬山虎的品质,也无法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深深地喜爱之情。这时,教师就可以到网上搜索一些爬山虎的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放映,将爬山虎在自然状态下的生长过程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设一副生动的教学画面。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3设计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效果的高低。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对自身专业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就这一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看,以下几个方面是造成课件设计不合理的主要因素:第一,教师缺乏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正确认识,教学流于形式;第二,教师专业素质水平有限;第三,过分依赖网络教学资源,课件设计缺乏创新。课件设计是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基础,教师必须要重视对课件设计有效性的提高。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紧跟时展潮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其次,合理应用网络教学资源,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合理选择;最后,重视对课件设计创新性的提高,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兼容性强的应用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课件设计不能过分追求形式与美感,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以及当前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设计,从而实现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

4总结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了保证这一教学技术的有效推广,教师就必须要注重对自身专业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研.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2):148.

第9篇

【摘要】多媒体教学主要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传达教学信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学科教学当中。那么,如何让多媒体辅助手段与政治学科教学更好地整合呢?文章就多媒体辅助手段与政治学科教学的结合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政治教学;多媒体;高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047-02

多媒体教学又称CAI,即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的缩写形式,它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传达教学信息,以实现教学的有效互动学习。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学科教学当中。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来组织教学已经成为政治教师的共识。

一、充分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点及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特点,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综合起来,编制成教学课件来进行教学活动。从政治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衡量,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可以显示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①更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②更能够突破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③更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④更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教学,还有许多传统教学所无法匹敌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情境,这样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这对于政治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要想使多媒体辅助手段与课堂教学更好地整合,还要巧妙地处理好课题切入点、教学重难点、知识兴趣点、内容枯燥点这“四点”和知识线索这“一线”的关系。下面笔者逐一介绍:

1.课题切入点。所谓课题切入点,就是教学内容的过渡,即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新课导入处。为什么要在这里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呢?笔者认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题切入点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新内容的学习。

2.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比较抽象复杂,概念性理论性都很强,对此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接受,且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时难以突破重难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则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性认识,从而将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生动,达到有效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3.知识兴趣点。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识兴趣点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能主动、愉快地投入学习,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内容枯燥点。所谓枯燥,是指教材上的一些知识内容既抽象又乏味,但它们往往是教学的重难点,作为考试必修内容,学生又不得不学。在这种情况下,很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通过图示法、漫画或图片法、表格比较法等多媒体辅助手段来解决问题,效果会很好。

5.知识线索。知识线索往往不在文本的表层,需要剖析挖掘才能把线索找出来,而这种剖析挖掘的过程往往很繁琐晦涩,学生不容易接受。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就可以让这种剖析挖掘的过程由繁琐、枯燥、平面变得简单、动感、立体,让学生轻松把握知识线索,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条理化、序列化。

二、一堂好课对教学载体(课件)及教师的要求

1.对教学课件的要求。

(1)教学课件要具有科学性。也就是教学课件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及政治学科教学的要求,要体现系统论,更不能有知识上的错误。在政治教学中,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因而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教学课件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教学课件本身就应是一种艺术的创作,不但要体现政治的特点,而且要符合审美标准,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如漫画形式的运用,学生喜欢看漫画,教师就可以把政治知识融入生动的漫画之中,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加深学生理解。如笔者在讲“如何孝敬父母”时,引入了“如此孝敬”这幅漫画,画面上是一家三口在吃饭,孩子跳着大声嚷:“凭啥说我不孝敬?”学生马上就认识到了孩子的做法本身就是不孝敬父母的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也能体现对父母的体贴和孝敬,从而使传统美德教育得以实现,品德得以升华。

(3)教学课件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一个好的课件要具有便捷的控制,顺畅的结构以及良好的人机交互,这样可以让使用者很容易掌握,以利于课件的交流。如在讲“思想道德建设”时,笔者选择了“道德建设,从我做起”的动画,通过动画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具体要求与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表现出来,使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情境的再现比单纯直白的说教要生动得多、深刻得多,它不仅扩展了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而且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4)教学课件要符合一般教学规范。如一堂课的录像内容不宜太多,展示内容要清楚明确,每一屏展示的内容要集中且不宜过多等。如在讲“受教育权的意义”时,让学生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富有哲理性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使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感悟教师在学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意识到教育能为一个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2.对政治教师的要求。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生动的感知表象符合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它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兴奋、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全面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念,明确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及作用,要认识到是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手段来组织教学,而不能被多媒体技术左右课堂教学。

(2)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最好能自己设计制作课件,从而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

(3)教师应认真钻研在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用新瓶装旧酒,只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加上点录像和图片展示。

(4)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不但要让学生成为受教育者,而且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甚至包括课件的编制、课题的讲解等,充分发挥教学主体作用。

第10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初中物理;应用实践

多媒体教学技术因其具有的多种教学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物理课程具有高度的概念性和复杂性,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阶段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以下笔者将结合物理教学在实践中的现状,浅谈几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一、初中物理教学发展现状

1.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不够重视

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观念中依然存在传统

“板书+口述”的教学思想,认为多媒体教学可有可无,其只是教学的附属品,用与不用完全取决于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不够重视。

2.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的技能不完善

教师的技能不足在实践中也并不鲜见,常常会出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卡壳”的现象,在电脑软件和硬件的应用上不太熟练,如此何谈高效教学。

3.课堂的互动性不高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师,部分教师在观念上依然保留着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思想;其二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实践策略

1.强化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重视度

强化物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重视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教师在思想上、观念上对多媒体教W引起足够的重视,才会主观地想去利用它,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超强的信息整合能力为初中物理课服务,将物理课中一些概念性强的知识点如摩擦力、势能、动能、机械能等物理名词,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完美地展现在初中生的面前,增强了课堂学习的客观真实性,进而更好地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2.针对部分教师展开技能培训

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操作技能不熟练的现象,这一弊端在课堂教学中是相当致命的,有的教师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卡顿”现象会匆忙求助于其他教师,还有的教师是直接在网络上搜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无论是哪种办法,在笔者看来现学现教肯定是不可取的,为了解决此教学弊端,学校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可以开设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专业课,让一些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稍差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接受学校的专业培训,不仅要在硬件应用上进行培训,在软件的应用上也应当下功夫,一些常用的教学软件如:Word,Excel,PPT等,运用技巧都要教给教师,唯有如此,方能切实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技能,保证物理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精心设计教学课件,突出教学重点

在教学课件的设计方面应当突出物理课程教学的重点,脱离了教材的教学课件的设计是无法再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紧紧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并围绕重点开展整节课程的讲解。另外,在设计时还要注意将有关物理知识的文字、图片、声频、视频等信息完美地融合在课件中,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在此基础上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4.创设问题情境,增强课堂师生互动

问题的创设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的思考,有时教师创设的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极大地勾起学生深入思考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而这种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得到的知识便是学生自己的知识,相比于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而言,自主探究获得的知识更具有记忆的深刻性,从另一方面来说,既然教师提出了问题,那么学生经过探讨后就会有答案,如此,在物理课堂上一问一答,便会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有利于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

时,可以在本章的第一节课向学生设置一个悬念以勾起学生学习本章的欲望,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本章第一课设疑:“思考雨后常见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并且可以在本课件中插入一张彩虹的图片,会制作Flas的教师还可以配上“细雨绵绵、微风吹动云彩”的动画效果,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会明白其中暗含的物理知识,进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时,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雨后常见,名为

彩虹”。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强化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重视

度,提高教师的讲课技能,精心设计教学课件以及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中学生物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多元化;高中;化学课堂

多元化教学课堂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开始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形式。笔者简述了构建多元化的高中化学课堂的方法,期望实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结合多媒体设计教学课件

高中化学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形式,把教材中的抽象性知识,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学生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回放功能,观察实验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最终唤起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原电池原理”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讲台上,通过单纯的实验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借助导线、电解槽和电流表等工具向学生讲解电能转化的原理。然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电子到底是如何转化成电流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中的动画特效,直观全面地向学生展现微观世界,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电子是如何从原电池的负极转移到正极的。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效果

在化学课堂上,有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就是提问教学。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时,教师必须设置相应的问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趣味点,讲究问题的科学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问,再通过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最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并有效结合化学教材的内容进行提问。通过问题的引导,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能使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和化学之间的距离如此之近。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这种形式,真正明白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如在教学“酯化反应”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以提问:“家里烧鱼的时候,一般往锅里添加酒或者醋,就会使鱼肉清香,一点腥味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学生很快就能联想到家里长辈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引导,学生就能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有效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三、结束语

通过打造多元化的化学课堂教学,教师能够简单明了地为学生展示出丰富的化学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更加直观和全面地理解化学知识,实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化学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延芳.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2).

第12篇

一、课堂变成了作秀舞台

课改提倡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例如表演话剧、组织辩论等等,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从活动中促进思考、丰富知识。而有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加入这些教学内容多是为了迎合课改要求,应付课评或学校检查,花费较多课堂时间进行的活动并没有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了,但热热闹闹后,学生并没有从中学到知识。

二、教学课件被滥用

课件是教师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合理运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然而,有教师坦言,有些教学内容并不需要课件作为辅助工具,但是如果不用课件又似乎体现不出课改的“新意”。课堂中,播放教学课件变成了主要任务,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课件的演示上,文本研读被淡化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也被淡化了,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在课件中;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也被削弱了,变成了课件的播放者。

三、发问成了流行趋势

课改要求将课堂交给学生,将教师“满堂灌”变成多启发学生们主动思考,于是就出现了教师满堂发问的普遍现象。有学生反映,老师现在把每课堂要学的知识点都设计成了问题,一上课就将问题展示出来,然后交由学生们思考回答。但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点本身就是陌生的,一课堂下来被问得昏头转向,对学过的知识感觉没有条理性、没有层次感,在脑海里显现出来的是“一团”。老师给学生提问、促进学生们主动思考是正确的,但需要有重点和层次性,问得多并不一定就学得多,要以适度为原则。

四、分组讨论无实效

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然而,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帮与合作,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分组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错,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学到知识,但是同时也会因为小组讨论而代替了个体的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要以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为原则,而不应该大小问题统统交给小组讨论去解决。不适宜的分组讨论,反倒会降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师讲课满堂走动

作为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改革,教师都能主动走下讲台,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开展课堂教学,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老师的做法也值得关注:一部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满堂走动,伴随着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学生们看得热闹,却很难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老师讲课的内容上。老师们忽略了讲台是学生最容易关注和集中精力的地方,关键问题及难点问题,老师站在讲台上讲授效果更好。台下走动也是必要的,能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高质量地开展教学活动。

六、死守预案不变通

新课改提倡的是教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科学地设计课程目标,艺术地准备教学预案。而一部分教师为了应付新课程检查而制作好教学预案后,在上课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完全依据预案进行教学。学生们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只能硬着头皮跟上讲课节奏,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对待教学预案,教师应从预案出发,又不死守预案;依据预案,又能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变通预案。

七、教师滥用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课程提倡学生追求思维的创新、个性化的独特体验和发现,但是,有部分教师滥用赏识教育,在对待学生的错误认识时也不批评指正,不深究其错误的原因,从而纵容了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懂得赏识学生,给予他们自信,但在必要的时候也要给予适度的惩罚。适度惩罚是要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出错误的根源,防止再犯错。